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填海

指数 填海

填海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新加坡、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有些機場,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更是整座百分之百填海而成,包括與陸地連接的連絡道路。.

461 关系: 加思欄炮台城南島城西道城門河厚德邨健明邨偉樂街臨時足球場华阳礁十字門千葉縣千葉港南华礁南峰南星計畫卑路乍灣卑路乍灣公園卑路乍街協和發電廠珠山分廠區德古石場台中發電廠台灣已消失島嶼台西 (青岛市)司徒拔名古屋市吐露港吳木金吉席街坑口坑口村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堅彌地城新海旁堅拿道填海地夏慤道大埔 (香港)大埔工業邨大埔廣場大埔舊墟天后宮大埔新市鎮大坑 (香港)大小磨刀大小青洲大分機場大元邨大磨刀大角咀大阪府大濠公園大會堂碼頭...天佑小學太和邨外傘頂洲奥拉涅斯塔德 (阿鲁巴)媽祖廟宏福花園宇宙殖民地宋玉生公園寶靈頓運河寶林邨富安花園富寶花園富善邨富輝花園富怡花園尚德邨小磨刀小西灣小樽市將軍澳新市鎮屯門新市鎮岩國飛行場巴林上環大笪地不平均沉降不知火帝峰·皇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紀念公園中心沟中環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中環解放軍碼頭中華白海豚中部國際機場东门礁七姊妹 (香港)布魯克菲爾德廣場 (紐約)三巴旺三亚市三亚红塘湾国际机场一粒米九龍九龍城碼頭九龍仔運動場平和島乙明邨京濱島康盛花園康東邨康樂廣場人口過多人工岛二俁新町車站五洋建設仁川廣域市仁川自由经济区廣源邨弗莱福兰省弗里西亞群島开山造地低地国家彭福 (英國陸軍將領)彰化濱海工業區佛堂洲御台場德福廣場德輔保留皇后碼頭事件快樂山土壤液化圣淘沙北大嶼山公路北大嶼山新市鎮北部發電廠國光石化開發案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匙羹洲嘉隆苑喜靈洲告士打道和木町哨船町哈瑪星哈马德国际机场凸堤效應函館港啟德發展計劃啟德體育園啟德體育園區啟德機場啟德濱啟業邨內皮爾 (紐西蘭)公共交通協調政策关西国际机场元州邨元洲仔兆禧苑兆麟苑前政務司官邸勺嘴鹬勒加洲围垦石碧新村石排灣 (香港仔)王功風力發電站灣仔珊顿道珠澳口岸人工島砲台公園硫磺海峽碩門邨神戶機場神户市福安花園福冈县禧利街秋田市稻毛海岸車站端午節 (華人)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築地精卫粉嶺/上水新市鎮紅磡紅磡灣紅磡站紅毛港 (高雄市)維多利亞港線西 (大字)縣立大學站纽约置樂花園美樂花園美濱區美济礁美济社区翠塘花園翠灣邨翠怡商場烏溪沙沙灘統一碼頭終端島由1967開始煤氣鎮牛角灣牙鷹洲狗虱灣直布羅陀機場瀨戶內工業地域白沙灣 (港島東區)百慕大花地瑪堂區芒洲銅鑼灣銅鑼灣避風塘銅鑼灣道韩国农业聖母誕辰主教座堂運頭塘荷蘭 (地區)荷蘭地理荷李活道荃灣荃灣西站荃灣新市鎮荔園草港尾華貴邨鐘聲慈善社鐵路發展策略2000青嶺咀青衣灣青泰苑青洲 (中西區)青洲 (葵青區)青海 (江東區)衛奕信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西九公園西九龍中天地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西九文化區西礁西貢鄧肇堅運動場馬師道香港香港2006年11月香港2006年3月香港2006年4月香港2008年7月香港2030+香港双足蜥香港填海工程香港大會堂香港天后廟列表香港宗教與風俗香港土地供應香港地理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香港國際機場古物園香港回歸香港礦業香港環球嘉年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香港行政區劃香港規劃史香港航空業香港開埠初期歷史香港機場核心計劃香港文化觀塘觀塘區許愛周誰家灶頭無煙火警官會所鯉魚門鰲鼓濕地賓臣 (有利銀行大班)贝姆斯特尔鴨脷洲大街鴨涌河路環路易二世体育场鹽埕區鹽竈市鹿港 (大字)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鹿港鎮麥理浩麻省理工学院麗安邨麗閣邨黃唇魚黄岛 (岛屿)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龍尾灘龍田邨龍鼓水道龍門居龙田錦豐苑錦泰苑胶州湾防波堤蘇杭街赤瓜礁赤鱲角門仔塘藍巴勒海峽葵芳葵興葵涌公園葵涌道邱榮光臨空鎮自由女神像自然環境保全地域臺南市臺南市 (省轄市)臺南市歷史臺灣之最列表臺灣空氣污染臺西風力發電站臺西鄉臘一炮台金竹角金鐘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長洲町长崎市艾斯特·麦克维若洲英皇道英法海底隧道鋼綫灣雞籠灣電氣道蛇蟠岛雅景臺陰澳把酒當歌柏立基柴灣公園林士石李福善杏花邨東區走廊東大嶼都會東京灣東京臨海副都心東八潮東角東龍洲東涌海濱路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東海 (大田區)東旭苑杜布羅夫尼克杜老誌道梳士巴利道棕櫚群島楊厝社區楊屋道横沙岛横滨市機場機動警察橫琴島橫濱紅磚倉庫檢見川濱車站欖洲正街永兴岛永暑礁氹仔炮台江戶汀角路沖繩縣沙咀 (荃灣)沙田區沙田市中心沙田海沙田新市鎮沙角邨沙長城泉州厝洋山深水港涌尾 (香港仔)深圳島嶼深水埗關帝廟添馬渚碧礁港珠澳大橋港鐵車廠港未來線湊町滨海南码头地铁站滨海湾地铁站漁灣邨澎湖群島澳門填海造地澳門島嶼澳門地理澳門國際機場澳門新城區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濁水溪濱海灣花園濱海高速公路 (新加坡)木更津市成田国际机场截彎取直 (水文)明德邨明挖回填式隧道昭和島昃臣道昂船洲浦安市海埔海山漁港海峽石海之森公園海洋海港區 (舊金山)海濱百道海悅花園新加坡新加坡地理新加坡摩天观景轮新口岸水塘新口岸新填海區新万金海堤新竹海埔新生地新興花園新柔长堤新濱町文咸文咸填海計劃文華新村日之出站 (東京都)日出公園日本日本地理旺角摩理臣山摩納哥填海工程悅海華庭政府飛行服務隊愉城苑愉田苑愛丁堡廣場愛秩序灣散石灣打水灣打水灣碼頭曹善允怡翠苑景宏岛景觀設計景林邨時事通識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15年5月2016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扩展索引 (411 更多) »

加思欄炮台

加思欄炮台(或寫嘉思欄炮台;或稱噶斯蘭炮台、聖方濟各炮台、聖方濟各堡壘)是位於澳門大堂區之古老炮台。在葡萄牙殖民地時期,曾是軍事防禦據點之一。昔日的加思欄炮台曾為沿海第一道防線,與媽閣炮台、仁伯爵炮台、聖約翰城堡及三巴炮台互相連貫,防守澳門東南方向的沿海地區。 炮台名字是紀念一艘名叫嘉思欄(Gallias)的葡萄牙戰船,戰船在1622年(明朝天啟二年)抵抗荷蘭人入侵澳門時被擊沉。.

新!!: 填海和加思欄炮台 · 查看更多 »

城南島

城南島()是東京都大田區的人工島及同區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城南島一丁目至城南島七丁目。人口6人(2013年8月1日)。填海地名為大井埠頭其2。(大井埠頭其1是大田區東海、品川區八潮的區域).

新!!: 填海和城南島 · 查看更多 »

城西道

城西道(Shing Sai Road)是香港港島西北沿岸的一條道路,於1990年代最近一次堅尼地城填海之後,與西區海底隧道同期落成。.

新!!: 填海和城西道 · 查看更多 »

城門河

城門河(Shing Mun River)又稱城門河道(Shing Mun River Channel),是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條河流。城門河兩旁建有不少多層住宅大廈,亦有一些商業及工業大廈,又有多條橋樑橫跨城門河,方便居民往來兩岸。 今日城門河大部份為人工河道,其建築原意是為把沙田區的污水及可能出現的洪水排出大海,排水範圍有37平方公里。亦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進行康樂活動,包括騎自行車、緩步跑、划艇及龍舟競渡的地方。.

新!!: 填海和城門河 · 查看更多 »

厚德邨

厚德邨(Hau Ta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將軍澳坑口填海區,有六座樓宇,約於1990年開始興建,在1993年開始入伙,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頌明苑(Chung Ming Court)和裕明苑(Yu Mi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厚德邨發展計劃內,共有七座樓宇,在1993年及1994年落成。.

新!!: 填海和厚德邨 · 查看更多 »

健明邨

健明邨(Kin Mi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將軍澳調景嶺填海區域,並於2003年入伙,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商場及停車場部份則由領展負責管理。該屋苑原本是居者有其屋,並定名為健明苑,但政府宣告停售居屋後,房委會於2002年將它改為公屋出租,改稱為健明邨,屋邨內的嶺光街及勤學里總由健明邨負責管理,所以車輛出入都受到限制。.

新!!: 填海和健明邨 · 查看更多 »

偉樂街臨時足球場

-- 偉樂街臨時足球場(Wai Lok Street Temporary Soccer Pitch)位於香港觀塘區油塘晒草灣麗港城偉樂街與偉業街交界,是觀塘區唯一一個供七人使用的真草足球場,前身為政府擁有由填海得來的空地,毗連麗港城、麗港公園及觀塘公共貨物起卸區。場地現時全面禁煙。.

新!!: 填海和偉樂街臨時足球場 · 查看更多 »

华阳礁

華陽礁(Cuarteron Reef),是南沙群岛中一暗礁。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目前是有中国军队驻守的最南端的岛礁,同时也是南沙群岛中,中国军队驻守的最西端的岛礁。从地理上,华阳礁属于尹庆群礁,位于该群礁东面,该群礁其余三个礁体(东礁、西礁、中礁)都由越南实际控制。华阳礁与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军事中心南威岛距离较近。.

新!!: 填海和华阳礁 · 查看更多 »

十字門

十字門,舊澳門水域名稱,距澳門半島南部10餘里,指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為東岸,對面山(即今加林山)與大、小橫琴為西岸,中間的水域,曾為葡屬澳门的海域。在明清時期,此水域是外國商船的重要航道及停泊點和對外海防要塞之一。.

新!!: 填海和十字門 · 查看更多 »

千葉縣

千葉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之一,位置在於本州的關東地區,西面緊臨東京都,属于日本首都圈的範圍。有許多在東京的基礎建設,如成田國際機場和幕張展覽館都在千葉县境內。千葉縣政府位于千葉市。人口次於埼玉縣,排名在日本各都道府縣第6位,面積为第28名。.

新!!: 填海和千葉縣 · 查看更多 »

千葉港

千葉港()是日本千葉縣市川市、船橋市、習志野市、千葉市、市原市、袖浦市的港灣。港灣管理者為千葉縣。在日本上屬、上屬。 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1億6,956萬噸,平成15年度)、貿易額位居全國第八(3兆0318億日圓,平成15年度)、貨櫃吞吐量名列全國第17位(42,650TEU,平成15年度)。.

新!!: 填海和千葉港 · 查看更多 »

南华礁

南华礁,越南称为蚬鸭山(),西方文献称为 Cornwallis South Reef,中国渔民俗称恶落门,是一座位于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中的环礁。 位于六门礁以东,无乜礁西21海里。 退潮时出露,有礁门。 1988年後被越南占领及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国及中華民國皆宣称对南華礁拥有主权。 目前越南政府在南華礁西北方進行填海造陸工程。.

新!!: 填海和南华礁 · 查看更多 »

南峰

南峰是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岱山岛东部的一个社区,属于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岱山县新政府大楼位于本社区东南的新填海区。1992年以前为南峰乡,并辖里南峰、外南峰、黄官泥岙、小深水和板井潭5个村。1992年5月南峰乡建制撤消,并入高亭镇,并将外南峰村和里南峰村合并为南峰村,小深水村并入黄官泥岙村。2005年,舟山市对村进行社区化改造,鼓励各村组建社区。6月,南峰地区3个村经过合议,决定在保留3村建制的情况下,联合组建南峰社区,成为舟山市的一个渔农村新型社区。社区管理委员会位于黄官泥岙村的外八亩,即使用黄官泥岙村村民委员会的办公地点。.

新!!: 填海和南峰 · 查看更多 »

南星計畫

南星計畫是位於台灣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海岸的一個填海造陸計畫,剛開始是為了妥善放置爐石等工業或工程廢棄物而設置,現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預定地之一。 該計畫向海外延伸三公里,水深在十八至二十公尺之間的海域,全部面積約三千公頃。共分為三期工程,第一期已經在1991年完成;第二期暫緩實施;第三期又稱為中程計畫,並細分成兩個區,第一區已在2000年填滿。目前構想中用途有貨櫃碼頭、國際機場等。.

新!!: 填海和南星計畫 · 查看更多 »

卑路乍灣

卑路乍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以北,硫磺海峽以東。該海灣的名稱是紀念在1841年測量維多利亞港的英國海軍愛德華·卑路乍軍官。 經過1990年代末的卑路乍灣填海工程(青洲發展計劃的首部分),堅彌地城海旁以西的一部份卑路乍灣成為了卑路乍灣公園、停車場、以及海旁的城西道。現時卑路乍灣填海區很多的地方還是空地。 卑路乍灣亦是香港三個被俗稱為「垃圾灣」的海灣之一(其餘兩個海灣是醉酒灣及將軍澳)。.

新!!: 填海和卑路乍灣 · 查看更多 »

卑路乍灣公園

卑路乍灣公園(Belcher Bay Park)是香港一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公園,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堅彌地城海旁38號對面。公園在落成時稱為卑路乍灣臨時公園(Belcher Bay Temporary Park),曾於1999年1月獲頒「綠化都市顯才華獎勵計劃」總冠軍金獎,其後於2002年改為現名,總面積有100米×300米。.

新!!: 填海和卑路乍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卑路乍街

卑路乍街(英語:Belcher's Street)是香港中西區堅尼地城的一條主要道路,為東北至西南之走向,連接皇后大道西及域多利道。全線大部份路段為三線單程行車,近西段盡頭則為香港電車的西端尾站—堅尼地城總站及掉頭處。.

新!!: 填海和卑路乍街 · 查看更多 »

協和發電廠珠山分廠

協和發電廠珠山分廠為一座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的火力發電廠,也是中華民國金馬地區最晚投入營運的一座發電廠。目前該發電廠由台灣電力公司所擁有,並由該公司旗下位於臺灣基隆市的協和發電廠進行管理與營運,全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協和發電廠珠山分廠。.

新!!: 填海和協和發電廠珠山分廠 · 查看更多 »

區德

區德,一名衍德、字澤民,以字行,廣東省南海縣西樵鄉人,後來香港經商。區德為香港地產和建築業先驅之一,曾任東華醫院總理,知名企業家、慈善家。.

新!!: 填海和區德 · 查看更多 »

古石場

古石場()是東京都江東區的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古石場一丁目至古石場三丁目。已實施住居表示。郵遞區號為135-0045。.

新!!: 填海和古石場 · 查看更多 »

台中發電廠

臺中發電廠,又稱臺中電廠、臺中火力發電廠,是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龍井區的火力發電廠,隸屬於臺灣電力公司,以煤炭為燃料。廠址位於臺中港南端,於1986年開始興建計畫,緊鄰大肚溪出海口北岸,西鄰臺灣海峽,廠區面積277.5公頃,儲煤場面積68公頃,用地由臺中港抽砂回填之海埔新生地,於發電廠北方建有卸煤碼頭供運煤船使用。燃煤機組、燃氣渦輪機組及風力發電機組的總發電功率為5,824MW,在2017年被超越後,則是世界第二大燃煤火力發電廠,同時也是台灣發電量最大的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世界各發電廠首位。廠區煙囪高250公尺以利燃煤廢氣排放擴散之效果。.

新!!: 填海和台中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台灣已消失島嶼

本列表係指台澎與附屬島嶼,因為填海工程及興建港口而成為陸地或港口的一部分:;臺灣.

新!!: 填海和台灣已消失島嶼 · 查看更多 »

台西 (青岛市)

台西片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和市北区西端,西濒胶州湾、南接团岛湾、东临铁路青岛站、北连青岛大港。因原有台西区而得名。现在台西的范围一般指的是河南路以西、胶州湾以东的地区。作为拥有青岛市人口密度最大、居民最集中的纯居住区的老城区,近几年围绕该区域,一批用于拆迁安置和提升居民居住状况的高层居民小区陆续规划建设完成,但该区域中心部分却缺少相关规划建设。《青岛市市南区河南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给该区域未来发展的定位为“以航运商务、海岸线开发、站前改造为带动,以城区整体繁荣为目标,集居住、商务贸易、旅游接待、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城区,是青岛胶州湾的海上门户景观区之一,是青岛主城区中心区的组成部分。”对应台西片区的《青岛市市南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与市南区政府对接,编制完善规划成果后将按程序报批。.

新!!: 填海和台西 (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司徒拔

司徒拔爵士,GCMG,FZS,JP(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舊譯史塔士,英國殖民地部官員,曾長年在白廳供職,後來罕有地獲外調到錫蘭的殖民地政府工作,並且在十分短的時間內升任總督之職。司徒拔曾先後出任香港、牙買加、塞浦路斯與錫蘭的總督,任內以作風率直強硬和不易妥協著稱。在任香港總督期間,司徒拔就因為拒絕對海員大罷工與省港大罷工作出讓步,結果釀成了軒然大波。他後來在任錫蘭總督時,復遇上了布雷斯格德爾事件,並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引退。.

新!!: 填海和司徒拔 · 查看更多 »

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是位於日本爱知县西部(尾張地方)的都市,也是愛知縣縣治,同時是中部地方的中樞都市、以及上述區域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人口約230萬,在日本各都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中京圈的主要城市。由於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因此又被稱為「中京」。全市劃分為16個區。 名古屋是中部地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中樞,市中心的(名古屋站商圈)、榮、、、是全市主要的商業區,其中前兩地擁有大規模的地下街廓。2008年,名古屋市和神戶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創意都市」。2017年,名古屋的城區人口約有1007萬人,在世界排名第37位。此外,在美國智庫AT Kearney頒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古屋市被評為世界第69位的都市。 名古屋的市徽由圓形中置一「八」字而成,取自江戶時代在此當家的尾張德川家的印記「丸八印」。.

新!!: 填海和名古屋市 · 查看更多 »

吐露港

吐露港()原稱大埔海,古稱大步海,是香港新界的主要內港之一,位於沙田區以北,大埔區以東,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出口處為大赤門,海水從此處流進香港東北面的大鵬灣。有多條河流流向吐露港,包括沙田城門河及大埔林村河。.

新!!: 填海和吐露港 · 查看更多 »

吳木金

吳木金,BEM(Ng Muk-kah,),又稱珍妮(Jenny)或珍妮女工班(Jenny's side party),香港女工,1928年至1997年間在金鐘添馬艦海軍基地協助皇家海軍和其他英聯邦海軍船艦洗刷艦身,前後近70年。 吳木金自11歲起已跟隨母親從事洗刷軍艦艦身的工作,13歲起更成為女工頭目,帶領其他女工駕駛舢舨,手持長柄刷子或油漆滾筒翻整艦身。她們還會為艦上海員熨洗衣物、清理垃圾,甚至為高級軍官每天購買報紙、生果和添置鮮花。她們的所有工作均不收分文,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向海員販賣汽水和變賣所有從艦上收集得到的廢料和垃圾。 珍妮女工班歷年來服務的軍艦數以百計,好幾代曾駐守或訪問香港的皇家海軍和其他英聯邦海軍人員都對她們留下深刻印象。1980年,英廷更向吳木金頒授英帝國獎章,以作肯定。吳木金與皇家海軍的工作關係一直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才告終結。晚年的她在香港過退休生活,2009年在香港逝世,終年92歲。.

新!!: 填海和吳木金 · 查看更多 »

吉席街

吉席街(Catchick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行車街道,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區內,也是香港電車堅尼地城總站之所在地。街道鄰近有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的私人屋苑泓都3座。吉席街東接堅彌地城海旁,西至加多近街,沿途有電車軌道東西行線,所以也俗稱西環尾「電車路」。.

新!!: 填海和吉席街 · 查看更多 »

坑口

坑口是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一部分。現在坑口的土地,大部分均是原來的鴨仔灣(即現水邊村一帶)填海而來。.

新!!: 填海和坑口 · 查看更多 »

坑口村

坑口村(Hang Hau Village)是香港新界的一條鄉村,位於西貢區將軍澳坑口鴨仔山旁的寓安里。.

新!!: 填海和坑口村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Kennedy Town Temporary Recreation Ground),亦稱為堅彌地城臨時遊樂場,位於香港中西區堅尼地城西寧街,前身是「金銀貿易場游泳棚」和「鐘聲游泳棚」,於填海後用作「沙倉」存放建築用的海沙,於沉降完成後闢作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所以亦常稱為「沙倉球場」。由於位處西寧街,亦有稱為「西寧街遊樂場」。 在硬地小型足球場旁置有堅尼地城界石,是維多利亞城最西邊的標記。.

新!!: 填海和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堅彌地城新海旁

堅彌地城新海旁(New Praya, Kennedy Town或Kennedy Town New Praya),又名新海旁街,是一條香港海邊的街道。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東接山市街,西接加多近街,是一條單程的行車道路。 堅彌地城新海旁和城西道巴士總站旁的行人路為觀看海景的好地點。從該處可以觀看到大小青洲、昂船洲大橋、青衣島和西九龍。由於堅尼地城海旁的海堤跟海面是垂直相對的,拍岸的海浪可以激起很大的水花,弄濕岸邊觀看景色的人們。在颱風吹襲香港期間,有市民會在該街道體驗颱風威力和觀浪,該處亦為電視台現場報道新聞的熱點之一。 在卑路乍灣填海後,堅彌地城新海旁取代吉席街,成為維多利亞港西的新海旁。.

新!!: 填海和堅彌地城新海旁 · 查看更多 »

堅拿道

堅拿道東及堅拿道西是位於香港港島銅鑼灣及灣仔交界的街道,沿以前的黃泥涌(寶靈頓運河)河道兩岸興建,因此堅拿道東與堅拿道西實際上是兩條並排南北走向的道路,而不是一條道路分成東西段。 「堅拿」是英文Canal的粵語譯音,意思為運河。堅拿道的前身,是從跑馬地流向維多利亞港的黃泥涌的河口,其後於1860年代末擴建為寶靈頓運河。堅拿道東及堅拿道西是在這運河兩旁的道路。由於這條運河又長又窄,彎曲成鵝頸的形狀,因此被當時的人稱為「鵝頸澗」,橫過這段河道的橋便稱為「鵝頸橋」,該區附近一帶更得名為「鵝頸區」。後來於1922年至1929年,香港政府於灣仔進行填海工程,舊有的鵝頸橋被拆卸,建成大致成為現時的電車路的模樣。而軒尼詩道以北的一段寶靈頓運河不久亦變成暗渠,到了1960年代末為了配合香港海底隧道的通車,香港政府更把於軒尼詩道以南,即電車公司以西的一段寶靈頓明渠填平,及後並在上方興建堅拿道天橋,俗稱的「鵝頸橋」也從此變成了行車天橋。其後為了配合香港仔隧道的通車,政府興建了黃泥涌峽天橋,連接堅拿道天橋及香港仔隧道跑馬地出口。 Canal_1920s.jpg|1920年代的鵝頸橋 Villain hitter and her client under the Canal Road Flyover in Hong Kong.jpg|鵝頸橋下打小人 Canal Road Flyover Bus stop 2017.jpg|鵝頸橋下的巴士站.

新!!: 填海和堅拿道 · 查看更多 »

填海地

#重定向 填海.

新!!: 填海和填海地 · 查看更多 »

夏慤道

夏慤道(英文:Harcourt Road)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幹線,為4號幹線的其一部份,位於香港島金鐘,在新填海前部分是(添馬艦)沿岸,連接灣仔告士打道及中環-干-諾道中。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設有香港首條高架立交行車天橋。展望2010年代後期,中環灣仔繞道將取代夏慤道成為4號幹線一部份。.

新!!: 填海和夏慤道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填海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埔工業邨

大埔工業邨(英文:Tai Po Industrial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區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土地上,距離大埔新市鎮約1.5公里,佔地75公頃。大埔工業邨毗鄰吐露港及大埔海濱公園,主要由汀角路連接大埔市中心。.

新!!: 填海和大埔工業邨 · 查看更多 »

大埔廣場

大埔廣場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私人機構參建居屋之一,由瑞安地產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 Ascoli Enterprises Limited 發展,瑞安承建有限公司建造,瑞安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位於新界大埔大埔海的填海地上。屋苑設有購物商場,鄰近大埔中心、大元邨、昌運中心、翠屏花園、大埔中心巴士總站。.

新!!: 填海和大埔廣場 · 查看更多 »

大埔舊墟天后宮

大埔舊墟天后宮是香港的一座天后廟,主祀海神天后,位於新界大埔舊墟汀角路,是包括大埔頭、南坑、新圍仔的「聯益鄉」的祭祀中心,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廟之一。每逢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前後,大埔舊墟天后宮都有大規模的演劇活動,過往每年都辦演劇賀誕活動,近年因粵劇逐漸式微改為三年舉辦一次,表演及巡游場地設於對面的「風水廣場」。大埔墟天后宮在1981年被列做二級歷史建築,但在2010年1月22日改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 填海和大埔舊墟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大埔新市鎮

大埔新市鎮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座落於新界東大埔。二次大戰以後,大埔的人口不斷增加,1971年大埔的人口已增至67,000多人。1979年1月,港府宣佈將大埔發展為新市鎮。.

新!!: 填海和大埔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大坑 (香港)

大坑(Tai Hang)位於香港島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北,是香港的傳統住宅區。.

新!!: 填海和大坑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小磨刀

大小磨刀(The Brothers,又作Tai Siu Mo To或Da Siu Mo To),又稱大小磨刀洲、磨刀洲(Mo To Chau),是指大嶼山以北的三個小島:大磨刀(West Brother,亦作Tai Mo To)、小磨刀(East Brother,亦作Siu Mo To)和匙羹洲(Tsz Kan Chau)。大磨刀洲過去是一個石墨礦場──「五福礦場」的所在地。 在1990年代,為了興建香港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以及取得沙石用作填海。現在該地無人居住,只餘下公共直升機坪和小型氣象站等設施。 2007年3月,食物環境衞生署建議於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大小磨刀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等四個地點,設定指定的海葬區。但大小磨刀的建議,受到屯門區議會以未經諮詢為理由強烈反對,故此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暫時擱置此地點作為海葬場,等待重新選擇地點。 2016年6月30日,該處定為海岸公園。.

新!!: 填海和大小磨刀 · 查看更多 »

大小青洲

大小青洲(Green Island and Little Green Island,亦作Tai Siu Tsing Chau)為香港中西區青洲和小青洲的合稱。青洲山頂有香港天文台的氣象站,從前是悬掛風球的地點之一,主要供停泊在香港西部的船舶有關颱風的訊息。 大小青洲目前並沒有任何居民居住,也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到達該處。.

新!!: 填海和大小青洲 · 查看更多 »

大分機場

大分機場(,)是一座位於日本大分縣國東市的民用機場,也是隔鄰的大分市之主機場。根據日本的機場管理相關法規《》,大分機場被歸類為「第二種機場」(主要作為國內航線使用的機場)。.

新!!: 填海和大分機場 · 查看更多 »

大元邨

大元邨 (Tai Yue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東大埔中部的大埔海填海區,於1980年落成。現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大元邨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條落成的公共屋邨,而「元」字有開始之意(開元),故以此命名,跟元朝沒有關係,亦有認為是因當年屋邨首批入住者為元洲仔一帶之遷入之艇戶、寮屋居民而得名,該邨民選區議員是民建聯的區議員鄭俊平。 汀雅苑 (Ting Nga Court)是大元邨內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共有三座舊十字型樓宇,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最早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也是大埔新市鎮開始發展後,首個落成的居屋屋苑。跟一般居屋不同,汀雅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新!!: 填海和大元邨 · 查看更多 »

大磨刀

大磨刀(或大磨刀洲)是一個位於大嶼山以北的小島,跟小磨刀和匙羹洲合稱為大小磨刀。大磨刀過去是「五福礦場」的所在地。五福礦場在1952年開始運作,出產石墨,出產主要運往美國。在1950年代末,年產量達3000至3500公噸,最深開採至海平面下90米,因此須使用抽水機。但因成本高,礦場在1973年停產。 在1990年代,因為興建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以及取得沙石用作填海。現在該地無人居住,但有小型氣象臺及公共直升機坪。.

新!!: 填海和大磨刀 · 查看更多 »

大角咀

大角咀(Tai Kok Tsui),亦作大角嘴,位於香港九龍旺角以西,以塘尾道與旺角分隔。在香港區議會分區中大部份隸屬油尖旺區,少部份隸屬深水埗區,兩區大致以界限街和聚魚道為界,與旺角普遍為貫通連接新界東西和港島的樞紐。.

新!!: 填海和大角咀 · 查看更多 »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新!!: 填海和大阪府 · 查看更多 »

大濠公園

大濠公園是一座位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中央區的公園,同時也是該公園附近街區的地名。該公園於2007年2月6日獲日本文化廳登錄為“名勝”。.

新!!: 填海和大濠公園 · 查看更多 »

大會堂碼頭

大會堂碼頭為位於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海旁,皇后碼頭東鄰的躉船碼頭,因鄰近香港大會堂而得名。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起停用,並在同年12月拆卸以進行填海工程。原有由海祐小輪營辦(曾由愉景灣航運營辦至2006年1月1日),往尖東碼頭的飛翔船渡輪航線,則於碼頭停用後遷往中環8號碼頭東翼。 大會堂碼頭之前為取代因受填海工程的卜公碼頭而建成的。.

新!!: 填海和大會堂碼頭 · 查看更多 »

天佑小學

天佑小學(Mary of Providence Primary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荃灣的天主教小學,兼收男女學生。於1960年成立。.

新!!: 填海和天佑小學 · 查看更多 »

太和邨

太和邨(Tai Wo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新市鎮中的太和,是大埔其中一個建於實地而非填海地的公共屋邨,在1989年入--。其後於2000年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三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新!!: 填海和太和邨 · 查看更多 »

外傘頂洲

外傘頂洲,又稱外傘頂沙洲、外傘頂汕,日治時期又稱為佐佐木島,是台灣沿海最大的沙洲,現存面積約100餘公頃,因形狀似傘得名。行政劃分上屬雲林縣口湖鄉,不過如今絕大部份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約10餘公里處,主要由濁水溪的泥沙沖積而成,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之一。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近年來由於河川興建攔砂壩,導致沙源減少而逐漸縮小,嘉義沿海也因此逐漸失去屏障。洲上現已無常住人口,上面的塭港堆燈塔是該沙洲唯一的燈塔。.

新!!: 填海和外傘頂洲 · 查看更多 »

奥拉涅斯塔德 (阿鲁巴)

奥拉涅斯塔德(Oranjestad,或又常直接意譯為奥兰治城、橘城、橘市)是荷属加勒比海岛屿阿鲁巴的首府。 奥拉涅斯塔德建于1796年,围绕着当时荷兰占领的城堡,后来由于在阿鲁巴发现金矿,城市迅速发展。1820年,在当时荷兰奥兰治家族的第一位国王威廉一世在位时,命名为奥拉涅斯塔德(荷兰语的意思为“奥兰治城”)。城市部分为填海造地的区域,现在市区有许多现代建筑和一座威廉明娜女王公园。 2015年奥拉涅斯塔德的人口为34,980,設有荷屬加勒比唯一營運的客運鐵路路線奧拉涅斯塔德電車。高等学校有阿鲁巴大学和全圣医学院,港口可以同时停泊5艘大型船只。离市中心2.5千米處有一个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命名的碧翠斯女王國際機場。.

新!!: 填海和奥拉涅斯塔德 (阿鲁巴) · 查看更多 »

媽祖廟

媽祖廟是主要奉祀海神媽祖的廟宇,另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聖母廟等,日本又稱天妃神社,常見於中國大陸沿海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東亞裔人士(主要為華人)之海外聚居地,臺灣則是除中國大陸本土之外,目前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四川盆地内的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多係湖廣填四川时,来自福建之客家先民所建,而天后媽祖也從海神演化成水運之神,甚至是無所不能的萬能神靈。從華南、華東以至全中國的海岸都有拜媽祖的信仰,認為可保航海順利,所以天后廟大多其正門都朝海。 相傳,媽祖於宋代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泉州莆田县(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泉州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入兴化军)的湄洲岛,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林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雍熙四年(987年)27歲時於鄉間湄洲峰上羽化升天。 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頭銜,尊為天妃,直至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施琅攻打台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清朝軍人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帝知道後將天妃改加為「天后」,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籍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新!!: 填海和媽祖廟 · 查看更多 »

宏福花園

是香港新界青衣青敬路的一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共有四座32層高住宅樓宇及1座5層高的停車場。.

新!!: 填海和宏福花園 · 查看更多 »

宇宙殖民地

宇宙殖民地(Space colony、Space settlement、Space city、Space habitat;又稱「太空殖民地」、「宇宙殖民島」、「宇宙島」、「空間城」、「宇宙都市」、「太空城市」、「太空居民點」等)是十九世紀科學界提出的在宇宙空間中建立一個仿似地球,且適合人類居住的空間,成為太空移民的熱門方案。 現在的模式一般是在196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Gerard K.O'Neil所提出方案定型,計劃因種種原因未具體實現,但在許多科幻作品如機動戰士GUNDAM、超時空要塞、星界的紋章、拉瑞·尼文的已知空間(如環形世界)系列、極樂世界 (電影)等中已被引用。.

新!!: 填海和宇宙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宋玉生公園

宋玉生公園(葡文:Parque Dr.)是位於澳門新口岸的公園。宋玉生公園主要通道為一條舖砌葡萄牙式碎石的林蔭大道,兩旁為寬闊的草坪和小徑。宋玉生公園、何賢公園和藝園形成十字的規劃綠化區。.

新!!: 填海和宋玉生公園 · 查看更多 »

寶靈頓運河

寶靈頓運河(又稱寶靈渠、鵝頸澗)是香港1850年代末在香港總督寶寧任內建成的一條運河,流經今天跑馬地及銅鑼灣一帶,以第四任香港總督寶寧命名。.

新!!: 填海和寶靈頓運河 · 查看更多 »

寶林邨

寶林邨(英文:Po Lam Estate)為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將軍澳寶琳填海區域,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旗下。2003年4月,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甲將寶林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英明苑(英文:Ying Ming Court)及欣明苑(英文:Yan Ming Court)是寶林邨旁邊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分別在1989年及1990年落成,各5座樓宇。.

新!!: 填海和寶林邨 · 查看更多 »

富安花園

富安花園(Chevalier Garden)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由其士(香港)有限公司及日本國土開發株式會社組成的偉佳發展有限公司(Willowgarth Company Limited) 發展,關吳黃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是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第八期丙、第九期乙)出售的屋苑,於1987年落成入伙,共有17座樓宇,分2期工程,第1期(1-10座)共2010伙;第2期 (11-17座)共1932伙,合共3942伙。單位面積由39-55平方米,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大水坑東南,即港鐵馬鞍山綫大水坑站附近,是馬鞍山少數建在實地而非填海地的居屋屋苑。.

新!!: 填海和富安花園 · 查看更多 »

富寶花園

富寶花園(Saddle Ridge Garden)是香港新界沙田馬鞍山的一個大型住宅居屋屋苑,所在土地位於沙田市地段352號,錦英路6號,由其士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全資附屬機構Fordreach Limited發展,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其士(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其士富居物業管理公司管理。 屋苑於1993年落成,共有12座,每座樓高36層(地下及1至35樓),共4200伙,分2期發售,第1期於14A期居屋發售的7至12座,第2期則是14B期居屋發售的1至6座。 富寶花園是馬鞍山少數建在實地(山腰)而非填海地的私人參建居屋屋苑,以山景(A,B,H,J,K室)和海景(C,D,E,F,G室)單位為主,住宅單位間隔有3房2廳(B,C,G,H室)、3房1廳(A,D室)及兩房一廳(E,F,J,K室)、建築面積由503平方呎至691平方呎不等。.

新!!: 填海和富寶花園 · 查看更多 »

富善邨

富善邨(英文:Fu Sh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東部的大埔海填海區,約於1985年落成入伙,鄰近新興花園。2005年,富善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乙)中,其中一個出售的屋邨。 明雅苑(英文:Ming Nga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 怡雅苑(英文:Yee Nga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

新!!: 填海和富善邨 · 查看更多 »

富輝花園

富輝花園(英文: Fu Fai Garden)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私人機構參建居屋屋苑之一,由中土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發展,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市中心的填海地上,屬於居屋第12期丙,共有兩座28層高樓宇,近港鐵馬鞍山站,在1991年落成。.

新!!: 填海和富輝花園 · 查看更多 »

富怡花園

富怡花園(Cheerful Garden)是一個位於香港柴灣小西灣道的私人參建居屋,土地位於柴灣內地段148號,從小西灣填海得來,屋苑共有1座31層高,3座40層高及1座41層高的住宅,於1995年落成。由於屋苑有一部份位於舊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第一座的設計只有31層高。 項目分兩期出售,第一期為(1-3座);第二期為(4及5座),間隔分兩房兩廳及三房兩廳(附兩個洗手間)設計,(自富怡花園開始,私人參建居屋計劃下的三房間隔設計單位,以後都配備兩個洗手間的設計),屋苑共有單位1870個,另設有一個九層的停車場,頂層為球場。鄰近的屋苑有富景花園、富欣花園及藍灣半島。 發展商為其士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 Goodkent Limited發展,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整個發展過程及推售,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其士建築(香港)有限公司承建,而管理公司為其士富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新!!: 填海和富怡花園 · 查看更多 »

尚德邨

尚德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將軍澳市中心,鄰近港鐵將軍澳站,於1998年開始入伙,2008年9月起由新昌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廣明苑、寶明苑和唐明苑均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尚德邨附近,分別有七座、兩座及三座樓宇,在1998年至1999年落成。為香港第二個超過40層高的公共屋邨(首個為興民邨),其中尚禮、尚智、尚信及尚明樓均高達42層。.

新!!: 填海和尚德邨 · 查看更多 »

小磨刀

小磨刀(或小磨刀洲)是一個位於大嶼山以北的小島,跟大磨刀和匙羹洲合稱為大小磨刀。 在1990年代,為了興建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以及取得沙石用作填海。現在該地無人居住,但有一個多普勒甚高頻全向無電信標及測距儀站(DVOR/DME station)(SMT, 114.8MHz)和公共直升機坪。.

新!!: 填海和小磨刀 · 查看更多 »

小西灣

小西灣位於香港東區,原來是柴灣的東面部份,也是香港島東部的盡頭,是島上的一個住宅區。人口約有8萬。其前身為英國情報中心和英國皇家空軍居住地。.

新!!: 填海和小西灣 · 查看更多 »

小樽市

小樽市()位在北海道中央區域(稱道央),為北海道的一座港口都市,北邊面向日本海,東邊緊鄰北海道道廳所在地札幌市。小樽市因發展時間比大多數北海道城市來的早,是北海道較早開始發展的港口都市之一,市區內有著許多百年傳統歷史建築。小樽憑藉獨特的城市景觀、眾多壽司餐廳、玻璃工藝等特色而成為日本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在市町村的魅力度排名中亦常排名日本前十。小樽距離札幌市距離約40公里,通過國道5號和札樽自動車道可在1小時內往返兩地。乘坐列車從小樽出發到札幌車站則需要約30分,到新千歲機場則需要約70分。這一地理位置使得小樽市有超過一成人口通勤通學至札幌市,是札幌重要的衛星城市。小樽是後志綜合振興局轄下人口最多的行政區。雖然小樽是該振興局負責範圍內唯一的市,但振興局辦公室卻並未設於此,而是設在地理位置位於中心的俱知安町。 小樽的地名源自於阿伊努語的「侵蝕沙灘的河川/沙灘上有痕跡的河川」(ota-ru-nay/オタ・ル・ナイ)或「沙岸中的河川」(ota-or-nay/オタ・オロ・ナイ),其發音與日語的「小樽內」相同。此處的河川原本並非指小樽市中心,而是指小樽市和札幌市界河星置川的下游。星置川目前的出海口並不在小樽市區內,而是在小樽市轄區的東端。松前藩在河口處曾設有商館,但該地由於在冬季受季風影響,不便之處較多。因此避風港搬遷到現在的小樽市中心,但仍然使用小樽內這一地名。.

新!!: 填海和小樽市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新市鎮(Tseung Kwan O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乃是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與馬鞍山(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和天水圍新市鎮同期發展。將軍澳新市鎮的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期,人口由當時不足1萬,迅速增加至2011年超過40萬。跟隨新市鎮的不斷發展,區內房屋、學校、社區、康樂設施及交通網絡亦漸趨完善。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便捷。 將軍澳北部為寶琳及坑口,東南部為小赤沙及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西南部為調景嶺。.

新!!: 填海和將軍澳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屯門新市鎮

屯門新市鎮(Tuen Mun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的新市鎮之一,人口約為50萬。1972年,原名為青山新市鎮的新市鎮正式易名為屯門新市鎮。現時屯門區所有公共房屋、絕大部分公共設施都位於屯門新市鎮範圍之內。.

新!!: 填海和屯門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岩國飛行場

岩國航空基地(,),亦稱岩國基地,是位於日本山口縣岩國市、瀨戶內海西岸的一座軍民共用機場,也是駐日美軍的設施,由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共用。美軍方面稱做岩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Iwakuni,簡稱MCAS Iwakuni)、民航機場方面稱作岩國錦帶橋機場()。 岩國基地的使命包括「當亞太地區發生戰鬥及突發事件時,為美軍及盟軍提供支援」,岩國基地距韓國釜山約300公里,在駐日美軍基地中最接近朝鮮半島,在韓戰曾是進攻據點。岩國目前依然是「防備朝鮮半島發生緊急情況的基地」。.

新!!: 填海和岩國飛行場 · 查看更多 »

岸(又稱濱),分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其中有眾多沈積物堆積而形成的岸稱為灘。.

新!!: 填海和岸 · 查看更多 »

巴林

巴林王国(مملكة البحرين ),簡稱巴林(;‏البحرين ;‏بحرین ),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首都麥納麥。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共有55公里長,18公里寬。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国王大桥連接;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200公里處;卡達半島位於東南側。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2010年,巴林總人口為1,234,571人,其中包括666,172名外籍人口。 巴林為迪爾門文明發跡之處。 西元628年,巴林成為伊斯蘭教地區。經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人統治後,葡萄牙於1521年占領巴林,又於1602年被薩非王朝的阿拔斯大帝驅逐。1783年,從卡扎尔王朝奪取巴林,並由阿勒哈利法家族建立王朝並統治至今,艾哈邁德·阿爾法塔為巴林第一位哈基姆(統治者)。19世紀後期, 巴林與英國制訂合約,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受英国保护。1971年,英国人撤出,英国在当地的九个殖民地酋长国中,巴林和卡塔尔独立建国成为酋長(埃米尔)國;余下七个酋长国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於2002年宣布改為王國。 巴林為首個步入後石油經濟的波斯灣國家。但目前巴林經濟並非單純依賴石油;自20世紀後期,巴林已投入巨資發展金融和旅遊事業。該國首都麥納麥,是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巴林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2001年,巴林成為主要非北约盟友的成員,美國海軍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麥納麥,随时监视着波斯灣以及印度洋的动靜。.

新!!: 填海和巴林 · 查看更多 »

上環大笪地

上環大笪地是香港大笪地的起源,由1840年代香港開埠初期開始出現,差不多有近150年的歷史,到1990年代才正式被社會淘汰。.

新!!: 填海和上環大笪地 · 查看更多 »

不平均沉降

不平均沉降,是一種通常出現於堆填土地的現象。沉降主要成因為泥受壓增加,例如加建建築物,泥中水分流出,泥體積減少,引致下陷,主要發生在汙泥、粉粒、粘粒的泥層。另一原因為泥層中包含腐植質,當腐植質被分解,令泥體積減少,引致下陷。因土層結構和土面施力情況不同,不同部份的沉降皆不相同,引致不平均沉降。.

新!!: 填海和不平均沉降 · 查看更多 »

不知火

不知火()是日本九州地區傳說中的一種怪火,也是古代日本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妖怪。在舊曆七月末日風弱的時候或新月之夜等時間,在八代海和有明海一帶出現。.

新!!: 填海和不知火 · 查看更多 »

帝峰·皇殿

帝峯·皇殿(英文:The Hermitage),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西海泓道1號的屋苑,共設6座物業,提供964個住宅單位,而最高的為第一座,樓高55層。項目由信和置業、南豐發展及華人置業發展,2011年2月落成,2011年5月--,管理費為平均每平方呎約$2.80,由信和集團作物業管理。.

新!!: 填海和帝峰·皇殿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填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山紀念公園

中山紀念公園(Sun Yat Sen Memorial Park)位於香港香港島西營盤海傍,地處東邊街北和干諾道旁,鄰近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出口。公園的大草坪矗立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的紀念雕像。公園於2008年5月至12月至2010年6月25日期間關閉重新興建(工程期間,西區公園體育館維持開放,體育館其後更改名稱為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全部工程於2011年竣工,重新開放。.

新!!: 填海和中山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中心沟

中心溝,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珠海市大小橫琴島的中間,東堤與澳門的氹仔和路環隔海相望,西堤接著西江的磨刀門,面積約14平方公里,離佛山市順德區約130公里。該處有別於橫琴島其他地方,曾由“珠海經濟特區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中心溝辦事處”管理,成為順德的唯一飛地,一直至2010年才正式「回歸」珠海管轄。該處現時以農業為主。.

新!!: 填海和中心沟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填海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

《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英文:Central and Wan Chai Reclamation)是一份在香港香港島區進行的大型填海計劃,旨在為中環灣仔繞道(即4號幹線重組工程)及多條擬建的鐵路支線提供土地,並且建造一條世界級的海濱長廊,為區內提供額外休憩及綠化用地,以提升維多利亞港海旁的吸引力。《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為5期進行,於1993年起啟動第一期,至今其中首4期已經完成,餘下《灣仔發展計劃》第2期進行中,預計於2017年後完成。.

新!!: 填海和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 · 查看更多 »

中環解放軍碼頭

中環解放軍碼頭是香港計劃興建的一座軍事碼頭,位於香港島金鐘添馬艦解放軍駐港部隊大廈的正前方,碼頭全長150米、寬20米,面積為32,000平方呎;碼頭規模足以停泊深圳號等大型導彈驅逐艦。碼頭外圍將由兩重3米高的鐵欄包圍,配合閉路電視系統監察。碼頭內部設有一座面積約700平方呎的單層辦公室、一座擁有4間浴室和洗手間的建築物及一座4.5米高的電機房,岸邊設有3個登岸階梯。中環解放軍碼頭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之間將會興建一條軍用車輛通道連接,垂直穿過海濱走廊及龍和道。龍和道分隔行車的石壆需要打開缺口,興建電閘及信號燈,以方便軍事車輛通過。.

新!!: 填海和中環解放軍碼頭 · 查看更多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臺灣種的「臺灣白海豚」(Taiwanese Humpback Dolphin,學名: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俗稱為媽祖魚,屬鯨目海豚科,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亞種,身長由一米到三米不等。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印度洋海岸線以至南非,也有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例如長江、閩江、九龍江、珠江口、漢江和珠江等,分布極之廣泛。西方文獻有關中華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1637年由探險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名為白海豚,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白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會呈粉紅色。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吉祥物之一。2007年11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公佈「我最喜愛海洋10寶」公眾網上投票結果,此網上投票為期4個月選出最受歡迎十種本地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得3679票榮獲「我最喜愛海洋10寶」第一位。.

新!!: 填海和中華白海豚 · 查看更多 »

中部國際機場

中部國際機場(,),日文暱稱「セントレア」(新特麗亞/CENTRAIR),是位於日本愛知縣常滑市的國際機場,為名古屋與中部地方主要的聯外機場,由日本政府指定的特殊機構「」經營,同時被日本政府評定為據點機場。2005年2月17日正式啟用,作為名古屋機場的替代機場,其使用原名古屋機場的IATA機場代碼「NGO」,而ICAO機場代碼則為「RJGG」。.

新!!: 填海和中部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东门礁

东门礁是南沙群岛一环礁,位于九章群礁北緣,西門礁與安樂礁之間。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新!!: 填海和东门礁 · 查看更多 »

七姊妹 (香港)

七姊妹是香港東區的一處地方,位於北角以東,最初為香港島的一條古老村落。七姊妹區的具體範圍為七姊妹道一帶,電照街以東,英皇道及渣華道交界以西之區域,七姊妹區之東就是鰂魚涌區。港鐵將鰂魚涌站設於鰂魚涌西面,而七姊妹地區鄰近鰂魚涌站,很多香港人把七姊妹誤當成鰂魚涌。.

新!!: 填海和七姊妹 (香港) · 查看更多 »

布魯克菲爾德廣場 (紐約)

布魯克菲爾德廣場(Brookfield Place),原稱世界金融中心(World Financial Center,簡稱WFC),是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的砲台公園城內的商用建築群,東側緊鄰世界貿易中心,西側則面向哈德遜河。大廈的主要租戶包括美林集團及美國運通大型金融機構。其他租戶包括道瓊斯公司旗下的華爾街日報。除了美國運通之外,整個區域的物業權由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擁有。 建築群由美國籍建築師西萨·佩里聯同Adamson Associates設計。整個項目由Olympia and York地產發展公司於1985年至1988年興建。在興建過程中,便利用了世界貿易中心於1960年代進行興建工程時所挖出的淤泥填海造出砲台公園城的土地,再從中使用部分區域興建。 建築群中的玻璃拱頂建築「」曾因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遭受嚴重破壞,有關的大型修復工程於2002年5月完成。.

新!!: 填海和布魯克菲爾德廣場 (紐約) · 查看更多 »

三巴旺

三巴旺,或称三巴旺新镇(Sembawang New Town,செம்பவாங்),是位于新加坡北部的一个住宅区,由新加坡西北部社区发展理事会(North We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所管理。 三巴旺的毗邻地带为西部的兀兰区域中心,东部义顺新镇与南部的万里区域。三巴旺是一个综合住宅、工业与军事的新镇。.

新!!: 填海和三巴旺 · 查看更多 »

三亚市

三亚市,古称崖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為海南島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和海港。.

新!!: 填海和三亚市 · 查看更多 »

三亚红塘湾国际机场

三亚红塘湾国际机场是在三亚市填海建设28平方公里大型空港,将会是第一个海上机场,目前已上报国家海洋局。机场用海面积29.95平方公里,陆域形成面积为23.99平方公里,工程区域内规划有4条跑道,3座航站楼以及相应的配套辅助区。機場将在2018年完成填海,2020年7月31日完成機場主體和配套工程,預計將在2020年12月31日試運營。 2017年,海航集团兴建的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填海项目尚未完成审批,就已经在红塘湾海域开工。7月,国家海洋局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新!!: 填海和三亚红塘湾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一粒米

一粒米 (Ilha Kai Kiong),原位於氹仔島東端離岸不遠一個极小的澳門島嶼。1995年因填海修建澳門國際機場而與氹仔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半島,現已成為機場控制塔的基座兼飛機跑道。.

新!!: 填海和一粒米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填海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碼頭,全稱九龍城渡輪碼頭,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角的一個渡海小輪碼頭,望向啟德機場跑道一帶。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叫「九龍城碼頭」,由於啟德機場擴建,此碼頭與真正的九龍城相距甚遠。 九龍城碼頭旁邊有一個公眾碼頭,名為「馬頭角公眾碼頭」。.

新!!: 填海和九龍城碼頭 · 查看更多 »

九龍仔運動場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九龍仔運動場(Kowloon Tsai Sports Ground)是香港一個田徑運動場,位於九龍仔延文禮士道13號,即九龍仔公園之內,於1964年6月啟用。佔地面積約2.13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填海和九龍仔運動場 · 查看更多 »

平和島

平和島()是東京都大田區的人工島與同區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平和島一丁目至平和島六丁目。人口308人,僅有平和島二丁目、平和島五丁目有居民(2013年8月1日)。填海地名為京濱第2區埋立地。現在已與陸地相連。.

新!!: 填海和平和島 · 查看更多 »

乙明邨

乙明邨(Jat Min Chuen)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城河東沙田圍的填海地上,是唯一於沙田區由香港房屋協會所發展的甲類出租屋邨,由王歐陽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乙明邨是第一個增設保安大閘,及第二個設有游泳池的房協屋邨,乙明邨大部分單位設有浴缸,在80年代初的出租屋邨可謂十分先進與罕見。乙明邨命名是紀念房協義務司庫的會計師陳乙明先生(Mr. Tan Jat Min),由於陳乙明先生為印尼出世的河源客家人,而故此他的名字用客家語拼音組合而成,而邨名也沿用其名字客家語拼音命名為Jat Min ,而邨字則以廣東話拼音Chuen來組成乙明邨Jat Min Chuen整個邨名。.

新!!: 填海和乙明邨 · 查看更多 »

京濱島

京濱島()是東京都大田區的人工島及同區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京濱島一丁目至京濱島三丁目。人口2人,僅京濱島三丁目有住戶(2013年8月1日)。填海地名為京濱第6區埋立地。.

新!!: 填海和京濱島 · 查看更多 »

康盛花園

康盛花園(英文: Hong Sing Garden)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寶琳北路1號,為一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近翠林邨及景明苑,共有5座30至32層高的樓宇,共1,850個單位。屋苑於1989年1月入伙,由瑞安地產有限公司發展,瑞安承建有限公司建造。康盛花園是將軍澳唯一不是建在填海地的私人參建居屋屋苑。管理公司為佳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

新!!: 填海和康盛花園 · 查看更多 »

康東邨

康東邨(Hong Tung Estate)是香港其中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島東區西灣河鯉景道56號,前身為東區走廊北面的填海地,鄰近鯉景灣及太古城翠湖台,於1998年落成。屋邨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按房屋署的標準規格設計。並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填海和康東邨 · 查看更多 »

康樂廣場

康樂廣場(英文:Connaught Place)是香港一個容許車輛進入的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圍繞著怡和大廈(舊稱康樂大廈),呈U字形,兩端連接干諾道中。而香港郵政總局和交易廣場也是座落於康樂廣場附近。 康樂廣場從前是中環填海所得的地皮。 在2007年中之前,是海岸線之一,現在已因中環及灣仔第3期填海工程成為內陸。 康樂廣場有一個24小時開放式公園,設有水池,放置有亨利·摩爾大型铸铜雕塑,名「對環」。.

新!!: 填海和康樂廣場 · 查看更多 »

人口過多

人口爆炸(又稱人口過剩)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人类数量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口过剩也可被视为不可再生能源大幅耗尽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无法支持人口数量。 词汇人口过多讨论的是整个人类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球或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国家。人口过多可以由出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移民涌入、生物群系不可持续或资源枯竭造成。如果某一贫瘠之地难以为生,虽然人数稀少但也可能会人口过多(如荒漠)。支持人口适度的说法常引述生活质量、环境承载力及饥荒风险来反驳持续高人口增长,支持人口下降。科学家认为人口过多、 过度消费和技术应用导致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地球进入新的地质世,即人类世。.

新!!: 填海和人口過多 · 查看更多 »

人工岛

人工岛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是填海造陸的一种。人工島的大小不一,由擴大現存的小島、建築物或暗礁,或合併數個自然小島建造而成;有時是獨立填海而成的小島,用來支撐建築物或構造體的單一柱狀物支撐其整體。 早期的人工島是浮動結構,建於止水,或以木製、巨石等在淺水建造。如下文所述的crannog和南馬都爾)。現在的人工島大多填海而成,然而,一些是通過運河的建造分割出來的(如多瑙島和迪特馬爾申縣),或者,因為流域泛濫,小丘頂部被水分隔,形成人工島(如巴洛科羅拉多島)。此外,一些甚至會以石油平臺的方式建造(如西蘭公國和玫瑰島共和國)。.

新!!: 填海和人工岛 · 查看更多 »

二俁新町車站

二俁新町車站「俁」字在中文中與「雨」字發音相同。()是一個位於千葉縣市川市二俁新町,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京葉線的鐵路車站。 站舍位於市川市,但是距離站舍50公尺的以外就是船橋市的邊界,因此也有不少船橋市民使用。 此站位於東京迪士尼樂園與的中間。.

新!!: 填海和二俁新町車站 · 查看更多 »

五洋建設

五洋建設(五洋建設株式会社,官方英文名稱Penta-Ocean Construction Co., Ltd.),1896年成立时原名「水野組」,至1954年資本化並改為現有名稱,是日本知名的承建商。五洋建設專門承辦填海或與海洋有關的土木工程,在東京、新加坡、香港、印尼、馬來西亞、埃及、斯里蘭卡、印度、泰國、越南、杜拜均設有辦公室。.

新!!: 填海和五洋建設 · 查看更多 »

仁川廣域市

仁川廣域市(),簡稱仁川,為大韩民国西北部的一個广域市,是一座面向黃海的港灣都市,人口位居於首爾和釜山之後,為韓國第三大城市。位于首尔西部约40km,为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與首爾之間有首都圈電鐵聯繫。每日有大量乘客往來仁川與首爾兩地,由於此兩地距離太過接近,已經共同形成一個大的經濟圈。 1883年仁川港开港,成为当时黄海沿岸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仁川现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港,仁川港的规模仅次于釜山。在首尔与仁川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地带。仁川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渔业十分发达、且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位於市郊的仁川国际机场,是韓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2014年舉辦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韓國職棒SK飛龍、K聯賽仁川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也位於此地。仁川唐人街是韩国最大的华侨聚居地。.

新!!: 填海和仁川廣域市 · 查看更多 »

仁川自由经济区

仁川自由经济区位于韩国仁川广域市,由松岛国际商务区、永宗岛和青萝组成,总面积为。仁川自由经济区于2003年8月正式成立,旨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集国际贸易、金融、物流、商住和旅游于一体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入驻自由经济区的公司享有包括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 整个工程分为3个建设阶段:2003年至2009年是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至2014年是项目建设阶段;最后一个阶段于2020年完成使仁川自由经济区成为世界三大自由经济区之一。.

新!!: 填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 · 查看更多 »

廣源邨

廣源邨(英語:Kwong Yue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ST12,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位於新界沙田區城河東小瀝源小瀝源路68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全邨連同廣林苑,康林苑及政府宿舍,共佔地12.5公頃,分四期發展,並提供4448個出租單位及2886個居屋單位,可容納33600人居住。廣林苑及康林苑是區內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各有三座樓宇,廣源紀律部隊宿舍在康林苑旁邊,當中怡景閣為入境事務處宿舍、而海泓閣則為海關宿舍,此宿舍為居屋的新十字型設計,外立面與康林苑相同,此兩幢宿舍由香港政府委托香港房屋委員會代為興建,建成後交由有關部門把宿舍分派給合資格員工,政府產業署則負責出租及管理。以上各屋苑樓宇均在1989年至1990年落成。 由於廣源邨的所在地並非填海得出,所以與沙田區其他的屋邨不同,是依山而建的。廣源邨共分三期興建,第一期的範圍包括廣楊樓及廣榕樓及附近一帶;第二期包括廣棉樓、廣柏樓及附近一帶;第三期包括廣松樓、廣橡樓及附近一帶。其中第一、二期地勢較低,而第三期則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 廣源邨屬於第四期租者置其屋計劃,單位於2001年4月2日開始出售,現已有約75%住客購買單位成為業主。 廣源商場獲得1992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在區議會選舉,廣源邨自組成廣源選區,而廣林苑及康林苑則合組成廣康選區;而現時代表廣源區的區議員是新民黨/公民力量的陳敏娟。.

新!!: 填海和廣源邨 · 查看更多 »

弗莱福兰省

弗萊福蘭(Flevoland)是荷蘭中部的一省。面積2,343平方公里。1986年1月1日建省,是荷蘭第12省、最新的省份,分成6市。東北是弗里斯兰省、西南是北荷蘭省、南是烏得勒支省、東南是海爾德蘭省、東是上艾瑟爾省。全境皆為艾瑟爾湖之海埔新生地。该省首府是莱利斯塔德(Lelystad)。2005年人口大約365,300人。阿尔梅勒(Almere)也是主要城市。 在經歷1916年水災之後,荷蘭決定封閉並開墾荷蘭內海須德海,開始須德海工程。1932年,能完全隔離海的阿夫鲁戴克大堤(Afsluitdijk) 完工。須德海隨著改名為艾瑟爾湖(艾瑟爾河的出口湖)。 新湖泊最早開墾的部分是東北圩田(Noordoostpolder)。這片新土地包含了前于尔克(Urk)和斯霍克蘭島,并由上艾瑟爾省管轄。之後,1957年和1968年分別開墾了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這是東北圩田開墾之後,這項戰後计划的另一項重要改變:沿著舊海岸保留狹窄的水域,避免岸邊城鎮無法通往海洋,因此讓弗萊福圩田成為藉由橋梁連結本土的人工島。1986年,三個市鎮投票決定獨立成新省份。弗萊福蘭有一個大型中波播放設備,稱為弗萊福蘭中波發射器(Mediumwave transmitter Flevoland)。 弗萊福蘭以記載在古羅馬資料中的弗萊福湖(Lacus Flevo)命名,该湖是當時的一個內陸湖泊,位於之後形成的須德海的南端。在拓乾弗萊福圩田時發現了許多二戰時期墜毀於艾瑟爾湖的飛行器殘骸,還發現了更新世的哺乳動物化石。.

新!!: 填海和弗莱福兰省 · 查看更多 »

弗里西亞群島

弗里西亞群島(德語:Friesische Inseln,丹麥語:De Frisiske Øer,荷蘭語:Waddeneilanden)是北海的一串群島。範圍從北歐大陸海岸外5~32公里(3~20哩)處沿荷蘭與德國海岸延伸到丹麥的日德蘭半島南部海岸。雖在地理上自成一個單元,但人們習慣把它們分為東弗里西亞群島(屬德國)、西弗里西亞群島(屬荷蘭)和北弗里西亞群島(分屬德國與丹麥)。 約在西元前7000到5000年間,北海形成了一條流往大西洋西南向出口之後,其東南走向的海岸與現今弗里西亞群島的曲線一致。週期性的下沉、暴風雨和水災形成了這個長鏈狀的島嶼;中間與歐洲大陸隔著細長的淺水帶與潮間泥平台。丹麥與德國政府都極力保護群島面海的海岸,填出海埔新生地以利耕作。這裡的海灘與休閒勝地吸引眾多遊客。 Category:歐洲島嶼 Category:北海 Category:群島.

新!!: 填海和弗里西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开山造地

移山是指把原有的山坡掘走泥土以產生平地。有时也称为开山造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城市,移山是一個很有效製造平地作為市區發展的方法。不少有山地的大城市,例如香港、深圳,都是使用這個方法製造平地。比较大的移山工程有兰州的267平方公里移山工程。.

新!!: 填海和开山造地 · 查看更多 »

低地国家

低地国家(de Lage Landen,les Pays-Bas),又譯低地諸國,是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稱呼,廣義包括荷蘭、比利時、卢森堡,以及法國北部與德國西部;狹義上則僅指荷蘭、比利時、卢森堡三国,合稱“比荷卢”(Benelux)或「荷比盧」。 地理學家們在有關歐洲的地理著作,常把比、荷放在一起敍述。由於比、荷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同盧森堡以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稱為荷蘭(即“低地”)所以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後,人們仍稱比、荷為“低地國家”。.

新!!: 填海和低地国家 · 查看更多 »

彭福 (英國陸軍將領)

彭福少將,CB,LVO,JP(,),英國職業軍人,1936年至1972年間曾服役於英國陸軍和英屬印度陸軍,退役後於1972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首任總經理。 彭福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從軍36年的他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他在1959年至1961年於坦噶尼喀地區出任英皇非洲來福槍團第六營營長、1962年至1964年於本地陸軍擔任第127步兵旅旅長、以及於1964年至1965年擔任亞丁高級專員保安行動顧問。1966年至1969年,他被借調往肯雅出任新設的國防總參謀長一職,協助加快推動肯雅三軍專業人員和高層將官的本地化。他退役前的職務是擔任英國東南分區指揮官。 從軍中退役後,彭福旋獲香港馬會羅致出任總經理一職,聯同馬會主席祈德尊爵士和後來的韋彼得協助推動把馬會業餘賽馬轉為職業賽馬。他在任近八年期間成功推出多項改革,使賽事水平得以提高。此外,在增設「三重彩」和「四重彩」等新款賽馬投注方法的同時,他於1974年分別引入馬會場外投注站和電話投注服務,從而打擊當時的非法「外圍馬」活動。統籌興建沙田馬場是他任內另一項重要工作,該馬場是繼跑馬地馬場以後香港第二座馬場,由馬會斥資七億港元興建,並在彭福主持下如期於1978年10月啟用。為肯定他在馬會任內的工作表現,位於沙田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即以他本人命名。.

新!!: 填海和彭福 (英國陸軍將領) · 查看更多 »

彰化濱海工業區

彰化濱海工業區,簡稱彰濱工業區,當地常俗稱為彰濱,臺灣一座臨海工業區,位於彰化縣西北隅,鹿港區入口牌樓位於,是由填海造地而成的海埔新生地開發出兼具工業生產、研究發展、休憩觀光等多功能之大型工業區。其開發則分為線西區1,046公頃、崙尾區1,343公頃、鹿港區1,189公頃,其中崙尾區的填海工程僅完成744公頃的面積開發,三區合計的總面積3,643公頃。其南北則跨足三鄉鎮,範圍涵蓋了鹿港、線西、伸港等,構成了東倚彰化縣本土陸地,西臨臺灣海峽,為彰化縣開發面積最大的工業區。 彰濱工業區至2014年9月止已公告租售土地面積1234公頃,其中已出售1,172公頃。進駐廠商(營運)397家、建廠中67家,包括食品、玻璃、紡織、塑膠、化學、金屬、電力、鋼鐵、機械、五金、木器、瓦斯、資源回收等產業。另有秀傳醫院、運輸倉儲業、車測中心等支援服務產業。.

新!!: 填海和彰化濱海工業區 · 查看更多 »

佛堂洲

佛堂洲(Fat Tong Chau),又名佛頭洲,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清水灣半島以南,將軍澳的東南部,地區行政上屬於西貢區。由於佛堂洲位於將軍澳(Junk Bay)旁,因此英文名又稱Junk Island。 島嶼在1994年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所進行的填海工程時,與清水灣半島連接。佛堂洲因被列為香港綠化帶之一,因此島面貌與填海前的沒有甚麼差異,但人流相比起未填海前較多。 早於唐宋時期,由於該島位於當時航運要道佛堂門的西北,當時的政府已在島上設立海關的稅關,現存佛頭洲稅關遺址,北緯22度16分48.98秒,東經114度16分3.25秒。佛堂洲或者大廟灣可能还有古碑,現已不存。.

新!!: 填海和佛堂洲 · 查看更多 »

御台場

御台場(),或直接簡稱為台場,是日本東京灣內一座以填海造陸方式製造出來的巨大人工島。1980年代起,此地成為東京臨海副都心的核心地帶而快速開發,作為東京未來的都市規劃的要角,由於區域內陸續遷入許多大型企業的總部,並且修築了許多採用現代規劃造景的商場與娛樂設施,近年來已成為東京都內最受國內外遊客歡迎的重要景點。.

新!!: 填海和御台場 · 查看更多 »

德福廣場

德福廣場(Telford Plaza)是香港九龍九龍灣的大型購物商場之一,其範圍包括港鐵總部大樓、恒生中心和德福花園。發展商為前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和新世界集團,現主要由港鐵公司管理。一期商場於1980年正式開幕,而二期商場於1997年開幕。當時由於九龍灣仍是一個未發展的工商區,而觀塘一帶以工業大廈為主,所以德福廣場當時可說是觀塘區,甚至東九龍唯一大型商場。.

新!!: 填海和德福廣場 · 查看更多 »

德輔

德輔爵士,GCMG(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10任港督;在任職港督前曾任第三任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880年-1885年)及紐芬蘭第八任殖民地總督(1886年-1887年)。.

新!!: 填海和德輔 · 查看更多 »

保留皇后碼頭事件

2007年保留皇后碼頭事件,源自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將愛丁堡廣場建築群之一的皇后碼頭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雖然政府聲明把皇后碼頭拆卸後會另覓地方重建,但此舉引發香港部份民間團體不滿,認為是摧毀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並認為把皇后碼頭遷他處,本身的重要性大減,公共空間亦遭消滅。本土保育組織本土行動策劃一連串論壇、靜坐和絕食阻止皇后碼頭拆卸,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這次事件可視為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的延伸。.

新!!: 填海和保留皇后碼頭事件 · 查看更多 »

快樂山

快樂山(Mount Pleasant)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一個社區。快樂山北臨福溪和大北方大道,南至16街,東西則分別以克拉克大道和甘比街為界。快樂山過去主要是勞動階層社區,但從1990年代初起陸續被士紳化,而百老匯街夾緬街一帶近年亦發展成緬街南區。.

新!!: 填海和快樂山 · 查看更多 »

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是地震工程的一个术语,指土壤因地震的壓密作用,造成原本在深層土壤的水份被擠壓到表層,土壤顆粒間的有效應力下降為零,土壤失去剪應力強度,呈現如液態的狀況。當地表承受不住地下水的壓力時就會破裂。 土壤液化主要出现在分布深度较浅,充滿水的砂質土壤或粘土,且其底部排水较差。通常在外力反复震荡下(如地震),松散的土壤因受到压缩,内部空隙减小,而擠壓孔隙水,导致空隙内水压升高,砂粒間的結合力減少或消失。当水压升高至超过土壤内承受的外部压力时,加上水分不能从地底排出,就会产生土壤液化。液化時砂與水混和成如泥漿般的液體,使土壤失去支撐力,造成房屋傾斜、地層下陷、地下管線破裂或上浮。 最容易发生的液化的土壤是年代比较轻(如近一万年的冰河时期)的细沙,或颗粒大小相当且排列整齐的泥土中,地层只有数尺厚,富含水分。这样的地形通常可见于河岸、海岸、舊河道、海埔新生地或因风力而堆积而成的沙丘中。土壤液化的例子有流沙、流粘土、浊流和地震液化等。.

新!!: 填海和土壤液化 · 查看更多 »

圣淘沙

圣淘沙(Sentosa),在马来语中意为「宁静」,是很受欢迎的新加坡岛屿和旅游胜地,每年有2千万游客到访。岛的南岸有长度超过2公里的海滩,二战留下的西罗索炮台(Fort Siloso)、两个高尔夫球场及7間酒店。當中包括圣淘沙名胜世界及新加坡環球影城主題公園。.

新!!: 填海和圣淘沙 · 查看更多 »

北大嶼山公路

北大嶼山公路(North Lantau Highway)是香港8號幹線的始段(東行),連接通往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機場路以及通往市區的青嶼幹線,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含路肩)分隔高速公路。北大嶼山公路在欣澳以東路段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北大嶼山公路是香港車速限制最寬鬆的快速公路,達每小時110公里。為配合港珠澳大橋工程興建關係,由2017年8月26日起實施雙向收費,每程港幣15元正.

新!!: 填海和北大嶼山公路 · 查看更多 »

北大嶼山新市鎮

北大嶼山新市鎮(North Lantau New Town)是位於香港大嶼山北部的新市鎮,範圍包括東涌、大蠔灣、小蠔灣及大嶼山東北部部份地區,及兩者之間沿岸拓展的填海土地,為離島區唯一一座及最年輕的香港新市鎮。目前因新市鎮的商業區、住宅區和社區設施皆集中發展在東涌,因此政府及坊間將北大嶼山新市鎮,俗稱為東涌新市鎮(Tung Chung New Town)。 由於大蠔灣昔日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香港政府於1999年將大蠔灣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於2004年提出將大蠔灣劃為自然保育區,後來遭破壞後消失),故此於2010年前東涌新市鎮的各項發展計劃只集中在東涌。而部分城市後勤設施,例如港鐵車廠、巴士車廠、廢物轉運站、污水處理廠、廚餘回收中心、濾水廠和車輛扣留中心等皆設置於小蠔灣,港鐵小蠔灣車廠亦預留發展上蓋物業,並隨上蓋物業發展而增設鐵路車站。隨著香港政府於2011年起再專注擴展東涌範圍至石門甲一帶及在東涌東建設高密度住宅及主要商業運輸物流區,東涌新市鎮的發展得以繼續。.

新!!: 填海和北大嶼山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北部發電廠

北部發電廠,又稱北部火力發電廠,舊稱北部發電所或北部火力發電所(簡稱為北火電廠),是台灣電力公司一座已經停用的火力發電廠,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是台灣第一座由填海造陸所建成之火力發電廠。現址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新!!: 填海和北部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國光石化開發案

國光石化開發案原是國光石化在2005年提出的大型石油化學工業投資開發案,原先預計在雲林縣離島工業區興建石化工業區,後因環評未通過而於2008年轉往彰化縣,不料遇上更嚴重的生態問題。2011年因多年的環評問題而放棄在台投資,原定轉往馬來西亞。但2013年時,因為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氣開採技術導致傳統石化競爭力下降,預期相較之下最終會嚴重虧損,因而臨時將此重大計畫直接終止。.

新!!: 填海和國光石化開發案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是一所於1980年在臺灣高雄市复校的國立大學,前身為1924年由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國大陸中山大學)。現設有6個學院,校園分據西子灣及東沙群島兩處用地。 該校以海洋學、管理學研究及高密度研究中心群著稱,匯聚大量智庫學者且受美日領事機構資助,亦為臺灣綜合大學系統、EUTW七校聯盟創始成員。.

新!!: 填海和國立中山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

國際金融中心(簡稱國金;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縮寫:IFC)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地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香港屬下的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由美國建築師西薩·佩里擔任設計建築師及由著名香港建築師嚴迅奇擔任項目建築師,其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恒基兆業地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部的所在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2003年落成時,成為當時全球第五高、大中華地區第二高及香港第一高的建築物,直至被環球貿易廣場取代香港第一高的地位。.

新!!: 填海和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匙羹洲

匙羹洲(英文:Tsz Kan Chau)是一個位於香港大嶼山以北的小島,跟大磨刀和小磨刀合稱為大小磨刀。 匙羹洲屬整個大小磨刀的南部,同時為大小磨刀最小的島嶼,同時是香港有名的連島沙洲之一。 在1990年代,為了興建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以及取得沙石用作填海。 現在該地無人居住。.

新!!: 填海和匙羹洲 · 查看更多 »

嘉隆苑

嘉隆苑(Ka Lung Court)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建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全苑建有兩座36層及兩座37層高新十字型樓宇,其中嘉昇閣及嘉平閣的地下也設有住宅單位,共1402伙。位於港島南區奇力灣填海區田灣海傍道,在華貴邨旁,於1991年11月入伙。並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填海和嘉隆苑 · 查看更多 »

喜靈洲

喜靈洲(Hei Ling Chau,前作Hayling Chau),原名尼姑洲吳昊(2001年),《老香港·歲月留情》,第11-12頁,香港次文化堂。ISBN 962-7420-23-9(Nai Gu Island),是大嶼山梅窩東南面的島嶼,面積1.93平方公里,是香港第12大的島嶼,行政上屬離島區。 喜靈洲形狀呈飛標型,其東邊不遠處有一個無人島嶼周公島;南面和北面隔水道分別與長洲和坪洲相望。.

新!!: 填海和喜靈洲 · 查看更多 »

告士打道

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是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香港島灣仔沿岸,連接維園道及中環金鐘一帶。全線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填海和告士打道 · 查看更多 »

和木町

和木町()是山口縣本土部分最東的一町,位於山口縣與廣島縣分界小瀨川的河口右岸;南側為岩國市,北側小瀨川對岸為廣島縣大竹市。 主要市區位於轄區東部,此地區為過去围垦及填海所產生的平地,其餘地區皆為山地。 位於海岸的三井化學岩國大竹工廠以及新日本石油精製麻里布製油所為町內最主要的產業,並提供町穩定的財政稅收。.

新!!: 填海和和木町 · 查看更多 »

哨船町

哨船町(しょうせん ちょう shousen Chō),台灣日治時期高雄市之行政區,取自「哨船頭」之舊名,約等於今鼓山區哨船頭里。.

新!!: 填海和哨船町 · 查看更多 »

哈瑪星

哈瑪星是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地名,泛指現今五福四路與鐵路平交道的交會處以南,至鼓山漁港、漁市場,東至高雄港車站一帶的臨港線鐵路(已停用),西至哨船頭東側。.

新!!: 填海和哈瑪星 · 查看更多 »

哈马德国际机场

哈马德国际机场(مطار حمد الدولي;),原名“新多哈国际机场”,是一座位於中東國家卡達首都杜哈的國際機場,以取代与卡達高速成長之航空業不相適應的杜哈國際機場,新機場已於2014年4月30日完工。所有航班於2014年5月27日起移到本機場降落。.

新!!: 填海和哈马德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凸堤效應

突堤效應(groin effect),垂直於海岸的防波堤或丁字壩會攔阻沿岸流,使得防波堤靠上游側出現漂砂堆積,另一側出現侵蝕的現象。 常見的例子是在海岸邊建防波堤,沙灘縮小、為了填海造陸,在沙灘外建置丁字壩,導致沿岸流帶來的漂砂小於沙灘被侵蝕掉的沙量,使沙灘縮小,甚至消失。 Category:海洋学.

新!!: 填海和凸堤效應 · 查看更多 »

函館港

函館港(はこだてこう)是位於日本函館市的一個港口。面向函館灣。港灣管理者是函館市。在港灣法上,函館港被指定為重要港灣。在港則法上,函館港則被指定為特定港。.

新!!: 填海和函館港 · 查看更多 »

啟德發展計劃

《啟德發展計劃》(英文:Kai Tak Development,縮寫:KTD)是香港的都市更新及發展計劃,總規劃面積達328公頃,涉及九龍前啟德機場,及毗連的馬頭圍、九龍城、新蒲崗、黃大仙、九龍灣和觀塘一帶邊區,糅合社區、房屋、商業、旅遊及基礎建設用途。預計啟德的居住人口為86,500人,興建3萬個住宅單位(包括13,368個公共屋邨單位)、酒店房間6.4萬個,零售及辦公室的總樓面面積逾1,440萬平方呎,休憩用地逾110公頃。 《啟德發展計劃》前身為《東南九龍發展規劃》,是因應啟德機場搬遷之後,將鄰近海面(即原來整個九龍灣)填海並連同機場用地重新發展,規模較西九龍填海區更大;經過多年研究,受到灣仔填海計劃第2期的訴訟影響,香港政府於2004年7月重新就此檢討,以「不填海」原則重新規劃,並且諮詢至2006年,最終於2007年11月6日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新修訂《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啟德發展計劃》正式啟動,興建包括啟德體育城、都會公園、郵輪碼頭、酒店、住宅、商業及娛樂等核心建築項目,首階段項目於2013年或以前陸續地落成,次階段項目將會於2016年或以前陸續地落成,終階段項目將會於2021年或以前陸續地落成,即預計於2021年全面竣工。 此外,《啟德發展計劃》納入為於2012年啟動的《起動九龍東》計劃之一部分。.

新!!: 填海和啟德發展計劃 · 查看更多 »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英文:Kai Tak Sports Park)前稱啟德體育城(英文:Kai Tak Sports City)為香港政府推行的《啟德發展計劃》中的體育場館區(即體育城)及《起動九龍東》計劃的主要部份,並由私人機構長期營運,位於九龍前啟德機場北停機坪西部,西面連接馬頭角,佔地28.2公頃。啟德體育園屬於《啟德發展計劃》的最終階段項目,預計於2016年動工,耗資250億港元,最快預計於2020年至2021年竣工,並進行招標,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正式投入服務。 啟德體育園包括一座設有50,000座席的主場館──配有開合式天幕及可以移動草皮的世界級,一座設有5,000座席的輔助運動場、一座室內體育館(分別設有一座設有4,000座席的主場及可以容納400名觀眾的副場,另外設有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手球場及體操訓練場、健身室和活動室等)以及其他體育設施(包括溜冰場、保齡球場和桌球室等);另外設有商店(包括體育用品零售店鋪及大型健身室)、食肆及酒吧等配套設施。以上各場館將會構成一座體育場館區的焦點,整個體育場館將會以園景平台連接至啟德站和都會公園。 啟德體育園連接都會公園,公眾穿過園景通道及休憩公園後,可以到達港鐵及環保連接系統的啟德站;場館東面有連接車站廣場的景觀廊,公眾可以遠眺獅子山的景色。接壤馬頭角的海濱一帶,則會發展為海濱飲食廊,設有小型商店及茶座;整個園區具備地標特色,將會成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新!!: 填海和啟德體育園 · 查看更多 »

啟德體育園區

啟德體育園(英文:Kai Tak Sports Park)前稱啟德體育城(英文:Kai Tak Sports City)為香港政府推行的《啟德發展計劃》中的體育場館區(即體育城)及《起動九龍東》計劃的主要部份,位於九龍前啟德機場北停機坪西部,西面連接馬頭角,佔地28.2公頃。啟德體育園屬於《啟德發展計劃》的最終階段項目,預計於2016年動工,耗資250億港元,最快預計於2020年至2021年竣工,並進行招標,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正式投入服務。 啟德體育園包括一座設有50,000座席的主場館──配有開合式天幕及可以移動草皮的世界級多用途體育場館,一座設有5,000座席的輔助運動場、一座室內體育館(分別設有一座設有4,000座席的主場及可以容納400名觀眾的副場,另外設有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手球場及體操訓練場、健身室和活動室等)以及其他體育設施(包括溜冰場、保齡球場和桌球室等);另外設有商店(包括體育用品零售店鋪及大型健身室)、食肆及酒吧等配套設施。以上各場館將會構成一座體育場館區的焦點,整個體育場館將會以園景平台連接至啟德站和都會公園。 啟德體育園連接都會公園,公眾穿過園景通道及休憩公園後,可以到達港鐵及環保連接系統的啟德站;場館東面有連接車站廣場的景觀廊,公眾可以遠眺獅子山的景色。接壤馬頭角的海濱一帶,則會發展為海濱飲食廊,設有小型商店及茶座;整個園區具備地標特色,將會成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新!!: 填海和啟德體育園區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填海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啟德濱

啟德濱是香港昔日的地名,指九龍九龍城以南,前啟德機場北部一帶。啟德機場便是因啟德濱而得名。 1920年代,香港人口激增,當時著名華人紳商何啟與區德(區澤民)等人合資經營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在九龍城寨外的九龍灣北岸,進行大規模填海,完成之新填地有120英畝,其中靠近城寨外之龍津埗頭新填地闢成多條街道,其名稱多以「啟」和「德」作字根,例如東西走的六條,即啟德道、啟仁道、長安街、啟義道、啟禮道、啟智道與及南北向的一德路至九德路等,這十多條街道最終只有約半數實際建成,並沿街築成數百棟民房,形成了九龍寨城外新的花園城市式住宅區。這段地區就叫「啟德濱」。此計劃完成了一部分,就是九龍塘村,即現時界限街以北、歌和老街以南、窩打老道以西及九龍塘鐡路以東,約25公頃的地方。然而,此計劃後期失敗,部分空土地於1920年代中期由香港政府收回,成為早期之啟德機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被日軍統治,為了擴建機場作軍事用途,九龍寨城之城牆及啟德濱之住宅皆被拆去,石塊作建造跑道之用;今日「啟德濱」雖然成為歷史,名稱仍保留在啟德之中。.

新!!: 填海和啟德濱 · 查看更多 »

啟業邨

啟業邨(英語:Kai Yip Estate)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灣麗晶花園對面,地址為啟業道18號,由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發展。 啟泰苑(英語:Kai Tai Court)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鄰近啟業邨,地址為啟業道28號,於1983年入伙,共有4座樓宇。.

新!!: 填海和啟業邨 · 查看更多 »

內皮爾 (紐西蘭)

內皮爾(又譯納皮爾;英語:Napier;毛利語:Ahuriri)是紐西蘭北岛豪克斯灣(Hawke's Bay)的重要港市,人口有57,000人。 (紐西蘭統計局官方網站) 內皮爾北距哈斯丁(Hastings)10公里。在紐西蘭,兩座城市有時並稱為「姊妹城市」。 從首都威靈頓經陸路向內皮爾東北行約需332公里(約4小時)。內皮爾的人口雖然少於哈斯丁,但是由於後者行政上是被劃為區域的,順理成章,內皮爾成為豪克斯灣地區唯一的城市。另外,內皮爾是南半球最大的雜交羊毛中心,以及紐西蘭最大的蘋果、洋梨和核果出產地區之一。內皮爾已發展成為重要的葡萄種植與釀酒地區,許多水果均從哈斯丁都會區(Metropolitan Hastings)附近的養殖場運往內皮爾出口。每天,凍肉、羊毛、果肉和材貨貨物往來內皮爾的港口。 內皮爾以幽閑城鎮和旅遊勝地著稱,海濱大道(Marine Parade)上名為帕尼亞像(Pania Of The Reef) 的雕像是紐西蘭最矚目的旅遊熱點之一。帕尼亞像在內皮爾所享的地位,可以比得上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Little Mermaid),因為前者也具備相似的斯堪的納維亞特點。2005年10月,該雕像失竊,並於一星期後失而復得,而且狀態完好。.

新!!: 填海和內皮爾 (紐西蘭) · 查看更多 »

公共交通協調政策

公共交通協調政策是香港政府運輸署於1985年推行的一項公共交通政策,目的是鼓勵新界市民使用鐵路出入市區,亦減少市區的交通流量,可謂早期的「保鐵政策」及三年一改政策。 香港政府在1990年發表的《邁向21世紀: 香港運輸政策白皮書》中,對公共交通協調政策有以下描述: 公共交通工具的協調政策,旨在讓不佔用路面或能夠經濟地使用路面的交通工具優先使用道路,並盡量減低惡性競爭。如果缺乏適當協調,在需求量大的地區,若干交通服務會供過於求,這樣不但會令繁忙的道路更加擠塞,而且會危害各類公共交通工具的經營能力和效率,導致加價,最終使乘客選擇減少,以及在人口少的地區構成交通服務不足的惡性循環。.

新!!: 填海和公共交通協調政策 · 查看更多 »

关西国际机场

西國際機場(,),常通稱為大阪關西機場或簡稱大阪關--空,是一座由三個日本大阪府的行政單位管理的機場,分別是泉佐野市(北)、田尻町(中)和泉南市(南),為京阪神都會區和關西地方的主要機場,鄰近有神戶機場、大阪國際機場,位於大阪湾东南部的泉州近海離岸5公里的人工島上。根據日本《空港整備法》,該機場被分為第一種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是全世界第一座百分之百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它同時也是一座海上機場。但海上機場並非等同填海造陸,世界第一座海上機場是1975年開始營業的長崎機場,長崎機場並不是百分之百填海造陸,它是以海上0.9平方公里的箕島,填擴到2.44平方公里而成。 關西國際機場距離大阪市約38公里,距離大阪市中心只需1小时的車程。機場於1987年動工興建,於1994年9月4日完工啟用。機場的營運單位為。該機場在規劃初期曾被暫稱為關西新機場(関西新空港),或因所在地名而被一小部份地方人士稱為泉州機場(泉州空港)。.

新!!: 填海和关西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元州邨

元州邨(英語:Un Ch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元州街303號,原稱「元洲街邨」,於1969年落成,其後於1994年開始重建,重建後的新樓宇於1998年落成,並改名「元州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現全邨由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填海和元州邨 · 查看更多 »

元洲仔

元洲仔(Yuen Chau Tsai),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東部,吐露港西北一帶,地區行政上屬於大埔區。 963年,南漢在大埔置媚川都,在大埔海(即今吐露港)採集珍珠,,到了宋朝時為巔峰,與廣東合浦(即今日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齊名。採珠事業一直持續至明朝中葉才日漸式微。 1905年,當時的香港政府在元洲仔上興建新界理民官官邸,後改為政務司官邸。當時島嶼與內陸有一條基堤相連。島嶼在1970年代末期發展大埔新市鎮進行填海工程時,被。現時該處已發展為居屋宏福苑。(宏福苑為填海地,島嶼未有夷平,吐露港公路大埔起點旁大王爺廟所在地,即為該島所在,填海後已連陸。).

新!!: 填海和元洲仔 · 查看更多 »

兆禧苑

兆禧苑(Siu Hei Court)是香港的一個居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青山灣填海地上。屋苑橫切面呈風車型,分兩期興建(即第7期丙及第8期甲),1985年入伙,由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並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擁有1個8層停車場,一個小型街市以及一個小型購物商場。.

新!!: 填海和兆禧苑 · 查看更多 »

兆麟苑

兆麟苑是香港的一個居屋屋苑,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耀榮建築公司承建,位於新界屯門青山灣及老鼠洲交界的填海地上,近友愛邨及安定邨,在1992至1994年分期入伙,共有12座35層高樓宇分4期出售,A、B座為第一期,C、D座為第二期,I、J、K及L座為第三期,E、F、G及H座為第四期。.

新!!: 填海和兆麟苑 · 查看更多 »

前政務司官邸

前政務司官邸(英文:Island House)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元洲仔,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現為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所在地。.

新!!: 填海和前政務司官邸 · 查看更多 »

勺嘴鹬

勺嘴鹬(學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又名--、匙嘴鷸,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僅在極少數的凍土層地帶上繁殖,並在東南亞的濕地過冬。在2007年的一次由國際鳥盟進行的統計中,勺嘴鹬的數目可能少於100對,IUCN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現狀由瀕危提升到極危,是今年內8種被提升到極危程度的鳥類的其中一種。.

新!!: 填海和勺嘴鹬 · 查看更多 »

勒加洲

勒加洲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西貢市東北部,地區行政上屬於西貢區。島嶼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西貢墟進行填海工程時,被填海夷平。現時該處為西貢公眾停車場的一部份。.

新!!: 填海和勒加洲 · 查看更多 »

围垦

围垦又稱圍海造田,是指在沿江河、沿湖或沿海的區域通过修筑堤坝(或海塘),再將河水、湖水或海水排出,以取得可利用土地的一项工程方式;與之相對的,將土砂或廢棄物倒入海中則是「填海」,兩者并不等同。經围垦取得的土地則被稱為圩田(polder)。.

新!!: 填海和围垦 · 查看更多 »

石碧新村

石碧新村(Shek Pik New Village),又稱石壁遷置村(Shek Pik Resettlement),是一條位於荃灣楊屋道與聯仁街交界的雜姓客家原居民鄉村,亦是香港少數分佈於大廈中的「城中村」。.

新!!: 填海和石碧新村 · 查看更多 »

石排灣 (香港仔)

石排灣(Shek Pai Wan)位於香港島,屬於香港南區的一部份,原指香港仔的海灣。明朝,大嶼山仍盛産沉香時,香木會運到沙螺灣包裝、加工,再運到香港仔石排灣,然後轉運到現稱廣州的集散地。該海灣隨著1970年代填海工程而消失,相關填海地成為今日的香港仔中心。 另一方面,當時香港房屋署亦於香港仔半山區興建公共房屋,並命名為石排灣邨。所以石排灣一名便逐漸轉變成香港仔半山區的地名。而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石排灣道是位於華富邨至田灣的一段道路,而非位於石排灣邨。 「香港」一詞原指香港仔和石排灣一帶,後推而廣之,擴大至指整個香港島。.

新!!: 填海和石排灣 (香港仔) · 查看更多 »

王功風力發電站

王功風力發電站位於臺灣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北側防風林,為隸屬於台灣電力公司的風力發電站。該發電站為台灣電力公司所推動之「風力發電十年發展計畫」中的第三期風力開發工程。.

新!!: 填海和王功風力發電站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填海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珊顿道

顿道是新加坡金融区的主要道路,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珊顿道两旁都是高耸的摩天大楼。珊顿道的起点在克罗士街的交叉处,终点是吉宝路,全长大约1000米。珊顿道是填海而成的,是一条单向车道。珊顿道是为了纪念海峡殖民地最后一任总督珊顿爵士而命名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时,决定继续留守在岛上,并成为战犯。珊顿道在1951年通车,在新加坡独立后的1970年代成为新加坡的“华尔街”。.

新!!: 填海和珊顿道 · 查看更多 »

珠澳口岸人工島

澳口岸人工島作为港珠澳大桥重要组成部分,填海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人工岛东西宽930至960米、南北长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总面积近2.09平方公里,是港珠澳大桥项目最早开工的工程项目,也是港珠澳大桥项目中填海面积最大的人工岛工程。根据海水潮位资料,确定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新!!: 填海和珠澳口岸人工島 · 查看更多 »

砲台公園

台公园(Battery Park)位于美国紐約市曼哈顿的最南端,詹姆斯·沃森之家对面,面積約21英亩。公園名稱來自於17世紀時架設於曼哈頓島南端的砲台。 公园建造于19世纪,由填海而成,成为了曼哈顿岛上密集的建筑群中的一块绿地。在公园中可以看到纽约港和新泽西州,往南可以眺望自由女神像。.

新!!: 填海和砲台公園 · 查看更多 »

硫磺海峽

硫磺海峽(Sulphur Channel)是香港海峽之一,位於青洲、小青洲及香港島區之間。海峽西端連接東博寮海峽,東端則連接維多利亞港。這個海峽是來往中環至長洲、南丫島等離島的香港渡輪以及上環港澳碼頭、尖沙咀中港碼頭至澳門、中山和珠海的跨境渡輪必經之路。 1990年代的青洲填海計劃中,整個硫磺海峽會被填海成為陸地,使青洲與香港島連接,但在環保組織的強烈反對下,香港政府被逼收回有關計劃。 硫磺海峽原稱青洲口。現名與硫磺無關,而是由香港開埠初期的英國皇家海軍炮艦硫磺號(HMS Sulphur)而得名。.

新!!: 填海和硫磺海峽 · 查看更多 »

碩門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城河東石門,名稱從「石門」的諧音而來。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第一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及房屋署總建築師(2)聯手設計,以新和諧一型結合非標準型設計,部分翼尾單位更附設窗台,白色及黃色線條外牆顏色刻意跟隔壁浸大附屬中小學協調,並於2009年落成。第二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及Design 2 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佔地2.27公頃,由4座分別31,38,39及45層T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商場、社區設施大樓及幼稚園等建築物所組成,其中第2期第4座25樓為隔火層,共提供3010個單位,容納9210人,預計2018年完工。.

新!!: 填海和碩門邨 · 查看更多 »

神戶機場

戶機場(,)是位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的機場,與关西国际机场、大阪國際機場並列為關西地區三大機場。暱稱為「MARINAIR」(マリンエア)。.

新!!: 填海和神戶機場 · 查看更多 »

神户市

户市()是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為兵庫縣縣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下轄有9個區。神戶市的面積為552.83平方公里。2016年6月,神戶市有人口1,538,053人,是日本人口第七多的都市。神戶市與大阪市、京都市並為京阪神都會區的核心都市,同時也和其附近的衛星都市組成神戶都市圈。 「神戶」這一地名是起源於現在神戶市中心的三宮、元町地區在古代曾是生田神社的領地,並居住有生田神社的。神戶地處大阪灣沿岸,風浪平緩且沿岸水深較深,地形極為適宜建設港口。在古代時期,神戶就是京都及大阪的外港之一。1868年,神戶成為日本最早開放對外國通商的五個港口之一,之後神戶迅速發展為日本最重要的港灣都市之一。也正因其是日本最早的通商港口,神戶以開放和國際化的氣氛而聞名。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雖然給神戶帶來巨大的打擊,然而經過多年的重建,神戶的都市建設和人口都已超過地震之前的水準。神戶也是一座宜居都市,並曾在2007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世界最清潔的25座城市」,其後也於2012年在瑞士的諮詢公司ECA國際評選出的世界宜居都市排名中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選前10位的日本都市。.

新!!: 填海和神户市 · 查看更多 »

福安花園

福安花園(英文: Fok On Garden)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私人參建居屋屋苑之一,由鴻褔集團經營的Standard Homes Company Limited發展,城設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徐憲輝建築師)設計,Maincon HK Ltd.承建,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市中心的填海地上,屬於居屋第13期甲,共有2座30層高樓宇,共600個單位,位於2層高商業及停車場平台之上,在海濤居及雅濤居之間,在1992年落成。.

新!!: 填海和福安花園 · 查看更多 »

福冈县

福冈县()是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个县,縣廳所在地是福岡市,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縣內有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臨日本海(、玄界灘),東北部臨瀨戶內海(),西南臨佐賀縣和有明海,南部和熊本縣接壤,東部和大分縣接壤。福岡縣在明治時代之後曾因煤礦資源而成為日本一大重工業地區,現在經濟則以服務業為主。 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離福岡縣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韓國首爾而非日本國內城市,而福岡市距上海市的距離也與到東京的距離相當。也因此福岡縣自古代開始就是東亞文化流入日本的窗口,現在也有眾多前往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的直通航線。 福岡縣在令制國時代分屬豐前國、-筑前-國與-筑後-國三國。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因為戰功而被德川家康封給筑前國領地,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島城,黑田長政在翌年於當時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帶(位於現在的福岡市中央區)建築新的城堡並以「福岡城」為名;「福岡」之名稱由來自黑田氏家族發跡地備前國福岡庄(位於現在的岡山縣瀨戶內市)。原本備前國的「福岡」地名是取「有丘陵的土地」的祥瑞地名。.

新!!: 填海和福冈县 · 查看更多 »

禧利街

禧利街(Hillier Street),是香港上環的一條街道,是香港島填海所得的土地,當時被規劃為華人區,近中環及上環三角碼頭等,所以交通發達,商貿活躍。 禧利街地勢平坦,當時建築不少唐樓,臨街是商店。 現在禧利街有不少舊樓及洋樓,近港鐵上環站,出口有多家便利店及銀行聚集,早上有免費報紙派發。 File:HK Sheung Wan Hillier Street Des Voeux Road C MTR.JPG|禧利街與德輔道中交界處 File:HK Sheung Wan Hillier Street Cycle K n MTR.JPG|禧利街沿途設有便利店及地鐵出口 File:HK Sheung Wan Hillier Street 13.JPG|禧利街有不少新舊的地鋪.

新!!: 填海和禧利街 · 查看更多 »

秋田市

秋田市()是日本東北地方西北部,秋田縣中部的城市。秋田市在1889年設市,並在1997年和郡山市同時成為東北首批中核市。秋田市是秋田縣的縣廳所在地,並且也是秋田縣的經濟、交通中心及人口最多的城市。1997年秋田新幹線的開業使得秋田市的陸路交通更加便利,乘坐小町號列車最快只需約三個半小時就可從東京到達秋田市。秋田市在江戶時代是久保田藩的城下町,沿海地區的土崎港則是的停靠地。現在秋田市是東北地方僅次於仙台市的人口第二多城市和日本海沿岸人口最多的城市。秋田港地區設有,是秋田市主要的工業地區。秋田市的、地區擁有日本最大的油田。.

新!!: 填海和秋田市 · 查看更多 »

稻毛海岸車站

稻毛海岸車站()是一個位於千葉縣千葉市美濱區高洲三丁目,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京葉線的鐵路車站。.

新!!: 填海和稻毛海岸車站 · 查看更多 »

端午節 (華人)

華人的端午節,是華人的四大传统節日之一,与东亚其他地区的端午節节庆同样源于中国古代的端午节传统。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1939年,抗日戰爭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端午节在各地有各种传统别称,包括“端陽節”、“重五”、“龙舟节”、“龙船节”、“双五节”、“肉粽节”(闽南地区使用)、“粽子節”等。此外,由于上述历史上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内容,华人的端午节文化和东亚其它地区的节庆文化出现区别,因此到了现代,为了区分其他地区的端午节,华人的端午节有時被稱為“中華端午節”,即華人所過的端午節,或稱“中國端午節”。.

新!!: 填海和端午節 (華人) · 查看更多 »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六套輕油裂解廠,通稱六輕。是位於台灣雲林縣麥寮鄉的煉油廠,坐落於麥寮區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由台塑集團投資開發與經營。其為台灣第6座輕油裂解廠和而得名,也是台灣第一座民營煉油廠。 六輕於1994年7月正式動工,1998年開始營運。除了六輕之外,台塑集團亦在該廠周圍興建與石油化學相關的數座工業設施,統稱為「六輕計劃」。.

新!!: 填海和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 查看更多 »

築地

築地()是日本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名,位於隅田川北側。人口7,443人。郵遞區號104-0045。 「築地」二字有「填海的土地」之意,原是東京灣的一部份,江戶時代進行填海工程後成為隅田川北岸土地。肩負東京生鮮食品集散功能的築地市場坐落於此,因此被譽為「東京的廚房」。.

新!!: 填海和築地 · 查看更多 »

精卫

精卫是中国上古時代传说中的一只神鸟,原炎帝之小女──女娃,一日在东海溺水死,死后化身为鸟,“白喙赤足,首有花紋”,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这个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最早載于《山海經·北山經》。陶渊明有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李贺《恼公》:“古时填渤懈,今日凿崆峒。”.

新!!: 填海和精卫 · 查看更多 »

粉嶺/上水新市鎮

粉嶺/上水新市鎮(Fanling-Sheung Shui New Town),是香港新界北區一個綜合式發展的新市鎮,範圍包括粉嶺及上水。.

新!!: 填海和粉嶺/上水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紅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新!!: 填海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紅磡灣

紅磡灣(Hung Hom Bay)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海灣,位於九龍紅磡南部,連接維多利亞港,毗鄰黃埔,行政上分別屬於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在填海工程進行之前,紅磡灣的範圍西至漆咸道南及暢運道,北至加士居道,東至溫思勞街及必嘉街一帶。多次作出填海。1991至1994年政府繼續發展紅磡灣另一端填海計劃,把昔日紅磡灣那剩餘凹入的灣角都填平,紅磡灣至此消失。現時所指的紅磡灣包括香港理工大學、港鐵紅磡站至紅磡南道及船景街之間的土地,包括香港體育館、置富都會、海灣軒、維港·星岸、海濱南岸及半島豪庭等建築,南陲土地正發展中。交通方面,紅磡碼頭於1991年搬到紅磡灣東邊的現址,而於1999年落成的紅磡繞道亦是位於紅磡灣。.

新!!: 填海和紅磡灣 · 查看更多 »

紅磡站

紅磡站(Hung Hom Station),兩鐵合併前稱紅磡車站,更早前被稱為九龍車站(Kowloon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及西鐵綫的終點站,同時亦是香港來往中國大陸的城際客運鐵路終點站。此站雖然以紅磡為名,實際上是座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所以與傳統上的紅磡有所距離,本站在十八區區域劃分上隸屬油尖旺區。 城際客運鐵路稱之為「九龍站」,東鐵綫及西鐵綫稱之為「紅磡站」,沙田至中環綫通車以後,現有用於東鐵綫和西鐵綫的月台將會完全用於直通車服務(即直通車服務由原本兩個月台增至六個月台),而位於原紅磡貨場位置(現有C出入口車站大堂下方)的新車站部分(新「紅磡站」)將供本地客運服務使用,較原有用地向東移。.

新!!: 填海和紅磡站 · 查看更多 »

紅毛港 (高雄市)

紅毛港是過去位於高雄小港地區的一個漁村,與鹽水港、大林蒲及中洲相接壤。曾經是日本統治時期高雄州烏魚漁獲的主要產地。 紅毛港又可細分成「埔頭仔」、「姓楊仔」、「姓吳仔」、「姓李仔」、「姓蘇仔」、「姓張仔」等六個聚落,各有一間角頭廟。.

新!!: 填海和紅毛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新!!: 填海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線西 (大字)

線西,原稱下見口,是臺灣彰化縣線西鄉的主聚落及附近地區,位於該鄉西南部。.

新!!: 填海和線西 (大字) · 查看更多 »

縣立大學站

縣立大學站()是一個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安浦町二丁目,屬於京濱急行電鐵本線的鐵路車站。車站編號是KK60。.

新!!: 填海和縣立大學站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填海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置樂花園

置樂花園(Chi Lok Fa Yuen)是香港新界屯門一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屋苑,屬區內一個大型屋苑,建在青山灣填海區,地址是屯門青海圍18號,共有8座樓高16層住宅大廈,與薄扶林的置富花園(Chi Fu Fa Yuen)同屬香港置地發展,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整個發展過程及推售,本花園由王歐陽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置樂花園商場總面積50,688平方呎,內有各式商舖及食肆。 置樂花園位於屯門市中心東南面;附近一帶包括利寶商場和麗寶商場等商場和地面商店是屯門區主要購物區之一,區內居民多以「置樂」統稱之。.

新!!: 填海和置樂花園 · 查看更多 »

美樂花園

美樂花園(Melody Garden)是香港唯一的「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屋苑,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位處蝴蝶灣填海區,鄰近蝴蝶灣泳灘。屋苑共有10幢樓宇,由金后有限公司(Gold Queen Limited)發展,在1983年落成,是屯門碼頭區首個非公屋屋苑。「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目的是幫助家庭月入港幣13,000元或以下的貧困家庭上車,可惜在當年發售時樓市逆轉轉好,市民對屋苑反應冷淡。部分未能售出的單位,後來改以政府宿舍形式出租。 沒有置業者的支持,整個計劃被擱置,而計劃原來還有2個屋苑——康翠臺及樂翠臺則改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出售。 美樂花園屬於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民選區議員為前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前香港律師會會長、匯蝶公益創辦人何君堯律師。.

新!!: 填海和美樂花園 · 查看更多 »

美濱區

美濱區()是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的次級行政区之一,位於千葉市西部、市中心與隔鄰的習志野市間之海岸地帶。美濱區境內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在東京灣內填海造陸所產生出的海埔新生地,包括住宅新市鎮「海濱新城」(海浜ニュータウン)與以幕張展覽館為中心的幕張新都心都位在此區(幕張新都心的範圍橫跨美濱區與習志野市)。.

新!!: 填海和美濱區 · 查看更多 »

美济礁

美濟礁是南沙群島中一处珊瑚环礁,陸地包圍著中間的海灣,中國漁民稱此礁為雙門或雙沙,越南称“围巾环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美济村管辖。填海後其陆地面积达5.52平方公里,取代西沙群島永興島成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岛。 2015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济礁上进行陆域吹填,2015年6月10日完成吹填工程,建有一条长2700米的飞机跑道,可以停降大型客機,另外还有让船舰郵輪等停泊的码头工程正在修建。 菲律宾、越南、中華民國亦宣称对美济礁拥有主权。.

新!!: 填海和美济礁 · 查看更多 »

美济社区

美济社区或称美济村,隶属于中華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美济村成立于2012年12月5日,地处南中国海南沙群岛美济礁。守礁的53名渔民成为第一批村民,村民的家和村委会都设在潟湖内的“琼富华01号”渔船上。 據報導,海南省人民政府曾計劃在三亚建造一個水泥平台,建成后将运到美济礁,然后通过事先预埋的桩基固定在环礁上,形成一个水泥平台。该平台計劃设有上百个房间,房间里有厕所、空调和专门的浴室等。供村民居住。,該計劃隨著美濟礁開展陸域吹填而告終。 201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美濟礁完成陸域吹填後,在人工島上興建美濟村委會辦事處,並建設平房給村民居住。.

新!!: 填海和美济社区 · 查看更多 »

翠塘花園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西貢區西貢市翠塘路1號,丈量約份215地段1126號的填海地,屬於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唯一一個「郊區公共房屋/住宅發售計劃」綜合性的屋苑,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除了保留1幢(第11座)作「郊區公共房屋」出租之外,其餘10幢(第1至10座)全部以「住宅發售計劃」方式出售,於1997年落成入伙。屋苑以中國鄉村式為設計意念,大廈頂部配有斜屋頂並鋪上富有西貢鄉村特色的青綠燒磚瓦片,配合中國式飛簷設計,園林內有一條如飛龍的有蓋行人道,屋苑整體設計佈局為了使更多單位擁有海景,並以低密度的鄉村式設計呈現,大廈由東至西逐級而上,使其更能融合西貢自然風貌。.

新!!: 填海和翠塘花園 · 查看更多 »

翠灣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為港島區首個設有Y4型大廈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柴灣的填海地,鄰近柴灣公園及漁灣邨。 屋邨共有四座Y4型樓宇,在1988年落成。 1999年,房委會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二期,將翠灣邨部份單位發售給租戶。為方便行政及管理,房委會便將翠祿樓分拆成只有一座公屋大廈的屋邨。翠樂邨主力提供一至二人小單位大廈的出租公屋大廈,部分則為兩房兩廳及三房兩廳連兩個洗手間的家庭單位設計。翠樂邨前身是翠灣邨及漁灣臨時房屋區的一部份。項目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在1999年落成。現時翠灣邨的管理已交由屋邨業主立案法團再轉交管理公司負責。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翠灣邨樓宇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四層的,以及不設1樓,故此31樓已為頂樓。翠灣邨是港島區首個以Y4型設計的公屋項目,以及港島區最後一個設有4個晒衣竹插放孔的屋邨。 是香港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位於香港柴灣內地段第161號的填海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由於屋苑位於舊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杏翠苑雖是新十字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的(即34樓為頂樓)。另外,由於屋苑鄰近高噪音的永泰道,為符合環境保護署規定及要求,本屋苑A座部份單位的客廳及/或睡房已在入伙前裝有窗口式冷氣機。杏翠苑鄰近柴灣公園及漁灣邨。 屋苑有兩座樓宇,在1997年落成。杏翠苑為一個在翠灣邨騰空地盤興建的居屋屋苑,為滿足該區公屋居民置業願望,以綠表申請18期甲居屋的翠灣邨及漁灣邨住戶,可優先購買杏翠苑的單位,餘下的單位則售予其他申請人。.

新!!: 填海和翠灣邨 · 查看更多 »

翠怡商場

翠怡商場 (英文:Greenfield Shopping Arcade)為香港葵青區小型商場之一,位處青衣楓樹窩路1號,鄰近青衣碼頭,商場樓高2層,設有3期商場,一共61,480平方呎。翠怡商場的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

新!!: 填海和翠怡商場 · 查看更多 »

烏溪沙沙灘

烏溪沙沙灘是香港的一個沙灘,位於新界馬鞍山烏溪沙,烏溪沙青年新村與白石哥爾夫球中心之間,其東面為落禾沙。沙灘上設有自助燒烤餐廳及小艇出租服務。 烏溪沙沙灘是香港觀賞日落的熱門地點,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以及拍攝婚紗照片的準新人,更獲CNN選為「香港欣賞浪漫夕陽的最佳海灘」。.

新!!: 填海和烏溪沙沙灘 · 查看更多 »

統一碼頭

統一碼頭是一座位於香港中環港景街及統一碼頭道附近,已經拆卸的碼頭,原址約在今機場快綫香港站國際金融中心一期。統一碼頭現在被中環碼頭取代。.

新!!: 填海和統一碼頭 · 查看更多 »

終端島

終端島(Terminal Island,又譯為終點島,或直接音譯為特米諾島),是一座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夾在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之間的半人工島。在加州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時代西班牙人稱其為好人競賽島(Isla Raza de Buena Gente),在美國接管後改名為響尾蛇島(Rattlesnake Island)。1911年時一家洛杉磯當地的小鐵路公司(Los Angeles Terminal Railway)修築了一條自市區連往島上的路線,並在1918年時根據鐵路線的名稱而更名為終端島。在過去終端島原本只是港口內的一個淤積泥灘,但在數百年的發展之下佔地規模逐漸增加。今日的終端島幾乎都是以人工整地或填海的方式所建造,島上除了一座低戒備度的監獄終端島聯邦教化所之外,幾乎都是工業或港埠相關的設施用地。 行政上,終端島的西半部屬於洛杉磯市的一部分,其餘區域則屬於長灘市。島上面積為2,854英畝(11.56平方公里/4.46平方英里),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時,有人口1467人。.

新!!: 填海和終端島 · 查看更多 »

由1967開始

《由1967開始》(That Was Then)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資訊節目,全節目共13集,為高清製作。然而由於版權問題,本節目不設網上重溫。 本節目以編年式回顧香港由1967年至1979年的昔日面貌,並與2009年比較,從而反映40年來香港在社會、民生、娛樂方面的變化。每集節目都以當年的新聞片段及TVB製作的影片,再附上當年的報紙作為印證。節目由馬浚偉旁白,帶出香港當時的歷史面貌。.

新!!: 填海和由1967開始 · 查看更多 »

煤氣鎮

氣鎮(Gastown),又譯蓋斯鎮,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内一個地區,位於市中心東北角,在市政府的振興市中心東端計劃中也被當成該區的一部份。煤氣鎮是溫哥華開埠時最早開發的社區,當時以布勒内灣海旁(填海後現時是水街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路軌所在)、哥倫比亞街、喜士定街和甘比街為界。.

新!!: 填海和煤氣鎮 · 查看更多 »

牛角灣

牛角灣是香港一個過去存在的海灣,位於新界青衣島西北,經填海後現時為香港水泥廠房所在地,附近的主要道路包括青衣北岸公路及汀九橋。 Category:青衣島.

新!!: 填海和牛角灣 · 查看更多 »

牙鷹洲

牙鷹洲(Nga Ying Chau,亦作Cap Island),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青衣島東北(中間被門仔塘分隔),荃灣西南對出一帶,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 島上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曾經為華潤油庫的所在地。島嶼在1983年發展青衣北部住宅區及青荃橋所進行的填海工程時,被填海夷平,與青衣島連在一起。現時該處已發展為私人屋苑灝景灣,以牙鷹洲命名的只剩下牙鷹洲公園和牙鷹洲街。.

新!!: 填海和牙鷹洲 · 查看更多 »

狗虱灣

狗虱灣原是香港新界大嶼山一個海灣,在愉景灣及梅窩之間。199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把狗虱灣填海,並在1997年在該處設立政府爆炸品倉庫,取代昂船洲的政府爆炸品倉庫。 現時,已被拆卸的中環皇后碼頭的組件也放在狗虱灣內。.

新!!: 填海和狗虱灣 · 查看更多 »

直布羅陀機場

布羅陀國際機場(Gibraltar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位於歐洲直布羅陀的機場,屬民用及軍用,由英國國防部屬下的英國皇家空軍管理。 直布羅陀機場十分接近市中心,距離市中心只有約500米。2004年,機場共處理了314,375名旅客及380噸貨物。值得一提的是,直布羅陀機場是全球少有的A等機場之一。.

新!!: 填海和直布羅陀機場 · 查看更多 »

瀨戶內工業地域

戶内工業地域()指的是日本中国・四国地方瀨戶内海沿岸的工業地域。該地區主要的工業用地多通過填海取得,在二戰后得到了快速發展。主要產業有造船、重化工業。主要的工業都市有岡山縣的倉敷市,廣島縣的福山市、吳市、廣島市,山口縣的岩国市、周南市、宇部市及愛媛縣的新居濱市等。.

新!!: 填海和瀨戶內工業地域 · 查看更多 »

白沙灣 (港島東區)

白沙灣(Pak Sha Wan)是香港昔日海灣,位於香港島東區,現時為港鐵公司上蓋物業杏花邨的所在地。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白沙灣標示為Lyee Mun Bay,意即鯉魚門灣。 白沙灣原本是一片石灘。1970年代成為建造香港地鐵(今港鐵一部份)海底隧道組件的地方。1982年至84年間,地下鐵路公司(今港鐵公司)發展港島綫,路線捨棄經傳統柴灣道進入柴灣的路線,改由筲箕灣經過該處到達終點站。地鐵公司決定於白沙灣填海發展大型私人屋苑,並設立一車站,當時考慮的名稱有「白沙灣站」、「柴灣碼頭站」及「柴灣北站」。及後屋苑定名為「杏花邨」,車站最後稱為杏花邨站。由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和新界西貢區都有一個用白沙灣命名的海灣,香港政府新聞公告,為免混淆各區的「白沙灣」,自從杏花邨建成後,杏花邨已成為該區的地名,並與柴灣作合併規劃。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及地區規劃,杏花邨所在的白沙灣是港島規劃區的第20區,與柴灣和小西灣同屬該規劃區,城市規劃委員會。.

新!!: 填海和白沙灣 (港島東區)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

慕達(Bermuda),法律文件中也作百慕大群岛或薩默斯群岛,位於北大西洋属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佈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许多岩礁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尔顿,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新!!: 填海和百慕大 · 查看更多 »

花地瑪堂區

花地瑪堂區(葡萄牙文:Freguesia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是澳門七堂區及澳門半島五堂區之一。位於澳門半島最北面,又稱澳門北區,位於聖安多尼堂區和望德堂區的東北面,是澳門半島五個堂區中面積第二大的堂區,僅次於大堂區。本堂區的土地大部分由填海所得。面積達3.2平方公里(佔澳門半島34.4%),人口約219,200(佔全澳門人口39.9%,目前為澳門最高人口堂區。),人口密度約68,500人每平方公里(澳門第二高人口密度堂區,僅次於聖安多尼堂區)。花地瑪堂區原來為農地,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成住宅及工業區。.

新!!: 填海和花地瑪堂區 · 查看更多 »

芒洲

芒洲,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葵涌東南對出一帶,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島嶼在1960年代末期醉酒灣進行填海工程時,被填海夷平,與葵涌南部連接。現時該處為葵涌貨櫃碼頭第三至第四號碼頭之間。.

新!!: 填海和芒洲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填海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避風塘

銅鑼灣避風塘(Causeway Bay Typhoon Shelter)位於香港灣仔區銅鑼灣,是維多利亞港內主要的避風塘之一。 也是可以欣賞到香港除夕煙花、新春煙花 及國慶煙花的第二選特點。.

新!!: 填海和銅鑼灣避風塘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道

銅鑼灣道(Tung Lo Wan Road)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街道,位於銅鑼灣東部及大坑以北。路段東端連接英皇道、天后廟道、興發街及高士威道的路口,西端則連接怡和街、伊榮街、禮頓道及高士威道的路口。銅鑼灣道中段途經浣紗街和摩頓台等地、連接大坑道。 值得留意的是,大圍近曉翠山莊亦叫銅鑼灣,原因是那處在沙田未發展填海興建新市鎮前,是一銅鑼形灣畔。.

新!!: 填海和銅鑼灣道 · 查看更多 »

韩国农业

韩国农业是韩国经济的基础产业,由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组成。建国之初,韩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家,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经过李承晚政府的土地改革,朴正熙军政府的经济振兴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世界贸易自由化浪潮,韩国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绿色革命,1978年韩国实现了主食大米的自给自足。1996年,韩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成为继日本之后率先实现精细化种植农业机械化的亚洲国家。韩国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化肥、农业机械、种子等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韩国是个农业资源禀赋稀缺的国家,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山地和丘陵,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7%,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韩国农产品自给率很低,除了大米和薯类能基本自给外,其他粮食85%需要进口。另外韩国60%以上的牛肉、鱼贝类,20%的水果、禽肉和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只有砂糖和蛋可以自给。韩国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特别是大米的比例较高,而畜牧业等的比重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的面积有减少的趋势,高附加值作物、蔬菜和水果的面积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在增加,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高丽参和芝麻占韩国农业生产的1.6%。 韩国农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农业在韩国经济中的比重也迅速下滑。2005年,农业在韩国GDP的比重已经由建国初的50%下降到了2.9%。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韩国农业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严重。1970至2000年间,韩国农业就业人口比例由50%降到了8.5%,2008年下降到了7%。.

新!!: 填海和韩国农业 · 查看更多 »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或稱澳門主教座堂(Sé Catedral、Igreja da Sé),坊間俗稱大堂,是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澳門大堂前地,建築於1576年以前,其建築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新!!: 填海和聖母誕辰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運頭塘

運頭塘(Wan Tau Tong)位於大埔區南部,現在主要為住宅用地。運頭塘通常指包括有一個公共屋邨運頭塘邨,和三個居屋屋苑(逸雅苑、德雅苑、景雅苑)的範圍,就是區議會分區運頭塘區的範圍,但有時亦包括附近的的私人參建居屋富雅花園、私人住宅新達廣場、大埔寶馬山、悠然山莊和新峰花園,以及鄰近鄉村,如泮涌、山塘、碗窯等。.

新!!: 填海和運頭塘 · 查看更多 »

荷蘭 (地區)

荷蘭(Holland)是位于荷兰王国本土西岸的一个地区和前省份。“荷兰”一词也经常被以部分代整体地用来描述整个荷兰王国;这一用法广泛受到接受,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来自荷兰王国其他地区的人对这一用法并无好感。 从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荷蘭地區在政治上是统一的,是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领,為荷蘭伯爵所统治。至17世纪,荷兰成为了海上和经济上的强大力量,在新近独立的荷兰共和国中为实力最突出的一个省份。 1840年,荷兰省分成北荷兰省和南荷蘭省,其中包括首都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所在地海牙以及坐拥欧洲最大港口的鹿特丹。.

新!!: 填海和荷蘭 (地區) · 查看更多 »

荷蘭地理

荷兰 位于欧洲西北部,属于西欧国家。西、北部临北海,南部与东部分别和比利时与德国接壤。荷兰大部分的国土均由填海而成,其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低于1米,26%甚至低于海平面,荷兰人修建了堤坝保护低地,因此荷兰又被称为低地国。荷兰位于莱茵河的入海口,莱茵河、瓦尔河和马斯河将荷兰一分为二。荷兰的总面积为4152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就有7643平方千米。荷兰的人口极为密集,共有1684多万人,其人口密度为406人/平方千米,排名为世界第16位,在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人口密度排名第四位。荷兰也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其第二大城市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港口。.

新!!: 填海和荷蘭地理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稱作--道,連接中環與水坑口,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荷里活無關,而是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新!!: 填海和荷李活道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填海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西站

荃灣西站(Tsuen Wan West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分別稱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西鐵綫在兩鐵合併前,西鐵綫稱為西鐵或九廣西鐵,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車站,位於荃灣西約海旁,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在九龍南綫通車前,本站是西鐵綫唯一一個地底車站,也是九廣鐵路公司首個地底車站。.

新!!: 填海和荃灣西站 · 查看更多 »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Tsuen Wan New Town)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根據香港政府的預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1.6萬左右,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現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

新!!: 填海和荃灣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荔園

荔園遊樂場(原名荔枝園,簡稱荔園;Lai Chi Kok Amusement Park,現稱Lai Yuen),原址位於荔枝角灣,1949年4月16日開業,曾是香港規模最大型的遊樂場。最初設有三個山泉游泳池,水源經兩重沙漏消毒,並有濱海泳場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增設「宋城」,該景點入場費為港幣5角,成人、小童同價。1997年3月31日晚上,荔園與「宋城」一併結業。 現址已發展為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地址為新界下葵涌九華徑。.

新!!: 填海和荔園 · 查看更多 »

草港尾

草港尾,是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一個地名,位於該鎮最北端。就行政區而言,範圍大致包括草中里西大半部、山崙里、洋厝里西北端。.

新!!: 填海和草港尾 · 查看更多 »

華貴邨

華貴邨(Wah Kwai Estate)是一條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島南區雞籠灣旁,興建目的主要是接收田灣邨及石排灣邨部分的重建戶,Y型大廈及商場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外型呈W字型的華愛樓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為港島區首幢小型單位大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樓宇管理,由港島西區租約事務管理處負責屋邨租約事務,停車場由領展負責管理,現時已經成立有業主立案法團,華孝樓、華廉樓、華禮樓、華善樓和華賢樓由新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華愛樓和公共用地則由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新!!: 填海和華貴邨 · 查看更多 »

鐘聲慈善社

鐘聲慈善社(Chung Sing Benevolent Society)是香港一間慈善機構,初時主要研習粤劇及音樂劇藝,後來發展成為服務多元化及受到香港政府資助的非牟利慈善團體,提供教育、醫療、安老、閱覽中心、救護隊、拯溺會及童軍旅團等社區服務。.

新!!: 填海和鐘聲慈善社 · 查看更多 »

鐵路發展策略2000

《鐵路發展策略2000》(英文: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00),是香港政府運輸局(即今運輸及房屋局)於2000年5月提出的一份鐵路發展策略文件。.

新!!: 填海和鐵路發展策略2000 · 查看更多 »

青嶺咀

青嶺咀(Tsing Leng Tsui)(亦作青嶺嘴)是香港一個曾經存在過的海角,位於新界青衣島東部,昔日青衣灣的北面,鄰近藍巴勒海峽。填海後,該處曾經是香港水泥的廠房所在地,但隨著住宅林立,以及翠怡花園在該處的落成,該廠遷往島上的牛角灣。 Category:青衣島.

新!!: 填海和青嶺咀 · 查看更多 »

青衣灣

青衣灣(Tsing Yi Wan)是香港一個過去存在的海灣,位於新界青衣島東部,對出即為藍巴勒海峽,海灣附近為青嶺咀、上高灘、下涌尾、大王下及青衣墟。香港政府於1980年代於該處填海,以便發展青衣新市鎮,現址填平後改建為青衣海濱公園和青衣運動場。 Category:青衣島.

新!!: 填海和青衣灣 · 查看更多 »

青泰苑

青泰苑(Ching Ta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居者有其屋計劃(第九期乙)的其中一個出售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約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興建,於1988年開始入夥,現時管理青泰苑的公司是新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填海和青泰苑 · 查看更多 »

青洲 (中西區)

青洲(Green Island,亦作Tsing Chau),又稱大青洲(Tai Tsing Chau)是香港的其中一個島嶼,在香港官方地圖中,青洲的英文島名是Green Island。地區行政上屬於中西區,與東面的小青洲合稱為大小青洲。島嶼面積10公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之西北,中間隔著硫磺海峽。 青洲上並沒有居民居住,但設有全香港首個同時使用太陽能及風能發電的自動氣象站,島的東面亦有懲教署青洲羈押中心及青洲警署。 香港政府曾計劃在堅尼地城以北進行約186公頃的填海工程,把青洲和香港島連接,以提供用地作住宅發展用途,並藉以改善西區的交通情況。由於當局在1995年於憲報刊載青洲公眾卸泥區計劃時,曾接獲多份反對書,包括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故此政府暫時擱置整項青洲發展計劃。 青洲燈塔建築群包括一座建於1875年的舊燈塔及一座於1905年興建的新燈塔,並有一幢前歐籍職員宿舍,以及一幢前看守員房舍。兩座青洲燈塔2008年11月7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列為法定古蹟。雖然市民希望前往燈塔建築群觀賞,不過,發展局以該地點交通不便及已租作戒毒中心為理由拒絕開放。.

新!!: 填海和青洲 (中西區) · 查看更多 »

青洲 (葵青區)

青洲,是香港昔日島嶼,位於青衣東面,牙鷹洲東南面,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島嶼在1960年代末期醉酒灣進行填海工程時,被填海連陸,與葵涌北部連接。現時島嶼所處位置約為青衣南橋葵涌--入口一帶,以南為葵涌貨櫃碼頭。.

新!!: 填海和青洲 (葵青區) · 查看更多 »

青海 (江東區)

青海()是東京都江東區的地名。設一丁目至四丁目。2013年(平成25年)8月1日為止的人口有877人。郵遞區號為135-0064。.

新!!: 填海和青海 (江東區) · 查看更多 »

衛奕信

衛奕信,蒂利安的衛奕信男爵,KT,GCMG(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早年以魏德巍為中文譯名,英國外交官,爱丁堡皇家学会會長,熟知中國事務,於1980年代負責與中方起草《中英聯合聲明》,後來又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擔任首任英方首席代表。1986年12月,時任香港總督尤德爵士突然逝世,英國政府決定以衛奕信接任。 衛奕信出任第27任香港總督期間,香港主權尚有10年時間就要移交中國。在這個過渡期內,中國大陸於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大陸當局以坦克進佔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運動。六四事件引起香港人的恐慌,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更加跌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有見及此,衛奕信推出多項政策試圖挽回民心。當中,他在六四事件發生後提出「玫瑰園計劃」,決定興建規模龐大的新機場。然而,新機場的興建,最終成為他被撤換的一大伏筆。 不少人士對衛奕信的印象比較負面,這主要是因為他在任港督期間,曾經被指過度在香港問題上偏袒中方,而有「末代港督」之稱的彭定康接任後所顯露的強硬姿態,就與衛奕信構成明顯對比。衛奕信於1992年7月卸任港督,在離任前不久他獲英廷冊封為終身貴族。雖已卸任多年,但他仍不時來港,仍舊關注香港事務。.

新!!: 填海和衛奕信 · 查看更多 »

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

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是香港一個副食品批發市場,位於香港島西環豐物道8號,臨近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出口、屈地街電車廠及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批發市場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批發市場建於海旁的填海地上,佔地6.2公頃,第一期於1988年8月4日興建,1991年10月18日啟用;而第二期於1991年元旦動工,1994年3月1日啟用。.

新!!: 填海和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 · 查看更多 »

西九公園

西九公園(英文:West Kowloon Park)是香港一座正在興建的海濱公園,位於九龍西九文化區西南部(前身為西九龍海濱長廊),佔地23公頃,工程於2016年7月啟動,將於2018年全面竣工。.

新!!: 填海和西九公園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中天地

西九龍中天地(簡稱中天地,Pop TV Arena)前身為維港巨幕,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08號,是一個已拆卸在臨海的填海地皮的汽車影院。.

新!!: 填海和西九龍中天地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英文: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為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布的大型發展計劃,在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西九龍最南端,由填海所形成的約40公頃土地,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廣東道伸延至西區海底隧道入口一帶,北至柯士甸道)為集結了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主要場地,核心設施包括劇院、博物館、演藝場館、劇場及廣場等,旨意提高香港文化的水平及世界地位。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2005年,計劃被修改,計劃中的地產及文化設施項目分開。2006年2月,在香港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香港政府宣佈放棄原有發展的框架,不再堅持興建天篷,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新!!: 填海和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 查看更多 »

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縮寫:WKCD)前身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位於香港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西九龍最南端,由填海所形成的約40公頃土地,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廣東道伸延至西區海底隧道入口一帶,北至柯士甸道),將會是集結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主要場地,核心設施包括劇院、博物館、演藝場館、劇場及廣場等,共17座,旨意提高香港文化的水平及世界地位。此外,西九文化區包含長兩公里的海濱長廊,並且將會設有佔地23公頃的公園。 西九文化區的前身為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布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2006年2月,在香港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香港政府宣佈放棄原有的發展框架,不再堅持天篷設計,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於2008年根據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成立,香港政府同時向該局注資216億港元。2011年3月,西九管理局公佈全新概念設計,發展大綱於同年12月呈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2012年3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公布發展圖則草圖;2013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發展圖則,計劃啟動,於2013年起分階段展開工程,第一階段建設預計於2020年或者以前竣工,第二階段建設預計於2030年或者以前竣工。 M+展亭為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永久場地,於2016年9月啟用。.

新!!: 填海和西九文化區 · 查看更多 »

西礁

西礁(Đá Tây),西方文献称为 West Reef 或 West London Reef,中国渔民俗称大弄鼻,是一座位于南中国海南沙群岛尹庆群礁中的环礁,因位于尹庆群礁西部,故名。 东北至西南长约8公里,宽约2.5公里。礁湖水深11~18米,湖中多暗沙。南侧有礁门。东侧有一个长约460米,宽约24米的沙洲。 现为越南实际控制,中国称对其拥有主权。.

新!!: 填海和西礁 · 查看更多 »

西貢鄧肇堅運動場

西貢鄧肇堅運動場(Sai Kung Tang Shiu Kin Sports Ground),是香港一個田徑運動場,位於新界西貢市福民路,為西貢區內大型運動場,佔地24,000平方米,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該運動場曾是將軍澳區(同屬西貢區)學校舉辦學校陸運會的主要場地,不過於2009年12月之後,當新建的將軍澳運動場完成東亞運動會比賽後,大部分將軍澳區學校會改為在將軍澳運動場舉辦陸運會。.

新!!: 填海和西貢鄧肇堅運動場 · 查看更多 »

馬師道

師道是香港灣仔的一條道路,南北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亦有路段為單程行車。道路南接天樂里及軒尼詩道交界,然後有行車天橋跨過告士打道,最後到達海邊的鴻興道。這是來往灣仔北部的主要路徑之一,因為在灣仔區多條南北向街道中,只有馬師道及菲林明道可通往灣仔北。.

新!!: 填海和馬師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填海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填海和香港2006年1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填海和香港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填海和香港2006年4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8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填海和香港2008年7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30+

香港2030+,全名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是發展局與規劃署共同推動就香港跨越2030年的規劃策略和空間發展方向的策略性研究。香港2030+自2015年開始整合重要議題,分析土地用途及土地供應,制訂空間規劃的框架,並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進行公眾諮詢,整個研究預計於2018年完成並公布。.

新!!: 填海和香港2030+ · 查看更多 »

香港双足蜥

香港双足蜥(学名:Dibamus bogadeki),又名鮑氏雙足蜥,为双足蜥科双足蜥属的爬行动物,是香港唯一一種雙足蜥,並且是香港特有种,基本上分布于香港喜靈洲、周公島和石鼓洲,模式产地在香港喜灵洲。.

新!!: 填海和香港双足蜥 · 查看更多 »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主要依靠填海工程來供應土地,至2013年3月,香港從填海工程獲得的土地面積逾67平方公里,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7%。在填海土地上容納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業活動;香港百多年來的填海工程,深遠地影響着香港社會的發展。.

新!!: 填海和香港填海工程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第一座公共文娛中心,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於1962年3月2日落成開幕,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填海和香港大會堂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后廟列表

香港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始建於南宋時期。在台灣及福建地區,人們稱天后為「媽祖」,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布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大部分是清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天后亦是閩民系的信仰,香港以及中國沿海的天后廟大多是閩民系在歷代因航海和貿易保平安建立的。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廟宇宗教建築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神誕活動的規模最大。而不少歸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在香港有很多--在較內陸位置,是因為歷年來的填海工程所致。.

新!!: 填海和香港天后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宗教與風俗

香港宗教與風俗相當多元化。根據《香港基本法》第32和141條,以及香港法例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信仰及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例保障。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香港和諧並存,其中有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香港大約有43%的人口信仰某种宗教。兩种最主要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二者的儀式常在同一座廟宇中進行。据一位和主要宗教派別有聯繫的當地學者估計,香港約有200萬名佛教徒和道教徒、48萬名基督教新教徒、38萬名羅馬天主教徒、約2萬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教徒、30萬穆斯林、10萬印度教徒、2000-3000名錫克教徒以及3000-4000名猶太教徒。許多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外,也興辦學校、提供衞生福利設施等。.

新!!: 填海和香港宗教與風俗 · 查看更多 »

香港土地供應

香港土地供應的研究及政策推行由多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負責,主要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拓展土地及由地政總署批准土地用途。香港土地供應方式主要包括釋放工業用地、進行填海工程、透過市區重建計劃、發展岩洞、檢討綠化地帶、檢討「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以及檢討北區╱元朗主要作為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者已經荒廢的農地等。此外,香港政府為了維持公平和穩定的環境,讓房地產市場能夠健康地持續地發展。因應市場需要,香港政府雙管齊下地採取勾地表制度及主動賣地兩項措施,以增加香港土地供應。.

新!!: 填海和香港土地供應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理

香港位處中国南部沿岸,北靠广东省、西背珠江口及澳門、南望南中國海,介乎北緯22°08′至35′、東經113°49′至114°31′之間,所處時區比世界協調時間快8小時(UTC+8)。香港北部與廣東省深圳市僅由一條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與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連接。截至2017年,香港境內陸地面積為1106.34km²,連同水域總面積為2755.03km²。香港一般可大致分為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大區域,有時候離島(包括大嶼山)會視作獨立區域。 位處九龍半島和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是水深港闊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著名地標。早在19世紀,英國人已被位處東亞中心位置的香港所吸引,清朝中葉,英國人通過戰爭從滿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權,從而開通港口、發展航海貿易。時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讓本地經濟通過轉口貿易以及中轉旅客而得益 。 佔據境內大部分範圍的新界山多平地少,香港可供發展土地本身十分有限。香港開埠早期,新界及市郊大部分範圍由林地、灌木、以及務農的鄉鎮村落組成,並未大規模發展。香港政府後於1976年把部份未開發地區劃為郊野公園,保護綠化環境。而接近維多利亞港的市區,則因經濟發展而使土地移山填海仍供不應求,高密度樓宇向高空發展,寸金尺土。政府自1960年代起規劃多個衛星城市,發展新市鎮,分散人口。為方便市民跨區工作、增加各區人口流動,政府大力發展交通運輸網絡,縮短市區及郊區之間的旅程時間,陸路、鐵路網絡至今仍然不斷擴張。人口膨脹,大量樓宇發展,逾700萬人不平均地分散於僅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造成人口密度極高之外,亦產生居住空間不足、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

新!!: 填海和香港地理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填海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英文: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Master Plan 2030)為由香港機場管理局於2010年代所發表的計劃,口號為「機場與您,共建未來」。《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領內項目眾多,包括已經進行中的《中場範圍發展計劃》等等,以及佔據大鋼內容最多、而且最為香港社會所注目的三跑道系統發展方案(即建議為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及其他大量相關及配套設施等。)。當中三跑道系統發展方案於2015年3月17日獲行政會議通過,預計於2016年動工,最快於2023年竣工,工程預計耗資1,417億元,將會繼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後,香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

新!!: 填海和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古物園

香港國際機場古物園(英文: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Historical Garden),是香港一座以香港國際機場古物為主題的主題公園,佔地20,000平方米,位於新界赤鱲角東岸路南端,北面為國泰城、南面為機場緩跑徑及觀景山,毗連香港國際機場古窯公園,於2006年3月18日正式啟用,由機場管理局管理。 香港國際機場古物園園內設有展覽板,介紹香港國際機場及展示其興建歷史,及香港航空業及香港運輸業的發展。此外,古物園園內擺放了興建機場時曾經使用過的機械零件,包括用於香港國際機場填海工程的吸泥船 Sliedrecht 31號所使用的巨型絞刀,長3米,高18米;及一個用於香港國際機場平台開拓工程的卡特彼勒C785載重車的巨型輪胎。該輪胎圓周870厘米,高277厘米,由法國米芝蓮公司生產。.

新!!: 填海和香港國際機場古物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填海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礦業

香港的礦業包括馬鞍山的鐵礦;大磨刀的石墨礦,但現時香港並沒有發出商業性開採礦業、或勘探礦產的經營牌照。元朝時期,赤鱲角一帶亦可能有冶鐵工業。於赤鱲角蝦螺灣,曾發現有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另外近代在鰂魚涌、安達臣道、石澳、南丫島及藍地有石礦場。觀塘、鹽田仔等地曾經是晒鹽場。.

新!!: 填海和香港礦業 · 查看更多 »

香港環球嘉年華

香港環球嘉年華是一個不定期在香港舉辦的活動,通常於聖誕節至農曆新年期間,以短期流動性遊樂場形式舉辦,設有多項機動遊戲及攤位遊戲。 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環球嘉年華於於香港中環新海濱舉行,易名為AIA友邦歐陸嘉年華。 來屆環球嘉年華將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於香港中環新海濱舉行,名為AIA友邦歐陸嘉年華2015。.

新!!: 填海和香港環球嘉年華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是林鄭月娥出任第五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後,其領導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故又稱林鄭月娥政府,簡稱林鄭政府。 2017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任命林鄭月娥為香港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于同年4月11日在北京中南海拜會李克強,并在其手上接過任命狀。林鄭月娥於2017年7月1日就任,開始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以正常時間為根據,該任期會至2022年6月30日為止。.

新!!: 填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行政區劃

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香港地域已有相當的行政分區。1963年,港英政府為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行政分區。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而立法會、市政局及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當中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新!!: 填海和香港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規劃史

香港的規劃歷史始於1841年香港開埠,將香港島北岸的西部劃為維多利亞城,再細分為404幅土地作出拍賣。早期城市發展主要集中在香港島,但隨著九龍半島的割讓及新界的租借,使香港的土地發展更趨多元化。.

新!!: 填海和香港規劃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航空業

香港的航空運輸是香港交通的組成部份之一。現時,香港是國際及亞太區的主要航空中心,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均有航班來往香港,而香港的航空業務集中在位於新界大嶼山以北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現時有超過100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約1100架次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來往香港及超過190個遍佈全球的目的地。此外,位於香港島上環的信德中心,也提供定期來往香港及澳門的直升機服務。.

新!!: 填海和香港航空業 · 查看更多 »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從英國殖民統治的初期至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生效前之間,香港從一個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現在香港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多元文化的亞洲國際都會。.

新!!: 填海和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英文:Hong Kong Airport Core Programme)是香港一份規模龐大的基礎建設發展計劃,以計劃在大嶼山赤鱲角興建的新香港國際機場為核心,包括十項核心工程。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簡稱「新機場計劃」,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宣布,由於此份計劃描繪將來像玫瑰園般美好,故此又稱為「玫瑰園計劃」。 計劃原預算逾2,000億港元,當計劃公佈時,香港社會譁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擔心新機場的造價過高,將會影響將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財政儲備而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計劃最後經過多次修改(包括將青馬大橋主塔之間的距離縮短)以降低成本,最後中英兩國就興建新機場問題於1991年達成諒解,工程啟動。新機場原訂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落成,最終延遲至1998年啟用。整個計劃建築工程歷時8年,耗資1,553億港元,是香港歷史上至啟德發展計劃前,規模及耗資最大的一份基礎建設發展計劃。.

新!!: 填海和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文化

香港文化饒有特色,屬遠東文化版圖之內,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而在過去百多年間香港曾經成為英國殖民地,故此同時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釀造成華洋融合的獨特文化。從19世紀的轉口港,到21世紀的國際都會,世界各地的文化也持續影響香港文化。.

新!!: 填海和香港文化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新!!: 填海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觀塘區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是香港九龍東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面積達1,130公頃。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觀塘區的人口為648,541人,為香港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觀塘區亦為九龍半島面積最大之行政區。但與此同時,觀塘的貧窮率及貧窮人口均為全香港最高,共有16.1萬貧窮人口,高達10.4萬人活於貧窮線下。.

新!!: 填海和觀塘區 · 查看更多 »

許愛周

許愛周 (Hui Oi Chow,),字國仁,是已故船王之一,在廣東省吳川縣坡頭(今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博立村出生,於法屬殖民地廣州灣(今湛江)長大。小學畢業後,隨父經商,創立「福泰號」,專營花生油等糧油雜貨。 在吳川、赤坎、霞山、硇洲等地再開設「仁和號」、「廣宏泰」、「天元號」等店號。在香港開設有「廣宏泰」,從事外國貨進口業務,貨品包括花生油、煤油、水產等,成為當年的富商。 在1920年代,許愛周開始發展地產,在赤坎填海獲得土地。1930年代,發展酒店業及工商住宅物業,又獲利。之後,更成「立順昌航業公司」,發展中國沿海及內河運輸,與當時的外商比高低。在中日戰爭時期,由於法國、日本的外交關係,令許愛周以廣州灣為基地的航運業務更盛。及後他合夥經營的大安航業公司、太平航業公司、泰豐航業公司及廣利航業公司等,大舉購置輪船,商船遠至東南亞等地,名世人稱為「航運界巨子」。1949年,在香港成立「仁興礦務公司」。1952年,在香港註冊有「順昌航業有限公司」。1957年興友人合資創立中建企業有限公司,購入位於皇后大道中的香港大酒店原址,建成中建大廈。及後又建有中環附近的亞細亞行,成為香港著名地產發展商之一。 1966年許愛周逝世,安葬於上水松柏塱的愛園別墅。次子許士芬捐資香港大學,立許愛周科學館紀念其父許愛周。.

新!!: 填海和許愛周 · 查看更多 »

誰家灶頭無煙火

《誰家灶頭無煙火》(英文:Be Home for Dinner),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時裝處境喜劇,以高清技術拍攝,由岳華、陳智燊、田蕊妮及歐錦棠領銜主演,監製徐遇安。亦是田蕊妮及歐錦棠至離開亞洲電視後在無綫電視首度合作的電視劇。.

新!!: 填海和誰家灶頭無煙火 · 查看更多 »

警官會所

警官會所(俗稱:警官俱樂部;英文:Police Officers' Club)是香港警務處督察級職級(警官)或以上職級所使用的會所,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銅鑼灣鴻興道28至30號和告士打道259至261號,佔地逾10,100平方米。警官會所於2015年拆卸,以配合中環灣仔繞道及港鐵沙田至中環線工程,至中環灣仔繞道和港鐵沙田至中環綫竣工後原地重建。.

新!!: 填海和警官會所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

鯉魚門(Lei Yue Mun),古稱鹽江口,是香港海峽之一,為香港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與西面的汲水門相對,分隔香港島筲箕灣和九龍東部油塘。 鯉魚門的名稱除用於海峽本身,但海峽兩岸亦有以「鯉魚門」為名的地方,分別為九龍的魔鬼山及酒灣一帶,以及香港島的阿公岩一帶。但是,儘管仍有人對阿公岩一帶稱為鯉魚門,但香港島的鯉魚門知名度遠遠不及位於九龍東、以海鮮聞名的鯉魚門。 鯉魚門也是整個維多利亞港當中唯一仍未有進行填海的地方。.

新!!: 填海和鯉魚門 · 查看更多 »

鰲鼓濕地

鰲鼓濕地為台灣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沿海的濕地,目前為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範圍與行政院核定之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彰雲嘉沿海保護區計畫」之一般保護區,該濕地的管理單位為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嘉義區處,位置為於北港溪出海口南側,東自造林區起,西至事業海堤止,北自北港溪南堤防起,南至六腳大排堤防止,包括北邊的保安林及南邊的沼澤區。鰲鼓濕地在國家重要濕地名冊上登載的面積是512公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在2010年結合濕地與平地造林區域設立為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包含台灣糖業公司所屬的東石農場、鰲鼓農場及溪子下農場之土地,共計1470公頃,,於2012年11月24日開園。由國立中山大學執行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規劃案榮獲2011美國景觀建築協會「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這是台灣首獲全球景觀規劃最高榮譽的獎項。 由於先天環境條件,鰲鼓濕地具有相當多樣的生態環境與棲地型態,其中有蔗田、水稻田、防風林、沼澤地、淡水地、鹹水地、紅樹林、河口、及潮間帶等,此地的動物、植物種類繁多,每年具有許多稀有鳥類在此棲息繁殖,區內保育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黑面琵鷺、唐白鷺、雀鷹、赤腹鷹、灰面鷺、魚鷹、諾氏鷸、彩鷸、小燕鷗、紅尾伯勞。並且鰲鼓濕地亦為候鳥的重要過冬區。經濟價值層面,鰲鼓濕地附近沿海具有極高產值的漁業資源,以文蛤與牡蠣為大宗,為台灣漁業的重要產區。 因其馬蹄形狀,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從台灣衛星地圖最容易找到,台灣唯一受海堤圍阻,濱海卻不感潮的大型濕地。園區是台灣冬候鳥重要棲地,截至2016年2月紀錄,鳥種數57科262種佔全台約40%,看到黑翅鳶機率很高,最方便近距離看鸕鶿。此外,它更是農林漁牧多重產業經營的濕地,具有人工海埔新生地回歸自然的環境教育案例,屬於台糖公司私人土地轉化為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場域的貢獻。濕地鄰近空軍靶場,可見戰機當頭演練。.

新!!: 填海和鰲鼓濕地 · 查看更多 »

賓臣 (有利銀行大班)

賓臣,OBE,JP(Donovan Benson,),英國殖民地銀行家,1937年2月至1952年7月擔任有利銀行香港經理,退休後於1953年3月至1967年9月出任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主席。 賓臣1919年加入有利銀行,曾在馬來亞、新加坡和檳城等地工作前後17年,1937年2月調任香港經理,任內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香港淪陷的時候雖然他正好身在外地,但當1945年香港重光後,他立即返回香港負責重整銀行業務。戰後,他籌劃香港總行的重建計劃,但總行新廈要到他退休後的1953年12月才告落成啟用。在任經理期間,他還曾獲港府奉委非官守太平紳士,戰後曾兩度暫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退出有利銀行後,賓臣決定以香港為家,除了擔任多家工商機構的主席和董事職務,又熱心從事社會公職,並特別關注兒童福利,當中包括在1953年至1964年出任兒童法庭法官,任內他常對犯事的貧苦家庭兒童予以特別體恤。另外,他曾任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香港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參與香港青少年培育會和香港童軍總會等組織的工作。賓臣還早於1940年參與草創香港防癆會,同時出任該會義務司庫,戰後他於1948年出任該會董事一職,翌年更獲選為董事會副主席,後來於1963年出任主席,到1964年6月退休。在防癆會任職的他更會逢星期日專門到律敦治療養院的兒童病房,探望染上肺病的兒童。 熱愛賽馬和馬球運動的賓臣也曾任香港馬會主席前後14年,任內他大力推動馬會的慈善事業,他不單止促成馬會先後作出多筆捐款,而且在1959年成立香港賽馬會(慈善)有限公司,使馬會的捐款計劃變得更系統化。為了肯定馬會的慈善工作,英廷特於1960年向馬會賜予「皇家」名號,使之升格為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同時間,賓臣任內見證賽馬博彩活動日益平民化,雖然馬會唯一的跑馬地馬場在賽馬日經常滿座,惟馬場看台擴建和興建新馬場的計劃,都要在他卸任以後才得以實現。另一方面,儘管面對外圍馬的問題,但一方面香港政府否決由馬會開設場外投注站的建議,另方面賓臣也反對業餘賽馬活動職業化,結果這些建議同樣要到賓臣卸任主席後才得以落實。賓臣任內還先後發生司馬克、李路和何煒航三名騎師墮馬身亡的慘劇,皆轟動馬圈一時。.

新!!: 填海和賓臣 (有利銀行大班) · 查看更多 »

贝姆斯特尔

贝姆斯特尔(Beemster,)是荷兰北荷兰省的一个基层政权。它也是荷兰的首个自湖中辟水造地而成的所谓圩田(polder),水通过风车被自湖中排出。贝姆斯特尔圩田于1609-1612年被排干。它保存了其完好的极其有序的田地、道路、运河、堤防以及居民点景观,符合古典的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规划原则。贝姆斯特尔的运河网格与道路网格平行。这些网格相互补偿:较大的引水渠被距较宽道路大约1公里所补偿。.

新!!: 填海和贝姆斯特尔 · 查看更多 »

鴨脷洲大街

脷洲大街(Main Street, Ap Lei Chau),當地簡稱大街,是位於香港鴨脷洲東北部的一條大街。 鴨脷洲大街亦是鴨脷洲的中端位置,無論是鴨脷洲邨,山上利東邨、漁安苑,還是海旁的豪宅南灣、深灣軒的居民也會不時前往。.

新!!: 填海和鴨脷洲大街 · 查看更多 »

鴨涌河

涌河(Canal Dos Patos),又稱鴨涌運河,是一條位於澳門和中國大陸(廣東省)的水道。發源於澳門半島關閘,最後進入澳門青洲西岸附近的內港。 澳門本無天然的河流,而鴨涌河在古時並不存在,但於1970年代後期,珠海市方面不斷填海,故此做成一條狹窄的人工河道,形成今日的鴨涌河。.

新!!: 填海和鴨涌河 · 查看更多 »

路環

路環(Coloane)古稱鹽灣、鹽灶灣、九澳島或阿婆尾,因東北角之九澳灣與島上九澳山而得名。此外,路環的葡文名稱原因,也有音譯自該島的粵語古稱「過路灣」。現在是澳門的一個地方,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由於該島大部分地還沒開發,植被豐富,風景優美,因此路環被譽為澳門最後的後花園。路環島的最高峰疊石塘山半山以上的地區,被劃為郊野公園和媽祖文化村,受到嚴格保護。 路環原為一個獨立島嶼,其位置相當於今天路氹填海區蓮花路(映山湖)、石排灣馬路以南的部分,因為長期填海,現已和氹仔連成一體,而兩島之間因填海而成的區域就是現在的路氹城。.

新!!: 填海和路環 · 查看更多 »

路易二世体育场

路易二世体育场(Stade Louis II),是位于摩纳哥公国的一个体育场,除了是本地参加法国足球联赛的摩纳哥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和摩纳哥国家足球队的主场外,还举行过诸如等体育赛事。此外,从1998年到2012年的欧洲超级杯足球赛都在这里举行。.

新!!: 填海和路易二世体育场 · 查看更多 »

鹽埕區

鹽埕區為臺灣高雄市一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端,市中心中南端,西北面與鼓山區接壤,東鄰前金區、三民區,東南隔愛河出口與苓雅區相望,是高雄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 本區主要是由高雄港建港時的港底泥沙填海造陸而成,地勢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工商業為主。此區如今沒有過去繁榮,但已漸有復甦跡象。.

新!!: 填海和鹽埕區 · 查看更多 »

鹽竈市

鹽竈市(),俗作「鹽釜市」(塩釜市),是日本宮城縣的一個市級次行政區,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內、宮城縣的中央。該市是宮城縣內的市町村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個城市。.

新!!: 填海和鹽竈市 · 查看更多 »

鹿港 (大字)

鹿港,是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主聚落及附近地區,位於該鎮西南部濱海地帶。.

新!!: 填海和鹿港 (大字) · 查看更多 »

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

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鹿港反杜邦運動),是一起發生在1986年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重大外商投資爭議事件。.

新!!: 填海和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 · 查看更多 »

鹿港鎮

鹿港鎮(臺羅:Lo̍k-káng-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平原西北邊鹿港溪口北岸,全境高度均在海拔十公尺以下,西靠臺灣海峽,東以洋仔厝溪支流及安東二排水與秀水鄉相鄰、南以鹿港溪與福興鄉相鄰、北以番雅溝與線西鄉及和美鎮相鄰,面積達71.802平方公里,全區可分為沖積平原、海濱低地、及潮埔地﹝海埔新生地﹞三個部份。人口8.6萬多人,於彰化縣各行政區名列第四。 鹿港是荷蘭及清治時期中臺灣最重要對外經商港口,過往曾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蝦猴、地方傳統小吃、傳統糕點、傳統工藝最為人所知。 因縱貫鐵路與港口淤積,讓鹿港發展停滯,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文物、古蹟,而在地鹿港人也深以此為榮,盡量保持古文物、習俗並與之和睦相處,因此廟會活動頻率與規模為臺灣最重要。 1978年起每年舉辦「鹿港慶端陽」活動,其中龍舟賽為活動高潮,龍舟賽事於福鹿河濱公園(福鹿溪)舉行,於老三台時期每年無法親臨現場者皆可透過無線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賽事並介紹相關活動與介紹鹿港文化,2015年由華視轉播,2016年由年代MUCH轉播;至2017年止已連續舉辦40年。 2013年起每年大多於農曆7月至中秋節前擇日舉辦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時至2017年已連續舉辦5年,2016年更是首次在夜晚舉行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

新!!: 填海和鹿港鎮 · 查看更多 »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新!!: 填海和麥理浩 · 查看更多 »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是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861年,當時目的是為了響應。學校採用了辦學,早期著力於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的實驗教學。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在二戰及冷戰期間,致力開發電腦、雷達及慣性導航系統技術;戰後的防禦性科技研究使學校得以進一步發展,教職員人數及校園面積在的帶領下有所上升。大學於1916年遷往現在位於查爾斯河北岸的校址,沿岸伸延逾,佔地。 擁有6間學術學院、32個學系部門的麻省理工學院常獲納入全球最佳學府之列。學校一直聞名於物理科學與工程學的教研,但在近代亦大力發展諸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等其他學術範疇。別名「工程師」的麻省理工體育校隊合計31支,涵蓋不同項目,學生因此可參與不同類型的跨校體育聯賽。 ,著名麻省理工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包括了91位諾貝爾獎得主、52位國家科學獎章獲獎者、45位羅德學者、38名麥克阿瑟獎得主、6名菲爾茲獎獲獎者、25位图灵奖得主。此校同時具很強的創業文化,由其校友所創辦的公司利潤總值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新!!: 填海和麻省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麗安邨

麗安邨(英文:Lai O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於1989年11月開始興建,於1993年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怡靖苑(英文:Yee Chi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麗安邨旁邊,在1993年落成,共有三座樓宇。.

新!!: 填海和麗安邨 · 查看更多 »

麗閣邨

麗閣邨(Lai Ko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大約於1977年開始興建,於1981年開始入伙,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怡閣苑(Yee Kok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九龍深水埗長沙灣道329號,在麗閣邨旁邊,共有七座樓宇,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最早落成的居屋之一。跟一般居屋不同,怡閣苑第一期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新!!: 填海和麗閣邨 · 查看更多 »

黃唇魚

黃唇魚(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又稱為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鰵、金錢鮸(閩粵)、黃甘(溫州)等。是一种中國的特有種,最長達2米,最重達100公斤,是世界上和南中國海石首魚科物種中體型最大的。第一次被在西方科學界描述是於1930年代,牠的分佈狹窄,局限於中國南部沿海,且十分罕見。黃唇魚是在世界自然基金會挑選的「海洋十寶」中其中一員,是當中最瀕危,但被關注程度卻最低的十寶。中國亦有黃唇魚水產養殖業。以黃唇魚的魚鰾所制成的花膠十分珍貴,常被蜑家人視為家傳之寶。.

新!!: 填海和黃唇魚 · 查看更多 »

黄岛 (岛屿)

岛原是位于胶州湾中的一处岛屿,是当时胶州湾第二大岛屿,大致位于今黄岛港附近,在涨潮时被海水包围,退潮后成为浅滩,1930年后期修建了通联大陆的堤坝,1980年左右开始填海,现已完全成为陆地。《胶澳志》载,黄岛也称“齐伯山岛”,后由于位于黄庵山以北且土石皆呈黄色,故而得名黄岛。.

新!!: 填海和黄岛 (岛屿) · 查看更多 »

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湊町市場是日本於1912年填海造陸的第一新市街─哈瑪星完工後所設立,佔地1200多坪,是一座現代化菜市場,是打狗市第一個現代化菜市場,現為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湊町市場內部備有管理人員,居民稱之為「哈瑪星菜市仔」。戰後,因為都市的發展,現在舊有的傳統市場大部分已經都改建為更現代化、功能更多的市場,幾經整建後,現為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新!!: 填海和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 查看更多 »

龍尾灘

龍尾灘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汀角路,鄰近大尾篤龍尾村前的泥灘;200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在龍尾填海,建造繼屯門黃金泳灘後第二個人工沙灘,並且將計劃納入2005至2006年度《施政報告》中的香港政府25項優先展開市政工程之一。.

新!!: 填海和龍尾灘 · 查看更多 »

龍田邨

龍田邨(Lung Tin Estate,項目名稱:Tai O Rural Housing Estate)項目編號RH03,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嶼山大澳東面的填海區,分兩期興建,是香港最西面的公共屋邨,第一期於1980年建成入伙,第二期於1995年建成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新!!: 填海和龍田邨 · 查看更多 »

龍鼓水道

龍鼓水道(Urmston Road,音譯暗士頓水道)是香港的一條主要水道,位於屯門南岸及大嶼山北岸之間的寬闊海域。水道西端連接赤灣港、伶仃洋及珠江出口(深圳港深圳西航道),東端則連接汲水門及馬灣海峽。這個海峽是由南中國海或維多利亞港往珠江口城市或澳門的重要水道之一。 由於龍鼓水道之中有不少島嶼,例如沙洲、龍鼓洲和大小磨刀,所以通過的船隻一般都沿著水道北部位置行駛。而於1990年代,水道中的赤鱲角被大規模移山填海,成為香港國際機場新址。.

新!!: 填海和龍鼓水道 · 查看更多 »

龍門居

龍門居(Lung Mun Oasis)是香港的一個大型屋苑,位於新界屯門區西南部散石灣填海地,由新昌集團及華潤集團的聯營公司 Rife Yard Limited 發展,屬於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一部份。該屋苑為第19期甲之居者有其屋計劃中出售。屋苑於1998年落成,屋苑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周念申建築師)設計。一共由16座樓宇組成,提供3,800個單位以及400個車位。單位之建築面積為46至69平方米,單位之實用面積為40至55平方米,首次推出售價為港幣608,700元至1,208,400元。此外,該屋苑設有龍門居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屯門區的一個重要的巴士總站,附近亦設有輕鐵龍門站。.

新!!: 填海和龍門居 · 查看更多 »

龙田

龙田可以指:.

新!!: 填海和龙田 · 查看更多 »

錦豐苑

--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馬鞍山西沙路638號,頌安邨隔鄰的填海地上,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由7座和諧式一型及兩座和諧式二型設計的樓宇組成,共有5,540個住宅單位。錦豐苑共分三期發展,分別於1996年、1997年及2002年建成,居屋第十七期甲及第十七期乙於1997年分期入伙,而錦莉閣、錦荷閣及錦蘭閣則屬出售剩餘居屋第三期及第四期。 2007年6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錦豐苑的市民趙錫明家。 在2003年之前,錦豐苑屬於沙田區議會錦豐選區,當時區議員是民建聯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2003年區議會選舉與雅濤居、迎濤灣等私人屋苑組成一個區議會選區錦濤選區,區議員是何淑萍。2008年至2015年該區區議員為民建聯楊文銳。由2016年起該區區議員為陳國強。.

新!!: 填海和錦豐苑 · 查看更多 »

錦泰苑

錦泰苑(英文:Kam Ta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大水坑靠近吐露港的填海地上,由許李嚴建築師有限公司(A至G座)及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H至M座)聯手設計,(A至C座)由祥記馮祥建築有限公司承建,(D至G座)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及(H至M座)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屋苑鄰近港鐵大水坑站,屬居屋第十九期丙,在2000年落成,在馬鞍山路居屋項目完工前,是馬鞍山新市鎮最新落成的居屋屋苑。.

新!!: 填海和錦泰苑 · 查看更多 »

胶州湾

胶州湾古称胶澳,是位于中国黄海中部、胶东半岛南岸、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半封闭海湾,近似喇叭形。因古时属胶州所辖,故而得名。.

新!!: 填海和胶州湾 · 查看更多 »

防波堤

防波堤(breakwater)是一种人工結構物,以人為方式減少水體的波浪強度,来抵御海岸或建築的地基被潮水冲蚀的堤坝建築形式,通常采用透水性较强的网格形式建造。它们一般是垂直于海岸或者河岸的堤坝状的建筑。.

新!!: 填海和防波堤 · 查看更多 »

蘇杭街

蘇杭街(Jervois Street),舊稱 乍畏街,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條街道,由西向東單向單程行車,位於上環皇后大道中以北,德輔道中以南,摩利臣街上環市政大廈以東,中遠大廈及新紀元廣場以西。.

新!!: 填海和蘇杭街 · 查看更多 »

赤瓜礁

赤瓜礁,是南沙群岛九章群礁中一暗礁,大小约2.4×3.8公里,距离越南控制的鬼喊礁仅6.4公里。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新!!: 填海和赤瓜礁 · 查看更多 »

赤鱲角

赤鱲角(鱲,粵音讀蠟,laap6;漢語拼音為liè;Chek Lap Kok)是香港西部海域的島嶼,位於大嶼山東涌以北,面積達13.81平方公里,是香港境內第三大島嶼,是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同樣更是民航處及香港機場管理局總部所在地(因兩者總部曾設於金鐘及灣仔區)。 赤鱲角島原是位於大嶼山北岸的多山小島,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於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並於十六世紀初命名為赤鱲洲。該島名由來,相傳是由於該島黃土處處,植物稀疏,似人體赤露上身,廣州話俗稱「打赤肋」。「赤肋」與「赤鱲」粵音相近,因而得名。另一說則認為其島的漁民能捕捉到許多赤鱲(魚類),或形似赤鱲而得名。赤鱲角原有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在興建新機場前送往南丫島棲息;而赤鱲角從前有赤鱲角村,現在已經遷移至東涌,名為赤鱲角新村。 赤鱲角歷史悠久,文物十分豐富,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先民在島上活動;歷經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器時代、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清代,以至九十年代初,一直有人在島上聚居。 島上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先民遺物,也曾出土過唐代灰窰。元朝時期,赤鱲角一帶亦可能有冶'''鐵'''工業。於赤鱲角蝦螺灣,曾被發現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早在七十年代末期,考古人員已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到一九九零年,由於要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於是便進行全面性的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的考古遺物,為研究該島的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 興建新機場時,赤鱲角大部分土地被夷平,剩下東南面過路灣旁的觀景山和白沙咀;經過填海壙充後,成為香港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另外,赤鱲角西南方的欖洲於填海時,與赤鱲角連體。.

新!!: 填海和赤鱲角 · 查看更多 »

門仔塘

仔塘(Mun Tsai Tong,亦作Moon Tsai Tong)是昔日香港新界藍巴勒海峽的一個漁港兼避風塘,位於青衣島與牙鷹洲之間,即現時的長安邨及長發邨一帶。門仔塘有東面和北面兩個缺口,連接藍巴勒海峽,現在已被填海成為陸地。.

新!!: 填海和門仔塘 · 查看更多 »

藍巴勒海峽

藍巴勒海峽(英文:Rambler Channel)又名青衣海峽、青衣門。是香港海峽之一,位於青衣及新界(包括荃灣及葵涌)之間,最寬位置達900公尺。海峽呈「L」字形,西北端為汀九,是龍鼓水道與馬灣海峽交接之處。南端則連接維多利亞港西北角。值得一提,鑑於香港市區下荃灣海岸線以新汀九橋以東為界線的維港範圍內不准游泳條款中,〔目前香港法例第313章附屬法例《船舶及港口管理規例》下,未經海事處處長批准,任何人均不得在維港游泳〕,當中包括藍巴勒海峽。 藍巴勒海峽隨著多次填海而收窄,其中包括了荃灣新市鎮填海、葵涌貨櫃碼頭興建工程填海、醉酒灣垃圾堆填區(葵涌公園)填海及青衣灣填海等,這亦使原本位於海峽之中的牙鷹洲、青洲及芒洲與青衣或新界連接。 2013年,藍巴勒海峽被旅遊網站選為十五個觀賞日落最佳地點之一。.

新!!: 填海和藍巴勒海峽 · 查看更多 »

葵芳

葵芳(Kwai Fong)在填海前稱為醉酒灣,位於香港新界南部,葵興以南、荔景以北、青衣橋以東、大連排工業區以西,屬葵涌的中心地帶,範圍包括中葵涌南部及下葵涌北部,是1960年代醉酒灣填海地帶一部分,屬於葵青區區議會範圍內。 「葵芳」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芳邨,亦因此「葵芳」不算是一個正式地名,現時香港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芳」這地名,大多只有「葵芳邨」,較準確地名為「醉酒灣」或「下葵涌」。 葵芳鄰近葵涌貨櫃碼頭,附近建有若干工業大廈。在鄰近港鐵葵芳站一帶有商場和公共房屋,也有運動場、文娛藝術設施和私人住宅。.

新!!: 填海和葵芳 · 查看更多 »

葵興

葵興(Kwai Hing)於香港新界西部,為中葵涌的一部分,範圍包括葵芳以北、上葵涌以南、石梨貝以西、葵涌邨以東,並且是1960年代醉酒灣填海地帶一部分,而這處亦是毗連城門隧道的工商業重鎮,前往新界東交通十分便捷。葵興在地區行政上屬葵青區。 「葵興」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興邨,亦因此它不算是一個正式地名,香港的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興」這地名,只有「葵興邨」,較相近地名為「上葵涌」或「中葵涌」。.

新!!: 填海和葵興 · 查看更多 »

葵涌公園

葵涌公園(Kwai Chung Park)爲香港一個規劃中的公園,目標選址爲已停用近四十年的醉酒灣堆填區,位於新界葵青區葵涌南部,佔地27公頃。香港政府早於1980年代便計劃將當地發展成大型市鎮公園,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其中4公頃在2009年闢作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之後僅維持有限度開放,堆填區的其餘部分則一直荒廢至今。假設整個堆填區舊址都被納入公園範圍,葵涌公園將會成爲全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比東九龍啟德發展區準備興建的都會公園還要大約3.5公頃。.

新!!: 填海和葵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葵涌道

葵涌道(英文:Kwai Chung Road),是香港葵青區及深水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荔景站以南路段為5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連接荔枝角大橋及青山公路荃灣段。由荔枝角大橋至荃灣路一段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葵芳至青山公路葵涌段及昌榮路為三線雙程,部份路段為高架道路。.

新!!: 填海和葵涌道 · 查看更多 »

邱榮光

邱榮光(), 平和基金主席及環保協進會主席,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委任議員。邱榮光於2007年榮獲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2012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新!!: 填海和邱榮光 · 查看更多 »

臨空鎮

臨空鎮(りんくうタウン),是因為大阪府的關西國際機場開業,而開發的海埔新生地副都心計畫。名稱由來是位於「臨接」「空港」(機場)的對岸地區。.

新!!: 填海和臨空鎮 · 查看更多 »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名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La 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纽约港自由島上的巨型新古典主义塑像。这座塑像由弗里德利·奥古斯特·巴特勒迪设计,由居斯塔夫·埃菲尔建造,于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国共濟會送给美国分部的礼物,在自由女神的基座上刻有共濟會的標誌。塑像人物是一位身穿长袍的女性,代表罗马神话中的自主神,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的册子上用罗马数字写有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脚下还有断裂的锁链。这座塑像是自由和美国的象征,对外来移民展现出欢迎信号。 法国法学教授和政治家曾于1865年表示,法国和美国人民应该共同制作美国独立的纪念品。他的这一想法可能是为了纪念南北战争以北军胜利、奴隶制寿终正寝结束。巴特勒迪正是因为受到拉沃拉叶的启发而开始设计这座塑像,但由于当时法国在政治形势上陷入困境,因此塑像的建造工作一直到1870年代初才展开。1875年,拉沃拉叶提出法国为塑像注资,美国则提供场地并制造底座。巴特勒迪在雕塑全部设计好以前就完成了其头部和高举火炬的手臂,这些部分还在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用于宣传。 1876年,神像举起火炬的手臂在费城展出,再从1876到1882年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展出。筹款的进展非常缓慢,其中又以美国为甚,到1885年时,底座的建设仍然受到缺乏资金的威胁。《》出版商约瑟夫·普立兹发起捐款,吸引了超过12万人捐助,不过大部分捐献金额都不到一美元,这一项目才得以完成。塑像在法国建成,再装船跋涉重洋运抵当时的贝德罗岛,装到已经完成的底座上。塑像完成之际,纽约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主持了落成仪式。 自由女神像起初由负责管理,1901年管理权移交战争部,193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始负责塑像的维护和管理工作。193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塑像都因翻新工程暂停向公众开放。1980年代初,塑像出现严重老化,必须加以重大修复,因此塑像于1984年至1986年关闭,将火炬和大部分内部结构替换。2001年的九一一袭击事件后,塑像出于安全和保安方面原因再度关闭,其底座于2004年重新开放,而塑像则要到2009年才开放,还对能够登上王冠的游客人数设了限制。包括底座和地基在内的整座塑像之后又关闭了一年,直到2012年10月28日再度开放,目的是安装辅助楼梯等安全保障,自由岛在这期间一直保持开放。不过就在塑像重新开放次日,自由岛因飓风桑迪的影响导致关闭,于2013年7月4日再次开放。出于安全方面考量,火炬周围的阳台自2016年起就不再面向公众开放。.

新!!: 填海和自由女神像 · 查看更多 »

自然環境保全地域

日本的自然環境保全地域是基於自然環境保全法,針對需要特別保護的自然環境而指定的區域。此外,也有基於同一法律所指定的原生自然環境保全地域(環境大臣指定)和都道府縣自然環境保全地域(都道府縣的知事指定)。.

新!!: 填海和自然環境保全地域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填海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省轄市)

本文介紹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1945年二戰終結後,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改制為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五都改制,與臺南縣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是臺灣五個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濱臺灣海峽,地處嘉南平原;升格為直轄市前,以人口而言是臺灣第四大城市,計約78萬人,亦為百萬人口的臺南都會區之中心都市,又稱為台南市區。.

新!!: 填海和臺南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歷史

台灣歷史:.

新!!: 填海和臺南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之最是指在台灣各領域中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臺灣之最。 粗體字表示該紀錄同時成為世界之最,斜体字表示該紀錄曾經為世界之最。.

新!!: 填海和臺灣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空氣污染

台灣的空氣汙染,主要分作由境外吹入(例如:中國大陆)及境內產生兩者。其中PM2.5汙染有66%出自國內。台灣的地形也是惡化台灣空氣汙染的重要因素。比如:中華民國的首都台北市及人口最多的城市新北市被群山環繞;其他台灣西部沿海的城市及工業區的東邊(例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則是高聳連綿的中央山脈等,容易在冬天的時候阻擋東北季風吹散中南部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台灣的空氣汙染早已存在,然而在早期,PM2.5的微粒常被當成霧,直到2015年左右,民眾才逐漸意識其問題與嚴重性。 空氣品質新指標(AQI)指標分六等級,分別是良好的綠色、普通的黃色、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色、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的紅色、非常不健康的紫色和危害的褐色;中南部冬季汙染物,主要是細懸浮微粒PM2.5。 根據環保署統計,自2016年十二月實施空氣品質新指標以來到2017月2月20日期間,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達到「不良橘」以上的天數,八十天中有七十六天,另有四天是普通,沒有任何一天是良好,不健康天數達九成五 ;中部地區八十天中,也有卅七天達到不健康的「不良橘」,空汙天數達到百分之四十六;北部地區八十天中有十二天「不良橘」以上天數。.

新!!: 填海和臺灣空氣污染 · 查看更多 »

臺西風力發電站

臺西風力發電站位於臺灣雲林縣臺西鄉,為台灣電力公司再生能源處所規劃的風力發電開發計畫。目前該開發案已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即將開始推動興建。.

新!!: 填海和臺西風力發電站 · 查看更多 »

臺西鄉

臺西鄉(Tâi-se-hiong)是中華民國雲林縣下屬的一個鄉,東距縣治斗六市約三十四公里。以西瀕臺灣海峽而得名,為臺灣方位地名(臺北、臺中、臺南、臺東、臺西)中,唯一止於鄉級的。 臺西北以新虎尾溪與麥寮鄉相隔,南與四湖鄉以舊虎尾溪相鄰,東接東勢鄉,1920年臺灣行政劃分五州三廳,設--,隸屬臺南州虎尾郡,戰後分設本鄉和東勢鄉。臺西鄉同時也是臺灣丁氏的本貫之一。.

新!!: 填海和臺西鄉 · 查看更多 »

臘一炮台

臘一炮台是曾位於澳門嘉思欄炮台下層之炮台,至今已不存在。昔日的臘一炮台主要是協助嘉思欄炮台,防衛澳門的沿海地區之安全。.

新!!: 填海和臘一炮台 · 查看更多 »

金竹角

金竹角(Kam Chuk Kok)是香港一個曾經存在過的海角,位於新界青衣島西岸。該處附近海域被填海,興建蜆殼石油儲存庫,海角因此而消失。 現時,該處建有長青隧道的西端出口,而蜆殼石油儲存庫對上的山坡上建有長青公路,青衣自然徑南段會經過金竹角的山頂,但如果要前往山下的石油儲存庫則需要循西草灣路進入,金竹角山坡無法跨越長青公路。 Category:青衣島.

新!!: 填海和金竹角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填海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

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是香港一個副食品批發市場,位於九龍欽州街西36號,臨近長沙灣魚類批發市場及港鐵南昌站。批發市場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批發市場建於西九龍海旁的填海地上,佔地10公頃,於1993年10月1日啟用。.

新!!: 填海和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 · 查看更多 »

長洲町

長洲町()是位于日本熊本縣西北部靠有明海的一個城鎮,屬玉名郡。 沿海地區有一部分是在江戶時代以围垦產生的海埔新生地,也因此轄區內地勢低平,僅東部較為內陸的部分有些許丘陵地。.

新!!: 填海和長洲町 · 查看更多 »

长崎市

长崎市()是位於日本九州西部的都市,為长崎县縣治,也是日本西部的重要港湾城市。其歷史始於安土桃山時代對長崎港的開拓,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時期,更是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與荷蘭、中國有密切的交流,並有外國人居住區出島。因此長崎受到西方影響較深,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加上市區多坡道,使得長崎的都市景觀和大多數日本其他都市頗為不同。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使得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現在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教區。也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江戶時期就有許多中國人居住於此,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長崎市曾經受到原子彈轟炸,成為繼廣島之後世界第二個、也是目前最後一個遭到核武器攻擊的城市。 長崎市中心三面環山,因大量住宅建於山坡地上,形成許多階梯式或位於斜坡的街道。在長崎市現有建成區面積中,高達七成是山坡地。多山的地形雖然成就了長崎特有的都市景觀,但也造成了交通阻塞和開發用地受限等問題。近年長崎市的人口減少幅度在日本居於前列,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長崎憑藉山海毗鄰的獨特景觀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日本主要觀光都市之一。.

新!!: 填海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艾斯特·麦克维

--(MP,)是一位英国政治人物,保守党人。现任英国、塔顿选区议员。 曾任西威勒尔选区议员,卡梅伦政府,,枢密院顾问官,主席,梅政府副党鞭长等职。 从政前,麦克维是一位和商人。.

新!!: 填海和艾斯特·麦克维 · 查看更多 »

若洲

若洲()是東京都江東區的町名。為止的人口為0人。郵遞區號136-0083。.

新!!: 填海和若洲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新!!: 填海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亦称 Chunnel;le tunnel sous la Manche,拉芒什海峡隧道)是一座50.5公里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水道下,连接英国的福克斯通和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科凯勒(位于法国北部的加来附近),為世界第三長隧道。它的最低点有75米深。该隧道的海底部分长度以37.9公里成为世界第一;相形之下,比海底部分全長23.30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全长53.85公里,深度240米)更胜一筹。 英法海底隧道承担着高速列车欧洲之星、汽车摆渡列车欧隧穿梭(Eurotunnel Shuttle)——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车厢——和国际货运列车的行驶。隧道两头分别与法国高速铁路北线和1号高速铁路相接。 建设跨越英吉利海峡之通道的想法最早可追溯至1802年,但英国方面因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带来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令构造一座隧道的努力落空。最终成事的工程,由欧洲隧道公司组织,于1988年动工,1994年落成。隧道项目花费超出其预估达80%。自其建造始,隧道就面临着数个严重问题。火灾干扰了隧道的正常运营。非法移民和寻求庇护者试图利用隧道进入英国境内,造成了外交上对于桑加特难民营小小的分歧(难民营已于2002年关闭)。.

新!!: 填海和英法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鋼綫灣

鋼綫灣(英文:Telegraph Bay)位於香港南區沙灣之東南方及瀑布灣之西北方。現時該處已填海成為數--碼港。 鋼綫灣的舊稱為大河灣或大口灣,至少到1940年代仍然如此,但現時大口灣(大口環)指的是沙灣一帶。.

新!!: 填海和鋼綫灣 · 查看更多 »

雞籠灣

雞籠灣(Kellett Bay,又名雞籠環、奇力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區薄扶林以西南,毗鄰瀑布灣,附近有雞籠環村及雞籠灣墳場,現址已成為華富邨及華貴邨的所在地。.

新!!: 填海和雞籠灣 · 查看更多 »

電氣道

電氣道是香港東區的一條著名道路,南邊位於銅鑼灣東面,由南至北連接銅鑼灣及北角,北端屬北角,與渣華道連接,長約1公里。.

新!!: 填海和電氣道 · 查看更多 »

蛇蟠岛

蛇蟠岛位于中国东海三门湾中,属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管辖,原面积为17.4平方公里,在玉环岛连陆后成为台州市第一大岛,2008年通过填海造地连接宁海县一市镇后成为半岛。现在南部隔蛇蟠水道与三门六敖镇相望,北部隔青山港、力洋港与宁海越溪乡、力洋镇、长街镇相望。 蛇蟠岛上出产“蛇蟠石”,宋代以后历年采石形成了1300余个人工洞穴,被称为“千洞之岛”。.

新!!: 填海和蛇蟠岛 · 查看更多 »

雅景臺

是私人住宅,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市中心的填海地上,由王歐陽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共有四座36-37層高樓宇,共提供882個單位,每層六伙,建築面積由625-873平方呎,間隔分2房2廳,3房兩廳及4房2廳,設計分方型及鑽石型兩款。近港鐵馬鞍山站、新港城和海栢花園,在1998年落成。.

新!!: 填海和雅景臺 · 查看更多 »

陰澳

澳(英文:Yam O)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嶼山,大山及犁壁山之北,其西南面是小蠔,其東北面是大陰頂。 港鐵欣澳站所在地──陰澳打水灣填海區,於2005年在华特迪士尼公司要求下而易名為欣澳,惟新地名不但引起爭議,亦從此被誤會整個陰澳稱為欣澳,引起嚴重混淆情況。.

新!!: 填海和陰澳 · 查看更多 »

把酒當歌

《把酒當歌》(英語:News Bar Talk)是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節目主持是由亞視新聞高級副總裁劉瀾昌及主編林雅惠擔任,為「2012 aTV節目巡禮」及「ATV 2013節目巡禮」節目之一。節目在2011年5月2日起逢星期一至五23:00-23:35於本港台及亞洲台播映,並會翌日重播,以及在亞洲電視網頁上提供節目重溫。.

新!!: 填海和把酒當歌 · 查看更多 »

柏立基

柏立基爵士,GCMG,OBE(Sir Robert "Robin" Brown Black,),英國殖民地官員,1952年至1955年任香港輔政司、1955年至1957年任第三任新加坡總督、以及自1958年至1964年任第23任香港總督。 在1930年加入馬來亞殖民地政府的柏立基,早年曾在海峽殖民地、千里達、北婆羅乃和香港等地供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在北婆羅乃組織游擊隊抵抗日軍,但隨後遭日軍俘獲囚禁。柏立基在二戰後出任新加坡總督,任內化解多場憲制危機,並參與自治談判和推動公務員本地化,為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和在1963年脫離英國獨立作好準備。 在香港總督任內,柏立基見證港府財政自主,而隨著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也為香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連帶工業和本土經濟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為應付大批難民對社會構成的沉重壓力,柏立基著手推動社會建設,當中包括興建伊利沙伯醫院、香港大會堂和創辦香港中文大學,另外又推出「廉租屋計劃」,以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擔任港督後期,香港連年水旱交侵,促使他興修水塘,並率先向大陸當局購買東江水以濟水荒。 柏立基在1964年卸任後甚少返港,而且保持傳統殖民地官員的作風,未曾撰寫回憶錄,但事實上,他對香港事務仍然十分關注。柏立基在1999年以93歲之齡去世,是繼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爵士後歷史上第二長壽的香港總督,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新加坡總督。他生前曾多次獲英廷授勳,在1962年更獲授予屬於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之中最高級別的GCMG勳銜,以肯定他多年來在殖民地的表現。.

新!!: 填海和柏立基 · 查看更多 »

柴灣公園

柴灣公園(Chai Wan Park)是香港的一個大型中央公園,位於香港島柴灣,佔地7.13公頃,於1993年4月21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填海和柴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林士石

林士石(Rumsey Rock)是香港昔日的一塊礁石,位於九龍尖沙咀東部及紅磡之間的紅磡灣之內,地區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島嶼在1970年代紅磡灣進行填海工程時,被填海夷平。現時該處為海濱南岸的一部份。.

新!!: 填海和林士石 · 查看更多 »

李福善

李福善(,),香港資深法官,1984年至1987年成為首位擔任最高法院上訴庭副庭長的華人,退休後於1996年曾表態參選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旋因提名不足而被淘汰。 李福善是香港望族李佩材家族的成員,他於1953年加入香港政府擔任檢察官,嗣後於1957年出任裁判司、1962年出任高級檢察官、以及在1964年任地方法院法官。在1971年,他成為首位出任最高法院副按察司的華人,後於1976年升任原訟庭按察司,至1980年出任上訴庭按察司。在上訴庭副庭長任內,他也成為首位署任首席按察司的華人。 李福善在1984年開始參與香港前途問題的工作,他在1984年擔任港府民意審核專員辦事處特派監察團成員、1985年至1990年任中方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兼委員會轄下的香港特區居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專題小組召集人、1992年再受任港事顧問、1993年至1995年任香港特別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法律專題小組港方召集人、以及在1996年至1997年出任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李福善在1996年繼董建華、吳光正和楊鐵樑爵士等人表態競逐第一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但他最終只得43個提名,低於提名門檻的50個提名,未能成為正式候選人,而董建華到最後則當選成為首屆特區行政長官。為表揚他對香港司法界和籌備特區方面的表現,李福善在1997年特區成立後,即成為首批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的人士之一。.

新!!: 填海和李福善 · 查看更多 »

杏花邨

杏花邨(Heng Fa Chuen)是香港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東區的柴灣白沙灣。 杏花邨所在的海灣前稱白沙灣,該海灣其後被劃入柴灣區,為配合港鐵港島綫的發展,該海灣經填海後,被建設為港鐵柴灣車廠,並在其上和附近區域發展住宅項目。杏花邨於1986年至1989年分階段落成,發展商是前地鐵公司(現稱港鐵公司)與香港嘉里貿易有限公司(佔60%)、僑光置業有限公司(佔25%)、Riverkent Limited (佔10%)及大新有限公司(佔5%)(1984年11月18日開始參與)所聯營之杏花邨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由現在的嘉里建設承建。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交通主要依賴港鐵港島綫杏花邨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杏花邨是港島規劃區第20區,屬柴灣區的一部分,城市規劃委員會。.

新!!: 填海和杏花邨 · 查看更多 »

東區走廊

東區走廊(Island Eastern Corridor;簡稱東廊),是香港4號幹線至今唯一的快速公路路段(永泰道以北,佔約7.9公里),同時亦為香港島至今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以及4號幹線的起始路段,沿香港島銅鑼灣至杏花邨海岸興建,並繞過柴灣公園西面,連接銅鑼灣及柴灣。全線為2至4線雙程分隔公路,主要為高架道路,當中由東區海底隧道至銅鑼灣天后的一段4線雙程高架道路是香港首條設有8線的高架車路(另外兩條分別位於青葵公路及吐露港公路)。雖然是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但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70公里,比同屬於4號幹線、但並非快速公路的干諾道西天橋(每小時80公里)嚴格。.

新!!: 填海和東區走廊 · 查看更多 »

東大嶼都會

東大嶼都會(East Lantau Metropolis;人工島暫時稱為中部水域人工島, Artificial Islands in the Central Waters)是香港一項尚在倡議階段的發展計劃,於2014年1月15日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4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首次公布。政府將研究於大嶼山東北部與港島西之間的中部水域(包括交椅洲一帶)填海約1,400至2,400公頃以興建人工島,建設成香港繼中區和九龍東以外,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唯人工島的數量和實際面積仍未有資料。。.

新!!: 填海和東大嶼都會 · 查看更多 »

東京灣

東京灣()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海灣,因日本首都東京位於灣邊而得名。日本六大都市中的東京與橫濱分別位於該灣的西北岸與西岸。中近代以東京的舊稱江戶稱為「」、「江戶前海」或逕稱為「內海」;而為了方便歷史分期,現代又常將當時的東京灣稱為「江戶灣」或「江戶內海」盛本昌広 『日本中世の贈与と負担』 275頁。。.

新!!: 填海和東京灣 · 查看更多 »

東京臨海副都心

東京臨海副都心()是日本東京都規劃的第7個副都心,地跨多個行政區,面積達442公頃。1989年開始建設,土地均為填海得來,由屬東京灣填海地10號地的江東區有明、同填海地13號地的港區台場、江東區青海及品川區東八潮構成,主要由及東京都港灣局計劃管理。其官方暱稱是彩虹城(レインボータウン),但曾長期擔任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將整個臨海副都心稱為「台場」,因而官方與民間常以此代稱。曾獲選入日本國土交通省主辦的「」。.

新!!: 填海和東京臨海副都心 · 查看更多 »

東八潮

東八潮()是東京都品川區的地名,不設丁番。2013年8月1日為止的人口為0人。郵遞區號為135-0092。.

新!!: 填海和東八潮 · 查看更多 »

東角

東角是香港昔日海角,位於現時東角道附近一帶,又稱「鵝頭嘴」。 東角的意思是維多利亞城以東的海角,該海角自東角山伸出,指向燈籠洲,分隔了東面的銅鑼灣和西面的黃泥涌以北的泥灘。 繁華街道東角道即以東角命名。.

新!!: 填海和東角 · 查看更多 »

東龍洲

東龍洲又名東龍島或者南堂島(英文:Tung Lung Island),是香港西貢區最南端的島嶼,位於清水灣半島以南,香港島小西灣之東南,島嶼面積達2.42平方公里。 由於東龍洲位於佛堂門以南,古時被稱為南佛堂。島嶼西南的南堂海峽(今多寫作藍塘海峽)也是因為南堂島的名稱而得名。另一方面,其北部的海峽被稱為佛堂門,後來因為填海關係,佛堂門以北的佛堂洲(北佛堂)已經與清水灣半島連陸。.

新!!: 填海和東龍洲 · 查看更多 »

東涌海濱路

東涌海濱路(Tung Chung Waterfront Road)是香港離島區大嶼山北部沿海的一條街道,主要是行車道,前身是新填海區。東涌海濱路東至迎禧路,西至順東路及赤鱲角南路交匯處。東涌海濱路之中途,經過北大嶼山快速公路行車天橋、東涌新發展碼頭、渡輪碼頭旁之的士站、巴士站、海堤灣畔第三期、惠東路及行人天橋及怡東路止。 File:HK TC Tung Chung Waterfront Road east.JPG|thumb|250px|東涌海濱路向東望迎禧路(2007年) File:Tung Chung New Development Ferry Pier Bus Stop 2016.jpg|東涌海濱路東涌新發展碼頭巴士站 File:Tung Chung Waterfront Road, Hong Kong.jpg|東涌海濱路向西望,右前方為觀景山.

新!!: 填海和東涌海濱路 · 查看更多 »

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

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是指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及澳門象徵之一的東望洋燈塔所遭遇的景觀保育危機。2005年,東望洋燈塔在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年澳門特區政府廢止兩項對當地世界遺產有保護作用的訓令,又視東望洋山週邊為可任意開發的土地,批准在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會造成景觀破壞的高樓,部分工程在建成後的高度甚至會遠高於東望洋山,動搖燈塔的世遺地位。事件引起各界關注,有團體開展一系列活動,期望能夠阻止東望洋山週邊興建超高樓。截至2017年,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大樓(中聯辦大樓)已建造完畢外,其他具有爭議的工程不是處於計劃階段中、興建中就是被擱置。 澳門政府在相關議題的處理手法備受批評,事件亦導致聯合國教文科組織世遺委員會關注以及介入調查,並且對當局作出警告,亦有民間聲音批評中聯辦帶頭破壞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澳門居民致函教科文組織,指出包括中聯辦大樓在內的相關工程破壞世界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隨後向澳門政府發出警告,導致前澳門特首何厚鏵簽署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俗稱「限高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的樓宇的高度。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陳明銶和澳門大學教授余永逸評論,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新!!: 填海和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 · 查看更多 »

東海 (大田區)

東海()是東京都大田區的町。已實施住居表示。現行行政地名為東海一丁目至六丁目。僅有東海三丁目有住戶,人口5人(2013年8月1日)。郵遞區號143-0001。.

新!!: 填海和東海 (大田區) · 查看更多 »

東旭苑

,是位於香港東區筲箕灣愛秩序灣填海區筲箕灣內地段847號的一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屋苑於2001年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順成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共有五座40層高的康和一型大廈,間格劃一為三房兩廳連主人套房設計,每戶建築面積約77平方米,是香港島首個採用康和式設計的居屋屋苑。 東旭苑同鄰近的東濤苑均是香港島以致全香港綠表市場售價最高的屋苑之一。 2018年5月,該屋苑一個650平方呎的高層單位,未補地價以893萬港元成交,呎價13,738港元,創全港二手居屋售價及呎價的新高記錄。.

新!!: 填海和東旭苑 · 查看更多 »

杜布羅夫尼克

杜伯尼克(Dubrovnik),古稱拉古薩(Ragusa),克羅地亞南部港市,此城面臨著義大利半島的東岸,位於杜伯尼克地峽之末端,以風景優美聞名,是熱門的度假勝地,有「亞得里亞海之珠」的美稱。人口在1991年為49,728人;而在2001年人口則減少為43,700人。在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絕大多數人(88.39%)自稱為克羅地亞人。 杜伯尼克的發展是建基於海岸貿易,在中世紀時,它是拉古薩共和國的所在地,在當時亞德里亞海中唯一能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這城市憑藉它的財富及外交手段,在15及16世紀時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城市也是克羅地亞語言及文學的中心之一,是不少詩人、劇作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及其它學者的居所。.

新!!: 填海和杜布羅夫尼克 · 查看更多 »

杜老誌道

杜老誌道(Tonnochy Road)是香港灣仔的一條道路,南北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道路南段連接軒尼詩道近集成中心一帶,中間被告士打道所隔,北段則到達海邊的鴻興道。此外,告士打道西行亦有雙線單程行車天橋,接駁杜老誌道北段。.

新!!: 填海和杜老誌道 · 查看更多 »

梳士巴利道

梳士巴利道(舊譯疏利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海旁,是香港著名道路之一。道路西端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連接名店林立的廣東道,然後沿著尖沙咀海濱花園,東面連接康莊道紅磡站及紅磡繞道。全長2公里。.

新!!: 填海和梳士巴利道 · 查看更多 »

棕櫚群島

棕櫚群島(جزر النخيل)是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二座大型人工群島,分別為朱美拉和傑貝勒 阿里,由荷蘭的Nakheel公司承建。每個島均呈棕櫚樹的形狀,再由一彎月形包圍,島上設置住宅區及度假區。此計劃是因為杜拜海岸邊的大陸架廣闊,波斯灣水深相當淺,才得以進行如此大型的填海工程。 目前只有朱美拉棕櫚島完工,傑貝勒阿里棕櫚島仅完成填海造陆。第三座棕櫚島“德拉”在填海造陆过程中改变了最初设计。.

新!!: 填海和棕櫚群島 · 查看更多 »

楊厝社區

楊厝社區(舊名為楊厝寮),位於台灣雲林縣麥寮鄉的西北方,東與麥津村之保安林聚落及崙後村為鄰,南與麥津村及本村的外湖寮(義和)相隔,西和同為海豐村之中溪(忠和)的杉仔腳為鄰,北和後安村相鄰。楊厝寮現有人口約五百餘人,社區面積約近七萬平方公尺約有九成以上人家皆務農。近年來由於人口外流,家鄉只留老一輩人家。因地層下陷,田地種植不易,所以大部以種植綠肥為主,以領取政府的轉作補助金。有近十戶人家養豬,都是設有廢水處理場的養豬戶。 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期間獲選為百大亮點。.

新!!: 填海和楊厝社區 · 查看更多 »

楊屋道

楊屋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新界荃灣,以荃灣區內原居民村,以區內楊屋村命名,為區內一條重要道路。全長900米,土地由填海得來。直至1970年代末,楊屋道一直是荃灣的海岸線。 楊屋道由大河道近萬景峰及海盛路交匯之路口開始,路旁設多個建築物,包括如心廣場、楊屋道街市(體育館)、荃新天地、御凱(楊屋道球場原址)、荃灣公園、爵悅庭、立坊(H Cube)、樂悠居,於德士古道及葵福路交界終結,是荃灣東面工業區的主要道路。 由2008年10月起,大河道與馬頭壩道之間的一段楊屋道進行擴闊工程、重整楊屋道與德士古道之間的一段馬頭壩道之走線、相關的渠務工程、環境保護及美化工程,2011年9月完成。.

新!!: 填海和楊屋道 · 查看更多 »

横沙岛

横沙岛是中国长江河口的一个冲积岛,东临东海,西与长兴岛相望,北邻崇明岛,西南邻浦东新区。全岛为横沙乡,原属川沙县,1958年划归宝山县(今宝山区),2005年和长兴岛一起划归崇明县。该岛系长江泥沙冲积而成。因横亘长江口,故名。清咸丰年间(1851年一1861年)始成沙洲,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围垦。呈三角形,面积49平方公里。 横沙岛地势平坦,河渠纵横。农业发达,淡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亦著。岛上田园景色美丽。目前,上海市正在横沙岛进行填海造陆工程,预计于2020年增加土地15万亩。填海完成后,横沙岛的面积将扩大到原先的三倍。 横沙岛的生活风习、语言习惯甚至血统也基本与崇明、长兴岛同源。 三岛语言就是崇明话,它与宝山有明显的区别。崇明话的发音有很重的喉音、鼻音和胸腔共鸣,多开口音,不像宝山话有明显的齿音和舌尖音。三岛由于交通不便,各方面自有其独立性,受外界影响少,所以保留了不少古风。 例如,三岛推崇寄亲,即认干亲。这是很典型的岛屿文化,为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没有血统联系的人能够形成一个亲戚关系,由于岛屿交通不便,这样的话可以图个互相帮助、突发急事时有个照应。.

新!!: 填海和横沙岛 · 查看更多 »

横滨市

橫濱市()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東部的港口都市,為神奈川縣縣治及最大都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轄有18個區。全市人口達373萬,是日本人口最多的市,若以人口集中地區評比則次於東京23區。横濱市位於東京都心西南約30公里至40公里處,東臨東京灣。市政中心位於關內地區(中區關內車站附近),而中心商業區則位於橫濱車站周邊,兩者相距約3公里。橫濱市政府現在正開發位於兩地之間的橫濱港未來21地區,使橫濱市中心連為一體,並且進行橫濱市中心的沿海地區、東神奈川沿海地區等地的長期都市再生計劃。2012年,橫濱車站附近地區等地被定為。 橫濱市一帶自鎌倉幕府時代開始得到開發。六浦湊(現金澤區六浦)是缺乏大型港口的鎌倉幕府的海上門戶。在江戶時代,由於橫濱臨近江戶幕府所在地江戶,因此大多數土地都是幕府直轄領地和旗本領地。藩的領地只有小規模的(現金澤區)。江戶時代時,神奈川湊(現神奈川區神奈川)則是江戶灣(東京灣)內海交通的要衝。江戶時代末期,神奈川在美日修好通商條約中被定為開港地。但實際上大多數港灣設施修建在神奈川湊對岸的橫濱村。橫濱港於1859年(安政6年)7月1日開港後,迅速做為生絲貿易港、商業港、客運港、工業港得到發展,在短時間內就具有了國際港的規模,有「金港」之稱。1889年4月1日,橫濱正式建市,1956年成為政令指定都市,1988年被指定為業務核都市,2011年被指定為環境未來都市和國際戰略綜合特區。.

新!!: 填海和横滨市 · 查看更多 »

機場

機場,亦稱飛機場、航空站或空港,是飛行場的類型之一,供固定翼飛機、直升機、飛艇等中大型飛行器停靠。機場的組成至少需要一個平面,如跑道滑行道、直升機停機坪或水面,而且往往擁有許多功能性設施及建築物,如客運大樓、轉運站、空中交通管制設施(例如塔台與進場燈光系統)、機坪、機庫、維修廠棚、地勤服務設施等。 世界大多數機場為民用機場(通用机场和公共运输机场),如僅提供軍機起降的機場稱作軍用機場,若軍方與民間航空器均可起降的機場稱作軍民共用機場,專營或兼營國際航線的機場則稱為國際機場。大型的民用機場除了基本的功能性設施,還可能有其他附加性的設施,例如餐廳、商場、旅館、VIP貴賓室等,宛如一座小型城市;但相對的,為了機場的正常營運,機場營運機構通常會向搭機旅客收取機場稅。近年來,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提供低價的機票受到許多遊客的歡迎,為了因應此趨勢,開始有機場設計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專用設施(主要為客運大樓),設備較為簡易、機場稅金額也較低。 截至2009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指出,全球從空中可辨認出的機場大約有44,000座,其中美國擁有15,095座,為世界之最。.

新!!: 填海和機場 · 查看更多 »

機動警察

《機動警察》(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是一系列日本漫畫與動畫作品,原作是HEADGEAR,由5人組成的小組,包含原案/漫畫的結成正美、機械設計的出淵裕、人物設計的高田明美、劇本的伊藤和典、擔任導演的押井守。從1988年結城正美開始漫畫連載到2009年之際,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漫畫、一部動畫電視影集、兩部OVA系列、三部動畫電影。 這一系列作品的故事雖然各自不同,但是情節都共通設定在虛構的1998年到2002年間。日本東京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有沉沒之虞,所以開始進行所謂巴比倫計畫:建造大型海堤封閉東京灣,將灣內的海水抽除之後,再進行填海造陸。巴比倫計畫大量引進人類駕駛的大型機器人「Labor」,至此與Labor有關的治安問題也層出不窮。這一系列作品的主要角色就是專門負責這類案件的機動警察特車二課。特車二課第二小隊配備先進的警用Labor「Patlabor」(patrol labor之意),與整備班和特車二課第一小隊一起駐紮在東京一處偏遠的海埔新生地,第一部動畫作品於1992下半年分兩次播出。.

新!!: 填海和機動警察 · 查看更多 »

橫琴島

橫琴島,屬中國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橫琴鎮,東鄰澳門,為珠海市最大島嶼,萬山群島中的第二大島。.

新!!: 填海和橫琴島 · 查看更多 »

橫濱紅磚倉庫

橫濱紅磚倉庫(),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中區橫濱港的一處歷史建築物,原做為保稅倉庫使用。 仓库有1号馆、2号馆两座建筑,分别竣工于1913年(大正2年)和1911年(明治44年)。作为保税仓库一直使用到1989年,此后一时空置。2002年,经过整备,1号馆改造为展示空间,2号馆改造为商业设施,与附近的广场和公园整合,成为红砖仓库公园,是橫濱港未來21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觀光、遊憩景點之一。荣获第45届BCS赏特别奖(2004年)。2010年获得日本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的杰出项目奖。.

新!!: 填海和橫濱紅磚倉庫 · 查看更多 »

檢見川濱車站

檢見川濱車站()是一個位於千葉縣千葉市美濱區真砂四丁目,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京葉線的鐵路車站。.

新!!: 填海和檢見川濱車站 · 查看更多 »

欖洲

欖洲是香港一個已經消失的島嶼,在新香港國際機場還沒填海以前,是除了赤鱲角以外另一個天然島嶼,位於新界大嶼山沙螺灣以北和赤鱲角以西一帶,地區行政上屬於離島區。欖洲昔日為一無人島嶼,加上周邊一帶民居很少,市區來往大嶼山的道路更不方便,因此在香港很少人認識此島嶼。島嶼在1994年發展新香港國際機場所進行的填海工程時,被填海夷平。現在該處已併入赤鱲角,成為了機場南面跑道西端(07R)的一部份。 Category:離島區島嶼 Category:赤鱲角.

新!!: 填海和欖洲 · 查看更多 »

正街

正街(Centre Street)是香港香港島西營盤的一條下山坡行車街道,可容小巴及私家車使用。.

新!!: 填海和正街 · 查看更多 »

永兴岛

永兴岛(Yongxing Island / Woody Island)是中國的西沙群岛之宣德群岛的岛屿,是西沙群島面積最大的島嶼,同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越南政府聲稱對該島擁有主權,並稱之為“富林島”。.

新!!: 填海和永兴岛 · 查看更多 »

永暑礁

永暑礁(英文名稱:Fiery Cross Reef),原来是南沙群島中部的一个岩礁,填海後成為南沙群島中仅次于美济礁和渚碧礁的第三大岛,填海面積約達2.8平方公里左右。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建有3000米跑道的机场和5000吨级的码头,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

新!!: 填海和永暑礁 · 查看更多 »

氹仔炮台

氹仔炮台是位於澳門氹仔西北端碼頭花園旁的一座古老炮台,建於1847年。現時炮台周圍已改建成休憩區,亦為澳門童軍總會的總部。.

新!!: 填海和氹仔炮台 · 查看更多 »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新!!: 填海和江戶 · 查看更多 »

汀角路

汀角路(英文:Ting Kok Road)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的主要幹道,通往大埔工業邨及大尾篤,北接新娘潭路及鹿頸路通往沙頭角,連接大尾篤沿線的鄉村。.

新!!: 填海和汀角路 · 查看更多 »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新!!: 填海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沙咀 (荃灣)

沙咀(英語:Sha Tsui)是香港一個曾經存在過的海角,位於新界荃灣北部,其位置約在今天沙咀道以北、沙咀道遊樂場以東、青山公路以南,大屋圍、鱟地坊、海壩村舊址就是位於沙咀之岸邊。1950年代,香港政府發展荃灣新市鎮,沙咀在填海工程後,已經消失,而海岸線亦移出至楊屋道。今天位於荃灣的沙咀道,就是以這個海角命名。 Category:荃灣.

新!!: 填海和沙咀 (荃灣)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新!!: 填海和沙田區 · 查看更多 »

沙田市中心

沙田市中心(Sha Tin Town Centre)是香港新界沙田新市鎮的中心及最繁忙的地方,通常是指大圍以北,城門河以西,火炭渠以南的新市鎮發展區,狹義的沙田市中心僅包括沙田鄉事會路至獅子山隧道公路之間的商住混合發展區和休憩用地,而沙田鄉事會路以北至火炭路之間的公營房屋區和社區設施在地理環境和道路系統與核心商業區同屬一體,可被視爲市中心的擴展部分,至於火炭路以東的學校和政府設施則一般被視爲火炭的一部分。.

新!!: 填海和沙田市中心 · 查看更多 »

沙田海

沙田海在昔日是香港新界沙田的一個喇叭形的狹長海灣。當時沙田海位於城門河的河口,連接吐露港。沙田海的英文名稱除了Sha Tin Hoi之外,還有Tide Cove,即潮水灣,當潮漲時,海水便會湧入沙田海。雖然cove的中譯是小海灣,但沙田海相比香港其他海灣,面積已不算小。 1970年代香港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在沙田海兩岸進行填海工程,並把城門河延長成為一條7公里長,200米闊的人工河道。自此,沙田海大部分面積成為了現在城門河兩岸的土地,昔日位於海中央的小島——圓洲成為了沙田區東岸陸地的一部份,並改稱圓洲角。現在馬料水和馬鞍山之間的海灣,仍稱為沙田海。.

新!!: 填海和沙田海 · 查看更多 »

沙田新市鎮

沙田新市鎮(Shatin New Town)是香港新市鎮之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自1980年代起發展帶擴展至馬鞍山。.

新!!: 填海和沙田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沙角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沙田城河東沙田圍的填海地上,於1980年落成入伙,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共有7座大廈,其「長型連座」設計是比較罕有的。而沙角邨內的大牌檔亦是有名的美食中心。.

新!!: 填海和沙角邨 · 查看更多 »

沙長城

沙長城(Great wall of sand),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B·哈里斯海军上將於2015年3月31日在澳洲訪問時提出的新名詞,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下文簡稱中國)在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地區進行大規模填海建造人工島的行為。中國政府在此有領土糾紛的區域開展了其稱之為「開荒」的一系列項目,他們抽取砂石至珊瑚礁的周圍,興建包括軍事設施在內的永久性建築,比如在永暑礁上的3000公尺跑道。 在此爭議地區進行填海造陸的國家並非只有中國,但規模均與中國無法相提並論。例如中華民國實際控制的太平島也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擴建工程;越南早於中國進行填海造陸,在其控制的西礁與敦謙沙洲(越南稱山歌島)新增分別约6.5万平方米與2.1万平方米的土地;而中國在永暑礁一年就已經造出90万平方米的土地。.

新!!: 填海和沙長城 · 查看更多 »

泉州厝

泉州厝,是臺灣彰化縣伸港鄉的一個地名,位於該鄉西南部。.

新!!: 填海和泉州厝 · 查看更多 »

洋即大洋,是地球海洋的主体,为海洋的中心部分。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其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少。世界上的大洋共有4个,按照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水覆蓋了地球約71%~72%的表面積(~3.6 km2),可以分為數個主要的洋及一些較小的海。地球上97%的水都在海洋中,但海洋学者認為人類只探索了海洋中的5%。海洋的的總體積約13億立方公里(3.1億立方英里),平均深度約。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成份,也是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起源,是碳循環之一,也影響氣候及天氣形態。海洋是23萬已知物種的棲地,而大部份的深海都尚未探索過.估計會有超過200萬種海洋物種。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冥古宙時就已存在,是生命起源的推動力。.

新!!: 填海和洋 · 查看更多 »

洋山深水港

洋山深水港,简称洋山港,是位于中国上海东南外海的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一个大型深水海港,是上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部分位于小洋山上。设于洋山港的洋山保税港区是中國大陆的首個保税港区。其中,小洋山港口區域面積2.14平方公里,主要由洋山集装箱码头、洋山天然气码头和洋山申港油库等部分组成;陸地區域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區芦潮港,面積達6平方公里。行政管辖权属于浙江,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港务局)经营。.

新!!: 填海和洋山深水港 · 查看更多 »

涌尾 (香港仔)

涌尾,又名士丹頓灣(Staunton Creek),是香港香港島南部石排灣與黃竹坑之間的一個地方。範圍包括香港仔工業學校、南朗山道以西及黃竹坑道以南的工業區、香港仔警署、香港仔網球及壁球中心及逸港居。 涌尾所指的涌,便是指今日的黃竹坑明渠,當時明渠還是一條河流,出海口則位於南朗山道及黃竹坑道交界以西附近。早於1816年有英國艦隊途經香港補給,第三欽差大臣士丹頓(George Thomas Staunton)途經該處,便將河流連同其出海口的泥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Staunton Creek(士丹頓灣)。 涌尾於昔日該處尚為海面之時,有大量漁船在該處停泊。至約1967年,香港政府決定在該處填海,新香港仔警署率先在1969年落成,其餘土地也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陸續填好;而鴨脷洲大橋分別於1977和91年動工,1980和94年落成,東面用地主要用作興建工廠大廈之用,而西面則興建臨時房屋區。1983年7月14日,臨時房屋區旁之木屋發生大火,600多間木屋被焚毀,900多人無家可歸。 該處的臨時房屋區於1980年代中至末拆卸後,土地一直空置。至1990年代末,香港仔網球及壁球中心及居屋項目逸港居才相繼落成,南區區議會會議廳及辦公室同時由香港仔中心遷至逸港居。2016年,近明渠出口一帶新建的寵物公園獲命名為「黃竹坑涌尾寵物公園」,令「涌尾」這個地名得以重見天日。.

新!!: 填海和涌尾 (香港仔) · 查看更多 »

深圳島嶼

鄰近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海面的島嶼數目雖然不少,但這些島嶼都被歸納為鄰近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深圳居民習慣把深圳面向大鵬灣的島群稱作大鵬灣列島,即東平洲至吉澳一帶)和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列島,例:沱濘列島和港口列島),故此深圳的島嶼數目加起來不足十個,只有大約六個島嶼,其中以内伶仃岛最大,它位於珠江口。.

新!!: 填海和深圳島嶼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關帝廟

深水埗關帝廟,最初稱為協天宮,其後更名深水埗武帝廟,是香港一所關帝廟,供奉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位於九龍深水埗海壇街與界限街交界,建築物背靠深水埗公立醫局,是九龍區唯一供奉關帝的廟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整個關帝廟佔地約7,000多平方呎,是香港最大關帝廟。深水埗關帝廟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新!!: 填海和深水埗關帝廟 · 查看更多 »

添馬

添馬(英文:Tamar,中文前稱添馬艦)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金鐘北部。曾是英國海軍基地及船塢所在地,1990年代海軍基地遷往昂船洲後空置。2002年提出興建新政府總部大樓計劃,於2005年重新進行招標。2007年7月,政府正式挑選承建商金門和協興建築聯營提交的「門常開」設計概念,於2011年5月完成,最後於同年8月至12月逐步啟用。現時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所在地。 傳統上添馬(當時稱「添馬艦」)被認為是金鐘的海旁部分,而中環軍營則屬於中環區。自從添馬艦發展工程完成後,香港政府將「添馬艦」的中文名稱改為「添馬」,並作為地區名稱大量應用於該地建築物的地址及交通道路的路牌上。現今的「添馬」區是指愛丁堡廣場路至演藝路之間及其延伸到海邊的空間,南界為干諾道中和夏慤道。由於中環軍營原本就是添馬艦海軍基地的一部分,故也被認為屬於添馬區的一部分。.

新!!: 填海和添馬 · 查看更多 »

渚碧礁

渚碧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中业群礁西南部,由天然环礁填海而成的人工岛。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2015年开始填海工程,截止2015年6月12日,渚碧礁面积达4平方公里,成為南沙群島中仅次于美济礁的第二大岛,目前其面积仍在进一步增大中。渚碧礁东部和东南部的礁坪没有被填以利潟湖内外海水交换,畅通交流海水又可保持湖水清洁。.

新!!: 填海和渚碧礁 · 查看更多 »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2018年2月竣工(但未啟用);設計壽命為120年。現為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公里,主桥全长约29.6公里。為桥隧結合結構,包括一条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及四個人工岛。其中,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资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由香港方面建设,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大桥主体部分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港珠澳大橋啟用後,穿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將銳減,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左右,而且不需要繞道深圳和虎門;而港珠澳也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新!!: 填海和港珠澳大橋 · 查看更多 »

港鐵車廠

港鐵營運7條重型鐵路綫、2條中型鐵路綫、1個輕鐵網絡和1個纜車系統,因此設立了多個車廠,以供存放列車及對列車進行維修、清洗等工作。港鐵目前共設有9個鐵路車廠及2個纜車車廠,為港鐵市區綫、機場快綫、輕鐵和昂坪360提供服務。其中何東樓車廠、八鄉車廠、大圍車廠和屯門車廠原由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及營運,於兩鐵合併後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繼續營運。 除了鐵路服務外,港鐵也提供巴士服務,包括4條港鐵接駁巴士綫(由九巴營運)及13條港鐵巴士綫,所以也設立了數間巴士車廠及停泊處。.

新!!: 填海和港鐵車廠 · 查看更多 »

港未來線

港未來線()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的鐵路線,隸屬於橫濱高速鐵道,起於該市西區的橫濱站、訖於該市中區的元町·中華街站。其在作為都市高速鐵道的名稱為「橫濱國際港都建設計劃都市高速鐵道第4號港未來21線」。《》記載的路線名為「港未來21線」,但旅客資訊上不使用。路線圖與車站編號使用的路線顏色為紺藍色,路線記號為MM。 港未來線於2004年(平成16年)2月1日開業。全線均位於地下,下穿橫濱市內的港未來、關內等街區。馬車道-元町·中華街段在本町通的正下方通過。因為通過的地域都是地質較脆弱的填海地,所以各站月台都設於地下4-5層的深度。開業當日,東急東橫線橫濱-櫻木町段廢止,而開始與港未來線互相直通運行。.

新!!: 填海和港未來線 · 查看更多 »

湊町

湊町是台灣日治時期高雄市的行政區劃之一,共分一~五丁目,「湊」即「港」,因為高雄港而得名。該町是高雄築港時的海埔新生地,曾經是高雄的商業中心,今哈瑪星之一部,約等於鼓山區壽山、惠安、延平、新民等--所轄範圍。臨海一路在日治時代稱為「湊町通」。 1930年時,湊町有人口4601人,其中有3398人是內地人(出自日本四大島者)。.

新!!: 填海和湊町 · 查看更多 »

滨海南码头地铁站

滨海南碼頭地鐵站(Marina South Pier MRT Station,代號NS28)是新加坡地鐵南北線的南部终站,位于新加坡本岛海峡景规划区。 该站位于填海地,并建成部分南北线南延部分。它在2014年11月23日啟用。 该站位于附近的滨海南碼頭和濱海灣郵輪中心。原先计划扩展滨海堤坝,但计划被搁置,这最终形成湯申-東海岸線的興建。.

新!!: 填海和滨海南码头地铁站 · 查看更多 »

滨海湾地铁站

濱海灣地鐵站(Marina Bay MRT Station,代號NS27/CE2)是新加坡地鐵南北線與建造中的新加坡地鐵湯申-東海岸線的地鐵站,也是新加坡地鐵環線上的一个终点站,位于新加坡本岛市中心规划区与海峡景规划区交界处。 站址所在地為填海地,附近少有發展項目,且與站名標示的「濱海灣」實際上有段距離。本站目前作為當地居民往來島嶼其他地區,以與一座聯絡附近遊樂區的巴士系統連接,未來本站將作為服務濱海灣新市鎮通勤族、商業人士及新市鎮居民、甚至觀光客的車站。此車站由建築師Aedas負責設計。.

新!!: 填海和滨海湾地铁站 · 查看更多 »

漁灣邨

漁灣邨(Yue Wa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項目編號為UR07,位於香港柴灣的填海地,鄰近柴灣公園、翠灣邨及翠樂邨。屋邨分為兩期興建,第一期是在1977年落成的漁豐樓、漁安樓及漁泰樓,第二期是在1978年落成的漁順樓。漁灣邨內設有小學校舍2座由房屋署出租予辦學團體之用 ,但其中1座小學(世界龍岡學校馮耀卿紀念小學)已經清拆,並即將興建1幢37層高約800個單位的出租公屋樓宇之用,現正進行相關地基工程。.

新!!: 填海和漁灣邨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填海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澳門填海造地

澳門主要依靠填海造地來擴展可用土地。由於山多平地少,在澳門歷史上,澳葡政府先後把城市的範圍擴展至關閘,佔領青洲、氹仔、路環,又向清朝政府索要橫琴島、對面山,亦在1863年進行第一次填海工程。截至2011年時,澳門半島的面積在填海工程下已超過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縱使澳門沒有法定的水域,澳葡政府時代已在沿岸的習慣水域內填出不少土地,且無須事先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仍沿用此習慣,直至2002年2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新的填海工程至始需要取得中國政府的同意。 澳門總面積因沿岸填海而不斷擴大,自有記錄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2011年的29.9平方公里。其中.

新!!: 填海和澳門填海造地 · 查看更多 »

澳門島嶼

澳門半島(上,澳門市)與唯一島嶼(下,海島市) 澳門的島嶼或離島現在只有一個,還未正式命名;其位於澳門半島以南,廣東珠海市橫琴島之東,相當於海島市。 澳門地處珠江口右岸,由于多年泥沙堆積,加上填海,島嶼數目不斷減少。澳門過去主要有兩大岛:氹仔和路環。兩島於1960年代修筑路氹連貫公路连接而成;1980年代後期加上路氹城才完完全全相連。根据澳门特区官方网记载,该岛屿總面積達19.3平方公里,人口66,585人(2006年8月19日人口普查)。.

新!!: 填海和澳門島嶼 · 查看更多 »

澳門地理

澳門是一座太平洋、南中國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地處珠江口西岸,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北部與广东珠海拱北的相連接,西部隔西江支流、內港及夾馬口水道與灣仔和横琴,隔伶仃洋東望即是香港的大嶼山,南面與萬山群島相望。 澳門的組成部份,包括了北部的澳門半島以及南部的離島區域。澳門的離島區域是指由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另外,從2013年7月20日起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所以也有意見認為這1.1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亦是組成澳門的其中一部份。.

新!!: 填海和澳門地理 · 查看更多 »

澳門國際機場

澳門國際機場(Aeroporto Internacional de Macau,),是澳門唯一的國際機場,毗鄰氹仔客運碼頭。1995年11月正式投入運作。 澳門國際機場的跑道建於一個條狀的填海地段之上,與氹仔島上的主樓及空中交通管制設施相連接。跑道與停機坪之間由兩條橋相連接。它的設計客運量為每年600萬乘客。控制塔位於原來的「一粒米」之上。 本機場共有24個停機位,其中5個附設登機橋。機場能夠處理波音747航班,跑道也能容納該型號飛機升降,並以此構築了澳門本地到海外市場的主要貨運航線。澳門國際機場是地區航空公司澳門航空以及直升機航空公司空中快線的總部所在地,和商務包機公司捷亞航空的主要運作基地,另外,已遭澳門民航局停牌之國際性航空公司非凡航空總部所在地亦是澳門國際機場。 與其他的國際機場不同,澳門國際機場航線都以台灣、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為主。 澳門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空中客運交通中轉站之一,自2004年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後,東南亞客量日益增長。.

新!!: 填海和澳門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澳門新城區

澳門新城區(Novos Aterros Urbanos)位於澳門東、南沿岸及氹仔北岸,共五幅填海地段組成的新城區,總面積約為350公頃。.

新!!: 填海和澳門新城區 · 查看更多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Centro de Convenções e Entretenimento da Torre de Macau;Macau Tower Convention & Entertainment Centre)簡稱澳門旅遊塔(港澳地區通稱澳門觀光塔、觀光塔;Torre de Macau;Macau Tower)是一座位於澳門南灣新填海區及珠江口的一個集合觀光、會議、展覽及娛樂設施於一身的建築物,是澳門的著名地標之一;也是中國第6位及全球第21位獨立式觀光塔。澳門旅遊塔於1998年興建,於2001年落成及啟用。.

新!!: 填海和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 查看更多 »

濁水溪

濁水溪,古稱螺溪,下游段稱為西螺溪,是位於台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全長約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達3,156.90平方公里,計畫洪水量為每秒24,000立方公尺,流域面積與河口百年洪峰流量皆僅略次於高屏溪。 濁水溪名字是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上游之山地集水區年降水量達2000~3000毫米,且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板岩、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尤以萬大溪、丹大溪為最高。.

新!!: 填海和濁水溪 · 查看更多 »

濱海灣花園

濱海灣花園(英文:Gardens by the Bay)是位於新加坡濱海灣中央的公園,於2012年落成,佔地101公頃,全土興建於填海土地上,毗連。 興建濱海灣花園的構思開始於2006年,期望可以促進新加坡由花園城市進化為「花園中的城市」。.

新!!: 填海和濱海灣花園 · 查看更多 »

濱海高速公路 (新加坡)

濱海高速公路(Marina Coastal Expressway;மரினா கரையோர விரைவுச்சாலை;Lebuhraya Pantai Marina),縮寫MCE,是新加坡中的第10條路線,也是該國首條海底高速公路及造價最貴的高速公路,於2008年動工、2013年12月開通。 該條高速公路全長,東端起自(KPE)與(ECP)的交流道,西端銜接(AYE),讓新加坡島東部、東北部和西部的車輛可以駛入濱海灣一帶和當地新開發的中心城區。完工後的濱海高速公路雙向各擁有5條車道,路幅寬度亦為新加坡之最,目地是為了容納前往市中心的辦公樓、住宅及娛樂設施的車流,並可以直通濱海灣金融中心、濱海灣金沙、濱海灣花園、的新加坡濱海灣郵輪中心與濱海南碼頭等景點。此外,濱海高速公路與加冷-巴耶利峇高速公路的地下化路段相加之後,也構成了東南亞最長的地下行車隧道。 濱海高速公路的啟用儀式於12月28日舉辦、由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和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共同主持,並在一天之後的12月29日投入使用。.

新!!: 填海和濱海高速公路 (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木更津市

木更津市(),位於日本千葉縣中西部的房總半島、東京灣的中部東岸,對岸為橫濱市,是上總地方中代表的都市之一。就如同地名使用日文中表示港的津字一般,自古代以來就做為房總半島的物流據點發展為港町之一。 曾經是明治維新期間廢藩置縣時成立的木更津縣縣廳所在地,自1950年代以後的高度成長期中,縣的東京灣岸發展成京葉工業地帶時,木更津市具有很強的商業都市性質,在縣南地方形成木更津商圈,成為商業中心都市,因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壞的影響,區域經濟低迷。現在,在為了緩和向東京都心一極集中的第4次首都圈基本計畫中,被賦予業務核都市的位置,在第5次首都圏基本計畫中整備為東京圈内的大範圍合作據點。此外,也被認定為以推動國際會議為目的的國際會議觀光都市。 市内主要之名勝有海螢(海ほたる)(東京灣Aqualine)以及以狸囃子傳説知名的證誠寺等。在歌舞伎劇碼『与話情浮名横櫛』中成為故事舞台而知名,2002年以本市為舞台,於TBS系列中放映的電視連續劇『木更津貓眼』也一時成為話題。.

新!!: 填海和木更津市 · 查看更多 »

成田国际机场

成田國際機場(,),通稱成田機場(成田空港),原名新東京國際機場(),位於日本千葉縣成田市,是東京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年客流量居日本第二位,貨運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全球第八。根據日本機場分類法,成田機場被劃分為據點機場。 儘管成田機場的客源主要來自東京,但它與東京市中心相距約60公里,兩地即使搭乘最快的大眾運輸工具也要花上36分鐘。為了與東京另一座聯外機場羽田機場區別,國際上常以「東京成田機場」(Tokyo-Narita)稱之。1978年啟用後,來往東京的國際航班主要在此起降,羽田機場則轉以負責國內航線為主。.

新!!: 填海和成田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截彎取直 (水文)

截彎取直,一稱作裁彎取直,是一種河道治理的方法,透過把彎曲的河道拉直,使河水流動速度加快,從而借助河水加速帶動水中及水底的沉積物,減少沉積物在河曲地段沉積,有助防治洪水泛濫。 但是,河道經裁彎取直後所衍生的新生地,常被用來蓋更多的房子,導致原本暴雨或颱風來襲時,河道原有的滯洪能力大減。使得河道兩旁的堤防必需不斷的加高,才能防止水患。.

新!!: 填海和截彎取直 (水文) · 查看更多 »

明德邨

明德邨(Ming Ta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將軍澳坑口填海區域培成里旁側,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負責設計,於1993年開始興建,於1996年開始入伙。 顯明苑(Hin Ming Court)、煜明苑(Yuk Ming Court)及和明苑(Wo Ming Court)為明德邨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在建築期間獲甄選轉為居者有其屋屋苑出售。 顯明苑位於明德邨旁邊,有一座和諧1型樓宇,為全港首個設有小型一人單位的居屋屋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煥利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在1996年落成。 煜明苑有三座和諧1型樓宇,並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祥記馮祥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在1996年落成。 和明苑有四座樓宇,分兩期出售,一期A及B座兩座和諧1型樓宇,是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保華德祥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二期C及D座兩座為全港首個採用康和式設計的康和2型樓宇,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但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兩期也在1999年落成。.

新!!: 填海和明德邨 · 查看更多 »

明挖回填式隧道

明挖回填式隧道是建造隧道的工法之一,因為施工法是先在地面向下挖掘坑道,再將路面回填得名。這種方法適用在建造地底隧道,配合臨時填海可用作建造海底隧道。.

新!!: 填海和明挖回填式隧道 · 查看更多 »

昭和島

昭和島()是東京都大田區的人工島及同區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昭和島一丁目與昭和島二丁目。人口0人(2013年8月1日)。填海地名為京濱第3區埋立地。.

新!!: 填海和昭和島 · 查看更多 »

昃臣道

昃臣道(Jackson Road)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條街道,位於中環香港會及遮打花園以西,舊最高法院大樓及皇后像廣場以東,愛丁堡廣場及干諾道中以南,德輔道中以北。在歷史上,昃臣道是填海所得的地皮,平坦路是一條行車馬路,兩旁是行人路。昃臣道的南段是露天停車場,有權泊車的車牌號碼是AM、LC等字頭的香港政府及立法會議員車輛。同時該處也經常是指定示威區,見報率不少。 昃臣道的名字來自香港19世紀末著名銀行家及議員湯瑪士·昃臣爵士。.

新!!: 填海和昃臣道 · 查看更多 »

昂船洲

昂船洲(Stonecutters Island,亦有寫作Stonecutter's Island,亦作Ngong Shuen Chau),曾稱盎船洲及向島,位於香港境內,原為位於九龍半島西面的島嶼,經填海後已連陸。昂船洲的地形原本像一條翻轉的船,故稱昂(仰)船洲。 1990年代,香港政府在西九龍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1995年峻工的該期西九龍填海工程中,昂船洲最終與葵涌和長沙灣連成一起,從而成為九龍半島一部份。現時,昂船洲北部發展為葵涌八號貨櫃碼頭;東面是住宅區,還建有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西九龍公路貫穿該處;南面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軍營。昂船洲本身屬深水埗區,但在軍營以西的填海區(包括昂船洲大橋)及北部貨櫃碼頭部分則屬於葵青區。.

新!!: 填海和昂船洲 · 查看更多 »

浦安市

浦安市()是日本千叶县的城市。因市內的东京迪士尼乐园而全國知名。.

新!!: 填海和浦安市 · 查看更多 »

海埔

海埔,可以指:.

新!!: 填海和海埔 · 查看更多 »

海山漁港

海山漁港(Haishan Fishing Port,),位於新竹市香山區海山--西濱公路旁 新竹市政府建設局漁業課,西臨台灣海峽,北距新竹漁港11.5公里,東北至新竹市區約8公里,屬於第二類漁港,目前泊地面積約4公頃,可供350艘以上的漁筏停泊、港區配合產業道路佈置,主要提供平時即季風期漁筏、舢舨停靠,颱風時仍須拖曳上岸或駛往鄰近的新竹漁港避風。為僅次於新竹漁港之新竹市沿海第二個專業漁港。該港船隻多經營沿岸定置網、刺網、一支釣等漁業或於沿岸插蚵、淺海養殖,一般均為當日往返。漁獲物以烏魚、鯛、烏賊、白帶魚、鰆魚、鯊魚類為主。.

新!!: 填海和海山漁港 · 查看更多 »

海峽石

海峽石(Channel Rock)是香港昔日的一塊礁石,位於九龍九龍灣以南,觀塘碼頭對出海面,地區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島嶼在1972年至1975年啟德機場擴建跑道所進行的填海工程時,被填海夷平,成為跑道的一部份。.

新!!: 填海和海峽石 · 查看更多 »

海之森公園

海之森公園(海の森公園)是一座位於日本東京都的公園。目前正在施工中,預計2016年開放部分園區。 此處將興建體育場館,提供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輕艇、划船、自行車比賽使用。.

新!!: 填海和海之森公園 · 查看更多 »

海洋

海洋即“海”和“洋”的总称。一般人们将大陆边缘的水域被称为“海”,把远离陆地的水域称为“洋”。少数地球以外的星体曾经也有海洋,一些尚有海洋或冰洋,如卫星土卫六的甲烷海洋、木卫二表面的冰等,一些行星如火星、金星曾经可能有过海洋或火浆洋。.

新!!: 填海和海洋 · 查看更多 »

海港區 (舊金山)

海港區(Marina District)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一個街區,是當時為慶祝在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後重生的舊金山市,所舉辦的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坐落的位置。除了藝術宮外,其餘的建築皆已被拆除,以建立現今的街區。.

新!!: 填海和海港區 (舊金山) · 查看更多 »

海濱百道

海濱百道(シーサイドももち)是位於日本福岡市早良區及中央區的填海水岸開發區。該地區舊名「百道海岸」,於1982年開始填海。範圍包括樋井川河口臨海地區的人工沙灘、樋井川和室見川之間的早良區百道濱、樋井川右岸(東側)中央區地行濱。.

新!!: 填海和海濱百道 · 查看更多 »

海悅花園

海悅花園(英文:Serene Garden)是香港新界青衣島的首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者有其屋屋苑,由新昌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的附屬公司升度有限公司發展,屋苑內建有兩座樓高32層,其餘1座則高23層高的樓宇,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在青衣灣填海地上,於1991年落成,鄰近青衣公園、青衣碼頭、翠怡花園及宏福花園。 Serene Garden Gym Zone.jpg|健體區 Serene Garden Playground (2) and Table Tennis Zone.jpg|兒童遊樂場(2)及乒乓球檯 Serene Garden Chess Zone and Sitting Area.jpg|棋藝及休憩區.

新!!: 填海和海悅花園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填海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地理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由新加坡岛、德光岛、乌敏岛和圣淘沙岛等6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694平方公里。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新加坡在过去40年至今一直填海,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積達到逾13,000公頃,佔據新加坡原有國家土地面積達約1/4;2013年1月,新加坡政府訂出藍圖,計劃於2030年將國家土地面積增加7%。然而新加坡扩大领土的行为也引发了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强烈抗议,因為新加坡填海將會使到上述國家的领海缩小,国境线亦会随之不斷发生变化。 新加坡地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线马六甲海峡的南端出口,战略地位重要。 新加坡地形平缓,最高点为新加坡岛上的武吉知马丘陵,海拔高度为163.63米。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很短小。新加坡共有32条主要河流,加起来共93公里长,最长的加冷河不过10公里。新加坡没有天然湖泊,但是建有人工湖储存淡水。新加坡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存储雨水及从邻国进口淡水(目前有超过50%的供水来自马来西亚的柔佛州)。.

新!!: 填海和新加坡地理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摩天观景轮

新加坡摩天觀景輪(英語:Singapore Flyer)是一個位於新加坡的巨型摩天輪。 42層樓高的新加坡摩天輪的輪體直徑達150米,安置在3層的休閒購物中心樓上,總高度達到165米。這一高度超過了160米高的南昌之星和130米的倫敦眼。28個安裝了空調的座艙可以分別容納28名乘客。摩天輪旋轉一周約用30分鐘時間。 摩天輪坐落在濱海中心填海得到的土地上,從摩天輪上可以飽覽新加坡市中心之外,還能遠眺直到約45公里外的景色,包括印度尼西亞的巴淡島、民丹島,以及馬來西亞的柔佛州。 摩天輪的最後一個座艙於2007年10月2日安裝完成,轉體於2008年2月11日開始運轉,2008年3月1日對公眾開放。前三天的門票以每張8888新加坡元(6271美元)的價格銷售一空。 開幕典禮於2008年4月15日舉行。.

新!!: 填海和新加坡摩天观景轮 · 查看更多 »

新口岸水塘

新口岸水塘,是指位於澳門新口岸北面的水塘。此水塘沒有官方名稱,只稱為水塘(葡文:Reservatório)或貯水塘(葡文:Reservatório de Água),坊間為了區分它與石排灣水塘,因此又會把它稱為澳門水塘或大水塘。水塘屬花地瑪堂區管理,是澳門境內面積最大和貯水量最大的水塘。.

新!!: 填海和新口岸水塘 · 查看更多 »

新口岸新填海區

新口岸新填海區(Zona Nova de Aterros do Porto Exterior, 簡稱:NAPE),是澳門新口岸新填海地,坊間通稱為「皇朝區」。這個區域泛指友誼大馬路以南的地區並以宋玉生廣場為中心,分別向東、西延伸至冼星海大馬路及城市日大馬路兩條縱向的大馬路之間的區域。另一個理解方式可以四點定位法,皇朝區呈矩形,四角點分別為永利澳門渡假村、澳門美高梅、澳門文化中心以及金麗華酒店。.

新!!: 填海和新口岸新填海區 · 查看更多 »

新万金海堤

新万金海堤是位于韩国全羅北道西海岸的人工海堤,平均高度34米,最高处54米,全长33.9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海堤,2010年6月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新万金海堤通过围海将造地283平方公里(相当于首尔2/3面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为每个韩国人增加1平方米的土地面积,被称为“海上万里长城”。2012年,韩国制定《新万金特别法》将新万金指定为自由经济区。 “新万金”一词是全罗北道群山市一侧的“万顷平原”和扶安郡一侧的“金堤平原”的开头二字,加上了“新”字。该地区过去是有名的黄金产地,周边地区带“金”字提名的很多如金堤、金沟等。该地区现在也出黄金。新万金后面是韩国最好的粮仓是富庶之地。因此“新万金”有“新的万金土地”的含义。.

新!!: 填海和新万金海堤 · 查看更多 »

新竹海埔新生地

新竹海埔新生地,位於中華民國新竹縣香山鄉(今新竹市香山區),北臨頭前溪出口,南接鹽水港溪口,是中華民國首項填海造陸工程,總面積為314公頃。日治時代,即有興趣開發新竹香山海埔地,並派員實地勘查,後因無法考據之因素而擱置。.

新!!: 填海和新竹海埔新生地 · 查看更多 »

新興花園

新興花園(英文: Sun Hing Garden)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私人機構參建居屋之一,由新昌集團,希慎興業及王歐陽集團共同發展,由王歐陽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新昌集團承建,位於新界大埔汀角路對出的填海地上。鄰近屋苑有富善邨、明雅苑、怡雅苑。.

新!!: 填海和新興花園 · 查看更多 »

新柔长堤

新柔长堤 (Tambak Johor,意为柔佛长堤),长达1056米,跨越柔佛海峡,连接马来西亚的新山市与新加坡的兀兰城镇。长堤用来成为连接两岸公路、铁路的通道,其中也有马来西亚通往新加坡的水管道。 长堤连接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的苏丹依斯干达大厦(出入境检验检疫大厅)。新的关卡于2008年12月16日取代了长堤关卡。该大厅通往新山的内环路。在新加坡这边,长堤通往兀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卡。此关卡于1998年取代了旧的兀兰关卡,因而使关卡连接武吉知马高速公路。 长堤一天平均承载6万车辆,公共假期前夕會出现特别严重的交通拥堵。.

新!!: 填海和新柔长堤 · 查看更多 »

新濱町

新濱町是台灣日治時期高雄市的行政區劃之一,共分一~三丁目,因為高雄港而得名。該町是高雄築港時的海埔新生地,曾經是高雄的商業中心,今哈瑪星之一部,約等於鼓山區麗興、維生兩--所轄範圍。.

新!!: 填海和新濱町 · 查看更多 »

文咸

文咸爵士,Bt,KCB(Sir Samuel George Bonham,),又譯般咸、般含、文翰、蒙咸或濮亨,英國東印度公司及殖民地官員,1836年至1843年出任第四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後於1848年至1854年出任第三任香港總督,並兼任駐華全權公使及駐華商務總監等職。 不同前兩任港督,文咸在任時聲望良好,亦平息了香港居民對政府的不滿。文咸在任港督期間為定例局首次引入非官守議員的議席,又成功緊縮開支,以及爭取使香港地契由75年延長至999年。另一方面,文咸任內亦曾多番與清廷兩廣總督徐廣縉交涉,要求准許英商踐約進入廣州城,但最後沒有下文。文咸曾於1853年訪問南京與太平天國領袖展開會談,會談的不快促使英國對太平天國採取中立的態度。.

新!!: 填海和文咸 · 查看更多 »

文咸填海計劃

《文咸填海計劃》是香港第一個正式的填海工程,於上環及中環西部沿岸開闢土地。填海計劃的名稱得名於當時就任的第三任香港總督文咸。.

新!!: 填海和文咸填海計劃 · 查看更多 »

文華新村

文華新村(Man Wah Sun Chuen)是香港一個舊式住宅屋苑,位於九龍油麻地渡船角佐敦道與渡船街交界,發展商是嘉年地產。於1964年至1970年間落成。 文華新村由8座大廈組成,全部以「文」字為首,因此又有「八文樓」之稱。文華新村前身是油麻地碼頭倉庫及中華煤氣公司的舊煤氣廠,嘉年地產在1955年將之購入,並於1961年發展成住宅大廈。由於鄰近當時的佐敦道碼頭及巴士總站,交通方便,曾吸引不少中產階級人士居住。在開售的時候,文華新村的3,000多個單位以接近1.6億售出,令發展商獲得不菲的利潤。 文華新村8座大廈間,全部有街道通達,大廈像「田」字形般排列。而文華新村原本是三面環海,部分單位更享有全海景,但1998年,政府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文華新村變成被陸地包圍。但儘管如此,由於文華新村一帶的填海地仍未有進行住宅或商業建築,故在樓價上仍然比很多居屋,甚至比其他新型私人住宅昂貴。 近年,由於文華新村開始老化,而且其多幢大廈相連的設計,方便罪犯躲藏及逃走,令治安變壞。2003年12月24日凌晨3時許,特別任務連破門進入文景樓1229室逮捕賊王季炳雄,並在單位內發現大批槍械及手榴彈,成為當時一大新聞。文華新村的獨特環境亦成為不少電影的拍攝場地,例如由杜琪峰執導的《大事件》,便曾在文華新村取景。 2009年隨西鐵線柯士甸站通車,新站與八文樓僅為3分鐘步程,令交通狀況有著質的提升,自此更多名食店進駐區內。至2014年,八文樓飲食名店包括棠記腸粉、隨變雞煲、重慶燒、老趙越南餐廳、世界100必食點點心、 添記法式三文治、生蠔酒吧等等各式食肆,再加上其他特色美食如印度咖哩、東南亞美食、皇室甜品、牛腩王、高級私廚菜 Raymond's Kitchen等,令該區晚間頓變成如港島天后大坑的美食社區。 由於位置優越方便自由行到旺角、尖沙咀購物,加上「八文樓」以實用率高見稱,實用665呎三房兩廳的單位比新樓1000呎的單位更大,而且長方形開則令地方更見使,亦因此近年吸引大批旅館投資者設舍, 令該區租務及樓價加升,賓館經營情況日趨激烈,蘋果日報亦作出報導 隨高鐵通車以及豪宅The Austin相繼入伙,八文樓將會面對更多人流的挑戰。2014年第三季八幢八文樓全部完成大廈維修工程,八文樓踏進歷史新一頁。.

新!!: 填海和文華新村 · 查看更多 »

日之出站 (東京都)

日之出站()是一個位於東京都港區海岸二丁目,屬於東京臨海新交通臨海線(百合鷗)的鐵路車站。車站編號是U 04。 位於東京灣2號填海地,東京港海塘的海側,漲潮警戒時需要關閉閘門與孤立車站。.

新!!: 填海和日之出站 (東京都) · 查看更多 »

日出公園

日出公園(The Park),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小赤沙日出康城,面積達20萬平方呎,由貝爾高林國際設計,耗資兩億港元興建,於2009年8月啟用,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旗下的Premier Management Services管理。雖然名為公園,不過僅供住客使用。本公園為緻藍天發展權合約中訂明的附屬發展項目之一,由港鐵負責建造。.

新!!: 填海和日出公園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填海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地理

日本在地理上屬於東北亞,東鄰太平洋,西以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與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朝鮮半島、中國本土鄰接,南以菲律賓海與臺灣、馬里亞納群島鄰接,北以宗谷海峽、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千島群島鄰接。 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其國土以日本列島為中心,加上向南延伸的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以及向西南方延伸的琉球群島(南西諸島),如再加上存有主權爭議的南千島群島(北方領土),全國共由6,852座島嶼構成,國土總面積共377,950.1平方公里。日本列島主要指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嶼,上列四島通稱為「日本本土」,而不另加「島」之後綴。琉球群島的本島沖繩島有時也會列為日本本土之一。 就地殼板塊而言,日本列島是由歐亞大陸板塊與其他板塊碰撞突起而成,國土約75%屬山地丘陵地帶。而新潟縣糸魚川市與靜岡縣靜岡市之間的連線糸魚川靜岡構造線,則是地質學上東日本與西日本的分界。數座山脈橫亙於日本本土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為面向日本海的日本海側地區和面向太平洋的太平洋側地區。因山脈阻擋了季風和水氣,使得這兩個地區在氣候上差異頗大。平原則多位於沿海地區,集中了日本的人口、都市和經濟命脈。日本列島的地殼活動不穩定,居民時需防範火山及地震活動。不過,火山活動能夠產生溫泉,深受民眾與觀光客喜愛。丘陵地形也令日本國內河流流程偏短、流域小、落差大。多山的地形加上四季分明的氣候,使得日本的地理種類極具多樣性。.

新!!: 填海和日本地理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新!!: 填海和旺角 · 查看更多 »

摩理臣山

摩理臣山(Morrison Hill,又譯作摩利臣山)是香港一座已被夷平的小山丘,位於香港島灣仔活道一帶。摩理臣山的名字取自19世紀來華傳道的馬禮遜牧師。摩理臣山曾經是一個石礦場。在灣仔填海之前,該地處於海旁。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包括清廷割讓香港島予英國。開埠之初,到香港的傳教士認定這是個傳教大好機會,當時,倫敦教會在1842年2月通過決議,並致電給當時香港的英國代表砵甸乍(後來1843年成為第一任港督),向他要一塊土地用作建造教堂和學校。結果,教會在當時的摩利臣山興建了馬禮遜學堂 ,就是最早的西式學校,也就是香港第一間英國人的教會學校。該校於1842年11月在今灣仔摩利臣山山頂建成。(Morrison Hill,今譯「摩利臣山」即因馬禮遜而得名)。馬禮遜英華學校只辦了六年於1849年關閉,原因是摩利臣山含有石礦及政府發展交通網需要,該山經數十年後已剷平。 石礦開採完畢後,摩理臣山亦被夷平。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就現時的街道分佈來看,摩理臣山游泳池就是原摩理臣山的中心點,而圍繞著摩理臣山的有愛群道、幾所中學、醫院和伊利莎伯體育館。摩理臣山東面則有摩理臣山道。 香港人口統計中摩理臣山代表灣仔摩理臣山周邊一帶。.

新!!: 填海和摩理臣山 · 查看更多 »

摩納哥填海工程

摩納哥填海工程(英語:Land reclamation in Monaco)是指摩納哥的填海造地計劃,摩納哥是世界第二小的國家,土地面積只有202公頃(2.02平方公里),其中五分之一的土地都是透過填海得出,可是裡面卻住著超過三萬五的人口數量,因此土地非常緊缺。為了解決土地不足問題,摩納哥自1861年起一直致力填海造地,以增加國土面積解決土地需求。.

新!!: 填海和摩納哥填海工程 · 查看更多 »

悅海華庭

悅海華庭 (Marina Habitat),是香港房屋協會的一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以海洋為概念而設計,設計靈感源自遠洋帆船,外牆襯上海洋自然色彩,配合港島南區的漁港風情。在香港鴨脷洲鴨脷洲大街對出的填海地上,鄰近香港仔避風塘。屋苑在1998年入伙,有三座樓高41至43層的住宅樓宇,每層有A-H 8個單位,三座共992個單位,建築面積約559至803平方呎,最大單位為A和H。.

新!!: 填海和悅海華庭 · 查看更多 »

政府飛行服務隊

政府飛行服務隊(簡稱飛行服務隊;英文:Government Flying Service,縮寫:GFS)前身為皇家香港輔助空軍,香港主權移交後為香港政府保安局轄下的紀律部隊之一,專門負責執行空中運員、空中測量、支援位處偏遠山區及離島,以至香港飛行情報區(包括南中國海、東亞及東南亞)的搜索及拯救和空中救護任務等等。現任政府飛行服務隊總監為陳志培,領導247名人員。.

新!!: 填海和政府飛行服務隊 · 查看更多 »

愉城苑

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城河東沙田圍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鄰近有乙明邨及沙角邨等公共屋邨,建在沙田海的填海地上,共有4座樓高16層的樓宇,每層共設8個單位,在1980年6月落成,是香港首個採用標準設計的居屋屋苑(前身為沙角邨第二期)。愉城苑現時由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跟一般居屋不同,愉城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與一般私人屋苑無異。.

新!!: 填海和愉城苑 · 查看更多 »

愉田苑

愉田苑(英文: Yue Tin Court)是香港房屋署轄下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新界沙田城河東圓洲角的填海地上,鄰近沙田第一城及港鐵第一城站,在1982年至1983年落成。.

新!!: 填海和愉田苑 · 查看更多 »

愛丁堡廣場

愛丁堡廣場(英文:Edinburgh Place)是香港香港島市中心一處靠近維多利亞港的廣場。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是早期香港島中環不斷填海工程的成果,也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現代實用建築主義建築群的典範,甚至是香港市區沿海公共空間的典型範例。皇后碼頭拆卸後,露天的公共空間被擴大,龍和道和愛丁堡廣場之間的行人路可以進行公眾活動。.

新!!: 填海和愛丁堡廣場 · 查看更多 »

愛秩序灣

愛秩序灣(Aldrich Bay)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東區,筲箕灣的北部,阿公岩以西。海灣因為填海工程而消失,現時已融合為筲箕灣的一部份。現時愛秩序街的定線,大致可以反映當時的海岸線。.

新!!: 填海和愛秩序灣 · 查看更多 »

散石灣

散石灣(San Shek Wan)是香港新界屯門的一個地方,原為青山東南、屯門河出海口西部的一個海灣,經過填海後現已成為屯門新市鎮的一部份,大約是湖山路以北、皇珠路以南的區域,主要發展成龍門居、富健花園、新屯門中心和龍逸邨。目前青山東麓尚有兩處村落以昔日的散石灣命名,分別是“散石灣南”和“散石灣北”。.

新!!: 填海和散石灣 · 查看更多 »

打水灣

打水灣是香港一個已經消失的海灣,原來位於大嶼山陰澳,其東面為大陰頂,南面為昂船凹。2000年,為了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打水灣被填海以興建通住迪士尼站的轉車站──欣澳站。2005年,在华特迪士尼公司要求下,香港政府將打水灣填海區改名為欣澳,而地鐵有限公司亦把轉車站的站名由陰澳站改為欣澳站。不過,新地名不但引起爭議,也有人誤將整個陰澳稱為欣澳。.

新!!: 填海和打水灣 · 查看更多 »

打水灣碼頭

打水灣碼頭為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陰澳打水灣的公眾碼頭,經已拆除。該碼頭於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竹篙灣基礎工程及欣澳站需要填海時消失。 該碼頭以往位置在港鐵欣澳站旁邊停車場附近的涼亭及行人隧道。.

新!!: 填海和打水灣碼頭 · 查看更多 »

曹善允

曹善允,CBE,LLD,JP(,),香港律師、政治家和紳商,1929年至1937年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另曾任潔淨局議員、團防局紳、香港大學校董、華人公立醫局委員會副主席和港府教育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早年先後在上海和英國受教的曹善允,對香港20世紀初的教育和醫療發展起重要貢獻,他是香港大學、聖士提反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金文泰中學和民生書院等學府的創校人及籌款人之一,也曾多次為聖保羅書院籌募經費;此外,他又參與創辦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何妙齡醫院、以及在1922年與歐海倫醫生合作創辦贊育醫院。曹善允在1915年和1916年間在華人社區推動種痘運動,後在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設法維持社會秩序,深獲港府肯定,屢獲殊勳。 在1912年,何啟爵士與區德合組啟德營業有限公司,銳意在九龍灣填海,計劃興建稱之為啟德濱的「花園城市」。但何啟淡出後,填海計劃由本身是公司董事之一的曹善允繼續主持,並成功爭取港府在1915年批准填海計劃。共分三期的啟德填海計劃在1916年正式展開,雖然啟德公司完成了首兩期填海,然而,第三期填海卻無疾而終。為免填海計劃泡湯,港府在1927年宣佈接手第三期填海,並收回已填海但尚未發展的土地,整個地段日後逐漸發展,成為香港啟德國際機場。.

新!!: 填海和曹善允 · 查看更多 »

怡翠苑

怡翠苑(英語:Yee Tsu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之一,位於香港島柴灣怡盛街的填海地上,共有三座,為彈性十字2型設計,亦為港島區首個彈性十字型設計居屋屋苑,怡翠苑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最早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跟一般居屋不同,怡翠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新!!: 填海和怡翠苑 · 查看更多 »

景宏岛

景宏島(Sin Cowe Island,Đảo Sinh Tồn、生存岛),位於南沙群島中的島嶼,目前由越南控制,並於2014年間開始進行填海造陸,已經完成一個港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菲律賓等國亦聲稱對此島擁有主權。.

新!!: 填海和景宏岛 · 查看更多 »

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又稱景觀建築,是土地的藝術、計劃、設計、管理、保存和修復,以及人為構造物的設計。此專業的範圍包含有:园林景观设计、環境恢復、敷地計畫、住宅區開發、公園和遊憩規劃、歷史保存,並且與地理學、建築設計、都市設計、都市計劃及區域計劃等領域密切相關。 景觀設計關心的是「地景」的議題。事實上,地景(landscape)就是人類生存狀態在大地上的具體表現。「地景」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表達了文化的內容。人類的文明是始於面對自然萬物來營造人為世界,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累積科技與人文的成果,但總是偏科技而輕人文,忘了人類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份;更忘了人類與生存的環境之間的「共生生態」關係。總之,「景觀設計」關懷的是從自然大地的人文地景到城鄉、社區、居家的環境規劃與空間設計。 景觀設計的執業者稱為景觀師或園境師。.

新!!: 填海和景觀設計 · 查看更多 »

景林邨

景林邨為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將軍澳寶琳填海區,屬於香港房屋委員會之屋邨。也屬將軍澳填海區較早建屋及遷入的樓宇。其後房委會於2001年2月把邨內單位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四期發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浩明苑是景林邨旁邊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只有一座樓宇,也在1990年落成。.

新!!: 填海和景林邨 · 查看更多 »

時事通識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新!!: 填海和時事通識 · 查看更多 »

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是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的第7份施政報告,於2011年10月12日在立法會舉行,主題是「繼往開來」。此份施政報告也是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同時為曾蔭權首次在立法會綜合大樓發表施政報告。是份施政報告採用了淺黃色(Butterfly yellow)作為封面顏色,意思是充滿生機,帶出朝氣、活力和希望,為未來共同開出新路。施政報告由上午11時07分開始宣讀,並於下午1時正宣讀完畢。行政長官夫人曾鮑笑薇亦坐在公眾席旁聽報告。.

新!!: 填海和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是第三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於2013年1月16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宗旨為「做實事,齊心為香港」,主題為「穩中求變,務實為民」。 梁振英無仿效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及歷任香港總督於每年10月發表施政報告的傳統,改為參照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第二屆任期期間的做法,於1月發表。然而梁振英於報告內的政策,則大多數被視為「開期票」,只是「研究」、「成立委員會」等,未有落實的時間或指標,因此被泛民主派議員及蘋果日報揶揄為「拖政報告」。至於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全員更怒斥是毫無新意的「死政報告」。.

新!!: 填海和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2015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填海和2015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2016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是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的第四份施政報告,於2016年1月13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主題為「創新經濟 改善民生 促進和諧 繁榮共享」。此份施政報告共有26,628字。報告全文提及一帶一路達40次,加強與內地及鄰近地區合作,同時提出了教育、醫療等範疇的政策方向,亦有不少細微的民生措施。 此份施政報告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中滿意淨值最低、評分最低的施政報告。施政報告獲得正反雙方的評價。建制派讚揚施政報告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方面的建議。不過,多個組織和民調都表示對施政報告不滿意,泛民主派亦批評梁振英未有在施政報告中真正照顧香港人的各種需要,亦未反映近期備受關注的議題。有批評更指梁振英在報告中大幅提及「一帶一路」,只是為尋求連任而討好中央政府。.

新!!: 填海和2016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填海工程填海造地填海造田填海造陸海埔新生地辟水造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