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国防最高会议

指数 国防最高会议

国防最高会议,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设立的中国国民党国防最高决策机关。.

8 关系: 南开大学校史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国防最高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中央军委清华大学校史

南开大学校史

南开大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历史悠久,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共同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的南开学校,1919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成立。 1919年9月25日,南开学校大学部举行首次开学典礼,标志着私立南开大学正式成立。1921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更名为“天津私立南开大学”。1929年,南开大学改科为院,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伊始,南开大学即成为轰炸目标,校舍几乎完全焚毁。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行政院命令迁至昆明的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则在重庆市沙坪坝南开中学校园内恢复成立。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解散,南开大学由“私立”变更为“国立”,南开大学各院系所陆续返回天津八里台旧址复校。1946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在八里台举行复校典礼,这一日被定为南开校庆日。复校后的国立南开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工学院,计16个系,另设有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及边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延续了公立大学的建制。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开大学正常教学秩序被破坏,大多数教师受到打击迫害。其中,1966年至1971年五年未招生。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确定南开大学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1995年,南开大学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院校。2000年12月25日,入围“985工程”。2017年9月,南开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南开大学校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央政治会议),简称“中政会”。.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中華民國美利堅合众國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英语:Sino-American Treaty of Friendship, Commerce and Navigation),简称《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商约》,是中華民國外交部长王世杰與美國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6年11月4日于南京簽訂的國際條約。1946年11月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了条约。1946年11月6日国防最高会议批准了条约。1946年11月9日立法院表决通过该条约。美国国会于1948年6月2日有保留批准该条约。1948年11月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保留签署该条约。1948年11月30日在南京交换批准书生效。有效期五年,期满前一年如一方不提出废止,期满后继续有效。.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防最高委员会,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统一指挥之机构”,是战时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统一。.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国防最高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国民参政会

国民参政会是由中华民国國民政府的政治組織,包括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之全國最高民意咨询议政机关。它从1938年7月成立,到1948年3月结束。林炯如、傅紹昌、虞寶棠編著:《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ISBN 978-7-5617-1172-9内设宪政期成会。.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国民参政会 · 查看更多 »

国民党中央军委

#重定向 国防最高会议.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国民党中央军委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拥有百年历史,所在地清华园原为清康熙帝皇三子胤祉园林(熙春园)。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11年,改肄业馆为“清华学堂”,不久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始设大学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清华由全科性综合大学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从清华附中萌生,清华“井冈山”兵团联合各高校掀起文革群众运动浪潮,并因内部分歧引发北京最严重武斗。1976年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先后制定实施“211工程”、“九五”、“985工程”和“十五”规划,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新!!: 国防最高会议和清华大学校史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