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建屏

指数 周建屏

周建屏(),原名周宗尧,别名周兴唐、周兴堂等,祖籍江西省金溪县,生于云南省宣威州(今云南省宣威市)倘塘村,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

24 关系: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富林戰鬥將樂戰鬥上饒戰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平型关战役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八路军光澤戰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第二次鉛山戰鬥萬年戰鬥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抗日军政大学樂平戰鬥武夷山市沙縣戰鬥洛川会议浦城戰鬥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North China Military Martyrs Cemetery),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

新!!: 周建屏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 查看更多 »

富林戰鬥

富林戰鬥發生於1932年8月21日-9月17日,地點則是在中國贛東北地區之萬年縣一帶。該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新!!: 周建屏和富林戰鬥 · 查看更多 »

將樂戰鬥

將樂戰鬥發生於1934年3月7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福建將樂。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主要戰鬥之一。該戰鬥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戰鬥末了,國軍攻佔重要據點。.

新!!: 周建屏和將樂戰鬥 · 查看更多 »

上饒戰鬥

上饒戰鬥發生於1932年5月1日,地點則是在中國贛東北一帶。該戰鬥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新!!: 周建屏和上饒戰鬥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部队之一。 1927年11月中旬,根据中国共产党鄂东特委的命令,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第七军,1928年7月,第七军改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军长兼师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陈定侯,下辖4个大队。 1929年5月,河南省商城县的地方武装组成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副师长漆德伟,下辖两个团。1930年1月,六安、霍城的游击队组成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徐百川、政治部主任姜镜堂,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连。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三个师集中改编为红一军。.

新!!: 周建屏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是闽浙赣苏区主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 1930年7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江西弋阳、横峰等地的红军独立团扩编成红十军,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吴先民(胡庭铨代理,后邵式平代),全军下辖3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1700余人。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奉命南渡信江到贵溪与中央红军会师,与红三十一师合编为红十一军。同年2月,闽浙赣苏区以地方武装1500余人,重新组建起新红十军,王如痴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 1934年秋,红七军团北上闽浙赣苏区,红十军与其合编为红十军团,一同北上,此时军团控制权为曾洪易和乐少华把持,领导人之间矛盾重重、军政脱节,方志敏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实际上被架空。不久,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斗中失败,军团领导经协商决定全军团继续南下,经(开)化婺(源)德(兴)苏区退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1月中旬,十军团(此时全军尚有人员近5000,枪800余支)撤至化婺德苏区与闽浙赣苏区之间的封锁线时,由于主要军事领导人犹豫迟疑,延误了宝贵的时间,未能迅速突破前方封锁堵截而尾随之敌亦已追至,遂在怀玉山陷入重围,经苦战后军团主力大部损失,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被俘(皆于当年8月在南昌百花洲英勇就义),参谋长粟裕率800余人突出重围,随后转进至浙西南和闽浙边坚持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抗战全面爆发及新四军的成立。.

新!!: 周建屏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简称红七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3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十军由江西东北调往中央苏区,编入红一方面军。6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十军改编为红七军团。10月28日,红七军团正式成立,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萧劲光,下辖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兼任,后周建屏代)、政治委员萧劲光(兼任,后吕振球代);第二十师:师长李聚奎(后粟裕代)、政治委员李翔梧;第三十四师:师长周子昆(后彭绍辉代)、政治委员谭震林(后程翠林代)。 1934年7月6日,为减轻中央苏区所受到的军事压力,红七军团在江西瑞金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前往闽浙赣苏区,总指挥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10月,在江西重溪与红十军会合,按中央指示,两部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北上。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参谋长王如痴。12月14日,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败,退回江西。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被国民革命军包围,大部溃散,仅千余人在粟裕、刘英等人率领下逃脱,后该部在当地坚持游击战,直到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Category:中国工农红军军团 Category:江西民国时期军事 Category:江西军事组织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军事组织 Category:1934年解散的軍事組織.

新!!: 周建屏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红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隶属红一方面军。.

新!!: 周建屏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國民政府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这个列表列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历次中日战争中,为了保护中國国土安全和居民和平生活而与日、伪军队作战并因此直接或间接牺牲生命的國民政府军队中的著名将士及部分其他著名人士。 名錄按大陸漢語拼音字首、犧牲年份和姓氏筆劃排序如下: A B C D F G H J K L M P Q R S T W X Y Z.

新!!: 周建屏和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平型关战役

平型關战役,或稱平型關战斗,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中的一场战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屬中等规模战役。 中國大陸所稱平型關大捷或乔沟伏击战或蔡家峪伏擊戰,指该战役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師林彪部在山西灵丘县西的平型关一带配合国军作战,為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段小插曲。中共戰史普遍未提及國軍戰況與死傷人數,僅稱「九月二十五日……以劣势装备获得「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000余支、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械的战果……」 平型关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守土抗战”。也曾作过一次较大的主动出击计划,策划以3个师的兵力,出长城合围日军,歼灭日军于关外,缓解平型关正面防御的紧张局势,以巩固内长城的基本防线。即计划由晋绥军71师、新编第2师以8个团兵力西北出擊,八路军第115师以4个团東南出擊。关内守军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出关的3个师從兩翼合圍日军。1937年9月24日,阎锡山以第6集团军名义下达“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115师于喬溝伏擊了相向而行,于数小时内先后抵达的日軍武装押运汽车队和輜重隊两部,击毙两部中佐指挥官,日军辎重队7人幸存。中共史称平型關大捷。 平型关战役本身是完全失败的,乔沟伏击战也未確實阻斷日本軍。.

新!!: 周建屏和平型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避讳的传统。因此并不直接用君主或尊者的名字命名地方。使用人名命名的地方,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则使用字、号或其它称谓。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普遍不再避讳。以人名命名的地名、道路名开始大量出现,成为个人获得尊重的标志。例如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就是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抗日战争后,北京将一些街道以以牺牲将领命名,如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其它地方亦有效仿。1949年后,中国大陆政权更迭。一些由中华民国政府以当局政要名字命名的地名被更改,如林森县、立煌县、中正路,但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县、中山路等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牺牲的烈士命名了大量的县乡镇地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盛行改名风,地名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大都改回原名。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条第2款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故现在中国的地名比较少用党政领导人的名字命名。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在北京市百子湾南一路悬挂路牌,私自命名为葛宇路。此后,“葛宇路”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取代原路名。2017年爆光后,引发关注,相关部门恢复原名。 以下所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以人物名命名的地名。.

新!!: 周建屏和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周建屏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光澤戰鬥

光澤戰鬥發生於1933年3月13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閩西北。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戰鬥末了,遭伏擊的國軍傷亡三分之二。.

新!!: 周建屏和光澤戰鬥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115師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方面軍改編成,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初期師長為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參謀處長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國民革命軍友军在平型關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新!!: 周建屏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鉛山戰鬥

鉛山戰鬥發生於1932年9月29日-10月5日,地點則是在中國贛東一帶。該戰鬥是第一次国共内战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新!!: 周建屏和第二次鉛山戰鬥 · 查看更多 »

萬年戰鬥

萬年戰鬥發生於1932年5月2日,地點則是在中國贛東北一帶。該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新!!: 周建屏和萬年戰鬥 · 查看更多 »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共兩批。名錄按犧牲年份和姓氏筆劃排序。.

新!!: 周建屏和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查看更多 »

抗日军政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中国工农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

新!!: 周建屏和抗日军政大学 · 查看更多 »

樂平戰鬥

樂平戰鬥發生於1932年5月12日至7月24日,地點則是在中國贛東北一帶。該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新!!: 周建屏和樂平戰鬥 · 查看更多 »

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閩北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南平市代管,1989年由原崇安县()撤县设市而来,以境内武夷山而得名,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城市。该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相毗邻,距南平市160千米。全市辖3个镇、4个乡、3个街道和4个农茶场,总面积2800余平方千米。 武夷山风景秀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古迹众多,古闽越人在武夷山地区留下了武夷山崖墓群、闽越王城遗址等遗迹。宋代朱熹在此授徒讲学,将理学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儒宗。武夷山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踏足之地,武夷山摩崖石刻即为见证。1998年武夷山市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武夷山盛产茶叶,武夷岩茶在中国茶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1959年首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新!!: 周建屏和武夷山市 · 查看更多 »

沙縣戰鬥

沙縣戰鬥發生於1934年2月23日-26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福建。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主要戰鬥之一。該戰鬥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戰鬥末了,國軍攻佔沙縣。.

新!!: 周建屏和沙縣戰鬥 · 查看更多 »

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冯家村的一个私塾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定位的问题上进行内部统一意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址现设有洛川会议纪念馆。.

新!!: 周建屏和洛川会议 · 查看更多 »

浦城戰鬥

浦城戰鬥發生於1932年9月21日-23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閩北一帶。該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最終結果为紅軍勝,并將浦城納入中央蘇區县.

新!!: 周建屏和浦城戰鬥 · 查看更多 »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其为八路军在最初时期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 1937年8月,八路军共下属:115师、120师、129师、后方总留守处。.

新!!: 周建屏和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