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司马冏

指数 司马冏

齊王司馬冏(),字景治,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文帝司馬昭次子齊獻王司馬攸之子,生母賈荃是惠帝皇后賈南風的異母姊姊(賈充元配李婉所生二女之長者)(參《晉書》司馬冏見賈后情狀)。.

目录

  1. 36 关系: 司馬允司馬鑒司馬蕤司馬榦司馬機司馬攸司马寔司马覃司马超司马柔之司马楙大司马孫秀 (西晉)中國皇儲列表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张华何勖 (西晋)刘琨刘舆 (西晋)刘蕃刘逵 (西晋)八王之乱石陋祖逖荀闓西晋西晋故事新编高光 (晋朝)齐王江統河東公主洛阳历史洛阳市晉惠帝晋书晋朝

司馬允

司馬允(),字欽度。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子,母親為李夫人,同母弟吳孝王司馬晏。.

查看 司马冏和司馬允

司馬鑒

司馬鉴(),字大明,西晋宗室,河內溫縣人。司馬昭第六子,不知母氏,初封临泗亭侯。晋武帝即位,封乐安王。武帝为司马鉴及燕王司马机高选师友,下诏:“乐安王鉴、燕王机并以长大,宜得辅导师友,取明经儒学,有行义节俭,使足严惮。昔韩起与田苏游而好善,宜必得其人。”泰始年间,拜越骑校尉。咸宁初年,以齐国的梁邹加封,之国就封,服侍中之服。元康初年,征为散骑常侍、上军大将军,领射声校尉。不久为使持节、都督豫州军事、安南将军,代清河王司马遐镇许昌,因病没有成行。元康七年去世,谥号平,子殇王司马籍立。司马籍死后无子,齐王司马冏以子司马冰为司马鉴后嗣。以济阴一万一千二百一十九户改为广阳国,立司马冰为广阳王。司马冏败,广阳国废。.

查看 司马冏和司馬鑒

司馬蕤

司馬蕤(),字景回,西晋人。齐献王司馬攸的庶長子。其叔父遼東王司馬定國早死,司馬攸以司馬蕤作為其繼嗣,继辽东王之位。太康四年(283年)五月,改封東萊王,元康年间历任步兵、屯骑校尉。 司馬蕤生性凶殘,好嗜酒,数次凌辱弟弟齐王司马冏,司马冏因他是自己兄长而包容他。皇叔祖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冏起兵讨伐他,司马伦收捕司马蕤及其弟北海王司马寔下廷尉狱,将要诛杀他们。太子中庶子祖纳劝谏保全司马蕤兄弟。正好司马伦心腹孙秀被司马冏等讨伐而死,司马蕤等得以幸免。司马冏率众入洛阳,司马蕤在路上迎接,司马冏不立即相见,司馬蕤愤然说:“吾坐尔殆死,曾无友于之情!” 司马冏推翻司马伦后以大司马身份執政,任司马蕤为散騎常侍,加大將軍、領后军、侍中、特進,增邑满二万户。司马蕤向司马冏请求开府,司马冏说:“武帝子吴王、豫章王尚未开府,你应该在他们之后。”司马蕤因此愈发怨恨,秘密上表司马冏专权。永寧元年(301年)六月,司馬蕤與左衛將軍王輿謀廢司馬冏,八月事敗後被廢為庶人,徙居上庸,王輿被灭族。司马蕤又被改封微阳侯。当月,司馬冏指使上庸内史陈锺秘密殺死司马蕤。晋惠帝下诏诛杀陈锺,复司马蕤封爵,以王礼改葬。 子司马遵继嗣,后又出继成都王司马颖。后来翊军校尉李含奔长安诈称受密诏,唆使河间王司马颙诛杀司马冏,司马颙就上表称司马蕤知道司马冏的逆行,上表陈说,反被诬陷获罪罢黜迁徙。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司马冏伏诛,司马蕤另一子司马照被封为齐王。.

查看 司马冏和司馬蕤

司馬榦

司馬榦,字子良,西晋宗室,河內溫縣人。司馬懿嫡三子,张春华所生(胞兄為司馬师、司馬昭)。妻为满宠之女,满伟之妹。 曹魏末以公子(司马懿追封公爵)赐爵安阳亭侯。后来魏帝曹髦攻打司马昭时,司马榦闻讯欲入阊阖掖门,但守门的司马昭掾属满长武、孙佑等不纳,只让他走东掖门,导致他未能及时与司马昭会合。司马昭为此要灭孙佑族,在从事中郎荀勖劝谏下免孙佑为庶人,而满长武则受刑而死,其父即司马榦的内兄卫尉满伟也被免为庶人。 迁抚军中郎将,进爵平阳乡侯。建五等爵位,改封定陶伯。晋武帝登基,封平原王,封邑一万一千三百户,给鼓吹、驸马二匹,加侍中之服。咸宁初年,遣诸王之国就藩,司马榦有疾病,所以清虚静退,简于情欲,晋武帝特诏留他在洛阳。太康末年,拜光禄大夫,加侍中,特假金章紫绶,班次三司。晋惠帝即位,进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司馬榦为王,不事王国之务,有所调补,必以才能。虽有爵禄,若不在己,秩奉布帛,都累积腐烂。阴雨天则出犊车而内露车,或问其故,对曰:“露者宜内也。”朝士造之,虽通姓名,必令立车马于门外,或终夕不见。时有得观,与人物酬接,亦恂恂恭逊,初无阙失。司馬榦的姬妾死后,入敛不钉棺,置于后空室之中,几天去看一次,有时居然对尸体行淫秽,等到尸体腐烂才安葬。 赵王司马伦辅政,以司马榦为卫将军。惠帝反正复位,又以司马榦为侍中,加太保。齐王司马冏平赵王司马伦,宗室朝士都用牛酒劳赏司马冏,只有司马榦怀揣百钱,见司马冏说:“赵王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司马冏辅政,司马榦到访,司马冏出迎拜。司马榦入室,踞坐床上,不让司马冏坐,对他说:“汝勿效白女兒,”意指司马伦。司马冏被杀后,司马榦恸哭,对左右说:“宗室日衰,唯此兒最可,而复害之,从今殆矣!” 东海王司马越至洛阳,去探望司马榦,司马榦闭门不纳。司马越驻车等候良久,司马榦才派人道歉送客,他自己在门后偷看。当时没人知道他的意思,有人认为他有疾病,有人认为他晦迹。永嘉五年正月庚辰日(311年2月26日)去世,时年八十。当时刘聪攻洛阳,朝廷没有来得及赠谥号。有二子,世子司马广早卒,次子司马永太熙年间封安德县公,散骑常侍,皆为善士。永嘉之乱遇难,合门被杀。.

查看 司马冏和司馬榦

司馬機

司馬機,字太玄,西晋宗室,河內溫縣人。司馬昭第七子,不知母氏。清惠亭侯司馬京死后,以司馬機为嗣。泰始元年(265年),封燕王,封邑六千六百六十三户。司马机到燕国,咸宁初年被征为步兵校尉,将渔阳郡并入燕国,加侍中之服。拜为青州都督、镇东将军、假节,以北平郡、上谷郡、廣寧郡一万三百三十七户增燕国为二万户。去世后无子,齐王司马冏上表以子司马几为嗣。后司马冏失败,燕国国除。.

查看 司马冏和司馬機

司馬攸

司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内郡溫縣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及西晉宗室。晉景帝司馬師之繼子,晉文帝司馬昭次子,晋武帝司馬炎之同母弟,八王之亂参与者之一司马冏之父。.

查看 司马冏和司馬攸

司马寔

司马寔(),字景深,西晋齐献王司马攸的庶次子。初为长乐亭侯。太康四年(283年),代替已去世的五弟司马赞出继叔父广汉殇王司马广德,由朝廷告太庙,并改封北海王。 晋惠帝年间,皇叔祖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寔的弟弟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他,司马伦收捕司马寔及其兄长司马蕤下廷尉狱,将要诛杀他们。太子中庶子祖纳劝谏保全司马蕤、司马寔兄弟。正好司马伦心腹孙秀被司马冏等讨伐而死,司马蕤、司马寔等得以被赦免。 后来司马冏推翻司马伦,以大司马主政。永宁初年,以司马寔为平东将军、假节,加散骑常侍,代司马冏镇许昌。不久进安南将军,都督豫州军事,增邑满二万户。未出发,又留为侍中、上军将军,给千兵百骑。 二年(301年)十二月,司马冏败亡,司马寔被废为庶人。后事不详。 S.

查看 司马冏和司马寔

司马覃

司马覃(),晉朝皇太子,為晋武帝司马炎之子清河王司马遐的长子,300年,司马遐死后,司马覃袭封清河王。祖母是陈美人(陈太妃),母周氏。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皇太孙司马臧、司马尚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死亡。302年,根据齐王司马冏的上书建议,册立司马覃为皇太子。304年二月,成都王司马颖控制朝廷,废太子司马覃复为清河王,307年十二月,前北军中候任城吕雍、度支校尉陈颜等谋立司马覃为太子,事发司马覃於308年二月十六辛卯被东海王司马越杀害,以庶人礼埋葬。.

查看 司马冏和司马覃

司马超

司马超可以指:.

查看 司马冏和司马超

司马柔之

司马柔之(),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追尊晋宣帝司马懿玄孙,太宰、录尚书事、汝南文成王司马亮曾孙,骠骑将军、南顿王司马宗之孙《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太元中,诏以故南顿王宗子柔之袭封齐王,绍攸、冏之祀,历散骑常侍。元兴初,会稽王道子将讨桓玄,诏柔之兼侍中,以驺虞幡宣告江、荆二州,至姑孰,为玄前锋所害。赠光禄勳。子建之立。宋受禅,国除。,东晋宗室、官员。.

查看 司马冏和司马柔之

司马楙

司马楙(),字孔伟,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西晋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西晋大司马、义阳成王司马望第四子,西晋宗室,官员。.

查看 司马冏和司马楙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查看 司马冏和大司马

孫秀 (西晉)

孫秀(),字俊忠,祖籍琅琊(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是西晋时期的大臣,曾任中书令,后被攻杀于中书省。.

查看 司马冏和孫秀 (西晉)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查看 司马冏和中國皇儲列表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查看 司马冏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查看 司马冏和张华

何勖 (西晋)

何勖,中国西晋官员,历任廷尉、豫州刺史、车骑将军领中领军。 290年,杨骏想要讨伐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向廷尉何勖问计。何勖回答:“现在朝廷人心归附明公,明公为什么不讨伐别人而害怕被人所讨伐!”有人劝说司马亮率所部入朝废除杨骏,司马亮不能采纳,乘夜驰赴许昌,故得免祸。 301年春正月,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共同举兵,并派人联结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及新野公司马歆四位宗室,讨伐司马伦。四月,司马冏率领何勖等在阳翟击破张泓,斩杀孙辅等。灭司马伦,辅佐晋惠帝复位。司马冏辅政,以车骑将军何勖领中领军。封葛旗为牟平公,路秀小黄公,卫毅阴平公,刘真安乡公,韩泰封丘公,号称“五公”。 淮南袁甫曾经对中领军何勖说,自己能当县官。何勖说:“想要当县宰,不当台阁之职,为什么?”袁甫说:“人各有所能,有所不能。譬如丝织品中最好不过就是锦,但锦不可做帽子;五谷中最香美不过就是稻,但稻不可做咸菜。所以圣王任用人才,必先看他的才器,如果不是全能之材,怎么都当高官呢!黄霸驰名州郡,在京城没有名声。廷尉之材,不为三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何勖赞同,任命他为松滋令。.

查看 司马冏和何勖 (西晋)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查看 司马冏和刘琨

刘舆 (西晋)

刘舆(),字庆孙。中国西晋末年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其祖父刘迈官至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也曾出任高官。《晋书》卷六十二.

查看 司马冏和刘舆 (西晋)

刘蕃

刘蕃(),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父刘迈有经国之才,官至相国参军、散骑常侍。刘蕃清高冲俭,官至光禄大夫。刘蕃的妻子是尚书郭奕的姐妹,生有刘舆、刘琨。 晋惠帝八王之乱期间辅政的皇叔祖赵王司马伦因儿子司马荂是刘蕃的女婿,于是任用刘蕃及其诸子散骑侍郎刘舆、冠军将军刘琨等。后来司马伦篡位称帝败亡,永宁元年(305年)六月,惠帝堂弟齐王司马冏辅政,因刘蕃父子有当世人望,特赦了他们。 后来司马冏也败亡,永兴二年(305年),惠帝出奔长安,东海王司马越图谋迎驾,八月,以刘蕃为淮北护军、豫州刺史。时刘琨为骠骑将军持节领豫州刺史都督河北诸军事范阳王司马虓司马,左将军时任豫州刺史刘乔拒绝调任,攻司马虓于许昌,败之,擒住刘蕃夫妇。司马虓领冀州后,派刘琨去幽州乞求刺史王浚出兵,得突骑八百人,与司马虓渡河一同在廪丘击败兖州刺史车骑将军东平王司马楙,刘乔劫持刘蕃,载以槛车,战败南逃,刘琨才救出父母刘蕃夫妇。永嘉元年(307年),刘琨为并州刺史,十二月在战斗中来到晋阳经营,五年(311年)六月,刘蕃也从洛阳投奔他。 刘琨部下奋威护军令狐盛性亢直,数次劝刘琨除掉晋阳令徐润,刘琨不接受他的意见,反而在六年(312年)失察听信徐润谗言杀了令狐盛。刘琨母都知道刘琨不能成事,且必殃及自己。令狐盛子令狐泥因而投奔自称汉帝的刘聪,具言刘琨虚实。刘聪大喜,以令狐泥为向导,正好上党太守袭醇也投降刘聪,雁门乌丸复反,刘琨亲率精兵出战,于是刘聪遣子河内王刘粲、族兄弟中山王刘曜及令狐泥乘虚袭晋阳,太原太守高乔以郡投降。八月,刘琨回救晋阳,不及,率左右数十骑奔常山,刘粲、刘曜入晋阳,令狐泥杀刘蕃夫妇。十月,刘琨杀败刘粲等,志在复仇,却无奈力弱,泣血呆立,抚慰伤痍,移居阳邑城,招集亡散。 F Category:石家庄人 Category:西晋政治人物 Category:西晋军事人物 Category:五胡十六国政治人物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军事人物 Category:西晋被杀害人物.

查看 司马冏和刘蕃

刘逵 (西晋)

刘逵,济南郡人,中国西晋官员。晋惠帝时侍中。.

查看 司马冏和刘逵 (西晋)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發生於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场由西晋皇族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為中国历史上一場極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晉書》将八王彙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間,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后晋室遗族走避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后,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查看 司马冏和八王之乱

石陋

石陋,字处贱,乐陵郡厌次縣(今山东省阳信县东南)人。西晋官員。司徒石鉴之子。 石陋袭封父爵为昌安县侯,官至屯骑校尉。晋惠帝太安年间,为光禄勋。当时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晋惠帝下诏以司马乂为大都督,与司马颙、司马颖拒战三月。朝廷派石陋劝说司马颖,让他和司马乂分陕而居,司马颖不从。.

查看 司马冏和石陋

祖逖

逖(),字士稚,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

查看 司马冏和祖逖

荀闓

荀闿(),字道明,中国西晋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藩之子。 荀闿与兄荀邃齐名,晋惠帝时,齐王司马冏辟为大司马掾。京师称他为:“洛中英英荀道明。”八王之乱,司马冏被杀,众人不敢收尸安葬,荀闿与司马冏故吏李述等收葬司马冏,为时论所称道。永嘉之乱,与荀邃渡江,司马睿拜他为丞相军咨祭酒。晋元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转任少府,历任侍中、尚书。封射阳公。太宁二年(324年)荀闿卒,追赠卫尉,谥定。其子荀达嗣位。荀闿与诸葛恢、蔡谟均字道明,故号称“中兴三明”。.

查看 司马冏和荀闓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查看 司马冏和西晋

西晋故事新编

《西晋故事新编》是中国作家马舒编著的一部关于西晋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高平陵之变到西晋灭亡共75个历史故事。接续在文革中的去世的林汉达所著的《故事新编》系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1984年7月,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其后又有《东晋故事新编》《南北朝故事新编》《隋朝故事新编》。.

查看 司马冏和西晋故事新编

高光 (晋朝)

光(),字宣茂,陈留郡圉城(今河南省荥阳市)人,西晉時期官員,父亲高柔。 高光年少时熟悉刑法,由太子舍人升任尚书郎,出为幽州刺史、颍川郡太守。晋武帝设置黄沙狱,任命他为黄沙御史,后任廷尉。元康年间,高光任尚书,主管三公曹。赵王司马伦篡位,高光没有阿附。301年(永宁元年),司马伦被赐死,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辅政,高光任为廷尉、尚书,加奉车都尉。305年(永兴元年),高光从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有功,被封为延陵县公,食邑18000户。十二月,惠帝被张方所迫前往长安,高光侍奉惠帝西行。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306年(光熙元年),惠帝回洛阳,高光为太弟(皇太弟司马炽)少傅,加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依旧。307年(永嘉元年),司马炽即位为晋怀帝,加授高光光禄大夫、佩金章紫绶。308年(永嘉二年),高光任尚书令,余官依旧。十一月,高光病逝,赠司空、侍中。因为不久后洛阳被攻陷,高光没有被授予谥号。.

查看 司马冏和高光 (晋朝)

齐王

王是指春秋战国齐國的君主,或一個封號:.

查看 司马冏和齐王

江統

江統,字應元,西晉陳留圉县(今河南省杞縣南)人。.

查看 司马冏和江統

河東公主

河東公主,晋朝公主,晋惠帝司马衷和皇后贾南风的女儿。 河东公主得病,巫师以为应该实行宽和的政令,贾南风以晋惠帝的名义下诏大赦天下。孙秀帮助司马伦杀害贾南风皇后,永康元年(300年)九月使自己的儿子孙会娶河东公主。孙会“形貌短陋,奴仆之下者”,301年四月初七,司马颖、司马冏入洛阳,杀死孙秀、孙会父子。 《艺文类聚 卷十六》称贾南风有两女:弘农郡公主司马宣华、哀献皇女司马女彦。临海公主一说为羊献容皇后所生,弘农郡公主司马宣华应是河東公主或始平公主。.

查看 司马冏和河東公主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查看 司马冏和洛阳历史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司马冏和洛阳市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查看 司马冏和晉惠帝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查看 司马冏和晋书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查看 司马冏和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