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吳三連獎

指数 吳三連獎

吳三連獎,原名吳三連文藝獎,是吳三連為推動台灣的人文發展,在1978年1月30日成立「財團法人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所設置的獎項,分文學獎、藝術獎兩種,其下再分各種類別,逐年輪流頒發。1989年起「吳三連文藝獎」改名為「吳三連獎」,增加自然科學獎、醫學獎、社會服務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實業獎等新獎項。但這些獎項日後逐漸停辦,目前只有原有的文學獎和藝術獎(其中藝術獎水墨類約每隔4到5年才徵選一名)兩項仍在持續頒發。 吳三連獎每年在11月15日吳三連誕辰前後舉行頒獎典禮。.

目录

  1. 27 关系: 台灣文學吳三連吳三連文藝獎大甲區屏風表演班巴代七等生廖玉蕙復活的人羅曼菲鍾文音高燦興賴傳鑑胡長松郭芝苑阿盛蔡素芬陳牧雨陳銀輝柯锡杰柯旗化林亨泰李魁賢楊南郡汪其楣文学奖列表曹永和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查看 吳三連獎和台灣文學

吳三連

吳三連(),臺灣政治人物、報人。臺南學甲人,東京商科大學(今一橋大學)畢業。日治時期曾當過《每日新聞》記者、參與《台灣新民報》。戰後出任國大代表、臺北市長、臺灣省議會議員,為日治時期與戰後臺灣政治民主化運動、臺灣本土化運動、及社會運動的重要先驅人物。 吳三連亦曾參與創辦台南紡織及《自立晚報》,在臺灣教育上,吳三連也是南台工專(今南台科技大學)、天仁工商、延平中學等三所學校之共同創辦人。.

查看 吳三連獎和吳三連

吳三連文藝獎

#重定向 吳三連獎.

查看 吳三連獎和吳三連文藝獎

大甲區

大甲區,中華民國臺中市市轄區之一,位於臺中市西北角。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在產業發展上,農業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工業則主要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與腳踏車工業所形成的產業聚落為主。每年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

查看 吳三連獎和大甲區

屏風表演班

屏風表演班,台灣舞台劇劇團,於1986年10月6日由當時家喻戶曉的電視喜劇明星李國修在台北市成立。其代表作品有風屏系列(《京戲啟示錄》、《半里長城》、《莎姆雷特》、《女兒紅》)、《三人行不行》系列、經典劇作(《北極之光》、《西出陽關》、《徵婚啟事》、《我妹妹》、《六義幫》等)。 屏風表演班共發表40回作品,演出類型涵蓋喜劇、悲劇、或融合傳統京劇、流行歌舞、魔術科幻等戲劇形式,呈現多元風貌;關懷層面遍及人際關係、歷史探索、老兵議題、政治情勢、民生現況、家庭情感等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議題。 2013年7月,屏風表演班創團藝術總監李國修病逝,屏風表演班於2013年8月宣布《莎姆雷特》巡演後將無限期暫停演出。 2014年4月,屏風表演班《莎姆雷特》於國家戲劇院封箱演出11場。.

查看 吳三連獎和屏風表演班

巴代

巴代(),卑南族作家,漢名林二郎,台東縣卑南鄉Damalagaw部落(大巴六九部落/泰安村)人。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從事寫作之前為退役中校、教官。曾任職台南大學兼任講師12學期。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的特色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作品有極高的辨識度。小說《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已出版日譯本。.

查看 吳三連獎和巴代

七等生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台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 苗栗縣通霄鎮人,為台北師範學院(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科校友(48級),同學席慕蓉、學長雷驤(47級)亦為作家。曾任小學教員。 七等生作品以小說為主,以隱遁小角色作為抗議台灣社會總體壓力的象徵。代表作品有《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改編為電影。1985年獲第8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小說類,2010年又獲得第14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

查看 吳三連獎和七等生

廖玉蕙

廖玉蕙(),筆名唐生、柳映堤,是一位出生於臺中縣潭子鄉的散文家及教師。 她曾獲得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文藝獎章及中興文藝獎章,並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及國中課本。.

查看 吳三連獎和廖玉蕙

復活的人

《復活的人》(tl)是台灣小說家胡長松的台語長篇小說。耗時五年半時間,全書以台閩漢字寫成,近三十萬字,於2015年1月1日出版,並於同年11月13日獲頒第38屆吳三連獎。小說的內容是一位馬卡道族的年輕人寫給西拉雅族女孩的愛情信件,以愛情文藝來包裹1990年代的台灣政治與社會的歷史。.

查看 吳三連獎和復活的人

羅曼菲

羅曼菲(),台灣舞蹈家,宜蘭縣人。.

查看 吳三連獎和羅曼菲

鍾文音

鍾文音(1969年3月7日-),台灣雲林縣二崙鄉人,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曾於美國紐約藝術學生聯盟研習油畫創作兩年。曾任電影劇照師、記者,自2000年專職寫作至今,現為職業作家。 被譽為90年代崛起的優秀小說家與(散文家),曾獲得十多項臺灣重要文學獎,包括中國文藝獎章、聯合報短篇小說獎、聯合報散文獎、中國時報短篇小說獎、長榮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吳三連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已出版二十幾本作品。.

查看 吳三連獎和鍾文音

高燦興

興,出生於台北市,台灣鋼鐵雕塑家。.

查看 吳三連獎和高燦興

賴傳鑑

賴傳鑑(1926年12月2日-2016年12月27日),台灣畫家。生於桃園中壢,1934年至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留學,二戰後歸國,在桃園地區擔任中學美術老師。曾任中華民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台陽美術協會評議委員、全國美展評審委員、全省美展評審委員及顧問。 賴傳鑑的繪畫生涯以寫實主義起家,二戰之感受到西方繪畫思潮的沖激,而轉向印象主義,運用色面分割的手法,創造半抽象的風格。賴傳鑑又擅於寫作,其《天才之悲劇》、《巨匠之足跡》兩書,為台灣介紹西洋藝術史,對60年代的美術青年影響深遠。.

查看 吳三連獎和賴傳鑑

胡長松

胡長松(1973年4月16日-),高雄市人。國立清華大學資訊所碩士。現任電信公司工程師。曾任《台灣e文藝》總編輯。2000年開始台語文學創作,並參與發起台灣新本土社。著有台語小說集《槍聲》、《燈塔下》。曾獲王世勛文學新人獎、海翁台語文學獎小說類正獎。台語文學評論者方耀乾認為其「台語小說深具厚實的寫實基礎,主要書寫二二八事件;其詩追求形象的多彩燦爛。是新一代台語文學的重要小說家」。2015年11月13日獲頒第38屆吳三連獎。.

查看 吳三連獎和胡長松

郭芝苑

郭芝苑(),台灣苗栗縣苑裡鎮人。台灣音樂作曲家,擁有多元而廣泛的創作類型及風格,包括管弦樂、歌劇、室內樂、協奏曲、鋼琴曲、合唱曲、藝術歌曲等,甚至連兒童歌曲及流行歌曲都有作品產生。郭氏可說是台灣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在台灣接觸西洋古典音樂之初,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查看 吳三連獎和郭芝苑

阿盛

阿盛(),本名楊敏盛,鄉土文學家,台灣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

查看 吳三連獎和阿盛

蔡素芬

蔡素芬()生於台南市七股區,臺灣知名小說家,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雙語言文化所碩士進修,曾擔任《國文天地》月刊主編及《國語日報》主編、兼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歷任《自由時報》影藝中心撰述委員、副刊主編、藝文組組長,現任影藝中心主任暨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

查看 吳三連獎和蔡素芬

陳牧雨

陳牧雨,原名陳榮輝,台灣畫家,台灣台南佳里人,現為專業水墨畫家及書畫教師。曾就读于北門高中,之後進入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深造,曾師事畫家歐豪年、莊嚴、江兆申、賴敬程、李奇茂、曾紹杰,為嶺南畫派的創作風格。 陳牧雨曾獲得全省美展優選獎、服兵役期間亦參與憲兵司令部舉辦的「憲光美展」,獲得國畫部第二名,退伍後於基隆市暖暖國中擔任美術老師,直到1997年獲得吳三連獎第二十屆文藝獎。迄今除創作以外,也在各地開班授課,同時為人間福報執筆專欄。.

查看 吳三連獎和陳牧雨

陳銀輝

陳銀輝(1931年8月5日-),臺灣戰後第一代畫家、美術教師;作品以半抽象繪畫聞名,多次擔任國內美展評審,從事教育四十年,1995年於師大退休,捐出其退休金,成立「陳銀輝油畫創作獎學金」。。現為師大美術系名譽教授、臺灣藝術研究院院士。。.

查看 吳三連獎和陳銀輝

柯锡杰

柯錫杰(Ko Si-Chi,1929年- ),出生于臺灣臺南市,被譽為「臺灣現代攝影第一人」,1942年進入高雄州立高雄工業學校(現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科就讀,為該校首屆畢業校友,畢業後進入南日本化學公司工作,戰後由台灣鹼業公司接手,柯錫杰還是留下來工作,期間日本廠長海野先生送他一台WELTA蛇腹式相機,開啟攝影的起點。1950年代末,柯錫杰與陳田稻、洪清雹等高雄的攝影同好組成「加菜會」,交流攝影心得,1958年聯絡到移居日本的第5個哥哥,1959年赴日本学习摄影,该校校长是重森弘淹。1961年與當時高雄市長陳啟川等二十餘人發起並創立高雄市攝影學會。 1962年柯錫杰在高雄台灣新聞報畫廊舉辦第一次攝影個展,引起藝評家顾献樑的驚艷,並於1963年,在顾献樑的引介下回台湾发展。到1967年,主要拍摄艺术家主题,以及做广告摄影。1967年前往纽约,曾担任William Silano的摄影助理。1979年,柯锡杰結束紐約的工作室,独自前往印度、南欧、北非自驾旅行拍摄,历時八个月,開創風格獨特的「心象風景」,以精確的技術與美感,傳達出文學「詩的意境」與美學「畫的質感」,使用「轉染法」的攝影作品,大幅提升了彩色攝影的藝術層次,引起專業攝影界極大的迴響。此時期的系列作品在台灣展出時更造成一股旋風,也為台灣現代攝影界帶來深遠的影響,被尊稱為「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 1985年,与樊潔兮结婚。1993年,自紐約返台長居,並与妻子樊潔兮创办潔兮杰舞团。1994年,在美国纽约汉默艺术画廊(Hammer Gallery)作摄影展。1996年,在纽约Lizan-Top Gallery参与彩色摄影大师影展。 柯錫杰跨界於純粹藝術與商業攝影,作品廣為國內外各大美術館所典藏;其中又以法國著名的藝術出版社Cercle d’art,在2005年由攝影評論家Herve Le Goff擔任撰述的柯錫杰攝影專集《KO SI-CHI》一書,印行法、英文版流通全球,可謂為台灣攝影藝術在國際發光。2000年及2008年,代表作「等待維納斯」分別於佳士得與羅芙奧拍賣公司,以攝影項目最高價成交,締造台灣攝影界的新記錄。世界知名的紐約漢默畫廊(Hammer Gallery)為了他而首次展出攝影作品。國內重要的藝術成就指標吳三連基金會也於2000年頒發藝術攝影類獎項給柯錫杰先生。2006年,法國著名岀版社 Cercle d'Art 曾以柯錫杰個人之藝術成就,特別出版攝影專輯《 KO SI-CHI 》一書,同年更獲頒國家文藝獎。2013年以高雄高工首屆校友身分獲頒傑出校友。與舞蹈家妻子樊潔兮原居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現定居於新北市淡水區。.

查看 吳三連獎和柯锡杰

柯旗化

柯旗化(),筆名明哲,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是臺灣的文學家及英語教育家。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因被懷疑思想左傾,遭到刑求後被長期監禁。此外,他也是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

查看 吳三連獎和柯旗化

林亨泰

林亨泰(),彰化縣北斗鎮人。曾為台灣詩壇「現代派」成員之一。後來成為笠诗社发起人之一,也是笠詩社首任主编。为「跨越语言的一代」诗人、诗评论家。.

查看 吳三連獎和林亨泰

李魁賢

臺灣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1937年生,1953 年開始發表詩作 。 現任世界詩人運動組織(Movimiento Poetas del Mundo)副會長。曾任台灣筆會會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詩被譯成各種語文在日本、韓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印度、希臘、美國、西班牙、巴西、蒙古、俄羅斯、立陶宛、古巴、智利、尼加拉瓜、孟加拉、馬其頓、土耳其、波蘭、塞爾維亞、葡萄牙、馬來西亞、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等國發表。 在2001年、2003年、2006年三度獲印度國際詩人協會推薦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

查看 吳三連獎和李魁賢

楊南郡

楊南郡(),生於日治時期臺南州新豐郡龍崎--(今臺南市龍崎區),作家、登山家、臺灣古道踏勘先驅,致力於南島語族文化與史蹟遺址調查研究,對臺灣有巨大貢獻,獲頒中華民國褒揚令和原住民族委員會「一等原住民族專業獎章」。.

查看 吳三連獎和楊南郡

汪其楣

汪其楣(Wang Chi-Mei,),台灣劇作家、劇場導演、演員、學者,「台北聾劇團」、「曇戲弄」、「拈花微笑聾劇團」創辦人。.

查看 吳三連獎和汪其楣

文学奖列表

文學獎項名單,列舉世界各地文學獎項,名單尚不完整,而是代舉那些與維基百科文章的一種列表。.

查看 吳三連獎和文学奖列表

曹永和

曹永和(),生於臺灣臺北市士林,臺灣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以研究臺灣荷西統治時期與提出「臺灣島史觀」著名。.

查看 吳三連獎和曹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