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叶向高

指数 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十一年進士。崇禎年間官至內閣首輔。.

69 关系: 劉一燝历史南顶娘娘庙叶姓吳文華天主教福州总教区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孝靖皇太后官應震中國宰相列表中國土地兼併史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东林党东林点将录徐光启國本之爭利玛窦刘志选嘉靖中兴周宗建周嘉謨呂克孝王在晉王化貞王锡爵福州历史福州市福州民系福清市瑞云塔燕窝楼盋山志韓爌萬曆怠政顧憲成袁崇焕許士柔马鸣霆黄阁重纶坊闽南民系董應舉钱谦益蔡國用鄭振先艾儒略英雄 (2002年电视剧)陳一元陳萬化李三才李廷机...東林黨爭楊道賓毛文龙溫純滕公栅栏朱紫坊明史明史人物列表明实录明光宗明神宗明熹宗明朝天主教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明朝禮部尚書明朝首辅列表明朝諡號列表明故宫方从哲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劉一燝

劉一燝(),字季晦,江西南昌人。晚明東林黨政治人物,與葉向高、左光斗同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歷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內閣首輔。.

新!!: 叶向高和劉一燝 · 查看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叶向高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南顶娘娘庙

南顶娘娘庙,是北京市的道教宫观,为北京“五顶”之一。 南顶娘娘庙起初指今通州区马驹桥畔的碧霞元君庙。清朝改指今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的碧霞元君庙,又称“小南顶”,而将原先马驹桥畔的碧霞元君庙改称“大南顶”。李海彬,碧霞元君信仰与北京的“五顶”,中国道教2006年第3期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北京出版社,1993年.

新!!: 叶向高和南顶娘娘庙 · 查看更多 »

叶姓

葉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名列百家姓第257位。在簡體字中因為把“--”簡化為“--”,致使與-zh-tw:正體字;zh-hk:繁體字;zh-hans:繁体字-中的--(讀作“協”,與協相通,有協同、--韻之意)重疊,使兩者容易混淆。例如:日本藝人-叶-氏姐妹花、-叶-恭子、-叶-美香及漫畫家-叶-恭弘中的--並非指華人常見的--姓。宋人在《新唐書》編纂時誤將葉姓的前身沈尹氏與姬姓沈氏混為一談,造成民間有沈葉同宗之訛傳。 葉姓於宋朝为著姓。香港拼音則為“Yip”或“Ip”。.

新!!: 叶向高和叶姓 · 查看更多 »

吳文華

吴文华(),字子彬,福建福州府連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叶向高和吳文華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福州总教区

天主教福州总教区(Arkidioecesis Fuceuv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福建省建立的一个著名总教区。.

新!!: 叶向高和天主教福州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

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简称天仙宫,当地人俗称天仙庙,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37号,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现已无存。北京志:文物卷 文物志,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278页.

新!!: 叶向高和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 · 查看更多 »

孝靖皇太后

孝靖太后(),王氏,名不詳,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貴妃,明光宗朱常洛生母。.

新!!: 叶向高和孝靖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官應震

官應震(),字東鮮,號暘谷,一號陽初,湖廣黃岡(今湖北)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遷居蘄水(今湖北浠水)。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進士,任南陽縣知縣,歷任戶科給事中。屬於楚黨人物,以攻擊东林黨为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揚言东林黨不肖之徒“外資氣魄於李三才,內借威福於葉向高”。光宗時任太常寺少卿,不久辞官返籍,次子官撫極,曾拜太僕寺卿。著有《大六壬類占》,《宛潍政纪》10卷。.

新!!: 叶向高和官應震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叶向高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土地兼併史

土地兼併是一个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概念,指少数人拥有越来越多土地的过程。土地兼併的结果是另外一些人只能拥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丧失土地。 在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裡,土地兼併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激发民变。《韩非子》稱:“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中国历史上,历代朝廷都将抑制土地兼併作为基本国策,例如北魏的均田令,隋唐的均田制,明朝张居正執行一条鞭法,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新!!: 叶向高和中國土地兼併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叶向高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文官为主、各省士林相依附而成的一个儒家政治集团。雏形是徐階的「江南官僚集團」,於萬曆年間初見(《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東林」二字取自於顧憲成講學之東林書院,是為東林黨稱之嚆矢。.

新!!: 叶向高和东林党 · 查看更多 »

东林点将录

《东林点将录》,又稱《东林党点将录》,是明代魏忠贤閹黨網羅東林黨重要成員的作品,天启五年(1625年),東林黨爭,阉党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方式,编东林党一百零八人为《东林点将录》。.

新!!: 叶向高和东林点将录 · 查看更多 »

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Paulus),谥文定。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天主教教友领袖,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任上病逝于北京。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徐光启病逝后,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馮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发展路线。 坚持无神论立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且曾与梵蒂冈长期交恶的中共当局侧重于宣传其为“爱国科学家”。但近年来,中国内地学界和舆论已开始公开强调徐光启近乎“中国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和虔诚天主教徒的敏感身份。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徐保禄阁老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热忱而忠贞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誉為中国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启被天主教上海教区宣告为“天主之-zh-hans:仆;zh-hant:僕;-”,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新!!: 叶向高和徐光启 · 查看更多 »

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又稱爭國本。是明神宗冊立太子的爭議,由於中國古代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被稱為國本之爭。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宮女王氏所生)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議立長子為太子,明神宗的長子朱常洛,原為神宗偶然寵幸宮女王氏所生的,明神宗因為不寵愛朱常洛的母親,所以不想立常洛為儲君,有意立得寵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卻受到大臣與慈聖皇太后極力反對。由於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兩個派別,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神宗被群臣所迫,不能立常洵為儲,因而以幾十年不上朝的方式向朝臣們抗議,是為萬曆怠政。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封國為洛陽。但是福王不到洛陽去,遲遲逗留於北京。直到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發生,輿論對鄭貴妃非常不利後,福王才被迫離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第四篇 第十七章 神宗貪怠與東林會議〉第327頁-第345頁。。.

新!!: 叶向高和國本之爭 · 查看更多 »

利玛窦

泰奥·里奇(Matteo Ricci,,),漢名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國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4年獲得天主之僕稱號。天主教馬切拉塔教區于2011年開始對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列真福品进行审理。.

新!!: 叶向高和利玛窦 · 查看更多 »

刘志选

刘志选(),明朝阉党政治人物。东林党争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 叶向高和刘志选 · 查看更多 »

嘉靖中兴

嘉靖中兴又称嘉靖之治、嘉靖革新、嘉靖新政,是指在明嘉靖帝时期出现的改革与中兴局面。 嘉靖帝登基後效法明太祖和明成祖的治国手段推行“新政”,政治上英明苛察,严以驭官,整顿朝纲,大赦天下,严禁宦官干预朝政,集异纳谏,勤于政务,完善科举制度;经济上宽以治民、减轻赋役,勘查皇室庄园和勋戚庄园,把耕地还于老百姓,同时还鼓励耕织,减轻租银,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体恤民情;军事上,正视哈密问题,大力提拔将才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以解除边疆危机。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清修《明史》评价他是“中材之主”。.

新!!: 叶向高和嘉靖中兴 · 查看更多 »

周宗建

周宗建(),字季侯,號來玉。蘇州吳江(今屬江蘇)人,明末東林七賢(東林黨七君子)之一。 尚書周用之曾孫。少時聽楊繼盛故事,曾嘆道:“忠愍(楊繼盛)不死!”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技武康縣知縣,升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天启元年,為顧存仁、王世貞、陶望齡、顧憲成請諡。天啟二年(1622年),彈劾魏忠賢與客氏亂政,激怒明熹宗,因諸大臣力救免死。次年再上疏指斥魏忠賢擅權。天启中御史倪文焕等诋周宗建等讲学为伪学,疏曰:“聚不三不四之人,说不痛不痒之话,作不浅不深之揖,啖不冷不热之饼。” 後死於獄中。.

新!!: 叶向高和周宗建 · 查看更多 »

周嘉謨

周嘉謨(),字明卿,庠籍湖广汉川,世居天門(今湖北省天門市)。.

新!!: 叶向高和周嘉謨 · 查看更多 »

呂克孝

呂克孝,直隸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人。明朝解元。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天鄉試,呂克孝中式第一名。主考朱國祚、葉向高。事後查出呂克孝關於倭寇策論與河南鄉試錄雷同。取中呂克孝的葉向高被言官參劾。朱、葉二人上書認罪,皆罰俸。官至工部郎中。 今七宝北大街徐家弄内有解元厅。.

新!!: 叶向高和呂克孝 · 查看更多 »

王在晉

王在晉(),字明初,明朝南直隸苏州府太倉州人。明朝官员。.

新!!: 叶向高和王在晉 · 查看更多 »

王化貞

王化貞(),字肖乾,明朝山東諸城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叶向高和王化貞 · 查看更多 »

王锡爵

王錫爵(),字元馭,號荊石。直隸太倉州人,祖籍山東莘縣,中國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新!!: 叶向高和王锡爵 · 查看更多 »

福州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埠,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新!!: 叶向高和福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叶向高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州民系

福州民系(ipa(福州腔讀音)),即福州族群、福州人、福州侬、十邑人,也有称为闽东民系,是发源于中国福建东部的一个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福州民系是指籍贯在福州十邑,以福州话为母语,认同福州文化的汉族民系。广义的福州民系还包括籍贯在宁德地区其余县市,以广义的闽东语为母语的族群。传统上福州民系不包括该地区同说闽东语的疍民,也不包括近现代迁入福州的外地移民。.

新!!: 叶向高和福州民系 · 查看更多 »

福清市

福清市(闽东语:Hók-chiăng-chê)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简称“融”,因城南玉融山而得名。 福清市为中国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为首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福建省各县(市)的第二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列第廿八位。.

新!!: 叶向高和福清市 · 查看更多 »

瑞云塔

云塔位于中国福建省福清市城区,是明代所建的楼阁式石塔,1961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至四十三年(1606~1615年),由符丞叶成学(叶向高子)与知县凌汉聊主持修建。传说卜基时天现五彩瑞云,故而得名。瑞云塔用花岗岩砌筑,仿木构楼阁式,七层八角,高34.6米。底座为须弥座,周长24米。第一层北面开门,门上有“凌霄玉柱”石匾,其余七面为佛龛。第二至第七层南北两面开门。塔内空心,有石阶通往顶层。顶为葫芦形塔刹。塔身内外均有浮雕,有比丘、佛像等佛教题材以及动植物图案,共400多幅,大者高1.5米,小者仅20厘米。每层进出口处都有两尊守门神,现存12尊。每层檐角均有镇塔将军一尊,共48尊。.

新!!: 叶向高和瑞云塔 · 查看更多 »

燕窝楼

燕窝楼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永岁乡石岗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窝楼为蒋氏宗祠,由牌楼、门楼、东西廊、中殿、过廊、横廊、后殿组成,占地493平方米。牌楼为明代所建,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门楼在牌楼之后,紧密相连,建于清代中期,门两侧楹联为大学士叶向高题。.

新!!: 叶向高和燕窝楼 · 查看更多 »

盋山志

《盋山志》,是南京的一部地方志。清代顾云编纂,薛时雨裁正,初刻于光绪癸未阳月(1883年)。全书囊括盋山脚下龙蟠里为中心方圆十多里(大致相当于今鼓楼区范围)的形胜、祠庙、园墅、人物和艺文等事物。.

新!!: 叶向高和盋山志 · 查看更多 »

韓爌

韓爌(),字虞臣,號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吏部给事中韩楫之子。萬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進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東宮講官。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賢妄興汪文言獄,杨涟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韓爌不應。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楊漣與左光斗同日死於獄中。同年,遭魏黨李魯生彈劾,韓爌去职,後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傾家蕩產。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後,十二月,再召为首辅,為熊廷弼平反。韩爌與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啟、湯若望有往來,家族中有領洗入天主教者。反對兵科給事中劉懋的裁驛之議。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挾持韩爌之孫强迫見面,韩爌不得不出面。不久憂愤卒,年八十岁。.

新!!: 叶向高和韓爌 · 查看更多 »

萬曆怠政

萬曆怠政,是指明朝明神宗當政期間的怠政現象。明神宗的長期怠政主要是執政中後期,因其對政事心灰意懶,加上久病不癒無法處理政事,造成了其長達20年的怠政。數十年的怠政造成當時明政府政務廢弛的現象,在女真族興起並侵佔明朝東北領土、擴張勢力的同時,明神宗依然稱疾不上朝,是導致明朝逐步步向滅亡的原因之一。.

新!!: 叶向高和萬曆怠政 · 查看更多 »

顧憲成

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直隸無錫縣(今无锡锡山区张泾镇)人,明朝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重建東林書院,在野評議時政,廣受支持,人稱東林先生,為東林黨的創始人。天啟初年,贈太常寺卿。後來東林黨爭爆發,被魏忠賢閹黨削官。崇禎初年獲得平反,贈吏部右侍郎,諡端文。.

新!!: 叶向高和顧憲成 · 查看更多 »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新!!: 叶向高和袁崇焕 · 查看更多 »

許士柔

許士柔(),字仲嘉,南京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縣)人,明朝官员,同進士出身。許汾之孙、許嶲之子。.

新!!: 叶向高和許士柔 · 查看更多 »

马鸣霆

鸣霆,字国声,浙江平湖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舉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官福建閩縣知縣,因嚴懲首輔葉向高家奴不法,被彈劾,改浙江紹興府教授。遷南京國子監博士。历南京刑部山西司主事、廣東司員外郎、山東司郎中。遷福建邵武府知府。崇禎元年(1628年),調廣東潮州府知府。升副使,降湖廣僉事。轉河南參議,進副使。迁山东参政,左遷常镇分守参议,进尚宝司卿。告归卒。有《古阁唾余集》。.

新!!: 叶向高和马鸣霆 · 查看更多 »

黄阁重纶坊

“黄阁重纶”坊位于中国福建省福清市城区利桥路,距瑞云塔仅百余米,198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阁重纶”坊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是叶长青为叶向高而建,因叶向高曾在万历、天启朝两度入阁任首辅,故而得名。坊为四柱三间石牌坊,用花岗石砌筑,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宽11米,进深3米,通高10.07米。.

新!!: 叶向高和黄阁重纶坊 · 查看更多 »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新!!: 叶向高和闽南民系 · 查看更多 »

董應舉

董應舉(),字崇相,號見龍,福建閩縣龍塘(今屬連江縣琯頭鎮)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侍郎。.

新!!: 叶向高和董應舉 · 查看更多 »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蘇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领导这一时期的文坛长达五十年。在政治上钱视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被视作“贰臣”。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后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新!!: 叶向高和钱谦益 · 查看更多 »

蔡國用

蔡國用(),字正甫,號靜原,江西金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蔡國用為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進士。由中書舍人擢御史。天启五年(1625年)陳時政六事,詆葉向高、趙南星,而薦亓詩教、趙興邦、邵輔忠、姚宗文等七人,魏忠賢喜,矯旨褒納。但不久即因事得罪魏忠賢,被罷官。 崇禎元年(1628年)後為工部右侍郎。督修都城時,需石甚急,因建議取牙石用之,而受大用。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六月,朝廷要推舉閣臣,蔡國用人望輕,並沒有獲得推薦,而由崇禎帝特旨任禮部尚書,入閣辦事。後累加少保,改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卒於官,贈太保,諡文恪。《明史》稱蔡國用居位清廉謹慎,但與同列張四知皆庸才,碌碌無所見。.

新!!: 叶向高和蔡國用 · 查看更多 »

鄭振先

鄭振先,號太初,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今常州市武進區)。明朝政治人物。 鄭振先為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歷官工部營膳司、兵部武選司、禮部主事。與顧天埈友好,彈劾内阁大学士朱赓、李廷机未果,叶向高认为鄭振先“旦夕望大拜”,“皆自为计”。万历三十九年,被革职,閒居家鄉。其弟鄭振光亦進士出身,其子鄭鄤被凌遲。.

新!!: 叶向高和鄭振先 · 查看更多 »

艾儒略

艾儒略(意大利文:Giulio Aleni,),字思及,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是他的汉文名字。1582年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自1613年起在中国传教36年,直至1649年在福建延平去世。 同利玛窦一样,艾儒略不仅是个神学家,也是个精通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学者,是利玛窦之后最精通中国文化的耶穌會士,也是最重要的天主教来华传教士之一,被教友尊称为“西来孔子”,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新!!: 叶向高和艾儒略 · 查看更多 »

英雄 (2002年电视剧)

《英雄》是一部内地古装武侠剧,又名《天怒神剑》。由中国大陆影视界著名古装王子黄海冰和宁静、张静初主演,拍摄于2002年。.

新!!: 叶向高和英雄 (2002年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陳一元

一元,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曾接替吴道长任嘉定县知县一职,1611年由胡士容接任。官御史,出按江西,移疾去。天启年間任应天府府丞,因与叶向高姻亲,被劾落职。 崇祯年間恢复官职。温体仁因其依附东林党,不召,在家中逝世。.

新!!: 叶向高和陳一元 · 查看更多 »

陳萬化

万化(),名矩,字万化,以字行,号麟岡,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人。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万化為人慈善,有度量,好談笑,能顾全大局,又清廉正直,體恤官民,是明代極少數在東廠廠公任內善終並享清譽的宦官,又篤信佛法。當時的官吏甚至稱他為「陳佛」。 弟陈萬策是萬曆元年(1572年)癸酉科举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

新!!: 叶向高和陳萬化 · 查看更多 »

李三才

李三才(),字道甫,號修吾。陕西临潼人,寄籍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為人揮霍有大略,明史稱其「英遇豪俊,傾動士大夫,皆負重名」,明朝官員,東林黨領導人之一。與汪文言被稱為「漕汪二賢」。.

新!!: 叶向高和李三才 · 查看更多 »

李廷机

李廷机(),字尔张,号九我,福建泉州晋江新门外浮桥(今属鲤城区浮桥街道)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内阁首辅。.

新!!: 叶向高和李廷机 · 查看更多 »

東林黨爭

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政壇派别之間的争斗,“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統稱為齊楚浙黨(後多加入閹黨),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团之爭。.

新!!: 叶向高和東林黨爭 · 查看更多 »

楊道賓

楊道賓(),字惟彥,号荆岩,福建晉江人。.

新!!: 叶向高和楊道賓 · 查看更多 »

毛文龙

毛文龙(),一名伯龙,字振南,浙江布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為明朝抵抗后金的名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辽东失陷后,毛文龙率100多人偷襲敌后,以东江镇,專門游擊與掠奪沿海,有“海外长城”之誉《大明熹宗实录》卷42天启三年十二月:“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但正面攻防不曾贏過,后被袁崇焕矫诏杀害,其東江鎮與當地人民皆哭泣悲鸣不已。.

新!!: 叶向高和毛文龙 · 查看更多 »

溫純

溫純(),字希文,号一斋,更号亦斋,陕西三原县人。明神宗万历时期名臣。官至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新!!: 叶向高和溫純 · 查看更多 »

滕公栅栏

滕公栅栏,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院内,是明朝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墓地,安葬了许多来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及其他天主教教士、教民。现仅存利玛窦墓等一小部分。墓地旁边原有马尾沟教堂。.

新!!: 叶向高和滕公栅栏 · 查看更多 »

朱紫坊

朱紫坊(闽东语:Ciŏ-ciē-huŏng)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一条街道,坊内多明清古民居和名人故居。 朱紫坊位于安泰河边,西靠八一七北路。整个朱紫坊街区面积15.84公顷,街区内有坊巷10条。宋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4人皆登仕,名盛一时,故有“朱紫盈门”之称,坊名遂为“朱紫坊”。历史上,朱紫坊街区是福州文化教育机构集中的地方,从宋太平兴国年间到清末止,这个街区内设有3个孔庙(分别属福州府和闽县、侯官县)、2个县学、2个县衙、1个府学院署。坊内有明朝长史谢汝韵的“泊台别馆”,坊内支巷通花园弄,有宋参知政事陳韡“芙蓉别馆”遗址,后为叶向高故居。此外还有五进的萨氏民居和四进的方伯谦故居。 芙蓉园(叶向高故居)和萨氏民居(萨本栋、萨镇冰故居)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一部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叶向高和朱紫坊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叶向高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新!!: 叶向高和明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新!!: 叶向高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光宗

明光宗朱常洛(),或稱泰昌帝,明朝第15代皇帝,年号泰昌,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新!!: 叶向高和明光宗 · 查看更多 »

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鈞(),或稱萬曆帝,為明朝第14代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九岁的朱翊鈞登基,是为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谥号為「範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史稱萬曆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了万历三大征,保護藩屬,巩固疆土。張居正死後始親政,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徵礦稅亦被評一大病。萬曆年間也走向活潑和開放,利瑪竇覲見萬曆帝,開始西學東漸,但同時朝廷內東林黨爭開始萌芽、塞外又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在其晚年佔領明朝東北大部分地區,使明朝退守山海關,終走向滅亡的局面。.

新!!: 叶向高和明神宗 · 查看更多 »

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校,居效切,拼音「jiào」、注音「ㄐㄧㄠˋ」),或稱天啟帝,光宗長子,中國明朝第16代皇帝。在位時間為1620年-1627年,年號天啟。光宗即位僅一個月而亡,使朱由校匆匆登位為帝,朱由校當時僅14歲,未曾被立为太子,甚至未接受正規教育,政事皆賴宦官輔佐,後來造就了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干政,與閹黨、東林黨之黨爭。.

新!!: 叶向高和明熹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天主教

明朝天主教,是基督教第一大教派——天主教(罗马大公教会)第一次大规模传入并扎根中国汉族士大夫和基层民众的时期,在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上具有深远影响。.

新!!: 叶向高和明朝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内阁成员。内阁初为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

新!!: 叶向高和明朝内阁辅臣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禮部尚書

明朝禮部尚書,為明朝六部中禮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宗伯”(左右侍郎稱“少宗伯”),負責掌管全國的禮儀、祭祀、宴饗、貢舉、外交、宗教事务等政令,為正二品。永樂遷都後,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其實“南京禮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叶向高和明朝禮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无宰相之职,后实有宰相之權。.

新!!: 叶向高和明朝首辅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諡號列表

本表列舉明朝朝廷賜諡號以及獲諡人物:.

新!!: 叶向高和明朝諡號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故宫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列为第一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叶向高和明故宫 · 查看更多 »

方从哲

方從哲(),字中涵,直隸大興(今豐台區)人,祖籍浙江德清,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叶向高和方从哲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叶进卿葉向高葉向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