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吐谷浑

指数 吐谷浑

吐谷浑(--,中古漢語擬音:),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今青海)的一个古代国家。因其统治地区位于黄河以南,统治者又被封为“河南王”,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后不复见。公元663年被吐蕃征服,但其世袭王室汗族仍保留,与唐朝作战中成为吐蕃军队的重要来源,一部分东迁到唐朝,原部或者一直到公元9世纪才在今青海省境内消失。.

413 关系: 劉權卢光南史南齐书可博汗可汗可沓振叱力延史宁发羌入藏名驹吐延吐谷渾君主世系圖吐谷浑玑吐谷浑静媚吐谷浑首领列表吐蕃吐渾夏 (十六国)夏州都督府夏河县大夏郡大业 (年号)大唐雙龍傳角色列表大非川之战大震关天朝夸吕契苾何力娘子军婁叡宣王 (吐谷浑)容华嫔安多地区安兴贵安金全安故郡宋书宋雲射匮可汗尉眷尉迟秋仁尉撥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帝国列表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國文化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古代民族...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中国和亲女性列表中国疆域史中国首都东亚史世伏且末國且末郡三河郡乞伏乾歸乞伏木奕干乞伏成龍乞伏慧九寨沟县平昌公主乙弗皇后乙瑰于寔于仲文于阗度易侯康國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五胡乱华廓州 (北周)伏俟城伏允伏連籌张钧 (唐朝)伯希和弘化公主何姓佛辅侯君集土族北史北魏冯太后 (电视剧)北魏統一北方北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刘守文刘宋刘师立刘仁愿刘德敏嵬王诃周书周法尚周智光呵罗真和其奴和親唐太宗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宋與吐蕃關係史唐击吐谷浑之战唐灭高昌唐朝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唐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唐昭陵党項公孙武达共和县共松共赞元寿 (隋朝)元行钦元颢 (鄯州刺史)光化公主前秦石敬瑭王庆 (隋朝)王忠嗣王謙 (北朝)王轨 (北朝)王辩 (隋朝)王松寿碎奚祁連圓柏禄东赞秃发虎台穆顗竇軌纬代维吾尔族翟绍翟瑥烏紇提田弘甘南藏族自治州独孤卿云直魯古白從暉白诃黎布失毕白蘭 (消歧義)白蘭國芒松芒赞节度使隋书隋唐公主列表隋唐英雄 1 & 2隋炀帝隋與吐谷渾之戰隋與突厥之戰隋朝青海历史青海省被囊裴仁基裴矩西域圖記西安郡 (西秦)西藏历史西藏歷史年表西海郡 (西汉)視羆視連駱姓马三宝 (唐朝)說唐高劢高德武高琳高甑生論欽陵魏太武帝魏书论弓仁论恐热诺曷钵豆勿来豆盧永恩貲虜鲜卑鲜卑语資治通鑒贞观之治贤者喜宴费斗斤贺娄子干贺兰祥黃易筆下武功列表黄南藏族自治州黄河辽太宗达头可汗龙薛婆阿那支胡夏行政區劃郭衍都兰县郑从谠郑仁泰興晉郡阴山之战阴世师阿豺赞婆赞悉若赤都松赞赤松德贊赫连铎赫連定赫連謂以代薛孤吴仁薛万均薛仁貴藏族闼卢摸末葉延蒙古國家列表長孫觀长城长孙安世长孙炽苏定方苻坚通鉴纪事本末耶律倍陳夷行陇右折從阮柳桧柴绍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恩兰·达扎路恭李可舉李君羡李大亮李子雄 (高都郡公)李季英李安远李嗣恩李国昌李道宗李道彦李道明李靖李思忠 (怀化郡王)李景 (隋朝)杨宽 (北朝)杨义臣杨达 (隋朝)杨雄 (观王)松赞干布格尔木市梁孟携梁书梁彌博 (前)梁彌定梁彌治梁彌承梁览樊世兴樊興樹洛干武城郡武王 (消歧義)歸德州 (銀州)段志玄段达段文振段晖毛利元就水经注永昌县没庐·穷桑倭儿芒沮渠宜得沮渠兴国河南 (消歧义)河南國河南王河西走廊 (纪录片)河源郡沙州 (敦煌)泥撅處羅可汗洪和郡洮州淮阳公主 (北魏)滑國 (諸夷)最大帝國列表惠王浇河郡新五代史新唐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歷史文成公主文成公主 (2001年電視劇)斛斯政则无素旧唐书敦煌市敕来泥慕容吐谷浑慕容复 (吐谷浑)慕容宣彻慕容宣超慕容宣昌慕容廆慕容忠 (唐朝)慕容兆慕容环慕容神威慕容相慕容顺慕容超慕容部慕容曦光慕容曦皓慕利延慕璝执失思力扶州拾寅拾归拓跋伏羅拓跋赤辞拓跋那拓跋木弥拓跋新成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晋书39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4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431年46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8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7年59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59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09年60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5年61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1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2年62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5年62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2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0年代63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4年63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5年63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8年63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3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4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660年代663年666年670年6世纪760年代763年7世纪 扩展索引 (363 更多) »

劉權

刘权,字世略,彭城丰县人。 祖父刘轨,北齐罗州刺史。刘权少年有侠气,重信义,藏匿逃亡死罪者,追查的官吏不敢过门。后来改变为折节好学,遵循法度。开始担任州主簿,在北齐为释褐奉朝请、行台郎中。北齐灭亡,周武帝以他为假淮州刺史。隋文帝受禅,以他为车骑将军领乡兵。后从晋王杨广平陈朝,以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赐物三千段。宋国公贺若弼很礼敬他。开皇十二年,拜为苏州刺史,赐爵宗城县公。此时江南初平,刘权以恩信安抚,得到民和。隋炀帝嗣位,拜为卫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大业五年,从征吐谷浑,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人相遇,击败了他们。逐北至青海,捕获千余口,乘胜至伏俟城。隋炀帝再令刘权经过曼头、赤水,设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方边境。在边五年,诸羌归附,贡赋岁入,吐谷浑远逃,道路无塞。征拜司农卿。加位金紫光禄大夫。后为南海郡太守。到达鄱阳,因为有反隋起兵,不能前进,隋炀帝诏令刘权召募兵马征讨。刘权率兵遭遇敌人,不作战,先乘单船到敌营,以利害劝说他们,他们感悦降附,隋炀帝听说后嘉赏他。至南海郡,也有好的施政。几年后,造反者蜂起,多次来攻南海郡,豪帅们多愿推刘权为首领,刘权还是尽力固守抗拒。他的儿子刘世彻秘密派遣人送信给刘权,称四方扰乱,英雄并起,时不可失,请他举兵。刘权召集僚属,斩杀儿子的使者,表示自己没有异图,只有以死守城。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七十。刘世彻倜傥不羁,后为兖州徐圆朗所杀。刘权从叔刘烈,字子将,美容仪,有器局,官至鹰扬郎将。刘烈有子刘德威。.

新!!: 吐谷浑和劉權 · 查看更多 »

卢光

卢光(),字景仁,小字伯,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太常丞卢静之子,历仕北魏、西魏、北周。.

新!!: 吐谷浑和卢光 · 查看更多 »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吐谷浑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新!!: 吐谷浑和南齐书 · 查看更多 »

可博汗

可博汗,吐谷浑王族,可汗夸吕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581年,吐谷浑侵犯凉州,隋文帝派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等率兵数万反击吐谷浑,在青海湖打败可博汗,夸吕带领亲兵逃奔远方。夸吕可汗在位时间很长,吐谷浑太子经常被夸吕可汗杀掉,太子惧怕,密谋劫持夸吕可汗降隋,遣使向隋朝边兵求援,秦州总管、河间王杨弘请朝廷派兵接应,隋文帝不同意。太子密谋泄露,被夸吕可汗杀掉,夸吕又立他的小儿子嵬王诃为太子。.

新!!: 吐谷浑和可博汗 · 查看更多 »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新!!: 吐谷浑和可汗 · 查看更多 »

可沓振

可沓振,為6世紀吐谷渾第十七任統治者,他為佛辅的世子,承襲佛辅擔任首領,可沓振作为世子时,遣使向皇太子萧统献白龙驹。萧梁中大通六年(534年)三月己亥,梁武帝以行河南王可沓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北朝的史书《魏书》《周书》《北史》直接记载伏連籌的兒子是夸吕,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北方陷于离乱,不能有效的记录边疆的民族。.

新!!: 吐谷浑和可沓振 · 查看更多 »

叱力延

叱力延,吐谷浑王族,北魏官员,吐谷浑第九任首领阿豺的儿子。 阿豺临终前,舍弃长子纬代,立叔叔的乌纥提儿子慕璝为嗣,慕璝死后,慕璝的弟弟慕利延即位。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叱力延的大哥纬代被杀,叱力延兄弟八人投靠北魏。请兵讨慕利延。魏太武帝拜叱力延归义王,诏晋王拓跋伏罗率诸将讨伐吐谷浑。慕利延逃到白兰。慕利延的侄子拾寅逃到河曲,从弟伏念率领一万三千人归降北魏。.

新!!: 吐谷浑和叱力延 · 查看更多 »

史宁

史宁(),字永和,建康郡表氏县(今甘肃高台县)人,西魏丞相宇文泰的手下大将,曾与突厥木杆可汗联合南征吐谷浑。.

新!!: 吐谷浑和史宁 · 查看更多 »

发羌入藏

发羌入藏是有关中国青藏高原藏族祖先族源的一个史学观点,即认为藏族的祖先是古代羌人。.

新!!: 吐谷浑和发羌入藏 · 查看更多 »

名驹

古骏马有飞兔、腰褭『要袅、骠褭(niao)』。.

新!!: 吐谷浑和名驹 · 查看更多 »

吐延

吐延,吐谷渾第二任首領。 317年,慕容吐谷渾逝世,由他的長子吐延繼位。史称他“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为项羽”。性格残酷,不能体恤下情。西晉咸和四年(329年),吐延被羌族酋長姜聰刺死,臨死時囑咐長子葉延保衛白蘭。及後,葉延繼位,在沙洲建立慕克川總部,在位期間為317-329年。.

新!!: 吐谷浑和吐延 · 查看更多 »

吐谷渾君主世系圖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吐谷渾君主世系圖 · 查看更多 »

吐谷浑玑

吐谷浑玑(),字龙宝,吐谷浑王族,北魏官员,吐谷浑首领阿豺的曾孙。 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阿豺的儿子纬代被杀,吐谷浑玑的祖父吐谷浑头颓和叱力延兄弟八人投靠北魏。于是世居洛阳。吐谷浑玑二十岁时袭父爵,内侍宫廷,授任直寝奉车都尉,汶山侯。他处武怀文,博畅群籍,善文艺,爱琴书。熙平元年岁在丙申六月丙申朔廿日乙卯(516年8月3日),吐谷浑玑薨于京师洛阳。十一月甲子朔廿一日甲申葬於孝文皇帝大陵之东北。赠使持节、宁朔将军、河州刺史。.

新!!: 吐谷浑和吐谷浑玑 · 查看更多 »

吐谷浑静媚

吐谷浑静媚(),吐谷浑王族,北朝的贵族妇女,吐谷浑首领阿豺的玄孙女。 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阿豺的儿子纬代被杀,静媚的曾祖父吐谷浑头颓和叱力延兄弟八人投靠北魏。于是世居洛阳。吐谷浑静媚十七岁时嫁给上党郡士族尧峻。齐武成帝天统元年六月初三日(565年7月16日),吐谷浑静媚薨于京师邺城永福里第。天统三年(567年)岁次丁亥二月壬寅朔廿日辛酉,合葬于邺西漳北负郭七里。.

新!!: 吐谷浑和吐谷浑静媚 · 查看更多 »

吐谷浑首领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吐谷浑首领列表 · 查看更多 »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新!!: 吐谷浑和吐蕃 · 查看更多 »

吐渾

#重定向 吐谷浑.

新!!: 吐谷浑和吐渾 · 查看更多 »

夏 (十六国)

夏(407年-431年)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為別於三代的夏朝,故史称「大夏」,又其建國者為匈奴人,又稱「胡夏」。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及苻坚灭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督摄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 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北魏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并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自以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不断侵扰后秦北边,前后俘获、坑杀数万。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发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刑杀工匠数千人。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降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涼自称夏皇帝。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夏国共存在24年(407年-431年)。.

新!!: 吐谷浑和夏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夏州都督府

夏州都督府,唐代都督府之一。贞观二年(628年)于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置。督夏、绥、银三州。贞观四年(630年)增督东突厥地定襄、云中两羁縻都督府。永徽后云中划属单于都护府,又督薛延陀、回纥内迁部族侨寄于夏州境内的达浑、安化州、宁朔州、仆固州等四羁縻都督府。天授后又督侨寄境内的党项、吐谷浑族诸羁縻府州。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增督盐州。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陕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宁夏古代行政区划.

新!!: 吐谷浑和夏州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夏河县

夏河县(བསུང་ཆུ་རྫོ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东经102°31',北纬35°12'。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合作市,南边碌曲县,北边临夏县、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县,西边青海省泽库县。面积667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8万,藏族约占78%。邮政编码为747100,县政府驻拉卜楞镇。.

新!!: 吐谷浑和夏河县 · 查看更多 »

大夏郡

大夏郡,中国前涼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大夏郡 · 查看更多 »

大业 (年号)

大业(605年正月—618年三月)是隋朝政权隋炀帝杨广的年号,歷時13年餘。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隋书》、《北史》等记载到大业十三年,《资治通鉴》只记载到十二年。清朝学者赵翼则认为李渊虽然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但是隋炀帝仍在,大业年号并没有废。事实上隋炀帝当时在江都,未必知道李渊已另立皇帝,故仍以皇帝自居并继续使用大业年号。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徐忆农指出,《隋史》是唐太宗在位时修撰的,的确刻意回避“大业十四年”,但并非绝对禁止,如《隋史·许善心》传中写道:“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则指出有多种书写“大业十四年”的墓志,《卢文构夫人月相墓志铭》中,有“大业十四年遇疾”;而洛阳出土的王德备墓志上书写“于时大业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卒”,该墓志撰于贞观十八年。张学锋认为唐初朝廷对于“大业十四年”的使用比较宽容。.

新!!: 吐谷浑和大业 (年号) · 查看更多 »

大唐雙龍傳角色列表

大唐雙龍傳登場人物列表是香港武俠小說《大唐雙龍傳》裡全部登場人物的概覽。部分人物及其後代在《日月當空》、《龍戰在野》中出現。.

新!!: 吐谷浑和大唐雙龍傳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非川之战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为了占据青海西部并帮助吐谷浑复国而与吐蕃军队进行的战役,但是最终唐军遭到了失败,损失数万军队。并因此丧失了青海西部。.

新!!: 吐谷浑和大非川之战 · 查看更多 »

大震关

大震关,又名“陇关”、“大振门”,中国关隘之一,位于甘肃、陕西之间。具体方位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以西。陇山位于两县之间,而大震关则位于陇山之下。.

新!!: 吐谷浑和大震关 · 查看更多 »

天朝

天朝是一个对中国的代称,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不同语境有着不同的含义:.

新!!: 吐谷浑和天朝 · 查看更多 »

夸吕

夸吕,(535年-591年)即慕容夸吕,隋書稱呂夸,吐谷渾第十八任統治者,他為伏連籌兒子,是第一个自称可汗的吐谷渾首領,居伏俟城,在青海湖西十五里。虽有城郭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及郎中、将军之号。在位期間為541年-591年,多次入侵中原,西魏将济南王元匡的孙女广乐公主嫁给夸吕为妻。北周在576年、隋朝在581年给与反击,吐谷渾受到重创。.

新!!: 吐谷浑和夸吕 · 查看更多 »

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唐初名将,铁勒人。.

新!!: 吐谷浑和契苾何力 · 查看更多 »

娘子军

娘子军,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所统率的隋末义军。 617年五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其女李氏及女婿柴绍在京师长安,闻迅后柴绍从小路逃亡太原。李氏则回到鄠县的庄园,散发财物,招引山中亡命之徒,得数百人,起兵以响应李渊。 鄠县临县盩厔司竹园(今周至县司竹镇)的另一支义军何潘仁部有数万人。李氏派遣家僮马三宝向何潘仁义军进行游说,得到其支持。何潘仁谒见李氏,以百名精兵为李氏护卫,奉李氏为主。而李氏的族叔李神通也在鄠县山南举兵,何潘仁奉命与李神通联合发兵,攻下鄠县。李氏以鄠县为大本营,盩厔的向善志义军,郿县的李仲文、丘师利义军等部也在马三宝游说下,加入李氏军中,经过统合的各部义军,以马三宝、何潘仁为首,多次击败京师留守派遣征讨的军队,并攻占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声势大振。义军申明法令,禁止兵士剽掠,于是远近皆来投奔,达七万人。李氏选精兵一万,号称“娘子军”,遂成大势。李氏派人去太原联络父亲李渊,李渊得讯后很高兴。 617年九月,唐军渡过黄河,李氏丈夫柴绍受命率数百名骑兵奔赴华阴,在终南山附近与李氏联络。李世民率唐军先锋兵马攻略渭北诸地,李氏与柴绍率娘子军精兵万余与李世民军会于渭北,联军合围京师。李氏与柴绍各自设置幕府,任命手下将领为幕府官吏,总管马三宝授左光禄大夫,何潘仁授上柱国,封盩厔县公。十一月,京师被唐军攻下,李渊封唐王。618年,李渊登基为帝,李氏受封平阳公主,以其军功卓著,每次的赏赐都与其他公主不同。 武德元年(618年),娘子军总管马三宝另击叛胡刘拔真于北山,破之。九月,马三宝率娘子军隶属秦王所率唐军,与西秦薛仁果军在析墌城(属泾州安定县)相持。十一月,秦王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马三宝迁左骁卫将军。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娘子军将领左屯卫将军何潘仁及山贼张子惠大战于司竹园,何潘仁战死。之后骁骑将军赵钦、王娑罗与山贼再次战于盩厔,死之。 七月,唐军设置十二军,岐州道为平道军,娘子军总管马三宝为平道军将。 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平阳公主薨。诏加前后部鼓吹、班剑四十人,武贲甲卒送葬。谥曰昭。四月,吐谷浑入寇洮、岷二州。马三宝率军随岐州刺史柴绍救援岷州,大败吐谷浑。.

新!!: 吐谷浑和娘子军 · 查看更多 »

婁叡

娄叡(),东魏、北齐官员。鲜卑娄氏(匹娄氏,原为吐谷浑属部),字佛仁,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人。北魏南部尚书娄拔(一作娄壮)子,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之侄。.

新!!: 吐谷浑和婁叡 · 查看更多 »

宣王 (吐谷浑)

宣王(),唐朝初年吐谷浑诺曷钵时丞相。 丞相宣王独掌吐谷浑国政,密谋袭击下嫁吐谷浑的弘化公主,劫持国王诺曷钵投降吐蕃。诺曷钵得知消息,率轻骑奔赴鄯善,他的大臣威信王迎接,贞观十五年(641年)四月廿七日,果毅都尉席君买率精兵一百二十人袭击吐谷浑丞相宣王,将其兄弟三人斩首。吐谷浑人受到惊扰,唐太宗派民部尚书唐俭前往安抚。.

新!!: 吐谷浑和宣王 (吐谷浑) · 查看更多 »

容华嫔

容华嫔,姓慕容氏,东魏妃嫔,魏孝静帝的容华。 容华嫔是吐谷浑可汗夸吕堂妹。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吐谷浑与西魏毗邻,双方时战时和。吐谷浑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开始,多次借道柔然,与首都在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的东魏通使结好。武定三年(545年)二月庚申,吐谷浑王夸吕以其从妹嫁给孝静帝,以备后庭,为容华嫔。随后,东魏济南王元匡的孙女广乐公主嫁与夸吕为妻。.

新!!: 吐谷浑和容华嫔 · 查看更多 »

安多地区

安多(),源自藏族传统文化,是藏地的區劃之ㄧ,常与衛藏和康并列。安多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其範圍大致相當於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黃南、果洛四個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新!!: 吐谷浑和安多地区 · 查看更多 »

安兴贵

安兴贵(),凉州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初唐功臣。.

新!!: 吐谷浑和安兴贵 · 查看更多 »

安金全

安金全(),中国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后唐将领。.

新!!: 吐谷浑和安金全 · 查看更多 »

安故郡

安故郡,中国西晉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安故郡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吐谷浑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宋雲

宋雲(生卒年不詳),北魏時期敦煌人,曾和惠生(亦作慧生)同赴西域求經。為侍應太后的主衣子統。撰有《魏國以西十一國事》、《家記》等書。.

新!!: 吐谷浑和宋雲 · 查看更多 »

射匮可汗

射匮可汗(),西突厥可汗,达头可汗之孙、都六之子。603年,达头可汗败于隋朝,投奔吐谷浑,泥撅处罗可汗占据西突厥之地,之后射匮可汗反击。大业七年(611年)十二月,泥撅处罗可汗朝见隋炀帝,被扣留,射匮可汗重占西突厥之地。拓地东至阿尔泰山,西至里海,建牙帐于龟兹以北的三弥山,玉门以西各国纷纷称臣。618年前后,射匮可汗去世,其弟统叶护可汗即位。.

新!!: 吐谷浑和射匮可汗 · 查看更多 »

尉眷

尉眷(),鮮卑姓尉遲,鮮卑名其地,代人。鮮卑族,官至太尉、侍中,爵封漁陽王,諡號莊,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時期大臣。.

新!!: 吐谷浑和尉眷 · 查看更多 »

尉迟秋仁

尉迟秋仁,公元5世纪后期的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国王。佉卢文作矩伽罗摩那(Gugramaya)。 魏文成帝和平二年(461年),北魏使臣韩羊皮出使波斯回国,波斯遣使送驯象、珍物等还聘北魏,途经于阗,尉迟秋仁假称怕有贼寇,而将礼物扣留,由此礼物不达北魏。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派遣韩羊皮出使于阗,下诏责备尉迟秋仁,尉迟秋仁于是向北魏称臣,从此每年进贡。皇兴四年(470年)柔然兴兵犯于阗,遣使目素伽奉表向北魏求救,北魏当时正在讨伐吐谷浑,下诏令于阗坚守待援,北魏未发兵,柔然解围。.

新!!: 吐谷浑和尉迟秋仁 · 查看更多 »

尉撥

尉撥(),代郡人《魏書·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尉撥,代人也。父那,濮陽太守。撥為太學生,募從兗州刺史羅忸擊賊於陳汝,有功,賜爵介休男。《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尉撥,代人也。父那,濮陽太守。撥為太學生,募從兗州刺史羅忸擊賊于陳、汝,有功,賜爵介休男。,南北朝北魏軍事人物。 尉撥父親尉那官至濮陽太守,尉撥曾入學為太學學生,自己招募為兗州刺史羅忸擊退陳、汝的賊人,因功獲賜爵介休男。之後他跟隨樂平王拓跋丕出征和龍,遷任虎賁帥、轉官千人軍將;又除授涼州軍將,擊敗吐谷渾,獲得部落人一千多人。不久吐谷渾一名小將率領三百多人投降,其後又背叛,於是尉撥率騎兵捕捉他們,以功進爵為介休子。 之後尉撥轉任晉昌鎮將,安抚邊境百姓,憑此獲得政績,入朝擔任知臣監;又出任杏城鎮將,在任九年間盡得人心,一千餘家山民、盧水胡八百多部落都內附北魏。魏文成帝以他治理政治清明,賜他衣服。献文帝繼位,任命他為北征都將,後為都將南攻懸瓠,擊敗宋明帝將領朱湛的水軍三千人,因而拜任懸瓠鎮將,加員外散騎常侍,進爵安城侯;献文帝嘉獎他的功績,再賜衣服。尉撥轉任平南將軍、北豫州刺史;延興初年,洛州人田智度聚眾謀反,朝廷下詔尉撥調配豫州士兵與洛州刺史丘頓攻打,抓捕田智度到平城。尉撥逝世,贈官冠軍將軍,諡敬侯。.

新!!: 吐谷浑和尉撥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吐谷浑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吐谷浑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歷史上從古至今所有地方政權的君主。.

新!!: 吐谷浑和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吐谷浑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導,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型,商周之变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礼节,周秦之变确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和“儒表法里”的政治文化体系,宋元之变使得传统的专制模式日趋僵化并开始严重禁锢思想和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至21世纪则是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曲折的过渡阶段(尚未完成)。.

新!!: 吐谷浑和中國文化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吐谷浑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民族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中国古代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新!!: 吐谷浑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和亲女性列表

中國和亲女性是中國古代与外国、外族君王或王族和亲的女性。和亲女性不一定是皇女,有很多是把宗室之女、具皇族血統的女性甚至異族將領之女等封為公主后与外族和亲,也有些和親女性並沒有被封為公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和亲之举不绝于书。中国历代和亲有自愿的也有被迫的。比如汉朝王昭君自愿请命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而汉初汉朝被迫嫁宗室女给匈奴冒顿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和亲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例如,王昭君出嫁匈奴成功铸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但汉初嫁给匈奴的汉朝宗室女,却没能阻止匈奴侵犯汉朝。.

新!!: 吐谷浑和中国和亲女性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吐谷浑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新!!: 吐谷浑和中国首都 · 查看更多 »

东亚史

東亞史是指以東亞為整體的歷史,涉及地域包括东亚及周边的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近代之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圈。东亚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包括中国中原王朝和地方性政权历史)、蒙古地区的历史、日本群岛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历史,以及越南北方王朝的歷史,今日一般指中日韓三國。 东亚地区的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并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蒙古地区、印度支那等地。在大陆,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的文明,并在公元前211年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和影响。日本在隋唐之际屡次派出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另外,由于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大修长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隔离并且冲突频发;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後來滿族(滿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尤其显著,其中蒙古族和女真族曾一度统治整个中国。然而由于中华文明根深柢固且汉族人口众多,这些曾经侵入或征服汉地的民族,例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后来都因程度不同地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而被认为是完全或部分融入所谓中华民族当中。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历史,但最终扩张了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与其他邻国和地区发生战争。 20世纪以来,民族独立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战以后,欧洲国家相对衰落,世界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又成为世界的重要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和中華民國、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 吐谷浑和东亚史 · 查看更多 »

世伏

世伏,(566年-597年)即慕容世伏,吐谷渾第十九任統治者,他為夸吕的兒子,591年,即位称可汗。向隋朝称藩。596年,隋文帝将宗室女光化公主嫁给世伏,世伏上表称公主为天后,隋文帝不许。597年,吐谷渾内乱,世伏被杀,其弟伏允继位。.

新!!: 吐谷浑和世伏 · 查看更多 »

且末國

且末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 王城在且末城,距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有二百三十户,一千六百一十口,胜兵三百二十人。西北至都护治所(烏壘)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南与小宛有三日的路程,北接尉犁。西通精绝二千里。有蒲陶诸果。有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南北朝南朝梁时,称且末国为末国。都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被吐谷浑吞并。隋朝设且末郡。之後,先后隶属于唐朝的沙州、吐蕃、于阗、回鹘、西辽、蒙古的察合台汗国、清朝至今日的新疆。.

新!!: 吐谷浑和且末國 · 查看更多 »

且末郡

且末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大破吐谷浑,设置河源郡、西海郡、且末郡、鄯善郡(今若羌县)四郡,在且末城设置且末郡,治所在且末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南)。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隋朝末年,吐谷浑复兴,且末郡地入吐谷浑。唐朝建立后,将其地归入沙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新疆的郡 Category:巴音郭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吐谷浑和且末郡 · 查看更多 »

三河郡

三河郡,中国后涼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三河郡 · 查看更多 »

乞伏乾歸

武元王乞伏乾歸(),陇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秦開國君王,苑川王乞伏國仁弟。乾歸在位初期曾受前秦官爵,並曾響應前秦號召領兵協助,但皇帝苻登敗死後就逼逐繼承的苻崇,後苻崇討伐乾歸時更敗死,令前秦亡國,並乘機併吞其隴西土地,後稱「秦王」,西秦故此得名。後乾歸敗給後秦,被逼投降南涼,最終向後秦歸降,暫時亡國。但因後秦王姚興將其放回原地,並將部眾還給他,令其有機會復興,最終趁後秦漸漸衰弱時復國,並進攻鄰近的南涼、後秦、吐谷渾及其他胡人部落。乞伏乾歸於412年被侄兒乞伏公府所殺,其太子乞伏熾磐討平後繼位。.

新!!: 吐谷浑和乞伏乾歸 · 查看更多 »

乞伏木奕干

乞伏木奕干,又作木弈干,西秦宗室,陇西鲜卑乞伏司繁的儿子,是西秦国王乞伏-乾-归的弟弟。 411年五月,乞伏--归任命乞伏木弈干为武威太守,412年六月,振威将军乞伏公府刺杀了乞伏--归,据守大夏郡。平昌公乞伏炽磐派他的弟弟广武将军乞伏智達、杨武将军乞伏木弈干率领三千骑兵,前去讨伐。乞伏智达等人在大夏击败乞伏公府。乞伏智达等攻陷了叠兰城,杀乞伏阿柴、乞伏公府。417年,安东将军乞伏木弈干,进攻吐谷浑国王树洛干,在尧杆川大败他的弟弟阿豺,俘虏五千多人班师。418年,乞伏炽磐任命乞伏木弈干为沙州刺史,镇守乐都。421年,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乞伏木弈干、辅国将军乞伏元基攻打夏国所属的上邽,遇到连绵大雨,班师回朝。北凉沮渠蒙逊派右卫将军沮渠鄯善、建节将军沮渠苟生率军七千攻打西秦。乞伏炽磐派征北将军乞伏木弈干等率领步、骑兵五千人抵抗北凉军,在五涧大败沮渠鄯善,生擒沮渠苟生,斩首二千人。428年,西秦王乞伏暮末即位,任命征北将军乞伏木弈干为尚书令、车骑大将军。.

新!!: 吐谷浑和乞伏木奕干 · 查看更多 »

乞伏成龍

乞伏成龍,西秦宗室,陇西鲜卑人,是西秦国王乞伏炽磐的儿子。 445年八月十六日,吐谷浑前國王慕璝之子被囊被北魏高凉王拓跋那击败。中山公杜丰又率精锐骑兵追赶,穿过三危山,来到雪山,活捉了被囊、拾归和乞伏炽磐的儿子乞伏成龙,押送到平城。吐谷浑王慕利延逃入于阗国,杀了国王,占领了于阗的属地,死了几万人。.

新!!: 吐谷浑和乞伏成龍 · 查看更多 »

乞伏慧

乞伏慧,字令和,马邑(今朔城区)鲜卑人。 祖父乞伏周是北魏银青光禄大夫,父乞伏纂,官金紫光禄大夫。慧少慷慨有大节,好射箭騎馬。北齐文襄帝时,为行台左丞,加荡寇将军。北周時為大将军。隋朝時,拜曹州刺史,迁升為荆州总管,兼任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炀帝時为天水太守,大业五年征吐谷浑,民苦於牢役,這時煬帝西巡,“坐为道不整,献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斩之。后来见到乞伏慧因国事劳累,頭髮快掉光了,便释放他,“除名为民,卒于家。”.

新!!: 吐谷浑和乞伏慧 · 查看更多 »

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辖县,位于阿坝的东北,四川省的北部,与甘肃省接壤。九寨沟县县城海拔约1400米。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因境内有著名的世界遗产九寨沟风景区,1998年6月19日更名为九寨沟县。 有四川省301省道和205省道经过县城,其中301省道连接九寨沟沟口和213国道、212国道,也有九若公路与213国道北段连接。距离九寨沟县最近的机场为松潘县的四川九寨黄龙机场。.

新!!: 吐谷浑和九寨沟县 · 查看更多 »

平昌公主

平昌公主,《晋书》作兴平公主,中国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之女。 429年,乞伏暮末擒获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世子沮渠兴国。沮渠蒙逊求以三十万斛谷子赎回沮渠兴国。乞伏暮末不同意,沮渠蒙逊改立沮渠兴国同母弟沮渠菩提为世子。乞伏暮末封沮渠兴国为散骑常侍,把妹妹平昌公主嫁给他。431年,西秦灭亡,乞伏暮末被夏國赫连定斩杀。沮渠兴国与吐谷浑作战时受伤而死。平昌公主不知所终。.

新!!: 吐谷浑和平昌公主 · 查看更多 »

乙弗皇后

乙弗皇后(),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

新!!: 吐谷浑和乙弗皇后 · 查看更多 »

乙瑰

乙瑰(),代人,原姓乙弗,原名莫瑰,一名头仁,北魏驸马、官员。.

新!!: 吐谷浑和乙瑰 · 查看更多 »

于寔

于寔(),字賓實,西魏八柱国之一燕国公于谨之子。 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又從復弘農,戰沙苑。以前後军功,封萬年縣子,邑五百戶,授主衣都統。在河橋之役,作為先鋒衝入敵軍陣營。當大軍還師,于寔又為內殿,任散騎常侍,轉太子右衛率,加都督。 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西魏文帝元寶炬詔于寔侍講東宮。這時,侯景來附,遣于寔與諸軍援之,平定九曲城。進大都督,遷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西魏大統十四年(548年),除尚書。于寔此時為宇文泰的侍从武官,在陇山上刻石记录功臣名位时,预先以于寔为開府儀同三司。至西魏大統十五年(549年),果然被授予此衔。寻除渭州刺史,特给鼓吹一部,进爵为万年县公,增邑二百戶。 魏恭帝二年(555年),羌东令姐率部落反,西连吐谷浑。大将军豆卢宁征讨不克。又令于寔前去,遂破之。宇文泰手书劳问,赐奴婢一百口,马百匹。 557年,北周孝闵帝践阼,授户部中大夫,进爵延寿郡公。天和二年(567年),延州蒲川贼郝三郎反,攻打丹州。北周派于寔讨平之,仍除延州刺史。五年,袭父爵為燕国公,进位柱国。后以罪免。不久恢复本官,除凉州总管。大象二年(580年),加上柱国,拜大左辅。隋开皇元年(581年),薨,赠司空,谥曰安。.

新!!: 吐谷浑和于寔 · 查看更多 »

于仲文

于仲文,中国隋朝政治军事人物,字次武,河南郡洛阳人。.

新!!: 吐谷浑和于仲文 · 查看更多 »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新!!: 吐谷浑和于阗 · 查看更多 »

度易侯

度易侯(),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十三任統治者,他為河南王拾寅兒子,承襲河南王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82年-490年。 度易侯少好星文,常常向刘宋求星书,没有被允许。被南齐封为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州二州刺史、河南王。485年,进位车骑大将军,派遣侍郎时真进贡北魏。后来攻打宕昌,被魏孝文帝责备,归还所掠夺人口、财物。死后,儿子伏連籌即位。.

新!!: 吐谷浑和度易侯 · 查看更多 »

康國

康國可以指:.

新!!: 吐谷浑和康國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吐谷浑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新!!: 吐谷浑和五胡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本表按照不同政权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君主,另参见中国君主列表。.

新!!: 吐谷浑和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國歷史名詞,意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五胡十六国),形成与东晋政权鼎立之势。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与汉地汉族產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遷移至汉地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俚族等少數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新!!: 吐谷浑和五胡乱华 · 查看更多 »

廓州 (北周)

廓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西逐吐谷浑,又得河南地置,治所在浇河郡(治今青海省贵德县)。“以开廓边境为义”(《元和郡县志》)。辖境约当今青海省贵德、化隆、尖扎、同仁等县地。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置浇河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治所在化隆县(后改为化成县、广威县,今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群科镇,一说今县南甘都镇)。辖境约当今化隆县西部、贵德县南部及尖扎县地。属陇右道。 乾元元年(758年)后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后收复,元符二年(1099年)改置宁塞城。崇宁三年(1104年)弃之,是年收复仍置州,五年废郭下广威县。大观后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青海的州 Category:海南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海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黄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吐谷浑和廓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伏俟城

伏俟城,位于中国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为第五批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1988年9月15日,类型为古遗址。 伏俟城的历史年代为吐谷浑。.

新!!: 吐谷浑和伏俟城 · 查看更多 »

伏允

伏允(),即慕容伏允,吐谷渾第二十任统治者,他為慕容夸吕的兒子,世伏的弟弟。.

新!!: 吐谷浑和伏允 · 查看更多 »

伏連籌

伏連籌,()又作休留茂、休留栈、休連筹、休留代,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十四任統治者,他為度易侯兒子,承襲度易侯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91-540年。伏連籌死后,其子夸吕《魏书》《周书》《北史》如此记载,南朝的史料《梁书》《南史》称:“筹死,子呵罗真立。”继位。 伏連籌受南齐封为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州、河州刺史。违抗魏孝文帝的命令称疾不朝,修洮阳、泥河戍。491年,洮阳、泥河戍被北魏镇将长孙百年攻下。492年,派遣世子贺鲁头朝贡北魏,魏孝文帝封他为征西将军、西海郡开国公、吐谷浑王。他在位时,吐谷浑进入极盛。西并鄯善、且末。他多次向北魏贡献牦牛、蜀马和西南珍宝。也向南齐、南梁进贡。和益州互通商贾。524年,秦州羌族莫折大提父子反魏,河西路绝。伏連籌帮助北魏凉州、河州官吏收复秦州。.

新!!: 吐谷浑和伏連籌 · 查看更多 »

张钧 (唐朝)

张钧(),唐朝末年将领。 中和二年(882年)二月,时值黄巢之乱,泾原节度使胡公素去世,时张钧为泾原军大将,军中请命于都统王铎,王铎承制以朝廷名义以张钧为留后。六月,张钧被任为节度使。三年(883年)三月,说服吐蕃、吐谷浑结盟共讨黄巢。四年(884年),表以原州下辖平凉县置渭州。 景福元年(892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兼并邻镇,张钧依附李茂贞。乾宁元年(894年)二月薨,表其兄张鐇为留后。 J Category:唐朝军事人物 Category:泾原节度使.

新!!: 吐谷浑和张钧 (唐朝) · 查看更多 »

伯希和

伯希和(Paul Pelliot,),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探险家。1908年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运往法国,今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老馆。伯希和精通多国语言:英语、德语、俄语、汉语、波斯语、藏语、阿拉伯语、越南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吐火罗语等。.

新!!: 吐谷浑和伯希和 · 查看更多 »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吐谷渾可汗诺曷钵妻子,唐朝宗室淮阳王李道明(唐高祖五叔李绘之孙,李道玄之弟)之女,唐朝第一个和亲公主。.

新!!: 吐谷浑和弘化公主 · 查看更多 »

何姓

何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出自姬姓(黃帝之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1位,是秦才出现的,距今约2200多年。.

新!!: 吐谷浑和何姓 · 查看更多 »

佛辅

佛辅,為6世紀吐谷渾第十六任統治者,他為伏連籌的孙子,呵罗真的兒子,承襲呵罗真擔任首領,萧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呵罗真死,子佛辅袭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爵位,其世子可沓振又遣使向皇太子萧统献白龙驹。北朝的史书《魏书》《周书》《北史》直接记载伏連籌的兒子是夸吕,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北方陷于离乱,不能有效的记录边疆的民族。.

新!!: 吐谷浑和佛辅 · 查看更多 »

侯君集

侯君集(),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zh-hans:承乾; zh-hant: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没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时,被发现家里有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缘故,答:“我们吃人乳,不吃饭。”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問『何以謀反』,承--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新!!: 吐谷浑和侯君集 · 查看更多 »

土族

土族为中国西北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以及甘肃的天祝等地。土族源于鲜卑族的一支,曾在中原隋朝时期建立吐谷浑政权。.

新!!: 吐谷浑和土族 · 查看更多 »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新!!: 吐谷浑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北魏冯太后 (电视剧)

《北魏冯太后》,是2006年中国天映企业有限公司、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以南北朝之北魏王朝女性政治家冯太后的生平而編寫的電視劇,共42集。卫翰韬、张国庆导演,焦祖尧、张强、邓兴亮编剧,吴倩莲、张铁林、李光洁、沈傲君、刘冠翔主演。.

新!!: 吐谷浑和北魏冯太后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北魏統一北方

北魏統一北方,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为统一黄河流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新!!: 吐谷浑和北魏統一北方 · 查看更多 »

北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北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北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新!!: 吐谷浑和北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 查看更多 »

刘守文

刘守文(),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 刘仁恭之長子。898年,奉父命击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遂为义昌节度使。刘仁恭之次子刘守光曾因与刘仁恭的爱妾罗氏通姦,被刘仁恭趕出家門。昭宗天祐二年七月十三日夜,魏博李公佺作亂未果,焚府舍,剽掠,出奔滄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投奔刘守文。天祐三年劉守文遣兵萬人攻貝州,又攻冀州,拔蓨縣,進攻阜城。 刘仁恭在沧州被朱全忠打敗逃脱回幽州,在幽州城西的大安山(今北京房山西北)兴土木,收集美女,炼丹药。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同年,朱全忠受禅于唐,登基为后梁太祖),宣武将领李思安攻幽州(今北京市),刘仁恭的次子刘守光从城外率军进入击退李思安後,随即自称卢龙节度使,並派元行钦攻取大安山,擒住刘仁恭。又派元行钦杀死刘仁恭的其他儿子们。刘守文当时镇守沧州和德州(今山东陵县)一带,闻父被囚,大哭曰:“哀哀父母,生我辛劳。自古岂有仇父者,我家生此枭獍,我生不如死!”即刻统沧州、德州两地兵力来攻,互有胜负。刘守文担心后梁袭击自己,派使者降梁,并送儿子刘延祐为质。梁太祖加刘守文中书令,抚纳之。 开平三年(909年),刘守文联合契丹、吐谷浑部众,大举进攻刘守光并击败之,这时,他站出到自己军前,命令他们不得伤害弟弟刘守光。元行钦见状冲上前生擒了刘守文,刘守文军崩溃。部下推其子刘延祚领沧州,刘守光押刘守文于城下,沧州不为所动。但最终沧州还是被刘守光攻克。不久刘守光杀害刘守文,又归罪于凶手而杀之。刘守文另一子刘延进逃亡,北宋初年将领刘光义就是刘延进的儿子。.

新!!: 吐谷浑和刘守文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吐谷浑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师立

刘师立() 宋州虞城人(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吐谷浑和刘师立 · 查看更多 »

刘仁愿

刘仁愿, 字士元,雕阴郡大斌县(今陕西绥德一带)人,参加过唐灭百济、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新!!: 吐谷浑和刘仁愿 · 查看更多 »

刘德敏

刘德敏,出于彭城刘氏,唐朝官員。刑部尚书刘德威之弟。参加过唐朝与吐谷浑、高昌国、高句丽的战争,封望都县开国公,升平原郡开国公。.

新!!: 吐谷浑和刘德敏 · 查看更多 »

嵬王诃

嵬王诃,吐谷浑王族,可汗夸吕的小儿子。 夸吕可汗在位时间很长,吐谷浑太子经常被夸吕可汗杀掉,夸吕最后立嵬王诃为太子。586年,嵬王诃害怕获罪被杀,密谋率领所属部落一万五千户降隋朝,派使到长安,请求隋文帝派军队接应。隋文帝说:“浑贼风俗,特异人伦,父既不慈,子复不孝。朕以德训人,何有成其恶逆乎!”对使者说:“父有过失,子当谏争,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溥天之下皆朕臣妾,各为善事,即称朕心。嵬王既欲归朕,唯教嵬王为臣子之法,不可远遣兵马,助为恶事。”嵬王诃只好作罢。嵬王诃下场不详,但是591年,继承夸吕王位的是世伏,而不是嵬王诃。.

新!!: 吐谷浑和嵬王诃 · 查看更多 »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新!!: 吐谷浑和周书 · 查看更多 »

周法尚

周法尚,南朝陈、北周、隋朝大臣,字德迈,汝南郡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南朝陈大臣周炅的次子,陈武帝的外孙。.

新!!: 吐谷浑和周法尚 · 查看更多 »

周智光

周智光(生年不详,卒于大历二年正月十三甲子;即公元),籍贯不详,唐朝同华节度使。为人桀骜不驯,与同僚不合,屡次擅自谋害朝廷命官,劫掠贡物。后阴谋发动叛乱,最后众叛亲离,被帐下部将所斩而失败。.

新!!: 吐谷浑和周智光 · 查看更多 »

呵罗真

呵罗真,為6世紀吐谷渾第十五任統治者,他為伏連籌的兒子,承襲伏連籌擔任首領,萧梁大通三年(529年),梁武帝下诏以呵罗真为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呵罗真死后,其子佛辅继位。北朝的史书《魏书》《周书》《北史》直接记载伏連籌的兒子是夸吕,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北方陷于离乱,不能有效地记录边疆的民族。.

新!!: 吐谷浑和呵罗真 · 查看更多 »

和其奴

和其奴(),代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官至司空,平昌王。 和其奴年少時有操行,善於射御。初為三郎,轉為羽林中郎,以恭勤致稱。賜爵東陽子,除奮武將軍。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初年,遷任尚書,加散騎常侍,進爵平昌公,拜為安南將軍,又遷為尚書左僕射。 太安元年(455年),朝廷下詔羣臣議立皇太子名。和其奴與司徒陸麗等以為宜以德命名,文成帝同意。又與河東王閭毗、太宰常英等並平尚書事。在官慎法,不受私請。當時以西征吐谷渾諸將淹停不進,久囚未決。和其奴與尚書毛法仁等窮問其狀連日,一具伏誅。 和平六年(465年),和其奴遷任為司空,加侍中。文成帝駕崩,乙渾與林金閭擅殺尚書楊保年等。殿中尚書拓跋郁率殿中宿衞士意欲加兵於乙渾。乙渾懼怕,歸咎於林金閭,執下他以交付拓跋郁。當時和其奴以林金閭罪惡未分,乃逐林金閭出為定州刺史。 皇興元年(467年),長安鎮將東平王拓跋道符謀反,下詔和其奴領征西大將軍,率殿中精甲萬騎加以討伐,未至而拓拔道符兵敗身死,全軍退還。 皇興三年(469年)和其奴薨逝,內外大為歎惜。贈為平昌王,諡號為「宣」。其子和天受承襲爵位。.

新!!: 吐谷浑和和其奴 · 查看更多 »

和親

和親,又可稱和蕃,是指東亞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或國內其他女性嫁給他国君主以示兩國友好,增進彼此關係,具有政治目的聯姻,是政治婚姻。在傳統華夷思想中一般專指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給其藩屬國冊封國的君主或王族或以小中華自居的政權把女子嫁給「外夷」(非漢化政權),確立臣屬關係。在非統一時期各個自認為華夏政權、地位相若的小國則不屬和親。 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祖刘邦,和亲从此以后发展成为对外政策,和亲之举不绝于书。中国历代和亲有自愿也有被迫。比如汉朝王昭君自愿请命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而汉初汉朝被迫嫁翁主给匈奴冒顿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和亲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例如,王昭君出嫁匈奴成功铸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但汉初嫁给匈奴的汉朝公主,却没能阻止匈奴侵犯汉朝。.

新!!: 吐谷浑和和親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吐谷浑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

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太宗征服东突厥汗国之后,开始对西域(即现代新疆和中亚地区)的西突厥以及一些松散结盟的绿洲城邦国家施加军事实力,其主要针对西突厥,以恢复两汉以来对西域的统治。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由此建立了中原王朝首次在该地区的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在贞观十八年(644年),西突厥的盟友焉耆攻打高昌,唐朝在高昌的守将安西都护郭孝恪反击,并占领焉耆,俘虏国王龙突骑支,但后来焉耆再次脱离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的突厥族将军阿史那社尔攻打焉耆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征服两国。然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使唐朝完全控制了西域,直到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统治期间(670年),被吐蕃占领。之後,西域时得时失,武则天时曾被完全收回,直到唐德宗时唐朝永久性地丧失西域。.

新!!: 吐谷浑和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唐宋與吐蕃關係史

唐宋與吐蕃關係史是唐宋时期中原政权与吐蕃交往的歷史。.

新!!: 吐谷浑和唐宋與吐蕃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唐太宗针对西部邻国吐谷浑步萨钵可汗伏允,不断侵扰边境地区,而于634年,发动大规模反击,由名将李靖指挥,对吐谷浑的军事打击,吐谷浑遭到严重的失败,635年,伏允被部下暗杀。吐谷浑因此被削弱,不再是青海地区的大国。唐朝成为臣服唐朝的伏允之子甘豆可汗慕容顺与其孙乌地也拔勤豆可汗诺曷钵的保护者。在被西南邻国吐蕃不断攻击下,吐谷浑再也没能恢复原来的强盛。672年,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统治时,唐被迫把吐谷浑迁移到自己的领土,吐谷浑灭亡。.

新!!: 吐谷浑和唐击吐谷浑之战 · 查看更多 »

唐灭高昌

唐灭高昌,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遣军队平定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延续了140多年的麹氏王朝就此灭亡。唐朝政府在高昌国故地设置了西昌州(后改为西州),并在吐鲁番西北的交河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这时唐朝初年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唐朝政的统治开始进入西域地区。.

新!!: 吐谷浑和唐灭高昌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吐谷浑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新!!: 吐谷浑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唐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唐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唐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吐谷浑和唐昭陵 · 查看更多 »

党項

--項(西夏文:𘚜𗧻)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新!!: 吐谷浑和党項 · 查看更多 »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雍州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人。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吐谷浑和公孙武达 · 查看更多 »

共和县

共和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的一个县,县治为恰卜恰镇。共和县北濒青海湖,东南接贵南县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界,面积16,050平方公里,是海南州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县平均海拔3200米。2008年,共和县人口13,0500人,其中藏族占50%。邮政编码813000。 有109国道和214国道、京藏高速、共玉高速经过全境。.

新!!: 吐谷浑和共和县 · 查看更多 »

共松共赞

共日共赞(,),又名共松共赞(),或简称共松(),是藏文史料记载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唯一的一个儿子。 根据藏文史料记载,松赞干布有五个妻子。其中尼婆罗的尺尊公主、中国唐朝的文成公主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还有两个妻子是象雄和弥药(党项)的公主。最后一个出自如羊支部落,名叫芒妃墀江()。即共日共赞的母亲。共日共赞出生在查拉扎西谢耶康(,今拉萨西部吐龙谷)。松赞干布举行了汤饼盛宴,吐蕃的百姓唱起了欢快的歌曲,以庆祝共日共赞的出生。 根据《红史》、《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等藏文文献记载,松赞干布曾将王位传给共日共赞,但共日共赞仅仅执政五年就在布达拉宫逝世了,享年18岁。此后松赞干布复位,但不久后松赞干布也病死了。 共日共赞和吐谷浑的公主蒙洁墀嘎()生有一子芒松芒赞。松赞干布死后,由芒松芒赞继位。 共日共赞在位的事,汉文史料没有史实依据;而且根据在敦煌发现的藏文文献《大事记年》记载中也没有共日共赞担任赞普的事情,因此现在藏学界一般认为共日共赞没有即位。《吐蕃史稿》84页 共日共赞的陵墓位于敦卡达山(),建在囊日论赞陵墓之左,称“共钦共日”陵()。《贤者喜宴》70页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爆发了各种属民奴隶起义()。877年,共日共赞位于敦卡达的陵墓被奴隶军首领尼雅氏()挖掘。.

新!!: 吐谷浑和共松共赞 · 查看更多 »

元寿 (隋朝)

元寿(),字长寿,河南洛阳人,元魏侍中、邵陵王元敦之孙,北周凉州刺史元宝之子。 父亲元宝早亡,他当时九岁,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北周封隆城县侯、仪陇县侯,授仪同三司。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元寿参与对南陈的征伐,尚书主爵侍郎。晋王杨广出征,元寿为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南陈灭亡,元寿为尚书左丞。开府萧摩诃让儿子去江南重收快死的妻子的家产,御史也不弹劾。元寿将御史韩微之、刘行本和萧摩诃一起弹劾。 後元寿改任太常少卿、基州刺史、太府少卿。进位开府。隋炀帝继位,汉王杨谅举兵反,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元寿为长史。身先士卒,平定后以功劳授大将军,迁太府卿。608年,拜内史令,从隋炀帝西讨吐谷浑。元寿率军屯驻金山,东西连营三百余里,围困吐谷浑可汗伏允。还军,拜元寿右光禄大夫。611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高句丽,612年正月甲辰,元寿行至涿郡,得病去世,时年六十三。隋炀帝哀悼惋惜。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号景。 其子元敏为守内史舍人,宇文化及之反,元敏参与谋划,授内史侍郎,为沈光所杀。.

新!!: 吐谷浑和元寿 (隋朝) · 查看更多 »

元行钦

元行钦(《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915年-926年賜名为李绍荣,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燕国和后唐(晋国)将领。他起初为燕国唯一皇帝刘守光爱将,在战斗中被晋军李嗣源俘虏后,成为李嗣源的養子,而後又成為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養子。926年鄴都之變,李嗣源被軍隊擁立,興教門之變莊宗被害,李嗣源即位,因元行钦曾經殺死嗣源之子李继璟,而被李嗣源處死。.

新!!: 吐谷浑和元行钦 · 查看更多 »

元颢 (鄯州刺史)

元颢(),字神周,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后裔,北魏宗室、官员。.

新!!: 吐谷浑和元颢 (鄯州刺史) · 查看更多 »

光化公主

光化公主隋文帝宗室女,隋朝和亲公主。 591年,吐谷浑可汗世伏遣使到隋和亲,隋文帝将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世伏。世伏表示要称呼光化公主为“天后”,但隋文帝不同意。 597年,吐谷渾内乱,世伏被杀,其弟伏允继位。按照吐谷渾习俗,光化公主再嫁世伏弟伏允。.

新!!: 吐谷浑和光化公主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吐谷浑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石敬瑭

|图像.

新!!: 吐谷浑和石敬瑭 · 查看更多 »

王庆 (隋朝)

王庆,字兴庆。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市)人。父王肱,魏灵州刺史、怀德郡开国公。 王庆初随宇文泰征战四方,参加过沙苑之战等重大战役,大统十年(544年),授殿中将军。北周孝闵帝即位,晋公宇文护引为典签,逐渐升为大都督。武成元年(559年),以前后战功,赐爵始安县男。二年,行小宾部。保定二年(562年),出使吐谷浑,划分两国边界。后又与杨荐一起出使突厥,调集突厥骑兵与隋公杨忠合攻太原。五年(565年),复与宇文贵出使突厥迎亲。他每年都出使,深受北方蕃族部落的信任。迁开府仪同三司、兵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历丹、中二州刺史,为政严肃,下吏不敢犯。大象元年(579年),授小司徒,加上大将军、总管汾石二州五镇诸军事、汾州刺史。又除延州总管,进位柱国。隋朝开皇元年(581年),进爵平昌郡公。卒于延州任内,赠上柱国,谥曰庄。子王淹嗣。另一子王韶,任隋内史舍人、赵州刺史,娶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之姊为妻,.

新!!: 吐谷浑和王庆 (隋朝) · 查看更多 »

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訓,太原祁縣(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名將,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

新!!: 吐谷浑和王忠嗣 · 查看更多 »

王謙 (北朝)

王謙(),字敕萬,籍貫太原,中國南北朝時北周軍人。父親是西魏北周人王雄。.

新!!: 吐谷浑和王謙 (北朝) · 查看更多 »

王轨 (北朝)

王軌(),小名沙门,太原郡祁县人,南北朝北周官员。受周武帝宇文邕重用,王軌曾進言殺楊堅以免後患。鄭譯與楊堅、長孫覽等有私交。王軌多次提醒武帝說太子宇文贇品德低劣,不能繼承皇位。一日宇文贇問鄭譯:「我腳上的杖痕該怪誰啊?」鄭譯稱:「都怪王軌和宇文孝伯!」王軌遂被殺,宇文孝伯賜死於家。.

新!!: 吐谷浑和王轨 (北朝) · 查看更多 »

王辩 (隋朝)

王辩(),字警略,隋朝将领。.

新!!: 吐谷浑和王辩 (隋朝) · 查看更多 »

王松寿

王松寿,五胡十六国西秦乞伏炽磐时尚书左仆射,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南)人。 388年,乞伏-乾-归任命他为主簿,乞伏--归称王,395年,以王松寿为户部尚书,王松寿劝说:“乞伏益州因为打了几次胜仗而骄傲起来,不可以单独交给他任务,他一定会因为轻视敌人而遭到惨败。”401年后秦归义侯乞伏--归回到苑川,任命边芮为长史,王松寿为司马,乞伏炽磐时王松寿为平东将军、光禄勋。从征吐谷浑树洛干、后秦将领姚艾等,413年,乞伏炽磐派遣镇东将军乞伏昙达、平东将军王松寿带领部队进攻东部休官部落首领权小郎、吕破胡所据守的白石川,大胜。王松寿领兵征战,所在有功。415年,乞伏炽磐任命光禄勋王松寿为秦州刺史。416年,王松寿镇守马头,逼近后秦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417年,入朝为尚书左仆射。419年十月,出为益州刺史,镇守漒川。.

新!!: 吐谷浑和王松寿 · 查看更多 »

碎奚

奚(),或稱辟奚,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四任統治者,他為葉延兒子,承襲葉延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352年-371年。 351年,其父葉延去世,碎奚即位。371年,前秦苻坚击败仇池杨纂,他害怕于是向前秦献马五千匹,金银五百斤。苻坚任命他为安远将军、漒川侯。他性情仁厚,三个弟弟专横,被长史钟恶地杀死,碎奚忧思成疾,以子視連为世子,摄政事,不久碎奚去世。.

新!!: 吐谷浑和碎奚 · 查看更多 »

祁連圓柏

祁連圓柏(学名:Sabina przewalskii),柏科,常綠喬木,直徑約1.3毫米。葉為鱗形狀,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內有一粒種子;種子扁圓形或寬到卵圓形,兩側有明顯的稜角,頂端寬圓、平截或微凹,中央常有凸鈍尖,表面有淺而不規則的樹脂槽。.

新!!: 吐谷浑和祁連圓柏 · 查看更多 »

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松(,),吐蕃帝国早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出身噶尔氏家族,曾担任过大贡论之职。他是松赞干布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噶尔·东赞域松在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皆自藏语“”(Lon Tongtsen,意为“贵族东赞”)翻译而来。其中,又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

新!!: 吐谷浑和禄东赞 · 查看更多 »

秃发虎台

秃发虎台(),南凉宗室,河西鲜卑人,是南凉国王秃发傉檀的儿子。 408年十一月,秃发傉檀即位凉王。立世子秃发虎台为太子。411年,吐谷浑国君树洛干讨伐南凉,打败了秃发虎台。八月,西秦平昌公乞伏炽磐的大军渡过金城河,秃发傉檀派遣太子秃发虎台在岭南地区迎战乞伏炽磐以及中军将军乞伏审虔,秃发虎台被打得大败。414年,乙弗等部落都背叛了南凉,秃发傉檀对太子秃发虎台说:“沮渠蒙逊刚回去,不会再来。值得忧虑的只有乞伏炽磐。但乞伏炽磐兵少,容易抵抗,你要小心守卫乐都,我不超过一月定能回来。”于是率领七千名骑兵去袭败乙弗。乞伏炽磐听说这个消息,率步兵、骑兵二万人袭击乐都。秃发虎台依城拒敌。南凉抚军从事中郎尉肃向进言秃发虎台:“外城太大难守,殿下不如把国人聚集守卫内城,我率领汉人在外城坚持迎战敌人,可能不会取胜,但也可保存自己。”秃发虎台说:“乞伏炽磐这个小贼,早晚要逃走,何必这么深深忧虑!”秃发虎台怀疑汉人有其他想法,把汉人中有名望勇谋的全部召进内城软禁。秃发虎台对孟恺说:“我怎能不知道你的忠诚笃厚,害怕的只是别人出现意外,让你们去安定人心。”南凉灭亡,西秦王乞伏炽磐进入南凉国都乐都,把秃发虎台和南凉的文武官员、百姓一万多户强行迁移到复枹罕。南凉唯独驻守在浩亹的尉贤政坚守城池,不肯出降。乞伏炽磐命令秃发虎台亲手写信让他投降,尉贤政说:“汝为储副,不能尽节,而缚于人,弃父忘君,堕万世之业,贤政义士,岂效汝乎!”等到他听说秃发傉檀已经到左南城,这才投降。乞伏炽磐立秃发虎台的妹妹为王后,左夫人。415年,乞伏炽磐将秃发傉檀秘密毒死。秃发王后和秃发虎台得知父亲的死因后,密谋杀死乞伏炽磐替父亲报仇。423年十月,受宠于乞伏炽磐的秃发左夫人泄漏了哥哥姐姐的密谋,乞伏炽磐将秃发兄妹处死。.

新!!: 吐谷浑和秃发虎台 · 查看更多 »

穆顗

顗(),鮮卑姓丘穆陵,鮮卑名六頭,代人,爵封建安公,諡號康。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四朝大臣。.

新!!: 吐谷浑和穆顗 · 查看更多 »

竇軌

竇軌,唐朝軍人。太穆皇后从兄弟、唐朝外戚,岐州平陸县人,字士則。 北周雍州牧、酇国公竇恭之子,隋朝大業年間,竇軌为資陽郡東曹掾,後弃官。617年、李淵起兵,集千人至長春宮迎李淵,平定長安,封赞皇县公、大丞相諮議参軍。 稽胡五万人攻撃宜君,竇軌討伐稽胡,竇軌軍大勝。618年,任太子詹事。竇軌任秦州总管,抵御薛举,進封酇国公。620年、任益州道行台左僕射,击败入侵松州的党項、吐谷渾。与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621年,回益州。竇軌为人严厉,多杀戮。 竇軌与益州行台尚書韋雲起不合。626年,玄武门之变後,李建成被殺,竇軌说韋雲起是李建成同党,杀了他,竇軌任益州都督,食邑六百户。 627年,召回京任右衛大将軍。628年,为洛州都督。竇軌奨励農業,恢复洛阳生产。630年,竇軌去世,追贈并州都督。子竇奉節娶房陵公主。.

新!!: 吐谷浑和竇軌 · 查看更多 »

纬代

纬代(),吐谷浑王族,北魏官员,吐谷浑首领阿豺的儿子。 424年,阿豺临终前,说先君树洛干舍其子拾虔以大业托付给自己,于是舍弃长子纬代,立叔叔的乌纥提儿子慕璝为嗣。折箭遗教诸子弟戮力一心,以报家国。436年,慕璝死后,慕璝的弟弟慕利延即位。444年,纬代害怕慕利延谋害自己,与北魏使者计划归顺北魏,慕利延察觉後杀了他,他的兄弟叱力延八人投靠魏太武帝。.

新!!: 吐谷浑和纬代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新!!: 吐谷浑和维吾尔族 · 查看更多 »

翟绍

翟绍,五胡十六国西秦乞伏炽磐时尚书左仆射。 翟绍初为冠军将军。413年,河南王乞伏炽磐派遣安北将军乌地延、冠军将军翟绍进攻吐谷浑所属的远方部落首领句旁所据守的泣勤川,并把他们打得大败。417年七月,翟勍卒于相国任上;八月,乞伏炽磐以尚书令乞伏昙达为左丞相,左仆射乞伏元基为右丞相,御史大夫麴景为尚书令,侍中翟绍为左仆射。.

新!!: 吐谷浑和翟绍 · 查看更多 »

翟瑥

翟瑥,十六国时期西秦将领,武始郡(今甘肃省临洮县)人。 翟瑥仕乞伏-乾-归为乞伏轲弹的司马。394年十月,前秦皇帝苻崇被西秦君主(梁王)乞伏--归驱逐,去投奔陇西王杨定。杨定亲统二万大军和苻崇一起进攻乞伏--归,乞伏--归则派凉州牧乞伏轲弹、秦州牧乞伏益州、立义将军越质诘归统骑兵三万抵抗。乞伏益州在平川被杨定打得大败。乞伏轲弹和越质诘归率军后退。翟瑥气愤地拔出佩剑,咆哮着说:“我主英武,开基创业,所到无人可挡,声震秦蜀。将军是乞伏宗室,担任元帅,本应竭力辅佐国家。现在,秦州虽败,我们两支大军还完整无损,怎能看到稍有不利就逃退,这样还有何面目去见主上!我翟瑥虽无要职,难道不能因紧急情况,见机诛杀将军吗?”乞伏轲弹道歉:“之前我不知道大家的心意。如果真像你所说的,我怎敢贪生怕死!”于是率领骑兵挺进,杀死了杨定和苻崇,乞伏--归于是全部占有了陇西一带。翟瑥以功转任吏部尚书、定州刺史。397年六月,西秦君主(秦王)乞伏--归任命定州刺史翟瑥为兴晋太守,镇守枹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398年,乞伏--归派遣秦州牧乞伏益州、武卫将军慕兀、冠军将军翟瑥率领骑兵二万讨伐吐谷浑。.

新!!: 吐谷浑和翟瑥 · 查看更多 »

烏紇提

烏紇提,又名大孩(),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七任統治者,他為視羆弟弟,承襲視羆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01年-405年。 烏紇提性格懦弱,耽酒淫色,不恤国事。妻子念氏专权国事。西秦亡于后秦,他多次侵入西秦的故地。405年,乞伏-乾-归返回故地,率军攻打吐谷浑,他大败,逃到南凉,他在南凉去世。他的侄子樹洛干即位。其子慕璝(424-436年在位)、慕利延(436-452年在位)。.

新!!: 吐谷浑和烏紇提 · 查看更多 »

田弘

弘(),字广略。高平郡(今寧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南北朝西魏、北周将领。周武帝时大司空。.

新!!: 吐谷浑和田弘 · 查看更多 »

甘南藏族自治州

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黄河上游。.

新!!: 吐谷浑和甘南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独孤卿云

孤卿云,唐高宗时期将领,曾参与唐灭高句丽的战争。 独孤卿云祖父李屯,原为东魏高欢部下将领,在沙苑之战中被西魏柱国独孤信所擒,成为其属下,被赐姓为独孤氏,居于京兆。父独孤楷在隋朝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并益原三州大总管、汝阳郡开国公。死后谥号为恭。独孤卿云的兄弟独孤凌云、独孤平云、独孤滕云、独孤彦云皆知名当世。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吐蕃大论禄东赞因吐谷浑内附唐朝,派兵攻打,在吐谷浑大臣素和贵的背叛和出卖下,吐谷浑国破,国王慕容诺曷钵与王后弘化公主逃奔到凉州,向唐朝求救。唐朝派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独孤卿云等屯兵凉、鄯,左武候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帮助吐谷浑平乱。 独孤卿云在乾封元年(666年)任鸭渌道行军总管,与积利道行军总管郭待封,毕列道行军总管刘仁愿,海谷道行军总管金待问,同受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李世勣指挥,次年正月,李世勣统领诸路大军会于新城,并占领作为基地,随后分派诸道总管出击高句丽各地。至乾封三年(668年)九月,高句丽诸城池皆为唐军攻陷,都城平壤被包围,宝藏王和莫离支渊男产投降,渊男建被俘虏,高句丽灭亡。 独孤卿云最后官至右威卫大将军、上柱国,汝阳郡开国公。死后追赠益州大都督。.

新!!: 吐谷浑和独孤卿云 · 查看更多 »

直魯古

鲁古,()辽国医学家,吐谷浑人。.

新!!: 吐谷浑和直魯古 · 查看更多 »

白從暉

白從暉(),吐谷渾人,後唐、後晉、后汉及北漢政治人物。 白從暉和後周大同節度使白承福、遼朝雲州觀察使白可久同宗,他年少就以勇敢、多謀略見稱。最初他曾在後唐天成元年(926年)擔任懷遠指揮使,後在後晉擔任冀州刺史,在衡水擊敗契丹而知名。乾祐四年(951年),世祖劉旻稱帝,命劉鈞(後來的睿宗)攻後周晉州,白從暉和李存瓌則擔任副招討使,最後無功而還。 之後白從暉獲授義成節度使,潞州之役中擔任行軍都部署,和前鋒都指揮張元徽自團柏濟師。高平之戰,張元徽陣亡,他也病死。.

新!!: 吐谷浑和白從暉 · 查看更多 »

白诃黎布失毕

白诃黎布失毕,白姓,7世纪中的龟兹国王。白苏伐勃駃的儿子。他哥哥龟兹国王白苏伐叠死后,白诃黎布失毕继位。白诃黎布失毕停止对唐朝进贡。并攻打附属唐朝的邻国。唐太宗大怒,648年初,他派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率军攻打龟兹,也征用了铁勒、东突厥、吐蕃和吐谷浑的士兵。社尔兵临龟兹。白诃黎布失毕派他的宰相那利和羯猎颠,来抵挡社尔的前锋韩威。战斗一开始,韩威假装撤退,当龟兹军追击时,韩威和曹继叔反击,大败龟兹。白诃黎布失毕坚守龟兹国都伊逻卢(今库车)。社尔攻打伊逻卢,白诃黎布失毕逃跑。社尔派郭孝恪守伊逻卢,自己继续追击白诃黎布失毕,白诃黎布失毕已逃往拨换城(今阿克苏)。社尔围城40天后攻克,俘虏白诃黎布失毕和羯猎颠。但那利逃跑,率领龟兹残余部队和西突厥救援部队反攻伊逻卢,由于出其不意,郭孝恪在战斗中阵亡。但那利攻不下伊逻卢内城,被迫逃离。龟兹人抓住那利,把他交给社尔。社尔以白诃黎布失毕弟弟白叶护为新国王,并在西突厥、于阗和安国向唐朝进贡后,撤军。唐朝建立龟兹、于阗、疏勒、焉耆为安西四镇。 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复封白诃黎布失毕为龟兹王,与那利、羯猎颠还国。656年,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来朝。那利与白诃黎布失毕的妻子阿史那氏通奸,白诃黎布失毕不能禁,左右请杀之,由是更加猜忌。658年,使者报告,唐高宗并召那利与白诃黎布失毕至京师,囚那利,护遣白诃黎布失毕还国。羯猎颠不让白诃黎布失毕回国,遣使降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白诃黎布失毕不敢进伊逻卢,悒悒而死。唐高宗诏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擒拿羯猎颠,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更立白诃黎布失毕之子白素稽为王,授右骁卫大将军,为都督。安西都护府迁徙到龟兹国,以故安西为西州都督府,即拜左骁卫大将军兼安西都护麹智湛为都督。西域平定。.

新!!: 吐谷浑和白诃黎布失毕 · 查看更多 »

白蘭 (消歧義)

白蘭可以指:.

新!!: 吐谷浑和白蘭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白蘭國

白蘭國是自公元2世纪起存在于今天青海南部的一个丁零人所建立的古国,民族大约为丁零人和古羌族构成。 中原史料对其记载甚少,直到公元4世纪初期,慕容吐谷浑来到西部建国后才被汉地西晉官方所记录。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慕容吐延被羌族酋長姜聰刺死,臨死時囑咐長子葉延保衛白兰道。及後,葉延繼位,在沙洲(吐谷渾)建立慕克川總部,並以吐延為氏,以吐谷渾為姓、族姓及國號。 白兰国故地在当时成为联系中原和西域一个重要通道,被后人称为白兰道(又被称为河南道),吐蕃强盛后此地又被吐蕃控制了几个世纪。十三世纪时蒙古人迂回白兰道消灭了大理国,进而加速了对南宋的侵略。.

新!!: 吐谷浑和白蘭國 · 查看更多 »

芒松芒赞

芒松芒赞(,),按照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34任赞普,650年至676年在位。他是共日共赞的儿子,为吐谷浑妃蒙洁墀嘎()所生。也是松赞干布之孙。芒松芒赞继位之时,因年幼,由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汉文文献作禄东赞)辅政。 汉文史料《新唐书·吐蕃传》不载其名,《通典》则作乞黎跋布。但学者王尧认为有误,乞黎跋布实为《大事纪年》中的拉跋布,并认为《通典》将芒松芒赞的事迹冠在了拉跋布头上。《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182页.

新!!: 吐谷浑和芒松芒赞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吐谷浑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吐谷浑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隋唐公主列表

隋唐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及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

新!!: 吐谷浑和隋唐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隋唐英雄 1 & 2

《隋唐英雄》,英文名Her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 / 2,是2012年上映于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的古装武打剧,本剧分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在2013年4月开机。讲述了隋朝末期和唐朝初年各路英雄相互攻打逐鹿中原的历史画卷。该剧导演是李翰韬,主演是张卫健、赵文瑄、杜志國、余少群、刘晓庆、蓝燕、蒲巴甲、陈冲、张瑞希。.

新!!: 吐谷浑和隋唐英雄 1 & 2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吐谷浑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隋與吐谷渾之戰

隋與吐谷渾之戰是一场发生在608年—609年間,隋朝攻滅吐谷渾的戰爭。隋軍集中優勢兵力,採用窮追不捨、四面合圍的戰法,數次大敗吐谷渾,將其主力消滅殆盡,消除了吐谷渾對隋朝西北部的威脅。.

新!!: 吐谷浑和隋與吐谷渾之戰 · 查看更多 »

隋與突厥之戰

隋與突厥之戰,是隋朝北防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的突厥进攻,以及一次反击的战争。這場戰爭自581年突厥侵隋開始,到602年東突厥臣服為止,共經歷21年的时间。此戰爭后更加矛盾,其东、西可汗也因内部的不稳定,分別在607年與611年弃向隋朝由於隋朝因此戰爭獲的較大優勢,得以發動隋滅陳之戰,統一中國。隋朝派兵防守邊境,主動出兵反擊,最後採納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為方針,分化離間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奪物資、逞罰戰爭等無戰略方針的方式作戰,諸汗又不能緊密團結,最後瓦解。隋對突厥戰爭的勝利,有利於保護中原地區經濟與文化。.

新!!: 吐谷浑和隋與突厥之戰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吐谷浑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青海历史

青海地处黄河上游,在华夏上古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 吐谷浑和青海历史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新!!: 吐谷浑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被囊

被囊,吐谷浑王族,吐谷浑第十任首领慕璝的儿子。 436年慕璝死后,弟弟慕利延即位。魏太武帝任命慕璝的儿子元绪为抚军将军。445年八月十六壬寅,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率军至宁头城,慕利延率领部落西度流沙。被囊迎战,被拓跋那击破;被囊逃走,中山公杜丰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和吐谷浑什归、乞伏炽磐之子乞伏成龙,送到平城。慕利延西入于阗,杀于阗王,据其地,死者数万人。.

新!!: 吐谷浑和被囊 · 查看更多 »

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隋朝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隋末名将。.

新!!: 吐谷浑和裴仁基 · 查看更多 »

裴矩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末及唐初政治家。初名裴世矩,后避太宗名讳,单名矩。 父亲裴讷之,北齐太子舍人,早卒。裴矩少好文学,甚有文采。仕途开始于北齐,齐亡后加入北周。周末杨坚执政期间被召用。杨坚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曾经参加平陈之战,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又参与隋礼的制定。隋炀帝即位后,裴矩继续被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称“五贵”。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业绩为炀帝经营西域。大业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间,他至少四次奔波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等地,大力开发商业,引胡商前往长安、洛阳,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与此同时,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国山川地理、人物风俗等资料,绘画各国贵族庶人的服饰仪表,制成《西域图记》三卷,并绘造地图,纪录各地险要,献给炀帝。裴矩引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宇文化及失败后,裴矩事窦建德;建德败后,降唐。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民部尚书。贞观元年(627年)卒,年八十余,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所撰《西域图记》现仅存书序,记载了从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还著有《开业平陈记》12卷、《邺都故事》10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10卷。今均佚。.

新!!: 吐谷浑和裴矩 · 查看更多 »

西域圖記

《西域圖記》由裴矩在隋朝編寫,是一本以記錄西域各國地理資料為主的地方志。原書共有三卷,合四十四國,今已散佚,只有《隋書·裴矩傳》收錄了它的序言。隋朝統一南北後,準備經營西域,裴矩眼見朝廷對西域諸國了解不足,於是編寫《西域圖記》,,., 16-24頁.

新!!: 吐谷浑和西域圖記 · 查看更多 »

西安郡 (西秦)

西安郡,中国西秦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西安郡 (西秦) · 查看更多 »

西藏历史

西藏位於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在中文中,西藏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西藏,即包括整個藏區,又稱大西藏地區;也可以特指其西南部地區,即清朝以來分割邊界後的行政區劃,面积略大过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之範圍。本條目正文中所指的西藏,若無特別說明,通常指大西藏地區,以更加方便和準確地闡述包含各個藏區的西藏整體的歷史。由於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故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自古以來,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絕外來勢力的侵擾,也保留獨特的地域文化。自石器時代即在西藏高原活動的人類,逐漸發展成今日的藏族,而其綿延至今的文化中最引人矚目的,正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宗教色彩。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稱為「博(bod)」。「博」是集民族、地域、政權於一體的總稱。满语、蒙语中則稱「博」為「tübat(圖波特)」。除了「博」和「圖波特」這兩個語彙以外,在歷史上還可以找到「吐蕃」、「唐古特」、「土伯特」等其他對於西藏的稱謂。对于在东部藏區(如四川、青海等)生活的藏民,部分漢族人會稱呼他們作「西番」或「西羌」等等。 除藏族人外,世代生活着西藏地區的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

新!!: 吐谷浑和西藏历史 · 查看更多 »

西藏歷史年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西藏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西海郡 (西汉)

西海郡是西漢時設立的一個郡,位於今青海省境內。 西海郡最早設立於漢朝時期。漢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遣使多持金幣利招祁连山西南麓的西羌首獻地內屬,置西海郡,郡治龍耆城。時西海郡設五縣:修遠縣、監羌縣、興武縣、軍虜縣、順礫縣。以後屢經廢建。另说西海郡即金城郡,王莽改金城郡为西海郡。或--,初置时西海郡为独立一郡,后并入金城郡。 隋朝建大同城,屬張掖郡。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以吐谷渾之地復置西海郡(今青海湖以西)。后在大业十一年(615年)废弃。唐太宗時,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唐太宗去世之年,唐高宗封吐蕃王松贊幹布為“西海郡王”。 西海郡故城遗址位於青海湖東北側、湟水南岸的金銀灘上,俗稱“三角城”,距今海晏縣縣城約一公里,西寧市往西約九十公里。为青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吐谷浑和西海郡 (西汉) · 查看更多 »

視羆

視羆(),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六任統治者,他為視連弟弟,一说視連儿子,承襲視連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391年-400年。 視羆英果,有雄略。厉兵秣马,争衡中国,虚怀抚纳人才。西秦乞伏-乾-归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龙涸以西诸军事、沙州牧、白兰王,視羆不受。398年十月,西秦乞伏益州在度周川(今甘肃省岷县西南)击败视罴,视罴逃到白兰(今青海省都兰县),和西秦请和。死后弟烏紇提即位。.

新!!: 吐谷浑和視羆 · 查看更多 »

視連

視連(),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五任統治者,他為碎奚兒子,承襲碎奚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372年-390年。 他廉慎有志性,为悼念其父,不饮酒打猎七年,军国大事交给将佐。当时西秦强盛,390年他向西秦进贡,金城王乞伏-乾-归封他为沙州(治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穆格塘)牧、白兰王。子視羆、乌纥提。.

新!!: 吐谷浑和視連 · 查看更多 »

駱姓

駱姓,百家姓之一,2015年排行13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一千分之一。.

新!!: 吐谷浑和駱姓 · 查看更多 »

马三宝 (唐朝)

三宝,唐朝初年名将。 马三宝生性聪明狡猾,擅长训练鹰犬,原本是服侍柴绍的家童,李渊起兵后,柴绍从偏僻的小路前往太原,马三宝侍候平阳公主藏到司竹园,当时西域胡商何潘仁进入司竹园反叛,有士兵数万人,平阳公主派马三宝前去对何潘仁说明利害,何潘仁同意与平阳公主联合,去拜见平阳公主,派遣士兵百人为公主的卫士。平阳公主又派马三宝去劝说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的起义军,他们都带领部下跟从平阳公主。马三宝自称总管,安抚接纳了其他起义军后,兵力达到数万人,隋朝的京师留守多次派军进攻平阳公主,马三宝和何潘仁屡屡挫败了敌军。李渊渡河后,授予马三宝左光禄大夫。李世民到达竹林宫后,马三宝带领数万士兵前去军门拜见,于是跟从李世民平定了京师,拜官为太子监门率。马三宝又另外在北山击败反叛的胡族刘拔真,跟从平定了薛仁杲,又随柴绍在岷州进攻吐谷浑,马三宝率先冲入敌人的阵地,斩杀了吐谷浑声名显赫的王,前后俘虏了男女数千人,累次以功劳封为新兴县男。后来马三宝跟随李渊巡游司竹园,李渊回头对马三宝说:“这是你建立英雄功业的起兵之处,卫青也不过如此!”李世民将要继承皇位的时候,有个叫法雅的和尚谋逆,马三宝知道之后上奏,法雅因此被诛杀,马三宝被任命为大将军,赐予布帛五百匹,进爵为新兴郡公。武德九年十月癸酉(626年11月12日),唐太宗确定功臣的封户,马三宝食实封三百户。贞观年间,马三宝累次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在贞观三年(629年)去世,唐太宗为他停止朝会,谥为忠。.

新!!: 吐谷浑和马三宝 (唐朝) · 查看更多 »

說唐

《說唐演義全傳》,簡稱《說唐》,是一部描述隋平陳到唐太宗登基的歷史演義小說,六十八回本,一般认为产生于清雍正年间。作者不详,版本众多,有崇德书院本、观文书屋本、圣德堂本、善成堂本、会文堂本、渔古山房本等等,以及更多的早已湮没无闻的不知名的坊刻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还出現了曲艺理论家陳汝衡改寫的六十六回本。.

新!!: 吐谷浑和說唐 · 查看更多 »

高劢

劢(),字敬德,北齐清河王高岳子。 高劢小时候就聪明,为高洋所喜爱,七岁就侍奉皇太子。高岳死后袭爵为清河王。后除青州刺史,高洋和他面谈他父亲高岳治理青州的惠政,希望他用心不负父亲之名,高劢哭泣感谢提拔,表示会竭力不辱父亲之政。不久追授武卫将军、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又因清河在京畿,改封乐安王。转侍中,武平五年(574年)八月任为尚书右仆射,后出为朔州行台仆射。 七年(576年)十二月,后主在晋州为北周所败,太后回京,命高劢统领兵马侍卫太后、皇太子,从土门道回京城邺城。当时佞臣、幸臣、宦官行为暴虐,放鹰犬抢民间鸡猪。高劢逮捕宦官仪同三司苟子溢,想杀之正法,因太后有令而释放。刘文殊私下劝高劢不要得罪苟子溢以免被谗言,高劢却说高欢时期抚士亲贤,战无不胜,而如今达官多叛,正是苟子溢之流专政弄权所致,即使今日杀此人而明日伏诛也无憾。太后回邺城后,北周军陆续来到,北齐人恐惧无战心,朝臣多降,日夜不停。高劢奏后主说,背叛的多是贵族,士兵还未离心,请求将五品以上者家属置于三台,以焚台要挟他们死战,且北齐军屡败,北周军轻敌,背水一战必胜,是上策。但后主不能用。 北齐灭亡后,高劢入周,依例授开府。 杨坚为北周丞相,器重高劢,以其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楚州城北有伍子胥庙,祈祷者用牛酒,甚至破费产业,高劢告谕相关部门,制止了这一活动,百姓信赖他。 隋朝开皇七年(587年),转光州刺史,呈上取陈五策,得杨坚称赞和优诏。杨坚伐陈,以高劢为行军总管,跟从宜阳公王世积攻克陈朝治下的江州。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 陇右诸羌数次作乱,朝廷因高劢有威名,拜为洮州刺史。高劢到任后,当地民夷数千户都相继来谒见。高劢任内数年,路不拾遗,境内称治。后来吐谷浑来犯,高劢因病不能御敌,吐谷浑大掠而去。高劢以损失人口和受羌人贿赂被免职。后在家去世,年五十六。.

新!!: 吐谷浑和高劢 · 查看更多 »

高德武

德武,又名高仇须,是高句丽宝藏王的第三个儿子,为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699年被武周任命高德武接管安东都督府都督职位。.

新!!: 吐谷浑和高德武 · 查看更多 »

高琳

琳(),表字季珉,先世为高句丽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的大臣。 高遷之子,五世祖高句麗人高宗归顺北魏,受羽真氏之姓。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任卫府都督。随军击败邢杲,击败梁将陈庆之,转统军。随尔朱天光击败万俟丑奴,任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兵败韩陵山,留守洛阳。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随魏孝武帝西迁入关,封巨野县子。西魏文帝大统年间,为巨野县侯,历任龙骧将军、直阁将军、平西将军,加勇直散骑常侍。大统三年(537年),沙苑之战,随宇文泰击破高欢。次年,参与擒拿莫多娄贷文,河桥之战,有功任太子左庶子,奉命镇守玉壁。任正平郡守,加大都督,击退北齐方老,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鄜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侍中。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封犍为郡公。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征吐谷浑,击破稽胡郝阿保。武成二年(560年),平定文州氐酋。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任梁州总管,十州诸军事。天和二年(567年),任丹州刺史。天和三年(568年),任江陵副总管。与南陈拒兵,任大将军。死后赠冀州定州齐州沧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襄。.

新!!: 吐谷浑和高琳 · 查看更多 »

高甑生

高甑生,生卒年不详,唐朝初期的武将。 武德年间在李世民麾下,为秦王府裨将。武德四年(622年)李世民和李元吉率军征讨洛阳的王世充,高甑生与尉迟敬德、梁建方一起在洛阳城外生擒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后任岷州都督,参与了贞观三年(629年)和四年(630年)的反击突厥的战争,因功封为利州刺史。贞观九年,任盐泽道行军总管,随李靖讨伐吐谷浑。他率部首先进入青海,攻破了当地的羌族部落。在此役中,高甑生违反了李靖的命令,受到李靖的惩罚,于是他怀恨在心。回师后他诬告李靖谋反,未遂,以诬告罪被流放。 Category:唐朝岷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利州刺史 Category:唐朝行军总管 Z.

新!!: 吐谷浑和高甑生 · 查看更多 »

論欽陵

噶尔·欽陵赞卓(,),吐蕃帝国早期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曾任大贡论一职。在汉文史籍中,《旧唐书》以論欽陵或钦陵称之,《资治通鉴》称之为起政,皆译自藏语“”(Lon Trinring),意为“贵族钦陵”。.

新!!: 吐谷浑和論欽陵 · 查看更多 »

魏太武帝

魏太武帝拓跋焘(),鮮卑本名佛狸伐。佛狸是官號,突厥語狼büri或böri的音譯。伐或bäg是官稱,且是魏晉時期鮮卑諸部使用最為廣泛的政治名號。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的長孫,在位28年,谥号太武皇帝。.

新!!: 吐谷浑和魏太武帝 · 查看更多 »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新!!: 吐谷浑和魏书 · 查看更多 »

论弓仁

论弓仁(),藏语名噶尔·莽布支(),是唐朝的一位将领。.

新!!: 吐谷浑和论弓仁 · 查看更多 »

论恐热

论恐热(,),为9世纪吐蕃末期陇西大将。本姓末,名农力,是孙波(苏毗)国王的后裔。藏学家任乃强和刘立千认为,《西藏王统记》中的“穹霞”()可能就是论恐热。 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所杀,朗达玛妻綝氏(那囊氏)拥立自己的侄子云丹为赞普,朗达玛的儿子俄松在山南地区对立。时任洛门川(今渭州陇西县东南)讨击使的论恐热,西征讨伐篡位的云丹。宰相尚思罗前往讨伐,被其击败,逃往松州。随后尚思罗联合吐谷浑、孙波、象雄等部,率八万大军再次讨伐,被论恐热大败杀死。此后论恐热成为青藏高原上最有实力的势力,自称宰相。 843年,他以大军二十万攻击不服自己的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却被尚婢婢的四万军队击败,几乎全军覆没。之后论恐热和尚婢婢会战二十四年,851年,论恐热一度投靠唐朝,求作河渭节度使,唐宣宗不许,再叛唐。 论恐热性格残暴,其军队所过之处杀人累累,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憎恨。866年十月,论恐热被仇人陷害,为尚婢婢的部将拓跋怀光俘虏,酷刑处死,首级被送往唐朝的都城长安示众。.

新!!: 吐谷浑和论恐热 · 查看更多 »

诺曷钵

诺曷钵(),又称贺豆钵,汉名志烈,吐谷渾第二十二任也是末代統治者,慕容顺的兒子,封燕王。具有四分之一汉族血统,为唐朝所扶持的傀儡政权可汗。.

新!!: 吐谷浑和诺曷钵 · 查看更多 »

豆勿来

豆勿来,吐谷浑王族,吐谷浑第六任首领视罴的孙子,第十一任首领拾寅的堂弟。 北魏和吐谷浑发生战争,470年四月戊申,魏上党王长孙观率军至曼头山,大破吐谷浑首领拾寅的大军。拾寅和麾下数百骑兵乘夜宵逃走。豆勿来及他的渠帅匹娄拔累等率所领的部下降附北魏。拾寅派儿子费斗斤作为侍子,进贡北魏。.

新!!: 吐谷浑和豆勿来 · 查看更多 »

豆盧永恩

豆盧永恩(),昌黎徒何(徒河县,今辽宁省葫芦岛)人,南北朝北魏、西魏、北周將領。 豆盧永恩是前燕慕容氏的庶系後裔,高祖慕容勝在皇始年間歸附北魏,被賜姓豆盧氏。父親北魏柔玄鎮將豆盧長,有威严庄重名聲,北周武成初年以兄長豆盧寧功勳,追贈柱國大將軍、少保、涪陵郡公。 豆盧永恩年少就有见识和器度,為時人稱道。他最初跟隨兄長豆盧寧事奉,後來二人都歸附宇文泰,豆盧永恩被授官殄寇將軍。不久以迎立魏孝武帝之功封爵新興縣伯,食邑五百戶。他每次征討都立下功勞,於是拜授龍驤將軍、中散大夫。西魏大統八年(542年),朝廷除授豆盧永恩直寢、右親信都督,不久轉任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大統十六年(550年),拜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廢帝元年(552年),進封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次年(553年)出任成州刺史。魏恭帝元年(554年)進爵龍支縣侯,兩年後(556年)大將軍、安政公史寧隨突厥木杆可汗入吐谷渾,指令他率領五千騎兵鎮守河州及鄯州。周孝閔帝即位,授豆盧永恩鄯州刺史,並改封他爵位為沃野縣公,增食邑一千戶,又轉任隴右總管府長史。武成元年(559年),遷任都督利沙文三州諸軍事、利州刺史;當時文州蠻夷反叛,他率兵打敗叛軍。保定元年(561年),豆盧永恩入朝擔任司會中大夫,次年外任為隴右總管府長史,不久在任內去世,虛歲四十八,贈封少保、幽冀等五州諸軍事、幽州刺史,諡敬,子豆盧通嗣爵。 最初兄長豆盧寧無子,養育豆盧永恩的兒子豆盧勣。後來及豆盧寧生下親子豆盧贊,親屬都請求立豆盧贊為嗣。豆盧寧說:「兄弟的兒子是姪子,我如何選擇。」於是以豆盧勣為世子。.

新!!: 吐谷浑和豆盧永恩 · 查看更多 »

貲虜

赀虏,亦叫阿赀虏。魏晋杂胡称呼。 赀虏原是匈奴对奴婢的称呼。白鸟库吉考证今通古斯语族之Gold语、Olea语中仍呼从仆、同伴为ze,“虏”则为汉人对匈奴人的称呼。“赀虏”一词实为汉匈混合语。建武年间,匈奴降汉后,原为匈奴俘虏为奴婢的民族多亡匿于河西走廊北部金城郡、武威郡、酒泉郡北黑水、西河东西,畜牧逐水草,掠夺凉州,部落有数万。其内部组成较为复杂,有西域胡,有丁令,也与羌杂处。魏晋十六国时期,称呼游牧于河西走廊北面由多种民族成员组合成的鲜卑化部落。在河西走廊及陇西一带的赀虏,分别被北凉、西秦所统治。十六国南北朝时西北诸族对吐谷浑之蔑称为阿赀虏,又叫“阿柴虏”。.

新!!: 吐谷浑和貲虜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吐谷浑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鲜卑语

卑语在中国史书中称为夷言、国语、北语、胡语或者胡言,為中国与蒙古历史上鲜卑族使用的一种语言,较为保守的使用时期为2、3世纪交替至7世纪中叶,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广泛地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声望语言。至到北魏时期,孝文帝和冯太后下令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用汉语代替鲜卑语,更改鲜卑语姓名为汉字姓名。禁止入住中原的鲜卑人使用鲜卑语,无疑使到鲜卑语的生存空间大幅度地缩小。六镇之乱后,汉化比较浅的六镇部将再度推广鲜卑语的使用,中国北部掀起了鲜卑化热潮。直至隋朝末期,鲜卑语失传,鲜卑人作为一个独立于汉族以外的民族的历史從此结束。 然而,在北魏的改革过程中,為现代语言学家留下了解读鲜卑语的线索。北魏更改胡名为汉名,基本采用了语音相近而转写和语义相近而直译的两种方法。前者提供了一些鲜卑语的语音信息,后者相当于一套鲜卑语—汉语对义词汇表。例如更改拓跋为元、獨孤为刘、贺赖为贺、步六孤为陆、吐奚为古,更改可汗为皇帝、可孙为皇后、莫贺为父、麽敦为母及阿干为兄等等。白鸟库吉与方壮猷等现代学者首先正确地认识到这些词语原名与汉名为鲜卑语语音语义对应汉语语音语义的关系,并且进行了对比研究。例如將“阿干”译为“兄”,可以对照蒙古、满—通古斯和突厥语族的多种语言之语音,/*aka(n)~*aga(n)~*axa(n)~*aki(n)/。 根据《后汉书》、《晋书》、《北史》、《魏书》、《周书》、《北齐书》、《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及《隋书》等史书的记载,至少在官方,曾经有许多使用鲜卑语编写的书籍,惟無一页存留至今,至今亦無发现使用鲜卑语刻写的石碑、铜线及铭文等文物的痕迹,甚至不清楚鲜卑语到底為使用何種文字来书写。目前,唯一研究鲜卑语的途径就是参考中国史书中使用汉字注音的鲜卑族人名和地名。.

新!!: 吐谷浑和鲜卑语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吐谷浑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贞观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唐太宗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称「貞觀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础。.

新!!: 吐谷浑和贞观之治 · 查看更多 »

贤者喜宴

《贤者喜宴》(),一译《智者喜筵》,全称《正法转轮者的简明史贤者喜宴》(),是西藏的一部历史文献,作者是噶玛噶举派僧人巴卧·祖拉陈哇。根据祖拉陈哇的自述,他于1546年开始写这部书,最终在1564年(阳木鼠年)定稿。因在洛扎乃谿卡刻成这部书的木板,故而又被称作《洛扎佛教史》()。 《贤者喜宴》分为五大章、十七函。其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法律、天文、地理、自然、医学、音乐、歌舞、绘画、建筑等方面,还涉及汉地、突厥、苏毗、吐谷浑、于阗、南诏、西夏、蒙古等周边政权的历史。不过,其历史观中包含着很浓重的佛教学者观点。 1969年,印度学者钱德拉·拉克恰率先对《贤者喜宴》进行整理和研究,有手抄楷书本。1980年,中国学者黄颢也对这部著作进行研究,将其翻译成汉文,分期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上。.

新!!: 吐谷浑和贤者喜宴 · 查看更多 »

费斗斤

费斗斤,即吐谷浑斤,吐谷浑第十二代君主拾寅(452-481年在位)的儿子。 473年,北魏太上皇帝拓跋弘派长孙观率军攻打吐谷浑,他派儿子请和。拾寅遣子费斗斤入侍。474年,派儿子费斗斤作为侍子,进贡北魏。二月初十日,吐谷浑拾寅派儿子费斗斤进朝,并献上地方特产,拓跋弘把费斗斤遣还。封他为永安王。他的儿子永安王吐谷浑仁。吐谷浑仁之女嫁给了武昌王元鑒。.

新!!: 吐谷浑和费斗斤 · 查看更多 »

贺娄子干

賀婁子幹(),字萬壽,本代人。 祖父賀婁道成曾任北魏侍中。父賀婁景賢,任右衛大將軍,世居關右。賀婁子幹少以驍武知名,歸西魏。北周武帝時,累遷小司水。开皇元年(581年),进爵钜鹿郡公,镇守凉州,曾大破突厥。授上大将军。開皇四年,賀婁子幹進擊吐谷渾,吐谷渾只好派使臣求和。开皇十四年(594年),因病卒。.

新!!: 吐谷浑和贺娄子干 · 查看更多 »

贺兰祥

賀蘭祥(),字盛乐,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新!!: 吐谷浑和贺兰祥 · 查看更多 »

黃易筆下武功列表

此列出黃易筆下武俠小說《破碎虚空》、《覆雨翻雲》、《大唐雙龍傳》、《邊荒傳說》、《日月當空》、《龍戰在野》和《天地明環》之武功。.

新!!: 吐谷浑和黃易筆下武功列表 · 查看更多 »

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藏族自治州(),简称黄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面積1.82万平方公里。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同仁县。.

新!!: 吐谷浑和黄南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吐谷浑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辽太宗

遼太宗耶律德光(),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在位20年。字德谨,契丹名耶律尧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947年2月24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遼朝首位皇帝。.

新!!: 吐谷浑和辽太宗 · 查看更多 »

达头可汗

达头(古突厥語:𐱃𐰺𐰑𐰆𐱁𐰴𐰍𐰣,拉丁轉寫:Tarduš qaγan;?—610年左右),576年至603年任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名玷厥,号达头可汗。西突厥汗国的创建者。 达头为室点密之子,576年继位西突厥可汗,初臣服于东突厥。东突厥陀钵可汗去世后,国中内乱。他在同年因拜占廷提比略二世皇帝接納阿瓦爾人,在576年派兵攻打博斯普魯斯,在581年攻打克里米亞一個名為刻赤的地方(与乌特格尔匈人),直到590年才完全撤兵。 583年达头同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合兵进犯中国隋朝,中途擅自退兵,致使沙钵略为隋军所败,达头乘机联合东突厥西部的阿波可汗等反对沙钵略可汗,不再奉东突厥号令,是为东西突厥正式分裂之始。后达头又与东突厥都蓝可汗联盟,反对与隋朝结盟的染干可汗。599年(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与都蓝联军击溃染干,但旋即为隋朝援兵所败,染干被隋朝立为启民可汗,达头遂自称步迦可汗,进军东突厥,一时成为整个突厥的共主。 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派杨素等人在启民的协助下进攻达头部属。603年,达头部下原东突厥各族大溃,纷纷投奔启民,达头无法控制局势,逃入吐谷浑,约在610年左右去世。.

新!!: 吐谷浑和达头可汗 · 查看更多 »

龙薛婆阿那支

龙薛婆阿那支,龙姓,644年—648年的西域焉耆国王,龙突骑支、龙栗婆準的堂兄。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派安西都护郭孝恪攻打倒向西突厥的焉耆。俘获焉耆国王龙突骑支,拥立他兄弟龙栗婆準为王。郭孝恪派龙栗婆準在焉耆负责事务,率军撤退。三天后,西突厥将军阿史那屈利的救援部队抵达,但郭孝恪已经撤出,因此屈利抓住龙栗婆準後追赶郭孝恪,被郭孝恪反击。另一个西突厥将军阿史那处那,由他的属下吐屯代替焉耆国王管理焉耆,向唐进贡。但是当他的使者来到长安,唐太宗斥责使者说:“我攻打焉耆,你是谁,怎敢占据?”西突厥恐惧,放弃了焉耆。 焉耆贵族拥立龙栗婆準的堂兄龙薛婆阿那支为新国王,号瞎干,但仍对阿史那处那服从,将龙栗婆準交给西突厥的属国龟兹处死。648年初,唐太宗派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率军攻打龟兹,也征用了铁勒、东突厥、吐蕃和吐谷浑的士兵。648年秋,攻焉耆。龙薛婆阿那支放弃焉耆,逃到龟兹东部,阿史那社尔擒杀之。社尔拥立龙薛婆阿那支的堂弟龙先那準为焉耆国王。.

新!!: 吐谷浑和龙薛婆阿那支 · 查看更多 »

胡夏行政區劃

夏(十六国)到431年為吐谷渾所滅為止,地方行政建置方面,在史料中並不是很清楚。因政權的性格比較突出,往往始佔旋丟,用心只在擄掠人口,對其地方行政職官名號不能過於深究。牟發松推測夏的州,實際上並不存在,州在夏境內並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以州名地,以州牧刺史官人,都不過名號而已。(見牟發松《十六國時期地方行政機構的軍鎮化》,《晉陽學刊》1985年第6期,第39—47頁。)但在關中一帶,州郡體系在形式上仍然存在。夏設置的州有如下:.

新!!: 吐谷浑和胡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郭衍

郭衍(),字彦文,自称太原郡介休县(今山西省介休县)人,中国北周、隋朝軍人、政治人物。.

新!!: 吐谷浑和郭衍 · 查看更多 »

都兰县

都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7万。邮政编码816100,县政府驻察汗乌苏镇。.

新!!: 吐谷浑和都兰县 · 查看更多 »

郑从谠

郑从谠(?《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正求,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两度拜为宰相。.

新!!: 吐谷浑和郑从谠 · 查看更多 »

郑仁泰

郑仁泰(),名广,字仁泰,以字行,荥阳开封人。唐朝武将、同安郡公。.

新!!: 吐谷浑和郑仁泰 · 查看更多 »

興晉郡

興晉郡,中国前涼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興晉郡 · 查看更多 »

阴山之战

山之战是唐与突厥的战争中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唐朝在这次战役中彻底击败了东突厥汗国,东突厥頡利可汗后被俘虏,东突厥从此灭亡。唐军统帅李靖于贞观四年(630年)二月趁夜袭击阴山东突厥驻地,因此也叫做“李靖夜袭阴山”或者“夜袭阴山”。.

新!!: 吐谷浑和阴山之战 · 查看更多 »

阴世师

世师(),隋朝武威郡(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其父阴寿,少年时有武艺,性格忠厚。弱冠以功臣之子封为仪同,累迁至骠骑将军。隋炀帝即位,擔任张掖郡太守。因为反击吐谷浑和党项立功,升任虎贲郎将。隋炀帝东征高句丽,阴世师兼任涿郡,镇压民变,转任楼烦郡太守、左翊卫将军。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南巡江都,阴世师和代王杨侑留守西京大兴城。次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阴世师杀死李渊第五子李智云,将李渊父祖的坟墓毁坏,李渊攻入西京,将他杀死。其子阴弘智等因年幼得免,女儿阴氏则成为李渊次子李世民的妾室,即后来齐王李祐的生母。.

新!!: 吐谷浑和阴世师 · 查看更多 »

阿豺

阿柴,()即阿豺,任沙州刺史。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九任統治者,他為武王樹洛干弟弟,承襲武王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18年-424年,谥号威王。 自称骠骑将军、沙州刺史。兼并氐羌,辖地数千里,号为强国。派侄子西强公敕来泥开拓国土到龙涸、平康。421年,遣使朝贡西秦,西秦乞伏炽磐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安州牧、白兰王。423年,朝贡刘宋,宋少帝封他为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之后暴病而亡,临终前,舍弃长子纬代,立从弟慕璝为嗣。折箭遗教诸子弟戮力一心,以报家国。.

新!!: 吐谷浑和阿豺 · 查看更多 »

赞婆

噶尔·没陵赞藏顿(,生卒年不详),又名贊婆(),汉文文献中称之为赞婆或论赞婆,吐蕃贵族,出身噶尔氏家族。 赞婆是禄东赞(噶尔·东赞域宋)第三子,也是赞悉若(噶尔·赞悉若多布)和论钦陵(噶尔·钦陵赞卓)之弟。禄东赞死后,噶尔氏兄弟把持吐蕃朝政,赞婆负责率兵把守东部与唐朝接壤的边境。676年(上元三年),率兵迎接唐朝使节娄师德,与唐朝达成和约。但数年后又率兵与唐朝争战,681年(开耀元年),赞婆率军试图在良非川屯田,被唐将黑齿常之击败,被斩首2000级。685年,大相赞悉若暴卒,论钦陵继任吐蕃大相,赞婆亦被任命为贡论。根據《吐蕃大事紀年》記載,在690年,他曾與巴曹·野贊通保()二人徵收腰茹地區(,今雅礱昌珠一帶)的地畝稅賦。696年,武周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娄师德为副总管,攻打吐蕃。论钦陵与赞婆率军迎击,在素罗汗山大破周军。 随着一次次战功,噶尔氏家族的威望和地位不断提高,甚至超越了赞普都松芒波结。这使得都松芒波结非常不满,双方关系已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698年(圣历元年),都松芒波结假借狩猎之机,纠集军队,逮捕噶尔氏家族及其党羽两千多人,并召见论钦陵。机警的论钦陵拒不从命,拥兵反抗,兵败自杀。赞婆闻变,携论弓仁(噶尔·莽布支),率领其统帅的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归附武周。赞婆到达长安,获得武则天的接见。武则天甚为优待他,赏赐甚为丰厚,封之为特进、右卫大将军、归德郡王。驻守洪源谷(在凉州昌松县界)。 赞婆的叛逃对与吐蕃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噶尔氏一族失势之后,吐蕃失去优秀的统帅,数次对外战争皆遭遇失败。700年(久视元年),吐蕃派遣麹莽布支(麹·莽布支拉松)攻打凉州,围攻昌松县,试图铲除赞婆的势力。但麹莽布支没有军事才能,被凉州都督唐休璟大败。论赞婆死后,追封安西大都护。.

新!!: 吐谷浑和赞婆 · 查看更多 »

赞悉若

噶尔·赞聂多布(;),是吐蕃帝国早期的一位政治、军事人物。汉文史料作赞悉若,是藏语“”的音译。 赞聂多布出身噶尔氏家族,是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的长子。667年,禄东赞在吐谷浑病逝,大贡论一职空缺。芒松芒赞召集群臣推荐新任大贡论的人选。群臣皆推荐韦·松囊()出任此职,但芒松芒赞认为赞聂多布更合适,便任命赞悉若为大相。另外新设副相之职,以韦·松囊担任。不久松囊死去,赞悉若独揽大权。 当时,吐蕃与唐朝正在围绕西域地区进行激烈地争夺,吐蕃攻占了唐朝的安西四镇。673年,赞悉若和噶尔·钦陵赞卓(论钦陵)一起主持集会,制定整治牧区的大法令。冬季,召集青壮年户丁以充实军队。唐朝趁此机会出兵西域,于676年完全收复安西四镇。赞悉若率兵联合西突厥前往征讨。不过就在此时,芒松芒赞突然去世,年幼的赤都松赞继位,国内政局不稳。赞悉若闻讯,立即率兵归国平叛。 685年,赞悉若与另一位重臣噶尔·芒辗达乍布()发生严重对立,最后在孙波河边兵戎相见,赞悉若被杀。旋即论钦陵率兵平叛,芒辗达乍布自政坛上消失。论钦陵被赤都松赞任命为大贡论。.

新!!: 吐谷浑和赞悉若 · 查看更多 »

赤都松赞

赤都松赞(,),原名杜松芒波杰(,一译都松芒布结),按照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第35任赞普,676年至704年在位。 杜松芒波杰是芒松芒赞的儿子,为没庐妃赤玛类()所生。676年芒松芒赞逝世后继位。在位前期由噶尔氏家族专权,后来在698年铲除噶尔氏家族并亲政。 赤都松赞在汉文史料《新唐书·吐蕃传》、《册府元龟》及《资治通鉴》中皆作器弩悉弄,在《通典》中作乞梨弩悉笼。.

新!!: 吐谷浑和赤都松赞 · 查看更多 »

赤松德贊

赤松德贊(,),又译“墀松德贊”,吐蕃第三十七代贊普,755年至797年在位。在他任內,吐蕃國勢达到鼎盛。他也为藏傳佛教的弘扬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后世尊称为“吐蕃三法王”之一。 赤松德赞的名字,在汉文文献《通典》中作乞梨悉笼纳赞,《旧唐书·吐蕃传》中作乞黎苏笼猎赞、娑悉笼猎赞,《新唐书·吐蕃传》作娑悉笼腊赞、乞立赞,《资治通鉴》作乞黎苏笼猎赞、娑悉笼猎赞、乞立赞。在汉文文献中,他的早期事迹往往与前任赤德祖赞混淆。.

新!!: 吐谷浑和赤松德贊 · 查看更多 »

赫连铎

赫連鐸(),晚唐吐谷浑军阀,和沙陀首领李克用素有仇怨,终于乾宁元年(894年)被李克用所杀。.

新!!: 吐谷浑和赫连铎 · 查看更多 »

赫連定

赫連定(),小字直獖,十六國時期夏國君主,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五子,赫連昌之弟,赫連勃勃在位時被封平原公,鎮守長安。 夏國皇帝赫連昌承光二年(426年),北魏大舉攻夏,赫連定與北魏軍對峙於長安一帶。次年(427年),夏國都城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陷落,赫連定逃往上邽(今甘肅天水)與赫連昌會合,被進封平原王。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上邽,赫連昌被擒,赫連定逃奔平涼(今甘肅平涼),即皇帝位,改年號勝光。 赫連定繼位時夏國已侷促一隅,情勢窘迫,不復當年,因此欲與正在北伐的南朝宋結盟,北魏得到消息後決定一舉滅夏國。勝光四年(431年),一路敗退的赫連定無路可退,遂向西攻滅為北涼所逼情勢更加窘迫的西秦。數月後欲再攻北涼,於半渡黃河時,被吐谷渾首領慕容慕璝派軍襲擊,赫連定被俘。次年(432年),赫連定被吐谷渾送往北魏,北魏將其處死。.

新!!: 吐谷浑和赫連定 · 查看更多 »

赫連謂以代

赫連谓以代,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人,夏國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儿子。 430年八月初六,赫连谓以代被哥哥夏国皇帝赫连定派去攻击北魏的鄜城(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北魏平西将军、始平公拓跋隗归等率兵反击,一万余人夏军被杀死,赫连谓以代远逃。次年,赫连定被吐谷浑俘虏,夏国灭亡。.

新!!: 吐谷浑和赫連謂以代 · 查看更多 »

薛孤吴仁

薛孤吴仁,一作薛孤儿、薛孤吴,唐朝将领,姓薛孤。 贞观九年(635年),薛孤吴仁从李靖伐吐谷浑。闰四月二十三日,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将其著名首领斩首,获大批牲畜,以充军队食物。擢左武候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辽东高句丽,十二月廿五日,左武候将军薛孤吴,征发灵、原、宁、盐、庆五州兵马镇守灵州,防务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年)与诸军会击,灭薛延陀,有战功。永徽二年(651年)七月,唐高宗下诏任命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总管,征发秦、成、岐、雍府兵力三万人,以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伐突厥。征处月、处蜜,大获全胜。后以功封朔方郡公。.

新!!: 吐谷浑和薛孤吴仁 · 查看更多 »

薛万均

薛万均,中国唐朝軍人。本敦煌人,后徙雍州咸陽(今陕西省咸陽市)。 薛世雄之子,隋朝大業末年薛世雄为涿郡太守,薛万均和弟弟薛万彻从父到幽州,和武将羅艺結交。羅艺归順唐朝,唐朝封薛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竇建德率衆十万攻范陽,羅艺迎撃。薛万均说:“众寡不敌,今若出门,百战百败,当以计取之。可令羸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阵以诱之,观贼之势,必渡水交兵。万均请精骑百人伏于城侧,待其半渡击之,破贼必矣。”弱兵背城向川布陣誘敵,薛万均自率精鋭騎兵隐藏在城左。竇建德軍半渡川,薛万均以騎兵攻撃,大破竇建德大軍。翌年,竇建德率衆二十万攻幽州,兵已经登上城墙,薛万均、薛万徹率领敢死队百人出地道,背後襲撃,竇建德軍大驚潰走。李世民平定刘黑闼,召薛万均为右二護軍。唐太宗即位后,柴紹討梁師都,薛万均为副将,薛万徹也从軍。军至朔方数十里外,见突厥兵,唐軍本队後退,薛万均兄弟横撃突厥軍,撃破他们。突厥軍逃亡,唐軍包围梁師都。諸将以城堅固,不能下,薛万均说:“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不久,梁師都被部下斬杀。薛万均因功績,任左屯衛将軍。 随李靖討吐谷渾,任沃沮道行軍副总管。進軍青海,薛万均、薛万徹率百騎。薛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归还对诸将豪言:“贼易与。”進撃得数千首級,勇冠三軍。追撃至積石山,在赤水源破吐谷渾天柱王軍,在河源、图倫磧归還,与李靖在青海合流,转任左屯衛大将軍。 后来,为侯君集副将攻撃高昌,麴智盛降,薛万均進封潞国公。有人告发他侵奪高昌婦女、財产,被魏征劝谏而赦免。唐太宗幸芙蓉园,薛万均清宫不谨、下獄,憂憤而死。太宗(李世民)驚悼其死,命陪葬唐昭陵。.

新!!: 吐谷浑和薛万均 · 查看更多 »

薛仁貴

薛仁贵,名礼,字仁貴,以字行,絳州龍門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出自河东薛氏南祖,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

新!!: 吐谷浑和薛仁貴 · 查看更多 »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新!!: 吐谷浑和藏族 · 查看更多 »

闼卢摸末

卢摸末,吐谷浑王族,吐谷浑末代首领诺曷钵的次子。 闼卢摸末的母亲是唐朝的弘化公主,唐太宗时,诺曷钵归附唐朝。唐高宗以宗室女金城县主嫁给了闼卢摸末的大哥苏度摸末,苏度摸末拜左领军卫大将军。闼卢摸末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封为梁汉王。《新唐书》说苏度摸末死后,闼卢摸末来请婚,唐高宗以宗室女金明县主嫁给了闼卢摸末。698年,弘化公主去世时,墓志铭只记载了她的第五子宣王万,没有记载闼卢摸末。说明当时闼卢摸末已经去世。.

新!!: 吐谷浑和闼卢摸末 · 查看更多 »

葉延

葉延(),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三任統治者,他為吐延兒子。西晉咸和四年(329年),吐延被羌族酋長姜聰刺死,臨死時囑咐長子葉延保衛白蘭。及後,葉延繼位。在沙洲建立慕克川總部,並以吐延為氏,以吐谷渾為姓、族姓及國號。建立官制,有长史、司马、将军之号。在位期間為329年-351年。子碎奚即位。.

新!!: 吐谷浑和葉延 · 查看更多 »

蒙古國家列表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帝國、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自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這是蒙古統治者、蒙古國家和自治區的列表。.

新!!: 吐谷浑和蒙古國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長孫觀

長孫觀(),鲜卑姓拔拔,鮮卑名拔六觀,代北鮮卑人,官至征南大將軍,爵封上黨王,諡號定,北魏獻文帝時期的官員。.

新!!: 吐谷浑和長孫觀 · 查看更多 »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離牆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蹟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西、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新!!: 吐谷浑和长城 · 查看更多 »

长孙安世

长孙安世() ,名仁,字安世,以字行,河南洛阳人,隋民部尚书长孙炽之子,长孙无忌堂兄。.

新!!: 吐谷浑和长孙安世 · 查看更多 »

长孙炽

长孙炽(),字仲光,河南洛阳人,隋朝大臣。长孙晟之兄,长孙无忌之伯。.

新!!: 吐谷浑和长孙炽 · 查看更多 »

苏定方

苏定方(),中国唐朝名将,冀州武邑(今属河北)人,原名烈,字定方,以字行,爵封邢国公。.

新!!: 吐谷浑和苏定方 · 查看更多 »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新!!: 吐谷浑和苻坚 · 查看更多 »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新!!: 吐谷浑和通鉴纪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耶律倍

耶律倍(约899年或900年-937年1月7日)是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里(今中國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东)人,姓耶律氏,汉姓刘氏,汉名倍,契丹名图欲(或作突欲、托雲等),曾模仿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取筆名黃居難,字乐地。他是大契丹国(后改称大辽国)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和追尊的章肃皇帝耶律李胡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东丹国国王(称人皇王,一般也通称东丹王,926年-930年在位)。他生前为大契丹国的皇太子(916年-927年在位),但未即位为皇帝,其子耶律阮(辽世宗)即位后被追尊为帝,以后的辽代诸帝除辽穆宗耶律璟外都是他的子孙。 由于耶律倍在死后被追尊为皇帝,史书中除了称他为太子倍、人皇王或东丹王外,也常以其庙号义宗、第一个皇帝谥号让国皇帝和第二个皇帝谥号文献皇帝等称之。 耶律倍作为统辖一方的君主,其政绩并不突出,但他文武双全,不但是统兵的战将和军事谋略家,更集藏书家、阴阳学家、医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翻译家、汉学家和画家等于一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家学者,在文化和艺术方面颇有成就,堪称有辽一代第一位大艺术家。.

新!!: 吐谷浑和耶律倍 · 查看更多 »

陳夷行

夷行(《旧唐书》卷一十八),字周道,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他在唐文宗、唐武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导人物。.

新!!: 吐谷浑和陳夷行 · 查看更多 »

陇右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稱隴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新!!: 吐谷浑和陇右 · 查看更多 »

折從阮

折從阮,五代時的軍事家、政治家,半獨立的藩鎮,歷事後唐迄後周四朝。河東道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于唐大順二年(891年),卒于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初名從遠,字可久,為了避後漢高祖劉知遠之諱,改名從阮。.

新!!: 吐谷浑和折從阮 · 查看更多 »

柳桧

柳桧,字季华,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柳氏西眷,北魏、西魏官员。.

新!!: 吐谷浑和柳桧 · 查看更多 »

柴绍

柴绍,字嗣昌,晉州臨汾(在今山西臨汾境内)人,唐朝初期大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唐朝建国以后封為霍國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戶。.

新!!: 吐谷浑和柴绍 · 查看更多 »

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

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藏语称“雪·多仁乞玛”(,意为“雪之外碑”),称“外碑”以与被称为“内碑”(藏语“多仁囊玛”)的布达拉宫无字碑对称。该碑为方柱形,原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脚下雪村内,现位于北京中路南侧、布达拉宫广场东北角,与布达拉宫隔北京中路相望。吐蕃王朝赤松德赞赞普在位时期(755年至797年),派重臣恩兰·达札路恭、尚結息於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率軍攻陷長安,不久後赤松德赞立碑纪念其功绩。该碑是现存最早的吐蕃碑刻。王尧,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4期.

新!!: 吐谷浑和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 · 查看更多 »

恩兰·达扎路恭

恩兰·达扎路恭(),吐蕃著名大将,后官拜大贡论。曾与秦·尚杰斯秀亭(尚野息)一起平定吐蕃内乱。后率军入侵唐朝,占领长安,拥立宗室李承宏为帝。赤祖德赞在拉萨竖立“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以纪念其功绩。 其名字,在《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中又写作恩兰·路恭()或路恭(),《王者遗教》作大论达热路恭(),而在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中又称其为论达扎()。有学者据敦煌文献中的“”一名,认为达扎路恭就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马重英。.

新!!: 吐谷浑和恩兰·达扎路恭 · 查看更多 »

李可舉

李可舉(),回鶻阿布思族。范陽節度使張仲武(842年-849年在位)攻破回鶻時,可舉之父李茂勳投降。李茂勳善騎射,性情沉毅,仲武頗為器重。大中三年(849年)張仲武卒,其子張直方繼任節度,直方性情殘虐,於部隊所不容,逃歸長安。 軍中另立牙將周綝為節度使,隔年周綝病死,張允伸(850年-872年在位)繼任為節度使,咸通十三年(872年)張允伸卒,其子张简会繼位,平州刺史張公素(872年-875年在位)奔喪,乘機逐张简会,自任范陽節度使。 張公素暴戾,不久李茂勳奪其位,為范陽節度使。乾符三年(876年),李茂勳傳位於其子李可舉。 黃巢之亂時,李可舉與吐谷渾都督赫連鐸,合擊李國昌,李國昌父子大敗,只好北奔韃靼。 中和五年(885年)李可舉派遣李全忠攻擊義武(河北定州)所屬的易州(河北易縣),全忠敗還,途中恐怕受罰,乃集結殘兵敗將,反擊范陽。李可舉猝不及防,無力反抗,只得登樓自焚而死,李全忠自任范陽節度使。.

新!!: 吐谷浑和李可舉 · 查看更多 »

李君羡

李君羡,唐朝将领,洺州武安县人。.

新!!: 吐谷浑和李君羡 · 查看更多 »

李大亮

李大亮(),雍州京兆郡泾阳县(今陕西省咸陽市泾阳县)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武阳房,是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的曾孙,西魏南歧州刺史、武阳郡公李纲的孙子,隋朝朔州总管、武阳郡公李充节的儿子,唐朝開國功臣。.

新!!: 吐谷浑和李大亮 · 查看更多 »

李子雄 (高都郡公)

李子雄(),字毗卢,赵郡高邑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人,出自赵郡李氏西祖,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第五子,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新!!: 吐谷浑和李子雄 (高都郡公) · 查看更多 »

李季英

李季英(),唐朝宗室女,封金城县主。 唐朝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永徽三年(652年),吐谷浑首领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入朝,并为其子慕容苏度摸末请婚。唐高宗封李季英为金城县主,许婚慕容苏度摸末。麟德元年(664年),两人在长安完婚,李季英时年二十二岁。开元六年(718年)逝世,年七十六。开元七年(719年),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北岗。.

新!!: 吐谷浑和李季英 · 查看更多 »

李安远

李安远(),名李誉,字安远,以字行,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人,唐初功臣之一。今少林寺的《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即秦王李世民派李安远前往少林寺封赏有功僧人的书信,后来衍生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新!!: 吐谷浑和李安远 · 查看更多 »

李嗣恩

李嗣恩(),本姓駱。本為吐谷渾部人。。 李嗣恩十五時已精於騎射。侍奉李克用於振武,成為他的養子,十三太保中排行第七;及鎮太原,補為鐵林軍小校。跟從征討王行瑜,奉表獻捷,加為檢校散騎常侍,漸轉突陣指揮使,賜姓名為李嗣恩。 天佑四年(907年),驅逐康懷英於河西,解汾州之圍,加為檢校司空,充當左廂馬軍都將。柏乡之战戰王景仁有功,再加檢校司徒。解救河中府,與後梁軍接戰,應弦而戰斃者甚多,但是李嗣恩被槊打中其口;退軍後,李存勗親自檢視其傷,深加慰勉,轉為內衙馬步都將、遼州刺史。 天佑十二年(915年),從李存勗入魏,擊敗劉鄩有功,轉為天雄軍都指揮使。劉鄩軍從北面樂平突襲,李嗣恩急促倍程先入晉陽。當時城中無備,得知李嗣恩兵至,人佰其勇,劉鄩聞李嗣恩先至晉陽,乃遁走。以莘之戰之功為轉代州刺史,充為石嶺關以北都知兵馬使,稍遷振武節度使。天佑十五年(918年),追赴行在,卒於太原。 天成初年,后唐明宗敦念舊勳,下詔贈李嗣恩為太尉。 李嗣恩有二子,長子名為武八,騎射推於軍中。嘗有時輩臂飢鷹,矜其搏擊,武八持鳴鏑一隻,賭其狩獲,暮乃多之。與契丹戰於親州時歿。幼子名為從郎,累職為行軍司馬。.

新!!: 吐谷浑和李嗣恩 · 查看更多 »

李国昌

李國昌,沙陀人,原名朱邪赤心,或曰名赤衷,唐朝將領,朱邪鐵勒的後代,朱邪執宜之子。唐朝賜名李國昌。子晉王李克用。.

新!!: 吐谷浑和李国昌 · 查看更多 »

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高祖李渊之侄,中国唐朝初年重要军事将领。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中与李孝恭并称为贤。唐太宗在晚年评价李道宗为与李世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新!!: 吐谷浑和李道宗 · 查看更多 »

李道彦

李道彦,唐朝宗室,胶东郡王,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孙子,李神通长子。 李道彦幼孝谨,由于李渊起兵,李神通在鄠县避吏,在山谷间,让李道彦出山讨饭,或采野果以食;神通没吃,李道彦不敢先。李渊授朝请大夫。武德初年,封义兴郡公。武德五年(622年),例得胶东郡王,授陇州刺史。贞观初年,为相州都督,爵位按例降为国公。徙岷州都督。630年,以父丧解官。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太宗嗟叹李道彦孝顺,敕侍中王珪临谕。除服,复拜岷州都督。从李靖击吐谷浑,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被党项拓跋赤辞所败,死者数万,退保松州。唐太宗下诏减死,谪戍边。召为妫州都督。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一子为太中大夫、行剑州长史,且有子中散大夫、检校太子左赞善大夫李文奖。 四世孙李昌岠,辰锦观察使;李昌○,荆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新!!: 吐谷浑和李道彦 · 查看更多 »

李道明

李道明,唐朝宗室,淮阳郡王,唐高祖李渊的五叔李绘的孙子。李道玄的弟弟。 其兄李道玄无子,以李道明嗣淮阳王,迁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道明与武卫将军慕容宝节送自己的女儿弘化公主於吐谷浑,他说出了公主非唐太宗之女,夺淮阳王,最后为郓州刺史。六世孙李汉。.

新!!: 吐谷浑和李道明 · 查看更多 »

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出自陇西李氏--四房之一的丹阳房,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将,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新!!: 吐谷浑和李靖 · 查看更多 »

李思忠 (怀化郡王)

李思忠,原名嗢沒斯,封懷化郡王,唐朝回鹘将领。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灭亡,他投降唐武宗,从此为唐朝效力。.

新!!: 吐谷浑和李思忠 (怀化郡王) · 查看更多 »

李景 (隋朝)

李景(),中国隋朝时代軍人、政治人物,字道兴,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人。 李景骁勇善于骑射。参与北周灭北齐的战争,平定尉迟迥。在隋朝以军功封为滑国公。参加灭南陈、平定高智慧的战争。开皇十八年,随汉王杨谅东征高句丽。隋文帝死后,杨谅反对隋炀帝,李景随杨素参与平定汉王。後西征吐谷浑,东征高句丽。为右武卫大将军。他率军作战,虽然不以智谋见长,但勇猛敢战,很少有败绩。杨玄感叛乱,朝臣的子弟很多跟随,李景家人没人从逆。隋炀帝称他为李大将军,来表示敬重。隋朝末年孤军守北平郡,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景从柳城回幽州,途中被变民所杀。.

新!!: 吐谷浑和李景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杨宽 (北朝)

杨宽,字蒙仁,弘農華陰(治今陝西華陰)人。隋朝越国公楊素之從叔祖。父杨钧,曾任過北魏荆齐恒雍华四州刺史,追赠临贞县开国伯。 杨宽弱冠时,除奉朝请。跟随父亲杨钧出镇恒州,授高阙戍主。当时蠕蠕内乱,共主阿那瑰投奔北魏,魏帝下诏让杨钧父子卫送。524年,魏国北方六镇起兵作乱,围攻镇城,杨钧父子婴城固守。杨钧病卒后,城人等推举杨宽领导守御城池。不久城陷,杨宽北逃蠕蠕,直至六镇被平定后才得以回国。 杨宽与广阳王元渊是亲昵好友,元渊犯法得罪,杨宽也被逮捕。当时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任侍中,和杨宽有旧谊,将他藏在家中,遇到大赦才得以免罪。后任宗正丞。 元子攸即位后,杨宽任洛阳令,以都督之职从太宰、上党王元天穆讨平邢杲。除太府卿、华州大中正,封澄城县开国伯。他属于尔朱荣一党,尔朱荣被孝庄帝诛杀后,其从弟尔朱世隆领军进逼京师洛阳,杨宽被元子攸任为使持节、大都督,让他去抵御尔朱世隆。尔朱兆攻陷洛阳,孝庄帝被俘虏,杨宽南逃建业(梁朝都城),孝庄帝被弑杀后,梁武帝又礼送他回国。北魏孝武帝初年,除给事黄门侍郎。 孝武帝与丞相高欢不和,遂召募骁勇,广增宿卫,以杨宽为阁内大都督,总管禁旅。534年,从孝武帝入关投奔宇文泰,兼任吏部尚书,以从驾之功,进爵华山郡公。西魏大统初年(535年),迁太子太傅。五年,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东雍州刺史。魏废帝初年(552年),为尚书左仆射、将作大监,坐事免职。北周明帝初年(557年),拜大将军,从贺兰祥征讨吐谷浑,破之,别封宜阳县公。除小冢宰,转御正中大夫。武成二年(560年),诏杨宽与麟趾殿学士参定经籍。 保定元年(561年),除总管梁兴等十九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卒于任上,赠华、陕、虞、洛、上五州刺史,谥曰元。 夫人京兆韦氏,名始华,使持节冀州刺史韦洪籍之长女。大统十四年(548年),授魏兴郡君,保定二年(562年),进华山郡夫人。隋开皇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卒,年六十九(519年—587年10月2日)。子杨文思、杨文纪、杨文愻等。.

新!!: 吐谷浑和杨宽 (北朝) · 查看更多 »

杨义臣

楊義臣(),中国隋朝軍人,本姓尉迟,籍貫代郡。.

新!!: 吐谷浑和杨义臣 · 查看更多 »

杨达 (隋朝)

楊達(),字士達,中国隋朝宗室。楊紹之子,楊雄之弟。 仕北周,为儀同、内史下大夫,封遂寧县男。581年,隋朝建国,为給事黄門侍郎、進爵位子爵。吐谷渾侵隋西部,上柱国元諧为元帥征討,楊達为属下司馬。還军后,楊達兼吏部侍郎、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年后,转任内史侍郎、历任鄯州刺史、鄭州刺史、趙州刺史。595年,被提拔为工部尚書、加上開府位。楊素評价:“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 602年9月,黄河沿岸諸州发生洪水,楊達奉命救援。10月,转任納言。605年,与楊素、宇文恺负责東都洛陽的建設、为营東都副監。612年,隋炀帝征高句麗,楊達为右武衛将軍、進位左光禄大夫。5月,在軍中死去,享年62岁。追贈吏部尚書、始安侯,谥号恭。唐高宗显庆年间以,因是武则天外祖父的缘故,追赠尚书左仆射,为他立碑。杨达碑云字叔庄,卒年六十五,谥号曰懿。.

新!!: 吐谷浑和杨达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杨雄 (观王)

楊雄(),本名惠,字威惠,弘农郡华阴县人。文帝楊堅族子。.

新!!: 吐谷浑和杨雄 (观王) · 查看更多 »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吐蕃雅鲁王朝第33任赞普,也是吐蕃帝国的建立者,约629年至650年在位。他是前任赞普囊日论赞的儿子。 原名赤松赞(),“赤”()加于赞普(国王)或赞蒙(赞普的妻室)的名字前,表示对其的尊敬。(《西藏王统记》,196页脚注511)“松赞干布”是其尊号,意思是“心胸深邃的松赞”。《贤者喜宴》摘译二,13~14页(总36~37页)《新唐书》作弃宗弄赞、弃苏农,《册府元龟》作器宗弄赞、器宋弄赞、不弗弄赞,《通典》作弃苏农赞。在位期间,他大大扩张了吐蕃的版图,定都拉萨,并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为日后吐蕃成为强盛大国打下基础。他通过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的联姻,提高了吐蕃的工艺技术水平;通过与唐朝的和亲,从唐朝引入先进的科学、医学和历法,提高了吐蕃人的文化水平。據傳佛教也是通过两次联姻首次进入西藏。拉萨的布達拉宮也是其在位期间建立的。 松赞干布与其王妃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三人,至今备受藏族尊崇。.

新!!: 吐谷浑和松赞干布 · 查看更多 »

格尔木市

格尔木市(,),是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市)的副地级市。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7万,其中汉族人口占90.2%。市名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聚)集的地方。.

新!!: 吐谷浑和格尔木市 · 查看更多 »

梁孟携

梁孟携(),,周隋时期将领。.

新!!: 吐谷浑和梁孟携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吐谷浑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梁彌博 (前)

梁彌博,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君主之一。485年,彌博於其父梁彌機去世後繼立為君主。 據《資治通鑑》記載,彌博繼位後,受吐谷渾之勢力所逼,逃奔仇池。北魏的仇池鎮將穆亮認為彌機事奉北魏一向周到,對於宕昌的滅亡感到憐憫;因為彌博的兇暴,使部眾對他深惡痛絕;而彌機之兄的兒子梁彌承反而人心依附,因此上奏請求護送彌承回國。北魏孝文帝許之。穆亮擊退吐谷渾軍,扶立彌承。而彌博則不知所終。 《南齊書》則記載: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南齊封梁彌頡為宕昌王,永明六年(488年),彌頡去世,南齊封梁彌承為宕昌王。故即有綜合《資治通鑑》及《南齊書》之記載,推測彌博係485年間在位的看法。.

新!!: 吐谷浑和梁彌博 (前) · 查看更多 »

梁彌定

梁彌定,為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君主之一。前任君主梁仚定之弟。 西魏文帝大統大統七年(541年),仚定舉兵犯西魏。北魏命將領獨孤信討伐,魏軍未至而仚定已先為部下所殺。仚定的部眾被獨孤信擊敗後,彌定被西魏另立為宕昌王。 大統十六年(550年),彌定受到同族的酋長梁獠甘襲擊因此逃奔西魏,梁獠甘自立為宕昌王。西魏丞相宇文泰命將領宇文貴、豆盧甯、史甯等率兵討伐獠甘,將之擒獲並斬首,重迎彌定回到宕昌。 北周滅西魏後,北周武帝保定初年,彌定遣使向北周貢獻方物。保定三年(563年),又遣使貢獻猛獸。保定四年(564年),彌定侵犯北周的洮州,被北周將領李賢打敗。同年,彌定又引吐谷渾軍侵犯北周,再被李賢打敗。北周武帝大怒,命大將田弘討滅宕昌國,在原地設立宕州,宕昌國自此滅亡。至於彌定的下場,史籍並未記載。.

新!!: 吐谷浑和梁彌定 · 查看更多 »

梁彌治

梁彌治(),為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君主之一,於前任君主梁彌忽去世後繼立,時約當北魏獻文帝在位期間。彌治繼位後,虎子之弟梁羊子逃奔吐谷渾,吐谷渾派兵送回羊子,計劃奪取彌治之王位。彌治向北魏求援,北魏獻文帝派軍救之,羊子退走。478年,彌治去世,其子梁彌機繼位。.

新!!: 吐谷浑和梁彌治 · 查看更多 »

梁彌承

梁彌承,為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君主之一。 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宕昌於梁彌博在位時因受吐谷渾之勢力所逼,逃奔仇池。北魏的仇池鎮將穆亮認為彌博之父梁彌機事奉北魏一向周到,所以對於宕昌的滅亡感到憐憫;而因為彌博的兇暴,使部眾對他深惡痛絕;反觀彌機之兄的兒子-即彌承,人心依附,因此上奏請求護送彌承回國。北魏孝文帝許之。穆亮擊退吐谷渾軍,扶立彌承。 《南齊書》則記載:彌承係於488年(南齊武帝永明六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前任君主梁彌頡去世後,受南齊封為使持節、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宕昌王。.

新!!: 吐谷浑和梁彌承 · 查看更多 »

梁览

梁览(),字景叡,南北朝西魏将领,金城郡(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人。 梁览的先祖出自安定郡,避难逃到西羌,世代为西羌部落酋帅。他的曾祖梁穆,以枹罕城归吐谷浑,后又归附北魏,封临洮公。祖父梁颢,为尚书,封南安公。父亲梁钊,河华二州刺史,封新阳县伯。 梁览家族世代豪富,家有千金。魏孝明帝孝昌初年,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反魏,散财招募二千人,镇守河州。跟从魏军平定莫折念生之乱,历任凉州、河州二州刺史,封安德县侯。梁览担任本州刺史,人马精锐。吐谷浑害怕不敢挑战他。永安年间,魏孝庄帝下诏大鸿胪琅邪王皓策命他世代为河州刺史。魏孝武帝永熙年间,改封郡公。大统二年(536年),西魏文帝加梁览官位太尉。梁览的从弟梁仚定反,想要害梁览,梁览与他多次作战不能平定,西魏军队到达,于是击破梁仚定。大统四年(538年),再任太傅。河桥之战后,西魏败於东魏,当时因病留在长安,赵青雀在长安北城起兵造反,抗拒宇文泰,梁览作为谋主。事败梁览被杀。其子梁鹳雀,位仪同三司、大都督,后因事免官而死。.

新!!: 吐谷浑和梁览 · 查看更多 »

樊世兴

樊世兴(),字积庆,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后避唐太宗讳,称樊兴,唐初开国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吐谷浑和樊世兴 · 查看更多 »

樊興

樊兴,安陆人,唐初将领。.

新!!: 吐谷浑和樊興 · 查看更多 »

樹洛干

樹洛干(),谥号武王,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八任統治者,他為烏紇提侄子,承襲烏紇提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06年-417年。 他率领部落数千户保莫何川,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又号戊寅可汗。轻徭薄赋,赏罚分明,于是吐谷浑复兴。史称英武,威震梁益,称霸西戎。411年二月,北伐南凉,击败秃发虎台,攻取浇河。412年在赤水被西秦乞伏炽磐击败,归降,拜平狄将军、赤水都护。413年在浇河被乞伏智达击败。417年,弟弟阿豺被西秦安东将军乞伏木奕干击败,他在白兰郁郁而终。.

新!!: 吐谷浑和樹洛干 · 查看更多 »

武城郡

武城郡,中国前涼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武城郡 · 查看更多 »

武王 (消歧義)

武王作为王的谥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但多数情况指周武王:.

新!!: 吐谷浑和武王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歸德州 (銀州)

歸德州是唐代安置党項羌所置的羁糜州,武則天聖歷二年又安置吐谷渾降人於此,開元五年(717年),論弓仁兼任歸德州都督,寄治銀州界。當在今寧夏省東南境。.

新!!: 吐谷浑和歸德州 (銀州) · 查看更多 »

段志玄

段志玄(),名雄,世以字行,唐初武將,齊州邹平县(今山東济南市)人。玄武门之变輔李世民有功,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後裔段文昌、段成式等人皆有文名。.

新!!: 吐谷浑和段志玄 · 查看更多 »

段达

段达,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新!!: 吐谷浑和段达 · 查看更多 »

段文振

段文振(),字元起,北海郡期原县(今山東益都)人。北周、隋朝武将。.

新!!: 吐谷浑和段文振 · 查看更多 »

段晖

段晖,十六国时西秦大臣。表字长祚,武威郡(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东汉段颎八世孙。段承根之父。 段晖身長八尺,曾师承欧阳汤。412年(永康元年),西秦乞伏熾磐即位,任命他为中尉。415年(永康四年),乞伏熾磐率兵三万襲撃北涼湟河,段晖任散骑常侍,从征北凉沮渠汉平,北涼司馬隗仁在被擒,乞伏熾磐要斩杀隗仁,段暉认为隗仁忠義,请求乞伏熾磐没有杀他。427年(建弘八年),任涼州刺史。428年(永弘元年),乞伏暮末即位,段暉任輔国大将軍、御史大夫、西海侯。429年(永弘二年),吐谷渾、北涼一起攻打西秦,段暉迎击获胜。430年(永弘三年),吐谷渾攻打西秦的定連,段暉再次迎击获胜。西秦国政混乱,段暉和儿子段承根投奔吐谷渾慕璝。431年,吐谷浑附魏,段暉父子归顺北魏。魏太武帝重用,以为上客。段晖随太武帝到长安,欲南投刘宋,事泄被杀。.

新!!: 吐谷浑和段晖 · 查看更多 »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地方大名,安藝國人眾毛利弘元之子,幼名松壽丸,另名為少輔次郎。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季光为祖先。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 他領導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展成統治中國地方10個分國的勢力,領地石高接近120萬石。他以離間計聞名,後人稱其為「謀將」、「謀神」、「知將」、「西國/中國第一智將/謀將」。.

新!!: 吐谷浑和毛利元就 · 查看更多 »

水经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餘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新!!: 吐谷浑和水经注 · 查看更多 »

永昌县

永昌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金昌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587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5万。邮政编码737200,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吐谷浑和永昌县 · 查看更多 »

没庐·穷桑倭儿芒

没庐·穷桑倭儿芒(,)是吐蕃帝国的一位将军。他出身没庐氏家族,是吐蕃王室的外戚。 根据《吐蕃大事纪年》记载,728年,吐蕃大相韦·达扎恭略(悉诺逻恭禄)以谋反罪被处决,随后穷桑倭儿芒被赤德祖赞任命为大相。他也是吐蕃历史上第一位以外戚身份担任大相之人。 穷桑倭儿芒曾在726年、729年、731年、732年、743年和747年主持冬季盟会,742年又主持夏季盟会。他曾在730年负责收集草料食物的补给。735年,吐谷浑人叛乱,翌年他带兵前去镇压。后来,由末·结桑东则布继任大相之位。 |-style.

新!!: 吐谷浑和没庐·穷桑倭儿芒 · 查看更多 »

沮渠宜得

沮渠宜得,又名沮渠仪德,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南)卢水胡人。十六國北凉將領。沮渠蒙逊子。 沮渠牧犍命沮渠无讳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兼任酒泉太守;沮渠宜得为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兼任张掖太守;沮渠安周为乐都太守;堂弟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439年,姑臧被攻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镇南将军、代郡人奚眷袭击张掖;镇北将军封沓进攻乐都。沮渠宜得烧毁仓库,西逃酒泉;沮渠安周南逃吐谷浑。奚眷进攻酒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与沮渠宜得集残部奔晋昌,又投奔敦煌沮渠唐儿。441年四月,敦煌太守沮渠唐儿背叛沮渠无讳,沮渠无讳留堂弟沮渠天周镇守酒泉;自己和沮渠宜得率军追击沮渠唐儿,沮渠唐儿战败身死。.

新!!: 吐谷浑和沮渠宜得 · 查看更多 »

沮渠兴国

沮渠兴国(),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南)卢水胡人。十六國北凉將領。沮渠蒙逊子。 玄始十二年(423年),立为世子。十五年(426年),派人到刘宋请求《周易》和《搜神记》。承玄二年(429年)攻打西秦,兵败被擒,乞伏暮末以他为散骑常侍,娶平昌公主,与乞伏轲殊罗计划谋反暮末,没有成功。次年,暮末属下郭恒再要劫持他叛乱。义和元年(431年),投降夏国赫连定,夏国灭亡於吐谷浑,沮渠兴国被杀。.

新!!: 吐谷浑和沮渠兴国 · 查看更多 »

河南 (消歧义)

河南可以指:.

新!!: 吐谷浑和河南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河南國

河南國可以指:.

新!!: 吐谷浑和河南國 · 查看更多 »

河南王

河南王,中国历史上的诸侯王的封号:.

新!!: 吐谷浑和河南王 · 查看更多 »

河西走廊 (纪录片)

《河西走廊》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一部纪录片,正片共10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時期的河西走廊历史,此外还包含两集综述《致敬河西走廊》。纪录片于2015年3月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凤凰网同步播出,凤凰网上线7天流量突破2000万,超过了《舌尖上的中国2》同期的流量。.

新!!: 吐谷浑和河西走廊 (纪录片) · 查看更多 »

河源郡

河源郡,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大破吐谷浑,设置河源郡、西海郡、且末郡、鄯善郡四郡,在赤水城、曼头城设置河源郡,治所在赤水城(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包括今青海省兴海、共和县、同德县、玛沁县。隋朝末年,吐谷浑复兴,河源郡地入吐谷浑。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唐朝封吐谷浑首领诺曷钵为河源郡王。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青海的郡 Category:海南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果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吐谷浑和河源郡 · 查看更多 »

沙州 (敦煌)

沙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 十六国前凉置沙州,治所在今敦煌,不久废除。之后,西秦、北凉设有沙州,还有南朝册封吐谷浑、阴平国也有沙州名号。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为西沙州,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州为沙州,治所在敦煌县。安史之乱后,沙州归吐蕃。唐宣宗后,归义军收复,归义军的治所记载沙州。北宋时,归沙州回鹘和西夏。西夏灭亡废除沙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重设沙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为沙州路。相当于甘肃省瓜州县(安西县)以西。明朝洪武初年废除,永乐初年设沙州卫,正统年间废除。.

新!!: 吐谷浑和沙州 (敦煌) · 查看更多 »

泥撅處羅可汗

泥撅處羅可汗(),名达漫,西突厥可汗,泥利可汗之子,母汉人向氏。泥利可汗死后,达漫即位。603年,达头可汗败于隋朝,投奔吐谷浑,泥撅處羅可汗占据西突厥之地。之后,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反击。大业七年(611年)十二月,达漫东投隋朝,被隋炀帝封达漫为曷娑那可汗,为他娶宗室女为妻。次年,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之后隋炀帝巡幸,都让达漫跟随。618年江都之乱,隋炀帝被杀,达漫随宇文化及至河北宇文化及将败,达漫奔归唐朝京师长安。619年,达漫被唐高祖交给东突厥使臣后,被杀。.

新!!: 吐谷浑和泥撅處羅可汗 · 查看更多 »

洪和郡

洪和郡,中国古代的郡。 北魏于吐谷浑地置,治所在洪和城(今甘肃省临潭东南),属河州。辖区约今甘肃省临潭、卓尼等县及临洮县南部。后复入吐谷浑。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破吐谷浑复置,武帝时废。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定西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临潭县 Category:卓尼县 Category:临洮县 Category:6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吐谷浑和洪和郡 · 查看更多 »

洮州

洮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于吐谷浑洮阳城置,治所在美相县(唐朝改名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临洮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为洮州,贞观四年(630年)移治洪和城(今临潭县东新城),八年复还故治。开元十七年(729年)省入岷州。后于此置临州,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广德元年(763年)后地属吐蕃,称临洮城。唐朝以后州境邻接吐蕃,宋朝由此输入吐蕃马匹,金朝于此置榷场。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复置。属秦凤路。金朝属临洮路。辖区约当今甘肃省岷县以西及西倾山以东的洮河流域。元朝移治今临潭县东新城。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洮州千户所。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6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吐谷浑和洮州 · 查看更多 »

淮阳公主 (北魏)

淮阳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魏公主,魏孝文帝第四女。生母不详。 吐谷浑人乙弗瑗曾为仪同三司、兖州刺史,娶淮阳长公主,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乙弗家族籍贯改为河南郡洛阳人。乙弗瑗和淮阳长公主曾指着女儿对亲戚说:“生女儿又有何妨。像我们女儿这样,比男孩强多了。”(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525年,淮阳公主的女儿年十六岁时,和元宝炬结婚,就是后来西魏的乙弗皇后。.

新!!: 吐谷浑和淮阳公主 (北魏) · 查看更多 »

滑國 (諸夷)

滑國是南北朝时期位于今日新疆境内的一个国家。 根据《梁书》的记载,滑国是“車師之別種”,最初分为八部,称“八滑”。西汉永建元年,八滑跟随班勇攻打匈奴有功,其君主被封为“后部亲汉侯”。三国至晋朝时期与中国不通往来。南朝梁天监十五年,滑国国王厌带夷栗陁派使者进献方物。《职贡图》中绘有滑国使者画像。 北魏立国之初,滑国仅仅只是一个附属于柔然的小国。后来逐渐强大,攻打邻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于阗、句盘等国,开拓土地千余里。 滑国土地温暖,多山川树木,有五谷。国人以捕捉到的鸟兽和羊肉为粮食。当地的野兽有狮子和两脚骆驼,野驴头上有角。滑国人善于射箭,著小袖长身袍,用金玉为带。女人穿皮衣,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尺,以金银饰之。该国女人少,有兄弟共同娶妻的风俗。没有城郭,以氈屋为住所,房门开在东侧。滑国国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无文字,以木为契。与邻国往来时,使用邻国的文字,写在羊皮纸上。没有职官制度,崇拜天神和火神,每天出门祭祀神明后才能进食。其国跪拜风俗仅一拜而止。死后,以木头作棺椁。父母死后,其子割下一只耳朵,葬讫即吉。滑国的语言需要由吐谷浑人翻译之后才能理解。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滑国应当是同时期的嚈噠帝國。.

新!!: 吐谷浑和滑國 (諸夷) · 查看更多 »

最大帝國列表

以下是歷史上最大帝國的一些列表。.

新!!: 吐谷浑和最大帝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惠王

惠王作为谥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新!!: 吐谷浑和惠王 · 查看更多 »

浇河郡

浇河郡,十六国时设置的郡。.

新!!: 吐谷浑和浇河郡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吐谷浑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新!!: 吐谷浑和新唐书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吐谷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吐谷浑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藏文: 或 ;),在吐蕃被称为汉女氏(,或音译为“甲木薩”、“甲木薩漢公主”),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贊干布的赞蒙。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於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江夏王李道宗奉敕送其入藏。.

新!!: 吐谷浑和文成公主 · 查看更多 »

文成公主 (2001年電視劇)

電視劇文成公主,是1999年到2000年,由中國北京中央電視台製作一共20集的電視古裝連續劇,描述唐朝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和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攜手打造唐蕃友好的故事。.

新!!: 吐谷浑和文成公主 (2001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斛斯政则

斛斯政则(),字公宪,京兆鄠县(今陕西省鄠县)人。他精于马政,一直为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几代帝王养马、训马。官至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封清河县开国子,谥号恭公,陪葬在唐太宗昭陵。.

新!!: 吐谷浑和斛斯政则 · 查看更多 »

无素

无素,吐谷浑王族,吐谷浑第十八任首领夸吕的孙子,第十九任首领世伏的哥哥的儿子。 591年,夸吕卒,子世伏立。世伏派无素向隋朝奉表称籓,献方物,请以女备於隋朝后庭。隋文帝对弟弟滕王杨瓒说:“这并非至诚,只是急着想的计策。”然后对无素说:“朕知到吐谷浑国主欲令女事朕,若依来请,他国得之,便当相学。一许一塞,是谓不平。若并许之,又非好法。朕情存安养,欲令遂性,岂可聚敛子女以实后宫乎?”最后没有同意世伏、无素的请求。.

新!!: 吐谷浑和无素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吐谷浑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新!!: 吐谷浑和敦煌市 · 查看更多 »

敕来泥

敕来泥,吐谷浑王族,吐谷浑第六任首领视罴的孙子,第九任首领阿豺的侄子。封西强公。 417年,吐谷浑第八任首领树洛干死後,弟弟阿豺自称骠骑将军。当时,谯纵乱蜀,阿豺派西强公吐谷浑敕来泥开拓国土到龙涸、平康。宋少帝景平年间,阿豺遣使到刘宋上表进贡,献方物。.

新!!: 吐谷浑和敕来泥 · 查看更多 »

慕容吐谷浑

吐谷渾(),舊屬鮮卑族慕容部,吐谷渾的建立者,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統治者之始祖,他為鮮卑--慕容涉歸庶長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慕容廆之庶兄。 與慕容廆兩人原本感情良好。因慕容廆被挑撥,漸次疏遠,有一次更以馬匹互咬為由與慕容吐谷渾爭執,後慕容吐谷渾表示求去,雖慕容廆致歉修好,但慕容吐谷渾認為嫌隙已生,決心求去,於是在283年率所部1700戶西遷到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渾又從陰山南下,至隴西之地枹罕(今甘肅省臨夏)。以此為根據地,子孫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統治今青海省、甘肅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317年,慕容吐谷渾逝世,由他的長子吐延繼位,在位期間為283-317年。 吐谷渾,本遼東鮮卑徒河涉歸子也。涉歸一名弈洛韓,有二子,庶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涉歸死,若洛廆代統部落,是為慕容氏。涉歸之在也,分戶七百以給吐谷渾,與若洛廆二部。馬鬥相傷,若洛廆怒,遣入謂吐谷渾曰:「先公處分,與兄異部,何不相遠,而馬鬥相傷?」吐谷渾曰:「馬食草飲水,春氣發動,所以鬥,鬥在馬,而怒及人,乖別甚易,今當去汝萬里外!」若洛廆悔,遣舊老及長史七那樓謝之。吐谷渾曰:「我乃祖以來,樹德遼右,先公之世,卜筮之言云:'有二子,當享福祚,並流子孫。'我是卑庶,理無並大。今以馬致怒,殆天所啟。諸君試驅馬令東,馬若還東,我當隨去。」即令從騎擁馬令回,數百步,欻然悲鳴,突走而西,聲若頹山,如是者十餘輩,一回一迷。樓力屈,乃跪曰:「可汗,此非復人事!」渾謂其部落曰:「我兄弟子孫並應昌盛,廆當傳子及曾玄孫,其間可百餘年;我乃玄孫間始當顯耳。」於是遂西附陰山,後假道上隴。若洛廆追思吐谷渾,作《阿--歌》徒河以兄為阿--也。子孫僭號,以此歌為輦後鼓吹大曲。.

新!!: 吐谷浑和慕容吐谷浑 · 查看更多 »

慕容复 (吐谷浑)

慕容复,唐朝吐谷浑族首领,慕容氏。世系不详,应是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兆的直系子孙。 慕容兆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左右,袭位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安史之乱爆发后,安乐州被吐蕃占领,吐谷浑迁移到朔方和河东。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一月,以朔方灵州同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兼太常卿慕容复袭封长乐州都督府都督、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不久慕容复去世,慕容氏封嗣遂绝。.

新!!: 吐谷浑和慕容复 (吐谷浑) · 查看更多 »

慕容宣彻

慕容宣彻(),唐朝吐谷浑人。慕容忠之子。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之孙。 慕容宣彻封河东阴山郡安乐王,官至左领军大将军。娶妻於博陵崔氏,后封为博陵郡太夫人。生左领军大将军慕容威(慕容神威)。景龙三年(709年)去世,四月十一,葬於凉州神鸟县,追封辅国王。.

新!!: 吐谷浑和慕容宣彻 · 查看更多 »

慕容宣超

慕容宣超,字上仙,《舊唐書》作慕容宣赵,唐朝吐谷浑人。 688年,诺曷钵卒,子慕容忠即位。慕容忠卒,子慕容宣超即位。圣历三年(700年),武则天派唐休璟授慕容宣超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仍袭父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据两唐书记载,慕容宣超卒,子慕容曦皓即位。慕容曦皓卒,慕容兆即位。他们已经不是吐谷渾汗国的君主,而是唐朝治下吐谷渾族的首领。至慕容复之后,不再被唐朝封为可汗。.

新!!: 吐谷浑和慕容宣超 · 查看更多 »

慕容宣昌

慕容宣昌(),字煞鬼,唐朝吐谷浑人。慕容忠之子。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之孙。 慕容宣昌於唐高宗开耀元年(681年)出生,封政乐王,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正月,唐朝还都长安,慕容宣昌入朝到长安参见唐中宗,染病在京师去世。九月十五,葬於凉州神鸟县天梯山野城里阳晖谷之原。.

新!!: 吐谷浑和慕容宣昌 · 查看更多 »

慕容廆

慕容廆(),字弈洛瓌,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晉朝時鮮卑人,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渾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是其庶兄。.

新!!: 吐谷浑和慕容廆 · 查看更多 »

慕容忠 (唐朝)

慕容忠(),族名苏度模末。唐朝吐谷浑人。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儿子。 652年,父母入朝长安,为他请婚,唐高宗以会稽王李道恩第三女金城县主李季英嫁给他。688年,诺曷钵卒,子慕容忠袭封青海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慕容忠卒,子慕容宣超即位。圣历元年(698年),在安乐州去世,归葬凉州南山岗。.

新!!: 吐谷浑和慕容忠 (唐朝) · 查看更多 »

慕容兆

慕容兆,唐朝吐谷浑族首领,慕容氏。高祖父吐谷浑末代可汗诺曷钵,曾祖父慕容忠,祖父慕容宣超,父亲慕容曦光。 母亲太原郡夫人武氏(703年—735年),外祖父武延寿,外曾祖父武承嗣。73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左右,慕容曦光卒,慕容兆嗣位袭为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居于安乐州。安史之乱爆发后,安乐州被吐蕃占领,吐谷浑迁移到朔方和河东。两唐书称他是慕容曦皓的儿子,但根据出土的慕容曦光、太原郡夫人武氏、慕容曦皓的墓志铭,慕容兆是慕容曦光和太原郡夫人武氏的儿子。后代有慕容复。.

新!!: 吐谷浑和慕容兆 · 查看更多 »

慕容环

慕容环(),字琢璧,唐朝吐谷浑人。慕容相的第四子,母亲河南穆氏。 慕容环是慕容宣超和姑臧县主的孙子,慕容忠和金城县主李季英的曾孙,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之玄孙。 慕容环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慕容环以门荫获一子出身,投身戎伍即为千夫长。官至朔方副元帅防秋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封张掖郡王。朔方副元帅为浑瑊,慕容环是他属下的防秋兵马使,以防御秋季进犯的吐蕃。慕容环久著边功,因此被授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文散官,封爵张掖郡王。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二月,慕容环在池阳墅第去世,时年四十八岁。.

新!!: 吐谷浑和慕容环 · 查看更多 »

慕容神威

慕容威(),唐朝吐谷浑人,字神威,慕容宣彻之子。祖父慕容忠,曾祖父吐谷渾末代國王诺曷钵。 慕容神威历任左武卫郎将、左领军卫大将军,长乐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縣)游奕副使。他的妻子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延寿的女儿武氏。兒子慕容全、慕容亿、慕容造。.

新!!: 吐谷浑和慕容神威 · 查看更多 »

慕容相

慕容相(),字千寻,唐朝吐谷浑人。妻子河南穆氏,第四子慕容环。 慕容环是慕容宣超和姑臧县主的儿子,慕容忠和金城县主李季英之孙,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之曾孙。慕容曦光、慕容曦皓的兄弟。 慕容环以一子出身,历任太仆少卿。安禄山叛乱,慕容相脱去朝服,率领本部东讨。唐肃宗以他的功劳,厚遇对待。广德元年得病,在原州去世。唐代宗下诏俾羽葆,葬国城西南隅义阳乡南姜里,赠扬州大都督。.

新!!: 吐谷浑和慕容相 · 查看更多 »

慕容顺

慕容顺(),吐谷渾第二十一任統治者,具有半汉族血统,在中土生活28年,为唐朝所扶持的傀儡政权可汗。.

新!!: 吐谷浑和慕容顺 · 查看更多 »

慕容超

燕末主慕容超(),字祖明,十六國南燕末代皇帝,鮮卑人。.

新!!: 吐谷浑和慕容超 · 查看更多 »

慕容部

慕容部,魏晋时期鲜卑的部落,其中心氏族為慕容氏。慕容部在中國本土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朝代,另外又分支出吐谷渾。.

新!!: 吐谷浑和慕容部 · 查看更多 »

慕容曦光

慕容曦光,字晟,吐谷浑王族,唐代吐谷浑末代首领诺曷钵的曾孙。 慕容曦光的祖父是慕容忠,父亲是慕容宣超,母亲是姑藏县主。690年七月初八,慕容曦光出生在灵州南衙。692年,三岁封为本部观乐王。698年五月初二,祖父慕容忠去世,年五十一岁。父亲慕容宣超袭爵。次年,慕容曦光十岁,为吐谷浑的燕王。704年,为游击将军、守左豹韬卫翊左郎将,706年,转明威将军行左屯卫翊府左郎将。710年,任忠武将军行右卫翊二府左郎将。714年,封五原郡开国公。六州胡反唐,他平叛有功,升任左屯卫翊府中郎将。721年参与平定康待宾之乱。722年,参与平定康愿子之乱。升任左威卫将军、冠军大将军,行金吾卫将军。723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730年,为朔方节度副使。738年七月廿三慕容曦光卒,年四十九岁。赠凉州都督,归葬凉州。.

新!!: 吐谷浑和慕容曦光 · 查看更多 »

慕容曦皓

慕容曦皓(),字曦皓。唐朝吐谷浑人。慕容宣超和姑藏县主的次子。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曾孙。封宁朔县开国伯。 慕容曦皓少荫补千牛备身,授尚舍直长。後担任押蕃浑使,抵御吐蕃。因功拜尚衣奉御。安史之乱时,叛军至太原。慕容曦皓参与保卫。累转左武卫大将军、大同军使。宝应元年九月十二日因病去世於任上,年五十五岁。大历四年(769年)二月初十日自太原启殡,葬于长安县高原阳。嗣子慕容崇、慕容信、慕容岗、慕容述、慕容近、慕容迥、慕容遨、慕容遂。两唐书记载他的儿子是慕容兆,但根据出土的慕容曦光、太原郡夫人武氏、慕容曦皓的墓志铭,慕容兆是慕容曦光和太原郡夫人武氏的儿子。.

新!!: 吐谷浑和慕容曦皓 · 查看更多 »

慕利延

慕利延(),又作慕延,封西平王,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十一任統治者,他為惠王慕璝弟弟,承襲惠王擔任首領。 北魏封他为镇西大将军,西平王。刘宋封他为镇西将军、秦州、河州刺史,陇西王。439年,改封河南王。北魏灭北凉,他惧怕西奔,魏太武帝安抚後,他才返回。444年,他杀死侄子纬代,纬代的弟弟叱力延等人到北魏,请求攻打慕利延。他被北魏晋王拓跋伏罗击败,逃到白兰。侄子拾寅逃到河曲,从弟伏念率领一万三千人归降北魏。445年8月,被北魏打敗,退自于闐,南征罽賓。446年復位。450年,向刘宋朝贡,请求从龙涸入刘宋避难。后来北魏撤军,没有迁徙。.

新!!: 吐谷浑和慕利延 · 查看更多 »

慕璝

慕璝,(),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十任統治者,他為烏紇提之子,威王阿豺同母異父弟,承襲威王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25年-436年。 他南结刘宋、北交北凉、夏国,被赫连定封为河南王。和北凉沮渠蒙逊联合攻打西秦,西秦迁居到陇西,他占据西秦之地。431年,俘虏夏国皇帝赫连定,灭夏国。把赫连定送到北魏国都平城报捷,被魏太武帝封为大将军、西秦王。432年,朝贡刘宋,宋文帝封他为陇西王,于是归还夏国俘虏的南朝将士。436年死后,北魏赐谥号惠王,弟弟慕利延即位。.

新!!: 吐谷浑和慕璝 · 查看更多 »

执失思力

執失思力(),中国唐朝軍人,突厥人,唐高祖驸马。 執失思力是突厥处羅可汗、頡利可汗属下執失部的酋长,官职为俟利发。626年,出使唐朝,出言不逊,被唐太宗囚在门下省,不久放还。貞观年間,護送隋朝蕭皇后归唐,唐太宗任命他为左領軍将軍。頡利可汗被唐击敗,太宗命執失思力说服渾、斛薩部落降伏。執失思力在太宗側近为官,在太宗狩猎兔子时进諫:“陛下为四海父母,乃自轻,臣窃殆之。”后来太宗又狩猎追鹿,思力固諫。 635年,参与平定吐谷渾。645年,太宗遠征高句麗,執失思力駐屯金山道,領知突厥来牵制薛延陀。薛延陀10万兵侵攻唐境,思力引薛延陀入夏州,撃破之。638年秋,松赞干布亲自指挥大约20万吐蕃军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开始攻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但同时松赞干布又派遣使者到唐朝国都长安再次请求,并宣称他们打算欢迎公主。唐太宗派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指挥5万军队,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协助,援救松州。与此同时,吐蕃军正在围困松州的首县——嘉诚(今四川松潘),但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646年,又跟从江夏王李道宗破薛延陀残余,灭薛延陀汗国。 思力娶唐高祖李淵之女九江公主为妻,并赐铁劵,官駙馬都尉,封安国公。653年,房遺愛之乱起,思力因和遺愛交友、获罪連。唐高宗因思力的战功没有杀他,改流放巂州。公主请求削封邑,与夫同行。九江公主先于執失思力去世。龍朔年間,思力为归州刺史,不久去世。664年,恢复公主封邑,追贈思力勝州都督,谥号景。.

新!!: 吐谷浑和执失思力 · 查看更多 »

扶州

扶州,南北朝到唐朝和元朝的州,在今九寨沟附近。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設置龙涸防(今四川省松潘县)。天和元年(566年),吐谷渾龙涸王莫昌内属北周,設置扶州。管理龙涸郡一郡,嘉城县、金崖县、交川县、江潭县四县。隋開皇七年(587年),废扶州,嘉城县、金崖县归邓州,交川县及江潭县归会州管辖。同年邓州改称扶州(治所在今四川省九寨沟县)。邓州原为北魏設置的寧州。西魏改为邓州。大業二年(606年),废芳州,轄地域归扶州。大業三年,郡制施行,改称同昌郡,下管轄7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在嘉城县设置松州,治所在嘉诚(今四川省松潘县)。广德年间被吐蕃占领。元朝在文州设置文扶州万户府,管理扶州。明朝废除,地属松潘卫。 F F F F.

新!!: 吐谷浑和扶州 · 查看更多 »

拾寅

拾寅,()即河南王,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十二任統治者,他為西平王慕利延侄子,承襲西平王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453年-481年。 其父树洛干,他居于伏罗川。修筑宫殿城池,信奉佛教。对北魏奉修职贡,被封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又向刘宋进贡,被封为镇西大将军。460年,北魏拓跋新成、南郡公李惠两路袭击,他退守南山,丧失驼马二十万。470年,魏上党王长孙观在曼头山击败,他的从弟豆勿来归降北魏。他派别驾康盘龙入贡求和,被拒绝。又攻打北魏浇河。473年,长孙观和广川公皮欢喜攻打,他派儿子请和。474年,派儿子费斗斤作为侍子,进贡北魏。479年,南齐建立,他也朝贡,封为骠骑大将军。;子.

新!!: 吐谷浑和拾寅 · 查看更多 »

拾归

拾归,一作什归,吐谷浑第八代君主树洛干(405-417年在位)的儿子,第十二代君主拾寅(452-481年在位)的兄弟,第十一代君主慕利延(436-452年在位)的侄子。 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四月,北魏将领封敕文奉命率领步兵、骑兵七千人,在枹罕(一作桴罕)攻打拾归。封敕文兵少,北魏命令安远将军、广川公乙乌头与封敕文在陇西会合,一同攻打拾归。八月,魏军进至武始,拾归乘夜逃走。封敕文进入枹罕,俘获拾归的妻儿及其部众。.

新!!: 吐谷浑和拾归 · 查看更多 »

拓跋伏羅

拓跋伏羅(),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次子、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隱王拓跋余之兄弟。生母越椒房。 拓跋伏羅於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被封為晉王,加車騎大將軍。五年(444年)八月都督高平、涼州諸軍討伐吐谷渾慕容慕利延。 大軍行至樂都,拓跋伏羅向諸將定策時認為若然跟從正道而進攻,恐怕軍聲先振,而敵軍聞風必當遠遁。但是若大軍潛行出其不意突襲敵軍,便似鄧艾擒蜀之計。諸將皆認為艱難不可行。伏羅再解釋當將軍制勝是在很多的可能性裹擇出對其有利的,專心一致地執行便能成功。 遂間道而行,十月到達大母橋後,慕容慕利延的兵士大驚,遂逃奔至白蘭。慕利延兄子慕容拾寅敗走河西,招降其部眾一萬餘人。拓跋伏罗和高凉王拓跋那继续讨伐,却未能取得全胜。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拓跋伏羅薨,因無子而廢除封國。《宋书》称其因在父皇住所被雷劈后没有悲伤,被父皇发怒赐死。.

新!!: 吐谷浑和拓跋伏羅 · 查看更多 »

拓跋赤辞

拓跋赤辞()是中国历史上唐朝初期的一个党项族首领。拓跋赤辞被看作是后来西夏皇族的始祖。 他的部落一开始是与吐谷浑有密切关系的,双方结亲。634年吐谷浑受到唐朝行军大总管李靖攻击时,拓跋赤辞协助吐谷浑抵擋,但是最后吐谷浑被击败。先是依附吐谷浑,后在刘师立的劝告下,他改效忠唐朝,被封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爵封平西公,驻扎在松州(今天的四川松潘)。 后来因为受到吐蕃的攻击不敌,被唐朝举族迁往庆州,今天甘肃庆阳。关于党项北迁是在拓跋赤辞生前还是生后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拓跋赤辞被迁往庆州后被封为右监门都督和平西公。.

新!!: 吐谷浑和拓跋赤辞 · 查看更多 »

拓跋那

拓跋那(),鲜卑名阿斗泥,又作阿斗那《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節平北將軍恒州刺史行唐伯元使君墓誌銘」君諱龍,字平城,河南洛陽人,平文皇帝之六世孫也。極天為構,帶地稱源,」盛德顯於望雲,雄圖煥於羈鹿。祖功符彼相,瞻八命以高驤;父任屬維城,守」四方而作鎮。君幼挺奇姿,生而秀穎,早深漠北之志,少稟山西之風。高祖」宸居兩楹,志清九服,有念名駒,顧懷虎子。太和之始,襲爵平舒男。雖猛志末」申,而雄姿簡帝。會北虜寇邊,烽燧時警,妙簡勳冑,以啟戎行。乃假君寧朔」將軍,龔行北討。帝親臨慰,勉獎以殊續。君前無橫陣,戰必先登,以攘敵之」功,拜奉車都尉。及大軍南伐,師指義陽,復假君龍驤將軍大將軍司馬。君被」堅執銳,斬將搴旗。帝嘉厥庸,眷言捨爵,進授行唐伯,授前軍將軍。趙王以」帝弟之尊,作蕃列岳。司武之任,非君勿居,授開府司馬。及鸞駕親戌,問罪南」服,鼓鞞之思,允屬伊人,復以安遠將軍為右軍統軍,司馬如故。以母憂去官。」君至性通神,哀感行路,豈唯致歎加人,故亦非扶不起。既而沔陽即序,江右」未賓,金革既興,呼門復及。復以驍騎將軍扈駕南討,還加閉野將軍,驍騎如」故。景明在運,邊亭息警,我求明哲,屬以共治,乃除清河內史,伯如故。復以荊」蠻蠢動,將毀王略,輟彼飛軨,統茲戎馬,以龍驤將軍秉麾南伐。又以義陽尚」阻,南師競進,勝負未形,先鳴莫在。以君功宣歷識,氣蓋當時,選眾而舉,朝無」異議。君臨機電決,猛志衝冠,郢城請罪,與有其力。方當騁茲果毅,運此奇謀,」掃狡冠於塞垂,追銜刀於江右;而輔善無驗,大寶多違,忽阻巷歌,奄捐館舍。」以正始元年十月十六日薨於第。葬於首陽之巔。朝廷興嗟舊德,永念勳庸,」追贈使持節平北將軍恒州刺史,謚曰武侯。今重啟幽延,聿遵合骨,故刊石」玄泉,式揚不朽。其辭曰:」長發帝緒,建德應韓,暐暐枝葉,弈弈波瀾。犬牙攸在,磐石斯觀,三千以擊,」九萬伊摶。閑和有素,道術時鑽,北揮嚴敵,南翼行鸞。旅唯正正,師必桓桓,居」難以易,處險而安。運促天長,生危事久,忽變市朝,奄淪丘阜。兩宮貽念,六轡」驤首,永酸易及,長悲夜厚。」祖諱阿斗那,侍中內都大官都督河西諸軍事啟府儀同三司高梁王。」父諱度和,散騎常侍外都大官使持節鎮北將軍度斤鎮大將平舒男。」夫人洛陽紇干氏。祖和突,南部尚書新城侯。父萇命,代郡尹。」夫人下邳皮氏。祖豹,侍中儀同三司淮陽王。父欣,侍中豫州刺史廣川公。,追尊魏平文帝拓跋郁律的后裔,北魏宗室、官员。.

新!!: 吐谷浑和拓跋那 · 查看更多 »

拓跋木弥

拓跋木弥,拓跋党项在隋朝时的首领,西夏的先祖。 本是吐谷浑裨王,因为吐谷浑可汗夸吕年老昏庸,太子大臣都背叛他归附隋朝。开皇八年(588年),拓跋木弥请求率领所属部落一千余家降附隋朝。隋文帝为了表明自己不鼓励背叛行为,对归附部落慰勉安抚,听其自然,不出兵接应。.

新!!: 吐谷浑和拓跋木弥 · 查看更多 »

拓跋新成

拓跋新成(),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次子,生母袁椒房,北魏宗室、官员。.

新!!: 吐谷浑和拓跋新成 · 查看更多 »

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

本条目列出历史上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

新!!: 吐谷浑和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权列表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吐谷浑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39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39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4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4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431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431年 · 查看更多 »

46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46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8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8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7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7年 · 查看更多 »

59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59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59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09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9年 · 查看更多 »

60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0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5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5年 · 查看更多 »

61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1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1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2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2年 · 查看更多 »

62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5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5年 · 查看更多 »

62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2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2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0年代 · 查看更多 »

63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4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4年 · 查看更多 »

63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5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5年 · 查看更多 »

63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7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8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8年 · 查看更多 »

63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8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3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3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2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3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4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5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4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46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66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60年代 · 查看更多 »

663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63年 · 查看更多 »

666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66年 · 查看更多 »

670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670年 · 查看更多 »

6世纪

501年1月1日至6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6世纪。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很动乱及不稳定的时期。 在中国南北朝轮换交替,战火纷纷,一百年间,中国南方三朝交替,在北方换了五个朝代。直到世纪末,中国才再度在隋朝的统治下统一。 在欧洲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但新生的势力还未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 在亚欧大陆上唯一一个比较稳定的帝国是拜占廷帝国。 在与世隔绝的美洲,玛雅文明的發展到達了它的顶峰。 宗教方面,在东方佛教向朝鲜、日本、越南等边缘地区流传,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影响很深的宗派(如天台宗)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在西方基督教也开始了它对中欧的征服。在阿拉伯半岛上,伊斯蘭教這一个新的世界宗教,正在形成。.

新!!: 吐谷浑和6世纪 · 查看更多 »

76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760年代 · 查看更多 »

763年

没有描述。

新!!: 吐谷浑和763年 · 查看更多 »

7世纪

601年1月1日至7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7世纪。唐朝取代隋朝领导中国,而本世纪末期武周中断了李唐朝廷。经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和「武周之治」后,疆域辽阔、「万邦来朝」。 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使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而日本此时处于社会经济巨大变革的飞鸟时代,大和政权得到发展和巩固。 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并迅速开始了「穆斯林征服」,建立了倭马亚王朝,震撼了从中亚到西欧的世界。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兴衰,萨珊王朝灭亡。拜占庭帝国虽丧失了查士丁尼时代的大片领土、与萨珊王朝交战不利,但将新兴的穆斯林抵御在君士坦丁堡——被誉为「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之外。北印度一度统一在盛极一时的戒日王朝之下。 在中美洲,蒂卡爾在Hasaw Chan K'awil(阿赫卡王,双月,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年-734年在位)統治下重新強大,並在西元695年打败卡拉克穆尔,使得蒂卡尔重新成为玛雅中部地区的霸主。.

新!!: 吐谷浑和7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吐谷渾河南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