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喙嘴翼龍亞目

指数 喙嘴翼龍亞目

喙嘴翼龍亞目(Rhamphorhynchoidea)又名喙嘴龍亞目,是翼龍目兩個亞目之一,代表翼龍目的原始階段。喙嘴翼龍亞目是並系群,翼手龍亞目從喙嘴翼龍類演化而來,而非更直系的共同祖先。因為喙嘴翼龍亞目並非完全自然的生物群,大多數科學文獻並不使用此名詞並,但還是被某些翼龍專家用在大眾作品裡,例如大衛·安文(David Unwin)在2006年的《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一書。喙嘴翼龍類是第一批出現的翼龍類,出現於晚三疊紀的諾利階Butler, R.J., Barrett, P.M., and gower, D.J. (2009).

44 关系: 卡奇布翼龍屬卡尼亞翼龍古巴翼龙奧地利翼龍島翼龍布爾諾美麗翼龍屬建昌翼龍屬建昌頜翼龍屬喙嘴翼龍屬喙嘴翼龍科喙頭龍 (翼龍類)喙頸龍矛頜翼龍屬科摩翼龍屬空枝翼龍屬索德斯龍屬羅潘翼龍目翼手喙龍屬翼手龍亞目真雙型齒翼龍真雙型齒翼龍科猶他翼龍屬絲綢翼龍屬熱河翼龍狹鼻翼龍達爾文翼龍屬青龍翼龍屬鯤鵬翼龍屬鳳凰翼龍屬赫伯斯翼龍屬雙型齒翼龍屬雙型齒翼龍科雙孔翼龍屬蛙嘴龍屬蛙頜翼龍屬Rhamphorhynchoidea抓頜龍掘頜龍樹翼龍屬沛溫翼龍屬悟空翼龍科曲頜形翼龍屬曲頜形翼龍科

卡奇布翼龍屬

卡奇布翼龍(屬名:Cacibupteryx,意為「天神之翼」)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古巴比那爾德里奧的哈瓜組(Jagua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為侏羅紀晚期的牛津階中晚期。 在2004年,佐蘭·加斯帕里尼(Zulma Gasparini)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加勒比卡奇布翼龍(C.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卡奇布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卡尼亞翼龍

卡尼亞翼龍(屬名:Carniadactylus)是翼龍目曲頜形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歐洲。.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卡尼亞翼龍 · 查看更多 »

古巴翼龙

古巴翼龙(英语:Cuban Pterosaur)或关塔那摩鸟(Gitmo Bird)是一种出没于古巴的神秘飞行生物,通常被认为可能是幸存翼龙或疑似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古巴翼龙的形象是古怪的,它融合喙嘴翼龙的长尾与翼手龙的头冠及巨大体型,这一形象通常只出现于不够严谨的恐龙流行文化中。.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古巴翼龙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翼龍

奧地利翼龍(屬名:Austriadactylus)是種奇特的翼龍類,屬於喙嘴翼龍亞目。奧地利翼龍的化石被發現於奧地利,包含頭顱骨、下頜、一些脊椎骨、部分四肢、骨盆、以及尾巴。 奧地利翼龍擁有頭部冠飾,冠飾的寬度與往前伸往口鼻部的長度一樣。不同於曲頜形翼龍科的其他成員,奧地利翼龍的可彎曲尾巴並沒有堅硬的骨棒。.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奧地利翼龍 · 查看更多 »

島翼龍

島翼龍(屬名:Nesodactylus)意為「島嶼手指」,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古巴比那爾德里奧省的富戈斯地層,年代為上侏儸紀的牛津階。 在1918年,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在一個海相沉積層發現七塊帶有化石的石灰岩岩塊,但之後並沒有處理化石、清理母岩。在1966年,其他科學家使用酸性溶劑,將島翼龍的化石與石灰岩塊分開,才發現這些化石是翼龍類。 在1969年,內德·科爾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西方島翼龍(N.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島翼龍 · 查看更多 »

布爾諾美麗翼龍屬

布爾諾美麗翼龍屬(學名:Bellubrunn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德國。目前只有唯一種,模式種羅氏布爾諾美麗翼龍(B.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布爾諾美麗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建昌翼龍屬

建昌翼龍屬(屬名:Jianchangopter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侏儸紀中期的亞洲。化石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與骨骼,發現於中國遼寧省西部的髫髻山組。在2002年,中國古生物學家呂君昌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趙氏建昌翼龍(J.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建昌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建昌頜翼龍屬

建昌頜翼龍屬(屬名:Jianchangnath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侏儸紀中期的中國。 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6866)是一個骨骼化石,發現於遼寧省西部建昌縣的玲瓏塔。該地屬於髫髻山組。在2010年,汪筱林、亞歷山大·克爾納(Alexander Kellner)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強壯建昌頜翼龍(J.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建昌頜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喙嘴翼龍屬

喙嘴翼龍(屬名:Rhamphorhynchus)又譯喙嘴龍,意思是“喙狀的口鼻部”,是種生存於侏儸紀的長尾翼龍類。喙嘴翼龍與翼手龍屬生存於相同時代。牠的長尾巴上有韌帶,使尾巴僵硬,尾端呈鑽石形狀。喙嘴翼龍的頜部,佈滿向前傾的尖細牙齒。牠們可能以魚類、昆蟲為食。 目前保存最好的喙嘴翼龍化石來自於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的採石場。索倫霍芬的許多化石被發現時不僅有骨頭,還有翅膀與尾巴等軟組織。另外,英格蘭、坦尚尼亞、西班牙等地也發現許多零碎化石,可能屬於喙嘴翼龍。葡萄牙也出土許多零散化石,可能屬於喙嘴翼龍。"Rhamphorhynchus." In: Cranfield, Ingrid (ed.).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喙嘴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喙嘴翼龍科

喙嘴翼龍科(Rhamphorhynchidae)是群早期翼龍類,通常被分類於喙嘴翼龍亞目(目前被視為並系群)。在1870年,哈利·絲萊(Harry Seeley)建立這個分類單元,以喙嘴翼龍為名稱來源。Seeley, H.G. (1870).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喙嘴翼龍科 · 查看更多 »

喙頭龍 (翼龍類)

喙頭龍(學名:Rhamphocephalus)意為「有喙嘴的頭部」,是已滅絕翼龍目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中期的英格蘭。喙頭龍的翼展約為2公尺。目前已發現下頜、翼部的破碎化石,化石發現於英格蘭牛津郡的司東費爾德板岩組(Stonesfield Slate formation)。喙頭龍被認為是早期喙嘴翼龍類、晚期翼手龍類之間的過渡物種。但在早期歷史裡,許多無法歸類的翼龍類化石,常被歸類到喙頭龍。.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喙頭龍 (翼龍類) · 查看更多 »

喙頸龍

喙頸龍(屬名:Rhamphinion)意為「喙狀嘴的頸背」,喙狀嘴是喙嘴翼龍科屬名中常見的詞源,而頸背指的是喙頸龍的化石來自於頭顱骨後部。喙頸龍是種翼龍類,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東北部的卡岩塔組,該地年代為下侏儸紀的錫內穆階到中普連斯巴奇階。 模式種是詹氏喙頸龍(R.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喙頸龍 · 查看更多 »

矛頜翼龍屬

矛頜翼龍屬(屬名:Dorygnathus)意為「長矛的頜部」,是翼龍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早侏儸紀的歐洲,約1億8000萬年前,當時盤古大陸有許多淺海。矛頜翼龍的翼展約為1.69公尺寬。頭顱骨長,眼眶是頭部最大型的洞孔。他們具有小型、三角形胸骨,是飛行相關肌肉的附著處。嘴部前端有彎曲的長牙齒,當牠們咬合時,會突出於嘴部前端;嘴部後段則是筆直的小型牙齒"Dorygnathus." In: Cranfield, Ingrid (ed.).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London: Salamander Books, Ltd. Pp. 292-295.。矛頜翼龍具有不同型態的牙齒,是種異型齒動物;許多原始翼龍類是異型齒動物,而現代爬行動物則相當少見異型齒動物。研究人員推測,矛頜翼龍是以魚類為食。矛頜翼龍的後肢第五腳指較大型,朝向側方。較大第五腳指的功能未明,但第五腳指、尾巴之間可能支撐者翼龍膜,如同兩翼與身體之間的翼膜。翼龍類學家大衛·安文(David Unwin)認為矛頜翼龍與晚侏儸紀的喙嘴翼龍有接近親緣關係,並與曲頜形翼龍生存於相同環境。.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矛頜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科摩翼龍屬

科摩翼龍屬(學名:Comodactylus)屬於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的莫里森,年代為上侏罗纪的基米里支阶到蒂托阶。其名称源于该化石为单翼掌骨化石Galton, P.M. (1981).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科摩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空枝翼龍屬

枝翼龍屬(屬名:Caviram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曲頜形翼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瑞士北萊姆斯通阿爾卑斯山脈的科森組(Kössen Formation)下層,地質年代為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與雷蒂亞階交界。 在2006年,Nadia Fröbisch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謝薩普拉納空枝翼龍(C.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空枝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索德斯龍屬

索德斯龍屬(屬名:Sordes)又名粗頜翼龍、毛鬼翼龍或索德斯翼龍,是種小型、原始翼龍類,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哈薩克,屬於喙嘴翼龍科。 正模標本(編號PIN 2585/3)是一個被壓碎、大製完整的骨骼,位於一塊石板。副模標本(編號PIN 2470/1)是一個相當完整的骨骼。化石發現於哈薩克南部的卡拉套(Karatau),地質年代為侏儸紀晚期的牛津階到啟莫里階。在1971年,蘇聯古生物學家Aleksandr Grigorevich Sharov將這個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多毛索德斯龍(S.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索德斯龍屬 · 查看更多 »

羅潘

羅潘(Ropen)是一種傳說生物,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溫博伊島有目擊報道,而當地也流傳著羅潘的神話傳說。.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羅潘 · 查看更多 »

翼龍目

翼龍目(Pterosauria),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蜥蜴”,是一個飛行爬行動物的演化支。翼龍類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5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群能採主動飛行的脊椎動物。牠們的雙翼是由皮膚、肌肉、與其他軟組織構成的翼膜,翼膜從身體兩側延展到極長的第四手指上 。較早物種的頜部佈滿長牙齒,具有長尾巴;較晚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某些晚期物種缺乏牙齒。目前已在某些標本的身體、部分雙翼發現絲狀結構痕跡,顯示翼龍類可能已演化出毛髮。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動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 在大眾媒體、大眾讀物中,翼龍類常被當成飛行的恐龍,但這是錯誤的。恐龍指的是特定陸地爬行動物,能採取直立步態,包括蜥臀目與鳥臀目,並不包括翼龍類、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這群中生代飛行動物通常被大眾俗稱為翼手龍(Pterodactyls),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手指”。這個名稱衍自於翼手龍屬(Pterodactylus)以及翼手龍亞.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翼龍目 · 查看更多 »

翼手喙龍屬

翼手喙龍屬(屬名:Pterorhynchus)意為「翼狀口鼻部」,指的是牠們高大的頭冠。翼手喙龍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道虎溝組地層,地質年代為晚侏儸紀。 翼手喙龍的正模標本(編號CAGS02-IG-gausa-2/M 608)發現於赤峰市的道虎溝組。季強認為這化石來自於燕遼生物群的海房溝組,地質年代為卡洛維階。呂君昌在2007年提出這些化石發自於年代較晚的髫髻山組。 在2002年,季強、斯特芬·柯瑞克斯(Stephen Czerkas)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沃氏翼手喙龍(P.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翼手喙龍屬 · 查看更多 »

翼手龍亞目

翼手龍亞目(學名:Pterodactyloidea),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手指”,是翼龍目兩個亞目之一,包括翼龍類的較先進物種。牠們在中侏罗紀出現,與喙嘴翼龍亞目的差別在於牠們的短尾巴,與翼上的長指骨。最先進的物種缺乏牙齒。許多物種頭顱上有發展良好的冠飾,這是一種展示物,夜翼龍與古神翼龍擁有巨大的冠飾。翼手龍類,尤其是神龍翼龍科,是白堊紀末最後存活的翼龍目動物。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翼龍類、恐龍、與大多數海生爬行動物。 目前已知最早的翼手龍類化石,發現於英國的Taynton石灰岩組地層,地質年代約1億6600萬年前,相當於侏儸紀中期的巴通階。這些標本極可能屬於梳頜翼龍超科。 在一般大眾的用語裡,翼手龍(Pterodactyl)通常用來稱呼翼手龍亞目動物,也可用來稱呼翼龍目動物,或是特別稱呼翼手龍屬。翼手龍類著名的屬有:翼手龍、準噶爾翼龍、無齒翼龍、風神翼龍。.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翼手龍亞目 · 查看更多 »

真雙型齒翼龍

真雙型齒翼龍(屬名:Eudimorphodon)又名真雙齒翼龍或真二形齒翼龍,是翼龍類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義大利貝爾加莫,年代為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Wellnhofer, P. (1991).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真雙型齒翼龍 · 查看更多 »

真雙型齒翼龍科

真雙型齒翼龍科(Eudimorphodontidae)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的一科,生存於三疊紀晚期(諾利階到瑞替階)。 在1978年,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建立這個分類單元,以包含真雙型齒翼龍。一些種系發生學研究認為真雙型齒翼龍科是曲頜形翼龍科的次異名Kellner, A. W. A., (2003): Pterosaur phylogeny and comments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group.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真雙型齒翼龍科 · 查看更多 »

猶他翼龍屬

他翼龍屬(學名:Utahdactylus)意為「猶他州的手指」,是種已滅絕爬行動物,化石發現於美國猶他州的莫里遜組,地質年代為侏羅紀晚期的啟莫里階/提通階。正模標本(編號DM 002/CEUM 32588)是一個不完整、關節脫落的骨骼,分散於數塊石灰岩岩塊上,包含:顱骨碎片、一節頸椎、三節背椎、一節尾椎、肋骨、肩胛骨的鳥喙骨、以及四肢骨頭。在2002年,斯特芬·柯瑞克斯(Stephen Czerkas)與Debra Mickelson將猶他翼龍歸類於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在2007年,Chris Bennett認為這些化石沒有翼龍類的可鑑定特徵,無法做出詳細的歸類,僅知牠們是雙孔亞綱的無法歸類物種。.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猶他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絲綢翼龍屬

絲綢翼龍屬(屬名:Sericipter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新疆的石樹溝組,地質年代相當於侏儸紀晚期的牛津階。在2010年,古生物學家Brian Andres、徐星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五彩灣絲綢翼龍(S.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絲綢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熱河翼龍

熱河翼龍是種小型蛙嘴龍科翼龍類,發現於中國東北部的道虎溝化石層(地層年代不確定,可能是中侏儸紀或早白堊紀),化石有毛與皮膚壓痕,以發現地點熱河為名。 模式種是寧城熱河翼龍(Jeholopterus ninchengensis),也是該屬目前惟一一種,化石來自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道虎溝化石層的一個接近完整標本。Wang, X., Zhou, Z., Zhang, F., and Xu, X. (2002).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熱河翼龍 · 查看更多 »

狹鼻翼龍

狹鼻翼龍(學名:Angustinaripterus)屬於翼龍目喙嘴翼龍科,化石發現於中國四川省自貢市的大山鋪組,目前僅發現一個頭顱骨。 狹鼻翼龍的頭顱骨大,牙齒位在前端,可能用來抓住水中的魚類。科學家根據牙齒,認為狹鼻翼龍是矛頜翼龍的近親;但其他科學家認為其他的頭顱骨特徵,類似神龍翼龍科。.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狹鼻翼龍 · 查看更多 »

達爾文翼龍屬

達爾文翼龍屬(學名:Darwinopterus)是翼龍目悟空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侏儸紀中期的中國。達爾文翼龍同時帶有早期喙嘴翼龍類、後期翼手龍類的混合特徵,有助於瞭解翼龍類演化發展的遺失環節。另外,達爾文翼龍被發現是兩性異形動物。.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達爾文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青龍翼龍屬

青龍翼龍屬(屬名:Qinglongopter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化石是一個頭顱骨與骨骼,發現於中國河北省青龍縣的木頭凳鎮,屬於髫髻山组,地質年代相當於侏儸紀的中晚期。在2012年,呂君昌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郭氏青龍翼龍(Q.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青龍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鯤鵬翼龍屬

翼龍屬(屬名:Kunpengopterus)是基礎翼龍目的一屬,屬於悟空翼龍科,生存於侏儸紀中晚期(或白堊紀早期)的中國東北部。 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6047)是一個接近完整骨骼、頭顱骨與下頜,發現於中國遼寧省西部建昌縣玲瓏塔鎮,該地層屬於道虎溝化石層或髫髻山組。這些地層的年代仍有爭議。這個標本遭到大幅度擠壓。除了骨頭以外,還保存軟組織,可能是消化中的魚類。在2010年,汪筱林、亞歷山大·克爾納(Alexander Kellner)等人敘述、命名這些化石。模式種是中國鯤鵬翼龍(K.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鯤鵬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鳳凰翼龍屬

鳳凰翼龍屬(屬名:Fenghuangopter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生存年代為侏儸紀中期。 正模標本(編號CYGB-0037)是一個骨骼化石,雖然遭到嚴重擠壓,但大致保持完整。化石發現於遼寧省西部的髫髻山组,地質年代相當於1億6000萬年前。模式種是李氏鳳凰翼龍(F.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鳳凰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赫伯斯翼龍屬

赫伯斯翼龍屬(學名:Herbstosaurus)是翼龍目準噶爾翼龍超科的一屬,赫伯斯翼龍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的阿根廷。至今为止唯一已知的化石来自于阿根廷内乌肯省的提通階地層。 牠最初被認為是似美頜龍的小型虛骨龍類恐龍。模式種是小赫伯斯翼龍(H.),是於1974年被描述、命名的。至今为止只有一具化石被发现,它主要由骨盆部分和大腿的骨头组成。起初它被当作是獸腳亞目的一种。它可能是最早在南半球被发现的翼龙類。.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赫伯斯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雙型齒翼龍屬

雙型齒翼龍屬(屬名:Dimorphodon)又譯雙型齒龍或二形齒翼龍,是翼龍目喙嘴翼龍類的一屬,是種中型翼龍類,生存於早侏儸紀的歐洲,約2億年前到1億8000萬年前。近年在北美洲也有發現化石,但生存年代晚了3000萬年。雙型齒翼龍是由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在1859年所命名。屬名在古希臘文的意思是“兩種形式的牙齒”,指的是牠頜部有兩種形式的牙齒,這種狀況在爬行動物裡很少見。.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雙型齒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雙型齒翼龍科

雙型齒翼龍科(Dimorphodontidae)是翼龍目喙嘴翼龍類的一科,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到侏儸紀早期。 在1870年,英國古生物學家哈利·絲萊(Harry Seeley)建立雙型齒翼龍科(當時名為Dimorphodontae),當時唯一屬是雙型齒翼龍。 在2003年,翼龍類專家大衛·安文(David Unwin)替雙型齒翼龍科提出演化支定義:雙型齒翼龍、蓓天翼龍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根據這個定義,雙型齒翼龍科只包含這兩個屬。在翼龍目內,雙齒型翼龍科的演化位置略比沛溫翼龍衍化;在Macronychoptera演化支內部,雙型齒翼龍科是Caelidracones的姊妹演化支。 根據亞歷山大·克爾納(Alexander Kellner)的研究,雙型齒翼龍、蓓天翼龍並非近親。如果這理論屬實,雙型齒翼龍科將成為無效的分類單元。.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雙型齒翼龍科 · 查看更多 »

雙孔翼龍屬

雙孔翼龍屬(屬名:Parapsicephal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英格蘭約克夏惠特比的明礬頁岩層,年代為下侏儸紀的早托阿爾階。雙孔翼龍的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頭顱骨,雖然缺少口鼻部,但有詳細的腦殼部分。儘管如此,雙孔翼龍仍為一所知有限的屬。 雙孔翼龍是的化石在1880年代,由Reverend D.W. Purdon所挖掘;並由E.T. Newton首次敘述,並歸類於掘頜龍的一個種,種名以化石挖掘者為名Newton, E.T. (1888).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雙孔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蛙嘴龍屬

蛙嘴龍屬(學名:Anurognathus)又譯無顎龍、無尾頜翼龍,是種小型翼龍類,屬於喙嘴翼龍亞目蛙嘴龍科,生存於侏儸紀晚期(提通階)的歐洲,接近1億5500萬年前到1億4000萬年前。 蛙嘴龍是在1923年由路德維希·杜特萊因(Ludwig Döderlein)敘述、命名Döderlein, L. (1923).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蛙嘴龍屬 · 查看更多 »

蛙頜翼龍屬

蛙頜翼龍屬(屬名:Batrachognathus)是翼龍目喙嘴翼龍亞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亞哈薩克斯坦,年代為晚侏儸紀的牛津階到啟莫里階。 模式種是飛行蛙頜翼龍(B.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蛙頜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Rhamphorhynchoidea

#重定向 喙嘴翼龍亞目.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Rhamphorhynchoidea · 查看更多 »

抓頜龍

抓頜龍(學名:Harpactognathus)是種已滅絕翼龍目,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奧爾巴尼縣的莫里遜組的Salt Wash段,年代為侏羅紀晚期。 抓頜龍的化石是一個部份顱骨(包含口鼻部),在1996年出土於Bone Cabin採石場。屬名意為「抓住的頜部」;種名是以Joe Gentry為名,他曾贊助猶他州的Western Paleontological Laboratories機構。Carpenter, K., Unwin, D.M., Cloward, K., Miles, C.A., and Miles, C. (2003).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抓頜龍 · 查看更多 »

掘頜龍

掘頜翼龍屬(屬名:Scaphognathus)又名管頜翼龍、桶頜翼龍或船頜翼龍,是翼龍目喙嘴翼龍類的一屬,生存於晚侏儸紀的德國地區。牠們的翼展約1公尺。掘頜翼龍屬於喙嘴翼龍科,與本科其他屬相比,掘頜翼龍擁有較寬廣的嘴部,與較短的翼與尾巴。.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掘頜龍 · 查看更多 »

樹翼龍屬

樹翼龍屬(學名:Dendrorhynchoides)屬於翼龍目蛙嘴龍科,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炒米店子組( Chaomidianzi-Formation),化石年代仍不確定,可能屬於侏羅紀晚期的提通階,或是白堊紀早期的歐特里夫階。樹翼龍的化石是在1995年發現,當時被分類於有長尾巴的喙嘴翼龍科;Ji S.-A., and Ji Q. (1998).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樹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沛溫翼龍屬

沛溫翼龍屬(屬名:Preondactylus)又名普利翁指翼龍,是種長尾翼龍類,生存於三疊紀諾利階的義大利,約2億1600萬到2億300萬年前Wellnhofer, Peter (1991).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沛溫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悟空翼龍科

悟空翼龍科(学名:Wukongopteridae)是翼龍目的一科,是群基礎翼龍類。到目前為止,化石都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的道虎溝化石層或髫髻山組,這些地層的年代仍有爭議,某些地質年代研究認為相當於侏羅紀中期Lü, J., Unwin, D.M., Jin, X., Liu, Y. and Ji, Q. (2010).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悟空翼龍科 · 查看更多 »

曲頜形翼龍屬

曲頜形翼龍屬(屬名:Campylognathoides)意思為“彎曲的頜部”,是翼龍目喙嘴翼龍類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德國巴登-符騰堡的侯茲馬登頁岩層(Holzmaden shale),地質年代為侏儸紀早期,第一個化石由翅膀碎片構成,最初被歸類於翼手龍屬的一種。之後發現更多保存良好的化石,Felix Plieninger根據這些新化石,建立為新屬"Campylognathoides." In: Cranfield, Ingrid (ed.).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曲頜形翼龍屬 · 查看更多 »

曲頜形翼龍科

曲頜形翼龍科(Campylognathoididae)是群早期翼龍類,通常被分類於喙嘴翼龍亞目(目前被視為並系群)。在1967年,Oskar Kuhn建立這個分類單元,以曲頜形翼龍為名稱來源,最初被分類成一個亞科。.

新!!: 喙嘴翼龍亞目和曲頜形翼龍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喙嘴翼龍類喙嘴龍亞目喙嘴龍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