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史宏熹

指数 史宏熹

史宏熹(1905年一?),是一位生於江西南昌的中華民國國軍將領,曾任基隆要塞司令,並在二二八事件中大肆屠殺當地民眾。其兄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史宏烈。.

11 关系: 吳鴻麒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列表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八堵車站事件許朝宗蔣中正蔣經國抗日戰爭時期國共戰役列表林木杞

吳鴻麒

吳鴻麒(1902年—1947年),是一位祖籍福建汀州龍岩、生於臺灣中壢的客家籍人物。曾于臺灣日治時期担任教師、律師,二戰結束后任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庭及臺灣高等法院推事。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因不明原因遇害。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是其親侄。.

新!!: 史宏熹和吳鴻麒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史宏熹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列表

以下所列人物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所認定並公告的部分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由於該事件受難者過多,這裡只舉例比較有名的人物,不完全具備代表性。並按照受難者姓氏教會羅馬字拼音順序排列。.

新!!: 史宏熹和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是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真相研究小組召集歷史學者、法政學者共同參與,歷時年餘而完成的文件,2006年第一版(ISBN 957-29362-1-2)。內容主要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元兇」指向蔣介石,認為蔣介石指派國民革命軍新編21師師長劉雨卿率兵赴台鎮壓,展開屠殺和清鄉的鎮壓工作,應負最大責任。而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軍政人員應負「次要責任」。其他如張慕陶、史宏熹、劉雨卿是鎮壓行動的共犯。而情治人員、半山仔、社會團體與媒體工作者、線民、告密者、構陷者等都有責任。.

新!!: 史宏熹和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名臺北新公園,是一座位於臺灣台北市中正區的公園,北起襄陽路、南至凱達格蘭大道、西為懷寧街、東為公園路,占地71,520平方公尺,鄰近總統府、外交部、臺北賓館、臺大醫院等主要機關建築。.

新!!: 史宏熹和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八堵車站事件

八堵車站事件,是一起發生在1947年初的衝突事件。該事件是二二八事件的構成事件之一。.

新!!: 史宏熹和八堵車站事件 · 查看更多 »

許朝宗

許朝宗(?),是一位生於臺灣基隆的鐵道從業人員,於二二八事件遭人帶走後,即行方不明。 其子許義隆曾任基隆市議員,其孫為知名藝人許效舜。.

新!!: 史宏熹和許朝宗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史宏熹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史宏熹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抗日戰爭時期國共戰役列表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中共根据地不断扩大,加强国共两党的互相猜忌,国共之间的冲突间接不断。共军以“国民党顽固派”之名义打压国军势力。.

新!!: 史宏熹和抗日戰爭時期國共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林木杞

林木杞(1921年-2005年),台灣基隆深澳坑人,二二八事件生還者,國軍將受難者鐵絲穿掌、成排掃射之見證人。.

新!!: 史宏熹和林木杞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