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 关系: 卡里姆·哈利利,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特穆塔拉干),中东,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伊朗,哈札拉人,哈札拉族,哈扎拉,哈扎拉族,鲁胡拉·尼帕伊,阿富汗,阿富汗:能源供应改进投资计划,阿富汗历史,阿富汗宗教,阿富汗伊斯蘭教,阿克拉姆·亚里,蘇丹馬蘇迪戰役,蒙古人種,蒙古裔澳洲人,艾马克人。
卡里姆·哈利利
卡里姆·哈利利(),是哈扎拉人,前阿富汗副總統,2002年第一次被任命為副總統。自1989年以來,他一直是阿富汗伊斯蘭統一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哈利利出生在瓦爾達克省並入讀一所宗教學校。他在蘇聯入侵阿富汗過程中積極參與抵抗。他還在90年代初政府擔任財政部長。 Category:阿富汗副总统 Category:阿富汗哈扎拉族人.
查看 哈扎拉人和卡里姆·哈利利
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特穆塔拉干)
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Оле́г Святосла́вич(?~1115年)古罗斯政治家,王公。他曾先后是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公爵(1073年~1076年),特穆塔拉干公爵(1083年~1094年),切尔尼戈夫公爵(1094年~1096年),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公爵(1097年~1115年)。他是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最顽强的政治对手。 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是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雅罗斯拉维奇之子。在1070年代,他是统治罗斯托夫和卢茨克的王公;1076年,他与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一起参加了波兰人对波希米亚的远征。同年他的父亲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去世,其弟弗谢沃洛德一世·雅罗斯拉维奇取得了基辅大公的公位。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与他的这位叔叔发生严重冲突,不得不逃到黑海附近的小封地特穆塔拉干安身。后来弗谢沃洛德之兄伊贾斯拉夫一世·雅罗斯拉维奇(1068年被推翻的大公)复位,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趁机支持鲍里斯·维亚切斯拉维奇王公进攻弗谢沃洛德的新领地切尔尼戈夫。在当地游牧民族帮助下,他们于1078年成功地夺取了切尔尼戈夫。 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企图在切尔尼戈夫固守,但在1078年10月3日的一场战斗中被弗谢沃洛德·雅罗斯拉维奇彻底击溃。他逃回特穆塔拉干,在1079年被游牧部落哈扎拉人俘虏并押送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三世是弗谢沃洛德·雅罗斯拉维奇的盟友,他把奥列格流放到罗得岛。 4年后,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再次出现于特穆塔拉干(中间过程不很清楚),这次他不仅获得了王公的地位而且还与哈扎拉人结盟,成了他们的“执政官”。1094年,在波洛韦茨人的帮助下,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从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手里夺回了切尔尼戈夫。此后两人的关系持续恶化。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拒绝参加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牵头组织的全罗斯王公大会,这使得1096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联合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波尔克二世·伊贾斯拉维奇向他开战。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被迫臣服,再次失去切尔尼戈夫,但获得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作为领地。1107年和1113年,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两次参加了对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组织的对波洛韦茨人的远征。 奥列格·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的后裔发展为留里克王朝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即奥利戈维奇家族),并且是与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后代(即莫诺马霍维奇家族)争夺罗斯各公国主导权的竞争对手。.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查看 哈扎拉人和中东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是利用Y染色体遺傳變異特性進行人類學研究的一門科學,主要用于研究人類的“非洲起源論”及以後的種群分布的遺傳學證據。.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哈扎拉人和伊朗
哈札拉人
#重定向 哈扎拉人.
查看 哈扎拉人和哈札拉人
哈札拉族
#重定向 哈扎拉人.
查看 哈扎拉人和哈札拉族
哈扎拉
#重定向 哈扎拉人.
查看 哈扎拉人和哈扎拉
哈扎拉族
#重定向 哈扎拉人.
查看 哈扎拉人和哈扎拉族
鲁胡拉·尼帕伊
鲁胡拉·尼帕伊(روحالله نیکپا,),阿富汗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哈扎拉人,在2008年北京奧運上击败曾獲得两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冠军的西班牙名将胡安·安东尼奥·拉莫斯,获得男子58公斤级铜牌,是阿富汗历史上首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2012年倫敦奧運會,尼帕伊轉戰68公斤級賽事,獲得該項目的銅牌。.
查看 哈扎拉人和鲁胡拉·尼帕伊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查看 哈扎拉人和阿富汗
阿富汗:能源供应改进投资计划
阿富汗:能源供应改进投资计划的目的是从其他中亚国家输送电力至阿富汗,, BBC Monitoring, 2016-05-16, accessed 2016-07-24并将阿富汗国内十个独立电网整合互连。项目非官方名称为TUTAP,代表途径的国家(土库曼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阿富汗 - 巴基斯坦)。亚洲开发银行于2015年12月15日批准了该项目。 项目改道萨朗山口,而不是原计划的巴米扬省,导致哈扎拉人认为侵害了他们的权益,为此举行抗议。2016年7月23日,此次抗议活动中遭受炸弹袭击,导致80人死亡,260人受伤。.
阿富汗历史
阿富汗历史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至約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考古證據顯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間已有城鎮文化出現。亞歷山大大帝及其馬其頓軍隊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國後,征服了阿富汗。阿富汗曾是不少強大帝國的首都所在地,包括大夏、貴霜帝國、贵霜-萨珊王朝、喀布爾-夏希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伽色尼王國、古爾王朝、卡爾提德王朝、帖木兒帝國、蒙兀兒帝國、漢達基王朝和杜蘭尼王朝。阿富汗位於許多移民和貿易路線上,因此被稱為「中亚绕道」,那些路線從兩河流域經伊朗高原,從印度河流域通過興都庫什山脈,從遠東到塔里木盆地和從毗鄰的歐亞草原。 中亞人被認為是從公元前20世紀抵達阿富汗,放棄原本的語言並組成新的普什圖語和達利語 。中東地區影響了阿富汗文化,印度教、祆教、馬其頓和佛教都在阿富汗消失了。有為的統治者使中世紀的阿富汗不但是一個軍事強國,還是一個文化強國,產生許多著名學者如伊本·西那和比魯尼等標誌性人物。 在18世紀初,艾哈邁德沙·杜蘭尼效法米尔维斯·霍塔克,統一了阿富汗各部落並建立最後一個杜蘭尼王朝"" Omrani, Bijan, published in Asian Affairs, Volume 38, Issue 2, 2007, pp.
查看 哈扎拉人和阿富汗历史
阿富汗宗教
阿富汗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穆斯林佔阿富汗人口的 99.7%。大約90%的阿富汗穆斯林是遜尼派穆斯林,剩餘的是什葉派穆斯林。除了穆斯林外,阿富汗也有少數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
查看 哈扎拉人和阿富汗宗教
阿富汗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阿富汗的官方國教,約99.7%的阿富汗人口是穆斯林。約90-95%是遜尼派哈乃斐派穆斯林。而5〜10%是什葉派,阿富汗什葉派多數屬於十二伊瑪目派,另有少数伊斯瑪儀派。.
查看 哈扎拉人和阿富汗伊斯蘭教
阿克拉姆·亚里
阿克拉姆·亚里(اکرم یاری)是阿富汗的毛派政治组织者。他是1965年10月6日成立的毛派组织进步青年组织的创始人和领袖。.
查看 哈扎拉人和阿克拉姆·亚里
蘇丹馬蘇迪戰役
蘇丹馬蘇迪戰役(Campaign against Sultan Masudi Hazaras),是1505年巴布爾征服喀布爾後,對阿富汗中部哈扎拉人發動的戰爭。起因是巴布爾向他們索取大量的馬匹和綿羊作貢物,但遭拒絕,因為哈扎拉人拒絕承認他的宗主權。他們前幾次已經在加茲尼和加德茲之間的道路掠奪。巴布爾決定在現在阿富汗瓦爾達克省征服哈扎拉人。 巴布爾趁著晚上進軍在黎明祈禱前進入哈扎拉人在Chatu的領土,擊敗他們,徵收貢品後返回Sang Surakh。 category:阿富汗歷史.
查看 哈扎拉人和蘇丹馬蘇迪戰役
蒙古人種
蒙古人种(Mongoloid),是西方世界人種分類學上为人类分类学说的種族,大致上可以稱呼蒙古或東亞族裔的人,此詞大概是有數百年歷史的說法,現代北美(美國,加拿大)習慣以高加索人來稱呼歐洲人種。由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種分类学放弃了必须为人类分类的观念。人种特性现多被认为具有连续性。.
查看 哈扎拉人和蒙古人種
蒙古裔澳洲人
蒙古裔澳洲人,是指祖先是蒙古人的澳洲人,人數約151人,他們多數是20世紀90年代蒙古人民共和國開始終止一黨專政開始民主化後以學生身份來到。 在2011年,一個蒙古社群在悉尼擧行一次那達慕,同時邀請當地哈扎拉人社群參與。.
查看 哈扎拉人和蒙古裔澳洲人
艾马克人
艾马克人,又称查尔艾馬克人,阿富汗的少数民族,是说波斯语的游牧民族,有蒙古人、伊朗人的亲缘关系。分布在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与阿富汗赫拉特高地。人口162万。他们分五个部落:泰梅尼、菲魯兹庫赫、贾姆希德、哈札來克來瑙、泰穆尔。 他们与塔吉克人、哈扎拉人关系密切。他们有一部分溶入了普什图人,生活方式与蒙古人一样,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都有。 Category:阿富汗民族 Category:蒙古亲缘民族.
查看 哈扎拉人和艾马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