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咸通

指数 咸通

咸通(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是唐懿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咸通十四年七月唐僖宗李儇即位沿用。.

目录

  1. 301 关系: 功德寺劉安仁劉允章卢肇卧龙寺卫洙南宁市南康公主 (唐朝)南诏铁柱古大同寺司空图后唐吐蕃同昌公主夏侯孜大宝光塔大中 (唐朝)天宁寺 (南通)天宁寺 (宁波)天平軍節度使天童寺天雄军节度使 (消歧义)姚鵠孝明鄭皇后孔廟列表孔纬孔续孔缄孔振定难节度使定慧寺 (苏州)宣州 (隋朝)安南都护府安州 (西魏)安国寺经幢安溪县宋朝建筑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封絢岭南节度使岳州崔彦昭崔彦曾崔瑄崔沆 (唐朝)崔慎由巴剌可汗巂州严祁中国年号列表... 扩展索引 (251 更多) »

功德寺

功德寺,位于今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功德寺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咸通和功德寺

劉安仁

刘安仁,或称刘安《唐故燕国明惠夫人彭城刘氏墓志》夫人讳华,字德秀,其先世居彭城。洎乎晋祚中兴,百官南渡,遂波流一派,而家于五羊,今为封州贺水人也......曾祖讳安,其始则荷巾蕙带,揖让三徵;其终则鹤侣鸿俦,优游万壑。大中、咸通之际,继有恩命而褒赠焉......

查看 咸通和劉安仁

劉允章

劉允章,字蕴中。洺州廣平(今河北永年)人。 劉寬夫之子。懿宗时,官翰林學士。劉允章在《直諫書》用“國有九破”描繪過當時的局勢:“終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豪奢僭,三破也。大將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六破也。長吏殘暴,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祿人多,輸稅人少,九破也。”咸通九年,知贡举,不久出京為鄂州觀察使、檢校工部尚書,廣明元年遷東都留守。是年十一月十七日,黄巢攻入洛阳,允章率百官迎接,受偽命,不久罢官居家。.

查看 咸通和劉允章

卢肇

盧肇(818年-?),字子發,宜春縣文標鄉(今江西新喻市分宜縣楊橋鄉觀光村)人。 生於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二月初三日,會昌三年(843年)進士第一名,是江西第一位狀元。初為鄂岳观察使盧商從事、著作郎,咸通年间授歙州刺史。遷為吉州刺史,卒於任上。寫有《海潮賦》、《文標集》。.

查看 咸通和卢肇

卧龙寺

卧龙寺,又称观音寺、福应禅院,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为陕西最早的佛教寺庙。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查看 咸通和卧龙寺

卫洙

卫洙,唐朝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宪宗的驸马。卫次公之子。 卫洙登进士第,娶唐宪宗之女临真公主。官至给事中、检校秘书少监。唐文宗说:“卫洙起于名家,以文学进,希望谏官爱护他。”咸通二年(861年)八月,唐懿宗以中书舍人卫洙为工部侍郎。再改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滑州刺史、御史大夫、驸马都尉,充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观察处置等使。卫洙上奏状:“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号内一字与臣家讳音同(刺和次),虽文字有殊,而声韵难别,请改授闲官者。”唐懿宗敕:“嫌名不讳,著在礼文,成命已行,固难依允。”咸通年间卫洙去世。.

查看 咸通和卫洙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查看 咸通和南宁市

南康公主 (唐朝)

南康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八个女儿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南康公主、南康公主嫁给了沈汾。她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去世。.

查看 咸通和南康公主 (唐朝)

南诏铁柱

南诏铁柱位于弥渡县太花乡铁柱庙村铁柱庙内,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柱为铁铸圆柱形,通高3.3米,周长1.025米,重约2069千克。柱身有铭文计22字,汉文楷书,直行,阳文:“维建极十三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南诏建极十三年,适当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铁柱立于铁柱庙正殿内。庙由山门、前院、后院等组成。除铁柱为南诏遗物外,铁柱庙现存主要建筑系清代重建。.

查看 咸通和南诏铁柱

古大同寺

古大同寺座落在湖南省津市市城区以南的大同山上。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唐代高僧广澄济祖取大同无我之意,直指人心,同归于一,命寺名为“大同”,并赋为为九祖道场。又有“古以别于今诸大同”之说。 Category:湖南佛寺.

查看 咸通和古大同寺

司空图

司空图(),字表圣,中国唐朝末年诗人、文学评论家,河中郡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司空图早年为王凝赏识,在其推荐下于唐懿宗咸通10年(869年)中进士,后为报恩,放弃在朝中为官的机会,长期居于王凝幕府中。878年,被任命为光禄寺主簿,分司洛阳。在洛阳期间得到卢携的赏识,后卢携回朝复相,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任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入长安,司空图拒绝其招揽,逃往凤翔投奔唐僖宗,被任命为知制诰、中书舍人。次年,唐僖宗迁往宝鸡,司空图与其失散,回乡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唐昭宗及宰相朱溫屡次征召其为侍郎、尚书等职,他均坚辞不受,最後接受了宰相柳璨的要求為官,卻故意裝作衰老的樣子,在朝堂上失手墜落笏板,得以放還本鄉中條山。907年,朱温废去唐哀帝,建立后梁,次年又将哀帝刺杀。司空图闻信后,绝食而死。 司空图没有儿子,有女儿嫁给姚顗。司空图以外甥荷为嗣,因此被御史弹劾,但昭宗不予罪责。司空荷官至永州刺史。.

查看 咸通和司空图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查看 咸通和后唐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咸通和吐蕃

同昌公主

衛國文懿公主,又稱同昌公主,本名不詳,父親是唐懿宗李漼,為郭淑妃所生。.

查看 咸通和同昌公主

夏侯孜

夏侯孜(),字好学,爵封谯郡开国公,唐朝官员。在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拜宰相。.

查看 咸通和夏侯孜

大宝光塔

大宝光塔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镇宝华寺大觉殿内,是西堂智藏的墓塔,1957年以“玉石塔”之名被列为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觉殿前有北宋年间重立的《龚公山西堂敕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据碑铭载,大觉禅师俗姓廖,法号智藏,南康郡人,师从马祖道一,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逝世,年八十。其墓塔建于元和十二年,会昌五年(845年)因武宗灭佛被毁,大中七年(853年)奉宣宗诏复立,咸通十五年(874年)由智藏的再传弟子法通重建。 大宝光塔通体由白色大理石雕成,故称“玉石塔”,平面近正方形,长2.99米,宽2.96米,高4.5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三层须弥座,塔身中间为塔室,左右两侧刻有铭文,阴刻行书,塔顶由四面坡和塔刹组成。.

查看 咸通和大宝光塔

大中 (唐朝)

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是唐宣宗的年號,共计14年。 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李漼即位沿用。.

查看 咸通和大中 (唐朝)

天宁寺 (南通)

南通天宁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老城内中学堂街,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原称报恩光孝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建通州城时,即以报恩光孝寺和狼山连线为中轴线。北宋政和年间重建寺院。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赐额天宁寺。清末张謇将大殿东侧改为学校,即今南通中学。建筑群坐北朝南,有山门、天王殿(金刚殿)、大雄之殿、藏经阁、三圣殿和光孝塔等建筑。大雄之殿面阔三间(16.45米),进深四间(16.45米),歇山顶,高18.3米,建筑风格为宋式。光孝塔又称支提塔,始建于唐,重修于宋,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砖身木檐塔,高30.9米。寺内还有四株古银杏和两口明代古井。.

查看 咸通和天宁寺 (南通)

天宁寺 (宁波)

天宁寺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一座曾经存在的佛寺。天宁寺原名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此后屡遭战火破坏,终被拆毁,仅存西塔又名咸通塔、乌龟塔,位于今中山西路庄家巷口,为浙江省境内现存年代最古的唐代砖塔。1995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天宁寺东塔进行考古发掘,2003年对寺址进行考古,此后回填。2006年6月,宁波天宁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天宁寺 (宁波)

天平軍節度使

天平軍節度使,簡稱天平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北宋今山东省西南部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查看 咸通和天平軍節度使

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太白山麓,是著名禅宗佛寺,故称“天童禅寺”,号称“东南佛国”,位列佛教禅宗五山之第二。天童寺与日本佛教关系密切,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天童寺于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天童寺

天雄军节度使 (消歧义)

天雄军节度使可以指:.

查看 咸通和天雄军节度使 (消歧义)

姚鵠

姚鹄,字居雲。蜀(今四川)人。 生卒年不详。早年隐居蜀中,开成中,游歷陕州,與陕虢观察使姚合有唱酬。會昌三年(843年),宰相李德裕薦為進士。咸通十三年,官至台州刺史。胡震亨稱其詩“清拔不可多得”有《姚鹄诗》一卷,已佚。《全唐诗》錄其詩一卷。.

查看 咸通和姚鵠

孝明鄭皇后

孝明皇后(),姓鄭氏,一说为尔朱氏,名不详, 中國唐朝時期皇族女性,唐宣宗、安平公主生母。.

查看 咸通和孝明鄭皇后

孔廟列表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唐貞觀元年,太宗下詔,令天下學皆建孔廟,使孔廟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并遍及全國。孔廟逐漸成为歷代崇孔尊儒和培养人材的重要場所,其建筑也遵循嚴格的禮制規范和穩定的結構樣式。到清末,全國已有孔廟1560座。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也有興建孔廟。歷史上,各地的孔廟一度超過2000座,而至今尚存的各类孔廟尚有400余座。 本表中列舉各地孔廟,主要為朝廷在冊的官立國、府、州、縣級孔廟和孔子家廟,各地書院中的孔廟及其他私立孔子祭祀場所則不列出。.

查看 咸通和孔廟列表

孔纬

孔緯(),字化文。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四十世孫,唐朝狀元、宰相、封魯國公。.

查看 咸通和孔纬

孔续

孔續,字胤脩,祖籍曲阜(今山東曲阜),孔子四十代孫,五代后梁大臣。 生卒年不詳。祖孔戣,官给事中。孔溫裕之子。堂兄孔纁為咸通十四年(873年)狀元,孔緯為大中十三年(859年)狀元,孔緘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狀元。孔續在后梁担任翰林学士、尚书侍郎,乾化元年(911年)三月丙申,梁太祖朱温在甘水亭召宰臣、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已下八人扈从,宴乐甚欢。乾化二年(912年)五月初五,朱温从自汜水出发,宣令邵赞、段明远各归所理。中午在任村屯休息,晚上到达孝义宫。留都文武礼部尚书孔续之下在道左迎拜。。.

查看 咸通和孔续

孔缄

孔緘,祖籍曲阜(今山東曲阜)。 生卒年不詳。祖孔戣,官给事中。孔孺之子。長兄孔緯為大中十三年(859年)狀元,堂兄孔纁為咸通十四年(873年)狀元。孔緘則於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狀元及第。同榜有鄭谷、高蟾等。事蹟失考。.

查看 咸通和孔缄

孔振

孔振,表字国文,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四十代孫,孔萱玄孙,孔齊卿曾孙,孔惟晊之孙,孔策之子。 孔振举进士甲科,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担任兖州观察判官、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孔振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六代文宣公。他七十四岁去世,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北侧。有子孔昭儉。.

查看 咸通和孔振

定难节度使

定难節度使,又称夏绥節度使,是唐朝在今中国西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据地自立,成为西夏的渊源。.

查看 咸通和定难节度使

定慧寺 (苏州)

定慧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凤凰街定慧寺巷34号,初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几毁几建。现存清代山门、天王殿、大殿等建筑,坐北朝南。.

查看 咸通和定慧寺 (苏州)

宣州 (隋朝)

宣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豫州置,治所在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大业初改为宣城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州,武德九年(626年),丹楊、溧水、溧陽等地改隸屬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州。户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下辖八县: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唐时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省溧水、溧阳等县地。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唐朝以后,以产宣纸著名。.

查看 咸通和宣州 (隋朝)

安南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的六个都护府之一,管辖交州地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政府设立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将交州都督府改置为安南都护府,治所位于宋平县(今越南河内),由交州刺使充任都护。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后,今云南地渐入南诏,约在唐文宗开成、唐武宗会昌、唐宣宗大中间即大约现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边界为界;唐懿宗咸通元年(861年1月)府治为南诏攻陷,后收复;四年(863年)再度被攻陷,寄治海门镇;七年(866年)收复旧制,置静海军节度使,兼领都护。五代时期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公元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查看 咸通和安南都护府

安州 (西魏)

安州,中国南北朝时西魏设置的州。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改南司州置安州,治所在安陆县(今湖北省安陆市)。北周大象初年,改名郧州,不久复名名安州。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废西魏所置安州总管府。唐朝时,曾改名为安陆郡,中都督府。土贡:青纻布、糟笋瓜。户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一千二百二。下辖六县:安陆县、云梦县、孝昌县、应城县、吉阳县、应山县。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应城、广水、孝感等市县地。李白有《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 北宋时,属荆湖北路。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升德安府。.

查看 咸通和安州 (西魏)

安国寺经幢

安国寺经幢,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北寺巷街西,由三座唐代所建的经幢组成。其原为安国寺所属建筑,但寺庙与清代末年荒废,并于1978年被完全拆毁,但三座经幢得以保留至今,并成为海宁市最古老的地面建筑之一。这三座经幢分别建于唐朝会昌及咸通年间,其上均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2006年,安国寺经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安国寺经幢

安溪县

安溪县(An-khoe-koān),古稱小溪、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97.7435万(2010年),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1990年代末,台湾人将电信诈骗技术传入安溪县,在该县下属的魁斗镇和长坑乡迅速传播,这两个乡镇有许多人从事电信诈骗,有「电信诈骗之鄉」之稱。.

查看 咸通和安溪县

宋朝建筑

宋代建築,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時期,於北宋及南宋境內的建築,一如以往的朝代,繼承著前朝的建築傳統。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碩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層数增多,更出現了不规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築物的類型多樣,其中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由於注重意境的園林設計特意追求把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的意境,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從大木作衍生的小木作專事精細木件加工,追求建築細部刻畫,往往會製作以3厘米為材的斗拱,建築風格變得纖巧秀麗,柔弱纖秀,曲線柔和,注重裝飾,華麗而繁細。郭黛姮,2003年(第一章·緒論)建築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不像唐代渾厚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柔的感覺。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櫺、樑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 建築群的佈局變化多端,既有單一軸線的建築群,又有多條軸線的建築群,還有十字軸線的建築群。建築物高低有序,層次分明,寺院在層層殿堂平面推展,時而十字工字,時而凹字凸字,或作曲尺,圓形圓弧亦非罕見,當中穿插高閣,時常出現雙閣對峙,三閣鼎立。形象多變,遠勝前朝。 數千年來,建築智慧多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但關於建築的文獻亦早已存在,在傳世的中國畫中描繪的建築物也讓歷史學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築的配搭。宋朝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為後世朝代的建築提供了可靠依據。另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建築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以掌管宮室建築,使建築技術的傳承更加系統。為明朝的《營造法式》與清朝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奠定了基礎。 宋朝在經濟活動、農業、文化、都市化與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發展。盛唐年間的人口最高達7500万,而宋代人口卻由初年的約5840万增加到的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15776萬。大部分的宋代政治性城市都發展為經濟中心,譬如汴京與臨安。建築方式打破了之前的裡坊制,而轉變為坊巷制,擺脫了裡坊圍牆的限制,容許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業活動不再受到時間約束。各地遍布驛站、商店和中國戲曲舞台——勾欄。社會開始出現官商合流,經濟活動空前蓬勃,商業建築盛極一時。農業方面,土地開墾面積(高达7.0亿亩)與畝產量皆為唐代最高值的兩倍。華北地區的鐵產量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曾高達12.7萬噸左右。造船業方面,能夠製造運載1536噸貨物和裝載500—600人的船隻。人民生活富庶,追求享受的風氣蔓延,皇室、官員、文人、富商爭相建造園林。 文化方面,理學、文學和藝術都有較大的發展。自北宋起,儒學與佛教復興,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興建。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標誌了史學的發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籌辦官學,地方民間也大量舉辦學校,城鄉書院林立。當時著名的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

查看 咸通和宋朝建筑

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

寿安公主,唐朝公主,姓李氏,生卒不详。她是唐宪宗的孙女,绛王李悟的女儿(《旧五代史·王镕传》作唐文宗女,《唐会要》则将其列为唐宪宗之女且注明“本琛王女”),母崔氏。 827年,在短暂被拥立为帝后,父亲李悟被拥立唐文宗的宦官杀害。开成二年(837年),唐文宗李昂下诏,将寿安公主嫁给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王元逵派遣段氏姑到长安纳聘礼。段氏进献食二千盘,还有御衣战马、公主妆奁及私白身女口等,其从者如云,朝野以之为荣。母亲崔氏在咸通六年(865年)逝世后,因公主的缘故追赠魏国夫人。 李商隐作《寿安公主出降》讥讽,认为不该和藩镇采取这种和亲政策: 唐懿宗咸通年间,寿安公主薨,谥章惠长公主。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她生前去世,其时成德节度使为其孙王景崇,可见其薨年不早于咸通七年(866年)。.

查看 咸通和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

封絢

封絢,一作封詢,字景文,渤海人,天官侍郎封敖孫女、殷保晦妻。.

查看 咸通和封絢

岭南节度使

岭南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后为天宝十节度之一。至德二载(757年)为岭南节度使。治所在广州。直辖广管各州,即今钦山港以东除连州市、连山、连南之外的广东省。兼领桂州、邕州、容州、交州四管,所以号称五府(都督府)。咸通三年(862年)分为东西二道,广管为岭南东道节度使,邕管兼桂、容、交为岭南西道节度使。895年,改为清海军节度使。917年,清海军节度使劉龑建立南汉。.

查看 咸通和岭南节度使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查看 咸通和岳州

崔彦昭

崔彦昭(),字思文,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崔彦昭

崔彦曾

崔彦曾(),原名宣孝。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崔从之侄。父崔能,官岭南节度使。崔彦曾在大中後期任諸州刺史。咸通初年,为徐州(今江苏徐州)观察使,为政刚猛,朝廷“以徐军骄,命彦曾治之”。咸通九年(868年)七月,徐、泗士卒遠戍桂州(广西桂林),抗擊南诏(今云南大理)已達六年之久,超期三年,思歸心切,屢求代還,都押牙尹勘、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等以“军努匮乏,难以发兵”為由,请求让士卒再留守一年,彦曾同意。戌卒聞之大怒。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许佶、龐勳发动桂州兵变,“北归徐州”,史稱龐勳之亂。這時焦璐代理宿州刺史,開挖汴水以阻止龐勳军北进。由於水流尚淺,龐勳军得以涉水而進,一路攻陷宿州,焦璐逃奔徐州。庞勋又陷徐州,彦曾與焦璐等皆被杀。.

查看 咸通和崔彦曾

崔瑄

崔瑄,晚唐官员。 歷官左补阙、陽翟宰、諫議大夫。京兆府參軍盧甚與崔瑄在驛廳有舊怨,崔瑄的门生崔铉上奏诬陷盧甚。盧甚入獄后,給宰相一封信,自比為孟子,把崔瑄比為錢鳳。最後盧甚被赐死,自尽。.

查看 咸通和崔瑄

崔沆 (唐朝)

崔沆(),字內融。唐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宰相崔鉉子。累遷中書舍人。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崔沆的從妹夫殷裕告發郭淑妃之弟內作坊使郭敬述的荒淫隱私,懿宗怒,杖殺殷裕,崔沆被貶循州(惠州)司馬,不懂惠州方言,“時循人稀可與言者”,唯與鄭隱友好。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被召还。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乾符二年(875年),任主考官,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被譏為“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張直方冒險收留崔沆、豆盧瑑等人。事泄,黃巢怒誅直方三族。崔沆等人皆為黃巢所殺。.

查看 咸通和崔沆 (唐朝)

崔慎由

崔慎由(),字敬止。唐朝政治人物。唐宣宗时宰相,曾任过剑南节度使、河中节度使。.

查看 咸通和崔慎由

巴剌可汗

巴剌可汗,名习尔之,是契丹遥辇氏的第八任可汗,其在位时间大约相当于唐懿宗。咸通年间,遣使者到长安朝贡。之后,契丹部落在100年的低谷后,又逐渐强大。习尔之死后,族人钦德嗣位。辽国建立后,巴剌可汗的子孙为遥辇九帐之一。.

查看 咸通和巴剌可汗

巂州

巂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置。北周天和五年(570年),改为西宁州,旋又改严州。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复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巂州。治所在越巂县(今四川省西昌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冕宁、越西、美姑以南,金沙江以西以北,盐源、盐井以东地区。大业初年,又改为越巂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巂州。旋置都督府,都督十六羁縻州。至德二载(757年)陷于吐蕃。贞元十三年(797年)收复。太和五年(831年)州治为南诏所据,六年移治台登县(今四川省冕宁县南)。咸通后全境入南诏,改置建昌府。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咸通和巂州

严祁

严祁,唐朝官员。唐宣宗的驸马。 严祁在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四月,改中书舍人出翰林院。严祁娶的是唐宣宗之女齐国恭怀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刑部侍郎,后来担任工部尚书。咸通十三年(872年)五月十四,工部尚书严祁贬郴州刺史,作为于琮之亲党,为韦保衡所逐。.

查看 咸通和严祁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咸通和中国年号列表

临真公主 (唐宪宗)

临真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女。 初封襄城公主。开成初年,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士族,却无人响应。文宗感叹:我家二百年天子,难道还不如崔、卢家吗? 文宗将临真公主嫁给卫次公之子卫洙,卫洙官至给事中、驸马都尉、工部侍郎。临真公主在咸通年间去世。.

查看 咸通和临真公主 (唐宪宗)

临济寺

临济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老城内,为佛教禅宗临济宗祖庭。.

查看 咸通和临济寺

临济义玄

臨濟義玄(),唐代禪宗高僧,名義玄,因居臨濟院,世稱臨濟義玄,為臨濟宗的開宗祖師。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懿宗咸通七年四月十日(866年5月27日)(根据任乃宏著《晚唐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生卒年小考》,以及许无云著《临济义玄》9章1节),在河北魏州贵乡县观音寺江西禅院迁化(根据《魏州故禪大德獎公塔碑》,其弟子存奖后来才移居兴化寺),唐懿宗敕諡慧照禪師,后雍正又追谥真常惠幽禅师。.

查看 咸通和临济义玄

七月十九

七月十九,农历七月第十九天。.

查看 咸通和七月十九

三平義中

三平義中禪師(),唐朝佛教禪宗高僧,俗姓楊,咸陽高陵(今陝西西安高陵)人,修道於閩南漳州三平山,人稱三平祖師,或作三坪祖師,封號廣濟大師。.

查看 咸通和三平義中

平原长公主

平原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忱的第十一女。她的生母不详,出家为女道士。平原公主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十二月廿二日去世,终年二十九岁,被追封为平原长公主。咸通四年(863年)四月十七日,平原长公主被葬在长安万年县崇道乡夏侯村。.

查看 咸通和平原长公主

乾符

乾符(874年十一月至879年十二月)是唐僖宗的年號,共计6年。.

查看 咸通和乾符

广东历史

广东位于中国漢族地區的南部,古代为揚州百越(粤)之地,故简粤,距今15万年和13万年就有“封开人”和“马坝人”在粤地生息。秦统一九州后,曾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广东境内属交州。广东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来的罪臣、囚犯们,在这里开发、生活,把他们从中原学到的先进文化带来到广东,促进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广东的开发较晚,到了明代,广东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中原的水平;广东的近现代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查看 咸通和广东历史

义丰公主

义丰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的八女之一,母武才人。 义丰公主嫁给韦处仁。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崇尚俭朴的唐文宗,批评韦处仁头戴罗巾,韦处仁拜虢州刺史,卢弘宣以他不称职,不奉诏命。义丰公主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去世。子韦錬。.

查看 咸通和义丰公主

义昌公主

义昌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的八女之一。 会昌三年(843年),远嫁回鹘的太和公主回到长安,唐武宗命令公主们去迎接,义昌公主、宣城公主等人都不从命。二月二十七,唐武宗下令罚她们一百匹绢。后来出家为女道士,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去世。.

查看 咸通和义昌公主

庞勋之变

勳之變,又稱龐勳之亂,唐懿宗咸通初年,在徐泗二州的淮水流域(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地區)招募了一批戌卒,開赴邕州,八百人前往桂州(广西桂林)讨伐南诏,約定三年期滿後即調回。三年之後,戌卒日夜求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卻一再食言。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这批戌卒已駐守桂林六年,忿於還鄉無望,於是在桂州譁變,劫夺粮库,擁立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擅自捲旗北歸。.

查看 咸通和庞勋之变

于琮

--琮(),字礼用,河南人。唐朝官员、驸马。 于志宁七世孙,-于-敖之子。早年有大志,靠门荫當小官,久不见用。唯有驸马都尉鄭顥很看重他。大中十二年(858年)中進士,本奉詔娶永福公主,拜驸马都尉,擢升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赐绯,又升左补阙,赐紫。但永福公主娇纵,唐宣宗認為“此可为士人妻乎”,改将廣德公主嫁给--琮。歷官兵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咸通八年官至同平章事。 唐懿宗时,--琮被韦保衡构陷,贬为韶州刺史。廣德公主随行,一路防止--琮被害。有宦官送来毒酒,公主大骂宦官,泼掉毒酒。后来,--琮回京,授太子少傅,拜右仆射,广德公主为--琮找了歌妓俞洛真为妾,俞洛真“有风貌,且辩慧。顷曾出曲中,值故左揆于公,贵主许纳别室”,--琮纳了俞洛真之后一个多月,不务正业。广德公主得知,赐俞洛真数百金,打发她走了。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入長安,張直方收留--琮、豆盧瑑、崔沆等數百人。事發後,黄巢诛张直方三族,十二月庚子,--琮为黄巢所杀。廣德公主不失节,哭泣道:“今日谊不独存,贼宜杀我!”黄巢不想殺她,公主遂自缢死。.

查看 咸通和于琮

于濆

于濆,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生卒年不詳。早年遊邊塞,会昌年間鄉貢進士。後久困科場,咸通二年(861年),裴延鲁榜進士及第。曾官泗州判官。晚年寓居堯山。餘事失考。曾作《古風》三十首,力矯唐末萎靡之風。有《于濆诗》一卷,已佚。《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查看 咸通和于濆

庐山

庐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文明旅游风景区、世界名山大会的发起者。庐山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脉,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游览目的地。 庐山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鄱阳湖西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人物蒋介石、毛泽东等。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非常大,堪称中国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曾在此大兴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形成了今日牯岭镇的雏形。北伐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夏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山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商讨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对日宣战的庐山谈话,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三次在此主持大会,即著名的“庐山会议”。.

查看 咸通和庐山

康承訓

康承訓(),唐末名將。 自幼隨父輩--伐,積功進左神武軍將軍。唐宣宗年間,升任天德軍(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後旗地區)防禦使,“罷冗費,市馬益軍,軍乃奮張”,党項不敢入寇。咸通十年(869年)任神策大將軍,率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自隨,與王晏權、戴可師等三方並進,誅滅龐勳於徐州。因得罪了懿宗的女婿韋保衡等人,路巖、韋保衡上言:「康承訓討龐勳時,逗橈不進,又不能盡其餘黨,又貪虜獲,不時上功。」貶恩州司馬。唐僖宗嗣位,承訓被召回京師,不久死之。黃巢之亂爆發後,僖宗曰“社稷將難,康承訓奈何死乎”。.

查看 咸通和康承訓

五月初八

五月初八,农历五月第八天。.

查看 咸通和五月初八

令狐滈

令狐滈,唐朝宜州华原人。令狐绹之子。 会昌二年(842年),即参加科举,未成功。以父在内职而止。大中十三年(859年)舉進士,引起風波。諫議大夫崔瑄上疏:“滈弄父權,勢傾天下。舉人文卷須十月送納。豈可父為宰相,滈私干有司?请下御史台推勘。”但唐懿宗不听。 初为长安县县尉、集贤院校理。咸通四年(863年)十一月,迁右拾遗、史馆修撰。制出,左拾遗刘蜕、起居郎张云,各自上疏评论令狐滈说:“恃父秉权,恣受货赂。取李琢钱,除琢安南都护,遂致蛮陷交州。”张云言:“大中十年,襜(当是令狐绹)以谏议大夫豆卢籍、刑部郎中李鄴为夔王已下侍读,欲立夔王为东宫,欲乱先朝子弟之序。滈内倚郑颢,人谁敢言?”当时令狐绹在淮南,累上表自雪。唐懿宗重伤大臣意,贬张云为兴元府少尹,刘蜕为华阴县令,改令狐滈为詹事府司直。 令狐滈骄纵不法,受贿卖官,人称“白衣宰相”。温庭筠是令狐滈的好友,经常出入于相府。乾符三年(876年),官拜左护卫将军。令狐滈因为众官所非议,所以仕途不达。.

查看 咸通和令狐滈

张居翰

张居翰(《旧五代史》卷三十九),字德卿,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及其前身晋国高级宦官,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年间为枢密使。.

查看 咸通和张居翰

张为

張為,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 生卒年不詳。僅知是晚唐江南詩人,曾游福州釣臺山,與周樸齊名。咸通後進士。著有《詩人主客圖》,亦頗受稱許,《唐詩紀事》收有《詩人主客圖序》。.

查看 咸通和张为

张议潮

张议潮(又作義潮或義朝)(),唐朝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收復西域十餘州唐朝名將。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建中二年(781年)沙州陷于吐蕃。大中二年(848年),当地豪族张议潮率众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並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大中四年(850年),张议潮率众收复西州。大中五年(851年),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唐宣宗遂赐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冬,派遣兄长张议谭献河西十一州图籍入朝,唐置归义军于沙州,他任归义军节度使。 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在长安逝世。 有后人张定千,宋太宗年间为沙州归义军都头。.

查看 咸通和张议潮

張喬 (唐朝)

張喬,唐朝贵池人。 懿宗咸通年間进士,因黃巢兵禍隱居九華山,当时与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等12人並稱咸通十哲。張喬與许棠、張蠙和周繇等4人均来自九华山地區,故又稱“九华四俊”。.

查看 咸通和張喬 (唐朝)

張公素

張公素(),唐朝軍閥,于872年至875年间擔任幽州节度使(首府在今北京),并实质独立于朝廷。.

查看 咸通和張公素

張簡會

張簡會(),唐朝将领,曾短暂于872年其父实际上独立于朝廷的卢龙节度使張允伸去世后控制卢龙。 张简会生年不详,只知道是張允伸的14个儿子之一,但除了他以外,只有卢龙军左司马張簡真和右领军卫大将军張簡壽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其中张简真在张允伸生前就去世了。《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允伸领镇凡二十三年,克勤克俭,比岁丰登。边鄙无虞,军民用乂。至今谈者美之。有子十四人。简真,幽府左司马,先允伸卒。简寿,右领军卫大将军。余或升朝籍,或为刺史、郡佐。 咸通十二年(871年),张允伸中风,以张简会为检校工部尚书充节度副使,请以之为节度副大使、权知兵马事。唐懿宗下诏同意了。张简会遂自称留后。十三年(872年)正月,张允伸死去。二月,张允伸所部的平州(在今河北秦皇岛)刺史張公素率平州军来参加葬礼。卢龙军军部幽州的士兵都尊敬張公素,张简会担心自身的处境。三月,他出奔到长安,被任为諸衛將軍。张简会的兄弟们也成为不同地方的刺史或郡佐。乾符三年(876年)十二月,张简会在右金吾卫将军任上被改任为左金吾大将军,充右街使。此后的经历不详,也不知于何年去世。.

查看 咸通和張簡會

張淮鼎

張淮鼎(),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儿子。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官授司徒,留下侄子張淮深处理归义军军务,張淮鼎随同前往。黄巢之乱后,張淮鼎回到敦煌,担任沙州刺史,得到归义军内部实力人物张文彻的支持。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廿二,張淮深死。一些学者认为,张淮鼎杀死了张淮深,自立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女婿索勋拥立張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留后。大顺二年(891年)年底之前,張淮鼎去世,索勋继承归义军节度使。索勋死后,張淮鼎的儿子张承奉继承归义军节度使。.

查看 咸通和張淮鼎

張淮深

張淮深(),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哥哥张议潭的儿子。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官授司徒,留下侄子張淮深处理归义军军务。張淮深在任期间多次击败甘州回鹘,后世,在敦煌文书中有张淮深变文就是记载张淮深德英勇事迹的。乾符三年(876年),西州回鹘攻陷了张淮深所领的伊州(今新疆哈密),張淮深的势力下降。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廿二,張淮深死。关于他的死,现无定论。.

查看 咸通和張淮深

开元寺 (泉州市)

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始建于唐代的汉传佛教寺院,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查看 咸通和开元寺 (泉州市)

归仁绍

归仁绍,江苏吴县人,归登之孙,归融之四子,获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己丑科状元,历任礼部侍郎、祠部郎中、度支郎中等。 Category:唐朝状元 Category:吴县人 Category:苏州人 Category:苏州状元 Category:长洲归氏.

查看 咸通和归仁绍

何全皞

何全皞(),唐朝将领,在865年-870年间任魏博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尽管他协助朝廷平定了庞勋叛乱。870年,全皞被兵變所殺,将领韓君雄自封為留後。.

查看 咸通和何全皞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查看 咸通和佛经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徐彦若

徐商

徐商,字义声,一字秋卿,河内郡济源县人。 徐有功的五世孙。早年讀書於东条山。大和五年(831年),中進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不久改知制诰,转郎中,会昌三年(843年)充翰林学士,后拜中书舍人,累官山南东道(今湖北西北部)节度使。入京为御史大夫。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拜河中节度使。咸通初年,擔任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迁兵部尚书。咸通四年(863年),拜相。六年罢相,歷官检校右仆射、江陵尹、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观察使。後來入京擔任吏部尚书,累迁太子太保,不久卒。有子徐彦若、徐仁嗣、徐仁矩(字廣裕)、徐仁範、徐仁勗(字道誨)、徐彦枢。徐彦若后为唐昭宗宰相。曾孫女徐氏嫁孔昌弼之子孔葆。.

查看 咸通和徐商

德山宣鑑

德山宣鑑(),唐代劍南道简州人,禪宗大師。俗姓周姓,因精通《金剛經》,時人譽為「周金剛」。少年出家,二十受具足戒,初先究律宗,後習禪法。少年時在北宗,學習北宗禪,著作《青龍疏鈔》,講解經義。後訪澧陽郡龍潭崇信禪師,在龍潭引領之下悟道,體會禪門本意,焚燒疏鈔。悟道後,在澧陽傳道三十年,遭遇會昌法難,隱修避難。大中初年,武陵太守薛廷望建古德禪院,「禮請」宣鑑禪師入為住持。時以「棒打」接引學人,人稱「德山棒」。唐咸通六年圓寂,享壽八十四,敕諡見性大師。 弟子有巖頭全豁、雪峯義存等人。雲門宗、法眼宗皆源於雪峯。.

查看 咸通和德山宣鑑

忠武军节度使

忠武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中部设立的節度使。 759年四月,设立陈郑亳节度使,九月,改为陈颍亳申节度使。 786年七月,设立陈许节度使,治许州。804年四月,建号忠武军,下辖许州、陈州。817年,增加溵州,818年,增加蔡州,822年,罢溵州。889年三月,治陈州。894年,增加汝州。900年汝州归佑国军节度使。904年复治许州。后梁改为匡国军,后唐恢复忠武军。.

查看 咸通和忠武军节度使

信安县 (西晋)

信安县,中国古县名。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一说太康三年),改东阳郡新安县置,治所在今浙江省衢州市。唐朝武德四年至六年(621年—623年)为衢州治。武德四年(621年),析信安县南境置须江县。垂拱二年(686年)复为衢州治。咸通中改名西安县。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咸通和信安县 (西晋)

僕固俊

僕固俊,回鹘西迁的领袖之一,西州回鹘的远祖。 唐朝咸通七年(866年),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上奏唐懿宗,他派遣仆固俊攻克了吐蕃占领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从此回鹘人定居西州,归义军衰落后,西州回鹘建立。.

查看 咸通和僕固俊

刘异

刘异,唐朝官员,唐宪宗的驸马。 刘异娶唐宪宗之女安平公主,是唐宣宗的同母妹。刘异外任时,宰相本来拟定他担任平卢军节度使,唐宣宗说自己只有一个同母妹,于是大中十二年(858年)四月,唐宣宗任命右街使、驸马都尉刘异为邠宁节度使。安平公主可以岁时入京。咸通五年(864年),刘异由凤翔节度使转任忠武军节度使,咸通八年(867年)入朝。咸通十一年(870年)转任荆南节度使,咸通十三年(872年)获罪而分司东都洛阳。.

查看 咸通和刘异

刘瞻

劉瞻(),字幾之,唐代连州人。 祖先原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其父刘景曾師從刘禹锡。劉瞻自小“奇伟,有文学,才思敏捷”,太和初进士。娶李德裕孙女为妻。四年(830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大中十二年(858年)得宰相刘瑑的赏识,推薦为翰林学士,咸通元年(859年),盐铁转运使徐商聘用为参军。咸通六年(865年)十月,復為翰林学士,转水部员外郎。隔年三月授太原(今屬山西)少尹。咸通九年(868年)五月,拜中书舍人。咸通九年九月拜户部侍郎。咸通十年(869年)六月,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繼张九龄、姜公辅之後第三位在嶺南出身的宰相。咸通十一年(870年)八月,同昌公主病亡,唐懿宗认为是御医医治不力,下令将韩宗劭、康仲殷等二十多御醫全部诛杀,這还不肯罢休,“悉收捕其親族三百餘人系京兆獄”。諫官不敢言,刘瞻跟京兆尹温璋竭力劝阻,懿宗大怒,將刘瞻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再贬驩州(越南榮市)擔任司户参军,還牽連了僚属郑畋等贬远州司户,史称“咸通十司户”。臨行之日,老百姓掩泪送别。韦保衡、路巖打算在途中追殺之,幸賴贤臣张允伸等敬重刘瞻,联名上疏论理,才不敢下手。 咸通十四(874年)年,懿宗迎佛骨入宫,遇赦移官廉州(今广西合浦)刺史。七月,唐僖宗即位,十月大赦天下,徙虢州(今河南灵宝)刺史。乾符元年(874年)二月,召复刑部尚书,五月,加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年八月初,宰相刘邺於鹽鐵院宴请劉瞻,回家後生病,十四日去世。郑畋草《刘瞻荆南节度平章事制》称“安数亩之居,仍非已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有子刘赞。曹溪六祖七传弟子光化大师是劉瞻次子。而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刘瞻有三子:刘滉,字鑒源;刘陟;刘延賞,渭南尉,右拾遺。.

查看 咸通和刘瞻

刘邺

刘邺(?),字漢藩,唐朝官员,在唐懿宗、唐僖宗父子年间任宰相。.

查看 咸通和刘邺

周本

周本(《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西平恭烈王,在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又称弘农)为将,短期於取代杨吴的南唐为将。.

查看 咸通和周本

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19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查看 咸通和唐宣宗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查看 咸通和唐宪宗

唐寿陵

寿陵为唐朝皇家陵寝之一,为唐僖宗母惠安皇后王氏墓。位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 唐懿宗咸通年间,王氏被册封为贵妃,生下普王。咸通七年(866年),王贵妃去世,咸通十四年(873年),普王即位为唐僖宗,赠母亲皇太后,谥号惠安。没有和父亲唐懿宗合葬简陵,而是将母亲的陵墓称为寿陵。.

查看 咸通和唐寿陵

唐庆陵

庆陵为唐朝皇家陵寝之一,为唐懿宗母元昭皇后晁氏墓。位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晁氏封为美人,生下郓王之后去世,赠昭容。咸通元年(860年),郓王即位为唐懿宗,赠母亲皇太后,谥号元昭。神主祀宣宗庙,但没有和宣宗合葬贞陵,而是将元昭皇后的陵墓称为庆陵。.

查看 咸通和唐庆陵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查看 咸通和唐僖宗

唐穆宗

唐穆宗李恒(),原名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他是唐朝第15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4年。.

查看 咸通和唐穆宗

唐簡陵

簡陵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懿宗李漼墓。位于渭南市富平县西北30公里紫金山。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唐懿宗驾崩在长安咸宁殿,葬在簡陵。因山为陵,陵区周围二十公里。原有石刻除了玄武门北小石狮2对外,和唐丰陵相同。现存石马一对、小石狮3对、四门石狮五座。均已残破。陪葬墓史无记载,唐僖宗之母惠安皇后王氏的墓葬为唐寿陵。唐昭宗之母恭宪皇后王氏墓为唐安陵。.

查看 咸通和唐簡陵

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长子,唐朝第13代皇帝(除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 唐顺宗也是唐朝唯一一位以先帝嫡长子身份成为皇太子并最终继位的皇帝(唐昭宗嫡长子李𥙿的帝位不被广泛承认)。.

查看 咸通和唐顺宗

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临死前12天改名“炎”,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

查看 咸通和唐武宗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咸通和唐朝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查看 咸通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唐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咸通和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唐朝狀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Category:唐朝人列表 Category:中国状元列表.

查看 咸通和唐朝狀元列表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查看 咸通和唐文宗

唐懿宗

唐懿宗李漼(),唐朝第20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59年至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 李漼初名温,唐宣宗李忱的長子。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咸通”。死後葬於簡陵,谥号昭聖恭惠孝皇帝。.

查看 咸通和唐懿宗

凤翔节度使

凤翔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陕西省西部设立的節度使。 760年六月,设凤翔节度使,治凤翔府(岐州),下辖凤翔府、陇州。787年,兼陇右度支营田观察使。850年二月,增加秦州,894年短期领有乾州。.

查看 咸通和凤翔节度使

凌霄塔

凌霄塔,位於河北省正定縣老城内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共九層,高42米,始建於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原名“慧光塔”,因為塔身全為木结构,當地人又俗稱「木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現存為數甚少的木塔之一。塔呈八角形,是一座下砖上木、砖木混合的樓閣式塔,一至四層為磚砌結構,五層以上全部為木構建築。在中国现存的半木结构的古塔,只有河北正定和甘肃张掖两处,而凌霄塔的始建时间又早很多。.

查看 咸通和凌霄塔

净土寺塔

净土寺塔是一座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瑞岩村的元代砖塔,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净土寺塔

净光寺塔

净光寺塔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政府大院东侧,1986年被列为第一批眉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光寺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和经幢各一座。净光寺塔始建于唐代元和十二年(816年),塔身有“咸通五年”铭文,据此推测该塔修建过程历经48年。塔为楼阁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4.65米,共七层,高20.44米。塔身原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2001年对其进行了纠偏工作。经幢在塔北50余米处,高1.92米,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楷书。.

查看 咸通和净光寺塔

八重宝函

八重宝函,或称唐八重宝函,中国唐代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唐懿宗赐赠的一套八层盒函,用于供奉佛祖释加牟尼佛指舍利的一个影骨。盒函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1987年5月5日发现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后室。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收录进《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存于法门寺内的法门珍宝馆。.

查看 咸通和八重宝函

公乘億

公乘億,字壽仙。魏州人。 生卒年不詳。久困考場三十年,曾一度誤傳因病暴卒,其妻前來迎丧,正好相遇。夫妻見面抱持痛哭,十幾天後,公乘億竟然進士及第。咸通末,为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从事,加授侍郎。昭宗時,又為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從事,卒於魏博幕內。有诗一卷,久佚。《全唐詩》存四首。.

查看 咸通和公乘億

六合文庙

六合文庙,即原“六合县学文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县府街136号,是南京江北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文庙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历代各有增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庙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现存建筑为同治九年(1870年)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群由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奎星阁等组成,另有碑刻13块。.

查看 咸通和六合文庙

兴福寺 (常熟市)

兴福寺又名破山寺、破龙寺、破山兴福寺等,位于中国江苏苏州常熟市北郊、虞山北麓寺路街148号,南临破龙涧,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该寺创自南齐,为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南梁大同三年(537)改今名,唐咸通九年(868)赐破山兴福寺额。 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唐尊胜陀罗尼经幢两座(一幢为唐大中年间造,另一幢据原拓本重建)、龙涧桥与法华桥、山门、天王殿、三佛殿、大雄宝殿和玉佛楼,东侧有白莲池(放生池)、救虎阁、禅堂、四高僧殿、藏经楼和伴竹楼等,西侧有普照堂、斋堂、五观堂、观音殿和文殊殿等,东西有园林,其中东园内有空心潭、空心亭、米碑亭等,西园内有石舫(团瓢)等,北有塔院。.

查看 咸通和兴福寺 (常熟市)

兴隆观

兴隆观,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峨嵋山村,是一座道教全真派宫观。.

查看 咸通和兴隆观

兖州 (古代)

兖州(兗 ),是传统上说的华夏九州之一,也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昌邑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以北,而并非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兖州范围大致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及河南省东部。.

查看 咸通和兖州 (古代)

光福寺塔

光福寺塔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郊光福镇龟山山顶光福寺塔院内的一座唐式方塔,为砖木混合结构。.

查看 咸通和光福寺塔

皮日休

日休(),字逸少,後改襲美,襄陽竟陵(今屬湖北省天門市)人。唐朝进士、官员。.

查看 咸通和皮日休

状元

元是中國、朝鮮、越南科举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试)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中國乃至东亚科舉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則是越南阮朝於1919年舉行、東亞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之進士第一名阮豐貽。 狀元這名稱跟榜眼、探花一樣世稱“三鼎甲”,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的稱呼。在公家正式發佈的「金榜」之上,只會稱狀元為「一甲第一名」。榜眼則「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而越南在陳朝之前一甲第一名還沒有確立“狀元”名號,沒有固定稱呼,今天越南人稱為“首科”,意為第一名。.

查看 咸通和状元

王宗实

王宗实(生卒年不詳)唐宣宗時期神策軍中尉。 859年,唐宣宗病逝。宣宗不爱长子郓王李温,喜爱三子夔王李滋,但碍于李滋不是嫡长子,故未立太子,临终秘密将李滋托付给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及右军中尉王茂玄都是宣宗所厚待者,只有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王宗实与他们不同心,三人合谋出王宗实为淮南监军。王宗实已受敕于宣化门外,将自银台门出,左军副使亓元实对他说:“圣人不豫一月有余,中尉只是隔门问起居,今日除改,未可辨也。何不见了圣人再出任!”王宗实恍然大悟,复入,诸门已按例增人把守了。亓元实引导王宗实直至寝殿,宣宗已崩,大家都头朝东哭泣。王宗实叱王归长等矫诏,王归长等都捧足乞命。王宗实于是遣宣徽北院使齐元简迎立李温,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改名李漼。逮捕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皆杀之。李温被拥立为帝,是為唐懿宗,年號咸通。懿宗即位后,以王宗实为骠骑上将军。.

查看 咸通和王宗实

王徽 (京兆)

王徽(),字昭文,封爵琅琊侯,谥号贞,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王徽 (京兆)

王凝 (唐朝)

王凝(),字成庶,司空图《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一字致平,唐朝官员。.

查看 咸通和王凝 (唐朝)

王紹懿

王紹懿(),封太原伯,唐朝将领,回紇阿布思族,曾任成德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

查看 咸通和王紹懿

王棨

王棨,字輔之,唐朝江南道福州福唐县(今福建福清)人。 生卒年均不詳。咸通三年(862年)進士及第。娶同榜陈翚之女為妻。咸通六年(864年)中博学鸿词科。咸通九年,江西觀察使李騭聘爲團練判官,咸通十年(869年)又中书判拔萃科,平判入等。授侍御史,不久,改大理寺司直。咸通十二年(871年),贬太常博士,後出知丹阳利国监,攝(代理)右司馬,攝盐铁出使巡官。官至水部郎中。擅長詞賦,“词赋清婉,托意奇巧”,與謝觀、黃滔、徐寅並稱晚唐律赋四大家。李调元評王棨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指点生动,不寂不喧,此妙为王郎中所独擅。……此篇尤脍炙人口”。浦铣評《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识不知,竟何人而望幸。”廣明元年,黄巢入長安,王棨避禍淮南,或入高骈幕府。光启二年(886年)在扬州,知两使句务。光啟三年,高骈失政被殺,王棨下落不明,可能归终乡里。有《麟角集》一卷,今存。另有《王棨诗》一卷,已散佚。.

查看 咸通和王棨

王氏 (唐懿宗)

王氏(),太原人,唐懿宗妃。史书无载,生平见于其墓志。 家世不详。及笄之年,选入宫中。生昌宁公主和两位皇子(七郎、八郎,具体是哪两位皇子不详。唐懿宗第七子唐昭宗母恭憲皇后去世于867年,七郎与唐昭宗或非一人。)。生前受封韩国夫人。咸通十一年(870年)七月十八日,逝世于大内,追赠德妃。咸通十二年,安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夏侯村。.

查看 咸通和王氏 (唐懿宗)

王景崇 (唐朝)

王景崇(),回紇阿布思人,字孟安,封常山郡王,谥忠穆,唐朝将领,继承先祖任成德节度使并实际独立于朝廷。.

查看 咸通和王景崇 (唐朝)

灵光寺 (梅州)

梅州灵光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雁洋镇阴那村阴那山五指峰,原名圣寿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寺大门前挺立两棵古柏,一生一死,名生死树。文化大革命期间,灵光寺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1978年7月18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灵光寺 (梅州)

琉璃寺

琉璃寺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處古寺。 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有南昌農民在城內東湖的東北角上耕出一尊琉璃佛像。佛像高三尺,造型奇特。因為佛教盛行於晉朝,南昌的駐守大臣和將領便將此事上奏朝廷。朝廷降詔,於順化門內建寺安置。寺廟被命名為「琉璃寺」,順化門也因此又名「琉璃門」。 唐武宗會昌年間(公元841年—846年),全國通令滅佛,琉璃寺因而被毀,琉璃佛像不知所終。咸通二年,洪州觀察使嚴表請旨重建琉璃寺。因重建時逢延慶節,故名「延慶寺」。廣明年間(公元880年),寺廟再次焚毀於黃巢起義。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王師甫於舊址上重建。由此直至清朝,歷代都屢作修葺。 陳弘緒曾為寺作《過延慶寺晤成中上人》,詩云:「十年不過城東寺,重構香檯歷幾秋。亂後禪燈依約在,老來筇杖委蛇遊。榴花作雨胭脂冷,竹影連雲翡翠浮。話到無生諸累盡,只難消遣邵平愁。」 Category:南昌佛寺 Category:晉朝建築 Category:唐朝建築.

查看 咸通和琉璃寺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查看 咸通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程修己

程修己(),字景立,洺州永年人。 父亲程仪,從周昉學畫,後為苏州医博士。程修己举孝廉,於集贤院擔任画直,任翰林待诏,“以侍书见用”,柳公权恥之,累迁至太子中舍。咸通四年(863年)二月一日病逝于长安昭国坊私第。與蔡氏有子程進思、程退思和程再思;次子程退思向程修己學畫,其作幾可亂真。另外與石氏有二女。.

查看 咸通和程修己

竟陵郡

竟陵郡,中国古代的郡。.

查看 咸通和竟陵郡

章碣

碣,字魯封,桐庐(今属浙江)人。 一說是章孝标之子。以诗著名。早年累举不第,乾符中,侍郎高湘知贡举,自长沙携广东人邵安石进京赴考,高湘主考舞弊,使邵安石进士及第。章碣怨恨不平,作《东都望幸》诗以諷刺唐末科举循私舞弊。钱镠打算以章碣为表奏孔目官,但章碣“拒而见笞”。乾符四年進士及第。咸通年間,與浙东观察使王渢游宴,作《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唐末黃巢戰亂,章碣離開長安,流落江湖,中和三年(883年)在毗陵登高,後不知所终。有《章碣诗》一卷,《章子》三卷,皆佚。《全唐诗》存其詩一卷。.

查看 咸通和章碣

竇澣

澣,唐朝官员,唐穆宗的驸马。 唐穆宗之女延安公主嫁给窦澣。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十五,延安公主宽衣逾制,次日唐文宗下旨罚窦澣两月薪俸。窦澣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居宅在长安崇贤坊。乾符元年(874年)三月,唐僖宗以银青光禄大夫、京兆尹、上柱国、岐山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窦澣检校户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乾符五年(878年)五月十一日,为对付李国昌父子,窦澣调发民夫至晋阳挖壕堑。又调发地方的土团千余人赴代州。土团行至晋阳城北,向窦澣请求赏赐。河东府库空竭,窦澣派遣马步都虞侯邓虔前往慰问,土团将邓虔活剐而死,用床把邓虔的尸体抬入节度使府。窦澣只好与监军亲自出城向土团士卒宣谕慰问,每人给钱三百,布一端。押牙官田公锷给乱军发放钱、布,士兵们劫持田公锷,让他当都将,奔赴代州。窦澣向商人借钱五万缗助军。朝廷认为窦澣没有才干,六月,任命前昭义节度使曹翔为河东节度使。.

查看 咸通和竇澣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查看 咸通和维吾尔族

罗伏州

罗伏州,唐朝南方的羁縻州。 约置于贞元十二年(796年),治所在罗伏城(今越南河静)。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相当今越南河静周围,是唐朝势力范围最南部的地区,与林邑国接壤。后在咸通年间废。.

查看 咸通和罗伏州

罗邺

羅鄴(),唐朝诗人,以七言诗为主。浙江余杭人。 父为盐铁吏,家財萬貫。羅鄴工於詩,“才清而绵致”,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久困科場,累舉不第。咸通末,漂泊湘、浦之間,江西观察使崔安潜欲聘用羅鄴为僚佐,为幕吏所沮,最後羅鄴屈就督郵。乾符三年崔安潜升遷忠武節度使,羅鄴隨之至許昌,乾符五年離開崔幕。一度入蜀。晚年居家,卒年不可確考。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以韋莊奏請,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明朝有人编辑有《罗邺诗集》。.

查看 咸通和罗邺

罗汉院双塔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定慧寺巷22号。.

查看 咸通和罗汉院双塔

罗源县

罗源县(闽东语:Lò̤-nguòng)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属福州市辖县,总人口25万,其中畲族人口占8.1%,为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查看 咸通和罗源县

甄萱

萱(;),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中後百濟的建立者,900年至935年在位。 根據《三國遺事》記載,甄萱本姓李,後以甄為氏,咸通八年出生於新羅尚州的加恩縣。其父阿慈介是黃澗甄氏始祖,以農自活,光啟中據沙弗城(今尚州)自稱將軍。《李磾家記》則記載阿慈介是新羅真興王彡麥宗和思道夫人朴氏第三子的曾孫《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유사》, 후백제 견훤(後百濟 甄萱), 한국인문고전연구소(2012년)。阿慈介有五子一女,分別是:長子甄萱、二子將軍能哀、三子將軍龍蓋、四子寶蓋、五子將軍小蓋。一女大主刀金。四子皆知名於世。 甄萱成年後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他加入新羅軍隊,進入王京金城(今慶州市)。後被派往西南海防衛,因為作戰勇敢,常常身先士卒,被昇為裨將。 當新羅政治混亂,綱紀廢弛,又加上饑荒,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蜂起。甄萱便有了覬覦天下之心。他在892年聚眾起兵,攻取了京西南州縣,所到之處紛紛響應。旬月之間得到了部眾五千多人。於是襲破武珍州(現光州)作為根據地,自封為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此時,北原的叛亂者中良吉的兵馬比較強壯,弓裔投奔在良吉麾下。甄萱聽說後,遙授良吉為裨將。 900年,甄萱西巡至完山州(現全州),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甄萱大喜,自認為自己繼承了百濟的江山,遂稱後百濟王,建立職官制度。同時,甄萱派使者出使吳越朝貢。吳越王錢鏐報聘,並授予他檢校太保的官職。 901年(天復元年),甄萱圍攻大耶城,但無法攻克。910年(開平四年),錦城歸順弓裔的泰封國,甄萱以步騎三千人圍攻,經旬不解。912年(乾化二年),甄萱與弓裔戰於德津浦。 918年,泰封國發生政變,大將王建奪取王位,建立高麗。甄萱得知後,於秋八月派一吉飡閔郃前往高麗慶賀,並贈送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同年遣使赴吳越進獻馬匹,吳越王報聘,加授中大夫。 920年,甄萱率領步騎一萬攻破大耶城,移軍進禮城。新羅的景明王派阿飡金律前往高麗求救。王建出兵支援新羅,甄萱得知後率軍撤退。自此,後百濟與高麗表面和平,實際上關係緊張。而新羅因為國力衰弱難以復興,便私下與高麗結好,以為外援。 924年(同光二年)秋七月,甄萱遣子須彌强徵調大耶、聞韶二城之兵攻打高麗的曹物城。曹物城固守且戰,須彌强失利而歸。八月,遣使向高麗獻上驄馬。翌年冬十月,甄萱親率三千騎兵至曹物城,王建也率精兵前來。王建希望暫時和解,以老其師,便遣使求和,並以堂弟王信為人質。甄萱同意和解,並送外甥眞虎交質。十二月,後百濟攻取了居昌等二十餘城,遣人出使後唐稱藩。後唐策授甄萱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軍事,依前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海東四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 926年,眞虎在高麗暴卒,甄萱懷疑是王建故意殺害,便將王信囚禁在監獄中,又派人出使高麗,討還了前年所送的驄馬。秋九月,甄萱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高麗求救。冬十月,王建親自率軍救新羅。後百濟之兵突襲並攻破了新羅的都城金城,俘虜了景哀王脅迫其自殺,並強行逼迫新羅王后與自己淫亂,又立新羅金氏王族的金傅為敬順王。隨後,俘虜王弟孝廉、宰相英景,取新羅的國帑、珍寶、兵仗、子女百工之巧者而歸。王建率精兵五千人在公山截擊甄萱,與之大戰。高麗大敗,將軍金樂、申崇謙戰死,王建僅以身免,甄萱乘勝攻取了大木郡。契丹使者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來聘,甄萱派將軍崔堅送乘船其歸國,途中遭遇風暴,飄至後唐的登州,全部被後唐誅殺。 928年(天成三年)夏五月,甄萱潛師突襲高麗的康州,殺死三百餘人,將軍有文生投降。秋八月,派將軍官昕率軍築陽山。王建派將軍王忠攻擊,後百濟兵退至大耶城。冬十一月,甄萱選拔勁卒,攻破缶谷城,殺守卒一千餘人,將軍楊志、明式等生降。翌年秋七月,甄萱以五千人攻破義城府,高麗守將洪術陣亡。又率大軍,在古昌郡瓶山之下與王建交戰,失敗,損失八千餘人。翌日,甄萱迅速聚集殘兵攻破了順州城,高麗將軍元逢逃跑。甄萱將順州百姓全部遷移到了全州。 清泰元年(934年)春正月,甄萱得知王建屯兵運州,便率五千人前來。高麗將軍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斬殺三千餘人。自此後百濟開始衰退,熊津(今公州)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高麗,甄萱麾下的術士宗訓、醫者訓謙、勇將和崔弼等人也紛紛歸降王建。 甄萱多有娶妻,這些妻妾為其生下了十多個兒子,其中兒子甄金剛身材高大而且多有智謀,最受甄萱寵愛。甄萱欲將王位傳給金剛,引起另外三個兒子神劍、良劍、龍劍的不滿。當時良劍為康州都督、龍劍為武州都督,只有神劍一人在甄萱身邊。伊飡能奐派人前往康、武二州,與良劍、龍劍等人合謀,於清泰二年(935年)春三月,同與波珍飡新德、英順等人,勸神劍將甄萱囚禁在金山寺,並派人殺死了金剛,自稱後百濟大王。甄萱被囚禁了三個月後,與季男能乂、女子哀福、嬖妾姑比等逃脫,來到高麗的錦城,派人求見王建。王建大喜,派將軍庾黔弼、王萬歲等人前去將他接來,待之以厚禮。因為甄萱年長王建十歲,王建尊其為尚父,授館以南宮,位在百官之上,賜楊州為食邑。 936年,甄萱之婿朴英規在後百濟得知此事後,便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願為內應。夏六月,甄萱上表王建,請求出兵討伐逆子。王建同意了這個要求,先派太子王武、將軍朴述希領步騎一萬至天安府。秋九月,王建率領三軍至天安會合,進軍一善。神劍率兵抵抗,隔一利川相對佈陣。王建與甄萱觀兵,以大相堅權、朴述希、金山,將軍龍吉、奇彦等,領步騎三萬為左翼;大相金鐵、洪儒、守鄕,將軍王順、俊良等,領步騎三萬為右翼;大匡王順式,大相兢俊、王謙、王乂、庾黔弼,將軍貞順、宗熙等,以鐵騎二萬、步卒三千及黑水鐵利諸道勁騎九千五百為中軍;大將軍公萱,將軍王含允,以兵一萬五千為先鋒,鼓行而進。百濟將軍孝奉、德述、明吉等見勢力強大,棄甲歸降。王建得知神劍在中軍,讓將軍公萱直搗中軍。後百濟大敗,神劍與二弟及將軍富達、小達、能奐等四十餘人生降。王建受降後,誅殺了能奐,赦免了神劍,另有神劍兄弟三人皆被誅殺的說法。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後卒於黃山寺。.

查看 咸通和甄萱

焦璐

,唐朝官員。 早年事蹟不詳。咸通九年(868年)官徐泗观察判官、副使。龐勳軍抵達宿州(今安徽宿县)附近的符離(今安徽宿县北符離),與宿州大將乔翔五百餘人战於虹县灵壁东的濉水,乔翔战败。庞勋进击宿州。當時宿州無刺史,由焦璐代理,城中已無餘兵,決定開挖汴水以阻止庞勋军北进。由於水流尚淺,庞勋军遂涉水而进。宿州失陷,焦璐逃奔徐州。庞勋又陷徐州,与观察使崔彦曾等皆被杀。有《搜神录》三卷、《稽神异苑》十卷。.

查看 咸通和焦璐

版画

画是通过印刷手段产生的视觉艺术形式。 和其他视觉艺术所不同的是,版画是通过版面的反转或者漏透而制作的,也可以说它是具有间接性和复数性的。 常见的版画有蚀刻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

查看 咸通和版画

牛藂

牛藂,字表龄。唐代安定郡鹑觚(今甘肃灵台县)人。 牛僧孺之子。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咸通五年(864年)二月,以兵部尚书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乾符中,累官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黄巢入長安,隨僖宗幸蜀,授太常卿。回長安後,任吏部尚书。後以司勋员外郎擔任睦州刺史。參修《文宗实录》。襄王之亂爆發,避難至太原,客死異鄉,卒年不詳。《全唐诗》录其诗一首。有子牛嶠。.

查看 咸通和牛藂

盧簡求

盧簡求,字子臧,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盧綸之子。《新唐書·盧簡辭傳》《新唐書·盧簡求傳》盧簡求有十個孩子,其中以盧嗣業、盧汝弼最知名。《舊唐書·盧簡求傳》著有《禪門大師碑陰記》、《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等著作。.

查看 咸通和盧簡求

白州

白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南州,同时置朗平、周罗、龙豪、淳良、建宁五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为白州,治所在博白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城)。贞观六年(632年),以廉州的大都县隶之。贞观十二年(638年)省朗平县、淳良县,后又省大都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为南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白州。大历八年(773年),以龙豪县隶顺州。西南百里有北戍滩,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通舟楫。下辖四县:博白县、建宁县、周罗县、南昌县。土贡:金、银、珠。户二千五百七十四,口九千四百九十八。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省白州入郁林州,政和三年(1113年),在博白县复置白州。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再省白州,博白县入郁林州。以后不复置白州。.

查看 咸通和白州

白馬之禍

白馬之禍,又称白马驿之祸,是唐朝末期宣武節度使朱温杀害唐朝宦官與百官的一次事件。.

查看 咸通和白馬之禍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詩人白居易從弟。 少孤,與賀拔甚友好,唐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初中進士,義成節度使李聽聘為幕僚。入朝為右拾遺,高元裕引薦為侍御史、左司員外郎。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往來密切,被視為李(德裕)黨。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貶,出為荊南節度使,白敏中詆毀李德裕,將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後任尚書右仆射,封太原郡公,“自員外,凡五年十三遷”。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推薦鄭顥,當時鄭顥已定親於盧氏,硬是被迫娶公主,婚後不幸福,鄭顥恨之,多次彈劾白敏中。大中五年(851年),被崔鉉、鄭顥排擠,出任邠寧行營都統。咸通二年,出爲鳳翔節度使,以年老再三辭任,除東都留守,以太傅致仕。谥丑(白敏中致仕的那一年病逝,但是唐懿宗同意白敏中退休的正式詔書卻遲遲未到。太常博士曹鄴稱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所以給白敏中定了一個諡號為“丑”,這是個惡諡。)。 三子:白順求,字幾聖;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規,字慶餘。.

查看 咸通和白敏中

銀刀軍

銀刀軍是唐朝節度使王智興所建立的親軍。 長慶(821年—824年)初年,河朔三鎮叛亂,朝廷以王智興為武寧軍節度副使,率領徐州(今屬江蘇)三千兵討伐,王智興至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號銀刀、雕旗、門槍、挾馬等七軍。七軍中又以銀刀軍待遇最厚,是智興的近侍親兵,每日三百人守衛,他們帶著兵器坐在大堂兩邊廊屋懸掛的帷幕下,“稍不如意,相顧笑議於飲食間,一夫號呼,眾卒相和。節度多懦怯,聞亂則後門逃去,如是且久。” 在王智興的縱容下,銀刀軍驕橫難制,以父子相承。田牟雖軍旅出身,能與銀刀軍稱兄道弟,“每與驕卒雜坐,酒酣撫背,或為之執板唱歌。犒賜之費,日以萬計”,仍無法有效管理銀刀軍。田牟死後由溫璋繼任。銀刀軍得知溫璋向來嚴飭,陰怀猜忌,於是銀刀軍驅逐節度使溫璋。咸通三年(862年),王式任武寧節度使,移鎮徐州,僅穿短襖,露半臂,往胡床一坐,銀刀軍無人敢動,於是王式盡殺銀刀軍,其餘黨親戚全部發配遠處。.

查看 咸通和銀刀軍

韦保衡

韋保衡(),唐懿宗的駙馬。 进士及第,官右拾遗。咸通十年(869年)正月,娶郭淑妃所生的女兒同昌公主为妻,懿宗賞赐宅第於--,宅第中的井栏、藥臼等均以金子打造。 韋保衡以駙馬身份權傾朝野,在皇帝面前捏造太尉萧遘的罪名,致使萧遘被贬为播州司马。郭淑妃常出入韦保衡的内宅娱饮不禁,外界謠傳韦保衡與郭淑妃通姦。咸通十一年(870年)同昌公主去世,韦保衡在向唐懿宗说是御医誤診致死,懿宗大怒,將韩宗绍及康仲殷等二十多名御醫全部誅殺,又将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關入大牢,宰相劉瞻切言直諫,懿宗把他和親近他的官員遠貶。韋保衡後來又把與他狼狽為奸的宰相路巖貶死。 唐僖宗登基后,韦保衡的罪行被人所揭发,贬贺州(今广西贺州市)剌史,咸通十四年(873年)九月再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澄邁令,不久賜死。.

查看 咸通和韦保衡

韩衮

韓袞(),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韓愈之孫,集賢校理韓昶次子,性好嗜酒。咸通七年狀元,主考官是趙騭。謝恩宴上,趙騭屢次談到歐陽琳之文學,韓袞輕視說:“明公何勞再三稱一複姓漢!”(何必一直聊這複姓的傢伙)趙隙十分愕然,急忙離席,此後同榜皆不敢与其共饮,称其为“颠酒同年”。餘事不詳。.

查看 咸通和韩衮

韓文約

韓文約(),唐代宦官。 右神策中尉,韓全誨是他的養子,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死後,與田令孜、左神策中尉劉行深立年僅十二歲的普王李儼(李儇)即位,是為唐僖宗,改元乾符元年,封文約為國公,田令孜為觀軍容、制置左右神策、護駕十軍等使。唐僖宗專事遊樂,喜鬥雞、騎射、劍槊、賭鵝、馬球,政事全交給田令孜處理,稱之為“阿父”,在田令孜的擠壓下,韓文約被勒令交出中尉之權。 Category:唐朝宦官 Wen文約.

查看 咸通和韓文約

韋宙

韋宙(),京兆府萬年縣(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曾任嶺南東路節度使,後加職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南汉追尊襄皇帝刘隐的外叔祖。 父親韋丹曾任容州刺史、豫章觀察使,是當時著名的循吏。外曾祖父為大書法家顏真卿。韋宙以父荫入仕,有乃父之風,為官清廉正直,體恤民間疾苦,歷任河南參軍、御史、吏部郎中、永州刺史、江西觀察使等官,平時常宣導教化,災變時數次自行建倉、開倉,賑濟飢荒,民皆稱德。 韦宙因善于经营,积谷如山,皇帝因称其为“足谷翁”。李峣是他的女婿。後拜嶺南東道節度使,平定蕃人作亂,在軍中有識人之名,曾察舉武士劉知謙(即南汉追尊圣武皇帝),並以姪女妻之。唐懿宗咸通年間卒。 韋宙好醫藥之道,著有《韋氏集驗獨行方》,已佚。.

查看 咸通和韋宙

韋昭度

韋昭度(),字正紀,京兆人。唐朝官员。.

查看 咸通和韋昭度

莊森

莊森,乳名行一郎,字文盛。入閩莊姓始祖,。.

查看 咸通和莊森

莫宣卿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出生在封川县文德乡(今广东省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镇)。两广的第一个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高中时只有17岁。 生於唐朝大和八年(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父早逝,其母梁氏改嫁莫及芝。莫氏家境優渥,宣卿因此能入私塾讀書。宣卿年少時即喜讀詩書,手不釋卷,過目不忘,有神童之譽,七歲即有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年僅17歲,廷試第一,欽點狀元,入翰林院。《雙槐歲鈔》記載:“吾廣大魁天下,實自宣卿始。”,是廣東第一位狀元。懿宗咸通年間,官至台州別駕(四品)。返鄉迎母赴任时,病卒故里。諡孝肅。葬於封開河儿口鎮文德鄉鑼鼓崗上。著有《莫宣卿诗集》。.

查看 咸通和莫宣卿

聶夷中

聶夷中(),字坦之,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诗人。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 生年不詳。出身貧寒,“奮身草澤,備嘗辛楚”,由於兵革多務,時局動亂,久居長安,“皂裘已弊,黄粮如珠”,咸通十二年(871年)中進士,官至華陰(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詩多五言之作,如《傷田家》、《公子行》等,多諷喻時政、反映农民疾苦。另外,他可能也是《悯农》詩的原作者。《唐才子傳》稱他“傷俗憫時”、“警省之辭,裨補政治”。一說卒於后梁初年。.

查看 咸通和聶夷中

道宣

道宣(),俗姓錢,唐朝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說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生於長安。為漢傳佛教律宗南山宗初祖,初依智首律師聽習律藏。纔得一遍、便欲歸山坐禪。和尚教曰:「戒淨定明、慧方有據;始聽未閑、持犯焉識。」又往聽律十遍、復欲坐禪。和尚曰:「更聽十遍、可遂汝心。」又往律筵、依位伏業。時首律師命令覆講、始不敢受、辭不獲已、方乃覆文。聽二十遍、時經六載。道宣律師居終南山、後世因稱其撰述曰南山律。南山以法華涅槃諸義、而釋通四分律。貫攝兩乘、囊包三藏、遺編雜集、攢聚成宗。其撰述最著者、為《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分律隨機羯磨疏》,世稱為「南山三大部」。與玄奘大師(602年-664年)同期聖僧。.

查看 咸通和道宣

荔枝湾

荔枝湾(Lychee Bay)是一個河湧,位于廣東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泮塘一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歷史上是有名消夏游乐地,素有小秦淮之称,荔湾区因此而命名。 荔枝湾是西关涌(包括上西关涌和下西关涌)和荔枝涌几条河汊的总称,范围大致为现时中山八路、荔湾湖公园、西郊等一带。其地处西关腹地,毗邻珠江,汇集众多名人、名园故址,是西关大屋、西关小姐、西关五宝、西关美食及粤剧曲艺等岭南广府文化风情荟萃之地,有“小秦淮”、“岭南第一胜景”之美称。.

查看 咸通和荔枝湾

萧遘

蕭遘,字得圣,唐代兰陵人。.

查看 咸通和萧遘

萧顷

萧顷(《旧五代史》卷四十一《旧五代史》卷五十八),字子澄,中国唐朝及其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继政权后梁、后唐官员,后梁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萧顷

萧邺

萧邺(),字启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任宰相,唐懿宗年间也短暂任相。.

查看 咸通和萧邺

靖樂公主

靖乐公主,唐朝公主,又作静乐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五代皇帝唐武宗李炎的第五女。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四月,她获封号静乐公主,和延庆公主一起获封。没有关于静乐公主是否婚嫁的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静乐公主去世。.

查看 咸通和靖樂公主

青莲寺

青莲寺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寺南庄村的硖石山腰,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莲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硖石寺。唐大和二年(828年)在其北侧上方建新寺(即上院),咸通八年(867年)赐名青莲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上院赐名福岩禅院,下院称古青莲寺。明代福岩禅院复称青莲寺。两寺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下院现存正殿和南殿以及明代舍利塔一座,另有迁移来的唐代慧峰法师石作墓塔一座。上院有天王殿、藏经阁、释迦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阁等建筑,其中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为北宋遗构,后二者经清代重修。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查看 咸通和青莲寺

静海军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又稱交州節度使、交趾節度使,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设置的藩镇,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仍作为宋朝皇帝赐予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陈朝各朝君主的加官,直到宋朝灭亡以后方才停止使用。.

查看 咸通和静海军节度使

衢州 (古代)

衢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信安县(咸通中改名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辖境约今浙江衢州、常山、江山、开化及江西省玉山等市县地(后玉山改属信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衢州。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衢州路。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查看 咸通和衢州 (古代)

衢州市

州市,简称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一座有近一千四百年建城史的城市。位于浙江的最西面,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沿岸,浙赣铁路线上,与安徽、福建、江西交界,素称“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衢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衢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员。.

查看 咸通和衢州市

袁象先

袁象先(?据《旧五代史》卷三十二,同光二年六月甲戌(924年7月11日),宋州奏报李绍安死讯,但消息传递需要时间,李绍安实际死亡的日期应在此之前。),后唐庄宗年间短期名为李绍安,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他是后梁开国之君梁太祖朱全忠的外甥,弑朱友珪、立朱友贞。后梁灭后降后唐。.

查看 咸通和袁象先

袁郊

袁郊,字之儀,又作之乾,蔡州人,祖籍陳郡阳夏县。唐懿宗咸通年間曾官祠部郎中,後為虢州刺史。唐昭宗時為翰林學士。善於文學、與溫庭筠結交,作詩應酬。另善於唐傳奇,有《甘澤謠》傳世,〈紅線傳〉為其中佳作。 父親袁滋,曾拜相。.

查看 咸通和袁郊

裴坦

裴坦(),字知進。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隋代营州都督裴世节裔孙。大和八年(834年)進士,置宣州观察府,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历楚州刺史。宰相裴休认为裴坦無才。令狐綯荐为职方郎中知制诰。咸通五年左古,曾官諫議大夫。进礼部侍郎,拜江西观察史、华州刺史。咸通十二年(871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建有闻喜亭,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於任上。 四子:裴質字殷敬,裴勛字思弘,裴賝字延實,裴購字昌言。.

查看 咸通和裴坦

裴休

裴休(),字公美。籍贯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县),生于孟州濟源(今河南省济源市),唐代书法家,曾任監察御史、兵部侍郎、節度使,唐宣宗年间拜相。唐朝一代名相。.

查看 咸通和裴休

裴贽

裴贽(),字敬臣,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于900年-903年间为宰相。天祐二年(905年),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准备篡位,对高官实施大清洗。裴贽没有成为第一波清洗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贬并遭赐死。.

查看 咸通和裴贽

裴樞

裴樞(),字環中。絳州聞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政治人物。.

查看 咸通和裴樞

西安县 (唐朝)

西安县,唐朝时设置,民国元年二月,改为衢县。在今浙江省衢州市境。 唐朝咸通(860年—874年)年间,改信安县为西安县。为衢州治所。元朝时,为衢州路治。元朝末年,朱元璋改衢州路为龙游府,又改为衢州府,西安县为衢州府治。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建越王府(朱高燧),宣德二年(1427年),废除。清朝时,西安县亦为金衢严道治所。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辛亥革命后,政权交替,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废衢州军政分府,改西安县为衢县。.

查看 咸通和西安县 (唐朝)

西关

西關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個傳統區劃,可視之等同於荔灣區,範圍大致為:北到西村,東至人民路,西、南瀕珠江邊,是明、清時期對廣州城西門外一帶的統稱,該名沿用至今。.

查看 咸通和西关

西禅寺

西禅寺,又称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位于中国福建福州怡山山麓,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前身为道教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唐朝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初名清禅寺,后改称延寿寺,长兴年间,王延钧奏请敕赐长庆寺。之后改为西禅寺。该寺建筑中轴线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寺内还藏有《塔内真身记》石碑、唐慧稜禅师塔、唐七星井、弘一法师放生池碑,还有雪庵禅师朱底金字百寿屏、寺僧刺血书《法华经》、《楞严经》等。此外西禅寺的荔枝诗会,也是非常著名。西禪寺在福州當地以及東南亞擁有許多下院,包括了福州的開化寺、護國寺、觀音閣、萬壽頭陀寺,新加坡的雙林寺,馬來西亞的雙慶寺,越南的南普陀寺(舍利院)等,這些下院有西禪寺派出僧侶入駐參與管理。.

查看 咸通和西禅寺

西河公主 (唐朝)

西河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代皇帝唐顺宗李诵之女,生母不详。 她初封武陵郡主。永贞元年(805年),进封西河公主。嫁给了唐德宗生母睿真皇后沈氏的侄孙、吴兴人沈翚,生有一子。沈翚去世后,西河公主改嫁升平公主和郭暧之子太子詹事郭铦。长庆三年(823年),郭铦(鎔)去世,无子嗣。唐懿宗咸通年间,西河公主去世。.

查看 咸通和西河公主 (唐朝)

騶寅

騶寅,漢朝漢景帝年間,閩越王騶郢的第三子,喜乘白馬,號稱「白馬三郎」,尊稱「白馬王」、「白馬尊王」。聽聞東冶附近的鱔溪中有鱔妖危害百姓,三郎即刻前去除怪,卻在搏鬥之中殉難,與鱔妖同歿,鄉民感其功績設廟祭祀,號「射鱔尊王」。於宋時加封「孚佑沖濟廣應王」,故又稱「白馬孚佑王」。.

查看 咸通和騶寅

马举

举(),唐朝軍事人物,历任徐州南面招讨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神武大将军、权知淮南节度事、扶风县开国伯、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食邑一千户。《旧唐书》,制以徐州南面招讨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神武大将军、权知淮南节度事、扶风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马举可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咸通六年(865年)五月,以左丞杨知温为河南尹,以神策大将军马举为秦州经略招讨使,以右金吾大将军李宴元为夏州刺史、朔方节度等使。 十年(869年)七月,康承训进攻柳子寨,在快要攻克的时候,庞勋部下王弘立赶到救援,唐军大败,承训退到了宋州。庞勋乘胜亲自带领徐州劲卒并攻泗州,留下都将许佶守卫徐州。朝廷下旨南面招讨使马举为行营都招讨使,代替康承训率军队去救援泗州。 九月,庞勋军的宿州守将张玄稔投降唐朝政府,有上万人的军队,马举带着军队和他会合。庞勋听说后,派手下的将领们攻打玄稔。张玄稔是叛军手下的一员猛将,遂与马举联合起来,迅速围住了徐州。许佶守了三天,败走出。张玄稔收复徐州,庞勋刚刚赶来救援,听说徐州已经易手,准备南趋濠州,马举追到了涣河,击败了庞勋,庞勋掉到水里淹死了。萧县主将又斩许佶,拿着他的头颅来降,庞勋之变悉数被平定了。 十月,朝廷授徐州南面招讨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右神武大将军、权知淮南节度事、扶风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马举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查看 咸通和马举

马戴

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 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為龍陽(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終太學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間,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為国子、太常博士。 工於詩,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稱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查看 咸通和马戴

諸葛爽

諸葛爽(),山东博昌人,生年不详,唐朝将领,一度控制河陽,在朝廷和黄巢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齐政权之间摇摆不定。.

查看 咸通和諸葛爽

高璩

璩(),字瑩之,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为期两个月。.

查看 咸通和高璩

高蟾

蟾,河朔(今河北)人。 生卒年不詳。家貧,早年久困科場,屢試不中,心中不服,遂有《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詩贈禮部侍郎高湜,詩--:“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咸通十四年,孔纁榜進士及第。乾宁年間,任御史中丞。與鄭谷、貫休友善,有詩互酬。有《高蟾詩》一卷,久佚。《全唐诗》輯其詩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二首。.

查看 咸通和高蟾

高駢

駢()中国唐朝後期名將,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先世為渤海郡人,遷居幽州。后封渤海郡王。.

查看 咸通和高駢

謝朓樓

謝朓樓,又稱北望樓、疊嶂樓,是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一座著名樓閣。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南北朝時門閥名士,陳郡謝氏的謝朓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一樓,稱「高齋」。《宣城縣志》记载:謝朓“视事高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

查看 咸通和謝朓樓

许佶

许佶(),唐末庞勋起义军首领之一。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应募戍守桂林,任桂林戍军都虞侯。咸通九年(868年)因徐州镇帅拒绝派员轮替戍边将士,士卒怨愤。他与军校赵可立等发动兵变,杀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庞勋为首,引兵北归,攻占徐州及周围州县。次年,唐将康承训帅沙陀等军向义军发动攻击,义军频战不利。庞勋率军出徐州城西进,许佶留守徐州,义军宿州守将张玄稔叛变,引众围攻徐州。他兵败被杀。 J Category:唐朝軍事人物 Category:唐朝民變領袖.

查看 咸通和许佶

谭峭

谭峭,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学者。字景升,福建莆田市华亭(华亭旧为泉州府清源县县址)人。谭峭生于唐咸通年间。父谭洙,国子监司业。 自幼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华山、泰山、嵩山等名山。后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寒暑无侵。后居南岳,炼丹成,能隐形变化,乃入青城山隐居。 谭峭著《化书》(《谭子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认为万事万物皆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后复归于虚,“其化无穷”。 据《泉州府志》载称,南唐主李煜曾赐谭峭以“紫霄真人”之号。福建有不少人奉之為神,又稱譚仙或譚公,但與惠州、香港流行拜祭的譚公(原名譚德)並非同一神祇。 沈汾《續僊傳》有記載。.

查看 咸通和谭峭

貞觀 (清和天皇)

貞觀(859年四月十五至877年四月十六)是日本的年號,在天安之後、元慶之前。這時代的日本天皇是平安時代之清和天皇及陽成天皇。.

查看 咸通和貞觀 (清和天皇)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該時期的越南受中國的隋、唐等王朝統治,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此一時期的起迄時間,越南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定為603年至939年;另有定為602年-905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隋朝及唐朝統治,並過渡至獨立建國的時期。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並設置都護府(曾稱作交州總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等)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在第三次北屬期間,該地曾爆發多起民變,並受環王國(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闍婆(位於爪哇)、南詔國(位於中國西南)的侵擾。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誌著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查看 咸通和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黄峭

黃峭(),讳嶽,字峭山,又字仁静,号青岗。福建绥城县昼锦乡和平里坎头村上井人(今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上井),生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四月十五日戌时。 黄峭娶三妻(官氏、吳氏、鄭氏),各生七個兒子,共有兒子二十一個,有孫百餘人。951年,黃峭將十八個兒子遣至各地,有「遣子詩」--:“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兒郎當自強。”他是江夏黄氏的始祖,子孙遍布福建、江西、广东、台湾。 一些记载中黄峭曾荣登进士,而也有考证其并非进士出身。.

查看 咸通和黄峭

龐勛

勛(),唐末兵變領袖。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南詔佔交趾,唐政府召徐泗兵二千人赴援,後以八百人戍守桂州(廣西桂林),龐勛任桂州戍軍的糧料判官。咸通九年(868年)七月,戍卒已遠戍六年,思歸心切,观察使崔彥曾要求再留一年,此時戍卒怨憤,在桂州譁變,殺都頭王仲甫,推龐勛為首領,自行北歸,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回到徐州。途中俘崔彥曾,廣大農民紛起響應,一时声势大震。佔據淮口,威脅長安。 咸通十年(869年)唐朝廷派康承訓、王宴權、戴可師等二十萬前往鎮壓,分三路進攻。戴可師率三萬羽林軍恃勇輕進,渡過淮河,佔領泗州東南的都梁城(在今江蘇盱眙東南),此時龐勳軍在半夜悄悄撤出。戴可師進入都梁城,僅是空城。第二天,天降大霧,濠州王弘立引兵數萬大軍重新殺入,縱擊官軍,三萬官軍全軍覆沒,戴可師死於亂軍之中。這時龐勛錯失先機,自謂天下無敵,縱情淫樂。不久宿州守將張玄稔叛變降唐,情勢由勝而敗。咸通十年(869年)九月,龐勛自徐州引兵西撒,唐軍以八萬之眾緊追不捨,龐勳不敵沙陀將士,又退至蘄縣(今安徽宿縣南)渡河,降將李兗拆毀渡河之橋,龐勛軍已無退路,為康承訓等人所擊殺。史稱龐勛之變。.

查看 咸通和龐勛

龙拖湾摩崖造像

龙拖湾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蒲砚村,为一群南北朝至清代的摩崖造像的总称,主要分布在龙拖湾、庵子岩、土地嘴、石马庵四处,为蒲江石窟中一处典型的摩崖造像文化遗迹。2002年12月27日公佈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龙拖湾摩崖造像的年代包括南北朝、唐、宋、明、清。唐代佛教造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飞天、一佛二弟子二力士二供养人、千佛和弥勒佛等。第10号龛为道教造像。清代造像为牛王菩萨、二郎神等。有造像题记“大唐天宝五年”(746年)、“大中元年”(847年)、“咸通九年”(868年)等。.

查看 咸通和龙拖湾摩崖造像

霍彦威

霍彦威(《旧五代史》卷六十四),924年-926年间名为李绍真,字子重,谥号晋忠武公,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和后唐将领。.

查看 咸通和霍彦威

范墉

范墉(),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武寧軍節度使,後被追封為周國公。在其子范仲淹出生隔年過世。 范墉原為吳越官員,至宋北太平興國三年(即公元978年),范墉跟隨吳越忠懿王錢俶歸入北宋,官至武寧軍節度使。 范墉祖先原為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為其先祖,但因戰亂不能回鄉,其祖父吳越節度判官范夢齡跟隨曾祖父唐朝咸通其間任處州麗水縣丞之范隋移居蘇州吳縣。其父范贊時為吳越秘書監。 有三子分別為范仲溫、范仲鎡及范仲淹,而范仲淹乃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現世蘇州天平山有一「三太師祠」為范仲淹祖先的歸葬之地,並豎立有范夢齡、范贊時及范墉之雕像。.

查看 咸通和范墉

范夢齡

范夢齡(),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吳越節度判官,後被北宋追封為徐國公。 范夢齡祖先原為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為其先祖,但因戰亂不能回鄉,後跟隨其父唐朝咸通其間任處州麗水縣丞之范隋移居蘇州吳縣。有一子為范贊時,九歲中神童科舉,任吳越秘書監。其孫范墉跟隨吳越忠懿王錢俶歸入北宋,官至武寧軍節度使。另有其一曾孫為知名的范仲淹。 現世蘇州天平山有一「三太師祠」為范仲淹祖先的歸葬之地,並豎立有范夢齡、范贊時及范墉之雕像。.

查看 咸通和范夢齡

范隋

范隋(),字不詳,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朝咸通其間為處州麗水縣丞。 遇戰亂不能回鄉,因此定居於蘇州。范履冰之六世孫、范仲淹之高祖。范隋並不知名,唯其五世為范仲淹,所以現世仍然藏有其告身(即委任狀)《范隋告身》。.

查看 咸通和范隋

范贊時

范贊時(),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吳越秘書監,後被北宋追封為唐國公。 范贊時九歲中神童科舉。祖先原為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為其先祖,但因戰亂不能回鄉,他的父亲吳越節度判官范夢齡後跟隨祖父唐朝咸通其間任處州麗水縣丞的范隋移居蘇州吳縣。其子范墉後跟隨吳越忠懿王錢俶歸入北宋,官至武寧軍節度使。其孫為范仲溫、范仲鎡及范仲淹。 现在蘇州天平山上有一见「三太師祠」,為范仲淹祖先的歸葬之地,豎立有范夢齡、范贊時及范墉之的雕像。.

查看 咸通和范贊時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为郡望的卢姓士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爲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秦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后,定居涿县。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

查看 咸通和范陽盧氏

郎宁公主

郎宁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唐文宗李昂的第四女。 她的生母不详。出家为女道士。没有关于郎宁公主是否婚嫁的记载。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八月廿九,郎宁公主去世。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六,安葬到长安万年县崇道乡夏侯村。.

查看 咸通和郎宁公主

郡州

郡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分武安州设置郡州,为羁縻州,治所在郡口县(今越南海防市先浪),属安南都护府。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郡州升为正州。郡州下辖郡口县、安乐县(今越南海防市)。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隶属于静海军节度使。五代十国沿置郡州至越南独立后。.

查看 咸通和郡州

郭淑妃

郭淑妃,生卒不详,唐懿宗李漼妃嫔之一,同昌公主生母。 郭氏被郓王李漼納為妾,于大中三年(849年),生下一個女兒,即同昌公主。853年,李漼登基,是为唐懿宗,郭氏封为淑妃。女兒同昌公主嫁韦保衡為妻。郭淑妃常出入韦保衡的内宅娱饮不禁,外界謠傳韦保衡與郭淑妃淫亂。咸通十一年(870年),女儿同昌公主逝世。十五年(874年),唐懿宗逝世,唐僖宗即位。黄巢造反时,唐僖宗出逃仓促,郭淑妃来不及跟从,流落民间乞讨,为时人所叹,不知所终。.

查看 咸通和郭淑妃

郭曖

郭曖(),祖籍山西汾陽,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华州区),唐朝將領郭子儀第六子,霍国夫人王氏所生第四子,襲代國公,唐代宗時期駙馬,娶昇平公主。.

查看 咸通和郭曖

郑从谠

郑从谠(?《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正求,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两度拜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郑从谠

郑延昌

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郑延昌

郑畋

郑畋(),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唐末宰相。以镇压黄巢民變而知名。 鄭亞之子。会昌二年(842年)中进士,仕藩镇幕府。咸通五年(864年)进入朝廷,累次升官至中书舍人。十年,迁户部侍郎。十一年,充翰林学士。后来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即位后,郑畋先官内徙郴、绛二州,后被封为右散骑常侍。乾符四年(877年),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乾符五年(878年),因反对招安黄巢被罢官。广明元年(880年),郑畋出任凤翔节度使。同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出逃蜀地。郑畋组织军队抗击黄巢军。中和元年(881年),郑畋败黄巢部将尚让等于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又与西北诸镇约盟,号召藩镇合兵攻打长安。不久,其部将李昌言兵变,赶走了郑畋。于是郑畋被罢黜为太子少傅。二年,朝廷召郑畋至成都,复官以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三年,黄巢军从长安撤退,僖宗回到长安。时权宦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郑畋不和,排挤郑畋,乃投其子于彭州(今四川彭县)。不久病逝。 子郑凝绩字裕圣,户部侍郎;孙郑绍余,字垂芳。女儿嫁给相如令李德休。 Category:鄭姓.

查看 咸通和郑畋

郑肃

郑肃(?),字乂敬,中国唐朝官员,唐武宗和唐宣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郑肃

郑昌图

鄭昌圖(),又作昌符,字光業,滎陽人。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狀元,歷任中書舍人、鳳翔節度副使。後捲入朱玫、李昌符等另立襄王李煴为帝陰謀,中和四年(884年)四月李熅任命他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加同平章事。事败,於光启三年(887年)三月被斩于岐山县。.

查看 咸通和郑昌图

郑愚

郑愚,唐朝番禺人。 生卒年不詳。家世殷富,開成二年進士,授校書郎。咸通初年,为商州刺史,表陆希声为幕僚。二年,授官桂管觀察使,三年改岭南西道节度使。八年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曾提拔皮日休。咸通九年出京为岭南东道节度使。中和年間,黄巢之亂平定,出镇南海,终官尚书左仆射。有《郑愚集》,早佚。.

查看 咸通和郑愚

蘇茂州

苏茂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太宗贞观末年分钦州设置新安州,为羁縻州,治所在归化县(今越南广宁省先安)。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宁省东北河桧一带。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新安州属安南都护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新安州改为苏茂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苏茂郡改为苏茂州。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苏茂州升为正州,隶属于静海军节度使。苏茂州下辖归化县、宾阳县、安德县。越南独立后,直到越南李朝依然沿置苏茂州。.

查看 咸通和蘇茂州

赵隐

趙隱(《旧唐书》卷一十九下),字大隐,封天水县伯,唐朝官员,唐懿宗、唐僖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咸通和赵隐

资州

资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所在阳安县(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移治资阳县(今资阳市),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初改为资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同年析置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资州。土贡:麸金、柑。户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治所本在盘石县,咸通六年(865年)徙治内江县,七年复治盘石县。下领八县:盘石县、资阳县、清溪县、内江县、月山县、龙水县、银山县、丹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资阳、资中等市县地。 宋朝时,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元朝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有今内江、资中、资阳、仁寿、井研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查看 咸通和资州

薛能

薛能(),字太拙,唐朝汾州人。 會昌六年(846年)登狄慎思榜進士,任盩厔县尉。李福任滑州節度使時,任薛能為觀察判官。後歷官御史、都官、刑部員外郎等,又隨李福遷官西蜀。咸通年間中,代理嘉州刺史,又先後遷任主客、度支、刑部郎中、同州刺史、京兆大尹等職。咸通十二年(871年),路岩被贬为貶為劍南西川節度使。路岩出城時,路人紛紛向他投擲瓦礫。薛能是路岩在相位时所拔擢,路岩告訴薛能道:“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薛能举笏答称:“向来宰相出任,京兆府无发兵防卫先例。”路岩感到惭愧。 出任感化軍節度使,後入朝授工部尚書。又出任徐州節度使、忠武節度使。廣明元年(880年)九月,麾下周岌叛亂,自稱留後,逐节度使薛能。薛能想奔襄阳,乱兵追杀之,并杀其全家。 詩風仿效陶潛,又常以李白自許,《全唐詩》錄有其作《牡丹四首》。洪迈评论说:“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

查看 咸通和薛能

闽县

闽县是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明朝初年后,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侯官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由原丰县改称闽县。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新宁县、温麻县。武德八年(625年),废侯官县入闽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元和三年(808年)再并侯官入闽县,元和五年(810年),复析闽县置侯官县。咸通二年(861年),划出闽县和连江县地置永泰县、永贞镇(今罗源县)。终唐一世,属福州。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即闽国时期,改闽县为长乐县,清泰二年(935年),长乐复名闽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次年又复原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闽县9乡置怀安县。元朝时属福州路,明朝初年属福州府。 清代,闽县管辖12乡、4坊、34里。清末撤乡、里,建区,闽县分为11区,与侯官县分治今闽侯县及福州城内区、南台区和下渡区。城内区又分为:北段(华林坊、钱塘巷一带)、中段(鼓楼前一带)、南段(南大街一带)、东段(东街、旗汛口、法海寺一带)、旗界段(东门大街、汤门大街、河西街、河东街一带)五段。城内井楼门、汤门、东门、水部门、南门五城门均属闽县城内区管辖。南台区分南台、水部两段。下渡区以藤山(仓前山)为首段,泛船浦以下为第二段,江边一带为第三段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府,民国2年3月改设为闽侯县,闽县建置从此取消闽侯县志,方志出版社,2001.12,ISBN 7-80122-636-4。.

查看 咸通和闽县

蒋伸

蒋伸(此生卒年见于 ,但没有引用出处。),字大直,乐安郡开国公:s:授蔣伸畢誠節度使制,唐朝官员,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蒋伸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查看 咸通和自贡市

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简称《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南北朝時代的開善智藏,持誦該經,多有靈驗感應,加之以禪宗後來大力弘揚,使得金剛經成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課誦的佛經。 早期天台宗和華嚴宗皆視金剛經為不了義的經典,唐朝以後的僧人,則多將該經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民間則極尊此經,認為讀通之後可以成就佛果,就是單純念誦時也能感召八大金剛護法。明朝末年的祕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剛經,將「空」等同於「道」,視之為能源出萬物的「真空家鄉」。 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唐代咸通(868年)年間印刷,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

查看 咸通和金剛經

采茶录

《采茶录》(唐)温庭筠著于唐咸通元年(860年)。原三卷,现在只剩残篇。.

查看 咸通和采茶录

蕭倣 (唐朝)

蕭倣(),字思道,封蘭陵郡侯,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曾任宰相。.

查看 咸通和蕭倣 (唐朝)

长乐郡 (唐朝)

长乐郡,唐朝时设置的郡。 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福州。.

查看 咸通和长乐郡 (唐朝)

苏州状元

苏州状元列表列出自中国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苏州地区(包括隋代以来至今的苏州城区和下属的县级行政区)有记载的获得文、武进士科第一名(俗称“状元”)的人物,共计文状元54位、武状元6位,合60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各城市首位,苏州也因此被称为“状元之乡”或“状元之城”,状元甚至被称为苏州的土产、特产。徐有贞曾在《苏州儒学兴修记》中写道:“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

查看 咸通和苏州状元

雪峰崇圣寺

闽侯崇圣寺,曾称应天广福禅院、应天雪峰禅院、雪峰崇圣禅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的雪峰山山麓,为是禅宗流派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查看 咸通和雪峰崇圣寺

蛮书

蛮书,唐朝安南(今越南)从事樊绰在863年(咸通四年)编的南诏云南志。十卷。又名《云南志》、《南夷志》、《南蛮记》。 记载唐代云南地区和邻近东南亚各国的民族、物产、风俗、政治、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

查看 咸通和蛮书

雄武軍節度使

武軍節度使,前身為唐代的秦州防禦守捉使、秦成兩州經略、天雄軍使、天雄軍節度使,是唐代、五代在秦州(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南)設置的節度使。 唐大中三年(849年)升秦州防禦守捉使為秦成兩州經略、天雄軍使,咸通五年(864年)升為天雄軍節度使,領秦州、階州、成州。大順二年(891年)階州別屬洋州武定軍節度。天祐元年(904年),因與魏州天雄軍重名,改稱雄武軍節度使。 五代初為岐王李茂貞所據,下領秦、鳳、階、成4州。前蜀永平五年(915年)攻取該節度使及秦、階、成3州,改稱天雄軍節度使(因與金州雄武軍重名而改)。後唐同光三年(925年)滅前蜀,復號雄武軍。後晉因之。後晉天福十二年(947年),雄武軍節度使何重建降後蜀。後周顯德二年(後蜀廣政十八年,955年),後蜀雄武軍節度使兼侍中韓繼勳棄秦州奔成都,雄武軍觀察判官趙玭舉城投降後周軍。北宋時屬秦鳳路管轄。.

查看 咸通和雄武軍節度使

陆希声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中国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陆希声

陇南市

陇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与黄土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有“陇上江南”之称。.

查看 咸通和陇南市

陕虢节度使

陕虢节度使,原为陕虢观察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陕西省之间设立的節度使。.

查看 咸通和陕虢节度使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特別因首創“寓言”體,留下“黔之驢”“臨江之麋”“捕蛇者說”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復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韓文古,柳文秀。.

查看 咸通和柳宗元

柳仲郢

柳仲郢,字谕蒙,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南)人。唐朝官员。 柳公绰之子。幼年好学,其母韓氏(韓皋之女)乃以熊膽製成藥丸,使他夜晚讀書時咀嚼,以苦提神,方能在夜裡看書能看更久。元和末中进士,为校书郎。得牛僧孺賞識,入為監察御史,遷戶部尚書。会昌五年(845年),任京兆尹。咸通五年(864年),官至天平节度使。好手抄六經,又抄司馬遷、班固、范曄的史書,家藏書萬卷。曾為其妹撰并書墓誌銘 。 娶韦贯之女。子柳璞、柳珪、柳璧、柳玭。.

查看 咸通和柳仲郢

林慎思

林慎思(),字虔中。福建福州长乐人。 唐咸通十年(869年),中进士,复中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迁水部郎中。乾符年间(874~879 年),任万年县县令。广明元年(880年),被黄巢军所擒而死。 林慎思著有《续孟子》、 《宏词》、《儒范》、《伸蒙子》等。 S Category:长乐人 Category:唐朝进士.

查看 咸通和林慎思

恭憲皇后

恭宪皇后王氏,唐懿宗的后宫。 她的家世非常寒微。咸通年间,位列后廷,得到宠幸。具体位号,无记载。八年(867年)生寿王李晔之后薨逝。888年,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追尊王氏为皇太后,册上谥号恭宪皇后,祔主懿宗庙,即其墓园为安陵。召其弟王瑰受官。一说即王德妃。.

查看 咸通和恭憲皇后

揚州城遺址

揚州城遺址指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的隋代、唐代、宋代時期的揚州古城遺址。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咸通和揚州城遺址

李㥽

李㥽(),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二十子,生母不详。 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后,直到咸通三年(862年),李㥽才被侄子唐懿宗封为荣王。广明元年(880年)八月十九日,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十月初九日,李㥽去世。其子李令平嗣王。.

查看 咸通和李㥽

李山甫

李山甫,籍贯不詳。唐朝人。 咸通中,進士久不第,遂归隐河东。光啟年間,魏博节度使樂彦禎聘為從事,以文才名於當時。光启二年,嗣襄王李煴稱帝,彦祯派遣山甫出使镇州拜會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計劃聯合幽、邢、滄諸鎮同盟以拒煴,但其事未成。李山甫由於仕途失意,頗怨恨中朝貴達。中和四年(884年)十二月,宰相王铎出京擔任义昌军节度使,途经魏州,山甫竟唆使樂彦禎之子樂從訓伏兵於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突襲劫掠,王铎及家属吏佐等三百馀人皆遇難。後不知所终。有《李山甫诗》一卷,已佚。.

查看 咸通和李山甫

李建勛

李建勳(),字致堯,廣陵(今江苏扬州)人。 李德诚第四子。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出生,娶徐温之女(广德公主)為妻。早年為金陵巡官,南唐主李昪鎮守金陵時,任命為副使。李昪创建南唐,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周太祖廣顺二年卒。有集一卷。.

查看 咸通和李建勛

李佶

李佶,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的第三子,生母不详。 咸通三年(862年),李佶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蜀王,与魏王李佾、凉王李侹同封,十年(869年)五月受任为开府仪同三司、兼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不出阁。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 后来宣武军节度使从事李振曾言“懿皇初升遐,韩中尉(韩文约)杀长立幼”,可能韩文约在拥立唐僖宗时杀害年长皇子,未详是否即李佶。   .

查看 咸通和李佶

李佾

李佾(),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的长子,生母不详。 咸通三年(862年),李佾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魏王,与凉王李侹、蜀王李佶同封。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正月,魏王佾薨。   .

查看 咸通和李佾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查看 咸通和李德诚

李侹 (凉王)

李侹(),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第三子。 史书未载出生年,根据墓志中逝世时“享年一十有四”,推出生年在865年,但其五弟唐僖宗生于咸通三年(862年),其生年当在862年之前。或逝世时年龄有误、或排行有误。咸通三年(862年),李侹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凉王,与魏王李佾、蜀王李佶同封,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乾符五年(878年)六月十二日,李侹去世。第二年,安葬于万年县崇道乡西赵村。.

查看 咸通和李侹 (凉王)

李侃 (唐朝皇子)

李侃,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的第四子,生母不详。 咸通六年(865年),李侃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郢王,咸通十年(869年),改封为威王(《旧唐书》作咸王),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 后来宣武军节度使从事李振曾言“懿皇初升遐,韩中尉(韩文约)杀长立幼”,可能韩文约在拥立唐僖宗时杀害年长皇子,未详是否即李侃。   .

查看 咸通和李侃 (唐朝皇子)

李保

李保,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的第六子,生母不详。 咸通十三年(872年),李保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吉王,吉王李保在兄弟中为最贤。唐僖宗去世,吉王李保最长,将立他为皇帝,杨复恭独以唐昭宗为嗣。文德元年(888年)八月初九日,吉王李保被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仍加食邑三百户。乾宁元年(894年),李茂贞带兵入京师,计划废帝立吉王,李克用率兵驱逐王行瑜,事情中止。   .

查看 咸通和李保

李党

李党,指的是唐朝后期著名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中的李党,源于李党领袖李德裕。 牛李党争发生在九世纪的前半叶,两派的斗争持续了四十余年之久。李党以裴度、郑覃、李德裕为首,李党成员多来自世族,与来自地方藩的牛党相互倾轧,直至唐宣宗大中初年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相继病死任上,牛李党争才告一段落,余波延续到咸通年间。当时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亦牵连其中。 李党早期领袖可以认为是裴度(765-839年),与之针锋相对的李逢吉(758-835年)可认为是牛党魁首,双方活跃于唐宪宗、穆宗、敬宗之时;李党中期领袖是李德裕(787-849年),同为李党首领的包括郑覃(?-842年)、李绅(772-846年),对应的牛党领袖为李宗闵(787-846年)、牛僧孺(779-847年)等,双方活跃于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之时;晚期以白敏中(792-863年)、令狐綯(795-872年)为首的牛党活跃于唐宣宗之时,相继秉政十余年,李党成员多在地方任职,无公认领袖;唐懿宗之初,牛党宰相相继被贬,李党后进人士也有拜相的,但牛李党争已经淡去。 Category:唐朝政治.

查看 咸通和李党

李克讓

李克讓(),沙陀人,代北節度使李國昌次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二弟。 李克讓少年時善於騎射,以勇悍聞名。咸通年間,跟隨李國昌討伐龐勛,以軍功為振武都校。乾符年間,王仙芝攻陷荊、襄地區,朝廷徵兵,李克讓率領軍隊奉詔討賊。平亂後,以軍功授職為金吾將軍,留於京師為宿衞。 當初,懿祖朱邪執宜以部族歸順朝廷,唐憲宗賜宅於親仁坊,自長慶以來,嘗派遣一子為典衞兵。李克用起兵雲中,殺段文楚,朝廷議罪,命發兵討伐李克用,天子下詔巡使王處存夜圍親仁坊搜捕李克讓。李克讓與其下屬何相溫、安文寬、石的歷十餘騎彎弧躍馬,突圍而出,官軍數千人追捕,李克等人逃至渭橋時已射殺數百人。李克讓自夏陽掠取船隻而渡河,歸於鴈門。明年,李克用謀反之事昭雪,李克讓復入宿衞。黃巢進犯長安,唐僖宗逃入蜀地,李克讓當時鎮守潼關,為黃巢軍所打敗,以部下六七騎匿伏於南山佛寺中,當夜為山僧所殺害。 李克讓死後,下屬渾進通冒刃而獲免死,歸降於黃巢。中和二年(882年)冬天,李克用入關討賊,屯兵於沙苑。黃巢派遣使者米重威齎賂修好,因此送還渾進通至軍中,兼且擒贈殺害李克讓的山僧十人。李克用焚燒偽詔,交還其使者,盡數誅殺山僧。李克用為李克讓發哀行服,悲慟不已。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资治通鉴》《蜀祷杌》《十国春秋》均称后蜀高祖皇帝孟知祥妻琼华长公主为李克让女,但据《大唐福庆长公主墓志》《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公主是李克用和贞简皇后曹氏的长女,庄宗李存勗的胞姐,并非李克让女。.

查看 咸通和李克讓

李回

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后改昭度,封陇西郡公,谥文懿,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李回

李国昌

李國昌,沙陀人,原名朱邪赤心,或曰名赤衷,唐朝將領,朱邪鐵勒的後代,朱邪執宜之子。唐朝賜名李國昌。子晉王李克用。.

查看 咸通和李国昌

李倚

李倚(),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的第八子,生母不详。 咸通十三年(872年),李倚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睦王,住在大明宫内院。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李倚与通王李滋、济王、韶王、彭王、韩王、沂王、陈王领侍卫诸军,统安圣、奉宸、保宁、安化军卫京师。昭宗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逼宫,投奔镇国军节度使韩建。韩建威胁唐昭宗,说八王擅权、图谋杀死自己再劫驾去河中。遂解除兵权,归于十六宅。嗣延王李戒丕、嗣丹王李允往见李克用,韩建讨厌他们,嗣覃王尝督军伐李茂贞。乾宁四年(897年)八月,韩建与刘季述矫诏攻十六宅,将十一王带到石堤谷,一起诛杀。济王、韶王、彭王、韩王、沂王、陈王、延王、丹王、覃王的世系不明。天复(901年—904年)初年,追赠李倚恭哀太子。《唐会要》记载,其墓倚陵,在京兆府昭应县界。.

查看 咸通和李倚

李福 (宰相)

李福,字能之,唐朝宗室,襄邑恭王李神符五世孙,李石之弟。 唐宣宗任宣武军节度使,入遷戶部尚書。 唐懿宗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僖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協助荊南軍防守。.

查看 咸通和李福 (宰相)

李紘

李纮(),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十七子,生母不详。 生年没有记载。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纮被父亲唐顺宗封为抚王,咸通四年(863年),册拜司空。咸通五年(864年),册拜司徒。乾符三年(876年),册拜太尉,六月,李纮去世。.

查看 咸通和李紘

李绰

李绰(),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二十一子,生母不详。 生年没有记载。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绰被父亲唐顺宗封为翼王,咸通三年(862年)十二月,李绰去世。《旧唐书》误作咸通二年。.

查看 咸通和李绰

李绾

李绾(),唐朝皇子,本名李浥,是唐顺宗李诵的第十五子,生母庄宪皇后。 生年不详,同母兄唐宪宗生于778年,当在之后。贞元四年(788年),李绾被祖父唐德宗封为河东郡王,授光禄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绾被父亲唐顺宗封为福王,任魏博节度大使。咸通元年(860年),册拜司空。咸通二年(861年),李绾去世。.

查看 咸通和李绾

李绅 (袁王)

李绅(),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十九子,生母不详。 生年没有记载。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绅被父亲唐顺宗封为袁王,咸通元年(860年)五月廿三,李绅去世。《旧唐书》误作太和十四年。.

查看 咸通和李绅 (袁王)

李缉

李缉(),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二十二子,生母不详。 其父唐顺宗在806年逝世。咸通二年(861年),李缉被侄孙唐懿宗封为蕲王,咸通八年(867年)七月初五,李缉去世。《旧唐书》误作咸通八年封王。.

查看 咸通和李缉

李群玉

李群玉,字文山,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 性情旷逸,早年“幽沉江介,分托渔樵”,名氣遠播京城。杜牧游澧州時,专访李群玉,並勸他參加科舉。後前往應考,終不第。有诗才,風格“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會昌三年(843年),裴休任湖南觀察使,群玉前往投奔。裴休後來擔任宰相,更器重他,大中八年(854年)由裴休推薦,向宣宗献诗三百首,宣宗以其歌诗“异常高雅”,赐以“锦彩器物”,後授弘文馆校书郎。曾考察過长沙窑。但因不適應晚唐官場,大中十三年(859年)告归。晚年飘泊四海,患有嚴重消渴(糖尿病)。咸通三年(862年)前後客死江西洪州。昭宗光化三年(900年),經韦庄奏请,追赠为进士出身。《全唐诗》录其诗263首。有一女,早夭。.

查看 咸通和李群玉

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 早年居杭州,不務進取。大中十年,進士及第,曾入幕潮州、淮南、睦州、信州。官终侍御史。咸通中為越州從事,卒於任上。工於詩,善寫景。辛文房稱其詩“清麗,極能寫景狀懷,每使人竟日不能釋卷。”.

查看 咸通和李郢

李蔚 (唐朝)

李蔚(《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字茂休,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咸通和李蔚 (唐朝)

李滋

李滋(),唐朝皇子,是唐宣宗的第四子,母吴氏。 会昌六年(846年),李滋被他父亲唐宣宗封为夔王,住在大明宫内院。李滋是宣宗最喜爱的儿子,宣宗有意由他继位,却碍于其非长子未确立为皇太子。宣宗临终将李滋托付于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矫诏欲出支持宣宗长子郓王李温的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为淮南监军,王宗实起初欲赴任,但在左神策副使亓元实提醒下入宫面圣验证诏命真伪,发现宣宗已崩。于是王宗实矫诏以郓王为皇太子,即位为唐懿宗,而王归长等皆被杀。咸通四年,夔王李滋薨。 而《新唐书》则据《旧唐书·昭宗纪》《德王𥙿传》为李滋补传如下:乾宁三年(896年),被改封为通王的李滋与睦王李倚、济王、韶王、彭王、韩王、沂王、陈王领侍卫诸军,统安圣、奉宸、保宁、安化军卫京师。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威胁唐昭宗,说八王擅权。遂解除兵权,归于十六宅。嗣延王李戒丕、嗣丹王李允往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韩建讨厌他们。乾宁四年(897年)八月,韩建与刘季述矫诏攻十六宅,将十一王带到石堤谷,一起诛杀。 但是于琮所撰《唐故夔王李滋墓志》亦载夔王李滋卒于咸通四年,可见《旧唐书》正确,而《新唐书》误将通王与夔王李滋混为一人。   .

查看 咸通和李滋

李澭

李澭(),唐朝皇子,是唐宣宗的第十子,母曰陈氏。 大中十一年(857年),李澭被他父亲唐宣宗封为广王,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咸通五年(864年)六月一日逝世于邸第,年十一。乾符四年(877年)四月十四日,迁葬于万年县□川乡尚傅村。   .

查看 咸通和李澭

李惴

李惴(),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七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后,大中六年(852年),李惴被兄长唐宣宗封为棣王,咸通三年(862年)二月,李惴去世。.

查看 咸通和李惴

李憻

李憻(),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九子,生母不详。 从其兄唐宣宗李忱生年推断,当在810年后。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后,大中十四年(860年),李憻被侄子唐懿宗封为信王,咸通八年(867年)十二月,李憻去世。.

查看 咸通和李憻

李思恭

李思恭(),本名拓跋思恭,是唐朝末年党项族的首领,安抚平下番落使拓跋重建之子。.

查看 咸通和李思恭

杨收

杨收(),字成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自称杨素之後,世居冯翊。父杨遗直。岭南节度使杨发之弟。十三善文咏,人稱神童,鄉人多來造訪,观其赋诗,竟压坏藩篱。会昌元年登第,累官翰林学士,杨收与左神策中尉杨玄价因同宗相结。累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任宰相时,有人编歌谣《嘲四相》:“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说的就是当朝宰相曹确、杨收、徐商、路岩。因得罪杨玄价,咸通十一年(870年)二月被贬流放驩州,三月十五日在准备去驩州之际,被赐死在端州。.

查看 咸通和杨收

杜审权

杜審權,字殷衡,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杜如晦六世孙。早年進士得第,後被聘為浙西幕府。又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再转左补阙。宣宗時,擔任翰林學士,累遷兵部侍郎、學士承旨。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京為鎮海軍節度使。當時徐州戌卒龐勳自桂州擅还,派遣劉佶以精兵數千人協助吳迥攻打泗州。布衣辛讜冒著生命危險殺出重圍向杜審權求援。審權與淮南节度使令狐綯、荆南节度使崔铉出师討伐,咸通九年(86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審權派遣都頭翟行約率領四千人救泗州,終於平定龐勳之變。拜尚书左仆射。終官太子太傅。.

查看 咸通和杜审权

杜建徽

杜建徽,字延光,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官员,吴越武肃王钱镠时左丞相。唐末五代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杜建徽出生。杜棱幼子,杜建徽性格强勇。年少时从军,随父归武肃王钱镠,累从征伐有功,军中称为“虎子”。杜建徽治军严整。从讨董昌,箭中左眉,犹挥军力战。为武安都指挥使,转任都指挥使。天复二年(902年),从新城驰援杭州,平定叛将徐绾、许再思。天复三年(903年),杜建徽的儿女亲家、睦州刺史陈询背叛钱镠,杜建徽也受到怀疑。钱密令部下刺探其意,杜建徽表明忠心。陈询兵败,其属吏持杜建徽致陈询的书信来降。钱镠阅书不胜嘉叹。杜建徽历任浙东营田副使、常州刺史、行军司马,天宝八年(915年),送王子钱传珍到京城开封府,尚后梁寿春公主。回到吴越,进封泾原节度使。天宝十六年(923年),钱鏐建立吴越国如天子之制,任命杜建徽为左丞相,封郧国公。杜建徽历任国子监祭酒、泾源昭化诸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历仕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俶五王。杜建徽八十岁时,尚能骑射,于广场中击马球。乾祐三年(950年)卒,年八十八岁。赠太师,谥号“威烈”。 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钱元瞿和钱弘佐;孙杜昭达。.

查看 咸通和杜建徽

杜光庭

杜光庭(),字宾至,一说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雲(今中国浙江)人。唐朝上清派著名道士。.

查看 咸通和杜光庭

杜讓能

杜讓能(),字群懿,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官员。.

查看 咸通和杜讓能

杜慆

杜慆,京兆杜氏,历任泗州刺史、检校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庞勋之乱时,守泗州城。.

查看 咸通和杜慆

楊貴妃 (唐懿宗)

杨氏(),弘农郡人,唐懿宗妃。史书无载,生平见于其墓志。 家世不详。“以良家子选居禁掖,而待年于公宫”。生前受封楚国夫人。咸通六年(865年)四月十九日,逝世于大内,年三十二,追赠贵妃。同年七月二十三日,安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夏侯村。.

查看 咸通和楊貴妃 (唐懿宗)

正定县

正定县在中国河北省西南部,是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石家庄市北12公里。正定于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境内古建筑丰富多彩,全县共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正定县

武州 (西魏)

武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甘肃省境。 西魏废帝时设置武州,原为北魏所移置之武都郡。治安育县(北周改将利县。今武都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县附近白龙江流域。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为武都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再改为武州,领将利、建威、覆津、盤堤4县。贞观元年(627年)省建威入将利。管县3: 将利县(即北魏所置石门县,北周闵帝时改为将利县,为武州州治,即今武都县)、福津县(即魏孝文帝时所置武阶郡)、盤堤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武都郡,安史之乱时,武州被吐蕃占据,后废。大历二年(767年),复置为行武州。大中后,吐蕃势弱,与秦州“渐复故地,置官守”。咸通中,唐朝政府“始得故地”,龙纪初年,“遣使招葺之”。景福元年(892年),更名为阶州。.

查看 咸通和武州 (西魏)

武德軍節度使

武德軍節度使,舊稱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东川节度使,唐朝在今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二载(757年)分剑南节度使东部设置。治所在梓州(今三台县),下辖梓州、遂州、绵州、剑州、龙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资州、简州、阆州。759年增加昌州、渝州、合州。764年和西川合并,767年再分东西川,开始治遂州,为东川都防御观察使,兼静戎军使。后来恢复东川节度使,治梓州。771年—775年一度罢昌州。784年阆州归山南西道节度使。809年,资州、简州归西川节度使。长期领有梓州、遂州、绵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剑州、龙州、昌州、渝州、合州。相当于今天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以西,沱江下游流域以东,和剑阁县、青川县。888年龙州归威戎军节度使,891年剑州归龙剑节度使,897年遂州、泸州、昌州、渝州归武信军节度使。唐朝末年被王建兼并。前蜀改为天贞军节度使,910年改武德军节度使。.

查看 咸通和武德軍節度使

永寧公主 (唐武宗)

永宁公主,唐朝公主,又作永清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五代皇帝唐武宗李炎的第三女。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她获封号永清公主,和寿春公主、昌乐公主一起获封。没有关于永清公主是否婚嫁的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永清公主去世。.

查看 咸通和永寧公主 (唐武宗)

江心寺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瓯江的小岛江心屿上。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咸通和江心寺

汪遵

汪遵,又作江遵或王遒。唐朝宣州涇縣人。 生卒年不詳。自幼為縣衙小吏,家貧無書,向他人借書,日夜苦讀。後來辭退吏役工作,赴京應試,曾在灞滻遇友人許棠。當時許棠也在京城應考,頗輕視他,還羞辱他說“小吏無禮”。結果汪遵登咸通七年韓袞榜進士第,而許棠五年後方才登第。餘事不詳。汪遵善寫歌诗,尤善以绝句咏史。辛文房称其“拔身卑污,奋誉文苑”,並盛赞其《题李太尉平泉庄》、《过杨相宅》诗。有詩一卷,已佚。.

查看 咸通和汪遵

河口瑶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簡稱河口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少數民族自治县。面积1313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9万人。县政府驻河口镇。 河口县北与屏边县、马关县及个旧市接壤,西与金平县毗连,东与南则以红河、南溪河为界与越南老街省接壤。 县内地势北高南低,渐渐向东南倾斜。县内海拔最高点2363米,而南溪河、红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76.4米,为西南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最低点。,行政区划网。 目前下辖:河口镇和南溪镇;老范寨乡、桥头苗族壮族乡、瑶山乡和莲花滩乡。.

查看 咸通和河口瑶族自治县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查看 咸通和河內市

沈崧

沈崧(),字吉甫,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宰相。.

查看 咸通和沈崧

泰宁军节度使

泰宁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山东省南部设立的節度使。 819年二月,分割淄青节度使为三,分出天平军节度使和沂海兖密观察使,治沂州,下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 820年改为兖海节度使,治兖州。 832年改为兖海沂密观察使。 851年改为节度使。 862年八月,增加徐州,863年十一月徐州归徐泗节度使。 876年二月,建号泰宁军节度使。.

查看 咸通和泰宁军节度使

泾原节度使

涇原節度使,後稱彰義軍節度使,唐代節度使名,得名於涇、原二州。.

查看 咸通和泾原节度使

洞山良价

洞山良--(,“--”念jiè,不是“--”的简化字),俗姓俞,會稽諸暨人,晚唐佛教禪宗大師,曹洞宗創始人。諡悟本大師,塔曰慧覺,又稱慧覺大師。依止五洩山靈默禪師出家,曾經從學於南泉普願,溈山靈祐,後為雲巖曇晟弟子,藥山惟儼法孫。於江西洞山傳授禪法,其弟子本寂於曹山說法,後人稱為曹洞宗。卒於唐咸通十年,弟子有雲居道膺、曹山本寂、龍牙居遁。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洞山語錄》傳世。 D D D Category:諸暨人 D.

查看 咸通和洞山良价

淄青節度使

淄青節度使,全稱淄青平盧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山東地區設置的節度使,762年—819年和882年—903年割據山東。.

查看 咸通和淄青節度使

渤海遣日使

渤海遣日使,日本稱渤海使,指渤海國派往日本的使節。據記載728年至922年之間共派遣三十六次(辽朝派遣一次)使節。.

查看 咸通和渤海遣日使

清溪縣 (南唐)

清溪縣,五代南唐时设置的县。 隋朝时,为南安縣地。唐朝咸通五年(864年),析南安縣西北部二鄉置小溪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置清溪縣。屬清源軍。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睦州清溪縣」(今浙江省淳安縣一帶)方腊盜起,官家諱之,故改為安溪縣。.

查看 咸通和清溪縣 (南唐)

湘潭市

湘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因盛产湘莲而得别名“莲城”,地处湘江之曲,水系丰富,也被称为“潭城”。除市辖区外管辖湘潭1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在湖南省地级行政区中,它的辖域最小,人口倒数第3,但人口密度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仅次于省会。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 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现包括岳塘、雨湖2区,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6万,其中城镇人口90余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百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查看 咸通和湘潭市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

湖南观察使,又称湖南道,全称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从江南西道划出而设置的地方衙署。“湖南”之名也从此出现。.

查看 咸通和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

溫璋

溫璋(),河内人,唐朝官员。 父溫造曾平定兴元兵乱。溫璋早期以父蔭入仕,累佐使府,历三郡刺史。咸通初年,接任徐泗節度使。徐州的銀刀軍得知溫璋素嚴飭,陰懷猜忌,於是驅逐溫璋。咸通八年(867年),溫璋接任京兆府府尹,曾說:「罪無輕重,惡無大小。除惡務盡,犯意方絕,此謂之能治者。」《北梦琐言》卷10说:京兆尹温璋见一乌鸦三度挽铃报案,判断"是必有人探其雏而诉冤也",就派人随鸦出城,果然在树下捕获到抓雏鸟的人。温璋"以禽鸟诉冤,事异于常,乃毙捕雏者而报之"。女道士魚玄機以笞殺女童綠翹事,被溫璋所殺。 咸通十一年(870年)八月,同昌公主得病故亡,唐懿宗悲痛不已,怒殺醫官其家屬,下獄者三百人。劉贍與溫璋上書,以為刑法太深,唐懿宗大怒,貶溫璋為振州司馬,責令三日內离京。溫璋歎曰:“生不逢時,死何足惜?”當晚服毒自盡死。懿宗得知溫璋死訊,還氣著說:“惡貫滿盈,死有余辜!”.

查看 咸通和溫璋

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查看 咸通和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澳門宗教

澳門宗教是指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活動的宗教,過去澳葡政府曾以天主教為官方宗教,但現時澳門並沒有官方的宗教。 澳門實行信仰自由,是尊重居民宗教信仰的權利。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三章第三十四條規定,「澳門居民有信仰的自由;澳門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開傳教和舉行、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而第三章第一百二十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不干預宗教組織的內部事務,不干預宗教組織和教徒同澳門以外地區的宗教組織和教徒保持及發展關係,不限制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沒有抵觸的宗教活動;宗教組織可依法開辦宗教院校和其他學校、醫院和福利機構以及提供其他社會服務;宗教組織開辦的學校可以繼續提供宗教教育,包括開設宗教課程;宗教組織依法享有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繼承以及接受捐獻的權利。宗教組織在財產方面的原有權益依法受到保護。」 而澳門區內宗教的種類,若與鄰近的香港比較,種類並不多。在宗教信徒的結構方面,澳門與其他華人社會相似,以華人信奉的傳統信仰和民間信仰為主,信徒以儒教、道教和佛教為最多(約佔1996年的人口統計的30.7%);由於澳門歷史的背景關係,基督宗教的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也活躍於澳門社會,並有一批信徒支持,當中也包括基督宗教的非傳統教派(約佔1996年的人口統計的8.4%)。另外,伊斯蘭教和巴哈伊教在澳門也各有為數不超過一千人的信徒。 目前,澳門區內最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的宗教是天主教会。不過,因資源所限和昔日澳葡政府對天主教的支持,其他宗教一直也在社會服務上參與不多。但隨著澳門回歸,政府對天主教的偏袒已下降了。.

查看 咸通和澳門宗教

木刻版畫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種版畫艺术。.

查看 咸通和木刻版畫

朱延寿

朱延寿(),晚唐大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和内弟。他参与杨行密的众多军事行动,官至奉国军节度使(虽然未实际控制)。天复三年(903年),他因杨行密曾侮辱他而愤怒,图谋和杨行密的附庸宁国军节度使田頵和润州团练使安仁义一起反叛。杨行密得知,骗其妻、朱延寿的姐姐朱夫人告诉朱延寿,杨行密将把淮南托付给他。朱延寿到淮南军部扬州后,杨行密诛杀之。.

查看 咸通和朱延寿

朱玫 (唐朝)

朱玫(),邠州(今陝西省彬縣)人。唐末軍閥。 原為徐州叛首庞勋部下裨将,咸通十年(869年)降唐,为邠州戍将,后邠宁节度使李侃调任河东,朱玫随行,为马步都教练使。乾符六年(879年),河东军乱,朱玫被任为三城斩斫使,捕杀乱兵。改河东马步军都虞候。同年十二月,诏以为代州刺史。次年,僖宗诏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将河东军给夏绥节度使诸葛爽以便其南讨农民变军黄巢,郑从谠派牙将论安和时任后院军使朱玫率步骑五千前去,论安擅归,郑从谠斩之,将五千军全部交给朱玫勤王。881年,朱玫为邠州通塞镇将,假装效力黄巢所任邠宁节度使王玫,乘机起兵杀之,以别将李重古为留后,约定合兵讨黄巢。他袭击黄巢军,战于开远门,被枪洞穿咽喉,不死。以功升晋州刺史、邠宁节度副使,合泾、原、岐、陇兵八万屯兴平,号定国砦,为黄巢将王播所围,战于涝上,败走邠州,退屯奉天及龙尾陂,诏命灵、盐军相助。同年升邠宁節度使。882年被任为河南都统。引兵屯中桥,列五壁,进西北面都统。883年春唐僖宗重返长安后,授朱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吴兴侯。次年,僖宗改邠宁为静难。中和五年(885年)三月,田令孜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交惡。光啟二年(886年),王重榮上書列舉田令孜十大罪狀。田令孜調撥禁軍,引鄜州(今陝西富縣)、延州(今陝西延安)、靈州(今寧夏靈武)諸道軍,令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討伐王重榮。朱玫反而聯合李克用、王重榮、李昌符反抗田令孜。令孜乃縱火焚燒坊市和宮室,挾僖宗逃往鳳翔(今陝西鳳翔)。朱玫拥李煴为帝,他则自任侍中,专断朝政,又派王行瑜追击僖宗,王行瑜倒戈杀朱玫。.

查看 咸通和朱玫 (唐朝)

朔方节度使

朔方節度使,又称灵武節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拥立唐肃宗和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力量,后辖区分割为朔方、振武、夏绥、邠宁、泾原和鄜坊。北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朔方節度和灵州被李继迁攻克。.

查看 咸通和朔方节度使

惠力寺

惠力寺俗称西寺,为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紫薇山(俗称西山)南麓的一处佛寺,为东晋宁康年间尚书张延光舍宅为寺,初名志愿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赐额惠力寺。建筑屡建屡毁,今除经幢和大雄宝殿外均为近年重建。大雄宝殿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屋脊均堆塑山水。 惠力寺经幢位于惠力寺前,共有东西两座,建于唐咸通十五年(乾符元年,874),东幢刻有造幢题记。1956年曾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重新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高约5米,平面呈八边形,下为须弥座,束腰处浮雕盘龙,柱身上刻俞宗厚所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身上覆华盖、连珠、盘石、二重连珠、莲花宝顶相叠,盘石底部有飞天浮雕。.

查看 咸通和惠力寺

惠安皇后

惠安皇后王氏,唐懿宗的贵妃。 王氏的家世不详。咸通年间,册封为贵妃。咸通三年(862年),生普王李儇。七年(866年)薨逝。十四年(873年),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追尊王氏为皇太后,册上谥号惠安皇后,祔主懿宗庙,即其墓园为寿陵。.

查看 咸通和惠安皇后

成州 (西魏)

成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废帝(553年)以南秦州改名,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省西和县南洛谷)。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等县地。隋朝时,移治上禄县(今礼县南)。大业三年(607年)改汉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成州。唐初属陇右道。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成县等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贞元五年(789年)置行成州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咸通十三年(872年)复置州。后定治同谷县(今甘肃省成县)。 五代梁开平初改为汶州。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复旧名。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为同庆府。北宋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路。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成县。元复降同庆府为成州,并省同谷县入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成县。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咸通和成州 (西魏)

昭泽王庙

昭泽王庙位于中国山西省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泽王是唐咸通年间襄垣的一位焦姓侠客,传说神通广大,能降魔降雨,后世封其为昭泽王,并立庙祀之。昭泽王庙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基址、昭泽王殿,山门两侧为东西耳房和厢楼,戏台两侧为垛楼、钟鼓楼基址,昭泽王殿两侧为东西耳殿及老君殿和土地祠,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禅堂等建筑,其中昭泽王殿为金代遗构,余为清代建筑。正殿昭泽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前劄牵通檐用三柱。.

查看 咸通和昭泽王庙

昌元公主

昌元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七代皇帝唐懿宗李漼的诸女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昌元公主。没有关于昌元公主是否婚嫁的记载。昌元公主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去世。.

查看 咸通和昌元公主

浪洋寺摩崖造像

浪洋寺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唐。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浪洋寺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馬渡鄉石淋社區浪洋寺,造像分佈在面積83.64平方米,大青石四壁,現有23龕145尊。該造像建於唐咸通十二年(871年〉,盛于宋。碑文題記年代宋雍熙四年、威逼十二年。碑文題記是研究宋代書法藝術不可多得的史跡。其中二號龕具有代表性,方形龕,長2.9米,寬2.2米,深1.1米,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主尊善跏趺坐於須彌座之上,高1.5米,肩寬0.4米,人物均有背光。該造像藝術性具特色。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歷史、文化藝術的珍貴資料。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

查看 咸通和浪洋寺摩崖造像

新建区

新建区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西部所辖的一个区,位于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南面。 总面积为2337.84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为66.5万。邓小平文革落魄时曾被流放于此,小平小道就位于新建区内。.

查看 咸通和新建区

慚愧祖師

慚愧祖師為中國佛教和台灣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之一,又稱蔭林山祖師。 慚愧祖師乃唐代福建沙縣人,俗姓潘,名了拳,佛教高僧,出生於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817年4月15日),圓寂於咸通二年九月二十五日(861年10月3日),其名由來據說是他出生時因為左拳蜷曲而名為「拳」,後來有一僧在他左拳上寫一「了」字手指才能伸直,遂更名「了拳」。少時出家為僧,雲遊四方。後在粵地陰那山(陰林、蔭林可能為「陰那」在閩南語中音近所造成的音誤)建道場,長居三十載,廣教弟子。將圓寂時,認為一世未能廣度眾生,心覺慚愧,故令弟子在自身的靈骨塔寫上「慚愧」兩字,因稱「慚愧祖師」。 臺灣民間信仰中,多奉祀慚愧祖師三兄弟,一次奉祀三尊慚愧祖師。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某些廟宇分香的三座塑像,並靈驗聞名而導致。清朝臺灣總兵吳光亮節度臺灣,時常遭受蕃人(臺灣原住民)出草,軍中奉祀慚愧祖師作為守護神,從此視為「防番之神」,並在開通八通關古道之後,奉「開山佑民」 「佑我開山」 二匾。 也有說法是,臺灣人的奉祀方式,是因為這慚愧祖師的分身或護法神,是三個為民除害的遊俠,即潘達孔、潘達德、潘達明三兄弟,稱為「老祖」、「二祖」、「三祖」。.

查看 咸通和慚愧祖師

曲阜孔庙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 444頁,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查看 咸通和曲阜孔庙

曹全晸

曹全晸(),字文宣,汴梁祥符縣忠良鄉人。 唐代徐州刺史曹勖的曾孫,淮安太守曹珙之子,生於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已亥四月十一日。唐懿宗咸通年間中舉人,任河南都尉,因破黃巢兵禍有功,升為淄州刺吏。 广明元年(880年),曹全晸升任天平军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同年,其长子曹翊在与黄巢作战时中伏阵亡。中和元年(881年),曹全晸率六千军队对抗黄巢十五万大军,战于青州,虽人数相差悬殊,起初竟然死战击破敌军,但由于都统高骈不救援,曹全晸只能率孤军退屯泗上,军队崩溃。黄巢追击,曹全晸力战而死。 曹全晸有二子,長子曹翊、次子曹翔。军中推曹全晸兄子曹存实继为天平军留后。.

查看 咸通和曹全晸

曹确

曹确(),字剛中,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咸通和曹确

曹鄴

曹鄴,字鄴之,桂州陽朔縣人。 在長安居十年,應考九次落第,後以《四怨三愁五情詩》为中书舍人韋愨所賞識,推薦給礼部侍郎裴休。大中四年(850年)进士,授天平节度使推官。歷任太常博士,礼部主客员外郎,咸通十年(869年)以後為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後辭官南歸。以五言古詩著稱,正直耿介,能言人之所不敢言,詩作常針砭時弊。與劉駕、聶夷中、邵謁、蘇拯齊名。清代泗城教授王维新在《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中说:“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死後葬於桂林。今阳朔城北天鹅山下有曹鄴讀書岩。著有《曹祠部诗集》2卷。.

查看 咸通和曹鄴

普康公主

普康公主可能是指:.

查看 咸通和普康公主

普康公主 (唐玄宗)

普康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 普康公主早夭,在唐懿宗咸通九年(869年)追封。疑为唐懿宗女普康公主。一说她即唐玄宗的第二十女高阳公主。.

查看 咸通和普康公主 (唐玄宗)

普康公主 (唐懿宗)

普康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七代皇帝唐懿宗李漼的第三女。 普康公主于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出生,咸通七年(866年)七月初二日去世,终年六岁,被追封为平原长公主。七月三十日,普康公主被葬在长安万年县浐川乡尚傅村。.

查看 咸通和普康公主 (唐懿宗)

临真公主 (唐宪宗)临济寺临济义玄七月十九三平義中平原长公主乾符广东历史义丰公主义昌公主庞勋之变于琮于濆庐山康承訓五月初八令狐滈张居翰张为张议潮張喬 (唐朝)張公素張簡會張淮鼎張淮深开元寺 (泉州市)归仁绍何全皞佛经徐彦若徐商德山宣鑑忠武军节度使信安县 (西晋)僕固俊刘异刘瞻刘邺周本唐宣宗唐宪宗唐寿陵唐庆陵唐僖宗唐穆宗唐簡陵唐顺宗唐武宗唐朝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唐朝狀元列表唐文宗唐懿宗凤翔节度使凌霄塔净土寺塔净光寺塔八重宝函公乘億六合文庙兴福寺 (常熟市)兴隆观兖州 (古代)光福寺塔皮日休状元王宗实王徽 (京兆)王凝 (唐朝)王紹懿王棨王氏 (唐懿宗)王景崇 (唐朝)灵光寺 (梅州)琉璃寺福清縣知縣列表程修己竟陵郡章碣竇澣维吾尔族罗伏州罗邺罗汉院双塔罗源县甄萱焦璐版画牛藂盧簡求白州白馬之禍白敏中銀刀軍韦保衡韩衮韓文約韋宙韋昭度莊森莫宣卿聶夷中道宣荔枝湾萧遘萧顷萧邺靖樂公主青莲寺静海军节度使衢州 (古代)衢州市袁象先袁郊裴坦裴休裴贽裴樞西安县 (唐朝)西关西禅寺西河公主 (唐朝)騶寅马举马戴諸葛爽高璩高蟾高駢謝朓樓许佶谭峭貞觀 (清和天皇)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黄峭龐勛龙拖湾摩崖造像霍彦威范墉范夢齡范隋范贊時范陽盧氏郎宁公主郡州郭淑妃郭曖郑从谠郑延昌郑畋郑肃郑昌图郑愚蘇茂州赵隐资州薛能闽县蒋伸自贡市金剛經采茶录蕭倣 (唐朝)长乐郡 (唐朝)苏州状元雪峰崇圣寺蛮书雄武軍節度使陆希声陇南市陕虢节度使柳宗元柳仲郢林慎思恭憲皇后揚州城遺址李㥽李山甫李建勛李佶李佾李德诚李侹 (凉王)李侃 (唐朝皇子)李保李党李克讓李回李国昌李倚李福 (宰相)李紘李绰李绾李绅 (袁王)李缉李群玉李郢李蔚 (唐朝)李滋李澭李惴李憻李思恭杨收杜审权杜建徽杜光庭杜讓能杜慆楊貴妃 (唐懿宗)正定县武州 (西魏)武德軍節度使永寧公主 (唐武宗)江心寺汪遵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內市沈崧泰宁军节度使泾原节度使洞山良价淄青節度使渤海遣日使清溪縣 (南唐)湘潭市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溫璋潮州历代沿革列表澳門宗教木刻版畫朱延寿朱玫 (唐朝)朔方节度使惠力寺惠安皇后成州 (西魏)昭泽王庙昌元公主浪洋寺摩崖造像新建区慚愧祖師曲阜孔庙曹全晸曹确曹鄴普康公主普康公主 (唐玄宗)普康公主 (唐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