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5 关系: 南极石,古地理学,吴福元,天然放射性核素,學科列表,孙贤鉥,安东尼·英格兰,岩石学,中国皇帝 (火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帕内特环形山,乔迪斯·决心号,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维诺格拉多夫,张宏福,张本仁,弗洛连斯基环形山,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土壤圈,地球科学,地质学,地质学史,化學,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丛强,嗜冷生物,哈斯金环形山,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火山学,科学大纲,第四纪冰河时期,维尔纳茨基环形山,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猿橋勝子,生物地球化学,表面科学,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詹姆士·貝爾三世,鲍林酸碱经验规律,费斯曼环形山,郑永飞,钻机,酸碱理论,雅克-约瑟夫·埃贝尔蒙,Δ18O,X射线荧光光谱仪,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恩里科·费米研究所,...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南极石
南极石是一种罕见的氯化钙水合物,化学式为 CaCl2·6H2O,无色针状三方晶体,易潮解,比重低(约为1.715)。.
查看 地球化学和南极石
古地理学
古地理学是研究各个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期发展的规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通过对沉积岩及岩层中的化石等的研究,来了解当时地表情况,生物的演化、地质的发展、大地构造等,并掌握某些沉积矿藏的分布规律。.
查看 地球化学和古地理学
吴福元
吴福元(),中国岩石学家、地球化学家。主要研究中国东北、华东地区中新生代地壳增生、岩石圈演化的机制。曾发起第420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研究东北花岗岩体的形成。开发了若干新的岩石学实验技术。 吴福元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84年、1987年、1990年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之后2年在同一学校做博士后研究。1995至1996年就读于雷恩第一大学。2015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看 地球化学和吴福元
天然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或称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是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中的一个概念,指地球形成的时候就存在于地球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它们是大爆炸、超新星爆发等过程中产生的重元素,在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 天然放射性系列有三个,即以92238U为首的铀系,以92235U为首的锕铀系或锕系和以90232Th为首的钍系。它们都有相当长的半衰期(以上三者分别为4.49×109年、7.13×108年和1.39×1010年),其原子从开始一直存留到现在。其它原子序数大于81的放射性核素均属重元素,这些核素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铀和钍的长寿命核素不断衰变的结果。 通过对可能的天然放射性系统的研究,证实周期系中的某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它们不属于上面的三个系列之内,其中包括钾-40(T1/2.
查看 地球化学和天然放射性核素
學科列表
這是一個學科的列表。學科是在大學教學(教育)與研究的知識分科。學科是被發表研究和學術雜誌、學會和系所所定義及承認的。 領域通常有子領域或分科,而其之間的分界是隨便且模糊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只有四個學系:神學、醫學、法學和藝術,而最後一個的地位稍微低於另外三個的地位。在中世紀至十九世紀晚期的大學世俗化過程中,傳統的課程開始增輔進了非古典的語言及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工程等學科,現今的學科起源便源自於此。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教育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也開始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裡了。 以下簡表展示出各大類科目,以及各大類科目中的主要科目。 "*"記號表示此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是有爭議的。注意有些學科的分類也是有爭議的,如人類學和語言學究竟屬於社會科學亦或是人文學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工程学科亦或是形式科学。.
查看 地球化学和學科列表
孙贤鉥
孙贤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华裔地球化学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父母迁居台湾省台北市。1962年被保送至台湾大学地质系学习。1968年赴美国留学,197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73~1975年在石溪大学做博士后,从事碱性玄武岩的研究。1975年前往澳大利亚,先后在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矿物研究实验室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BMR, 后改名为AGSO/Geoscience Australia)等单位工作。1999年从Geoscience Australia退休。其后加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继续从事地球化学研究。2005年2月25日于澳大利亚首都坎培拉逝世。同年由孙贤鉥的亲属、生前好友及国内、外地学界知名学者联合在北京大学设立了“孙贤鉥基金”,用以奖励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学子。.
查看 地球化学和孙贤鉥
安东尼·英格兰
安东尼·韦恩·英格兰(Anthony Wayne England,)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STS-51-F任务。現為密西根大學教授。.
查看 地球化学和安东尼·英格兰
岩石学
岩石学(Petrology)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岩石的一门科学。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成因、变化规律、分布状况以及其实用的意义。岩石学分类对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研究。 岩石学的研究为找矿勘探、地下水开发、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其成果广泛应用到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中。.
查看 地球化学和岩石学
中国皇帝 (火山)
“中国皇帝”(英文:Emperor of China)是印度尼西亚班达海西部海域中的一座海底火山。这座火山拥有盾状的外形,从海底到其顶部有1,500米左右(约5,000英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帕内特环形山
帕内特环形山(Paneth)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地利裔英籍化学家暨地球化学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帕内特(Friedrich Adolf Paneth,1887年-195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地球化学和帕内特环形山
乔迪斯·决心号
乔迪斯·决心号(JOIDES Resolution)是大洋钻探计划以及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所使用的一艘钻探船。该船原名为“Sedco/BP 471号”,是美国Sedco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所属的一艘商用石油勘探船。后改装供大洋钻探计划使用,改名为“乔迪斯·决心号”,“--”--自-zh-cn: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机构联合体; zh-tw:深部地球採樣海洋聯合會;-(Joint Oceangraphic Institutions Deep Earth Sampling)的英文简称 JOIDES,“--”(Resolution)是为了纪念18世纪英国著名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率领“HRM Resolution号”探索太平洋与南极地区的冒险精神。“乔迪斯·决心号”钻探船总排水量9050吨,船长度143m,宽度21m,钻塔高61.5m,能操作9150m钻杆柱,其钻探能力为9150m,钻探最大水深8235m,海底下最大钻探深度为4000m左右。与先前的“格罗玛·挑战者号”相比,“乔迪斯·决心号”功率更大,稳定性更好,钻进深度更深。船上装备有12个用于动力定位的强劲推进器和提升能力达400吨的世界上最大的升降补偿装置。该船还拥有1400平方米的七层实验室,可供沉积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乔迪斯·决心号”从1985年开始成为大洋钻探计划专属钻探船,到2003年9月共实施了111个航次(第100航次到第210航次)的调查,行程355781海里,足迹遍布全球各大洋,在669个站位钻了1797个钻孔,取心总数为35772个(取心长度总和35772米)。2004年,大洋钻探计划为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所取代,“乔迪斯·决心号”继续为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服役至今。.
查看 地球化学和乔迪斯·决心号
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
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Alexander Yevgenyevich Fersman)是前苏联著名地球化学家和矿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19年)。.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维诺格拉多夫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维诺格拉多夫(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Виноградов,),苏联地球化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53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9年,1975年)。 1928年起,他在苏联科学院生物地球化学问题实验室担任助理教授。 他是苏联科学院韦尔纳茨基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的主任。.
张宏福
张宏福()中国地球化学家,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宏福1962年出生于陕西省山阳县,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哈洛威学院获博士学位。张宏福主要从事大陆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看 地球化学和张宏福
张本仁
张本仁(),中国地球化学家。.
查看 地球化学和张本仁
弗洛连斯基环形山
弗洛连斯基环形山(Florensky)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前苏联地球化学家暨行星学家基里尔·帕夫洛维奇·弗洛连斯基(Kirill Pavlovich Florensky,1915年-1982年),198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 (Володимир Іванович Вернадський、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Верна́дский,),又译韦尔纳茨基、沃尔纳德茨基, 俄国及苏联矿物学及地质化学家,被认为是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放射地质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关于人类圈的概念,影响了后来的俄国宇宙主义思潮。他最著名的著作是1926年的《生物圈》,他在这部著作中推广了爱德华·苏斯于1885年提出的生物圈概念,认为生命是塑造地球的一种地质力。1943年,他被授予斯大林奖。.
土壤圈
土壤圈(英文:pedosphere)是指地球最外層,由土壤組成,且會受到成土作用影響的區域。土壤圈介於地球岩石圈、大气层、水圈及生物圈之間的交界處。。土壤圈是地球的表面,而且只有在地表和大氣層(土壤中及土壤上方的空氣)、生物圈(其中的生物體)、岩石圈(未固結的表岩屑和固結的基岩)及水圈(土壤上方、下方及土壤上方的水)之間有動態交互作用時才會生成。土壤圈是地球陸生生物的基礎。 土壤圈是化学物質或是生物地球化学物質流入或是流出上述系統的媒介,由其中的氣體、礦物質、流體及生物所組成。土壤圈位在Critical Zone內,Critical Zone是一個較大的介面,其中包括植物、土壤圈、地下水及古生物,最後到一定深度以下的為止,是明顯受生物圈及水圈影響,進行化學作用的區域。土壤圈也是更大整體系統的一部份,土壤形成的環境也會受其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生物、經度、緯度和人为变化所影響。 土壤圈位在生物的植被以下,在岩石圈及水圈以上。成土作用在沒有生物的情形下,仍然會自行作用,不過若有生物存在,會加快成土作用的進行。土壤形成一開始是用物理或是化學的分解方式來分解岩石,形成的物質會覆蓋在基岩基底上。生物會分泌酸性物質(多半是)來讓岩石分解。像地衣、苔蘚和種子植物以及很多化學反應會讓早期土壤的化學組成更加的多元化。一旦風化作用及分解作用的產物開始累積,連貫的土體讓流體可以在垂直向和橫向通過土壤剖面,讓固體、液體、氣體之間可以進行離子交換。隨著時間的演進,土壤層的整體地球化学情形會和一開始基岩的成份越來越不同,其成份會反映在土壤中發生的化學反應。.
查看 地球化学和土壤圈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是指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学,是行星科学的专门分支。各学科通常会以物理、地理、地质、气象、数学、化学、生物的角度研究地球。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手上所戴的黄金饰品和钻石,都是来自地球的矿产资源;盖房子所用的砂、石、水泥,其原料也是来自地球;所吃的鱼虾,大都取自海洋;气温的变化影响生活甚巨;天体的运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因此,地球科学是一门很基础、很重要的的学科。 地球科學的範圍很廣,涵蓋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等領域。地質學在探討地球的歷史與各部分組成,包括其演化和各種礦學、岩石以及礦產的分布;海洋學在研究海水的運動、海水的物理與化學性質及海底地形;氣象學在分析大氣的組成、構造和運動;而有關地球起源、太陽系的形成和天體的運動變化,乃至宇宙的演化,均屬天文學的研究範圍。以隕石撞擊地球為例:高溫高壓撞擊地球的結果,勢必引起地形與地質的變化;飛揚在大氣中的粉塵微粒會遮蔽陽光,大氣和海水溫度因而降低。因此,看似簡單的天文事件,卻引起地質、氣象和海洋的變化,可見各領域關係密切、環環相扣。.
查看 地球化学和地球科学
地质学
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 探討壓力與時間、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质学(Astrogeology)。.
查看 地球化学和地质学
地质学史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结构、起源和历史的学科。人类很早就开始观察地质现象,在古人类使用石器,开发矿物,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地质学的经验和知识。地质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一个过程。.
查看 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史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研究的對象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聯。傳統的化學常常都是關於兩種物質接觸、變化,即化學反應,又或者是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這些變化有時會需要使用電磁波,當中電磁波負責激發化學作用。不過有時化學都不一定要關於物質之間的反應。光譜學研究物質與光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並不涉及化學反應。准确的说,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原子团在内的核-电子体系。 「化學」一詞,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之意。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化學如同物理皆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科學。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門的核心,連接物理概念及其他科學,如材料科學、纳米技术、生物化學等。 研究化學的學者稱為化學家。在化學家的概念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或比原子更細小的物質組成,如電子、中子和質子。但化学反应都是以原子或原子团为最小结构进行的。若干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构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分子、離子或者晶體。 當代的化學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學門,通常每一位化學家只專精於其中一、兩門。在中學課程中的化學,化學家稱為普通化學(Allgemeine Chemie,General Chemistry,Chimie Générale)。普通化學是化學的導論。普通化學課程提供初學者入門簡單的概念,相較於專業學門領域而言,並不甚深入和精確,但普通化學提供化學家直觀、圖像化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專業化學家,仍用這些簡單概念來解釋和思考一些複雜的知識。.
查看 地球化学和化學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學地球与空间科学學院是北京大學的一個學院,简称地空,成立于2001年10月26日。.
刘丛强
刘丛强(),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贵州遵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起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2017年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外籍院士。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查看 地球化学和刘丛强
嗜冷生物
嗜冷生物是嗜极生物的一种,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保持生长和繁殖的能力。与之对比的是通常生活在高温环境的嗜热生物。嗜冷细菌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因为地球表层很大一片区域的温度都低于15度。它们通常存在于高山或极地土壤、高纬度地区及大洋深处,也存在于被冰、雪、或冰川覆盖的地方。天体生物学家对嗜冷生物很感兴趣,他们试图通过其创建一个关于地外生命可能性的理论。在地球微生物学中,嗜冷细菌也被用来研究微生物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活动。 嗜冷生物有着许多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化学自养(也被称为化能自养)、异养以及形成强健的、多样性的种群。大多数嗜冷生物属于细菌或古菌,它们在微生物谱系中也分布广泛。另外,有研究发现在高山雪原低氧地区存在嗜冷的真菌。另外一类真核耐寒生物是雪生藻类,可致西瓜雪的发生。鉴别嗜冷生物主要观察下列特征:脂类细胞膜在化学上能否抵御由极寒带来的硬化,使得其内蛋白质呈现出“大便能力”,在水的熔点以下仍然能够保持其内环境为液态并且保护其DNA免受伤害。.
查看 地球化学和嗜冷生物
哈斯金环形山
哈斯金环形山(Haski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极附近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美国化学家暨地球化学家拉里·哈斯金(1934年-2005年),2009年1月22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地球化学和哈斯金环形山
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美国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米切尔维尔,芝加哥大学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帕特森与合作,改进铀铅测年法,发明了。通过测定代亞布羅峽谷隕石中铅的同位素的含量,他在1956计算出地球的年龄约为45.5±0.7亿年。Bryson, Bill.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应用方面的一门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勘查地球化学。狭义勘查地球化学指系统研究地球化学探矿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也可称为探矿地球化学。广义勘查地球化学包括探矿地球化学与区域地球化学。.
查看 地球化学和勘查地球化学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侧重于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地质学研究包括:.
查看 地球化学和环境地质学
火山学
火山學是一門研究火山、熔岩、岩漿及相關地質學、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現象的學問。 研究火山學的人稱為火山學家。火山学家是地质学家,他们研究火山的喷发活动和火山的形成,以及火山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喷发。火山學家常常要實地造訪火山(特別是活火山)來觀察火山噴發,採集噴發的產物,例如火山噴發碎屑(例如火山灰或浮岩)、岩石及熔岩的樣本。另外一個研究的重心是預測火山的噴發。目前並沒有準確的方法可以預測火山的噴發,但是,預測火山的噴發如同預測地震一樣可以拯救許多生命。 科學家中最危險的行業之一就是火山學家,因為突如其來的火山噴發隨時可能在研究活火山時發生。.
查看 地球化学和火山学
科学大纲
以下大綱是科學的主題概述: 科学(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查看 地球化学和科学大纲
第四纪冰河时期
四纪冰河时期,也称作“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大冰期”、“第四纪冰河期”、“第四纪冰川期”、“更新世冰川期”、“当前冰河时期”、“末次冰河时期”,是指从258万年前到现在的地球气候时段。在此期间,南极大陆与格陵兰岛形成了永久性的冰盖,欧亚大陆北部与北美的北部也出现了面积广大的大陆冰盖,并在世界各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广泛出现了山岳冰川。此次冰河时期的主要效果是大陆上的冰川侵蚀与沉积,改变了河流系统的走向,产生了数百万湖泊並改变了海平面的高程,在远离冰川边缘的地方发育了雨成湖,地殼均衡,影响到海洋、洪水、生物物种。.
查看 地球化学和第四纪冰河时期
维尔纳茨基环形山
维尔纳茨基环形山(Vernadskiy)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大撞击坑,形成年代不详,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前苏联矿物学家和地球化学家,20世纪知名人士"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1863年-194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
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Большая золотая медаль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以俄罗斯科学家和博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自1959年起由苏联科学院和后来的俄罗斯科学院(RAS)颁发,奖励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 自1967年以来,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每年颁发两枚,授予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和一位外国科学家。它是俄罗斯科学院的最高荣誉。.
猿橋勝子
是日本的,专业为地球化学,以对海水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率先测量、以及大气和海洋中放射能辐射落尘的危险性研究而闻名。曾任東邦大学理事与。東京出生。.
查看 地球化学和猿橋勝子
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影响自然环境组成的化学、物理、地质和生物过程的科学。生物地球化学所研究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圈、冰雪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层和岩石圈。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化学元素在地球内的循环,比如碳循环和氮循环,同时研究这些元素和生命之间在地球上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这门科学侧重于研究由生物活动引起的或影响生物活动的化学循环,尤其侧重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和磷循环。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系统科学并与密切相关。.
查看 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
表面科学
表面科学(surface science)主要研究的是发生在两种相的(例如固-液界面、固-气界面、固-真空界面和液-气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其子领域包括表面化学和表面物理。表面科学的相关实际应用常被称为表面工程(surface engineering),其中的概念包括多相催化、半导体器件制造、燃料电池、自組裝單分子膜、黏合劑等。表面科学和密切相關;.
查看 地球化学和表面科学
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
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又称奥托·哈恩研究所,简称马普化学所,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Chemie - Otto Hahn Institut)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属的一个科学研究所。该所当前的研究是有关地球系统(特别是大气层和生物圈)的化学过程。当前有4个分部(大气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多相化学、粒子化学),约300名科研人员。每个部门的领导独立领导各自部门。 马普化学所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最老的两个研究所之一。该所前身是1912年建于柏林的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The 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for Chemistry)。1949年,该所搬迁至美茵茨,并改为现在的名字。有3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曾在该所工作过。.
詹姆士·貝爾三世
詹姆士·“吉姆”F·貝爾三世(James "Jim" F. Bell III,),美国天文学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教授,主要研究是以望遠鏡和多個太空探測器資料研究太空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貝爾在NASA的火星探路者、會合-舒梅克號、彗核探測計畫、2001火星奧德賽號、火星侦察轨道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火星科学实验室等任務中相當活躍。他的書《Postcards from Mars》中有許多由火星車拍攝的照片。近年貝爾擔任行星科學期刊《伊卡洛斯》的編輯和行星學會的會長。他並且在精神號和機會號火星車的全景攝影機彩色攝影系統擔任領導人員。.
鲍林酸碱经验规律
鲍林规则是鲍林(Pauling)根据离子晶体的晶体化学原理,通过对一些较简单的离子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于1982年总结归纳出的五条规则。 氧化物晶体及硅酸盐晶体大都含有一定成分的离子键,因此,鲍林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鲍林规则高度概括了离子晶体中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方式的规律,对阐明晶体化学、地球化学领域涉及的复杂离子化合物(如硅铝酸盐等)的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费斯曼环形山
费斯曼环形山(Fersman)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矿物学家暨地球化学家亚历山大·叶夫根耶维奇·费斯曼(1883年-194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地球化学和费斯曼环形山
郑永飞
郑永飞(),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安徽长丰。籍贯安徽长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并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Terra Nova、Ceochemical Journal和《科学通报》副主编,Chemical Geology、Lithos和Ore Geology Review编委。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查看 地球化学和郑永飞
钻机
钻机是在地表进行钻洞的机械设备,可以是大型户外的水井、油井、天然气井钻探设备,或者是单人可移动的小型设备,称为螺旋钻。钻机可以对地下矿藏进行取样,或者用于安装地下生产设备,例如地下机器、仪器、管道和井道。可以是安装在卡车、拖车、轨道上的移动设备,或者是较为固定的安装在陆地、海上结构(如钻井平台,一般称为“海上石油钻机”,尽管设计上并不含有钻机)。“钻机”这个词一般指钻探地球的地壳层的设备。 钻机包括:.
查看 地球化学和钻机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指阐述酸、碱及酸碱反应本质的各种理论。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
查看 地球化学和酸碱理论
雅克-约瑟夫·埃贝尔蒙
雅克-约瑟夫·埃贝尔蒙(Jacques-Joseph Ebelmen,1814年7月10日--1852年3月31日)是一位法国化学家,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教授。.
Δ18O
δ18O是二種氧穩定同位素氧-18和氧-16的比例,常用在地球化学、古氣候學及中。δ18O常用來量測降水時的溫度,也可以量測地下水和礦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像產甲烷作用之間的進行情形。 在古科學(paleosciences)中,珊瑚、有孔蟲門及中的18O:16O資料會作為當時溫度的。 定義為如下(單位是千分之一): 其中的標準是一個已知的同位素組成,例如(VSMOW) 。可以是、或是等。.
查看 地球化学和Δ18O
X射线荧光光谱仪
X射線荧光光谱儀(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簡稱:XRF光谱儀),是一種快速的、非破壞式的物質測量方法。X射线荧光(X-ray fluorescence,XRF)是用高能量X射线或伽玛射线轰击材料时激发出的次级X射线。这种现象被广泛用于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特别是在金属,玻璃,陶瓷和建材的调查和研究,地球化学,法医学,考古学和艺术品,例如油画和壁画。.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培养(包括课程范围和学位授予)的参照。目录的第一版是在1990年10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8年改为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目前共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 下表为目录中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总门类:.
查看 地球化学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恩里科·费米研究所
恩里科·费米研究所(Enrico Fermi Institute,简写:EFI),是芝加哥大学下属的一家跨学科研究机构。研究所的所有教职人员均在芝加哥大学以下一个或多个系里兼任其它职务:物理系、天文和天体物理系、化学系、地球物理系和数学系。 该研究所在1945年9月成立时的名称是“核子學術研究所”(Institute for Nuclear Studies),由Samuel King Allison担任首任所长。恩里科·费米在研究所任教授。1954年费米逝世后,为表达对这位杰出物理学家的尊敬,该研究所于1955年11月20日更名为“恩里科·费米核子學術研究所”(Enrico Fermi Institute for Nuclear Studies);又于1968年1月改为现名。.
李曙光 (地球化学家)
李曙光(),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中国江西吉安人,祖籍江西上饶,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工程一期首席科学家和二期高級顧問。.
查看 地球化学和欧阳自远
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Universidade de Ciência e Tecnologia de Macau;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S.T.)簡稱科大,縮寫MUST。是澳門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於2000年。是澳門回歸後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国际性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两岸四地大学中最年轻的三十强大学之一。 澳門科技大學隸屬於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現任校監是廖澤雲博士,校長為劉良講座教授。大学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面向中國内地招生。授课语言以英语、中文为主,部分课程以葡语授课。大学位于澳门氹仔伟龙马路,现设有人文藝術學院、商学院、法学院、國際學院、健康科學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資訊科技學院、中醫藥學院、藥學院、研究生院,并在澳门新口岸宋玉生广场获多利中心设立持续教育学院。 澳門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近年來在國際SCI/SSCI的Q1第一區間學術期刊發表的高質量研究論文成倍增加,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則數倍增加。大學國際化是大學發展的強勁動力,也是大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學術管理上,大學根據澳門的社會及人文特點,充分吸納國際知名學府的經驗,建立適應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管理理念與文化、管理模式與架構、管理制度與程式等,特聘一批名师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世界高被引科學家等頂尖學者。創辦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 2007年澳門科技大學獲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頒發“”優質旅遊教育認證並且在2010年成功地連續更新。 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澳门科技大学位列三星级大学。 2017年澳門科技大學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中,位列世界第524位。 2017年澳門科技大學在《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位列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28位。.
查看 地球化学和澳門科技大學
方铁矿
方铁矿 (Fe1-xO)是一种以氧化亚铁为主的矿物,常见于陨石和天然铁矿中。 其色泽灰暗,不透明,常带绿色金属光泽。 方铁矿为立方晶体,莫氏硬度为5-5.5,比重大约为5.7到6.0左右。方铁矿是一种常见的非整比化合物,其化学式中x的范围在0.04-0.12之间。 方铁矿的英文名称(wüstite)是为了纪念德国金属学家,矿物學家,基尔大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首任所长 ,因其首次合成该矿物。 方铁矿的特征产地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附近。除此之外,在格陵兰的迪斯科岛和印度的贾里亚也有发现。在一些金伯利岩管的钻石包体以及深海锰结核中也可找到方铁矿。方铁矿的通常出现于强还原性的环境中http://rruff.info/doclib/hom/wustite.pdf。.
查看 地球化学和方铁矿
於崇文
於崇文(),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中国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查看 地球化学和於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