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呂內維爾條約

指数 呂內維爾條約

呂內維爾條約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後,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簽訂的停戰條約。條約於1801年2月9日簽訂,法國由約瑟夫·波拿巴為代表,帝國一方由奧地利外相路德維希·馮·科本茨爾作代表。 奧軍於1800年6月14日的馬倫哥之役、12月3日的霍亨林登戰役戰敗給拿破崙一世及莫羅後,奧地利被逼對法國求和,奧法之間遂簽訂一系列和約。呂內維爾條約標誌著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崩潰。繼此條約後,英國亦單獨與法國簽訂亞眠和約。.

目录

  1. 13 关系: 埃根斯泰因-列奥波德港埃斯特家族吕内维尔和约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安東莞·亨利·約米尼巴伐利亚选侯国弗里德里希四世 (薩爾姆-基爾堡)第二次反法同盟特里爾選侯國路德維希·馮·科本茨爾摩德納和雷焦公國拿破仑时代年表1800年-1899年條約列表

埃根斯泰因-列奥波德港

埃根斯泰因-莱奥波尔茨哈芬(德语:Eggenstein-Leopoldshafen)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6.09平方公里,总人口16135人,其中男性7883人,女性8252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618人/平方公里。1968年到1975年间巴腾-符腾堡行政区域改革过程中埃根斯泰因和莱奥波尔茨哈芬两个市镇合并而成。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部分研究部门位于莱奥波尔茨哈芬境内。.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埃根斯泰因-列奥波德港

埃斯特家族

埃斯特家族(Estensi,過去被稱為Este或d'Este),是一個歐洲貴族世家,家族名稱起源於義大利城鎮埃斯特,家族統治著費拉拉(1208-1598年)、摩德納和雷焦(1288年起)、法納諾(1352年起)、(1429或1451年起)、卡爾皮(1527年起)、科雷焦(1636年起)、(1711年起)、諾韋拉拉(1737年起)、馬薩和卡拉拉(1790年起),除費拉拉外,其他地區統治都於1796年被併入奇斯帕達納共和國,1814年家族復辟後於1847年統治了瓜斯塔拉,最終所有屬地在1859年併入中義大利聯合省。埃斯特家族成員包含了數位義大利親王、公爵、眾多天主教樞機、一位英國王后、一位薩丁尼亞王后、一位奧地利皇后及一位巴伐利亞王后。.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埃斯特家族

吕内维尔和约

#重定向 呂內維爾條約.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吕内维尔和约

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

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出身於古老的貴族家庭。起初封號是比尼窩王子 (prince de Bénévent) ,然後成為塔列朗王子。法國主教、政治家和外交家。由於腿部殘疾,不能如家族期望的那樣進行軍事生涯,轉而學習神學。1780 年,他成為一般代理神職人員並成為法國王室的教會代表。 他曾歷經數屆法國政府擔任高等職務,通常是外交部長或一些其他外交要職。他的職業生涯跨越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帝國、波旁復辟和奧爾良王朝時期。塔列朗的上級通常都不信任他,但是拿破侖本人認為塔列朗是個十分能幹的外交官。「塔列朗式」已經成為一種玩世不恭、狡猾的外交態度之代名詞。 他是拿破崙年代的首席外交官,當時法國的軍事勝利將法國塑造為一個強大、橫跨歐洲的大一統帝國。 然而大多數的時候,塔列朗的任務是為法國尋求和平,以此鞏固法蘭西的國際利益。1801年,他成功地與奧地利簽訂呂內維爾條約,並在1802年與英格蘭達成亞眠和約獲得和平。但是他並沒能阻止1803年戰爭的重啟。在1805年,他反對他的皇帝再度與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開戰,因此他於1807年八月辭去外長官銜,但拿破崙依然倚靠他。塔列朗隱秘勾搭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暗中破壞皇帝的計劃。 塔列朗尋求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意圖延續法國革命所獲得的成果。拿破崙拒絕和平,當他在1814年垮臺後,塔列朗基於正統性原則擔負起波旁王朝復辟的任務。1814年至1815年,當拿破崙的征服失敗後,塔列朗在維也納會議扮演重要角色,他在那裡談判獲得有利於法國的解決方案。 學術界對塔列朗的評價是高度兩極分化的。有人認為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多才多藝,熟練的和有影響力的外交官之一;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他是叛徒,依次背叛了舊制度、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和波旁復辟。.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

安東莞·亨利·約米尼

安東莞·亨利·約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為拿破崙時期的瑞士軍事家,之後亦服務於沙俄軍隊。 約米尼一生的最大貢獻,就是他寫出了幾部有關戰爭和軍事理論的鴻篇巨著,對戰爭的規律、性質、戰略戰術、軍隊建設等各方面從理論上進行了探討,創立了較完善的軍事理論體系。他和19世紀另一位大軍事思想家克勞塞維茨並列為西方軍事思想的兩大權威。.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安東莞·亨利·約米尼

巴伐利亚选侯国

巴伐利亚选侯国()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一个独立的世袭选帝侯国,国祚从1623年持续到1806年,并在其后被提升为巴伐利亚王国。 选侯国最早是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幼系分支所统治的巴伐利亚公国,该支系在1777年还继承了家族长系分支的普法尔茨选侯国。长系分支的族长,即普法尔茨行宫伯爵,是神圣罗马帝国内根据1356年金玺诏书确立的七大选帝侯之一,但是幼系分支的族长即巴伐利亚公爵则不是。1621年,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被处以帝国制裁令,以惩罚他参与了波西米亚人叛乱,该叛乱旨在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帝国制裁令剥夺了腓特烈五世的选帝侯地位,将其权利,与对上普法尔茨的统治权,一并交与对皇帝保持忠诚的幼系分支族长,即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尽管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恢复了腓特烈五世的儿子的普法尔茨选帝侯地位,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及他的的后裔能继续保有已继承的选帝侯地位,直到1777年幼系分支绝嗣。幼系绝嗣后,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长幼两系终于重新统一,巴伐利亚与普法尔茨两个选侯国也形成了共主邦联,直到神圣罗马帝国解散。1805年签署的普雷斯堡和约将原先的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升格为巴伐利亚国王,称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而神圣罗马帝国则在第二年宣布解散。.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巴伐利亚选侯国

弗里德里希四世 (薩爾姆-基爾堡)

弗里德里希四世·恩斯特·奧托·菲利普·安東·弗尼伯特(Friedrich IV.;),是德國親王國統治者。.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弗里德里希四世 (薩爾姆-基爾堡)

第二次反法同盟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大將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时机,再次發起反法战争。這次神聖羅馬帝國聯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隻身返國,發動霧月政變,任首席執政官,並取得法國軍政大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此後拿破仑親自指揮義大利方面軍,回頭對付反法各國,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馬倫哥之役大敗奧地利軍,帝國不得不與拿破仑議和,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 Category:法國大革命戰爭.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第二次反法同盟

特里爾選侯國

特里爾選侯國(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Trier)是一個存在於9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神聖羅馬帝國采邑主教領國,在選帝侯制度成立前被稱做特里爾采邑總主教區。以特里爾總主教同時兼任教區領袖及世俗領主,國境包括天主教特里爾教區及其周邊的教會領地,首都為特里爾。1803年由於遭到拿破崙統帥的法國軍隊占領世俗化,結束選帝侯及采邑總主教的治理。僅以無世俗領主地位的特里爾教區主教延續其聖統制。.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特里爾選侯國

路德維希·馮·科本茨爾

約翰·路德維希·約瑟夫·格拉夫·馮·科本茨爾伯爵(Count Johann Ludwig Joseph Graf von Cobenzl,1753年11月21日-1809年2月22日)是一名來自克拉尼斯卡的奧地利外交家及政治家。他生於布魯塞爾,並於維也納逝世。 1779年,科本茨爾成為駐聖彼得堡的公使。 1795年,在第三次瓜分波蘭中,他代表奧地利談判並取得大片土地,滿足了於第二次瓜分中毫無得益的奧地利。1797年,代表了奧地利與法國簽訂坎波福爾米奧條約。 1800年,他成為奧地利的外相。因此,他代表奧地利於1801年簽訂了呂內維爾條約,並承認了拿破崙一世的帝銜。1805年,奧地利加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並於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這次戰敗使科本茨爾因而解職。 科本茨爾曾使用亞利安此名字,加入並成為光明會中的一員。 Category:1753年出生 Category:1809年逝世 Category:奧地利外交官 Category:奧地利政治人物.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路德維希·馮·科本茨爾

摩德納和雷焦公國

摩德納和雷焦公國(Ducato di Modena e Reggio),是一個於1452-1859年,存在於義大利的獨立公國,公國除了於拿破崙統治時期短暫的被奇斯帕達納共和國及拿破崙義大利王國取代外,皆是由埃斯特家族及後來的奧地利-埃斯特家族統治,公國最後於1859年被合併至中義大利聯合省。.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摩德納和雷焦公國

拿破仑时代年表

拿破仑时代年表 (1799–1815)。拿破仑时代始于1799年的雾月政变,这次政变推翻了督政府并建立执政府,终结于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或几天后的二次退位。.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拿破仑时代年表

1800年-1899年條約列表

以下是1800年-18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查看 呂內維爾條約和1800年-1899年條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