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7 关系: 均州城,孔纬,宝安公主,完颜银术可 (蜀王),安乐公主,宋朝科技,宋朝行政區劃,尹洙,山南东道,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道,崇玄曆,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丰州 (西魏),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平陵县 (湖北),京西南路,京西路,延岑,张士逊,张灵均,张遵 (唐朝),张问陶,張一川,刘岳 (五代),刘彝,呂溫,唐中宗,唐朝行政区划,冯行袭,全师朗,王彥 (南宋),王侁,王诜,章正宸,白瑜,荆湖北路,裴巽,饶凤关之战,襄陽府,范純粹,郑愔,阎婉,鄧愈,鄖縣,金商节度使,李官桥镇,李仙蕙,李珣 (宋朝),...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均州城
均州城或称均州古城是一座淹没于湖北省丹江口市附近的丹江口水库下的历史名城。隋朝开皇五年(585年),取均水之名而设均州。有“纸糊的郧阳,铁打的均州”之美誉,曾是均县人民政府的驻地。.
查看 均州和均州城
孔纬
孔緯(),字化文。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四十世孫,唐朝狀元、宰相、封魯國公。.
查看 均州和孔纬
宝安公主
宝安公主(),宋英宗第二女,母宣仁圣烈皇后,與壽康公主為雙胞胎。 嘉祐八年(1063年),封宝安公主。宋神宗即位,进舒国长公主,改蜀国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诜。 王诜母卢氏寡居,公主住在近处,每天给婆婆进献美食。卢氏生病,公主亲自调和汤剂奉上。皇帝厚待姊妹,因此公主府第池花园服饰珍玩极其华丽。公主因不能每天在宝慈宫服侍宣仁皇后,常常郁郁不乐。有时干热不雨,宋神宗减少享受以祈祷,公主也是如此,说:“我的俸禄皆出于朝廷,固应同同喜同悲。”宋神宗为慈圣光献皇后居丧,哀伤过度,公主说:“吾与皇上同母所生,视此亦复保聊!”马上遣散歌舞三十人。 元丰三年(1080年),公主病笃。公主性不妒忌,王诜以是放纵自己,曾经被贬官。高太后亲临探病,公主已不省人事,太后大哭,公主很久后稍能说话,说自己必定好不起来了,握着母亲的手哭泣。宋神宗随后到达,亲自为公主诊脉,端着粥喂公主,公主勉强为皇帝都吃了。皇帝赐公主金帛六千,再问有什么要求,公主只是请恢复王诜官职而已。这时,宋神宗命王诜官复原职,来安慰公主。第二天,公主薨逝,年三十岁。宋神宗未吃饭即驾往,望第门而哭,辍朝五日。追封越国长公主,谥贤惠。后进封大长公主,累改秦、荆、魏三国大长公主。 公主好读古文,喜笔札,周济亲属,朝野内外称贤。王诜不拘小节,和小妾在公主身边为非作歹,小妾常常触犯公主。公主去世后,乳母告发,宋神宗命彻底追查,杖打八妾并把她们婚配兵卒。公主既葬,贬谪王诜到均州。子王彦弼,三岁去世。.
查看 均州和宝安公主
完颜银术可 (蜀王)
完颜银术可,女真完颜氏宗室子弟。金初开国将领。.
安乐公主
李裹儿(),唐中宗和韋皇-后-的小女儿,生平極受父母的寵愛,權傾一時,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
查看 均州和安乐公主
宋朝科技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960年—1279年)出现了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的活字印刷术诞生於宋朝。虽然宋朝时期已同时掌握指南针、造纸、火药、活字印刷等技术,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一定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鉛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Needham,第一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歷来都拥有先进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成功是以古代发明家张衡以及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为基础的。Needham,第四卷,第二分册,466页。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水运”天文钟,此外還有精確繪制並保存至今的石刻《天文图》、《墬理圖》與《帝王紹運圖》,这是继公元前2世纪希腊安提基特拉机械天文钟仪器的又一次改革。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能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才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進了人类的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并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而原始的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發展出市場經濟及商家資本主義的雛形,一些人稱之為「伊斯蘭資本主義」,其商业资本主义(merchant capitalism)对后世欧洲的商业革命产于巨大影响。Jairus Banaji (2007), "Islam,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Journ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15 (1), p.
查看 均州和宋朝科技
宋朝行政區劃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二级行政区有府、州、军、监。至道三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共十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慶曆八年分河北路安撫司為大名府、高陽關、真定府、定州四路安撫司。嘉佑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紹興十四年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北宋路制以轉運使司為主,還有提點刑獄使司,提舉常平使司和安撫使司的路制。南宋時以安撫使司路制為主。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強幹弱支,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終宋朝一代外敌入侵不断。.
查看 均州和宋朝行政區劃
尹洙
尹洙(),字師魯,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世稱河南先生,北宋文人。.
查看 均州和尹洙
山南东道
山南東道,中国唐朝时设置的道。 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山南道東部置,為全國十五道之一。採訪處置使治襄州(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轄境約當今陝西省秦嶺、華山以南,汶水河、子午河、大巴山和重慶市萬州區、墊江、梁平縣一線以東,河南省伏牛山、桐柏山丘陵以西,自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至湖北省洪湖市長江以北地區。乾元元年(758年)廢。安史之乱後,梁崇义曾经在这里割据。.
查看 均州和山南东道
山南东道节度使
山南东道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山南东道设立的節度使。 755年十二月,设立山南节度使,756年正月,设立南阳防御守捉使,后为邓州节度使。756年七月废除。设立襄阳防御使,旋即为节度使,下辖襄州、邓州、随州、唐州、安州、房州、均州、金州、商州。十二月,商州、金州、均州、房州另设兴平节度使。762年,商州、金州、均州、房州设观察使。777年十二月,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襄州,下辖襄州、邓州、房州、均州、复州、郢州。785年,邓州归东都畿都防御使。787年增加唐州、邓州、安州、复州。802年,安州归奉义军。815年十月,下辖襄州、复州、郢州、均州、房州,唐州、随州、邓州另设节度使。817年十一月,唐随邓节度使废除,地入山南东道。819年–838年,领临汉监牧使。844年,暂废复设。888年五月,建号忠义军,下辖襄州、复州、郢州、房州、均州,905年房州、均州归戎昭节度使,906年恢复山南东道的名字,再领房州、均州。 五代初領襄州、復州、郢州、均州、房州,唐州、隨州、鄧州。後梁開平三年(909年),鄧州升為宣化軍節度,割泌、隨、復、郢4州隸之。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南平王高季興所轄復州來屬,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復州升為防禦州,直隸中央。七年(942年),廢山南東道節度使,襄州升為防禦州,直隸中央;均、房2州割隸威勝軍節度。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復置山南東道節度使,領襄州、復州、房州、均州。.
查看 均州和山南东道节度使
山南道
山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治所在襄州襄阳。贞观十道之一,位置在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剑门关以东。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陕西省南部,四川省东北部,湖北省西部和重庆。开元之後,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查看 均州和山南道
崇玄曆
《崇玄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唐朝八曆(戊寅元曆、麟德曆、大衍曆、五纪曆、正元曆、觀象曆、宣明曆、崇玄曆)第八。 唐昭宗见到《宣明曆》施行已久,历数渐差,命太子少詹事边罔、司天少监胡秀林、均州司马王墀制定新历法《崇玄曆》。开始用简捷、超径、等接之术,经制、远大、衰序之法被废除。景福二年(893年)颁布,唐昭宗定名《景福崇玄曆》,其气朔、发敛、盈缩、定朔弦望、九道月度、交会、入蚀限去交前后,都和《大衍历》相同。一直用到唐朝灭亡,五代后周时施行《欽天曆》,才彻底停用崇玄曆(939-943年,后晋一度施行调元历)。.
查看 均州和崇玄曆
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间段与正统朝代并立的封建割据、农民革命政权的君主列表如下:.
丰州 (西魏)
丰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废帝元年(553年),改兴州置,治所在郧乡县(今湖北省郧县),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移治延岑城(今丹江口市西北)。隋朝初年,又改为均州。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湖北的州 Category:十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5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均州和丰州 (西魏)
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一个縣級市,位於汉江中上游,漢水和丹江的交會處,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即位於該市。另外道教的聖地武當山也位於丹江口市境内,有中國水都的外號。全市面积为3120平方公里,人口为50万人,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人口将有变动。.
查看 均州和丹江口市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水源工程,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到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的丹江流域上,该工程由丹江口大坝、水力发电厂、升船机及河南省的灌溉引水渠陶岔渠四个部分组成。.
查看 均州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平陵县 (湖北)
平陵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 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分淅阳郡的武当县、郧乡县置武当郡,分武当县设置平陵县,治所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武当郡改为均州。平陵县属均州,武德七年(624年)废入武当县。.
查看 均州和平陵县 (湖北)
京西南路
京西南路是中國北宋时设置的路,首府在襄州。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為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在並沒有行駛主權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宋朝也預設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京西北路、京西南路二路。以今伏牛山和桐柏山为二路分界线。京西北路治所在河南府,京西南路治所在襄州(今襄陽境内)。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襄州置襄陽府;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襄陽路。 北宋时期,今天湖北北部大多数土地属于京西南路,该路辖襄州、随州、郢州、房州、均州、光化军、枣阳军(l142年,为抗击金兵,升枣阳县为枣阳军,治所在襄州(今襄阳市境内))。湖北东南角设置了兴国军(阳新),属于江南西路(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南角恩施,利川等地设置了施州,属于夔州路(治所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今天湖北东南部的黄州、蕲州在北宋初期处于淮南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后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黄州、蕲州属于淮南西路。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金兵入侵,战乱不止,京西南路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以江陵、鄂州为中心的荆湖北路(后首府迁武昌)、以襄阳为中心的京西南路作为长江中游的军事防御区;后蒙古军队数次进攻之后拿下襄阳,襄阳失守后不久南宋灭亡。.
查看 均州和京西南路
京西路
京西路是中國宋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区——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所在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在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淮阳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沁河、卫河以南;安徽省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陕西省秦岭以南,子午河、大巴山以东;湖北省涢水以西,荆山以北和京山、钟祥等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京西北路、京西南路二路。以今伏牛山和桐柏山为二路分界线。京西北路治所在河南府,京西南路治所在襄阳府。金朝改京西北路为南京路,京西南路依然在南宋控制中,元朝初年废。.
查看 均州和京西路
延岑
延岑,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字叔牙,荊州南陽郡筑陽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義父秦丰,義兄弟田戎。初期主要在漢中、荊州南陽郡一带活動,新末东汉初群雄之一。後为蜀(成家)公孫述属下。光武帝天下統一事業的最後抵抗的勇将。延岑当時被评价为用兵之良将,同時期蘇茂认为他的軍事能力很高。他对公孫述说的死中求生成为一个成語。延岑在《後漢書》中没有被立传,在公孫述传附录記載了他的若干经历。他的出身階層和初期事跡不明。.
查看 均州和延岑
张士逊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宰相、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张士逊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次年,出知江宁府。明道元年(1032年)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后再次罢相。宝元元年(1038年)以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郢国公。康定元年(1040年)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年)张士逊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仁宗朝三次拜相。.
查看 均州和张士逊
张灵均
张灵均(),唐朝洛阳人。 唐中宗时,吏部侍郎郑愔被韦后贬为江州司马。郑愔在均州与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及张灵均密谋起兵诛除韦氏。韦后被李旦、李隆基父子翦除後,李重福改任集州刺史。张灵均向李重福游说道:“大王是中宗先帝的嫡长子,当为天子。相王虽有功,但不应继位。东都的官民,都希望大王能到洛阳来。若您潜入洛阳,调集左、右屯营兵,袭杀东都留守,占据东都洛阳,就像神兵天降。然后西取陕州,东取黄河南北,天下传檄而定。”李重福同意了。于是张灵均秘与郑愔结谋,聚集数十人徒众。时任沅州刺史的郑愔逗留在洛阳,等待李重福。他草拟了制书,立李重福为帝,改年号为中元克复,将唐睿宗尊为皇季叔,封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弟,他自己担任左丞相,主持朝廷内外文官事务;任命张灵均为右丞相、天柱大将军,主持武官事务;任命右散骑常侍严善思为礼部尚书,主持吏部事务。李重福与张灵均假装乘驿车到东都去,郑愔安排布置驸马都尉裴巽的宅第以接待李重福。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十二日,李重福与张灵均等人来到裴巽家,被洛阳县吏发现,只有洛州长史崔日知、侍御史李邕率领部下讨伐李重福。李重福投漕渠溺死。郑愔貌丑多胡须,梳头髻穿女人衣服躲在车里想逃,被捕。张灵均始终神态自若,看着郑愔说:“我和这种人举事,败了是应该的!”张灵均和郑愔一起在东都洛阳闹市被处以斩刑。.
查看 均州和张灵均
张遵 (唐朝)
张遵() 字修本,其先南阳人也。后因做官,遂家于陕西,今为陕西之平陆人。曾在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王士真、王承宗帐下任职二十余年,历任邢州刺史、洺州刺史、楚州刺史、亳州刺史,唐文宗大和元年任邕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任至大和四年。.
查看 均州和张遵 (唐朝)
张问陶
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縣(今蓬溪縣)人,清代著名詩人、书画家。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山東省萊州府知府。 张问陶任知府時審理一宗大伯強姦弟媳被殺案,在2009年湖北鄧玉嬌案發生後引起關注。.
查看 均州和张问陶
張一川
張一川(?-1639年10月至11月或1640年11月至12月),一說名聞人訓《明季北略》卷23 計六奇著:「李自成結九十八寨,響馬內有二十四人,為首各有混名。第一名老回回孫昂、第二名洪太太洪用光、第三名翻江龍呂佐、第四名曹操王林漢、第五名八大王張獻忠、第六名一條龍張立、第七名格子眼盛永正、第八名沖天鵬方也仙、第九名梅鐵塊梅遇春、第十名水底龍劉伯清、第十一雙珠豹史定、第十二潑皮風陸鋼、第十三一枝花王千子、第十四雨裏金剛王命、第十五五閻王丘正文、第十六掃地王聞人訓、第十七河天飛沙來鳳、第十八善隱身蔡本雄、第十九混天龍馬元龍、第二十穿山猾金庭漢、第二十一不粘泥趙勝、二十二混十萬姜廉、二十三滿天星周清、二十四一鬥粟鄭日仁。群賊共推自成為大元帥,稱闖王。自成既得眾,謀劫郡縣。張獻忠曰:欲圖大舉,先資糧餉。聞人訓曰:張公言善。自成於是命孫昂、史定往山西,呂佐、林漢往陝西,聞人訓、方也仙往山東,洪用光、鄭曰仁往南直,安慶,馬元龍、王命往滁和,俱率眾數萬。」,自號掃地王,籍貫不詳,明朝崇禎年間農民起事領袖,後降明,被張獻忠所殺,清朝乾隆年間追諡烈愍《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 舒赫德、于敏中、彭元珫編修:「降將張一川即掃地王,籍貫未詳;後歸命,隸監軍萬元吉部中。崇禎十二年,與獻賊戰開縣,陷陣死。……雖其生平事實無甚表見,然或身攖鋒鏑、或命畢疆場、或遭際艱難、或慷慨引決,節烈堪矜,均通諡烈愍。」。.
查看 均州和張一川
刘岳 (五代)
刘岳,中国五代后梁、后唐大臣,字昭辅,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八代祖刘政会。 刘岳出身世家。幼好学,善谈论,有文辞。以进士擢第,在后梁历任户部巡官、郑县簿、直史馆,转左拾遗、侍御史。梁末帝时召为翰林学士,在翰林十二年,曾为户部侍郎。后唐庄宗入汴,随例贬均州司马,后来唐庄宗授他为太子詹事。唐明宗即位,召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建议百官赐告身,被明宗接受。主张“任其才能、褒其功行”。因讥诮宰相冯道,转为秘书监,再迁太常卿。年五十六岁卒,赠吏部尚书。素通礼典,后唐天成年间曾奉诏参与撰《新书议》。其子刘温叟。.
查看 均州和刘岳 (五代)
刘彝
劉彝,字執中,福州(今福建長樂)人。 劉若思之子。生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29年),早年追隨胡瑗學習。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任邵武县尉,有惠於民,調高郵簿,移朐山令。留任三司。不满王安石變法被免職。 熙宁七年(1074年),知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教習戰陣,禁止與交趾邊地互市,此舉引起蘇緘的反對,劉彝反斥責蘇緘。越南李朝不满,举兵犯境,连陷廉、钦、邕三州,宋越熙寧戰爭爆發,蘇緘杀全家三十六人后自焚死,邕州被殺五萬余人。熙宁九年(1076年),以“妄生边事”罪,降为检校水部员外郎、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使,随州安置,不久又充军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念其治水之功,調都水丞,但於就任途中病故,與陈襄、郑穆、周希孟、陈烈稱“海滨五先生”。著有《七经中义》170卷、《明善集》、《居阳集》各30卷。.
查看 均州和刘彝
呂溫
呂溫(),字和叔,又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唐朝诗人和官员。 父呂渭官至禮部侍郎。大歷七年出生,早年師從陆贽治《春秋》,“性险躁,谲诡而奸利”,贞元十年(794年)应河南府试,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翰林学士韦执谊相善,两人同被太子侍书王叔文所倚重。十九年任左拾遗,次年作为副使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走至凤翔时,官职转为侍御史,赐绯袍牙笏。之后顺宗即位,张荐卒于青海,呂溫被扣留。当时王叔文掌权,呂溫的东宫同事先后被任用,只呂溫在蕃中悲叹时运不济。元和元年(806年),呂溫使团被放回,改官戶部員外郎,此时王叔文失势,柳宗元等九人被贬官,而呂溫则因是外派使者而幸免。呂溫具法家思想,主張重刑重罰。 此后历任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秋,因与御史中丞窦群、侍御史羊士谔一起陷害宰相李吉甫被宪宗察觉,被貶均州刺史,朝议时认为处罚太轻,再贬为道州刺史,五年(810年)转为衡州刺史,元和六年八月病卒於任所,年四十。柳宗元寫祭文《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痛悼:“志不得行,功不得施。……临江大哭,万事已矣!”吕温文体富艳,有丘明、班固之风,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世以吕衡州称之。好友刘禹锡整理《呂衡州集》十卷傳世,与《骆宾王集》十卷、《李元宾集》六卷,合稱《唐人三家集》。 弟弟吕恭、吕俭皆官至侍御史,弟弟吕让(793—855),字逊叔,官至秘书监。吕让的儿子吕-喦-即吕洞宾。吕温嫡母是柳识之女,柳宗元是柳识之弟柳浑的“从孙”。柳写有《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一文。.
查看 均州和呂溫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查看 均州和唐中宗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均州和唐朝行政区划
冯行袭
冯行袭(《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字正臣,封长乐郡王,谥忠敬,晚唐军阀,后依附取代唐朝的后梁。身材魁岸雄壮,脸上有青色胎记,时人称之“冯青面”。《旧五代史》卷一十五.
查看 均州和冯行袭
全师朗
全师朗,中国唐末、五代十国前蜀大将,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人。 昭信军节度使冯行袭据金州,全师朗是他部下亲校,天祐二年(905年),前蜀王宗贺攻金州,冯行袭奔均州,全师朗遂以城降。前蜀王建将他赐姓王氏,名宗朗,补任金州观察使,割渠州、巴州、开州三州隶属金州。三个月后,金州再被冯行袭所取,王宗朗不能守,逃到成都。后蜀兵再克金州,王宗朗继续担任金州刺史。后来金州设雄武军节度使。王宗朗为雄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前蜀乾德二年(919年)十二月,王宗朗起兵,被削夺官爵,恢复姓名全师朗。王衍命桑弘志讨伐。次年,桑弘志攻克金州,俘获全师朗,献到成都。王衍没有杀他,全师朗病卒。.
查看 均州和全师朗
王彥 (南宋)
王彥,字子才,兩宋之際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性格豪緃,少年投軍,从武艺中选为军官,從-种-師道討西夏有功。金軍入侵汴京時,王彥親自面見南宋高宗,自請出戰。張所頗為器重,任為都統制。 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河北招抚使张所命王彦任河北招抚使司都统制,率裨将岳飛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与所部七千人渡河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为了表达自己抗金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數万人,收復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沒有成功。 東京留守宗澤聞王彥聚兵于太行山,以彥为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制置两河军事。王彥后率萬余人南渡黃河歸附宗澤,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量带亲兵趋行在,面见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大忤时相意,遂降旨免对,以彦为武翼郎(武階,第四十二階,從七品)、阁门宣赞舍人(職,從七品),差充御营平寇统领。称疾不就,乞致仕,许之,以武功大夫(武階,第十五階,正七品)、忠州防禦使致仕。苗刘兵变时苗傅、刘正彦授彦为御营军统制,彦以佯狂乞休致,高宗复位后嘉其行,为知洮州事、主管沿边同安抚司公事。知枢密院事张浚宣抚川陕,彦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前军统制,率八字军从行。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授利州路兵馬鈐轄。后改任金均房州镇抚使、知金州事,四年(1130年)五月,進右武大夫(武階,第十四階,正六品),九月授左武大夫(武階,第十三階,正六品)。绍兴元年(1131年)九月,以破李忠之功,授拱卫大夫(武阶官,第十二阶,正六品)、温州观察使(遥郡官,第二阶)。富平之战后在川陕地区与金兵、刘豫伪齐军作战,屡得胜利。后落阶官,授洪州观察使。三年(1133年)六月,进保大军承宣使兼川陕宣抚使司参议,彦不受。五年(1135年)四月,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洪州觀察使、金均房州镇抚使、川陕宣抚使司参议王彦知荆南府事,充归峡州荆门公安军安抚使。彦因荆南旷土措置屯田,自蜀买牛千七百头,授官兵耕,营田八百五十顷,分给将士有差。六年(1136年)二月,授保康軍承宣使(武階,正任官第二階,正四品)、知襄阳府事、京西南路安抚使,時岳飛為京西湖北宣抚使,彦上書以飛嫌辞。四月,张浚奏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督府参谋军事,彦率所部赴行在,授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七年(1137年)正月,驻军平江府,所部兵士因與协忠大夫、华州观察使、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械鬥,罷軍職降授雄州防御使(武階,正任第四階,從五品)。二月,復洪州观察使(階官,正五品)知邵州(治今湖南邵阳)。九年(1139年)十月卒,享年五十,赠昭化军承宣使。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以其累立战功,赠典未称,特赠安远军节度使。 王彥被罢兵权后,「八字军」歸于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并殿前步军司公事劉錡。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劉錡率「八字军」在順昌府大敗完顏宗弼的金兵主力,取得「順昌之戰」的勝利。.
查看 均州和王彥 (南宋)
王侁
王侁,字秘權,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官员。.
查看 均州和王侁
王诜
王诜(1036年-约1093年),字晋卿,中国宋朝画家。山西太原人。 宋初開國功臣王全斌後代,居河南开封,自幼好讀書,與蘇軾、黃庭堅、米芾有往來,「十年不遊權貴門」。官至宣州观察使,娶宋英宗赵曙的女兒蜀國長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豐二年(1079年)因受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贬为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又因冷落蜀國長公主,公主虽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而且她们自恃美貌,竟然多次顶撞公主,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導致公主鬱鬱死,神宗罢朝五天。公主乳母告发王诜为人放荡,行為不檢,與小妾恣意淫樂,神宗大怒:“王诜内则朋淫纵欲而失行,外则狎邪罔上而不忠,由是公主愤愧成疾,终至弥笃。”杖打斥責王詵的小妾,並將王詵的八個小妾改嫁平常百姓。最後贬官均州,元豐七年轉置潁州,但他却仍不思悔改。哲宗即位后被召回,又官定州团练使。與端王趙佶有往來,李公麟曾畫《西園雅集圖》留念,绘苏东坡、苏辙、米芾、黄庭坚、秦观等十六人。 王诜善画山水,师李成,着色山水师李思训,参以己意自在一家。又善书,书法清劲,亦自成一体。喜作《金碧图》,人物楼阁,笔皆尖健精密,画山水善写平林远岫、残霞远照之景,清润可爱。如《烟江叠嶂图》,画面萧疏清远,表现了烟雾迷蒙的水乡景色,用笔和他的《渔村小景》相似。《烟江叠嶂图》亦疑非王诜所作。作品有《金碧图》、《溪山秋霁图》、《渔村小景》、《烟江叠嶂图》。 W王诜 W W王诜 W王诜 W.
查看 均州和王诜
章正宸
正宸(),字羽侯,號格庵,晚號禹東餓夫。浙江會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師從劉宗周,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王应熊,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無效。崇祯九年(1636年)召为户科给事中。相繼彈劾首輔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谪戍均州。 福王时,官至大理丞,見國事日非,棄官歸里;鲁王時,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紹興失陷,出家为僧。.
查看 均州和章正宸
白瑜
白瑜(),字楚英,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第三甲第十名同進士出身。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授給事中。出為湖廣均州判官。清廉勤政有為,任期秩滿而民眾不希望其離任,拜訪官府請求留任。最終任福建市舶司正提舉。曾經購買捐出若干畝田地於縣學,幫助諸生用以耕種廩給。.
查看 均州和白瑜
荆湖北路
荆湖北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个路,首府在江陵府(今荆州市,南宋末年迁于鄂州,今武汉市境内)。由于大部分土地在洞庭湖以北,故而民間也稱呼其為湖北路;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的湖广行省武昌路。.
查看 均州和荆湖北路
裴巽
裴巽(),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中宗、唐睿宗的驸马。 裴巽的曾祖父裴之隐,隋朝司农少卿,普安郡太守、始州刺史、益州总管府长史,谥号安。祖父裴希惇,字處實,唐朝冀州南宫县、瀛州乐寿县、雍州鄠县三县令,齐州长史,赠商州刺史。父亲裴思進,唐朝蒋王府记室参军,复州竟陵县、隋州隋县二县令,赠蒲州长史,太仆卿。 武周长寿二年(693年)裴巽二十二岁,以门荫补梁王(武三思)府执任,转任均州司仓参军,靠近庐陵王李显。李显在圣历元年(698年)召回神都,立为皇太子。李显之女义安郡主下嫁裴巽,裴巽特加朝散大夫,迁太子典设郎,左监门卫中郎将。唐中宗复位,义安郡主进封宜城公主,裴巽为驸马都尉,转任鸿胪少卿,加银青光禄大夫,迁鸿胪卿。裴巽纳了一个美貌的小妾,宜城公主大怒,割断了裴巽的头发,还派人割去小妾的耳鼻,让她失去面目见人,又把其阴部的皮剥下来,蒙到驸马的脸上。御史弹劾,公主降级,裴巽也被降了官职,外任鄜州刺史。回京历任卫尉卿、鸿胪卿,外任许州刺史。再拜鸿胪少卿、光禄卿、上柱国,封魏郡开国公。谯王李重福叛乱时,曾经住在洛阳裴巽宅。宜城公主死后,再娶唐睿宗之女薛国公主。裴巽丁忧后,任国子祭酒。裴巽居宅在长安延寿坊东南隅。其地本隋朝齐州刺史卢贲宅。唐高宗末,礼部尚书裴行俭居之。武后时,河内王武懿宗居之。开元十四年(726年)八月十九日,裴巽病卒于洛阳家中,时年五十五岁。其子裴齊參,官至贊善大夫;裴齊閔,官至國子司業;裴齊游,祕書少監;裴齐丘娶唐玄宗之女永宁公主;裴齊嬰,陳王府長史。裴齊閔的儿子裴颍娶了永宁公主的姐姐寧親公主。.
查看 均州和裴巽
饶凤关之战
饶凤关之战,發生於南宋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宋軍在饶凤关(今陕西省石泉西北)与金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和尚原之战后,金朝陕西经略使完颜杲率军十余万,继续在川陕向南宋大举进攻,企图避开和尚原从宋军防守薄弱的饶风关进入四川。1132年十月,金军攻破商州(今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后,1133年正月初九,破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南宋知兴元府刘子羽派统制官田晟率兵守备饶凤关,以阻挡金军,驰报吴玠请援。吴玠当即率部从河池(今甘肃省徽县)日夜兼程三百里赶到饶凤关。二月初五,在完颜杲督令下,金军穿着重甲,登山攻关。吴玠命令所部和前来增援的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义士与金州、均州、房州安抚使王彦所率领的八字軍,共三万余人。凭借地势,以强弓硬弩,轮番发射,顽强坚守六昼夜,金軍伤亡惨重。二月十一日,吴玠部下一个军校降金,带领金军从蝉溪岭绕到关后,夜袭击郭仲荀率领的宋军,占领山寨,对饶风关居高临下,派一部精兵攻打宋军背后。宋军腹背受敌,被迫败退。吴玠带领余部退到西县(今陕西省勉县西),王彦率军奔达州(今四川省达州市)。二月十三日,金军攻入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刘子羽焚城,带领余部退至三泉(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吴玠认为金军粮草难以为继,不能久驻,于是回师河池,准备断其归路。金军粮草不继,疾病流行,在四月初率兵北返,吴玠乘机派兵于武休关(今陕西省留坝县东南)袭击金军后队,金军不备,被斩杀和坠落涧中数千人,丢弃所获辎重而去。王彦乘势收复金州。.
查看 均州和饶凤关之战
襄陽府
襄阳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宣和元年(1119年)升襄州置,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汉水南襄州区)。辖境约今湖北省襄阳、谷城、南漳、宜城等市县地。为京西南路治。元朝至元年间,改置襄阳路。元末龙凤十年(1364年,甲辰年),朱元璋政权改为襄阳府。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司,复属湖广布政司,治所在襄阳县。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分置鄖陽府。终明一朝,襄阳府领均州,六县:襄阳县、宜城县、南漳县、枣阳县、谷城县、光化县。 清朝初年,沿袭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评价:冲,繁,难,隶安襄郧荆道。下领均州,六县:襄阳县、宜城县、南漳县、枣阳县、穀城县、光化县。辖区约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以东,枣阳以西和蛮河以北地。嘉庆时白莲教刘之协等在此起义。1912年废。.
查看 均州和襄陽府
范純粹
范純粹(),字德孺,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第四子。以父蔭作官至贊善大夫、檢正中書刑房,但因與司馬光同一派系,反對王安石主張的變法,而捲入新舊黨爭被貶至滕縣作知縣。後又遷作成都諸路(即川陝四路,包括利州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茶場提舉。。 政和七年卒,終年七十二歲。.
查看 均州和范純粹
郑愔
郑愔(愔的讀音同音,),字文靖,《全唐诗》唐朝和武周官员,唐中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查看 均州和郑愔
阎婉
阎婉(),字婉,籍贯河南,雍州万年(陕西西安)人。唐工部尚书阎立德长女,11岁时嫁给唐太宗第四子濮恭王李泰为王妃。.
查看 均州和阎婉
鄧愈
鄧愈(),原名友德,字伯顏。明朝开国名将,淮安路虹縣龍宿--(今安徽泗縣大路口乡)人,封卫国公,宁河王。 邓愈早年投奔朱元璋,賜名愈,任管军总管,随朱元璋渡长江,克太平、金陵,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招降乌斯藏诸部。洪武十年,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查看 均州和鄧愈
鄖縣
鄖縣,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元朝,为今天湖北省十堰市的主体。.
查看 均州和鄖縣
金商节度使
金商节度使,756年,设立京畿节度使,治京兆府,下辖京兆府、同州、岐州、金州、商州,十二月,设立兴平节度使,下辖商州、金州、均州、房州,治商州。760年岐州设凤翔节度使。761年,废除兴平节度使,设立武关内外四州防御观察使。762年,京畿节度使再领金州、商州,不久废除。764年,御史中丞领京畿观察使。765年,御史大夫领京畿观察使。783年十月,称京畿渭南节度观察使,领金州、商州,兼渭北的鄜州、坊州、丹州、延州、绥州。不久罢除鄜州、坊州、丹州、延州、绥州、金州,称京畿商州节度使。784年废除京畿节度使,五月,设商州节度使。不久改为金商防御使,治金州。885年,改为金商节度使,兼万胜军使。891年十二月,改为昭信防御使。898年正月,改为昭信防御使,901年十二月,改为戎昭节度使,905年十月,增加均州、房州,十二月改为武定节度使,治均州。九月,王建设立金州观察使,下辖金州、渠州、巴州、阆州。906年五月,并入山南东道节度使。.
查看 均州和金商节度使
李官桥镇
李官桥镇,古称顺阳,是一个淹没于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西部丹江口水库下的历史古镇。历史上曾是丹江四大古镇之一。乃当时县中巨镇,南即党子口关,是通往湖北光化县要道,旧有千总驻防于此。西汉在这里设置顺阳县,汉哀帝时称博山县,封侯国。后魏移治南乡郡于顺阳,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中华民国时期,李官桥的农业、工业、商业收入占整个淅川县收入的一半,城镇内木楼高耸、富豪连纵。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务院曾决定在此设立丹江县,但后来由于规划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县的建立成为泡影。.
查看 均州和李官桥镇
李仙蕙
李仙蕙(),字穠輝,封永泰公主。唐朝時期皇族女性,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韋皇后所生。.
查看 均州和李仙蕙
李珣 (宋朝)
李珣,字公粹,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外戚。宋真宗章懿皇后的侄子。 李珣是李用和第三子。以官荫担任閤门祗候。哥哥李璋为閤门副使,他求官通事舍人,一年后才得到任命。从西上閤门副使,转任均州防御使,知相州时,宋仁宗赐诗、飞白字以表示对表弟的宠信。转任相州观察使,刘从德的儿子刘永年同时被任命,被御史所论,于是告罢。李珣出使契丹国,参与钓鱼会,契丹赏赐他的宝物,他回国上献朝廷。被宋仁宗赐黄金及“李珣忠孝”四个字。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宣州观察使。宋哲宗时,进泰宁军留后、提举万寿观,再知相州,卒年七十四岁。.
查看 均州和李珣 (宋朝)
李重福
李重福(),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母不详。 虽是长子,但并不受中宗喜爱。683年,中宗即位前,李重福就被封为唐昌王,次年,李显被武太后(后世史称武则天)所废,其嫡长子李重照本为唐高宗皇太孙,也被废为庶人。李重福是否被废不详。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太子后,圣曆三年(700年)徙封李重福平恩王,长安四年(704年)进封谯王。神龙元年,中宗复位。李重福的正妃是张易之的外甥女。此前在701年,韦皇后独子李重润(即李重照,避讳武则天名武曌而改名)与妹妹、妹夫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祖母武则天处死。而李重福夫妇都被嫡母韦皇后所讨厌,韦皇后诬陷称李重润之死系李重福与张易之兄弟所诬陷,中宗贬李重福为濮州(今山东鄄城)员外刺史,徙合(今重庆合川)、均(今湖北省十堰市)二州,并不让李重福领事,且屡次大赦天下都不赦免李重福。李重福上表哀求,无果。 710年,中宗驾崩,韦后临朝,立中宗少子李重茂为帝,命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率兵五百人驰驿戍均州,以防备李重福。后李隆基、太平公主政变杀韦后,李隆基派十道使赍玺书宣抚,去均州安抚李重福。后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唐睿宗復位,睿宗下诏李重福徙集州(今四川南江)。未及行,张灵均劝说李重福以中宗子身份夺取帝位。张灵均和秘书少监郑愔合谋,聚集数十人。郑愔新贬沅州刺史,留在洛阳等候李重福,为李重福草诏,立李重福为帝,改元中元克復,尊睿宗为皇季叔,被废的李重茂为皇太弟(李重福可能无子),郑愔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知吏部事,意欲恢复中宗一系的皇统。李重福潜募勇士,和张灵均潜入东都洛阳,在郑愔安排下住在驸马都尉裴巽府上,意欲发左右屯营兵袭杀洛阳留守,占据东都。事情败露,侍御史李邕闭城据守,左右屯营兵乱箭射向李重福,李重福攻左掖门也未能攻克,只得遁去藏匿。次日,搜索李重福的军队接近李重福藏身之处,李重福投漕渠而死,年三十一,遭碎尸。追废为庶人,诏以三品礼葬。.
查看 均州和李重福
李欣 (唐朝)
李欣(),字伯悦,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太宗之孙,濮恭王李泰长子。嗣濮王、颍州刺史。.
查看 均州和李欣 (唐朝)
李泰 (唐朝)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次子,母长孙皇后。雅好文学,擅書法,工於草行,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倍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李泰好士爱文学,太宗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由于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后因涉嫌与太子争位,太宗为免眾子重蹈自己起兵奪位的覆轍,為了达到让嫡子们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今郧县),后进封濮王。高宗接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
查看 均州和李泰 (唐朝)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號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李时珍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查看 均州和李时珍
杨守厚
杨守厚(),本名常厚,唐朝末年武将。.
查看 均州和杨守厚
楊景宗
杨景宗,字正臣,北宋益州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宋真宗章惠皇后从父弟。少年时赌博、无赖,客居京师。 杨氏入宫为美人,他官任补茶酒班殿侍、西头供奉官、閤门袛候。因故降职,后来官复为东染院副使。杨氏为太后,他进官崇仪使,领连州刺史、扬州兵马钤辖、舒州团练使、兵马总管。杨太后去世,他改任成州防御使,在皇仪殿失礼,贬出东京开封为兖州总管,后来改任天雄军副都总管。他恃宠犯法,贬郓州鈐辖、齐州都监,改居卫州。杨景宗性情贪婪暴虐,所任地区为当地人愤恨,屡起屡贬。后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均州安置,起复为汝州鈐辖。 最后官至建宁军留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期間遭遇坤寧宮事變。他死后赠官安武军节度使兼太尉,谥号庄定。.
查看 均州和楊景宗
淅州 (隋朝)
淅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时,下辖一郡一县。开皇二年(582年),荊州的南乡县等3县編入。大業元年(605年),均州废止,所属县由淅州移管。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淅州改称淅陽郡,下辖7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再置淅州,治所在淅川县(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并置默水县。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南丰州的郧乡县、安福县、堵阳县归属淅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安福县、堵阳县入郧乡县。贞观八年(634年),州废,省默水县入内乡县。.
查看 均州和淅州 (隋朝)
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年)丁未科 三月,會試於贡院。.
湖广行都指挥使司
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明朝五个行都指挥使司之一。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改均州置郧阳府,以湖广都司卫所改设置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於此。卫所俱无实土,属于前军都督府。下设荆州卫、荆州左卫、荆州右卫、瞿塘卫、襄阳卫、襄阳护卫、安陆卫、郧阳卫、夷陵千户所、德安千户所、枝江千户所、长宁千户所、远安千户所、竹山千户所、均州千户所、房县千户所、忠州千户所、辽府仪卫司、襄府仪卫司、兴府仪卫司。.
查看 均州和湖广行都指挥使司
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湖广布政使司、湖广布政司,是明朝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区及其行政机关名,为当时的明朝中国本部15个一级行政区(2京13省)及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辖地为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下辖15府2直隶州14散州108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武昌府位于现今湖北武汉市。.
湖北历史
在湖北京山县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蛋壳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商代在湖北境内,有楚(今南漳荆山)、卢(今襄阳)、彭(今房县)、庸(今竹山)等封国。.
查看 均州和湖北历史
湖北省 (中華民國)
湖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鄂」。.
湖北省 (清)
湖北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查看 均州和湖北省 (清)
朱孔模
朱孔模,湖北省均州(今屬丹江口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署任直隸欒城縣知縣,六月離任。.
查看 均州和朱孔模
明亮 (清朝)
明亮(z;),字寅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諡文襄。.
查看 均州和明亮 (清朝)
明朝行政區劃
明朝行政區域劃分,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中書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了全面改革。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省府州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撫制度接掌,巡撫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查看 均州和明朝行政區劃
文明 (唐朝)
文明(684年2月27日—684年10月18日),是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在位时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共计8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睿宗的年号。该年号才使用8个月不到(即文明元年九月初五,公元684年10月18日),武则天便以自己的名义发下敕令,改元光宅,并改革官制、旗帜、服色等,“文明”年号随之废止。 “文明”年号的废止和“光宅”年号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武则天时代正式开始了。.
查看 均州和文明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