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密

指数 唐密

唐密,又稱真言陀罗尼宗、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開元宗,佛教密宗流派,發源於印度,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傳入漢傳佛教中,主要以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密法為主,稱為二部純密。唐朝之後,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密法在中國失傳,外傳至日本,現代日本所傳的東密、台密二個流派皆是源自於唐密。 宋代之後,仍有一些屬於雜密的密宗修行方式流傳,如蒙山施食、放焰口等,但已不被視為是獨立流派。.

28 关系: 大乘佛教天才衝衝衝節目列表 (2013年)如來藏學派密宗不空佛经佛教派别冠軍任務准提菩萨穢跡金剛空海生起次第男同性戀文學韋馱胎藏界藏傳密宗金刚界釋寬濟雜密梵網經 (大乘佛教)樹林福慧寺汉传佛教漢傳獨部密法持松法師惠果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4月22日774年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新!!: 唐密和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天才衝衝衝節目列表 (2013年)

本列表為《天才衝衝衝》2013年的每集節目列表。.

新!!: 唐密和天才衝衝衝節目列表 (2013年) · 查看更多 »

如來藏學派

如來藏學派,佛教術語,大乘佛教派別之一,古稱如來藏緣起宗或法性宗,與中觀派、唯識派,形成大乘佛教的三大主流。此學派主要宣揚如來藏常住的學說,以《勝鬘經》為代表。如來藏學說與唯識學說融合出如來藏唯識學說,以《楞伽經》和《密嚴經》為代表。漢傳大乘佛教以如來藏學派為主流,藏傳密宗也受到它的影響。.

新!!: 唐密和如來藏學派 · 查看更多 »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新!!: 唐密和密宗 · 查看更多 »

不空

不空(अमोघवज्र Amoghavajra,),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汉传密宗的祖师。.

新!!: 唐密和不空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唐密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佛教派别

佛教宗派或派別指佛教作為一種思想或組織,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所不可避免地分化出的各種各樣的派別。隨着兩千多年的傳播與發展,由於后人對佛法理解上、闡釋上的不同,以及佛教本身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教理、教義、教規上作出的主動或被動的調整,佛教思想也不斷發展分化,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派別。.

新!!: 唐密和佛教派别 · 查看更多 »

冠軍任務

《冠軍任務》是台灣的任務性綜藝節目,於2013年6月1日在衛視中文台播出,首播播出為每周六晚上19:00~20:00。星衛娛樂台於每周日19:00~20:00首播。.

新!!: 唐密和冠軍任務 · 查看更多 »

准提菩萨

準提菩薩(चुन्दी,Cundi),又稱:「準提佛母」,为佛教中显教、密教所共尊的大菩萨;因為音譯不同,又作「--提菩薩」、「准胝菩薩」、「尊那菩薩」、「宗達天女」、「純陀天女」等,密宗稱之「莲花部诸尊之母」,乃至「七俱胝(七億)佛母」,密号最胜金刚。 有宗派認為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又称準提觀音、天人丈夫观音,歸入六观音之一,為救度「人道」之觀音菩薩化身。六觀音即:慈航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救拔修羅道)、準提觀音(救拔人道)、如意輪觀音(救拔天道)。 因菩薩具有十八隻手,故又俗稱為「十八手觀音」,其造象常讓人誤以為是「千手觀音」。 準提菩薩誕辰普傳為農曆三月十六日,一說三月初六日,或以觀音菩薩誕辰二月十九日再次禮拜。.

新!!: 唐密和准提菩萨 · 查看更多 »

穢跡金剛

跡金剛,又稱大權力士神王佛,為釋迦牟尼佛化現之金剛明王,本體為化佛。在佛法修持上,為密教本尊或護法,依漢傳唐密、藏傳不同傳承有多種身形:二臂、六臂、八臂及靛藍、紅色、藍色、綠色等。唐密穢跡金剛像上頂有釋迦牟尼佛。.

新!!: 唐密和穢跡金剛 · 查看更多 »

空海

海(;),俗名佐伯真魚,於唐朝為日本派遣僧,師學於今西安青龍寺,惠果阿闍黎門下,受獲傳承付法第一人,賜受法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日本佛教僧侶,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為唐密第八祖,日本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他被敬称为弘法大师与遍照金刚。也因其书法功底强,而被称为“五笔和尚”,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合稱平安時代三筆,著名作品為風信帖。.

新!!: 唐密和空海 · 查看更多 »

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utpattikrama),又譯鄔巴底札瑪,藏傳佛教術語,為無上瑜伽部禪定修持法之一,相當於唐密中的胎藏界。受無上瑜伽部初灌時,開始修持生起次第,完成生起次第,就可以進一步學習圓滿次第。.

新!!: 唐密和生起次第 · 查看更多 »

男同性戀文學

男同性戀文學(Gay literature)廣義而言可指表達、描述,又或者展現男子與男子間發生親密友誼、戀愛、--、性愛等情感關係的書寫,乃至於參與到社會脈絡中,這些主題為社會所接受的方式。狹義而言,則限定在十九世紀晚期,性傾向成為界定自我和社會互動的一種身份认同意識之後。更嚴格的範圍,會限縮至歐美1960年代中期之後,與LGBT權利運動的目標和精神—亦即要求社會制度對同志群體達到平等權利和對待—有關的文學作品。 由於歷史上的迫害或壓迫,LGB群體常轉向文學作為認同、瞭解和表達同性親密關係的泉源。LGBT文學也紀錄了同志社群在遭遇偏見、暴力、霸凌、自我埋怨、否認、自殺等挫折時的心理壓力和磨難。以浪漫「同性愛」為主題的作品,亦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古代和現代文本當中,例如古希臘時代會飲篇對愛的本質所進行的探索。.

新!!: 唐密和男同性戀文學 · 查看更多 »

韋馱

韋馱(梵語:Skanda),原譯作塞建陀、私建陀,簡稱建陀,後“建”被誤寫為“違”,再簡化為“韋”,變成韋陀。是佛教的知名護法神,為執金剛神之一。韋馱天的形象,原本是夜叉相,但現今一般是作身穿盔甲、手持寶杵的天將軍身相。世傳他統領東、西、南三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寺院都會供奉祂。也有人將韋馱菩薩的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页,以此表示護持正法之意。.

新!!: 唐密和韋馱 · 查看更多 »

胎藏界

胎藏界(garbhakosa-dhatu),密宗術語,藏傳佛教稱為行續、行怛特羅、或二俱續、事二俱瑜伽,以密續《大日經》為中心所形成的一個密宗流派。 它與金剛界合稱兩部大法,或兩部純密,形成唐密的主體。在它之前形成的密法則稱為雜密。在中國,此宗在唐朝武宗灭佛之後失傳,但傳入日本,在日本茁壯。 胎藏界與金剛界形成日本東密及台密的核心教義,在日本信奉及修行者較多。藏傳佛教視它為下三部密法中的第二部,修持的人較少。.

新!!: 唐密和胎藏界 · 查看更多 »

藏傳密宗

藏傳密宗(),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新!!: 唐密和藏傳密宗 · 查看更多 »

金刚界

金剛界(वज्रधातु ),密宗術語,藏傳佛教稱為瑜伽續、瑜伽怛特羅,是一個密宗流派,以密續《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它與胎藏界合稱二部純密。它是唐密的中心,後傳至日本,形成東密與台密。 金剛界是日本東密及台密的核心教義之一,在日本信奉者較多。藏傳佛教視它為下三部瑜伽之首,修習的人較少。.

新!!: 唐密和金刚界 · 查看更多 »

釋寬濟

釋寬濟法師(),佛教真言宗法界圓融派創始人,創立香港圓融佛學院,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漢傳佛教比丘及東密真言宗傳法阿闍黎,為天臺宗四十六代法嗣、華嚴宗四十二代法嗣、慈恩宗四十二代法嗣、高野山真言宗五十三代傳法阿闍黎 。法師把已失傳於中國漢地的密宗密法,由日本高野山再傳承回到漢地,且避免受到日本出家僧人可飲酒吃肉、結婚生子、繼承寺產的弊端所影響,並恢復了漢地佛教出家僧眾的本有戒律,進而復興發揚漢地唐密為其使命。 法師提供出家僧侶與在家居士的學員們以『網路佛學院』的影音教學 ,學習顯教與密宗的各種法門,用免費及便利的方式進行教導。.

新!!: 唐密和釋寬濟 · 查看更多 »

雜密

密,又稱事續、事部、所作怛特羅,為密宗的一個分支,也是佛教中最早發展出的密宗流派。.

新!!: 唐密和雜密 · 查看更多 »

梵網經 (大乘佛教)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大乘佛教傳出的《梵網經》,收於大正藏律部,從古漢語轉譯至西藏而有藏譯本。其下卷又稱之為《梵網菩薩戒經》(梵語:Brahmajāla Bodhisattva śīla Sūtra)、《菩薩波羅提木叉經》、《菩薩心地戒本》,為漢傳佛教菩薩戒所據法本之一。本經雖與《巴利三藏·長部·梵網經》同名,但為不同經本,內容亦不相近。 經序說《梵網經》為鳩摩羅什所譯,然《梵網經》流傳史實不詳。許多佛教學者認為此經可能為為5世紀中於漢地所造。.

新!!: 唐密和梵網經 (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樹林福慧寺

樹林福慧寺,位於臺灣新北市,為佛教賢首宗兼慈恩宗,以及唐密穢跡金剛法北京派的知名道場。.

新!!: 唐密和樹林福慧寺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唐密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漢傳獨部密法

漢傳獨部密法是指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後,因修持儀軌較簡要、壇場簡單等因素,而在民間或依附在禪宗、華嚴宗等其他宗派而傳持下來的漢傳密法,其中修持多有感應。 主要包括了四種法門:.

新!!: 唐密和漢傳獨部密法 · 查看更多 »

持松法師

持松法師(),法名密林,自號師奘沙門,其密法上師賜灌頂號人入金剛,為民國時期知名佛教僧侶。其學通顯密,著作等身,以赴日本學東密、台密法,返華復興唐密著稱,世稱顯密圓融大宗師、唐密復興初祖、賢密初祖。一說持松法師後已證果修得即身成佛,佛號「松華如來」。.

新!!: 唐密和持松法師 · 查看更多 »

惠果

惠果大师 惠果阿闍梨(),俗姓馬,京兆昭應縣(今陝西臨潼縣治)人,唐密高僧,真言宗八祖之一,排名第七。.

新!!: 唐密和惠果 · 查看更多 »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國佛教著作,由遼朝道宗小五台山金河寺沙門道㲀(字「法幢」,俗姓杜,道㲀之「㲀」字或作「厄殳」)编作。 全書可說是作者學佛修行的經驗與心得,是信奉準提菩薩的基本典籍。本書所載之修法儀軌,內含法界真言、護身真言、六字大明咒與一字大輪咒,為唐密开元三大士所譯的準提法儀軌中所未見。該書宣揚華嚴思想,有意從事顯密融合。.

新!!: 唐密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 查看更多 »

4月22日

4月22日在一年当中是第112天(闰年则是113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53天。.

新!!: 唐密和4月22日 · 查看更多 »

774年

没有描述。

新!!: 唐密和774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純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