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社

指数 台灣社

團法人台灣社 (Taiwan Society)是一個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會團體,部份成員來自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和台灣東社,旗下有台灣角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台灣原社等子社團。.

82 关系: 基進黨原住民族電視台南蒙古卓春英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台灣客社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獨立運動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台灣社台灣青年社台灣民族黨一例一休一国两区一邊一國連線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廖輝英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張炎憲國立臺灣大學喜樂島聯盟周美青公投護台灣聯盟四不一沒有四要一没有噗浪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第三社會黨紀萬生美屬台灣群島方案羅致政特木其勒圖百萬人民倒扁運動ETtoday新聞雲鍾年晃鍾鼎邦事件非常光碟詹益樺謝志偉 (臺灣)讀報黃帝穎黃國倫黃光芹黃克林辜寬敏錢林慧君舊金山和約蔡丁貴蔡英文...鄭文龍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金恒煒蕭曉玲陳立宏MG149案林世賢 (政治人物)李瑞漢李鴻禧李明哲事件李明憲 (政治人物)民主維新沈建德泛綠聯盟游錫堃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方素敏憲法各表曾貴海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2008年9月臺灣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4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2014年臺灣2016年臺北上海城市論壇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723佔領教育部行動830百日怒吼大遊行908台灣國運動 扩展索引 (32 更多) »

基進黨

基進黨是臺灣政黨之一,原名基進側翼,為臺灣第一個以臺獨左派為明確號召的政黨。2012年成立,2014年中已發展有臺北、臺南、新竹、臺中等地方組織,2015年7月正式申請成為全國性政治團體,2016年5月改為現名。總部位於高雄,現任黨主席為陳奕齊。.

新!!: 台灣社和基進黨 · 查看更多 »

原住民族電視台

原住民族電視台(Taiwan Indigenous Television,缩写为TITV),簡稱原視,口頭慣稱原民臺,是中華民國第一個、並為唯一全天候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題的電視頻道,也是第七家無線電視台,字幕則使用翻譯成國語的中文。現位於中國電視大廈,於2014年脫離台灣公廣集團,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擁有。2016年8月1日起正式於無線數位頻道以HD訊號播出至今。 2014年1月起,原住民族電視台改為全日24小時播出,是目前臺灣全年播放時數最多的公共廣播電視臺。.

新!!: 台灣社和原住民族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南蒙古

南蒙古(Southern Mongolia)是指南部蒙古,由當代一些具有政治意识的蒙古人漸漸頻繁地用于把南北蒙古做地理上的區分,而非政治上的分裂。狭义上的南蒙古指代内蒙古自治区,也包括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陕西、河北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的部分领土。广义上的南蒙古地区指代整个沙漠以南,天山南路,阿尔泰山以南,以至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聚居区域。 歷史上,內外蒙古的名詞源自清朝的汉语行政區分,清朝覆灭后,南蒙古境内从德王1919年执掌旗政到1937年10月27日由日本协助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泛蒙古主义兴起,致使部分主張內蒙古分裂人士加入到內蒙古獨立思潮中。随着日本战败,日本扶植的德王政权独木难支,內蒙古局勢逐漸由左翼勢力「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所控,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乌兰巴托请求南蒙古与蒙古人民共和國合并。 蒙古人民共和國方面認為此事屬中國內政而予以拒絕。而后中国共产党派遣乌兰夫与内人党谈判签订了《四三会议》条约,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 台灣社和南蒙古 · 查看更多 »

卓春英

卓春英(),是臺灣社會工作、政治和教育界人物,民主進步黨黨籍,出生於高雄市。香港中文大學會福利研究所博士,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東海大學社會系學士。曾任長榮大學學務長,行政院顧問兼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暨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董事,臺灣省政府委員兼代理臺南市長,高雄縣副縣長。現任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臺灣南社理事長,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2011年7月13日,卓春英獲民進黨提名為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立委排名第二十三位。.

新!!: 台灣社和卓春英 · 查看更多 »

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或反黑箱課綱運動,是一場在2015年5月24日由臺灣多所高級中學及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發起、以反對高中課綱微調為目的之學生運動。.

新!!: 台灣社和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

该列表收录了台湾大型的、有维基主条目介绍的抗议活动。.

新!!: 台灣社和台灣大型抗議活動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客社

#重定向 台灣社.

新!!: 台灣社和台灣客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新!!: 台灣社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台灣社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是包括倡導台灣獨立運動的相關組織、刊物、以及人物等。.

新!!: 台灣社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社

團法人台灣社 (Taiwan Society)是一個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會團體,部份成員來自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和台灣東社,旗下有台灣角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台灣原社等子社團。.

新!!: 台灣社和台灣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青年社

台灣青年社(1960年2月28日-1970年1月1日)是明治大學講師兼作家王育德成立於日本的政治團體。 1959年,明治大學講師王育德擔任《台灣》雜誌主筆後,與吳枝鐘、張春興、林啓旭、李元琳等人成立台灣社(與2006年成立之台灣社並無關聯),開始進行對留學日本之台灣學生的啟蒙工作以及對日本人的國際宣傳工作。並展開二次大戰後的台灣獨立運動,發行日文雙月刊《台灣青年》來從事宣傳。不久,許世楷、張國興、周英明、金美齡、林啟旭、侯榮邦等台灣留日學生相繼加入。1960年2月28日,台灣社改名為台灣青年社。 1962年,台灣青年社發行官方刊物《獨立通訊》,展開台灣內部啟蒙宣傳。1963年5月,台灣青年社改名為台灣青年會,展開組織留學生運動。1965年9月23日,王育德、黃昭堂、許世楷、周英明、金美齡、廖春榮等人將台灣青年會發展為台灣青年獨立聯盟,並發表綱領。1965年9月24日,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在東京都銀座發動示威,要求聯合國支持台灣自決。邱永漢、辜寬敏加入後,台灣青年獨立聯盟更擴大組織。1970年1月1日,台灣青年獨立聯盟併入台獨聯盟。.

新!!: 台灣社和台灣青年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族黨

臺灣民族黨(Taiwanese National Party),是臺灣的一個政黨,由首任黨主席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華與臺灣獨立運動人士高金郎、學者劉重義等人成立於2011年,強調臺灣人民有權利要求公民投票建國。, 自由時報, 2011-7-9歷屆黨主席包括:黃華、莊孟學、蔡金龍。, 自由時報, 2013-8-1.

新!!: 台灣社和台灣民族黨 · 查看更多 »

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是指中華民國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執政後所推動的勞工工作日數改革政策,主要係修正《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使所有勞工每週可以有一天的例假(此例假為可勞資約定而更動,即不一定為六、日)、及一天的休息日,前者為強制休假、後者則保留彈性加班的空間,以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主可以在徵詢勞工同意後,讓勞工在法定的休息日加班。至於例假日只有在必要(天災、事變或是突發事件)時,--主才能要求勞工加班,其中勞工在“一例”的例假日加班後,--主依規定應予勞工擇日補假,《勞動基準法》的相關修正案已於2016年12月6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然而不管是例假日,還是休息日,只要勞工有加班,--主都需要付加班費給勞工。 上述法案在修正時,同時刪除《勞動基準法》原有規範的7天國定假日(因此元旦翌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以及行憲紀念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並且增加新進人員「勞工特別休假」等相關規定。.

新!!: 台灣社和一例一休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区

一個中国,兩個地區,簡稱一国两区,為2012年由中國國民黨提出,對於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個定位。「兩區」指的是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 2012年3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中國大陸參與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會談時,將一國兩區解釋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此論述認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者之間並不是特殊國與國關係,而是一種特殊的地區對地區的關係。吳伯雄最初的發言中,沒有明確定義一國是指哪一國。國台辦發言人宣稱這代表台灣也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國共論壇上回應,海峽兩岸確認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是兩岸互信新起點。 在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明確將一國兩區表述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與相關會議時,中國國民黨代表則未在公開場合明確聲明其中的「一國」即是指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主張這可以被視為是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的延伸。中國國民黨認為,這是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一個架構,中華民國在當前可以被分隔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中華民國擁有這兩個區域的主權,但是治權只及於自由地區,也就是台澎金馬。根據民進黨與部分媒體的數據,臺灣約六成民意反對此說。, 自由時報, 2012-4-15, 民主進步黨, 2012-03-29, 台灣日報, 20120329, Nownews, 2012年3月29日對這樣的結果,國民黨認為是民進黨在做民調時,故意曲解馬英九立場所導致。而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白樂琦也對此說表示疑慮。.

新!!: 台灣社和一国两区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連線

一邊一國連線(英文: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Alliance 或 One Side One Country Alliance,簡稱OSOCA),是台灣的一個政治組織,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前由陳致中主導組成,高舉一邊一國、反對ECFA為政見。其成員涵蓋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籍候選人及偏泛綠的無黨籍候選人,其組織由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陳其邁主導,立法委員陳唐山為總召集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其共同追求的目標。現時一邊一國連線擁有7席立委,其力量比台灣的第三大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和親民黨二黨相加共6席立委還要強大,另外還擁有五大直轄市總共31席直轄市市議員。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則推出84位泛綠及無黨籍縣市議員參選人,並簽署共同政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扁案是政治事件,應予平反」,當選68位,當選率81%。.

新!!: 台灣社和一邊一國連線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是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真相研究小組召集歷史學者、法政學者共同參與,歷時年餘而完成的文件,2006年第一版(ISBN 957-29362-1-2)。內容主要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元兇」指向蔣介石,認為蔣介石指派國民革命軍新編21師師長劉雨卿率兵赴台鎮壓,展開屠殺和清鄉的鎮壓工作,應負最大責任。而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軍政人員應負「次要責任」。其他如張慕陶、史宏熹、劉雨卿是鎮壓行動的共犯。而情治人員、半山仔、社會團體與媒體工作者、線民、告密者、構陷者等都有責任。.

新!!: 台灣社和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 查看更多 »

廖輝英

廖輝英(),台灣作家,生於台灣台中縣豐原鎮(今台中市豐原區)。.

新!!: 台灣社和廖輝英 · 查看更多 »

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張志軍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張志軍在2014年6月25日到28日訪問台灣並參與第二次王張會期間,所發生及引起的一連串爭議和衝突。.

新!!: 台灣社和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 查看更多 »

張炎憲

張炎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著名台灣史學者,2000年到2008年間任國史館館長,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台灣歷史學會會長等職,2013年6月7日接任台灣社社長,於該職任內因心肌梗塞病逝。.

新!!: 台灣社和張炎憲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台灣社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喜樂島聯盟

喜樂島聯盟,簡稱喜樂島,是台灣政治運動團體,提出「獨立公投,正名入聯」的目標,希望通過宣揚和實踐人民公投,向全世界展現這一代台獨支持者追求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一個正常化民主國家的意志和決心。.

新!!: 台灣社和喜樂島聯盟 · 查看更多 »

周美青

周美青(英文:Christine Mei-ching Chow Ma,1952年11月30日-),生於香港,籍貫南京市,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前任總統馬英九的妻子,夫婦育有馬唯中、馬元中二女。.

新!!: 台灣社和周美青 · 查看更多 »

公投護台灣聯盟

團法人台灣公投護台灣聯盟促進會,簡稱公投護台灣聯盟、公投盟、ART,是臺灣的社會運動團體,主張修正《公民投票法》降低公民投票門檻、廢除《集會遊行法》。2008年11月2日,由前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蔡丁貴發起,與有志一同在立法院門前靜坐抗議的各大社團合併成立,以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促成立法委員選制合理化」及「修正鳥籠公投法」為成立時的短中長程目標。從2008年10月25日總召集人蔡丁貴教授靜坐開始算起,於立法院旁架設帳篷,並長期靜坐抗議,已近十年。 2018年3月6日,約有十名中國國民黨青年軍成員到公投盟帳篷潑漆與持棍棒破壞。2018年3月23日,因臺北市建管處接獲民眾檢舉帳篷是違建,臺北市政府當天上午舉行治安會報時,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下令拆除帳篷。.

新!!: 台灣社和公投護台灣聯盟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台灣社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四要一没有

四要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於2007年3月4日(元宵節)晚上出席台灣人公共事務會25週年慶祝晚宴時,所發表的訴求與主張;而在當日上午,前總統李登輝批評其提過的“四不一沒有”。.

新!!: 台灣社和四要一没有 · 查看更多 »

噗浪

噗浪(Plurk)是一个微网志社群網站,由印度裔加拿大人 Kanwardeep Singh Johar、波士尼亞裔丹麥人 Amir Salihefendic、華裔馬來西亞人 Alvin Woon 共同於2008年5月12日創辦網站。服務雖然类似Twitter,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一条「时间轴」上显示自己与好友的所有消息。同时,和Twitter的「@」回覆不同的是,在Plurk中,对某一条消息的回覆都是属于该条消息而不是独立的。 噗浪目前已经有包含中文在内的30餘种语言版本可用,除英文外的所有語言版本都是由志愿者贡献的。噗浪網頁上提供多个时间轴、背景及控制板的主题,同时,用户也可以使用CSS來自定义自己的页面。 噗浪限制發文字数由「140個字」變更为「360个字」,但汉字和英文字母都计为1个字,因此通常中文用户可以发布更多内容。2009年12月4日,Plurk推出官方的API,但是此前已经有用户开发出非官方的、。 根據Alexa的統計,至2011年8月22日為止,噗浪總瀏覽數前3名是台灣(40.8%)、印度(12.6%)、美國(9.1%),後面排名則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香港、巴基斯坦、俄羅斯、英國和德國。至2013年9月28日為止,噗浪總瀏覽數前5名是印度(39.1%)、台灣(32.0%)、美國(9.0%)、巴基斯坦(3.3%)、印度尼西亞(2.2%)。 而至2018年5月22日為止,總瀏覽數前五名為台灣(74.6%)、日本(12.5%)、印度(4.3%)、香港(2.3%)、美國(1.9%)。2018年6月2號的瀏覽數據為:台灣74.6%(Rank 44)、日本12.2%(Rank 1,049)、印度4.6%(Rank 2,363)、香港2.3%(Rank 501)、美國2.0%(Rank 13,149)。 2013年初,噗浪團隊從加拿大遷移至台灣,並在10月31日推出的程式為第一次公開app測試版本。.

新!!: 台灣社和噗浪 · 查看更多 »

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

9屆立法院為當前中華民國最高立法機關立法院的屆別,開會地點位於臺北市。其中在2016年1月16日選出的立法委員,立法委員任期從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涵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蔡英文的任期。這屆立法院席次總計113席,包括73席單一選區選出的區域立法委員、6席平地和山地原住民選舉區選出的原住民立法委員,及34席由比例代表制選出的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這屆席次自40席增長至68席,中國國民黨則從上屆64席掉至35席,時代力量和親民黨分別獲得5席和3席,無黨團結聯盟和無黨籍各有1席。相對地,台灣團結聯盟在這屆立法院則沒有任何席次。 這屆立法院有47名新任立法委員就任,男性和女性分別為71人與42人(男性63%、女性37%),女性立法委員較上屆多5個席次。由於許多中國國民黨籍資深立法委員競選連任失利,使得這屆立法委員平均當選年齡49.94歲,是2008年席次減半後最為年輕的一屆。這屆立法院也是中華民國自1949年撤往臺灣及1992年全面改選立法院以來,民主進步黨首次單獨獲得過半的席次,取得完全執政。新創立的時代力量成為第3大黨,和親民黨同樣可依法組成黨團,具提案權和參與黨團協商的權利,這讓立法院繼續維持由「兩大兩小」4個黨團共同協商的狀況。.

新!!: 台灣社和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三社會黨

三社會黨,簡稱三社黨,為中華民國政黨之一,成立於2007年7月15日。.

新!!: 台灣社和第三社會黨 · 查看更多 »

紀萬生

紀萬生(),前《美麗島雜誌》總編輯,曾為南投縣立埔里國民中學國文老師。早年投入黨外運動,1972年上萬言書力促教改、痛陳當時台灣教育界的貪腐。1979年為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之一,服刑達4年6個月,並曾經被連續刑求一個多月。出獄後第三天,仍繼續投入政治運動,因而備受黨外人士敬重。1987年台灣解嚴以後,淡出政治活動,未再參與美麗島事件紀念活動。2000年代獻身佛教現代化、遊走山林廟寺,並且教導921大地震災後失學的小學生。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民主進步黨在台中市提名洪奇昌、劉文慶、陳陽德與紀萬生參選,林俊義呼籲台中市的選民支持洪奇昌與劉文慶,結果洪奇昌與劉文慶均當選;紀萬生認為林俊義「公然殘殺自己同志」,揚言控告林俊義。 2003年10月22日,因腎結石住院的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張俊雄由副秘書長李應元代發聲明懇請黨內同志「回首來時路,要能夠沉得住氣」,其中提到,當年他以辯護律師身分去探視美麗島事件被告,他見到紀萬生滿身傷痕、面容枯槁、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因此他決定不把自白書拿給當事人看,因為那樣的自白書是人性的摧殘、是歷史的偽造。 2004年10月2日,紀萬生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看著昔日革命同志出走後的轉變令他感嘆,過去崇高理想者淪為政黨利益的縱橫家,即便成就能如蘇秦、張儀,充其量也不過是街頭賣藥、舌粲蓮花的「王祿仔仙」(賣假藥,招搖行騙的人);而他不想步人後塵,也不想熱臉貼冷屁股,所以牢騷歸牢騷,不會直接向高層建言。 2006年7月13日,紀萬生在TVBS頻道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批評,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就像市井無賴,從黨外運動時期就一直說謊,現在更把總統府變成金光黨;台灣的檢調大多淪為陳水扁的捍衛者,他將發動大規模群眾抗爭,到法務部部長施茂林、法務部調查局局長葉盛茂等檢調高層家門口抗議。 2006年7月14日,紀萬生批評,台灣社等「本土社團」為陳水扁護航、討好陳水扁,「台灣苦難時,你們在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他又說,當權者必須為其家人貪贓枉法的行為負責,「現在已到了臨界點,台灣陷入危險沉淪的境界。只有把扁政府這個病灶去除,台灣才有希望。」 2006年7月15日,吳乃德、紀萬生、張富忠、范雲、吳介民、黃長玲、吳叡人、李丁讚、林國明、徐斯儉、陳明祺、郭宏治、陶儀芬、黃洛斐與簡錫堦共同發起親綠學者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呼籲陳水扁辭職下台。 2006年7月16日,紀萬生說,只有陳水扁下台,民主進步黨才能改革及重生,否則民主進步黨一定在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慘敗;他也質疑,雖然陳水扁之女婿趙建銘因內線交易被求刑8年,但藥商回扣案、趙建銘之母簡水綿涉入內線交易案都沒辦,所以他對司法當然會有意見,假如司法繼續不公義,他不排除發動群眾抗爭;但他澄清,他並沒有指摘陳水扁貪腐,他是針對趙建銘,因為趙建銘被交保後依然態度傲慢,讓人覺得貪贓枉法、作威作福。 2006年7月17日,紀萬生批評,陳水扁身為公眾人物,發生事情卻躲在牆角,還想欺騙人民以搏取同情,「陳水扁一直打廉價的悲情劇,演這個悲情劇,像他的家庭、女兒如何可憐,太太如何可憐,這是非常廉價的悲情劇」;他說,陳水扁像魔術師,陳水扁執政6年來只把「本土」當成道具,他不知道陳水扁下台會不會更好,「但不下台保證會更壞」;同日晚間,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宣稱,趙建銘涉及的內線交易不只台開案,還拿了1萬張國票金控股票,「他對國票金不但主導,他去脅迫人家。這個我們證據都非常充分呀。現在甚至於高層,跟他岳父——就是跟總統——很要好的人,都受到他的脅迫」;同日,國票金控總經理陳明仁強調,本年6月9日國票金控召開股東會前曾清查股東名冊,均無趙建銘及其父趙玉柱、其母簡水綿相關人等持股紀錄。2006年8月18日,趙建銘表示,紀萬生說他有1萬張國票金控股票,這是子虛烏有,他不排除控告紀萬生。 2008年8月25日,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說,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曾帶電腦到玉山官邸拜訪陳水扁之妻吳淑珍,拿著財務報表談判後謝事宜。2008年8月26日,遠東集團發表聲明稿批評,紀萬生僅憑匿名消息來源就放言高論、編造故事,肆意傷害他人名譽,已構成誹謗罪嫌;遠東集團已請律師函請紀萬生更正言論,若未獲紀萬生善意回應,將對紀萬生提起刑事告訴並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2011年7月17日,針對民主進步黨2012年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提名爭議,紀萬生表示,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陷入「權力的迷失」,民主進步黨的危機處理「只結痂、沒化膿」,蔡英文應運作讓不適任的人自動請辭;紀萬生說,黨內開民主倒車、由一人決策時就是災禍的開端,聰明的人就應拒絕,但蔡英文沒有預知是禍不是福,顯示蔡英文的睿智與格局都不夠。民主進步黨發言人鄭文燦回應,會虛心反省,但指控必須拿出證據;他也說,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名單經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執會)通過,這是黨內多數共識,絕非「權力的迷失」。 2011年12月1日,紀萬生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執政以來,民生、經濟等各方面不僅沒有改革、反而更向下沉淪,領導力、決策力、執行力不及格,是「顢頇無能加三級」。 2012年3月21日,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說,民主進步黨全黨連署救陳水扁,跟著陳水扁家族不知悔改,是「集體戀屍癖」;而他也用自己的名義說:「陳水扁的攝護腺絕對沒問題!」 2012年9月11日,紀萬生在中評社的專訪中說,如果陳水扁尚未病入膏肓,他反對讓陳水扁保外就醫,「陳水扁想要保外就醫,他必須先自救,自己要努力懺悔,先把不是他的錢還出來,這樣人民可能還會同情他」,但陳水扁至今沒有道歉、也沒有把錢吐出來;他也說,陳水扁之子陳致中現在還住在豪宅、過著奢華生活,出來選舉還打著陳水扁旗幟、讓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候選人郭玟成落選,如果陳水扁這樣的人能出來,社會就沒有是非。 2013年3月31日,紀萬生說,如果內政部讓涉入貪汙案獲交保的南投縣長李朝卿復職,他將號召跨黨派的「保護人民生存軍」包圍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與南投縣政府抗議,直到李朝卿下台。.

新!!: 台灣社和紀萬生 · 查看更多 »

美屬台灣群島方案

由於行事風格及其理論頗受爭議,統派、獨派都有人反對。2009年2月12日,台灣平民政府籌備會中央委員會發佈公告,定名為屬美建國派。不過2009年10月美國最高法院駁回林志昇控美案上訴之後,林志昇等人為求政治生命之延續,改弦易轍開始宣傳日屬美佔台灣自治方案;並於2009年12月林志昇發表〈台灣切割中國之後(2)〉一文,正式開始使用日屬美佔一詞。 另外在「台灣心蕃茄情 TaiwanHeart」網站,前台灣民政府國安參謀委員櫻川武藏對林志昇的反反復復亂變一通且完全違反國際法規定的荒謬“理論”、林志昇相關的事實真相、與林志昇的行事風格,作了非常詳盡與系統的介紹。.

新!!: 台灣社和美屬台灣群島方案 · 查看更多 »

羅致政

羅致政(Lo Chih-cheng,),台灣政治學學者兼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第九屆)。.

新!!: 台灣社和羅致政 · 查看更多 »

特木其勒圖

特木其勒圖,或稱滕吉勒吐,(,拉丁化:Temtselt Shobshuud 或 Temtsiltu Shobtsood),漢名席海明,(),蒙古族,原籍通遼市奈曼旗。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歷史系,曾組織學生游行示威,在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後流亡至蒙古國,1991年赴德國,為內蒙古人權保衛同盟主席,現任內蒙古人民黨主席。其妻陶利曾於1998年於北京機場被扣押遣返德國。.

新!!: 台灣社和特木其勒圖 · 查看更多 »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或稱反貪腐倒扁運動、倒扁紅衫軍運動,為2006年8月12日起,由前立法委员施明德於台灣發起政治訴求運動,要求时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新!!: 台灣社和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 查看更多 »

ETtoday新聞雲

東森新聞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ETtoday新聞雲,ETtoday.net),為臺灣知名社群新聞網站,創辦人王令麟。根據Alexa Internet資料顯示,已於2013年10月份成為臺灣第一大新聞網站。 ETNEWS新聞雲前身東森新聞報(ETtoday.com),是隸屬為東森媒體集團的新聞網站,自2000年起營運。直到2008年3月,東森媒體集團轉售網站相關資源予中華聯合電訊集團(今中華聯合集團)旗下公司中華聯合數--位映--像股份有限公司併購,轉址稱為NOWnews今日新聞網(www.nownews.com),原ETtoday.com歇業。 三年半後,2011年11月,ETtoday新聞雲再以新型態(網域新名稱 ETtoday.net)另行成立。 2013年,ETtoday新聞雲更名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年5月26日更名ETNEWS新聞雲;同年11月1日,又改回舊名ETtoday新聞雲。.

新!!: 台灣社和ETtoday新聞雲 · 查看更多 »

鍾年晃

鍾年晃(),臺灣苗栗頭份客家人,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報社記者出身,現為臺灣知名媒體人、時事評論員、電台與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

新!!: 台灣社和鍾年晃 · 查看更多 »

鍾鼎邦事件

鍾鼎邦事件是指中華民國國民鍾鼎邦(Bruce CHUNG Ting-pang)在中国大陆探親期間遭拘押近兩個月的事件。鍾鼎邦,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研究所校友,臺灣新竹智研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兼經理,自2001年開始修煉法輪功。時年53歲的鍾鼎邦於2012年6月中赴其父籍貫地江西省時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關押,直至8月11日始重獲自由返回臺灣。被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確認為良心犯列為全球緊急營救(urgent action)對象之一。, Amnesty International, 12 July 2012該事件引發國際人權團體的廣泛關注,透過BBC等國際媒體報導後,成為國際矚目的人權事件,新頭殼newtalk 2012-06-22,並被列入「2012年美國國會人權報告」。 鍾鼎邦家人以各種方式呼籲國內外各界協助,台灣民間逾十萬人連署營救,包括數十個民間團體、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歐洲議會副議長、多位美國國會議員等人,陸續呼籲馬英九總統公開表態要中共當局無罪釋放,也呼籲北京當局胡錦濤、溫家寶即刻「無條件釋放」。第八次江陳會期間,馬英九總統於8月9日透過發言人范姜泰基具體公開表態「行政部門協助之外,並要求隨時回報進展,一定要積極爭取,絕不能絲毫鬆懈,讓鍾能早日獲釋、回到台灣。」。 鍾鼎邦返台後,鍾家召開記者會,感謝政府與各界救援法輪功學員鍾鼎邦。鍾表示被關押期間,一度絕食抗議,受到極大精神壓力,被迫寫下所謂的「悔過認罪書」、「筆錄」,因身不由己乃編造給中共當局。他確實在2003年到2006年間郵寄廣播插播器材給大陸法輪功學員,以協助插播法輪功「真相」影片,他認為這是「正義行為」。他希望台灣政府能建立起保障民眾赴大陸人身安全的有效機制。鍾鼎邦獲釋後,受美方邀請於2012年12月前往美國國會聽證會作證,說明在中國期間的遭遇,並呼籲美國關注,因為中共當局對法輪功的迫害已擴大到國際之間。.

新!!: 台灣社和鍾鼎邦事件 · 查看更多 »

非常光碟

非常光碟是指2000年代在臺灣政壇和社會上引起爭論的光碟。其內容主要批評中國國民黨、泛藍陣營及其政治人物,另外還有一些主觀的言論,藉由演員以閒談的方式加以披露。非常光碟曾在2004年總統大選及2005年三合一選舉中發行。2007年4月24日,非常光碟意圖打擊的對象擴及民主進步黨部分政治人物。.

新!!: 台灣社和非常光碟 · 查看更多 »

詹益樺

詹益樺(),台灣嘉義縣竹崎鄉人,民主進步黨基層黨工,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他的朋友都暱稱他為「阿樺」。1989年5月19日在參加鄭南榕喪禮時,詹益樺帶著預藏的汽油在總統府前引火自焚,自殺身亡,繼鄭南榕之後以自焚履行自己「台灣獨立」的政治理念。他的朋友曾心儀在他過世後所出版的紀念專書中,明確地稱詹益樺為「台灣建國烈士」。.

新!!: 台灣社和詹益樺 · 查看更多 »

謝志偉 (臺灣)

謝志偉(英文:Jhy-wey Shieh,),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原籍中國廣東汕頭,出生於臺灣基隆,臺灣學者及政治人物。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德國文學博士,東吳大學德文系專任教授,專長領域為德語文學專題研究、文學與社會、母題研究、性別研究。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2016年8月31日,二度擔任中華民國駐德代表。.

新!!: 台灣社和謝志偉 (臺灣) · 查看更多 »

讀報

讀報(Do Post),是台灣知名網路媒體,創辦人為郭倍宏與彭文正。.

新!!: 台灣社和讀報 · 查看更多 »

黃帝穎

黃帝穎(1984年1月23日-),台灣台北萬華出生,台灣律師。.

新!!: 台灣社和黃帝穎 · 查看更多 »

黃國倫

黃國倫(),台灣和香港知名流行音樂的作詞人、作曲人、唱片製作人。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1983年曾成立春雨樂團,2014年幫連勝文寫競選歌。.

新!!: 台灣社和黃國倫 · 查看更多 »

黃光芹

黃光芹(1965年—),台灣著名媒體人、記者、台北流行廣播電台廣播節目《Pop搶先爆》主持人、政治評論家,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

新!!: 台灣社和黃光芹 · 查看更多 »

黃克林

黃添林,(),藝名黃克林,生於臺灣臺北市大直,台語歌手,由主持廣播節目《克林俱樂部》出身,而跨足傳播、製藥、休閒渡假農場、宗教等領域。以一曲《倒退嚕》竄起於台灣歌壇。.

新!!: 台灣社和黃克林 · 查看更多 »

辜寬敏

辜寬敏()是台灣企業家及台獨運動工作者,為鹿港辜家成員。他是民主進步黨的資深黨員,也曾擔任日本台獨運動團體台灣青年會的委員長。他曾創設經營《台灣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聞週刊》等雜誌刊物,並曾出資贊助日本台獨刊物《台灣青年》。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其同父異母兄長。.

新!!: 台灣社和辜寬敏 · 查看更多 »

錢林慧君

錢林慧君(),台灣政治人物,曾任監察委員。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碩士、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臺北市立福星國民小學前校長林煉之女。其夫婿錢橙山是醫師,曾任建國黨雲嘉南辦公室主任、台灣團結聯盟(台聯)秘書長。女婿為職業網球選手盧彥勳。.

新!!: 台灣社和錢林慧君 · 查看更多 »

舊金山和約

《對日和平條約》,簡稱《對日和約》,通稱舊金山和平條約或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份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起草人為日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正文以英語書寫,另有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3種語言之正式譯本。 舊金山和約的目的是解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的政治地位、以及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和約第三條中,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島嶼交付聯合國託管。這些規定造成後來南千島群島、以及臺灣法律歸屬的主權爭議。 日本在和約前言的部分,請求加入聯合國並遵守《聯合國憲章》。隨着这份和约的正式生效,日本結束長達七年的盟軍佔領時期,並恢復正常國家地位。1956年12月12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致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推薦日本為聯合國會員國;12月18日,經聯合國45個成員國提案、51個成員國附署,聯合國接納日本成為第80個會員國。 《旧金山和约》是身为战败国的日本确立战后再次崛起和确立国家走向的决定性合约。.

新!!: 台灣社和舊金山和約 · 查看更多 »

蔡丁貴

蔡丁貴(Tsay Ting-kuei,),臺灣高雄人,生於臺灣高雄縣岡山區彌陀鄉蚵仔寮(今高雄市梓官區西南一帶),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榮譽教授,專長為海岸工程、計算水力學、地下水水力學,同時身兼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集人,獨派色彩濃厚,以「台灣獨立建國」為終身職志,並出任自由台灣黨創黨黨主席,2018年5月18日表示自己想當八家將。.

新!!: 台灣社和蔡丁貴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台灣社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鄭文龍

鄭文龍(Cheng Wen-lung或Jerry Cheng),台灣律師,東吳大學法律學系81級(1992年入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肄業,法律扶助基金會、台灣永社發起人,法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曾義務協助東星大樓、博士的家、樂生療養院國家賠償等訴訟案件,及擔任法律扶助基金會秘書長、東吳大學法律服務社顧問律師、崔媽媽基金會法律義工、法律扶助基金會覆議委員、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諮詢委員、新北市選舉委員會監察小組常任委員、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執行委員、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臺北市政府廉政透明委員會委員。.

新!!: 台灣社和鄭文龍 · 查看更多 »

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

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簡稱反一中連線,是臺灣的政治組織,在2013年4月29日成立,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屬於自稱「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旨是反對所謂的「一中原則」,宣稱「一個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指臺灣與中國同為一個國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臺灣的中央政府,臺灣是中國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一中原則使臺灣喪失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也使台灣人民失去民主、自由及享有人權的生活方式,反一中連線反對這個原則。.

新!!: 台灣社和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 · 查看更多 »

金恒煒

金恒煒(),臺灣外省人,本籍浙江溫州,為臺灣著名記者、作家、政治時事評論員、臺灣獨立運動人士。父親是金溟若,兄長是金恒杰(金載熹)、金恒鑣。曾經擔任臺灣北社副社長。.

新!!: 台灣社和金恒煒 · 查看更多 »

蕭曉玲

蕭曉玲,前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音樂老師及教師會會長。Energy教師會長獎得主。2016年自由台灣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讀報》專欄作家。 2007年1月,因教學活潑,接受電視採訪,受訪學生給予肯定;3月,獲行政院服務獎章證書;7月,獲聘書預定聘至民國100年(2011年);8月,學校聘為課程發展會委員、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 2007年11月12日,蕭曉玲因反對上級長官郝龍斌市長的一綱一本政策,向法院控告郝龍斌。2007年12月13日,中山國中對蕭曉玲連續採取幾種動作。 ◎校內流傳一份「台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家長會家長陳情書」,指摘蕭曉玲有不當行為。 ◎中午,學校召開教評會,下午2點結束。 ◎第六節上課時,丁文玲督學帶著簡忠雄會長、林月華副會長,另有四名家長代表以及教務主任、訓導主任及其他老師進教室內走動。 ◎約第七節課時,人事主任持公文要蕭曉玲簽收,並告知中午召開教評會,提報蕭曉玲為不適任教師。 ◎學校聲稱,接獲投訴,並查證發現蕭符合「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情事」,通知成立輔導小組。 同年12月19日,中山國中校長曾美蕙召開記者會檢討蕭老師的適任問題。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開記者會說明此案時,記者問蕭何時開始不適任,林連續回答11月12日三次,她狀告郝龍斌的日期 2008年1月23日,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於97年1月23日召開教師評審委員會,經教評會開會討論,認定原告有「行為不檢有損師道」之該當解聘事實,決議以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規定之「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為由解聘蕭曉玲,並陳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核准在案,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乃以97年3月19日北市中山人字第09730124600號函解聘蕭曉玲。。 蕭曉玲認為,她因反對前市長郝龍斌推出的一綱一本政策,控告郝龍斌強推政策違法,才遭中山國中解聘。不過時任台北市長的郝龍斌表示,蕭老師當年被解職時,郝市長根本不認識這位老師;但蕭卻堅稱是因反對「一綱一本」政策,慘遭政治迫害,這是要模糊其適任與否的焦點。 2018年2月12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召開評議小組重新調查,作出「尊重該評議小組第40次會議決議:『同意本市中山國民中學所報解聘蕭曉玲教師』之決議。」,與先前臺北市長柯文哲讓蕭曉玲復職的承諾不符。.

新!!: 台灣社和蕭曉玲 · 查看更多 »

陳立宏

陳立宏(),出生於台灣台南縣,五歲時移居高雄,曾是《中時晚報》、《聯合晚報》記者、廣播節目主持人、政論节目名嘴,為多個政論節目的常態來賓。2017年6月21日病逝於台北榮總。.

新!!: 台灣社和陳立宏 · 查看更多 »

MG149案

MG149案,是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期間的爭議事件。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加護病房外科主任、並擔任臺大醫院MG149專戶的計劃主持人。中國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質疑柯文哲在MG149之外私设账户,涉嫌貪污、洗錢、逃漏稅等。对MG149账户本身,監察院審計部調查後认为「未發現違反《會計法》及該院『學術研究支援專款管理要點』等相關規定情事」。2015年7月台北地检署将此案由他字案转为侦字案。 2016年6月8日,台北地檢署偵結,認為柯文哲涉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罪及涉犯刑法背信、詐欺取財、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公務員假借職務機會煽惑他人犯罪及違反商業會計法、稅捐稽徵法等罪嫌,均因罪嫌不足,予以不起訴處分。台北地檢署依職權送台灣高檢署再議,高檢署認為台北地檢署認事用法並無違誤,7月15日駁回再議,全案不起訴處分確定。.

新!!: 台灣社和MG149案 · 查看更多 »

林世賢 (政治人物)

林世賢()臺灣政治人物,彰化縣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彰化縣議會議員,曾任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彰化醫療界聯盟總幹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實驗動物管理委員,國考獸醫師,翁金珠縣政白皮書執筆,李登輝之友彰化總會長 ,彰化區扁友會總幹事,小英之友會總幹事,就讀臺灣大學政治所碩士在職專班,畢業於國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獸醫科 。2018年2月27日,林世賢在民進黨黨內民調結果勝出,正式成為2018年民進黨提名之2018年彰化市市長選舉。.

新!!: 台灣社和林世賢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李瑞漢

李瑞漢(),臺灣律師,在二二八事件中失蹤。苗栗縣竹南鎮人。 1926年李瑞漢自從台中一中畢業後,前往日本留學,並且進中央大學法科,在學中便通過「辨理士」(相當今日的專利申請專業人)考試。1929年自中央大學畢業後,留校研究法律年餘,1930年通過司法科高考,回到台灣在台北市永樂町擔任執業辯護士(律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國民政府接收,李瑞漢當選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李瑞漢曾經於3月初召集台北市律師公會開會,對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提出改革意見,此外並沒有激烈言行;然於3月10日與同樣執業律師的胞弟李瑞峰及友人林連宗,一同於家中被軍警拘捕,一去不回。於大溪檔案中陳儀三月十三日去函總統蔣介石附件中的「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裡,李瑞漢的罪名是「陰謀叛亂首要與強力接收法院」。 李瑞漢之子李榮昌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真相研究小組組員、台灣北社社員。.

新!!: 台灣社和李瑞漢 · 查看更多 »

李鴻禧

李鴻禧(),臺灣嘉義市人,憲法學專家。.

新!!: 台灣社和李鴻禧 · 查看更多 »

李明哲事件

李明哲事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一起刑事案件。因當事人中華民國國民李明哲曾進入失聯狀態,引發人權侵犯爭議,經其妻子李凈瑜與台灣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尋找李明哲- 李明哲國際救援小組』強力奔走下而使此事受台灣关注、至美國求援引起數個國際媒體採訪報導,甚至聯合國與歐洲議會提出訴願而與劉曉波案一併做出『RC-B8-0459 / 2017』決議案號。 媒体常将此事件与周泓旭案对照比较。.

新!!: 台灣社和李明哲事件 · 查看更多 »

李明憲 (政治人物)

李明憲(),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其子李孝儒於2014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台中市議員。.

新!!: 台灣社和李明憲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民主維新

民主維新,原臺左維新,台灣社會與政治團體,受太陽花學運影響,主張以左翼反壓迫作為實現國家正常化的手段。於2014年5月3日正式成立,並於2015年11月15日招開成立大會,登記為社團法人。主要目標為制憲正名獨立,同時也提出反對財團控制、反對威權政治、主張恢復社會正義等主張。2016年8月21日,臺左維新與民主鬥陣宣布即將合併,12月19日正式合併為民主維新。.

新!!: 台灣社和民主維新 · 查看更多 »

沈建德

沈建德(1947年3月23日 - ),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是「台灣血統論(否認當代台灣的人有漢人移民血統)」創立者與研究者。.

新!!: 台灣社和沈建德 · 查看更多 »

泛綠聯盟

泛綠聯盟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於2006年10月間有意籌組的一個政治聯盟。陳水扁構想由前總統、台灣團結聯盟精神領袖李登輝主導,邀集獨派團體、泛綠政黨組成泛綠聯盟。陳水扁的核心幕僚表示,籌組泛綠聯盟是為台灣長遠未來發展的長期性合作,與過去李登輝提出的「台灣主體政權」構想相近,不是短期的聯盟,也不是選舉算計。台灣社表示支持,祕書長楊文嘉說,籌組泛綠聯盟是「回應民眾對本土勢力不可分割的強烈期待」。 但是台灣團結聯盟對此一構想並不領情。台聯祕書長林志嘉表示,一個多月前就聽過這種說法,但李登輝日前才宣示過自己是「挺台灣,不是挺綠」,這就是台聯的立場,泛綠聯盟不可行。多名台聯立委如羅志明、何敏豪、賴幸媛認為,泛綠聯盟只是民進黨為了年底的直轄市市長選舉所計畫的政治權謀,意在搶食台聯支持者的選票。羅志明說,陳水扁每逢危機就抱李登輝大腿、吃台聯豆腐,危機過後又說三道四,李登輝早已對陳水扁失去信心。.

新!!: 台灣社和泛綠聯盟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新!!: 台灣社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

《我的未來不是夢》是台灣獨立音樂樂團蘇打綠及阿霈樂團在2006年12月15日發行的公益單曲合輯,翻唱了台灣歌手張雨生的出道作《我的未來不是夢》。在專輯發行之前兩樂團在2006年12月10日自由時報舉辦的「自由演唱會」上發表過,且當天就開放購買,包括全台的唱片行、自由演唱會現場發售,限量5000張,現場每賣出一專輯即捐贈新台幣50元給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新!!: 台灣社和我的未來不是夢 (蘇打綠+阿霈樂團翻唱)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英語譯名: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或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CSSTA),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第四條所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2011年3月,兩岸的經貿業務主管部門開始展開服務貿易磋商並達成共識。2012年8月9日舉行的兩岸兩會第八次高層會談上,雙方同意在達成關於該協議文本和市場開放項目的共識後正式簽署。2013年6月21日,兩岸兩會在中國大陸上海市舉行第九次高層會談並簽署該協議,也向外界公布了开放清单。 在臺灣,由於部分人士擔憂該協議可能使臺灣在經濟與政治上更受中國大陸操縱,加上民眾對國民黨政府的政策長期傾斜中國大陸欲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的疑慮和不滿,導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與太陽花學運的發生,也使該協議在台灣社會造成廣泛的爭議和討論,2016年民進黨政府再度執政後,兩岸服貿協議被擱置至今,尚未生效。.

新!!: 台灣社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 查看更多 »

方素敏

方素敏,台灣宜蘭縣人,銘傳商業專科學校畢業,民主進步黨前黨主席林義雄之妻,1980年「林宅血案」受害家屬。 1983年代表黨外,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台灣省第一選區(北基宜)第一屆第四次增額立法委員。 1991年,方素敏與夫婿林義雄創辦慈林基金會,以「拓展國民的心靈視野,活化思辯體驗的空間,培養實踐崇高理想的能力」為宗旨。 方素敏之妹方美津是慈濟大學副校長賴滄海之妻,曾任台灣東社(花蓮)社長。.

新!!: 台灣社和方素敏 · 查看更多 »

憲法各表

憲法各表(Two Sides, Two Constitutions)是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謝長廷提出的政治主張,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含《憲法增修條文》)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依憲法有特殊關係。立場接近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謝長廷強調,憲法各表與一中各表的不同在於,憲法各表強調兩岸在現實上不相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而一中各表則不承認對方擁有主權。他希望以《中華民國憲法》來作為台灣共識的核心,以突破兩岸關係。 這個主張最早稱為憲法一中,因與馬英九提出的主張名稱相近,後改稱憲法共識,又改為憲法各表。謝長廷認為可以憲法共識作為台灣內部共識,對外則用憲法各表來定位兩岸關係。但目前仍然在討論中,未形成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主張。.

新!!: 台灣社和憲法各表 · 查看更多 »

曾貴海

曾貴海(),臺灣屏東縣佳冬鄉人,醫師及客語詩人。1965年進入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就讀,1966年與江自得、蔡豐吉、王永哲、吳重慶等人創立「阿米巴詩社」。1973年起行醫,1973年至1976年擔任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住院醫師,1976年轉往臺灣省立高雄醫院並定居高雄市。1982年1月與葉石濤、鄭炯明、陳坤崙、許振江、彭瑞金等友人創辦南台灣第一本台灣文學雜誌《文學界》,1989年4月停刊。1991年7月創辦《臺灣文學》雜誌,擔任社長。 1988年擔任臺灣人權促進會高雄分會副會長,開始投身社會運動。1990年擔任臺灣環境保護聯盟高雄分會會長。1996年成立高雄綠色協會並擔任首任會長。 1996年10月11日,擔任建國黨推展委員會高屏地區召集人;但因理念不同而沒有繼續參與建國黨運作。1999年擔任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2000年之後籌組台灣南社,2002年擔任台灣筆會第八屆理事長,後出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及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委員會委員。 2005年11月14日,曾貴海、黃昭堂、李喬、金恆煒、涂醒哲、王美琇、魚夫、吳錦發、陳郁秀、陳菊、吳樹民、文魯彬、林育卉、林世煜、李筱峰、戴寶村、江霞、阮銘與陳鵬雲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宣佈成立「台灣群俠護台灣」助選團,呼籲選民在2005年三合一選舉「以選票捍衛台灣主權」,同時也將督促陳水扁政府追求政治改革。 2006年6月18日,台灣社成立,已卸任台灣南社社長的曾貴海出任台灣社首任副社長。2006年7月17日,針對親綠學者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要求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辭職下台,曾貴海認為,應從制度、法律、道德面樹立典範,呼籲學者不要做「搖擺的狗」。 2007年4月27日中午,曾貴海與台灣南社副社長陳惠凰、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郭峰淵、建築師盧友義、城市光廊設計者林熺俊及民主進步黨高雄市議員蕭永達等將近20人在城市光廊舉行記者會,宣示加入「蘇貞昌之友會」(昌友會),支持蘇貞昌參加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而曾貴海被推選擔任昌友會會長;他們指控,謝長廷一再炫耀「高雄經驗」,漠視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成果,太過功利、不追求公益。 2007年5月7日上午,台灣社發布聲明,曾貴海辭去台灣社副社長。2013年2月28日上午,曾貴海出席屏東縣政府二二八事件紀念音樂會,贈送以六堆地區白色恐怖受害者為主角的書《走出六堆的暗夜》給受難者家屬張林淑汝,並在屏東市中山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前獻花。.

新!!: 台灣社和曾貴海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通常稱為2005年三合一選舉,於2005年12月3日舉行,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臺灣省(但不包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 此次選舉為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以來之第15屆縣市長及鄉鎮市長選舉及第16屆縣市議員選舉(新竹市及嘉義市因較晚設置,故為第7屆);同時亦為福建省實施地方自治以來之第4屆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 開票結果在總計23席的縣市長選舉中,在野的國民黨贏得14席,若再加上親民黨、新黨、獨立參選各1席,泛藍總計獲得17席;相形之下,執政的民進黨僅獲得6席,且無其他泛綠人士當選,勝負相當懸殊。.

新!!: 台灣社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任總統提名選舉,於2007年(民國96年)4月19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所舉辦的第三次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初選。.

新!!: 台灣社和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台灣社和2008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台灣社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4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4年12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台灣社和2014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2014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

新!!: 台灣社和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台灣社和2014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2016年臺北上海城市論壇,又稱2016雙城論壇,2016年8月22日到24日由臺北市政府負責接待上海市代表團,在臺北市與新北市進行一系列的參訪活動;上海代表團方面,由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沙海林率領會見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此次雙城論壇也是蔡英文政府上任期間以來,中國大陸首次派官員訪臺。.

新!!: 台灣社和2016年臺北上海城市論壇 · 查看更多 »

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

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台灣媒體稱為拔管案)是指2018年年初國立臺灣大學遴選校長期間後所發生的事件,主要為選出管中閔為臺灣大學第11任校長後所衍生出的事件。.

新!!: 台灣社和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 · 查看更多 »

723佔領教育部行動

723佔領教育部行動是指在2015年7月23日晚間至7月24日凌晨,反對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的學生團體因為不滿馬英九政府的回應而突襲進佔中華民國教育部。事後共有33人遭到警方逮捕,其中包括3名記者,這次事件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首次教育部辦公室遭到佔領。.

新!!: 台灣社和723佔領教育部行動 · 查看更多 »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为2008年8月30日,在台湾,由台灣社、台灣東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北社、台灣教授協會组织举行,民主進步黨動員參加的抗议遊行。本次遊行口號為「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訴求為「政府退稅、穩定物價;堅持主權、保護台灣;陽光法案、清明政治」。 本次遊行訴求,因為马英九政府對於經濟施政不起色,呼籲馬政府進行退稅、穩定物價、調整現行「快速傾中」的政策,同時要求台灣海峽兩岸所簽任何協定須經公民投票同意。而因為陳水扁家庭密帳案爆發,遊行訴求增列陽光法案,也希望立法院在半年內通過陽光法案,監督政治人物、政黨的政治獻金與財產之取得,更要求司法體系不要成為政治惡鬥工具。.

新!!: 台灣社和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908台灣國運動

908台灣國運動(The 908 Taiwan Republic Campaign)是指一個追求台灣“正名制憲”的運動,召集人為王獻極(1940年-),口號是「生態台灣,海洋國家,日不落國」。該運動延續2001年成立的“511台灣正名運動聯盟”以落實台灣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和平、公義、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為宗旨,實施“台灣共和國憲法”。在2005年5月29日舉行“台灣國運動成立大會”,並從8月起展開了“國土巡禮”系列活動,還曾在被獨派人士視為「外來政權」最高權力當局的中華民國總統府舉行升旗典禮,導致金門縣升起金門縣旗以反制。而在2006年1月1日陳水扁總統發表新春談話後,該運動發起人曾於同年1月3日起連續兩天在《台灣日報》第五版刊登“台灣國憲法研討範本”。王獻極也是「台灣國辦公室」創辦人。.

新!!: 台灣社和908台灣國運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北社楊文嘉臺灣南社臺灣原社臺灣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