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守備隊

指数 台灣守備隊

#重定向 臺灣守備隊.

13 关系: 华中方面军台灣混成旅團台灣日治時期軍事多田綱輔安東貞美小泉正保乃木希典佐久間左馬太兒玉源太郎臺灣守備混成旅團臺灣軍桂太郎明石元二郎

华中方面军

華中方面軍(中支那方面軍),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一支军队。.

新!!: 台灣守備隊和华中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台灣混成旅團

台灣混成旅團成立於1939年(昭和15年)1月,組成為旅團本部、5支獨立步兵大隊、旅團砲兵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信隊等單位構成,總兵力約5000人。 該旅團特色是戰力較正規主力部隊為火力遜色,主要使用化學武器。之所以稱為台灣混成旅團,是因為該旅團成員來自台灣軍或其轄下的台灣守備隊(前身為台灣守備混成旅團)。 1937年之前,組成成員均為日籍軍人。 台灣混成旅團番號改編自曾經參與淞滬會戰與武漢會戰的波田支隊,其後的飯田支隊,也曾在戰役中使用生化武器。之後,參與欽洲會戰,長沙會戰,並開始招募台籍兵士。 1940年(昭和15年)和步兵第47聯隊編組了第48師團。 1941年該師團隸屬第14軍,則被派往南洋作戰。.

新!!: 台灣守備隊和台灣混成旅團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軍事

台灣日治時期軍事即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轄下防衛台灣的軍事部隊,今日所有曾經在台的日軍單位及人員大部分於1945年或之前撤離。.

新!!: 台灣守備隊和台灣日治時期軍事 · 查看更多 »

多田綱輔

多田綱輔(Tsunasuke Tada,生卒年不詳)為19世紀末日本動物學研究學者。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簡易科動物部的他,也是首位有系統地於台灣研究及採集動物的日籍人士,另外,亦是以先進科學方法針對台灣動物製造標本及發表相關論文的先鋒。 除了1896年-1897年前往台灣所締造的台灣動物採集成就之外,多田綱輔日後並未於動物學領域或其他學術方面有更多突出表現。不過正因他於1896年-1899年期間的台灣動物學深入研究與所製作的多--標本,點燃開啟了日治時期的日籍學者之台灣動物學風潮。因此被稱為「被遺忘的日籍台灣動物學者」的頭號人物。.

新!!: 台灣守備隊和多田綱輔 · 查看更多 »

安東貞美

安東貞美(),飯田藩(今長野縣)出身。曾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15年以陸軍大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總督,為台灣日治時期第6任總督。.

新!!: 台灣守備隊和安東貞美 · 查看更多 »

小泉正保

小泉 正保(日語:こいずみ まさやす、1855年4月29日(安政2年3月13日) - 1917年10月23日)為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陸軍中將。.

新!!: 台灣守備隊和小泉正保 · 查看更多 »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長府藩藩士家庭,从师玉木文之进。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官階从一位・大勳位・功一級・公爵,1896至1898年任台灣日治時期第3任總督。.

新!!: 台灣守備隊和乃木希典 · 查看更多 »

佐久間左馬太

佐久間左馬太(),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別名研海,台灣日治時期第5任總督(1906年4月11日—1915年4月30日)。曾於1874年以中佐的官位攻打牡丹社(詳見牡丹社事件),1898年晉升為大將。.

新!!: 台灣守備隊和佐久間左馬太 · 查看更多 »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长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将后继田村怡与造为陆军参谋次长(参谋总长为大山巖),日俄战争中兒玉源太郎升为大将调为满州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将为战场总指挥。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新!!: 台灣守備隊和兒玉源太郎 · 查看更多 »

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臺灣守備混成旅團、重藤支隊、波田支隊、飯田支隊:成立於1896年4月6日,共有台北守備混成旅團、台中守備混成旅團及台南守備混成旅團,全軍隸屬臺灣總督。該旅團主要負責乙未戰爭後的台灣守備及「鎮壓匪徒」工作,兵力約為20,000人。台灣守備混成旅團雖名為「台灣」,但實際成員均來自日本東京、大阪等各地日籍軍人。而這類型「靜態守備」的特殊軍隊編制,不但為首創,也兼具實驗性質。 1907年8月,該旅團於廢止所屬六步兵聯隊之後,重新縮編成台灣守備隊。1919年,因應台灣總督轉為文官,台灣守備隊則再整編為臺灣軍,另派台灣軍司令官。而名稱相近的此類型台灣混成旅團,直到1930年代末期才重新出現,並於改制前後參加了中日戰爭的武漢會戰與南洋戰爭等戰爭。不過二戰期間的台灣混成旅團,在名稱、功能與編制上,均以台灣守備混成旅團大相逕庭,編成也參雜了高砂族與台籍兵員。.

新!!: 台灣守備隊和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

臺灣軍,是指臺灣日治時期臺灣軍司令官轄下常駐臺灣的各部隊,成立於1919年,是由1907年成立的臺灣守備隊擴充而成,而更早之前則為1896年-1897年編成的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新!!: 台灣守備隊和臺灣軍 · 查看更多 »

桂太郎

桂太郎(),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半島,推動日韓合併。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新!!: 台灣守備隊和桂太郎 · 查看更多 »

明石元二郎

明石元二郎(),號柏蔭,福岡藩博多大名町出身,日本陸軍大将,台灣日治時期第7任總督,唯一一位於任內逝世及葬於台灣的總督。.

新!!: 台灣守備隊和明石元二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