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史荦伯

指数 史荦伯

史荦伯(Robert Warren Stewart,)是英国圣公会差会派往中国福建省的传教士。 1850年3月9日,史荦伯出生在爱尔兰的望族,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大學,1876年,26岁的史荦伯受英国圣公会差会派遣,携新婚妻子路易莎(Louisa Kathleen Stewart)前往中国福州传教,负责教育工作。他在福州乌石山创办榕城两等小学,在乌石山教案中被毁。 1892年,史荦伯前往澳大利亚,在各地举行巡回聚会,招募青年宣教士前往中国传教。在回到中国后,史荦伯夫妇调往古田县,并且负责照顾当地英国圣公会差会 (女部)的12位单身女传教士(在福建共有26名)。在1895年8月1日的古田教案中,史荦伯夫妇和这些单身女传教士被斋教匪徒杀害。史荦伯及其遇難家人的遺體被葬于福州倉山的洋墓亭。 史荦伯遇难后,古田的圣公会学校以他命名,1920年代发展为史荦伯初级中学,即今日的古田第二中学。.

7 关系: 古田教案史伊尹史超域平話字乌石山教案圣经汉语译本列表洋墓亭

古田教案

古田教案(英文:Kucheng Massacre)是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发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场教案。当天,古田斋教教徒袭击了其时正于古田华山上避暑的英国传教士史荦伯及其妻儿和随行的其他女性教士,死难11人,焚毁房屋两栋。古田教案是义和团之亂前(1899 - 1901年)中国人攻击西方人的最严重的冲突事件,Ian Welch, ,2006。在中国教会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发生于1870年的天津教案。.

新!!: 史荦伯和古田教案 · 查看更多 »

史伊尹

史伊尹上校 (英文:Colonel Evan George Stewart,),生於英國貝德福德 (Beford,England),史犖伯(Robert Warren Steward)和史羅易莎(Louisa Kathleen Stewart)的第七個孩子,史伯特和史羅易莎都是在中國的傳教士。 史伊尹於1893年跟隨父母到了中國福建古田站傳教。史犖伯和羅易莎在1895年在古田站(古田教案)附近的一個華生小山傳教時,遭反對外國傳教士的的中國叛亂暴逃打死。古田教案僅倖存五人,倖存的孩子們被帶到他祖父在都柏林的房子,其中史伊尹與他的兄弟姐妹,被帶到了他們的叔叔和阿姨照顧。 史伊尹在都柏林受教育,在威靈頓書院(Wellington College)讀書,他在數學,歷史和田徑取得優良的成績。 1910年,史伊尹在威靈頓書院畢業,後來到了香港,他的哥哥史超域任校長的聖保羅書院,他在香港為了籌集資金,入讀大學。他加入香港義勇軍,很快就完成籌集資金。 他在1913年回到都柏林,在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 讀歷史。1915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儘管他可以以大學生的身份免除服兵役,他仍然自願加入機關槍軍團。不幸地,他在塹壕戰受傷,他不夠立即恢復他的學位課程 ,1920年在聖保羅書院任教。他在任教時,在港修讀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學位。1926年,都柏林三一學院以他因為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兵役授的身份,頒予他一個歷史學位。 1928年,史伊尹與倫義華主教的女兒蘭拉德(Dorothy Sarah Lander)結婚。1930年,史伊尹繼承哥哥史超域牧師接任聖保羅書院校長。 當1941年日本侵略香港,他任職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第三部隊(機關槍)的指揮,首先在昂船洲,後來在黃泥衝峽於日軍作戰。日本侵略香港前,他的妻子和兒子已被疏散到悉尼。日本投降後,他作為一名自1941年被拘留在亞皆老街軍營的囚犯,傷口不能妥善處理,加上營養不良等,變得病情嚴重,他撤離到澳大利亞,然後到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骨科醫院。他1947年回到香港,並重開聖保羅書院。 史伊尹是香港校際體育委員會主席的主席,香港中學會考小組成員,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聖約翰座堂成員,他其後加入香港軍團,繼承香港保衛隊。1955年,他獲OBE勳章。 史伊尹上校於1958年12月17日逝世,仍是任聖保羅書院校長,享年66歲。他的骨灰被分散在聖保羅書院 ,於校內黃鳴謙堂舉行喪禮,並在聖約翰座堂舉行追思崇拜。史璧琦牧師(Rev. Geoffrey L. Speak)接任校長。同學會在黃鳴謙堂內為故校長史伊尹上校的哥哥史超域牧師立碑紀念,碑石由史超域牧師遺孀揭幕。.

新!!: 史荦伯和史伊尹 · 查看更多 »

史超域

史超域牧師 (英文:The Reverend Arthur Dudley Stewart,),是英國在香港的傳教士,曾擔任聖保羅書院的校長。.

新!!: 史荦伯和史超域 · 查看更多 »

平話字

平話字(),也称作“福州話羅馬字”(),是19世紀早期來福州的英美傳教士根據福州話韻書《戚林八音》設計出的一種羅馬化文字,英文也稱作“Foochow Romanized”。平話字從最初的方案到標準化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於19世紀下半葉定型。 在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平話字一度興盛於福州話通行區的教會内,《聖經》、《讚美詩集》以及大量的傳教作品都使用了平話字。一些教会学校将平话字学习列入课程当中,比如福州陶淑女中和格致书院。在當時,福州本地百姓會說官話會寫漢字的人很少,而相對易學的平話字便成爲了信徒書寫母語的首選。 和閩南語白話字不同,平話字從未走出教會的圈子步入民間,而且即便是教會的人,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平話字。隨著近一個世紀來的國語運動的發展,如今,平話字已然為人所遺忘。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協作之閩東語維基百科便是以平話字及漢字作為書寫文字,算是首次走出民間做為知識推廣的媒介。.

新!!: 史荦伯和平話字 · 查看更多 »

乌石山教案

乌石山教案是1878年8月30日发生在中国福州的一起教案。.

新!!: 史荦伯和乌石山教案 · 查看更多 »

圣经汉语译本列表

本表罗列各种圣经汉语译本,包括深文理(文言文)、浅文理(浅文言文)、官话(白话文)以及汉语各方言的译本。“深文理”和“浅文理”是十九世纪的传教士发明的术语,用以指代中国古代的艰深文言文和浅易文言文。但比较各深文理圣经和浅文理圣经,发现它们在难度上差别不是很大。.

新!!: 史荦伯和圣经汉语译本列表 · 查看更多 »

洋墓亭

洋墓亭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教会公墓,它始建于1848年,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其地点位于仓山区仓前山麦园路西端山头的南北两侧。.

新!!: 史荦伯和洋墓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史犖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