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城池

指数 城池

城池,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的軍事防禦建築,后来也成为了古代城市的代名词。《礼记·礼运》记载:“城郭沟池以为固。”因此,城池包括了城墙和护城河,其中“城”指的是城墙及城墙上的门楼、角楼等,“池”指的是护城河。為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築城是東亞國家的傳統;與歐洲國家比較起來,東亞的城郭規模一般較大。.

109 关系: 城 (日本)城墙城隍城隍庙埔里地區歷史年表埔里社廳城县城卡斯奇里恩戰役南京城古蹟古河市吉野里町吉野里遺跡坂東市墨攻 (電影)境主大和郡山市大槌町大手門太原城子城宣化古城宮城完璧歸趙宇流麻市安藝市山城中城村中国一级行政区中文圖書分類法常陸國風土記三市街三國志列傳 亂世群英三国志X三辅黄图平城遗址今歸仁村仙境传说匡城故城北土城站嵐山町單于庭呼和浩特市咸阳城共叔段之亂固始县倉庫噩盡島皇城...石原吉原上野遺址石达开灌嬰城竹塹城立花宗茂纯钧美浦村烈嶼巡檢司城略阳县相生市盘门荀彧鐘樓 (東亞)风纳土城高句丽建筑護城河讀谷村鹿善繼鼓楼鼓樓 (消歧義)辽阳城范夫人城胡里山炮台防御工事薩爾滸城肥前國風土記邺城遗址重要文化財臺南市臺中市 (省轄市)臺中市歷史臺北臺北城臺北府城小南門臺灣城臺灣第一列表金陵城长安造山古墳抚顺城恆春縣城杨仙逸松代城構 (建築)武興城治所同城朝來市月城 (招宝山)惠那市戴鰲房裡 (消歧義)新城市新會會城仁壽路旭烈兀西征播磨國風土記懷良親王敌台曲江池遗址公园 扩展索引 (59 更多) »

城可以指:.

新!!: 城池和城 · 查看更多 »

城 (日本)

日本的城,是一種提供予地方領主(大名)居住的武裝建築,主要由城門、圍牆及主城組成。起始於彌生時代,全盛時期在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後,後來因為德川家康的「一國一城令」而式微,幕末結束後便不再有新的城興建。由於築城盛況不再及久經歲月,有些城因維修不足或受戰火波及而毀壞,能大致保存完貌的城不多,因此不少日本古城都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城」此漢字在中國必須擁有四座以上城門,一門曰砦(寨),二門曰堡,三門稱池,所以日本的城和中國的城在定義和用途事實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城大約相當中國的堡寨甚至大院(比如小折城)的程度。定義上也與歐式城堡相同為具有武裝防禦的私人住宅。.

新!!: 城池和城 (日本) · 查看更多 »

城墙

城墙,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他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城墙的含义,根据的其功能有广义和狹义之分。.

新!!: 城池和城墙 · 查看更多 »

城隍

城隍,又稱城隍爺、城隍爺公、城隍老爺,原意是「城牆」與「護城河」的意思,後來演變為民間信仰中的城池的守護神,亦為陰間司法體系的職司。.

新!!: 城池和城隍 · 查看更多 »

城隍庙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在中国、朝鮮半島、越南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縣令。城隍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縣治以上層級的城市才能設有官方的城隍廟。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出生于土地庙,所以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崇敬,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筍般修了起来。 所謂陰廟,在道教上來說,是指祭祀無主孤魂的廟。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

新!!: 城池和城隍庙 · 查看更多 »

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埔里地區之地理位置位在臺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距離今約三千年前,已有人類陸續在埔里盆地周邊臺地地區建立家園;從其史前遺址所發現的石器、陶器,可發現該時期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但不知原因為何,這些史前人類又像謎一樣的消失。直到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由於這次的移民行動沒有經過官府准許,再加上隨意殺害埔社及眉社原住民,終於引來當局關注;隔年,漢人被澈底驅逐,郭百年等墾首被依法懲治。埔社與眉社的原住民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對漢人因而產生不好的觀感;但也正因經過這些衝擊,他們才更加了解漢人的社會文化,激起其放棄狩獵並從事農耕的想法。 1825年,分散居住在臺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因遭受漢人於經濟上的掠奪,導致其耕地大量流失,生活日漸窘迫,而不得另尋發展;當時,埔里正好提供其絕佳機會,於是,在互相招引之下,他們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陸續進入埔里。 平埔族族群進入埔里後,一開始以埔社與眉社的佃田為生,後來依恃其農耕技術較當地族群進步,逐漸獲得當地大多土地,當地原居民因此逐漸撤往山區居住。後來,漢人也隨著逐漸鬆弛廢除的內山開墾禁令陸續前來開墾居住。1875年,埔里地區之開發大致完成。 沙連堡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範圍包括今部份水里鄉、魚池鄉、國姓鄉、埔里鎮及仁愛鄉一帶;而埔里正是水沙連六社的重要地區,當初稱為蛤美蘭社,亦稱埔裡社(埔裏社)。道光年間,平埔族遷居至該地,並建立三十多個部落。光緒年間,總兵吳光亮建立大埔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在此設立隸屬南投縣之埔里鎮,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一帶及南投縣轄境之北,其東側為仁愛鄉,西側為國姓鄉,南面魚池鄉,西距草屯鎮38公里,西北距臺中58公里,南距日月潭約17公里,是通往臺灣中部各主要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鎮內所轄面積約162.227平方公尺,人口約87,000人,包含泰雅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各族群;除商業活動之外,居民大多從事農林業,全區沒有大型工廠。.

新!!: 城池和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埔里社廳城

埔里社廳城,俗稱大埔城,是一座過去存在於今天臺灣南投縣埔里鎮的城池,為清治時期埔里社廳的廳治所在,該廳於光緒元年(1875年)所設,而築城則始於光緒四年(1878年)。此城在日治時期被徹底拆毀,原有的市街型態也被大幅調整。.

新!!: 城池和埔里社廳城 · 查看更多 »

县城

縣城又称县治,即中国地方行政区——县的治所,近代指县级行政机关的常驻地。如今中国的县城(县包括县级行政区)有一千余个。越南沿用古称,称为县莅。 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地方政府围绕人口聚集之地,建筑城墙,形成城郭,构建起独立的城池,用以抵御外敌,并保障居民安全。县城规模受所在地区经济、人口影响。明清之时,中国人口繁盛。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之地,一座县城可能会分属两县,长期处于同城而治的状态。晚清以后,随着热武器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升级。政府不再修筑围郭形式的县城。当代中国,明清修筑的县城城墙,多随着城市扩展而被破坏,而留存的城墙会因其文化价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选址于相对交通便利,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镇。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中国还存在一种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一种县城的形式。 Category:中国城市.

新!!: 城池和县城 · 查看更多 »

卡斯奇里恩戰役

拿破崙在此場戰役中,不因為攻陷城池而自滿,而是更進一步的以殲滅敵人戰鬥力量為主要目標,反轉了法軍在義大利戰場上的不利局面。.

新!!: 城池和卡斯奇里恩戰役 · 查看更多 »

南京城

南京城是明代修筑的都城,延续至今即南京市主城区所在,是南京历史上修筑的等级最高的城池之一。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明代之前有数个政权定都于此,但至明朝才第一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都城。.

新!!: 城池和南京城 · 查看更多 »

古蹟

古蹟(或稱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是先民在歷史、文化、建築、藝術上的具體遺產或遺址。包含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考古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跡,涵蓋政治、军事、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娛樂、勞動、社會、經濟、教育等多方面領域,彌補文字和歷史等紀錄不足之處。 一旦一個建築物或遺址被列為古蹟、或暫訂古蹟時,通常就受到主管機關保護,未經許可,包括所有者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變動、修改。如果是因為建築工程開挖而發現的古蹟或考古遺址,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工程通常要立即暫停。.

新!!: 城池和古蹟 · 查看更多 »

古河市

古河市()是位於關東地方中央,茨城縣西端的一個市。2005年9月12日設立由,由舊古河市、總和町、三和町1市2町新設合併誕生。人口約15萬人。.

新!!: 城池和古河市 · 查看更多 »

吉野里町

吉野里町()是位于日本佐賀縣東部的城鎮。於2006年3月1日由神埼郡三田川町、東脊振村合併而成。 由於1986年在現在轄區西部的吉野里丘陵發現了彌生時代環濠集落遺跡,並被命名為「吉野里遺址」,因此三田川町與東脊振村進行合併時,便以「吉野里」此作為合併後的新名稱。.

新!!: 城池和吉野里町 · 查看更多 »

吉野里遺跡

吉野里遺跡(吉野ヶ里遺跡)是日本彌生時代大規模環濠聚落的遺跡,位於佐賀縣神埼郡吉野里町和神埼市的吉野里丘陵上,面積約50公頃。遺址在1986年被發現,有許多現在一部份屬於國有的吉野里歷史公園。其中的瞭望建物和雙重壕溝等被認為是注重防禦的日本城郭起源。根據在20世紀由陶瓷紋路推定出來的彌生時代年表顯示,吉野里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前3世紀至3世紀。最近利用碳測年等絕對計算法(absolute dating method)的研究發現,吉野里遺址可追溯至西元前400年左右。這遺址有干欄式建築,這種建築與江南有關係,說明彌生時代與吳越人有關。有人说这里与邪马台有关。.

新!!: 城池和吉野里遺跡 · 查看更多 »

坂東市

坂東市()是位於茨城縣西南部的一市。2005年3月22日,岩井市與猿島郡猿島町合併成為坂東市。.

新!!: 城池和坂東市 · 查看更多 »

墨攻 (電影)

是2006年香港主创的一部古装战争電影,改编自日本作家酒見賢一的同名小説《墨攻》(曾被改编為漫畫,香港出版時名為《墨子攻略》),由中國、香港、台灣、日本、韓國五地合作拍攝,投資額為1600萬美元。導演為張之亮,監製是徐小明,董瑋為動作指導。劉德華、范冰冰、王志文、安圣基、吳奇隆、崔始源主演,中国大陆和香港於2006年11月23日公映。 “墨攻”是酒見賢一根據“墨守”創造出的新詞。海报上的片名“墨攻”二字由刘德华亲笔题写。.

新!!: 城池和墨攻 (電影) · 查看更多 »

境主

境主,又稱統境主、統境王、境主公,是地方行政神祇,類似佛教伽藍神與道教城隍神;與土地神有分別。一般說法,有城池的行政區之神,謂之城隍。佛寺的守護神,謂之伽藍。而道教廟宇的轄區或是無城池的街道、部落之守護神,稱為境主。 有時信眾會把「信仰中心的主神」稱為「境主」,如臺灣臺北淡水人稱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為「境主」;高雄鳳山五甲龍成宮稱媽祖、清水祖師、戴府元帥為「三境主」,此「境主」並非地方行政神,而為「信仰中心的主神」的意思。.

新!!: 城池和境主 · 查看更多 »

大和郡山市

大和郡山市()是日本奈良縣北部的市。古名郡山。1954年1月1日郡山町市制施行之際,為避免與福島縣的郡山市混淆,定名「大和郡山市」。面積42.68平方公里,總人口92,787人。.

新!!: 城池和大和郡山市 · 查看更多 »

大槌町

大槌町()是位于岩手縣上閉伊郡臨太平洋的一町。轄區主要位於大槌川流域範圍內,西側屬北上山地,人口主要集中於東側的大槌灣沿海,主要道路及鐵路亦是沿著海岸開設。 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大地震中,位於大槌灣沿岸的主要市區受海嘯襲擊,造成重大傷亡。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海嘯滅2村 2萬人失蹤",聯合報,2011/03/14.

新!!: 城池和大槌町 · 查看更多 »

大手門

大手門是日本城郭中設在通往內部的二之丸或是三之丸等處曲輪(指城郭的範圍)的虎口部分的門。相當於正門。在高知城等又叫追手門(おうてもん)。 這種門大多基於防禦因素而慎重建造,且多為開有大型櫓門的石壘等形式,並更進一步做成枡形的布局。其外觀也相當大,作成顯目的樣子。此外,橋多為土橋的形式。 與此相對,位在城背面的門叫做搦手門(からめてもん)。.

新!!: 城池和大手門 · 查看更多 »

太原城

太原城或称太原府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境,是北宋时开始营造的城池,延续至今是为太原市旧城区。.

新!!: 城池和太原城 · 查看更多 »

子城

子城与大城(或称罗城)相对,指中国古代城市中在主城内所修筑的小城(内城),或指主城所附的瓮城或月城(城门外所筑用以屏蔽城门的半圆形小城),其中在旧志中记述城池建置沿革时,多以子城表述城中小城。唐宋时的子城多为地方州府衙署所在,四周以城墙围绕,明清时则一般仅筑以围墙,不再修筑子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比至,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元胡三省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卫节度使居宅,谓之牙城。.

新!!: 城池和子城 · 查看更多 »

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明朝时修建的城池。其中,清远楼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于1996年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清远楼。宣化城墙于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与清远楼、镇朔楼合并为宣化古城。 清远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楼下有7.5米高的砖砌高台,台下有十字形过洞。楼三层,高17米,十字歇山顶。 镇朔楼位于清远楼南侧200米处,又称鼓楼,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楼下为8米高的砖砌高台,台下有南北相通的拱门。楼二层,高25米,歇山顶。.

新!!: 城池和宣化古城 · 查看更多 »

宮城

宮城」一詞,在中文環境和日本等使用漢字的地區有不同的意義。;中文.

新!!: 城池和宮城 · 查看更多 »

完璧歸趙

成語完璧歸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戰國時代趙人藺相如奉命攜帶國寶和氏璧出使秦國,雖受到秦王威脅仍安然而返的典故。.

新!!: 城池和完璧歸趙 · 查看更多 »

宇流麻市

宇流麻市(,)位於琉球群島沖繩島中部東岸的城市,於2005年由具志川市、石川市、中頭郡勝連町和與那城町合併而成,現為沖繩縣第三大城。 名稱「うるま」源自「珊瑚之島」,與「琉球」一樣都是沖繩的舊名。.

新!!: 城池和宇流麻市 · 查看更多 »

安藝市

安藝市()是位於高知縣東部的市,距離高知市約40公里,以林業和園藝業為主要產業,茄子的產量為日本第一。三菱集團的前身三菱財閥的創立者岩崎弥太郎出身于該市。.

新!!: 城池和安藝市 · 查看更多 »

山城

山城可以指:.

新!!: 城池和山城 · 查看更多 »

中城村

中城村(,)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東側,面向中城灣,村的南部有琉球大學千原校區(法文學部和理學部,校本部位於西原町)。.

新!!: 城池和中城村 · 查看更多 »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新!!: 城池和中国一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中文圖書分類法

中文圖書分類法,原版名為《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參照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改進而成的中文圖書分類法。換言之,此圖書分類法更適用於中文書籍,特別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現時普遍應用於中華民國台灣及香港、澳門。增訂八版後,賴永祥將版權無償捐贈給國家圖書館。2007年國家圖書館完成新版修訂,並更名為《中文圖書分類法》。.

新!!: 城池和中文圖書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常陸國風土記

《常陸國風土記》(ひたちのくにふどき)乃是日本奈良時代和銅6年(公元713年)開始編纂,至養老5年(721年)完成,關於常陸國(今關東地方茨城縣大部份)的風土記;也是現存流傳較為完整的五部風土記之一。.

新!!: 城池和常陸國風土記 · 查看更多 »

三市街

三市街」指的是台灣台北市市中心的三處街區:.

新!!: 城池和三市街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列傳 亂世群英

《三國志列傳 亂世群英》(三国志列伝 乱世の英雄たち,下文中簡稱為「本作」),是一款由世嘉公司於1991年發行的回合制策略遊戲,遊戲以中國的三國時代為背景,目標為統一當時的中國全境。 本作於當年的雜誌中評價為1991年度的模擬遊戲類第六名;在該雜誌的讀者評分單元(BEメガ読者レース)中平均值為7.2263分。.

新!!: 城池和三國志列傳 亂世群英 · 查看更多 »

三国志X

是日本光榮公司於2004年7月推出的一款三國志系列的策略電子遊戲。三國志X再度融合了角色養成的成分,賦予高自由度扮演一名文官或武將的可能性,與三國志VII、三國志VIII相似,相對於三國志IX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新!!: 城池和三国志X · 查看更多 »

三辅黄图

《三辅黄图》,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佚名。晁公武在《读书志》认为可能是梁陈间人之作,程大昌在《雍录》则认为唐肃宗后人作。《水经注》曾引此书,《隋志》亦曾著录,因此成书年代不会晚于南北朝。清朝有毕沅、孙星衍校本。 原书一卷,后有六卷或二卷版本,可能因此掺入后世地名及杂说。记载秦汉时期三辅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间涉及周代旧迹。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此书条理清晰,为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Category:史部地理類 Category:地理書籍 Category:魏晉南北朝典籍.

新!!: 城池和三辅黄图 · 查看更多 »

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为北魏时期修建的城池,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平城是以汉朝时期平城县为基础扩建,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历史上从北魏孝文帝开始九十余年,对其进行不断扩建,是北魏迁都前的帝都。.

新!!: 城池和平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今歸仁村

今歸仁村(,)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西側,包括了沖縄島的本部半島東北部區域,以及離沖繩島約1.5公里遠的古宇利島。古宇利島可透過ワルミ大橋與本島相連。.

新!!: 城池和今歸仁村 · 查看更多 »

仙境传说

是由韓國製作發行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仙境傳說》最早自2002年8月31日起於韓國開始營運,其后在日本、北美、欧洲、中国、台湾等多地运营。2010年8月30日,台湾运营方更名為「新仙境傳說」。遊戲基於南韓漫畫家李命進的作品《仙境傳說》的世界觀而創作,主要背景建立在北歐神話中,但也融合了亞洲、非洲、歐洲許多國家的神話元素等,由於人物插圖非常可愛而受到熱烈的歡迎。之後亦由台灣遊戲公司改編為仙境傳說網頁.

新!!: 城池和仙境传说 · 查看更多 »

匡城故城

匡城故城,又名承匡故城、匡城,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匡城乡匡城村西北,为一座东周宋国城池遗址,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匡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为宋国西部边邑,战国时并入魏国,秦灭魏时于此地置县,后因此处地势低湿,移县城于襄陵(今睢县县城),匡城遂废,现仍留有城垣数百米。 传说“孔子畏匡”即在此地发生(一说在河南长垣)。.

新!!: 城池和匡城故城 · 查看更多 »

北土城站

北土城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地铁8号线与10号线的一座换乘站。因地处元大都北城垣遗址中轴而得名。于2008年7月19日随着10号线一期和8号线一期(即奥运支线)同时通车投入运营。.

新!!: 城池和北土城站 · 查看更多 »

嵐山町

嵐山町()是埼玉縣中部的一個人口約2万人的町。.

新!!: 城池和嵐山町 · 查看更多 »

單于庭

单于庭,匈奴单于所在的王庭和匈奴的政治中心,见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匈奴没有城郭,以穹庐为庭。匈奴每年正月诸长官往往小会于单于庭,五月大会于龙城(因匈奴崇龙神,将会处称龙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天大会于蹛林,以统计财产、人口、牲畜等。 西汉前期单于庭,在西汉时期的代、云中以北的蒙古高原。《史记·匈奴传》:“單于之庭直代、雲中”;《汉书·匈奴传》:“单于庭直代、云中”。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北征后,“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但可能并不特指单于庭,因为单于以下还有王,如左贤王等等。公元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儿单于即位,据《史记·匈奴传》:“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敦煌郡”,此后匈奴单于、左部和右部向西北迁移,其左部已迁移至云中以北,右部迁移至酒泉、敦煌以北的蒙古高原,而单于庭位于其中,与此同时汉朝发动讨伐大宛之戰,并令公孙敖在漠南筑受降城,而匈奴内部正巧也遇上大雨雪,畜多饥寒死。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呼韩邪单于打败烏籍單于后“复都单于庭”,随后郅支单于在击走蒙古高原上的呼韩邪单于后“都单于庭”。 据学者考证,匈奴单于庭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匈奴单于庭分北庭与南庭,西汉时北庭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部之北鄂尔浑河上游地区、杭爱山东麓、哈喇巴尔噶逊附近。南庭在今河北赤城一带。.

新!!: 城池和單于庭 · 查看更多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新!!: 城池和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咸阳城

咸阳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秦国及秦朝的政务中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造王宫。咸阳城坐落在渭水北岸,由于渭河改道,被冲毁一部分咸阳城,但在渭城区仍发掘出了规模巨大的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等秦代遗迹。1988年1月,中国国务院以“秦咸阳城遗址”之名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之后的中国历代都城除宫城外,会在城市周围修建城郭,作于军事防御。现代考古至今未发现咸阳城郭遗迹。咸阳城是否修建城郭,有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说法。.

新!!: 城池和咸阳城 · 查看更多 »

共叔段之亂

共叔段之乱,《春秋》称之为鄭伯克段--鄢。发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郑莊公廿二年),是春秋初年在郑国国内发生的一场内乱。.

新!!: 城池和共叔段之亂 · 查看更多 »

固始县

固始县,别称“蓼城”,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10个省直管县之一,地处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北方与南方、中原与华东的交融地带。总面积2942.97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176.2万,是河南省户籍人口最多的县份。 固始古为蓼国、黄国领地,后为楚国所灭,境内寝邱为楚国名相孙叔敖封邑。秦汉时置期思、寝、蓼等县,东汉光武帝赐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上固始人数次南迁,特别是唐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率部进入福建,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人口,以至“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曰固始”,固始移民对闽台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及至现代,固始又因其人口众多,数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奔赴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劳务经济成为固始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支撑。.

新!!: 城池和固始县 · 查看更多 »

倉庫

倉庫(warehouse)又名貨倉,是一些用作儲存貨物的建築物。是一种服務於生產商、商品供應商、物流組織的建筑。為方便合作,倉庫通常鄰近碼頭、火車站、飛機場等。 倉庫最先被发现在古罗马的Ostia社区,中国隋唐两代政府,在洛阳修建的国家粮仓——回洛仓、含嘉仓由于规模巨大形成了独立的城池形态。.

新!!: 城池和倉庫 · 查看更多 »

噩盡島

| 《噩盡島》是由台灣作家莫仁的作品,插畫家是YinYin,由蓋亞文化出版。第一部共有13冊。第二部共11冊。2012年8月9日噩盡島漫畫版上市。 第一冊曾榮登金石堂書店銷售排行榜前二名,而整個系列曾榮登金石堂書店銷售排行榜前三名以及蘋果日報新書排行榜前三名。.

新!!: 城池和噩盡島 · 查看更多 »

皇城

皇城或称王城,通常指东亚文化圈国家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室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门。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 王城最初指最高统治者(王)所居之城,在周代是专有名词,特指周天子在洛河以北、涧河两岸兴筑的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都于东周王城。由平王至景王加上后来的赧王,先后有二十五王在此执政达五百余年之久。 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迁都洛阳时曾重建洛阳城池,此时已经将汉朝及三国时期残存的洛阳旧城布置为性质类似皇城的内城,集中布置宫殿、园林、王府、衙署等机构。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皇城”一词的是隋朝修筑的大兴城(唐朝改名为长安城),皇城布置在宫城之南。隋朝修筑的东都洛阳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 前蜀成都城、北宋开封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中都、南京和北京城也都采取了相似的布局。在中国临近的国家中,高句麗先後設置紇升骨城、丸都城和國內城。高丽曾经在开京设置皇城。越南顺化也设立了皇城。不过顺化皇城从布局上来说更接近中国的宫城,而其紫禁城相当于中国紫禁城中的内廷部分。 一些設有城池的王宮、王府也稱為王城,例如唐代尉头州城遗址唐王城、明代的靖江王城、台灣鄭氏王朝時期的安平王城、琉球國的首里城等。.

新!!: 城池和皇城 · 查看更多 »

石原吉原上野遺址

石原吉原上野遺址(石原ヨシハラウエノ遺跡)位於鹿兒島縣奄美市住用町大字役勝,是琉球三山時代的御城遺址。 石原吉原上野遺址位於舊住用村中心部位的南側,地處奄美群島國立公園特別保護地區的原生態紅樹林泥灘的突出部位,標高33.5公尺,沿著山脊線條而建。 Category:日本考古遺址 Category:御城 Category:奄美群島歷史 Category:鹿兒島縣城堡 Category:奄美市 Category:三山時代.

新!!: 城池和石原吉原上野遺址 · 查看更多 »

石达开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祖籍广东兴宁,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家。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从容赴死《黄彭年致唐友耕函》:“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对手心有余悸,在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石达开的民间传说、歌谣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 封号全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新!!: 城池和石达开 · 查看更多 »

灌嬰城

灌嬰城,是江西省南昌市有歷史記錄以來最早的城池。2200多年前,西漢大將潁陰侯灌嬰在今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一帶夯土築城,同時辟有六門,即南城的南門和松陽門,北城的臬門和昌門,以及東門和北門。六門互接,長約4000多公尺,城區面積四平方公里。 Category:西汉建筑 Category:江西城池遗址 Category:南昌建筑史 Category:青山湖区.

新!!: 城池和灌嬰城 · 查看更多 »

竹塹城

竹塹城(淡水廳城),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廳廳治所在。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因此有時也用「竹塹城」一詞來代指新竹市。迎曦門是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城門,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新!!: 城池和竹塹城 · 查看更多 »

立花宗茂

立花宗茂(永祿10年8月18日—寬永19年11月25日,即),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江戶時代初期的大名。高橋紹運與齋藤鎮實之妹宋雲院的長男,立花道雪的婿養子。妻為立花誾千代,側室為矢島八千子(足利義昭之子矢島秀行之女、大納言菊亭晴季的孫女)、繼室為葉室菊子(權大納言葉室賴宣之女)、弟為高橋統增。豐臣秀吉讚其為「西國無雙」。 宗茂是晚年改稱的名字,幼名千熊丸、彌七郎、元服後統虎、鎮虎、宗虎、正成、親成、政高、尚政、俊正、經正、信正、立齋。官位是從四位下、左近將監、侍從、飛驒守。大正4年(1915年)11月10日贈從三位。.

新!!: 城池和立花宗茂 · 查看更多 »

纯钧

純均也称纯钩或淳钧,是一炳尊貴無雙之寶劍。相传为春秋战国时著名铸劍師欧冶子所铸,屬越王句踐所有。與湛盧、勝邪、魚腸、巨闕等寶劍齊名,為中國十大名劍之一。被相劍師薛燭點評為即使以骏马千匹、有市集之乡村兩处、千戶城池两座而不換。.

新!!: 城池和纯钧 · 查看更多 »

美浦村

美浦村()是茨城縣稻敷郡,面向霞浦的一村。.

新!!: 城池和美浦村 · 查看更多 »

烈嶼巡檢司城

嶼巡檢司城是明朝時江夏侯周德興在今日福建省金門縣一帶所建的五個巡檢司城之一,位於福建省同安縣二十都翔風里,約在現今烈嶼鄉上歧村吳山的大山頂營區一帶,該地又有城仔頂之舊名。而其興建年代一說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一說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後於滿清康熙二年(1663年)金門被攻陷後實施海禁遷界時遭到毀壞。.

新!!: 城池和烈嶼巡檢司城 · 查看更多 »

略阳县

略阳县是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西南部,嘉陵江上游。总面积为283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0万人。.

新!!: 城池和略阳县 · 查看更多 »

相生市

生市()是位於日本兵庫縣西南部的一個城市。 主要市區位於北側的山谷區域,在相生灣西岸則有自1907年即設立的IHI的相生工廠,為本地最主要的產業。.

新!!: 城池和相生市 · 查看更多 »

盘门

是位于苏州城南面城墙上偏西的一座水陆城门,门前临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和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吴国都城——阖闾城。盘门即是当时的8座城门之一,因门上悬有木制蟠龙,以震慑南面的越国,最初称为蟠门。后来因为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改称盘门。根据流传至今的南宋《平江图》碑,当时的盘门已经坐落在今天的位置。现存的城门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原址上重建,1356年张士诚又增建了瓮城。明初、清初、晚清和1986年都曾进行过修缮,但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的旧观。 盘门是一座水陆城门,两门交错并列,呈曲尺形。陆城门分内外两重,朝向东偏南10度,两道城垣之间形成周长180米的方形瓮城,藏兵洞可以匿藏数百兵丁,适应古代防御的需要。城上筑有飞檐翘角的城楼,以及锯齿形雉碟、射孔、闸口及绞关石等防御设施。水城门在陆门南侧,也有内外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两门之间有暗道通向城楼。两侧城垣至今保存完整。 历史上,苏州西、南两面的三座城门都面临京杭大运河:阊门、胥门和盘门,盘门的重要性仅次于阊门、胥门,而超过其他城门。 1963年,盘门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门、吴门桥和瑞光寺塔共同构成盘门三景。吴门桥位于盘门前的护城河上,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被毁,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是一座高达10米的苏州最大的单拱石桥。盘门内不远处的瑞光塔,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是八面七级楼阁式砖塔,高约43米,垂直轮廓逐层收缩。历史上该塔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寺庙殿宇构筑全毁,仅存瑞光塔独自耸立。.

新!!: 城池和盘门 · 查看更多 »

荀彧

荀彧(注音:ㄒㄩㄣˊ ㄩˋ,拼音:xún yù,),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许昌)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政戰兩略謀臣;著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被曹操稱讚「吾之子房」。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敬稱為「荀令君」;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追贈為太尉,諡曰敬侯。.

新!!: 城池和荀彧 · 查看更多 »

鐘樓 (東亞)

鐘樓或鐘塔,是一种源於中国的建筑,通常有两层高,在上層悬挂大鐘,外貌形似城堡。.

新!!: 城池和鐘樓 (東亞) · 查看更多 »

风纳土城

納土城是韓國首爾特別市松坡區風納洞的一座古代城池遺址,為三國時代百濟前期的一個都城遺址。 風納土城是一座用泥土建造成的一座城池,建於漢江的東岸,其周長大約3.5公里。該城的整體形狀為橢圓形,南北軸較長,東西軸較短。根據日據時期調查得出的結論,風納土城是漢南慰禮城的遺址,為百濟的第一座都城。 風納土城的遺址受到洪水的摧毀,目前只有2.7公里的城牆倖存。1963年1月21日,風納土城被認定為大韓民國指定史蹟第11號,官方名稱為「廣州風納里土城」,現因行政區劃變動,已更名為「首爾風納洞土城」。 Category:百濟 Category:首爾建築物 Category:首尔历史 Category:朝鲜半岛古都 Category:韩国城池遗址 Category:大韓民國指定史蹟.

新!!: 城池和风纳土城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建筑

句丽建筑主要包括城池、宫殿、庙宇、民宅、墓葬等;今存遗迹多是城池和墓葬。 其建筑富有浓厚的高句丽地域和文化特色,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新!!: 城池和高句丽建筑 · 查看更多 »

護城河

護城河,亦作城壕或城濠,是古時由人工挖鑿,環繞整座城、宫城、寺院等主要建築的河,具有防禦作用,可防止敵人或動物入侵。 世界各國在古代已有開鑿護城河。在中國大陆北京的紫禁城、臺灣新竹古城、左營舊城、億載金城、日本的古城如松本城、江戶(今東京)的皇居、以至歐洲各國的城堡及皇宮等等地方都建有護城河。歐洲不少城堡在護城河上建有可升起的木橋,以方便出入,亦可防止敵人進入。.

新!!: 城池和護城河 · 查看更多 »

讀谷村

讀谷村(,)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西側,為日本人口最多的「村」級行政區。村中有45%的土地為駐日美軍基地,包括美國海軍楚邊通信所、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讀谷輔助飛行場、美國空軍瀨名波通信設施、嘉手納彈藥庫。 北方為恩納村,東方為沖繩市,南方為嘉手納町,西側靠海。村內31.5%的區域為農業用地,種植菊花、甘蔗和馬鈴薯,35.7%為森林,12.3%為住宅。村里6%的人口從事農業和漁業,25%為製造業,69%為服務業和貿易。.

新!!: 城池和讀谷村 · 查看更多 »

鹿善繼

鹿善繼(),字伯順,號乾岳,晚號江村漁隱,直隸定興(今河北)人,蒙古族寶格氏,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城池和鹿善繼 · 查看更多 »

鼓楼

鼓楼是東亞古代城池或傳統寺庙中放置大鼓的建築,一般以「晨钟暮鼓」的方式,與鐘樓配對建設,即东面修钟楼,西面修鼓楼,两个建筑以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立,稱為鐘鼓樓。多用以报时或庆典。.

新!!: 城池和鼓楼 · 查看更多 »

鼓樓 (消歧義)

鼓樓可以指:.

新!!: 城池和鼓樓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辽阳城

辽阳城,系明代建筑的城池,曾在1622年短暂的做为后金的都城。遗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 城池分南北两城,呈“曰”字形。南城为主城。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攻克辽阳城。1622年二月,由萨尔浒迁都至辽阳。六月开始,在辽阳城城东方位营建新城,次年七月完工,即东京城。1930年代的满洲国时期,辽阳城的东门敌楼、瓮城及城墙被拆毁,仅剩墙基。其后,遗址被民居掩盖。2005年,辽阳市将明代辽阳城墙遗址列为第五批辽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城池和辽阳城 · 查看更多 »

范夫人城

范夫人城为汉朝城池,在西汉漠北匈奴部境。 范夫人城扼夫羊句山峡北口,为河西走廊要道。即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古尔班赛汗山西部哈尔戛音达坂北、达兰扎达加德西北。一说约在今内蒙古百灵庙北。原本为汉朝将领所筑,将领去世,其妻范夫人率余众保卫,因以为名。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范夫人城,降匈奴。.

新!!: 城池和范夫人城 · 查看更多 »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所属的厦门岛的东南端海滨,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古炮台。炮台中存有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280毫米海岸炮,为世界现存最大的海岸炮。胡里山炮台于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编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被评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胡里炮王”是厦门市政府于1997年评定的厦门名景新二十景之一。.

新!!: 城池和胡里山炮台 · 查看更多 »

郭可以指:.

新!!: 城池和郭 · 查看更多 »

防御工事

防御工事泛指一切軍事上增加防守方優勢的臨時或永久建築,例如要塞、城牆、壕溝、城堡、障礙物...等。 防御工事自古就是戰爭中防守方有形優勢的主要來源,因為只有防守方能擁有,而攻擊方無法擁有,以逸待勞是防禦工事的存在條件之一,因此建築地點必須是假想戰爭中敵軍可能進攻或經過的路線上,防禦工事的劣勢在於無法便利的搬動(或是無法移動)所以若是戰略構想錯誤,建築在錯誤位置則毫無用處,例如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因為被繞過而未發揮效益。.

新!!: 城池和防御工事 · 查看更多 »

薩爾滸城

萨尔浒城(a),是指后金政权在今辽宁省抚顺市市区东郊萨尔浒山北半部修建的城池。满语“萨尔浒”汉译为“木橱”,意思是树木繁茂。.

新!!: 城池和薩爾滸城 · 查看更多 »

肥前國風土記

《肥前國風土記》(ひぜんのくにふどき)乃是日本奈良時代初期編纂、關於肥前國(今九州佐賀縣、長崎縣)的風土記;也是現存流傳較為完整的五部風土記之一。.

新!!: 城池和肥前國風土記 · 查看更多 »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 邺城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河北省临漳城区20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主城区18余公里。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铜雀台)和河南省安阳市东北(曹操高陵、西门豹祠)。1988年,以邺城遗址之名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邺城旧址附近,即临漳县及相邻的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交界处,还经常有重要的东汉與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考古學发现。.

新!!: 城池和邺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重要文化財

重要文化财(),是指根据,由日本政府的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美术工艺品、考古资料、历史资料等等物质文化遗产,也简称为重文(じゅうぶん)。日本文化厅对其的官方英译为Important Cultural Properties。 日本各地的地方公共团体(都道府县、市町村)也会根据各自的文化财产保护条例,指定相应的有形文化财,因此称之为“县指定重要文化财”、“市指定重要文化财”等。但《文化财保护法》所规定的“重要文化财”特指国家(日本国文部大臣)所指定的有形文化财。本条目中如无特别说明,“重要文化财”专指根据《文化财保护法》第27条规定而由日本国(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重要文化财(又称“国家重要文化财”)。.

新!!: 城池和重要文化財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城池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省轄市)

本文敘述省轄市時期的臺中市。臺中於日治時期1920年實施市制,為臺中州之州轄市。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設置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12月25日五都升格案生效,與臺中縣合併改制成為直轄市。.

新!!: 城池和臺中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歷史

臺中歷史為大臺中市轄區的歷史。臺中原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又稱拍瀑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及泰雅族所住,並曾為大肚王國的根據地。明鄭時期起陸續有漢人前往開發。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張國因發現南屯一帶地沃水豐而著手墾荒,是臺中發跡之始。清治後期,臺中改稱「臺灣縣」,並逐漸成為台灣中部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日治時期,始有「臺中」之名,亦為臺中設「市」之始。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臺中被分為臺中縣及臺中市;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及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定名「臺中市」。 臺中因位居臺灣南北向交通中點,重要對外交通設施有臺中港、清泉崗國際機場、高鐵台中站等,並且擁有便利的聯外交通、地價便宜、氣候宜人等優勢條件,發展條件十分優越。.

新!!: 城池和臺中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城池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城

臺北府城(Tâi-pak Siânn/Tâi-pak Siâⁿ)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後期於臺北大稻埕與艋舺兩地之間所構築、面積達1.4平方公里的城廓,因為是臺北府所在,又稱為臺北府城,是清朝在臺灣最晚興建的城池。臺灣建省後,臺灣巡撫衙門、臺灣布政使司衙門等兩大行政機關皆設於此。有別於臺北城外的已開發聚落,城牆內的街區被稱為「城內」(Siânn-lāi)或「城中」,是臺北三市街之一;此稱呼也沿用至今,臺北市的「城內次分區」與昔日的城中區即以此取名。 這座用石材紮實建起的城池於光緒5年(1879年)研議規劃、光緒8年(1882年)開工,光緒10年(1884年)竣工。然而這座歷經多任清朝官員主持才建好的城池,真正存在的時間不到30年。進入日治時期後,臺北城開始遭到拆除,至明治37年(1904年)年底時,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僅剩下五大城門中的四座。這四座城門現以「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名稱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2014年,適逢臺北建城130周年,臺北市政府於西門舊址北方、捷運西門站四號出口旁設置鋼構裝置藝術品「西門印象」,以重現昔日西門之意象。 雖然現今臺北城的城廓幾已不存,但原城內之街區仍延續建城當時的行政中心功能,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現今,臺北城內一直都是臺灣許多重要政府機關與公共設施的所在地,今日臺灣的政治中樞博愛特區大部分範圍即落於此區域內。.

新!!: 城池和臺北城 · 查看更多 »

臺北府城小南門

臺北府城小南門,又稱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位於臺灣台北市中正區,1879年建立。位於臺北市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交會路口圓環上,板橋林家捐建,建立之初作為台北城內通往板橋、中和的孔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以北則為撫台街),日治時期屬書院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拆除台北城垣、城郭和西門,小南門則規劃為圓環綠地。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1966年,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小南門的城樓改建為華北樣式建築,而石構臺座及圓拱門則維持原有建材造型。.

新!!: 城池和臺北府城小南門 · 查看更多 »

臺灣城

臺灣城可能為以下的荷蘭與清朝在臺灣興建的各城池:.

新!!: 城池和臺灣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第一列表

台灣第一是指在台灣歷史當中,首次、最先出現或出現各項人、事、物,在這裡將台灣第一列舉出來。有別於台灣之最或台灣世界紀錄列表條目的內容,台灣第一指的是時間上的最初紀錄,而可能不是頂尖的紀錄。.

新!!: 城池和臺灣第一列表 · 查看更多 »

金陵城

金陵城是五代十国的杨吴、南唐政权在金陵府(后改江宁府,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修建的城池。宋、元时沿用,为建康府府城、集庆路城。明朝初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城的基础上扩建为京城。姚亦锋.

新!!: 城池和金陵城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城池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造山古墳

造山古墳()是位於日本岡山縣岡山市北區新庄下的一座,為岡山縣最大、日本全國第4大的古墳,建於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前半),是日本能夠自由進出墳丘的古墳中規模最大的。.

新!!: 城池和造山古墳 · 查看更多 »

抚顺城

抚顺城,是指明清时期在今辽宁省抚顺市境内修建的城池。.

新!!: 城池和抚顺城 · 查看更多 »

恆春縣城

恆春古城位於臺灣屏東縣恆春鎮,是清朝在牡丹社事件之後所設的恆春縣縣治所在,建於光緒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是臺灣現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一座。 該城的遺跡在日治時期的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被指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之一,戰後則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二級古蹟,後改為國定古蹟。.

新!!: 城池和恆春縣城 · 查看更多 »

杨仙逸

杨仙逸(),祖籍廣東香山北台村。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新!!: 城池和杨仙逸 · 查看更多 »

松代城

松代城是日本長野縣長野市松代町松代的城郭。又有海津城(かいづじょう)之稱。形式上像輪郭式平城。日本國內指定史跡。.

新!!: 城池和松代城 · 查看更多 »

構 (建築)

構(かまえ)係指中世、近世的日本城郭中用來防止敵人侵入的區域規劃。有時用作和曲輪相同的意思。  .

新!!: 城池和構 (建築) · 查看更多 »

武興城

武興城,中国古代城池。 三国蜀汉时修筑,故城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城周长五百余步,只开西北一门,外有垒仓,形势险固。472年,杨文度称武兴王,都葭芦(今甘肃武都县),史称武兴国。506年,北魏克武兴,擒楊紹先,其地设为东益州。534年,楊紹先趁北魏内乱归武兴复立为王。553年,灭于西魏。隋朝建立后,改名顺政县。.

新!!: 城池和武興城 · 查看更多 »

治所同城

治所同城是指中国古代不同层级的治所设置于一处城池内。以没有独立县城而将治所附设于上级政区(府、州、郡、军等)城郭之内的县最为常见,称之为附郭县或倚郭县。一般一府有一个附郭县,较大的府城或省城常有两个甚至三个附郭县。在一城之内,既有府衙,也有县衙,并有各自的配套机构如学宫文庙等。住在府城内的居民,其籍贯只写县,而不写府。.

新!!: 城池和治所同城 · 查看更多 »

朝來市

朝來市()是位于日本兵庫縣北部但馬地域的城市,轄區位於中國山地內,因此多為山區地形,主要市區集中在及沿岸山谷中。.

新!!: 城池和朝來市 · 查看更多 »

月城 (招宝山)

月城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一座城池。城池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位于招宝山东北侧山腰,为提督欧阳利见为拱卫山顶的威远城及威远炮台而建。城池长70丈,高1.2丈,宽9尺,上有“海宇乂安”四字。月城历经中法战争和抗日战争至今保存完好。1996年,月城随其他镇海口海防设施被纳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

新!!: 城池和月城 (招宝山) · 查看更多 »

惠那市

惠那市()為日本岐阜縣東南部的市。.

新!!: 城池和惠那市 · 查看更多 »

戴鰲

戴鰲(),字時鎮,號靜山,浙江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城池和戴鰲 · 查看更多 »

房裡 (消歧義)

房裡可以指:.

新!!: 城池和房裡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新城市

新城市()是愛知縣東部東三河地區的市。是愛知縣內面積第二大,僅次於豐田市的自治體。.

新!!: 城池和新城市 · 查看更多 »

新會會城仁壽路

新會會城仁壽路是江門市新會會城街道的一條歷史悠久老街道。仁壽路,俗稱塞竇口,又名仁壽坊,舊稱興賢街,從前此地有一座仁壽坊,牌坊在發展新馬路時拆卸。仁壽路一帶的十字路口是會城的中心點,成為當地文化和經濟中心已經有70多年歷史。在2002年,曾經作保育修飾,現時沿街地鋪商店不少。而其中有一座公共圖書館名為景堂圖書館,由馮景山之後人馮平山捐贈予會城政府。.

新!!: 城池和新會會城仁壽路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繼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征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這次西征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新!!: 城池和旭烈兀西征 · 查看更多 »

播磨國風土記

《播磨國風土記》(はりまのくにふどき)乃是日本奈良時代初期編纂完成、關於播磨國(今山陽道兵庫縣西南部)的風土記;也是現存流傳較為完整的五部風土記之一。.

新!!: 城池和播磨國風土記 · 查看更多 »

懷良親王

懷良親王()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一位皇族,也是南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是後醍醐天皇之子,其母親權大納言三位局則是北條為道的女兒。因擔任征西將軍,亦被尊稱為征西將軍宮。.

新!!: 城池和懷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敌台

敵臺可表示:.

新!!: 城池和敌台 · 查看更多 »

曲江池遗址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占地471亩,在原曲江池基础上2008年7月1日建成,位于西安曲江新区。 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总设计。曲江池水面仅南北纵长就达,东西宽窄不等,最宽处达,分上池和下池两部分。 自古曲江两岸,楼阁起伏,景色宜人。盛唐时期,贵族仕女悠游宴乐于曲江。考生及第之后,每每成群结伴,大摆筵席,饮酒作乐,當地称为“长安八景”之一。.

新!!: 城池和曲江池遗址公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城廓城垣城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