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7 关系: 城國,基奥尼德斯,埃皮達魯斯,埃米苏姆,埃瓦戈拉斯,埃斯基奈斯,厄利斯,假道伐虢,卡容达斯,卡米羅斯,卡里阿斯 (诗人),印加帝國,反纳比斯战争,古希臘少年愛,古希臘的性交易,古希臘殖民地,古希腊,古希腊战争,古希腊拳击,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古代殖民地,古地亞,古罗马,古罗马与葡萄酒,古雅典,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吕基亚,吕克弗隆,君主论,多利安人,大希腊,大伽倻,大公國,大狄奥尼西奥斯,外交,奈加代三期文化,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国,學生動源,字母的歷史,安塔尔基达斯,尼科西亚,山东历史,岳石文化,巫金,巴力,巴德·提比拉,巴黎公社,不来梅机场,帝国列表,... 扩展索引 (217 更多) »
城國
#重定向 城邦.
查看 城邦和城國
基奥尼德斯
基奥尼德斯(Chionide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阿提卡最早的喜剧诗人之一,他与侪辈诗人马格奈斯齐名,他于公元前487年在城邦酒神节上获得胜利。.
查看 城邦和基奥尼德斯
埃皮達魯斯
埃皮達魯斯(Επίδαυρος;拉丁化:Epidauros)位於希臘半島東南端,鄰近薩羅尼克灣,原是古希臘的一個城邦。相傳是阿波羅之子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出生地,祀奉他的阿斯克勒庇俄斯聖殿遺跡,在城外8公里處仍保存著,於1988年以「埃皮達魯斯的阿斯克勒庇俄斯聖殿(Sanctuary of Asklepios at Epidaurus)」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Category:希臘世界遺產.
查看 城邦和埃皮達魯斯
埃米苏姆
埃米苏姆(约公元前2004年——约公元前1977年前后在位)(Emisum)阿摩利人的拉尔萨国王之一。约活动于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拉尔萨城邦。承袭纳普拉努姆之位,在位约二十余年,事迹阙如。死后由萨米乌姆继承君位。.
查看 城邦和埃米苏姆
埃瓦戈拉斯
埃瓦戈拉斯(Evagoras),()。塞浦路斯的萨拉米斯国王之一。早年因萨拉米斯被腓尼基攻击而流亡,后在支持者的帮助下夺取王位。执政期间与波斯帝国修好,并参加了希波战争,与古希腊城邦相交恶。此外他还扩展了国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公元前374年遇刺身亡。.
查看 城邦和埃瓦戈拉斯
埃斯基奈斯
埃斯基奈斯(),生于雅典,演说家,德摩斯提尼劲敌,仅有三篇演说辞传世。面对腓力二世所率领的马其顿人扩张,他于公元前346年被埃乌布卢斯(Eubulus)派往阿卡狄亚,奉命提出希腊城邦间签订共同和约的方案,以使各邦不再同马其顿请求军事援助。此举失败后,他与德摩斯提尼又被派往与腓力二世订立和约,即公元前346年订立的“腓罗克拉泰斯和约。”公元前346年—公元前345年,德摩斯提尼在提马尔库斯(Timarchus)的帮助下起诉于他,指控其接受腓力二世的贿赂。他以《反提马尔库斯》一文进行反击,演说援引了禁止犯有行为不检罪的人,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条文。公元前343年,德摩斯提尼继续指控他,如同他应独立承担议和之责一般。他以同名演说辞《论伪使团》作答,并被判无罪。公元前239年,他成为近邻同盟议事会的雅典代表之一。他在议事会上挑动腓力二世发起第四次神圣战争。继公元前338年卡埃罗内亚战役后,他作为使团成员被派往与腓力二世议和,公元前336年,经科特西丰提议,德摩斯提尼因其对雅典的贡献被授予金冠。公元前330年,他就科特西丰所提出的违反法律的议案提出指控(《诉科特西丰》)谴责德摩斯提尼的政策。后者以《论金冠》一文应答,并最终获胜。他被流放到罗德斯,以传授修辞学终其余生。.
查看 城邦和埃斯基奈斯
厄利斯
厄利斯(Ήλιδα Ilida;Ἦλις Ēlis)也作埃利斯、伊利斯或爱丽斯,是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一个地区及城邦,以养马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闻名于世。.
查看 城邦和厄利斯
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四计。 春秋時代,虞國內亂,虢公率兵平息虞國內亂,虞、西虢國成為兄弟城邦,這時,晉獻公以美玉、良馬、美女利誘虞公,虞公因此借道給晉國,晉國率領大兵攻佔虢國後,虢國滅國,晉國便又占領虞國,虞國沒了救援,也亡滅了。就是趁小國有危難的時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併吞。 古時有名的有:趙燕唇亡齒寒、晉獻公假途伐虢。 J假 Category:晋国战役.
查看 城邦和假道伐虢
卡容达斯
卡容达斯公元前6世纪的立法者,曾为其故乡西西里的卡塔纳(Catana)及希腊西部其他城邦立法。其法律条文详细明了。但尚不清楚他是否曾经新创法规。.
查看 城邦和卡容达斯
卡米羅斯
卡米羅斯()是位於古希臘羅得島西北部海岸的一個古代城市,曾是羅得島上的城邦之一。卡米羅斯位於羅得島的西南約30公里處。在古代這裡曾有邁錫尼文明的居民居住,但城市由多利安人建設。.
查看 城邦和卡米羅斯
卡里阿斯 (诗人)
卡里阿斯 (诗人)(Callias (comic poet)),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雅典喜剧诗人,公元前446年首次在城邦酒神节上获胜,至少在公元前430年仍然非常活跃。现存八部剧名和一些残篇。.
查看 城邦和卡里阿斯 (诗人)
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suyu)是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亦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今日秘鲁的库斯科。印加帝國的重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其主体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的缔造者。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鲁的高原地区,后来他们迁徙到库斯科,建立了库斯科王国,这个国家在1438年发展为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在1438年到1533年间,运用了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种方法,使得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国。 除了印加帝国的官方语言克丘亚语,印加人还使用数百种美洲原住民语言和各种的克丘亚语方言。印加人称印加帝国为Tawantinsuyu,意为“四方之地”,或是“四地之盟”。印加帝国内部存在着多种原始信仰,但是印加的统治阶级推崇印加宗教,信仰太阳神因蒂、创世神维拉科查、地球女神帕查玛玛等神明。印加帝国的君主称萨帕·印卡,意为“独一无二的君主”,同时萨帕·印卡亦被印加人当作“太阳的儿子”。 印加帝国的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1526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一支有168人的军队从巴拿马南下,发现了印加帝国。1529年,在瓦伊纳·卡帕克感染天花而意外去世后,两位继承人选瓦斯卡尔与阿塔瓦尔帕为了争夺王位,而爆发血腥内战,大大地削弱了印加帝国的实力。1533年,西班牙人施计杀掉了赢得内战的阿塔瓦尔帕,皮萨罗的军队与数十万名原住民盟军成功将印加征服,印加帝国灭亡,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印加人的最后抵抗势力新印加王国亦在1572年灭亡。.
查看 城邦和印加帝國
反纳比斯战争
反纳比斯战争,或曰拉科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95年,乃是希腊城邦斯巴达与一个由罗马、亚该亚同盟、帕加马、罗得岛和马其顿组成的联盟所對陣。 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年-前196年)期间,马其顿曾给予斯巴达阿尔戈斯、一座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沿岸的重要城市的控制权。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以此为借口继续占有阿戈斯,使得罗马及其盟国向斯巴达宣战。反斯巴达联军包围了阿尔戈斯,夺取了斯巴达位于吉雄的海军基地,很快包围了斯巴达城并对其进行军事封锁。最终的谈判带来了和平,由于罗马提出的条款,阿尔戈斯和拉科尼亚的沿海城镇被从斯巴达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斯巴达人在随后的八年中被迫付给罗马人战争赔偿。阿尔戈斯加入了亚该亚同盟,拉科尼亚诸城被置于亚该亚的保护之中。 作为战争的结果,斯巴达丧失了其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地位。斯巴达人随后的所有弥补损失的努力都失败了;而斯巴达最后的君主纳比斯最終被弑。不久之后,斯巴达被迫沦为其从前对手亚该亚同盟的附庸,结束了其数百年强盛的政治独立局面。.
查看 城邦和反纳比斯战争
古希臘少年愛
古希臘少年愛是古希臘時代被當時社會所公開承認的一種社會關係,通常是由一名成年男性和一名青少年組建而成。 這種關係存在於古希臘古風時代和古典希臘時代。 一些學者找到這種關係的儀式起源於克裡特島,這種儀式被認為是進入古希臘軍事生活和宙斯宗教的入門儀式。 少年愛這一習俗在古希臘的文化和哲學中是具有理想化和批判性的, 這一習俗並沒有在《荷馬史詩》中得到體現,它似乎在公元前7世紀前後發展成為古希臘同性社會文化中的一部份。 它的表現特點為:藝術表演和體育比賽中的裸體習俗、貴族階級的晚婚習俗、交際沙龍和女性的隱居深閨。 少年愛在古希臘的影響十分巨大,以至於成為“自由公民相處關係中的一種文化模式”。 學者們認為按照當時各地的風俗和個人的傾向,這種關係中性行為的角色和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在現代英語詞彙中,“Pederasty”通常暗示著未成年人的性虐待行為。但是在當時的雅典法律中,承認“自願”,但不認為“年齡”是規範性行為的重要因素。 正如研究古典希臘時代的史學家羅賓·奧斯本(Robin Osborne)所指出的那樣,用21世紀的道德規範檢視歷史上的少年愛現象,過於簡化問題的複雜性。.
查看 城邦和古希臘少年愛
古希臘的性交易
古希臘的性交易是一個常見面貌。在古希臘,性交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主要的希臘城邦尤其是港口地區,性交易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相關行業者眾。在古希臘、城邦,性交易屬於合法,雅典的國立廉價妓院,甚至傳說是由古希臘七賢之一的立法者梭倫建立的。在嫖妓方面男女則是不平等:嫖客絕大多數是男人,娼妓者則是女人和少男。.
查看 城邦和古希臘的性交易
古希臘殖民地
古希腊殖民地是由母城邦国家所成立的城邦国家。殖民地和母邦之间的纽带通常保持紧密,以特定的不同形式。不同于处于文艺复兴和现代之间的欧洲殖民主义,古代殖民地从开始通常就拥有独立主权和自治权。 在古希腊,殖民地的建立者或为逃脱外敌之手的被征服者;或为在内乱中失败而逃离的一方;或为城邦为避免人口增长过快引发危机而派出的殖民者;或是被陶片放逐制所驱逐的不受欢迎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外殖民的动机是为了建立与巩固与外国的贸易关系,进而增加母城市(希腊语中被称为metropolis)的财富。早在前8世纪,希腊人就在爱奥尼亚和色雷斯建立了殖民地。 30多个希腊城邦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活跃的是米利都,他们从前9世纪晚期至前5世纪建立的90个殖民地遍布地中海,东至黑海海岸和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西至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海岸,同时他们还在北非的利比亚海岸拥有数个殖民地。 古希腊的殖民城邦分为两种:一种叫做ἀποικία - apoikia(复数形式为ἀποικίαι,apoikiai),另一种为ἐμπορίov - emporion (复数形式为ἐμπορία,emporia)。第一种本身就是城邦,而第二种则是小规模的贸易站点。 希腊城邦在前900年至前800年左右开始建立殖民地,最早是在叙利亚海岸建立的港口以及在今天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亚建立的商业城市匹德库塞(Pithekoussai),两处殖民地均在前800年左右由优卑亚人建立。 在“黑暗时代”与古风时期之交,希腊爆发了两次殖民潮,其中一次发生于前8世纪早期,另一次发生于前6世纪。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狭窄似乎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而由经常性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竞争精神与政治经济活力,新产生的希腊城邦概念,以及试图扩大自己的经济影响力的努力,才是这两次移民潮的真正原因。在希腊人的此次扩张中,金属货币的使用逐渐风行于整个地中海盆地。 在殖民者启程之前,由于宗教原因,通常要遵守一些准则。当一个城邦准备进行殖民前,殖民者通常都要先请求神谕(一般是询问德尔斐的皮媞亚祭司)。对于殖民者的选择,有时会征召特定阶层的市民参与;有时会从每个拥有多个子嗣的家庭中选择一个儿子;而外邦人表达参与殖民的请求也被允许。人们将选择其中的一名优秀者来领导移民和指挥行动。成为殖民地的建立者是十分光荣的事,在他们死后,会被作为英雄看待。殖民者将从议会场所的公共壁炉中取出圣火,而火种将被用来点燃新城市的公共壁炉。新的城市将延续原有城市的主要神明的信仰,而即使几个世纪后,殖民地仍然会在母城市的重要庆典时派遣使节和进献贡品。 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友好互惠的,大多数分歧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只有极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战争手段。在殖民地建立时,一般会采用母城市的法律和宪章,但新城市会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如果殖民城市准备建立新的殖民地,通常会向母城市咨询意见,或至少要求母城市派遣一名领导者。殖民地城市经常要向希腊本土的母城市联盟宣誓效忠,或向德尔斐、奥林匹亚、提洛等宗教中心进献贡品以示敬意。值得一提的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之间的纠纷。而雅典城邦则形成了一类特殊的殖民者,被称为“cleruch”(klêrouchoi),他们受领被征服的土地,负责开垦和守卫,并依然保有雅典的公民权。而设在国外(如埃及)的商站则与一般的殖民地有所不同,商站的成员依然保有在自己祖国的居住权,并且有固定的任期。 Category:古希腊 Category:殖民地.
查看 城邦和古希臘殖民地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查看 城邦和古希腊
古希腊战争
随着希腊黑暗时代的结束,人口显著增加的同时也恢复了都市文化,以及古希腊城邦的兴起。这些发展迎来了古代时期(公元前800-前480年)。就在这个时候,希腊人也开始组织城邦之间的战争,比如,小规模的突袭以获得牲畜和粮食。古希腊社会的暴躁本性使得大规模的冲突不可避免。 伴随着城邦的兴起,演变出一种新的战争方式——重装方阵兵团。无法确定这种战争方式发展的精确时间,但公认来源于斯巴达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年的基吉花瓶,是对当时古希腊的重装步兵的最早描述。 重装备步兵主要是从中产阶级选拔出来的公民士兵,他们武装精良并且披甲。每个士兵至少要在军队服役两年。这种密集的方阵形式下的战斗,使得士兵们能够最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盔甲、大盾牌和长矛,形成一堵装甲的墙,并且把矛头指向敌人。他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战争方式的演变,似乎主要是由来自冲突城邦的重装备步兵方阵之间的战争构成。由于士兵们是有职业的平民,因此战争受到距离、季节和规模的限制。而且任何一方都无法承担重大伤亡或者持久的战争,因此冲突似乎总是通过打一場有固定模式的戰役解决。 由于希波战争,古希腊战争的规模和范围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与阿契美尼德王朝庞大的敌军作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单一城邦的力量。通过城邦联盟,希腊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确切的和解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战争的胜利使得资源和分散的劳动力得到了集中使用。 尽管城邦之间的结盟在这场战争之前发生过,但这次的规模是空前的。在这场冲突中,雅典和斯巴达作为大国的崛起直接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也进一步造成了战争类型,策略和战术的发展。雅典和斯巴达控制着同盟城市之间的战斗,增加的人力和财力也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规模,也导致了战争形式的多样化。这些变化大大地增加了伤亡者人数并促进了希腊社会的分裂。.
查看 城邦和古希腊战争
古希腊拳击
古希腊拳击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荷马的《伊利亚特》),存在于各个古希腊城邦迥异的文化背景下。现存关于古希腊拳击的记载都是零碎的或者传奇性的,以至於很难去详细的重建这项活动的规则、习俗和历史。但有一点仍然很清楚,在早期的古典时代,回合制的拳击比赛仍是古希腊运动员文化的一部分。.
查看 城邦和古希腊拳击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別為吉薩大金字塔、空中花園、阿耳忒弥斯神庙、宙斯神像、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太陽神銅像及亞歷山大燈塔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常稱七大奇蹟,為最早被提出的七大奇蹟觀念。前2世紀拜占廷人斐羅(Philo of Byzantium)寫下《世界七大奇蹟(Επτά θαύματα του αρχαίου κόσμου)》一書,描述當時在地中海附近7個偉大建築,分別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帕斯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以及「亞力山大港的燈塔」,為現存古代世界七大奇蹟的憑據。.
查看 城邦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古代殖民地
古代殖民地是指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建立的海外殖民地,大多是与母城邦(metropolis,英语中大都市一词即来源于此)领土不接壤的殖民城邦的形式。殖民城市与母城市之间的联系依然十分紧密,但与近代的殖民主义不同的是,这种联系并不以母城市直接控制殖民城市的形式存在。相反,古代的殖民地通常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且自治的。.
查看 城邦和古代殖民地
古地亞
古地亞(Gudea)是蘇美城邦拉格什的統治者(前2144年至前2124年),他可能不是這個城市出身的,不過他與統治者烏爾巴巴 (Urbaba)的女兒Ninalla結婚,因此成為拉格什的統治者。.
查看 城邦和古地亞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查看 城邦和古罗马
古罗马与葡萄酒
古罗马在葡萄酒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意大利半岛最早出现葡萄酒是在古希腊殖民地和伊特鲁里亚,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新的酿酒技术蔓延到帝国的各地。在今天的主要的酿酒地区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古罗马的影响仍在。在罗马人的眼里,酒是“民主”的象征,从卑微的奴隶和农民到贵族,谁都有权利饮酒。罗马人认为葡萄酒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确保罗马士兵的葡萄酒供应,罗马帝国环地中海地区都不同程度的种植和酿造葡萄酒。.
查看 城邦和古罗马与葡萄酒
古雅典
古雅典是一個古希臘城邦。城邦時代,位於阿提卡平原,科林斯灣和愛琴海的匯流之地。核心是高地衛城,依靠阿瑞斯山,後來成為在阿提卡平原發展而成的城邦。 雅典以前是一個普通的城邦,經過梭倫、庇西特拉圖、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後執政,在希臘城邦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波希戰爭爆發後,帶領希臘城邦擊敗波斯,戰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經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雅典趨於衰落,標示著希臘城邦文明走向盡頭。 雅典在古希臘文明中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是君主專制的古代世界中,希臘雅典保留石器時代的直接民主,並發展成為影響現代人民主觀念極深遠的民主政治體制。特別是在黃金年代,雅典成為希臘城邦中的人才薈萃之地,許多聞名後世的學者、文學作品、建築物等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对此,伯利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
查看 城邦和古雅典
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这是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如果表中列出的是某国的属地或领地,则在地名之后用括号标注。 首都用粗体表示。.
吕基亚
吕基亚(古希腊语:Λυκία)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省境内。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曾是帝国在亚洲的一个行省。.
查看 城邦和吕基亚
吕克弗隆
吕克弗隆(),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0年斐拉埃僭主,史料阙如。他曾试图控制整个色萨利,并于公元前404年9月3日击败拉里撒(Larissa)及其他的一些城邦。公元前395年,他还在征战,胜负不明。伊阿宋约为其子。.
查看 城邦和吕克弗隆
君主论
《君主论》(意大利语:Il Principe,或翻译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馬基維利的政治論著,1513年獻給洛伦佐二世·德·美第奇,但此書在马基雅弗利死後才出版。其對後世影響很大,贬义词「馬基雅維利主義」正由此書衍生出來,而且也使“政治”和“政客”也含有了贬义。.
查看 城邦和君主论
多利安人
多利安人(Dorians,Δωριεῖς|Dōrieis;單數是,),又譯為多利亞人、多里安人,古希臘的四個主要部族(其他三個部族為,亚该亚人與爱奥尼亚人)之一,属印欧族的一支。.
查看 城邦和多利安人
大希腊
大希腊(希腊语:Μεγάλη Ἑλλάς)是指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安纳托利亚、北非以及南欧的意大利半岛南部建立一系列殖民城邦的总称。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安纳托利亚的艾菲斯以及地中海岛屿的城邦,例如意大利的他林敦。 大希腊的诸城邦经常与周围意大利半岛各部族发生战争,另外,他们彼此之间也常有战争。公元前4世纪和前3世纪之交,大希腊诸城邦遭到西西里島城邦叙拉古的僭主狄奥尼西奥斯统治。公元前282年,他林敦与罗马共和国发生战争,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应他林敦人要求支援。但是他林敦在皮洛士離開後在公元前272年落入罗马人之手,至此大希腊的所有城邦陆续为罗马人占领。 大希腊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对罗马文化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大希腊拥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时也是著名哲学家芝诺、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等人主要的活动场所。 File:Colonne Doriche.JPG|塔蘭托的多利亞圓柱 File:Metapontum 2013.JPG|的赫拉神廟 File:Temple of Heracles - Agrigento - Italy 2015 (2).JPG|阿格里真托的海格力斯神廟 File:Paestum BW 2013-05-17 13-58-28.jpg|帕埃斯图姆的雅典娜神廟.
查看 城邦和大希腊
大伽倻
大伽倻是伽倻的其中一個城邦王國,現址位在韓國慶尚北道高靈郡。 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大伽倻從伊珍阿豉王(이진아시왕)至道設智王(도설지왕)為止,國祚達520年。大伽倻一共有16任國王,但僅其中五位被記錄,分別是首任國王伊珍阿豉王、第三任(一說第四任)國王錦林王(금림왕)、第六任(一說第七任)國王嘉悉王(嘉實王、가실왕)、第九任國王異腦王(이뇌왕)、第16任國王道設智王。此外,還有一位順序未確定的荷知王(하지왕),曾於西元479年時派遣使者前往南齊。根據《南齊書》記載,齊高帝蕭道成下詔:「量廣始登,遠夷洽化。加羅王荷知款關海外,奉贄東遐。可授輔國將軍、本國王。」,稱伽倻為「加羅」。 西元五世紀,大伽倻發展迅速,成為伽倻諸國的領頭羊,部分原因可歸功於進步的煉鐵工藝。但同時,大伽倻的發展受到鄰近國力更加強大的百濟與新羅制約。附帶的歷史記載和考古證據顯示,大伽倻及伽倻的貴族社會階級高度分明。 西元481年,荷知王聯合百濟、新羅攻打高句麗。西元554年,大伽倻和百濟進攻新羅,但兩國雙雙戰敗,蒙受龐大的損失。如此也讓大伽倻失去了伽倻諸國的領導地位,由阿羅伽倻所取代。 西元562年,大伽倻被新羅將軍異斯夫征服。.
查看 城邦和大伽倻
大公國
大公國(Magnus Dux;Großherzogtum;Gran Duca;Grand-duché;立陶宛語:Didysis kunigaikštis;Wielkie księstwo),是一种在帝制範圍之內保持自治的君主制主權公國,其元首的頭銜為大公或者是女大公,在中世紀歐洲具有較高級別的主權。 在大公國等級之下的領土有公國(Dukedom)和諸侯國(Principality,意譯是「諸侯的封地」,Prince本意可以指所有伯爵以上的諸侯,作法語時專指“主權等級最低的君長”、多在后拿破崙時期的法國控制範圍內使用;在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的德意志諸邦,也往往被稱為“Princes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意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眾諸侯),有些被承認具有獨立的主權,有些則在其他王國或帝國保護之下享有一定主權。雖然此類國家元首的爵位頭銜的等級有別,但在当代国际体系中實際上都是平等論交的國家元首。 現今實際上仍然保留大公國名號的只剩下盧森堡大公國,但由於早期翻譯的不準確、以及由英文和法文中的Prince一詞帶來的混淆,基本上任何君主制的城邦或微型國家,在中文或日文都被稱為大公國或公國,其君主則大多翻譯為親王、大公、公爵、王子等等。當今國際上被中文翻譯作“大公國”的國家尚有摩納哥公國(或作“親王國”)、列支敦士登公國(或作“親王國”)、安道爾。此類國家的起源都是歷史上獨立的城邦領地,或是被大帝國冊封而來的君主制諸侯國、在其帝國消亡后仍然保持君主制和獨立地位,此類國家,不論其原本在歐洲封建體系內的等級,現今在國際上都被平等地當做主權獨立的國家對待。.
查看 城邦和大公國
大狄奥尼西奥斯
大狄奥尼西奥斯(Dionysius the Elder Διονύσιος ὁ Πρεσβύτερος,或称为狄奥尼西奥斯一世,Dionysius I of Syracuse)。古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的僭主(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367年在位),曾占领西西里岛和南部意大利地区,成为古希腊西部最强大的城邦。早年仅为小吏,后在反抗迦太基的作战中成名。公元前405年他成为统治者,击败迦太基人。取得西西里岛和南部意大利地区。后由于民怨沸腾而为迦太基所败,被迫割地赔款。他最后在动荡不安中死去。.
查看 城邦和大狄奥尼西奥斯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查看 城邦和外交
奈加代三期文化
奈加代三期是古埃及史前历史的奈加代文化的最后阶段,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200年至3000年。由奈加代二期形成的国家,在此期间变得非常常见。此时国王拥有强大的统治力。奈加代三期通常也被称为第零王朝或者前王朝时代,借此来反映国王作为元首在城邦的影响力。事实上,其中的国王并不会成为一个王朝的一部分,他们更可能完全没有关系,并很可能与对方进行竞争。国王的名字都刻在包括陶器和墓葬的表面。 前王朝时期古埃及的特点,是一个持续政治统一的过程,最终在早王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单一的国家。此外,在这一时期,埃及语第一次被记载成为象形文字。还有一个充分的考古证据是在前王朝时期埃及南部的定居点迦南,这个被视为殖民地或贸易集散地。 城邦在这个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开始形成。各种小城邦在沿尼罗河出现。通过几个世纪的征服,上埃及地区合并成为三个大国:提尼斯,纳卡达和希拉孔波利斯。纳卡达是在提尼斯和希拉孔波利斯之间第一个覆灭的。然后提尼斯征服下埃及。希拉孔波利斯与提尼斯关系是不确定的,这两个国家可能和平地进行合并,随着提尼斯王室统治全埃及的。几个世纪,提尼斯国王被埋在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墓地。 大多数埃及学家认为纳尔迈是这一时期的最后一位国王以及第一个王朝的国王。埃瑞-贺、嘉和可能称作“蝎子王”继承王朝。蝎子王的名字可能是是女神塞尔凯特或由其引申出。 奈加代三期遍布整个埃及,它有着一些显着的特点:.
查看 城邦和奈加代三期文化
威尼斯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2014年,共有264,579人居住在威尼斯市镇,其中约55,000人居住在老城区。威尼斯与帕多瓦和特雷维索一起,组成了帕多瓦-特雷维索-威尼斯大都市区(PATREVE),总人口260万。PATREVE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大都市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等级。 威尼斯这个名字源于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古威尼蒂人。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首府。威尼斯同时被誉为「主之城」、「尊贵之城」、「亚得里亚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桥梁之城」、「漂浮之都」、「运河之城」。 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它同样因为几次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而众所周知的。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共和国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直到1866年,由于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而举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史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诞生地。2016年,威尼斯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查看 城邦和威尼斯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语称其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贵的”,聖馬爾谷獅子為其國徽象徵。.
查看 城邦和威尼斯共和国
學生動源
學生動源(Studentlocalism),香港獨派學生組織,2016年4月5日成立,主張香港獨立以及改革中學校政。此組織之現任召集人為鍾翰林。.
查看 城邦和學生動源
字母的歷史
字母的歷史從古埃及開始。公元前27世紀,古埃及人發展出一套含22個單音的象形文字來表達他們語言的子音,第23個字元推測是用來表示字首和字尾的母音。這些字元成為意音文字的發音、文法和變調標記,後來也用於表示外來語和人名。儘管是字母的原始形式,這套系統並沒有獨立用於書寫。第一種單純用作書寫的文字約於公元前20世紀,由埃及中部的閃米特人發明。經過五個世紀,這套字母向北傳開。後來全世界大多數的字母系統都承襲於此。唯一可能的例外是梅羅字母,這是種公元前3世紀努比亞至埃及南部一帶的象形文字變形。.
查看 城邦和字母的歷史
安塔尔基达斯
安塔尔基达斯(),斯巴达外交家、将领。他曾试图把希腊城邦让与波斯人以终结公元前393年的希波战争。公元前388年,他进而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谈判。他封锁赫勒斯滂海峡后,斯巴达的敌人们接受了“大王和约”(“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放弃把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让与波斯。约公元前373年,他重返波斯,可他于公元前361年前后的使命失败,他本人自杀而亡。.
查看 城邦和安塔尔基达斯
尼科西亚
尼科西亞(Λευκωσία、Lefkoşa),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及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也同時為塞浦路斯島上最大的都市。首都被分為南部的希臘人及北部的土耳其人控制,是仅有的国家分裂之后南北政权皆定于此的首都,然而國際上承認尼科西亚為南塞浦路斯的首都。 尼古西亞位於賽普勒斯島中部、臨派迪亞斯河,北依橫越島國北岸的凱里尼亞山脈,西南臨海拔約150米的特魯多斯山。城市總面積50.5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 尼科西亞市也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全島主要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尼科西亞區的首府。此城市也被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aWC)指定為B-級世界都市(Beta-)。.
查看 城邦和尼科西亚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查看 城邦和山东历史
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名于山东平度东岳石遗址。岳石文化晚于山东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900~前1600年间,属于城邦国家发展时期。 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比较明确,以泰沂山为中心,北起鲁北冀中,向南越过淮河,西自山东省最西部、河南省的兰考、杞县、淮阳一线,东至黄海之滨。岳石文化由于认识较晚,发现的遗址数量也不如龙山文化多,经过发掘的有30余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省的平度东岳石、菏泽安邱堌堆和河南省的杞县鹿台岗等。 牟平照格庄遗址出土的青铜锥以及泗水尹家城遗址的青铜镞说明岳石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
查看 城邦和岳石文化
巫金
巫金(Mukim)是一個衍生自阿拉伯語的馬來語詞彙,原意為「穆斯林周五祈祷集中點的周圍區域」,現指巫語系大型國家的三級行政區劃或一個巫語系城邦的二級政區,一般在傳統的「甘榜」(Kampung)或「村」之上。 巫金的「行政領袖」被稱作「彭古魯」(Penghulu),源自馬來語特殊稱謂,在星馬華語中也常被譯為「鄉長」一詞。.
查看 城邦和巫金
巴力
巴力(腓尼基语: ;בעל),又譯巴耳、巴拉,是古代西亞西北閃米特語通行地區的一個封號,表示「主人」的意思,一般用於神祇。巴力這個封號是源自於迦南人的神明,是希伯來聖經中所提到的腓尼基人的首要神明,曾被用於不同的偶像,早在前15世紀,便有閃族的崇拜記錄。迦南神話中,最重要的是巴力的死與復活,並且與自然界的死和復活循環相配。迦南人認為,當在儀式中重演神話,自然界的力量也能夠重新恢復,使他們獲得肥沃的土壤、牲口與人丁等。許多當時如神廟妓女制度及各種狂歡儀式等的風俗,都源出於此。演變到後來,巴力就跟上帝一樣,所代表的就是「神」。巴力並非是一個特有的神名,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祂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地方神。在西元前3000年左右,巴力代表的是蘇美人的風神恩利勒(En'lil)。過了一千年後,巴力一詞被普遍使用,各地各城邦都稱呼他們的神為巴力。許多以巴力為字首的代表的都是神名或王名。如巴比倫主神馬爾杜克(Bel-Marduk)以及腓尼基主神沙瑪什(Baal Shamen)。這位神到了敘利亞以及波斯都有人崇拜,甚至在迦南文化中也有祂的存在,是至高神埃爾(EL)的兒子,在迦南的祭典中祂的生日和祭日都有在紀念,這位神祇甚至連腓尼基人也有在拜,和其妻亞斯她錄一同代表了腓尼基人豐饒文化的象徵,不但是太陽神也是農業神,當災害來臨時,人們即以為是巴力神的震怒,其牲禮儀式甚至必需獻上活人或小孩,因而生出了火神摩洛克(Moloch)。隨著腓尼基人航海業的東奔西跑,巴力在摩西時期就已傳入到了地中海,包括了米甸文化(Midinite;即米甸地區的阿拉伯一族)和摩押國(Moabite;當時閃族的一支),在舊約中看的出來古猶太人也有這位神祇的崇拜,可能就是因為當時各地的人都崇拜以至過度,儀式過奢侈,不但獻上活人,還建造了花費浩大的寺廟,動員上千的祭司和勞力,甚至出現淫亂的場面。使得某些人產生了反感,成為後來墮落神的由來。 另外,中世紀著作《所羅門的小鑰匙》中的七十二柱魔神,也有記載巴力。別名「巴耶力」(Bael),排第1位的魔王。腓尼基神的巴力最初只用來表示一個特定的神的名詞,但是後來這個名詞開始等同一般名詞中的「神」。巴力(Bael)為所羅門72柱魔神中排位第1位。雖然巴力多被描繪成人類或是公牛的外型,在魔法書的描述中,祂則是以貓、人、蟾蜍,或是其組合的相貌出現。相當醜陋,聲音沙啞,能使人有變隱形的能力,尚精通性愛和法律的知識。而在法國學者科蘭·戴·布蘭西1818年的作品《地獄辭典》中,卻是以貓、人和蟾蜍的頭擺在一組蜘蛛腳上的形象出現。 巴力以王的名義指揮66個軍團守護四方。.
查看 城邦和巴力
巴德·提比拉
巴德·提比拉(Bad-tibira),伊拉克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南部。出现于苏美尔时期,亦见于古希腊学者著述。该城曾争霸于苏美尔诸城邦,后为拉尔萨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起由考古学家对该城遗址进行了勘察与发掘,出土的楔形文字铭文为研究苏美尔神话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来源。.
查看 城邦和巴德·提比拉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的2个月中,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到后来它宣布要接管法国全境。由于公社卫队杀死了两名法国将军加上公社拒绝接受法国当局的管理,终于导致了被称为“血腥一周”的严厉镇压。 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倾向于资本主义或中立者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而倾向于社会主义或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標誌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影響廣大深遠。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寧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查看 城邦和巴黎公社
不来梅机场
不来梅机场(Flughafen Bremen,)是德国城邦不来梅的一座机场。其规模以乘客数量来衡量排在德国第12位,以货物数量来衡量则排在第16位(2007年)。不来梅市拥有不来梅机场有限公司(Flughafen Bremen GmbH)全部的股权。.
查看 城邦和不来梅机场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查看 城邦和帝国列表
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導,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型,商周之变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礼节,周秦之变确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和“儒表法里”的政治文化体系,宋元之变使得传统的专制模式日趋僵化并开始严重禁锢思想和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至21世纪则是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曲折的过渡阶段(尚未完成)。.
查看 城邦和中國文化史
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中國大陆與香港矛盾(簡稱陸港矛盾、中港矛盾、港中矛盾、中港衝突),是指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香港回歸)後,中国大陆與香港之间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和移民等之一系列矛盾衝突。 1997年後,香港特区政府和親建制派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的不满。部分香港人認為,中国共产党和香港政府輕視“兩制、港人治港”,担忧香港政府將大陆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削弱港人地位和公民權利。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長官後,被指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顧香港承載力地引入過多觀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進一步激化矛盾。 隨著矛盾激升,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的決定的催化,以及對香港政府經貿、文化政策的不满,衝突由以往的民間層面激化到政治層面。雨傘革命就成了衝突積累的最終總爆發。《苹果日报》评论称,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何清漣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不少香港人擁有自身文化認同感,並且香港與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異。中港矛盾讓許多香港人對中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減弱,部分香港年輕人開始支持港獨、呼吁加強對香港民族主義的捍衛,並同台灣獨立運動及台湾泛綠陣營更為友好, 10-13/6/2013。出於對香港社會、政治及一國兩制前景的擔憂,香港人移民台灣、加拿大等地的人數在近年來也有所增加。在2016年台灣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的統計便顯示共有1086名港人獲台灣發出定居許可,較2015年大幅上升逾四成。 有評論人士在報章撰文,認為1997年以後的各方面事態發展導致中國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多趨於负面,對“香港独特性”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語言暴力事件,經過相關報導後也让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產生印象负面,以致有“蝗蟲論”等不友善的言论和“立法會宣誓風波”等過激行为出現。.
查看 城邦和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查看 城邦和东南亚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查看 城邦和东夷
希俄斯
希俄斯(Χίος)是希腊第五大岛屿,位於爱琴海東部,距安納托利亞(今屬土耳其)海岸僅7公里。希俄斯有名於其強大的商船社區,以及島上獨特的乳香脂和中世紀村落。它同时也是希俄斯州的行政区域,據說也是荷马及希波克拉底的故乡。岛上於十一世紀、由君士坦丁九世資助興建的新修女院(Nea Moni)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城邦和希俄斯
希俄斯的伊翁
希俄斯的伊翁(Ion of Chios),()。古希腊诗人与散文作家,一生的大部分在雅典度过。他主要以悲剧著名,但他也创作其他类型的诗歌,公元前428年为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所击败,后凭借悲剧以及酒歌在城邦酒神节上获得头奖。现仅存几部剧名。另外他还著有包括《出访》、《希俄斯的建立》和《论毕达哥拉斯哲学》等散文作品。.
查看 城邦和希俄斯的伊翁
希臘英雄崇拜
Sagalassos(Sagalassos)。 英雄崇拜(英文:Hero cults)是古希臘宗教眾多鮮明特色之一。在荷馬時代希臘語中,指的是於特洛伊戰爭期間中希臘與特洛伊任何一方參戰之男子。英語中的“hero”源自於古希臘語“ἥρως”,而古希臘語轉寫成拉丁文為“”,透過了關於特洛伊這段歷史時期的典故,無論如何,這單字成為了明确表示一位“已逝”的男子之意思,人們對祂們的崇敬與請求息災是位於祂們的陵墓或是在一座特定的神龕,因為在祂還活著的期間之名望或是非凡的辭世態度賜給了祂力量可以去協助與保佑在世的人們。一位英雄的地位是超越於人類但是卻尚未及於一尊神明,還有各類超自然的人物後來都被同化成為英雄的位階;一名英雄與一尊神明之間的區別是前者等級小於後者,尤其是在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情況,這是最突出的,但卻不是典型的英雄。 從青銅時代所留下來宏偉的遺址以及古墓(tumuli)賜予西元前十世紀到西元前九世紀前文字(pre-literate)時期之希臘人一個偉大還有消失年代的觀感,由偉大遺址與古墓反映出了口頭,而《伊利亞特》(Iliad)便是史詩傳統的結晶。豐富更新的奉獻物開始被成為一種象徵,在經過了一個年代的间断之後,像是位在(Lefkandi)的地點,即使是已經過隆重葬禮的死者之名字也幾乎難以記得。“故事開始被告知對於賦予獨特個性的人士們他們現在被認為是是埋葬於古老與雄偉的地點/位址,(Stories began to be told to individuate the persons who were now believed to be buried in these old and imposing sites,)”羅賓·萊恩·福克斯(Robin Lane Fox)陳述著。.
查看 城邦和希臘英雄崇拜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查看 城邦和希腊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查看 城邦和希腊历史
希腊国旗
希臘國旗(Σημαία της Ελλάδος,通常被稱為Γαλανόλευκη或Κυανόλευκη意“藍白”),是由藍白二色、十字圖案及平行長條所構成的旗幟。亦是希臘的舊商船旗和軍艦旗。9條藍白相間的平行長條象徵希臘獨立戰爭時的口號「Ελευθερία ή Θάνατος」(不自由,毋寧死)的9個音節(另一說是9長條象徵9位希臘神話中的文藝女神(9在希臘歷來表示範圍)。藍十字象徵在1821年土耳其獨立起義之際、巴特拉的蓋爾馬諾斯府主教揮揚的白地藍十字旗。 官方標準的國旗比例是3:2。.
查看 城邦和希腊国旗
希腊黑暗时代
希腊黑暗时代(英语:Greek Dark Ages),又称荷馬時代(根据荷马史诗)、几何时代(根据当时的几何艺术),是指希腊历史中从公元前11世纪迈锡尼文明覆灭到公元前9世纪第一个城邦的建立的历史时期,也是荷马史诗的年代。 考古学显示,公元前1200年后的一段时间,地中海东部的青铜文明都经历了,宫殿和城市都被毁、丢弃。周围的赫梯帝国也在这一时间灭亡,从特洛伊到加沙的城市被摧毁。这次陷落后,定居点变的更小更少,意味着经历了饥荒和人口减少。在希腊,迈锡尼贵族使用的线形文字B在这一时期也消失了。公元前1100年以后,古希腊陶器上,像迈锡尼时期那样形象的纹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公元前1000–公元前700)。 传统上认为这一时期的希腊本土,失去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这一时期没有任何的文化成长和进步。但是从埃维亚岛上的出土的文物来看,和东方(尤其是黎凡特)的重要的文化和贸易路线,在公元前900年后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希腊人在后迈锡尼的塞浦路斯和叙利亚海岸出现的证据。.
查看 城邦和希腊黑暗时代
布尔·辛
布尔·辛(约公元前1895年——约公元前1874年前后在位)(Bur-Suen)伊辛第一王朝国王之一。约活动于公元前19世纪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伊辛城邦,承袭乌尔·尼努尔塔之位。在位约二十余年,统治时期曾于尼普尔祭祀并刻石。死后由里皮特·恩利尔继任君位。.
查看 城邦和布尔·辛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查看 城邦和世界歷史
帕加马
别迦摩(希腊语:Πέργαμος;现代土耳其语:Bergama)是安纳托利亚古国,现在是土耳其境内貝爾加馬的一处历史遗迹。 别迦摩原是密细亚(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一座古希腊殖民城邦,距爱琴海约26公里。城市本身坐落在巴克尔河北岸的一个海角上。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之后,地中海地区进入了所谓希腊化时代,别迦摩则在继业者战争之后变成了一个由独立王公统治的王国。在阿塔罗斯王朝(前282年~前129年)统治下,别迦摩一度成为一个相當强盛的国家。.
查看 城邦和帕加马
三十年和約
三十年和約是兩個古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在前445年簽訂的條約,結束了在前460年爆發的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但是這三十年和約只維持了13年:前432年雅典在波蒂迪亞戰爭(Battle of Potidaea)攻撃並打敗了斯巴達聯盟;這次勝利加上斯巴達的同盟國墨伽拉認可雅典貿易,激起斯巴達對雅典違反和約的指責,因而向雅典宣戰。到了這時,和約終於流產,而開始了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即一般所稱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Category:希臘歷史 Category:和約.
查看 城邦和三十年和約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查看 城邦和亚里士多德
庫爾德斯坦
庫爾德斯坦(库尔德语:كوردستان, Kurdistan,意为“库尔德人的土地”)是一個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的地區,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庫爾德人聚居的地方,如今庫爾德斯坦被這四個現代國家所分割。庫爾德人一直爭取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國,但一直受到四國政府的鎮壓,尤其是受到土耳其政府的屠殺和迫害。时任政府在2017年9月25日发起咨询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独立公投,28日宣布支持独立的票数达到近93%。另外,库尔德斯坦地区还居住着一些亚述人和亞美尼亞人等其他少數民族。.
查看 城邦和庫爾德斯坦
库尔德历史
库尔德斯坦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尼安德特人.
查看 城邦和库尔德历史
库斯科王国
库斯科王国(Kingdom of Cusco或Cuzco,克丘亚语:Qosqo或Qusqu),是一个位处安第斯山脉的小王国。其於12世纪由印加人所建立成为小城邦,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不断的战争或和平同化的进程,其不断扩张,然而最终被印加帝国继承。.
查看 城邦和库斯科王国
五城
五城(pentapol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词汇“penta”(五)和“polis”(城邦),是地理上或制度上的5座城市的组群。.
查看 城邦和五城
底比斯 (希臘)
底比斯 (Thebes,; Θῆβαι, Thēbai,;. Θήβα, Thíva)又译作忒拜,是一座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是关于卡德摩斯、俄狄浦斯、狄奥尼索斯、七将攻忒拜、特伊西亚斯等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它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境内以及周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迈锡尼定居点与写有“线性文字B”字符的泥板,显示了该城在青铜时期具有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底比斯曾经是维奥蒂亚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维奥蒂亚邦联的领导城市。她也曾是古雅典城的主要对手之一,并且于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的行动中支持波斯的作战。在伊巴密浓达的领导下,底比斯军队于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击败了斯巴达军队。而底比斯圣队(一支精锐部队)在对抗亚历山大大帝与腓力二世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大敗的事蹟亦廣為人知。在前335年,亚历山大大帝摧毁该城之前,底比斯是希腊历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是在马其顿征服希腊时勢力最大的城邦。在拜占庭时期,该城也因丝绸而著称。 现代的底比斯城設有考古博物馆,亦保留了遗址(青铜时代遗址与前线堡垒)与其他細碎的古代遗迹。同時,它也是希腊行政区划中维奥蒂亚州的最大城镇。.
查看 城邦和底比斯 (希臘)
仇首王
仇首王( ,214年—234年在位),是百济第六任国王,根据三国史记记载,他是百济建立者溫祚王的后代,百济第五任君王肖古王的长子。 根据三国史记所记载的时间地点的推断,仇首王时期的百济国还是部落联盟形式的诸多城邦国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国。 公元216年,仇首王在沙道城大战北方的靺鞨和東方的樂浪郡 并在公元222年,击败五千人之多的新罗军团,然后仇首王自己的部队也在战争中由于瘟疫等原因伤亡惨重。为了争取带方郡的支持,他娶辽东太守公孙康女为妃。 仇首王离世后,他的长子沙伴王即位。后来王位被肖古王的弟弟,仇首王的叔叔古爾王夺得。古爾王的后世传位三代后,仇首王的次子为百济第11任国王比流王,从王号上看来,百济第十四任君王近仇首王暗示为仇首王的后代。.
查看 城邦和仇首王
伊奢那跋摩一世
伊奢那跋摩一世 Isnaarman I(活动时期7世纪初叶)真腊帝国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真腊国家处于整体国力稳步上升的态势。 伊奢那跋摩一世原名伊奢那先,是真腊帝国的开国者之一摩诃因陀罗跋摩的儿子。他积极扩张真腊国土。伊奢那跋摩征服了森河流域的婆罗阿迭补罗(一个城邦国家),随即在森河河畔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伊奢那城,并将之作为真腊帝国的新都城。在伊奢那跋摩一世统治时期,该城十分繁华,据说拥有两万户居民。 伊奢那跋摩一世逐步向西推进真腊帝国的边境线。他先后征服了查克朗加补罗、阿牟迦补罗和毗摩补罗诸城邦。他推行侵略性政策的基石是一支极为庞大的军队:据记载这支军队包括5000头战象。仰仗这支军队,伊奢那跋摩一世使真腊在中南半岛上处于支配地位。 在和平外交方面,伊奢那跋摩一世较为稳健。他与中南半岛上一些较为强大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与林邑。伊奢那跋摩本人与林邑公主结婚,后来又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位林邑亲王。这位真腊公主的儿子后来于653年继承了林邑的王位(即毗建陀跋摩一世)。 到伊奢那跋摩一世去世时,真腊已成为威震东南亚的国家。 Category:柬埔寨君主.
查看 城邦和伊奢那跋摩一世
伊奥尼亚联盟
爱奥尼亚联盟(古希腊文:Ἴωνες ,拉丁文:commune consilium)是一个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由十二个愛奧尼亞城邦组成的联盟。 以下是希罗多德列举的联盟成员:.
查看 城邦和伊奥尼亚联盟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希腊语:Ιλιάς,转写:Iliás)又译《伊利昂纪》(取自书名“伊利昂城下的故事”之意),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強弱弱格六音步史诗。故事的背景设在特洛伊战争,是希腊城邦之间的冲突,军队对特洛伊城(伊利昂)圍困了十年之久,故事讲述了国王阿伽门农与英雄阿喀琉斯之间的争执。 虽然故事只是讲述了战争最后一年几周内发生的事情,但《伊利亚特》提及或暗喻了许多关于围城的希腊传奇;在早先的事件中,例如勇士们为围攻集合,战争的由来,以及相关的顾虑等等都在故事开始之时出现。史诗的叙述随后给出了预言,例如阿基里斯将会遇到的不幸以及特洛伊的沦陷,这些预言在事件发生前给出,暗示生动鲜活,因此当故事到结尾处,史诗基本上诠释了整个特洛伊战争。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某种程度上是上下集的关系,常被认为是荷马的作品,它们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与《奥德赛》同为西方的经典之一。根据有荷马史诗人物图像的花瓶生产时期、其他引用此诗的希腊诗歌撰写日子推断,本史诗应大约完成于公元前750或725年。最近,根据语言演化的统计模型将其定位为公元前760到710年间。在现代通用版中,《伊利亚特》包含15,693行;文字是以荷马希腊文写成,混合了爱奥尼亚希腊文和其它古希腊文风。.
查看 城邦和伊利亚特
伊利里亚
伊利里亚(古希腊语:,拉丁语:Illyria)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巴尔干半岛西部,亚德里亚海东岸。大约为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地区。.
查看 城邦和伊利里亚
伊特鲁里亚
伊特魯里亞(Etruria),也译作伊特鲁利亚、埃特鲁里亚、伊楚利亞,是处于现代意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国家。 伊特魯里亞的位置在包括了现今托斯卡纳、拉齊奧、翁布里亚的区域。伊特魯里亞被认为是伊特拉斯坎人的国家,后来被罗马人吞并了。伊特魯里亞在公元前罗马城之前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重要城市,古罗马的伊特魯里亞時期是其鼎盛时期。 伊特拉斯坎語不属于印欧语系,但是目前对这个语言所知甚微,尚未能破读。拉丁文的字母来自伊特拉斯坎字母。.
查看 城邦和伊特鲁里亚
伊莎貝拉·埃斯特
伊莎貝拉·迪埃斯特(Isabella d'Este ,,又翻作伊莎貝拉·德·埃斯特),是曼圖亞的侯爵夫人,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中的女性領袖,在文化與政治上起著無與倫比的作用。她是通權達變的政治高手,也是偉大的藝術贊助人。 於贊助藝術的同時,她也是時尚的領導人,其創新無比的穿著打扮,被整個義大利和法國宮廷中的上流女性們爭相模仿。伴隨著她的智慧與英明,著名詩人阿里奧斯托形容她為「自由且心胸寬闊的伊莎貝拉」;大學者彼得羅·本博讚美她為「最聰明、最幸運的女人」;外交官尼科洛·達·科雷喬(Niccolò da Correggio)也頌揚她為「世界第一夫人」。Marek, p.ix 當她丈夫(1466-1519年)外出作戰時,伊莎貝拉就會在曼圖亞代為攝政,輔佐她丈夫。當1519年其夫因梅毒過世後,她成為兒子的攝政。當義大利戰爭進行地如火如荼時,她在1500年於米蘭成功地說服了法王路易十二,使曼圖亞免受法軍的攻擊威脅,展現傑出的外交才幹。(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五卷‧文藝復興時代》,第二部第四章第三節 她對文藝復興的精神身體力行,不但對文學情有獨鍾,也是個多產的書信家。她除了寫下大量的書信給知名藝術家(如達文西就收過許多委託信,但達文西緩慢的創作風格常無法達到其要求),委託創作藝術品之外,更終身保持對小姑(Elisabetta Gonzaga)的書信聯繫。那時代聲名狼藉的美豔貴婦魯克蕾齊亞·波吉亞是她的弟媳,但卻在1503年(與弟弟阿方索·埃斯特一世成親的隔年)開始與其夫弗朗切斯科長期外遇,導致伊莎貝拉對愛情失去信心。.
查看 城邦和伊莎貝拉·埃斯特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位於欧洲西南角,东面和南面临着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在东北部由比利牛斯山脉与欧洲大陆连接。主要包括当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及直布罗陀。其总面积约 582,000 平方公里。.
查看 城邦和伊比利亚半岛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庫德斯坦(庫德語:ههريمى كوردستان,阿拉伯語:إقليم كردستان العراق ),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地區,正式名称是库尔德斯坦地区,中文媒体常称之为“库尔德自治区”(简称“库区”)。该地区包括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杜胡克及哈拉卜贾四省,东邻伊朗,西邻叙利亚,北接土耳其,南接伊拉克其他地区,位于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南部。该地区由管辖,首府設在最大城市埃尔比勒。 自治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70年3月在历经了之后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斯坦民主党达成的。该协议最终未能实施,1974年伊拉克北部又陷入了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人的新一轮血腥冲突之中。而且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和伊拉克军队的“”也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人口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1991年爆发的北方库尔德人及南方什叶派反抗萨达姆·侯赛因的后,库尔德民兵组织“自由斗士”成功地将伊拉克主力部队赶出了北部地区。尽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引发了伊朗、土耳其边境地区的难民危机,但自由斗士的胜利和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北部禁飞区的设立,给库尔德自治与难民返乡创造了条件。由于库尔德人与政府军之间持续的战争,1991年10月伊拉克政府军撤出了库尔德地区,使库尔德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2005年,伊拉克新宪法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库尔德斯坦作为联邦制的一部分存在,使用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两种官方语言。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实行议会制,议会共设有111个席位,其中11个席位固定分配给少数族群。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现任总统为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的领导人马苏德·巴尔扎尼,政府总理为。.
查看 城邦和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查看 城邦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众卡比洛斯
众卡比洛斯(Cabeiri)。古希腊神祇之一。为一组具有男性与女性等多种神秘意义的崇拜对象。影响于整个古希腊世界,并随着发展而在不同城邦具有不同意义。其形象反映于古希腊学者之著述,亦于艺术相关作品中得到广泛反映。.
查看 城邦和众卡比洛斯
但澤自由市
但泽自由市(Freie Stadt Danzig)是1920年至1939年间的一个半自主城邦,包括波罗的海德意志港口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及邻近地区的近200个城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根据1919年《凡尔赛条约》第100条(第三部第十一节)条款,该政权于1920年11月15日建立起来。 但泽自由市包括但泽市及其附近的城镇、村庄和其他居民点,主要为德意志人居住,歷史上屬於德國。根据条约,这一地区将同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及新建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战间波兰)保持分立,但并非一个独立国家。自由市处于国际联盟的保护之下,与波兰为关税同盟关系。 波兰拥有在但泽发展和维护交通、通讯和港务的全部权利。自由市的建立是为了使波兰能够获得一个足够规模的海港,市内大多数居民为德意志人,但亦有显著的波兰裔人口Zapiski historyczne: Volume 60, page 256, Towarzystwo Naukowe w Toruniu.
查看 城邦和但澤自由市
佛罗伦萨共和国
佛罗伦萨共和国(Repubblica Fiorentina)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国家,位于今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以佛罗伦萨为中心。.
查看 城邦和佛罗伦萨共和国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城邦和德国
德米特里二世 (马其顿)
德米特里二世(希腊语:Δημήτριος B,)安提柯王朝的马其顿国王(前239年~前229年在位)。 德米特里二世为马其顿国王(贡那特的)安提柯二世之子。在其父仍在世时,他就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了。前260年,德米特里在德尔迪亚打败了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二世的军队,从而拯救了整个马其顿。 前239年安提柯二世去世后,德米特里二世登上马其顿王位。他很快发现,在希腊世界他面对着两个强大的敌人: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两者都是由很多独立城邦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更为不妙的是,这两个通常是敌对的同盟现在为了抗衡强大的马其顿而联合起来了。德米特里二世在与这个联盟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夺取希腊中心地带彼奥提亚),但是后来在伊庇鲁斯发生的革命大大削弱了他的地位。伊庇鲁斯的君主政权(可谓是德米特里的天然同盟者)在革命中被推翻,代之以一个城邦共和国。 在北方,德米特里二世面临着蛮族入侵的威胁。前229年,一支说印欧语系语言的蛮族部落达尔达尼亚人侵入马其顿。德米特里二世在与他们的战斗中遭到惨败,不久就去世了。在他死后,由于他的儿子腓力五世极其年幼,国家的政权实际上落入了他的堂弟安提柯三世的手里。.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官方名称“圣马力诺共和国”(), 也被称为“最庄严尊贵的圣马力诺共和国”(), 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亚平宁山脉东北侧,处于被意大利包围的国中国状态。圣马力诺国土面积,人口33,285人。 其国家首都是圣马力诺市,最大的城市是位于塞拉瓦莱的。圣马力诺是欧洲委员会所有国家中人口最少的国家。 圣马力诺的国名来源于圣玛利诺(圣马利诺斯),一个来自拉布岛(位于现在的克罗地亚)罗马帝国殖民地的石匠。公元257年,圣玛利诺参与了里米尼的城墙重建工作,该城市的城墙曾因为遭受海盗的袭击而被破坏。公元301年,圣玛利诺在蒂塔诺山修建了一个独立的修道院社区。因此圣玛利诺号称是现存最古老的主权国家和历史最悠久的立宪制共和国。 圣马力诺由《》管理,该宪法成书于16世纪,由拉丁文书写完成的一套六本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圣马力诺认为这是最古老的迄今仍然有效的政府文件或宪法。 圣马力诺的国家经济主要依靠金融业、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就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圣马力诺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与欧洲发达地区水准持平。圣马力诺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高度稳定和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该国既没有国家债务也没有预算盈余。 圣马力诺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车比人多的国家。在外交上,圣马力诺追随意大利领导,而且它还是团结谋共识集团的核心成员。.
查看 城邦和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历史
最神圣的圣马力诺共和国(意大利语:la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位于意大利中部的里米尼地区附近,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其早期历史不见于史籍。在公元3世纪下半叶,一个以采石为生的年轻基督教徒马力诺(Marinus)驾船离开其故乡——达尔马提亚的阿尔贝岛(今克罗地亚的拉布岛),在意大利的里米尼上岸,从此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圣马力诺历史。.
查看 城邦和圣马力诺历史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查看 城邦和地中海
地理大发现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查看 城邦和地理大发现
國 (政治)
國家(État, Staat, state,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estado)是指一個有組織的政治群體,在單一政府之下共同生活。 國的英文「state」可以指主權國家,也可以指服從於主權國家或霸權國家、其最終主權屬於他國的政治實體,例如構成國及諸侯國。「state」也可以指下的一個州。.
查看 城邦和國 (政治)
僭主
僭主(τύραννος|tyrannos;tyrant),又译為暴君,政治學術語,是一種君主制的變體。希腊时代認為,不通过世袭、傳統或是合法民主选举程序,憑藉個人的聲望與影響力,获得权力,來統治城邦的統治者,這樣的統治者被稱為僭主。 很多国家政权形式,一开始并非为僭主设计,但却很容易转变为僭主,因为没有能力阻止僭主的转变。譬如專政、社團主義、精英政治、神權政治等。.
查看 城邦和僭主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意为“猛狮之子”或“猛狮一样的人”,?),也有译作李奥尼达一世。古代斯巴达国王,出自亚基亚德世系,陣亡於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之役。他率领的300斯巴达士兵的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了古希腊英雄人物。.
查看 城邦和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施特劳斯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是一位德裔美国政治哲学家,专事古典哲学研究。他生涯中的大部分是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科学教授,在那里他教授了几代投入的学生,也出版了十五本书。自他死后,他开始被认为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一个思想渊源。.
查看 城邦和列奥·施特劳斯
分治島嶼列表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島嶼都由一個國家統治,它們若非成為島國,就是成為大陸沿海國的部分領土。本列表列出了較為少見的多國分治島嶼(跨國島嶼)。這些島嶼通常較大,且當中亦有因為多國分治而陷於國際糾紛者。.
查看 城邦和分治島嶼列表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查看 城邦和周朝
傳染病歷史
傳染病歷史记述在世界历史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的传染病。.
查看 城邦和傳染病歷史
全球最昂貴城市
全球最昂貴城市,是指全球生活費最昂貴的城市,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年度報告而定。.
查看 城邦和全球最昂貴城市
共和制
共和制(Republic),是一種政體。與神權及君主制政權的正當性、取得方式和政體形式不同,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共和国」(「republika」、「république」、「республика」、「جمهورية」等等」)字樣。 古代及現代的共和制不論在意識形態或是組成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在歐洲古典時代及中古時期,許多國家都想建立羅馬共和國的體制。義大利中古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傳統類似現在的「公民人文主義」,有時也用來表示直接從像撒路斯提烏斯及塔西陀等古羅馬政治家傳下來的制度。不過受希臘影響的羅馬作家,例如波利比烏斯及西塞羅有時也用這個詞來翻譯希臘文中的πολιτεία,這個詞可能是指一般性的政體,但也可能是指不對於羅馬共和制的特定政體,共和制不完全等同於雅典式民主的古典民主,不過有一些民主的概念在內。 共和制在十九世紀初開始在歐洲盛行,最後取代了許多國家的君主專制。在現代的共和國中,政府是依宪法,由公民选举產生的。孟德斯鸠將所有公民共同統治國家的民主,以及只有部份人統治國家的贵族政治及寡頭政治都視為共和國的政體。 大多數的共和國是主权国家,不過也有一些半主权的政體稱為共和國。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提到:「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同様的,蘇聯的苏联宪法也將政體描述由15個苏联加盟共和国組成的聯邦,而且其中的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當時在聯合國中就已有席次。 在政治思想上,共和主義指以共和制來治國的一個意識型態。在現代國家興起後,共和主義在世界各國的實踐及理論發展上各異,但大多數有幾項特徵:人民不是統治者的所有物或附屬品,並且大多有一有效憲法確定人民基本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政府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
查看 城邦和共和制
克拉科夫自由市
克拉科夫自由市是一個存在于1815年至1846年由維也納會議創設的城市國家(位於今波蘭境內),由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控制。在爆發了克拉科夫起義之後,克拉科夫自由市被合併入奧地利,改為奧地利屬下的。也稱克拉科夫共和國。克拉科夫自由市是波蘭歷史上首個純粹的共和制國家。.
查看 城邦和克拉科夫自由市
克拉提努斯
克拉提努斯(Cratinus),()。古希腊旧喜剧的主要作家。他在城邦酒神节上六次获头奖,三次在雅典酒神节上获奖。现存有27部剧的剧名和460余个残篇,他极具创造力,因其咒语和酗酒而出名。.
查看 城邦和克拉提努斯
前14世纪
前1400年至前13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4世纪。.
查看 城邦和前14世纪
前24世纪
前2400年至前23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4世纪。.
查看 城邦和前24世纪
前26世纪
前2600年至前25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6世纪。.
查看 城邦和前26世纪
前31世纪
前3100年至前30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1世纪。.
查看 城邦和前31世纪
前32世纪
前3200年至前31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2世纪。.
查看 城邦和前32世纪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查看 城邦和国家
国人
国人可以指:.
查看 城邦和国人
国际法
國際法(Le droit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Law,原稱万国法)又稱國際公法,是主權国家國與國之间的法律。國際法不同於國家的法律制度,因為它主要的適用對象為國家而非公民,是規範政府组织之間关系的规则,有時也包括民族意識的法人和自然人等。國際法較無法約束各個國家,因為無法保障其法律體系始終順利運作,因此缺乏有效制裁違法國家的制度。 早期西方世界並不承認國際法存在,19世纪的英国法學家奥斯丁認為該法律僅其是一种實在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目前各国对国际法法律地位的承认和国际间所发生的贸易摩擦也時常被援引国际法进行解决,因此国际法的法律地位已经獲得多數國家承認,但是國際社會中並沒有具备制裁违法国家实力的世界政府可以解釋與執行,因此常被解釋爲國與國之間條約的国际私法概念所混淆以求维系既成的格局。.
查看 城邦和国际法
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圖書館在人類文明發展及歷史存留具顯著作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資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們漸漸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資源,作為館藏提供大眾使用或查閱。.
查看 城邦和图书馆
皮洛士
洛士(希腊语:Πύρρος;拉丁语:Pyrrhus;),摩羅西亞國王,出身埃阿喀得斯家族,也是希臘伊庇魯斯聯盟統帥(前306年–前302年, 前297–272年)普魯塔克. Parallel Lives, "".,後來成為敘拉古國王(前278年–前275年)及馬其頓國王(前288年–前284年),他也是希臘化時代著名的將軍和政治家..。皮洛士是早期羅馬共和國稱霸義大利半島的最強大的對手之一,在對抗羅馬的一些戰役中儘管獲得勝利,但也付出慘重的代價,西方諺語「皮洛士式勝利」源自於他。.
查看 城邦和皮洛士
玛雅人
玛雅人(Maya peoples)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公元前約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區。使用馬雅語。古馬雅人發展出著名的馬雅文明,是唯一發展出文字的美洲文明,曾盛極一時,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殖民美洲,使馬雅文明走入歷史,待19世紀馬雅文明遺址被發現,此文明才得以重現於世人眼前。“玛雅”是为了方便而起的他们的一个集体的称号,这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程度的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但这之中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中谁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在21世纪初,約有7百万玛雅人。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还存在着大量遗留的古代文化遗产。一些玛雅人已经相当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另一些人还在继续着更传统的习俗,这些人以玛雅语作为主要语言。据说全盛时代玛雅人口达1400万。 现在的玛雅人大多数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的西部和萨尔瓦多。他們之間已經沒有馬雅文明興盛時期的城邦連結,失去橫的聯繫,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文化與傳統,不曉得過去的文明歷史。 但馬雅人仍留有些許宗教文化、社會習俗,與後來的殖民者相異,由此可見馬雅文化猶存。 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菸草、棉花。土地公有,分配給每個家庭使用,每3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后期出現了自由人和奴隸的劃分,統治者稱為「大人」,職位世襲,掌握軍政大權。.
查看 城邦和玛雅人
火星反照率特徵列表
火星表面有明亮的區域、也有較暗的區域,統稱火星的反照率特徵(albedo feature)。自17世紀,各個天文觀測者將所見到的特徵一一命名,其中喬凡尼·斯基亞帕雷利的命名大部分於1958年由國際天文聯合會核准採用,並沿用至今。本火星反照率特徵列表即以此為準。國際天文聯合會公佈之列表。 斯基亞帕雷利的命名大部分是源自古希臘地理、希臘神話等,在此一並列出。其中古希臘語的譯名是根據《羅氏希臘拉丁文譯音表》(參見:維基百科:希臘神話專題)。.
查看 城邦和火星反照率特徵列表
珠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3024.57万,常住人口超过5600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中华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也称粤港澳、省港澳。2014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查看 城邦和珠江三角洲
社会
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鄉、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亞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查看 城邦和社会
科林斯 (古希腊)
科林斯,为古希腊城邦之一,地处今科林斯地峡地区。 基督教中,科林斯因新約聖經中的《哥林多前書》和《哥林多後書》而得名(哥林多即為科林斯)。.
查看 城邦和科林斯 (古希腊)
科林斯同盟
科林斯同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8/337年冬季创建的希腊城邦同盟。旨在联合整个希腊世界的军事力量与波斯较量。.
查看 城邦和科林斯同盟
科林斯战争
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5年-前387年)是一场发生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联盟与四国联盟(底比斯、雅典、科林斯和阿尔戈斯)之间的战争。战争之初,四国得到了波斯帝国的支持。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斯巴达在小亚细亚、希腊中部和北部的扩张主义而导致了这一区域的城邦对其不满。战争主要是在科林斯地区和爱琴海进行的,斯巴达人在开始阶段的陆战中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后来的海战中斯巴达舰队被波斯挫败,也因此斯巴达丧失了海洋强国的地位,雅典收复了原属于自己的岛屿。 波斯人担心雅典强大带来的威胁,转而支持斯巴达,迫使联盟国和解。战争在公元前387年结束,签订了《安塔西达斯和约》。这次战争加强了斯巴达在希腊政治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并且同时也扩大了波斯帝国在希腊事务中的影响力。.
查看 城邦和科林斯战争
科潘
科潘(Copán)遗迹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省,靠近危地马拉边境。科潘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当时,她是玛雅诸邦中最靠南的一个。 科潘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纪,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9世纪达到鼎盛,然后同其他古典时期各个玛雅城邦一样,突然衰落并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之中。古代,科潘可能称作“Xukpi”。.
查看 城邦和科潘
米利都
米利都(Μίλητος)是位于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线上的一座古希腊城邦,靠近米安得尔河口。它在赫梯文献中被称为Millawanda或者Milawata,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也有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从克里特岛来的移民定居于此,随后,这个城市就成为了爱奥尼亚十二城邦之一。在公元前6世纪它建立起了强大的海上力量,并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希波战争前它处于波斯统治下。米利都拥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世称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曾先後被赫梯帝國、弗里吉亚人、吕底亚、马其顿帝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所統治。在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米利都被用作一個與威尼斯進行貿易的港口,後來港口淤塞,城市被廢棄。今日米利都的廢墟距離海面數十公里,在衛星地圖上 37°31.8'N 27°16.7'E 的位置,於土耳其艾登省內。.
查看 城邦和米利都
納巴泰人
納巴泰人(阿拉伯文:;英文:Nabataeans。又譯納巴提人), 是在約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營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把敘利亞和阿拉伯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至紅海的地命名為「納巴泰」,也就是他們位於綠洲的居住地和名字來源。 他們寬鬆的貿易管理網絡以一串綠洲為中心點,但中心點沒有足夠範圍作集体農業,而綠洲間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無防線。在106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征服納巴泰並併入羅馬帝國,令到其文化尤其是罐裝著色陶器業分散,最後永久失落。.
查看 城邦和納巴泰人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empiricism)又作經驗論,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相信证据,着重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归纳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它最重要的科学方法包括:所有理论和假设都必须被实验来检验,而不是单纯且唯一地依赖于先验推理,直觉和启示。所有經驗主義最早的發源地是在歐陸(歐洲大陸),主要是發源於歐洲大陸的古希臘時代的城邦國家的醫學專業知識及專業的醫療技術,經驗主義是當時古希臘城邦國家的醫生看診治療病人的方法。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希波克拉底、托马斯·阿奎纳、弗兰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 经验主义,经常被自然科学家提及说:「知识是建立在实验之上的。」认知论原理之一就是感官体验创造了知识。经验主义的研究,包括实验和经过验证的测量工具。正是这些领导着科学方法 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理性主义,认为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
查看 城邦和经验主义
维鲁萨
维鲁萨(Wilusa,赫梯语:URUWi-lu-ša)是青铜时代晚期位于小亚细亚西部亚苏瓦盟的一座城邦。 在现存的公元前13世纪的赫梯文献中,维鲁萨之名多次出现。一些学者认为维鲁萨可以对应特洛伊VIIa考古遗址,也即是特洛伊战争史诗集群中所描述的特洛伊。赫梯语中的Wilusa被认为可能与希腊语中表示特洛伊的Ilios/Ilion (Ἴλιος, Ἴλιον)同源。.
查看 城邦和维鲁萨
美國行政區劃
美國行政區劃架構為:.
查看 城邦和美國行政區劃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法蘭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是德国中西部黑森州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德国第五大城。城区拥有73万2688人,如合併周边城镇計算则約有230万人。整個法兰克福-莱茵河-美茵河都會區約有五百万人口,为仅次于莱茵-鲁尔的德国第二大都會区。法兰克福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有着移民背景,而四分之一的人口为外国公民。 自中世纪起,法兰克福即为德国的中心城市。公元794年时,法兰克福被授予帝国自由城市的地位。1815年,法兰克福自由市成为德意志邦联的政治中心。在1848年革命时期,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在圣保罗教堂召开。在普奥战争中,与奥地利结盟的法兰克福被普鲁士王国所吞并后,在1866年正式失去--的主权。1875年时,法兰克福居民突破十万人,1928年时则已超过50万人。如今作为阿尔法级别的全球城市,法兰克福是许多欧洲及跨国大型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另外德國聯邦銀行、歐洲中央銀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及多家大型商業銀行總部也設立在此,它是歐盟的經濟中心。法蘭克福掌握了全德國乃至全歐洲的鉅大財富,遂有「美茵河畔曼哈頓」之戲稱("Main"hattan 或 Manhattan am Main)。 因其地理位置,法蘭克福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法兰克福高速立交桥是欧洲最为繁忙的陆路枢纽;火车总站为德国流量第二大的火车站,萊茵-美茵國際機場為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也是欧洲重要的航空中转站。 法蘭克福是歌德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他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法蘭克福大學即以歌德為大學命名,德國政府也在世界各地成立「歌德學院」致力於德語教學。歌德在德語文化世界具備國粹瑰寶的地位,讓這座城市始終散發著與有榮焉的光彩。.
查看 城邦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查看 城邦和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历史主要是指从旧石器时代初期早期人类的活动至古典时代晚期。 美索不达米亚在古代希腊语中指“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
查看 城邦和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義大利 (羅馬帝國)
義大利 (羅馬帝國),意指於古羅馬時代,與現今義大利本土面積(不包含西西里島和撒丁島)重疊下的行政區。 共和國開啟時期,義大利本土是以中央城邦概念統治,直至共和中期才有國家聯盟的組織與領導者的地位。這情形到奧古斯都統治時有了行政區的概念,並區分為拉齊奧等11個行政區。因為羅馬文明帶來的繁榮,此行政區漸於帝國中佔主導地位,並讓很多大商家都獲得巨大的財富。 除此,人口出生率與環境也顯著改善,例如西元前28年義大利就有4063000人,並在西元前14年達到4937000人。如果連婦女與兒童人口計入,將遠超過此數。之後雖歷經帝國中期、四帝共治及帝國後期,義大利本土仍有穩定的政經發展,並仍於羅馬帝國範圍,這情形直到西元533年前才有較大的改變。 Category:羅馬帝國.
義大利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Rinascimento italiano)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即從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00年之間,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早期,義大利文化裡的許多面向大致都是中世紀的,而且文藝復興一直要到這個世紀結束時才整個呈現出來。義大利文“rinascimento”的字面意思是「重生」,而這個時代最為人熟知的是,在被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卻集中在精英階層,绝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義大利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北部開始,集中在佛羅倫斯,喬托等人逐漸突破了僵化的中世紀藝術,使得藝術作品更加生動立體。它接著往南傳佈,對羅馬的影響尤其大,而羅馬大致上是被文藝復興教宗們重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在15世紀晚期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外國入侵使整個地區陷入混亂。但是,文藝復興的想法跟理想散佈到歐洲其他地方,開啟了北方文藝復興與等。 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為人熟知的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佩脫拉克、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利奧內和馬基維利的文學作品,藝術家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拉斐爾的画作,還有偉大的建築物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
查看 城邦和義大利文藝復興
羅伯·道爾
勞勃·艾倫·道爾(Robert Alan Dahl;) 是美國政治學家,當代政治學巨擘、民主理論大師,耶魯大學政治學榮譽講座教授,前美國政治學會主席,1998年榮獲哈佛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道爾一生研究民主,早在1940年、年僅25歲即自耶魯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年輕時就躋身政治界泰斗,自成一家之言,成為全球政治學界公認的「民主理論大師」。政治學者白鲁恂曾評價:「道爾談論民主時,人人都應該洗耳聆聽。」著作《民主及其批判》被譽為政治學經典,是道爾畢生的教學與研究結晶,《論民主》則被稱為「一位民主信仰者的最後贈言」、一本「民主指南」。.
查看 城邦和羅伯·道爾
热那亚总督
热那亚总督,(利古里亚语:Duxe,拉丁语:Dux,意大利语:Doge,正式名称为,“热那亚领导者和护民官”),又译“热那亚公爵”,是神圣罗马帝国成员国、意大利城邦热那亚共和国的行政长官。1339年设立,1797年随共和国的灭亡而废除。1528年以前,总督是终身制,此后改为两年一届。“总督”是热那亚或威尼斯共和国被选举出的领导人,其名称“Doge”来自拉丁语“Dux”,是“领导人”之意,与一般意义上的“总督”或“公爵”不同。 热那亚共和国为寡头政体,因此总督全部来自于贵族阶层。热那亚总督事实上是由共和国内不同政治派别推举出的国家元首,管理热那亚的内政、防卫等事务。.
查看 城邦和热那亚总督
爱琴海
爱琴海(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爾幹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个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
查看 城邦和爱琴海
瑪雅文明
雅文明,是古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5個國家的叢林文明。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惟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馬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地斯山一帶)。 依據中美洲編年,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50年)也稱形成期,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3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於極盛;後古典期(約10世紀-16世紀),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馬爾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玛雅从來不像中國、羅馬及埃及等文明擁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但因為沒有冶金術,農業技術薄弱,無法支撐起龐大的人口,帝國在10世紀之後又逐步回到分散部落的型態。16世紀時,玛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帶來的瘟疫消滅了大量居民,唯一的美洲文字也被基督徒視為宗教異端而加以抹除,侵略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直到19世紀遺址才被重新發現,今天的馬雅原住民已經不知道過去的文明歷史。.
查看 城邦和瑪雅文明
煽動
煽動(demagogue)是一種利用偏見、情緒、恐懼、仇恨及大眾意識來增加政治權力的手段,煽動者一般會利用聳動的修辭和宣傳來達到其目的,主題多為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或宗教。.
查看 城邦和煽動
特洛伊木馬
特洛伊木馬是木馬屠城記裡,希臘軍隊在特洛伊戰爭中,用來攻破特洛伊城的那隻大木馬。值得注意的是,木馬屠城記並非於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兩部著作伊利亞特與奧德赛裡記載,而是在羅馬帝國時期的詩人維吉爾所寫的史詩《埃涅阿斯纪》中, 才第一次被記載。木馬屠城記一直被現代科學人視為神話故事,直至十九世紀時,業餘考古學者海因里希·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才證實特洛伊城的遺址。.
查看 城邦和特洛伊木馬
盐的历史
文明建立在用食盐储藏食物的基础上。可以腌制储存食物以后,人类饮食对季节的依赖大大降低,也给长途旅行提供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中,食盐很难制取,也因此被当做珍贵的贸易物资。在一些时期,盐被当做货币使用。在文化中,盐被当做“价值”的象征。 食盐贸易和城市兴衰、经济繁荣、战争胜负结合在一起。掌握了食盐专营权的人富可敌国。世界各地都为贩盐建立起的“盐路”,如意大利的“Via Salaria”盐路从青铜时代起就被利用。 今天,食盐是廉价而普及的调味料,价格相对低廉。.
查看 城邦和盐的历史
銀河英雄傳說
| | | 《銀河英雄傳說》(銀河英雄伝説),简称「銀英傳」,是日本小說家田中芳樹創作的太空歌劇式長篇科幻架空歷史小說,以及根據小說改編的動畫、漫畫、電子遊戲等相關作品。.
查看 城邦和銀河英雄傳說
联邦州 (德国)
联邦州(Bundesland)是德国第一級的行政区划,共有16個;其中柏林、汉堡和不来梅为城邦。 德國實行联-邦-制,联邦州享有較大的地方自治權力。.
查看 城邦和联邦州 (德国)
菲勒蒙
菲勒蒙(Philemon (poet)),()。古希腊新喜剧诗人之一,为叙拉古人。 他在公元前307年成为雅典公民,其97部喜剧中已知剧名的有60余部,现存两百余个残篇。 公元前320年后,他在雅典酒神节上三次获头奖,公元前327年在城邦酒神节上第一次获胜。他比米南德获奖次数多,但死后名声也随之消失。.
查看 城邦和菲勒蒙
萨尔马提亚主义
萨尔马提亚主义(Sarmatyzm)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波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思想。并与贵族民主制一起构成了联邦文化独一无二的一面。 这一主义的名称和文化可以在扬·赫雷佐斯托姆·帕塞克(Jan Chryzostom Pasek)的回忆录,或瓦茨瓦夫·波托茨基(Wacław Potocki)的诗之类的波兰现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贵族穿着由毛皮修剪成的长袍(茹潘)和及臀的长筒靴,并配着马刀(szabla);蓄胡也很流行。他们力求达到的“萨尔马提亚式”形象是骑在马背上、享有均等的权利(“贵族民主制”)、让外国人感到不可战胜的理想。萨尔马提亚主义赞颂波兰军队过去的胜利,需要波兰贵族维持这种传统。他们不可分元的一件节日饰品是被称为“卡拉贝拉”的马刀(karabela)。 萨尔马提亚(波兰语:Sarmacja)是波兰富有诗意,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整个18世纪都很流行,其特点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广大疆域上的文化人息息相关。波兰贵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萨尔马提亚主义的影响。它是东西方与本土文化融合所构成的独一无二的产物。这个流行趋势对其他国家,譬如匈牙利、摩尔多瓦和斯拉夫地区的贵族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后来,波兰文化继续深受萨尔马提亚传统的影响。在受到波兰启蒙运动的强烈批判的同时,萨尔马提亚主义也得到了同时代的波兰浪漫主义者平反昭雪。在经历了常识上的实证主义,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后,它通过波兰首位诺贝尔奖得主(1905年)显克微支所著的《三部曲》而得以成功回归。.
查看 城邦和萨尔马提亚主义
萨拉米斯
萨拉米斯(古希腊语:Σαλαμίς),古希腊城邦,位于塞浦路斯东海岸派迪亚斯河河口处,今法马古斯塔(阿莫霍斯托斯)以北6公里处。.
查看 城邦和萨拉米斯
非火伽倻
非火伽倻是伽倻的其中一個城邦國家,現址位在韓國慶尚南道昌寧郡中部。西元六世紀時,該國被新羅征服(西元555年以前)。 在《高麗史略》、《日本書紀》中皆記載著非火伽倻的存在,而《日本書紀》則以「比自ホ」(Bijabal)稱呼。該國可能由三世紀時辰韓中的不斯國(불사국)演變而來,因為兩國都位於現今的昌寧郡。考古證據則顯示雖然非火伽倻屬於伽倻的一部分,但與鄰近的新羅關係密切,時常與新羅兵戎相見。 非火伽倻的王墓座落於昌寧郡校洞,在1918年曾被挖掘研究,不過所有記錄皆已亡佚。1973年,東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挖掘出多個墓葬,這些墓葬大約於西元五世紀時建造,部分證據指出該國具有王族家人陪葬的習俗。1996年,一個關於伽倻的博物館公開了墓葬的相關文物。.
查看 城邦和非火伽倻
非洲歷史
非洲的历史悠久,是人類的發源地,在公元前4000年的埃及有非洲最早的文字记载。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中,有一些是在尼罗河以外流域。但反過來說非洲很多地方一直缺乏文字記載和信史,也可以算是歷史最短的一洲,所以還有一個負面的綽號黑暗的大陸。 非洲的英文名字来自古罗马時期。罗马征服迦太基(今突尼斯)之后,称这个省份为“Africa”。名字的意思一直有争议。.
查看 城邦和非洲歷史
面包历史
面包至少有3万年的历史。第一个面包很可能是偶然情况下弄熟的谷物面糊,也可能是史前人类用早期面粉和水做实验的结果。类似的面饼现在还能在世界各地找到,制作面饼的材料可以是任何谷物,例如墨西哥薄饼、印度的馕、中东的皮塔饼、中国的煎饼。这种扁平面饼是人类早期文明中常见的主食,苏美尔人常吃大麦烙饼,公元前12世纪的古埃及人可以在街上买到叫做“ta”的面饼。古希腊人用精粉、油脂和葡萄酒做的面包祭祀地神克托尼俄斯。.
查看 城邦和面包历史
食用血
食用血(Blood as food)存在於許多文化之中,它們通常會與肉類食物做搭配結合。食用血也常常被製成血腸,可做為醬汁的增稠劑,以及防腐的鹽醃手法,亦可製成湯品。 食用血的來源通常來自於馴養動物,而處理方式,通常是在馴養地或是屠宰場將動物的血管開口,並在第一時間將血液流入容器,使其可以被迅速食用或做進一步處理。由於在多數文化之中,這些馴養動物通常是被宰殺的,因此有些文化之中,血液是一種禁忌食物。.
查看 城邦和食用血
裸體運動
裸體運動是指在運動時裸體。 在古希臘時代,從事運動時是必須裸體的。而在現代大多數的地方,運動員在從事運動時通常會穿衣服,一方面是文化使然、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身體不受到運動傷害,但在熱帶地區、也有一些裸體運動的文化。.
查看 城邦和裸體運動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查看 城邦和西域
西锡安的克利斯提尼
西锡安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 of Sicyon),(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希腊城邦西锡安的僭主。他通过嘲弄以及镇压等多种的方式削弱多里安人的有利地位。后又凭借城邦之间的战争而获取声誉。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记述了古希腊人追求其女儿阿伽里斯特的故事。.
查看 城邦和西锡安的克利斯提尼
西格马林根
西格马林根(德语:Sigmaringen)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市镇,也是锡格马林根县的政府所在地。西格马林根位于多瑙河畔,以西格马林根城堡闻名。.
查看 城邦和西格马林根
馬基雅維利
尼科洛·迪贝尔纳多·代·马基雅弗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是義大利的學者,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是政治哲學大師,他所著的《君主論》(又作《--》)一書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其中“政治無道德”的權術思想,被人稱為「馬基維利主義」。另一著作《李維論》则提及了共和主義理論。他的《戰爭的藝術》一書,則論了兵役制度、練兵之法、行軍、宿營、作戰、工程等軍事問題,讓他也成為著名的西洋軍事家。.
查看 城邦和馬基雅維利
馬里 (消歧義)
--(Mali--Марий、Mari、Moray)可能指:.
查看 城邦和馬里 (消歧義)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查看 城邦和首都
香港城邦論
《香港城邦論》,是一本於2011年出版的暢銷書,由香港學者陳雲整理Facebook之貼文、留言分為八章及由學生黎志恆整理第一、三、七、八章之文稿,再由陳雲增刪修訂及自負文責。 本書主要針對自2010年以來的中港矛盾問題,探討香港將來本土政治應該採取的發展方向。書中指香港目前應採取中港區隔的措施,捍衛本土利益,維護自英治時代留下的典章制度,最終達致與中國政府互惠互利,甚至改革中國政治體制,使之逐漸民主化的效果 。.
查看 城邦和香港城邦論
香港復興會
香港復興會(Hong Kong Resurgence),是香港本土派政黨和文化組織。該組織成立於2014年,創辦者是被稱為香港本土派開山祖師之一的陳云根。 作為政治組織,該組織主張香港城邦自治,提倡以「永續基本法」的方式來實現永續香港自治,並建立以香港為中心的「華夏邦聯」。作為文化組織,該組織提倡復興華夏文明。該組織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包括文化、政治講座及課程,亦有舉行祭祀活動及復興漢服。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復興會主席陳云根參選,聯同熱血公民李珏熙組成參選名單,代表熱普城聯盟在新界東選區競選立法會議席,但最終落選。.
查看 城邦和香港復興會
香港與美國關係
香港與美國關係是指香港與美國的雙邊關係。由於現時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個特别行政区,但基於1992年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美國在對外政策上會把香港特區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區別對待。 美國在香港設有總領事館,面積為各國駐港館處第二大(僅次英國總領館),位於香港島中環花園道。.
查看 城邦和香港與美國關係
香港自治運動
香港自治運動(Hong Kong Autonomy Movement)是香港本土派推動的政治運動,理念建基於香港學者陳雲所編著的《香港城邦論》為基礎,認為香港是一個城邦格局。 香港自治運動主張香港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應享有真正的自治權利,並非主張香港獨立陳雲本為運動的提倡者及顧問,但於2013年6月13日,「香港自治運動」的FB組織宣布與陳雲終止合作關係,原因未有解釋。。現時多數的泛民主派及自決派皆爭取香港有真正的自治及真普選,而非支持香港獨立。.
查看 城邦和香港自治運動
香港民族論
《香港民族論》,是香港大學學生會於2014年9月出版的政治理論讀物,由官方編輯委員會學苑編著。書本輯錄學苑於同年2月就「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專題所發表的四篇文章,另外加上吳叡人、練乙錚、孔誥烽、徐承恩及蘇賡哲五位知識份子的撰文,其中系統主要是試圖論證香港民族主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查看 城邦和香港民族論
設計史
设计史是对设计的历史的研究。“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 按照第一种观点,设计的历史可以追述至人类产生之初,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按照第二种说法,则设计只能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只是一段很短的历史。在這一系列設計史的探討中,我們採納了第一種觀點,它能比較全面的涵蓋設計的歷史演進。.
查看 城邦和設計史
马略改革
略改革是指盖乌斯·马略当选前107年的执政官后,对罗马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但同时也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为日后的军阀出现以及军事独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
查看 城邦和马略改革
马里 (叙利亚)
里(英语:Mari,即现在叙利亚境内的特尔·哈利利(Tell Hariri))是古代苏美尔亚摩利人建立的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流的西岸。位于现在叙利亚的阿布·卡马尔西北部11km处,代尔祖尔东南120km处。大约前5千年有人居住,约前2900年开始繁荣,前1759年被汉谟拉比破坏。.
查看 城邦和马里 (叙利亚)
马耳他城市列表
这是马耳他城市列表。根据大多数其他国家在指定城市时使用的通常标准,马耳他的城市太小而不能被认为城市,事实上马耳他有时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城邦。马耳他的城市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获得了“città”的称号。在马耳他的法律中,城市,乡镇和村庄之间没有区别;而城市地位纯属荣誉。马耳他分为68个地方议会。具有城市地位的地方议会的紋章顶部都设有壁形金冠。该表列出马耳他历史城市:.
查看 城邦和马耳他城市列表
高雅文化
雅文化, 亦稱高級文化 (High Culture), 是對於美學價值的體現,是指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知的「藝術」,更常見是用來指稱上流社會或知識階層的文化 ,用來與民俗文化做區別,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高雅文化的相對則是低等文化,即是大眾文化(教育程度較低的社會階層,例如,蠻族。.
查看 城邦和高雅文化
貴族 (神聖羅馬帝國與瑞士聯邦)
貴族(Patrizier、Patrizio、Patricius),指神聖羅馬帝國與瑞士聯邦內一眾城邦的貴族,其中神聖羅馬帝國的城邦分布今日的意大利和德國(當時的帝國自由城市)。此等貴族在歐洲諸語言的稱呼繼承了古羅馬貴族的稱呼,但歷史淵源不同。.
贵族民主制
贵族民主制(Aurea Libertas;Złota Wolność),有时翻译为黄金自由制,贵族自由制或贵族联盟(Szlachecka或Złota Wolność,áurea libertas)为一种在波兰王国和卢布林联合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所采用的独一无二的贵族制政体。在这个政体中,所有拥有直接财产的贵族(施拉赤塔)的权力相当,并掌控强大的权利和特权。贵族控制立法机关(瑟姆—波兰议会)和联邦的获选君王。.
查看 城邦和贵族民主制
麦拉尼皮德斯
麦拉尼皮德斯(,Melanippides)。古希腊米利都的酒歌诗人之一,他多年活动于古希腊城邦,于马其顿贝尔迪卡斯的宫廷中终老。他由于采用抒情独唱的方式改变了酒歌的结构而为时人所知。其作品存世极少。.
查看 城邦和麦拉尼皮德斯
黑胡椒
黑胡椒(學名:Piper nigrum),又名黑川,是胡椒科的开花藤本植物,果实在晒--后通常可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同样的果实还是--、红胡椒与绿胡椒的制作原料。黑胡椒原产于南印度,在当地和其他热带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黑胡椒的果实在熟透时会呈现黑红色,并包含一粒种子;果实在晒--后会成为直径5毫米的胡椒子核果。 --燥的黑胡椒粉是欧洲风格菜肴的常用香料,自古以來,黑胡椒就因其在调味与医学上的双重价值而备受珍视。黑胡椒的香馥来自其含有的胡椒碱。常简称作“胡椒”的黑胡椒粉,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都可见到,通常会与精制食盐放在一起。.
查看 城邦和黑胡椒
黑森州市鎮列表
黑森州市鎮列表(黑森邦城市列表、黑森州城市列表),以下列出是位於德國中部一個城邦(州)的區、市和縣。 黑森州包括21個縣和5個獨立城市及3個行政區。.
查看 城邦和黑森州市鎮列表
農業社會
農業社會為以農業為經濟主導的社會。當人類的農業活動達一定規模,便漸漸進入農業社會,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是一般區分農業社會及工業社會的方法。.
查看 城邦和農業社會
辛·埃瑞巴姆
辛·埃瑞巴姆 (约公元前1842年——约公元前1841年前后在位)(Sin-Eribam)阿摩利人的拉尔萨国王之一。约活动于公元前19世纪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拉尔萨城邦,承袭辛·伊地那姆之位。在位极为短暂,仅约两年,事迹阙如。死后由辛·伊凯沙姆继任君位。.
查看 城邦和辛·埃瑞巴姆
辛·伊凯沙姆
辛·伊凯沙姆(约公元前1840年——约公元前1836年前后在位)(Sin-Iqisham)阿摩利人的拉尔萨国王之一。约活动于公元前19世纪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拉尔萨城邦,承袭辛·埃瑞巴姆之位。在位约四年,曾于统治期间对外用兵并获得胜利。死后由西里·阿达德继任君位。.
查看 城邦和辛·伊凯沙姆
迦太基
迦太基(腓尼基語:;;Καρχηδών,Karthago,قرطاج),是一個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西亞)的城市,與羅馬隔海相望。 迦太基一词在腓尼基语中读作“” ,意思是「新的城市」,其早期居民为迦南城市泰尔(Tyre或譯為推羅)的移民。在古羅馬文獻中,迦太基也被稱為「布匿」(Punici)。 前8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當時迦太基城還只是腓尼基城邦泰爾的海外殖民地。前650年,脫離泰爾獨立,建立城市國家古迦太基。古迦太基强势时疆土遼闊,勢力最大曾囊括今天北非沿岸、今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其基礎是農業与商業,在外貿易居民善航海与貿易,在國內居民又是出色的農民,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因此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古迦太基曾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霸權,後又與古羅馬爭奪霸權。最後因為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共和國打敗,並於前146年滅亡。 古迦太基滅亡之後,羅馬軍隊摧毀了迦太基城。後來在迦太基城原址附近建立新城,並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省首府。439年汪達爾人佔領迦太基,成為汪达尔-阿兰王国的首都。533年成為东罗马帝國的屬地,並成為東羅馬帝國重要文化中心。7世紀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引發的戰亂而被徹底廢棄。.
查看 城邦和迦太基
迦特
迦特(גת,意为“榨酒处”)是古代以色列和附近地区的一个常见地名,圣经中提到许多拥有类似名称的城市,例如非利士人的迦特、Gath-Gittaim,和Gath Carmel。而其他有相似名称的地点也在各种古代文献中出现,包括Amarna letters。迦特人称为Gittite。 非利士人的迦特是非利士人的5个城邦之一,位于非利士地的西北部。根据圣经记载,在大卫和所罗门的时代,该城的王是亚吉(Achish)。不能确定这是否是2位国王的名字。迦特也是歌利亚,以及以太(Itai,曾在大卫躲避押沙龙的流亡期间和他的600名士兵帮助大卫)的故乡。大卫被扫罗追捕时,曾逃到迦特,投奔亚吉。所罗门统治时期,示每来到迦特找回逃跑的奴仆(列王纪上2章39-40节)。在列王纪下12章17节,提到亚兰王哈薛(Hazael)攻占了迦特城后,又去攻打耶路撒冷。最近在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公元前9世纪后期关于围城和随后毁灭城市事件的生动证物。 尽管在过去非利士人的迦特究竟在何处众说纷纭,现在,通过分析遗址的证据,多数学者(特别是Anson Rainey的追随者),确定非利士人的迦特就在Tell es-Safi(aka Tel Zafit)。迦特也被提到在El-Amarna书信,称为“Gimti/Gintu”。 最近Bar-Ilan 大学的Aren Maeir在Tell es-Safi/迦特遗址的考古发掘(),找到大量相当于青铜时代后期和铁器时代 — 相当于迦特出现在各种圣经和历史文献的年代,似乎证实了上述观点。同样,该遗址公元前9世纪以后的考古学发现大量减少,以及与犹太地区强烈的文化联系,也与迦特极少在前9世纪以后的圣经记载和历史文献中提到相符,显然失去了非利士人的主要城市之一的地位。有趣的是,迦特和附近的Tel Miqne-以革伦有一种“镜像”关系。在大部分时期,迦特规模较大,而以革伦较小。.
查看 城邦和迦特
近邻同盟
近邻同盟 (古希腊语: Ἀμφικτίων或 Ἀμφικτύων,Amphictyonic League)--是一个由雅典、色萨利等十二个相互毗邻的城邦构成的宗教性组织。.
查看 城邦和近邻同盟
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 (Akkadian Empire)(前2334年-前2193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统治区域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早于该地区后来出现的巴比伦和亚述帝国。闪米特语族的一支。于前3000年前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于被称为苏美尔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并建立了名为阿卡德的城邦国家。前2334年左右,阿卡德君主萨尔贡的军事征服使其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结束了苏美尔持续7个世纪的各自为政时代。阿卡德時代末期,受到内部叛乱、边疆独立、外敌入侵的困扰,最终于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后,在不知谁是继任者的混乱中崩溃,帝国持续时间不到150年,但它为该地区后来时代的君主,树立了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统一国家的先例。.
查看 城邦和阿卡德帝国
阿古里乌斯
阿古里乌斯雅典民主派政治家,尤以公共财政及商业为重。除恢复“贫困公民观戏津贴”外,他还推行参加公民大会津贴制,随后又提高金额。他被控盗用公款,作为城邦债务人身陷牢笼数年。.
查看 城邦和阿古里乌斯
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掌管每年植物死而复生的一位非常俊美的神,他本来是黎巴嫩地区的一个神,后来被纳入了希腊神话,但始终保持了其中东闪族的来源。他是欧洲古代时期最复杂的一个神。他有多重角色,在古代希腊宗教中始终有许多不同的学者讨论和研究他的意义和作用。他相当于巴比伦神话中的春神榙模斯。一些神话学者认为他后来被出口到日耳曼,在北欧神话中他相当于巴德爾。他是一个每年死而复生,永远年轻的植物神,他与年历有深厚的联系。他是一个受妇女崇拜的神,从萊斯瓦斯的莎孚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诗歌残片可以看出当时莎孚周围的女孩崇拜临死的阿多尼斯。.
查看 城邦和阿多尼斯
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帝国或阿兹特克三国同盟(Ēxcān Tlahtōlōyān),是1428年,由特諾奇蒂特蘭、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三个城邦组成的一个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人国家,位于墨西哥谷一带。1521年,被埃尔南·科尔特斯带领的西班牙征服者征服。 阿兹特克三国同盟是三个城邦在击败阿兹特克人的旧主——特帕内克后建立的。最初,三个城邦的实力相当,但是特諾奇蒂特蘭逐渐成为三方中的主导者。在1520年,西班牙人来到阿兹特克帝国时,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已完全成为特诺奇蒂特兰的附庸国。阿兹特克帝国的主体民族是阿兹特克人,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阿兹特克帝国经过一系列的扩张战争,成为了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最强大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在鼎盛时期不但完全覆盖了今墨西哥的中部,而且还占领了一些对于运输技术极其落后的美洲人来说的“遥远国度”。 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是在欧洲人到来前美洲最发达的文明之一。历史学者通常将阿兹特克帝国和“非直接”一词联系在一起,因为大部分被阿兹特克所征服的地区的领导阶级都没有被直接取缔,只不过要定期给帝国中央进贡。因此,阿兹特克帝国的政治架构图可以描绘成一个较松散的金字塔形。.
查看 城邦和阿兹特克帝国
阿班忒斯人
阿班忒斯人(古希腊语: )希腊神话中居住在优卑亚岛的一个民族。 阿班忒斯人的始祖是海神波塞冬之子阿巴斯。在阿巴斯的儿子卡尔科冬统治期间,阿班忒斯人曾与希腊城邦忒拜作战,结果失败,国王卡尔科冬被寄居在忒拜的英雄安菲特律翁杀死。在荷马史诗中,阿班忒斯人在国王厄勒斐诺耳(卡尔科冬的儿子)的率领下站在希腊人一方参加了特洛伊战争。厄勒斐诺耳本来也是诱发战争的美女海伦的追求者之一,他带领阿班忒斯人搭乘30条船前往特洛伊。荷马将阿班忒斯人描写为披头散发的野蛮人,手执长矛作战。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阿班忒斯人很可能是古代真实存在于色萨利与伊奥尼亚地区的民族。.
查看 城邦和阿班忒斯人
阿羅伽倻
阿羅伽倻(或稱為--、安羅)是伽倻的一個城邦王國,現址位在韓國的咸安郡。在西元540年代時,由於大伽倻外交政策失敗,阿羅伽倻的外交狀況有所提升,獲得了高句麗的支持。 西元六世紀,阿羅伽倻飽受百濟與新羅的威脅,為了維持獨立,因此在外交上付出了許多努力,包括和百濟、新羅及大和王權舉行會議。 相對於其他國家,伽倻各國國力虛弱。伽倻西北部屬於百濟的影響範圍,而東南部屬於新羅的影響範圍。阿羅伽倻曾透過與高句麗聯盟的方式,試圖維持國家獨立,並慫恿高句麗於西元548年進攻百濟,但最終未能成功。 西元553年,新羅打敗了百濟,攻佔京畿道(漢江流域),也打破了新羅與百濟120年來的同盟。新羅同時也開始將伽倻納入勢力範圍,並把百濟勢力趕出伽倻。西元559年,阿羅伽倻向新羅投降。.
查看 城邦和阿羅伽倻
阿茲特克
阿茲特克(Aztec;mexicas;mēxihcah),或译为阿兹台克、阿茲提克、阿兹特卡,是一個存在于14世紀至16世紀的墨西哥古文明,创造者是阿兹特克人(纳瓦特尔语:aztecatl或aztecah,“来自阿兹特兰的人”),这个民族的祖先来自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兰的土地。根据传说,他们得到神的启示,如果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1325年,他们在首领特诺奇带领下,在墨西哥谷特斯科科湖的两个岛上建立了特諾奇蒂特蘭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阿兹特克人十分好战,并有人祭传统。「阿茲特克」一詞來自納瓦特爾語:aztēcah為aztēcatl的眾數Náhuatl: AR-Z.
查看 城邦和阿茲特克
阿比-萨莱
阿比—萨莱(约公元前1905年—约公元前1895年在位)(Abisare)阿摩利人的拉尔萨国王,约活动于公元前20世纪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拉尔萨城邦,承袭衮古努姆之位,在位约十年。他在战斗中杀死了敌对城邦伊新的国王之后,取得了对伊新战争的胜利。死后由苏穆埃尔继任君位。.
查看 城邦和阿比-萨莱
赫尔米普斯
赫尔米普斯(Hermippu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雅典喜剧诗人,弥尔提鲁斯的兄弟。现存10部剧的剧名及100个残篇,他在城邦酒神节一次获胜(公元前435年),至少在雅典酒神节上四次获胜(首次在公元前430年)。.
查看 城邦和赫尔米普斯
赫莫克拉提斯
赫莫克拉提斯 (古希腊语:) 是处于雅典城邦发动的西西里远征时期锡拉库扎的一位将军。 赫莫克拉提斯在史料上第一次被提到是在公元前424年的杰拉城集会上, 在这次集会上他号召所有居住在西西里的希腊人停止争吵。 在公元前415年他提议建立一个包括非西西里城市的广泛同盟。这个军事同盟甚至包括非希腊人的城邦例如迦太基以反抗雅典的霸权。 其后,他被选为锡拉库扎的三将军之一, 但其后却因为在之后一小段时间没有取得战功而被解除职务。后来他又成了斯巴达将军吉利普斯(Gylippus)的顾问, 在解除锡拉库扎之围的战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公元412年他担任了基济科斯之役(battle of Cyzicus)的海军统帅。该战役中, 斯巴达及其盟军被提洛同盟重创。这导致了被放逐。 直到公元408年他才返回西西里。公元407年,他最后死在锡拉库扎的一次失败政变中的街头混战中。 包括修昔底德在内,赫莫克拉提斯被这些史学家提及:色诺芬、普鲁塔克 和波利比奥斯。此外,赫莫克拉提斯是柏拉图晚期的对话集蒂迈欧和克里提亚斯中的一位人物。 柏拉图一开始有可能打算构思一部名叫“赫莫克拉提斯”的对话集,但并没有真正下笔。由于他没有动笔,我们也只能猜测他为何选择赫莫克拉提斯的原因。这一幕十分令人好奇:因为柏拉图在其中描述了当克里提亚斯复述九千年前史前时代的雅典人是怎样反抗来自亚特兰蒂斯的入侵并将地中海从奴役中解放的时候,赫莫克拉提斯被雅典人当做一个阻止了雅典的帝国主义扩张的人回忆起。.
查看 城邦和赫莫克拉提斯
起重机
起重机(Crane),指用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吊挂重物,在空间进行升降与运移等循环性作业的机械。起重机有很多分类,“吊车”、“塔吊”、“天车”、“行车”等俗称指的就是起重机中的一类或几类。.
查看 城邦和起重机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查看 城邦和那不勒斯
那帕塔
那帕塔(Napata)是古努比亚的一个城邦,位于尼罗河的西岸、如今的北方州,于公元前15世纪由图特摩斯三世在攻下努比亚后建立。 Category:古埃及地理 Category:努比亚.
查看 城邦和那帕塔
邦
邦可以指:.
查看 城邦和邦
锡耶纳
锡耶纳(Siena)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一座城市,也是锡耶纳省的首府。其老城中心区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錫耶納是意大利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在2008年共有超过169,000人次造訪這座城市。锡耶纳以獨特的料理、艺术、博物馆、中世纪景观和赛马节闻名于世。.
查看 城邦和锡耶纳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查看 城邦和释迦牟尼
自由市 (消歧義)
自由市可以指:.
查看 城邦和自由市 (消歧義)
臺灣政治史
台灣政治史起始可遠自17世紀中期的大肚王國,期間歷經荷西時期、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
查看 城邦和臺灣政治史
里皮特·恩利尔
里皮特·恩利尔(约公元前1873年——约公元前1869年前后在位)(Lipit-Enlil)伊辛第一王朝国王之一。约活动于公元前19世纪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伊辛城邦,承袭布尔·辛之位。在位约四年,他短暂的统治结束了伊辛第一王朝的稳定状态,致使王道微缺。死后由伊拉·伊米提继任君位。.
查看 城邦和里皮特·恩利尔
釋迦族
釋迦族(梵語天城文: शाक्य,Sakya),古印度的一個種族,約在西元前一千年出現,居住地位於古印度東部、接近今尼泊爾地方的一個小部落,「佛陀」釋迦牟尼出生於此。西元前6世紀至5世紀間,釋迦族形成自己的小型城邦,都城設於迦毘羅衛城,依附於憍薩羅國。佛陀在世時迦毘羅衛城為毘琉璃王所滅,釋迦族參與了佛陀入滅後的八王分舍利。.
查看 城邦和釋迦族
腓尼基
腓尼基(腓尼基语:;Phoenicia;Φοινίκη;فينيقية;埃及语:fnḥw (fenkhu))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地区,其范围接近于如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腓尼基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乃犹太人的近邻。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他们的腓尼基字母,與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同源。.
查看 城邦和腓尼基
苏庇路里乌玛二世
苏庇路里乌玛二世(活动时期公元前13世纪末)是赫梯国王(大致的统治时间:前1218年~前1200年或前1210年~前1180年;实际时间无法确定)。他是赫梯新王国的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国王。 苏庇路里乌玛二世是赫梯国王图特哈里四世之子。有关他的统治情况,保存下来的资料很少:已知在他在位时赫梯发生过一次饥荒,为此国王接受了来自埃及法老迈伦普塔的谷物援助。 苏庇路里乌玛二世的对外活动主要是针对阿拉西亚的。阿拉西亚原本臣服于赫梯,但在帝国业已衰落时不再接受控制。苏庇路里乌玛二世可能在另一个城邦乌加列建立了一个港口基地,用于集结进攻阿拉西亚的舰队。他与阿拉西亚进行了3次海战,然后又用地面部队攻击它;从现有资料看,他显然是获胜了。为此他立了一块纪念碑。苏庇路里乌玛二世在赫梯帝国风雨飘摇之时保持了对阿拉西亚城邦的宗主权。 苏庇路里乌玛二世是亚述国王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一世的同时代人,但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发生过联系。.
查看 城邦和苏庇路里乌玛二世
苏美尔
苏美尔(阿卡德語:Šumeru;蘇美語:,ki-en-ĝir15)為目前發現於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體系,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被定期为距今约56世纪前。.
查看 城邦和苏美尔
鋼鐵雄心II
《鋼鐵雄心II》(Hearts of Iron II)為戰略遊戲。是《鋼鐵雄心》的加強版續作。遊戲背景設定在1936年至1947年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允許玩家控制175個國家,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政權。遊戲由開發,由Paradox Interactive發布。主要遊戲開發者為Johan Andersson 。2006年四月,Paradox Interactive再推出《鋼鐵雄心II》資料片《鋼鐵雄心2:末日戰役》(Hearts of Iron II: Doomsday),加入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劇情及編輯器。在2007年4月,《鋼鐵雄心2:決戰》進一步延長了遊戲時限,將戰局拉至1964年。2010年2月再推出《民主兵工廠》。.
查看 城邦和鋼鐵雄心II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查看 城邦和雅典
雅典式民主
雅典式民主(有时被称为雅典民主)是在公元前508年于古希腊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边的阿提卡地区)发展出的一套民主体系。雅典也因此成为最早的民主政体之一。虽然其他的希腊城邦也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民主体制,其中大多数也借鉴了雅典的模式,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如同雅典的民主体制一般有力、稳定且具备良好的明文规定。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实验——因为选民并非选举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参加对立法和行政议案的投票。 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自治,但它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首先,雅典民主的参与权并非如现代基于居民,阿提卡的女性被认为是不完整的人,奴隶被认为是物品,不算人;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效率非常低。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借演讲互相诋毁,选民的民意会受在剧场中上演的政治讽刺戏剧的巨大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然而由于参与权有无的划分与经济上的阶层无关,因此雅典民主的选民参与程度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高。这种制度为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查看 城邦和雅典式民主
雅典國王
雅典國王指的是在雅典式民主誕生之前,統治著雅典僭主、執政官和城邦的國王。他們大多數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皆源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實。下表來自於公元四世紀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的著述。.
查看 城邦和雅典國王
雅典的克拉特斯
雅典的克拉特斯(Crates (comic poet)),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喜剧诗人(曾是一名演员),他在城邦酒神节上三次获胜,首次是在公元前450年,他的作品曾于其他作家的著述中有所反映。 现仅存有6部喜剧剧名。.
查看 城邦和雅典的克拉特斯
雅典的阿瑞斯特墨尼斯
雅典的阿瑞斯特墨尼斯(Aristomenes of Athen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雅典喜剧诗人之一,他在公元前439年到公元前388年间参加戏剧比赛,公元前424年首次在城邦酒神节上获胜,此外又在雅典酒神节上两次获胜,现仅存有其所作的五部戏剧的名称。.
陳云根
陳云根博士(Dr.,),筆名陳雲,人稱國師,香港客家人,學者兼作家,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副修民族學及漢學)。陳云根是城邦派政治人物,主張並推動香港自治運動,現為香港復興會主席兼創辦人。 陳云根於1997年加入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特別顧問葉國華擔任主席的香港政策研究所,認識了何志平,隨他到藝術發展局、民政事務局工作。在陳云根加入民政事務局前,曾在城市大學任兼職講師,教授文化政策,之後他於1997年至2002年期間擔任了藝術發展局策劃及研究總監,其職責負責藝術策劃和管理推動政府文化計劃。何志平於2002年7月獲當時特首董建華任為民政局長後,同年9月決定透過內部撥款招聘研究總監,陳云根最後透過公開招聘程序,獲聘為民政局研究總監。陳云根的研究小組隨著何志平的離任於2007年6月底解散。 陳云根曾任職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作品包括《香港城邦論》系列。《香港城邦論》在香港電台第五屆香港書獎中得獎。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其餘著作及報章專欄內容多數以香港風俗、香港文化、中國語文及時事評論為主。2016年8月15日,嶺南大學決定不與其續約而結束他的七年教學生涯。 2016年7月27日,陳云根代表香港復興會,聯合熱血公民及普羅政治學苑,組成熱普城選舉聯盟,首次參加香港立法會選舉,與熱血公民成員李珏熙合組一張名單出戰新界東選區,並以「永續基本法」為競選政綱,最終以二萬多票敗選。.
查看 城邦和陳云根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恩利爾
恩利爾(Enlil),蘇美神話中的神祇,祂是天地孕育之子,當時祂出生的時候,用風的暴烈力量,將自己的母親和父親分開,從此就成為了至高神,天神安和天后祺 (Ki)的背後掌權者,被稱為巴力(意為「主」)。恩利爾不只是大地和空氣之神,同時也是戰神及風神,尼普爾城邦的保護神。洪水滅世就是恩利爾所造成。擁有名為“命運石板”(Tablet of Destinies)的天命書板。恩利爾在蘇美時期和阿卡德時期受到推崇。但到了巴比倫時期,祂的主神地位被祂的侄子馬爾杜克取代了。.
查看 城邦和恩利爾
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成立于公元前478年,是希腊城邦组成的一个联盟,成员在150个至173个之间,由雅典领导。在的最后阶段,希腊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获得胜利后,为了继续对抗波斯帝国而成立此同盟。同盟的名字来源于官方会议的地址提洛岛,议会在岛上的神庙内召开,财产也保存在这个岛上,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54年将这些财产转移到了雅典。 在这个同盟成立后不久,雅典开始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同盟的海军。这种行为经常导致雅典和同盟内其他弱势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在公元前431年,雅典对提洛同盟的强力控制促使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后同盟解散。.
查看 城邦和提洛同盟
李约瑟
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生於英国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查看 城邦和李约瑟
杜布羅夫尼克
杜伯尼克(Dubrovnik),古稱拉古薩(Ragusa),克羅地亞南部港市,此城面臨著義大利半島的東岸,位於杜伯尼克地峽之末端,以風景優美聞名,是熱門的度假勝地,有「亞得里亞海之珠」的美稱。人口在1991年為49,728人;而在2001年人口則減少為43,700人。在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絕大多數人(88.39%)自稱為克羅地亞人。 杜伯尼克的發展是建基於海岸貿易,在中世紀時,它是拉古薩共和國的所在地,在當時亞德里亞海中唯一能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這城市憑藉它的財富及外交手段,在15及16世紀時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城市也是克羅地亞語言及文學的中心之一,是不少詩人、劇作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及其它學者的居所。.
查看 城邦和杜布羅夫尼克
格罗宁根省
格罗宁根省(Groningen ;Gronings:Grönnen;Grinslân)是位于荷兰东北部的一个省,东邻德国下萨克森州、南接德伦特省、西靠弗里斯兰省、北濒瓦登海,首府格罗宁根。.
查看 城邦和格罗宁根省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城邦和梵蒂冈
欧里克拉铁斯
欧里克拉铁斯(Εὐρυκράτης Eurykrates)是希臘城邦斯巴達的國王,前任君主是其父波呂多洛斯,後任是其子阿那克桑德尔。他的統治由公元前665年起,至公元前640年止,认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是在他统治的时期结束。.
查看 城邦和欧里克拉铁斯
欧波利斯
欧波利斯(Eupolis,),活跃于公元前429年至前412年。古希腊最著名的旧喜剧诗人之一,他与阿里斯多芬和克拉提努斯齐名。 他的首部剧目于公元前429年上演,并在雅典酒神节上三次获胜,在城邦酒神节上至少一次获胜,现存有19部剧的剧名和460余个残篇。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被杀。.
查看 城邦和欧波利斯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城邦和欧洲
欧洲历史
欧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5千年(甚至是一百萬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遗迹。 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的时期称为青铜时代,铜是当时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称为欧洲的史前时期。 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罗马共和国于前509年建立。罗马人将疆域拓展至整个意大利,随后是整个地中海周边和西欧。罗马帝国的领土于公元117年到达最大。313年,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合法化。只是几个世代后,基督教就成为帝国的国教。羅馬帝國的衰落,標誌著古典時代的終結和歐洲中世紀的開始。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随即蛮族部落开始入侵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是首先向南与向西越过罗马国境线进入前罗马帝国领土的部落之一,并于5世纪初,三度围攻罗马。418年,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东南欧和地中海地区仍由东罗马帝国控制,首都为君士坦丁堡。6世纪晚期开始被日耳曼人侵蚀。7世纪开始,中东和北非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并伊斯兰化。在西欧,很多新国家仍保留了罗马的习俗,使用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并普遍信仰基督教。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欧洲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維京人、北非的穆斯林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的入侵。到10世纪中期,穆斯林和马扎尔人对西欧的威胁消除了,但是維京人仍然是侵犯和威胁不列颠群岛最久的。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加剧,随后十字軍東征开始削弱拜占庭帝国,教皇的权力此时也在西班牙、法国南部、立陶宛与其他的异教地区稳固下来。复杂的封建等级制度发展起来,新国家的大多数贵族由于通婚互相是近亲。封建社会在蒙古入侵后开始解体。中世纪后期欧洲爆发了大饥荒和黑死病。 15世纪,欧洲从中世纪苏醒过来。1492年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同时终结了十字军东征,知识获得尊重,开始挑战传统的科学和神学教条。新教改革开始,德国神父馬丁·路德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时亨利八世使英国教会脱离教皇管制,也让英格兰在随之而来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之间的宗教战争中得以采取更灵活的结盟政策。但是,宗教战争一直持续到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光荣革命确认这个协议。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机器时代,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而欧洲大陆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直到拿破仑發動霧月政變。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一系列武裝革命。最后的农奴制残余在1848年的奥匈帝国被废除。俄国农奴制在1861年被废除。巴尔干国家开始从奥斯曼帝国重获独立。1870年普法戰爭后,意大利和德国完成统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俄国革命,1918年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崩溃。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与轴心国战败。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战胜国集团在欧洲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冷战。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后,欧洲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至2016年为止,欧盟包括28个欧洲国家,超过5亿人口。北约也扩大到包括俄罗斯的邻国——这是欧洲自从一世纪罗马帝国以来一体化最显著与最具军事优势的时期。.
查看 城邦和欧洲历史
正義
正義或公平正義(英語:justice;德語:Gerechtigkeit)是關於適當安排社會內的東西和人民的概念,此概念是哲學、法學和神學歷史上不斷思考和辯論的話題。 公平正義的研討可大略分為兩類,著重在人群間適當分配好的東西——如財富、權力、報酬、尊敬。例如平等主義就是一種分配正義理論,認為對財富的適當分配方式是平等分配。應報正義著重對惡行的適當回應。例如說同態報復法就是一種應報正義理論,認為適當的懲罰是等同所受到的不正當損害:「以命還命、以眼還眼、以毒攻毒、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傷還傷、以打還打」。 西方曾激烈辯論過關於公平正義的幾個重要問題:什麼是公平正義?它對個人和社會有什麼要求?怎樣才是對一個社會內財富和資源的適當分配:平等制、精英制、視地位而定或其他的排列方式?各種政治觀點和哲學系統對這些問題可能有無數答案。 一些理論家,例如古代希臘人,將公平正義視為一種美德——一種人格特質,並只衍生於人們的行為和人們所設立的機構,其他人則強調行為或機構,並只衍生於使它們成真的人。公平正義的來源被不同看法認為來自於和諧、神聖命令、自然法或人造,它可能被認為次於另一倫理價值。.
查看 城邦和正義
歷史 (希羅多德)
由希羅多德編撰的《歷史》(希臘語:Ἱστορίαι),又稱《希臘波斯戰爭史》,古希臘史書,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原書用伊奧尼亞方言書寫,內容包括古希臘城邦、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近東、中東等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以及敍述著名的希波戰爭,是西方史學裡首部較為完備的歷史著作。.
查看 城邦和歷史 (希羅多德)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查看 城邦和殖民地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查看 城邦和民主
民主史
民主的歷史要追溯至史前的時期,以及民主在17世紀的重新出現,並不斷發展直至今日。.
查看 城邦和民主史
民主和平论
民主和平論,簡稱民主和平,是一種國際關係、政治學、和哲學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更正確的說,所有自由民主制國家)不會或極少與另一個民主國家發生戰爭。不過實際上,該理論並不意味著,民主國家就不會發動戰爭;也不保證,民主國家會比其他體制(比如,專制)的國家來的不好戰。 在這個理論的原始版本被提出後,許多更深入的相關研究也進一步發掘出民主與和平之間的關聯,民主國家之間也較少發生衝突、同時規模性的暴力行為也較少出現,相反的,政治外交的衝突會增加。.
查看 城邦和民主和平论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查看 城邦和民族主義
民族國家
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一種國家的形式與意識型態,不只是一個政治及地理的單一實體,在文化與族群上也是一個完整共同體。乃歐洲在20世紀主導的現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實踐。與歐洲在18及19世紀傳統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国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創的政體。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體,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體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民族国家是政體的一种形式;民族则是共同體的認同概念,其來源可以是共享的體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應此包括以公民民族主義及種族民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謂的單一民族国家,所有公民共享同一价值、歷史、文化、或语言;不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範圍或者是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來說,少有国家符合此類型。因此,當代民族国家常為多民族國家,而今日多元文化主義常用來形塑及爭取對體制的認同,而非民族,但按國家族群比例的多寡,一國對於外來移民的包容程度也會不同。.
查看 城邦和民族國家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查看 城邦和汉堡
汉谟拉比
漢摩拉比(或譯--、漢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語,演變自亞摩利語 ˤAmmurāpi (ˤAmmu「父系的親人」與 Rāpi「治療者」);阿拉伯语:),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國王(約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在位)。在一連串戰爭中,他擊敗鄰國,將巴比倫的統治區域擴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从而成為巴比倫尼亞帝國的第一任國王。儘管他的帝國掌控了整個兩河流域,他的繼承者卻無力保持他的偉業,帝國最終走向衰亡。 漢摩拉比以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而聞名,在現代被譽為古代立法者。漢摩拉比法典是-zh-hans:信史; zh-hant:歷史時代;-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寫於超過2.4公尺(8英尺)高、於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核心論點是報復主義。.
查看 城邦和汉谟拉比
波尔西帕
波尔西帕(Borsippa),伊拉克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东岸西南方。约出现于苏美尔时期,该城凭借出色的塔庙建筑而闻名于美索不达米亚诸城邦。19世纪中后期起由一批西方考古学家对该城遗址进行了勘察与发掘,出土的楔形文字铭文阐释了该城的建筑状况与其修造影响。.
查看 城邦和波尔西帕
波希战争
波希战争是在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之间,波斯与古希腊城邦之间的一系列冲突。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爱奥尼亚,但此后爱奥尼亚的希腊语城邦一直在寻求独立。波斯人为了便于统治,遂给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到了前499年,米利都的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波斯的支持下出海远征纳克索斯岛失败而被解任。阿斯司塔格拉斯人趁机鼓动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地区起来反抗波斯的统治,由此拉开了伊奥尼亚起义的序幕。随着叛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亚细亚小国被卷入到这场纷争中。雅典和埃雷特里亞则为阿里司塔哥拉斯人提供军事援助,于前498年协助后者占领并焚毁了波斯的地方首府萨第斯。前497年至前495年之间战况一时陷于胶着,但波斯人随后重组军队进击叛乱的震中米利都,在中彻底击溃了叛军,于前493年将叛乱镇压了下去。 为了确保波斯帝国日后不受叛乱的威胁,同时加大对内陆希腊人的影响,大流士一世决定先发制人征服希腊。他誓言要向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报萨第斯被焚的一箭之仇。第一次入侵始于前492年,波斯将军马铎尼斯指挥下军队攻下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却因征途中的小差错而功败垂成。波斯人又于前490年派去了第二支军队,在和的指挥下横渡爱琴海,占领了基克拉泽斯,圍困--了埃雷特里亞并最终将其毁掉。他们随后挥师雅典,却在马拉松战役被雅典军队打败。波斯人的第一次入侵就此止步,大流士也在前486年死去。 前480年,大流士之子薛西斯一世亲率一支古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军开始了对希腊的第二次入侵。波斯军队在温泉关战役击败由斯巴达和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后,曾一度占领了希腊的大部分土地,然而他们的海军却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斯海战中被希腊联合海军击溃。随后希腊人转守为攻,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再次得胜,从而结束了波斯的侵略。 希腊联军乘胜追击,在中扫除波斯海军残部,并在前479年和前478年分别击溃屯于和拜占庭的波斯守军。在围困拜占庭期间希腊联军的将军的所作所为让许多希腊城邦疏远了斯巴达,他们转而接受雅典的领导,形成了提洛同盟并在随后的战斗里将波斯军队彻底驱逐出欧洲。在前466年的欧里梅敦战役中同盟军终于解放了爱奥尼亚全境。提洛同盟在前460年至454年间插手埃及叛乱时遭受灭顶之灾,被迫停止进军。在前451年他们还派出过一支海军到塞浦路斯却无功而返。此后希波战争的战火逐渐冷却。一些史料表明双方的敌对状态最终在雅典和波斯签署卡里阿斯和约后结束。.
查看 城邦和波希战争
波蘭立陶宛
波蘭立陶宛(Rzeczpospolita),又稱波蘭立陶宛聯邦(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是16至17世紀位於歐洲東部的共主邦聯,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结为联邦後成立,為當時歐洲面積較大、人口多的国家之一.于2006年查阅:“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鼎盛时期,它拥有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自不同种族的1.1亿人口居住在这里。”若查看人口比较情况,请查阅这些地图:,.。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整個聯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波蘭選王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眾議院贵族(音譯為施拉赤塔,原文為Szlachta,意思為眾議院的公民)控制的议会(音譯為瑟慕,原文為Sejm,意思為飲食)限制君主的权利,這種制度是现代民主制Maciej Janowski, Polish Liberal Though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ISBN 978-963-9241-18-3, Google Print:, 、君主立宪制Paul W.
查看 城邦和波蘭立陶宛
波蘭選王制
波蘭選王制(wolna elekcja) 是一種不採用世襲制度的君主選舉形式,由波蘭立陶宛的貴族以全民動員的方式前往選舉場地,在代表各省的眾議員見證下,按省份投票,再由眾議員將選票帶至參議院。選舉結果由參議院議長宣布,因此參議員在選舉結果的最終認定上扮演關鍵角色;國王的任命則由主教長行之。 統治者由波蘭或者波蘭立陶宛的眾議院貴族(sejm) 選出,其權力也受制于這些眾議院貴族。統治者也並不一定是本國人,因為只是一個象徵,所以眾議院貴族們經常選擇一位外國的王子來擔任,這樣既能夠和王子的出生國形成聯盟關係、也不會破壞波蘭和波蘭立陶宛內部的權力平衡。 波蘭選王制的首次執行為雅蓋隆王朝末代國王 齊格蒙特・奧古斯特(無嗣)逝世後一年,也就是1573年。一直到瓦薩王朝統治時期,原本的選舉制方演變為世襲選舉。.
查看 城邦和波蘭選王制
泰勒希拉
泰勒希拉(Telesilla),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抒情女诗人之一,阿哥斯人。 她的赞歌只有九个残篇流传下来,泰勒希拉音步即从她的名字而来。当阿哥斯的男人被克莱奥美奈斯二世所打败后,她因武装阿哥斯的妇女拯救了城邦而闻名。.
查看 城邦和泰勒希拉
法羅群島LGBT權益
法羅群島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在法律上大致和主權國一樣,都被視為合法,但不同的是法羅群島的同性婚姻與允許同性領養的立法進程皆比丹麥落後。法羅群島是丹麥的城邦,於1948年的一項自治法令以後成為海外自治領地,所以丹麥國會通過的法律在法羅群島並不適用。.
泛希臘運動會
泛希臘運動會是古希臘舉行的四場運動會的合稱。四場運動會中最古老的是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舉辦於公元前776年。泛希臘運動會的舉行十分規律,是希臘人計算時間的方法之一。運動員來自希臘各地,甚至包括從小亞細亞到西班牙的古希臘殖民地,非希臘人和女性不允許參賽。 主要賽事有戰車賽、摔跤、拳擊、五項全能等。比賽勝利者的唯一獎品是一個花冠,沒有其他任何金錢或實物獎勵。 但贏得比賽者會為其城邦贏得榮譽。.
查看 城邦和泛希臘運動會
洛迪和約
《洛迪和約》(Pace di Lodi)是1454年4月9日在倫巴第的洛迪,由那不勒斯王國、佛羅倫斯共和國與米蘭簽定的和平協議,結束米蘭公國繼位戰爭,規定由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一世繼位。 《洛迪和約》為義大利的城邦、大公領地和王國帶來40年的和平。 《洛迪和約》之前,菲利波·瑪麗亞·維斯孔蒂去世,無兒子繼承。弗朗切斯科一世·斯福尔扎認為應該由他繼承,但是米蘭反對,成為米蘭公國繼位之戰。.
查看 城邦和洛迪和約
温泉关战役
溫泉關戰役是波希戰爭中的一次著名戰役,希臘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率領三百名斯巴達精銳戰士與部分其他希臘城邦聯軍於溫泉關抵抗波斯帝國,成功拖延波斯軍隊進攻,爭取到雅典及其他城邦準備戰役的寶貴時間,為之後希臘的勝利立下大功。但因寡不敵眾,三百名斯巴達戰士及殿後的志願軍全部陣亡,無人被俘或投降,列奧尼達被梟首。.
查看 城邦和温泉关战役
本迪斯
本迪斯(Bendis)。古希腊女性神祇之一。常于狩猎等相关活动。曾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流行于古希腊各城邦,亦于艺术作品中得到广泛反映。.
查看 城邦和本迪斯
戏剧
戏剧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所表演出來的藝術。戏剧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他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戏剧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巫”、“舞”、“武”三字可能同源(上古汉语拟音分别为:/*ma/,/*maʔ/,/*maʔ/)。其有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綜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妆,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係(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稱之為剧本。.
查看 城邦和戏剧
战国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戰國時期无数次兼併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從數百减少到數十。到战国後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秦、楚、齊(田齊)、韩、赵、魏,合称为“战国七雄”。常与春秋五霸并称。 除战国七雄外,小國尚有宋、衛、東周、中山、魯、滕、鄒、費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惟中山與他國互王,《戰國策》載其國之策,宋国也在战国后期称王,有一定的实力(宋襄公一說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齊國國力最強。三晉之中,韓最弱小,魏都大梁最壯觀,趙國多名將。楚才晉用為知名典故。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东六國”。前230年,秦灭韩,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序幕。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公元前221年,秦軍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查看 城邦和战国七雄
海上共和国
海上共和國(十二世紀) 海上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he Marinare)是中世纪意大利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一批繁荣的城市国家的统称。传统上,其定义特别是4个意大利城市:阿马尔菲共和国、比萨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它们的徽章出现在意大利海军的军旗上。这些城市在军事和商业上都彼此竞争,从第10到13世纪,它们建立起舰队,一方面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用来支持跨越地中海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并且在十字军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共和国在竞争中壮大自身,从事更换盟友和战争。 上述四个是典型的意大利海上共和国,它们排列的顺序也反映了各自占优势的时间顺序。不过,意大利其他城镇也曾经拥有海上共和国的历史,尽管在历史上不是那么突出。它们是:加埃塔、安科纳、诺利(热那亚以西不远处独立的小城),以及达尔马提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意大利语:拉古萨) 。在845年的奥斯提亚战役中,加埃塔提供了一支舰队,帮助教宗联盟击败了撒拉森人。 这些海上共和国都是独立的城邦共和国,拥有自己的政府、货币和舰队。它们多数起源于曾经属于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主要的例外是热那亚和比萨)。所有这些城市在其保持独立的时期,都拥有相似的(但不完全相同)政府制度,商人阶层在其中获取了相当大的权力。 这些海上共和国都深深地卷入了十字军东征,为其提供资助,但是更多的是从战争中得到政治利益和贸易机会。第四次十字军,名义上为了“解放”耶路撒冷,但是实际结果却是使威尼斯征服了扎达尔和君士坦丁堡。 每个海上共和国都曾经统治过不同的海外领地,其中包括许多地中海岛屿,特别是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克里米亚)沿岸土地,和近东和北非的商业殖民地。 在这些海上共和国中,最为重要的是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在其领土最大时扩张到几乎整个的意大利东北部,西面达到距离米兰数公里处,而在东面占据了达尔马提亚、希腊伯罗奔尼撒的一部份,以及克里特和塞浦路斯两大岛屿。 威尼斯的头号竞争对手是热那亚。威尼斯控制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而热那亚不仅出现在地中海东部,而且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贸易,其领土最大时扩张到科西嘉、撒丁岛、克里米亚和一些爱琴海岛屿。在塞奥芝亚战役中被威尼斯击败后,热那亚显著衰退。.
查看 城邦和海上共和国
海地王朝
海地王朝(Sealand Dynasty)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任君主汉谟拉比死后,约公元前1730年由伊鲁马·伊鲁姆于南部苏美尔的沼泽地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城邦。亦名巴比伦第二王朝。该王朝持续近3个世纪,约于公元前1460年灭亡。.
查看 城邦和海地王朝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查看 城邦和海军
斐勒克拉忒斯
斐勒克拉忒斯(Pherecrate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雅典喜剧诗人之一。他曾是阿里斯多芬的对手,于公元前440年和公元前430年之间分别在城邦酒神节及雅典酒神节上获得头奖。现存19个剧名及250个残篇,一篇批判与其同时代音乐家的演说辞。.
查看 城邦和斐勒克拉忒斯
斯巴达 (自治市)
斯巴达(Σπάρτη)是希腊伯罗奔尼撒大区的一座城市,拉克尼亚州州府,人口1.8万。斯巴达坐落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塔伊耶托斯山脉东麓,埃夫罗塔斯河富饶的河谷地带。历史上的斯巴达曾经是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今天的斯巴达是1834年重建的,市内古迹已不多见。.
查看 城邦和斯巴达 (自治市)
斯巴达国王列表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之一,在所有希腊城邦国家中领土最广大。斯巴达实行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即由来自两个王室的国王同时统治,两支王室的继承互不干扰。两个王室分别是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
查看 城邦和斯巴达国王列表
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教育(希腊语:Άγωγή)是一种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制度,它面向所有斯巴达公民,只有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这两个王室世系的长子例外。这种训练需要离开家庭进行,包括学习秘密行动、培养对团体的忠诚、军事训练、打猎、舞蹈和社交预备。古希腊的Άγωγή一词有许多含义,其中包括捉住和诱拐,但在此大致意味着知道、引导或训练。 Άγωγή这个术语按照字面翻译是“增加”,传统上用于家畜饲养场。整个训练期间的管理者称为paidonomos ,字面意思是“一群孩子”。根据传说,斯巴达教育是由半神话的斯巴达立法者来古格士引进,但是其起源据信是在在公元前7世纪末到前6世纪初,从那时起,斯巴达政府开始训练从7岁一直到29岁的男性公民。 斯巴达教育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出身体和德性都非常强壮的男子,使他们可以为斯巴达军队效力。它鼓励一致性,强调斯巴达城邦的价值胜过个人的兴趣,并且产生斯巴达未来的精英。。这些男人将成为“斯巴达的城墙”,因为斯巴达是唯一没有城墙的希腊希腊城邦 – 斯巴达根据来古格士的命令而拆毁了城墙。斯巴达教育的训练纪律非常严格,鼓励男孩之间互相搏斗,以确定谁是团体中最强壮的成员。.
查看 城邦和斯巴达教育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城邦和新加坡
新加坡发电厂列表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际化城邦主权国家,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城邦岛国。由于缺乏自然资源,新加坡国内的电力供应的一次能源全部为进口。新加坡在电力行业市场化以前,发电厂全部为国有。上世纪九十年电力市场解除管制后,发电公司逐渐从国家电网公司中独立出来。传统上装机总容量大于2000MW的三大发电集团包括:圣诺哥能源(Senoko Energy),西拉雅能源(PowerSeraya)以及大士能源(Tuas Power)。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由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授权参与电力市场的发电机装机总容量为13405MW,比2015年增长3.0%。目前新加坡绝大部分(95%)电力来自于配备高效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发电厂。 以下是新加坡主要发电厂列表:.
查看 城邦和新加坡发电厂列表
新加坡人
新加坡人是城邦國家新加坡的公民 ,新加坡為和多元文化的國家,種族包括華裔、馬來裔、印度裔和其他較小的族裔社群。在19世紀,新加坡已是各民族聚集的城邦。根據2006年AsiaBarometer 調查,大多數新加坡人認為自己是“新加坡人”,而少數人認同自己的種族群體。 目前,新加坡人口為3,439,200人,海外新加坡人口為214,700。.
查看 城邦和新加坡人
新加坡公司列表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际化城邦主权国家,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城邦岛国。新加坡坐落于赤道以北的137公里,地处马来西亚半岛的最南端,南部临近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除了新加坡本岛以外,新加坡还拥有其他62个更小的岛屿。 新加坡依托转口港贸易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其人均GDP位列包括香港,韩国以及台湾在内亚洲四小龙之首。从1965到1995年之间,新加坡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六,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巨大转变。 新加坡经济被认为是最自由、最具创新性、最有竞争力、 最有活力和最具商业友好性。 2015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把新加坡列为全球第二自由的经济体和近十年最容易经商的国家。 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新加坡连同新西兰、北欧国家一起成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
查看 城邦和新加坡公司列表
文艺复兴美术
文艺复兴美术,是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美术风格的统称。是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一部分,大致发展阶段是在14世纪兴起,15世纪全面展开,16世纪达到了鼎盛期。17世纪后,欧洲美术风格渐渐转向矫饰主义。文艺复兴美术是西欧城市文化繁荣的产物,同时它与教会关系密切。在绘画上的成就最大,建筑和雕刻则稍逊之。文艺复兴美术最初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随后逐渐向欧洲各地传播,在意大利和德国、尼德兰尤甚,在这些地区都产生自己杰出的艺术家。文艺复兴美术在南欧和北欧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文艺复兴美术中心的意大利,成为后来几个世纪里,欧洲艺术家们的朝圣地。这个时期,艺术人才辈出,特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
查看 城邦和文艺复兴美术
无冬城
无冬城(Neverwinter)是桌面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的被遗忘的国度设定中的一个城邦。它由Halueth Never领主建立,坐落于费伦大陆西北海岸,现任领主是人类战士Nasher Alagondar。 根据龙与地下城第四版的设定,无冬城在法术瘟疫(Spellplague)中被摧毁,其人口流散各地。 无冬城将是被遗忘国度设定未来的发展重点,在R·A·萨尔瓦多的新三部曲小说中,崔斯特·杜垩登参与了无冬城的重建。一款设定在无冬之夜2一百年后的网络游戏预定在2011年底推出。.
查看 城邦和无冬城
摩索拉斯王陵墓
摩索拉斯王陵墓(Μαυσωλεῖον Ἁλικαρνασσεύς, Μαυσωλεῖον τοῦ Ἁλικαρνασσοῦ (Ἀλικαρνασσοῦ)),是一座位于古希腊城邦哈利卡纳苏斯(今土耳其博德魯姆)的陵墓,墓主是波斯帝国在当地的总督摩索拉斯与阿尔特米西亚二世夫妇,修建于前350年左右,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日英语中“陵墓”一词(mausoleum)即源自摩索拉斯的名字。 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为40米(120英尺)乘30米(100英尺),高45米(140英尺),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战车。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一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陵墓的其中一边。 陵墓虽然历经战火,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仍保持完好,后在一系列地震中被毁坏。1494年,圣约翰骑士团夺取该地,并修建要塞抵御奥斯曼帝国,他们使用了震落的石块作为原料。1522年,传闻奥斯曼帝国要大举进攻,骑士团遂又一次挖掘陵墓,以期获得更多石料。在挖掘过程中,几位骑士发现了摩索拉斯的墓室,但当他们次日回来打开墓室准备寻找财宝时,发现整个墓室已被搬空。此事究竟是骑士团还是当地村民所为,一直无人清楚,但是后世的发掘显示,早在骑士团到来之前,墓室就多次遭到盗墓贼的掠夺。.
查看 城邦和摩索拉斯王陵墓
摩纳哥
摩納哥親王國(Principauté de Monaco),也譯作摩納哥公國,是一个位于欧洲的城邦国家。摩納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主要是由摩纳哥旧城和随后建立起来的週遭地区组成。作为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摩纳哥也是一个典型的微型国家和城邦,得利於蒙特卡洛賭場及觀光收入,作為不向國民課稅的國家而聞名。.
查看 城邦和摩纳哥
政体
政体(form of government),是國家的政治、統治形態,即國家政治體系運作的形式。一般用來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查看 城邦和政体
政权
政权(regime)在政府、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指国家的政体的统治体制,或者特定的行政管理当局;在社会学范畴是指社会的制度,或社会的秩序。 政权也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通常国家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又譯為政治實體。 国家政权具有相对自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对自主性的影响包括了社会危机、社会结构、行政权力。 对政权本质的探讨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典问题。早期的政治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政权的本质是至善。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将政权视为“世俗之城”,认为世俗世界没有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马基雅维里,而从洛克到潘恩,国家政权蜕变为“必要的恶”。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查看 城邦和政权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查看 城邦和政治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學》(Πολιτικά,Politics)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這本書是他對於城邦各項政治事物的討論。 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对希腊半岛的158个城邦进行了实地考察,写成了《雅典政制》(现仅存残篇)。《政治學》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六种:寡头制、民主制、混合政体、僭主政体(專政)。 Category:亞里斯多德作品 Category:政治哲學書籍 Category:古希臘法律 Category:古希臘政治哲學.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城邦和意大利
教育史
教育史,或教育的历史,是关于系统发展的教学和学习的历史。可以说,从人类的出现开始,每一代人,都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一代人拥有的价值观,传统,方法和技能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文明的传递被称作文明化,而学习社会价值观和正确行为的过程则叫做社会化。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历史本身,反映了人类的知识,信仰,技能和人类文化 当古老文明的传统习俗和知识变得越来越复杂时,很多技术就从熟练的人那里传授给后人。这些技术包括:畜牧技术,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建筑技术,军事技术,等等。 口头传统在没有书面语言的社会中极为重要。 在前工业化时代里,教育是和行政、法律、长途运输与商贸以及宗教等紧密联系的。 正式的学校教育只会在宗教场所或有钱有权的人的住所被提供给少数社会精英。 对孩童的广泛教育只是在最近150到200年出现的(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只是在近50年)。历史上,有的社会会为年轻人提供特殊的教育及培训,在欧洲和中国尤其如此。这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官员和商人。而大多数手工艺人的学习是在师徒关系中进行的。例如,在19世纪中叶以前,大多数的律师和医生都是这样学习专业知识的。.
查看 城邦和教育史
扎莱乌库斯
扎莱乌库斯(希臘語:Ζάλευκος),活动于公元前650年前后,立法者,显然为罗克里斯编纂了希腊的第一部法典。该法典其后为意大利以及西西里众多希腊城邦所采用,尽管他的法律条文以严厉而闻名。.
查看 城邦和扎莱乌库斯
托尼那
托尼那是馬雅文明的城邦,坐落於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奧科辛戈東邊約13公里處。 909年完成馬雅文明最後一塊紀念碑,為托尼那第101號紀念碑,也象徵馬雅文明古典期的結束。.
查看 城邦和托尼那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查看 城邦和拿破崙戰爭
拉古薩共和國
拉古薩共和國(Respublica Ragusina、Repubblica di Ragusa、Dubrovačka Republika)是1358年到1808年之間,以拉古薩(現在的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為中心所存在的國家。在15至16世紀時受奧圖曼帝國的保護,國力達到高峰,是當時亞德里亞海唯一能與威尼斯匹敵的城邦。1808年,因拿破崙的入侵而滅亡。國家格言是Non bene pro toto libertas venditur auro(自由勝過黃金)。.
查看 城邦和拉古薩共和國
拉丁公民权
拉丁公民权(ius Latii,Latinitas,或Latium)是罗马人给予被征服地区人的一种介于完整的罗马公民和无公民权者(外来者或外乡人,peregrinus)之间的公民权,因最早授予拉丁人而得名。拉丁公民权最重要的内容包括:.
查看 城邦和拉丁公民权
曼丁尼亚战役
曼丁尼亚战役 在公元前362年7月4日打响,交战双方分别是阿卡迪亚联盟与维奥蒂亚联盟支持下,伊巴密浓达领导的底比斯人,以及伊利斯人、雅典人与曼丁尼亚人支持下,阿格西莱二世国王领导下的斯巴达人。此战旨在确定希腊世界霸主地位的归属,然而伊巴密浓达的陨落以及斯巴达人的战败为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征服希腊铺平了道路。.
查看 城邦和曼丁尼亚战役
普拉提亚战役
普拉提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是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臘的戰爭中最後一場戰役。時值公元前 479 年,發生於普拉提亞城(希臘維奧蒂亞地區的一個城市)附近,對陣雙方分別是希臘城邦聯合軍(包括斯巴達、雅典、科林斯(Corinth)及墨伽拉(Megara))及由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Xerxes I)帶領的波斯帝國。 在前一年,由波斯皇帝親自領軍的入侵軍已在溫泉關戰役、亞德米西林戰役(Battle of Artemisium)取得勝利,並征服了色薩利(Thessaly)、維奧蒂亞(Boetia)及阿提卡(Attica)。可是,在接著的薩拉米斯戰役(Battle of Salamis)希臘聯合海軍打勝了一場看似不能戰勝的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阻止了波斯征服伯羅奔尼撒。之後薛西斯帶著大批軍隊撤退,留下了他的將軍馬鐸尼斯(Mardonius)繼續之後的戰役。 於公元前 479 年的夏季,希臘聯軍組成了一支在當時的標準來說十分龐大的軍隊,從伯羅奔尼撒開出,波斯軍則撤退到維奧蒂亞並在普拉提亞附近設立了一個要塞。由於波斯軍陣地一帶的地型對騎兵有利,希臘軍不想冒險與波斯的騎兵與輕步兵交戰,所以雙方的對峙膠著了 11 天。希臘聯軍在補給有困難的情況下嘗試撤退,整條希臘聯軍的戰線瓦解了。見到如此情況,馬鐸尼斯認為希臘會全面撤退,故下令軍隊追擊。但是希臘聯軍停止撤退並立即應戰,特別是斯巴達人、雅典人及忒格亞人。他們擊敗了波斯的輕步兵,並殺死了馬鐸尼斯。之後,大部份的波斯軍隊被困於要塞並被屠殺。 這一支軍隊的潰敗,以及同一日於米卡勒戰役(Battle of Mycale)殘餘的波斯海軍被打敗,決定了這一場入侵的完結。在普拉提亞及米卡勒戰役之後,希臘聯軍反守為攻,掀開了希波戰爭的新一頁。雖然普拉提亞戰役在任何角度來說也是一場大勝利,但似乎沒有像雅典軍在馬拉松戰役戰勝,或甚聯軍在溫泉谷戰役被打敗般,被賦予對等的重視(即使在當時也是)。.
查看 城邦和普拉提亚战役
10
10(十)是9与11之间的自然数。.
查看 城邦和10
14世纪
1301年1月1日至1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4世紀。14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查看 城邦和14世纪
1952年
请参看:.
查看 城邦和1952年
亦称为 城市國家。
,中國文化史,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东南亚,东夷,希俄斯,希俄斯的伊翁,希臘英雄崇拜,希腊,希腊历史,希腊国旗,希腊黑暗时代,布尔·辛,世界歷史,帕加马,三十年和約,亚里士多德,庫爾德斯坦,库尔德历史,库斯科王国,五城,底比斯 (希臘),仇首王,伊奢那跋摩一世,伊奥尼亚联盟,伊利亚特,伊利里亚,伊特鲁里亚,伊莎貝拉·埃斯特,伊比利亚半岛,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伯罗奔尼撒战争,众卡比洛斯,但澤自由市,佛罗伦萨共和国,德国,德米特里二世 (马其顿),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历史,地中海,地理大发现,國 (政治),僭主,列奥尼达一世,列奥·施特劳斯,分治島嶼列表,周朝,傳染病歷史,全球最昂貴城市,共和制,克拉科夫自由市,克拉提努斯,前14世纪,前24世纪,前26世纪,前31世纪,前32世纪,国家,国人,国际法,图书馆,皮洛士,玛雅人,火星反照率特徵列表,珠江三角洲,社会,科林斯 (古希腊),科林斯同盟,科林斯战争,科潘,米利都,納巴泰人,经验主义,维鲁萨,美國行政區劃,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義大利 (羅馬帝國),義大利文藝復興,羅伯·道爾,热那亚总督,爱琴海,瑪雅文明,煽動,特洛伊木馬,盐的历史,銀河英雄傳說,联邦州 (德国),菲勒蒙,萨尔马提亚主义,萨拉米斯,非火伽倻,非洲歷史,面包历史,食用血,裸體運動,西域,西锡安的克利斯提尼,西格马林根,馬基雅維利,馬里 (消歧義),首都,香港城邦論,香港復興會,香港與美國關係,香港自治運動,香港民族論,設計史,马略改革,马里 (叙利亚),马耳他城市列表,高雅文化,貴族 (神聖羅馬帝國與瑞士聯邦),贵族民主制,麦拉尼皮德斯,黑胡椒,黑森州市鎮列表,農業社會,辛·埃瑞巴姆,辛·伊凯沙姆,迦太基,迦特,近邻同盟,阿卡德帝国,阿古里乌斯,阿多尼斯,阿兹特克帝国,阿班忒斯人,阿羅伽倻,阿茲特克,阿比-萨莱,赫尔米普斯,赫莫克拉提斯,起重机,那不勒斯,那帕塔,邦,锡耶纳,释迦牟尼,自由市 (消歧義),臺灣政治史,里皮特·恩利尔,釋迦族,腓尼基,苏庇路里乌玛二世,苏美尔,鋼鐵雄心II,雅典,雅典式民主,雅典國王,雅典的克拉特斯,雅典的阿瑞斯特墨尼斯,陳云根,LGBT歷史人物列表,恩利爾,提洛同盟,李约瑟,杜布羅夫尼克,格罗宁根省,梵蒂冈,欧里克拉铁斯,欧波利斯,欧洲,欧洲历史,正義,歷史 (希羅多德),殖民地,民主,民主史,民主和平论,民族主義,民族國家,汉堡,汉谟拉比,波尔西帕,波希战争,波蘭立陶宛,波蘭選王制,泰勒希拉,法羅群島LGBT權益,泛希臘運動會,洛迪和約,温泉关战役,本迪斯,戏剧,战国七雄,海上共和国,海地王朝,海军,斐勒克拉忒斯,斯巴达 (自治市),斯巴达国王列表,斯巴达教育,新加坡,新加坡发电厂列表,新加坡人,新加坡公司列表,文艺复兴美术,无冬城,摩索拉斯王陵墓,摩纳哥,政体,政权,政治,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意大利,教育史,扎莱乌库斯,托尼那,拿破崙戰爭,拉古薩共和國,拉丁公民权,曼丁尼亚战役,普拉提亚战役,10,14世纪,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