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指数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目录

  1. 34 关系: 台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台北市電車敷設計畫台鐵BT40型蒸汽機車台鐵CK100型蒸汽機車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台鐵CT250型蒸汽機車台鐵DR1000型柴油車 (初代)台鐵DR2100型柴油車台鐵DR2300型柴油車台鐵DR2500型柴油車台鐵花車專賣局市民大道三線路平溪線北門站 (台北市)北投普濟寺鐵道迷鐵道部臨港線臺中州臺北市名人銅像列表臺北市次分區列表臺北市文化資產臺北府城北門臺北運務段臺北車站臺灣總督府臺灣觀光景點列表臺鐵捷運化長谷川謹介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泉町 (台北市)新高築港專用鐵道

台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

主要是指從日治時期到中華民國政府完成鐵路地下化後,所遺留下來原縱貫鐵路臺北市段沿線之產業遺址,另外這些產業遺址多與原縱貫現有附屬側線作為直接連接,目前除原公賣局南門工廠外,皆分布於縱貫線兩側,以糖廍文化園區開始往東至南港車站臺北市南港區現南汐公園 ,此外非官方(公營)尚有僑泰興麵粉廠亦可歸於此產業群。 大致來說可分為鐵道附屬設施及機關,如: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鐵路局台北機廠、臺北車站扇形車庫(已不存在)、華山貨物驛、 南港調車場;與透過鐵道作為運輸的工廠(場),如: 原台北製糖株式會社、 原台北酒廠、 建國啤酒廠、 原松山菸廠、原樟腦精製工場、原南港瓶蓋工廠、僑泰興麵粉廠、聯華麵粉廠(已拆除都更)、臺灣肥料六廠(現南港展覽館位置) Category:台北市古蹟.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

台北市電車敷設計畫

臺北市路面電車敷設計畫,是台北市在日治昭和3年(1928年)由時任台北市尹田端幸三郎提出在台北市區興建路面電車的計畫,但最後未實施。.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北市電車敷設計畫

台鐵BT40型蒸汽機車

台鐵BT40型蒸汽機車是日治時期引進的四輪煤水車式蒸汽機車。.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BT40型蒸汽機車

台鐵CK100型蒸汽機車

CK100型蒸汽機關車(日治時為400型),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及戰後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支線客貨兩用之過熱式蒸汽機關車,共有8輛。.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CK100型蒸汽機車

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

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日治時期為200型)為過熱式機關車,是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使用之幹線客運用車,也是台鐵史上第一型過熱式蒸汽機車,共有4輛。.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CT240型蒸汽機車

台鐵CT250型蒸汽機車

臺鐵CT250型蒸汽機車(臺灣日治時期稱)為過熱式機關車,是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所使用之幹線客運用車,也是臺鐵史上第一次和日本同步啟用最新型蒸汽機車,共有9輛。.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CT250型蒸汽機車

台鐵DR1000型柴油車 (初代)

18DR1000型柴油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柴油客車。本條目同時介紹18DR1010型柴油車。.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DR1000型柴油車 (初代)

台鐵DR2100型柴油車

DR2100型柴油車是一款屬於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柴油客車。本條目同時介紹衍生型DR2200型柴油車。.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DR2100型柴油車

台鐵DR2300型柴油車

DR2300型柴油車是一款屬於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柴油客車,本條目同時介紹衍生型DR2400型柴油車。.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DR2300型柴油車

台鐵DR2500型柴油車

DR2500型柴油車是一款屬於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柴油客車,本條目同時介紹衍生型DR2600型、DR2650型柴油車。.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DR2500型柴油車

台鐵花車

台鐵花車是台灣鐵路管理局與前身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專門為首長貴賓打造的高級鐵路車廂,數量共有三輛。該等車輛各有歷史背景與特色,均以特殊華麗內裝著稱,而其車輛編號的SA車型亦為英文「Saloon」簡寫。 因為富有歷史價值,今臺鐵花車已被列管為珍貴資產,除特殊日子(如2012年6月7日台鐵125年鐵路節)開放民眾靜態觀賞外,不再營運或動態行駛。.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台鐵花車

專賣局

專賣局古蹟是指位於臺灣臺北市兒玉町(現南昌路)的文藝復興式紅磚建築。該1913年始建的此官署建築於2000年代之前,一直為台灣專賣事業的中心樞紐。 形狀類似倒V,擁有尖塔的該建築,其尖塔正為該建物的最特殊處所。除了六層樓高的尖塔極為高聳,上面還鋪陳銅皮頂與精緻浮塑裝飾。.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專賣局

市民大道

市民大道是臺灣臺北市境內的主要道路之一,共分為平面與高架道路兩個部分:高架道路部分原名臺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為臺北市區重要的快速道路;平面部分由原鄭州路及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完成後所騰出的地面空間改建而成,共分為1—8段。市民大道位於中山高速公路(國道一號)與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之間,亦為臺北都會區東西向快速交通動脈之一環。 市民大道是全臺北市繼中山高速公路後第二條東西向的高架道路,同時也是第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且由於其路線橫跨七個行政區(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南港區),是臺北市重要的交通幹道。目前已開放250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架道路路段。.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市民大道

三線路

三線路,又稱為三線道路,是指台灣台北在日治時代初期興建的市區道路,主要利用台北府城城垣拆除後的空間,在城牆原址上改築由安全島分隔成三個的道路,因而得名。其分為東南西北四段,依序大致等同於今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 三線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而日本統治當局延續前清時期的規劃,將原台北城區域做為總督府、總督府法院、台銀總行、台電本社等高階政府機關及的中央辦公區,三線路除了是原台北城區域的邊界之外,也構成今日台北市區道路系統的最初骨幹。 1930年代,台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當時三線路人車稀少,是情侶約會散步的好地方;而台語流行音樂的著名作詞家周添旺所寫的《月夜愁》歌詞中,亦提及了年少女子於三線路等待無緣愛人的淒美故事,也反映那個時代的台灣社會狀況。.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三線路

平溪線

平溪線是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傳統鐵路支線,最初是為了運輸自沿線礦坑開採而得的煤礦而興建此路線,後來並兼辦客運。.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平溪線

北門站 (台北市)

北門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為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松山線)的捷運車站。雖站名不同,但從本站可以走連通道轉乘前往台北車站(包含機場捷運)。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淡水線亦設有同名車站北門乘降場,唯位置不同。 本站站名加註為大稻埕南,因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而得名,本站北邊中興醫院為大稻埕乘降場/大稻埕驛站舊址。.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北門站 (台北市)

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是一家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的佛寺,建於日治時期1905年(明治38年)。.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北投普濟寺

鐵道迷

鐵道迷,也就是鐵路運輸的愛好者,是指在業餘性質上對鐵路感到興趣,以至迷上它的人。在亞洲地區,「鐵--迷」一詞在台灣和日本較常用。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多稱「鐵--迷」、「火车迷」或純粹以「車迷」、「鐵迷」(香港) 、「鐵絲」(中國大陸)稱之。在英文當中則稱為「railfan」。.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鐵道迷

鐵道部

鐵道部」可以指以下的政府或民營鐵路部門。.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鐵道部

臨港線

臨港線可能是軌道運輸下的:.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臨港線

臺中州

臺中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合併原臺中廳與南投廳而成,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1945年,改制為臺中縣,原下轄之臺中、彰化兩市獨立為省轄市。.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中州

臺北市名人銅像列表

1895年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與1945年之後掌管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政治目的,分別於台北市各公共場所矗立眾多數量的中大型名人銅像。今這種銅像,以蔣中正銅像最多。據台灣作家林雙不統計,台灣共有45000座大小不一蔣中正銅像。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同,統治台灣的政府當時建造以政治人物為主的這些銅像之目的,也是想藉此宣揚該雕塑主角「偉大」事蹟,並同時藉以教化轄下人民且表揚統治當局的政績。而台北市長期做為台灣政治經濟的樞紐,用來宣揚統治者權力與政治意味濃厚的這些名人銅像數量更是不少。.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北市名人銅像列表

臺北市次分區列表

次分區爲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設置於市轄區之下。每一市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當地各里特色,劃定4到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且若干文化、歷史特質的里集結起來,俾以有效利用里鄰資源並凝聚居民的向心力,相互合作以發揮區里自治精神,共同推展市政建設。 目前臺北市共有12個市轄區及68個次分區。.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北市次分區列表

臺北市文化資產

臺北市文化資產是臺北市各級古蹟與其他文化資產。本表表列原則如下:.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北市文化資產

臺北府城北門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逕稱為北門,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其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閩南式風格建城原貌者,是臺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作,也是臺北市區僅存不多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現與臺北府城其他城門共同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北門是臺北建城的標誌性建築,但曾長期欠缺應有的的史蹟與地景維護,而1978年啟用的北門高架橋緊貼北門旁通過,更使北門在視覺上遭到嚴重遮蔽。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在2015年啟動的計畫「西區門戶計畫」當中,將北門的景觀重整列為重點項目之一,首先在2016年初拆除北門旁的高架橋忠孝引道,同時於城門周圍打造廣場式的開放空間,塑造北門有如巴黎凱旋門般的「國門」意象,使其成為臺北的歷史地標。.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北府城北門

臺北運務段

臺北運務段為臺灣鐵路管理局依《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所屬分支機構組織通則》第二條成立的分支機構,主要業務辦理轄屬各場站、車班組,有關客貨營運、行車運轉之管理與督導考核事項。.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北運務段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臺鐵、台灣高鐵、臺北捷運的地下化鐵路車站,同時是與桃園機場捷運共站的車站;周邊則有臺北轉運站、國光客運臺北車站等公共汽車站點。不但是臺北都會區與北臺灣首要的公共運輸樞紐,也是全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每日進出人次約50萬以上,長期穩坐台鐵各車站總運量首位,總使用人次則居於全球第25名。 臺北車站於1891年(清光緒17年)7月5日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啟用於1989年9月2日,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也設於此;隨著臺北捷運、台灣高鐵進駐之後,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車站周邊有商辦、補習班聚集的臺北站前商圈,若再連結臺北轉運站、捷運北門站、華山特區等周圍之「臺北車站特定區」設施,面積可達46.31公頃。另外臺北車站常被稱為「臺北火車站」,臺語則稱為「臺北火車頭」或「臺北車頭」,外縣市族群則常簡稱為「北車」。.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北車站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灣總督府

臺灣觀光景點列表

臺灣觀光景點列表列出具有知名度的臺灣觀光旅遊景點:.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灣觀光景點列表

臺鐵捷運化

臺鐵捷運化,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改善其西部幹線路段中短途運輸之計畫總稱,乃中華民國政府於2005年起推動的新十大建設之一環。目前計有12案施工或規劃中。.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臺鐵捷運化

長谷川謹介

長谷川謹介,生於日本長門國厚狹郡千崎村(現在是日本山口縣山陽小野田市),是日本鐵道官僚、工程师。 他是建設台灣縱貫鐵路的總工程師,被譽為「台灣鐵道之父」。在日治時期的台北車站前,曾經立有一座紀念長谷川氏的銅像。.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長谷川謹介

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

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位於臺灣苗栗縣苗栗市,常被稱為苗栗鐵道博物館、苗栗鐵道公園等。本館座落於苗栗車站旁,是利用苗栗機務分駐所之空地建成,目前由新竹機務段苗栗機務分駐所暫管,並隸屬於中華民國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是一座專門保存臺灣鐵道文物與車輛的展示館,除了臺鐵所使用之車輛外,臺鐵亦行文至臺糖與林務局提供停用車輛至本館展示。目前展示區內(遮雨棚內)可自由並免費參觀,展示區以外如投煤練習場則需向臺鐵申請參觀。.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

泉町 (台北市)

泉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二丁目,在北門町之西,本為河溝頭碼頭。該町位於今台北市大同區與中正區的交界,也就是在忠孝西路二段,一段、長安西路、鄭州路、環河南北路、西寧南北路的交接處。.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泉町 (台北市)

新高築港專用鐵道

新高築港專用鐵道(にいたかちっこうせんようてつどう)是指台灣日治時代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計畫,海岸線中部操車場(今龍井調車場)=新高港(今台中港)間的一部分未成線(貨運線),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叫新高臨港鐵道,通稱新高臨港線。.

查看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和新高築港專用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