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風文化

指数 國風文化

國風文化()是日本的歷史文化之一。以10世紀初至11世紀的攝關政治期為中心的文化,對12世紀的院政期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12 关系: 大和繪京都市國風 (消歧義)花鈿妝類聚國史詠史詩醍醐天皇歌道朝服日本日本史時代劃分表日本文化

大和繪

大和繪(やまとえ)是日本繪畫的樣式概念之一。平安時代,國風文化時期發達的日本風的繪畫,以日本的故事、人物、事物、風景為主題的繪畫。也寫作「倭繪」「和繪」等。以源氏物語繪卷等繪卷物為典型。被土佐派等流派繼承,影響近代、現代的日本畫。.

新!!: 國風文化和大和繪 · 查看更多 »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新!!: 國風文化和京都市 · 查看更多 »

國風 (消歧義)

國風可能指:.

新!!: 國風文化和國風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花鈿妝

花钿、又稱花子、面花,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化妝方式,後傳至日本、朝鮮,是女子施于额头、眉心、兩鬓的一種妝飾,也即花钿妆。花钿由金、银、貝、紙或其他材料雕鏤、裁剪成薄片,有花、鸟、蝴蝶等各種形状。顏色則以红、黄、绿为多。與此類似的面靥、妆靥則是由胭脂塗成。但兩者有時會混用,指於面上繪上圖案的面妝。 以材料和顏色不同而又有別稱,如金箔製作的為金鈿,翠綠色羽毛製作的為翠鈿,黃色材料製成的則為花黄。粘花的主要材料是呵胶或鱼鳔胶。.

新!!: 國風文化和花鈿妝 · 查看更多 »

類聚國史

《類聚國史》是以日本六國史條文分門別類編排的類書,菅原道真編。全200卷,另有目錄2卷、系圖3卷,現存62卷。.

新!!: 國風文化和類聚國史 · 查看更多 »

詠史詩

詠史詩是漢詩的一種類型,廣義指以史事、史意與史識為主題的詩歌,狹義指題以「詠史」二字的詩篇。中國的詠史詩起源自東漢,唐末以後廣為流傳,作品眾多,唐代起流傳至日本和朝鮮半島,同屬漢字文化圈的越南、琉球後來也受中國影響發展出詠史詩,在朝鮮、越南除了漢詩外,還發展出以本民族語言文字寫成的詠史詩。.

新!!: 國風文化和詠史詩 · 查看更多 »

醍醐天皇

醍醐天皇(;),日本第60代天皇,897年8月14日-930年10月16日在位。初諱維城(),後改敦仁()。 他是宇多天皇長子,生母為女御藤原胤子,養母藤原溫子。.

新!!: 國風文化和醍醐天皇 · 查看更多 »

歌道

歌道()是指和歌創作及關於和歌本身的學問(歌學)。.

新!!: 國風文化和歌道 · 查看更多 »

朝服

朝服或稱朝衣、具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服,後來傳至朝鮮、越南、日本、琉球。其制度形成于漢末,通常由皇帝与大臣在朝会之时穿著,即皇帝「視朝之服」及百官「朝饗之服」,有時也包括后妃、命婦、女官朝參之特定服裝。按朝会的大小、及時間不同,對朝服著裝的要求也不一樣。如唐代元日、冬至等重大朝会時,朝服必須整潔而饰物俱全。退朝之後在一般的場合則不應穿著朝服。此外,朝服也可在重大典禮之時穿著。。.

新!!: 國風文化和朝服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國風文化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史時代劃分表

日本史時代劃分表顯示出日本歷史上各時代的聯繫,方便橫向和縱向多方位的比較和研究。.

新!!: 國風文化和日本史時代劃分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列島上形成的在關於思想、行為、生活、教育、信仰及價值觀等等的一系列實體或非實體的事物或象徵。 公元四世紀至九世紀,朝鲜半島的移民(渡來人)為日本帶來東亞文化,這包括其書寫系統—漢字。往后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為日本帶來了漢傳佛教文化,如花道、茶道和香道都是伴隨著漢傳佛教傳到日本的,是日本傳統藝術的重要一環。十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開始孕育出國風文化。十六世紀中葉,歐陸文化傳到日本,後來因貿易保護政策和基督教禁令,使歐陸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停滯。直至十九世紀,日本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签署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美和親条約),开放了下田及箱馆两港口通商,歐陸文化在日本才得以重新復興,後來更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一員。 由於日本之於東亞大陸的地理位置,日本文化常常被劃入東亞或儒家文化圈文化之中,但始终存在爭議。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1993年發表的文明衝突論中,認為日本文化獨立於東亞自成一體,應並列為世界九大文明之一。而日本历史学家與那霸潤則認為日本文化是東亞大陸文化的延伸,並著重於唐朝文化的色彩,只在些許方面有差異。.

新!!: 國風文化和日本文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