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吳筠

指数 吳筠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少年能寫文章,“性高洁,不随流俗”。早年进士不第,遂入嵩山求道術,师事道士馮齊整。开元中,玄宗闻其名,召见于大同殿,問其神仙修炼之事,吳筠答以“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天宝末,楊國忠用事,纲纪日紊,高力士素信佛,在玄宗面前谗毁之。吳筠預知天下将乱,請求还嵩山,玄宗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安史之亂前夕,終得歸返茅山,後中原動盪,吳筠避居廬山,後东游会稽,隐居剡中。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卒於宣城,葬天柱山。弟子邵冀元等私谥为“宗玄先生”。 據《新唐書·藝文志》,吳筠著有玄綱論、神仙可學論、明真辨偽論、輔正除邪論、辨方正惑論、道釋優劣論、心目論、復淳化論、著生論、形神可固論。其論著與道教詩文收入《宗玄先生文集》或《宗玄集》。.

8 关系: 劉全白向長五代十国唐才子傳唐書人物列表玄綱論道经清朝解元列表

劉全白

劉全白,唐朝官員。元沛的內兄。 幼能诗,與李白熟識。大历七年(772年),刘全白在湖州与吴筠、颜真卿等有唱和。大历九年(774年),任浙西节度從事、检校大理评事。貞元六年(790年),累遷膳部員外郎,同年出任池州刺史。貞元十年(794年),改湖州刺史。貞元十一年(795年)搬到吳興,遷秘書監,致仕歸里。 妹妹劉氏賢德有文采。作《女儀》。夫死後,信奉道學,受教於吳筠。劉氏生有兩子;元固、元察。.

新!!: 吳筠和劉全白 · 查看更多 »

向長

向長,字子平,河內郡朝歌縣(今河南省鶴壁市)人。東漢隱士。.

新!!: 吳筠和向長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吳筠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唐才子傳

《唐才子傳》,元朝辛文房撰,成書於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年),共十卷,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278篇,傳中又附120人小傳,合計398人。.

新!!: 吳筠和唐才子傳 · 查看更多 »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新!!: 吳筠和唐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玄綱論

綱論,由唐代道士吳筠所作,成書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該書分上中下三篇,三十三章,綜述道門理論樞要,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據唐禮部侍郎權德輿所撰《宗玄集序》稱,吳筠獻《玄綱論》三篇,獲得唐玄宗的「優詔嘉納」,並稱此論 「總論--之妙」。權德輿《吳尊師傳》稱其「尤為達識之士所稱」。 全書援引《老子》之自然道義,闡述道教義理和修煉方術及其理論,提出全自身之性是學仙的第一步,以性、形、氣、神、道迭次淨化,達到不死長生的境界,而且「動寂忘而天理自會」。在〈學則有序章〉中,強調「精思」、「至靜」,頗似司馬承禎「坐忘」、「主靜」之說。.

新!!: 吳筠和玄綱論 · 查看更多 »

道经

道教經典,總稱為道藏,為道教的一切經,古時候又以「雲笈」、「天章」、「寶文」、「神書、「玉緯」、「金函」、「仙經」、「丹書」、「道書」等雅名稱呼。 按道教傳說,道教經誥秘于諸天之上,為妙氣所成,乃自然天書,源起於三清境三位尊神,玉清境天寶君、上清境靈寶君及太清境神寶君。三君各說講洞真、洞玄、洞神十二部經,合為三十六部尊經。道士皈依誦曰:「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即要求皈依天尊所講真經。 就史實而言,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攬收先秦老莊典籍,經過長期的宗教實踐活動,並吸收、變造兩漢的方術、讖緯,與佛典,在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等方面,形成了卷帙浩繁、駁雜多端的經籍書文。.

新!!: 吳筠和道经 · 查看更多 »

清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清朝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新!!: 吳筠和清朝解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