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指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的軍事學校,1917年創校時名為「漢陽兵工專門學校」,2000年併入國防大學。.

62 关系: 劉廣英台灣天文台列表吳福祥尚永強尹清楓中原大學中国远征军中華工學院中華民國軍旗列表中華民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專科五期中華民國陸軍特戰指揮部中正路廖玉蕙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教師及校友列表張冠群張誠 (臺灣)張憲義在臺復校國立基隆高級中學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列表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校友列表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列表國防理工學院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四中五校聯誼賽王姓王唯农王文方理工學院秦慧珠真佛宗盧勝彥白衫軍運動聯勤測量學校馬承九高平子谢光选黃友棣黃滄浪龍門里 (臺北市)范志强 (1951年生)舰载垂直发射系统闕漢騫董萍鄧靜華鄭捷 (臺灣)臺中市立育英國民中學臺北市私立惇敘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金陵大学陸寶蓀陸軍後勤訓練中心柏林工业大学林毅夫李待琛桃園市大專院校列表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測量學校漢陽兵工學校海軍工程學院新竹市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劉廣英

劉廣英(根據劉廣英著作《風起雲湧:氣象與作戰》作者介紹,該出生日期實際上是他在臺北市報戶口的日期,並非真正出生日。),台灣氣象學家,山東省濟南市人。曾任中華民國空軍少將,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劉廣英 · 查看更多 »

台灣天文台列表

至2004年底止,台灣共有79座天文台;以地區分,以臺北市/新北市24座最多,南投縣和臺南市各7座次之,臺中市6座再次之。 以口徑分,57%口徑小於19公分,16%口徑介於30-39公分,11%口徑介於20-29公分。 目前有國際天文聯會(IAU)代碼台灣天文台共有4個:分別為鹿林天文台 (D35)和墾丁天文台 (D34),金門縣金城國中天文台(P25),彰化縣cuteip天文台(P35)。.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台灣天文台列表 · 查看更多 »

吳福祥

吳福祥(),臺灣當代著名運輸工程學者,在臺灣主要的軌道工程建設包含臺北市鐵路地下化以及台灣高鐵建設之中擔任要角。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高鐵局局長,現任中華大學總務長兼營管所教授。專長領域為軌道工程、鋼筋混凝土、鋼結構。.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吳福祥 · 查看更多 »

尚永強

尚永強(1960年-),中華民國海軍中將、理工碩士,臺灣臺南市人,曾任國防部常務次長,前海軍總司令苗永慶上將辦公室上校主任、海軍艦指部上校副參謀長、海軍司令部後勤處少將處長、海軍左支部少將指揮官、海軍保指部少將指揮官、國防部參謀本部中將後勤參謀次長室次長,畢業於臺南二中、中正理工學院造船系1981年班(70年班,同期同學包括張冠群陸軍上將)、中正理工學院研究所碩士班、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戰略班深造教育。.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尚永強 · 查看更多 »

尹清楓

尹清楓 ,中華民國海軍上校(佔少將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籍貫山東省濟南,在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遷居臺灣省高雄縣岡山鎮,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57年班(就讀期間該校被併入剛改名的中正理工學院),被害前其階級為中華民國海軍上校,但是佔少將缺。在擔任海軍總司令部武器系統獲得管理室執行長期間,為他人所殺害,1993年12月10日被漁民發現浮屍於臺灣省宜蘭縣東澳車站附近烏岩角外約四至五百公尺處外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尹清楓 · 查看更多 »

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是一所1955年創立於桃園市中壢區的私立大學,為基督徒張靜愚、鈕永建等人首倡設立,並得到中壢地方士紳吳鴻森、徐崇德等人之贊助支持之基督教大學,初名中壢農工學院,後正式設校更名為中原理工學院。其後改制為中原大學。 創校之初設有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4個學系。1972年由韓偉博士設立全國唯一的「醫學工程學系」(2006年更名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致力於推動臨床醫學與工程科技的結合,曾為部定該校的發展重點。1980年8月改名中原大學,現已成為擁有理、工、電機資訊、法、商、設計、人文與教育等7學院、27學系、25研究所之私立大學。 由於創校歷史悠久,帶動周圍地區的商業發展,故校區周邊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中原夜市(中壢區實踐路、日新路一帶)。中原大學的校門因為外型為M型而常被學生稱為麥當勞門或是麵包門,校門已於2012年完成遷移。 中原大學106年全校註冊率為93.42%,學士班註冊率為97.74%,學士班註冊率連續兩年為私立大學第一名。.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原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中華工學院

中華工學院(1990-1997年),於1990年由民間在臺灣新竹市創辦,為新竹地區首間民辦、以工程見長的高教體系學府。之後陸續增加許多管理、人文、觀光等非理工科系,成為一所綜合大學。1997年改制為中華大學。.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華工學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軍旗列表

列出中華民國所有軍旗。.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華民國軍旗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中華民國否認有任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目前無直接證據顯示中華民國政府擁有任何核子武器,但曾有兩度研發核武的計畫。.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華民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專科五期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第五期,簡稱陸官專五期,是在1982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的一個軍事院校班隊,校友們在民國2011年7月23日「民國百年返校尋根巡禮」年會,創下了陸軍官校建校九十年來百餘個班隊中,單日單一期別返校參訪人數有763人的最高記錄。而他們創立的「陸官專科五期行義團」,也投入了社會公益活動,默默行善。 陸官專五期於1982年5月5日入學於高雄鳳山陸軍官校,1984年11月2日畢業校友有1357人,任官少尉並授二專文憑,於部隊服役共六年,1990年11月2日退伍,僅有少數人留營服務。專科五期畢業校友們為聯繫與發揚黃埔革命情感,每年同學會依序由北、中、南各區舉辦年會,並以同學會為根基,組成行義團等多個期團及網站,且創造多項紀錄,持續關注社會公益,每位校友均被國家授予為國勳勞、為民服務之「榮譽國民」。.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專科五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特戰指揮部

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Airborne Paratrooper, Republic of China 或 R.O.C. Army Aviation and Special Forces Command),起源於1944年(民國33年)1月1日,抗日戰爭步入另一階段,國軍捷報頻傳之際,最高當局基於軍事需要,於雲南昆明成立傘兵第一團 (中央社、2012年4月8日),首任團長為李漢萍將軍。此時傘兵部隊之規模始稍具雛形;為了保密之考量,對外代號稱為「鴻翔部隊」 (組織沿革史) - 陸軍航空特戰部隊特展 - 國軍歷史文物館,期間:2005年2月21日~2005年4月30日。 鴻翔部隊剛成立之初,由於缺乏裝備及訓練器材,除了一般步兵基本戰鬥訓練外,只能著重於體能方面的加強;直到1945年(民國34年)1月,傘兵第一團在美軍顧問的建議下,由連營制改為隊制,並開始由美軍協助裝訓傘兵,至此,傘兵部隊的建軍才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1945年4月8日,為了配合盟軍反攻,將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同時成立傘兵學校與接收武器裝備,才正式具備作戰能力。因此,後來政府以此明定每年的4月8日為「傘兵節」,藉以紀念國軍空降部隊的成立。.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華民國陸軍特戰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中正路

中正路主要因紀念已故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被大量用於街道名稱的命名中。中正路是台灣最常見的路名,在中國大陆过去也非常普遍。.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中正路 · 查看更多 »

廖玉蕙

廖玉蕙(),筆名唐生、柳映堤,是一位出生於臺中縣潭子鄉的散文家及教師。 她曾獲得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文藝獎章及中興文藝獎章,並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及國中課本。.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廖玉蕙 · 查看更多 »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教師及校友列表

於「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教師及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張冠群

張冠群,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航空工程師、飛彈專家,畢業於中正理工學院學士1981年班(70年班)、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航工博士,現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曾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是繼董翔龍以後,第二位具有留美博士學位的國軍上將,也是首位軍事科技研發人員出身者擔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的先例。 張上將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前身——中正理工學院畢業(同期同學尚有國防部常務次長尚永強海軍中將),亦為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航空太空博士,早期為中山科學研究院第二研究所軍事科技軍官,曾任第二研究所技監、飛彈火箭所副所長,2006年12月26日入列國防部公布的2007年1月1日將官晉升名單,由上校升為少將,同年接任第二研究所所長,2008年起出任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14年接任院長,同年6月26日授階為中將。2017年4月20日,張冠群經國防部宣布為新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4月28日正式於總統府與陳寶餘中將共同授階為二級上將,同日就任副部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張冠群 · 查看更多 »

張誠 (臺灣)

張誠(),中華民國陸軍上校,臺灣外省客家人,也是台灣的火箭科學家、監獄教誨師、國立中央大學教授與政治人物,曾是國軍雄三飛彈專案總工程師。上校28年退伍後曾代表民國黨參選立委。現任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資深顧問。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電腦博士、國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碩士、中正理工學院數學系學士。.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張誠 (臺灣) · 查看更多 »

張憲義

張憲義(),生於廣東省海口市(今屬海南省),祖籍台中,半山本省人。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重國籍,前中華民國陸軍上校與核能物理學家。 曾參與中山科學研究院的核武研發,但他隨後被美國人勸誘為內諜,將相關情報交給美軍而被視為叛國者,在1988年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安排下潛逃至美國並取得美國國籍。在美國介入下,台灣核武研發設備被破壞、文件遭銷毀,被迫中止了接近完成的相關研發,功虧一簣。張憲義叛逃事件的追溯期至2000年期滿,已經撤銷通緝。.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張憲義 · 查看更多 »

在臺復校

在臺復校,指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中國大陸部分學校的教職員工、校友等,在臺灣地區依照原本所屬之學院、學校的名義或組織,來重新開辦學校,其中從中學到大學都有。.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在臺復校 · 查看更多 »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簡稱基隆高中、基隆中學、基中、省基中,是一所位在臺灣基隆市暖暖區的公立高級中學,鄰近臺鐵八堵車站、基隆河、臺灣礦工醫院,八堵國民小學,因其環境優美而暱稱為「翠崗」。.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國立基隆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以下為國立新竹高級中學之知名校友。.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

國防大學(英語: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縮寫作 NDU)是中華民國一所專門培育軍事人才的大學,位於桃園市八德區,是由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政治作戰學院等五所學校整合成立。.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列表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大學部」、「專科部」、「研究所」等相關科系所學有所成畢業校友。.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防理工學院

#重定向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國防理工學院 · 查看更多 »

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

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簡稱全大運,是一項供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的綜合性體育活動,由教育部主辦,各大專校院承辦,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簡稱大專體總)協辦並籌辦分區錦標賽。.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四中五校聯誼賽

四中五校聯誼賽是北臺灣五所大學一年一度合辦的校際競賽 ,已有30年的傳統。參與學校有國立中央大學、中央警察大學、中華大學、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中原大學。.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四中五校聯誼賽 · 查看更多 »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王姓 · 查看更多 »

王唯农

王唯农(),安徽合肥人,臺灣物理学家。.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王唯农 · 查看更多 »

王文方

王文方(),台灣當代哲學家,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專長領域為邏輯、模態邏輯,邏輯哲學、形上學、科學哲學、語言哲學。曾任教於中正理工學院、憲兵學校、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台灣大學,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東吳大學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現代邏輯與科學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王文方少年時期即鍾情哲學,15歲開始就讀軍校,後得到國防部獎學金的補助,於1991年八月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哲學博士。1996年取得學位後,繼續任職於軍方單位四年。後來他放棄了差八個月即可得到的優渥退伍月俸,接受當時中正大學哲學系系任洪裕宏教授的邀請,至中正大學哲學系任教,自此展開了哲學教授的人生。 性嗜高粱喝二鍋,無辣不歡,羊肉不騷會死。.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王文方 · 查看更多 »

理工學院

工學院、工學院、或理工大學(英文譯名: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 university、technikon、或technical college),是以發展理工、工程等工業領域學科為主的高等教育學校,部分國家將其歸類為職業教育機構。可以指:.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理工學院 · 查看更多 »

秦慧珠

慧珠,(),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籍台北市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議員,籍貫山東省桓臺縣,生於桃園縣中壢鎮(今桃園市中壢區)富台新村,秦父為國軍滯留越南富台部隊一員 。秦慧珠是中國國民黨軍系議員,屬於黃復興黨部。.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秦慧珠 · 查看更多 »

真佛宗

真佛宗是由盧勝彥(被稱為「蓮生活佛」)創立的新興宗教,在台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印尼、美國、加拿大等地均有活動,。.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真佛宗 · 查看更多 »

盧勝彥

盧勝彥(Sheng-yen Lu,),台灣嘉義縣人,是近幾十年新興教派真佛宗的創辦人。年輕時以散文、詩歌、評論等活躍於文壇馬來西亞《風彩雜誌》第478期 第55頁 “蓮生活佛是多產作家” 2007-10-10,軍旅時期曾擔任《青年戰士報》、《民聲日報》、《飛駝報》、《干城報》的記者,其《盧勝彥文集》多達265冊,如今仍每日寫作,平均二個月出版一本新書;50歲後習畫,迄今已出版16本畫冊,收錄有上千幅畫作。.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盧勝彥 · 查看更多 »

白衫軍運動

白衫軍運動,是臺灣2013年洪仲丘事件發生後引爆的社會運動,由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可分為兩次遊行活動,第一次為2013年7月20日的「公民教召」遊行,第二次為2013年8月3日的「萬人送仲丘」晚會(八月雪運動)。 「白衫軍」是臺灣媒體取公民1985行動聯盟號召眾人穿「白衣」要求「真相大白」的概括性稱呼,實際上運動參與者並不具有太高的組織性。兩次過程完全由公民自主發起、自動參與,主要透過網際網路(特別是台大批踢踢實業坊與Facebook社交網站)串連,是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由公民自發的社會運動。這場由網友網路串聯發起的新型態參與,被部分媒體譽為臺版「茉莉花革命」, 民視, 2013/8/4, 公共電視, 2013 年 08 月 04 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7月21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8月04日, BBC中文網, 2013年7月25日,《經濟學人》雜誌則稱此十萬人聚集的活動,衝擊台灣即將於2015年實施的募兵制。 包含柯文哲、洪慈庸、朱學恆、張凱鈞等人都上台發表演說,張凱鈞當時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講師,是唯一參加遊行演講的現役少校軍官,造成現場轟動。後續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白衫軍運動 · 查看更多 »

聯勤測量學校

聯勤測量學校建立於1903年建校於順天府,初稱「京師陸軍測繪學堂」。1911年後改稱「中央陸地測量學校」,1945年3月1日學校更名為「中央測量學校」,北伐、抗戰期間,測校多所遷移,輾轉遷台至花蓮後更名「聯勤測量學校」,授予畢業生工學士學位;由於花蓮師資難覓,不久遷校至台中市振興路178號,該位址後為「國軍台中財務組」及「復興廣播電臺」使用,目前為空置營區;1969年(民國58年)3月奉令與「陸軍理工學院」及「海軍工程學院」合併為「中正理工學院」,設立測繪工程學系;2006年9月1日,原「測繪工程學系」、「應用物理學系氣象組」、「軍事工程學系」及「軍事工程研究所」,整合為「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並下轄空間科學組、大氣科學組與軍事工程組,分別辦理大學部與碩士班教育。.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聯勤測量學校 · 查看更多 »

馬承九

承九(英語:Chen-Chiu Ma,),河南省商邱縣人。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1944年留學英國,曾為成功大學機械系的教授。在94歲時出版了書籍《燃料電池札記》。.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馬承九 · 查看更多 »

高平子

平子(原名高均,字君平,號平子,别號在園,),中國天文學家,近代中国天文学开拓者。因欽佩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張平子),故自號平子。.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高平子 · 查看更多 »

谢光选

谢光选(),江西南昌人。1947年1月参加工作,1960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1946年毕业于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今臺灣國防大學理工學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历任沈阳九〇兵工厂(沈阳解放后更名为国营七二四厂)技术员、专职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综合试验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一院机关生产组副组长、一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一院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等。 2016年2月22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谢光选 · 查看更多 »

黃友棣

黃友棣(),台灣音樂家、作曲家,生於廣東省高要縣。最知名作品為寫於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杜鵑花》。1998年當選國立中山大學87學年度傑出校友(民國23年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系)。2007年獲輔仁大學頒發名譽藝術博士。黃友棣和另外兩位同時期並長期共事的藝術工作家——韋瀚章及林聲翕被稱為「歲寒三友」。.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黃友棣 · 查看更多 »

黃滄浪

黃滄浪(),號武峰,是一位出身彰化埤頭芙朝地區的柔道教育家。.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黃滄浪 · 查看更多 »

龍門里 (臺北市)

龍門里為台灣臺北市大安區之學府次分區轄下一里,位於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一帶,緊鄰國立台灣大學。該里最大特色是轄區包含大安森林公園,大安森林公園所在位置屬於龍門里六鄰,但該里主要居住區域為和平東路二段以南之區域,不包含大安森林公園區域之實際居住面積為0.1642 平方公里。國民政府遷台初期,國防部聯合後勤學校之前身「兵工學校」,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之前身「陸軍理工學院」曾先後設於龍門里及相鄰之龍坡里、大學里轄區。 轄區內建國南路二段以東及和平東路二段以南之部份區域(除四、五鄰及大安森林公園以外的所有區域)屬於臺北市大安區龍坡社區,龍坡社區的範圍包括龍坡里、龍泉里、古風里、古莊里及龍門里前述之部分區域。 龍門里內原分布有於1932年至1945年間建立之日式宿舍,為龍坡里溫州街日式宿舍群之延伸,主要分布區域為新生南路三段19巷及和平東路二段18巷內;但里內日式宿舍陸近年來續遭到國有財產局處分標售,並被拆除改建為新式住宅。至2006年7月為止,里內僅存五座日式宿舍,且多數已被國有財產局標售或局部改建。此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舊校長宿舍亦曾座落在龍門里內,但已於2002年因興建龍門國中而拆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龍門里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范志强 (1951年生)

范志强(Tony C. Fan,)http://www.afmorg.net/about/afm-chairman,台灣省宜蘭縣人,軍人、副教授、,現任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2011年擔任期貨市場協會(Association of Futures Markets, AFM)主席、2014年任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2015年1月離職,3月擔任元大銀行董事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范志强 (1951年生) · 查看更多 »

舰载垂直发射系统

艦載垂直發射系統(英文: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縮寫:VLS)为一种用在潜艇和某些水面舰只上的导弹发射系统,最早产生于弹道导弹的发射系统。.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舰载垂直发射系统 · 查看更多 »

闕漢騫

闕漢騫(),字撥雲,湖南寧遠清水橋鎮闕家莊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抗日名將,曾任第14師第40旅旅長,第14師師長,第54軍軍長,廣州衛戍司令。闕漢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被稱為“撥雲體”,受到于右任、吳稚暉的推重。.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闕漢騫 · 查看更多 »

董萍

董萍(),又名绍城,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生於浙江鄞县,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國防部參謀本部後勤參謀次長室次長、陸軍總司令部兵工署署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董萍 · 查看更多 »

鄧靜華

鄧靜華()字君實,是一位中国數學教育家。.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鄧靜華 · 查看更多 »

鄭捷 (臺灣)

鄭捷,臺灣新北市板橋區人,於2014年5月21日下午4時26分到28分,在臺北捷運車廂犯下隨機殺人事件,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鄭捷 (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立育英國民中學

臺中市立育英國民中學,簡稱育英國中,是中華民國臺中市的一所市立國民中學,位於東區旱溪重劃區附近,緊鄰臺中市東區成功國民小學。.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臺中市立育英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私立惇敘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惇敘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簡稱惇敘工商,是一所位於臺北市北投區的高職。民國六十三年始改制為高職。.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臺北市私立惇敘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查看更多 »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1888年—1952年)是美国教会1888年在中国南京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1928年向中华民国教育部注册。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Jinling University in China)金陵大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原私立金陵大学校舍归南京大学,原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归南京师范学院。在香港,上海圣约翰大学董事会主席以及岭南大学的李应林另行建立了崇基學院(1963年及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部分),以承繼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基督教大学。.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金陵大学 · 查看更多 »

陸寶蓀

寶蓀(),台灣軍事人物。中華民國海軍中將,浙江省臨海縣人,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研究所所長、國防部中正理工學院院長、駐荷蘭特任代表、駐印尼特任代表。 ,,作者:陸寶蓀,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出版日期:2005/12/28,ISBN 986-751-965-5.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陸寶蓀 · 查看更多 »

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軍後勤訓練中心,簡稱後訓中心,是一所隸屬於中華民國陸軍後勤指揮部所屬的軍事訓練學校,無學位或文憑頒授,前身為陸軍後勤學校(簡稱後校)。訓練中心本部位於台灣桃園市平鎮區,另有位於新北市鶯歌區、桃園市八德區的「補運分部」及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技訓分部」。主要培訓中華民國國軍補給、保修、運輸、彈藥、主財、人事行政、後勤管理及軍備管理等技勤專長作業官、士、兵;負責補給、保修、運輸、彈藥等勤務支援部隊訓練標準、程序、方法與操作等之創新、精進、測考,以促進部隊訓練之制式化及補給、保修、運輸、彈藥等勤務支援部隊編裝、準則、技令、書刊、戰技、戰法及軍品之研究發展,期使各單位在「有計畫、有準備、有步驟、有標準」貫徹執行教育任務,提昇技勤基層官士兵素質,使學員生於完訓後能了解未來所擔任職務之「任務」、「角色」、「定位」與「功能」,以達「為戰而訓、為用而訓、戰訓合一」之要求,提昇部隊整體戰力。 目前,中華民國國防部將技訓分部規劃為「國軍技術職類訓練中心」,且亦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合格職訓機構及勞工安全相關訓練機構,並屬於國軍生產工廠生產人力之培訓單位,為國軍軍事院校中唯一可辦理乙級(含)以上專業職類證照之訓練單位,致力推動國軍技職訓練與輔導技能檢定任務。依據「為用而訓,訓、檢、用合一」政策,結合現階段任務,貫徹專業技能訓練、推行技能檢定證照制度、執行軍(士)官正規班教育及落實後勤專長訓練。.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 查看更多 »

柏林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TU Berlin,或译“柏林理工大学”、“柏林科技大学”)是柏林市的四所大学之一,也是柏林州唯一一所理工科大学。主楼建于1884年,由理查德·卢卡(Richard Lucae)设计,坐落于柏林夏洛特堡区,面向六月十七大街。该校约有26800多名学生(2007年夏季学期),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大学(TU)之一。柏林工业大学大约20%的学生来自于国外,使该校相比德国其他高校更具国际化色彩。校友和教授中有10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柏林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林毅夫

林毅夫(),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宜蘭縣,原名林正義,後改林正誼,後再改為林毅夫。現定居於北京,與妻子陳雲英育有兩名子女,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级副行長。 林毅夫由國立台灣大學轉入陸軍軍官學校,為第44期步兵科畢業,後於1978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1979年擔任金門馬山連連長駐守福建金門時泅水离台至廈門,1982年取得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1986年取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1993年升任北京大學教授,1994年共同創辦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後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至第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届全国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副部长级),並於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現名世界科学院)院士。.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林毅夫 · 查看更多 »

李待琛

李待琛,()字伯芹,湖南衡山人,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冶金學博士,湖南鐵工廠廠長,1928年任兵工署设计科科长主管全國兵工廠製造槍砲彈藥之規劃及考核,後又兼任湖南大學校長,民國23年(1934年)9月調任南京政府軍政部兵工專門學校(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長,存檔:,, ,。.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李待琛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大專院校列表

桃園市現有16所大專院校,以下列出桃園市境內的大專院校、軍警學校、宗教研修學院列表.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桃園市大專院校列表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英文:Shih Men Junior High School),簡稱石門國中、石中,位於台灣桃園市龍潭區,創立於1981年,亦曾蒙市府評為示範學校。.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測量學校

測量學校,为清末民初,因軍事需求,按照,曾一省一校設立,考評合格後,方賦予測量師證書,後因戰亂、國家財政及科技日新月益等因素,不再以大量人力方式作業。因此,其人力需求減少,學校數目日減。 民国2年(1913)2月24日中华民国大总统批准颁布《各省陆军测量学校章程》。章程规定.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測量學校 · 查看更多 »

漢陽兵工學校

漢陽兵工專門學校(簡稱「漢陽兵工學校」)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漢陽創設的專門軍事學校,也是今日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在1917年-1926年間的前身。.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漢陽兵工學校 · 查看更多 »

海軍工程學院

海軍工程學院可能是指:.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海軍工程學院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正理工學院兵工工程學院陸軍理工學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