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吳修齊

指数 吳修齊

吳修齊(),又名修身,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北門郡學甲庄(今臺南市學甲區),企業家,為台南幫成員,曾參與創建台南紡織、太子建設、統一企業等公司。.

12 关系: 台南幫吳尊賢吳三連大稻埕太子建設侯雨利統一企業高清愿臺南縣1913年臺灣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67年臺灣

台南幫

台南幫是一個鬆散的台灣商幫。起源於台灣日治時期,主要成員皆來自於台灣台南的北門地區(今台南市學甲區與北門區一帶),以血親、姻親與鄉親等方式建立社會連結,彼此投資。台灣多個著名的企業,包括台南紡織、統一企業、佳和實業等,都是由台南幫商人建立。.

新!!: 吳修齊和台南幫 · 查看更多 »

吳尊賢

吳尊賢(),是一位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北門郡學甲庄(今臺南市學甲區)的企業家,為臺南幫成員,曾參與創立臺南紡織、環球水泥與萬通銀行。.

新!!: 吳修齊和吳尊賢 · 查看更多 »

吳三連

吳三連(),臺灣政治人物、報人。臺南學甲人,東京商科大學(今一橋大學)畢業。日治時期曾當過《每日新聞》記者、參與《台灣新民報》。戰後出任國大代表、臺北市長、臺灣省議會議員,為日治時期與戰後臺灣政治民主化運動、臺灣本土化運動、及社會運動的重要先驅人物。 吳三連亦曾參與創辦台南紡織及《自立晚報》,在臺灣教育上,吳三連也是南台工專(今南台科技大學)、天仁工商、延平中學等三所學校之共同創辦人。.

新!!: 吳修齊和吳三連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吳修齊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太子建設

太子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子建設,是臺灣的一家建設公司,為臺灣商業臺南幫的一員,成立於1973年9月,由台南紡織、統一企業、環球水泥等公司集資成立。成立時公推吳修齊為董事長、總經理為莊南田與陳仁欽,總公司位於臺南市。1974年台北分公司、1978年台中分公司、1979年高雄分公司亦陸續設立,並於1991年公開上市,成為少數推案遍及全臺灣的建設公司。.

新!!: 吳修齊和太子建設 · 查看更多 »

侯雨利

侯雨利(),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北門郡二重港(今台南市北門區),企業家,為台灣台南幫商人的領導者之一,與王永慶齊名,有南侯北王之稱。.

新!!: 吳修齊和侯雨利 · 查看更多 »

統一企業

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Uni-President Enterprises Corporation,,簡稱:統一企業、統一集團),是中華民國的企業集團之一,台灣一家食品公司,總部位於臺南市永康區。其主要業務為與食品相關之製造加工及銷售,並跨入零售、物流、貿易、投資、建設 等領域。於1987年12月28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號為1216。另外還創立了其中華職棒知名球隊統一獅隊。.

新!!: 吳修齊和統一企業 · 查看更多 »

高清愿

清--(),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北門郡學甲-庄-(今臺南市學甲區),祖籍福建漳州,企業家,統一企業創辦人暨董事長,國立中山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

新!!: 吳修齊和高清愿 · 查看更多 »

臺南縣

臺南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行政區,位於臺灣西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臺南縣又稱南瀛,瀛為大海、大水之意,地勢東部高聳,西部平坦,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臺南市、高雄縣為界。五都升格前,全縣面積 2,016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九,耕地面積達九萬多公頃,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口約110.4萬,佔全國第八。而此地區同時也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的臺南直轄市。.

新!!: 吳修齊和臺南縣 · 查看更多 »

1913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吳修齊和1913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五屆縣市長選舉,與1964年中華民國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60年4月24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任期4年,但並沒有牽涉到實施戰地政務的 福建省(金馬地區)。 本次選舉是《自由中國》雜誌社嘗試籌組中國民主黨遭國民黨打壓後的首次縣市長選舉。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一度沉寂的在野人士在本次選舉頗有斬獲,曾參與組黨的高玉樹及葉廷珪分別取得臺北市及臺南市執政。以政黨分析, 中國民主社會黨、及中國青年黨分別取得基隆市及臺東縣的執政權,臺北市、臺南市等2席則由無黨籍人士贏得,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吳修齊和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67年臺灣

1967年臺灣設置了第一個直轄市「臺北市」。.

新!!: 吳修齊和1967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