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郡

指数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184 关系: 劉宋行政區劃华亭县 (唐朝)华融卜静南北朝南北朝行政區劃南兗州 (南朝)司馬沖吳國 (漢朝)吴县吴中区吴郡吴郡陆氏太史享娄县 (江苏古县份)孫吳孫夫人孫峻孫瑒孫鍾孫魯班孫拯孫晷孔嗣哲孙坚孙奇 (三国)孙破虏吴夫人孙策孙静孙过庭孙暠孙权宝山区 (上海市)富春山阴县 (浙江省)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丹阳市丘渊之廣陵縣建德市会稽穆公主张乾 (南北朝)张充张祎 (东晋)张种张籍张镒张镇 (晋朝)张武 (东汉)...张永 (南朝)张澄 (东晋)张悦 (刘宋)张敦張姓張玄之張率 (南朝梁)張稷 (南朝)張紘張緒 (南朝)張瓌 (南朝)張譏張邵 (南朝)彭澤郡何胤余杭县余杭区徐夫人 (孫權)徐陵利城县嘉定区周迪唐朝行政区划全寄全緩全緒王延之王份王冲 (南朝)王固王琨 (南朝)王骞王質 (南朝)王蘊 (劉宋)王混王愷 (東晉)王思远神农郡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竺道壹管崇盐城郡相城区盛憲韋放莫丽芳荊溪湛然萧大临萧大春萧子贞萧源之顧悌袁枢 (南朝)袁泌袁昂褚淡之褚澄褚无量高彪 (东汉)謝承谢举賞姓越州茶食范成大胥浦县 (南梁)蘇代 (三國)赣榆大事纪年列表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蔡邕蔡撙锦溪镇 (昆山市)鄧龍蕭緬蕭順之長城公主 (南齊)苏州 (隋至北宋)苏州城苏州市陳伯恭陳昌 (南北朝)陸仲元陸禕陸遜陸耽陸抗陈后主陈瑀陆厥陆姓陆尚陆康陆云陆缮陆闳陆通 (北朝)陆逞陆退陆机李德謇李璘杭州历史杭州市東揚州杜稜殷礼氏族志永平县 (孙吴)永康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沈友沈君理沈珩 (东吴)沈文季湖州 (隋朝)朱燮朱损朱滿月明陵 (東吳)海宁市海宁郡海陵县 (古代)海陵区浙江历史浙江省无锡县慈溪市慕姓慕容三藏扬州 (古代)扬州市曲阿縣曹操曾姓 扩展索引 (134 更多) »

劉宋行政區劃

没有描述。

新!!: 吴郡和劉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华亭县 (唐朝)

华亭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天宝十载(751年),以嘉兴县、海盐县、昆山县三县地置。属苏州、吴郡。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改松江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华亭县析出上海县。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析出青浦县。清朝时为江苏省松江府治所。1912年,娄县废入华亭,1914年改华亭县为松江县。.

新!!: 吴郡和华亭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华融

华融(),字德蕤,三国孙吴广陵郡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人。 华融随祖父避乱,住在山阴蕊山下。虽然年少,美有令志。当时皇象寓居山阴,吴郡张温来向皇象求学,想要找个住的地方。有人告诉张温:“蕊山下有华德蕤,虽然年少,美有令志,可以住他家。”张温于是住在华融家,朝夕和他谈论。张温官至选部尚书,于是擢升华融为太子庶子,官至左将军、录尚书事。五凤三年(256年)滕胤密谋推翻孙綝,逼华融等人作书驳斥孙綝。华融不与滕胤合作,被滕胤所杀。华融子华谞,黄门郎,与华融一起被害。华谞次子华谭,在西晋为秘书监。.

新!!: 吴郡和华融 · 查看更多 »

卜静

卜静,字玄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孙吴大臣。 卜静因博览群书而闻名江东,年轻时与同郡陆逊、张敦齐名,名气不如陆绩、顾邵。陆绩官至郁林郡太守,张敦官至海昬县令,陆逊官至丞相,顾邵官至为豫章郡太守。卜静官至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县令。.

新!!: 吴郡和卜静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吴郡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新!!: 吴郡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南兗州 (南朝)

南兖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吴郡和南兗州 (南朝) · 查看更多 »

司馬沖

司馬冲(),字道让。晉朝宗室,晉元帝司馬睿之子。.

新!!: 吴郡和司馬沖 · 查看更多 »

吳國 (漢朝)

吴国,原称荆国,西汉时期封国。 前201年,刘邦将楚王韩信贬为淮阴侯。楚国一分为二:东阳郡、鄣郡、吴郡为荆国,以从兄刘贾为荆王;薛郡、东海郡、彭城郡为楚国,立弟弟刘交为楚王。前196年,刘贾被英布所击杀。次年,改荆国为吴国,刘邦封二哥刘喜的儿子刘濞为吴王。前154年,吴王刘濞领头挑起吴楚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平定,刘濞被杀,吴国国除。 Category:西汉藩国 Category:江苏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19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前1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吴郡和吳國 (漢朝) · 查看更多 »

吴是原吴国、吴郡地域的概称,大致相当于今太湖平原一带 吴也可以指:.

新!!: 吴郡和吴 · 查看更多 »

吴县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的县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苏州府治所。1912年1月1日至9月24日,为江苏省省会。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同年,属苏州专区。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郊区(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吴县隶属江苏省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市)。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新!!: 吴郡和吴县 · 查看更多 »

吴中区

吴中区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苏州南城,于2001年由原吴县市撤市分设成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同時也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全区陆地面积745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约1486平方公里。.

新!!: 吴郡和吴中区 · 查看更多 »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新!!: 吴郡和吴郡 · 查看更多 »

吴郡陆氏

吴郡陆氏,为中国中古时期以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为郡望的陆姓家族,与吴郡顾氏、吴郡朱氏、吴郡张氏并称“四姓”。始祖为陆通,齐宣王的孙儿,封平原县,得姓陆。到了汉初,陆烈始迁至吴地。汉颍川太守陆闳立颍川支,为最早成雏形的宗支。三国两晋时期,吴郡陆氏名士不绝至,如吴丞相陆逊、选曹尚书陆瑁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晋中书侍郎陆瓘。有唐一朝入相的吴郡陆氏成员有六位。是吴中四姓中最多的一家,分别为丹徒枝陆敦信、太尉枝陆元方、陆象先、陆希聲、侍郎枝陆贄、陆扆。陆氏在白马之祸时遭受直接打击,唐亡后,开始向各地迁徙,此后以吴郡为郡望的统一世族不复存在。传统分吴郡陆氏共四十九枝。.

新!!: 吴郡和吴郡陆氏 · 查看更多 »

太史享

太史享,字元復(),三國時代東吳武將,為東漢末年將領太史慈之子。其父於建安十一年逝世,父親死後太史享繼續輔佐孫權。太史享擅於政治,曾經統治山越,历任尚书、吴郡太守,官至越騎校尉。.

新!!: 吴郡和太史享 · 查看更多 »

娄县 (江苏古县份)

娄县,中国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北,上海市嘉定区西部亦在娄县境。 娄县秦始置,属会稽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属荆国。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荆国除,娄县属会稽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治荆国旧地,娄县属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吴国废,立刘非为江都王,治吴国旧地,娄县属江都国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废,娄县属会稽郡。新莽时,改娄县为“娄治县”,隶会稽郡。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复名娄县,仍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娄县属吴郡。三国、晋、宋、南齐娄县属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又置信义郡治南沙县(今江苏常熟市西北),以信义县属信义郡;旋裁娄县,并入信义县。.

新!!: 吴郡和娄县 (江苏古县份) · 查看更多 »

孫吳

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孫策奠基、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且受封为“吴王”,定國號為“吳”。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在三国之中,东吴水軍最強,佔領扬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亡于西晋。.

新!!: 吴郡和孫吳 · 查看更多 »

孫夫人

孫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左将军刘备夫人。.

新!!: 吴郡和孫夫人 · 查看更多 »

孫峻

孫峻(),字子遠,三國东吴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人,吴废帝孙亮时东吴权臣。.

新!!: 吴郡和孫峻 · 查看更多 »

孫瑒

孫瑒(),字德璉。吴郡吴县(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梁、南朝陳将领。南梁中散大夫孫循道之子。.

新!!: 吴郡和孫瑒 · 查看更多 »

孫鍾

孫鍾,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坚的父亲。与母亲一起居住,至孝笃信,种瓜为业。 據傳孫鍾一次请三位路过口渴的少年吃瓜,少年們自稱是司命郎,為了答谢他欲指引其雙親身後的墓地,詢问孫鍾是願世代为侯,还是做數代皇帝,孫鍾回答做皇帝,少年們指示他向山下走一百步勿回頭,然而孫鍾走至六十步就回頭,發現三名少年已化鶴飛去,後遂於該處埋葬雙親,塚上常有紫氣升起,當地人皆言:「孫氏當旺」,後孫鍾的兒子孙坚、長孫孙策在江東奠定了基業,孙子孙权、曾孙孙亮、孙休和玄孙孙皓成为雄據一方的东吴皇帝。 孫鍾與其子孫堅乘船到錢唐,在船上遇上海賊搶劫,海賊還大搖大擺的在岸邊分贓,嚇到沒有船家敢出航;認為這班海賊可擒,孫鍾覺得他能力不足,但孫堅已經拿刀衝上岸,並且指手劃腳扮官兵,分贓人以為官兵捕捉,嚇得立刻拋棄財物逃跑;孫堅趁勢追捕海賊,還斬下一個首級回來,孫鍾見狀大驚,孫堅因此事出名並做了縣吏。 最早称孫鍾是孙坚之父的是裴启的《语林》及年代稍后的《幽明录》和同时期的《宋书·符瑞志上》,但是记载又不同,此外《三国志》及其裴注都没有孫鍾的相關记载。.

新!!: 吴郡和孫鍾 · 查看更多 »

孫魯班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三国东吴吴郡富春。东吴大帝孙权长女,生母步练师,被称为大公主,全懌、全吳生母,全緒、全寄繼母,朱氏姨母。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因此孙鲁班又称全公主。、长公主.

新!!: 吴郡和孫魯班 · 查看更多 »

孫拯

孙拯(),字显世,吴郡富春(治今浙江省富阳县)人,西晋诗人。 在孙吴担任为黄门郎。吴主孙皓残暴,侍臣多获罪,惟他与顾荣都以智慧保全。晋朝灭吴,孙拯任涿县令。“八王之乱”中,被大都督、后将军陆机引为司马。小督孟超恣意肆虐,孙拯劝陆机杀孟超,陆机不能用他的主张,陆机兵败被杀。孙拯为孟超之兄黄门孟玖诬陷,被捕入狱,两踝骨见,终不变辞,死于狱中。孙拯好学,《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赠陆士龙》(共十章)。.

新!!: 吴郡和孫拯 · 查看更多 »

孫晷

孙晷(生卒年不详),字文度,吴郡富春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是东吴宗室,是东吴将领孙秀的曾孙。自幼孝悌,受到他人称赞。去世时三十八岁。.

新!!: 吴郡和孫晷 · 查看更多 »

孔嗣哲

孔嗣哲,孔长孙之子,孔英哲之弟,孔子三十二代孙。 孔嗣哲于隋文帝时期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又改任太子通事舍人,吴郡主簿。《陈叔毅修孔子庙碑》:以孔子三十二世孙,前太子舍人,吴郡主簿嗣哲封绍圣侯。《宋史·儒林一·孔宜传》:长孙生嗣哲,应制举,历泾州司兵参军、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邑百户。《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嗣哲,隋吴郡主簿、绍圣侯。《宋史·儒林一·孔宜传》:长孙生嗣哲,应制举,历泾州司兵参军、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邑百户。《孔氏祖庭广记·卷一·世次》:三十二代嗣哲,隋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迁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食邑一千户。十二年,授吴郡主簿。帝崩扬州,由是归鲁。年七十,葬祖墓西。生德伦。《阙里文献考·卷五·世系第一之五》:三十二代嗣哲,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迁太子通事舍人。炀帝大业四年冬十月,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存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乃封嗣哲为绍圣侯,食邑百户。年七十卒,葬祖墓西。子一德伦。 大业四年十月丙午(608年10月19日),隋炀帝下诏立孔子后裔为绍圣侯,派有关部门查访孔子后裔。访求的结果上报至隋炀帝,于是孔嗣哲被封为绍圣侯,食邑一百户。 孔嗣哲七十岁时去世,葬于孔子墓西侧,有一子孔德伦。.

新!!: 吴郡和孔嗣哲 · 查看更多 »

孙坚

孙坚(),字文臺,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区)人,东汉末年軍閥諸侯将领,是東吳勢力奠基者孫策、建國者孫權的父親,汉破虏將軍乌程侯、领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再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修復洛陽皇陵宮廷。史载其“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据《三国志》记载自称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其次子孫權稱帝後,追尊為武烈皇帝。.

新!!: 吴郡和孙坚 · 查看更多 »

孙奇 (三国)

孫奇(),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市)人。字仲容,三国孙吴宗室。 孫奇祖父孫輔。父亲被任命为奮威将軍,名字不详。孙辅四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不明奮威将軍是其中哪位。孙奇是位美男子,周昭称赞他:“恂恂公子,美妙无已。”十七岁的时候被举为秀才入仕,有雄才。 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争夺权位时,孙奇依附于魯王孙霸,谮毁太子,历任散騎侍郎、武卫都尉。赤乌十二年(249年)娶太子賓客范慎之女、十八岁的范姬为妻。赤乌十三年(250年)孙霸被孙权赐死,孙奇因党附孙霸毁谤孙和之罪被诛。夫妻无子,其妻割耳鼻明志,拒绝改嫁。.

新!!: 吴郡和孙奇 (三国) · 查看更多 »

孙破虏吴夫人

孙破虏吴夫人(),原名不详,中国东汉末年江东地区的女性,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江东孙氏政权的开创者孙坚的元配妻子,三国之一吴国的奠基者孙策和建国者孙权的亲生母亲。由于孙坚生前担任过东汉的破虏将军,人称“孙破虏”,为妻的她因此被称为孙破虏吴夫人、吴太夫人、吴太妃。次子孙权自立为吴国皇帝后,她受追尊为皇后。.

新!!: 吴郡和孙破虏吴夫人 · 查看更多 »

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他是長沙太守孙坚之长子,吴大帝孙权之大哥,是東吳政權奠定基礎首要者。在群雄割據時期,不甘一直屈居於袁術麾下,而大膽向袁術討回父親孫堅餘部,先後掃除江東割據勢力劉繇、嚴白虎、王朗,短短三四年間平定江東一帶,又招攬大量賢臣,為日後孫權統治吳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後討伐壽春仲氏偽帝袁術有功,曹操表奏朝廷命其官位予孫策為討逆將軍,并加封爵位為吳侯。公元229年其弟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其為長沙桓王。.

新!!: 吴郡和孙策 · 查看更多 »

孙静

孙静(),字幼台,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東漢末年東吳勢力將領,孙坚之弟。.

新!!: 吴郡和孙静 · 查看更多 »

孙过庭

孙过庭(648年—703年9月),字虔礼,自称吴郡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汉及三国时富阳属吴郡),一说陈留人。历任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陈子昂为他撰写墓志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说他很有才华,并有大志,但生平不得意。因暴病于洛阳植业里客舍去世。 孙过庭擅长书法,工楷书、行书和草书,尤其是他的草书学习王羲之,笔法精熟,在唐代首屈一指,唐高宗曾经评价他“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陈子昂为他写的墓志铭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他比作锺繇;唐代的《续书评》提到他:“过庭草书如悬崖绝壑, 笔势劲健”;宋代的《宣和书谱》说他:“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 他的传世作品为垂拱三年(公元687年)自己亲自书写创作的《书谱》,原为两卷,传到明代时被严嵩装订为一卷,后被清宫收藏,并作为书法理论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原本现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另外有传为他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是後世的仿本,现藏于中国辽宁博物馆。 孙过庭不仅是书法家,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书法理论家,为中国的书法理论奠定了基本框架。他认为书法内容是随着时代而兴起的,形式是因为世俗而变化的。他主张书法风格应融合各种风格兼取其长。从哲学角度分析了书法创作的变易关系。 孙过庭草书中的许多字都成为现在汉字简化的楷模,例如--,--,--,--,--,等简化字都是孙过庭创造的。 S S S G孙.

新!!: 吴郡和孙过庭 · 查看更多 »

孙暠

孙暠,生卒年不详,三國东吴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人,孫靜長子。.

新!!: 吴郡和孙暠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新!!: 吴郡和孙权 · 查看更多 »

宝山区 (上海市)

宝山区是上海市北郊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宝山县和吴淞区。位于长江以南,与上海市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普陀区、嘉定区以及江苏省太仓市毗连。区名因明代永乐年间兴筑的的烽堠土山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由嘉定县析置,其后境域几经更迭,至1988年宝山县与吴淞区合并成立宝山区至今。到2007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379,709人,户籍总人口为830,561人。境内有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及石洞口发电厂等大型企业。.

新!!: 吴郡和宝山区 (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富春

富春可以指:.

新!!: 吴郡和富春 · 查看更多 »

山阴县 (浙江省)

山阴县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地区历史上的一个旧县名。 山阴县始设于秦代,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26县之一。东汉时期,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为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六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县人口众多,在南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 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南门),北到昌安门,其上约有10座桥梁连接山、会两县(鲍家桥、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小江桥、香桥、咸宁桥、安宁桥等)。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 1912年(民国元年),废除府制,同时山阴县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同属浙江省会稽道。 Category:浙江省已撤消的县份  Category:绍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吴郡和山阴县 (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间段与正统朝代并立的封建割据、农民革命政权的君主列表如下:.

新!!: 吴郡和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阳市

丹阳市为中国江苏省下辖县级市,由镇江地级市代管。丹阳为经济较发达、具备较强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江苏省县(市)的第八位,全国县(市)第十六位。.

新!!: 吴郡和丹阳市 · 查看更多 »

丘渊之

丘渊之,字思玄,吴兴郡乌程县(今浙江湖州)人,中国南北朝南朝宋诗人。又作丘深之、丘泉之。 丘渊之博学有才识。刘义隆随刘裕北伐,留在彭城,为冠军将军、徐州刺史,丘渊之为徐州长史。刘义隆即位为宋文帝,他历任散骑常侍、侍中、都官尚书、吴郡太守。在太常任上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原有集,已佚。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

新!!: 吴郡和丘渊之 · 查看更多 »

廣陵縣

廣陵縣,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秦朝,为今天江苏省扬州市的主体。.

新!!: 吴郡和廣陵縣 · 查看更多 »

建德市

建德市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西部,东接杭州,西边黄山,中贯新安江。.

新!!: 吴郡和建德市 · 查看更多 »

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中国南北朝陈朝公主,陈武帝陈霸先之女。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当时陈霸先还没有当皇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陈霸先建立陈朝,沈君理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任吴郡太守。陈宣帝是陈武帝的侄子,与会稽穆公主是堂兄妹。把堂外甥女沈婺华许配给了自己的长子陈叔宝,陈叔宝后来成了陈后主,沈婺华成了皇后。.

新!!: 吴郡和会稽穆公主 · 查看更多 »

张乾 (南北朝)

张--,字玄明,南北朝时陈朝人,祖籍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张昭的弟弟。 他聪明博学,以孝顺著称。父亲死后,每一次悲痛,必至呕血。邻里听到他的哭声,都也跟着流泪。为父服孝未终,母亲又亡。于是居丧一共六年,家贫,不能大葬。于是布衣食素,十多年杜门不出。吴郡举孝廉,固辞不就,年纪不到五十而卒。.

新!!: 吴郡和张乾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张充

张充,南朝梁武帝时尚书左仆射。字延符,吴郡(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張茂度曾孙,张演之孙,张绪之子。 张充少年时不守操行,喜欢逸游不学习。后来被父亲教导,修身改节,三十岁折节致力于学问,精通《老子》、《周易》,渐渐有了美好的称誉。开始在南朝齐担任抚军行参军,转任武陵王友。当时尚书令王俭当朝主事,齐武帝想让以张绪为尚书仆射,询问王俭。王俭回答以张绪有清望,但是张绪的儿子多薄行。齐武帝于是中止任命。张充深为不满,给王俭写信,有轻慢谴责之词。因此得罪尚书令王俭,被免官禁锢。后为司徒谘议参军、竟陵王萧子良宾客。出任义兴郡太守,为政清静,召回朝廷,担任设置。南朝梁建立后,授太常卿、吏部尚书,选任官员时称平允公正。因为他博学,梁武帝任命他为国子祭酒,他亲自登堂说经。皇太子萧统以下,都来听讲。天监十年(511年),被拜为尚书左仆射,之后出为吴郡太守。在吴郡张充体恤贫民老人,故旧欣悦。天监十三年(514年)张充在吴地去世,谥号穆。.

新!!: 吴郡和张充 · 查看更多 »

张祎 (东晋)

张祎(),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末年官员。 张祎少年时就有操守。晋安帝末年,为琅邪王司马德文属下的郎中令。司马德文继皇帝位为晋恭帝,刘裕以张祎是恭帝的故吏,平素就是恭帝的亲信。于是封好毒酒给张祎,让他毒杀皇帝。张祎受命叹道:“毒死皇帝而为自己求生,我有何面目活着,不如死了!”于是自饮毒酒而死。.

新!!: 吴郡和张祎 (东晋) · 查看更多 »

张种

張種(),中国南北朝时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字士苗,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陈宣帝时中书令。.

新!!: 吴郡和张种 · 查看更多 »

张籍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朝诗人。字文昌,又稱“詩腸”。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新!!: 吴郡和张籍 · 查看更多 »

张镒

張鎰(),字季權,一字公度。吴郡昆山县人。唐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出领凤翔河西陇右节度使。.

新!!: 吴郡和张镒 · 查看更多 »

张镇 (晋朝)

张镇(),字义远《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誌陽」晉故散騎常侍建」威將軍蒼梧吳二」郡太守奉車都尉」興道縣德侯吳國」吳張鎮字義遠之」郭夫人,晉始安太」守嘉興徐庸之姊。」   「誌陰」太寧三年太歲在」乙酉,侯年八十,薨。」世為冠族,仁德隆」茂。仕晉元明,朝野宗重。夫人貞賢,亦時良媛。千世邂逅,」有見此者幸愍焉。」《世说新语注·排调第二十五·40》:张苍梧碑曰:“君讳镇,字义远,吴国吴人。忠恕宽明,简正贞粹。泰安中,除苍梧太守。讨王含有功,封兴道县侯。”,吴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晋朝官员。.

新!!: 吴郡和张镇 (晋朝) · 查看更多 »

张武 (东汉)

張武,中国东汉吴郡由拳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张武父张业,担任郡门下掾,送太守妻、子还乡里,到达河内亭,盗贼夜间抢劫,张业与盗贼力战而死,于是尸体也没有找到。张武当时年幼,对父亲没有记忆。張武长大后,来到太学学习,每逢过节,常持父亲遗剑,至父亲被杀的地方致祭,大哭而还。太守第五伦嘉赏他的行为,举为孝廉。母亲去世哀伤过度,又哀伤父亲魂灵不返,于是悲哀过度而亡。.

新!!: 吴郡和张武 (东汉) · 查看更多 »

张永 (南朝)

张永(),字景云,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宋官員及將領,金紫光祿大夫、會稽太守张裕之子。張永在宋官至右光祿大夫,曾做過多項官職,更參與過元嘉北伐以及討伐劉劭、劉子勛、劉休範等多場內亂。.

新!!: 吴郡和张永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张澄 (东晋)

张澄,字国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东晋政治人物。 张澄的父亲刚去世。求郭璞选一块好的墓地。郭璞告诉张澄,选好两块墓地,一块墓地可保张澄高寿,官运亨通,但子孙兴旺;一块墓地可使张澄的寿命要较之前减一半,官至卿校,但子孙累世贵显。张澄选择后者,张澄官至光禄大夫,活了六十四岁。但张澄的后人飞黄腾达,其子张彭祖,官至广州刺史。其孙侍御史、度支尚书、吴国内史张敞,吏部尚书张玄之。张敞子张茂度。张茂度在刘宋朝官至侍中、尚书;张茂度的五个儿子张演、张镜、张永、张辩、张岱,时称张氏五龙。 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尚书蔡谟上奏:「明年元旦朝会仪注,只奏鼓吹钟鼓,其余伎乐都不准奏。」侍中张澄、给事黄门侍郎陈逵加以驳斥,以为「王者观时设教,至于吉凶判断,是不变的道理。现在四方各国都来观礼,陵园有吊祭祖宗之位,庭奏宫悬之乐,二礼兼用,哀乐不分,体国经制,莫大于此」。晋成帝下诏:「现在既以天下为大,礼从权宜,减少娱乐之乐,上寿酒,称万岁,不可再阙钟鼓鼓吹。」张澄、陈逵又启奏:「今大礼虽然完毕。但是在陵园吊祭,则未灭有哀;礼服按典文制定,意义也不是尽为吉庆。咸宁之会,有撤乐之典,实是先朝考察古代的宪章,垂式万世的典范。.

新!!: 吴郡和张澄 (东晋) · 查看更多 »

张悦 (刘宋)

张悦(),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中国南朝宋散文家,张邵兄子,张畅之弟。 张悦历任中书吏部郎、侍中,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将军长史、南郡太守。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即皇帝位,张悦为吏部尚书,与邓琬共同辅政。刘子勋事败後,张悦杀邓琬归降宋明帝。宋明帝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受职为巴陵王刘休若卫军长史、襄阳郡太守。泰始四年(468年),代刘休若为雍州刺史、宁远将军。泰始六年(470年),宋明帝在巴郡置三巴校尉,以张悦补任,加持节、辅师将军、领巴郡太守。未及任命,张悦卒。原有文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保存其文一篇:《玳瑁麈尾铭》:移珍西岳,费藻南。凝华淡景,摇采争云,夷心似镜,色众斯分。.

新!!: 吴郡和张悦 (刘宋) · 查看更多 »

张敦

张敦,字叔方,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孙吴大臣。 张敦因博览群书而闻名江东,年轻时与同郡陆逊、卜静齐名,名气不如陆绩、顾邵。陆绩官至郁林郡太守,卜静官至剡县县令,陆逊官至丞相,顾邵官至为豫章郡太守。张敦品德高尚气量大,清虚淡泊,又善于文章修辞。孙权担任车骑将军,征辟他为西曹掾,转任主簿,出补海昏县(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艾城东)县令,在地方很有治绩,三十二岁时去世。.

新!!: 吴郡和张敦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吴郡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張玄之

张玄之,一作张玄,字祖希,吴郡太守张澄之孙。 张玄之母顾氏是顧和之女。张玄之封晋宁侯,张玄之以才学显名,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的时候,司马道子以司徒、骠骑将军兼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尚书令谢石拜卫将军,陆纳担任尚书仆射,王献之担任中书令,车胤、王国宝、张玄担任侍中。太元十一年(386年),东晋将尚书仆射一分为二,以陆纳为尚书左仆射,谯王司马恬为尚书右仆射;侍中张玄为吏部尚书;王献之去世,王珣弟弟、侍中王珉兼中书令。太元十二年(387年),张玄从吏部尚书转任吴兴郡太守,与谢玄同年到吴兴郡任太守,而张玄之名次于谢玄,时人称为“南北二玄”。张玄官至冠军将军。 车骑将军桓冲任荆州刺史时在江陵镇守,朝廷派左卫将军张玄之去桓冲处谘谋军事,奉命到江陵出差,坐船路经阳歧村。张玄忽见人拿着半小笼活鱼,走到船旁,说:“有鱼,想切成鱼片。”张玄叫人拴好船让他上船。他自称是刘遗民。张玄听过他的名声,于是高兴地接待了他。刘遗民知道张玄是奉命到江陵,问:“谢安和王文度都好吗?”张玄和他谈论,刘遗民无意停留。等到拿到生鱼片,说:“刚才得到鱼,想你船上定有刀具,因此才来。”于是就走了。张玄跟着到他家。刘遗民摆酒,酒浊,味也不好。张玄敬重刘遗民,还是喝下去。刘遗民说:“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不宜停工。”张玄也无法留住他。 张玄和王忱先前不相识,在范宁的家里相遇,范宁让两人交谈。张玄正襟端坐,王忱不和他交谈。张玄失望,便离开了,范宁挽留不得。范宁是王忱的舅舅,责备外甥。王忱笑着说,张玄若想要相识,自当来我这里。范宁告诉张玄,张玄束好腰带拜访王忱。二人一起共饮交谈,宾主无愧色。.

新!!: 吴郡和張玄之 · 查看更多 »

張率 (南朝梁)

张率(),字士简,吴郡吴人。 祖張永,宋右光祿大夫。父張瑰於天監初,授右光祿,加給事中。生于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十二歲能寫文章,每日限定作诗一篇。虞訥很看中他的文章。南朝齊時官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入梁,为相国主簿。卒于梁武帝大通元年。萧纲在《与湘东王书》认为张率的赋是第一流的。.

新!!: 吴郡和張率 (南朝梁) · 查看更多 »

張稷 (南朝)

张稷(),字公乔,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梁武帝时担任尚书左仆射。张茂度之孙,张永之子。 齐武帝永明年间,担任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令,不勤公事,而喜欢山水游会。唐寓之起兵,率县人保全剡县境内。齐明帝时,历任宁朔将军、南平内史。齐朝永元年间征为侍中,宿卫宫城。萧衍起兵军至建康,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与张稷同谋,于含德殿诛杀皇帝萧宝卷,降萧衍。萧衍代齐称帝,梁朝建立,是为梁武帝。张稷被封为江安县侯,官至侍中、国子祭酒。又历任度支尚书、祠部尚书、都官尚书、扬州大中正等官。出为吴兴郡太守,政称宽恕。天监七年(508年),征入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张稷自谓功大,赏赐不够,面有怨色。御史中丞陆杲弹劾他杀害君主,没有忠贞之心。张稷请求出任为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常常闭门读佛经。属官鱼肉百姓,州民徐道角夜袭州城(青、冀二州州治龙沮城,今江苏省灌云县西北龙苴镇),杀死张稷,把他的首级献给北魏,张稷时年六十三岁。.

新!!: 吴郡和張稷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張紘

張紘(),字子綱,徐州广陵郡射陽(今江蘇揚州)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政治家和學者。.

新!!: 吴郡和張紘 · 查看更多 »

張緒 (南朝)

張緒(),字思曼,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刘宋、南齐官僚、学者。.

新!!: 吴郡和張緒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張瓌 (南朝)

張瓌(),字祖逸,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刘宋、南齐、南梁軍人。刘宋右光禄大夫張永之子。.

新!!: 吴郡和張瓌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張譏

张讥,南朝梁、南朝陈间经学家。字直言。清河郡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人。 南梁廬陵王府録事参軍、尚書祠部郎中張仲悦之子。幼年聪明,十四岁通《孝经》、《论语》。喜欢老庄思想,受学于汝南易学家周弘正。梁朝大同年間,召补国子正言生。梁武帝在文德殿选国子生,張譏和袁憲参加。梁武帝命他答释《周易》,他循循渐进,辞令温雅,武帝深为惊异,赐裙襦绢等物。父亲去世,服喪超礼。之后任湘東王国左常侍,田曹参軍,转任士林館学士。 他和皇太子蕭綱議論《孝经》問題受到赞賞。侯景之乱时,張譏在建康城中,为太子在武德後殿講義老庄。台城陷落,張譏崎岖避難,不出仕侯景。侯景之乱平定後,任臨安县令。永定元年(557年),陳朝建国,張譏任太常丞,转任始興王府刑獄参軍。天嘉年間,任国子助教,主讲《周易》、《老》、《庄》。周弘正主国学,张讥博学善辩。張譏与周弘正一起讨论易学,周弘正词穷,他的弟弟周弘直帮助他辩论,张讥对周弘直说:“今日义集,辩正名理,虽知兄弟急难,四公不得有助。”。周弘直说:“我帮助你的老师,何为不可?”举座皆笑。周弘正曾对人说:“吾每登座,见张讥在席,使人懔然。”陈宣帝时,任建安王府記室参軍,兼東宮学士。转任武陵王限内記室,学士如故。 皇太子陳叔宝在东宫,集宫僚置宴,他拿着新制作的玉柄麈尾,说:「如今贤能的士人不可胜数,但是,真正称得上首领而能拿这麈尾的,恐怕只有张讥」,亲手赐授给张讥。張譏在温文殿講老庄。陳叔宝即位为陳後主,張譏为南平王府諮議参軍兼東宮学士。学士如故、转任国子博士。後主到鍾山開善寺,在寺西南松林下座谈,让張譏为学僧“竖义”(讲论老庄义理)。因手边无麈尾,令张讥以松枝代替。顾况有诗“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禎明三年(589年),隋朝滅陳,張譏入关中。後在長安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张讥所居宅营山池,植花果,平生恬静,不求荣利,常慕闲逸。博通诸经,尤精《论语》、《易经》及《孝经》,所撰有《周易张氏讲疏》、《周易义》三十卷,《尚书义》十五卷,《毛诗义》二十卷,《孝经义》八卷,《论语义》二十卷,《老子义》十一卷,《庄子内篇义》十二卷,《庄子外篇义》二十卷,《庄子杂篇义》十卷,《玄部通義》十二卷,《遊玄桂林》二十四卷,均佚。他在易学上有突出贡献。讲析《周易》、《老》、《庄》,教授生徒。吴郡陆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慧休、至真观道士姚绥,都传其业。.

新!!: 吴郡和張譏 · 查看更多 »

張邵 (南朝)

张邵() ,字茂宗,小名梨,吴郡吳縣(今江苏苏州)人。東晉末及南朝宋初年官員,在宋官至雍州刺史。.

新!!: 吴郡和張邵 (南朝) · 查看更多 »

彭澤郡

彭澤郡,东汉末年设置的郡。 东汉末年,孙权在豫章郡彭泽县置彭澤郡,治所在彭澤县(今江西省彭泽县),同时还有庐陵郡、鄱阳郡设立,后废彭澤郡,地入豫章郡。豫章郡与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陵郡、庐江郡并称江东六郡。 Category:东汉的郡 Category:东吴的郡 Category:江西的郡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新!!: 吴郡和彭澤郡 · 查看更多 »

何胤

何胤,字子季,更字胤叔,号小山。庐江郡灊县(今安徽省霍山县北)人。南朝齐、南朝梁经学家。 何胤是司空何尚之的孙子,宜都太守何铄的儿子。何点之弟。何胤长大後好学,开始初向沛国刘瓛学习,学《易经》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学佛典,精通内外典籍,深得刘瓛赏识。 何胤性情任情纵诞。在齐朝,起家任秘书郎,转任国子博士、太子舍人,出任建安郡太守,为政有恩信,人不忍欺,每年伏天、腊月放囚犯回家,囚犯依期而反。入朝为司徒主簿、中书郎、太子中庶子、领国子博士,继王俭、张绪之后,撰定新礼。齐武帝永明十年(493年),官至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任国子祭酒。萧昭业即位,命他任左民尚书、中书令。领临海、巴陵王师。隆昌元年(494年)何胤是何皇后的堂叔,萧昭业非常亲近信任他,让他在殿省入值。萧昭业与何胤共同策划诛杀萧鸾,命令何胤承担这件事情,但是何胤不敢担当,不顾郁林王的意图而反复劝谏,萧昭业只好作罢。萧鸾杀萧昭业篡位,是为齐明帝。 何胤虽然显贵,常怀止足之心。建武初年,拜表解职,辞官隐居于会稽(治今浙江绍兴)若邪山云门寺。永泰元年(498年)王敬则想挟持隐居在若邪山的何胤出任尚书令,被长史王弄璋劝阻。何胤迁居秦望山隐居,筑学舍来教授生徒,终身不仕,与兄何求、何点并为著名隐士,世号小山,亦称东山。永元年间,征为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任。 萧衍起兵反萧鸾的儿子萧宝卷,引用何胤为军谋祭酒,何胤不至。梁朝取代齐朝,萧衍即位梁武帝,授何胤以特进、右光禄大夫、给白衣尚书,又每月给库钱五万,何胤不受,仍以教授为业。梁武帝于是派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至若邪受学。晚年何胤迁居吴郡虎丘山西寺讲经,学徒跟随。著有《周易注》十卷、《毛诗总集》六卷、《毛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注百法论》一卷、《十二门论》一卷。 何胤很讲究美食,隐居后仍吃白鱼、糖蟹。何胤茹荤,就指人喜食荤物。唐朝皮日休《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新!!: 吴郡和何胤 · 查看更多 »

余杭县

余杭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唐朝,为今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主体。.

新!!: 吴郡和余杭县 · 查看更多 »

余杭区

余杭区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面积1222.56平方千米。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余杭区目前常住人口1170290人。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7.67万人。邮政编码311000。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 1994年前为余杭县。.

新!!: 吴郡和余杭区 · 查看更多 »

徐夫人 (孫權)

徐夫人(),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区)人,當地豪族徐琨之女,為孫權第二任正妻,又称徐妃。.

新!!: 吴郡和徐夫人 (孫權) · 查看更多 »

徐陵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祖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其仕宦生涯从梁武帝末年直至陈后主即位,历仕九朝。祖父徐超之,南朝齐鬱林太守。 早年以詩文聞名,“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老》、《莊》。及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释宝志摸他的頭說:“天上石麒麟也。”與庾信齊名,號徐庾體,與其父徐摛皆顯貴。梁簡文帝蕭綱為太子時,任東宮學士。歷任尚書度支郎等職。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出使东魏。巧妙地应对了东魏一方前来接待的魏收的言辞挑衅。徐陵尚未归朝,南梁便爆发了侯景之乱,因而滞留东魏。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5年),南朝梁国都江陵被侯景攻破,梁元帝遇弑,北齐于是派遣貞陽侯蕭淵明归国继承帝位,徐陵也得以跟从队伍归朝。徐陵回归后得到太尉王僧辩的赏识,被举为尚書吏部郎,掌管诏命的撰写。随后的政治斗争中,陈武帝诛杀了王僧辩,僧辩旧部任约趁虚偷袭陈国首都建康,徐陵为了报答王僧辩的恩情,参与了任约的计划。失败后,陈武帝释放了徐陵,并不加追责。陈文帝天嘉六年(公元565年),安成王陈頊及其部下鮑僧叡依仗权势,压制言论,徐陵听闻后,威严地在朝堂上对陈顼加以弹劾。并令殿中御史扶着他退下殿上,免去了其侍中、中书监的官职。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徐陵被任免为吏部尚书,主管人事。徐陵针对当时求官、买官严重的情况加以治理,制止了侯景之乱以后出现的冗官现象。陈废帝时期,徐陵参与了顾命大臣陈顼的篡位计划,事成之后,受封建昌縣侯。太建三年(公元571年),拜为尚书左仆射。陈宣帝准备北伐,徐陵力排众议推荐了吴明徹为北伐军司令,致使北伐取得了胜利。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徐陵擅长宫体诗,诗风绮丽,如《乌栖曲》其一: 徐陵編有《玉台新詠》十卷,後人輯有《徐陵集》,今存六卷。.

新!!: 吴郡和徐陵 · 查看更多 »

利城县

利城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前利城村。属东海郡。汉武帝时,封城阳恭王刘喜(城阳景王刘章之子)之子刘钉为利城侯。王莽时改名“流泉”,东汉恢复旧名。东汉末年为利城郡治所。五胡乱华时期,县人南迁,东晋割吴郡海虞县(今常熟市)北境侨置利城县,称南利城。刘宋时废利城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置利城县,八年(625年)并入怀仁县。.

新!!: 吴郡和利城县 · 查看更多 »

嘉定区

嘉定区,简称“疁”,是上海市的市轄區,原称嘉定县,位于上海市西北郊。1992年10月11日撤县建区。区境与宝山区、普陀区、长宁区、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和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太仓两县级市相接。下辖嘉定镇、新成路、真新3个街道、菊园新区1个类街道以及南翔、马陆、江桥、安亭、徐行、外冈、华亭等8个镇和市级的嘉定工业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至2015年,全区户籍总人口56.13万人。区治设新成路街道。.

新!!: 吴郡和嘉定区 · 查看更多 »

周迪

周迪(),南北朝时临川南城人,南朝梁、陈之交时地方割据者。.

新!!: 吴郡和周迪 · 查看更多 »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新!!: 吴郡和唐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全寄

全寄,揚州吴郡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吴将领全琮之次子,兄全绪,弟全懌、全吴。 卫将军全琮让儿子全寄侍奉鲁王孙霸,写信告诉丞相陆逊,陆逊以为不可取。全寄攀附鲁王,轻率与之结交。陆逊写信劝全琮,说他不学汉朝金日磾严格对待儿子,反而庇护阿寄,最终会使家门招祸。全琮与陆逊发生了裂痕。赤乌八年(245年),全寄和孙霸的党羽杨竺、吴安、孙奇等一起诬陷毁谤太子孙和,孙权感到迷惑。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把太子孙和废为平民,迁居到故鄣县,赐鲁王孙霸自杀。因为全寄、吴安、孙奇勾结孙霸、诬陷孙和,把他们全部诛杀。.

新!!: 吴郡和全寄 · 查看更多 »

全緩

全缓,南朝梁、南朝陈时学者,字弘立,祖籍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 全缓年少时从博士褚仲都学习《易经》,认真学习,于是精通。南梁时历任王国侍郎、国子助教,专讲《诗经》、《易经》。梁敬帝时,担任尚书水部郎。陈朝建立,到陈宣帝太建年间,累迁镇南始兴王府谘议参军,得病而卒。全缓研究《周易》、《老子》、《庄子》,为当时治玄学者所推重。但是没有《易》著传世。.

新!!: 吴郡和全緩 · 查看更多 »

全緒

全緒,揚州吴郡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吴将领全琮之長子,弟全寄、全懌、全吴。.

新!!: 吴郡和全緒 · 查看更多 »

王延之

王延之(),南朝宋、南朝齐政治人物,表字希季,琅邪郡臨沂县人。.

新!!: 吴郡和王延之 · 查看更多 »

王份

王份(),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政治人物,表字季文,琅邪郡臨沂县人。梁武帝时尚书左仆射。.

新!!: 吴郡和王份 · 查看更多 »

王冲 (南朝)

王冲(),字长深,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齐侍中王僧衍之孙,南梁给事黄门侍郎王茂璋之子,南梁、南陈官员。.

新!!: 吴郡和王冲 (南朝) · 查看更多 »

王固

王固(),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子堅,琅邪郡臨沂县人。.

新!!: 吴郡和王固 · 查看更多 »

王琨 (南朝)

王琨(),字思曼,琅邪郡臨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北)人,中国南北朝刘宋、南齐官僚、政治人物,齐高帝时侍中。 王琨是王懌和侍婢生的儿子,名崑崙。王懌後迎娶南陽乐玄的女儿为正妻,无子,王崑崙改名王琨,立为後嗣。王琨年幼时謹直篤实,被从伯王謐所愛。刘宋永初年間,迎娶桓修之女为妻。任郎中、駙馬都尉、奉朝請。元嘉初年,从兄王華受宋文帝信任掌握权力、王琨受推举为尚書儀曹郎、州治中。累進左軍諮議,兼録事。出为宣城郡太守,转任司徒从事中郎、義興郡太守,历任都清廉俭约。召還建康为北中郎長史、黄門郎。再次出为寧朔将軍、東陽郡太守。孝建初年,担任廷尉卿,转任竟陵王驃騎長史。出为臨淮郡太守,转任尚書吏部郎。管理官吏選拔、貴戚多請託,王琨自公卿至士大夫,按例为任用两门生。江夏王劉義恭想要任用自己的人,王琨不许。 孝建三年(456年),出任持節、都督广交二州軍事、建威将軍、平南将軍、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当时人称“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王琨无所收奪,献俸禄之半,以清廉知名。担任廷尉,加給事中,转任寧朔将軍長史、历陽郡内史。再任新安王東中郎長史,加輔国将軍。转任右衛将軍、度支尚書。出为永嘉王左軍府長史、始安王征虜府長史,加輔国将軍、广陵郡太守。泰始元年(465年)转任度支尚書,加光禄大夫。 从兄王華之孫王長,嗣爵新建侯,嗜酒多失政,王琨上表请求不要任用王長。王琨出为冠军将军、吴郡太守。泰始四年(468年)转任中領軍。郡用朝舍钱三十六万供应二宮諸王、作红袄奉献军用,左遷光禄大夫。加太常、金紫光禄大夫、散騎常侍。廷尉虞龢建議社稷統合为一神,王琨引用故事反对。当時,虞龢得到明帝深信,朝廷多数以王琨的議論作为正当意見。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王琨出任督会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軍事、左軍将軍、会稽郡太守。後降格为冠軍将軍。元徽年間,受金紫光禄大夫、弘訓太僕。元徽四年(476年),加特進。昇明元年(477年)宋順帝即位,進位右光禄大夫。昇明三年(479年),順帝禅位给蕭道成,王琨流涕痛哭。 同年(建元元年),王琨兼武陵王師,加侍中。宰相王俭让王琨任用東海郡迎吏,王琨拒絶。王琨解王師之任。建元四年(482年),蕭道成去世,他的牛不在家,王琨离宮城数里步行入朝。因此得病,去世,追贈左光禄大夫。享年八十四岁。.

新!!: 吴郡和王琨 (南朝) · 查看更多 »

王骞

王騫(),南朝齐、南朝梁政治人物,本名玄成,避讳齐高帝蕭道成改名王骞。表字思寂,琅邪郡臨沂县人。王僧綽之孙,王俭之子。.

新!!: 吴郡和王骞 · 查看更多 »

王質 (南朝)

王质(),字子贞,琅邪郡臨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南北朝南朝梁、南陳武将。.

新!!: 吴郡和王質 (南朝) · 查看更多 »

王蘊 (劉宋)

王蕴(),字彦深,小字阿答據《南齊書·高帝紀上》及《南史·卷二十三》。《宋書·王景文傳》作「阿益」,琅邪临沂人。南朝宋宁朔将军、湘州刺史。王僧朗的孙子,王彧之兄王楷子。.

新!!: 吴郡和王蘊 (劉宋) · 查看更多 »

王混

王混(),一作琨,字奉正,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中外大都督、太傅、丞相、始兴文献公王导的孙子,东晋后将军、吴国会稽内史、散骑常侍、即丘宪子王恬的儿子,王浩和王女宗的哥哥。 王混的大伯王悦没有儿子,因此以王混为嗣子,承袭王导的爵位始兴郡公,官至丹杨尹,死后朝廷赠予太常。 王混的外甥桓嗣长的像王混,桓嗣很忌讳这事。桓嗣的大伯桓温说:“并不是总像,有时候像而已。总像的是外形,有时像的是精神。”桓嗣更不高兴。.

新!!: 吴郡和王混 · 查看更多 »

王愷 (東晉)

王恺,字茂仁,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东晋大臣。王坦之的儿子。 王恺年轻时历任清要之官,袭父爵为兰田县侯。与弟弟王愉、王国宝、王忱都官居贵盛。晋孝武帝末年,担任为侍中、右卫将军。晋安帝隆安元年(399年)王国宝专权,王恭等起兵征讨,王国宝被斩,王恺上书自请解职。司马道子以王恺与王国宝不是同母所生,素又不和,于是释而不问,王恺于是得以免祸,出为吴郡内史,转任丹阳尹。桓玄起兵讨伐司马元显,王恺领兵守石头城,不久病卒。.

新!!: 吴郡和王愷 (東晉) · 查看更多 »

王思远

王思遠(),小字阿戎。琅邪郡臨沂县(今山东省臨沂市)人,中国南朝宋、南朝齐官员,平西長史王羅雲之子。王晏从弟。 八岁丧父,祖父王弘之、外祖父羊敬元都退官仙居,他没有出仕的意志。刘宋建平王劉景素召他为南徐州主簿,深被礼遇。476年(元徽四年),劉景素被殺害,左右離散,王思遠安排劉景素的葬儀,亲手种上墓所的松柏。劉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庶民。王思遠分给她衣食接济她,为她举办成人礼,探访夫婿。 477年(昇明元年),在晋熙王劉燮属下为撫軍行参軍。转任安成王車騎参軍。479年(建元元年),南齐建立,为長沙王蕭晃属下後軍主簿。後转任尚書殿中郎。483年(永明元年),任竟陵王蕭子良属下征北記室参軍,出任南兗州。487年(永明五年),蕭子良为司徒,王思遠在属下为录事参军。转任太子中舍人,在文惠太子蕭長懋属下。王思遠求任職遠郡,于是担任建安郡内史。長兄王思玄去世,王思遠上表请求解任,齐武帝不許。後日坚决请求,齐武帝同意他退任。 王思遠後任中書郎,大司馬諮議。齐武帝下令推举士人,蕭子良推举王思遠、顧暠之、殷叡。492年(永明十年),邵陵王蕭子貞为吴郡太守,王思遠为吴郡丞,代行吴郡事務。以病为由请辞,回朝为司徒諮議参軍,兼录事。转任黄門郎。494年(隆昌元年),担任使持節、都督广交越三州諸軍事、寧朔将軍、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宣城公蕭鸞輔政,王思遠没有到广州赴任,转任御史中丞,奏劾贪官不避权贵。告发臨海郡太守沈昭略贪污营私。 建武年間,转任吏部郎。从兄王晏(王普曜之子)担任尚書令,王思遠想要回避,上表固辞。明帝蕭鸞知其意,改授司徒左长史。497年(建武四年),王晏被殺,王思遠没有牵连,转任侍中,掌管优策及起居注。王思遠为人尚义,立身清正,不恋权势。500年(永元二年),转任度支尚書,没有就任,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追贈太常。谥贞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残诗一首。.

新!!: 吴郡和王思远 · 查看更多 »

神农郡

神农郡,中国南北朝设置的郡。 南朝梁改广业郡置,治所在高邮县(今江苏省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高邮市地。属南兖州。北齐属东广州。北周属吴州。隋朝开皇初年废。 Category:南梁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江苏的郡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高邮市.

新!!: 吴郡和神农郡 · 查看更多 »

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汉三国反對中央政權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新!!: 吴郡和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竺道壹

道壹,又称竺道一,吴郡人,晋朝佛教高僧。 其自幼于瓦官寺出家,拜竺法汰为师,受到简文帝厚遇。同门师兄昙一也极富德望。后迁住平江虎丘山,又到越州若耶溪嘉祥寺住持寺务,人称九州都维那,隆安年中圆寂。.

新!!: 吴郡和竺道壹 · 查看更多 »

管崇

管崇,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晋陵郡(今江苏常州)人,隐居常熟(今江苏常熟)。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遣其将陆顗渡江,夜袭屯兵扬子的隋将赵六儿部,破其两营,缴获大批军械装备。后与朱燮共推刘元进为主,进据吴郡(今江苏苏州),其受众达十万人,始任尚书仆射。又与朱燮部驻屯毗陵(今江苏常州),连营百里。最后为隋将吐万绪所破,退守黄山(今江苏苏州境),战死军中。.

新!!: 吴郡和管崇 · 查看更多 »

盐城郡

盐城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南朝陈改射阳郡置,治所在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属南兖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盐城市。北周时属吴州。隋朝开皇初年废。 Category:南陈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江苏的郡 Category:盐城行政区划史.

新!!: 吴郡和盐城郡 · 查看更多 »

相城区

城区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中心,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相城区是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总面积为478平方公里。.

新!!: 吴郡和相城区 · 查看更多 »

盛憲

盛憲,字孝章,东汉末期人物,揚州會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人。器量雅偉,舉孝廉,補尚書郎,稍遷吳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太守,以疾去官。.

新!!: 吴郡和盛憲 · 查看更多 »

韋放

韦放,字元直,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韋叡的儿子。 韋放身長七尺七寸,腰周八圍、容貌魁偉。南齊晋安王蕭寧朔迎為主簿,蕭衍任雍州刺史,召為主簿。南梁天監元年(502年),任盱眙郡太守,召還任通直郎,輕車晋安王中兵参軍。轉任鎮右始興王諮議参軍。出任輕車南平王長史、襄陽郡太守,轉任假節、明威将軍、竟陵郡太守。天監六年(507年),梁軍北伐,韋放任貞威将軍,和胡龍牙、曹仲宗合流進軍。天監七年(508年),夏侯亶攻克黎漿,韋放受命由北道至寿春城合流。轉任雲麾南康王長史、尋陽郡太守。他历任襄阳郡、竟陵郡、寻阳郡太守,都做出一定的业绩声望。父韋叡死韦放辞職服喪。服喪結束,嗣封永昌縣侯,普通八年(527年),曹仲宗攻撃渦陽,韋放担任明威将军,率军进攻涡阳(今安徽省蒙城县),与北魏大将费穆大军突然相遇。他身边只有二百余人。双方交战,韋放從弟韋洵單騎突擊北魏軍,韋洵的馬負傷。韦放的铠甲被射穿三个洞。部下劝他突围,他免胄下马,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士兵被他鼓舞,于是殊死作战。北魏军最后撤退。韦放连续追击,一直打到涡阳,韋放率陳度、趙伯超击败北魏常山王元昭、大将軍李獎、乞佛宝、費穆的五万援军,进拔涡阳,渦陽城主王緯以城降梁。韋放入城,4200人降兵解除武装。派遣降兵30人告知李獎、費穆。北魏軍放棄營壘潰走。梁軍乘機捕殺殘卒。費穆之弟費超被俘,和王緯一起送到建康。凱旋後韦放任太子右衛率,轉任通直散騎常侍。出任持節、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信武将軍、梁南秦二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年),任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在北徐州三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諡號宜侯。 他性格笃厚诚实,和弟弟韦正、韦棱、韦黯和睦相处,离久相聚,常常同室卧起,人们以东汉的姜肱、姜仲海、姜季江三兄弟相比,称他们为三姜。他和吴郡张率约为姻亲,后来张家家道衰落,他不忘旧约,还是娶张率的女儿为儿媳,把自己的女儿嫁个了张率的儿子。 長男韋粲嗣爵永昌忠贞侯。五子韦粲、韦助、韦警、韦构、韦岐。.

新!!: 吴郡和韋放 · 查看更多 »

莫丽芳

莫丽芳(),吴郡吴县人,唐高祖李渊登基前的妾侍。 莫丽芳是南陈东卫、北兖、南徐三州刺史莫影龙的孙女,高唐郡太守莫孝恭之女,莫丽芳在唐朝建立当年十一月,即逝世于别馆,追赠贵嫔。安葬于长安县福阳乡。有《大唐莫贵嫔墓志铭》出土,为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研究者陈丽萍依据墓志文“载诞璇枝、庆隆磐石”,认为她曾生育子嗣。霍斌进一步指出她与李渊第六子李元景生母莫嫔为同一人。.

新!!: 吴郡和莫丽芳 · 查看更多 »

荊溪湛然

荊溪湛然(),俗姓戚,法號湛然,生於常州荆溪(今江苏宜兴),人稱荊溪尊者、荊溪湛然,唐朝天台宗高僧,為天台宗九祖。.

新!!: 吴郡和荊溪湛然 · 查看更多 »

萧大临

蕭大临(),字仁宣,梁簡文帝蕭綱第四子,母为左夫人。 大同二年(536年),封宁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蕭大临幼年敏慧。大同三年(537年),左夫人去世,大临哭泣毁瘠,以孝闻名。后到国学明经射策甲科读书,拜中书侍郎,后迁给事黄门侍郎。大同十一年(545年),出任轻车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侯景之乱爆发后,改任使持节、宣惠将军,屯守新亭。不久征还,屯守端门,改任都督城南诸军事。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围攻建康。太清三年(549年),京城沦陷,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立太子蕭綱为帝。六月壬辰(7月18日),进封南海郡王,食邑二千户。七月,出任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扬州刺史。后改任安东将军、吴郡太守。 大宝二年(551年)八月,侯景废蕭綱为晋安王,遣人前往吴郡杀死蕭大临,时年二十五岁。.

新!!: 吴郡和萧大临 · 查看更多 »

萧大春

蕭大春(),字仁经,梁簡文帝蕭綱第六子,母为左夫人。 大同六年(540年),封西丰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拜中书侍郎,后出任宁远将军,知石头戍军事。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围攻建康。蕭大春奔赴京口,随邵陵王萧綸入援,与侯景的军队战于钟山,战败后因体胖无法逃走而被俘。太清三年(549年),京城沦陷,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立太子蕭綱为帝。六月壬辰(7月18日),进封安陆郡王,食邑二千户。七月,出任吴州刺史。大宝元年(550年),改任使持节、云麾将军、东扬州刺史。 大宝二年(551年)八月,侯景废蕭綱为晋安王,遣人前往会稽杀死蕭大春,时年二十二岁。.

新!!: 吴郡和萧大春 · 查看更多 »

萧子贞

蕭子贞(),字云松,齊武帝蕭赜第十四子,母为谢昭仪。.

新!!: 吴郡和萧子贞 · 查看更多 »

萧源之

萧源之(),字君流,南蘭陵兰陵县人。孝懿皇后蕭文壽(刘裕后母)弟弟,宋武帝刘裕的舅舅。南朝宋外戚,晋朝大臣。.

新!!: 吴郡和萧源之 · 查看更多 »

顧悌

顧悌,中国三国時代孙吴人物,字子通。揚州刺史部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其子顧彦、顧礼、顧謙、顧秘。同族顧雍。 顧悌性格孝悌廉正,在故乡聞名。十五岁为郡吏,授郎中。其後,升到偏将軍。顧悌与朱据一起向孙权说要分明嫡庶,朝廷为之震惊。顧悌对待妻子礼貌有則。经常深夜入内,凌晨起床离开,很少与妻子会面。一次,顧悌病重,妻子看望他,顧悌让人扶起自己,端正頭巾起身应对。让妻子先回去。当時人称赞他作为丈夫操行高洁。 顧悌的父亲顾向任县令,顾悌收到了父亲的信,整理好衣服,跪拜流泪读信。信读一句,说一句应諾,看完后,又拜信。之後,得到父亲得病的信,对着信流泪。父亲死後,顧悌五天不飲水。常在墙壁上画棺柩,立在神座下,看到就哭泣。服喪期間没有结束就去世了。.

新!!: 吴郡和顧悌 · 查看更多 »

袁枢 (南朝)

袁枢(),中国南朝梁南朝陈大臣,陈文帝时尚书左仆射。字践言,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袁枢是南梁宰相袁昂之孙,袁敬兄吴郡太守袁君正之子。.

新!!: 吴郡和袁枢 (南朝) · 查看更多 »

袁泌

袁泌(),字文洋,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南北朝南朝梁、南朝陳軍人、政治人物,袁昂之子。袁敬胞弟。 初任南梁員外散騎侍郎,历任諸王府佐。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之乱爆发,是时袁泌兄袁君正为吴郡太守,袁泌为皇太子蕭綱属下東宮領直,召募吴中兵士。侯景包围建康,袁泌率所募兵卒救援台城。549年(太清三年),建康陷落,撤退到東陽。受侯景之兵的追击,出会稽東嶺湓城,附鄱阳嗣王萧范。蕭範死後,袁泌投降侯景。 侯景之乱平定,袁泌被王僧辩推举为富春郡太守,兼丹陽尹。555年(承聖四年),貞陽侯蕭淵明称帝,袁泌为侍中,出使北齐。557年(永定元年),王琳占据郢州抵抗南陈陳霸先。袁泌从北齐迎奉梁永嘉王萧庄到王琳大营。萧庄称帝,袁泌为侍中、丞相長史。561年(天嘉二年)袁泌和王琳到達柵口,王琳大軍敗于陳軍。袁泌将萧庄托付给劉仲威到北齐,自己降陳。 袁泌任寧遠始興王府法曹参軍,转任諮議参軍。受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豫州大中正。出使北周,回国后受位散騎常侍,任御史中丞。566年(天康元年)陈伯宗即位,袁泌任雲旗将軍、司徒左長史。567年(光大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遺言请求不受贈諡,南陳朝廷不听,追贈金紫光禄大夫,諡質。.

新!!: 吴郡和袁泌 · 查看更多 »

袁昂

袁昂(),中国南齐、南梁官员,表字千里,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袁粲从子,袁顗之子。.

新!!: 吴郡和袁昂 · 查看更多 »

褚淡之

褚淡之(),字仲源,小字佛。河南郡陽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東晋、南朝宋官员,褚爽之子。褚裕之的兄长。 东晋末年为刘裕车骑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廷尉卿、左卫将军。420年(永初元年),劉裕称帝,建立刘宋,褚淡之为侍中。東晋恭帝退位,住秣陵宮,害怕毒殺,与皇后褚灵媛共住一室,在床前亲自炊煮。褚淡之妹妹为晋恭帝皇后褚灵媛,但他尽忠于宋武帝刘裕,多次杀死晋恭帝所生男儿。劉裕将要殺害恭帝,送褚淡之兄弟到秣陵宮在別室会面褚后,兵入宫中殺害恭帝。褚淡之出任会稽郡太守。 423年(景平元年),富陽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孫氏一門计划叛乱,支党影响到永興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永興县令羊恂察知计划,向褚淡之報告。褚淡之不信,以誣告之罪将羊恂軟禁在县职局。孫法亮自称冠軍大将軍叛乱,孫道慶攻下富陽县,富陽县令顧粲还是被任用为县令,加輔国将軍。他们的建威将軍孫道仲、孫公喜、法殺攻打永興县。永興县民灟恭期开始和乱軍合作,後投靠羊恂,力少退败。乱軍占領永興县,县人許祖被立为永興县令。羊恂逃到江唐山中隐藏,被反乱軍擒获,命他代行县務。反乱軍以鄮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东)令司馬文寅为征西大将軍,孫道仲为征西長史,孫道覆为左司馬,与孫公喜、法殺一起攻打山陰县(今浙江省绍兴市)。 褚淡之自假陵江将軍。以山阴令陆邵领司马,加振武将军。前員外散騎常侍王茂之为長史,前国子博士孔欣、前員外散騎常侍謝芩之参軍事,召行参軍七十人。前鎮西諮議参軍孔甯子、左光禄大夫孔季恭之子孔山士,被起用为将軍。派遣隊主陳願、郡議曹掾虞道納率领二軍渡过浦陽江。陳願败于反乱軍,反乱軍逼近山陰县城二十里。褚淡之派陸邵、石綝、陸允率水軍阻止反乱軍進軍,又派行参軍灟恭期率步兵协助陸邵。褚淡之率部下出陣近郊。灟恭期在柯亭击败反乱軍。反乱軍退守永興县。反乱軍寧朔将軍孫倫率五百人攻打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战敗退守富陽县。孫倫投靠官軍,殺死反乱軍法步帥十几人,首級送到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宋少帝派殿中員外将軍徐卓率领一千人,彭城王劉義康派龍驤将軍丘显率领五百人東進,司空徐羨之派揚州主簿沈嗣之担任富陽县令率领五百人由吴興道东出,未到反乱已经平定。吴郡太守江夷发兵占領富陽县、反乱軍解体,反乱参与者分置彭城、寿陽、青州各所。424年(景平二年),褚淡之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谥质子。.

新!!: 吴郡和褚淡之 · 查看更多 »

褚澄

褚澄(),表字彦道,南朝宋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驸马都尉褚湛之的儿子,黄门侍郎褚秀之的孙子,他的母亲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五女吴郡公主,他是南朝时著名的医术家,医药学家,医术高明。.

新!!: 吴郡和褚澄 · 查看更多 »

褚无量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人,唐朝、武周时期的国子监官员,担任过唐玄宗、废太子李嗣谦(李瑛)父子两代的侍读,玄宗即位后,以师傅恩封舒国公,任国子祭酒。.

新!!: 吴郡和褚无量 · 查看更多 »

高彪 (东汉)

彪(),字义方。中国东汉时文学家。吴郡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 高彪家境清寒,高彪为诸生,游学太学。内怀雅才而不善于言辞。曾从马融学习请教经书大义,马融有病,没有见他,高彪写信给马融,说周公旦父文兄武,依然礼遇士人,批评马融因为养病,轻慢士人。马融感到惭愧,向他道歉,请他回来,高彪离去不顾。 后郡举孝廉,试经学得中第一名。担任郎中,在东观校书。多次奏赋、颂、奇文,通过事情讽谏,引起汉灵帝重视。 当时,京兆第五永担任督军御史,朝廷派他督幽州。百官大会,为他饯行长乐观。议郎蔡邕等都赋诗,高彪独作箴,用吕尚、淮阴侯、广野君、周公、石碏的例子劝诫。高彪的文学被蔡邕所重。 后转任外黄令,皇帝命令同僚临送,于上东门践行,在东观画高彪像以劝学者。高彪到官任上,有德政,上书推荐县人申徒蟠等。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高彪于官任上病卒,卒葬吴郡郭外。高彪文章佚失。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立外黄令高彪碑,述其先祖功德,记其生平事迹。其子高岱。 高彪哲学上,坚持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并将社会现实生活与人的自然本性相对立,认为社会现实妨碍自然本性的发展。主张任性逍遥。.

新!!: 吴郡和高彪 (东汉) · 查看更多 »

謝承

謝承 (),字偉平,东漢會稽山陰人。.

新!!: 吴郡和謝承 · 查看更多 »

谢举

谢举,南北朝时南朝梁大臣、文学家,字言扬,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梁武帝时尚书令。建昌县侯谢弘微的曾孙,谢庄的孙子,謝瀹之子。.

新!!: 吴郡和谢举 · 查看更多 »

賞姓

赏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92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吴郡和賞姓 · 查看更多 »

越州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为浙东观察使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日本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也稱為越州。.

新!!: 吴郡和越州 · 查看更多 »

茶食

茶食,又称茶點、茶配,是喝茶时佐以食用的糖果、糕饼、凉果、蜜饯等点心、小吃、零食的总称。 一般專指以饮茶品茗为主时佐食之物,亦常在茶仪式中出现。中国人的茶食多种多样,糕饼点心、糖果蜜饯都是喝茶时的选择。在日本传统的茶会上,会有茶菓子与抹茶一起食用,日本人在平日讲究些的饮茶场合或是聚会也会佐以甜点。西方人饮茶也喜欢吃点心,茶食多为糕饼面点(西点)。而廣義的茶食,則指任何與茶同食之食品,如还包括粤式饮茶中的点心、西式下午茶食品等。.

新!!: 吴郡和茶食 · 查看更多 »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新!!: 吴郡和范成大 · 查看更多 »

胥浦县 (南梁)

胥浦县,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县。 南梁置,在今上海市金山区西北胥浦塘一带。属吴郡。不久废除。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上海古代县份 Category:金山区.

新!!: 吴郡和胥浦县 (南梁) · 查看更多 »

蘇代 (三國)

苏代,东汉末年官员,吴郡人。 当时江南宗贼盛行,苏代曾帮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初平元年(190年),长沙郡太守孙坚到北方讨伐董卓,苏代自领长沙太守。刘表担任荆州刺史,贝羽为华容长,苏代和他各阻兵作乱。蒯越认为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都是武人,不足虑。苏代后被刘表平定。.

新!!: 吴郡和蘇代 (三國) · 查看更多 »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新!!: 吴郡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 查看更多 »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学庄村西南的一座南朝刘宋时期的墓地。这批画像砖自1957年12月出土后轰动考古界,是中国工艺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些画像砖上的画像种类多样,大体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现代人了解南朝社会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画像砖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

新!!: 吴郡和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 · 查看更多 »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中國东汉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姬)之父。.

新!!: 吴郡和蔡邕 · 查看更多 »

蔡撙

蔡撙(),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政治人物,表字景節,济陽郡考城县(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人。梁武帝时中书令。.

新!!: 吴郡和蔡撙 · 查看更多 »

锦溪镇 (昆山市)

锦溪镇隶属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昆山市西南部,东邻上海,西接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新!!: 吴郡和锦溪镇 (昆山市) · 查看更多 »

鄧龍

鄧龍,中国东汉時代末期武将(生卒年不詳)。 鄧龍是劉表属下。建安十一年(206年),黄祖命鄧龍率軍数千人攻打孙权占领的柴桑。孙权部下周瑜反击,鄧龍战敗,敗走時周瑜将其俘获。俘获後,送他到揚州吴郡献俘。 小説《三国演義》在黄祖滅亡时登场,即建安十三年(208年),而非史实的建安十一年(206年)。黄祖令蘇飛为大将,陈就、邓龙为先锋,起江夏之兵迎敌孙权。陈就、邓龙各引一队艨艟截住沔口,甘宁上艨艟,将邓龙砍死。.

新!!: 吴郡和鄧龍 · 查看更多 »

蕭緬

萧缅(),字景业,始安贞王萧道生第三子,齐明帝萧鸾之弟,母为懿皇后江氏。 萧缅早年曾出任秘书郎、邵陵王文学、中书郎。建元元年(479年),封安陆侯,食邑一千户。转太子中庶子,后个人侍中。齐武帝即位后,给人五兵尚书,领前军将军,后改任辅国将军、吴郡太守。萧缅有很高的才能,遂出任持节、都督郢州、司州之义阳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永明五年(487年),改任侍中,领骁骑将军,仍迁中领军。永明六年(488年),改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后又改任使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宁蛮校尉、左将军、雍州刺史。 永明九年(491年),萧缅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追赠侍中、卫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如故,谥昭侯。长子萧宝晊袭爵。萧缅任职时,深得百姓的敬爱。出丧时,百姓在沔水之边为其设祭,立祠于岘山。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萧鸾篡位,追赠萧缅为侍中、司徒、安陆王,食邑二千户。.

新!!: 吴郡和蕭緬 · 查看更多 »

蕭順之

萧顺之,字文纬,兰陵中都里人。南台治书侍御史萧道赐之子、齊高帝蕭道成之族弟。其子萧衍建梁,是為梁武帝。.

新!!: 吴郡和蕭順之 · 查看更多 »

長城公主 (南齊)

長城公主,中国南北朝齐武帝萧赜之女。 長城公主在嫁給了何敬容。何敬容弱冠,选尚長城公主,拜驸马都尉。何敬容在南梁官至秘书郎、太子舍人、太子洗马、中书舍人、扬州治中、散骑常侍、侍中、吴郡太守、中书令、吏部尚书、尚书仆射。.

新!!: 吴郡和長城公主 (南齊) · 查看更多 »

苏州 (隋至北宋)

苏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境内。今江苏省苏州市由此得名。 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消灭南陈,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吴州为吴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平定江南,改吴郡为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丝织手工业中心。下辖七县:吴县、长洲县、嘉兴县、昆山县、常熟县、海盐县、华亭县。包括今天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以东,浙江省桐乡市、海盐县东北和上海市。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最终钱镠在898年占领苏州。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辖州。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析吴县置吴江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吴越国于嘉兴县建开元府。吴越王钱镠去世,废开元府,各县归杭州、苏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析嘉兴县置崇德县,同时置秀州,嘉兴县、海盐县,华亭县及崇德县隶之。因此在后晋之后只剩下上述江苏部分和上海的宝山区、嘉定区。下辖五县:吴县、长洲县、常熟县、昆山县、吴江县。 978年,末代吴越王钱俶向北宋纳土。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改为平江府,元朝为平江路,明朝、清朝时为苏州府,近代以来为苏州市。.

新!!: 吴郡和苏州 (隋至北宋) · 查看更多 »

苏州城

苏州城或称苏州古城、姑苏城,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现为苏州市主城区所在,明清时又称苏州府城。.

新!!: 吴郡和苏州城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吴郡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陳伯恭

伯恭,南北朝陈朝晋安王,字肃之,世祖文帝陈蒨第六子,母親為嚴淑媛。 文帝天嘉六年(565年),立为晋安王。不久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佐史。当时陈伯恭年十几岁,便留心政事,治理官曹。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入京为安前将军、中护军,迁中领军。改为中卫将军、扬州刺史,以公事免职。四年(572年),起为安左将军,寻为镇右将军、特进,给扶。六年(574年),出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九年(577年),入为安前将军、祠部尚书。十一年(579年),进号军师将军、尚书右仆射。十二年(580年),迁仆射。十三年,迁左仆射。十四年,出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未拜。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年),为侍中、中卫将军、光禄大夫,为生母严淑媛丁忧,去职。祯明元年(587年),起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置佐史、扶并如故。 祯明三年(589年)隋灭陈,被迫迁往关中,隋炀帝大业中,官至成州刺史、太常卿。.

新!!: 吴郡和陳伯恭 · 查看更多 »

陳昌 (南北朝)

陳昌,字敬业,陳高祖陈霸先第六子。南梁太清末年,陈霸先南征李贲,命陈昌与母亲章要儿随沈恪回吴兴。陈霸先东讨侯景时,陈昌与章要儿、陈蒨都为侯景囚禁。侯景之乱被平定後,梁元帝拜陳昌为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陳昌时年十六。 陳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陈霸先派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佐陈昌,又派吴郡杜之伟教授陈昌经书。陈昌读书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后来与陈顼一起去荆州,梁元帝以他为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陷落,又和陈顼一起被俘虏到关右,西魏因为陈霸先的原因,对这些政治人质很礼遇。 陈霸先即位,频频遣使请北周释放陈顼及陈昌,北周许诺而未遣。陈高祖陈霸先驾崩後,陈国无皇嗣,皇侄陈蒨接任了皇位,北周欲给陈制造内乱,反而立即将陈昌放还。当时南梁残余势力王琳据守长江中游,陈昌不得还,居住在安陆。王琳被南陈所平后,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 陈昌自恃是陈霸先嫡子,在途给嗣兄陈蒨写信,言辞非常不客气,要求陈蒨让位。陈蒨很不高兴,说:“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陈昌由鲁山济江,三月入陈境。陈蒨遂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渡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隻故障而溺死。四月庚寅,丧柩至京师,陈蒨亲出临哭,追谥号献,风光大葬,又以子陈伯信为其后嗣。.

新!!: 吴郡和陳昌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陸仲元

陆仲元,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中国南北朝南朝宋政治人物,晋太尉陆玩曾孙,陆万载之子,陆子真之兄。 永初三年(422年)从长沙景王刘道怜镇守京口,任太尉留府司马。刘道怜入朝命他守京口,斩杀亡命刁弥等。陆仲元有才干,能办事被世人所知。宋文帝时担任清要之官,历任国子博士、吏部郎、右卫将军、侍中、吴郡太守。自曾祖晋太尉陆玩至陆仲元,四世为侍中,时人说他家就像西汉的金日磾、张安世二族。弟弟陆子真,元嘉十年(433年),为海陵郡太守。中书舍人狄当为宋文帝所信任,家在海陵,死后还葬,桥路毁坏,不通丧车,县里求征发民夫修治,陆子真不许。司徒彭城王刘义康听说後看重他,召为国子博士,司徒左西掾,州治中,临海东阳太守。.

新!!: 吴郡和陸仲元 · 查看更多 »

陸禕

禕,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吴将领陆凯之子。 陸祎开始为黄门侍郎,出领部曲,拜为偏将军。拜太庙要选兼大将军领三千兵作为护卫,陸凯推荐丁奉。孙皓想用留平。陆凯让儿子陆祎和留平商量。留平素与丁奉有矛盾,陆祎未及说出陆凯的意思,留平对陆祎说:“听说野猪入丁奉营,这是凶兆。”有喜色。陆祎于是不敢说,回去,告诉陆凯。建衡元年(269年)陆凯去世后,入为太子中庶子。右国史华覈上表推荐陆祎:“陸祎体质方正刚烈,器量才幹强实坚固,他统率的才能,鲁肃也超不过。当下被召入京城,径直回都,经过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不到家中探望,器械军资,一无所取,在军中果毅,面对财物有节操。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是敌人的冲要,宜选名将镇戍,我认为陸祎是镇守军事重镇夏口的理想人选。”天册元年,陆胤的儿子陆式与从兄陆祎都流放到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瓯市)。.

新!!: 吴郡和陸禕 · 查看更多 »

陸遜

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國時代吳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负责统领吴国军事和政治多年,并同时掌管民事,辅佐太子等。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62岁去世,葬于苏州,追谥昭侯。与周瑜、魯肃和呂蒙合稱四大都督。.

新!!: 吴郡和陸遜 · 查看更多 »

陸耽

陆耽(),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 其祖父陆逊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东吴大司马。孙吴灭亡,陆耽随兄长陆机、陆云入洛阳。“八王之乱”中,与兄长陆机、陆云依附成都王司马颖,为平东祭酒。太安二年(303年)十月初九,陆机兵败被杀,陆耽与陆云、孙拯被捕入狱。黄门孟玖和陆机有仇,催促司马颖下令杀掉陆云、陆耽,夷灭陆机三族。.

新!!: 吴郡和陸耽 · 查看更多 »

陸抗

抗(),字幼節,陸遜次子,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國三國時孫吳後期名將,官至大司馬、荆州牧。.

新!!: 吴郡和陸抗 · 查看更多 »

陈后主

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第五代,582年—589年在位),史稱「後主」,在位7年,年号至德、祯明。.

新!!: 吴郡和陈后主 · 查看更多 »

陈瑀

,一作陈璃,字公玮,东汉末年下邳郡淮浦(治今江苏省涟水县西)人,陈球长子,弟陈琮、陈珪。 陈瑀举孝廉,辟公府,洛阳市长(洛阳集市的管理员);后辟太尉府,未到。永汉元年(189年),拜议郎,官至吴郡太守,不就任。初平三年(192年),扬州刺史陈温病卒。袁术任用陈瑀为扬州刺史。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逃寿春,陈瑀不接纳袁术。袁术退守阴陵,于是合军攻打陈瑀,陈瑀害怕逃跑到下邳。建安二年(197年),陈瑀自号吴都太守,屯守海西,与严白虎结合。孙策讨伐严白虎,到达钱塘,陈瑀袭击孙策,派遣都尉万演等人密渡长江,使他持印传三十馀纽与丹杨县、宣城县、泾县、陵阳县、始安县、黟县、歙县诸县大帅祖郎、焦已和严白虎,为内应,等待孙策军队出发,想要攻取诸郡。孙策觉察,派遣吕范、徐逸於海西攻打陈瑀,大破陈瑀,枭首其大将陈牧,俘获他的吏士妻儿四千人。陈瑀单骑逃到冀州,投奔袁绍,袁绍以他为故安都尉。.

新!!: 吴郡和陈瑀 · 查看更多 »

陆厥

陆厥(),南朝齐诗人。字韩卿,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喜好写诗文,其五言诗体裁尤为新奇。齐武帝永明九年(491年)举秀才,任王晏少傅主簿,后迁后军行参军。永明末,与沈约书信往来,论“永明体”(沈约、谢朓提倡注重声律对偶的诗体)之得失,持反对意见。沈约有答书,这两封信都是六朝文论的重要材料,常为后人所引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反,其父牵连被杀。不久赦令下,他痛惜父亲未赶上赦令先卒,悲恸而死。其文以《与沈约书》较有名。载于《南齐书》本传。原有集十卷,已佚。今存诗十余首,散见于《文选》及《乐府诗集》。 Category:南北朝人 Category:吴郡陆氏.

新!!: 吴郡和陆厥 · 查看更多 »

陆姓

陆姓是百家大姓之一,2013年陆姓人口排名第60。.

新!!: 吴郡和陆姓 · 查看更多 »

陆尚

陆尚,东汉末年人物,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自吴郡陆氏。 陆尚的祖父是陆康,父亲不详。光和三年(180年)庐江郡黄穰等人反汉起事,连结江夏郡等地的蛮族势力,多达十余万,攻陷了四个县。汉灵帝任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击破了黄穰。汉灵帝因陆康平定庐江之功,封陆尚为郎中。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豪族徐琨把女儿嫁给陆尚。陆尚早逝,他的妻子徐氏改嫁孙权。.

新!!: 吴郡和陆尚 · 查看更多 »

陆康

陆康(),字季宁,东汉末年人物,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

新!!: 吴郡和陆康 · 查看更多 »

陆云

陆云(),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 其祖父陆逊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东吴大司马。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吴亡,不受重用,与其兄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初時由於談吐有吳國鄉音,受時人嘲弄,陆氏兄弟不氣餒,访得太常张华,张华颂之:“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並介绍給刘道真,日後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 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頗受司马晏禮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 兄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無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陆云文风清新严谨,“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晋书·陆云传》载云“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隋书·经籍志》亦有《陆云集》十二卷记载,今均佚。明朝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陆清河集》。.

新!!: 吴郡和陆云 · 查看更多 »

陆缮

繕(),中国南北朝时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字士繻,吴郡吴县(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陈宣帝时尚书仆射。.

新!!: 吴郡和陆缮 · 查看更多 »

陆闳

陆闳,字子春,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汉人物,官至尚书令。陆畅之子。 陆闳担任颍川郡太守时,进献凤皇甘露的祥瑞。陆闳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任尚书令。陆闳仪态潇洒,喜欢穿着越地的布料制成的单衣,光武帝刘秀见了很喜欢。自此后,常令会稽郡进献越布。.

新!!: 吴郡和陆闳 · 查看更多 »

陆通 (北朝)

陆通(),字仲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自吴郡陆氏太尉枝,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曾祖陆载,被夏国所俘,又仕於北魏,居河西。陆通少时聪明好学,有志气。幼年时随父亲陸政在河西,遭遇兵難与父亲分離。陸通自己逃到東方,跟随尔朱荣征战。尔朱荣被杀后,追随爾朱兆。爾朱氏滅,陆通西入关中,宇文泰镇夏州,陆通为帐内督,昼夜陪侍,很得亲近。 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被侯莫陳悦殺害,当时有人传言賀拔岳軍府逃散,宇文泰忧心忡忡,陸通以为不然。数日後,詳情得報,正如陸通所想。陆通机智有谋略,受宇文泰器重,参预机密。陆通態度恭谨,宇文泰更加看重陸通。陸通帮助魏孝武帝入关,封都昌县伯。大统元年(535年),西魏建国,进爵为侯。参与擒东魏窦泰,收复弘农。沙苑之战,力战有功。 趙青雀在長安作乱,宇文泰将要討伐,西魏人馬疲弊,不能即刻進軍。宇文泰说「我率轻騎先行,必能俘获趙青雀」。陸通進言「趙青雀以为西魏軍敗於東魏軍,朝廷有危機,才起叛乱。轻騎先行人们会相信西魏軍战敗,東魏軍来攻,会使庶民失望。西魏軍虽然疲弊,但精鋭很多。以明公的威信率大軍討伐叛軍,何愁不能平定」。宇文泰听从陸通之言,率大軍平定趙青雀。陸通以前後功績,進爵为公,任徐州刺史,未及赴任。随于謹討灭劉平伏,加大都督。随宇文泰救援玉壁,率军解洛阳之围,進儀同三司。 大统九年(543年),東魏高仲密投降,陸通随中领军若干惠和东魏战於邙山之下。西魏軍退却,只有若干惠和陸通的部众还在奮战。夜間才撤退,東魏軍不敢追击。陸通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赐姓步六孤氏,晋爵为绥德郡公。陆通谨慎宽柔,与亲友共俸禄,家无余财。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北周立国后,担任小司空。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转任大司寇。建德元年(572年),转为大司马。不久卒。.

新!!: 吴郡和陆通 (北朝) · 查看更多 »

陆逞

逞(),字季明,初名陸彥,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陸通字仲明,吳郡人也。曾祖載,從宋武帝平關中,軍還,留載隨其子義真鎮長安,遂沒赫連氏。魏太武平赫連氏,載仕魏任中山郡守。父政,性至孝。……通弟逞。逞字季明。初名彥,字世雄。魏文帝常從容謂之曰:「爾既溫裕,何因乃字世雄?且為世之雄,非所宜也。于爾兄弟,又復不類。」遂改焉。逞少謹密,早有名譽。兄通先以軍功別受茅土,乃讓父爵中都縣伯,令逞襲之。起家羽林監、文帝內親信。時輩皆以驍勇自達,唯逞獨兼文雅。文帝由此加禮遇焉。《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逞字季明,初名彥,字世雄。魏文帝常從容謂之曰:「爾既溫裕,何因乃字世雄?且為世之雄,非所宜也。于爾兄弟又復不類。」遂改焉。逞少謹密,早有名譽。兄通先以軍功別受茅土,乃讓父爵中都縣伯令逞襲之。起家羽林監、周文內親信。時輩皆以驍勇自達,唯逞獨兼文雅,周文由此加禮遇焉。,出自吴郡陆氏太尉枝,西魏及北周官员。 陸逞的曾祖父陸載被夏國所俘,後仕於北魏,父親中都伯陸政。他最初名取字世雄,魏文帝經常問他:「你那麼平和,為何取字世雄?而且為世之雄並不合適。和你兄弟的字又不相近。」於是改字為季明。陸逞做事谨慎细密,年少就有名譽。兄長陸通先以軍功獲得爵位,就將父親中都縣伯爵位讓給陸逞襲封。他從羽林監、宇文泰親信起家,同輩都以驍勇勉力,唯獨他兼具文雅,魏文帝因此加倍禮遇他。大統十四年(548年),陸逞獲任命為大丞相府軍事,不久兼任記室。北周保定初年,累遷吏部中大夫,曆任蕃部、御伯中大夫,進官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徙任司宗中大夫,轉軍司馬。他辦事周詳,歷任三府,都有功績。朝廷嘉賞他就進他為中都縣公。 天和三年(568年),北齊派遣侍中斛斯文略、中書侍郎劉逖交聘。這次是北周第一次和北齊修好,因此選舉出使者。朝廷下詔陸逞為大使,尹公正為副使。他舉止美好,善於言辭,聰敏有禮,北齊的人都稱讚他。回歸长安,朝廷詔令路車儀服,在郊區迎接入城,當時的人都感到榮耀。次年(569年),除官京兆尹。都界有母豬生下數子,幾個月後就死了。那家人又有阉割的公猪,就拿公猪哺育,小豬都生存了,時論認為是陸逞的仁政造成的。不久他轉官司會中大夫,出為河州刺史。 晉公宇文護器重他的才華,上表讓他擔任中外府司馬。很快復任司會,兼納言,遷小司馬。宇文護被誅殺,陸逞被連坐免官。不久再起用為納言,但他因病不堪重任,改除授宜州刺史。按慣例,刺史告别之礼,一定配備鹵簿。他以當時是農業時節,上奏暫停。周武帝十分讚賞,批准他的請求,彰顯他的操守。他在州內有德政,官民都稱頌他。宇文贇立為太子,陸逞獲授太子太保。去世後贈大將軍,子陸操嗣爵。.

新!!: 吴郡和陆逞 · 查看更多 »

陆退

陆退(),字黎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官员。.

新!!: 吴郡和陆退 · 查看更多 »

陆机

陆机(),字士衡,吴郡(含江苏省苏州市及上海市松江区等地,故居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新!!: 吴郡和陆机 · 查看更多 »

李德謇

李德謇(生卒年不详),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人,唐代名将李靖之子,官至将作少匠。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大将侯君集等欲意起兵逼宫,事泄,承乾遭废。李德謇因与承乾关系较好,所以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后以李靖的缘故,徙至吴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李德謇承袭卫国公爵位。李德謇之弟李德奖。.

新!!: 吴郡和李德謇 · 查看更多 »

李璘

李璘(),本名李泽,唐玄宗第十六子,母郭顺仪,封永王。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起事,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铣所擒,正法。.

新!!: 吴郡和李璘 · 查看更多 »

杭州历史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秦初秦始皇建立郡县制,设置钱唐县与余杭县,至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在此之前,杭州是约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域,而在五万多年前便有古人类在此处繁衍生息。923年,吴越国定都杭州,这是后者史上第一次成为首都。南宋年间,杭州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期是杭州发展的鼎盛阶段。元明清时期,杭州屡遭战火,如收藏四库全书原本的藏书阁“文澜阁”在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争夺中损毁。另一方面,明清时期,杭州的手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多至今仍在运营的老字号。1894年,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直到1911年11月5日新军起义俘获浙江巡抚为止。中华民国成立后于1927年设立杭州市,此后杭州一度成为军阀混战之地。共产党的解放军于1949年5月3日解放杭州,杭州在经受了1950年代到1970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年文革带来的破坏后,又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并成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以及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吴郡和杭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吴郡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東揚州

東揚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萧梁在今浙江绍兴設置東揚州東揚州领会稽郡,会稽、山陰、永興、上虞、始寧、句章、余姚、諸暨、鄞县、鄮县、剡县11县,南陳一度废止,后再設置。589年(開皇9年),隋朝灭陳朝,東揚州改为吴州。605年(大業元年)改为越州。607年(大業3年)改称会稽郡。 D D D.

新!!: 吴郡和東揚州 · 查看更多 »

杜稜

杜稜(),字雄盛。吴郡钱塘县(治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朝梁、南朝陳将领。.

新!!: 吴郡和杜稜 · 查看更多 »

殷礼

殷礼,字德嗣,揚州吴郡雲陽县(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孙吴大臣。子殷基。孫殷巨、殷祐。 殷礼出身贫寒,幼时不好戏耍,潜识过人。吴郡名族顧邵对他评价很高,知名乡里。少为郡吏,十九岁时守吴县丞。通占卜之事,孙权为王,召拜郎中。随張温出使蜀漢,诸葛亮见到他后甚为称叹:“东吴菰蒲中乃有此人! ”張温回国後,殷礼应该再任原职,在张温的推荐下转任尚書户曹郎、张温因为此时受到弹劾。 赤烏四年(241年),魏帝曹芳刚刚即位,蜀汉攻打曹魏涼州、雍州。殷礼建议諸葛瑾、朱然攻打襄陽,陸遜、朱桓攻打寿春,孙权越淮水親征青州、徐州,夺取中原,孙权不听。殷礼後任零陵郡太守,在任上病卒。 其子殷基在吴末担任無難督,著《通語》。殷基之子殷巨,字元大,有才器,为吴偏将军,统家部曲,驻城夏口,西晋平吴,为苍梧郡太守;殷祐,字庆元,吴郡太守。.

新!!: 吴郡和殷礼 · 查看更多 »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新!!: 吴郡和氏族志 · 查看更多 »

永平县 (孙吴)

永平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境内。三国初废溧阳县以其东境置,西晋初更名为永世县。.

新!!: 吴郡和永平县 (孙吴) · 查看更多 »

永康市

永康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中部。三国吴时置永康县,1992年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金华市管辖。由于五金产业民营经济活跃,有“五金之都”之称,现为中国最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 同时,永康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

新!!: 吴郡和永康市 · 查看更多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写于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

新!!: 吴郡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查看更多 »

沈友

沈友(),字子正,揚州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东漢末期人物。 沈友幼年时就以才能闻名,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他十一岁时,華歆考察风俗,发现他的才能说“自桓、灵以来,虽多英彦,未有幼童若此者”。沈友善文辞,兼好武事,注孙子兵法。孙权担任会稽太守,礼聘沈友。沈友论王霸之略,向孙权提出荆州宜并之计、孙权采纳他的意見。沈友对主君、同僚态度严峻,同僚庸臣向孙权进献谗言。孙权以为他终不为己用,在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大会官僚时对沈友说:“别人说你想造反”。沈友自知逃脱不得,于是说:“皇帝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孙权将他处死,时年二十九岁。.

新!!: 吴郡和沈友 · 查看更多 »

沈君理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 祖父沈僧畟,南朝梁時擔任左民尚书。父沈巡,梁朝太清年间曾擔任东阳太守。沈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早年擔任湘东王法曹参军、会稽府西曹掾(祕書),娶會稽穆公主。一度出任吴郡太守。侯景平后,梁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陈文帝即位,歷官明威将军、丹阳尹(市長)。天康元年(566年),父死,丁忧去职。陈宣帝時,擔任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女沈婺华为陈宣帝皇太子陈叔宝的太子妃。赐沈君理爵望蔡县侯。太建五年(573年)沈君理卒,赠太子少傅、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沈君理工書法,窦臮《述书赋》稱他“快速无度,驰突不疏。尺题已终,笔势仍余。似逸笼槛之众鸟,恣飞鸣之所如”。.

新!!: 吴郡和沈君理 · 查看更多 »

沈珩 (东吴)

沈珩,字仲山,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东吴政治人物。 沈珩年轻时通经学,最精通春秋内、外传。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吴王,魏文帝曹丕想要封孙权子孙登,孙权以孙登年幼,上书谢绝魏封吴太子孙登为万户侯。孙权因为沈珩有智谋,擅长随即应答,于是派遣西曹掾沈珩出使曹魏,并献方物。 魏文帝问他:“吴国讨厌魏军向东吗?”沈珩回答:“不讨厌。”魏文帝问:“为什么?”曰:“吴国凭借与魏国的旧盟,言归于好,自然不讨厌,如果曹魏破坏了旧盟,自会有戒备。”又问:“听说太子孙登当来,真的吗?”沈珩回答:“我在东吴,不坐朝会,不参与宴会,若有此议,我也没听说。”文帝认为他应答得体,于是引沈珩与自己亲近,讨论终日。沈珩应对自如,无所屈服。 沈珩回国禀告孙权:“臣暗与侍中刘晔讨论,几次为他设下奸计,怕曹丕很快就会不谨慎。臣听说兵家旧论,不要指望敌人不来攻,要依靠自己有实力使敌人不敢进犯,现为朝廷考虑。应暂停其他事务,专注农桑扩充军资;脩缮舟车,增加战具,使它们都充足;抚养照料兵民,使他们各得其所;招揽俊才,奖励将士,就可以图谋天下。” 因为沈珩奉使称职,封永安乡侯,官至少府。.

新!!: 吴郡和沈珩 (东吴) · 查看更多 »

沈文季

沈文季(),字仲达,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西)。南朝宋、南朝齐政治人物。太尉沈庆之之子。.

新!!: 吴郡和沈文季 · 查看更多 »

湖州 (隋朝)

湖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仁寿二年(602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因濒太湖得名。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李子通,以吴郡的乌程县复置湖州。六年,再度被辅公祏所占。七年,平定辅公祏,复置湖州。李子通曾在武康县置安州,又曰武州。于是废州,以武康县属湖州。又废雉州,以长城县属湖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吴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湖州。旧领五县:乌程县、武康县、长城县、安吉县、德清县。辖区约今浙江省湖州、德清、安吉、长兴等市县地,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小部。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口七万六千四百三十。天宝年间,领五县,户七万三千三百六,口十七万七千六百九十八。唐朝末年,归附钱镠。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改为安吉州。.

新!!: 吴郡和湖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朱燮

朱燮(),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吴郡人。曾出家为道士。通经史,习兵法,隋宋任昆山县博士,613年率数十学生起义,被稱作「民苦役者,赴之为归」。 朱燮跟晋陵义军领袖管崇合流攻破隋將趙六兒,兵力發展至十萬人,後來兩人共推刘元进为主,进据吴郡,他任尚书仆射。在圍攻丹陽時为隋将吐万绪所击败,戰死五千兵馬,劉元進、朱燮僅以身免。继又为隋朝江都丞王世充所败,战死于吴,連三萬兵馬都被坑殺。.

新!!: 吴郡和朱燮 · 查看更多 »

朱损

朱损,孙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朱据的儿子。.

新!!: 吴郡和朱损 · 查看更多 »

朱滿月

朱滿月(),北周宣帝宇文贇的五個皇后之一,靜帝宇文衍之母。吳人,因家人有罪而沒入宮中,分派到東宮为粗使婢女,為當時還是太子的宇文贇職掌更衣之事,因而发生了关系,在573年生下宇文衍。 朱滿月比宇文贇大十二歲,加上出身仅仅是有罪的百姓,身份地位都相當卑賤,因此宇文贇對她實在沒有感情可言,在當上皇帝以後並沒有給她尊貴的封號。後來宇文贇將皇位讓給宇文衍,自稱天元皇帝,因朱滿月身為皇帝母親的身份,而在大象元年(579年)四月封她為「天元帝--」,七月又改稱為「天皇后」,第二年二月又改稱「天大皇后」,地位僅次於宇文贇的元配楊麗華。 宇文贇過世後,他的四名平妻中的三人皆出家為尼,只有朱滿月作為嗣皇帝宇文衍的生母暫未出家,被尊為帝太后。楊堅篡位後,杀害了宇文衍,朱滿月也出家為尼,法號法淨。開皇六年(586年)在忧郁中逝世,年四十歲,以尼禮進行後事,葬在長安城西方。.

新!!: 吴郡和朱滿月 · 查看更多 »

明陵 (東吳)

明陵,是三国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父亲孙和的陵墓。 孙和墓在浙江省湖州市老城(龙溪为界)西北约五公里,即旧志所称“文帝明陵在县西北西陵山”。孙和是孙权的废太子,其子孙皓即位后,追谥孙和为文皇帝,改葬明陵,设置园邑二百家,令、丞奉守。第二年正月,分吴郡、丹杨郡九县设立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设太守,吴兴郡负责四季奉祠。宝鼎二年七月,孙皓派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号清庙。十二月,派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把灵柩迎於明陵。.

新!!: 吴郡和明陵 (東吳) · 查看更多 »

海宁市

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南濒钱塘江,为嘉兴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下辖4个街道,8个镇。海宁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16年GDP总量744.09亿元,其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一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五位。全市辖域面积为731.03平方公里,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655,049人。.

新!!: 吴郡和海宁市 · 查看更多 »

海宁郡

海宁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析吴郡置,治所在盐官县(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盐官镇)。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杭州湾余杭以东沿海地区及上海市金山区一带。寻废。 Category:南陈的郡 Category:浙江的郡 Category:上海的郡 Category:嘉兴行政区划史.

新!!: 吴郡和海宁郡 · 查看更多 »

海陵县 (古代)

海陵县,中国古代的县,在今江苏省境。 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即有此县。新朝时,曰亭间县。在今江苏省泰州市。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属临淮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南北朝时曾为海陵郡治所。隋朝开皇初年,海陵郡废,属南衮州。又并入建陵县,后析置江浦县,大业初年省入。终属江都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属扬州。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吴陵县,归于吴州,七年(624年)复为海陵县。景龙二年(708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县再度并入海陵县。五代南唐时设立泰州,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明朝洪武初年,废入泰州。.

新!!: 吴郡和海陵县 (古代) · 查看更多 »

海陵区

海陵区是中國江苏省泰州市的主城区。1996年8月12日前为县级泰州市。位于东经119°38’至120°38’,北纬31°55’至33°12’。地处江苏省腹部,宁通公路()中段,卤汀河、南官河、泰东河、引江河、新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六条航道的交会点。西邻江都市,北、东与姜堰市接壤,南接高港区。面积203.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3.75平方千米。根据2006年统计年报,2005年底全区户籍人口35.5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府前路26号。 海陵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东煮海水为盐”,在海陵建太仓(后名海陵仓),并“开邗沟,通运海陵”。《太平寰宇记》称“海诸之陵,因以为仓。海陵之名从此始。”公元937年,在海陵县置泰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由此而始。.

新!!: 吴郡和海陵区 · 查看更多 »

浙江历史

今天浙江省的范围定型于明朝初期,且700年改变甚小。此前的历史有些历史时期涉及太湖地区北部和东部,如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和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政区。 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新!!: 吴郡和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吴郡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无锡县

无锡县,中国旧县名。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无锡县,属会稽郡。东汉时,属吴郡。三国时,东吴废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后属晋陵郡。唐朝时,属常州、晋陵郡。宋朝时,仍属常州。元朝时升为无锡州。明朝洪武初年,降为县,属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无锡县分出金匮县,两县同城而治。1912年,金匮县废入无锡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无锡县沦陷。1949年4月20日夜,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9军87师于22日夜(另说23日夜)由光复门进入无锡城。中华民国政府对无锡县的管辖随之结束。 1949年4月24日,中共政权由无锡县分出无锡市,4月26日成立苏南行政公署,驻无锡市。1952年,江苏省成立后,无锡市为江苏省辖市,无锡县为其管辖,后属苏州专区、无锡市、苏州地区管辖。1983年,无锡县复归无锡市管辖。1995年,撤消无锡县,置锡山市。2000年,撤消锡山市,置锡山区和惠山区。.

新!!: 吴郡和无锡县 · 查看更多 »

慈溪市

慈溪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濒临杭州湾,为宁波市代管的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宁波第二大城市。慈溪市位于宁绍平原东北部,面积1,3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4.19万。.

新!!: 吴郡和慈溪市 · 查看更多 »

慕姓

慕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29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吴郡和慕姓 · 查看更多 »

慕容三藏

慕容三藏() 字悟真,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北齐、北周、隋朝将领。东魏高欢手下大将、北齐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次子,燕国太原王慕容恪七代孙。.

新!!: 吴郡和慕容三藏 · 查看更多 »

扬州 (古代)

扬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區域名稱,使用於公元589年以前的漫长时间里以及620年到626年,并不是指现在中国江苏省的扬州市。.

新!!: 吴郡和扬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吴郡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曲阿縣

曲阿县,中国古县名。 秦朝时置云阳县,不久改曲阿县。西汉时属會稽郡,王莽时曰风美。东汉时,拆会稽郡钱塘江以西地置吴郡,曲阿县隶之。三国东吴嘉禾三年(234年),改为云阳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名曲阿县。同年,以曲阿县的延陵乡置延陵县。隋末民变时,乡人在曲阿县辖境内自立金山县。隋亡后金山县更名为金坛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以曲阿县置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简州,以曲阳县南有简渎取名。武德八年简州废,属润州。天宝元年(742年)润州改为丹阳郡,同年曲阿县更名丹杨县。.

新!!: 吴郡和曲阿縣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吴郡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曾姓

曾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被收入《百家姓》。当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32,在台湾排名第16。曾姓的主要历史聚居地有鲁国,庐陵,武城,长沙,扶风,冀州,青州,吉阳,南丰,韶州,虔州,交州,会稽,蜀郡,豫章,吴郡,河内,南阳,内乡,江夏,襄阳,宁化,长乐,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兴宁等。 来自中国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现曾姓约占中国大陸汉族人口0.5%,人口大约有680多万(排第32), 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湖北、福建等省为多。 中國大陆之外多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臺灣等国家。.

新!!: 吴郡和曾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吴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