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指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2013年11月起發生於的臺灣新聞事件。位於臺南市的國立成功大學進行校園改建,將成功、勝利兩校區之間圍牆拆除,拆除後的空地形成一個廣場。2013年11月,成功大學校方委由學生社團聯合會辦理徵求廣場名稱與公開網路投票,後由共約3000名師生投票選出「南榕廣場」作為名稱。但成功大學校方以這個名稱具政治意涵為理由,否決這個名稱。提案學生則認為校方不尊重民主程序。 此事引發校內與社會的討論,形成新聞事件。成功大學校務會議最終決定取消廣場命名。.

8 关系: 丁窈窕國立成功大學鄭南榕陳嘉君 (社運人士)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施明德2014年1月臺灣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丁窈窕

丁窈窕,生於臺灣臺南,曾任職於中華民國交通部郵政總局臺南郵局;是白色恐怖受難者,被槍決時留有一幼女。.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丁窈窕 · 查看更多 »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簡稱成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的國立大學,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前身為1931年台灣日治時期創辦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省立工學院」(臺灣省僅有的三所省立學院,另二所為省立農學院、省立師範學院),1971年確立為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校總區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斗六校區。.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國立成功大學 · 查看更多 »

鄭南榕

鄭南榕(),臺灣政治人物、時事評論者,同時也是臺灣政治雜誌出版者及持不同政見者,主張爭取全面的言論自由、支持臺灣民主化且致力推動臺灣獨立運動。鄭南榕為外省人第二代,祖籍福建福州,與客家籍妻子葉菊蘭定居臺北市,經歷多次創業挫折;1981年轉為自由作家,開始接觸政治議題,並為黨外運動雜誌撰寫文章。 中華民國仍處於動員戡亂時期的1984年,鄭南榕與友人創辦了黨外運動雜誌《自由時代周刊》,大力批評時政,獲得不少社會民眾迴響。之後鄭南榕更以雜誌社為基地,多次發起要求民主化改革的活動,逐漸成為黨外運動的重要人物。而在解除戒嚴後,鄭南榕仍反對當時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一黨獨大政府對於自由思想訴求的壓制,並且多次公開表示支持臺灣獨立運動。1988年,鄭南榕更進一步在雜誌上刊登了許世楷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 1989年,鄭南榕因涉嫌叛亂被傳喚出庭,但他拒絕被警方拘捕。鄭南榕認為臺灣獨立的主張也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的一部分,並表示「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隨後將自己關在《自由時代周刊》雜誌社內,並準備汽油,彰顯抵抗意圖;是年4月7日清晨,警方向雜誌社發動攻堅行動時,不願被逮捕的鄭南榕點燃汽油,自焚身亡。 其自焚事件立刻引起迴響,另一名類似主張者詹益樺在鄭南榕出殯期間,於「介壽館」前自焚身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當年度舉辦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有所影響。外省第二代鄭南榕引火自焚的舉動,讓他被許多臺獨主義者尊稱為「言論自由殉道者」、「臺灣建國烈士」或者是「臺灣獨立建國之父」等。鄭南榕的妻子葉菊蘭後來繼續從事政治,並擔任過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客家委員會主委和行政院副院長。2016年12月,林全內閣將鄭南榕逝世日定為「言論自由日」,以紀念鄭南榕捨身捍衛言論自由,並希望讓民眾瞭解言論自由的意義與價值。.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鄭南榕 · 查看更多 »

陳嘉君 (社運人士)

陳嘉君,台灣社會運動人士,出生於台中市,是施明德的現任配偶,兩人育有二女施蜜娜和施笳。现为施明德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美麗島事件後,僅是幼年時期的陳嘉君已開始隨父到各地當時被稱作「黨外運動」的野台演講,而後開始接觸大量的黨外雜誌。陳嘉君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後赴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攻讀文化社會學,取得碩士學位。她從事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之歷史研究長達二十多年,關心人權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不遺餘力,勇於對抗僵化的觀念與體制,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百萬人民反貪腐運動等社會運動,為正義及弱勢團體發聲,近期致力於推動多元成家法案成立、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且持續地關心與人權相關的各項議題。現職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執行董事暨出版總編輯、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教育審議委員。.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陳嘉君 (社運人士) · 查看更多 »

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重定向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施明德 · 查看更多 »

2014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2014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是指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林義雄於2014年4月22日至30日間,為訴求核四停建所進行的一次禁食抗議行動。行動引起政界與反核運動波瀾。核四公投作為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再次成為政治、社會焦點。而反核團體共同組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於21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將展開一系列聲援行動,4月22日上午,林義雄抵達臺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展開無限期禁食。在各方壓力之下,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於4月27日做成「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行政院承諾儘速承諾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以確保未來供電無虞」兩點共識。4月30日,林義雄發表公開信,表示「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宣佈停止禁食。.

新!!: 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和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南榕廣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