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哥舒翰

指数 哥舒翰

哥舒翰(699年-757年),唐朝名将,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安史之乱时被安祿山俘虜,後安慶緒殺安祿山,登基為帝,不久,敗於唐軍而逃,將哥舒翰殺害。唐代宗追赠太尉,谥曰武愍。.

目录

  1. 57 关系: 吕諲夏河县安史之亂安祿山安思顺尚书仆射崔乾祐崔惠童不空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张光晟侯永生呂崇賁唐肅宗唐朝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唐朝王爵列表唐明皇 (电视剧)唐書人物列表八次出幸关隘王忠嗣王思禮火拔归仁神策军禁軍程千里突騎施节度使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韋見素靈寶、潼關之戰裴冕西平郡高适许远鲁炅資治通鑑人物列表边令诚胡人赤德祖赞開元之治陇右节度使李白李谊 (舒王)李林甫李承光梁慎初河西节度使成如璆...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吕諲

吕諲(),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爵封须昌县开国伯,谥号肃,唐朝官员,唐肃宗年间拜相。史学家往往认为他后来担任地方官时比担任宰相更出色。.

查看 哥舒翰和吕諲

夏河县

夏河县(བསུང་ཆུ་རྫོ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东经102°31',北纬35°12'。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合作市,南边碌曲县,北边临夏县、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县,西边青海省泽库县。面积667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8万,藏族约占78%。邮政编码为747100,县政府驻拉卜楞镇。.

查看 哥舒翰和夏河县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查看 哥舒翰和安史之亂

安祿山

安祿山(),本姓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上,名軋犖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母阿史德氏《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師,信仰祆教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臺北,1997。安祿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聖武。.

查看 哥舒翰和安祿山

安思顺

安思顺(),中国唐朝唐玄宗年间将领,可能是戈突厥血统。他与另一将领安禄山有亲戚关系。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反叛唐玄宗统治后,敌视安思顺的另一将领哥舒翰伪造安思顺参与安禄山之乱的证据,安思顺被杀。.

查看 哥舒翰和安思顺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查看 哥舒翰和尚书仆射

崔乾祐

崔乾祐(),安祿山大將。 安祿山命部將崔乾祐率部入據陝郡,進逼潼關,一時強攻不下,暫時退居陝郡。十五年六月,哥舒翰與崔乾祐於靈寶(今河南省西部)一戰,南邊靠山,北洮黃河,中間為七十里長的狹窄山道,崔乾祐預先伏兵南面山上,先遣4000散兵誘敵,或進或退。哥舒翰見崔乾祐兵少,在黃河船上大笑,命令大軍冒進,於是唐軍進入隘路。崔乾祐命人縱火焚燒的草車堵塞通道,唐軍被煙焰所嗆,一路大潰。靈寶一戰,唐軍全軍覆沒,哥舒翰被俘。 安祿山命崔乾祐守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至德二載(聖武二年,757年)二月,朔方節度使郭子儀襲取河東,子儀遣密使進入河東,約為內應。十一日夜,河东司户韩昱等翻越河东城,迎接官军,郭俊等自城内杀出,內外夾攻。崔乾祐在梦中惊醒,逃往城北,不能抵敵,逃到安邑(山西省運城市東北安邑鎮),安邑百姓先開城門迎接軍隊,再閉門反擊乾祐軍。崔乾祐在城外見狀不妙,再向白逕嶺(山西省運城市西南)逃去,河東遂平,史稱河东之战。崔乾祐退保蒲津。三月,子儀大破崔乾祐於潼關,乾祐退保蒲津(今陝西大荔東)。史思明弑杀安庆绪时,命左右杀其四弟及高尚、孫孝哲、崔乾祐。.

查看 哥舒翰和崔乾祐

崔惠童

崔惠童,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大房,唐朝官员,唐玄宗的驸马。 崔惠童是右骁卫将军、冀州刺史崔庭玉之子,崔惠童娶唐玄宗之女晋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天宝十一载(752年),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到长安朝见,唐玄宗让高力士在京城东驸马池亭宴会。崔惠童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杜甫有《崔驸马山亭宴集》,钱谦益注:“山亭,即京城东驸马崔惠童山池也。”《全唐诗》卷二五八存崔惠童诗一首《宴城东庄》:“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识且衔杯。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查看 哥舒翰和崔惠童

不空

不空(अमोघवज्र Amoghavajra,),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汉传密宗的祖师。.

查看 哥舒翰和不空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查看 哥舒翰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张光晟

張光晟(),陝西盩厔人,唐末軍閥。 少年從軍,為安西節度使哥舒翰部下士兵,安史之亂,哥舒翰兵敗潼關時,將領王思禮坐騎被流矢射殺,張光晟將自己的馬讓給他,但不求答謝就走了,王思礼時常想答謝他,記下他的樣貌,卻找不到他。 思礼升为河东节度使,代州刺史辛雲京遭受彈劾,王思礼要處罰辛雲京。當時張光晟在辛雲京幕下當兵,就去找了王思礼,為辛雲京說情。思礼終於找到救命恩人,於是大喜,與張光晟結拜為兄弟,也免了辛雲京的罪過。思礼並且表奏朝廷,封张光晟為特进、试太常少卿,辛雲京为河东节度使時,也報答光晟,推薦他为代州刺史。 大历末年,迁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振武军使。建中元年,因為發現回纥使臣綁架大量唐朝婦女,一怒之下打算把他們全部殺死。張光晟假意設宴,款待千餘名回纥及其他胡人,卻在席中將他們全部殺死,只留下兩人回國交代此事。因回纥向唐朝抗議,张光晟降为睦王傅,寻改太仆卿,從此埋怨唐朝。 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追隨原盧龍節度使朱泚謀反,拜為使相。朱泚選精兵五千交給張光晟。後來,張光晟見朱沘大勢已去,投降李晟。 李晟認為張光晟有才,拜為上賓,宴會時,二人常同坐。華州節度使駱元光怒曰:“吾不能與反虜同坐。”拂衣而去。李晟請求唐德宗赦免張光晟,德宗拒絕。下詔處死張光晟。臨刑前,張光晟說:“傳話後世,第一莫做,第二莫休”,這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

查看 哥舒翰和张光晟

侯永生

侯永生(),中国演员,1940年10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出生。1960年,毕业後成为大连话剧团德演员。因在电视剧《努尔哈赤》的表演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查看 哥舒翰和侯永生

呂崇賁

呂崇賁(),唐朝軍事人物。 天寶年間任河西節度使,重用楊炎為掌書記。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命哥舒翰代替高仙芝守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潼關失守後,哥舒翰被俘。李承光與王思禮、呂崇賁逃回。時唐肅宗就位於靈武,指責李承光等人不能嚴守崗位,皆處以極刑。這時房琯出面為王思禮等脫罪,朝廷僅斬殺李承光一人,赦崇賁與思禮。官太府卿。大曆七年十月以呂崇賁為廣州都督,充任岭南节度使。大曆八年九月,苏涣煽動循州(今廣東惠州)刺史哥舒晃叛亂,哥舒晃殺呂崇賁,“以亂竊據府中,南方蕭然”。.

查看 哥舒翰和呂崇賁

唐肅宗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母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計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間,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查看 哥舒翰和唐肅宗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哥舒翰和唐朝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查看 哥舒翰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朝王爵列表

唐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唐朝的王爵 唐朝多数是册封宗室为王爵。唐初统一后只有极少数异姓王,但是之后逐渐开始增多。唐中叶,东平郡王安禄山反叛,开始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最终东平王朱全忠控制朝廷,加封梁王,数年后篡唐自立,建立后梁。.

查看 哥舒翰和唐朝王爵列表

唐明皇 (电视剧)

《唐明皇》是一部1993年首播的中国大陆古装历史剧,改编自作家吴因易的同名系列小说。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陈家林执导,并由刘威、林芳兵、李建群、李如平、郑榕等领衔主演。全剧以武则天登基称帝为引子,至唐玄宗去世完结,刻画了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事迹,展现了开元之治时期的盛唐风貌,其中包含唐隆之变、先天之变、安史之乱等众多历史事件。 本剧与电影《杨贵妃》一起套拍而成,共投资2400万元,是中国大陆拍摄的首部历史鉅製,为此兴建了专门的拍摄场地——江苏无锡影视基地和河北涿州影视城,两剧共历时15个月拍摄完成。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CCTV-1)黄金档播出后掀起热潮,引发了各界的热烈反响,广受好评,被誉为一部难得的历史佳作,开大陆历史正剧的先河。.

查看 哥舒翰和唐明皇 (电视剧)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查看 哥舒翰和唐書人物列表

八次出幸

八次出幸指的是唐玄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五名皇帝因為战乱而八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关中平原、四川和河南多个地点有几年时间内称为行在。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亂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有8%或长达12年的时间内皇帝不在京师外逃避难(相当于靖康之变至端平入洛金朝占据汴京107年时间总合的11.2%),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时间最长。八次出幸事件离安史(中唐)、黄巢之乱(唐末)爆发时间不远,出逃时间都在这两段时间频繁发生;而784年的泾原兵变后至880年的黃巢之亂的96年(占唐朝总寿命的33%)内京师则相对稳定,无皇帝出逃躲避战乱。唐军、敌军双方都没有依靠城墙极力坚守长安城,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大型攻城武器或攻城战的出现,往往在京畿附近的关塞、要塞或州城,如潼关失陷后的几天就移到另一个地点,日后再收复长安,叛军对长安城的防御、进攻方式以城外野战为主,部分包括长安城内的巷战。.

查看 哥舒翰和八次出幸

关隘

关隘,又称关卡,是在交通要道设立的防务设施,通常是军事要地。是军事上争夺的要点。重要的关卡失守,可能意味着一方军事上的溃败。唐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授意哥舒翰引兵出潼关,致使潼关失守,终致首都长安城失陷。.

查看 哥舒翰和关隘

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訓,太原祁縣(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名將,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

查看 哥舒翰和王忠嗣

王思禮

王思禮(),高句麗人。唐朝將領。 入居營州(今遼寧朝陽),父王虔威為朔方軍將。王思礼少年时便从军旅,從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在王忠嗣部下作押牙。哥舒翰升任陇右节度使后,王思礼与中郎周泌同为哥舒翰帐下押衙。攻拔石堡城,以功授右金吾卫将军、關西兵馬使,兼河源军使。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加拜云麾将军。十二年(753年)哥舒翰征讨九曲,思礼军迟到,差点被哥舒翰斩首。哥舒翰大罵後還是打算把王思礼放了,王思礼面无惧色,坦言道:「要殺就殺,叫甚麼叫!」(“斩则斩,却唤何物?”)诸将皆佩服其胆色。十三年,吐蕃苏毗王入贡,玄宗遣哥舒翰前往磨环川接应,而王思礼不慎坠马伤脚。十四年(754年)六月,加金城郡太守。王思禮曾秘密向哥舒翰建議,上表請殺楊國忠,以謝天下。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潼關副使,哥舒翰被俘,王思禮從潼關倉皇奔回,帝命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與張光晟友好。四月,王思禮破史思明將楊旻於潞城東。收復長安後,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兼潞、沁等州节度。 乾元二年(759年),与郭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諸將皆潰,唯思礼与李光弼两军独全,不久擊破史思明於直千岭。王思禮擅長出謀划策,不擅長戰陣指揮,但法令嚴整,士兵遵從,當時的人都稱道。(舊唐書《王思禮傳》)杜甫有《八哀诗》第一首《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胡,童稚刷劲翻。”上元元年(760年),加司空。翌年(761年)卒,追赠太尉。谥武烈。.

查看 哥舒翰和王思禮

火拔归仁

火拔归仁(),唐朝安史之乱中的蕃将。灵宝、潼关之战后,投降于大燕,但安禄山认为“背主忘义,吾不尔容。”斩之《新唐书·列传第六十》既败,翰引数百骑绝河还营,羸兵裁八千,至潼津,收散卒复守关。乾祐进攻,于是火拔归仁等绐翰出关,翰曰:“何邪?”曰:“公以二十万众,一日覆没,持是安归?公不见高仙芝等事乎?”翰曰:“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归仁不从,执以降贼,械送洛阳,京师震动,由是天子西幸。禄山见翰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翰俯伏谢罪曰:“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禄山悦,即署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火拔归仁,曰:“背主忘义,吾不尔容。”斩之。。 父为突骑施首领火拔部落颉利发石失毕,是突厥默啜可汗的妹婿,开元二年(716年)二月,默啜可汗派遣其子移涅可汗及同俄特勤、妹婿火拔颉利发石失毕率领精骑围攻北庭都护府,同俄特勤被都护郭虔瓘斩杀于城下,石失毕惧不敢归,携其妻归降唐朝,授左卫大将军,封燕山郡王,其妻封金山公主,赐长安宅第一区,奴婢十人,马十匹,物千段。 火拔归仁后袭燕山郡王、兼火拔州都督,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帐下为将,天宝十三载(754年),火拔归仁升骠骑大将军,755年,安禄山反唐,哥舒翰被召回长安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以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苏法鼎、管崇嗣及蕃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等为裨将,率河陇、朔方兵及蕃兵与高仙芝旧部共二十万,于潼关抵御安禄山叛军。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八日,哥舒翰领兵八万与燕军崔乾祐部在灵宝县西原交战,崔乾祐首先占据险要之地,哥舒翰见崔乾祐兵少,轻敌冒进,崔乾祐在上风处焚烧草车,唐军被熏得纷纷掩面闭目,泪留不止,队形溃散,燕军乘乱进攻,唐前军大乱,互相推挤,掉落黄河的不计其数,号叫之声振天地,此战唐军死者数万人,逃到黄河北岸的十不存一二。哥舒翰军败与数百骑驰而西归,关门不守。帐下裨将火拔归仁等左右数十骑绑缚哥舒翰投降燕军。最终,安禄山礼遇哥舒翰,而处决了他。.

查看 哥舒翰和火拔归仁

神策军

軍是中國唐朝中後期京畿長安的一支主要禁軍。.

查看 哥舒翰和神策军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查看 哥舒翰和禁軍

程千里

程千里,唐代京兆万年县人。 身高七尺,勇猛有力。屡建奇功,官至安西(治今甘肃临潭县东)副都护。天宝十一年(725年),入京,任御史中丞。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禄山起兵叛乱,程千里在河东地区招募士兵,任河东节度副使、云中(治今山西大同市)太守。 天宝十五载正月,升任上黨郡(治今山西长治市)长史、特进。叛军多次进攻上黨,都被程千里打败。至德二年(757年)九月丁丑(初二),蔡希德包围上党城,程千里自恃骁勇,想要活捉蔡希德,率领百名骑兵出城。敌军救兵突然赶到,程千里退回,不料吊桥塌坏,落入城河被俘。程千里仰首告於城上諸將:“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程千里被押送洛阳。安庆绪给他安排了特进的職務,又把他囚禁在客舍中。安庆绪從苑門败走时,嚴莊殺害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餘人。.

查看 哥舒翰和程千里

突騎施

突騎施是乌孙后裔,西突厥五咄陆部之一,西突厥被唐朝打败后,隶属五咄陆部的濛池都护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号为莫贺达干。700年左右,因斛瑟罗刑法残暴,西突厥诸部纷纷归附突騎施首领乌质勒。乌质勒设置20都尉,各统兵七千人,并逐渐占领斛瑟罗部的碎叶城,在此设立牙帐。703年,斛瑟罗因部众被削弱,只好前往武周避难,突騎施遂占有西突厥故地。自739年后臣服于唐朝。.

查看 哥舒翰和突騎施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查看 哥舒翰和节度使

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Sui 隋 (581-618,计37年) Tang/T'ang 唐 (618-690,705-907,计289年) Five Dynasties 五代 (907-960,计54年) Later Liang 后梁 (907-923,计17年) Later Tang 后唐 (923-936,计13年) Later Jin/Chin 后晋 (936-946,计11年) Later Han 后汉 (947-950,计4年) Later Zhou 后周 (951-960,计10年) Ten Kingdoms 十国 (902-979,计78年)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历史事件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朝代 | 隋朝 | 唐朝| 五代十国 Category:隋唐 Category:五代十国 Category:中国史年表.

查看 哥舒翰和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韋見素

韋見素(),字會微。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彭城郡公赠幽州都督韋湊之子。進士出身,襲父爵彭城郡公,擢議諫大夫。景龍中,授相王府參軍。開元中太原尹。天寶五載(746年),為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道黜陟使,有威望。遷吏部侍郎。天寶十三載(754年),楊國忠以見素為宰相。玄宗听信安禄山之言,将三镇险要之处,尽改用番人戍守。韋見素知安祿山“久有異志”,一直勸玄宗提防,不聽。天寶十四載,韋見素再三奏請升遷安祿山為平章事,調其來京,玄宗同意,但派出中使輔璆琳潛察其變,璆琳受安祿山厚賂,回朝後極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至此玄宗對安祿山徹底放心。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甲子(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起兵反唐,韋見素隨玄宗逃往四川,至馬嵬驛,“軍士不得食,流言不遜”,宰相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被殺,韋見素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頭破血流。有人喊道:“勿傷韦相公。”才免於一死。七月,至成都,兼左相、武部尚书,进封豳国公。九月初,自蜀中奉命與房琯、崔渙送傳國璽及冊命,至靈武,唐肅宗出城恭迎。时值战乱,見素曾向肃宗进谏:“臣典选岁久,周知此弊。今寰区未复,员阙不多。若总无条纲,恐难持久。”。韋見素是玄宗舊臣,漸被肅宗冷落,罢左相职,罷知政事,另拜尚書右僕射。改太子太保。唐軍收复长安后,肃宗派他去四川迎回玄宗,授开府仪同三司。上元(760年-761年)中,以足疾辞官。宝应元年(763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有子韋諤。.

查看 哥舒翰和韋見素

靈寶、潼關之戰

灵宝、潼关之战是唐安史之乱初期一场重要战役。哥舒翰率领的唐军在灵宝西原惨败给崔乾祐的燕军,至使潼关失守。这场战役的失败使得唐朝廷对安史叛军战争的形势乃至整个唐朝之后的历史走向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安禄山的燕军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而唐朝原本大好的形势急剧扭转,不久便丢失长安并发生了马嵬坡之变。整个唐朝的前景变得悲观。.

查看 哥舒翰和靈寶、潼關之戰

裴冕

裴冕(),字章甫,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 世代為河东冠族。天宝初年,以门荫迁升為渭南县尉。御史中丞王鉷充任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历官殿中侍御史。又官河西行军司马。天寶十五載(756年),奉詔入京為御史中丞,後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等请太子李亨即位,七月十二日,太子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改元為至德元年,裴冕跪稱“臣稽首上千萬歲壽。”以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肅宗移幸鳳翔,为尚书右仆射。兩京平定後,以功封冀國公。 裴冕性豪侈,喜好车服、美食、名马,自创巾子,其状新奇,人争效之,号为“僕射樣”。他在代替杜鸿渐为宰相后,小吏以俸钱文簿呈献给他看,他见自己的俸钱每月有二千余贯,当着家中子弟的面,就喜笑颜开。.

查看 哥舒翰和裴冕

西平郡

西平郡,中国古代的郡。.

查看 哥舒翰和西平郡

高适

適(),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今河北景县)。唐朝邊塞诗人,詩詞語言質樸,風格雄渾,與岑參並稱“高岑”。.

查看 哥舒翰和高适

许远

許遠(),字令威,杭州盐官县(治所在今浙江省海宁市伊桥乡)人。唐朝地方官员。 安史之乱时为睢阳郡太守,与張巡死守睢阳城而知名。城破被送至洛阳,后被杀害。與張巡並稱「雙忠」,在中國各地被廣泛地奉祀為神,在閩南,泉州安溪人奉其為鄉土保護神之一。.

查看 哥舒翰和许远

鲁炅

鲁炅(),唐朝将领。以在安史之乱期间死守要冲南阳闻名。.

查看 哥舒翰和鲁炅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查看 哥舒翰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边令诚

边令诚,唐代宦官,安史之亂時誣陷大將高仙芝和封常清,致使二人被殺。.

查看 哥舒翰和边令诚

胡人

胡人,或稱胡族,中國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稱呼,主要是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该名称来源一说是匈奴人在历史上自称为“胡”,另有说法为鹘人的错写,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多有养鹰的传统,秦汉时期的胡人一般指匈奴人,晋朝的五胡乱华指的是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到唐代似乎对胡人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别。唐有彦琮独分梵胡,葱岭以西並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这是说梵人不称胡,其实突厥人也不称胡。唐代的胡专指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的西域人,胡和突厥亦有严格区别。南宋的《翻译名义集》曰:“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查看 哥舒翰和胡人

赤德祖赞

赤德祖赞(,),名野祖如(),绰号梅阿迥(),是吐蕃第36任赞普,705年至755年在位。 他在位期间迎娶了唐朝金城公主,此后多次同唐朝發戰,又多次向唐朝議和。此外又同唐朝、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争夺西域的霸权,并将南诏招诱为吐蕃的属国。 公元755年,赤德祖赞的大臣朗·梅色和末·东则布二人,于亚着贝擦城将赤德祖赞害死。 赤德祖赞在汉文文献《旧唐书·吐蕃传》、《册府元龟》、《新唐书·吐蕃传》及《资治通鉴》中皆作弃隶蹜赞或弃隶缩赞。又译尺带珠丹。.

查看 哥舒翰和赤德祖赞

開元之治

開元之治是唐朝在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治國頭三十年,以開元作為年號,那時玄宗勵精圖治,並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開元之治,又稱開元盛世。.

查看 哥舒翰和開元之治

陇右节度使

陇右節度使,是唐朝在西北地区为防御吐蕃部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4年出现,717年,正式设立,驻鄯州。陇右節度使领75000人,下辖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763年,被吐蕃吞并。迁到普润,改为经略使。.

查看 哥舒翰和陇右节度使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躍于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义詩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詩歌的巅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查看 哥舒翰和李白

李谊 (舒王)

李谊(),唐朝皇子,本名李谟,原是唐代宗第三子昭靖太子李邈之子,唐德宗李适因他年幼抚养他,作为第二子。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谟封舒王,拜开府仪同三司。建中元年(780年),李谟领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大使。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临终,李谟代表皇帝去探视。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叛乱,李谟封扬州大都督,持节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兼诸军行营兵马元帅,改名李谊。士兵议论舒王和哥舒翰都有舒字,李谊改封普王。泾原兵变,随唐德宗逃到奉天,回京复封舒王、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永贞元年(805年)十月初三,李谊去世,唐宪宗废朝三日。二子:寧塞郡王、太僕卿李涉;清河郡王、太府卿李汭。.

查看 哥舒翰和李谊 (舒王)

李林甫

李林甫(),小名哥奴,號月堂,陕西人。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出任礼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间主要对唐高宗以来逐渐恶化的冗官现象进行了整顿,并编订《长行旨》改革地方财政,在京师设置常平仓解决长安长期的缺粮情况,编订《唐六典》等。后期因卷入唐玄宗震慑太子李亨一案而开罪唐肃宗,又与杨国忠不和导致身后名声急剧恶劣。.

查看 哥舒翰和李林甫

李承光

李承光(),唐朝武将。 安史之亂爆發前,李承光守潼關,官爵为开府仪同三司兼太常卿,长期担任河西兵马使。封常清被斬之後由李承光暫領。唐玄宗命哥舒翰代替高仙芝守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哥舒翰前往潼關,風疾愈來愈嚴重,不復躬親,政事悉委行軍田丘良,陣中大將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禮、李承光二人爭執不和,軍令不一。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唐军灵宝战败、潼關失守後,哥舒翰被俘。李承光與王思禮逃回。時唐肅宗就位於靈武,李承光至肃宗所在,特加天下兵马副元帅,改名匡国。肃宗指責李承光等人不能嚴守崗位,皆處以極刑。這時房琯出面為王思禮等脫罪,朝廷僅斬殺李承光一人,赦王思禮、呂崇賁。不久,又予以昭雪宣恩,官给优葬。李承光的孀妻逝世后,曾经的下属于邵为他的子女上書請求合葬。.

查看 哥舒翰和李承光

梁慎初

梁慎初(),字智周,先祖梁毗,父亲梁亨,安定乌氏人。唐朝军事将领。.

查看 哥舒翰和梁慎初

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查看 哥舒翰和河西节度使

成如璆

成如璆(),唐朝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三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其部将论功,敕时任临洮太守成如璆加云麾将军。七月,哥舒翰奏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阳、浇河二郡及神策军,以成如璆兼洮阳太守,充神策军使。 安史之乱期间,成如璆遣其将卫伯玉率千人勤王。 成如璆官至特进。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关西节度使郭英乂为叛军所败,成如璆代其收其余卒于岐山,抚疮痍,招散卒,约束三军,便以其众置兴平军于始平县东原。肃宗以成如璆为军使。 成如璆后事无载。 R Category:唐朝洮州刺史 Category:唐朝特进.

查看 哥舒翰和成如璆

戈 (武器)

戈,又稱雞鳴、擁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柄兵器,前端有一柄橫刃,以勾擊為主要攻擊方式,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查看 哥舒翰和戈 (武器)

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亦称九姓胡,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西域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的粟特民族和国家及其来华后裔之统称。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花剌子模)和戊地九姓(出自《新唐书》,又有包括穆、東安、畢、沛捍、那色波、烏那曷、漕等姓的说法),唐代又称九姓胡。《隋书》记载,九姓的祖先是月氏人,原居祁连山昭武城(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为匈奴所破,迁居葱岭,分为多个小国,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九國在南北朝時隸屬懨噠,隋朝時隸屬西突厥。唐朝平西突厥後,划入康居都督府,归安西都护管辖。康国为康居都督府、史为怯沙州、安为安息州、石为大宛都督府、米为安息州、何为南谧州。 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 西安、洛阳出土了许多昭武九姓中曹、石、米、何、康、安诸姓的墓志,他们有的为唐朝立了军功,有的担任过唐朝的军政职务。例如唐代石城守将康拂耽延、鸿胪卿康谦,琵琶乐师康昆仑。安禄山原为康国人,后改姓安。哥舒翰则父为突厥,母为九姓胡。史思明亦出自史国,有关史思明,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史姓来自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的缩写,但据史思明自己立的《大唐再修归义寺碑》提到,其父系郡望在金陵,经考证金陵为前凉时期的河西地区建康郡的别称,郡治骆驼城,因此史思明也出自昭武九姓,入华后落脚在河西地区。安禄山郡望在瓜州常乐县,其县名别称为会稽。 九姓由于世代经商,成为古代西亚文明、南亚文明与东亚文明的重要媒介。石国、康国的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曾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而狮子、哈巴狗、汗血马等物种传入东土,也与九姓有关。.

查看 哥舒翰和昭武九姓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查看 哥舒翰和新唐书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查看 哥舒翰和旧唐书

曲环

曲环(),中国唐朝武将。.

查看 哥舒翰和曲环

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战役(阿拉伯語:),又稱怛逻斯之役或但逻斯之役。是中国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现在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遜尼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内的中亚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McNeill, William H.

查看 哥舒翰和怛罗斯战役

7月9日

7月9日是公曆年的第190天(閏年的第191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5天。.

查看 哥舒翰和7月9日

戈 (武器)昭武九姓新唐书旧唐书曲环怛罗斯战役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