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

指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

本表所列為所有臺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之名單,當時台灣之軍隊編制、名稱皆依時代有所不同。.

53 关系: 古莊幹郎台灣軍事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軍事大塚堅之助大津和郎大日本帝国安藤利吉安東貞美寺內正毅小杉武司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乃木希典佐久間左馬太佐藤子之助佐藤小次郎和知鷹二兒玉友雄兒玉源太郎福田雅太郎秦雅尚真崎甚三郎田中國重畑俊六牛島實常荻洲立兵菱刈隆菅野尚一諫山春樹近藤新八鈴木莊六阿部信行臺灣守備混成旅團臺灣總督府臺灣軍臺灣軍參謀長臺灣軍事史臺灣歷史陸軍大學校柳川平助柴五郎桑木崇明桂太郎樺山資紀樋口敬七郎民政長官渡邊錠太郎渡邊金造清水喜重本間雅晴...明石元二郎曾田孝一郎11月27日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古莊幹郎

古莊幹郎(1882年—1940年),日本軍官,1936年8月1日以日軍陸軍航空本部中將部長身分調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38年免。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Category:二二六事件人物.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古莊幹郎 · 查看更多 »

台灣軍事

臺灣的軍事編制或建制於歷史上,除少部分時間之外,大都以防衛為主,也與歷來統治臺灣之政權:荷西時期、明鄭時期、大清、日本、中華民國息息相關。 今臺灣軍事建制與成員,除了金門、馬祖合計不到三百平方公里的兩離島軍事部隊配置之外,與中華民國軍事幾乎重疊。而依《中華民國憲法》第36條的規定,中華民國總統統率陸海空三軍,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 臺灣今採行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下士(除少部分考選義務役預士外)、中士、上士、士官長、軍官(除少部分考選義務役預官(少尉)外)則採志願役,總編制兵力員額21.5萬,常態性維持兵力約18.6萬。其中中華民國陸軍員額18萬、中華民國海軍4萬、中華民國空軍3.5萬、中華民國憲兵1.5萬;平時由陸軍(含陸軍航空特戰,即傘兵)、海軍(含海軍陸戰隊)、空軍、憲兵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岸巡防署、警政署等司法兵力和後備軍人輔助戰力。預備軍人大約350萬人。在戰略上,今臺灣軍事戰略重點在反登陸為主的全島性實兵防衛,假想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台灣軍事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軍事

台灣日治時期軍事即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轄下防衛台灣的軍事部隊,今日所有曾經在台的日軍單位及人員大部分於1945年或之前撤離。.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台灣日治時期軍事 · 查看更多 »

大塚堅之助

大塚堅之助,為第七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33年3月—1934年1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大塚堅之助 · 查看更多 »

大津和郎

大津和郎,為第十二任台灣軍參謀長,是台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38年10月—1940年3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大津和郎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大日本帝国 · 查看更多 »

安藤利吉

安藤利吉()為宮城縣出身之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陸軍大將。舊制宮城縣第二中學校1回、陸軍士官學校16期。陸軍大學校26期。台灣日治時期第19任(末任)總督。.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安藤利吉 · 查看更多 »

安東貞美

安東貞美(),飯田藩(今長野縣)出身。曾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15年以陸軍大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總督,為台灣日治時期第6任總督。.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安東貞美 · 查看更多 »

寺內正毅

寺內正毅是日本一名陸軍軍人和政治家,曾任第18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元帅、朝鮮總督。位階為從一位,勲等為大勳位,功級為功一級,爵位為伯爵,屬长州藩士出身。雅號有櫻圃、魯庵,也有比利肯宰相的別稱。.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寺內正毅 · 查看更多 »

小杉武司

小杉武司,為第五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30年4月—1932年4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小杉武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

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於1931年4月6日開館,1938年2月1日降旗閉館,為中華民國外交部在大日本帝國臺北州臺北市(今中華民國臺北市)所設立之外交領事機構。館舍原本承租位於大稻埕的林本源柏記事務所商舖,1934年遷往宮前町90番地張月澄(又名張秀哲)宅(約在今中山北路二段112-114號)。館舍建築目前已被拆除,原址現為華南銀行圓山分行。.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 · 查看更多 »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長府藩藩士家庭,从师玉木文之进。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官階从一位・大勳位・功一級・公爵,1896至1898年任台灣日治時期第3任總督。.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乃木希典 · 查看更多 »

佐久間左馬太

佐久間左馬太(),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別名研海,台灣日治時期第5任總督(1906年4月11日—1915年4月30日)。曾於1874年以中佐的官位攻打牡丹社(詳見牡丹社事件),1898年晉升為大將。.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佐久間左馬太 · 查看更多 »

佐藤子之助

佐藤子之助,為第四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27年7月—1930年4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佐藤子之助 · 查看更多 »

佐藤小次郎

佐藤小次郎,為次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他的任期為1921年2月—1924年2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佐藤小次郎 · 查看更多 »

和知鷹二

和知鷹二(),為第十四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41年3月—1942年2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和知鷹二 · 查看更多 »

兒玉友雄

兒玉友雄(日語:こだま ともお、1881年10月23日 - 1961年5月9日)為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中將。.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兒玉友雄 · 查看更多 »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长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将后继田村怡与造为陆军参谋次长(参谋总长为大山巖),日俄战争中兒玉源太郎升为大将调为满州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将为战场总指挥。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兒玉源太郎 · 查看更多 »

福田雅太郎

福田雅太郎(ふくだ まさたろう,)出生於日本長崎縣大村市,排行老二,父親福田市兵衛為大村藩士。日俄戰爭時擔任第1軍少佐參謀(作戰主任)。1921年5月4日以日軍陸軍中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第10任台灣軍司令官。該任期一直到1923年8月5日止。 之後,在1928年1月擔任大日本相撲協會會長,及1930年4月擔任樞密顧問官。.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福田雅太郎 · 查看更多 »

秦雅尚

雅尚,為第十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37年3月—1938年2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秦雅尚 · 查看更多 »

真崎甚三郎

真崎甚三郎(),日本陸軍軍官,陸士9期、陸大19期毕业生。陸軍大将军衔。荣典为正三位勲三等功四級。 1931年8月1日以日軍陸軍第1師團中將團長身分調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32年1月8日免。日本军部皇道派中心人物之一。皇道派青年军官在1936年发起二二六事件遭镇压后失势。 弟弟是海軍少将、衆議院議員真崎胜次。長子真崎秀树任外務省、宫内厅官僚,长期担任昭和天皇的翻译官。.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真崎甚三郎 · 查看更多 »

田中國重

中國重 (),日本军事人物。 1893年7月25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4期骑兵科。1900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14期。1918年7月24日晋升陆军少将,担任第15师团长,近卫师团长。1926年7月28日以日軍陸軍近衛師團中將團長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28年8月10日調任日本軍事參議官,晋升陆军大将。.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田中國重 · 查看更多 »

畑俊六

畑俊六(),日本帝国陆军大将,也是最後一位元帅榮譽獲得者,以長時間擔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聞名。.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畑俊六 · 查看更多 »

牛島實常

牛島實常(Usizima Mitsune,) ,日本軍官,1938年為中日戰爭初期華北派遣軍二十師團之師長級領導軍官。曾經參與攻擊華北區域。1939年12月1日,他則以日軍陸軍中將身分調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40年免。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Category:日本陸軍軍人 Category:福岡縣出身人物.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牛島實常 · 查看更多 »

荻洲立兵

荻洲 立兵(),生於日本愛知縣,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人,最終軍階為陸軍中將。.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荻洲立兵 · 查看更多 »

菱刈隆

菱刈隆(日語:ひしかり たかし、1871年12月27日(明治4年11月16日) - 7月31日)為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大將。幼名、幸吉。.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菱刈隆 · 查看更多 »

菅野尚一

菅野尚一(),日本軍官,1924年8月20日以日軍陸軍第二十師團中將團長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26年7月28日調任日本軍事參議官。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菅野尚一 · 查看更多 »

諫山春樹

諫山春樹(),大日本帝國陸軍軍官,福岡縣人,第十七任台灣軍參謀長。 1946年4月以戰犯嫌疑遭逮捕,1946年7月被判決為無期徒刑,1955年9月假釋。之後,擔任富士汽車工業(今速霸陸)董事一職。.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諫山春樹 · 查看更多 »

近藤新八

近藤新八()日本香川縣出身,為第十六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陸士28期、陸大41期畢業。.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近藤新八 · 查看更多 »

鈴木莊六

鈴木莊六(1865年—1940年),日本軍官,1923年8月6日以日軍陸軍中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24年8月20日調任日本朝鮮軍司令官。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Category:越後國出身人物 Category:1865年出生 Category:1940年逝世 Category:新潟大學校友 Category: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獲得者 Category:日本陆军大将 Category: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八國聯軍人物 Category:日俄戰爭人物.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鈴木莊六 · 查看更多 »

阿部信行

阿部信行(),日本陆军大将,第36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参谋本部总务部长、陆军省军务局长、次官、代理陆军大臣、第四師团长、第十任台灣軍司令官(1932年1月9日)、军事参议官、朝鮮總督(末任)等职。 二戰結束後,阿部信行被迫離開公職,並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逮捕,然而他並未被控以任何戰爭罪行且迅速獲釋。.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阿部信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臺灣守備混成旅團、重藤支隊、波田支隊、飯田支隊:成立於1896年4月6日,共有台北守備混成旅團、台中守備混成旅團及台南守備混成旅團,全軍隸屬臺灣總督。該旅團主要負責乙未戰爭後的台灣守備及「鎮壓匪徒」工作,兵力約為20,000人。台灣守備混成旅團雖名為「台灣」,但實際成員均來自日本東京、大阪等各地日籍軍人。而這類型「靜態守備」的特殊軍隊編制,不但為首創,也兼具實驗性質。 1907年8月,該旅團於廢止所屬六步兵聯隊之後,重新縮編成台灣守備隊。1919年,因應台灣總督轉為文官,台灣守備隊則再整編為臺灣軍,另派台灣軍司令官。而名稱相近的此類型台灣混成旅團,直到1930年代末期才重新出現,並於改制前後參加了中日戰爭的武漢會戰與南洋戰爭等戰爭。不過二戰期間的台灣混成旅團,在名稱、功能與編制上,均以台灣守備混成旅團大相逕庭,編成也參雜了高砂族與台籍兵員。.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

臺灣軍,是指臺灣日治時期臺灣軍司令官轄下常駐臺灣的各部隊,成立於1919年,是由1907年成立的臺灣守備隊擴充而成,而更早之前則為1896年-1897年編成的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臺灣軍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參謀長

臺灣軍參謀長,前身為臺灣總督府陸軍部參謀長,從大正8年(1919年)8月20日改稱至昭和19年(1944年)廢除為止,共17任。.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臺灣軍參謀長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事史

臺灣軍事在历史上除少部分時間之外,大都以防衛為主,也與歷來統治臺灣政權:臺灣荷西殖民時期、鄭氏王朝、臺灣清領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息息相關。.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臺灣軍事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臺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陸軍大學校

軍大學校為大日本帝國陸軍設置培養參謀軍官的教育機構,德國陸軍、美國陸軍、蘇聯陸軍也有相同的機構,大日本帝國海軍方面與之相當的學校為「海軍大學校」。現在日本陸上自衛隊與之相當的學校是「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陸軍大學校 · 查看更多 »

柳川平助

柳川平助(),日本長崎縣出身之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陸軍中将。再任司法大臣、國務大臣。参与大屠杀的中支派遣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第10军构成。.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柳川平助 · 查看更多 »

柴五郎

柴五郎,(しば ごろう、),日本福岛县人,日本軍官,1919年11月1日以日軍陸軍中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是該官職歷任者中首任非由台灣總督兼任者。1921年5月4日免。 柴五郎早年(西元1900年)曾在義和團事件中,擔任日軍的指揮官,其一段現已罕為人知的懿德高行,先後在當時被多人所記述,描述柴於八國聯軍行動中,約束下屬不得參與劫掠行為,讓北京居民因此感戴不已,視其為守護神,返國時甚至受到當地居民的夾道歡送,該事蹟在美國的 James Martin Miller 紀實著作 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 From 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To The Present Time 中亦有提及。 柴五郎卸任台灣軍司令官後,返日任軍事参議官,其後於1930年退役。柴五郎從1873年加入陸軍幼年學校(相當於中華民國的中正預校),直到1945年底病歿,一生中先後參與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並曾受命出訪美國觀摩美西戰爭,並擔當駐清武官等,其軍隊資歷完整,而武德與節操在日本國內更是備受尊崇。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Category:日本陸軍情報將校 Category:日本駐外武官 Category:會津藩 Category:日本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八国联军人物 Category:日本日俄戰爭人物 Category:明治时代人物 Category:福岛县出身人物 Category:日本中国通.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柴五郎 · 查看更多 »

桑木崇明

桑木崇明 (),原籍石川県,為第八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34年1月-1935年8月。 1938年6月18日任第110師團團長,1939年12月1日任参謀本部附。.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桑木崇明 · 查看更多 »

桂太郎

桂太郎(),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半島,推動日韓合併。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桂太郎 · 查看更多 »

樺山資紀

樺山資紀(),本姓橋口,原名覺之進,是一位薩摩藩出身的大日本帝國軍事及政治人物。 他曾任第三任警視總監、第四及五任海軍大臣、第六任海軍軍令部長、第一任臺灣總督、樞密顧問官、第十五任內務大臣、第十四任等職務,並被敘勳從一位大勳位功二級伯爵。.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樺山資紀 · 查看更多 »

樋口敬七郎

樋口敬七郎 (),為第十五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42年2月—1943年10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樋口敬七郎 · 查看更多 »

民政長官

民政長官為台灣日治時期各項政策的實際執行官僚,1919年8月20日改名為總務長官。該職位原為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後改為民政部)之首長,和臺灣總督府軍務局並立。在1919年《台灣總督府官制》的修訂中,民政部被廢除,軍事權也交由直屬日本天皇的台灣軍司令官負責;但民政長官一職被保留並改名為總務長官,負責綜理庶務。 因為台灣總督權力極大,相對身為左右手的民政長官也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實際上肩負政府首腦的作用。其中以後藤新平最為著名,在他任內實施土地調查、人口普查、漸禁鴉片、鐵路修築、港口建設、確立專賣制度等。因為當時的總督兒玉源太郎時常不在台灣,因此,後藤新平實際是那段時間的台灣統治者。咸信,後藤新平是使台灣對日本是負資產轉變為正資產的關鍵人物。.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民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渡邊錠太郎

渡邊錠太郎(),日本軍官,1930年6月2日以日軍陸軍航空本部中將本部長身分調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31年8月1日免。1935年7月,就任陸軍教育總監。由於擁護天皇機關說,因此激怒不少青年將校,成為日後遇襲身亡的主因之一。二二六兵变期間,在東京都杉並区上荻窪私宅受袭身亡。.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渡邊錠太郎 · 查看更多 »

渡邊金造

渡邊金造,為第三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他的任期為1924年2月—1927年7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渡邊金造 · 查看更多 »

清水喜重

清水喜重,為第六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他的任期為1932年4月—1933年3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清水喜重 · 查看更多 »

本間雅晴

本間雅晴(),生於日本新潟縣佐渡島畑野町,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中將,曾任台灣軍司令官。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14軍進攻美屬菲律賓(史稱菲律賓戰役),1946年2月11日以「涉嫌巴丹死亡行軍」戰犯罪名遭判處死刑,同年4月3日被槍決。.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本間雅晴 · 查看更多 »

明石元二郎

明石元二郎(),號柏蔭,福岡藩博多大名町出身,日本陸軍大将,台灣日治時期第7任總督,唯一一位於任內逝世及葬於台灣的總督。.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明石元二郎 · 查看更多 »

曾田孝一郎

曾田孝一郎,為首任台灣軍參謀長,是臺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他的任期為1919年8月-1921年2月。.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曾田孝一郎 · 查看更多 »

11月27日

11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1天(闰年第33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4天。.

新!!: 台灣日治時期最高軍事統帥列表和11月27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軍司令官日治時期臺灣軍司令官臺灣軍司令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