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指数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為中華民國國防部的政治作戰最高專責單位,負責中華民國國軍政治作戰工作之策劃與督導。.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97 关系: 反共救國軍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台灣日報台灣日報事件吳寶華吳達澎吳榮根女青年工作大隊姜贵安內攘外寒流 (影集)上将中壢事件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情报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國青年救國團中國文藝協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电影制片厂中華電視公司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媒體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國軍軍階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中華民國政戰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三七事件張志忠彰化縣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國立馬公高級中學國立潮州高級中學國立新化高級中學國防部總督察長室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心戰大隊第五中隊國防部政戰局傅朝樞勇士們 (電視劇)王生明王春江王昌熾王昇秦厚修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總政治作戰局總政治作戰部... 扩展索引 (47 更多) »

反共救國軍

中華民國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簡稱 反共救國軍 (Anti-Communist National Salvation Army,ACNSA) ,為1951年至1998年間駐防於東引、馬祖列島間由陸軍總司令部直轄之軍級指揮部。該部緣起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任務為遂行當年反攻大陸計畫之情報刺探與敵後作戰的部隊名稱;後因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反共救國軍逐年停止對中國大陸的行動,改以靜態防禦駐守於連江縣東引鄉。1998年因精實案生效,反共救國軍裁撤改編為陸軍步兵195旅,並於2006年精進案改編為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延續至今。 另外在成建制之反共救國軍編成前,於大陸地區及鄰近國家境內,曾有數十支目標以打倒中國共產黨為目標的游擊武力,其中亦多有以反共救國軍為隊名之武裝力量,然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掃蕩下已不復存在,在此一並列入介紹。.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反共救國軍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1978年)是一場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關於台灣文學之寫作方向和路線的探討,特別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間,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般稱之為「鄉土文學論戰」。--面上,這是一場關於文學之本質應否反映台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爭,但是在實質上,這場論戰卻是「台灣戰後歷史中一次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的總檢驗」(陳明成 2002,40)。1 事實上,類似的論戰在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台灣也發生過,所以有人將193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而將197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不過,本文將用「台灣話文論戰」來指涉1930年代的那次論戰,而以「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來指涉1970年代的這次論戰。.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Taiwan Daily),簡稱《台日》,公司全名為台灣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性日報,1964年10月25日創刊,2006年6月6日停刊。最後一任董事長為顏文閂,總社曾設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8樓(義美食品總部同棟),總社最後社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61號「台日大樓」。.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事件

《台灣日報事件》為1987年9月12日發生於台灣台北市的抗議事件。 在六一二事件中,當時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負責營運的《台灣日報》報導「六月十二日當天參與遊行的民眾,是由民主進步黨發錢發動的」,由於報導失實,引發民主進步黨支持者的不滿與抗議。1987年9月12日,由蕭貫譽發動的群眾包圍《台灣日報》台北辦事處進行抗議,結果引發衝突,《台灣日報》台北辦事處被砸毀,數名老人被捕。 《南方》雜誌曾經發表一篇評論〈台灣日報,該砸〉,指出《台灣日報》事件為「老人與軍報的戰爭」、「再次突顯了國民黨篤信『三合一暴力』的本質:在街頭追打人民,在媒體上醜化人民,在法庭羞辱人民。.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台灣日報事件

吳寶華

吳寶華(),河南開封人,中華民國空軍中將、媒體經營者,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總政治作戰局前身)副主任、華視總經理。.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吳寶華

吳達澎

吳達澎(),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澎湖縣馬公市,籍貫山東省菏澤縣,畢業於馬公高中、陸軍官校41期步兵科,是澎湖出身的第一位上將,也是陸軍官校41期唯二的上將(另一位為楊天嘯上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吳達澎

吳榮根

吳榮根,原為中国大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后驾机--到台湾,是台湾海峡两岸对峙时期的著名「反共義士」之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吳榮根

女青年工作大隊

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簡稱女青年大隊或女青,為中華民國國軍的政治作戰下轄單位,隸屬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今改稱政治作戰局)政治作戰總隊,是國軍唯一一支執行面對面宣教以及輔導諮商的部隊〈莎呦那啦! 國防部女青年工作隊7/1走入歷史〉,林弘展,2005年6月24日,ETtoday,。。本隊自1949年3月8日成立,便以「白馬」為隊徽,賴台生,2012年9月12日,人間福報,。。直到2000年開始實施精實,國防部對轄下的單位組織著手推動裁撤、併編,本隊因而於2005年7月1日正式由國防部宣布裁撤,結束這56年來的女青歷史〈國軍美麗的政教園丁女青工作隊 7月走入歷史〉,羅廣仁,2005年6月26年,中央社,。。中視曾在1990年代以女青為題材背景,製作拍攝《長官好》與《軍官與淑女》二部電視劇,由於軍中愛情的戲劇在臺灣電視史甚為少見,因而獲得觀眾目光而熱烈迴響。.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女青年工作大隊

姜贵

姜贵(1908年11月3日—1980年12月1日,原名王林渡,又名王意坚)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出生,是中華民國著名小说家,也是台灣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作家。.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姜贵

安內攘外

安內攘外,全稱為「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是中华民國国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发布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提出的政治导向,以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與獨立為優先,完成對日抗戰之戰略準備為最終目標。 蔣介石有鑑於中華民國當時所處於的環境情況下,於一二八事變停戰後,1932年6月14日所正式發表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策,以剿共治標,建設治本,實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反蔣抗日政策相對立,被中國共產黨形容為「不抵抗政策」。直到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放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被迫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安內攘外

寒流 (影集)

《寒流》,是一部開始製作於1975年,並於1976年1月12日至1979年4月14日期間(含重播)在臺灣老三台以聯播方式播出的反共影集。該影集內容主要敘述中國共產黨於中國的發展歷程,其設定年代橫跨自1925年國共合作至1976年之四五天安門事件。該影集是蔣經國政府所稱之臺灣地區首部「電視影集」(因以16釐米膠卷攝製),也是該地區當時全部電視台首度同時間聯合播出的電視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寒流 (影集)

上将

上將是軍階之一種,通常為高級軍事將領。.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上将

中壢事件

中壢事件,是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中,由於中國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中作票,引起中壢市市民憤怒,群眾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搗毀並放火燒毀警察局、警方發射催淚瓦斯以及開槍打死青年的事件。中壢事件被認為是臺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開啟爾後「街頭運動」之序幕。 《新新聞》於2014年訪問到一位自稱當年為警備總部的便衣憲兵,擔任教育班長,混在群眾裡面搞破壞,以及搧風點火鼓動群眾,帶六個兵縱火燒中壢分局跟中壢消防局,並帶兵將雲林、嘉義榮民之家的人頭資料抄過來入籍桃園縣,調了二十幾萬人的資料,投票當天由士兵代為投票的情事,並於事後得到三千元的加給金。.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壢事件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情报局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情报局,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下属局,负责该部军事情报工作。.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情报局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机关第一级职能部门。.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簡稱救國團,為中華民國的社團法人組織。1952年成立的最初名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部,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兼任團長,蔣經國為首位主任,當時為帶有中央政府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1969年脫離國防部,1989年改向內政部及臺北地方法院申請、登記為:「教育性、服務性與公益性之社團法人,服務對象主體是大專院校、高中職的學生。」2000年更名為中國青年救國團。如今,救國團的工作還包括接待遊客以及個人教育進修活動。.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文藝協會

中國文藝協會,英文名稱:Chinese Writer's & Artist's Association 。是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相當重要的一個文藝團體。 在台灣文學史上,該協會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等文藝團體齊名。由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尹雪曼,以及王藍等人發起,當時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其昀、教育部部長程天放、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陳雪屏等的支持贊助,及文化界、新聞界的協力籌備,1950年5月4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召開草創成立大會。該協會長期配合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與其他親官方的民間文藝團體協力執行官方的文化政策。 該會於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假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目的是聯合全國各地的詩人、詩刊、詩社,以推展詩道宏揚詩教為宗旨。.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國文藝協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簡稱總政治部、总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经存在的的政治工作機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其前身是1930年创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1954年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總政治部負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宣傳、思想政治、青年、組織、紀律工作,並負責保衛及對外聯絡工作。總政治部與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合稱為四總部。2016年1月撤销,改组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一的民主党派。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的第四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立于1948年,后又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合并。该党早期党员多来自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中華民國國軍投奔、被俘的高级军政人员。宋庆龄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来自该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目前,其党员主要来自同原中國國民黨黨員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厂或中制,中华民国国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193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电影制片厂”,1949年随军迁至台湾,1995年停止电影拍摄。该厂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制片和抗日宣传机构,迁台后主要负责制作军事相关影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国电影制片厂

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電視公司,簡稱「華視」、「CTS」,是中華民國第三家電視台,為臺灣6家無線電視台之一。初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與僑界領袖等共同投資設立,與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現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員。 華視創立時,只獲分配一個VHF頻道,除了製播一般電視節目之外,另外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遠距教學課程。1983年,華視獲准開設UHF頻道,是為「華視超高頻教學頻道」(現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2004年無線數位電視開播後,取得一個容納3個節目頻道的UHF物理頻段;無線電視數位化後,現在擁有一個容納5個節目頻道的UHF頻道,是台灣唯一從事遠距教學事業的電視台,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電視頻道的無線電視台。.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媒體

中華民國媒體,泛指在中華民國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目前指的是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媒體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國軍軍階

中華民國國軍陸海空軍的階級,軍士官分別在其官階前冠以其所屬軍種,陸軍及海軍校、尉官在軍種後需再加官科,例如:陸軍一級上將、海軍財務上校、空軍中尉、陸軍裝甲兵上士等。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陸續取消了准尉、特級上將及增加士官长等級,沿用1949年之前的制度。.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國軍軍階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

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Friends of Armed Forces Association ),簡稱「軍友社」,一個台灣人民團體,於1951年(民國40年)10月31日成立。 其宗旨為:「效忠國家,服務三軍」,進行敬軍捐獻、勞軍活動、全民國防以及與中華民國國軍官兵有關的社會公益等活動。其下經營國軍英雄館等旅館及餐廳。.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

中華民國政戰

政治作戰以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為國軍政治作戰最高指導單位,負責中華民國國軍政治作戰工作之策劃與督導。未來政戰工作對外將以「文宣作榮」、「服務作箴」及對敵「心理作戰」為重點;對內則以強化「心理輔導」、「心戰訓練」、「軍事新聞處理」及「蓄養國軍精神戰力」等為要項,以達成「鞏固自己、戰勝敵人」的目標。 從1924年(民國十三年)黃埔建軍以來即存在。所謂黄埔官校之濫觴,乃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有感當時中國各地軍閥分據,需要教育養成一支革命軍隊;時值蘇聯為拉攏中國國民黨,而孫中山亦需尋求外力抵抗國內分裂局面,於1923年派蔣中正赴蘇聯考察其黨政軍,以為參考。故建軍時,師法蘇聯「政工體系」,於軍中設置黨代表,加了一層直通黨政的監督體系,1987年中華民國解嚴,軍隊跟著轉型,政戰人員已完全去除黨代表的角色。.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政戰

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

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又稱憲兵違法搜索案,憲兵搜索案,是指發生於2016年2月19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憲兵指揮部臺北憲兵隊扣押民眾所持戒嚴時期文獻的事件,軍方稱為「民人於網路涉嫌販賣民國50、60年代的文件案」,此案中憲兵涉嫌違法調查、違法搜索、違法蒐證與押人取供,導致輿論與國會嘩然,引發了白色恐怖再現的爭議。.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

三七事件

三七事件,亦名東崗事件、或東崗慘案,是一宗發生在1987年3月7日,中華民國國軍小金門守軍射擊並屠殺無武裝的越南難民船事件。郝柏村於2000年出版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證實事件中的越南難民十九屍二十命全部遇害,但有在場士官見證不止此數。.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三七事件

張志忠

張志忠(),本名張梗,化名楊春霖、老吳、老鍾,嘉義新港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其妻季澐,亦為中共黨員。1946年擔任中共台湾省委副书记兼武裝部長。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在嘉義參與組織台灣自治聯軍反抗國民政府,兵敗轉入地下,1950年與其妻一同被捕,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多次勸降無效,於1954年遭到槍決。.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張志忠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彰化縣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The Affiliated Zhongli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CLHS),簡稱中大壢中、中大附中、中壢高中、壢中,舊稱省壢中,原本校徽上之英譯校名乃使用通用拼音,今已改用漢語拼音,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壢中是桃園市校地面積最大(8.8773公頃)、最悠久的公立高中(前身為西元1940年中壢家政女學校)。 中壢高中校區之前身乃中壢神社。中壢神社建立於昭和14年(1939年)10月15日,御祭神有豐受大神與能久親王,神職人員方面以社掌三森淳男為首,尚有三上敬太郎、板垣次郎、吉田次郎、村田豐、平間秀顯、渡邊與一與吳鴻森等氏子仕奉。豐受大神乃掌管農務之神,中華民國光復臺灣後,壢崗上之中壢神社即遭廢止,於原址成立中壢中學。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在合球項目為全國頂尖,迄今已奪得十座全國冠軍, 2017年更代表中華民國出征荷蘭U19合球世界盃,贏得亞軍。.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CHSH),簡稱彰化高中、彰中,舊稱省彰中、彰化中學,別稱華陽崗,前身為1942年成立的日治時期台中州立彰化中學校,最後改制為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校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華陽崗上,鄰近國立彰化高商。 校訓注重誠實榮譽,以自由學風聞名,1990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研究社為全國高中第一所台灣文學社團。學校籃球隊,由於球衣為紅色之故,別號紅色閃電,曾於2007年、2016年獲得HBL乙組全國冠軍,並多次入圍八強。 彰化高中傑出校友眾多,涵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海軍總司令陳邦治、司法院大法官葉百修、臺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長庚醫學院創院院長吳德朗、國際藝術名家陳景容、歌手任賢齊、鄉土作家吳晟、作家王盛弘、漫畫家蔡志忠、知名主持人謝炘昊、王介安等各領域人士。.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簡稱馬公高中、馬中、馬高、MKSH,舊稱省馬中,另有俗稱澎湖一中。位於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369號,為一所國立高級中學。.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國立潮州高級中學

國立潮州高級中學,簡稱潮州高中,位於台灣屏東縣。.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立潮州高級中學

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國立新化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新化區,前身為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新化分部,創設於1959年10月20日,草創初期僅招收一年級兩班。而由於校舍問題,故假臺南縣立新化初中教室上課。校舍首期工程於1963年5月完成,學生遷入上課。後於1966年改制為新化高中。 服裝.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國防部總督察長室

國防部總督察長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配合行政院組織再造之政策指導,以國防部督察室為主體,納編總政治作戰局軍紀監察處、主計局內部審核處、參謀本部聯合作戰訓練及準則發展室督察綜合處等單位,成立「國防部總督察長室」,整合施政研考、戰技戰術督察、財務稽核及軍紀監察等功能,建立超然、客觀之督察體系,遂行各項督察任務。.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防部總督察長室

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心戰大隊第五中隊

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心戰大隊第五中隊(舊稱藝工總隊、藝宣中心)是中華民國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政治作戰總隊心理作戰大隊下的表演部隊。任務是國軍各級部隊大型勞軍晚會、賑災及外島、離島、演訓部隊小型康樂巡迴演出,以及本部及總統府、中央政府及行政院各部會大型專案任務暨全民國防軍民聯歡演出任務,至今已經有60週年的歷史。 過去藝工總隊裡面的成員包括了隊長、副隊長、輔導長以及其他37位士官和士兵,大部分的人都是由志願役軍職人員所組成。2013年11月縮編為心戰大隊第五中隊後,編制為40人。除了平常必須排舞,還要拆裝與搬運道具、布景,因此需要很多的時間執行任務,而其餘各組的任務都不同;因此藝工隊可以說是國軍精神戰力的重要指標。.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心戰大隊第五中隊

國防部政戰局

#重定向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國防部政戰局

傅朝樞

傅朝樞()又名曼平,中國江西省修水縣三都硤口(今太陽升鎮三甲店村)人。中华民国律师、报业从业者。.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傅朝樞

勇士們 (電視劇)

,前名:《決戰七一四》,2011年由中華民國國防部與三立電視合作拍攝的臺灣軍事偶像劇。由吳中天、白歆惠、寇世勳、李國毅、陳德烈、陳志強、任容萱、余函彌、大牙、寇家瑞、楊銘威、范時軒等人主演。 該劇於2011年8月2日舉行開鏡儀式,同年9月16日於台視主頻首播,採邊播邊拍的模式。 2011年10月5日第一單元全劇殺青,2011年11月第二單元全劇殺青,2011年12月19日第三單元全劇殺青。.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勇士們 (電視劇)

王生明

王生明(),字至誠,祖籍湖南省祁陽縣,胡宗南舊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於一江山島戰役率領七百多名守軍奮勇抵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天,最後說了一句“共匪距離我50米”,只剩下一顆手榴弹给自己,追贈少將,獎金800元。.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王生明

王春江

王春江(),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生於臺灣,畢業於陸軍官校43期裝甲兵科,曾任國防大學副校長兼任戰爭學院院長、國防部人力司長、國防部督察室主任、國防部總政戰局軍紀監察處長、陸軍裝甲584旅旅長等職,也是現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李翔宙、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吳斯懷、前駐捷克共和國代表陸小榮、陳水扁第三任侍衛長陳再福等人的同期同學。在國防部督察室主任一職任內曾調查孫吉祥案與程士瑜案,也因調查嚴明,在軍中被戲稱為「李傑的東廠」,王春江與胡鎮埔、程士瑜三人早年在陸軍原有濃厚的革命情感,其中胡鎮埔高昇上將後,一路也拔擢程士瑜和王春江,三人都同受時任國防部長李傑重用和信賴,不過最後三人也傳出不合,尤其是王春江與胡鎮埔對上程士瑜,三人的關係走到今日,看在軍中眼裡也不勝欷噓。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王春江

王昌熾

王昌熾(),臺灣男演員、製片人暨副導演。.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王昌熾

王昇

王昇(),字化行,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江西龍南人,曾任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國防部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政工幹部學校校長。.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王昇

秦厚修

厚修(),字彤熙,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宁乡县, 前中華民國國軍中校、公務員,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前中华民国总统馬英九之母。曾任臺灣石門水庫管理局組員、國防部總政治部中校統計官、中央銀行外匯局業務科主任。.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秦厚修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

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是中華民國國民大會成立後所召開的第一次例行會議,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29日—5月1日在南京國民大會堂舉行,主要內容為按照中華民國憲法選舉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該次会议与两年前的制宪国民大会,是国民大会仅有两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會議,以後國民大會的歷次會議均在台北舉行。.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

總政治作戰局

#重定向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總政治作戰局

總政治作戰部

#重定向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總政治作戰部

羅友倫

羅友倫(),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廣東省梅縣人,為1950年政府遷臺後首位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後接任第四任海軍陸戰隊司令、第五任憲兵司令、陸軍第一野戰軍團司令、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與聯勤總司令等要職,退伍後轉任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與總統府國策顧問。兒子羅文山也是軍人,官至陸軍中將,曾任1983-1988年的陸軍裝甲兵司令與陸軍六軍團司令,為陸軍六軍團主官首次有父子檔。.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羅友倫

莒光園地

《莒光園地》為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委託中華電視公司製作的著名軍事教育節目,1975年起在華視播出,最初的節目名稱為《莒光日電視教學》,1988年4月14日更名為《莒光園地》。現於每週四14:10於華視主頻首播,並於週五14:00和週六08:10各重播一次,每集節目約長55分鐘。.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莒光園地

聞振國

聞振國,台灣本省人,中華民國海軍中將,現任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局長。聞氏為政戰學校1981年班(70年班;27期)畢業,2006年7月1日由上校晉升將官,獲授少將階級,曾任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海軍司令部政戰主任,2013年1月1日起則升為中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聞振國

華視主頻

華視主頻,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主頻道兼綜合台。華視成立於1971年1月8日,10月31日正式開播。.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華視主頻

青年日報

《青年日報》(Youth Daily News)為在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軍事專業中文報紙。其前身為只在中華民國國軍單位發行的小型報《青年戰士報》,1957年開放社會大眾訂閱,1984年易名為《青年日報》。在創刊後逐年擴版,在開放報禁後最終擴版為四大張報紙。其為具有國軍背景的報紙,除了報導一般性新聞之外,並負有向國軍部隊官兵宣教的任務。現任社長為孫立方上校。 《青年日報》在2007年由綜合性報導型態轉型為專注於國防及軍事領域相關的報刊,提供社會大眾與國軍官兵各類國防資訊;在2014年4月推展社群網路營運,除青年日報(軍事新聞網)網站外,成立青年日報臉書粉絲專頁及Flickr網路相簿,配合國軍戰備訓練及全民國防等活動,提供即時軍事新聞。 《青年日報》在平時主要目的,是宣揚中華民國政府政令相關宣傳及國防施政文宣;戰事發生時,會配合軍方派遣戰地記者並編印戰地快報,對外敵展開文宣心理戰,對內展開部隊心理防禦。該報被譽為是極具權威之軍事專業新聞報紙,也是目前中華民國唯一國營報紙。.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青年日報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通稱行政院組織改造、或簡稱為組改,是中華民國政府自2012年起針對行政院及其所屬部會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馬公市

公市是臺灣澎湖縣唯一的縣轄市和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唯一所在地為離島的市,乃澎湖縣最重要的都會區。舊稱媽宮,1921年改為現名,1981年12月25日升格為縣轄市,有澎湖天后宮、澎湖觀音亭、中央老街、四眼井等古蹟。.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馬公市

許歷農

許歷農(),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安徽省贵池縣,曾任陸軍官校校長、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李登輝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副主委等職。曾为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後參與新黨創黨,代表新黨當選為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人稱新黨大佬,也被尊称为「許老爹」,現仍具備新黨顧問身份。.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許歷農

高魁元

魁元(),字煜辰,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山東省嶧縣人,畢業於陸軍官校4期、美國陸軍參謀大學,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高魁元

黎明文化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Li Ming Cultural Enterprise Co., Ltd.),簡稱黎明文化,創立於1971年(民國60年)10月10日,是一家中華民國國軍軍事色彩濃厚的出版社兼圖書發行公司。現任董事長為前憲兵司令吳應平中將。 1970至80年代,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發起「基層連隊文庫」,希望國軍每一連級部隊中山室都能有一小型圖書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向民間統一採購,被選定的書籍一概印行「軍中版」,僅在軍中流傳,不對外販售;黎明文化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委託印製的軍中版書籍,涵蓋黎明文化與其他同業出版的書籍,版權頁註明「軍中版 非賣品」。.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黎明文化

軍中樂園

軍中特約茶室,俗稱軍中樂園、831或八三么,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在1950年代至1990年代,在臺灣本島與離島金門馬祖軍營以契約方式設立的半公娼戶妓院。類似於戰後日本針對美軍設立的「特殊慰安施設協会」(とくしゅいあんしせつきょうかい)以及大韓民國國軍針對美軍設立的「UN軍相對慰安婦」。其目的主要是滿足中華民國國軍的性需求,也就是提供軍妓服務的場所。臺灣這種軍娼制度,在1980年代後逐步關閉,直到1992年李登輝政府時完全取消,絕跡於臺灣。.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軍中樂園

胡鎮埔

胡鎮埔(Hu Chen-pu,),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外省人,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揚州市,祖籍湖北省蕲春縣,1歲時抵臺,成長於臺灣桃園縣中壢市陸軍眷村,畢業於中壢高中、陸軍官校40期裝甲兵科,在各工作崗位均有卓越績效,是繼霍守業以來,第二位裝甲兵科出身的中華民國陸軍司令,於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獲重用,擔任過國防部次長、退輔會主委;胡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競選區域立委(桃園中壢選區)的國軍退役將領,且以無黨籍身份參選。.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胡鎮埔

郑学稼

郑学稼(),福建长乐人,中華民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传记作家。.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郑学稼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蔣經國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是出自於中華民國的愛國歌曲《莫等待》中的一句歌詞,該曲為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宣傳歌曲,而其歌詞後來演變成社會運動中一句常見的標語或口號。 《莫等待》由李士英作詞、談修作曲,是1977年國民黨政府下的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用以傳播政治理念的歌曲。原本、「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中的「國家」是指位於台灣的國民政府,而「救」指的是「光復祖國」。但隨著臺灣獨立的意識在臺灣人民間普及,臺灣主權在國際上又屢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打壓,使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意思轉變為「擺脫困境、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而此時標語也可能被簡稱為「自己國家自己救」。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此一標語大量地被運用在各種情境下:例如身兼獨立樂團拷秋勤成員的設計師陳威仲將「自己國家自己救」印在T 恤上。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談論南海議題、對於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困境表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時任宜蘭縣長林聰賢在周子瑜國旗事件發生後,在聲援周子瑜時提到「自己的國家自己救」。除了台灣、這一標語也被用於香港獨立運動中。 當「自己國家自己救」用於不同場合時,標語中的「國家」可能會被替換成其它詞彙。例如台灣足球運動員張武業在提及改善台灣的足球環境時,將標語改為「自己環境自己救」;在談論《國民體育法》修法時,草案連署發起人張祐銓以「自己的體育自己救」為標語;在提及因前往台灣旅遊的中國遊客減少、因而衝擊觀光產業時,使用「自己的觀光自己救」 ;在談論因東日本大震災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時,使用「自己的健康自己救」。 「自己國家自己救」更被運用在書名中,例如時報出版的保健書籍《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臺灣省政府警政廳

臺灣省政府警政廳(簡稱警政廳或慣稱舊名警務處),隸屬臺灣省政府,受內政部警政署指揮監督,掌理臺灣省警察行政及業務,並指揮、監督各縣(市)警衛之實施。前身為警務處,1997年1月16日改制為警政廳。1999年7月1日配合精省,所屬人員及業務併入內政部警政署。.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臺灣省政府警政廳

金門八三一

金門八三一為1952年至1990年中華民國國防部於福建金門設立的軍妓妓院,是蔣經國擔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時所成立,中華民國軍方稱之為「軍中特約茶室」。俗稱八三么、軍中樂園的此類型妓院,並不單單金門才有,中華民國軍方亦設置多處於台灣本島。而此台灣公娼或軍娼制度,直到1992年才被中華民國軍方完全取消。.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金門八三一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陳守山

陳守山(),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為第1任陸軍八軍團司令、第16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部司令、第12位國防部副部長,是第一位臺灣籍(半山仔)出身、實際擔任過上將的軍事將領1945年逝世的鄒洪在死後獲追贈上將階級,因此是名義上的第一位臺籍上將。。擔任總司令長達八年,為中華民國國軍歷任臺灣警備總司令中任期最長者。.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陳守山

陳國祥 (臺灣軍事將領)

陳國祥(),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二級上將,本省人,生於臺灣彰化縣大城鄉,籍貫臺灣省彰化縣,畢業於潭墘國小、政戰學校政治系19期、戰院77年班,曾任國防部總政戰局局長、副局長兼執行官、後備司令部政戰主任、副主任、海軍官校政戰主任、海軍陸戰隊政戰主任等軍職,任內曾因一句「用選票抵制反軍購立委」而爆紅全國。2008年退休後即返鄉務農種田至今。與陳邦治及季麟連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隊史上三位二級上將、與楊亭雲為國軍政戰官科史上兩位二級上將,也是第一位臺灣本省籍的政戰二級上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陳國祥 (臺灣軍事將領)

陳國祥 (消歧義)

陳國祥可能是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陳國祥 (消歧義)

陳邦治

陳邦治(),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二級上將,臺灣本省人、閩南人,生於日據臺灣臺中州大甲郡沙鹿街(現臺中市沙鹿區),畢業於彰化高中、海軍官校航輪科55年班、海軍陸戰隊學校正規班29期、三軍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68年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77年班,是中華民國國軍史上第一位海軍陸戰隊出身的二級上將與海軍總司令。是繼莊銘耀之後,第二位臺灣本省籍的海軍總司令。.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陳邦治

陳映真

陳永善( ),筆名陳映真、許南村、趙定一、陳善、陳善乃、陳秋彬、然而、石家駒等,生於台灣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今苗栗縣竹南鎮),祖籍福建省安溪縣,臺灣文學作家。早年從事小說寫作,受社會主義思潮與中國作家魯迅影響,在臺灣文壇推動現實主義風格,是鄉土文學論戰中鄉土文學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是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文學界重要旗手。創辦《人間》雜誌,為臺灣報導文學先驅。 在文學成就之外,因推動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統一,反對台獨,個人政治色彩濃厚,遭受廣泛議論及注目。.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陳映真

陸軍專科學校

軍專科學校(Army Academy R.O.C.),簡稱「陸專」,是訓練中華民國國軍士官幹部的軍事學校。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龍岡地區的軍事學校,早期招收對象在營的國軍士官幹部,近年開始對外招收社會青年、高中/高職生畢業生、中正預校畢業生,並且持續招收在營士官入學,目標是提升中華民國國軍士官幹部的學習能力與學歷。陸軍專科學校同時亦是各軍種單位委託受訓或專長訓練的軍事學校,該校不僅只協助中華民國陸軍一個軍種受訓與教學,同時協助了海軍陸戰隊、聯勤、憲兵、後備、飛彈指揮部等軍種或單位輔助在校學生修習學業,學生畢業後便回到各自所屬軍種服務。近年更增加政戰局、空軍、電展室、資通電軍等軍種單位協助輔導修業。修業年限為二年。放假收假都會擠爆112路公車.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陸軍專科學校

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

軍第六軍團指揮部(6th Army Command;隊名:「前鋒部隊」),係中華民國國軍駐守於北臺灣(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之陸軍部隊,總兵力約3萬2千人,指揮官編階陸軍中將。戰時負責第三作戰區的作戰指揮和軍事管制,前身為陸軍第一野戰軍團。.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

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簡稱陸軍教準部,為中華民國陸軍最高教育訓練機關,為國防部陸軍司令部下轄機關,於1956年成立。.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F-101戰鬥機

F-101是美國麥克唐納公司在1950年代末期生產的一款雙引擎超音速戰鬥機。雖然原始設計用途是擔任轟炸機護航任務的長程戰鬥機,後因戰略思想調整使得計畫生變。轉變為擔任核子攻擊的戰鬥轟炸機、全天候攔截機以及戰術偵察機等更多用途的戰機。曾經服役於美國空軍、加拿大皇家空軍與中華民國空軍,F-101是全世界首架具有水平飛行速度超過1600公里/時高速性能的量產型戰鬥機(作為特定用途的實驗機早前已有好幾款達到此速度,但並未大量生產),也創下戰術偵察機最高時速任務的紀錄(A-12與可達到三馬赫級的SR-71偵察機屬於戰略偵察機)。.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F-101戰鬥機

林毅夫

林毅夫(),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宜蘭縣,原名林正義,後改林正誼,後再改為林毅夫。現定居於北京,與妻子陳雲英育有兩名子女,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级副行長。 林毅夫由國立台灣大學轉入陸軍軍官學校,為第44期步兵科畢業,後於1978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1979年擔任金門馬山連連長駐守福建金門時泅水离台至廈門,1982年取得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1986年取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1993年升任北京大學教授,1994年共同創辦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後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至第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届全国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副部长级),並於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現名世界科学院)院士。.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林毅夫

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

林毅夫叛逃事件後,林毅夫对于他曾為台灣軍官卻在金門前線逃亡到中国大陸的經歷很低调。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林火樹在台湾宜蘭过世。5月29日,台灣民進黨籍立委蔡同榮向政府陳情,認為當年叛逃追訴時效已過,政府應讓「林正義叛逃案」結案,批准林毅夫返台奔喪,同時亦可借重林毅夫與中國大陸高層關係,及其在財經方面的專業,為兩岸經貿往來做有利於台灣發展的建言。。 陸委會基於「人道精神」考慮同意林毅夫入境,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亦將核發入境許可。 如果林毅夫來台奔喪,被指派調查本案的國防部北部軍事地方法院桃園分檢署檢察官,屆時為保存證據,將會限制林毅夫出境,並以必要手段要求他到案說明。官員同時指出,林毅夫如果來台,將從桃園中正機場入境,因此指派桃分檢負責調查,由於林當年叛逃的真相有許多部份須釐清,所以原則上在林入境後就應該會傳喚林毅夫到庭說明,假若他拒絕,也可能強制拘提,這方面軍檢單位都已經著手進行沙盤推演。 國防部長湯曜明指出,林毅夫仍被國軍视为叛變逃亡军官,一旦返台将面临《陸海空軍刑法》調查與審判;而陸委會與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則表示,仍同意核發入境證件,但返台後法律責任將由林毅夫自負。林毅夫當時正在美國訪問,他的妻子陈云英赴香港等候。最後,局勢未能好轉,林毅夫確定無法赴台,而由美國飛至香港後返回北京,由陳雲英赴台代其追悼,林毅夫則在北大朗潤園設靈堂遙祭先父。 因配合軍事審判法修正,軍事案件全數移由司法處理。林毅夫案全案卷證,於2014年1月13日移由金門地方檢察署接辦,林毅夫繼續發布通緝。.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

林懋陽故居

林懋陽故居(舊名一德洋樓),是一個位於臺中市北屯區的洋樓與和洋樣式宅邸建築群。該建築群由林懋陽始建於1920年代,並在1950年代被與周邊土地改作眷村使用(一德新村)。該建築群在歷經荒廢拆遷後開始整修,並於2017年5月整修完成。.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林懋陽故居

李中和

李中和,作曲家,生於江西九江,1949年移居台灣。早年作品以軍歌、愛國歌曲、藝術歌曲居多,晚年也創作許多佛教樂曲,一生致力於音樂創作與教育工作,培養許多音樂人才。 詩人鍾雷曾讚曰:「蓬瀛到處動弦歌,慷慨激昂鼓舞多,大漢天聲傳海宇,何人不唱李中和。」,以形容李中和創作的歌曲廣泛流傳。 李中和畢生創作千餘首歌曲,手稿均已由家人捐贈給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李中和

李建复

李建复(),台湾著名的校園民歌歌手、企業家。也是現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會長。.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李建复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是指2005年9月19日至28日,李敖從台灣前往中國大陸旅遊行程,主要是文化議題的參觀訪問,期間包括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地對師生舉行的公眾演講。此行是李敖自1949年离开中國大陸至台灣持續生活56年来,首次返回大陆的實地旅行,在海峽兩岸華人圈受到相當關注。.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

《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是為了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由中華民國國防部邀集九位作者所繪製的漫畫專書,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11年8月初版,ISBN 9789860276770;希望藉由生動的畫風與詳實的內容,使中華民國國民更加瞭解中華民國國軍的建軍歷程與精神,催化出愛國及響應全民國防之理念。.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

民聲日報

《民聲日報》,又稱《台灣民聲日報》,公司全名為民聲日報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日報,1946年1月1日創刊,1980年停刊。.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民聲日報

沙鹿區

沙鹿區(臺羅:Sua-Lak-Khu;拍瀑拉語:Salach)是臺灣中部城市臺中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臺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臺中市區與臺中港之間、鄰近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國際機場所在地。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風強、雨量少。重要特產為甘藷、豬肉副食產品。.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沙鹿區

渔业广播电台

渔业广播电台(Fishery Radio Station,FRS),简称“渔广”,是台湾的一家公营电台,全称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渔业广播电台,隶属台灣省政府時期称“台湾区渔业广播电台”,成立于1983年,现隶属于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渔业广播电台

漢聲廣播電台

漢聲廣播電台(英文:Voice of Han Broadcasting Network),簡稱漢聲電台或漢聲,成立於1942年,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是臺灣老字號廣播電台之一。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一段。 播音時間,調頻(FM)為24小時全天候播音;調幅(AM)為每天4:55-0:00.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漢聲廣播電台

明驥

明驥(Ming Chi,Джи Мин,),生於中國湖北省,前中華民國政戰少將,曾任中央電影公司(簡稱「中影」,今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化大學教授,為台灣知名電影從業人與俄文教育家。因為他培育出了台灣新電影運動中的許多傑出人才,如小野、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等人,被尊稱為「台灣新電影之父」。.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明驥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新竹市

新聞局

新聞局可指:.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新聞局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又可稱文化資產、文化財產或文化財,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保存價值,並經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指定或登錄之物品。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文化遗产

政治作戰局

#重定向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政治作戰局

政戰局

#重定向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政戰局

教育電視廣播電台

教育電視廣播電台,簡稱教育電視台、教視、NETV,是中華民國教育部國立教育資料館旗下曾經存在的電視台,也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前身。教育電視台是實驗性質的電視台,而且可收視地區不廣,所以並不被大多數的台灣電視史專書認為是台灣第一家電視台。.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教育電視廣播電台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扬州市

2006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6年10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0月31日.

查看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和2006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亦称为 國防部新聞局,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總政戰部。

羅友倫莒光園地聞振國華視主頻青年日報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馬公市許歷農高魁元黎明文化軍中樂園胡鎮埔郑学稼蔣經國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臺灣省政府警政廳金門八三一連江縣 (中華民國)陳守山陳國祥 (臺灣軍事將領)陳國祥 (消歧義)陳邦治陳映真陸軍專科學校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F-101戰鬥機林毅夫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林懋陽故居李中和李建复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民聲日報沙鹿區渔业广播电台漢聲廣播電台明驥新竹市新聞局文化遗产政治作戰局政戰局教育電視廣播電台扬州市2006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