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台灣民間信仰

指数 台灣民間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民間信仰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目录

  1. 331 关系: 埤頭四武宮做牙十殿 (閃靈專輯)千歲南科新港堂南鯤鯓代天府南雄代天府口湖安龍宮台大尊賢會館台中市城隍廟台灣天主教台灣媽祖信仰台灣宗教台灣佛教台灣地基主信仰台灣元宵節台灣禪宗台灣端午節台灣新年台灣日治時期台湾裔澳大利亚人右昌元帥府受天宮吕洞宾均安宮增田福太郎境主大士爺廟大王爺廟 (元洲仔)大王爺廟 (翠屏邨)大王爺廟 (黃竹坑)大社青雲宮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大甲鎮瀾宮大龍峒大龍峒保安宮大肚福興宮大肚萬興宮大雅朝順宮大村慈聖宮大溪仁和宮大溪普濟堂天道盟太歲头城董庆寺外埔合興宮女娲妖星媽祖... 扩展索引 (281 更多) »

埤頭四武宮

埤頭四武宮位在彰化縣埤頭鄉和豐村埔尾路51號,其主祀溫、康、趙、馬-四府元帥,同祀的還有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及二位曾府千歲和金府千歲、玄天上帝、殷元帥、中壇太子元帥、福德正神,大殿龍邊配祀韓夫人媽和值年太歲星君,大殿虎邊配祀五營將軍,另外右廂房一樓為地藏殿,二樓為觀音殿。關於四武宮的整體建築、剪粘、浮雕、壁畫讓信眾覺得都非常吸引,有種舒適親切感,如此傲人的成績,都是禮聘鹿港老師傅彩繪裝飾的傑作。.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埤頭四武宮

做牙

做牙,又稱牙祭、尾牙、做禡,是指傳統中,每個月兩次的土地神祭祀活動,因民間認為土地神是地方的財神,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高朋滿座,客似雲來。而有別於舊曆初一、十五祭祀一般神祇,土地神的祭祀日為每月的初二、十六,稱為「做牙」,商家大多會作牙,主要以三牲(雞肉、豬肉、魚肉)等肉類祭品祭拜土地神。 一般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誕日為起點,開始「做牙」,稱為「頭牙」,然後一路做到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也就是演變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年尾宴。而古代中國商家「做牙」完,總會把祭拜過土地神的肉類,分送給員工食用,俗稱「打牙祭」。.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做牙

十殿 (閃靈專輯)

十殿」(Mirror of Retribution)是閃靈樂團的第五張專輯。專輯內容以台灣民間信仰的複雜地獄觀為背景,描述二二八事件其間,埔里醒靈寺的少年「潘正源」闖十殿閻君的地府,偷竊生死簿,欲控制陽間生死、保護夥伴性命的奇幻故事。在2008年5月時赴美國洛杉磯好萊塢 Mates Studio 錄音室錄製。專輯於2009年八月在台灣與歐洲、九月在美國、十月在日本發行。台灣由有料音樂發行,國際則由環球唱片發行,並展開歐美巡迴演唱會,場次達卅五場。.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十殿 (閃靈專輯)

千歲

千歲可能是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千歲

南科新港堂

南科新港堂,為臺灣民間信仰廟宇,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市區南部科學園區。該廟完成於2006年,於一樓設有新港社地方文化館,其原址在荷蘭時代為新港社的港西文書館故址。該廟為了合祀過去園區內的十三座有應公廟神祇而興建的廟宇,主神為鎮港元帥,而除了少數幾尊神祇雕有神像外,大多是以令牌或神位的形式供奉,為該廟特色之一,此外廟中還供奉了地藏王菩薩。 而最後為了讓萬善爺、萬人公等少數幾位「神格」尚未具足的神明也能入廟奉祀,新港堂的廟門不設門神,改以門釘替代,也算是「人性化」的作法。新港堂從興建到入火安座的整個過程,相較其他廟宇,十分傳奇,遂有媒體為此專題報導謂「南科上演神鬼傳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南科新港堂

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灣南部臺南市之西北方,位居槺榔山虎峰,俗稱南鯤鯓王爺廟(簡稱南鯤鯓廟、南廟)、南鯤鯓王爺宮,並與歸仁保西代天府、佳里金唐殿一同被稱為「南瀛三大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代天巡狩」五府千歲(民間尊稱為"鯤鯓王"),是 南鯤鯓代天府廟體曾被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屬臺灣省政府管轄;精省後則成為國定古蹟,屬內政部管轄。其亦是臺南縣政府選定的「八景八勝三園」之一、臺17線臺南段的重要旅遊景點。在廟的後方有一座萬善堂供奉萬善爺(囝仔公)。.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南鯤鯓代天府

南雄代天府

南雄代天府在高雄市大寮區會社--鳳林三路,創建於1953年(民國42年)10月,主祀五府千歲,並配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後殿主奉觀世音菩薩,左為至聖先師,右為地藏菩薩,兩旁十八羅漢。為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聖地,背後是五龍山,朝東面向高屏溪,左右兩脈環抱、氣勢非凡,符合『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堪輿龍穴說。 南雄代天府的白觀音引領五條巨龍鎮守在此,登上觀音神像遠眺高屏溪,大寮平原盡收眼底,廟宇庭園花木,景觀優美,適合休閒散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南雄代天府

口湖安龍宮

口湖安龍宮主祀池府、柴府、李府-三府千歲,草創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草廟奉祀,廟名「龍鳳宮」,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由村民李碰倡議募款,因日本實施皇民化運動,燒神像拆廟宇,因重建工作被迫中止,當時的保正(村長)李濫以倉庫之名,得以繼續重建工作,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完成而改名為「安龍宮」,廟宇雄偉壯觀,並有兩具大石獅坐鎮在廟前,位在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五鄰89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口湖安龍宮

台大尊賢會館

台大尊賢館,由國立臺灣大學委外經營,是臺大校本區中的旅館之一(另一為鹿鳴雅舍)。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介在臺北市大安區銘傳國民小學與國立臺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之間。建築名稱「尊賢」二字是為了紀念企業家吳尊賢。尊賢館於2002年12月28日上午九時進行啟用典禮,而12月28日正好為吳尊賢的冥誕。 尊賢館的營運是台大第一次辦理委外經營。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臺大委託立德飯店經營尊賢館,此時期尊賢館全名為立德台大尊賢會館。2013年1月15日至2022年12月31日,臺大委託晶華國際酒店經營尊賢館。2013年5月,捷絲旅臺大尊賢館開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大尊賢會館

台中市城隍廟

台中市城隍廟創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是臺灣省城(該城後來因省治移至臺北,僅為臺灣府城)的城隍廟,最初的廟址在臺中市東區樂業里(現在的台中糖廠舊址),日治初期廟堂被日軍佔據作為軍營使用,後來又被改建為糖廠,直至1919年,當地人士在東區輕便車站蓮霧腳附近,搭建臨時的廟堂,1921年遷建到現址:臺中市南區城隍里(鄰近忠孝夜市)。 台中市城隍廟所奉祀的城隍爺是管理原省轄臺中市的地方官,由於民間的信仰篤定虔誠,城隍廟至今香火仍非常鼎盛,而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則為城隍爺的祭典日,也是當地宗教盛事,廟方會舉行隆重的祝壽祭典。從農曆六月初起,廟中便湧入從各地而來的大批香客,除了祭典,也會有遊行、演戲等民俗活動,因此,廟前的戲台也會鑼鼓喧天上演酬神的戲碼,呈現一番熱鬧景象。.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中市城隍廟

台灣天主教

台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逾24萬人 ,派別屬於羅馬公教,其中包括神父6百多人、修士與修女各約1百人與1千8百人,分佈在8百個教堂及各種教會機構;此外共有14位主教,並設有主教團做為最高領導機構。雖然天主教的信仰人口僅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1,但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教等公益方面的貢獻上,有著相當高的影響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天主教

台灣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早期移民多自中國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 媽祖信仰傳到臺灣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甚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國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僅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臺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中國的移民祈求平安到臺灣的過海守護神。雖每年有大量香客絡繹不絕至中國湄洲媽祖廟進香,但實際上臺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外,自成體系的臺灣本土神祇。這種見解獲得若干學者的附和。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由於媽祖姓氏為林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由媽祖信仰所伴隨之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與節慶習俗等人文活動,是臺灣重要的漢民文化代表之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的即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媽祖信仰

台灣宗教

臺灣各宗教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並且各宗教間皆為平等。除此之外,臺灣傳教環境極為自由,政府奉行政教分離原則,政府與宗教之間亦無關聯。又因臺灣為一移民社會,華人移民固有的傳統信仰如佛教、道教,在該族群中極為流行且根深柢固,而西方世界較常見的宗教,如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亦擁有不少的信眾。 201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調查,2300萬臺灣人口中,佛教、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三者難捨難分,約佔93%。基督徒(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約4.5%,其他信仰或不表態,約2.5%。.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宗教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801.5萬人,佔2300萬人口的35%,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因此就廣義而言,在台灣佛教是最大宗教。 台灣佛教系統承襲自中國閩南地區,世俗化的信仰體系(其中代表為巖仔和高僧信仰)為其一大特色,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以四大法脈為代表)並立。然而因戰後中國傳入的佛教體系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例如世俗體系部份就經常被誤認為「佛道混合」或「非正信」,但實際上世俗體系的發展未必違反佛教原教旨。 不過,從佛教以不同形式傳入台灣後,臺灣的佛教信徒,並沒有精確的統計。因此,統計改以觀察寺院增加數目、並透過台灣社會變遷歷次調查問卷中有關宗教項目的實際統計數字,來論斷其變革的趨勢。.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佛教

台灣地基主信仰

臺灣地基主信仰是臺灣祭拜地基主(民間偶爾寫為地祇主或地居主)的民間信仰,又稱地主神、地主公、地靈公、厝宅公等,是住宅、房舍的守護靈,是一種民間信仰。多在除、清、盂、九等節慶設置香案,以菜餚、紙錢祭拜地基主。有許多人在作牙祭拜土地神、或者祭灶神時,一併祭拜地基主。但地基主並不是灶神,亦不等同土地神(或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目前普遍認為管轄範圍境主(或稱「統境王」、「統境公」,市鎮或廟宇轄區的守護神,類似城隍)大於土地神,土地神又大於地基主。 地基主信仰在臺灣的普遍性極高,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甚至公家機關也往往會加以祭拜。許多臺灣人,遷居搬家時也會祭拜新宅、舊宅的地基主:與舊宅地基主話別是感謝其辛勞;與新宅地基主溝通則希望其保祐。.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地基主信仰

台灣元宵節

臺灣的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隨著17世紀的第一批漢人移民傳入,與新正、清明、中元、端午、中秋並列為漢人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而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與1980年代末期以來假日旅遊風氣的盛行,臺灣人慶祝元宵也因文化上的差異而和其他華人地區的元宵節有所區別,最具特色者即為各大城市舉辦的元宵燈會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元宵節

台灣禪宗

台灣禪宗,在台灣的禪宗發展歷史及概況。 禪宗在明鄭時期,隨著漢族移民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禪宗由日本進入台灣。在戰後,隨著中華民國到達台灣的中國移民,再度將禪宗帶入台灣。.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禪宗

台灣端午節

台灣端午節傳統稱呼為五日節或五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慶。台灣人稱為午日節、五日節、午月節、五月節、五月初五。台灣端午節正午時首重祭祀、與午日辟除驅邪等。古代台灣人已有祭祀水仙尊王之慣例;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伍子胥等聖賢。日治時期臺灣民眾曾經因日本移民過新曆端午節,當時臺北城每屆新曆端午節,即會裝飾日本式的端午節句,而形成日本新曆端午與臺灣舊曆端午兩種風俗。 古代漢人渡海來台時,由於無法適應臺灣土地的瘴癘之氣、多變氣候的風土病,紛紛染疫病或死亡。因此端午藉午日「純陽之氣」祛除瘟疫、避邪驅鬼的習俗格外受到重視,發展出有當地特色的科儀。端午節民間除了會祭祀神佛、祖先與地基主外,更會於河邊、水面有隆重的「祭江」儀式,主要祭祀所有溺於水中的亡魂,並祈求水源豐沛、河流安穩。.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端午節

台灣新年

臺灣春節,傳統稱呼有新年(臺:Sin-nî、馬祖話:Siŋ1-nieŋ2)、新正(臺:Sin-tsiann、客:Xinˊzangˊ、馬祖話:Sĭŋ1-tsiaŋ1)、正月(臺:Tsiann-gue̍h,客:Zangˊngied)、元旦(臺:Guân-tàn,客:Ngienˇdan)、新春(臺:Sin-tshun,客:Xinˊcunˊ),又俗稱新正年頭(臺:Sin-tsiann-nî-thâu,客:Sinˊzangˊngienˇteuˇ)、過年、正月正時、舊曆年。是指華人從農曆十二月十六尾牙到新年二月初二頭牙期間,慶祝農曆新年的傳統節俗。尤以除夕夜到正月初五隔開(開工)為重。過年期間的傳統稱呼為「新正」,大年初一亦稱為「新正年頭」、「開正」、「正月初一」,拜年稱為「賀正」,與一系列節令、祭祀等活動。 「新正」,即新正朔,為稱呼正月初一之意。進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曾頒布過「廢舊正月」,推廣新曆元旦,惟總督府發行的民曆仍附有舊曆,而民間也曾同時過日式新曆新年與台式農曆新年。戰後,國民政府沿用原中國大陸新年習俗稱呼,改稱春節(國語),遂成通稱。 中華民國國曆、農曆二種曆法並行,時序進入二種曆法的一月一日皆謂「新年」,無論是跨年至國曆元旦,或是農曆年的春節,民眾見面祝賀語均可稱「新年快樂」。因二曆法日期不同,使用「新年」並不致混淆,反而是普遍之用法。 臺灣新年風俗隨不同的移民傳入並逐漸在地化後,亦與戰後移民的大量中國南北風俗薈萃。現代社會,部分本土的舊時習俗逐漸式微,或受中式、日式新年習俗影響。臺灣過年與傳統民間信仰息息相關,匯聚了許多宗教科儀、人文藝術與歲時信仰等禮俗,今日仍是臺灣社會全年最重要、盛大的傳統節日。.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新年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灣日治時期

台湾裔澳大利亚人

臺灣裔澳大利亞人是指來自臺灣並且入籍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人士。在2016年澳大利亞人口普查中,澳大利亞該年共有70,790位臺灣裔移民。.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台湾裔澳大利亚人

右昌元帥府

右昌元帥府,是一所臺灣高雄市的元帥府,主祀七大元帥-劉、陳、謝、常、唐、陳、張,一般以謝元帥為主神,位在高雄市楠梓區右昌1巷1號。 相傳始建於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當年鄭成功來臺灣時,部將劉國軒在此地建廟,奉祀軍中神靈,歷時多次整修,於1948年擴建,終以現今的面貌呈現。廟內留有清道光年間的神轎和石碑擁有170餘年歷史,經過廟方多次維修才得以保有原貌,相當珍貴。 另外最特別的是據說日治昭和四年(1929年),元帥廟神靈為了體貼鄉民經濟困苦,頒布神諭,不辦中元普渡,祭祖改以「每年二祭」(即除夕日、農曆六月),亦廢除作牙。1947年又頒布神示,神誕祭典均以佛教儀式舉行,誦經禮佛,並組織「念佛團」(即今「右昌善德念佛會」)。1963年起,在庄內推行完全佛制,不焚燒金紙,只供奉鮮花、水果、素齋。故1980年以前,右昌地方幾無私人神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右昌元帥府

受天宮

受天宮為奉祀北極玄天上帝之道教廟宇,位於台灣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 松柏嶺的舊地名為松柏坑,於八卦山山脈南端,海拔約440公尺,為台灣玄天上帝信仰代表廟宇,由受天宮分香之宮、觀、壇、宇計1萬8千餘座。.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受天宮

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呂--(--或作岩、--),字洞賓,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綽號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吕洞宾

均安宮

臺中市均安宮,簡稱均安宮,是一座位在臺中市西區後龍社區主祀池、朱、李三府王爺的民間信仰廟宇,亦是當地的宗教信仰中心,並轄有鄰近之茄苳王公廟。此外,均安宮亦以其「三寶」(千年櫸木大鼓、千斤大神轎及千年茄苳樹)聞名。.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均安宮

增田福太郎

增田福太郎(),日本知名法學、民俗學學者,新潟縣上越市人。京都大學博士,為臺灣宗教與民俗學巨擘。曾任教於臺北帝國大學、福岡大學、亞細亞大學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增田福太郎

境主

境主,又稱統境主、統境王、境主公,是地方行政神祇,類似佛教伽藍神與道教城隍神;與土地神有分別。一般說法,有城池的行政區之神,謂之城隍。佛寺的守護神,謂之伽藍。而道教廟宇的轄區或是無城池的街道、部落之守護神,稱為境主。 有時信眾會把「信仰中心的主神」稱為「境主」,如臺灣臺北淡水人稱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為「境主」;高雄鳳山五甲龍成宮稱媽祖、清水祖師、戴府元帥為「三境主」,此「境主」並非地方行政神,而為「信仰中心的主神」的意思。.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境主

大士爺廟

大士爺廟是臺灣主祀大士爺之罕見廟宇,為嘉義縣縣定古蹟,位在嘉義縣民雄鄉,是民雄主要信仰中心,主祀大士爺。 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普渡祭典,三天祭典起源於早期「打貓街」農曆七月份的「頂街大士爺普」、「下街大士爺普」及「下街童子普」(俗稱:囝仔普,係因半夜聽聞嬰兒或小孩的哭聲而得名。)之亡魂普渡活動而演變至今。根據文獻記載及部分耆老口述,表示原上述三普祭典時間分別於:頂街普(農曆七月初一、初二及初三)、下街普(農曆七月十五、十六及十七日)及囝仔普(農曆七月二十一、二十二及二十三日)各分科儀祭祀,相當盛大,但因二戰後期與戰後初期民生物資缺乏,簡化祭祀方式每年僅擇農曆七月二十一、二十二及二十三日三日進行,雖縮短祭祀祭典時間但不簡化各項科儀方式,儀式莊嚴隆重並延續至今。演變為三天祭祀期間民雄市中心之重要街道,各式攤販林立彷彿不夜城,附近鄉鎮民眾紛紛前往逛街購物,俗稱:逛下街。.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士爺廟

大王爺廟 (元洲仔)

元洲仔大王爺廟是香港一座廟宇,位於新界大埔區元洲仔,鄰近現時的前政務司官邸,建於清朝中葉。大王爺廟是大埔的一座水神廟,大王爺是王爺神,亦曾是昔日大埔的鶴佬漁民敬奉之鄉土神、水神。隨著地方發展,元洲仔已完全改變,再無艇戶棚屋,漁民不少已遷進高樓大廈,但鄉民仍敬神不絕。每年農曆五月初六開始(正誕在初八),為大王爺誕,在天后宮前風水廣場有神功戲賀誕,各花炮會及信眾,都會在這幾天來到戲棚神壇參拜,為大埔區的一大盛事。其中部份花炮會,為了方便村民信眾,選擇在周日舉行慶祝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王爺廟 (元洲仔)

大王爺廟 (翠屏邨)

官塘大王爺廟是香港的一家廟宇,位於九龍半島觀塘翠屏南邨天主教佑華小學後山上。大王爺廟原在樂富,1958年因社區發展被迫拆卸,善信要求政府在翠屏邨給予土地重建。最終新的大王爺廟在1963年獲香港政府撥地在現址建成,由私人公司「德教保慶愛壇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門額上書「大王爺古廟」,兩旁有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王爺廟 (翠屏邨)

大王爺廟 (黃竹坑)

黃竹坑大王爺廟是香港一所廟宇,位於香港島黃竹坑南朗山道與香葉道交界,黃竹坑明渠南旁。這是香港島上唯一一座大王爺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王爺廟 (黃竹坑)

大社青雲宮

大社青雲宮,位於高雄市大社區中華路127號,主祀神農大帝,配祀地官大帝、天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 本地舊稱三奶壇,老祖原先奉祀於觀音山下,後遷至現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社青雲宮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上,是台北市的直轄市定古蹟。該廟廟地十分狹窄,面積約只有46坪大,卻是大稻埕一帶地區的重要民間信仰中心,與法主真君廟、慈聖宮媽祖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也是大台北相當重要的廟宇之一。 一般來說,霞海城隍廟所屬宗教應為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城隍信仰,屬多神教。該廟除了主祀霞海城隍外,也旁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七爺八爺)、八將、馬使爺及義勇公。另外,該小廟現容納有600多尊各式神像,也是該廟的特色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奉天宮,去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返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該活動於2011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廟、大甲媽,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甲鎮瀾宮

大龍峒

大龍峒,或稱大浪泵、大隆同(台語稱作Tōa-lông-pōng,平埔族巴賽族巴賽語稱作Pourompon),位於台灣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口附近,今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台北市舊聚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龍峒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為祭祀保生大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保安宮初創於1742年,本只為簡單木造小庵,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19世紀後,經幾度改建後,該廟發展成3000坪的三殿三進式大廟。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該廟宇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直轄市定古蹟)。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臺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日治時代從大龍峒保安宮分靈的,有兩座廟宇,最早乃明治三十年(1897年)板橋江翠保安宮潮和宮;其次則是大正五年(1916年)分靈的永和保福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龍峒保安宮

大肚福興宮

大肚福興宮主祀蘇府王爺、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另配祀天上聖母、池府王爺、王府王爺、包公、觀音菩薩、虎爺等神聖。廟內記載早在二百多年前時先人渡台墾荒,蘇府王爺為大肚磺溪村開基神聖,在創建於清嘉慶21年(1816年),最初崇祀於編竹葺茅極為簡陋小廟,為當地之信仰中心,地址是台中市大肚區磺溪里文昌路317號。 磺溪金獅陣也是全國有為出名的。.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肚福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原稱為「頂街萬興宮」,座落現在的臺中市大肚區,在清雍正末年間,就已經有小規模的發展的村落,乾隆元年(1736年)興建成廟宇,至今有兩百七十多餘年歷史的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宮廟;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依法成立管理委員會,舉辦活動方面,每年積極推動配合東西保二十庄迎媽祖遶境習俗,也舉辦進香活動與臺灣各大廟宇進行交流。.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肚萬興宮

大雅朝順宮

大雅朝順宮位在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里大林路66巷11號,奉祀主神為五府千歲,為沙鹿六路_朝順宮分靈而來,另有同祀清府千歲、中壇太子,因池府王爺救世無數,庄民倡議集資建廟,民國75年(1986年)左右落成完工。 朝順宮每年李王香期均回南鯤鯓代天府進香,近幾年也轉往麻豆代天府,為前三年南鯤鯓,後三年麻豆之行程模式。.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雅朝順宮

大村慈聖宮

大村慈聖宮,位於臺灣彰化縣大村鄉擺塘村,主祀神祇為天上聖母(媽祖)老四媽,左殿配祀註生娘娘,右殿配祀九天玄女,外觀為中國北式廟宇建築,廟觀莊嚴肅穆清靜,為大村鄉內著名之廟宇,信徒遍佈臺灣各地,香火鼎盛。 大村慈聖宮起源於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原在埔心鄉埤霞村(舊名聖安宮)顯異救世,後於民國八十九年遷移大村鄉(更名慈聖宮),由於天上聖母(媽祖)老四媽,曾乩示原為佛教比丘尼,生於戰亂並奉行救苦,積勞成疾致而亡。後得玉皇大帝證感其心,念其苦行善舉並體念人間苦難,玉帝企盼其渡化庇護有緣眾生,頒賜其神位為天上聖母(媽祖)老四媽,並奉旨於現地濟世,渡化有緣眾生,庇祐啟示諸有緣弟子奉行善舉,進而得以化解災厄,增福增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村慈聖宮

大溪仁和宮

大溪仁和宮,又稱埔頂仁和宮、埔頂廟,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的一座百年古廟,主祀開漳聖王,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是全臺灣第一座主祀開漳聖王的開基祖廟。建廟已有三百四十多年歷史,可稱全台開基祖廟。直轄市定古蹟桃園景福宮(桃園大廟)分靈自此。.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溪仁和宮

大溪普濟堂

大溪普濟堂,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福仁里大溪老街的百年廟宇,創立於民前十年壬寅之歲,主祀三聖恩主(關聖帝君、孚佑仙祖、九天司命),配祀文昌帝君、延平郡王。 前臨大漢溪、背倚靈峰、山如鳥嘴、南面石門近如咫尺,北眺鳶山、遙瞻鶯石、乃是馬武督直系龍脈的結穴,亦為蓮座山首尾相對的靈山,於是延師相地,乃譔山兼分金、集眾鳩資、重新改建。共築成正身五間,配合兩邊護廊,雖非雕樑畫棟、頗稱堂構維新,其後於民國六年添建拜亭完成正式廟宇。 民國九年慶成建醮。四方善信慕神靈而朝拜者、絡繹於途、日以繼夜。尤以弟子社團,相繼而起,遂憑公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之辰,恭迎聖駕排鑾下鄉巡狩,祈求國泰民安,至此已達一百週年之久,其盛況迄今猶然。 民國五十七年辛丑七月,因感廟宇久歷星霜、凡經風雨侵襲、丹青剝落、簷桶傾頹、門楣朽蝕、宮牆破損、觸目驚心,共議徹底改善,乃成立「大溪普濟堂修建委員會」負責策劃。 乃於笠年正月興工改建,幸得全國各地信徒暨本地善信輸誠樂助,至民國五十四年而厥功告成,自此神威遠播,敬仰日隆,信徒遍及全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大溪普濟堂

天道盟

天道盟,台灣三大犯罪組織地方勢力最深厚的角頭聯盟。就其成員出身來看,屬於台灣在地幫派。除了台灣本土外,天道盟在海外均有活動,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等。估計在台灣約有數千名活躍的角頭份子、以及數萬名的合伙關係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天道盟

太歲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爾後,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太歲

头城董庆寺

頭城董慶寺 ,原稱「董真人廟」,在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港口,主奉董公真人,是一所臺灣民間信仰的廟宇,配祀三山國王、李元帥。.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头城董庆寺

外埔合興宮

外埔合興宮位在苗栗縣後龍鎮海埔里,為外埔、海埔兩庄共同的信仰中心。合興宮主祀神明為玄天上帝,也是台灣著名的王船信仰重地之一,信徒遍佈各地,在彰化縣和美鎮、臺南市北門區等地皆有分靈廟宇,香火鼎盛,神威顯赫。.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外埔合興宮

女娲

女媧又稱女媧氏,另稱媧皇、女希氏,俗稱女媧娘娘。原為中國傳說時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領,後成為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根據東漢文獻記載,女媧是伏羲的妹妹,人首蛇身(龍身)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女媧娘娘主要功績有搏土造人《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絚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絚人也。”(今本《風俗通義》無此記载)、煉石補天、殺黑龍濟冀州、斷巨鰲立四極、積蘆灰止淫水、發明笙簧。以及創設婚姻《繹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天穹如傘,女媧善於補天,因此女媧亦成為中國雨傘和繡補業者所祀奉的職業神。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侯村的媧皇陵和數千年來一直享受歷朝歷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國家級神廟媧皇廟,山西其他各地也均見有女媧信仰的文化。其他的功绩包括发明笙簧和规矩,以及创设婚姻。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 根據道藏記載女媧,上古女神而曾為帝者。是上古諸神之一,成為後世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與中有不少人供奉。截至2014年7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宗教系統總計,臺閩地區寺廟中共有七間主祭寺廟(其它配祀廟宇不載),亦是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神靈。 而女媧的來源在民間信仰上有許多歧異的說法,包含有「九天玄女說」、「地母娘娘」說、「驪山老母說」,這些說法在歷史經典及道藏中並無相關考證記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女娲

妖星

妖星就中國道教或台灣道教、民間信仰而言,是指行年輪值諸星之一。以《正四七十四孟之月》道法舉例,妖星指甲子、癸酉、壬午、庚子、己酉、戊午等行年凶日。道教認為,人如輪值該星,若涉及起造、嫁娶、移徙、祭祀等活動,容易人口災凶、牢獄刑禁等。除避凶外,以道教符籙派信仰而言,解決方法為修齋建醮。 另:勇士当家球星:蒙塔-埃利斯 的外号.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妖星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媽祖

孤魂信仰

孤魂信仰,或稱孤魂祭祀,古代稱厲祭,為東亞民間信仰,祭祀因天災、戰爭、屠殺、械鬥、疾疫、冤屈、罪行、車禍等意外枉死,或無後、夭折死者的信仰,避免無嗣、橫死、冤死者之魂魄,因無香火供養而於人間作祟,逐漸衍生而成。隨閩南人、客家移民傳布至台灣等地,成為台灣民間信仰。 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孤魂信仰

學甲慈濟宮

學甲慈濟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內,為一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為「學甲十三庄」區域的人群廟,也是台南市安南區「十六寮」保生大帝聯庄祭祀組織中多數廟宇的祖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學甲慈濟宮

定光古佛

定光古佛,宋初僧人,人稱「定光佛」、「定光佛祖」、「定公古佛」、「定光大師」等。是閩西汀州客家人之重要守護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定光古佛

客家裔臺灣人

臺灣客家人,是指具有漢族客家民系認同的臺灣人,為臺灣第二大族群。其母語為臺灣客家話,歷經早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皆能通行於台灣的客家地區,在日治時期也仍為台灣大多數客家族群的母語。但在1949年臺灣進入戰後時期後,中華民國政府積極推行國語運動,台灣的許多客家人都改以中華民國國語為母語,还有一些客家人後裔则改用在地占多數的台灣閩南語,於是台灣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幅減少;現今中華民國政府設有客家委員會主管相關的族群事務,並推行母語運動,在學校中設立客語課程,以保存客家文化。一般而言,在提及「台灣客家人」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客家人及其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客家移民,通常歸類在台灣戰後移民的行列中,如:前空軍司令彭勝竹上將、電影導演侯孝賢、舞台劇導演賴聲川等,又稱為外省客家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客家裔臺灣人

家堂五神

家堂五神,閩南與臺灣地區普遍崇奉的五位家堂神,有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關聖帝君(或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司命灶君。一般繪製於家中神桌之觀音彩上,晨昏膜拜。.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家堂五神

官將首

官將首,本稱增損二將,是地藏王菩薩的護法,發源於臺北新莊,後成臺灣民俗的一種陣頭,據說由新莊地藏庵首先開創,紀錄上為周漢儀少將指導,第一位扮演者為已故之黃秋水先生。常因一般媒體報導、民眾、學界、公家單位的習焉不察而被誤認成什家將及八家將陣頭。.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官將首

安平西㡣殿

安平西㡣殿位於臺南市安平區,主祀 安龍王-池府千歲,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 ,為安平十角頭中的王城西社之境主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安平西㡣殿

安平追想曲

《安平追想曲》(tl)是1951年所作的一首台語歌曲。為臺灣知名填詞人陳達儒與作曲家許石的作品。該曲描述的是一個清代臺南安平港買辦商人的女兒,與一位負心的荷蘭醫師生下一個金髮女郎,而金髮女郎又一如母親,陷入愛人的背叛。該曲所描述的時空背景常被誤認為是十七世紀荷領時期,事實上是發生於十九世紀末的清朝。此題材不僅於華語歌壇相當獨特,也為全世界少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安平追想曲

安溪城隍

安溪城隍,是福建省泉州安溪縣(古稱清溪縣)的城隍神,由於神威顯赫,敕封「清溪城隍欽加普護清溪顯佑伯」,(簡稱「城隍伯主」),安溪城隍有眾多的分靈神像,其中包括著首任縣令詹敦仁,由於詹敦仁為靖惠侯,凡是「晉封侯爵清溪城隍尊神顯佑伯主」之類的神位,可能都是詹敦仁。.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安溪城隍

寧化伏虎禪師

寧化伏虎禪師,五代末年禪師,法號惠寬,福建寧化縣葉嶺人,俗姓葉。在汀州开元寺修道,時聞猛虎為患。公家出示,求人除害,無人敢揭其榜。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年),禪師自願入山,虎匐伏於地,聆聽禪師說教,後禪師即乘虎下山,人稱「伏虎禪師」。後又於调军嶺上建普護寺,苦無水源,禪師以錫杖擊破石壁,從此泉水不竭。 保大七年(公元949年),汀州大旱,門閥士紳恭請禪師祈雨,禪師應允。但備炭柴,端坐其上,歎曰:「七日不雨,我即自焚。」誦經嚴坐七日,第七日即降甘霖,一郡皆服。 宋太祖建隆三年,禪師圓寂,以其功績,敕封“威濟靈應普惠禪師”。《臨汀志·仙佛》:「敕賜威濟靈應普惠妙顯大師葉姓,法名惠寬,寧化縣人。」 宋紹定年間,伏虎禪師與定光禪師顯靈,抵禦匪寇;明嘉靖間,鄧茂七攻打汀州,伏虎禪師與定光禪師又顯靈,端坐城牆,將腳伸長,竟能下護城河洗滌,鄧茂七等賊驚駭不已,即刻逃遁。從此,定光禪師與伏虎禪師廟宇時常合辦法會,互相邀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寧化伏虎禪師

小林里

小林里,位於台灣高雄市甲仙區東北,里轄18鄰,其中1至8鄰稱為五里埔,9至18鄰稱為小林,曾為人口最多的大武壠族部落之一。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導致9至18鄰的小林部落全毀,並分別於小林里五里埔與杉林區重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小林里

將軍崙溫磘宮

溫磘宮位在台灣省雲林縣斗南鎮將軍里,主祀奉溫府千歲,於清治時代乾隆24年(1759年),距今已250餘年。目前為斗南鎮將軍崙部落主要信仰中心,同時也是六房天上聖母斗南股將軍崙小爐公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將軍崙溫磘宮

崙前順天宮

崙前順天宮,位於臺灣雲林縣崙背鄉崙前村崙前70號,主要奉祀朱府千歲、天上聖母(或稱媽祖)。.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崙前順天宮

左營洲仔清水宮

左營清水宮,全稱左營洲仔清水宮,俗稱左營祖師廟、蓮池潭祖師廟,為一座主奉清水祖師的廟宇。址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洲仔巷25號,蓮池潭之側。.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左營洲仔清水宮

巴布麓部落

巴布麓(Papulu)是台灣卑南族的一個部落,位於台東縣台東市寶桑里,是日治時期於原「八社番」之外新興的部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巴布麓部落

中國佛教會

中國佛教會(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缩写:BAROC,簡稱中佛會),是一個於1911年成立於中國北京的佛教宗教組織,原名「中華佛教總會」,1928年改名為「中國佛教協會」,1929年再度易名為「中國佛教會」。1949年總部隨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復會,在政府支持下進行全台僧侶、寺院、信徒的登記,將各鄉村寺院、僧侶、居士納入其各縣市支會管轄。1953年起,每年選擇一座佛寺主辦的三壇大戒的傳戒活動,改變日本佛教「肉食帶妻」的遺風。只有經由中佛會的受戒儀式,才能成為合法的僧侶、才能居住或住持寺院。 中國佛教會在戒嚴體制下是台灣佛教的最高組織,配合政府政令宣傳佛法,透過「監督寺廟條例」迫使台灣佛教納入其管轄,壓制齋教、一貫道等宗教團體。1950年代。部分僧團推動「神佛分離」,排斥融合佛、道的民間信仰。近年來,隨著台灣法鼓山、中台山、佛光山、慈濟(四大山頭)等大寺院的興起,該會在台灣的影響減弱不少。 中國佛教會總會現址為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6號,緊鄰善導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中國佛教會

中和廣濟宮

中和廣濟宮,是一所主奉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道教廟宇,因信眾多稱開漳聖王為「聖王公」,故俗稱「聖王公廟」,後方為中和福和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中和廣濟宮

中国宗教史

中国宗教史,自汉代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国家正统指导思想。虽然有些朝代有崇道、或者崇佛的时期,但是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能力形成象西方和中东那样的一教独尊,政教合一的局面。.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中国宗教史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死刑制度

中華民國死刑制度係指中華民國政府於其實質統治之臺澎金馬施行包含死刑的刑罰體系。依《中華民國刑法》第33條以及第35條,死刑是最重的主刑。中華民國刑法與各項具有刑罰的特別法於設立之初,仍具備不少唯一死刑(即法定刑僅有死刑者)之罪(如海盜罪、懲治盜匪條例等等);而隨著時代變遷,絕對死刑之罪也於2006年全數修改為相對死刑(可判處無期徒刑等其他刑罰)。於現行法中,已無「絕對死刑」之罪,可處死刑之罪約50項,多分布於《陸海空軍刑法》和《中華民國刑法》中。 於執行層面,依《刑事訴訟法》第461條及《監獄行刑法》第90條之規定,死刑經法務部令准後,於監獄內特定場所以藥劑注射或槍斃執行之,然實務上中華民國僅使用槍斃一法執行死刑。2006年至2009年台灣曾因法務部長不簽署行刑令而暫停執行死刑,而後引發輿論爭議後,2010年4月30日重啟死刑執行。隨後,民進黨第三次政黨輪替後2017年起又開始暫停執行死刑。.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中華民國死刑制度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是發源於中國廣東粤东地区之信仰,為潮州府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及潮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隨著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粤东、東南亞、香港及臺灣民間信仰之一。三山國王實指现廣東揭阳市揭西縣河婆镇北面的三座山——巾山、明山、獨山的三位山神。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三山國王的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據臺灣鄉村禮俗記載,臺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而粤东地区三山国王出游则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三山國王

三峽長福巖

三峽長福巖,古稱三角湧長福巖,人稱三峽祖師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為中華民國新北市三峽區的信仰中心,主奉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三峽祖師廟與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瑞芳祖師廟,合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也就是祖師聖誕日,三峽祖師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神豬祭典比賽,常有媒體報導,是著名的祖師廟,現為新北市政府公告之直轄市市定古蹟,亦屬於「新北市文化資產」。.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三峽長福巖

三股龍德宮

三股龍德宮過去稱為龍德堂,位於台灣臺南市七股區三股里3鄰三股38號,宮內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於西元1995年重建完成。目前為三股里里民的宗教文化與生活重心。 民初時期村內信徒皆稱龍德堂為“公厝”,並兼作學堂。雖然公厝在民國二三年時因洪水沖毀,村民面對此等天災也無可奈何,只能在重選爐主時,將聖母金身供奉在爐主家中,仍不失神威。在抗日時期更神威顯赫,護佑信眾契子,全數安然歸來。 民國五二年,值年爐主與庒中耆老提議重建廟宇,在眾信徒協助之下,隔年十二月十三日辰時落成安座,並尊神旨意,改稱為龍德宮。並由北港朝天宮奉請鎮殿媽祖鎮守本宮,同時奉請西港慶安宮代天巡狩、樹仔腳保安宮康府千歲令、南鯤鯓吳府千歲安南區南興里中壇元帥,及神虎大將入宮守護本村。 在民國八十二年,在眾信徒萬般祈求下本宮聖母終於同意重建廟宇,歷經三年,終於竣工完成,令增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太歲星君供信眾參拜,合境平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三股龍德宮

下崙福安宮

下崙福安宮主祀的丁府八千歲、金府千歲、龍府千歲,位在雲林縣口湖鄉崙中村福安路22號,為台灣的丁府八千歲的開基祖廟,草創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同治九年(1870年),將草廟翻修興建為磚瓦廟宇,同時也供村民作為塾學之所,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村民們再度倡議重建廟宇,而沿用至迄今。據媒體報導,常協助信徒尋回愛車的事蹟而聞名全台,可說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故有「尋車王爺」的名號,使福安宮也因此遠近馳名,更加香火鼎盛,都是村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下崙福安宮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另稱九天玄姆,俗稱九天玄女娘娘或九天娘娘,為人頭鳥身的妇人,下蛋而生,古代文獻《玄女兵法》記載:「王母遣使者被玄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山海經.西山經》文曰:「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說文》云:「黑而有赤色者為玄。」,狀似人頭烏鴉,後經道教增奉為先天女仙亦是法力高深之神鳥,傳授兵法助黃帝打敗蚩尤。且因製香業奉為守護神,九天玄女亦尊稱為香媽。在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中有人供奉。截至2016年6月台灣內政部宗教系統總計,台灣寺廟中共有43間主祭寺廟。 學者孫紹先認為玄女乃是中國上古天神,起源於古人對天的崇拜,亦與對女性的生殖崇拜有關。「玄女」之「『玄』,本義為天色,《易.坤卦》有『天玄而地黃』之語,《康熙字典》解『玄』為天色;《說文》釋『玄』為『幽遠』,當是『玄』字的第一引申義。故『玄女』即是『天女神』之意。」 《中華道教寶典》中描述九天玄女「道教神名。又稱元女、九天娘娘。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為道教所信奉,成為其神系中地位僅次于西王母的女天神,与上元夫人混为一谈。據《雲笈七籤》記載,九天玄女原是聖母元君弟子,黃帝之師。……在民間傳說中,九天玄女經常是以救助危難、諳熟兵法、替天行道的女仙形象出現。」台灣道教總廟三清宮紀載「九天玄女乃先天真仙」。.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九天玄女

九份青雲殿

九份青雲殿,為主祀神農大帝(五穀先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在新北市瑞芳區九份,是臺灣北海岸知名的神農廟宇,是九份的信仰中心,又稱五穀先帝廟或五穀王廟,廟地極廣,高達十甲三分。.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九份青雲殿

九皇大帝

九皇大帝又稱九皇爺、九王爺、九皇,是道教和民間傳說的星神。九皇大帝為北斗七星星君(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加上左輔、右弼兩星君的合稱。.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九皇大帝

康豹

康豹(Paul R. Katz,),美國籍猶太人,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妻為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淑芬。專攻臺灣宗教,是研究王爺信仰的專家。.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康豹

二水鄉

二水鄉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南隅,東北枕八卦台地,南臨濁水溪,為濁水溪沖積扇的最東端,其扇頂鼻仔頭便位居鄉內東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 鄉治所在地的二水車站是臺鐵縱貫線與集集線的交會點。 灌溉彰化平原大半部地區的八堡圳傳統取水口位於本鄉,為紀念該項水利工程而設的跑水節為地方上最具特色的年度節慶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二水鄉

二水桃山廟

二水桃山廟位在彰化縣二水鄉合和村山腳路二段386號,創建於清順治年間,奉祀主神為哪吒三太子等三兄弟,是二水鄉一帶宗教信仰的中心。其源於福建省漳州府湖洲縣白沙坑翠堡的祖宮『桃花宮』分靈而至此,並保留明宣宗年間之香爐壹只,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為鎮殿之寶,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六、十七日,是桃仔宅一帶最熱鬧的日子,信徒們都會準備牲禮果品,虔誠的到廟去參拜。.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二水桃山廟

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是臺灣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天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在臺灣,千歲信仰,主要分布於西臺灣與南臺灣,與臺灣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 五府千歲意為「五位王爺神」。臺灣的五府千歲中,有許多種姓氏類別的組合,例如有:「李、池、吳、朱、范」;「謝、周、陳、康、沈」;「蘇、邱、梁、秦、蔡」;「池、邢、金、何、馬」;「溫、白、紀、范、雷」;「朱、岳、韓、金、伍」等不同組合。 最普遍的一組:是指“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隋唐英雄: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等五位大唐功臣,而唯獨李王於舊唐書有其史事。李王仙遊後,太宗皇帝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俗身陪葬唐昭陵)。奉祀此組神祇,有名的廟宇相當多,如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高雄市大寮區之南雄代天府等。 其他,不是此五姓之王爺,如:臺南西港慶安宮玉勅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是曾文溪流域重要的王爺信仰。而屏東縣東港東隆宮之溫府千歲之信仰,可說是東港溪流域最盛大的王爺信仰,上述兩者的王船祭典皆號稱為臺灣最盛大。其他還有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主祀五年千歲十二瘟王、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主祀五年千歲十三天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五府千歲

五福大帝

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五靈公或五靈官),本掌管瘟疫之瘟神,後被奉為民間的逐疫之神,也被福州人奉為鄉土守護神、陰間的司法神。這種「逐疫五神」類信仰對流行與閩南的王爺信仰與城隍信仰也有相當的影響。而據說八家將則源於五福大帝的幕府神將。 五神名號分別為為:顯靈公張元伯、應靈公鐘士秀(一作鐘士貴)、宣靈公劉元達、揚靈公史文業、振靈公趙公明(一作趙光明)。 此外,五福王爺下轄五毒大神,又稱五毒神君。五毒神君與五福王爺為不同神,稱號相近,時遭混淆。.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五福大帝

五甲龍成宮

五甲龍成宮,是臺灣高雄市鳳山區五甲庄的一間媽祖廟、祖師廟,在五甲自強夜市裏,地址為鳳山區五甲二路730巷6號。在五甲眾多寺廟中,稱得上是規模最雄偉的廟宇,故俗稱「五甲大廟」,簡稱「五甲廟」。龍成宮主體殿宇建築亦獨步全台,主祀天上聖母、清水祖師、戴府元帥,合稱「三境主」,庇佑五甲居民。龍成宮不僅是鳳山五甲地區十餘萬人口的信仰中心,因為附設閱覽室,同時也是鳳山一帶青年學子溫習功課的好去處,常常座無虛席,一位難求。.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五甲龍成宮

五營神將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五營神將

五條港安西府

五條港安西府位於臺灣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西北方,座東朝西。其內供奉唐帝國的張巡(張府千歲)、李泌(李府千歲)、莫英(莫府千歲),合稱「張李莫府三千歲」。五條港安西府是臺灣國內所有張李莫千歲廟的祖廟,為台灣道教與民間信仰朝謁的重要廟宇之一,香火鼎盛,海內外分靈有三千多處。 五條港安西府於清治乾隆六十年(1759年)建置於海豐島,於清治嘉慶十一年(1806年)遷移至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今址。其後因信徒眾多、香火鼎盛,遂不斷增建。現今除廟宇本體建築外,尚有魚池、庭園造景、鳳凰城等休憩設施,是台灣西濱地區的特色廟宇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五條港安西府

廣照宮

廣照宮全名財團法人臺北市廣照宮,位於臺灣臺北市長泰街,為主祀飛天大聖之道教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792年,今為位於萬華區壽德里長泰街54號之傳統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財團法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九月初一。 在2014年3月曾舉辦入火安座十週年三朝福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廣照宮

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923-938,Kóng-tik-chun-ông,19世紀的漳泉聖會報常記載做郭聖王(發音為Keh-sìng-ng(廈門音),特別的是王讀做ng不是ông)是中國福建泉州三邑的南安鄉土神,又稱「保安尊王」、「保安廣澤尊王」。俗稱「郭相公」、「郭聖公」、「郭聖王」、「翹腳王」、「聖王公」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廣澤尊王

廖添丁

廖添丁(),臺灣府大肚上堡秀水--(今日臺灣臺中市清水區秀水--)人,是日治時期的江湖人物,在1909年8月開始的三個月內,偷竊、搶劫大量北臺灣的衙門與富豪,後在臺北八里山區與警方搏鬥時,被友人殺死,得年廿六。 廖添丁屢襲官府的行為似乎表現出反政府思想,且多劫親日的門閥士紳,傳聞中也有濟貧的義行,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被神化,又加上戲曲、講古的渲染,因而被罪犯英雄化演變為今日臺灣人眼中的抗日傳奇人物及義賊。.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廖添丁

张克辉

張克輝(),原名張有義,臺灣彰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是至今为止在中國大陆政治地位最高的台灣人,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主席。.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张克辉

彰化南瑤宮

南瑤宮是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的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建於18世紀清朝乾隆年間,在彰化縣城南門外。香火鼎盛,屢稱靈驗,有「彰化媽蔭外方」之名。現為中臺灣的重點古廟,1985年4月25日中華民國内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今為縣定古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彰化南瑤宮

佳里子龍廟

佳--子龍廟,又稱佳--永昌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子龍里,主祀趙聖輔天帝君。為臺灣奉祀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開臺首廟,亦是少數供奉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廟宇之一。當地聚落也因廟得名為「子龍廟」或再訛作「子良廟」,日治時代糖鐵並設置子良廟車站,而在當地設立的「子龍里」更成為國內少數以神明姓名來命名的村--之一。該廟最醒目的標的,即是趙王爺(趙雲)騎馬挺槍、懷抱幼主劉禪的塑像。亦是南部廟宇中惟二主祭蜀漢五虎將中的兩位虎將的廟宇(另一是關羽,即關帝廟或武聖祠)。.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佳里子龍廟

佳里保興宮

佳里保興宮其主祀保生大帝、田都元帥、福德正神,位於臺南市佳里區興化里,是來台始祖黃國朝,生於明末崇禎時期福建安溪縣人, 奉請保生大帝來台開墾鎮守,過去並未建廟皆採爐主輪流,後在原址建一祖祠,但因年久過於簡陋,後又籌組重建委員會,邀地方鄉親及在外遊子凝聚共識一同出錢出力,重新起造新廟,時為現今之保興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佳里保興宮

何氏九仙

何氏九仙又稱九仙君,是福建道教的神仙,是民间信仰之一。台灣也有不少信眾。唐玄宗因為何氏九仙,相传汉武帝时,临川何氏九兄弟在福州于山上炼丹修仙,并跨鲤魚于清源縣九鯉湖升天成仙。遊於九鯉湖,設仙遊縣。.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何氏九仙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佛教

余清芳

余清芳()又名清風、青芳,字滄浪,號春清、春芳。化名邱九、徐清風。臺灣臺南廳長治二圖里大湖區後鄉庄(今高雄市路竹區)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袖,該事件為臺灣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反日民變。.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余清芳

德心宮

德心宮昔稱「下洲仔媽祖廟」,主神為天上聖母,為新北市貢寮區百年媽祖廟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德心宮

後勁聖雲宮

聖雲宮主祀保生大帝,位在高雄市楠梓區聖雲街129號,是後勁地區的境主。居民通稱其為「老祖廟」,在每年正月十三日舉辦安釘五營符平安遶境活動。上一次刈香大典是在2008年(戊子年)。.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後勁聖雲宮

後龍順天宮

後龍順天宮位在臺灣苗栗縣後龍鎮南龍里南龍街10鄰144號。一樓正殿主祀七府千歲,二樓觀世音菩薩,三樓玉皇大帝,已有200年歷史。宮廟前廣場建有一座順興臺,遇到慶典等活動皆在此地表演,宮廟的外觀建築華麗壯觀,並有雙龍搶珠的屋脊,再到栩栩如生的龍柱與石雕都可讓人驚嘆不已。.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後龍順天宮

往生咒

往生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四甘露咒、往生淨土神咒、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咒語。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顧名思義,此咒包含兩種功效:「拔一切業障根本」與「得生淨土」。淨土宗認為,誦持此咒能拔除一切業障。誦持此咒者,阿彌陀佛會在其頭上護持,使他離苦得樂,並在其命終之時,接引其入西方淨土。由於「往生」二字易使人誤以為此咒只與往生有關,只能讓念誦者或所祈求的特定對象「得生淨土」,而忽略了另一重要意義,即「拔一切業障根本」,即消除業障的現世利益部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往生咒

保坑大將軍

保坑大將軍,舊稱檨仔坑大將軍,原先是臺灣藝人高凌風在臺北市夜店的擺飾物,後來搬至雲林縣斗六市湖山--檨仔坑,據說被一名新加坡軍人的亡靈憑附,並成為當地信仰、湖山水庫施工人員祭拜的萬應公類神明。.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保坑大將軍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閩南語白話字:Pó-seng tāi-tè)為中國大陸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保生大帝通常是指北宋人吳夲,然而亦有所謂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認為孫思邈、吳夲、許遜三位在成神後結拜為義兄弟,而都會被稱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還有三十六神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保生大帝

土城永福巖

土城永福巖,俗稱土城祖師廟、頂埔祖師廟,座落於新北市土城區頂埔里中央路四段65號,臺灣日治時期建立,建廟齡約有八十多年。奉祀福建泉州府安溪移民的守護神清水祖師。配祀觀音菩薩、關聖帝君、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太歲星君等神祇。 土城永福巖為土城頂埔地區(頂埔、頂福、祖田、頂新、沛陂等里)的信仰中心,民眾信仰祖師十分虔誠,無論士農工商四民皆來祭祀,廣得人心,在2006年還曾經舉辦三日路祭法會,祈求清水祖師保佑附近地區吉利平安,當時的土城市市長盧嘉辰、臺北縣議會議員蔡黃隆等人都到場參與。2011年永福岩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辰供奉之神豬重達1580台斤,比三峽祖師廟的冠軍神豬還重37台斤,時稱傳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土城永福巖

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福德老爺、土地公伯、福德公伯、土地神、地主爺、土地爺、社神、社公等。琉球稱為土帝君。 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為開工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土地公

北屯上天宮

北屯上天宮,(亦稱老五媽廟),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屯區太原路三段405號的一座媽祖廟,是一座道教的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老五媽),為臺中市北屯地區民眾信仰寄託中心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北屯上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臺羅:Pak-káng-tiâu-thian-kiong),俗稱北港媽祖廟,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是一座主要奉祀天上聖母的廟宇,1694年(清康熙33年),由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天后宮(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於北港建廟收徒傳法。朝天宮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自樹壁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管理委員--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僧侶任住持及駐廟法師。 目前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的董事長為蔡咏鍀先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北港朝天宮

北斗保安館

北斗保安館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位在彰化縣北斗鎮七星里新市街上,乃當地居民為了祈求平安,而至鹿港街迎請蘇府王爺、楊府王爺來奉祀,廟身範圍隨然不大,建築的精雕細琢設計風格。.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北斗保安館

分靈

分靈,又稱分香。在東亞傳統宗教中,指在某座寺廟求取神佛的香火,回去供奉的行為。而臺灣民間信仰,分靈的神像每逢一段時間,就需要回到原廟宇(俗謂祖廟)參加祭典,以增添神明的法力,號稱謁祖。 分靈係指地方新建廟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時,先到歷史悠久、神蹟靈驗的大廟去求取神明的靈力。經過特殊的儀式之後,新塑的神像被視為祖廟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靈力,但是每年必須重新回到祖廟來進香、刈火,方能保持靈力不衰。信徒也普遍相信,越是接近首座祭祀該神明的廟宇,層級越高,其神力也較強,如湄洲天后宮被各地媽祖廟奉為祖廟。 在華人的信仰中,神明是非常繁忙的,多在天庭或者原鄉,偶爾才來廟裏視察。所以分靈的神像,並不是該神祇本人,而是該神的部屬,或者該神挑選之當地有功德的先人。如臺中萬和宮媽祖廟奉祀的「老二媽」神像,就是當地的一位廖姓少女的魂魄。 就算是同一座廟宇裏,每一尊神像中都是不同的靈體,亦多是神祇的部屬。舉例而言,一座媽祖廟奉祀的神像,會分成鎮殿媽祖、湄洲媽祖、開基媽祖、巡遊媽祖、大媽、二媽、三媽等,或精醫藥,或通堪輿,或善驅魔,或祐航海,各司其職。又有如艋舺祖師廟與淡水祖師廟兩廟,為了一尊曾在西仔反戰鬥中顯靈的清水祖師佛像爭執。 有些大家族在兄弟分家產,離鄉奮鬥以後,因為返鄉祭祖不便,也會求取原本祖先神主香爐的香灰,立一個新的神主牌,在新家祭祀,亦稱為分香。.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分靈

嘉犁嘉安宮

嘉犁嘉安宮屬於庄頭公廟,主祀蘇府千歲,同祀池府千歲、金府千歲,位在彰化縣和美鎮嘉犁里東坡路17巷臨10號,廟宇裝飾雕刻精細巧妙,廟的龍邊還有設有一間佛祖殿,堪為其特色,其主要的東坡路是紀念宋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大學士-蘇軾(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和美鎮內還有一處國家二級古蹟道東書院,因而才取名的。.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嘉犁嘉安宮

嘉義城隍廟

嘉義城隍廟於清治時期在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當時諸羅縣管轄區域南至新港溪(台南市新市區)、北迄基隆包括宜蘭、花連、台東一帶等,都是諸羅縣城隍爺信仰祭祀範圍內。立廟至此香火鼎盛,所供奉在正殿的城隍爺乃為台灣本土雕刻,神貌呈現細緻莊嚴。該廟宇位於在嘉義市東區民族--吳鳳北路168號,也是見證過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列屬國定古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嘉義城隍廟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嘉義市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嘉義縣

喜樹萬皇宮

喜樹萬皇宮位在臺灣臺南市南區,是喜樹地區的重要廟宇。該廟約創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奉祀主神是代天巡狩葉、朱、李三府千歲,目前廟貌為民國68年(1979年)左右重建後的樣貌。 過去喜樹的菜市場在喜樹路254巷(喜樹老街),後來搬遷到萬皇宮廟埕後,老街便沒落。萬皇宮所在地過去是喜樹聚落的東北方,後來聚落範圍擴大之後變成喜樹的中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喜樹萬皇宮

善化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善化區,是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的廟宇。1997年4月2日公告為為三級古蹟,後因文資法修改與行政區劃調整先後改成「縣定古蹟」、「直轄市定古蹟」。 該廟據說是162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攻打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後,於1636年所興建的教堂(一說荷語教習所)所在地,今廟前有一「荷蘭井」。清初先是改建為「諸羅文廟」、「文昌祠」,直到1862年地震後迎來府城大天后宮香火,將之改成媽祖廟,命名「慶安宮」。後來慶安宮在1942年曾遭到拆毀,直到1947年才重建慶安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善化慶安宮

哪吒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ˋ,又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印度神話人物,考據係源於佛教護法神,融入中國文化,而後也興盛於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也是釋迦佛的弟子,稱哪吒太子、那拏天等。 在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哪吒係太乙天尊的高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轮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於很多民間故事中出現,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於修成正果,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哪吒

儒教 (宗教)

儒教源自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 何光沪对于儒教的定义如下:“所谓儒教,非指儒学或儒家之整体,而是指殷周以来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原生宗教,即以天帝信仰为核心,包括‘上帝’观念、‘天命’体验、祭祀活动和相应制度,以儒生为社会中坚,以儒学中相关内容为理论表现的那么一种宗教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儒教是宗教。民间也多不认为儒教是宗教,多数人认为敬天、祭祖属于道教而不是儒教。.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儒教 (宗教)

冥婚

冥婚又稱配骨、陰婚、鬼婚、靈婚,是指有死者参与的婚姻。是一種部分国家的民間習俗。在中国,訂婚后的男女双亡,或者訂婚前就已夭折的儿女,父母处于疼爱和思念的心情,要为他们完婚,就是冥婚。冥婚又分為「死人與死人」和「死人與活人」兩種。另外,过去认为祖坟中有一座孤坟会影响后代的昌盛,不吉利,所以要替死者舉辦冥婚。 從前在民間冥婚多出现在富户,贫寒人家很少有冥婚,台灣早年鄉下也曾流行。近年来中国北方冥婚现象的繁盛,加上男多女少,女尸奇货可居,发生多起盗窃女尸案和杀女卖尸案,多位女子成为冥婚习俗的受害者。.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冥婚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冬至

八張犁廣興宮

八張犁廣興宮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廣福里廣福路230號,主祀太子元帥配祀神農大帝及註生娘娘、三官大帝、天上聖母(興二媽),為西屯八張犁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又稱為「公廳」,主要祭典在農曆九月初九日太子爺聖誕千秋,八張犁地區全境都會舉辦盛大拜拜來祝壽,廟方也有舉辦平安餐宴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八張犁廣興宮

八里大眾廟

八里大眾廟,是一所臺灣新北市八里區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與八里天后宮以及八里西龍寺並稱為八里三大古廟。位於八里渡船頭街巷道旁,屬於臺灣歷史建築,主祀文武大眾老爺,該廟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迄今二百多年歷史,大眾爺廟的靈驗在八里坌人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八里坌街崛起後,成為本區最熱鬧貨物集散中心的象徵。每年農曆5月1日為大眾老爺聖誕由本區9位里長迎大眾老爺至各里遶境,另外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由頂庄、中庄、下庄三庄頭輪流舉辦放水燈及中元普渡慶典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八里大眾廟

公媽 (消歧義)

公媽或公嬤可以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公媽 (消歧義)

公明保安宮

公明保安宮位在臺灣臺中市沙鹿區公明--中清路六段信義巷6之1號,主要是奉祀廣澤尊王,為該沙鹿公明地區之信仰中心,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先民自福建泉州府南安詩山鳳山寺迎請來沙鹿等地區,進行供奉。於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遂現址興建此公明保安宮,讓村民朝拜之聖地。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舉行隆重之祭典。.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公明保安宮

六月廿四

六月廿四,农历六月第二十四天。.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六月廿四

先天宮

東石先天宮位於台灣嘉義縣東石鄉,面海而建廟迄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建築典雅壯觀,為東石漁人的信仰中心,主要供奉的神明為五年千歲十三天王,配祀神明有五府千歲、蕭府太傅、保生大帝、紀府千歲、廣澤尊王...等。地址為嘉義縣東石鄉猿樹村246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先天宮

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原名二十五淑女墓,位於高雄市旗津區,為紀念船難身亡25名女性勞工的墓園,現已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日本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台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皇民化運動

石岡區

石岡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shagˋ gong+ ki+),位於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置在臺中市中部偏北。西與豐原區相鄰,南與新社區銜接,東及北與東勢區以大甲溪為界,設有石岡水壩。區內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熱而濕潤,特產有鶯歌桃、椪柑、葡萄、楊桃、柿子、高接梨及柳松茸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石岡區

玄壇真君

壇真君,全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道教神祇,相傳姓趙,名朗,字公明,以字行,也有人稱其為趙玄壇、趙光明,「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有護法神之意,是四大護法元帥之一,故又稱玄壇元帥,善使鐵鞭,並以神虎為座騎。 民間相傳趙公明為「武財神」,居五路財神之首,為天官中路元帥,因玄壇真君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故成為財神。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祂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客家人則稱之為銀主公王。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開工日(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同時,玄壇真君為三十六官將或四大元帥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玄壇真君

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通稱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簡稱玉皇、玉帝、玉皇上帝,俗稱玉皇大帝、天公,宋代尊稱之為昊天玉皇上帝。.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玉皇上帝

王爺千歲信仰

王爺千歲信仰屬於人鬼崇拜之類,是臺灣及閩南地區最為盛行的道教信仰之一,也是臺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王爺千歲信仰

王爺廟

王爺廟,通常指有王爺安座鎮殿的大型規模廟宇,並擁有千軍萬馬在五方駐防基地為營寨。一般認為:王爺神(千歲)是代表天帝巡察人間善惡的神祇,能為百姓驅除瘟疫與魑魅,奉旨領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在臺灣或閩南有許多主祀千歲的廟宇,而奉玉旨行事之處稱為「代天府」,千歲奉玉旨出巡則亦稱為「代天巡狩」,這些廟裏的千歲一般只稱姓氏,不稱其名,共有上百餘種姓氏,稱為「某府王爺」或「某府千歲」,俗說有三百六十進士化身的千歲,共一百三十二姓。 台灣的王爺信仰相當盛行,尤其是台灣王爺信仰發源的南臺灣。「王爺千歲信仰」與臺灣北部的城隍信仰、臺灣中部的媽祖信仰並稱,俗曰:南王爺、中媽祖、北城隍,又另一稱『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據1960年代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宮寺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千歲(另稱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以上,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屬臺灣民間「強勢信仰」,無論千歲、王爺數或廟宇數量均居全臺之冠,遠超過眾所熟悉之觀音菩薩、天上聖母、玄天上帝、保生大帝、關聖帝君、純陽祖師、清水祖師、法主真君、玄壇元帥、中壇元帥等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王爺廟

灣裡萬年殿

灣裡萬年殿位在臺灣臺南市南區灣裡地區,約創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奉祀主神是葉、朱、李三府千歲,陪祀有南鯤鯓五府千歲、大崗山觀音佛祖、王船等。 萬年殿為古時七鯤鯓的蘇、杜、葉、林、黃等五姓庄民為王船共同建廟,為灣裡地區的信仰中心,也是灣裡各角頭廟的總廟。兩廂的王船廠祀有三府千歲以及五府千歲的王船公為本廟特色之一,另外萬年殿正殿的門神為全台第一座,也是蔡草如大師製作全台唯一的擂金門神。 相傳萬年殿王船最早是由喜樹庄民發現擱淺於海邊,欲將王船與神像拾取攜回結果拖不動,後來又被灣裡庄民發現後拖回奉祀,王船內載有葉朱李三府千位的金身以及掛圖,後由兩庄庄民各自建萬年殿及萬皇宮奉祀,結果喜樹分得神像掛圖,灣裡分得金身及王船。 亦有另一說廣泛流傳於灣裡聚落的耆老,萬皇宮之所以晚萬年殿建廟,是因為當時喜樹庄民看灣裡庄得王船看得眼紅,於是打劫萬年殿偷請走了神像掛圖,而導致灣裡庄與喜樹庄兩庄之間的械鬥,然而此說法不見於喜樹聚落。 起初萬年殿的王船公只有載來三府千歲的王船一艘,祀於北側王船廠,後來萬年殿從南鯤鯓代天府分靈五府千歲,又修建的一艘王船祀於南邊王船廠,建醮時兩艘王船皆會重新整修,然而只有北邊王船會出巡遊地河。.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灣裡萬年殿

灶君

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道教中稱「九天司命定福東廚煙主保灶護宅真君」,簡稱「司命真君」,又有尊為「九靈元王保灶護宅天尊」者,是中國神話中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另有專司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大部分人認為其為男性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灶君

灵魂

魂,在從古至今的宗教、哲学和神话中,被描述为决定前生今世的无形精髓,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种非物理学现象;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也有认为灵魂是永恒不灭的。一个人肉体消失后,其灵魂是否存在,存有争议。人生哲学、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相辅相成,是影响人类灵魂观的三个文化范畴。 现代,一些科学家也开始用模因和量子学说探讨灵魂问题,他們也认为与生命基因类似,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并主宰着思想、情感、梦境、幻觉等潜意识,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 很少人曾經歷過失去意識的狀態,因此無法想像死亡將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感覺。學者通常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人們因為渴望相信「死亡並非終點」,而產生的情緒性念頭。「恐懼管理理論」主張:「心靈延續」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隱晦的想法、行為與心態,都是人們為了減輕對「自我不存在」的極度焦慮,因而產生的反應。其支持者認為,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套秘密防禦機制,專門用來抑制對死亡的恐懼。.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灵魂

獨山國王

山國王,為三山國王中的三王,受宋太宗封為「惠威宏應豐國王」,是發源於中國廣東粤东地区之山神信仰。.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獨山國王

琉球鄉

琉球鄉是隸屬於臺灣屏東縣的一個鄉,全境坐落於臺灣本島西南外海,管轄範圍為琉球嶼(俗稱「小琉球」)全島,面積約6.8平方公里,為該縣內面積最小的鄉鎮市;人口密度則為全縣第二,僅次於全縣唯一的縣轄市屏東市。.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琉球鄉

礁溪協天廟

礁溪協天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礁溪鄉大忠村的關帝廟,具有恩主公信仰,為礁溪鄉大忠村、大義村、二龍村、白鵝村、德陽村、三民村、林美村、六結村的信仰中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礁溪協天廟

神佛習合

佛習合(しんぶつしゅうごう)是將日本本土的信仰和佛教折衷,再習合形成一個信仰系統。一般指的是在日本神道和佛教發生(合一)的現象,在廣泛的意義上說,佛教在世界各地蔓延時,也指佛教與本土的信仰之間發生的現象。下面介紹了在日本的神佛習合。亦稱做神佛混淆(しんぶつこんこう)与本地垂迹。.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神佛習合

神豬

豬(poj)為道教或民間信仰祭典中,所用牲禮之一,一般指經過刻意增肥豢養的家豬。特別盛行於臺灣。.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神豬

神明彩

明彩,又稱神明漆等,為台灣家庭、神明廳、佛堂擺設中相當普遍盛行的祭拜用神明繪像。今即使於台灣都會區的公寓或大樓,常見的有觀音彩和安溪諸聖圖等,兩側通常會加裝文字對聯,神明彩的材質常是木材或壓克力,上面偶會覆蓋防塵用玻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神明彩

祭天

祭天是古代出于对天的敬畏,为了战争、祈穀、祈雨等与农业相关的祈求,而對天帝之原始崇拜。进入封建社会后,多由君主或者各级諸侯领主下令修建不同规格的的祭坛或神廟,以用于祭天。在中国史上,由于被「天圆地方」的观念影响,祭坛往往为圆形,象征天的形状,又被称为圜丘。一開始,有祭天之權者多半為貴族,平民只能祭拜各鄉土神,不能享有祭天之權,直到民間信仰逐漸演變,平民方能祭天。.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祭天

福佬客

福佬客(白話字、台羅:hok(hô/ho̍h)-ló-kheh,四縣腔台灣客拼:hog loˋ hagˋ),俗稱「客底」,由林衡道首次提出,指改用閩南語,被閩南化的台灣客家人後裔。在臺灣人口的統計中,可能多達200萬人,而調查中,多數會依其本人的意願,列為臺灣閩南人。年輕一輩的福佬客,以國語為主要使用語言,可能亦以閩南人自居。也有原本是閩南人,因定居桃竹苗客家庄,後代講客家話的客福佬。.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福佬客

福星

福星,古人云歲(木星)所照耀者有福,故又称福星,福星也是為中國神話中的幸運之神,與祿星、壽星並稱為「福祿壽」的天神,其立於三星之中央,多手持如意、元寶、春聯等吉祥物品。.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福星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禅宗

竹山紫南宮

竹山紫南宮,又名社寮紫南宮,是臺灣一座土地公廟,主祀福德正神尊像,位於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大公街(旁為)。由於『北天燈 .南烽炮.中丁酒』香火旺盛,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吃丁酒是人潮最多時候(),與中和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屏東車城的福安宮並稱「三大土地公廟」。此地演變成為觀光風景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竹山紫南宮

竹北天后宮

竹北天后宮,是一座位於新竹縣竹北市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竹北天后宮

竹林山觀音寺

竹林山觀音寺,又稱林口廟或林口觀音媽廟,簡稱竹林山寺、竹林寺。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林口區的著名景點,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民俗化觀音寺,1801年創立神明會輪祀泉州泉安龍山寺「十八手觀音」,1939年建廟時稱林口龍山寺,後改竹林山寺,1949年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香火鼎盛。2000年重建,落成後更加巍峩壯觀,是林口、蘆竹、龜山三個地區的信仰中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竹林山觀音寺

笨港口港口宮

港口港口宮奉祀天上聖母,其地址在嘉義縣東石鄉港口村8鄰蚶子寮5號,是由先民林楷自中國湄洲奉請媽祖渡海來臺,在笨港口登陸後至蚶仔寮一株柳樹下休息,要啟程時裝在竹籠的媽祖卻擔提不起,經聖諭指示要在此地施化救世(相傳此地為「鯉魚吉穴」),於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招集六庄村十一角頭建草廟,初期取名為「笨港天后行宮」(笨港口天后宮)。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廣東縣丞五品銜謝龍光渡台赴任敬獻「保障天南」一匾同時,易宮名為「港口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笨港口港口宮

筊杯

杯(shouew、 bēi ㄒㄧㄠˊ ㄅㄟˉ 亦可讀作 jião bēi ㄐㄧㄠˇ ㄅㄟ)或洨杯,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尋求神靈指示的工具。筊杯在遠古民間傳統中,世人認為可以與神靈溝通的工具。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或作「杯珓」﹑「杯洨」﹑「杯教」﹑「碑珓」﹑「珓杯」﹑「珓兒」﹑「跋杯」。關於「杯珓」兩字的字源,宋代學者程大昌推論: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是為「杯」;珓的發音和「敎」的發音類似,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志以敎示人們,於是使用「珓」一字。.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筊杯

紅毛港 (高雄市)

紅毛港是過去位於高雄小港地區的一個漁村,與鹽水港、大林蒲及中洲相接壤。曾經是日本統治時期高雄州烏魚漁獲的主要產地。 紅毛港又可細分成「埔頭仔」、「姓楊仔」、「姓吳仔」、「姓李仔」、「姓蘇仔」、「姓張仔」等六個聚落,各有一間角頭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紅毛港 (高雄市)

织女

織女是天帝与王母娘娘所生的七仙女的么女,排行第七,工作是编织神仙的衣服以及天上的雲彩,是紡織業者、情侶、婦女、兒童的守護神,著名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的女主角,古代中國天文中織女星與牛郎星即以此故事命名。 在日本,織女稱為織姬,又與當地原有的棚機津女傳說結合,被視為日本固有神話中在天上織造天衣、被稱為棚機津女的眾女神之一,故又把織女稱為棚機姬(棚機姫、たなばたひめ)、棚機姬命(棚機姫命、たなばたひめのみこと)、棚機媛(棚機媛、たなばたひめ)、天棚機姬(天棚機姫、あまのたなばたひめ)、天棚機比賣(天棚機比売、あまのたなばたひめ)天棚機姬命(天棚機姫命、あまのたなばたひめのみこと)、天之多奈波太姬命(天之多奈波太姫命、あめのたなばたひめのみこと)天棚機姬神、天棚機比賣大神等(天棚機比売大神、あまのたなばたひめのおおかみ)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织女

羅俊 (抗日人物)

羅俊(),又名璧,字俊江、俊卿、秀臣,西來庵抗日事件參與人。台灣日治時期嘉義縣他里霧區五間厝(今雲林縣斗南鎮附近)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羅俊 (抗日人物)

羅結

羅結,臺灣知名企業家,彰化縣人,祖籍福建安溪,正新橡膠集團之創辦人兼董事長,美國《富比士》雜誌的2011年臺灣四十富豪榜裡,他以29億美元的資產被評選為第9名。.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羅結

烛台

烛台(candlestick、chamberstick或candelabrum)(复数:)是一種放置蜡烛的装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烛台

瑞芳龍巖宮

芳龍巖宮,俗稱瑞芳祖師廟。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明燈路三段152號(因道路整編故由龍川里一坑路30號改為現址),草創於1926年,1957年建立大廟,主奉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的誕辰,龍巖宮舉行消災祈福法會。另五月初六是清水祖師得道日,龍巖宮有廟會遶境活動,是瑞芳的盛事。 也與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瑞芳龍巖宮

田都元帥

都元帥,戲神、道教護法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佛、相公爺、宋江爺,與老郎神、二郎神一樣都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祖師爺)。閩南地區以此神與西秦王爺為主要戲劇神,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同時也是台灣區域部分宋江陣的主祀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田都元帥

煞貢

貢就中國道教或台灣道教、民間信仰而言,是指行年輪值諸星之一。以《三六九十二四季之月》擇吉道法舉例,煞貢指乙丑、甲戌、癸未、壬辰、辛丑、庚戌、己未等行年吉日。道教認為,人如輪值該星,凡起造、嫁娶、移徙、祭祀等活動,可能大發財榖、所為多慶。.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煞貢

牛頭馬面

牛頭馬面,是中國佛教、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中兩個陰間的神祇,形象分別是牛頭人身、馬頭人身,負責捉拿、帶領陽壽終了的亡魂到地府審判,即鬼差。一說為兩尊是負責把守地府中奈何橋的神明,生前犯罪的鬼魂通過,就推落橋下,讓橋下的毒蛇、怪獸吞噬。此說法與古埃及神話中的阿努比斯相近,阿努比斯也會將生前行為不正義的死者靈魂,餵給怪物阿米特。 牛頭馬面被認為是陰界神明(如東嶽大帝、閻羅王、城隍爺、地藏王菩薩)的部下。牛頭馬面在台灣常被尊稱為牛馬將軍。有些人會向祂們燒紙錢,希望祂們不要為難自己的祖先。.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牛頭馬面

直星

星就中國道教或台灣道教、民間信仰而言,是指行年輪值諸星之一。以《三六九十二四季之月》擇吉道法舉例,直星指丙寅、乙亥、甲申、癸巳、壬寅、辛亥、庚申等行年吉日。道教認為,人如輪值該星,凡造作、上官、赴任、嫁娶等活動,無官者百事稱心、有官者高遷等諸事皆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直星

蚊港村

蚊港村是台灣雲林縣台西鄉的一個村。該村位置位於臺西鄉的最北側,村東與麥寮鄉麥豐村毗鄰,南與台西鄉和豐村為鄰,西臨臺灣海峽,北則以新虎尾溪與麥寮鄉海豐村相鄰。清時期稱為蚊港莊,傳說是由「魍港」轉音 ,另外也有一說,是因為開發之初的環境衛生惡劣,蚊蠅孳生致稱蚊港。後來日治至民國,皆從此名。 依據2010年統計,蚊港村鄰數共有22鄰,戶數752戶,全村面積12.258平方公里;人口方面,男村民1,272人,女村民1,086人,總計共有2,358人。 蚊港最著名所在,是祭祀五府千歲的鎮安府,府內佛尊則是由南鯤鯓代天府所分靈的神明之一,是創建於1820年(清嘉慶25年)的重要廟宇。至於村內經濟,則與台西鄉相同為養殖業,近年來也遭遇相同的超抽地下水及工業污染的問題。.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蚊港村

芎林鄉

芎林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iungˋ lim hiongˋ;饒平腔:giungˇ lim hiongˇ)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正好處於尖石、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地帶。東北鄰新埔鎮、關西鎮,東南鄰橫山鄉,西南與竹東鎮為界,西北與竹北市相接。.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芎林鄉

韓盧將軍

韓盧將軍,即韓德與盧清兩位將軍,又稱捉拿二將,是臺灣民間信仰的護法神之一,因造型與謝范將軍雷同,常被民眾混淆。祂們主要是五福王爺等神靈的部將,負責捉拿陽間的邪魔惡鬼。盧將軍高瘦,類似於七爺謝將軍,俗稱「捉將軍」;韓將軍矮胖,類似於八爺范將軍,俗稱「拿將軍」。有些地方的信徒認為身材相反,韓將軍高瘦,盧將軍矮胖 。.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韓盧將軍

莊招治

莊招治,人稱「小鞋阿嬤」,臺灣高雄市楠梓區享平里人,裁縫師,以作媽祖鞋聞名。.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莊招治

聖公媽廟

聖公媽廟,是位於臺灣高雄市苓雅區的廟宇,其主神神像不公開,隱身在廟中的小屋裡。.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聖公媽廟

道卡斯族

道卡斯族(英語:Taokas)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群之一,此名稱為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所命名,又名斗葛族,閩南語音近於大甲(白話字:Tāi-kah),故又稱大甲族。.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道卡斯族

鍾馗

鍾馗,中國神話中的神祇,專能鎮宅驅魔,道教中稱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赐福帝君,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中國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也是南方奉祀的家堂神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鍾馗

草漯保障宮

草漯保障宮位於臺灣桃園市觀音區草漯里,奉祀天上聖母。創建時因廟身坐落於保障村內,故名之為保障宮。目前是桃園縣沿海鄉鎮居民的信仰中心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草漯保障宮

萧望之

萧望之(),字长倩,西汉大臣、汉元帝帝師、儒家學者,历任大鸿胪、太傅等官。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被后世谱牒家附会为蕭何六世孫。世稱「蕭太傅」。.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萧望之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又稱景美萬慶巖,俗稱景美祖師廟,位於台灣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萬慶街,為主祀清水祖師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混合佛教、道教。該建物興建於1831年,今為位於台北文山區之傳統廟宇建築。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正月初六。.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青山灵安尊王

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除了原有的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三邑的城隍爺,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陰陽司等諸司幕僚、謝范將軍等神,也常常有出巡、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凶神。 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則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一書中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與王爺信仰有關。隨著泉州三邑移民在臺灣的開墾,臺灣的青山王信仰也日益擴大,其最有名的廟宇是臺北市的艋舺青山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青山灵安尊王

頭城喚醒堂

頭城喚醒堂,為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地址在纘祥路39號,主祀隆恩真君等五聖恩主(隆恩真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岳武穆王、司命真君等),分靈自宜蘭新民堂。除了信仰之外,主要開辦私塾、詩社,鼓勵民眾戒除鴉片等。前宜蘭縣長盧纘祥、林才添等,都曾是喚醒堂門下弟子。.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頭城喚醒堂

頭份太陽宮

頭份太陽宮一樓主祀太陰星君,二樓主祀太陽星君,還有配祀太上老君、倉頡聖人、堯帝、舜帝、盤古爺、伏羲帝、關聖帝君、孔明、包公等神聖,位在苗栗縣頭份鎮珊瑚里中正三路303號,是一座二層樓的宮廟,座北朝南方向,緣起於民國29年(1940年),由地理師鍾清泉發起籌建廟宇,發展至現在為一間古色古香、而富有地方色彩的廟宇,至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因廟貌不堪入目,由蘇井榮主委及地方士紳發起改建,而成為現在的廟貌。 該宮座北向南,地理位置極佳,東南通往獅頭山,東可達五指山、大埔水庫,周圍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頭份太陽宮

頭橋耀明宮

頭橋耀明宮是當地的宗教信仰中心,位於嘉義縣民雄鄉興南村頭橋99號,奉祀主神為馬府千歲、池府千歲,以廟內古物石製香爐考證認為該廟創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名為池、馬王爺廟,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因開闢鐵路遭拆除,乃由蔡祿、蕭旺樹發起遷建於現址,當時為木竹建造成廟宇。至昭和十一年(1936年)蕭集和、何天註、盧利乾、金水丹等發起重建廟宇。戰後初期因為過於廟宇簡陋,由村長黃適月及何天註、洪春木、劉羅生等倡議、俱資添建拜亭、油漆內殿、及至今日面貌。.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頭橋耀明宮

西來庵事件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西來庵事件造成玉井、楠西、南化、左鎮及周邊地區村莊遭遇日軍毀滅性屠村人口銳減部分村莊甚至滅村,受創極深,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之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臺灣人(主要為閩南人與原住民族大武壠族)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重要事件。.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西來庵事件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灵,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等,全称为“上聖白玉龟台九灵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西王母

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又稱西秦尊王,戲神,是戲曲界的保護神,俗稱「公子爺」、「西秦王」、「秦王」。一般戲曲界,亂彈、潮州西秦戲、北管福祿派奉祀「西秦王爺」,北管西皮派奉祀另一神「田都元帥」,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西秦王爺

馬鳴山鎮安宮

山鎮安宮,位於臺灣雲林縣褒忠鄉的王爺廟,主祀五年千歲,以五年一醮故稱之《台灣民間信仰論文集》,劉枝萬著,〈台灣研究叢刊〉,聯經出版,1983年。,是雲嘉一帶五年千歲的信仰中心之一,鎮安宮現正朝休憩、觀光、遊樂發展,已花費新台幣貳億元興建「五年千歲公園」可供香客佇留欣賞,舒暢身心,與東石先天宮並駕齊驅。.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馬鳴山鎮安宮

覺修宮

覺修宮,俗稱大龍峒仙公廟,為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主祀孚佑帝君等五聖恩主(關聖帝君、岳武穆王、隆恩真君、司命真君等),1902年自淡水行忠堂分香而來,而後獲得陳悅記家族的捐獻而建廟。 行天宮的五恩主就是從本廟分香而來的。.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覺修宮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अवलोकितेश्वर,),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為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觀世音菩薩

觀音彩

觀音彩,又稱觀音媽聯、觀音漆、佛祖彩、佛祖漆、佛公漆等,為台灣家庭、神明廳、佛堂中相當普遍盛行的以觀世音菩薩為主的祭拜用神明繪像(神明彩的一種)。今即使於台灣都會區的公寓或大樓,該繪像擺設仍常置於客廳,並通常會釘於吉位牆壁上。因為該神明繪像最主要及最上方圖像為觀世音菩薩,因此以觀音彩名之。 台灣之觀音彩本無一定格式,有單繪觀音像的,有繪觀音像與善才童子的,也有繪觀音及善才龍女的。近現代因印刷技巧等因素,繪像圖案漸趨一致。其中除了觀世音及旁祀善才龍女外,尚有多尊台灣佛道教徒所信仰的神祇。另外,觀音彩仔兩側通常會加裝文字對聯,觀音彩的本身材質常是木材或壓克力,上面偶會覆蓋防塵用玻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觀音彩

騎龍觀音像

《騎龍觀音像》,又稱《乘龍觀音像》,是指1959年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信仰,供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等民間宗教信士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慈航觀音)像。 《騎龍觀音像》來源說法頗眾,其中最流行說法則為1959年台灣發生八七水災所留觀世音聖蹟影像。不過由台灣最高法院2003年的判決書內容顯示,該圖像較早來源是未署名者以黑白攝影技術翻拍19世紀日籍畫家原作《騎龍觀音》油畫之攝影作品,而另有彩色版本則為台灣畫家蔡仲勳於1984年臨摹所作。1990年代起,台灣畫家蔡仲勳也因曾臨摹該作品而聲稱擁有作品之著作權,並控告多位來自台灣宗教界之該作品翻印者,其結果各有勝負。.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騎龍觀音像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女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註生娘娘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高雄市

魁星宮

魁星宮,又稱淡水魁星宮。主祀魁星爺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魁星宮本宮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為1984年改建,魁星宮也成為大臺北地區魁星廟的代表。魁星宮,淡水鎮八勢里,中正東路2段5巷12號,主祭魁星,本為王姓民家奉祀,民國73年擴建為鋼筋水泥宮廟。魁星宮,龍邊祀祭「蔣公中正天尊」,左手握書「蔣公聖言—實行三民主義」寶卷。王家於圓山飯店任職,曾接觸蔣中正總統,民國64年蔣中正先生逝世後,王家塑其金身以祭。(洪金火,81.7,滬尾街第七期,淡水中正祖,p28)。中正東路2段5巷,南側為八勢里,北側為竿蓁里,魁星宮為明顯分界標的。.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魁星宮

魔神仔

仔(白話字:Mô͘-sîn-á、臺羅:môo-sîn-á))是在台灣山村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中,誘導小孩帶到山上迷失的鬼或者精怪,中國大陸稱山魅或山鬼,日本列島稱山魔或山姥。民俗及人類學研究者根據田野調查採訪,普遍認為其並不明確屬於民間信仰中鬼、神之分類,通常被認為是台灣民間信仰中一種出沒於荒野、山林的精怪。有時也被認為是兒童、婦女或登山者的枉死鬼魂,亦可能指稱其他過渡的複合信仰,因此是否魔神仔應視事件描述的情形而定,如靈異節目報導的事件紅衣小女孩即摻雜了多種民間信仰的猜想,對魔神仔的民間傳說作出了變更及轉移。.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魔神仔

魔法阿媽

《魔法阿媽》片頭將「魔」的注音符號刻意標示為「ㄇㄨㄛˊ」,而非原有的「ㄇㄛˊ」。是由王小棣所執導/監製,漫畫家麥仁-杰-負責劇中造型設計與分鏡,史擷詠擔任配樂,文英替動畫人物配音的1998年所上映台灣動畫電影。 作品預算高達4000萬,且仿效迪士尼製作方式以真人表演來進行配音後,再繪製動畫畫面。本片內容以祖孫互動與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上映後在台灣社會取得迴響。.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魔法阿媽

许远

許遠(),字令威,杭州盐官县(治所在今浙江省海宁市伊桥乡)人。唐朝地方官员。 安史之乱时为睢阳郡太守,与張巡死守睢阳城而知名。城破被送至洛阳,后被杀害。與張巡並稱「雙忠」,在中國各地被廣泛地奉祀為神,在閩南,泉州安溪人奉其為鄉土保護神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许远

许逊

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屬四川)令,人称許九郎、閭山祖師、许旌阳、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称許天師、许真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许逊

豬哥亮

豬哥亮(tl;),本名謝新達,復出後改名謝友偵,出生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為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也是早期秀場超級巨星,有「秀場天王」之稱號。在1980年代,他的藝名「豬哥亮」在秀場上曾與張菲、邢峰齊名,並稱「南豬、北張、中邢峰」,亦有人加入了高凌風與倪敏然。 豬哥亮大多使用閩南語臺灣話,在臺灣走紅以後,豬哥亮在各個閩南語社群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東南亞的閩南人之間也頗有知名度,他早期的《豬哥亮歌廳秀》或其他秀場錄影帶和光碟在當時知識產權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閩南地區(泉州、漳州、廈門)也有盜版品推出並頗受歡迎,當代的有線電視也盜播過他的歌廳秀節目。閩南地區不少的觀眾都是租豬哥亮的錄影帶或光碟長大的,時至今日仍能在光碟店租得到豬哥亮的秀場影片。 1993年,豬哥亮疑因沉迷於大家樂、六合彩等而積欠大筆賭債,因此而跑路。1997年曾短暫復出過,但到1999年再度離開演藝圈,一沈潛就十年之久。 直到2009年豬哥亮被蘋果記者於屏東吃黑輪發現行蹤,4月24日豬哥亮為燦坤3C拍攝電視廣告而復出。回到演藝圈之後,引用廣告台詞而稱這數年的跑路為「出國深造」。同年的8月1日豬哥亮復出演藝界之後,主持的第一個綜藝節目為民視《豬哥會社》,高收視率更曾是一舉衝破10%,2010年10月22日,豬哥亮與侯怡君以《豬哥會社》榮獲第45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主持費更是驚人天價,民視《豬哥會社》一集新臺幣30萬元,中視《萬秀豬王》70萬元,華視《華視天王豬哥秀》85萬元,酬勞之高,稱霸主持界,無人能敵。 2011年起,每年豬哥亮都會在春節或農曆新年時期推出過年賀歲片,如《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等電影,並領銜主演,每年均破新臺幣億萬票房,也讓豬哥亮有「破億票房天王」、「賀歲帝」的美名,直到2017年的《大釣哥》才中斷這項記錄(票房6,932萬),此電影是豬哥亮的電影遺作。2017年3月,因大腸癌末期住進臺大醫院。同年5月15日清晨,豬哥亮因癌症引發肝衰竭,睡夢中辭世,5時08分確認病逝,享壽70歲。.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豬哥亮

鲁班

鲁班(),是春秋末叶著名工匠家,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据说鲁班出生於魯國的一個世代大家族——公輸族,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后来,鲁班此姓名被流传得最為广泛,成為通稱。鲁班生于約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後隱居於歷山(今濟南市東南,又名千佛山),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 由于在中國流传着许多他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貢獻的传说,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及建造法則,被沿用至今,是以鲁班被后世奉为工匠祖师,为中国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稱三行)工匠均敬奉的先師,戲班亦奉魯班為師。此外,魯班被神化,道他出生时群鶴雲集,滿室異香,乃是天上宿星投胎,傳說眾多,奉為神仙。因此鲁班又有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魯班先師及鲁班祖师等称呼。在中国各地都建有鲁班殿或者是鲁班庙。.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鲁班

財神

財神是東亞地区信奉的掌管金錢與財富的神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都會信奉不同的財神。現代的人們常讚美手握大筆金錢的人為「財神爺」,包括構思財政預算案的財務主管、計算薪金的會計、及慷慨解囊的富翁。.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財神

鳳山天公廟

鳳山天公廟又稱鳳邑天公廟,初名鳳邑玉皇宮,為一所主奉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位於高雄市鳳山區光明路151號,接近中正路。附設立圖書室,年年發放市內各級學校學生清寒績優獎助學金。自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開始實施,至今迄未中斷,鼓勵學生繼續上進,熱心地方文教、慈善、社會福利、重大水災、震災賑濟及復建捐獻。.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鳳山天公廟

鳳山開漳聖王廟

鳳山開漳聖王廟,位於高雄市鳳山區中山西路上,為一所奉祀福建漳州的鄉土神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廟宇。清乾隆卅五年(1770年)鄉民建造小屋,奉祀自漳州府迎奉的開漳聖王香火,歷經多次重修。在當年已經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廟產甚多,時與赤山關帝廟合稱「金關帝銀聖王」。1975年因都市計畫,本廟重建,改為座北朝南。今日與鳳山雙慈亭、鳳山龍山寺、鳳山城隍廟並稱,人稱「鳳山四大古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鳳山開漳聖王廟

鹽埕埔壽山宮

鹽埕埔壽山宮位於台灣高雄市鹽埕區,主祀池府千歲,為鹽埕埔的重要廟宇。該廟宇祭典日期是每年農曆之六月十八。.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鹽埕埔壽山宮

鹽水區

鹽水區(臺灣閩南語:Kiâm-chúi(鹹水))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西北部,北臨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東北連後壁區,東鄰新營區,西鄰學甲區,南接下營區。處八掌溪南岸,屬於平原地形,係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地形平坦,無丘陵或山脈,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鹽水區

鹿寮坑石爺石娘廟

鹿寮坑石爺石娘廟,是位於臺灣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鹿寮坑的石爺、石娘廟,供奉被當地視為夫妻的兩顆大石。.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鹿寮坑石爺石娘廟

鹿港郭厝保安宮

鹿港北頭郭厝保安宮,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郭厝里的廟宇,主祀廣澤尊王及忠武王郭子儀。 鹿港北頭郭厝保安宮於清雍正3年(1725年)為清真寺,寺旁有供禮拜沐浴的一口水井,清道光20年改建為寺廟,但從古至今多變故,約20年前政府道路拓寬政策而被迫擇吉地再建,由保安宮重建委員會發起募款,募到近千萬,因此擇地建新廟,現在的保安宮於那時改建,保安宮也是台灣主要的郭姓寺廟,最早保安宮的前身是由剛遷來台灣的郭姓族人所建的清真寺,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專家前來研究保安宮的歷史。 宮裡的廣澤尊王神像年代久遠,其中宮前的六根柱子更代表郭姓後代的六房子孫,而更有特殊的黑面廣澤尊王。而郭子儀神像歷史已百餘年,因為台灣很少有忠武王神像,於是更為稀罕,本尊更是郭姓宗親的共同祖佛。 從閩南移民來的郭姓家族,歷史考証確是阿拉伯人的後代,據載,鹿港在雍正三年(1725年)間還保有清真寺一座及供禮拜沐浴的一口水井,由郭姓宗親會管理,隨著後代子孫信仰的改變,該清真寺已變身成為「保安宮」。但鹿港郭姓宗親之間,仍保留祭祖時不用豬肉,服喪期間不食豬肉的習俗,是唯一可見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習俗。現在保安宮由郭姓後裔~六房族人共同輪流管理,每年廣澤尊王誕辰都會盛大慶祝。目前保安宮神明有許多尊,例如:妙應仙妃、大尊媽祖、土地公、三天君、神農大帝、十三太保、三太子…… 據歷史記載,阿拉伯(或波斯)裔伊本庫斯德廣貢亦在元朝任官,到泉州監督糧食運送時遇到兵變,因而滯留下來,其子孫漢化後姓「郭」,隱居惠安一帶,形成白奇郭姓家族。這些穆斯林的部份後裔日後也輾轉遷徙到台灣及馬來西亞一帶。宗族廟指某一姓氏、族人為其崇信的神明而建的廟,如郭姓的保安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鹿港郭厝保安宮

麥寮泰安宮

麥寮泰安宮,主祀『王爺總攝司』蕭府太傅(蕭望之),位於臺灣雲林縣麥寮鄉橋頭村橋頭247號,相傳是庄內人在日治時代時,蕭太傅顯像托夢要庄內人赴海邊攜回一塊香木,延請藝師張闇,雕刻金身供奉(就是該宮之開基原祖),初期奉祀於家宅中,因為靈驗顯著、有求必應,故香火漸漸鼎盛,而成了橋頭村的信仰中心。 後因日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以擲筊方式產生爐主,並且輪流奉祀,由於奉祀不方便,而在民國44年(1955年)庄民集資建廟奉祀,廟名「泰安宮」,民國67年(1977年)重修一次後,因外觀低矮、空間狹窄、屋頂滴漏水,於是在民國85年(1996年)開工又重建,為成為現在的廟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七日蕭府王爺聖誕時,廟方都會迎請蕭府王爺出來巡庄保佑村民平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麥寮泰安宮

麻豆仁厚宮

麻豆仁厚宮主祀天上聖母,位在臺南市麻豆區油車里9鄰油車47號,傳係林姓祖先隨身攜媽祖香火,渡海來臺,而保祐子孫一路順風,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回福建漳州府「龍溪縣」所奉請入祀之神,創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今貌為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所建,廟貌鼎新、金碧輝煌、神威顯赫、澤被群黎,老遠便可瞧見千里眼和順風耳豎立於廟頂的英姿。.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麻豆仁厚宮

麻豆代天府

麻豆代天府又稱為開基五王廟,因分香的宮廟眾多、分靈的王爺遍及全球各地又被尊為《五府千歲總廟》,佔地約三甲多,分為前、中、後三大殿及觀音寶殿,廟宇雄偉寬廣,位於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關帝廟60號。其為南瀛十勝之麻豆迎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麻豆代天府

轎番

轎番,臺灣民俗用語,指民間廟會中,香陣繞行時,神轎、藝陣的排列順序。也可以稱為轎號、轎次。.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轎番

车鼓弄

车鼓弄又名弄车鼓、車鼓陣,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在台灣,名為車鼓陣的弄車鼓為主要的陣頭之一,其音樂也常見於道教及台灣民間信仰的祭典上。.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车鼓弄

齋教

齋教,又稱持齋宗,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流派之一,以羅教教義為主、雜揉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源於白蓮教在家弟子修行的方式,由在家修行者傳襲,主持教儀,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在日治時期被視為佛教一支派,但實際上其教義和根源都與傳統之台灣佛教信仰有別,故民間有人稱之為「在家佛教」,但與學術定義在家佛教(例:蓮華社、同修會、唸佛會)也有極大差異。而齋教舉行法會、儀式的固定建築稱為齋堂,也別於一般佛教的巖、寺。 齋教的起源時代是在明,於清代時陸續傳入台灣各地,在台灣主要有龍華教、先天教、金幢教三個系統。 日治時期統稱其為「齋教」,視為「在家佛教」,又稱「白衣佛教」,1915年余清芳在臺南西來庵以齋教為號召,鳩眾兩千人,發動武力抗日,是為西來庵事件,遭日軍擊敗。事後,臺灣總督府立即查禁齋教,齋教人員,乃多納入日本佛教禪宗臨濟宗一支,對台灣佛教信仰發展影響極大。 二次大戰結束後,齋教又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和中國佛教會的批判而逐漸式微,轉為一般佛教寺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齋教

龍井福順宮

龍井福順宮是臺灣臺中市龍井區麗水地區最古老的廟宇,主祀朱、李、池三府王爺,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曾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民國七十三年(1986年)重新修建,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完工成為現貌。 廟旁有一間塗葛堀水裡港博物館,星期四有小型夜市。.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龍井福順宮

龍華教

龍華教為台灣民間信仰的一支,又稱為龍華齋教,因持齋的教徒互相尊稱為「老官」,又稱為老官齋教,部份教徒也自稱在家佛教。在台灣日治時期,為了管理方便,總督府將當時流行於台灣的民間宗教龍華教、先天道、金幢教一同列入齋教管理,故後世台灣學者也有稱成為齋教龍華派。龍華教教徒和佛教一樣同守三皈五戒,吃長齋,但可嫁娶。龍華教起源於中國,在清治乾隆年間傳入台灣,現雖式微,但在台灣宗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龍華教

返校

《返校Detention》是一款2017年發布的2D橫向式恐怖冒险解謎游戏,由姚舜庭於2014年開始獨立製作。原本受到英國小說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影響想製作出一部反乌托邦題材的臺灣版《一九八四》作品,並製作出第一款名為《魔都》的恐怖遊戲原型,於後期重新製作成第二款原型《返校》,並在2015年與其他五人創立赤燭工作室後共同開發。 劇情講述位在偏遠山區一座名為翠華中學的高中校園裡,高中生魏仲廷、方芮欣因故被困在學校中,兩人要想辦法逃出學校,但是卻發現學校的各種事物與場景,都有著不為人知、深埋已久的背景故事。《返校Detention》最初於2016年5月13日開放PC平台的試玩版後引起討論,尖端出版也宣布會改編成小說;之後,赤燭遊戲在宣傳網站公布遊戲於2017年1月13日上市,並與臺灣作曲家張衞帆擔任製作的原声带在Steam同時上架;同年2月6日出版由笭菁執筆的小說《返校-惡夢再續-》,之後公視向赤燭團隊買下IP版权開發電視影集,影一製作所也確認拍攝電影並由導演徐漢強執導、李烈和李耀華共同監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返校

霞海城隍

霞海城隍,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今福建省厦門市集美區后溪城内里)民自行奉祀的守護神、陰間司法神--城隍。其祖廟,在福建同安「霞」城(下店鄉)的臨「海」門,因此稱呼其神為「霞海城隍」。 其配祀有城隍夫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八將等等。比較特殊的是,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側殿旁祀於1853年頂下郊拚械鬥中,為了保護城隍神像喪生的卅八位同安鄉勇神位,並以義勇公稱呼之。因為大稻埕的發展,霞海城隍,雖非官方奉祀的城隍信仰,但也成為臺灣香火最盛的城隍爺信仰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霞海城隍

霹靂宮

霹靂宮,是位於臺灣新北市中和區中原--、少見以雷神為主祀的廟宇,原先信徒為居住於附近的農民,後來轉變成科技業的從業人員。.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霹靂宮

霄仁厝福興宮

仁厝福興宮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瓦磘村霄仁47之17號(麥寮霄仁社區),主祀五府千歲,為該社區的信仰中心。該地區現中華民國時期為「霄仁厝」、日治時期為「肖仁厝」、清治時期為「蕭壟厝--」。.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霄仁厝福興宮

霄裡玉元宮

玉元宮,原名三元宮,為三官大帝之廟宇,位於臺灣桃園市八德區長興路底的霄裡地區。 據記載,本廟於清高宗乾隆十六年歲次辛未年(1751年)開基立廟,當代歲荒欠收,為祈求平安、豐收而建立。 台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集資改建,並增祀玉皇大帝,並同奉為主神,而改名為玉元宮。 1990年代增建三層後殿,供奉太歲星君、天上聖母、文昌帝君、註生娘娘及觀音菩薩神像;是此地的信仰中心。 2006年依法完成寺廟登記,並成立管理委員會,委員共計36人,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總幹事各一人,現任主委段樹文先生,副主委何清泉先生,總幹事溫玉紅先生。 2011年(民國100年)11月13-20日,玉元宮建廟260週年慶典活動一連7天,特別於19、20兩日與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娘娘一同聯合舉辦祈福遶境,在19日由中壢市入境至八德市霄裡玉元宮安座,隔日20號再經由桃園市出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霄裡玉元宮

胎神

胎神是指附在孕婦胎上的神,該神守護胎兒,潛伏在孕婦寢室,住宅或週遭日常物品上。胎神於臺灣民間信仰中,尤其是道教信徒,是種相當重要的神明,迄今,部分台灣人仍深信,孕婦懷孕期間不能搬家,不能釘牆壁,甚至不能動剪刀,怕這些東西驚動了胎神,對胎兒不利,即是源自此信仰。 在近年中国大陆地区,胎神一词还指代战争重演爱好中的"穿帮行为",或穿帮的人。 "胎神"原是一位以乱搭出名的重演玩家网络ID,因为他高调的言行,将这两个字娱乐化,标签化。 迄今,玩家看到穿帮的重演行为,会评论"这个造型胎神了"。 Category:東亞民間信仰 Category:育兒.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胎神

蘭公

兰公,魏晉道教人物,系孔子故乡兖州曲阜人,“精专孝行”,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之宗”,为“众仙之长”。 後兰公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逊所得。一說蘭公傳法予諶母,命諶母傳法予許遜。.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蘭公

蘇厝朝安宮

蘇厝朝安宮,位在臺灣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1鄰蘇厝寮84號之11,主祀蘇府千歲,配祀天上聖母、福德正神、司命真君、太子元帥。腹地廣大,廟宇雄偉莊嚴,是笨港地區唯一的文人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蘇厝朝安宮

蘇府

蘇府可以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蘇府

閩南裔臺灣人

閩南裔臺灣人(Hoklo Taiwanese)是臺灣最大的族群,泛指擁有漢族閩南人血統並承襲且認同閩南文化的漢族臺灣人,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及臺灣閩南語。在臺灣人的組成中,祖籍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以及漳州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三,其餘為廣東省海陸豐的海陸豐人以及潮汕移民後裔。 由於閩南語讀寫方法、文化認同與意識形態的不同,對於自我族群和使用語言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臺灣閩南人若以中華民國國語自稱,多慣用「臺灣人」、「閩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園市政府使用閩南人一詞,並舉辦桃園閩南文化節。若以臺灣話自稱時,多以臺灣儂(Tâi-uân-lâng)、河老儂(Hô-ló-lâng)或本省儂(Pún-síng-lâng)自稱。儘管如此,隨著族群對立的消弭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無論國語或閩南語,走向自我認同為「臺灣人」的趨勢愈漸主流。至於語言方面,多數臺灣人多以臺語(Tâi-gí/Tâi-gú)或臺灣話(Tâi-uân-uē)自稱,在國語意境裡也會以閩南語稱呼之。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閩南人或閩南裔等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閩南移民後裔,通常歸類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學家林語堂等;不過,廣義而言,後者也是閩南裔的臺灣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閩南裔臺灣人

閭山派

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是一個華南道教重要流派,以福建為中心。相傳其發源於閩北武夷山脈的建陽,流行於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浙江、江西、江蘇、湖南等地,與海外的台灣、東南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閭山派

開隆宮

開隆宮,俗稱七娘境(閩南語:tshit-niû-kíng),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中山路79巷56號,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主祀七星娘娘(七娘媽),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七娘媽廟,以做十六歲習俗聞名。 相傳七仙女中的『織女』與人間的『牛郎』成為夫妻,因受到天庭處罰而分開,而他們所生下的兩個孩子,就是在其他六位仙女的庇護下長大,因此民間都認七娘媽為保佑孩童的神明。 「開隆宮 」最特殊的地方是『做16歲』的成年式禮儀,這項成年禮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發源於"五條港"一帶,由於當時的民眾多半以港口打工的工作維生,而『成人』工資的發放是以16歲為標準, 因此每當家中小孩年滿16歲時,父母便會帶往廟中祭拜七娘媽,有感謝神明庇佑孩子長大、從此可領取成人工資的含意。這項特殊的成年禮儀式,從當時一直沿襲至今,也成為府城一項極富特色的傳統習俗活動。 開隆宮的「做16歲」成年禮已成為年度盛事,不僅有學生專程從台北前來,還有日本人慕名而來。「人數太多了,還要分成兩場舉辦才能負荷」。 另七仙女可幫忙招良緣及好桃花,因此今日開隆宮七娘媽的職責除了保佑孩童以外,亦多了職司『增加魅力』『促進桃花』等任務,後殿亦陪祀月下老人,所以在廟中不乏經常看到年輕女性三倆相約進香。 除此之外亦有相當多的男、女服務業從業人員將自己的名片放置於七娘媽案前, 據廟方人員述說,七娘媽本為面容美麗的天女,因此更能保佑信徒容光煥發,面帶桃花,貴人運顯達。 開隆宮的七位娘媽雖然在每年七夕統一做壽,但其實不同娘媽亦有自己個別的個性,或精保佑孩童,或通醫藥,或善驅魔,或祐感情,各司其職。 其中有個別另行做壽的是大娘媽,為每年農曆一月十五日,以及四娘媽為每年農曆五月五日。 在成年禮舉行的前夕,宮中七娘媽軟身神像皆會經過隆重的淨身及換衣。 廟前道路於清代因此廟而得名七娘境街。日治時期時大正町(今中山路)切過此街,今分為中山路79巷及82巷,仍保有巷道曲狹的古意。.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開隆宮

開臺福德宮

開臺福德宮初名為台灣打狗哨船頭開臺福德宮,西元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重修完後更名為高雄市哨船頭開臺福德宮,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安海街32巷35號,主祀福德正神,相傳是台灣最早土地公廟,旁邊有一小徑可通往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開臺福德宮

關渡宮

渡宮,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北投區關渡,俗稱關渡媽祖宮、關渡天后宮。 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兼容佛教與道教,為北臺灣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之一,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關渡宮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合稱「臺灣三大媽祖廟」。 北臺灣各地都有迎請關渡媽做客的習俗與傳統。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庄繞境的神像。.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關渡宮

董大爺

董大爺,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冥界司法神祇,相傳掌管「誓言」,故民眾糾紛時,會在董大爺神位前發誓。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說法:其神是明朝的工部侍郎董應舉,惟亦有他說。.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董大爺

葫蘆寺

葫蘆寺,全名財團法人台北市葫蘆寺,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延平北路五段285巷35號,為臺灣民間信仰廟宇。主祀觀音菩薩,配祀濟公活佛、瑤池金母、天上聖母、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等神佛。 該建物興建於1955年,為仿古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財團法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九月十九。.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葫蘆寺

葉王

葉王(1826年-1887年),字麟趾、號和雲,外號「獅」,時人以「王獅」相稱,後人改為「王師」以示尊稱。台灣嘉義人,為第一位台灣出身的交趾陶藝師。在台南縣、嘉義縣一帶廟宇中皆可見其作品。其寶石釉製作技術為當今台灣交趾陶二大支派之一,與洪坤福的水彩釉齊名,作品曾遍及全台,有「台灣絕技」、「台灣交趾第一人」之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葉王

蔡媽娘娘

蔡媽娘娘可以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蔡媽娘娘

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他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关于蔡伦造纸,參考凌純聲先生的著作可知:蔡伦改良造纸技法的创新源流,受有南岛语族树皮布文化的影响。蔡伦将古代造丝纸(汉族本身传统)和造树皮布纸(南岛外来文化)的两种工艺整合起来,以造丝纸工艺的制纸工法,结合造树皮布纸工艺的材料学知识,从动物性材料(蚕丝)改为转用植物纤维(渔网、木料)来造纸,遂得到便宜、好用的「真纸」,时人名之曰「蔡侯纸」。.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蔡伦

蔡紅亨

蔡紅亨(),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閩人三十六姓蔡姓後裔,生活於明朝萬曆年間。父親為琉球國耳目大夫蔡金城。蔡紅亨精通刺繡,她巧织龙袍入贡明朝,萬曆帝賞識她的才藝,在她死後追封她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她的事蹟在琉球及中國的典籍如《蔡氏家譜(儀間家)》、《蔡氏家譜(上原家)》、《蔡氏家譜(具志家)》、《蔡氏家譜抄(具志頭家)》、《長樂縣志》、《闽都别记》等均有記載,她曾經進明朝京師燕京,進京原因有獻藝說及选秀說兩種。傳說她能神游海上,在長樂被陳靖姑收為徒弟,死後成仙,在海上救人無數,又能降魔伏妖,被琉球人及褔建長樂人視為神明並建廟供奉,尊稱為蔡姑婆、蔡夫人、蔡媽夫人、蔡媽娘娘、蔡奶夫人。後來亦被移民的福州人帶到臺灣,成為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蔡紅亨

蔡衍明

蔡衍明,生於台灣台北市,居住在臺灣臺北市大稻埕,商人,日新國小,建成國中,板橋高中肄業,目前為旺旺集團董事長。是旺旺集團創辦人,中國時報集團最大股東,亦是香港亞洲電視第三大股東,臺灣中天电视的经营者,蔡衍明接手中時集團一年後,改名為旺旺中時集團,旗下拥有的媒体横跨臺港两地。美國《富比世》雜誌五月廿三日發布二○一二年台灣四十大富豪排行榜,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以八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淨資產,首度登上台灣首富寶座。蔡衍明篤信臺灣民間信仰,每逢春節時會邀請旗下員工共赴臺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與石門十八王公廟參拜。.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蔡衍明

蔣渭水

蔣渭水(),字雪谷,臺灣宜蘭人。為臺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重要的領導人物。其弟為蔣渭川。.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蔣渭水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鄭成功

臨水夫人

臨水夫人是福建閩江流域民眾崇奉的神靈,其他的信徒則遍佈臺灣、浙江、江蘇以及東南亞;因源於福州府,故福州人視其為鄉里的守護神。其他地區的信徒,則多視其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與七星娘娘信仰略有雷同之處。臨水夫人相傳名喚陳靖姑,是閭山派的女道士,生前有德於民,歿後被奉為神靈,其信仰非常昌盛,以其能護佑孕婦、順產保胎聞名。臺灣有主祀臨水夫人的廟宇一百三十幾座。供奉臨水夫人的祖廟在福建省寧德古田縣大橋鎮臨水宮。據《閩都别記》記載,古田臨水宫供有臨水夫人的真身塑像。.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臨水夫人

自殺的方法

自殺的方法是指一個人用以自殺的任何手段,全球相對較為普遍的自殺方法包括服毒、自縊和吞槍;其他自殺方法則包括淹溺、從高處跳下、電擊、窒息、服用及注射過量藥物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自殺的方法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南市

臺南聖恩佛祖會

臺南聖恩佛祖會位於臺南市東區 ,主祀觀世音菩薩,創於民國77年(1988年),是一所宗教慈善機構。 2012年1月15日舉行安座落成典禮,並於2013年舉行建醮大典。該會會長盧友禮及其堂弟市議員盧崑福等人參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南聖恩佛祖會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中市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北市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

臺灣城隍廟列表

臺灣城隍廟列表所列者為位於臺灣的城隍廟。臺灣的城隍廟大致上可以分為官祀與民祀兩大類,前者是在清朝時有被官府列入官方祭祀之中,而後者則是純為民間祭祀而已。而據統計,1999年時全臺灣的城隍廟共有95座,其中民祀者為77座,而民祀城隍廟又大多是二次大戰後所設。.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城隍廟列表

臺灣人

臺灣人是由多數族群所構成,包含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族群,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人

臺灣人口

臺灣人口為23,572,415人(2018年5月官方統計),人口總增加率為1.22‰,人口之絕對多數的民族為漢族,約占總人口95%,新住民佔3.1%,16族的臺灣原住民佔2.37%,另外1%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少數民族及已設戶籍之中國大陸港澳地區配偶及外籍配偶(又稱臺灣新住民)。其中漢族可再依據族群、遷移來源與風土民情而概分為同時來臺的閩南人(約70%)及客家人(約15%)參見臺灣客家。人、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來臺的外省人(約13%)三大族群。而近年來臺灣人與歐美、越南、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人民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新住民之稱,長期居住已經入籍.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人口

臺灣喪葬

臺灣喪葬於臺灣不只是一種喪禮儀式,在民間亦演變成相當重要民俗文化。都市化程度極高的臺灣各大城市,喪葬殯儀即使簡化,仍為人們所重視。不僅於此,臺灣喪葬於臺灣的生命教育課程中,亦為相當重要一環。臺灣喪葬民俗除了深受漢人所傳佛教、道教及儒學影響外,部分儀式或祭典也揉和平埔族的巫術文化,因此該民俗呈現出相當具特色。除此之外,因地區不同所衍生的臺灣喪葬習俗和禁忌、例如牽亡、入殮、封釘、撿骨、對年、合爐、觀落陰、電子花車、五子哭墓、孝女白琴等等習俗都為他地少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喪葬

臺灣義民信仰

臺灣義民信仰是指臺灣民間信仰中奉祀義民的信仰,「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臺灣所謂的義民爺,是指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每年農曆七月二十為「義民節」。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因收葬林爽文事件及戴潮春事件中陣亡的桃竹苗子弟兵忠骸,並祭祀乙未戰爭中因抗日保臺而犧牲的忠靈,香火十分鼎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義民信仰

臺灣裔

台灣人後裔,簡稱台灣裔、台裔、台僑,指父母是來自於台灣的移民,在海外出生,或是在台灣出生、成長,之後移居至其他國家的人士。也可以用來指擁有台灣人祖先但不居住在台灣的人。他們可能只擁有非中華民國國籍,或同時擁有中華民國與其他國籍。台裔人士多半分布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紐西蘭等地區也有許多台灣人移居,他們通常被歸屬於海外華人。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的大陸地區漢族人占台灣島上的漢族人口約15%,但也有部份認為自己已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而不少台灣人後裔也自認擁有華裔血統(或可以說可以接受華裔身份,但在台灣以外就強調台裔身份),但不一定所有的台灣人後裔都源自漢族血統(如台灣原住民,駐台日本人後裔或台灣新住民)。.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裔

臺灣裔加拿大人

臺灣裔加拿大人是指来自臺灣,並且入籍成為加拿大公民的人士。根據2001年加拿大普查統計局資料,該年加拿大共有70,790位在臺灣出生的移民。 與臺灣裔美國人相比,臺灣裔加拿大人歷史並不悠久,除了二十世紀期間的排華法案導致移民不易之外,當時加國的華人也主要以香港人和早期移居的華人居多,臺灣人自1980年代才開始較大規模的移民加國,在1990年代達到高峰。由於來自臺灣的移民的經濟及教育程度良好,所以主要聚居於大城市周邊比較高級的住宅區,例如卑詩省的溫哥華地區和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地區,亞伯達省的卡加利地區也有一定規模的臺灣人社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裔加拿大人

臺灣裔美國人

臺灣裔美國人(Taiwanese American),又稱臺裔美國人、美籍台灣人或臺裔美籍,指祖先、父母或自身來自臺灣的美國籍公民、永久居民和住民等,是亞裔美國人中的一個群體,並且是華裔美國人的一部份。因為《中華民國國籍法》以屬人主義為主,有許多華裔美國人同時具備了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 這個名稱,可以被來表示對臺灣血緣、文化、土地感情的認同,也可以被用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作區隔。陈祥水認為“臺湾裔”這個名詞具有臺灣民族主義色彩,因此將其視為海外臺灣正名運動與臺灣獨立運動的一部分,而被泛中國民族主義者認為具有政治性的爭議。.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裔美國人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歷史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漢人

臺灣漢人,或稱臺灣漢族,是指出生或居住在臺灣島和澎湖群島的漢民族,由17至19世紀間、以及1945年至1949年間等兩大批來自中國本土的漢族移民構成,前者俗稱為「本省人」,由閩南裔臺灣人、客家裔臺灣人等族群構成,後者則稱為「外省人」,族群構成較為複雜。其為臺灣人口最多的族群,佔臺灣總人口的95%。现在的主要語言有臺灣話(臺灣閩南語)、客家話、中華民國國語等3種;台湾日治时期受官方同化政策的影响,日语也曾與臺灣話、客家話並列為主要語言之一;台湾光复後因戒嚴時代的語言政策所致,現今以中華民國國語為通用語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漢人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由於臺灣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加上過去兩千年的移民社會,由多樣化的人種族群所組成,且不同時代背景而有多面向的呈現。從最早期的南島文化、古閩越文化,到中期的海盜文化,地理大發現後的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帶來的早期歐洲文化,明鄭時期以後東南沿海漢族開始大規模開墾而帶來的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宗教開始對本區域發生影響,再到後來又混合日治時期的文化與受日本皇民化影響,20世紀中葉起受戰後歐美文化的影響,以及本地與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復興,二十世紀中後期,印尼,越南等東協國家大量移民台灣,各已超過十萬人口,對台灣多語言,文化造成豐富的碰撞 台灣文化因此具有傳統與現代的面向,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範疇逐漸確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灣文化

臺西鄉

臺西鄉(Tâi-se-hiong)是中華民國雲林縣下屬的一個鄉,東距縣治斗六市約三十四公里。以西瀕臺灣海峽而得名,為臺灣方位地名(臺北、臺中、臺南、臺東、臺西)中,唯一止於鄉級的。 臺西北以新虎尾溪與麥寮鄉相隔,南與四湖鄉以舊虎尾溪相鄰,東接東勢鄉,1920年臺灣行政劃分五州三廳,設--,隸屬臺南州虎尾郡,戰後分設本鄉和東勢鄉。臺西鄉同時也是臺灣丁氏的本貫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臺西鄉

金瓜石勸濟堂

金瓜石勸濟堂,為主祀關帝君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在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祈堂路53號,是臺灣北海岸知名的關帝廟,是金瓜石的信仰中心,又稱祈堂。金瓜石勸濟堂位在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銅山里祈堂路五十三號,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前身為奉祀關聖帝君的石尾神壇。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奉諭旨賜號「勸濟堂」;光緒二十八年始於現址建廟,並於民國八十年六月二日關聖帝君銅像安座完成。「勸濟堂」於民國四十一年至六十三年(1952~1974年)陸續整修保存;因神威顯赫,成為金瓜石地區的守護神,為傳統道教聖廟,更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金瓜石勸濟堂

金花娘娘

金花娘娘,又稱金花夫人、金花聖母,她是中國粵、桂、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女神,類似於送子娘娘。每年農曆四月十七日為金花誕,香港坪洲有金花廟,該日有賀誕活動。 屈大均《廣東新語》表示,金花是一個廣東的女性巫師,不嫁,能夠服侍鬼神,少年時溺斃,屍體數日不腐敗,還有異香,接下來湖中浮現一塊木頭雕像,神似金花。於是雕像被當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視為神明,因為求子較為靈驗,被尊為送子娘娘。 除了此說之外,說法繁多,各地頗見差異。或說金花娘娘是端午節觀看龍舟競賽溺死。.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金花娘娘

艋舺青山宮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宮、青山王宮、青山王廟、青山王館、王爺公館或臺北青山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為肇建於1856年(清文宗咸豐6年)的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主祀青山靈安尊王。該廟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今日,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艋舺青山宮

艋舺集義宮

艋舺集義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249號,為管理人制組織型態的民間信仰道教廟宇。該廟創建於明治33年(1900年),因廟身窄隘不敷使用,遂於1986年改建,後於1992年竣工,今廟貌為二層樓街屋式樓閣建築。主祀朱、池、李三府千歲,置有配偶神三夫人媽,配祀十二司官,及謝必安、范無救二將軍。.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艋舺集義宮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全名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艋舺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為一座受道教、台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廟宇。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外,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魁星及福德正神等眾神祇。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從艋舺清水巖分香所建的廟,計有新莊山子腳、景美溪子口、三角湧、淡水祖師廟等。 艋舺清水巖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它與艋舺龍山寺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也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青山宮合稱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臺北盆地周圍早期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而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故大臺北地區祖師廟林立。艋舺清水巖與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瑞芳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但這些祖師廟中以艋舺清水巖最具有歷史特色,不僅象徵安溪人的移民勢力,還見證了影響臺北市歷史甚鉅的械鬥事件「頂下郊拼」。.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艋舺清水巖

苑裡順天宮

苑裡順天宮創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主祀天上聖母又稱為城內媽祖,與城外媽祖-慈和宮遙遙相望,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其位於苗栗縣苑裡鎮房裡城內。.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苑裡順天宮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地址在臺灣苗栗縣苑裡鎮中山路305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二月(1772年),主祀天上聖母,又稱為城外媽祖,與城內媽祖-苑裡順天宮遙遙相望,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苑裡慈和宮

雞籠中元祭

中元祭,或逕稱為「基隆中元祭」,是每年農曆七月於台灣北部的基隆地區舉辦的中元法會,為台灣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其以中元節為核心,涵蓋相關民間宗教儀式與官方、民間的週邊藝文活動。大體上從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海濱放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鍾馗,八月一日的關龕門等,祭典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於2008年1月29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之國定重要民俗。.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雞籠中元祭

雷萬春

雷萬春(?-757年10月),唐朝儒家名將,經結義兄長雷海青推薦,投奔真源縣令張巡麾下,官拜郎將,天生智勇兼備,博通群書驍勇善戰。 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造反,國號大燕,是為安史之亂,張巡抗變,安祿山派令狐潮圍攻雍丘數月。張巡派雷萬春登城跟令狐潮對話,話還沒說完,燕軍突發弩箭,雷將軍面中六矢,血流滿面仍屹立不搖,其剛毅無與倫比,叛將驚嘆其神勇。 十月令狐潮增兵數萬再攻雍丘,張巡命雷萬春出城迎戰,大破燕軍,令狐潮逃走。十二月令狐潮再以數萬大軍逼雍丘,張巡退守睢陽郡,與許遠會合,嚴正以待,大破燕軍,燕兵南下受阻於睢陽,不能直下江淮。 757年5月,燕軍將領尹子奇領兵數十萬大軍向睢陽再發動猛攻,數月屢攻不下。燕軍就地紮營,切斷對外支援,鄰郡官吏擁兵自危坐視不救,睢陽郡遂成一座孤城。將士只剩千百人,城內糧盡,掘鼠羅雀以食,軍將都餓的骨瘦如豺贏瘦患病,無法出戰,明知必死,終無叛志。城陷,雷萬春與主帥張巡同殉難。外如張忭、姚誾、南霽雲等將三十六人,亦同殉難於757年10月。 雷萬春英勇功績追褒「威烈忠靖侯」,後人以供奉雷萬春為「雷霆驅魔大將軍」膜拜。台灣民間信仰則封號為「三田都千歲」、「雷府千歲」。.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雷萬春

電音三太子

電音三太子是台灣興起的一種表演次文化,為電音、本土次文化與傳統民俗藝陣三太子的結合。 電音三太子發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雲林北港,一說是嘉義朴子。但可考據的是,在各地方的電音三太子表演團成形前,臺灣南北各地宮廟殿宇藝陣已皆有類似的藝陣巡演。電音三太子的原形即是臺灣傳統藝陣的「大仙翁仔(或作大仙尪仔)」。 而神明祭祀和電音舞曲之所以會結合,本土鄉民表面的解釋是:源於表演三太子的人員,大多為本土青少年。而這些族群多有出入舞廳的行為,因此便把舞廳的電音加入。 若追根究柢,探討三太子的種種裝扮和行為所為何來,如咬著奶嘴、戴著各式眼鏡、白色手套、拿著螢光棒、隨著電子音樂跳舞等等。電音三太子的種種裝扮道具及行為,源自於舞廳。把種種舞廳內使用的道具、物品、音樂等,都複製在他們表演的電音三太子上(在三太子藝陣與來自舞廳的電音結合之前,三太子藝陣的人偶是沒有咬奶嘴,戴白色手套和各式眼鏡)。而衍生出人們奉祀為神明的三太子藝陣,會有三太子咬著奶嘴,戴著各式眼鏡、舞廳裡常使用的白色手套甚至拿著螢光棒,隨著搖頭電音舞曲搖頭晃腦,騎著改裝速克達行進的奇景,為一種台灣特有的文化及宗教信仰。 台灣民俗藝陣團體在出巡時無意間結合了電音與三太子,不料此種新鮮的表演形式竟大受歡迎,倣傚的民俗藝陣團體逐漸增加,進而形成一種台客文化的熱門象徵;2009年世運電音三太子表演團登上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式後,電音三太子又相繼於台北聽障奧運會、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等國際大型活動上演出。電音三太子甚至在台灣以外地區也大受某些人士歡迎與關注,成為西方學者研究人類學的一種行為。 電音三太子已成為此種表演文化的一般性名詞,雖然民俗藝陣團體「朴子太子會」聲稱已申請版權註冊,但實際上該申請並沒有通過版權註冊。。.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電音三太子

集集廣盛宮

集集廣盛宮,舊稱天上宮,當地俗稱媽祖廟或媽祖宮,是一座位在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的媽祖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集集廣盛宮

雙忠

雙忠,即雙忠神,尊稱為雙忠公。一般來說,指的是唐朝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時,死守睢陽而身殉安史之亂的張巡、許遠,這兩位忠臣被奉為神明。從華北、江淮到福建、兩廣都有香火奉祀,在閩南安溪地區、臺灣暱稱為翁公(「翁」,閩南語「神像」之意),後人訛稱尪公。 普遍認為尪公是張巡、許遠的合稱,少數說法認為尪公一詞,僅代表是張巡、許遠兩人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雙忠

通靈少女 (電視劇)

《通靈少女》(The Teenage Psychic)是一部2017年的臺灣電視劇集,由陳和榆編劇和執導,該劇改編自編導於2013年創作的學生劇展作品《神算》,是台灣公共電視與HBO Asia、新加坡稜聚傳播跨國合製的戲劇,也是HBO Asia首部台灣製播且全中文(含華語、臺語)發音的影集。全劇共六集、皆在台灣拍攝,以台灣民間信仰和宮廟文化為背景,描述具有通靈能力的少女謝雅真的青春成長故事。由郭書瑤、蔡凡熙、陳慕義與謝翔雅領銜主演。臺灣於2017年4月2日晚間九點在公視上檔,而HBO Asia則於晚間十點在亞洲23個國家及地區播映。 《通靈少女》播出後即獲得廣泛的讚譽,包括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在內的多位名人皆推薦了該作品。完結篇播出時的平均收視率達4.40,締造公共電視台歷來的戲劇收視最高記錄。.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通靈少女 (電視劇)

老大公廟

老大公廟是位於臺灣基隆市安樂區的一所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其前身為「老大公墓」,埋葬著當地先人,尊稱老大公,老大公墓,於日治時期遷至今址後才改建為廟,二次大戰後又重修過兩次而成今貌。該廟在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被選為第75名。.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老大公廟

送子張仙

送子張仙,道教稱桂宮廣應善利育嗣賜子真君。是一個傳說中能夠賜給世人兒女後嗣的道教男性神祇,類似於送子娘娘、金花夫人、鬼子母神,與降生高帥齊名,並稱張高二真人。此神來源有多種說法。造型有多種,如一手持鈴鼓,一手牽小兒之像;或彈琵琶像;或手持彈弓像。.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送子張仙

進香

進香,原指善男信女到名山寺廟進行朝拜的活動,在臺灣民間信仰則亦指廟宇間的交流活動,信徒迎請神明前往外地廟宇拜會、聯誼,藉此鞏固雙方情誼。當隊伍經過其他友好廟宇時,神明主轎及各陣頭會進行表演向其致意,而在地廟宇則以放炮或陣頭表演等方式迎接。因此進香不只是神與神之間的聯誼,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進香依照目的可分為兩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進香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大虫,是現存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被人称为百兽之王。野外個體可長達、重(此为狩猎数据,实测数据的最大值为261kg)。虎是掠食性肉食動物,有敏锐的听力、夜视力,可自由伸缩的尖爪和粗壮的犬齿。同时,它们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 牠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黃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这有助于其在捕猎时隐蔽自身。 虎為亚洲特有种类。其分布的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獨居的。它们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这一事实而来的是,其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从而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部份处于极危。20世纪初虎的数量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仅存3890只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虎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动物之一,它们出现在许多古代的神话和民俗传说,现代的电影和各类媒体中。在许多的旗帜、纹章、甚至运动会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见到牠们的图案。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国家动物。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家动物也是虎。.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虎

虎尾德興宮

虎尾德興宮位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又稱王爺公廟,主祀池府千歲,配祀有三官大帝、地藏菩薩、太子元帥、虎爺、註生娘娘、城隍爺、馬僮軍、馬爺公、太歲星君。據傳是大陸商人賴金章、羅安吉二人渡海來臺經商,隨身攜帶池府千歲香火,由於屢出現神蹟,居民感其神力,而雕刻金身,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建廟迄今,已經有二百七十多年之久,是虎尾鎮市區民眾的信仰中心,該廟所轄的範圍,涵蓋虎尾鎮、土庫鎮、斗南鎮等「三鎮」、「五股」、「五十三庄」,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當天,舉行神明誕辰祭典時,都會有民間技藝陣頭遶境祈安大遊行,為廟會活動增壯聲勢,且十分熱鬧的盛況。.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虎尾德興宮

虎爺

虎爺,是臺灣民間信仰與中國民間信仰中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俗稱虎爺公、虎爺將軍、虎將軍,尊稱為下壇將軍、山軍尊神。俗曰:「土地神轄山中虎」,虎爺最早是山神、土地神及城隍爺的座騎;後來更演變成王爺、媽祖等諸神的座騎,並有守護廟境、村莊、地區與城市之功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虎爺

陳平庄紫微宮

陳平庄紫微宮座落於臺中市北屯區陳平里,廟內奉祀三官大帝,民間稱為「三界公」,是一座半閩南式宮殿建築;在清雍正年間當時由福建福州府先民陳平恭請三官大帝神像渡烏水溝來台,該廟創建歷史約二百多年歷史了。.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陳平庄紫微宮

陳元光

陳元光(Tân Goân-kong;),字廷炬,號龍湖,唐朝將領,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父親陳政,母親吐萬氏。墓呈圓丘形,墓前碑文為:「唐開漳陳將軍墓」。 漳州、潮汕与畲族史上的關鍵人物。福建漳州人與臺灣和新加坡的漢族閩南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閩南語:Khai-tsiang Sìng-ông)。.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陳元光

陳進東

陳進東(),臺灣醫師、政治人物,宜蘭縣羅東鎮人,曾任羅東鎮民代表、宜蘭縣議會議長、宜蘭縣長。.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陳進東

陳添秀

陳添秀(),臺灣政治人物,第四、第五、第七及第八屆台北縣議員。 台灣日治時期政府實施皇民化運動,禁絕台灣民間信仰神明,包括林口竹林山觀音寺中十八手觀音像(觀音媽祖)。陳添秀及兄長陳隆傳言將此神像藏匿於家中,暗中奉祀兩年多。後勸說日本官吏:「日本亦篤信佛教,觀音菩薩為佛教大菩薩,亦廣為日本人奉祀,素來護佑日本。」,臺灣總督府於是興建和風寺廟,並准許觀音像。 陳添秀卸任議員後持續影響林口政壇,1977年陳添秀派的洪德利當選林口鄉長。.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陳添秀

暗訪

暗訪在台灣民間信仰上是個非常特殊的宗教儀式。暗訪的意義有二,一是上蒼(玉皇大帝,俗稱天公)降旨,請王爺或其他神明將瘟神和惡鬼送出境外。二是城隍爺或地方大神為了視察民間善惡,接受冤魂陳情,故在誕辰或廟會慶典前幾日暗中出巡,類似「微服出巡」的意味。 實質不公開及非公開活動的暗訪宗教儀式通常舉行於深夜,暗訪隊伍除了驅邪鬼的王爺、神明偶像外,主持法師、隨從及人裝扮陪伴的范謝將軍、甘柳將軍、韓盧將軍八家將等陰間神祇,亦隨著王爺出巡繞境,過程中吹法螺及敲鑼打鼓,以達到趕走惡鬼,接受冤魂投訴的目的。 此類的儀式可能還伴隨著官將首、跳鍾馗等。.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暗訪

柳營代天院

柳營代天院位於臺灣臺南市柳營區,屬於道教廟宇,主祀代天巡狩(遊王公)。起初相傳為代天巡狩之香爐,原為十三家民宅奉祀,後因戶數日漸增多,分為三處輪流奉祀,直到民國四十年(1951)時,主會(爐主)仕紳劉明哲提倡擴展合併,乃憑神筊旨意輪流奉祀;地方乃有興建「代天院」之議,時至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擇地於現址,並經地方人士倡發籌資,信徒踴躍捐獻,民國六十年(1971年)十月「柳營代天院」落成,十一月望翌月入廟進火安龍謝土,安座奉祀;現在是柳營、新營、鹽水等地十七個部落的信仰中心。.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柳營代天院

柳營香

柳營代天院主神代天巡狩(俗稱遊王公,遊府吃府、遊縣吃縣)所屬神階,是代天巡狩中最高階的神明。台灣民間信仰常類於南巡、北巡,但代天院的代天巡狩是南、北總巡,因為是玉皇大帝直屬勅封的,派至凡間體察巡視各地的千歲,因此代天院每三年一次王船醮可看出端倪,每次代天院建醮,玉皇大帝會勅派不同姓的千歲鑑醮,但是其它廟宇大多是五府、七府或十二王,而代天院卻不止如此,相傳至今,已超過三十六姓氏巡狩千歲,已至代天院鑑察建醮了。往昔,王船習俗祭祀頗為盛行,稱為王醮,設壇祈願息災植福,每三年一次建王船,即俗稱「三年一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柳營香

李新 (政治人物)

李新,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臺北)法律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議會議員,是新黨發起人之一,後重投中國國民黨。生於臺灣臺北縣(今新北市),籍貫中國河南省汝甯府汝陽縣(今駐馬店市汝南縣),國語、臺灣話皆流利,由於問政犀利,以直率敢言著稱,常受邀到政論節目發表意見。 2017年9月28日,李新在臺北市大安區跳樓輕生,享壽64歲,檢、警正在調查跳樓的原因。.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李新 (政治人物)

東勢巧聖仙師祖廟

臺灣巧聖仙師祖廟,前稱為寮下公館仙師廟、又稱「匠館」、「東勢公館廟」、「東勢仙師廟」、「東勢魯班廟」、「臺灣巧聖仙師東勢祖廟」等,已有二百三十年歷史,位於臺中市東勢區是一間聞名全臺而最早奉祀魯班的開基祖廟,亦是東勢、石岡、和平地區的開庄廟,在居民和信徒的心中,扮演了行政中心與廟宇的雙重角色。在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七日,從分靈到各地的巧聖仙師必來謁祖進香,信徒到達更是人潮洶湧,將傳統宗教祭典的民俗活動,來擴大發展為融合「傳統藝術」與「地方創意文化產業」的推廣及交流活動,以推動傳統民俗與藝術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東勢巧聖仙師祖廟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東港人稱東港迎王(臺羅:Tang-káng ngiâ ông),是臺灣屏東縣東港鎮中一種知名的地方祭典,迎接代天巡狩的五位王爺神(千歲爺),前來掃蕩瘟疫、驅除惡靈。 臺灣民間信仰中,王爺神奉玉皇大帝敕令保境安民,東港除了在地的各府王爺、千歲爺(以東港東隆宮主祀的溫府千歲為首),還認為每三年,玉皇大帝會派遣五位千歲爺(稱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以大千歲為領導者)到東港「代天巡狩」,故要舉行迎王祭典,東港人稱東港迎王,東港以海業為主,擁有許多臥虎藏龍的造船匠師,這些師傅在溫王爺指示的王船建造期間,都會放下手邊工作義務進行建造工程,故東港王船相較其他鄉鎮來的更壯觀,更精美,以致於讓多數外地人易將焦點誤放在「燒王船」,而誤稱迎王平安祭典為王船祭,此祭典已於2011年申請國家無形資產同年向外界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事實上王船只是迎王祭典中最後千歲爺押煞離境的交通工具,主事者會將五位千歲爺神位迎至「王船」之上,堆疊壽金焚化,送神歸天。 本祭典三年一次,由東港東隆宮主祀的溫府王爺,與全鎭七角頭的所有神明與檀越共同合作之下,進行迎送「代天巡狩」的五位千歲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東港東隆宮

東港東隆宮,位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屏東縣東港鎮,是一座道教為主的廟宇,也是南部著名的王爺信仰重鎮與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以其財團法人機構之管理董事會作為管理主體。.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東港東隆宮

楊仙

乙未太歲賞將軍即中國北宋宣和人士楊仙(?-1125年)。年幼習儒,後轉道教,並習仙術。他於(1119年-1125年)寄居郢州朱司戶為幕賓,傳說頗有神通。1125年,他告知朱司戶即將辭世,不幾天果無疾而終,並被葬在山裏。死後,聽說復活再現神跡,是故朱司戶在墓邊建塔。後來被道教或民間信仰界封為賞將軍,並鎮乙未太歲。 在台灣,多數道教或民間信仰廟宇內,乙未太歲賞將軍與其餘太歲神祇並列於太歲殿,每逢年節安太歲活動,均有祭祀活動。 Category:神仙 Category:道教神祇 Category:北宋人 Category:人物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楊仙

橋南老街

橋南老街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因位於興隆橋之南而得名。橋南老街為清光緒初年建造,因臨近鹽水舊港而繁盛一時,當時為鹽水通往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店鋪行郊林立。後期隨著鹽水港的沒落,橋南老街逐漸轉為住宅區,但早期的商業街的特色建築仍留存至今,現為鹽水的觀光景點之一。 主要信仰中心為鹽水護庇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橋南老街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农历正月第九天。 每年正月初九日,一般都是在立春的节气刚过,恰是“一阳初始”是大自然开始“万象回春”的时刻。.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正月初九

武夷君

武夷君,又稱武夷王、武夷顯道真君,是中國福建武夷山的山神、鄉土神。武夷山因此神而得名。古時,凡福建人,入武夷山之前多半會先向武夷君祭禱。 武夷君也作為道教中陰間土地所有權的持有之神,陸鴻漸《武夷山記》:「武夷君,地官也。」古時凡建造陰宅或陽宅,都會向武夷君祈禱,焚燒紙錢,刻劃一磚作契約,埋在屋角,世稱「磚契」,與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地基主有關。.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武夷君

母娘

母娘或姆娘,原是漢語中對母親或年長女性的尊稱,而今是臺灣民間信仰中「會靈山」一派對一些特定女神的尊稱,可以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母娘

水安宮

南屯水安宮奉祀主神為朱、李、池-三府王爺,在清康熙年間(1701年),福建漳州人由唐山渡黑水溝來臺灣開墾,庄民感念神靈建造茅屋拜堂奉祀,清光緒五年(1878年)六月,信徒捐獻八十銀元在溝仔墘五十六番地重建,賜名為「水安宮」,為當地的宗教信仰中心,民國45年8月(1956年)廟宇年久失修,破損不堪,由當時溝墘里的里長賴春林倡議協助募款整修改建,民國71年2月(1982年)依法改為財團法人董監事會組織,舉辨公益事業活動,造福地方不遺餘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水安宮

水林景陽宮

水林景陽宮供奉的主神是康、趙、溫三府元帥,配祀龍邊註生娘娘、虎邊福德正神,兩側鐘鼓樓右廂房地藏王菩薩及左廂房中將軍,在水林鄉蔦松地區的廟宇中,是最早建立,康、趙、溫元帥自清雍正六年(1728年)駕臨濟世以來,迄今已有三百多年之歷史,廟前方的戲台,名為槺榔櫊的起源與廟後的槺榔樹有很大的關係,據說廟後的七星槺榔樹,從清初至今,已有約三百年壽命了,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十一日,是康、趙、溫元帥的聖誕,也是景陽宮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來進香的信眾也必定去槺榔園觀賞,其宮址是雲林縣水林鄉松北村松東路24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水林景陽宮

永和保福宮

永和保福宮位於臺灣新北市 永和區 ,為祭祀保生大帝的台灣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位於仁愛路下溪里,居臺北盆地東南方,大正5年(1916)由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分靈而來。為永和最大廟宇 。.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永和保福宮

永興宮 (大雅區)

大雅永興宮是一座位在臺灣臺中市大雅區的百年廟宇,乃當地宗教信仰中心,早期也曾為文化教育中心,振文社、鴻文社等私塾、詩社設址於此,大雅國民小學之前身大雅公學校亦曾設於永興宮的廂房。在清朝時由大雅庄的朱姓庄民奉祀濟世救人的天上聖母為大肚頂街萬興宮的老四媽所以又稱老四媽廟,現今屬於三門式中國傳統型態道廟,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鄰靠近大雅國民中學、大雅區農會。1995年1月重修又落成,並舉行慶成祈安三獻醮大典,其楹聯為永世留青史萬古推崇聖德、興邦救黎民春秋共仰母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永興宮 (大雅區)

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或者稱為民间信仰)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經過历史練瀝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聖賢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 民间宗教活动与正式教派的教义之间通常有一种紧张关系。为要使「民间宗教」这个词有意义,必须有一个有传统有专业祭司的有组织宗教与之相对。在没有这些元素的文化中則不需將民间宗教獨立出來。 跟「有组织宗教」或「历史性宗教」相比較,制度化的宗教有創立者、教义、理论以及神職人員,而民間信仰既沒有經典,也沒有組織或系統化的教派,因此,民间宗教也可被认为是不在祭司或神学家指导下由平民进行的宗教活动, 而其信仰人士心理上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总的来说,信仰民间版宗教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与正规宗教间的区分。没有人有意识地进行民间宗教活动并把之称为一种宗教。当民间宗教与正式宗教间的矛盾冲突被人们意识到时,这种民间宗教可能会不理这种阻力,或发展自己的教义并使自己正规化。.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民间宗教

池和宮

池和宮又稱池府王爺廟,位於臺灣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15鄰池府路156號,初創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6年),至今已有二百多餘年歷史,並且經歷過多次的修建,成為全國的著名信仰中心。 其供奉的主神池府王爺(代天總制總巡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有求必應,因而遠近馳名,香客、施客絡繹不絕。 池和宮的建築相當肅穆莊嚴,門庭採用中國傳統式的山門造型,以及重簷歇山式的屋簷,三川殿的左右兩側有八角鐘樓與鼓樓閣,屋頂上也有許多龍、鳳與武將的剪黏藝術,廟的後方還有一座清幽的花園,可供民眾休閒遊憩。 鄰近還有紅毛港遊憩區、坡頭漁港、觀海大道、新豐紅樹林自行車道等。不僅為新豐鄉著名景點,更是西部濱海遊憩動線上之重要觀光據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池和宮

泗州大聖

泗州大聖,唐代高僧,又稱泗州祖師、泗州大士、泗洲大師。法號僧伽,唐代諡號大聖明覺普照國師,宋代諡號泗州大聖等慈普照明覺國師菩薩。民間尊稱為泗州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泗州大聖

法主真君

法主真君,全稱為都天蕩魔監雷御史張聖法主真君,封嘉惠大化普濟真人,簡稱為法主聖君、都天聖君等,俗稱法主公,客家人稱法師公、張法主、張聖君、張聖者。佛教化的道教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亦有人將祂歸類於道教正一派,有雷神、監察神的性格。法主公信仰,流行於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廣東潮州、梅州等地,此信仰尤其流行於泉州安溪族群聚集處。17世紀後,渡臺的安溪茶商,將法主真君香火帶入臺北,法主真君信仰,遂成為流行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由於臺北地區安溪人甚眾,全臺以大臺北地區最為盛行,其中以臺北法主公廟最為著名,高雄市美濃區則是客家族群信奉法主真君的主要地域。馬來西亞泉州永春裔華人也奉爲鄉土神,其移民聚會所永春會館也作祭祀場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法主真君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泉州市南门天后路,主祀妈祖女神。.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泉州天后宫

泉州裔臺灣人

泉州裔臺灣人是臺灣閩南裔族群的最大群體,父系祖籍位於福建泉州府,母語為閩南語泉州方言或廈門方言等。泉州裔人可再細分為三邑裔、同安裔與安溪裔等子群體。至今,泉州裔人已隨著時代演進,與其他閩南裔群體或客家裔、原住民等廣泛融合。.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泉州裔臺灣人

洪坤福

洪坤福,世稱尪仔福(),福建泉州同安縣人,交趾陶與剪黏技師。曾隨師柯訓渡海來台參與北港朝天宮和新港奉天宮重建工程,並定居於今嘉義縣新港鄉一帶授徒,使該地成為台灣交趾陶工藝與寺廟裝修工程重鎮。在交趾陶工藝方面,以泉州系統手藝和「水彩釉」上色技術,與潮州系統、寶石釉大師葉王並為台灣交趾陶兩大系統;在剪黏藝術方面,則與潮州何金龍並稱「南何北洪」,為北派宗匠。.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洪坤福

淡水清水巖

淡水清水巖,又稱淡水祖師廟,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八十七號。建於日治昭和十二年(1937年)。主祀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是淡水地方上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初六舉辦「清水祖師得道紀念日繞境慶典」,俗稱「淡水大拜拜」,是淡水的盛事。 淡水清水巖與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瑞芳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淡水清水巖、鄞山寺、淡水龍山寺與淡水福佑宮合稱為「淡水四大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淡水清水巖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或陳應,),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蓬萊山(今屬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巖修道,鋪橋造路,廣施醫藥,被尊稱為清水祖師,又稱蓬萊祖師、麻章上人,俗稱「祖師公」,圓寂後,求雨驅蟲,屢禱屢靈,南宋宋孝宗時成為朝廷封賜的神靈,直到宋寧宗追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道教信徒稱之為「黑帝化身清水真人」),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是安溪諸聖之首。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真君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在閩南,清水祖師是重要的鄉土神靈,是應惠靈天之一。隨著安溪移民來臺,清水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也蓬勃發展,在臺灣,1994年時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有98座,大臺北就有63座,尤其是大文山地區。大臺北地區可說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瑞芳祖師廟,號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清水祖師

清水紫雲巖

清水紫雲巖,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大街路206號,是清水頗負盛名的巖仔,又稱觀音亭或觀音寺。主祀黑面觀音大士。廟方時常舉辦活動,如書法、繪畫、棋藝、桌球等比賽;亦有健行等活動。.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清水紫雲巖

湄洲妈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即湄洲天后宮,原名神女祠,位于中國大陸福建莆田市的湄洲岛,主祀妈祖女神,为世界各妈祖庙的祖庙。 北宋987年建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毀,1989年重建完成。.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湄洲妈祖祖庙

溪北永安宮

溪北永安宮位於台灣屏東縣南州鄉的台糖公司南州觀光糖廠境內,主祀李府千歲,為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分靈,陪祀神農大帝、關聖帝君、觀音佛祖、二府千歲、中壇元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劍將軍、印將軍與虎爺。又依據南鯤鯓五王代囝仔公建小廟之「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典故,另設萬善宮主祀萬善爺與朱雲三千歲,陪祀白馬將軍,萬善爺亦為南鯤鯓萬善堂萬善爺(囝仔公)分靈。.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溪北永安宮

漳州裔臺灣人

漳州裔臺灣人是臺灣閩南裔族群中的第二大群體,僅次於泉州裔。父系祖籍位於中國福建漳州府。其語言為閩南語漳州方言。今日多數漳州裔人已與其他臺灣族群廣泛融合,祖籍認同已不如早期社會分明。歷史上,漳州人移民臺灣可至少追溯至荷蘭時期的閩南倭寇首領顏思齊,他曾率領漳泉人於笨港登陸並從事開墾。原鄉漳州平原被稱為「閩南穀倉」,因此漳州移民與其後裔在臺灣西部平原、中部盆地、北部丘陵、平野,以及東部的蘭陽平原等地均取得相當優秀的開墾成就。傳統上,相較泉州裔偏向聚居於城市,漳州裔則多散居於鄉里間。泉州裔在航海與經商上取得優異的成就,漳州裔則在農耕開墾方面有著重大貢獻;也因此,泉州裔的成就多半表現在郊商與宮廟文化上,而漳州裔則有較多的地主與豪族。清治乾隆中葉,漳泉裔之間因利益衝突與祖籍意識的催化下,經常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俗稱「漳泉拚」。除了與泉州裔的衝突,因為鞏固開墾利益而逐漸壯大的會黨,也會因官府介入而引發民變,如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領袖均為漳州裔。.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漳州裔臺灣人

潮州城隍廟

潮州城隍廟,是位於臺灣屏東縣潮州鎮的城隍廟,地址是潮州鎮壽星路17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潮州城隍廟

潮州裔臺灣人

臺灣潮州人,是臺灣的一個已經融入其他族群的消失群體(指族群認同而不是人群消失,其族系認同,今日已改認同為閩南人,或客家人),指祖籍為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也就是清代的潮州府地區,本屬潮州民系移民來臺的臺灣人先祖(其所用的潮州話是閩南語的子方言,但腔調與福建省的泉州府、漳州府有所差異)。 臺灣潮州人最主要的分布地點,鄰近南臺灣六堆客家地區,因為清代臺灣歷史上的閩粵不合,所以在清代的臺灣,臺灣潮州人所講的潮州話,雖然跟福建省的泉州話、漳州話大同小異,但也會被泉州人、漳州人當成是粵人(從廣東省來的人)的一種而敵視並肇生族群不合。所以在清代的臺灣潮州人,也必須跟同屬粵人的另一族群,也就是客家人,一起互相合作,脣齒相依,以抵抗泉州人與漳州人入侵家園。 然而,原本在清代的臺灣潮州人因所使用的潮州話,因為與同屬閩南語系的泉州人、漳州人的口音腔調頗相近,而後到了台灣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間),被日本人歸類為「福建種族」。所以經過日治五十年,臺灣潮州人族群自我認同也多半轉向泉、漳閩南民系,只有地名上,仍還留下潮州鎮(位於台灣屏東縣),而該鎮至今仍緊臨高雄市、屏東縣的六堆客家鄉鎮。在地理位置上,留下了臺灣潮州人與臺灣客家人曾經脣齒相依共同保鄉衛土的證據。 除了屏東縣潮州鎮以外,今高屏地區,在六堆外的許多「六堆附堆」庄頭,如八老爺、力社、佳佐、林後、苦瓜寮、四塊厝、崁頂、新莊、九塊厝(位於今九如鄉),上武洛、下武洛(位於今里港鄉)、手巾寮、楠仙(位於今六龜區)、茄苳(今鹽埔鄉洛陽村)、鹽樹(今高樹鄉鹽樹村)等庄頭中,頗多先祖,原本就講潮州話的臺灣潮州人,所以加入六堆客家聯盟,成了「六堆附堆」庄頭。這些「附堆」,地理位置同樣也和「六堆客家庄」唇齒相依,共同保鄉衛土。但到今日,這些附堆庄頭的臺灣潮州人後裔,很多改為認同自己是講臺灣閩南語,有些,則改講南四縣腔的六堆客家話。 早在明代末期,廣東省潮汕地區也是鄭成功家族糧餉和兵員的主要來源地之一,鄭氏攻占臺灣之後,還從閩粵沿海地區招募移民開發土地。 此外,臺灣潮州人又可指1949年金門爆發古寧頭戰役,當時參加此役的士兵有大約一、兩萬人是胡璉將軍從潮州揭陽、潮安的招募的青壯年,後來移防到臺灣本島後陸續退伍。但許多已混入於使用中華民國國語的臺灣外省人之間,較難察覺。.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潮州裔臺灣人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澎湖群島

朱一貴

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台灣清治時期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治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朱一貴

朱秀華借屍還魂

《朱秀華借屍還魂》為臺灣的地方民間故事。1959年,雲林縣麥寮鄉的女性吳林罔腰因病死亡,但就在斷氣後又突然復甦,而後向大家說明自己的靈魂是來自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少女「朱秀華」,此事被稱為借屍還魂。2018年5月23日,林罔腰(朱秀華)因器官衰竭過世,享壽97歲。亡者雖是吳林罔腰肉身,但魂魄卻是朱秀華,經家屬擲筊請示,訃聞上以「吳媽林氏罔腰老太夫人(法名朱秀華)」名義發喪、祭拜,但墓碑上只寫「吳林罔腰」。兩人的神主牌位分開,吳林罔腰放在家裡,朱秀華的牌位則安奉在麥寮成德堂祭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朱秀華借屍還魂

朱星羽

朱星羽(),生於台灣臺南縣北門鄉(今臺南市北門區),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獲選為第2、3屆高雄市議員及第2至第5屆立法委員。2003年(民國92年)12月17日第5屆立法委員任內退出民主進步黨。2004年(民國93年)6月15日加入無黨團結聯盟,並擔任總幹事。.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朱星羽

朴子鎮安宮

朴子鎮安宮奉祀五年千歲及同祀林府九千歲,位於嘉義縣朴子市竹圍里下竹圍1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朴子鎮安宮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公、月老爺,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多鬚,臉泛紅光;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月下老人

月眉池慈濟宮

月眉池慈濟宮,位於臺灣高雄市湖內區,為一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每十二年啟建五朝清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月眉池慈濟宮

或星

或星或稱惑星,就中國道教或台灣道教、民間信仰而言,是指行年輪值諸星之一。以《三六九十二四季之月》道法舉例,或星指壬申、辛巳、己亥、庚寅、戊申、丁巳等行年凶日。道教認為,人如輪值該星,朱雀入宅,當主火盜大凶。若涉及上官、嫁娶、移徙、祭祀等活動,容易主伯衰敗、生子不肖等。除避凶外,以道教符籙派信仰而言,解決方法為修齋建醮。.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或星

海埔池王府

海埔池王府座落於臺南市麻豆區的海埔庄(又稱王爺埔),主祀以池府千歲為主的五府千歲,另配祀龍邊為註生娘娘、月老公,虎邊至聖先師、文昌帝君,右廂房的福德正神和左廂房的田都元帥,根據廟內沿革記載,老池王的供奉年代至今,已三百多年以上歷史了,香火非常鼎盛。.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海埔池王府

新屋福興宮

新屋福興宮,位址在桃園市新屋區(近海蚵殼港蚵間里),廟身座北朝南,正殿主祀蕭、蘇、刑、沈、羅、池、朱-七府王爺及王、金、李、黃、薛、何、梁等七位夫人,左右兩側配祀北港分靈至此之天上聖母及保生大帝、許府真人、孫府真人、福德正神;為蚵間里、深圳里兩村莊之公廟並為居民休閒聚會之場所,信徒眾多,香火鼎盛,每三年­有一次五朝大法會,七府王爺各個建醮壇,並舉辦神豬比賽。.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屋福興宮

新化太子宮

新化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該廟又稱「頂保廟」,原本位在大目降西郊,後來才見於今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化太子宮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北市

新竹埔頂慈雲庵

新竹埔頂慈雲庵,俗稱新竹祖師廟、埔頂祖師廟、關埔祖師廟,址為新竹市東區埔頂路193號,主奉清水祖師,是一座臺灣民間信仰的祖師廟,每逢農曆正月初六祖師誕辰有慶典。.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竹埔頂慈雲庵

新竹青南宮

新竹青南宮,坐落於新竹市北區延平路一段357巷128號,主祀靈安尊王,為大南勢地區(新竹市南勢里)重要信仰中心之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竹青南宮

新竹長和宮

新竹長和宮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主祀海神媽祖是湄洲媽祖廟三份身上遺物中現碩果僅存下來的一份,更是新竹知名的媽祖廟。由於位在竹塹城北門外,所以又稱外媽祖廟或外天后宮,以和城內的內天后宮做區分。該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古蹟。本廟與城隍廟、觀音亭並稱新竹三大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竹長和宮

新營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營區太子宮太北里45-2號,為一主祀金吒太子、木吒太子及哪吒太子的道教廟宇,建於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廟史悠久,臺灣不少廟宇的哪吒太子,為此地分靈而出。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中壇元帥哪吒太子聖誕千秋,各地宮廟返回謁祖朝聖,香客絡繹不絕。尤其舊廟建築物歷具古風,剪粘文藝頗有價值,西元1999年奉原臺南縣政府核定,為縣定古蹟,現為台南市市定古蹟,而農曆九月中壇元帥太子爺祝壽進香潮除了是台南市定民俗文化活動,亦是全台最盛大的宗教慶典活動之一。 金吒太子 聖誕千秋日:農曆十一月十日 木吒太子 聖誕千秋日:農曆四月初八日 哪吒太子 聖誕千秋日:農曆九月初九日 目前新營太子宮太子爺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王献彰先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營太子宮

新聞挖挖哇

《新聞挖挖哇!》是臺灣JET綜合台的談話性節目,2002年1月7日於超視開播,2010年1月4日改在JET綜合台播映。前身為衛視中文台夜間談話性節目《新聞e點靈》。.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聞挖挖哇

新春

新春是指汉字文化圈的新年,傳統上以農曆計算,又稱農曆新年,另有歲首、正旦、新正等名稱。相傳始自舜帝立正月、蠻夷率服。這一日中國以夏曆正月為歲首是儒家的“行夏之時”的治國要義和神道設教的深意,依夏正(孟春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可謂傳承先聖之天時要義。 中國新年指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四, 正月初一為送舊歲(古稱元旦、正旦),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從明朝開始,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 日本陰陽曆天保曆在明治六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西曆計日,稱原有天保曆為「舊曆」,新春日期也隨之改為西曆元旦起之三日,並定為國定假日,但琉球(沖繩縣與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依農曆日期的慶祝活動。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如韓國、朝鮮及越南,即使二戰后官方曆法改用了西曆,官方及民間仍然依照農曆慶祝新春。現時除了漢字文化圈之外,新春在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有眾多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國家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舊曆新春在中國大陸、港、澳、臺、新、馬、印、韓、越、菲等地皆是法定假期。.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新春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俗稱斗南媽祖廟,位於雲林縣斗南鎮長安路一段126號。清治乾隆元年(1736年)他里霧街成立同時,由斗南地方望族陳氏家族至中國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天后宮恭請湄洲聖二媽渡海來台奉祀。.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斗南順安宮

文武二帝廟

大埔文武二帝廟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現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廟宇。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約鄉民集資興建,於光緒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廟標誌大埔市集的形成。.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文武二帝廟

无神论人口

统计无神论者的人口很困难,其结果也不準確。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世界上一些政府推广无神论,而另一些政府压制无神论,因此对于无神论者人口的统计可能过高或过低;其次,由于无神论的定义不确定,许多统计的标准并不统一,其中一些可能仅仅统计强无神论者人口,而另一些则统计无宗教信仰者的人口。尽管存在这些困难,大多数研究标明无神论者(无宗教信仰者)占全世界人口的12-15%。 另外,無神論概念出自一神信仰的西方,因此該概念套用到傳統東方文化上,便出現了矛盾,如中國人和日本人等東方民族,經常介於有神論和無神論間(也就是泛神論),與西方嚴格區別兩個概念的思維不同。因此統計該地各國無神論者的比例,可能會出現10-90%的極大落差。特别是在日本,大多数人都同时拥有多个宗教信仰(参见日本宗教)。而無宗教信仰者並不同于无神论者,可能近似于不可知論者。.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无神论人口

旺旺集團

旺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旺旺食品)以食品產銷為主幹的台灣旺旺集團,由蔡衍明所創立,之後進入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市場。目前旺旺集團的營運重心及主要獲利來源皆在中國大陸,僅中國大陸即開設有40家以上的分公司、110家以上的工廠。旺旺集團除了本業的食品產銷之外,且跨足媒體、保險、醫療、餐飲、農業、房地產等產業。集團2005年年營收超過新台幣226億元,2013年單僅集團旗下中國旺旺年營收就達17.34億美元(約526億新台幣)。.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旺旺集團

擲筊

擲筊是一種道教信仰問卜的儀式;又稱擲筶、擲杯、博杯,普遍流傳於華人民間傳統社會。「筊杯」是一種占卜工具,是世俗之人所用以與神明指示的工具。「筊杯」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多用竹、木等材質做成,兩個為一對,呈立體的新月形狀,每一個稱為一「支」,並分有正反面,凸起部份稱為「陰面」(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則稱為「陽面」(也就是正面)。儀式內容是將兩個約掌大的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圓弧凸出之筊杯擲出,以探測神鬼之意。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紙錢上,雙手握好紙錢,再將筊杯甩落,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事務時,如慶典日期、作醮事宜等。 在臺灣,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伽藍也大多有之。臺灣民間信仰中,凡是求籤,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筊杯」簡稱「杯」,故臺語「擲筊」又名「博杯」。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祖先神主者,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如果是向新逝的死者神位求問問題,不能使用「筊杯」,只能用兩枚硬幣。 今日,有許多廟宇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筊杯有時被宗教神棍用做騙財工具,方式是在筊杯中灌鉛或汞,以控制其正反面的呈現。.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擲筊

收驚

收驚(閩南語:siu-kiann),或稱喊驚、收嚇、叫魂,在原始宗教就有此儀式,道教、齋教亦有相同類似儀式。流行於台灣、香港、澳門、南洋,和中國的河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广西等地。.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收驚

慚愧祖師

慚愧祖師為中國佛教和台灣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之一,又稱蔭林山祖師。 慚愧祖師乃唐代福建沙縣人,俗姓潘,名了拳,佛教高僧,出生於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817年4月15日),圓寂於咸通二年九月二十五日(861年10月3日),其名由來據說是他出生時因為左拳蜷曲而名為「拳」,後來有一僧在他左拳上寫一「了」字手指才能伸直,遂更名「了拳」。少時出家為僧,雲遊四方。後在粵地陰那山(陰林、蔭林可能為「陰那」在閩南語中音近所造成的音誤)建道場,長居三十載,廣教弟子。將圓寂時,認為一世未能廣度眾生,心覺慚愧,故令弟子在自身的靈骨塔寫上「慚愧」兩字,因稱「慚愧祖師」。 臺灣民間信仰中,多奉祀慚愧祖師三兄弟,一次奉祀三尊慚愧祖師。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某些廟宇分香的三座塑像,並靈驗聞名而導致。清朝臺灣總兵吳光亮節度臺灣,時常遭受蕃人(臺灣原住民)出草,軍中奉祀慚愧祖師作為守護神,從此視為「防番之神」,並在開通八通關古道之後,奉「開山佑民」 「佑我開山」 二匾。 也有說法是,臺灣人的奉祀方式,是因為這慚愧祖師的分身或護法神,是三個為民除害的遊俠,即潘達孔、潘達德、潘達明三兄弟,稱為「老祖」、「二祖」、「三祖」。.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慚愧祖師

曾紀恩

曾紀恩(),台灣客家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知名棒球運動員與教練,曾任空軍體育教官,人稱「曾教官」,曾任兄弟象總教練,為2007年運動精英獎的終身成就獎得主,2014年入選台灣棒球名人堂,為首屆得主。.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曾紀恩

普庵印肅

普庵印肅(),諱印肅,號普庵,禪門臨濟宗高僧,又稱普庵禪師、普庵祖師等,民間也寫作「普唵」,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袁州宜春人(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俗姓余。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出家。一日讀《華嚴經》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頓時悟道。乾道二年(1166年)於袁州南泉山建造慈化寺,故又稱南泉寺。乾道五年(1169年)圓寂。由於在世時靈驗事蹟不斷,涅槃後逐漸受到人民信仰,成為一位專門消災解厄的佛教神祇。.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普庵印肅

景美會元洞清水祖師廟

景美會元洞清水祖師廟,俗稱興福祖師廟、萬隆祖師廟、會元祖師廟,址為臺北市文山區興福里興隆路2段22巷9弄4號,由捷運萬隆站步行約850公尺,是一座主奉清水祖師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混合釋、道。每逢農曆正月初六祖師誕辰祭典時,廟會盛況,里巷沸騰。一樓奉祀檀越主許家歷代先人,二樓奉祀清水祖師。.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景美會元洞清水祖師廟

1940年代臺灣

1940年代臺灣歷經了從日本統治到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軍事接管的重大變革。不過不論實際統治臺灣的大日本帝國所屬臺灣總督府,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都讓臺灣成為「經濟困頓的年代」。 以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0月國民政府開始接管臺灣此一時期為分界,造成臺灣經濟困頓的因素,在前半段時期是因為臺灣隨日本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段時期則因為與中國經濟圈結合後,受到中國大陸国共内战政局惡化的波及。該困頓時期直至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撤至臺灣前後,實施數項重大經濟改革,才獲得改善.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1940年代臺灣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是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典禮,於當地時間2009年9月5日晚上7時30分在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臺北田徑場舉行,歷時約3個小時。.

查看 台灣民間信仰和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亦称为 恩主公信仰。

孤魂信仰學甲慈濟宮定光古佛客家裔臺灣人家堂五神官將首安平西㡣殿安平追想曲安溪城隍寧化伏虎禪師小林里將軍崙溫磘宮崙前順天宮左營洲仔清水宮巴布麓部落中國佛教會中和廣濟宮中国宗教史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死刑制度三山國王三峽長福巖三股龍德宮下崙福安宮九天玄女九份青雲殿九皇大帝康豹二水鄉二水桃山廟五府千歲五福大帝五甲龍成宮五營神將五條港安西府廣照宮廣澤尊王廖添丁张克辉彰化南瑤宮佳里子龍廟佳里保興宮何氏九仙佛教余清芳德心宮後勁聖雲宮後龍順天宮往生咒保坑大將軍保生大帝土城永福巖土地公北屯上天宮北港朝天宮北斗保安館分靈嘉犁嘉安宮嘉義城隍廟嘉義市嘉義縣喜樹萬皇宮善化慶安宮哪吒儒教 (宗教)冥婚冬至八張犁廣興宮八里大眾廟公媽 (消歧義)公明保安宮六月廿四先天宮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皇民化運動石岡區玄壇真君玉皇上帝王爺千歲信仰王爺廟灣裡萬年殿灶君灵魂獨山國王琉球鄉礁溪協天廟神佛習合神豬神明彩祭天福佬客福星禅宗竹山紫南宮竹北天后宮竹林山觀音寺笨港口港口宮筊杯紅毛港 (高雄市)织女羅俊 (抗日人物)羅結烛台瑞芳龍巖宮田都元帥煞貢牛頭馬面直星蚊港村芎林鄉韓盧將軍莊招治聖公媽廟道卡斯族鍾馗草漯保障宮萧望之萬慶巖清水祖師廟青山灵安尊王頭城喚醒堂頭份太陽宮頭橋耀明宮西來庵事件西王母西秦王爺馬鳴山鎮安宮覺修宮觀世音菩薩觀音彩騎龍觀音像註生娘娘高雄市魁星宮魔神仔魔法阿媽许远许逊豬哥亮鲁班財神鳳山天公廟鳳山開漳聖王廟鹽埕埔壽山宮鹽水區鹿寮坑石爺石娘廟鹿港郭厝保安宮麥寮泰安宮麻豆仁厚宮麻豆代天府轎番车鼓弄齋教龍井福順宮龍華教返校霞海城隍霹靂宮霄仁厝福興宮霄裡玉元宮胎神蘭公蘇厝朝安宮蘇府閩南裔臺灣人閭山派開隆宮開臺福德宮關渡宮董大爺葫蘆寺葉王蔡媽娘娘蔡伦蔡紅亨蔡衍明蔣渭水鄭成功臨水夫人自殺的方法臺南市臺南聖恩佛祖會臺中市臺北市臺灣臺灣城隍廟列表臺灣人臺灣人口臺灣喪葬臺灣義民信仰臺灣裔臺灣裔加拿大人臺灣裔美國人臺灣歷史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漢人臺灣文化臺西鄉金瓜石勸濟堂金花娘娘艋舺青山宮艋舺集義宮艋舺清水巖苑裡順天宮苑裡慈和宮雞籠中元祭雷萬春電音三太子集集廣盛宮雙忠通靈少女 (電視劇)老大公廟送子張仙進香虎尾德興宮虎爺陳平庄紫微宮陳元光陳進東陳添秀暗訪柳營代天院柳營香李新 (政治人物)東勢巧聖仙師祖廟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東港東隆宮楊仙橋南老街正月初九武夷君母娘水安宮水林景陽宮永和保福宮永興宮 (大雅區)民间宗教池和宮泗州大聖法主真君泉州天后宫泉州裔臺灣人洪坤福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清水紫雲巖湄洲妈祖祖庙溪北永安宮漳州裔臺灣人潮州城隍廟潮州裔臺灣人澎湖群島朱一貴朱秀華借屍還魂朱星羽朴子鎮安宮月下老人月眉池慈濟宮或星海埔池王府新屋福興宮新化太子宮新北市新竹埔頂慈雲庵新竹青南宮新竹長和宮新營太子宮新聞挖挖哇新春斗南順安宮文武二帝廟无神论人口旺旺集團擲筊收驚慚愧祖師曾紀恩普庵印肅景美會元洞清水祖師廟1940年代臺灣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