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唐朝宰相

指数 唐朝宰相

宰相是中国唐朝一段时期授予一批高級官員的一项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则天年间的宰相,尽管武则天称唐王朝为“周”)。.

目录

  1. 16 关系: 卢翰 (唐朝)卢文纪宇文士及崔夤张格王令谋程异畢諴萧大通萧德言袁昭容赵莹蕭淵明李固言李濤 (五代)源清

卢翰 (唐朝)

盧翰,在唐德宗在位期间,784年—786年担任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盧翰任宰相之前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他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祖父盧履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历左补阙、河南府士曹参军,父亲盧正己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尚书右丞、御史中丞、大理卿、刑部侍郎、太府卿、工部尚书、河南尹、东京留守、太子宾客 盧翰初为秘书郎、监察御史。782年,卢翰为吏部侍郎,阶朝请大夫,爵范阳县公,转工部侍郎。784年,唐德宗因为泾原兵变、朱泚在长安称汉帝,逃到了奉天(今陕西咸阳市乾县)。吏部侍郎盧翰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784年, 宰相萧复支持韦皋替代陳少遊为淮南节度使。唐德宗命和刘从一讨论此事,不让卢翰、李勉参与。萧复拒绝这样做,最终导致萧复的辞职《資治通鑑》 卷231。784年冬,卢翰加太微宫使《新唐书》 。785年正月,卢翰和刘从一不敢反对皇帝提拔民众认为朱泚、李怀光叛乱根由的前宰相卢杞。786年,卢翰迁太子宾客罢知政事,太子即后来的唐顺宗李诵。之后,盧翰的生平再无记载。.

查看 唐朝宰相和卢翰 (唐朝)

卢文纪

卢文纪(《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字子持,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做官,后唐末帝李从珂年间为宰相。.

查看 唐朝宰相和卢文纪

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字仁人,雍州长安人。隋唐时期官员、驸马、许国皇帝宇文化及的弟弟,唐高祖、唐太宗时期的宰相。.

查看 唐朝宰相和宇文士及

崔夤

崔夤,字敬礼,宋朝《新唐书》为赵敬避讳称为崔恭禮,清河东武城县(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崔夤是崔宗伯的儿子,北魏太子舍人,娶晋宁公主。晋宁公主是魏文成帝的孙女,安乐王拓跋长乐的女儿。刚正有志节,且有德行。崔夤早卒。赠乐安郡太守。崔夤的哥哥的后代,号为清河大房,崔夤的后代,号为清河小房。其子崔长谦,担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十一世孙崔群(崔稹之子)、十二世孙崔彦昭是唐朝的宰相,十一世孙崔璆(崔郾之子)是黄巢的宰相。.

查看 唐朝宰相和崔夤

张格

张格(),字承之,又字或小字义师,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政治家,两度官拜宰相。在说服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立最幼子王衍(王宗衍)为储一事中起到作用。.

查看 唐朝宰相和张格

王令谋

王令谋(《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知诰(后名李昪)的近臣,吴末宰相,劝徐知诰夺取帝位,但在徐知诰夺位建立南唐前去世。.

查看 唐朝宰相和王令谋

程异

程--(),字師舉,京兆府长安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唐代官员,唐宪宗时,短暂的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质宰相)。 出身官宦世家,明經及第,補鄭縣尉。受王叔文的提拔,升盐铁扬子院留後。王叔文變法失敗後,贬郴州司马,为“八司马”之一。後因吏部尚书李巽推荐,授侍御史,任鹽鐵揚子院留後,又遷任淮南等道兩稅司。元和十三年(818年)九月,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犹领盐铁。次年四月去世,追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恭。程异逝世于官邸,无遗产,世重其廉云。裴度說他:“程--雖人品庸下,然心事和平,可處煩劇,不宜為相。” 子程巽。.

查看 唐朝宰相和程异

畢諴

諴(),字存之,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是唐朝的官員,懿宗朝宰相,仕至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查看 唐朝宰相和畢諴

萧大通

萧大通()是南兰陵人。唐朝大臣来景晖的夫人。 曾祖父萧德言,祖父太子洗马、朝散大夫萧沈,父亲相王府兵曹参军,赠徐州刺史萧安节,兄弟宰相萧至忠、官至谏议大夫萧元嘉、工部员外郎萧广微。萧大通嫁给唐高宗时的宰相来恒的儿子来景晖。笃信佛教,因为长兄萧至忠党附太平公主被杀,丈夫被贬为郴州别驾。开元十二年十二月初五(724年12月25日)卒于洛阳会节里,享年六十一岁,有二子四女,二子为洪州高安县主簿来翁宠、冀州参军来瑶。.

查看 唐朝宰相和萧大通

萧德言

萧德言(),字文行,唐初学者、经学家。 萧德言是南蘭陵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萧思话玄孙,萧介之孙,萧引之子。隋朝灭南朝陈后,迁徙关中,定籍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逃至京口定居。唐太宗贞观年间,萧德言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弘文馆学士。萧德言笃志于学,博通经史,特别精通《春秋左氏传》。曾参与修撰《括地-志-》。萧德言与魏徵、虞世南、褚亮等整理经史中有关历代帝王兴衰之由的记载,名為《羣書治要》,献给唐太宗。太宗发现此书博而要,多加称赞,赏賜优渥,被唐太宗誉为“关西孔子”。唐高宗为晋王时,唐太宗诏萧德言为晋王讲授经义;晋王为太子,唐太宗又令萧德言兼太子侍读。萧德言以年老请求致仕,唐太宗不许,下诏慰勉,赐爵武阳县侯。贞观十七年(643年),拜秘书少监。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因累请表准致仕。唐高宗嗣位,以师加银青光禄大夫。進秘書監。萧德言晚年更加刻苦学习,每开经,都要祓濯(清洁)束带,正襟危坐,妻子对他说:“年纪大了为什么还要终日自找辛苦?”他回答:“面对先圣之言,为什么惧怕劳累?”永徽五年,萧德言卒。赠太常卿,谥号博。《全唐诗》存诗一首,《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萧德言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萧德言二十卷。现在已经失传。.

查看 唐朝宰相和萧德言

袁昭容

袁昭容,中国南北朝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妃嫔,封为昭容。 袁昭容生下陈顼第十二子陈叔文、陈顼第十七子陈叔达、陈顼第三十一子陈叔坦。陈叔文被封为晋熙王,陈叔达被封为义阳王,陈叔坦被封为新会王。祯明三年(589年)正月,陈朝灭亡后,陈叔文、陈叔达、陈叔坦和大哥陈叔宝一起归顺隋朝,被隋朝迁入关中。陈叔文官至宜州刺史,陈叔坦官至涉县令。陈叔达在唐朝官至纳言、侍中(门下省长官,宰相)。.

查看 唐朝宰相和袁昭容

赵莹

赵莹(《旧五代史》卷八十九《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辽史》卷五),字玄辉,《新五代史》卷五十六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后晋官员,在后晋为宰相。.

查看 唐朝宰相和赵莹

蕭淵明

梁閔帝蕭淵明(),字靖通,蕭懿之子,梁武帝蕭衍之姪。.

查看 唐朝宰相和蕭淵明

李固言

李固言(),字仲樞,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唐朝官员,追赠太尉。 生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年),元和六年(811年)首次科舉未中,在洛陽時有算命師告之:“紗籠中人,不用相問。”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狀元。太和初年,累官至户部郎中、知台杂。太和四年,李宗闵为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六年,李固言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为尚书左丞(或作尚书右丞《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七》),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 太和八年,李德裕辅政,李固言贬为华州刺史。不久李宗闵复用,召为吏部侍郎。第二年五月,进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训选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或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加崇文馆大学士。李训实际上厌恶李固言与李宗闵为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即山南西道节度使)。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复召为平章事,仍判户部事。 开成二年(837年),寻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唐文宗下令李固言复官门下侍郎。上表辞去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 840年,唐武宗登基,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崔珙、陈夷行以仆射的官职为宰相。所以李固言改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领河中节度使。以旧疾复发为少师,迁东都留守。武宗一朝,又任兵部、户部尚书。唐宣宗初年,还任尚书右仆射。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后以太子太傅官职分司东都。卒於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年),年七十八,追赠太尉。 二子:李懽,河南功曹參軍;李悦。.

查看 唐朝宰相和李固言

李濤 (五代)

李濤,字信臣,京兆萬年人,五代十國政治人物,唐高祖叔父郇王李祎十世孫,唐朝宰相李回从曾孙,宋朝兵部尚書。.

查看 唐朝宰相和李濤 (五代)

源清

源清,唐朝相州临漳人,河南源氏。唐玄宗的驸马。 源清的八世祖源賀为太尉、隴西宣王。七世祖生侍中馮翊惠公源懷。六世祖源子恭,官至中書監、臨汝文獻公,周、隋之際,开始定居相州临漳。高祖父源彪是隋莒州刺史、臨潁縣公,曾祖父是源師民字踐言,隋刑部侍郎。祖父源直心,司刑太常丞。源清的父亲是唐玄宗的宰相源乾曜。李隆基把真阳公主嫁给了源清。源清拜驸马都尉。源清死后,真阳公主改嫁苏震。.

查看 唐朝宰相和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