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指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簡稱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或政大國關中心,是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成立的智庫中心,今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31 关系: 吳俊才吳釗燮宋楚瑜川蔡通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中國即將崩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中視新聞張京育余克禮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友列表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童振源魏鏞黃爾璇輔仁大學校友列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郭潜蘇起關中 (中華民國)邵玉銘林鈺祥林泉忠杭立武梁文韜 (教授)施啟揚

吳俊才

吳俊才(),台灣歷史學家、印度史專家。 吳俊才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教授,主持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尤精于印度史,一生兩袖清風、住在普通公寓裡,晚年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李敖的作品與回憶錄中曾多次提及。著有《印度史》、《甘地与现代印度》等書,參修《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而《印度史》一書更是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歷史科課本。 1996年6月10日,中國電視公司召開臨時董事會,推選鄭淑敏與江奉琪分別出任董事長與總經理,原董事長吳俊才與原總經理石永貴卸任;隔日,鄭淑敏與江奉琪正式上任。 吳俊才之妻馬均權是馬星野之妹、吳涵碧之母、王壽南之岳母,早年曾在老三台主持烹飪節目。吳俊才旗下亦不少學生投向影視界。吳俊才之子吳玉山是政治學學者。.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吳俊才 · 查看更多 »

吳釗燮

吳釗燮(),生於臺灣省彰化縣大城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学者和外交官。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駐美代表(大使級),為首任非中國國民黨籍的駐美代表。.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吳釗燮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川蔡通話

川蔡通話是指2016年12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從臺灣致電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祝賀他當選新任美國總統。通话歷時10多分鐘,雙方針對政治、經濟、安全和亞洲區域情勢交換意見。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美國候任總統與中華民國總統進行直接通話,在國際上掀起風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表示,此行為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一个中国”格局,也認為不会改变美国政府多年来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美國白宮亦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並表示此政策承諾沒有發生變化。中華民國總統府強調海峽兩岸關係與臺美關係之間並無衝突。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此舉可能造成中美關係的全面破裂並引起衝突,建議川普在執行全面性的外交政策時應更有系統、更經思慮及更符合國際慣例。川普則在2016年12月11日接受專訪时表示,除非美国與中國在包含貿易的議題達成協議,不然「為什麼要被一中政策綁死?」 2017年2月9日,川普在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通话中,表示会遵守美國的「一中政策」。4月27日蔡英文接受路透社专访,表明“不排除有机会跟川普总统本人能够再次通电话”,对此川普在次日对《路透》表示,美国与中国正在合力遏阻北韩核武野心,他无意在此时为习近平“制造难题”(create problems)。6月30日,川普政府向美國國會提出任內首批對台軍售。 2018年3月16日,川普簽署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旅行法》。.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川蔡通話 · 查看更多 »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财团法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原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为中基会)成立于1924年,是中华民国一个以促进中华教育与文化事业为宗旨的财团法人,基金会的运作不通过政府当局而由独立董事会完成,在制度方面杜绝了政府挪用基金用于战争活动。基金会成立時坐落在北京的一所亲王府。.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中國即將崩潰

《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是2001年美籍華人章家敦發表的著作,英文版在2001年8月由藍燈書屋發行,中文版在2002年由雅言文化發行,是跟眾多的看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前景的樂觀著作成對比的聳動預言,預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體制因種種問題而將在少至五年、大至十年內崩潰,稱為「中國崩潰論」。跟日本中嶋嶺雄的「中國分裂論」論點相近。.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中國即將崩潰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1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之一,是全面研究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以及两岸问题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中華經濟研究院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簡稱中經院,為中華民國經濟研究機構,於1981年7月1日正式成立。雖然為獨立財團法人,但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設置條例》,收支預算及決算由董事會審查核定並報主管機關,行政院應將預算送立法院、決算送監察院,故具有準官方機構性質。.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中華經濟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

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2-1949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在民間之商業以及文化往來日益密切。 --> -->.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視新聞

中視新聞(CTV NEWS)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的總稱。現今中視新聞的主要合作對象為中天新聞(因為兩者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中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張京育

張京育(),生於中國湖南湘潭,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家,中國國民黨籍,曾任政治大學校長,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張京育 · 查看更多 »

余克禮

余克礼(),生於湖北浠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问题专家章晓明,余克礼:研究两岸关系的高层智囊,决策与信息2005年第05期.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余克禮 · 查看更多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友列表

此為暨南大學校友列表.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

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是國立政治大學著名的學院之一,創立於1989年,由文學院分出成立,為臺灣地區國立大學中第一所外語學院。 該學院錄取門檻也較同類型學院為高。並為教育部「北區大學外文中心」。 學院主要研究為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韓語、土耳其語、日語、阿拉伯語、俄羅斯語、波蘭語、捷克語等11種語文及文學,開設馬來語、泰語、越南語、蒙古語等26種語文課程,並承辦臺灣地區多項語言能力測驗。語言學研究方面,與國立陽明大學共設的「腦造影中心」,及校級的「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皆為研究提供相當支持。 根據《商業週刊》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進行的2008年至2010年「大學社會新鮮人就業率大調查」,韓語、土耳其語文學系,為全臺灣各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前三名的科系,其中韓語系就業率幾乎百分之百。 外語學院也是韓國政府指定的「海外韓國學核心大學」之一,並獲得大韓民國教育部補助。此外,配合中國國務院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外語學院將扮演臺灣地區貿易人才培育重點基地,開辦東南亞學分學程及越南語師資班等課程,並於2017年開設「東南亞語言及文化學士學位學程」培養熟悉東南亞文化人才。.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成員之一,簡稱政大東亞所,為1968年由蔣中正總統直接指示開辦的學術機構,是臺灣戰後時期唯一培養「匪情研究」的大學研究所,成立之初目的在於培養「對匪鬥爭高級理論人才」。政大東亞所在1990年代漸趨轉型為區域研究機構,但仍以中國大陸問題(黨政、社會、外交、經濟)、中國共產黨歷史為主要研究對象。.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是一所位于北京西苑的中央部属普通高等学校,毗邻颐和园和圆明园,培养高级涉外工作专业人才,是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的摇篮,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文革后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学位授予权单位。 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内一些大学、院校相区分,该校有时也被称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文被称为“Chin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国际关系学院 · 查看更多 »

童振源

童振源(),臺灣國際政治經濟學者,現任中華民國駐泰國大使,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行政院發言人、國立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遠景基金會中國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7年6月,童振源獲任命接任駐泰國代表。7月22日到任。.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童振源 · 查看更多 »

魏鏞

魏鏞,中華民國湖北省黃岡縣人,國際知名政治學學者與政治家,被譽為臺灣知識界第一位有系統由美國引進社會科學方法到臺灣的學者。魏鏞多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及研討會提出極具份量的論文,從1976年起先後提出「多體制國家」與「雙重承認」理論,曾引起國內外廣泛討論,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大陸政策的形成具有相當影響力。學者朱雲漢稱魏鏞『在政界與學術界間穿梭而能遊刃有餘,真的是極少數,令人佩服甚至羨慕,大概只有美國的約瑟夫·奈伊博士(Dr.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魏鏞 · 查看更多 »

黃爾璇

黃爾璇(),台灣的學者與政治人物,雲林縣人。 黃爾璇於台中師範學校畢業、服務小學四年後保送升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之後考取該校教育研究所,就讀一年後改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取得該所碩士,後又考取同校政治研究所,並獲該所政治學博士,在校期間曾考取公費前往日本東京大學就讀。黃爾璇擔任過小學教師、公務員,後任教東吳大學、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等大學並兼任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爾璇具高考教育行政和社會行政及格的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後於東吳大學政治系擔任專任副教授。黃爾璇雖曾具國民黨籍,但他也是少數敢公開發表政治民主改革言論的學者之一,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列入注意對象。後來國民黨青工會與情治單位透過教育部迫使東吳大學校方在政府壓力下,於1983年6月29日以當時通行的不予續聘方式解聘,被稱為東吳大學政治系事件。 黃爾璇其後參與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初期台灣教授協會的發起與活動,並且參與民主進步黨祕密建黨小組推動建黨工作、擔任建黨委員會執行長及政策組召集人,而於1986年12月民主進步黨成立時擔任建黨秘書長、連任兩屆。黃爾璇致力於民進黨黨章、黨綱的草擬及整合,初期黨組織殆為黃爾璇所手創。他也曾任《民眾日報》、《自立晚報》主筆。 黃爾璇曾經協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秘密遷台,後出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副主席;1989年黃爾璇代表民進黨參選雲林縣立法委員落選;1992年黃爾璇出任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並於1995年、1998年獲得連任,2001年黨內初選連任失利。黃爾璇擔任立法委員期間,曾經擔任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銓敘部人事制度研究改進委員會委員與行政院政府改造諮詢委員會委員。其後,擔任過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及台灣聯通科技董事長,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和國雜誌》發行人。.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黃爾璇 · 查看更多 »

輔仁大學校友列表

天主教輔仁大學校友列表,係知名輔大校友/輔大人的集成資料。本條目將校友粗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以下畢業年份係采民國紀元。 畢業系所以畢業時名稱為主。.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輔仁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英語:Lung Yingtai Cultural Foundation)於2005年7月在台北成立。當時台灣甫經319槍擊案之後的政治風暴,社會陷入不信任的危機。「當時幾位企業界與文化界有人一起討論台灣的未來,相互激盪於彼此能在民間位置上做出的貢獻,只為能有助益於台灣的年輕人。最後,企業家捐出種子基金,知識份子捐時間做義務董事,龍應台則捐出她的名字,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以「提昇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為使命的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透過推廣沙龍形式的學者演講、紀錄片放映,討論國際的政治與經濟的重要議題,加深一般大眾對於思考的深度與廣度。起初活動形式為「思沙龍」,一年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開始舉辦以英文為溝通語言的「台北沙龍」。2008年起,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開始與台灣多所大學合作,在大學校內開設舉辦沙龍的通識課程或成立思沙龍社團,這讓學者專家與一般大眾或學生的溝通在台灣更為普及。思沙龍的模式也在中國大陸引起回響,上海交通大學在邵梅儀老師和當地社團同學的協助下,也舉辦了類似的座談活動,使台灣的模式能在對岸發芽。 在龍應台於2012年成為中華民國文化部首屆部長後,因為政務官身分須遵守行政中立原則,龍應台在文化部任職期間不再介入基金會的運作,改由其他公正第三方繼續接掌董事,經費來源的減少基金會的職能大幅縮減,部分能量與活動形式則轉移到文化部的「國際大師人文講座」繼續進行下去。然而基金會仍然配置了2名正職同仁管理日常的運作,現今有多達800名以上的志工支援專案的進行,原本大規模舉辦的「思沙龍」依然運行,不定期舉辦演講,場地則相對縮小許多,大多使用基金會在台北市金華街的小型辦公室(國立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二樓)。.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郭潜

郭潜《中共史論》第三冊,第八卷(),本名郭--輝金志宇 《郭潜——从叛徒到中统高层》 《党史纵横》2012年第11期 ,又名郭华伦、郭铁梅、陈铁梅 《“七·九”事件经过和广西沦陷后的斗争——钱兴给中共中央南方局报告(1945年10月)》载《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 第2卷》 黄铮主编 莫凤钦 陈钦德 沈奕巨 卢芳明副主编 第278页《中共桂林市党史资料专题研究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编著 第162页、陈然,广东梅县丙村镇人。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后被捕叛变,直接导致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毁灭和廖承志、张文彬等被捕。1949年到台湾,任國家安全局局長,此后编写《中共史論》一书。.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郭潜 · 查看更多 »

蘇起

苏起(),原名永鑫,別號永昕,生於中華民國台中市,曾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九二共識這一名詞的創造者。.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蘇起 · 查看更多 »

關中 (中華民國)

中(),满族,瓜尔佳氏,籍貫安東省鳳城市(今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生於天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考試院院長。.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關中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邵玉銘

邵玉銘(),嫩江省兰西县人,中華民國學者及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外交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公視董事長、華視董事長等職務。.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邵玉銘 · 查看更多 »

林鈺祥

林鈺祥,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任第二、三屆台北市議員,後代表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市選區當選為第一屆第三、四、五次增額立法委員,復於台北市第二選區(南區)連任為第一屆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曾是集思會成員。 1995年9月4日,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邵玉銘應邀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總理紀念月會上就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提出報告,遭林鈺祥抨擊「以一政治學者身份,就憑香港問題有十三年時間解決,而推斷台灣也不會超過十五年;此種結論只能被認為是向中國共產黨獻策,毫無學術理論基礎……以國關中心及中共研究之專業,應多思考我國務實外交的出路及大陸內部權力鬥爭下未來權力分散的變局,對國人努力的成果加以肯定和鼓勵,更加強國人的信心,而非以預卜台灣還有十五年的命」。 1997年5月4日,「五〇四悼曉燕,為台灣而走大遊行」五萬人上街頭遊行抗議治安敗壞,林鈺祥出席TVBS頻道《2100全民開講》,他肯定抗議群眾對治安的訴求,但不認同抗議群眾要求「總統認錯,撤換內閣」,他說「幸好這次活動沒有發生動亂,否則台灣的群眾運動其實也是造成移民的原因」;他也為連戰內閣的治安成績辯護,他說,上個月台灣發生24件綁票案中總共破案22件,這是90分的成績,「這種成績是『壞學生』嗎?.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林鈺祥 · 查看更多 »

林泉忠

林泉忠(LIM, John Chuan-tiong),台灣學者(原香港籍)。具豐富的跨國研學經歷,2002年獲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頒予法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兼任講師、哈佛大學傅爾布萊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及國立台灣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客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明報》主筆。.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林泉忠 · 查看更多 »

杭立武

杭立武(),中華民國教育家、政治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于安徽省滁州出生,籍貫浙江省杭州。一生历任教育、文化、外交、社团等各方要职,晚年仍积极不懈地从事国民外交、保障人权和救助难民等工作。.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杭立武 · 查看更多 »

梁文韜 (教授)

梁文韜教授(Prof.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梁文韜 (教授) · 查看更多 »

施啟揚

施啟揚,臺灣臺中縣人,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司法院院長,著名法學家。配偶為李鍾桂。.

新!!: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施啟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国际关系研究会国际关系研究所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大國關中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