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2 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十堰市图书馆,卢址,古事類苑,古今圖書匯編,古今圖書集成,古今图书汇编,同文书局,大熊猫,天一阁,天閹,尚陽堡,中华书局,中华文化,中國公主列表,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科学史,中国性文化,东思忠,康乾盛世,康熙帝,張子麟,張鍵 (正德進士),彭森 (明朝),何仙姑,俞玑,北京市第一中学,圆明园,傅诚,哥伦比亚大学,凌懋翁,問姓,允祉,元明清历史年表,碧霞元君,私立安定中学,童寅,翰林院,真腊风土记,甘始,荊政芳,荆可棟,荆州俊,荆州土,荆茂,荆文炤,西王母,貞節旌表,范懋柱,...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图书馆,位于中国上海市,由闵行校区图书馆和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组成,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成员。2011年,该馆被网易新闻评为中国最美的50座大学图书馆之一。.
十堰市图书馆
十堰市图书馆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十堰市的一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於1979年2月开馆。现馆面积4,7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主要收藏汽车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地方轻工业、农林科技等书籍。馆内有工作人员70人,藏书60多万册,每年接待读者50多万人次,2011年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该省的“十佳图书馆”之一。.
卢址
卢址,(1725年-1794年),清朝中期大藏书家。字丹陛,一字青厓,浙江省鄞县人。诸生。卢址是当时著名学者卢文弨的族人。恰巧卢址有抱经楼,在宁波鄞县,而卢文弨筑有抱经堂,在杭州仁和,时人及后世称作“东西二抱经”。.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卢址
古事類苑
《古事類苑》是日本明治時代編修的一部类书,各條目的編輯是引用自明治時代以前的各類文獻。这是日本最接近现代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也是日本最大的一部类书,号称可与中国的《古今图书集成》媲美。 1879年(明治12年)由文部省開始進行編修,小村清矩主编,编修总裁是田刚,编修长是佐藤诚实。其後與東京學士院,皇典講究所及神宮司廳繼續編修。1907年(明治40年)編修完成,共1000卷。在編修期間,也開始刊行:由1896年(明治29年)至1914年(大正3年)。和裝版全套共350冊,洋裝版共51冊(包括日英文对照目录和索引一册),20世纪由日本表现社和内外书籍公司出版60冊印刷版。 內容廣泛,介绍日本古代的典章制度、文物古籍和社会。共分成30類:天部、歳時部、地部、神祇部、帝王部、官位部、封禄部、政治部、法律部、泉貨部、称量部、外交部、兵事部、武技部、方技部、宗教部、文学部、礼式部、楽舞部、人部、姓名部、産業部、服飾部、飲食部、居処部、器用部、遊戯部、動物部、植物部、金石部。各类下设“编”部,“编”下设条。各個條目均附有簡單說明,參考文獻則引用自六國史以來至慶應期間的文獻。 皇典講究所接受編修古事類苑是在1890年(明治23年),同期開設了國學院(即後來的國學院大學),開始授課。1895年神宮司廳繼續協助編修,繼續成為皇典講究所的會員,並擔任了編集委員。這是明治時期由國學者而來的一大事業。.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古事類苑
古今圖書匯編
#重定向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
#重定向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汇编
#重定向 古今图书集成.
同文书局
同文书局,是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石版印刷图书出版机构。.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同文书局
大熊猫
大熊猫(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一般稱為「--」或「--」,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猫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数据)。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由於生育率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猫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黑白相間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猫為標誌,大熊猫俨然已成為了濒危物種保护最重要的象徵;大熊猫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元老級人物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熊貓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Jamil Anderlini,The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 2017。.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大熊猫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月湖西侧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于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它不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并且对后世其他藏书楼的兴修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天一阁一度藏书7万余卷,但到了近代,由于吏治腐败、盗窃和自然损毁,书籍仅存1.3万余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查访和募捐,书籍达到30万卷。1982年,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天一阁所在地成立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由于其历史和知名度,天一阁也成为宁波城市形象的象征。.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天一阁
天閹
天閹,亦称天宦、隱宮,意思是男子而先天性阴茎短小,甚至缺失;或是非男非女的陰陽人。 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八》「黃門:世有男子雖娶婦而終身無嗣育者,謂之天閹,世俗則命之曰黃門。」《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医部汇考二百》:“天宦者,谓之天阉。不生前阴,即有而小缩,不挺不长,不能生子。此先天所生之不足也。”有名的患者是汉哀帝、漢武陽侯、晉廢帝海西公、北齊臨潼令李庶、宋朝太尉高俅,而汉哀帝与董贤之间产生了断袖之癖的典故。《凌霄一士随笔》記載清代刑部尚书潘祖荫和帝师翁同龢同为天阉:“潘祖荫有洁癖,不与其妻同寝处。顷阅陈庆溎《归里清谈》,则潘氏乃天阉也。据云:‘尚书天阉,与翁常熟同。一门生不知,初谒时,询问老师几位世兄,尚书曰:‘汝不知我天阉乎?’’同光间潘翁齐名,号为京朝清流宗主而竟复同为天阉,斯亦奇矣。”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人傀》提到:“夫--为父,坤为母,常理也。而有五种非男不可为父,五种非女不可为母,何也?岂非男得阳气之亏,而女得阴气之塞耶?五不女,螺、纹、鼓、角、脉也。螺者,牝窍内旋有物如螺也。纹者,窍小即实女也。鼓者,无窍如鼓。角者,有物如角,古名阴挺是也。脉者,一生经水不调及崩带之类是也。五不男,天、犍、漏、怯、变也。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宦是也。犍者,阳势阉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泻也。怯者,举而不强,或见敌不兴也。变者,体兼男女,俗名二形,《晋书》以为乱气所生,谓之人痾。其类有三,有值男即女值女即男者,有半月阴半月阳者,有可妻不可夫者 。此皆具体而无用者也。”.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天閹
尚陽堡
尚陽堡又稱靖安堡,一作上陽堡,在遼寧開原縣東四十里,在今清河區境內。 明代時,尚陽堡是遼東軍事重要關隘。清朝時,尚陽堡主要是流放犯人的地區,文人、官吏等多流放到此,如左懋泰、郝浴、张天植、季开生、戴亨、罗继谟、张逵等,均为进士。順治十一年(1654年)湖廣道御史郝浴被吳三桂誣陷,流放尚陽堡。順治十二年(1655年)禮部給事季開生因進言獲罪,流放尚陽堡,四年後在戍所被毆死,“有司不问,疑有主使者”。康熙十三年,《古今图书集成》的作者陈梦雷因受耿精忠之累,被流放尚陽堡。乾隆年间,“关东第一名士”王尔烈曾至尚阳堡视察,独自一人来到了尚阳堡。 1960年因開發清河水庫,尚陽堡古城遺址淹沒其中。 Category:辽宁地名 Category:铁岭历史 Category:铁岭建筑物 Category:铁岭市清河区.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尚陽堡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中华书局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中华文化
中國公主列表
中國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國歷史有載之公主(皇女)一覽:.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中国科学史
中國科学史,是一套以科学發展為主軸的中國史。中國科学史可與中國思想史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是世界科学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國科学萌芽於先秦時期,受到當時的哲學家中注重逻辑思辯、认识论及几何学研究的墨家,以及重視辯論的名家所啟蒙。漢代造紙術的普及提供了條件,使前人的科學思想知識及辯證,通過紙張保存了下来,後人得以前人的科學著作為藍本作改良,或通過辩证後推翻,形成一套經验主义科學傳統。至隋唐及宋朝時,中国的科学曾長时期高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由于近代历史原因,許多古中國科學著作或失傳或流失海外,均不利於中國科学史的发掘整理。科學著作的失傳及流失,甚至令後世史家曾一度認為中國沒有科學。 现时可考证到的古中国科学著作,以及相关的古代著作数量庞大,涵盖科学数个主要分支:数学、医学、自然科学、建筑及工程学,又有其他次分支,包括农学、航海学、心理学、地图学及物候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系统化地记载了当时的科学知识及技术的发现及发明,包括了算术、草药应用、活字印刷、建筑及铸造术、机械构造法、观星导航术及地图制作。其中较为著名的中国科学著作有刘徽的数学著作《海岛算经》,記載了四次重差观测术的發明,领先世界一千余年;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著有的《缀术》,准确估算圆周率,該書後來東传至朝鲜、日本;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金朝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明代数学家王文素的《算学宝鉴》;数学家程大位的珠算理论著作《直指算法统宗》;数学家李之藻的《同文算指》;数学家朱载堉著有的《律吕精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 医学方面有张仲景的医学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隋朝医学家巢元方的外科手术著作《诸病源候论》;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吴有性的温病学派著作《瘟疫论》,为中国最早有关传染病研究的著作。另外有明代茅元仪的军事书籍《武备志》,记载有当时的兵器发明;明代学者屠本畯又著成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发明了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发表了《考数根法》,是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隋朝时又兴博物学,出现为数不少的地方志(或称图志、图经)。著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与《诸州图经集》,风俗物产图《物产土俗记》及《区宇图志》,开中国编撰一统志之先河。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裴矩写成《西域图记》,记载自敦煌通中亚诸国直至地中海的三条丝路。 中国科学及数学的传统造就了农业、纺织及手工业、铸造工业、商业及兵器的技术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发明品。其中科學家沈括發明了指南針,此外他還發現了真北的概念,改進了天文觀測用的日規、渾天儀、瞄準管和水鐘以及描述了如何使用乾船塢來修理船隻;設計出了一套地形學理論,以及區域氣候隨時間漸變的理論;沈括的同期的科學家蘇頌創製了星圖的天球圖集,寫過跟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及冶金學相關的製藥專著,及於1088年在開封市建過一座大型天文鐘樓。為操作最高處的渾天儀,他的鐘樓配備了擒縱器裝置,這裝置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環狀動力傳輸的鏈傳輸裝置。兵器方面有十四世纪末发明的热兵器“神火飞鸦”;十六世纪中叶发明的火箭“火龙出水”;1580年军事家戚继光发明的地雷“自犯钢轮火”。周代发明的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的数字体系,而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之后传入阿拉伯帝国,之后在十二世纪传入西班牙,到十三世纪传入意大利,到十四世纪初叶传遍整个欧洲。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证据,可见于汉代大司农耿寿昌发明的浑象;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对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明代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累黍定尺法,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地磁偏角,又计算出回归年长度和水银的比重,均是著名的经验主义科学研究例子。晋代医学家葛洪《抱朴子‧博喻》曰:“学而不思, 则疑阂实繁;讲而不精,则长惑丧功。”,道出了古代中国学者对辩证及实验重要性的认知。 至近代,中國科學漸見没落,經歷了一段再啟蒙時期,歐洲列强的科學傳統及成果傳到中國。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及制度为基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術,是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拥护者冯桂芬主張接受欧美思想为主的学术,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至廿一世纪,随着現代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國科學才見起色。.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中国科学史
中国性文化
中国性文化是指在中国形成的关于性的文化。.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中国性文化
东思忠
东思忠,字进伯,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成化二年,登进士,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后升任员外郎、郎中。改任四川按察司副使、松潘兵备使,成化丙午,死于任内。有子东鲁、東郊、东野。.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东思忠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康乾盛世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帝
張子麟
張子麟(),字符瑞,直隸藁城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進士,授大理寺評事,歷任河南汝寧府知府、山西參政、河南布政使,后累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刑部效力四十多年,處理過大量案件,包括有朱宸濠、刘瑾、朱宁、江彬等人,依法處決。嘉靖初年(1522年)因老請辭。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沈灼稱其在刑部時,諂媚钱宁,被夺职闲住。.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張子麟
張鍵 (正德進士)
張鍵,字君重,山西石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乡试中举。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因忤逆刘瑾,被逮捕至京师,降为卫辉府通判,为官廉政。后刘瑾被诛杀,恢复官职为户部主事,督储天津,并抵御寇乱。累官开封府知府。.
彭森 (明朝)
彭森,广东南海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永乐十二年,广东乡试第一。永乐十三年,登进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升任福建参政。.
何仙姑
何仙姑,原名何瓊,盛唐時永州零陵人,一說廣州增城人。道教八仙之一,原型為一個容貌非凡的美女,經常手持荷花。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最早可見於戴孚《廣異記·何二娘》,《太平廣記》卷六二引《廣異記》,稱廣州有何二娘,以织鞋子为业。在流传比较多的傳說中,何仙姑是何氏之女,十三歲時入山採茶,巧遇仙人(或指呂洞賓)收為女弟子,賜仙桃或仙棗、雲母粉,食之成仙。在各类传说中,何仙姑兼具仙女、道姑和女巫三重身份。.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何仙姑
俞玑
俞玑,贵州贵阳人,原籍江苏吴县,明朝政治人物。 成化八年(1472年),登壬辰科进士,二甲九十九名,官至主事,为官廉洁,卒于任内。.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俞玑
北京市第一中学
北京市第一中学,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甲12号,是一所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12年学制的北京市实验学校。.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1860年,圆明园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现時仅存遗址。在中國政府成立圆明圆管理处后开始实施保护与利用。於1979年將其列入為文物保护单位,於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圆明园遗址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08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开放了全园的4/5。.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圆明园
傅诚
傅诚,字至叔,南宋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人。 生卒年不详。傅淇之從孫。早年向朱熹學習,淳熙八年(1181年)黄由榜進士。初調永春縣尉,以书状官隨刑部侍郎黃艾出使金國,“凡表奏之类,悉以委之”。慶元六年(1200)知青陽縣,不久提轄文思院,任江淮督府幕僚。嘉定初年,知光州,除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常憂心國勢不振,力勸宋寧宗奮起治功,其言辭甚鯁切。官至司封郎中,一日轮班奏对,驟逝於殿下。有《云泉霜林遺稿》。.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傅诚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凌懋翁
凌懋翁字师德,元朝湖州安吉人。 凌時中之子。早年為國子監監生,泰定二年(1325年)进士,授安乡县尹。歷知连州,“招谕诸洞,蛮酋悦服”。至正四年(1344年),任两浙乡试考官。官终秘书监。.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凌懋翁
問姓
問姓是一個中國姓氏,人數較少。据清朝康熙年间编成的《古今图书集成》记载,问姓在当时的襄州有分布,名人有明朝成化年间贡士问智。 今江苏省宝应县问家庄有很多问姓人,据称其原姓温,古时因受皇帝处罚,为避祸而把温姓改成了问姓。.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問姓
允祉
允祉(v;),原名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康熙四十八年晋為诚亲王。其弟雍正帝即位后,改名为允祉。.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允祉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為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年表。.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中国自宋朝以來道教崇拜的一位重要女神,她来源于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泰山圣母”、“万山奶奶”等。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或“北圣母·南妈祖”的说法。.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碧霞元君
私立安定中学
私立安定中学(又称“安定学堂”),是杭州历史上的一所私立中学,创办于1901年,后于1956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杭州市第七中学,简称“杭七中”,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童寅
童寅(),字以敬,随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永乐二年,登進士,授监察御史,巡按苏松以及滇南辽东等地,后累官至交阯按察使,改任江西按察使。為官廉潔正直。.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童寅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翰林院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是一部介紹位于柬埔寨地區的古國真臘歷史、文化的中國古籍。《真腊风土记》由中國元代人周達觀所著。 1431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吳哥,真腊迁都金边,吴哥窟被遺棄,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当地的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819年法國J.P.A.雷慕沙首先將周達觀所著《真腊风土记》譯成法文。1857年,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夏爾·艾米爾·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報告吳哥狀況,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奥為尋找新的熱帶動物标本,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大大肆宣扬,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真腊风土记》對當代及現代研究真臘及吳哥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現存與真臘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記錄。中國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此書“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真腊风土记
甘始
始,中国东汉方士。太原人,一说甘陵(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人。 甘始与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都是方士。传说曾从韩雅学道,能行容成与妇人交合之术,史称还能饮小便、自倒悬等。爱惜精气,不极目而望、大生说话。好道术,不饮食,治病不用针灸汤药。甘始、元放、东郭延年都被曹操所收纳,问他们的道术按他们的去做。封君达号“青牛师”。自称活了百余岁及二百岁,后入王屋山,不知所终。 甘始年老而容貌年轻,曹植私下问他原因,他说自己的老师姓韩字世雄。他们曾经在一起造金子,把数万金子都扔到南海中。又曾取来一对鲤鱼,给其中一尾口中含上药,然后一齐放进沸水中。含药的鱼游动得自由自在。.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甘始
荊政芳
荊政芳,字山甫,號南條,湖廣溆浦(今屬湖南)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 永樂四年(1406年)二甲第六十五名進士,授官交趾按察佥事,后改為山東。其為人清廉,素食布衣。.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荊政芳
荆可棟
荆可栋,山西猗氏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崇禎元年(1628年),登進士,授行人,后升任南京給事中,曾經上疏免本县逃故丁,并修築城防。.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荆可棟
荆州俊
荆州俊,字章甫,山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任长安知县,因廉平晋升御史,转任山东参议,谢病而歸。不久,边陲告急,起用辽左监兵道,改宁夏临巩副使,抵禦作戰,并屢立戰功。升任左布政,后擔任甘肃巡抚,拜刑部侍郎,不久病卒,谥贞襄。.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荆州俊
荆州土
荆州土(),字至元,號厚斋,山西臨晉(今臨猗)人,祖籍河南鎮平,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荆州土
荆茂
荆茂(),永州宁远县桐山乡跳墩石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成化十四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后任监察御史,在任期间,言事不避权势,激扬有声。成化二十二年,擔任浙江按察使。弘治元年,他先后任江西、浙江两省主考官、浙江按察使、闽浙两省巡按等职。后因得罪刘瑾,称病告归。.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荆茂
荆文炤
荆文照,又名荆文炤,字叔韬,南直隶丹阳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荆文炤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灵,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等,全称为“上聖白玉龟台九灵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西王母
貞節旌表
貞節旌表是中國、朝鮮古代的一個制度,是指由朝廷公開表揚獎勵守節不再嫁或拒受污辱而自殺的婦女(即節婦與烈女)。要識別「貞婦」,關鍵在「貞」字。《廣雅‧釋詁一》給出界說「貞,正也」。這樣釋「貞」為「正」,用在臣對君、僕對主、下對上的關係上,就是指忠實、精誠;用在女性對男子,特別是妻子對丈夫的關係上,則是指專一。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屬於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的具體化。此制度在中國起源甚早,但到明清時代制度完備並受到重視,因而對鄉里社會以及女性生命產生重大的影響。.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貞節旌表
范懋柱
范懋柱(),字汉衡。清朝藏書家。 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范欽八世孫。早年曾是诸生。乾隆帝詔修《四庫全書》時,范懋柱進呈天一阁珍本638種,絕大多數未歸還。乾隆特賜《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范懋柱
阮翁仲
阮翁仲是中國傳說中秦朝的一位巨人。 阮翁仲出生在南海郡,相傳他身長二丈三尺。年輕的時候去鄉邑供力役,被長官鞭撻,於是阮翁仲前往秦國,被秦始皇任命為司隸校尉。 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後,派阮翁仲守臨洮。他威震匈奴,後告老還鄉。秦始皇命人按照他的樣子鑄造了一座銅像,銅像的腹中是空的,可以容納數十人。秦始皇將銅像放置在咸陽司馬門前,匈奴兵來犯時,秦兵鉆到銅像裡面用力搖動銅像。匈奴兵竟以為是真的阮翁仲,驚嚇而退。 後世的帝王和達官貴人在陵墓前往往放置石象生,石象生又被稱為石翁仲。 阮翁仲的傳說後來被越南神話故事及《粵甸幽靈集》吸收,在其中以「李翁仲」的名字登場。此後的《嶺南摭怪》、《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書都沿用了這種說法。《粵甸幽靈集》稱他是交趾慈廉縣瑞睿社人,本是安陽王的部將,後入仕秦國。相傳交州都護趙昌常常夢見自己與李翁仲讀《左傳》,後來在李翁仲的家鄉建立祠堂祭祀他。高駢率軍擊敗南詔的時候,李翁仲曾顯靈相助。高駢便重修了他的廟宇,尊他為「李校尉」。後世的越南人將李翁仲尊為福神,稱其為英烈威猛輔信大王。.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阮翁仲
薛嘉言
薛嘉言(),字献可,永嘉人。 薛强立之子。生卒年不詳。政和五年乙未何栗榜進士。以迪功郎中辞学兼茂科。靖康之變後,逃難至临安,宋高宗即位,歷官司封郎中、承議郎、通判舒州,知台州。其弟薛弼、薛徽言,皆登进士第。餘事失考。.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薛嘉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重定向 古今图书集成.
邢昭
邢昭(),字孟明,順天府三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邢昭
鄭和
鄭和(),原姓馬,回族人,其阿拉伯名為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 Hajji Mahmud Shamsuddin),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與正統哈里發-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後裔,小名三宝,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阳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中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宦官及武術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開始他的七次遠航,歷時28年,访问了30多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足繞地球三週有餘,其航程之遠及船隊規模之大,為歷史罕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近一個世紀。.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鄭和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类书,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參與人員還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府文学袁朗等十餘人。武德七年(624年)成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类书”。.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艺文类聚
陈耀文
耀文(1524?-1605?),字晦伯,號筆山,确山(今河南確山)人。明朝政治人物。 約嘉靖三年(1524年)出生。耀文“生而颖异,日记数千言”,有神童之譽。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庚戌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升工部给事中,後因忤怒权贵,谪官魏县(今河北大名)丞,量移淮南(今江蘇淮安)推官,在淮安与吴承恩有往來,又官宁波、苏州同知。官至按察司副使。升陕西太僕寺卿,以路遠未到任,告歸鄉里。約卒於万历三十三年(1605)。 陈耀文一生著述等身,嘉靖三十年(1557年)曾主編《确山县志》两卷。又著有《正杨》四卷,此書纠正杨慎《丹铅录》一書凡一百五十条錯誤。另有《天中記》六十卷、《经典稽疑》二卷、《花草粹编》十二卷、《学圃萱苏》六卷、《学林就正》一卷等。.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陈耀文
陈梦雷
梦雷(),中国清朝学者,字则震,号省斋,因康熙帝賜聯「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故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县(今屬福州市)人。他是康熙九年進士,「讀書五十載」、「涉獵萬餘卷」,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康熙帝委托,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陈梦雷
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Shaanxi Library,简称陕图),创建于清·宣统元年八月(即公元1909年9月),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之一,也是陕西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一所总馆,少年儿童分馆、陕西省艺术学校分馆等19个分馆,以及15个流动服务点。截至2014年底累计馆藏总量达444.67万余册(件),其中图书343.84万余册,古籍32万余册,报刊56万余件。另有电子图书107万余册,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等其他文献11万余件。目前年入藏新书29万余册,年订中外文印刷型报刊5000余种。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图书馆设有23个部(科),在职职工1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人。 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紧邻陕西省体育场,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是陕西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2005年、2010年、2013年,陕图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林希逸
林希逸(),字肅翁,號鬳齋,又號竹溪,福清(今屬福建)人。 生于南宋绍熙四年。早年師從陳藻,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及第,为平海军节度推官。淳祐六年(1246年)召爲祕書省正字,淳祐七年,遷樞密院編修官。景定四年,官司农少卿。不久,出京知饒州。終官中書舍人。咸淳七年辛未(1271年)卒。精于易學、老庄、王弼玄学和邵雍象数之学,著有《庄子鬳斋口义》、《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三書,另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已佚。.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林希逸
李天麟
李天麟(),字仲仁,山東濟南府武定州人人,牧馬千戶所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李天麟
李约瑟
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生於英国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李约瑟
東郊 (正德進士)
東郊(),字希宋,陝西西安府華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東野
東野(),字希孟,陝西西安府華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東野
東思恭
東思恭,字進賢,陝西省西安府華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進士。拜兵科给事中,參與平定云南酋猛密叛,因患瘴病而亡。 曾祖父東良惠,曾任元知州;祖父東驥;父親東昇,曾任縣丞 贈郎中。前母郭氏(贈宜人);郭氏(封太宜人)。.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東思恭
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上对称,興建於明朝紫禁城興建時期。武英殿既是殿本身的名字,也是周邊建筑群的总称。2008年起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武英殿
水母娘娘
水母娘娘(又称为晋祠圣母)是中国配水业及船运业所供奉的祖师神。民间多以江河水源之神称为水母或水母娘娘,如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和山西宁武汾水源等。.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水母娘娘
汪启叔
汪启叔字慎仪,号秀峰,又号讱庵。安徽歙县人。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清廷設立四庫全書館,廣集民間藏書。汪启叔因獻書多,被赐以内府所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著有《正续印人传》、《撷芳集》等。.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汪启叔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汉族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沈阳市
沈阳市图书馆
沈阳市图书馆是辽宁省沈阳市的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共计4万余平方米,其前身為清朝末期始建的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是中国东北地区首个近代公共图书馆。也是继湖南、湖北、浙江、直隶图书馆後,中国第五家近代公共图书馆。.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写,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活字印刷术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清朝历史
湖南人
湖南人,又称湘人,一般是指出生地或籍贯地为湖南的人,由于湖南人并非完全由单一族群及完全使用单一方言人群所组成,故一般来讲“湖南人”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共同体,不限于漢族或少數民族。.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湖南人
木公 (土司)
木公()字恕卿,号雪山,别号万松,纳西族名阿秋阿公(A-ch'iu A-kung),是丽江第十四代土司,官拜丽江知府。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学者,被后世称为“木氏六公”之一。 木公是木定的长子。1527年,木定逝世,木公继任丽江土司,并征服你那的必鲁村、盐井的那胜村以及西原、欠甸。寻甸酋长安铨、凤朝文叛乱,翌年包围昆明。木公率兵救援,击退了叛军。黔国公沐绍勋表奏其战功。 1529年,木公征服永宁土司辖下的大海、海螺之地。1536年,嘉靖帝封木公为中宪大夫、丽江知府,并赐手书“辑宁边境”四字。1540年,安南大臣莫登庸篡位,明朝纠集兵马准备前去讨伐。木公奉兵部都御史毛伯温之命点兵准备出征,获赐一个十两重的银杯,成为木府的传家宝。 1546年,征服香水、胜新等村;1548年,遣长子木高征讨中甸。 1561年,因子木高之功,木公被追封为亚中大夫。 木公自幼有志于诗文,与张志淳、杨慎、张含、李元阳、贾文元等文人往来密切。著有詩集《雪山始音》、《隱園春興》、《雪山庚子稿》、《萬松吟卷》、《玉湖遊著》、《仙樓瓊華》;另有詩集《雪山詩選》,為楊慎為其整理。他的不少诗作被收录于《列朝诗选》、《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和《云南丛书》之中。此外,《木氏宦谱》也是木公在位期间开始编纂的。.
成始終
成始終(),字敬之,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應天府鄉試第三十六名。正統四年(1439年),參加己未科會試,得貢士第三十八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九名,授行人司行人,后升任監察御史。土木堡之變后,守要害地。此後升任湖廣佥事,善於寫詩。 曾祖父成榮七。祖父成玉山。父亲成彥文。.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始終
成守節
成守節(),字子安,山西太谷縣人人,山東兖州府曹州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守節
成實
成实,光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成化二年進士,后升任礼科给事中,曾上言進諫疏通岁贡等。.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實
成于學
成于學(),字懷道,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于學
成德 (崇禎進士)
成德(),原名张成德,字元升,霍州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崇祯四年(1631年),登进士,授滋阳县知县,個性剛介,清操絕俗,疾惡若仇,因和温体仁交恶,被诬陷逮捕入京,杖六十戍边,居戍所七年。之后监察御史詹兆恒举荐,担任如皋知县,后擢武库主事。后明朝灭亡,成德聞帝崩,痛哭,持雞酒奔東華門,叩拜皇帝遺體後,全家自縊殉國。。.
成凯
成凯(),字舜卿,陝西西安府耀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陝西鄉試第三名。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进士,后授吏科都给事中,不久去世。其多有才华善于诗赋。曾祖父成克己、祖父成文彜、父親成敬。.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凯
成勇
成勇,字仁有,安乐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勇
成樂
成乐,号龙山,石首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弘治年間,鄉試中舉;正德九年,登進士,后官至兵部侍郎,征討白蓮教有功,谥端肃。.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樂
成文 (弘治進士)
成文,大同山陰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成敬
成敬(),字思慕,陝西人,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成敬
明朝王府
明朝王府为明朝亲王、郡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依據《大明会典》,明代王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两等。亲王府制度拟于宫室,有王城、四门、前三殿、后三宫、山川社稷坛、宗庙等建筑;郡王府为四合院式建筑。 明朝共实封亲王六十三位,在陕西、山西、北平、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广东九布政使司、云南,及北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万全、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地建造亲王府四十六处。浙江虽有亲王分封,但并未营建王邸,旋改封别处。另在广西有亲王府规格的靖江王府一座。 明朝两京十四布政使司中,福建、贵州、交趾,以及南京未设王府。北平布政使司后升为京师,燕王府拆除后翻建为今日的故宫。 明朝灭亡后,各地明朝所建的亲王府、郡王府多被焚毁或拆除。现仅存桂林靖江王府城门、殿陛,大同代王府九龙壁,襄阳襄王府绿琉璃影壁,钟祥兴王府凤翔宫,开封周王府龙亭,南阳唐王府王府山、新乡潞王府望京楼、安阳赵王府高阁寺、青州衡王府石坊、兰州肃王府大门遗址、成都蜀王府石柱、西安秦王府城墙等遗迹。.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明朝王府
昆仑山 (神话)
崑崙山(又寫作昆侖山)為漢族神話中象徵和世外仙鄉的處所,位於漢地西北邊緣。傳說中的崑崙山,有城高一萬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圍還有持續燃燒不滅的的炎火山。崑崙山是天帝下都,有開明獸守其城門。 古代漢族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由三足烏侍奉,其宮闕十分富麗壯觀,有「閬風巔」、「天墉城」、「碧玉堂」、「瓊華宮」、「紫翠丹房」、「懸圃宮」、「昆侖宮」,為真官仙靈之所宗。道教傳說又為西王母配上一位“東王公”,後世的小說,將此形象轉變為瑤池金母與玉皇大帝。.
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英文:Kunlun Mountains;)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于东经97°至99°处与巴颜喀拉山脉和阿尼玛卿山(积石山)相接,北邻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山脉全长2,500余公里,宽130至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至6,000米,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一般认为最高峰是常被称为“崑崙山”的慕士山(海拔6638米),位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南面,但实际公格尔山(7,649米,亦有测得7719米)最高。 昆仑火山群是周邊山區、高原上罕見的火山山區,有超過70座火山坐落於此,其中最高的一座火山海拔高達5808公尺(),但因其位於高原上,因此實際上火山錐實體僅高於周邊高原約300公尺(僅海拔的5%),但若僅考量絕對高度(海拔)而不考量相對高度而言,該山為亞洲、中國第一高、東半球第二高的火山(僅次於吉力馬扎羅山),也是之一(經常與伊朗的德馬峰形成爭議),最後一次爆發時間為1951年5月27日。 唐時,西域來的僕從時而被稱作「崑崙奴」(唐傳奇)。.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昆仑山脉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流亡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藏书500多万册。.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浙江图书馆
11月29日
11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3天(闰年第33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天。.
1月29日
1月29日是阳历年的第2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6天(闰年是337天)。.
查看 古今图书集成和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