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吴化文

指数 吴化文

吴化文(),字绍周,山东省莱州府掖县(在今莱州市境)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30 关系: 偽軍博山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张岚峰周镐 (民国)和平建国军王建安碾庄战役第三次讨伐吴化文部战役粟裕罗炳辉翟毅东西北军解放勋章许世友谭震林郝鹏举郭则沉钟期光邱清泉林虎 (中将)李樹春汪精卫政权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整编军扬帆 (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偽軍

偽軍指由被占领国国民组成的与侵略国合作的军队。如果侵略成功,被佔領领土成了侵略國的一部分,这个帶貶義的称呼就不再成立。反击侵略成功后,原偽軍士兵多会受到廣泛的指責。 现代汉语语境中则指中日戰爭時期,由佔領區人民組成的協助侵华日军進行軍事活動的部队。不同時期各地的偽軍名號各不相同,較爲著名的有“皇協軍”、“保安隊”、“警備隊”等稱呼。由於偽軍大多參與了對国军以及八路军的戰爭,战后國民政府对伪军进行了清算,而中共则把伪军与“顽军”(國府强硬反共的部隊)合称“伪顽”。.

新!!: 吴化文和偽軍 · 查看更多 »

博山铁路

张八铁路,又称博山铁路,是山东省淄博市境内的一条胶济铁路支线。线路可分为张博铁路、博八铁路两部分,北起淄博市张店区淄博站,向南经淄川区,止于博山区八陡镇八陡站,正线长49.996 km。.

新!!: 吴化文和博山铁路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一支于1948年成立、1950年撤销建制的军队,原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师(第103、第104、第105师),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三十五军最为知名事迹,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占领南京城,即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特别市所在。.

新!!: 吴化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最初名为华东野战军,是由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至1949年12月,总兵力82.5万余人。.

新!!: 吴化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俗稱陸軍番號,旨在列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各部的编制序列沿革及各时期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共组建67个军。第五十六军、五十七军、五十九军一直没有组建过。后经历次改编,现有13个集团军。.

新!!: 吴化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063人,任期为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

新!!: 吴化文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张岚峰

张岚峰()字腾霄,号子杰,乳名大任,河南省柘城县林张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属于西北军系统。章慕荣,汉奸将军张岚峰的无耻人生,钟山风雨2009年03期.

新!!: 吴化文和张岚峰 · 查看更多 »

周镐 (民国)

周镐(Zhōu Hào,)字治平,湖北省罗田县人。军统间谍,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 吴化文和周镐 (民国) · 查看更多 »

和平建国军

和平建国军,是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政权后,收编国民政府投降军队所组建的一支傀儡军队。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收编。.

新!!: 吴化文和和平建国军 · 查看更多 »

王建安

王建安()原名见安,湖北红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王建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后担任红三十军88师政委、红四军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鲁中军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

新!!: 吴化文和王建安 · 查看更多 »

碾庄战役

庄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的战役。黄佰韬(黃伯韜、黃百韜)率领的国军第7兵团在江苏邳县碾庄圩被解放军围歼。它是一场决定性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新!!: 吴化文和碾庄战役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讨伐吴化文部战役

三次讨伐吴化文部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战役。 1948年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吴化文所部投共,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被充实进第35军的鲁中南纵队就是由参加此次战役的鲁中军区和鲁南军区部队合编而成。.

新!!: 吴化文和第三次讨伐吴化文部战役 · 查看更多 »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新!!: 吴化文和粟裕 · 查看更多 »

罗炳辉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字宿星,曾用名罗南煌,云南彝良人,祖籍湖南邵阳,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 1915年入滇军当兵,因作战勇敢升至营长,参加护国战争、国民革命军东征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红六军第二纵队长、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在山东兰陵病逝。.

新!!: 吴化文和罗炳辉 · 查看更多 »

翟毅东

翟毅东(),原名翟明仁,山东临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吴化文和翟毅东 · 查看更多 »

西北军

西北军,泛指在民國初年至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具有中國西北地域关联背景的军队,是一个泛称。其得名於1919年,由原计划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改編而成的「西北邊防軍」。如冯玉祥统帅“国民军”,中原大战后由冯玉祥体系中分裂出的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等。另外,杨虎城所部源自陕军,也被称西北军;而杨虎城的部队在中原大战曾猛烈攻击过冯玉祥军。相比起东北军的称呼,这些被视为西北军的队伍在形成过程中与西北地域并无稳定联系,很多将领是直隶、山东人,且也非发迹于西北(但也有一些人是起于西北的地方势力,如杨虎城、高桂滋)。即使从其队伍活动最久的势力范围看,也并非仅仅在西北,更多活动在塞北及华北地带。而还有一些地方势力,尤其是边疆民族地方的势力,虽然也在西北地域,但一般被视为西北军阀势力而不称西北军,如马家军(马鸿逵曾参与冯玉祥“护党救国西北军”又离开)、新疆不同时期的控制者。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后,南京國民政府对军队获得了优势主导权,西北军这样的称呼慢慢不再被人们使用。.

新!!: 吴化文和西北军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吴化文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许世友

许世友(),原名释友,字汉禹,法号永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乘马岗镇(今属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许世友出身贫苦农村,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出家並學習中國武術,拜雲游武僧「林子金」為師,因思念老母決定歸家還俗,只憑一條哨棒打出由全寺僧人所擺之「木人陣」,少林方丈妙興禪師親送其銀元離開。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职,曾任第四军军长。长征到达陕北后,因批判张国焘的缘故而一度计划脱离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许世友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新!!: 吴化文和许世友 · 查看更多 »

谭震林

谭震林(),别名梅城,湖南攸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有“谭老板”的雅号。 谭震林早年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十二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后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新!!: 吴化文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郝鹏举

郝鹏举(),原名纯,字凌霄,河南阌乡县(今河南省灵宝市)人,国民革命军中将。.

新!!: 吴化文和郝鹏举 · 查看更多 »

郭则沉

郭则沉(),陕西临潼界坊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民主人士。.

新!!: 吴化文和郭则沉 · 查看更多 »

钟期光

--期光(),曾用名钟昱明,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湖南平江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的研究领导者。 钟期光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平江扑城”暴动。历任平江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支部书记、中共平江下东特委秘书、平浏岳游击总队中队党代表、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江西铜鼓县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县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红五军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兼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文化大革命时期遭迫害,此后担任军事科学院顾问。.

新!!: 吴化文和钟期光 · 查看更多 »

邱清泉

邱清泉(),學名青錢,字雨庵,浙江省温州永嘉縣蒲洲鄉人,黄埔軍官學校工兵科第二期、德國柏林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期間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與第五軍軍長,參與崑崙關戰役與滇西缅北战役。抗戰勝利後參與國共內戰,為第二兵團司令,在淮海战役(又稱徐蚌会战)中陣亡。頗能近體詩,人稱「將軍詩人」。又由于邱清泉为人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良,而且作战风格大胆泼辣,亦被称为“邱疯子”。.

新!!: 吴化文和邱清泉 · 查看更多 »

林虎 (中将)

林虎(),原名林根生,汉族共产党是我再生父母《飞过天安门 寻访新中国开国大典受阅飞行人员》 萧邦振等著 第45-48页,山东招远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新!!: 吴化文和林虎 (中将) · 查看更多 »

李樹春

李樹春(),字荫轩,曾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次長,陸軍中將。直隶省(今河北省)清苑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

新!!: 吴化文和李樹春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政权

汪精衛政權或汪兆銘政權,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與日本合作的一个政权。1940年於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陳公博、周佛海和李士群為主要成員。1944年汪精卫病亡后,陳公博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該政府終結。 汪精卫政权被认为是抗战时期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合并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权的辖地,外交上獲得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反共产国际协定》缔约国的承認,未受普遍承认。.

新!!: 吴化文和汪精卫政权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吴化文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國民黨稱濟南會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次戰役。1948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发动了济南战役,9月24日攻佔济南。.

新!!: 吴化文和济南战役 · 查看更多 »

整编军

整编军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在1946年3月至1948年8月,由若干整编师组成的军事单位,指挥官为整编军军长。.

新!!: 吴化文和整编军 · 查看更多 »

扬帆 (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扬帆(),原名石蕴华,曾用名殷扬,笔名扬帆,以笔名行,江苏常熟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新!!: 吴化文和扬帆 (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