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吳國楨

指数 吳國楨

吳國楨(),字峙之、維周,湖北省建始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上海市市長、臺灣省主席等職,是塑造現代台灣的關鍵人物之一,亦以公開大膽地與蔣經國激烈爭執而著稱。.

目录

  1. 60 关系: 劉宜良劉晉鈺厉鼎毅台灣統治者宜蘭孔子廟宋子文宋美齡對蔣經國的評價上海市 (中華民國)不二價運動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中國通貨膨脹 (1938年-1950年)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东夷于國楨任顯群張群何成濬余登發俞鴻鈞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喬治亞州周宏濤内战战争罪犯名单狄寶賽花蓮糖廠招待所香港重光郭啟彰關國煊蔣經國蔣渭川重慶市市長列表重慶市政府自由中國軍民外僑聯合運動會臺北市市長臺灣省籍情結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主席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臺鐵曾文溪橋陳誠陳良李白濱東華觀藏經樓格林内尔学院民國名人圖鑑江南案湖北省...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劉宜良

劉宜良(),生於中華民國江蘇靖江,臺北政工幹部學校(今政治作戰學院)肄業、美利堅大學政治學碩士。曾擔任軍官、記者、作家,筆名「江南」,俗謂劉江南,後歸化為美國公民,1984年10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國防部情報局指使竹聯幫黑道分子,在美國將劉宜良暗殺身亡,釀成轟動一時的國際事件江南案。.

查看 吳國楨和劉宜良

劉晉鈺

劉晉鈺(),福建閩侯人,電力工程技師,曾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總經理,被依匪諜罪名處決。.

查看 吳國楨和劉晉鈺

厉鼎毅

厲鼎毅(),出生于中華民國南京市,毕业于南非金山大学和西北大学,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美籍华人,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被誉为“光纤通信波分复用之父”。.

查看 吳國楨和厉鼎毅

台灣統治者

台灣統治者有跡可查應自1624年荷蘭殖民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17世紀中期(1638年)時,台灣原住民-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在台灣中部已成立大肚王國,其統治者稱為「大肚王」,不過目前僅有兩位「大肚王」有跡可查。在17世紀之前,元、明兩朝雖於澎湖群島設置了澎湖寨巡檢司,也有澎湖寨巡檢官職設置(例如首任澎湖寨巡檢陳信惠),不過其僅駐於澎湖群島,並未實際管轄台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之前,台灣統治者所轄實際領土幾乎都未達台灣全境;即使到19世紀中期,台灣清治時期政府力量仍未涵蓋所有台灣原住民居住的番地。 除此之外,1722年-1769年負責監督台灣行政之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及1874年-1884年,每年冬春兩季駐守於台灣台南辦公的福建巡撫、掌管台灣內政之台灣府知府、台灣布政使、掌管台灣軍事之台灣鎮總兵等等在此均不認定為台灣統治者。而即使照這樣認定標準下,並扣除未派實上任或回任者,從1624年至今的三百八十幾年當中,台灣統治者也超過了160位以上。.

查看 吳國楨和台灣統治者

宜蘭孔子廟

宜蘭孔子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孝廉--的孔廟,為同治四年(1865年)初建,舊廟身仿臺南孔子廟,1953年遷建至今址,舊廟拆除。.

查看 吳國楨和宜蘭孔子廟

宋子文

宋子文(Tse-ven Soong,缩写为T.;),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生於上海。民國年間著名的宋氏家族成員之一。父親宋嘉澍是美南監理會(今衛理公會)的牧師及富商,孫中山革命支持者。與大姐宋靄齡的丈夫孔祥熙,二姐宋慶齡的丈夫孫中山,弟弟宋子良,妹妹宋美齡的丈夫蔣中正關係都很密切。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最高經濟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廣東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49年去法國,後長期住在美國。.

查看 吳國楨和宋子文

宋美齡

宋美齡(英文名:Soong May-ling,),冠夫姓尊称为蔣宋美齡女士或蔣夫人;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華民國總統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第六、七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团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創辦人。 美國維斯理大學博士。对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

查看 吳國楨和宋美齡

對蔣經國的評價

蔣經國在中國近代史及台灣戰後史上地位舉足輕重,他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走向復興,專業人士不受制肘,使得過去一些留學海外的海歸派紛紛回台創業或投資,而促進台灣經濟逐漸起飛,熱錢湧進,新台幣開始大幅升值,股市創新高。1987年,解除台灣省戒嚴令,開放報禁、黨禁,准許台灣戰後各省移民可以返回中國大陸探親。甚至開放台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展開小額投資,而獲得人民認同。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也在蔣經國任內成立。 关于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對蔣經國均抱持最深切懷念及肯定。蔣經國的親民作風,也受到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等政治人物倣效及模仿。 另一方面,他領導的國民黨政府繼續施行威權統治,以警總及情治單位特務鎮壓身邊匪諜,藉此打壓可能萌芽的共產主義或黨外政治思想。當時有幾句話:「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充斥在大街小小巷,甚至發票上都有此警語。.

查看 吳國楨和對蔣經國的評價

上海市 (中華民國)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华民国的直轄市之一,同时是远东及亚洲最大的城市和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曾被蒋中正称为“中外观瞻之所系”。.

查看 吳國楨和上海市 (中華民國)

不二價運動

不二價運動,又稱一不二價(uniform price)。係專指曾經推行在台灣的商品誠實標價運動,後在公平交易委員會成立,與《公平交易法》公佈之後走入歷史。 如今在台灣雖仍有推行不二價運動,但多屬於道德自律層面,並不具備法律上的強制性,因為不二價可能涉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十四條的「聯合行為之禁止」,第十八條的「違反自由決定價格約定之無效」,與第十九條的「妨害公平競爭之行為」,故商家多改以「建議售價」標示價格。.

查看 吳國楨和不二價運動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查看 吳國楨和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簡稱國民黨文傳會),原爲中國國民黨中央执行委員會宣传部,195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進行改組,第四組職司黨意理論之宣傳、文化控制機制,以掌握所有文藝、宣傳活動。後來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工作會(簡稱中央文化工作會、文工會)。2000年3月,文工會與中央黨史委員會合併為文傳會,中央黨史委員會業務由文傳會黨史館掌理。.

查看 吳國楨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指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撤台後,中國國民黨在專政的威權體制時期,在台灣及海外累積龐大黨產所引發之爭議。來源主要包括遷台資產,接收日產,國庫輸送,以侵佔、徵收、轉帳撥用、賤價收購等手段,將國家資產或私有財產轉成黨產,及經營特權黨營事業等等。 國民黨黨產的正當性長期以來備受爭議,前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1954年2月寫了一封信給國民大會,痛陳政府六大缺失,第一條是:「一黨專政。國民黨之經費,非由黨員之捐助,乃係政府,即國民之負擔。這種國庫通黨庫做法,除共產極權國家外,實為今古所無。」1958年的《自由中國》雜誌也出現批評的聲浪。但由於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多與中國內戰、國際冷戰時期重疊,因此也出現國民黨應政府要求在臺灣、中國大陸、及海外以較不敏感的民間團體身分代政府進行外僑服務、情報蒐集等任務,部分黨產也因政府交待任務而取得,且政府常以資金外方式間接資助,加上國民黨原有資金,使得國民黨黨產歸屬更加難以釐清。.

查看 吳國楨和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

中國通貨膨脹 (1938年-1950年)

1938年至1950年中國的通貨膨脹指的是自中國抗日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期的十餘年時間裡,出現的物價飛漲的情況。.

查看 吳國楨和中國通貨膨脹 (1938年-1950年)

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中華民國行政院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至少5人、至多7人。2012年(民國101年)行政院組織改造後的《行政院組織法》,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改稱政務委員,人數改為7至9人。.

查看 吳國楨和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查看 吳國楨和东夷

于國楨

于國楨(),北京人。臺灣臺中縣前官派縣長。于國楨任臺中縣長時,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共內戰燒至東南沿海之際,台灣省政府因支援東南區戰事,縣府經費不豐,是以不乘汽車,被地方父老認為是個一介不取的好官。.

查看 吳國楨和于國楨

任顯群

任顯群(),生於江蘇宜興,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廳長、臺鐵局長及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在財政廳長任內,他在台灣推動統一發票與愛國獎券,被譽為「台灣統一發票之父」,對於安定台灣經濟有很大貢獻。.

查看 吳國楨和任顯群

張群

張群(),字岳軍,是一位出生於四川省華陽縣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元老成員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政學系的元老之一。.

查看 吳國楨和張群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查看 吳國楨和何成濬

余登發

余登發,臺灣高雄橋頭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一屆國大代表、高雄縣長、中國統一聯盟首任名譽主席,1979年曾遭「通匪」罪名逮捕。臺南商業專門學校畢業本科畢業,是臺灣戒嚴時期統派政治活動家,因有功於台灣民主運動,被喻為台灣民主先驅、「台灣野生的政治家」、「赤腳政治家」。1989年兒媳競選縣長時,余死於自宅,致死原因存有爭議。.

查看 吳國楨和余登發

俞鴻鈞

俞鴻鈞(),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財經專家。.

查看 吳國楨和俞鴻鈞

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於全國各地選舉出來之代表,代表中國五億多人民完成中華民國憲法之制定,以期國家邁入憲政時期。代表們在制憲國民大會召開完成後任務即結束。.

查看 吳國楨和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喬治亞州

佐治亚州(State of Georgia),又譯--,簡稱喬州,是美國東南方的一個州,郵政簡寫是GA。該州也是美國獨立時期13州的成員之一。首府為亞特蘭大。在13州中排名第4,1788年1月2日加入獨立戰爭。2000年的人口統計該州有818萬6453人。2004年的人口是882萬9383人,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為968萬7653人,是美國人口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州。佐治亚州同時也以桃子州或南方帝國之州的暱稱聞名。 該州的州歌,《佐治亚在我心》(Georgia on My Mind)是由豪吉·卡邁克寫的,起初是寫給一位名叫「佐治亚」的女性。後來被佐治亚州本地歌手雷·查爾斯傳唱,而透過投票變成了該州州歌。佐治亚州的州鳥是棕色長尾鳥。州花是查拉幾玫瑰。 美國海軍曾亦以佐治亚州替一艘戰艦(USS Georgia BB-15)與一艘核子彈道飛彈潛艇(USS Georgia SSGN-729)命名。.

查看 吳國楨和喬治亞州

周宏濤

周宏濤()浙江宁波奉化人,與蔣緯國同歲,是蔣中正身邊最年輕的幕僚,並於1943年至1958年追隨蔣中正左右,是深得信賴的機要秘書。 1916年出生的周宏濤也是浙江奉化人,是中華民國名將周代殷的孫輩親戚,與蔣介石家族是姻親,祖父周駿彥加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並與蔣介石,陳果夫一起在上海合作證券期貨生意。周宏濤1943年進入蔣介石的侍從室,接替準備赴英留學的中文秘書俞國華。據周宏濤解釋,由於蔣介石浙江鄉音濃重,擔任他秘書的人要能聽懂他說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找老鄉擔任。從1943年到1958年,周宏濤都擔任蔣介石的秘書,而這段期間正是蔣介石歷經了事業起伏的高峰與谷底,最後取得美國援助重新立足於台灣。之後,周宏濤長期擔任“國府”賬房,負責財政、主計工作。70年代,蔣介石日益衰老,蔣經國逐漸掌權。蔣經國原本有意找周宏濤擔任“財政部長”,但在宋美齡的作梗下未成。蔣經國此後逐漸晉用自己培養的年輕人馬,周宏濤也漸漸淡出權力核心。.

查看 吳國楨和周宏濤

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内戰戰爭罪犯名單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間中国共产党方面声称应“由全国各界根据实际情形提出”的所谓战争罪犯的名单。全部名单一直未拟就,仅由新华社两次发表了战争罪犯提名。 新华社于1948年12月25日及1949年1月26日分别以“陕北某权威人士”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名义提出了一些由中国共产党方面拟定的重要的战争罪犯,主要为当时南京方面的党政军特要员及其重要支持者。这些战争罪犯为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公布,并认为是“国人皆曰可杀”。 在国共内战期间直至1949年后,除被俘、投诚、起义及自海外回归中国大陆者外,由中国共产党方面认定的所谓“战争罪犯”的概念,除在1949年1月至北平和谈中受到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的承认外,其后未再被中国国民党中央、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国军及黨員通訊局、国防部保密局等特务机关的领导人及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导人和著名文化人士胡适、于斌等所接受。 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方面对全體上述战争罪犯的正式称呼并非“国民党战犯”,况且他们并非都为中国国民党籍人士,例如其中张君劢、王云五、曾琦等均为其他党派或者无党派人士。对于这些所谓“战犯”,中国共产党方面的用词十分讲究。 1947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的「七七」纪念日对时局口号时,使用的措辞是“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反革命内战及在战争中残杀人民的战争罪犯”;而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双十节宣言时,称他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其中首要者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及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及其他首要战犯”;新华社陕北1948年12月25日电称之为“战争罪犯”,首要者为“头等战争罪犯”;新华社陕北1949年1月26日电又补充了一批“重要战犯”。在195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及其后历次对这些“战犯”的特赦中,被特赦的国共内战中所谓的“战争罪犯”的正式名称皆作“原属于蒋介石集团的战争罪犯”,与其相提并论的是“原属于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原属于伪蒙疆自治政府战争罪犯”、“日本戰爭罪犯”。 自中国共产党方面而言,“蒋介石集团”是该批“战犯”的归属,也突出体现了其“非法”的性质。从1959年至1970年代的历次特赦的用词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第二次國共内戰起长期坚持的立场。.

查看 吳國楨和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狄寶賽

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或譯狄卜賽、狄步銳,是一位出身美國的工程師。他曾在臺灣投入於美援工作。.

查看 吳國楨和狄寶賽

花蓮糖廠招待所

花蓮糖廠招待所是一座位於臺灣花蓮縣光復鄉花蓮糖廠內的日式木造建築物。.

查看 吳國楨和花蓮糖廠招待所

香港重光

香港重光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英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統治。日佔時期正式宣告結束。.

查看 吳國楨和香港重光

郭啟彰

郭啟彰,臺灣高雄市旗津區中洲人,水產養殖業者,在1946年與吳振輝一起引進吳郭魚到臺灣。.

查看 吳國楨和郭啟彰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查看 吳國楨和關國煊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查看 吳國楨和蔣經國

蔣渭川

蔣渭川(),台灣宜蘭縣人,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次長。其兄長蔣渭水醫師為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社會運動著名領袖。 蔣渭川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黨軍隊攻擊,女兒慘死,兒子重傷,著有《二二八事變始末記》。.

查看 吳國楨和蔣渭川

重慶市市長列表

本表列出重庆市历任市长或同等行政首長。.

查看 吳國楨和重慶市市長列表

重慶市政府

重慶市政府是中華民國重慶市的最高行政機關,民國16年(1927年)11月1日,潘文華擬定《重慶市政府暫行條例》,改重慶商埠督辦公署為市政廳。不久,重慶市政廳又擬定《重慶特別市暫行條例》代替先前的《重慶市暫行條例》。民國18年(1929年)2月15日,重慶市政廳正式改組為重慶市政府。民國28年(1939年)5月5日成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轄市。.

查看 吳國楨和重慶市政府

自由中國軍民外僑聯合運動會

自由中國軍民外僑聯合運動會是1951年12月25日由中華民國國防部於國立臺灣大學所舉辦為期一天的田徑運動會,其目的是希望能讓軍中、民間、在臺外僑的選手能夠同場競技,並能進而團結成堅強的反共勢力。而參加該場比賽的選手為中華民國國軍53人,臺灣民間58人,外僑2人,共113名選手。這場運動會只辦了一屆。.

查看 吳國楨和自由中國軍民外僑聯合運動會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查看 吳國楨和臺北市市長

臺灣省籍情結

所謂的省籍情結,是指在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後,在台灣出現的族群間爭議。中華民國政府在身份證記錄上,會記錄每個人所屬的籍貫。被登記為台灣省人的,稱本省人。而外省人指其籍貫登記為中国大陆各省、非台灣省的人,通常這個族群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的中國大陆人及其後代。 由於生活習慣、歷史記憶、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同,常導致兩種族群發生排斥。 不過在1980年後出生的台灣年輕世代,由於身受西化和民主化的影響,省籍情結已經沒有老一輩那麼濃厚,即使是在台出身的外省第二或第三代現在也都以本省或台灣人自居。.

查看 吳國楨和臺灣省籍情結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查看 吳國楨和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通常簡稱為臺灣省主席、內部簡稱省府主席)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最高行政首長,同時為臺灣省政府的主官,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負責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此官職起始於1947年5月16日,曾自1994年12月21日起改制為臺灣省省民直選之臺灣省省長,法定任期四年;其後因精省實施,1998年12月21日起再復此職。.

查看 吳國楨和臺灣省政府主席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警總)是中華民國政府曾在臺灣設置的一個公共安全維護機關,隸屬於國防部,為國軍的分支,在戰後便成立。其權責職司戒嚴地區衛戌、保安、後備軍事動員、文化審檢、入出境管制、郵電檢查、電訊監查定位監聽等任務,因任務兼具治安(包括出入境管理)、民防、軍事動員及情治色彩,在戒嚴時期是當時臺灣的八大情治系統之一(法務部調查局、國防部情報局、憲兵司令部調查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內政部警政署、國家安全局)。1992年,警總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成為現今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之前身。 中華民國在實施緊急狀態或戒嚴的地區設置警備機關,為國軍的一個分支。歷來的警備機關之名稱不一,或稱戒嚴司令部、保安司令部、衛戍司令部等,任務龐雜,但皆「支前安後」。國共內戰時,中華民國政府將全國分為若干綏靖區,設立剿總與警總,依據《戒嚴法》第二條:「戒嚴地域分為二種:一、警戒地域:指戰爭或叛亂發生時受戰爭影響應警戒之地區。二、接戰地域:指作戰時攻守之地域。警戒地域或接戰地域,應於時機必要時,區劃佈告之。」 戒嚴地區之任務由當地部隊(剿匪總司令部、軍政長官公署、綏靖公署等,常以剿總為最高單位)劃分警戒區與接戰區(綏靖區,國府遷台後改稱作戰區),並由警備部隊於警戒區實施軍管,但警備單位之設定並無明確法源,僅依賴軍事命令設立,因此解嚴、終止動員戡亂後,警備總部成為黑機關,後來繼承之「軍管部暨海岸巡防司令部」也成為黑機關,直到海巡三法及相關法令通過後才解決。典型情況下,一個警備司令部下管若干警備區。.

查看 吳國楨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鐵曾文溪橋

臺鐵曾文溪橋位在臺灣臺南市曾文溪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拔林車站與善化車站之間的鐵路橋樑。而實際上可稱為「臺鐵曾文溪橋」的鐵路橋樑在歷史上共有三座,分別是1901年臺灣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一代曾文溪橋、1953年完工通行的第二代曾文溪橋、2002年12月開始動工興建的第三代曾文溪橋。 其中第一代曾文溪橋橋墩遺跡與第二代曾文溪橋已在2008年11月10日以「曾文溪鐵道舊橋遺蹟」名稱公告為臺南縣歷史建築,後因臺南縣市合併而改為臺南市歷史建築。.

查看 吳國楨和臺鐵曾文溪橋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查看 吳國楨和陳誠

陳良

陳良(),字初如,浙江臨海人,中華民國軍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在任約兩個月,係接替端木傑掌交通部。.

查看 吳國楨和陳良

李白濱

李白濱()。臺灣籍苗栗縣人。京都大學哲學系畢業,著名教育家。父親李祥甫,清朝秀才。.

查看 吳國楨和李白濱

東華觀藏經樓

東華觀,位於今重慶市渝中區凱旋路73號(原東華巷7號)。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代。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巴縣誌》記載:「東華觀,在東華巷,元至元年間(1335—1340年)建,明天順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俱重修。有唐宋御制碑贊,按《蜀中名勝記》引舊《志》雲:城中有東華觀。觀後有東華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為神仙口,相傳東華真君於此得道。觀之後殿,民國毀於火」。後殿遺址已改建為凱旋路的公路,前殿即為現存之藏經樓(一說為玉皇殿或黃經樓)。 1983年12月1日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吳國楨和東華觀藏經樓

格林内尔学院

格林内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是位于美国艾奥瓦州的私立文理学院,成立于1846年。 此校以政治学和自然科学见长。格林内尔学院在2017年的美国世界与新闻报道年度全国文理学院排名中列为全美第19名,是美国当前最佳文理学院之一。 著名校友包括1949年毕业于该校、后成为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罗伯特·诺伊斯,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政治家吴国桢,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切赫,以及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新任校长(Wallace Loh)。.

查看 吳國楨和格林内尔学院

民國名人圖鑑

《民國名人圖鑑》,楊家駱編,民國26年(1937年)辭典館出版。此書按四角號碼檢字法排列人名,計劃出版四冊,第一冊是0-1號碼,第二冊是2-3號碼,第三冊是4號碼,第四冊是5-9號碼及總目、索引。但是只出版了第一、二冊,每冊前面是肖像、後面是小傳。.

查看 吳國楨和民國名人圖鑑

江南案

江南案發生於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俗謂「劉江南」)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僱用的台灣黑道份子刺殺身亡。內情曝光後台美關係頓時緊張,中華民國方面雖然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但仍強調本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所致,非高層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 當時竹聯幫張安樂指控蔣孝武可能是幕後主使。江南案告一段落後,蔣孝武於1986年3月奉派至新加坡擔任商務副代表,並長期留在駐外單位,在蔣經國總統任內都未再回到中央政府。對此,坊間有人解讀為「謫放外地」。後來張安樂明白表示,係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故意說還有一卷錄音帶指控蔣孝武,其實,他並沒有證據證明蔣孝武涉案。 此案的事件经與陳文成命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綜合改编後成為2009年電影《被出賣的台灣》的主题。.

查看 吳國楨和江南案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查看 吳國楨和湖北省

潘震亚

潘震亞,新豐街鎮汾水村人。學名瑞榮,別號樹庸,字震亞,筆名髯公。1889年6月29日出生於余江縣瑞洪鎮。當時他父親在瑞洪鎮一家南貨店當店員。1890年他父親轉到九江某商店裏當店員,母子倆也隨父遷居九江。1892年他三歲時,因父親工薪微薄,一家生活仍難以維持,他隨母回老家汾水村居住。5歲至13歲在汾水村和磁圭村私塾讀書。14歲時,因家貧無力繼續讀書,他父親就托人介紹,送他到九江元記南貨店當學徒。1908年春至1911年秋,到漢口萬利彩票行當店員任司賬。在此期間,深感自己的文化科學知識不足,想方設法或借或買一些新出版的宣傳革命的書刊,刻苦攻瀆。他在漢口曾參加革命黨人創辦的夜校學習,接受了三民主義思想,欽佩孫中山先生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必須推翻清政府統治的主張,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決定加入革命黨人組織領導的商團,投身革命運動,並曾以商團成員的身份參加軍訓。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漢口商團聞訊,立即響應起義,商團成員剪去辮發,以示反對清政府,決心從事革命。當時他擔任街道巡邏,維持漢口市鎮的社會秩序工作。以後由於袁世凱進攻革命軍,他所在的商店停業,乃取道九江回到南昌,另找工作。 1912年春到南昌《江西民報》館擔任校對工作。1913年春到1915年冬先後考進章貢法政專科學校和江西法政學校學習法律。後來逐步升為報館的采訪、編輯等。1916年10月至1918年夏在南昌《新共和報》任總經理兼總編輯,兼幹律師工作。同時兼任上海《時報》、《申報》、《新聞報》的南昌特約通訊員,取筆名髯公。後來由於經常寫些政論文章在《新共和報》發表,抨擊北洋軍閥政府,擁護孫中山先生的護法運動。而那時南昌是北洋軍閥勢力統治範圍,以致北洋軍閥派軍隊將報館查封,潘震亞化裝逃往廣州。在廣州,他經羅家衡介紹,擔任眾議院秘書。192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先後擔任國會非常會議秘書、大理院推事等職。曾接受林伯渠的建議,在報上宣傳反封建、反壓迫意識,提倡婦女解放。1922年,與沈信彬在上海創辦女子法政講習所,推動婦女解放運動。這個講習所培養了不少出色的律師,史良即為該所首屆畢業生。 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潘震亞擔任大會秘書處議事科長。1926年,被國民革命政府任命為司法行政委員會秘書、司法部第一處、第二處處長,同時兼任法官訓練班主任、革命軍事裁判所庭長等職。經共產黨員李合林介紹,他到黃埔軍校授課,認識了周恩來、惲代英等人。在共產黨人的教育和影響下,潘震亞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逐漸由追求自由民主轉為向往共產主義。他曾向李合林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可是不久,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李合林犧牲,他的願望暫未實現。 1928年初,潘震亞離開廣州到上海當律師,並在上海法學院、復旦大學、政法學院、中國公學等校兼課,先後結識了不少左傾人士和中共地下黨員,與張慶孚、潘梓年、胡愈之、周新民等人有較為密切的聯繫,並自覺接受中共領導,參與中共所領導的各項革命活動。曾多次以律師身份為被捕的中共地下黨員出庭辯護,配合中共進行營救工作。該年上海人民為紀念“沙基慘案”舉行遊行示威,被國民黨逮捕了23人,潘震亞不顧特務的威脅,據理力辯,終於使他們獲釋。在經濟上,也經常資助中共地下組織的同志。還不時通過胡愈之向中共傳遞一些政治、軍事方面的情報。 1934年,上海成立各界救國會,潘震亞為發起人之一。該會發展成為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時,潘震亞出任常務委員。是年,潘震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潘震亞隨復旦大學遷重慶北碚,幾經周折,與中共失去聯繫,但他仍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支持民主學生運動,營救愛國親共人士。抗戰勝利後,潘震亞堅決擁護中共關於廢止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統治的鬥爭。1946年2月10日,重慶發生“校場口事件”,潘震亞與史良任義務律師,打擊國民黨。 1946年秋,潘震亞隨復旦大學回到上海,繼續在復旦大學教書和兼辦律師業務。他積極投身國民黨統治區的運動,參加迎接中共的鬥爭。曾和張志讓、李正文等人發起組織“上海大學教授聯合會”,支援當時的“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示威運動。鬥爭中,有些教授被解聘,許多學生和教授被捕,“大教聯”除了用輿論聲援外,還進行募捐活動,按月津貼被解聘的教授和受迫害的學生。為了救援被捕的學生,復旦大學舉行了大規模的罷教活動,潘震亞起草了罷教宣言,並和其他幾位教授深夜找市長吳國楨交涉,終於使被捕的教授和學生全部獲釋。 上海解放後,潘震亞參加了接管復旦大學的領導工作,擔任復旦大學校委會常務委員,同時兼任法學院院長,並應邀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1950年10月,調任中央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監察部副部長。1959年,調任江西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被選為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 潘震亞雖然在1937年與黨失去了聯繫,但一直以左派愛國民主人士的身份為黨工作,對黨懷著堅貞不渝的赤子之心。解放後,多次向組織提出入黨申請。1962年12月,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潘震亞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潘震亞在從事司法教育工作的同時,還先後撰寫了不少法學論著,如:《刑法名論》、《刑事訴訟法論綱》、《中國繼承法論》、《中國破產法論》、《中國法制史》、《中國債權法總論》等。 1978年5月22日,潘震亞病逝於上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

查看 吳國楨和潘震亚

浦薛鳳

浦薛鳳(),原名瑞堂,號逖生,江蘇常熟人。.

查看 吳國楨和浦薛鳳

曾登上時代雜誌美國版封面的中國人列表

以下為曾登上時代雜誌美國版封面的中國人一覽。「中國人」範圍目前限於1912年後中華民國國民及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西藏流亡政府暫時計算在內。 Category:时代杂志 Category:杂志封面人物名单 Category:华人列表.

查看 吳國楨和曾登上時代雜誌美國版封面的中國人列表

時代雜誌

《時代》(Time,注册商标为大写的TIME),(又譯《時代週刊》、《時代雜誌》等),是一份於1923年開始在美國出版的新聞雜誌。現今的《時代》共有四種版本,包括了美國主版、歐洲版、亞洲版、南太平洋版。歐洲版(Time Europe,舊稱Time Atlantic)出版於倫敦,亦涵蓋了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Time Asia)出版於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於悉尼,涵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群岛。《時代》之前曾发行过加拿大版(内容与美国版相同,广告刊登的是加拿大本地广告),自2008年12月起,终止发行加拿大版,目前在加拿大发行的版本均为美国版。.

查看 吳國楨和時代雜誌

1948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1948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是第七屆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於民國三十七年5月5日至5月16日在上海市體育場舉行,該屆是戰後首次全國運動會,亦是最後一屆中華民國在大陸舉辦的全國運動會,參賽單位數目及人數為歷屆之冠。.

查看 吳國楨和1948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1949年臺灣

1949年臺灣進行了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臺幣。此外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也在這一年遷到臺灣。使得自二戰結束後相隔四年,臺灣再度與中國大陸分離,並延續至今。也造成臺灣問題。.

查看 吳國楨和1949年臺灣

1950年臺灣

1950年臺灣行政區劃大幅調整,由繼承日治時期「五州三廳制」的「八縣九直轄市」改成「十六縣五省轄市」。.

查看 吳國楨和1950年臺灣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臺灣戰後時期地方自治的開始,在蔣中正於1950年3月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6月韓戰爆發後,即由留學美國的政治學博士、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吳國楨推動。這項選舉也是對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於1947年3月7日向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提解決問題之《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中政治方面根本處理的要求之一「縣市長於本年六月以前實施民選」的遲來回應。 這項全臺首屆縣市長選舉將臺灣省各縣市分成八期辦理,共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3年。投票作業於1950年8月12日至1951年7月29日期間在全臺灣省各地投票所進行,投票率高達79.6%。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花蓮縣縣長選舉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楊仲鯨勝出,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3席由無黨籍人士贏得,而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不少這次選舉的當選人與參選人成了各縣市地方派系形成的代表人物。 這是繼日治時期1935年與1939年的臺灣頭兩次地方選舉後再度舉行以全臺為規模之選舉,也是第一次不限資格的普選,自此定期舉行的改選與1954年起的臺灣省議會議員選舉也為爾後的黨外運動提供平台,奠定了日後1969年首次國會議員增補選、1991年-1992年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1994年首次省長暨直轄市長選舉、1996年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直接民選、2004年公民投票等民主化進程的基礎。.

查看 吳國楨和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

中華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國慶閱兵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擔任大閱官(即国际上通称的“阅兵首长”),中華民國國軍動員兵力21,500人、182架飛機參加受校,是歷年中華民國國慶在臺北市舉行閱兵中參與校閱之三軍部隊兵力、車輛及飛機數最多的一次。3架美軍的轟炸機亦象徵性的參與。.

查看 吳國楨和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

1984年臺灣

1984年臺灣公布施行《勞動基準法》,發生江南案。.

查看 吳國楨和1984年臺灣

潘震亚浦薛鳳曾登上時代雜誌美國版封面的中國人列表時代雜誌1948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1949年臺灣1950年臺灣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1984年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