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史元忠

指数 史元忠

史元忠(《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六),唐朝将领,曾任卢龙节度使并实质独立于朝廷,直至841年被杀。 史元忠的生年和家庭背景都无记载。太和八年(834年)九月,他在卢龙任兵馬使,正逢士兵兵变驱逐了节度使杨志诚和监军宦官李懷仵。士兵拥戴史元忠为首。十月,史元忠自称权句当节度兵马。《新唐书》卷八十一月,当史元忠向当时在位的唐文宗呈上杨志诚所制作的帝王服饰,指出杨志诚怀有异志时,杨志诚被处死,十二月,文宗任史元忠为左散骑常侍、幽州大都督府左司马、知府事,充节度留后。九年(835年)二月,转检校工部尚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旧唐书》卷一百八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又授左仆射。《周元长墓志铭》 史元忠对卢龙的治理记载很少。就任当年,他特署周元长为两节度都押牙。开成初年,他与河东节度使李载义累表为潮州司户参军事李宗闵辩解,使其被徙为衢州司马。二年(837年)十二月,奏当管八州准门下牒追刺史右鱼各一只,乞求另赐新铜鱼,获准。五年(940年)四月,以起复守左金吾卫上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番经略卢龙军等使、检校司徒、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的身份建成西山上佛经铭。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又一次骚乱,史元忠被偏将陈行泰所杀。士兵起初拥戴陳行泰接管卢龙自称知留务。当时在位的唐武宗在宰相李德裕建议下,没有立刻回复请求以陳行泰为节度使的表章。闰九月陳行泰被次将張絳所杀,士兵又推立張絳。武宗同样没有批准请求以張絳为节度使的表章。十月,雄武軍指挥使张仲武向朝廷请求讨伐張絳,武宗在李德裕建议下同意了,张仲武很快攻占了卢龙军部幽州,接管了卢龙。.

目录

  1. 11 关系: 幽州节度使張仲武張公素唐書人物列表陈行泰李匡筹李全忠李載義楊志誠朱延嗣新唐书

幽州节度使

幽州節度使,又称幽薊節度使、燕薊節度使、范阳節度使、卢龙節度使,是唐朝在燕薊(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

查看 史元忠和幽州节度使

張仲武

張仲武(),范陽(治今北京市西南)人,唐末時為幽薊節度使。 祖父張仁憲,官至太子中允,其父張光朝,官至六部尚書。自幼博覽群書,尤精《左氏春秋》,為薊北雄武(天津薊縣)軍使。會昌元年(841年)九月,盧龍軍陳行泰發動兵變,殺節度使史元忠自立。又被牙將張絳誅殺。張絳慑于张仲武之名,一度請張仲武主持軍務。不久又上书请求为节度使。張仲武大怒,起兵進攻幽州(北京),並派遣軍吏吳仲舒至京師,請兵攻之,宰相李德裕以仲武知盧龍留后。不久,張仲武以精兵八百、土团五百攻克幽州,殺張絳。會昌二年春,正月,任盧龍節度使。 会昌二年(842年),回纥大将那颉啜统兵南掠,張仲武命其弟张仲至以三萬大军反击,击破回纥骑兵,三万余人投降。张仲武又派大将石公绪領兵進攻契丹與奚族,盡杀回纥监使八百余人。八月,唐廷發兵三路,北伐回纥,以仲武任东面回纥招抚使,乌介可汗逃亡,回纥十万余人投降。大中三年(849年),病死于任上,军中拥立其子张直方继位。.

查看 史元忠和張仲武

張公素

張公素(),唐朝軍閥,于872年至875年间擔任幽州节度使(首府在今北京),并实质独立于朝廷。.

查看 史元忠和張公素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查看 史元忠和唐書人物列表

陈行泰

行泰(),唐朝将领,卢龙军偏将。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被推为主留务。陈行泰遣监军带着军中大将的表文请求被任为卢龙军节度使。宰相李德裕自称熟知河朔形势,以往朝廷遣使赐诏常太快,军情就稳定了。如果置之数月不问,必自己生变;请求留监军而不遣使,静观其变。闰九月,卢龙军果然又乱,杀陈行泰,拥立次将张绛,张绛也请求任为节度使,朝廷还是不理睬。雄武军使张仲武起兵攻打张绛,并遣军吏吴仲舒奉表到京师,称张绛惨虐,请求以本军讨之。十月,吴仲舒至京师。唐武宗诏宰相问情状,吴仲舒说:陈行泰、张绛都是游客,故人心不附;张绛刚杀陈行泰时,召张仲武,想把节度使让给他做,一二百军士不同意,于是未果;并指出张仲武即使不能战胜张绛,也能使其受困。李德裕奏陈行泰、张绛都使大将上表,威胁朝廷,索要节钺,所以不可给;而张仲武先自己上表请求发兵为朝廷讨乱,授予节度使是有理的。于是以张仲武知卢龙留后。.

查看 史元忠和陈行泰

李匡筹

李匡筹(?《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或作李匡俦,晚唐军阀,景福二年(893年)推翻兄长李匡威后成为卢龙节度使直至乾宁元年(894年)末或二年(895年)初战败。.

查看 史元忠和李匡筹

李全忠

李全忠(),中国唐朝末年军阀,885年推翻前任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后统治卢龙军直至886年去世。儿子李匡威、李匡筹在他死后相继为节度使。.

查看 史元忠和李全忠

李載義

李載義(),本名李再义,字方穀,封武威郡王,唐朝宗室,826年—831年间控制卢龙并任卢龙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他在藩鎮時尊敬天子唐文宗、且又参与了对叛将李同捷的讨伐,所以当他被杨志诚兵变驱逐后,朝廷仍任他为节度使,在另两镇任职。.

查看 史元忠和李載義

楊志誠

楊志誠(?《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唐朝将领,831年-834年间任卢龙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

查看 史元忠和楊志誠

朱延嗣

朱延嗣(),唐朝将领,朱滔曾孙。父朱克融。 朱延嗣在其父死后,短暂控制卢龙镇(军部在今北京)。 朱延嗣生年不详。长庆元年(821年),当时在卢龙镇任将军的朱克融趁卢龙军兵变反对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張弘靖之机控制了卢龙镇。朱克融随后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实质割据卢龙,独立于朝廷。朱延嗣是朱克融的次子。《旧唐书》卷一十七上《旧唐书》卷一百八十 宝历二年(826年)五月,朱克融及其长子朱延齡在兵变中被杀。另一部分士兵拥立朱延嗣主军务。朱延嗣自称留后。朱延嗣不遵朝廷旨意,虐待治下百姓。八月,都知兵马使李再义趁众怒,与其弟牙内兵马使李再宁发动了另一场兵变,杀了朱延嗣,族灭其家三百余人。李再义被军中推为权知留后,九月,监军上奏兵变事,李再义也上表朝廷奏明朱延嗣的罪状。十月,朝廷任李再义为新任节度使。《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

查看 史元忠和朱延嗣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查看 史元忠和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