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周錫年

指数 周錫年

周錫年爵士(Sir Sik-nin Chau,),香港富商和首位香港華人耳鼻喉科醫生,曾任華人銀行、九龍巴士及牛奶公司等企業的董事長,在二戰後的1940年代至1960年代初先後擔任過立法、行政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亦出任過香港工業總會與貿易發展局的首任主席,是繼其堂兄周埈年爵士以後,另一位甚具影響力的華人僑領。 周錫年的牛奶公司在1972年遭英資置地敵意收購,在1976年以後復因中風而減少出席公開場合。周錫年晚年曾因其遺囑分配而與長媳及次子周啟邦展開訴訟。有關其遺囑的爭論,至他去世後仍持續多時。.

目录

  1. 37 关系: 堅尼地城游泳池周埈年周卓凡周啟邦周永泰家族簡悅強羅樂民牛奶國際D·F·蘭杜聖士提反書院顏成坤馮秉芬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首席非官守議員香港大學校友列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車輛號牌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香港週香港東莞同鄉總會香港殯儀館警務處處長賓臣 (有利銀行大班)麥道軻藍鏵纓蔣法賢鄧律敦治鄧肇堅英京大酒家陸海通大廈J·H·律敦治李子方模範邨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1973年香港股災198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堅尼地城游泳池

堅尼地城游泳池(英語:Kennedy Town Swimming Pool)是香港的一個公眾游泳池,位於香港島石塘咀西祥街北2號,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由於外觀獨特,有「西環水立方」之別稱。.

查看 周錫年和堅尼地城游泳池

周埈年

周埈年爵士(Sir Tsun-nin Chau,),香港富商及華人領袖,曾為執業大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歷任過潔淨局局紳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等職;戰後先後獲港府委任為立法局及行政局的首席非官守議員。周埈年亦曾任廣東信託銀行董事長,惟該行在1965年因股災倒閉,引起經濟動盪。.

查看 周錫年和周埈年

周卓凡

周卓凡,二十世紀初香港企業家,周少岐之弟,周錫年爵士之父。周卓凡祖籍廣東東莞常平鎮橋梓村,早年曾北上参與清末科舉考獲秀才等功名,之後在清政府任職海關。後回港協助兄長管理祖業,亦是當年著名的股票投資高手。周卓凡於1903年獲委為非官守太平紳士。.

查看 周錫年和周卓凡

周啟邦

周啟邦(Kai-pong Chau,),香港律師,籍貫廣東東莞,與妻子譚月清同為社交界知名人士,常一起出席公眾場合。周啟邦在英國留學後,回港開設律師行,1990年代退休。 周氏夫婦皆出身名門,周啟邦為香港四大家族的後人,是1950年代香港立法局首席議員、首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耳鼻喉專科名醫周錫年爵士之子,兄長周啟賢亦是律師。譚月清父親譚煥堂則以建築承包商起家,也經營保險業務以至後來有份投得九龍巴士的專營權。 夫婦二人喜歡享受生活及出鋒頭,時常出席舞會,並以甚為合襯的情侶裝、十指緊扣地出席各社交場合,成為傳媒採訪的焦點,亦曾出現在《世界名人錄》中。兩人甚喜愛金色和粉紅色,由私家車至家居都使用這兩種顏色。2006年初周啟邦夫婦曾借出其住宅供組合Twins拍攝賀年歌曲MV。2008年3月周啟邦確診患上淋巴癌。 周啟邦的兒子周國豐(並非香港電台DJ周國豐),在英國修讀法律,現時跟隨著名大狀清洪學師。 周啟邦於2010年2月9日下午一時許於養和醫院因腸癌病逝,終年75歲。.

查看 周錫年和周啟邦

周永泰家族

周永泰家族,祖籍廣東東莞常平鎮橋梓村,始祖周永泰於十九世紀中葉來港發展,後其長子周少岐晉身為定例局議員,在商界名噪一時,為周氏家族奠下穩固的基礎。 周永泰家族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其餘為李佩材家族、何東家族、利希慎家族。.

查看 周錫年和周永泰家族

簡悅強

簡悅強爵士,GBE,JP(,),香港政治家、銀行家和執業律師,1957年至1980年歷任市政局、立法局及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期間曾長年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在1960年代及1970年代與關祖堯爵士及馮秉芬爵士等人同為華人代表。簡悅強也是香港望族簡東浦家族成員,1963年至1983年在家族有份創辦的東亞銀行出任主席。 簡悅強早年先後受教於拔萃男書院、香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早於二戰以前已分別在英國和香港考取得執業律師資格。戰後,他於1945年加入羅文錦爵士旗下的律師樓,而且積極參與本地政壇,除了在1949年與貝納祺等人組織香港革新會,又在1957年至1958年任香港律師會主席,以及在1957年至1961年獲港府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 在行政立法兩局供職期間,簡悅強不單敢於為普羅市民發聲,且多番獲港府委以重任,當中包括在1974年與1979年分別獲港督麥理浩爵士指派草創消費者委員會及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並擔任兩個委員會的主席,以化解當時米價暴漲及公務員工潮等危機;此外,他也曾就設立廉政公署向麥理浩提供不少重要的意見。在1970年至1975年和在1979年至1983年間,他還兩獲港府委任為貿易發展局主席,任內配合香港工商業的發展需要,向各國推廣與香港貿易。 簡悅強也相當關注香港的高等教育發展,他由1963年至1983年間歷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董會主席和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另又於1983年至1996年擔任中文大學首任副監督,對中文大學的發展具重要影響。簡悅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也是兩所大學的終身校董。 在多年的公職生涯中,簡悅強經歷過不少動盪歲月。在1966年,時任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的他批准天星小輪加價,間接成為同年九龍騷動的導火線之一;在翌年的六七暴動期間,他嚴辭批評左派滋事份子,並主張港府以強硬態度加以對付,表現頗獲港府認同。簡悅強多年來深獲港府信任,屢獲英廷嘉獎。他在1972年及1979年兩度封爵,是歷來首位獲英廷賜封GBE勳銜的華人。在1975年英女皇訪港時,簡悅強更代表香港市民向女皇致歡迎辭,反映其地位深重。 簡悅強在1979年隨港督麥理浩等人出訪北京,期間與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舉行閉門會談,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從英國接收香港主權,使他對香港前景感到擔憂。簡悅強返回香港後旋於1980年辭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至1983年辭任貿發局主席及東亞銀行主席,不久更將手上東亞股票轉讓予另一主要股東李冠春家族,從此淡出香港的商界與政壇。簡悅強晚年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至2012年以99歲高齡逝世,他生前在一眾在世非官守太平紳士中,資歷也是最深的一位。.

查看 周錫年和簡悅強

羅樂民

羅樂民爵士,KCMG,OBE(Sir Hugh Selby Norman-Walker,),英國殖民地官員,1965年至1966年任貝專納蘭保護領女皇陛下專員、1967年至1969年任塞舌爾群島總督及三軍總司令兼英屬印度洋領地專員、以及由1969年至1973年任香港輔政司兼行政及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羅樂民在1938年至1948年間任職於英屬印度政府,1949年加入殖民地部後,先後在非洲尼亞薩蘭出任政務主任和助理秘書長等職,1953年一度獲借調到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內閣。他在1954年重返尼亞薩蘭任發展司,此後歷任副財政司和庫務司。尼亞薩蘭在1964年獨立為馬拉威後,他繼續留在政府供職至1965年為止。羅樂民在1965年調往南非以北的貝專納蘭保護領出任女皇陛下專員,1966年元旦獲封爵士,同年9月見證當地獨立為博茨瓦納。羅樂民在翌年再轉往塞舌爾群島出任總督兼三軍總司令,未幾於1969年就任香港輔政司,接替出任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的祈濟時爵士,任內一度有傳言指他會接替戴麟趾爵士出任港督,但港督一位最後由外交官麥理浩爵士出任。 羅樂民爵士在1973年卸任香港輔政司後,原本會調任曼島總督,但他不會攜眷上任的消息傳至曼島後,引起當地強烈反響,幾經爭持,事件最後以羅樂民放棄任命告終,此後羅樂民退出地方服務,不再獲任何相關任命。晚年的羅樂民返回英格蘭定居,曾在1976年擔任懷特島郡級架構計劃小組主席。.

查看 周錫年和羅樂民

牛奶國際

牛奶國際,全名牛奶國際控股公司(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1980年代前名為牛奶公司,公司在百慕達註冊,是怡和洋行屬下在亞洲的一家零售集團,主要經營超級市場、量販店、便利店及藥房和透過持有50%股權的美心食品在亞州多國經營飲食業務,截至2017年年尾在亞州十一個國家共有7181間分店,員工十八萬,收入218.27億美元,盈利4.04億美元 2007年3月底,新加坡人郭伯鈞(Michael Kwok)升任該公司的行政总裁,是第一位亚洲人出任该集团的行政总裁,接替退休的方励图(Ron Floto)。.

查看 周錫年和牛奶國際

D·F·蘭杜

大衛·福瓊·「塔菲」·蘭杜,JP(,),英國及香港商人和政治家,1945年至1951年任怡和洋行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期間於1946年至1951年和1946年至1950年分別兼任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和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返回英國後他在1955年至1965年任蘇格蘭皇家銀行主席。 蘭杜與怡和洋行關係密切,其父親大衛·蘭杜也曾任怡和洋行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家族也屬於洋行創辦人威廉·渣甸的遠房後人。蘭杜擔任怡和主席的時候,正值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興之時,可是鑑於中國大陸風雲色變,迫使怡和無法像戰前維持在中國大陸的龐大業務。此外,他於1947年參與創立香港航空,銳意拓展民航業務,但同樣因為地區局勢不明朗的因素而遇上挫折。 在香港擔任兩局議員期間,蘭杜多番批評港府施政,並特別反對港府在戰後重新開徵入息稅的建議,惟建議仍舊於1947年落實。此外,他任內於1949年主動在立法局動議辯論「楊慕琦計劃」,但他與該局其他非官守議員都認為直接改革立法局,比起港府方案中提出設立香港市議會的建議來得更為實際。然而,考慮到政局不穩和香港市民反應冷淡等因素,英政府最終於1952年宣佈不會對香港展開大規模的民主改革。.

查看 周錫年和D·F·蘭杜

聖士提反書院

聖士提反書院(St.)是香港一所基督教直資男女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東頭灣道22號,佔地面積約,為香港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亦是香港少數寄宿學校之一,多座校舍被列為歷史建築。學校於1903年創校,當時只有6名宿生和1名走讀生就讀,曾享有東方伊頓公學的美譽。2014至2015年度,學校有914名學生就讀。現任校長為楊清女士。聖士提反書院使用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除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普通話科、家政科、視覺藝術科及體育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在2014年文憑試中,一名學生奪取7科5**的佳績,成為當屆全港12位狀元之一。.

查看 周錫年和聖士提反書院

顏成坤

顏成坤,CBE,JP(Ngan Shing-kwan,),香港企業家和政治家,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即中巴)創辦人,1933年6月至1998年8月擁有香港島的巴士專營權。此外,他於1951年獲香港政府委任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其後於1959年至1961年任該局首席非官守議員,以及在1959年至1961年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顏成坤早年受教於皇仁書院和上海聖約翰大學,1920年接手家族的人力車業務。看好巴士業務前景的他隨後聯同商人黃耀南於1923年成立中巴,是九龍地區第三家巴士公司。1933年奪得專營權後,中巴由九龍遷往港島,戰後業務在他主導下快速擴展,在20世紀八十年代高峰期的巴士路線超過100條,車隊數目過千,每年乘搭人次斷以億計,堪稱「中巴王國」。1981年,百利保集團企圖狙擊中巴股權,但最終為顏成坤所擊退。 在中巴業務以外,顏成坤熱心參與社會事務,他早於1931年至1932年當選為東華三院合併後的首任主席,其後又於1939年至1940年出任保良局主席。戰後,他於1946年獲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1951年晉升為該局首席非官守議員,1953年因公務繁忙請辭。作為香港的潮州僑領,顏成坤在行政立法兩局任職期間還身兼多項公職,直到六十年代以後才淡出政壇。另一方面,熱衷於體育事工的他曾於二戰前後連任南華體育會主席和會長合共八屆,並且於1935年擔任中華民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香港區代表總領隊,以及於1936年以中華民國國家足球隊教練身份前赴德國柏林參與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然而,踏入20世紀八十年代,顏成坤對中巴的家族式管治被指保守脫節,巴士服務水平下降和勞資糾紛等問題,更引起輿論批評,促使港府於1993年和1995年分別把26條和14條巴士路線交由城巴有限公司接辦,其後進一步於1998年2月宣佈終止中巴專營權,中巴的專利巴士服務遂於同年8月底告終,而新的專營權則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奪得。顏成坤雖然自1933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巴主席和監理,但由於年事已高、健康倒退,所以在九十年代中期已把業務交由子女打理。事實上,顏家手持不少車廠和員工宿舍土地,早已把目光投到地產發展,因此自專營權告終後,中巴實際上已經由一家巴士公司變成一家純以地產為核心業務的企業。.

查看 周錫年和顏成坤

馮秉芬

馮秉芬爵士,CBE,KStJ,LLD,DSocSc,JP(Sir Kenneth Fung Ping-fan,),香港商人和政治人物,啟祥洋行創辦人,1947年至1997年任東亞銀行董事,父親馮平山紳士有份於1918年參與創辦該行。馮秉芬自1951年至1972年歷任市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和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與周錫年爵士及簡悅強爵士等人同為當時香港的華人代表之一,屢獲英廷嘉敘,1971年獲封爵士。 另一方面,馮爵士熱心參與社會團體,曾分別任國際扶輪社3450區總監、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六任總監及香港童軍總會副會長,而且出任過大量社會公職。馮爵士亦參與過香港高等教育發展,他有份創辦香港中文大學,並分別出任過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校董,另自1961年至1972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會主席,現時聯合書院其中一個走讀生會,命名為「秉芬堂」以作紀念。.

查看 周錫年和馮秉芬

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Senior Chinese Unofficial Member)是指香港於英國殖民地時代,行政局或立法局內資歷最長及地位最高的華人非官守議員(即「行政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或「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被委任為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的人士,一般都是香港的華人僑領,並代表華人社區的聲音。由於當時的華人議員都會被稱為「華人代表」,因此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亦會被稱為「首席華人代表」。.

查看 周錫年和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首席非官守議員

首席非官守議員(Senior Unofficial Member)是指英國一般殖民地內,行政及立法機關資歷最長及地位最高的議員職稱。至於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則指行政局或立法局內資歷最長及地位最高的非官守議員(即「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或「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被委任為首席非官守議員的人士,一般都是殖民地政府十分信任的人士,他們在行政局及立法局內帶領其他非官守議員,也是總督在兩局內首要的諮詢對象,在兩局會議上可優先發言,亦會代表兩局的非官守議員致辭。.

查看 周錫年和首席非官守議員

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本列表收錄香港大學的知名校友。列表將人物粗分為數大類,並遵循各類內容不重疊的原則進行編輯。.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簡稱香港仔墳場,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第一所成立的墳場,位於香港香港島香港仔與田灣之間一帶,總面積約為98,542平方米,車路入口位於香港仔海旁道及石排灣道的東面交界,此外,可以經由貝璐道直達墳場比較上流的位置。墳場内設有土葬墓地、金塔地、骨灰龕位及骨殖龕位。.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稱貿發局;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縮寫:HKTDC)於1966年成立,負責拓展香港於全球貿易的香港法定機構,為香港製造商、貿易商及服務出口商服務。在全球各地設有逾40間辦公室;其宗旨為「為香港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全球締造新的市場機會,協助他們把握商機,並推廣香港具備優良商貿環境的國際形象」。.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車輛號牌

香港的車輛註冊號牌俗稱「車牌」或「車牌號碼」,由運輸署負責發放;早期則由警務處負責。.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車輛號牌

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

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The Hong Kong Tuberculosis, Chest and Heart Diseases Association)是香港一個推動、聯繫及舉辦各項預防癆病、心臟病的健康活動及研究治療癆病、心臟病等工作的機構,總部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是國際防癆會(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分會之一。.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

香港週

香港週是香港一個推廣本土工業生產及品牌產品的一系列活動,於1967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期間舉行,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籌委會主席為貿發局主席兼香港工業總會創辦人周錫年爵士。活動除了鼓勵香港人使用香港貨,提高香港人對本土工業的生產信心之外,同時也向世界各地的人士推廣宣傳香港製造的產品。 香港週揭幕禮於活動首日在香港大會堂廣場舉行,並由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致辭。.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週

香港東莞同鄉總會

香港東莞同鄉總會(Tung Koon District General Association),由僑居香港、祖籍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的人士創立于1946年,會員近3萬人,是香港具影響力的同鄉會之一。永遠會長為周錫年爵士,現任主席為王賜豪醫生,會長為王惠祺,該會現時共有23個分會及成員會,其中包括元朗分會、上水分會、大埔分會、沙田分會、粉嶺分會、屯門分會、新田古洞分會、觀塘分會、荃灣分會、沙田東莞青年體育會、新界東莞青年體育會、香港東莞石排同鄉會、香港東莞茶山同鄉會、東莞王氏宗親會、東莞石龍校友會等。 該會位於香港九龍砵蘭街368-370A耀中大廈4樓。.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東莞同鄉總會

香港殯儀館

香港殯儀館(英語:Hong Kong Funeral Home),俗稱香港大酒店,是香港首間兼香港島目前唯一的殯儀館,座落於鰂魚涌英皇道與渣華道交界。香港殯儀館於1930年代初在灣仔道216號創立,初時屬簡陋竹棚搭建,及後改建為水泥建築物。1950年被有「殯儀大王」之稱的蕭明收購,因政府需要發展灣仔,1950至60年代殯儀館陸續結業或遷出灣仔,1963年8月蕭明以200萬港元投得鰂魚涌新館地皮,並於1964年正式動工,至1966年9月5日遷往新建成的鰂魚涌現址,灣仔原址則經營多一年至1967年才拆卸,其後改建為籃球場及休憩處。香港殯儀館收費較高,但交通方便,且不少名人富豪均居於港島區,所以成為城中名人富豪之喪禮首選。.

查看 周錫年和香港殯儀館

警務處處長

警務處處長(英文:Commissioner of Police,縮寫:CP) 俗稱「一哥」,是香港警察職級中最高級憲委級職級,現任處長為盧偉聰;位於警務處副處長之上,為香港警務處最高級人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問責。於香港主權移交後,警務處處長為香港政府主要官員,須由行政長官提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在《香港政府憲報》中公佈。.

查看 周錫年和警務處處長

賓臣 (有利銀行大班)

賓臣,OBE,JP(Donovan Benson,),英國殖民地銀行家,1937年2月至1952年7月擔任有利銀行香港經理,退休後於1953年3月至1967年9月出任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主席。 賓臣1919年加入有利銀行,曾在馬來亞、新加坡和檳城等地工作前後17年,1937年2月調任香港經理,任內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香港淪陷的時候雖然他正好身在外地,但當1945年香港重光後,他立即返回香港負責重整銀行業務。戰後,他籌劃香港總行的重建計劃,但總行新廈要到他退休後的1953年12月才告落成啟用。在任經理期間,他還曾獲港府奉委非官守太平紳士,戰後曾兩度暫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退出有利銀行後,賓臣決定以香港為家,除了擔任多家工商機構的主席和董事職務,又熱心從事社會公職,並特別關注兒童福利,當中包括在1953年至1964年出任兒童法庭法官,任內他常對犯事的貧苦家庭兒童予以特別體恤。另外,他曾任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香港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參與香港青少年培育會和香港童軍總會等組織的工作。賓臣還早於1940年參與草創香港防癆會,同時出任該會義務司庫,戰後他於1948年出任該會董事一職,翌年更獲選為董事會副主席,後來於1963年出任主席,到1964年6月退休。在防癆會任職的他更會逢星期日專門到律敦治療養院的兒童病房,探望染上肺病的兒童。 熱愛賽馬和馬球運動的賓臣也曾任香港馬會主席前後14年,任內他大力推動馬會的慈善事業,他不單止促成馬會先後作出多筆捐款,而且在1959年成立香港賽馬會(慈善)有限公司,使馬會的捐款計劃變得更系統化。為了肯定馬會的慈善工作,英廷特於1960年向馬會賜予「皇家」名號,使之升格為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同時間,賓臣任內見證賽馬博彩活動日益平民化,雖然馬會唯一的跑馬地馬場在賽馬日經常滿座,惟馬場看台擴建和興建新馬場的計劃,都要在他卸任以後才得以實現。另一方面,儘管面對外圍馬的問題,但一方面香港政府否決由馬會開設場外投注站的建議,另方面賓臣也反對業餘賽馬活動職業化,結果這些建議同樣要到賓臣卸任主席後才得以落實。賓臣任內還先後發生司馬克、李路和何煒航三名騎師墮馬身亡的慘劇,皆轟動馬圈一時。.

查看 周錫年和賓臣 (有利銀行大班)

麥道軻

麥道軻 (John Crichton McDouall,),英國殖民地官員,曾任華民政務司、英屬馬來亞及英屬香港社會福利處處長等職。.

查看 周錫年和麥道軻

藍鏵纓

藍鏵纓(Eddie Laam Wah Ying,),香港人,祖籍廣東蕉嶺,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新界大埔區,於大埔官立中學畢業後,曾在前香港華人首席議員周錫年爵士擁有的華人銀行任職,及後在「妹夫」何鴻燊邀請下赴澳工作,曾任澳門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東亞運動會聯會名譽會長,广东省政协委员。藍鏵纓為何鴻燊二太太蓝琼缨之兄長。 2015年5月13日,藍鏵纓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74歲。.

查看 周錫年和藍鏵纓

蔣法賢

蔣法賢博士,OBE,JP(,),字鎏勳,道號洋澈,〈訃聞〉(1974年12月24日)香港醫生、教育家和慈善家,1947年至1949年任香港中華醫學會會長,1956年至1959年任聯合書院首任校長兼校董會主席,1958年至1963年任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總監。 蔣法賢1925年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1927年起私人執業,多年來組織大小講座和各類活動,向公眾教導有關衞生與醫療的常識,並由1932年起長年參與聖約翰救傷隊的活動,屢獲嘉獎。另外,他又歷任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保良局總理、租務法庭法官、紳士法庭法官和醫務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在港府以外,他還擔任過香港扶輪社社長、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和會長、香港保護兒童會主席和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董事會主席等多家社會公益團體的職務,熱心於公共事務。 在聯合書院校長任內,蔣法賢積極向港府爭取把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三家中文私立專上院校合併和升格成為一所全新的中文大學,並在三家院校於1957年組成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後兼任協會主席,負責代表三家院校向港府和英政府交涉,終促成港府在1959年正式宣佈籌設香港中文大學的計劃,為中文大學在1963年創校奠下基石。.

查看 周錫年和蔣法賢

鄧律敦治

鄧傑沙·傑汗智·律敦治,CBE,JP(Dhunjisha Jehangir Ruttonjee,),世稱鄧律敦治(Dhun Ruttonjee),香港帕西商人、慈善家和政治家,1953年至1968年擔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任內於1962年至1968年任該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鄧律敦治早年受教於聖若瑟書院和香港大學,曾經在華工作,其後返回香港協助打理父親的洋酒進出口貿易和房地產業務。鄧律敦治的父親J·H·律敦治也是慈善家,兩人在香港淪陷期間積極接濟印度社群,1944年更曾因從事反日活動遭日軍拘捕下獄,期間受盡折騰,到1945年香港重光後始獲釋放。二戰過後,鄧律敦治的父親在1948年參與創立香港防癆會,其後又分別於1949年、1956年和1957年斥資創立律敦治療養院、傅麗儀療養院和葛量洪醫院。鄧律敦治對其父的公益慈善事業也十分支持,並在父親於1960年逝世後擔任律敦治療養院和葛量洪醫院等院所的管治委員會主席,以及在1964年至1974年出任防癆會主席。 鄧律敦治在二戰後也十分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除了立法局的工作,他曾自1950年至1957年出任市政局非官守委任議員。在立法局內,鄧律敦治敢於批評時政,涉及的民生議題包括教育、醫療和房屋等各方面。此外,他對於香港的政制發展也有不少看法,但當中不少意見未獲當局採納,而有一些構思則要到多年以後才得到實踐。六七暴動期間,鄧律敦治多番嚴辭斥責左派滋事份子,而且是最早在亂事中公開支持港府的人士之一。為肯定他歷年來擔任社會公職和公益慈善方面的表現,他曾經多番獲得英廷授勳,並在1969年獲母校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查看 周錫年和鄧律敦治

鄧肇堅

---- 鄧肇堅爵士,CBE,KStJ,JP(Sir Shiu-kin Tang,),香港企業家及慈善家,曾於1933年參與創立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並長年擔任董事局主席及總監督之職。 鄧爵士以生活儉樸、熱心公益及慷慨捐款著稱,先後任東華醫院及保良局主席,曾經多次獲勳,現時不少建築物都以他命名。鄧爵士穿長衫,剃光頭的形象,亦在民間留下深刻印象。.

查看 周錫年和鄧肇堅

英京大酒家

英京大酒家,或稱英京酒家,是香港一家中式粵菜酒家,1930年代開業。原址位於灣仔莊士敦道與菲林明道交界,東方戲院側,曾為早年灣仔區的地標。1950年代大業主高可寧身故後,酒樓所在地塊與相鄰的東方戲院於1982年被合併發展,重建為大有大廈,於1985年落成。.

查看 周錫年和英京大酒家

陸海通大廈

海通大廈(LHT Tower,重建前稱為Luk Hoi Tung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及戲院里1-7號交界,原址是建於1925年的皇后戲院,於1958年拆卸重建而成樓高13層的陸海通大廈,是為第一代大廈。大廈由建築師朱彬設計,1961年7月21日大廈落成暨皇后戲院開幕典禮由周錫年爵士主持剪綵,皇后戲院有電動扶梯供觀眾代步,拆卸前是日立牌(Hitachi)在香港最舊的自動梯。 陸海通大廈由老牌地產發展商陸海通持有,2006年10月中修改地皮契約,放寬地契的發展限制,與地政總署達成補地價協議,在補超過1.38億元地價後,大廈包括皇后戲院、商場及寫字樓已於2008年年底拆卸,而陸海通亦遷往灣仔六國中心辦公,地盤佔地約1.1萬平方呎,興建一幢樓高27層商廈,另有一層地庫,總樓面面積約17.8萬方呎,是為第二代大廈。.

查看 周錫年和陸海通大廈

J·H·律敦治

傑汗智·賀穆士治·律敦治,CBE,JP(Jehangir Hormusjee Ruttonjee,),香港企業家和慈善家,是來自印度孟買的帕西人,1948年參與創立香港防癆會,另分別於1949年、1956年和1957年先後創立律敦治療養院(律敦治醫院前身)、傅麗儀療養院和葛量洪醫院。 律敦治1892年跟隨母親來港,父親則早於1884年來港經營洋酒進出口貿易,而且頗為成功。從聖若瑟書院畢業後,他協助父親打理業務,到1913年還因為父親退休而正式接手全盤生意。他後來進一步涉足地產,在中環、尖沙咀、深水埗和深井等地購入多幅土地。1930年,律敦治創立香港啤酒廠有限公司,選址深井興建啤酒廠,生產以HB啤為品牌的本地啤酒,啤酒廠在香港淪陷期間一度停產,但戰後旋在律敦治主持下恢復運作。惟他不久以後於1947年決定出售啤酒廠,該廠隨後於1948年成為生力啤啤酒廠。 香港淪陷期間,律敦治接濟不少香港帕西人和印度人,又與兒子鄧律敦治暗中安排把食物偷運入獄。後來他們的行為被日方揭發,結果在1944年被捕下獄,並且受盡折磨,其後再被判監五年,到1945年香港重光始獲提早釋放。1944年,他的次女蒂美因肺結核病逝,對他構成很大的打擊。為了紀念次女和向社會大眾宣揚防治肺結核的重要性,他在戰後促成防癆會成立,及後又進一步捐出鉅款創立律敦治療養院、傅麗儀療養院和葛量洪醫院,當中傅麗儀療養院乃紀念1952年因癌病逝世的幼女傅麗儀而命名。歷年來,他對防癆會和各家院所的累積個人捐款高達200萬港元。律敦治身後,家族業務和慈善公益事務由其子鄧律敦治接手打理。鄧律敦治歷任市政局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等公職,1962年至1968年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查看 周錫年和J·H·律敦治

李子方

李子方,JP(,),一作李子芳、又名李作聯,香港銀行家及政治家,1918年至1953年歷任東亞銀行助理經理和經理,1939年至1941年先後獲香港政府委任為市政局和立法局非官守議員。 李子方是香港望族李佩材家族的成員,也是香港大學在1916年的首屆畢業生,1918年聯同兄長李冠春和紳商簡東浦與周壽臣爵士等人合作,籌組以西式經營的東亞銀行。在東亞銀行任職期間,李子方與擔任總經理的簡東浦聯手打理銀行的日常業務,為銀行的初期發展奠定基礎,使東亞銀行早在戰前已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華資銀行。 在銀行和其他商業業務以外,李子方也被港府委以不同公職,除了市政局和立法局的職務以外,他還在香港淪陷前擔任過保良局總理、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校董和戰時收益委員會委員等職。在立法局內,他曾經聯同局內其他非官守議員反對港府計劃開徵入息稅的建議,最終港府答應僅以開徵入息稅作為維持戰時收益的臨時手段。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以後,李子方在翌年被日治政府強迫出任華民代表會四名委員的其中之一。及至1945年香港重光,雖然他獲港府消除了通敵的嫌疑,但卻從此不再為港府敘用。晚年的李子方患有心臟病,身體健康大不如前,更需要多次前往美國接受治療,終在1953年於當地病逝,終年僅61歲。.

查看 周錫年和李子方

模範邨

模範邨(英語:Model Housing Estate)又稱模範村,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是一個超過60年歷史的廉租屋邨,原先是香港四個資助房屋機構之一—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的廉租屋邨,於1952—54年落成,當時全是大約5至6層高的長型大樓,A至E五座各有一單位面向英皇道,每座約30個單位;F座單獨在靠山邊的位置,共有60個單位。它位於香港島鰂魚涌,香港殯儀館及渣華道與英皇道交界的南面,模範里的東邊,毗鄰港鐵鰂魚涌站C出口。.

查看 周錫年和模範邨

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下表列出曾獲大英帝國勳章的部份知名人士。內閣辦公室每年都會公佈一份「新年授勳名單」和「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內裡列出新獲勳人士所得的勳銜。獲勳者並非在名單公佈時獲勳,而是在事後才獲勳的。「新年授勳名單」一般在每年元旦前後公佈,而「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則在每年6月初公佈。.

查看 周錫年和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1973年香港股災

1973年香港股災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9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而破產,甚至自殺。.

查看 周錫年和1973年香港股災

198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1985年1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1月30日.

查看 周錫年和1985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