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宣帝

指数 周宣帝

周宣帝宇文(),字--伯,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北周第四代皇帝(578年-579年),在位只有一年。.

52 关系: 南北朝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太上皇孙思邈宇文娥英宇文亮宇文神举宇文盛 (忠城郡公)宇文賢宇文贽宇文贇宇文达宇文赟宇文赞宇文椿尉遲熾繁崔弘度中國后妃中國太上皇列表中国君主列表中国皇太后列表废后于智五月廿四北周宣帝北朝太宰、太師、太傅、太保列表北朝太常卿、大宗伯列表周静帝周武帝周法尚唐陵内禅元亨 (平凉公)王轨 (北朝)隋唐公主列表隋文帝韦孝宽韦謩高熲辛彦之陆逞恭陵 (北周)李威 (黎国公)李子雄 (高都郡公)李元操李纲 (新昌县公)杜杲 (南北朝)梁州 (古代)楊麗華汴州...清都公主斛斯徵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周宣帝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三》:「大司馬一人,古官。……宋元嘉二十九年七月省。齊、陳與大將軍俱為贈。大將軍一人,戰國時官也。……宋大將軍一人,唯彭城王義康為之章綬官佩亦與晉同。齊以為贈,梁有之,陳以為贈。後魏北齊為二大,與大司馬同。至後周建德四年贈置上大將軍,隋並以為武散官不理事。」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周宣帝和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周宣帝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新!!: 周宣帝和孙思邈 · 查看更多 »

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父親为南北朝北周周宣帝,母親為北周皇后、隋朝公主杨丽华。.

新!!: 周宣帝和宇文娥英 · 查看更多 »

宇文亮

宇文亮(),北周宗室,字--德。 宇文導之子。生年不详,仅知兄宇文广生于542年或544年、弟宇文廙生于550年。559年,封永昌郡公。後嗣杞国公宇文連爵位,受位開府儀同三司。 563年10月,为梁州总管。571年,为宗師中大夫,進大将軍。4月,为秦州总管,兄宇文广的部下归他统率。5月,進柱国。572年,宇文亮的叔父晋公宇文護被殺害後,宇文亮不安,日日纵酒,周武帝手诏叱責。 576年,武帝攻撃北齐,宇文亮为右第二軍总管。平定并州,進上柱国。从军攻撃鄴城,转大司徒。578年,周宣帝即位,出为安州总管。 579年,为行軍总管,随韋孝宽攻撃南朝陳。11月,从安陸道攻克黄城。580年3月,周軍凱旋回到豫州,宇文亮因儿子宇文温之妻尉迟炽繁被太上皇(即周宣帝)逼奸,怀恨謀反,对长史杜士峻说:“主上淫纵滋甚,社稷将危。吾既忝宗枝,不忍坐见倾覆。今若袭取郧国公而并其众,推诸父为主,鼓行而前,谁敢不从。”夜間率领数百騎襲撃韋孝宽陣营。韋孝宽得到事前密告,有所准备,宇文亮遁走。韋孝宽撃斬宇文亮。 弟宇文椿嗣杞国公的爵位。.

新!!: 周宣帝和宇文亮 · 查看更多 »

宇文神举

宇文神举(),北周軍人,祖籍代郡武川,宇文泰族子。 宇文顯和之子,北魏镇遠将軍、兖州刺史、安吉县侯宇文金殿之孙。宇文顯和在554年去世,宇文神举少孤,起家中侍上士,袭封长广县公。周武帝继位,为宫伯中大夫,封清河郡公。参与除掉宇文护,为熊州刺史。随周武帝东征北齐,任并州刺史。任上励精图治,示以威恩。为并州总管。领军讨突厥,破稽胡,威名大振。周宣帝继位,将他赐死。其弟宇文庆。其子宇文同,位儀同大将軍。另一子宇文谊,隋文帝挽郎,唐朝益州青城瀛州、清苑二县令。宇文谊子唐朝同州长史宇文珽。.

新!!: 周宣帝和宇文神举 · 查看更多 »

宇文盛 (忠城郡公)

宇文盛(),字保興,中國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的军事人物,代郡武川县人。 沃野鎮軍主宇文文孤之子,入宇文泰幕下,討侯莫陳悦,任威烈将軍,封漁陽县子。537年,兼都督。从軍討竇泰,奪弘農,参加沙苑之战,任都督、平遠将軍、歩兵校尉,進爵位为公。后担任馮翊郡守,加帥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将軍。历任大都督、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盐州刺史。557年,密告楚公趙貴謀殺宇文護的计划。趙貴被处死,宇文盛任大将軍,進爵忠城郡公,出任涇州都督。平定賀蘭祥控制的洮陽、洪和二城。转任延州总管,進位柱国。 570年,入朝任大宗伯。571年,在齐公宇文憲属下攻撃北齐。汾州长期在北齐包围困中,宇文盛受宇文憲之命向汾州運糧。其後,在姚襄城遭遇北齐段韶大軍,宇文盛奮战,段韶撤退,宇文盛築大寧城后归還。573年,任少師。576年,在周武帝的指挥下攻打北齐,率歩騎1万守汾水关。周宣帝即位,受上柱国之位。580年、宇文盛去世。子宇文述,孙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

新!!: 周宣帝和宇文盛 (忠城郡公) · 查看更多 »

宇文賢

毕剌王宇文贤()《大周故毕国公墓志》,字--阳。周明帝宇文毓的长子,母亲徐妃。《周书》卷一十三《北史》卷五十八 武成二年(560年),明帝为堂兄权臣宇文护所害,遗诏称诸子年幼不堪当国,传位异母弟鲁国公宇文邕。宇文护对御正兼司会中大夫崔猷表态愿意遵从遗诏立宇文邕为帝,崔猷却建议遵从周礼立皇子宇文贤,宇文护表示担心宇文贤年幼不能主天下,崔猷以周公辅成王事相劝,但最终仍未能使宇文贤得立。 保定四年(564年)五月,封毕国公。五年(565年),与皇子鲁国公宇文赟等奉诏以束修之礼受业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乐逊。建德三年(574年)二月,进爵为毕王。出为华州刺史,四年(575年)九月,迁荆州总管,进位柱国。宣政元年十二月,入为大司空。大象元年(579年)四月,进位上柱国,六月进雍州牧,八月进太师。《北史》卷十二年(580年),周宣帝崩。 宇文贤性强济,有威略。担忧权臣左丞相杨坚倾覆宗社,与五位叔父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合谋杀杨坚,言语泄漏,被别驾杨雄告发。六月,与其子宇文弘义、宇文恭道、宇文树良等被杨坚杀害,国除,仍赠毕国公。杨坚没有治宇文招兄弟五人之罪,诏五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安其心。杨雄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 宇文贤曾引皇甫诞为长史、仓曹参军。有一友(王府属官)郑子裕,官至大丞相府仓曹武泉郡太守。.

新!!: 周宣帝和宇文賢 · 查看更多 »

宇文贽

宇文贽(),字--信,北周武帝子。 初封秦国公。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王。因兄长太子宇文赟失德,内史中大夫王轨曾劝武帝改立秦王为太子。但宇文赟没有被废,并继位为周宣帝。静帝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二十六日,进上柱国。六月,迁大冢宰。八月,进位大右弼。隋朝建立后,降爵为秦公。不久,內史監虞慶則建議把宇文家皇族全部誅殺,高熲、楊惠亦以為然,李德林以為不可,杨坚作色曰:“君書生,不足與議此!”最终,宇文贽为杨坚所杀,子忠诚公宇文靖智、宇文靖仁等也遇害,国除。 3 Z贽 Category:北朝被处决者.

新!!: 周宣帝和宇文贽 · 查看更多 »

宇文贇

#重定向 周宣帝.

新!!: 周宣帝和宇文贇 · 查看更多 »

宇文达

宇文达(),字立久突,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十一子,代奰王。.

新!!: 周宣帝和宇文达 · 查看更多 »

宇文赟

#重定向 周宣帝.

新!!: 周宣帝和宇文赟 · 查看更多 »

宇文赞

宇文赞(),字--依。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二子,母亲李娥姿。周宣帝胞弟。《周书》卷一十三《北史》卷五十八 初封汉国公。约天和五年(570年)为益州刺史。建德三年(574年)二月,进爵为汉王,《北史》卷十仍柱国。时皇弟谯王宇文俭为益州总管,武帝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柳带韦为益州总管府长史,领益州别驾,辅佐二王总知军民事。 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曾对武帝说皇太子宇文赟非社稷之主,大将军随国公普六茹坚(杨坚)有反相。武帝认为王轨说得很对,但因身为次子的宇文赞也不才,其余诸子也年幼,于是没有废黜宇文赟。武帝崩后,宇文赟继位为周宣帝。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宣帝崩,周静帝年幼,杨坚作为左大丞相辅政,进宇文赞上柱国、右大丞相。《周书》卷八外示尊崇,并无实权。宇文赞在宫中,总与静帝、杨坚同帐而坐。左大丞相司马刘昉打扮美妓进于宇文赞,宇文赞很高兴。刘昉趁机对宇文赞说:“大王是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如今先帝刚崩,群情尚且纷扰,王应该暂且回府,等事态安宁之后,入为天子,这是万全之计。”宇文赞当时年未弱冠,性格见识庸下,相信刘昉的说辞,就回府了。《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 八月尉迟迥之乱平定,宇文赞转太师。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建立隋朝为隋文帝后,北周宗室诸王降爵为公,宇文赞降爵为汉公,当月内史监兼吏部尚书虞庆则、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高颎、大宗伯竟陵公杨惠向隋文帝进言尽灭宇文氏,内史令李德林认为不可,但文帝不同意。宇文赞与其子淮阳公宇文道德、宇文道智、宇文道义等及其他北周近支宗室都被害,国除。 曾以荣毗为记室。.

新!!: 周宣帝和宇文赞 · 查看更多 »

宇文椿

宇文椿(),字--寿。北周宗室,永昌郡公,宇文导四子,宇文颢孙,宇文泰侄孙,北周武帝堂侄。 生年不详,仅知兄宇文廙生于550年,其父宇文导卒于554年。 保定年间,授开府仪同三司、宗师中大夫。建德初年,加大将军。不久除岐州刺史。建德四年(575年),关中民饥,宇文椿表陈其状,得玺书劳慰,于是令所在开仓赈济灾民。《周书》卷十 周武帝伐北齐,宇文椿与皇弟齐王宇文宪攻拔武济等五城。五年(576年),武帝兵围晋州,皇弟柱国陈王宇文纯屯千里径,宇文椿率众屯栖鸡原,皇弟大将军越王宇文盛守汾水关,都受时任上柱国的前锋宇文宪节度。宇文宪秘密对宇文椿说:“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要见机而作,不得遵常理。你现在设置营垒,不必张设军帐帷幕,可以砍伐柏树搭成草屋,装作有兵驻守的样子。一旦部队撤离,敌人见到草屋也会疑惑不敢前进。”时北齐后主分军万人向千里径进发,又令其众出汾水关,亲率大军与宇文椿对阵。宇文宪助宇文盛击退齐军后,宇文椿又报告齐军稍有进逼,宇文宪又回军相救。有诏召宇文宪、宇文椿回师,二人率兵趁夜返回。齐军果然被柏树草屋所惑,未察觉宇文椿已退军,次日才明白。明朝刘基《百战奇略》收录此战,记为“疑战”。 周宣帝即位,宣政元年(578年)八月拜时为柱国的宇文椿为大司寇。《周书》卷七《北史》卷十 大象二年(580年)三月,宇文椿的次兄、出继堂叔杞烈公宇文光宝的行军总管杞国公宇文亮在征淮南时作乱被杀,宇文椿被下诏立为杞国公,出继为杞烈公的嗣子。《北史》卷五十七《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 六月,进位上柱国,转大司徒。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以使持节、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身份授辅政大臣丞相隋王杨坚相国印绶,加其九锡,当月静帝禅位于杨坚,杨坚三次辞让,宇文椿又奉命奉册。杨坚后来受禅,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当年,宇文椿为杨坚所害,五子西阳郡公宇文道宗、宇文本、宇文仁邻、宇文武子、宇文礼献一并被杀。.

新!!: 周宣帝和宇文椿 · 查看更多 »

尉遲熾繁

尉遲熾繁(),或說名尉遲繁熾,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蜀國公尉遲迥孫女,上柱国、胙国公尉迟顺之女,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尉遲熾繁有美丽的容貌,本是西陽郡公宇文溫的夫人,例行進宮朝見的时候,周宣帝在宮中姦汙了她。她的公公杞国公宇文亮正在征淮南,闻讯作乱被杀,宇文溫也被處死,尉遲熾繁便被召入宮中,封為長貴妃。 大象二年(580年)三月,她被冊立為天左大皇后,冊曰:「咨爾門膺積善,躬表靈貺,徽音茂德,朕實嘉之。是用弘茲盛典,申彼寵章。爾其克慎厥猷,寅荅景命,永承休烈,可不慎歟!」 仅仅一年之後,北周宣帝逝世,年轻的尉遲熾繁和另外兩位皇后(陳月儀和元樂尚)一同出家,法號華首或说法号华道,隋朝開皇十五年病死,虚龄三十。.

新!!: 周宣帝和尉遲熾繁 · 查看更多 »

崔弘度

崔弘度(),一名衍,字摩诃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周、隋朝官员。.

新!!: 周宣帝和崔弘度 · 查看更多 »

中國后妃

中國后妃有眾多等級,狹義專指皇后与妃嫔,即君主经过正式册封的妻妾,廣義則包括所有君主妻妾。 中国通俗文化中,描绘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妃嫔三千”或“佳丽三千”。在中国政治传统和一夫多妻婚姻制度下,除一位皇后(或称王后)外,历代中国君主(皇帝、王)通常拥有人数众多的妃嫔。除此,君主有权与宫女发生性关系,因此她们亦视为准妃嫔。同时,以为君主生育皇子为修辞,使得拥有众多妃嫔成为合乎道德准则的行为。.

新!!: 周宣帝和中國后妃 · 查看更多 »

中國太上皇列表

此列表列舉了中國歷代太上皇的資料。 Category:中国皇族列表 *.

新!!: 周宣帝和中國太上皇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周宣帝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太后,本表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國後,历任受封的皇太后。.

新!!: 周宣帝和中国皇太后列表 · 查看更多 »

废后

废后指的是被废黜的王后或皇后。皇后被废黜不外乎是政治原因或个人原因。有些皇后则是在死后才被废黜了皇后头衔。中国亦有皇后两度被废且两度复立。皇帝废黜皇后,可再立新--。但废后通常不会再嫁。.

新!!: 周宣帝和废后 · 查看更多 »

于智

于智(),洛陽人《周书·卷15·列傳第七》:于謹字思敬,河南洛陽人也。……子寔嗣。……寔弟翼,自有傳。翼弟義……義弟禮……禮弟智,初為開府,以受宣帝旨,告齊王憲反,遂封齊國公。尋拜柱國、涼州總管、大司空。,北周政治人物,官至大司空,唯《周书》、《北史》皆只簡略提及。.

新!!: 周宣帝和于智 · 查看更多 »

五月廿四

五月廿四,农历五月第二十四天。.

新!!: 周宣帝和五月廿四 · 查看更多 »

北周宣帝

#重定向 周宣帝.

新!!: 周宣帝和北周宣帝 · 查看更多 »

北朝太宰、太師、太傅、太保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師,古官。……晉以景帝諱改為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南齊、陳以為贈,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之,隋無。」又載:「太傅,古官。畢公為之。漢、魏、晉、宋皆有焉。 南齊、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 陳為贈。」亦載:「太保,古官。……宋、梁、後魏、北齊、後周、隋有之;南齊無;陳以為贈。」今據《魏書》、《北齊書》、《周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周宣帝和北朝太宰、太師、太傅、太保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朝太常卿、大宗伯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二》:「一曰太常寺卿……後魏為上卿,兼置少卿官。北齊曰太常寺,置卿及少卿丞各一人,掌陵廟羣祠、禮樂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後周建六官,置大宗伯卿一人,是為春官。」今據《魏書》、《北齊書》、《周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周宣帝和北朝太常卿、大宗伯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静帝

周靜帝宇文(),原名宇文衍,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北周末代皇帝(第五代,579年—581年在位),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親是朱滿月。.

新!!: 周宣帝和周静帝 · 查看更多 »

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宇文泰(追尊周文帝)第四子,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期間推動建德毀佛,以求富國強兵,是三武滅佛之一。在位18年。.

新!!: 周宣帝和周武帝 · 查看更多 »

周法尚

周法尚,南朝陈、北周、隋朝大臣,字德迈,汝南郡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南朝陈大臣周炅的次子,陈武帝的外孙。.

新!!: 周宣帝和周法尚 · 查看更多 »

唐陵

唐陵,中国南北朝晋昌郡冥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东南)人。父亲为唐永,西魏官员。 唐陵少年时习武艺,非常闲熟吏职,历任大都督、应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唐陵子唐悟,北周大象年间,被周宣帝任为内史下大夫、汉阳公。唐陵弟唐瑾,唐瑾子唐令则。.

新!!: 周宣帝和唐陵 · 查看更多 »

内禅

内禅是指君主退位,将皇位(王位)传到储君或皇族宗室手中,而不是传给異姓他人。内禅之后,东亚文化圈的皇帝和國王往往能得到“太上皇” 或“太上王” 的称号。.

新!!: 周宣帝和内禅 · 查看更多 »

元亨 (平凉公)

元亨(),字德良,一名孝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后裔,西魏司空、冯翊简穆王元季海长子,元魏宗室,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新!!: 周宣帝和元亨 (平凉公) · 查看更多 »

王轨 (北朝)

王軌(),小名沙门,太原郡祁县人,南北朝北周官员。受周武帝宇文邕重用,王軌曾進言殺楊堅以免後患。鄭譯與楊堅、長孫覽等有私交。王軌多次提醒武帝說太子宇文贇品德低劣,不能繼承皇位。一日宇文贇問鄭譯:「我腳上的杖痕該怪誰啊?」鄭譯稱:「都怪王軌和宇文孝伯!」王軌遂被殺,宇文孝伯賜死於家。.

新!!: 周宣帝和王轨 (北朝) · 查看更多 »

隋唐公主列表

隋唐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及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

新!!: 周宣帝和隋唐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新!!: 周宣帝和隋文帝 · 查看更多 »

韦孝宽

韦孝宽(),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京兆韦氏郧公房始祖。.

新!!: 周宣帝和韦孝宽 · 查看更多 »

韦謩

韦謩(),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阆公房《元和姓纂·卷二·165》:颢孙謩,普安公。謩生士让,雍州别驾。,北周、隋朝官员。.

新!!: 周宣帝和韦謩 · 查看更多 »

高熲

(),字昭玄,一名敏,渤海郡蓨县(今中国河北省景縣)人,其父高宾为独孤信赐姓独孤氏,因此又称独孤颎,为隋朝宰相执政近20年,其子是杨勇的女婿,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大业三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诸子遭到流放。.

新!!: 周宣帝和高熲 · 查看更多 »

辛彦之

辛彦之(),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西魏、北周、隋朝时期官员。.

新!!: 周宣帝和辛彦之 · 查看更多 »

陆逞

逞(),字季明,初名陸彥,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陸通字仲明,吳郡人也。曾祖載,從宋武帝平關中,軍還,留載隨其子義真鎮長安,遂沒赫連氏。魏太武平赫連氏,載仕魏任中山郡守。父政,性至孝。……通弟逞。逞字季明。初名彥,字世雄。魏文帝常從容謂之曰:「爾既溫裕,何因乃字世雄?且為世之雄,非所宜也。于爾兄弟,又復不類。」遂改焉。逞少謹密,早有名譽。兄通先以軍功別受茅土,乃讓父爵中都縣伯,令逞襲之。起家羽林監、文帝內親信。時輩皆以驍勇自達,唯逞獨兼文雅。文帝由此加禮遇焉。《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逞字季明,初名彥,字世雄。魏文帝常從容謂之曰:「爾既溫裕,何因乃字世雄?且為世之雄,非所宜也。于爾兄弟又復不類。」遂改焉。逞少謹密,早有名譽。兄通先以軍功別受茅土,乃讓父爵中都縣伯令逞襲之。起家羽林監、周文內親信。時輩皆以驍勇自達,唯逞獨兼文雅,周文由此加禮遇焉。,出自吴郡陆氏太尉枝,西魏及北周官员。 陸逞的曾祖父陸載被夏國所俘,後仕於北魏,父親中都伯陸政。他最初名取字世雄,魏文帝經常問他:「你那麼平和,為何取字世雄?而且為世之雄並不合適。和你兄弟的字又不相近。」於是改字為季明。陸逞做事谨慎细密,年少就有名譽。兄長陸通先以軍功獲得爵位,就將父親中都縣伯爵位讓給陸逞襲封。他從羽林監、宇文泰親信起家,同輩都以驍勇勉力,唯獨他兼具文雅,魏文帝因此加倍禮遇他。大統十四年(548年),陸逞獲任命為大丞相府軍事,不久兼任記室。北周保定初年,累遷吏部中大夫,曆任蕃部、御伯中大夫,進官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徙任司宗中大夫,轉軍司馬。他辦事周詳,歷任三府,都有功績。朝廷嘉賞他就進他為中都縣公。 天和三年(568年),北齊派遣侍中斛斯文略、中書侍郎劉逖交聘。這次是北周第一次和北齊修好,因此選舉出使者。朝廷下詔陸逞為大使,尹公正為副使。他舉止美好,善於言辭,聰敏有禮,北齊的人都稱讚他。回歸长安,朝廷詔令路車儀服,在郊區迎接入城,當時的人都感到榮耀。次年(569年),除官京兆尹。都界有母豬生下數子,幾個月後就死了。那家人又有阉割的公猪,就拿公猪哺育,小豬都生存了,時論認為是陸逞的仁政造成的。不久他轉官司會中大夫,出為河州刺史。 晉公宇文護器重他的才華,上表讓他擔任中外府司馬。很快復任司會,兼納言,遷小司馬。宇文護被誅殺,陸逞被連坐免官。不久再起用為納言,但他因病不堪重任,改除授宜州刺史。按慣例,刺史告别之礼,一定配備鹵簿。他以當時是農業時節,上奏暫停。周武帝十分讚賞,批准他的請求,彰顯他的操守。他在州內有德政,官民都稱頌他。宇文贇立為太子,陸逞獲授太子太保。去世後贈大將軍,子陸操嗣爵。.

新!!: 周宣帝和陆逞 · 查看更多 »

恭陵 (北周)

恭陵,是中国南北朝北周静帝宇文阐的陵墓。 北周恭陵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北边上召窑村内。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其父周宣帝禅位,周静帝即位,次年,周宣帝驾崩,杨坚掌权。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宇文阐下诏禅位杨坚,宇文阐被降为介国公。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五月,宇文阐被杨坚害死,谥静帝,葬于恭陵。今存一个较大的封土堆。1992年6月,渭城区人民政府在封土堆旁立“恭陵”保护碑。.

新!!: 周宣帝和恭陵 (北周) · 查看更多 »

李威 (黎国公)

李威,字安民,南北朝时北周、隋朝大臣,原州平高(今宁夏固原)人。父亲李基,祖父李遠。 李威起家任右侍上士,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改袭祖父李远爵阳平郡公。从周武帝平北齐时有功,以功进位上开府、拜军司马。周宣帝即位,进授大将军,出为熊州刺史。大象末年,位至柱国。隋文帝即位,开皇初年,李威击蛮民有功,进位上柱国。封黎国公。.

新!!: 周宣帝和李威 (黎国公) · 查看更多 »

李子雄 (高都郡公)

李子雄(),字毗卢,赵郡高邑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人,出自赵郡李氏西祖,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第五子,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新!!: 周宣帝和李子雄 (高都郡公) · 查看更多 »

李元操

李元操(),原名孝贞,字元操,为避杨祯的讳改以字行,赵郡柏人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北齐、北周、隋朝官员。.

新!!: 周宣帝和李元操 · 查看更多 »

李纲 (新昌县公)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县(今河北省景县)人,隋朝、唐朝大臣。.

新!!: 周宣帝和李纲 (新昌县公) · 查看更多 »

杜杲 (南北朝)

杜杲,字子晖,北朝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西魏、北周大臣。.

新!!: 周宣帝和杜杲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梁州 (古代)

梁州,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劃。.

新!!: 周宣帝和梁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楊麗華

楊麗華(),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隋朝时封樂平公主。父親是隋文帝楊堅,母親為獨孤皇后,女兒為宇文娥英,女婿為李敏,外孙女為李静训。.

新!!: 周宣帝和楊麗華 · 查看更多 »

汴州

汴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置梁州、陈留郡,北齐废开封郡(辖开封县)入。北周宣帝(578年—579年)时,改梁州为汴州,因汴水而得名。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汴州废,浚仪县、开封县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郑州的浚仪县、开封县,滑州的封丘县置。土贡:绢。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下辖六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天宝初年,改为陈留郡。后复为汴州。延和元年(712年),州城由启封城迁到汴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尉氏县、杞县、兰考县等地。通济渠开通后,汴州作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原重要的经济都会。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后来开封府俗称汴京。.

新!!: 周宣帝和汴州 · 查看更多 »

清都公主

清都公主,为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 清都公主嫁给了阎庆的儿子阎毗,周武帝为了答谢阎庆帮助自己除掉宇文护。命阎庆之子阎毗七岁袭石保县公,选阎毗为驸马,娶清都公主。周宣帝即位,拜阎毗仪同三司,授千牛左右。隋文帝时,因为阎毗和太子杨勇有交情,阎毗和妻儿一起被罚为奴婢,后来免罪为民,不久官复原职。公主和阎毗有子阎立德、阎立本。.

新!!: 周宣帝和清都公主 · 查看更多 »

斛斯徵

斛斯徵(),字士亮。广牧郡富昌县人,中国南北朝西魏、北周、隋朝音乐家、儒学者。高车族,斛斯椿之子。 斛斯徵自幼聪颖,五岁暗誦《孝经》、《周易》。534年(永熙三年)和父亲随魏孝武帝入关。长大后,博览群书,习《三礼》,善解音律。以父之功封城陽郡公。西魏大統末年,初任通直散騎常侍,進太常少卿。雅乐废缺,斛斯徵搜集典故,创新改旧。当时有一种失传的乐器錞于,有人从蜀地得到,只有斛斯徵认识。他引用干宝《周礼注》的記述,用芒筒捋它,声音非常激越。斛斯徵用它来作合奏乐。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建六官,斛斯徵官拜司乐下大夫。後進司乐中大夫,受位驃騎大将軍、開府。转任内史下大夫。568年(天和三年),周武帝命诸皇子从他受业,向皇子講義儒学,称呼他为夫子。571年(天和六年),受位司宗中大夫,管轄乐部,代行内史。封岐国公,转任小宗伯。小宗伯如故,任太子太傅。 578年(宣政元年),周宣帝即位,斛斯徵担任上大将軍、大宗伯。武帝葬儀上,周宣帝想要早葬,斛斯徵依礼法主張七月安葬、宣帝不听。他反对採用郑译献上的新乐。上疏极谏,指出宣帝的過失,宣帝接受郑译的誣告,将他下獄。獄卒張元可怜他,用佩刀挖墙把他放出去。張元被拷問,但什么也没说。斛斯徵后来遇赦免罪。 581年(開皇元年),隋文帝即位,斛斯徴官復原职,任太子太傅,隋文帝命他編纂《乐書》。584年(開皇4年)斛斯徵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著作《乐典》十卷。其子斛斯該嗣位。.

新!!: 周宣帝和斛斯徵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