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反戰

指数 反戰

#重定向 反戰運動.

66 关系: A·J·P·泰勒偷書賊半場無戰事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另類全球化塗鴉士兵的父親壺井榮多娜多娜大田昌秀大江健三郎太平洋之鷲尚盧·高達岑建勳左派世界学生节人类学德布斯诉合众国案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地雷和平主義和平符号唐曙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克莱门特·艾德礼Bbrother班克斯琼·贝兹社區心理學福島菊次郎科倫拜校園事件第五號屠宰場约翰·列侬烈日千陽當約翰尼邁步回家時盏盘县選舉非建制非暴力風起飲馬長城窟行警民衝突賽門與葛芬柯黃文雄 (人權活動家)阿甘 (電影角色)肯·利文斯通英國2010年9月英勇的游擊隊員H.O.T.Innocent world...TOPS-10V字手势掌/Kurumi楊牧 (臺灣)武者小路實篤永遠的0河上清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潘氏金福朝鲜战争明報海報斯卡伯勒集市 (民歌)新春攻勢政治運動托尼·本恩 扩展索引 (16 更多) »

A·J·P·泰勒

艾倫·約翰·珀西瓦爾·泰勒(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 ),20世紀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之一。他在1961年發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至今仍引起不少爭論。.

新!!: 反戰和A·J·P·泰勒 · 查看更多 »

偷書賊

《偷書賊》(The Book Thief)是由澳洲小說家馬克斯·蘇薩克(Markus Zusak)所創作的一部反戰小說,於2005年出版。《偷書賊》於紐約時報暢銷榜上占據超過230週。.

新!!: 反戰和偷書賊 · 查看更多 »

半場無戰事

《半場無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是由所創作的諷刺伊拉克戰爭小說。.

新!!: 反戰和半場無戰事 · 查看更多 »

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

《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是由台灣社會運動聯盟「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行動」在2003年2月11日發表的一份反戰聲明,此聯盟最初的發起團體為:人間出版社、台灣漁民勞動人權協會、新世界學生鬥陣、《左翼》雜誌社、性別人權協會、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國立清華大學工學社、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全球保釣行動會、台灣反帝學生組織、夏潮聯合會、《勞動前線》雜誌社、新竹縣產業總工會、中國統一聯盟、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勞動人權協會、台灣新社會協進會、部落工作隊、苦勞網、高中學生反戰會、《海峽評論》雜誌社、《遠望》雜誌社、敬仁勞工安全衛生服務中心、居住權運動聯盟、勞動黨社運部、勞動黨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婦女新知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中華兩岸人民文經交流促進會;隨後又加入了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與秋水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個團體。在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台灣反帝學生組織的召集下,各團體於2月11日聚於台北市寧夏路勞動黨中央黨部,以逐條討論、逐條議決的方式,在構成「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行動」聯盟的同時產生了《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其全文如下:.

新!!: 反戰和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 · 查看更多 »

另類全球化

另類全球化(altermondialisme)是一個成份複雜的社會運動,它以社會價值與環境議題為訴求,並反對它們所謂「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經濟邏輯」。 此運動的內容呈高度異質化,整個運動結合於口號「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或最近的「其它世界是可能的」,而其內涵則擺盪於改良主義(如課徵金融交易稅以協助公民組織對托賓稅的訴求)和「決裂的想像」之間。 縱然如此,在這面大旗下依然能歸納出幾點共同訴求:.

新!!: 反戰和另類全球化 · 查看更多 »

塗鴉

塗鴉指在公共、私有設施或牆壁上的人為和有意圖的標記。塗鴉可以是圖畫,也可以是文字。未經設施擁有者許可的塗鴉一般屬违法或犯罪行為。 「塗鴉」一詞除了作為"Graffiti"的中譯外,中國書法的題字,也有在下款署以「某某塗鴉」代替「某某題」的做法,以示謙卑(習慣上,書法到了一定水平的才能署以「某某題」)。 塗鴉早於一些文明古國如古希臘和羅馬帝國便有存在。如果把塗鴉定義得再廣一些,史前時期的人們在洞穴中塗上的壁畫也可算是塗鴉。 時至今日,「塗鴉」在一定程度上為這種街頭藝術賦予一定認受性。不然,這些作品的稱呼將會是「亂畫」「畫狗屎」或「塗污」。 塗鴉在英語中是以複數Graffiti表示。其單數詞為graffito。兩字均由意大利文借用得來,並且都是起源於希臘文γραφειν(graphein),意指「書寫」。關於這個字何時和如何改為代表「塗鴉」的意思,歷史學家並沒有定論。.

新!!: 反戰和塗鴉 · 查看更多 »

士兵的父親

《士兵的父親》(ჯარისკაცის მამა,又譯《士兵之父》、《一個士兵的父親》),是一部在1964年上映的蘇聯格魯吉亞黑白電影,由執導,講述一名格魯吉亞老人到前線尋子、自己其後也加入部隊的故事。.

新!!: 反戰和士兵的父親 · 查看更多 »

壺井榮

壺井栄(つぼい さかえ、舊姓為岩井、1899年(明治32年)8月5日 - 1967年(昭和42年)6月23日),日本小說家・詩人。香川縣小豆郡坂手村(現在小豆島町)出身。夫為詩人壺井繁治。.

新!!: 反戰和壺井榮 · 查看更多 »

多娜多娜

《多娜多娜》(דאַנאַ דאַנאַ,Dana Dana,英文名:Donna Donna),是一首描述一頭牛被牽往宰殺時情景的猶太戲劇歌曲。曲中歌詞以天上自由飛翔的燕子(出現在樂曲的第一至三段)和被人格化的风(副歌)的自由和暢快,對比出牛的無奈和悲哀的情感。有些人認為歌曲的標題是一名猶太神的名字,但這種想法暫時沒有證據支持-->。.

新!!: 反戰和多娜多娜 · 查看更多 »

大田昌秀

大田昌秀()日本與沖繩的政治家、社會學者。他曾擔任沖繩返還之後第4任沖繩縣知事,現為特定非營利法人沖繩國際平和研究所理事長。 出生在沖繩縣島尻郡具志川村(今屬久米島町),後進入沖繩師範學校學習。1945年3月被日本軍動員去參加鐵血勤皇隊,在負責情報宣傳的「千早隊」服役。沖繩島戰役中經歷九死一生,學友多戰死。1946年,從沖繩文教學校畢業。1948年,自沖繩外國語學校本科畢業。1954年,從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英文學科畢業。1956年,自美國雪城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1968年成為琉球大學法文學部教授,專攻媒體社會學,從事新聞研究與報導研究。他也積極研究沖繩島戰役。 1990年向琉球大學辭職,在沖繩縣知事選舉中擊敗西銘順治,當選沖繩縣知事,持反美軍、反戰、反美軍基地的立場。他主張將普天間飛行場轉移到沖繩之外。在1998年沖繩縣知事選舉中,被稻嶺惠一擊敗。2001至2007年,擔任日本參議院議員。 日本時間2017年6月12日上午11時50分,因呼吸衰竭及肺炎在那霸市的醫院去世。終年92歲。 Category:二戰後日本政治人物 Category:日本參議院議員 2001–2007 Category:沖繩縣知事 Category:早稻田大學校友 Category:雪城大學校友 Category:沖繩縣出身人物 Category:琉球族政治人物 Category:日本社會民主黨黨員.

新!!: 反戰和大田昌秀 · 查看更多 »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日本當代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出生於日本四國偏僻的山村,在東京大學修讀法國文學,1957年正式踏上文壇時便贏得了「學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贊語。 1994年,他因作品中「存在著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嶄新的見解、充滿凝練形象的詩這種『變異的現實主義』,讓他回歸自我主題的強烈迷戀消除了語言等障礙」而榮膺諾貝爾文學獎。但某些日本人得知大江獲獎時相當驚訝、憤怒,他們認為「持續批評日本的態度」才是大江被瑞典學院青睞的原因。大江本人的解释是,他的获奖是“边缘(文学)对中心的胜利”(他认为从文化角度上看,日本应该被视为世界的边缘)。.

新!!: 反戰和大江健三郎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之鷲

太平洋之鷲(日文:たいへいようのわし)是于1953年上映的日本戰爭電影,是日本戰後第一部以太平洋戰爭為題材的歷史戰爭鉅片。戰後初期的日本電影多以普通人在戰爭中的遭遇為主題,而本片首次將戰爭的爆發、發動和指揮戰爭的歷史人物、著名戰役過程直接呈現在螢幕上,開日後同類電影的先河。 本片是昭和28年藝術祭參加作品。.

新!!: 反戰和太平洋之鷲 · 查看更多 »

尚盧·高達

尚盧·高達(,),法國和瑞士藉導演。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 高達的雙親是法國兼瑞士藉。他曾經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後在法國唸高中,繼而入讀巴黎大學。他在索邦大學的日子裡對電影產生興趣,畢業後數年間夥同年輕的電影人製作人和影評人推動法國電影新浪潮。 高達的電影通常被視為挑戰和抗衡荷里活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敍事風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對電影發展史的豐富知識注入他的電影。在他的作品裡可以經常發現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子。.

新!!: 反戰和尚盧·高達 · 查看更多 »

岑建勳

岑建勳(John Shum;)出生於广东恩平,后定居香港。是香港聞名的社会活动家、主持人、跨媒体人、记者、电影導演、监制、编剧、策划、投资人和演員,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电影工作者、製片家、电影发行商,同時,也是香港著名的时事评论员。 岑建勳曾任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副會長和秘書長,統籌策劃過多個大型活動,動員過兩岸三地過千演藝界、社會各界的名人明星參與,包括:1989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1991年為華東水災募捐的《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以及忘我大電影《豪門夜宴》、2003年全民抗擊SARS非典型肺炎的《1:99電影行動》、2008年救助四川地震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2009年捐助台灣八八水災的《88水災關愛行動》大匯演、2010年為青海玉樹地震災民籌款的《演藝界情系玉樹關愛行動》大匯演等等。.

新!!: 反戰和岑建勳 · 查看更多 »

左派

左派,又稱左翼,左派支持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也就是親社會主義,和右派以階級和秩序相對,也就是親保守主義。左派是指激進主義,甚至是革命黨,是和反动和独裁政府持相反政治取向的人。 「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國國民議會中坐在左側,反對當時法國的君主制,支持共和制、反教權和世俗化的派別便稱為左派,而議會右側是保王黨議員,代表保王派、天主教会、贵族及后期包含资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在資本主義國家,會稱反資本主義的激進社會主義政黨是左派。在二十世紀初的俄國共產主义革命時代,反對及要推翻俄國沙皇皇室的共產主義革命政黨,又被稱為「左派」。.

新!!: 反戰和左派 · 查看更多 »

世界学生节

世界學生節也被稱為國際學生日。是全世界學生的節日。現在每年的11月17日,世界各地的學生都會組織集会,呼籲和平、民主、反戰。 第一次世界学生节是1942年11月17日。这个日期起源于1939年11月17日,德国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大学等多家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在布拉格游行示威。德国军队镇压学生游行,并杀害了布拉格大学的2位教授和9名学生,其餘被捕學生被流放至納粹集中營。1942年11月17日,世界各国学生代表在华盛顿特区集会哀悼,并宣布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学生节。 世界学生节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也被充分利用做宣传工具。例如1946年世界学生节,新华社发表社论,反对国民政府迫害学生。 Category:11月主题日 Category:教育主题日 Category:学生 Category:学生文化.

新!!: 反戰和世界学生节 · 查看更多 »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新!!: 反戰和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德布斯诉合众国案

德布斯诉合众国()是一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支持1917年惩治间谍法的案件。 尤金·V·德布斯是美国工人运动领袖,曾五次代表美国社会党参选总统,在1918年六月16日,德布斯在俄亥俄州康顿城發表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演讲。随后他因触犯1917年惩治间谍法而被逮捕,後來被定罪,判处十年监禁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份名为《反战宣言和计划》的文件是对德布斯不利的证据之一。这份文件表明德布斯演讲的原意是反对战争。美国政府就此争辩说德布斯计划通过抵制征兵来煽动哗变和叛乱。这种情绪倾向和言论是1917年六月15日通过的《惩治间谍法》所禁止的。而德布斯方则援引了权利法案中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给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进行辩护。.

新!!: 反戰和德布斯诉合众国案 · 查看更多 »

在華日人反戰同盟

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日本人鹿地 亘在中國重慶設立的反戰同盟,反戰同盟延安支部負責人為岡野進(野坂參三)、森健、春田好雄。該同盟在戰爭期間從事反戰活動,包括對日軍的反戰宣傳工作,通過編印、寄送日文反戰報刊宣傳品、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陣前喊話等形式向日軍官兵進行宣傳,以及向日軍宣傳八路軍不殺害俘虜的政策。同盟亦通過談話、座談、演劇、辦訓練班等多種形式對日軍俘虜進行反戰教育。 附隨組織又分為日本兵士覚醒連盟、日本労農学校、在華日本共産主義者同盟、反戦同盟華北連合会、日本人民解放連盟。.

新!!: 反戰和在華日人反戰同盟 · 查看更多 »

地雷

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

新!!: 反戰和地雷 · 查看更多 »

和平主義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Pacifism),是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

新!!: 反戰和和平主義 · 查看更多 »

和平符号

和平符號,也称反战符号,是目前常見的和平符號,源于1950年代英国核裁军运动的標誌,後來也被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非主流文化及反戰人士接受,V字手势及也是國際通用的和平符號。 早期的基督徒用和平鸽及橄欖枝作為和平符號,在二次大戰之後因畢卡索而廣為人知。在歷史上也使用過不同的和平符號。.

新!!: 反戰和和平符号 · 查看更多 »

唐曙

唐曙(),新竹縣人,台灣社會主義運動活動人士。現任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勞動人權協會政策組召集人暨國際部主任、反軍購大聯盟執行長、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秘書長。唐曙1982年畢業於竹東高中,1986年退伍後先是在桃園、新竹及苗栗等地工作;之後受1980年代關廠浪潮波及,轉往台北市工作,其間參加了勞動人權協會的讀書會,並在1992年前後正式加入勞動人權協會。旋即擔任勞動黨秘書長迄今。在2010年5月1日勞動黨第八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上,唐曙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應選兩席,另一名中央副主席為王娟萍)並兼任中央秘書處秘書長。.

新!!: 反戰和唐曙 · 查看更多 »

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2003年年初,成千上万的反戰人士,对美國和英國為首的聯軍,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游行在全球各地展开,很多的标语、口号都曾经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举行的反越战游行中使用过的。.

新!!: 反戰和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 查看更多 »

克莱门特·艾德礼

一代艾德禮伯爵-- (Clement Richard Attlee, 1st Earl Attlee,),英國政治家,1945年大選帶領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並意外地擊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的邱吉爾,出任英國首相一職。艾德禮是工黨首位能夠度過一個國會會期,並能在國會擁有多數優勢的首相。此外,他也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英國工黨黨魁。 在艾德禮政府的帶動下,英國在戰後走入了「戰後共識」的階段。「戰後共識」乃原始於在1942年發表的《貝弗里奇報告》,該報告建議英國戰後應擴充社會服務系統,並按照凱恩斯主義的方針,推行全民就業等政策。這報告後來被艾德禮政府所接納,結果他在任內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保守黨最初反對這種方針,但不久以後卻支持,並為歷屆政府所沿襲,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戰後共識」。「戰後共識」的時代一直至戴卓爾夫人在1970年代成為保守黨黨魁才走上終結。 在對外事務上,艾德禮政府見證大英帝國的急速解體,當中以印度次大陸地區最為顯著,印度、緬甸、錫蘭和巴基斯坦都相繼獨立。 根據2004年「国际市场和舆论研究机构」(MORI)的調查顯示,艾德禮得到大多數受訪教授的肯定與推介,因而獲選為20世紀和平時期最具效率的英國首相。.

新!!: 反戰和克莱门特·艾德礼 · 查看更多 »

Bbrother

Bbrother(),本名張碩尹,是台灣的塗鴉藝術家。Bbrother的號稱,取自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Big Brother)。自2005年開始塗鴉,Bbrother充滿政治意識的模板大量出現在台北街頭,內容從反全球化、反威權、反戰到聲援楊儒門、挺樂生等。並數度為媒體焦點與話題人物。其早期以模板為主,黑白的創作方式,08之後Bbrother轉為以結合傳統藝術手法的多彩水墨塗鴉,並建立個人風格。 2008年Bbrother受邀參與台北雙年展,進入主流藝術圈。2009年,Bbrother前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進修學院,同時改名Ting Tong Chang為創作名號,之後以機械裝置為主要創作手法.

新!!: 反戰和Bbrother · 查看更多 »

班克斯

班克斯(Banksy,),又譯為班克西,是一位匿名的英國塗鴉藝術家、社會運動活躍份子、電影導演及畫家。他的街頭作品經常帶有諷刺意味,在旁則附有一些顛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精警句子;其塗鴉大多運用獨特的拓印而成。他的作品富有濃厚政治風格,儼如一種以藝術方式表達的社會評論,並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街道、牆壁與橋樑出現,甚至成為當地引人入勝的城市面貌。 班克斯的創作生涯源於早年參與,當中包括了不少藝術家與音樂人的跨界別合作。根據作家和圖像設計師卓斯坦·文高(Tristan Manco)所說,Banksy是出生於1974年並在英國西南部布里斯托市成長的;另外文高又透露他是一名影印機技術員之子,最初是要學習當個肉店屠夫的,後來卻備受1980年代後期在該城興起的塗鴉熱潮影響而深陷其中。有文化評論員指出,班克斯的繪圖風格跟(外號「Blek le Rat」)相近,後者從1981年便已經在巴黎開始從事模板印刷的藝術工作,組過龐克樂隊,時至今日仍然活躍於倫敦的塗鴉藝術界。 眾所周知,對於絕大多數政府將塗鴉藝術標籤為「恣意毀壞他人財物罪」之既定政策,Banksy一向以藐視的立場聞名。他習慣在最能接觸社會大眾的表面,例如牆壁等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時更加不惜親自動手,為其塗鴉圖案建造些物理支撐點。儘管班克斯從來不曾把自己的塗鴉作品或相關照片用作銷售牟利的用途,不過,很多藝術拍賣行都曾經試圖出售他進行街頭藝術的現場,並讓贏出競價的人自行決定對該處塗鴉的處置方式。Banksy首次執導的電影《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被宣傳為「世上第一部街頭藝術災難片」,於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上首度試映。2010年3月5日電影在英國各地進行正式上映。2011年1月《畫廊外的天賦》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新!!: 反戰和班克斯 · 查看更多 »

琼·贝兹

·拜亞(Joan Baez,Joan Chandos Báez,),美國鄉村民謠女歌手,作曲家。她的很多作品都與時事和社會問題有關,並於1960年代活躍於反戰運動。.

新!!: 反戰和琼·贝兹 · 查看更多 »

社區心理學

區心理學關注個人與其社區、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透過合作性的研究與行動,進一步探討在生態、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等不同脈絡中的人類行為,並長期致力於預防、賦權、社會改變等工作,以有效提昇個人安適、幸福感(well-being)、社區與社會的生活品質。 相關學科包括生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比較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公共衛生,社會學,社會工作和社區總體營造。.

新!!: 反戰和社區心理學 · 查看更多 »

福島菊次郎

福島菊次郎(ふくしま きくじろう、1921年3月15日 - 2015年9月24日),知名攝影家、記者、非小說類作家,從事報導攝影超過60年,拍下逾25萬張照片,出版12本攝影集,以反戰、反權力的立場持續追究二次世界大戰責任歸屬聞名,堅決不接受政府養老金與任何福利救濟安排,一人獨居生活,並拒絕子女經濟援助,靠微薄稿費勉力維生;享壽94歲。.

新!!: 反戰和福島菊次郎 · 查看更多 »

科倫拜校園事件

科倫拜校園事件是1999年4月20日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哥伦拜恩高中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兩名青少年學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其他24人受傷,兩人随即自殺身亡。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血腥校園槍擊事件。 這起屠殺事件引起了有關美國槍械暴力問題的爭論。許多人也開始關注在中學校園裡常見的欺凌現象和學生間的小圈圈文化,和在美國社會中常見的暴力電影和電子遊戲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有幾個受害者據傳是因為他們忠誠的基督教信仰而遭殺害,也引起人們開始關注對於信仰價值在社會和校園裡普遍衰退的現象。槍擊事件導致美國社會的道德恐慌,引起人們對於社會邊緣人、重金属音樂、暴力電影、暴力電子遊戲和青少年使用抗抑鬱藥的關注。.

新!!: 反戰和科倫拜校園事件 · 查看更多 »

第五號屠宰場

《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 or, The Children's Crusade: A Duty-Dance With Death)是美國作家克爾特·馮內果的小說作品,於1969年出版,也是他生涯的代表作之一。1945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轟炸時,馮內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國,他與其他戰俘一起,在第五號屠宰場地貯存獸肉的地窖裡捱過了一夜,逃避了頭頂上的一場狂轟濫炸。二次大戰的親身經歷,衍生了這部史上以來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所以是根據他在德勒斯登大轟炸的真實經歷而成的作品。.

新!!: 反戰和第五號屠宰場 · 查看更多 »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小野·列侬,MBE(John Winston Ono Lennon,出生名为John Winston Lennon;)是一位英国歌手和词曲作者,作为披头士乐队的创始成员闻名全球,该乐队是流行音乐史上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团体。他与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组成了著名的藍儂–麥卡尼创作组合。 列侬在利物浦出生长大,在青少年时期参与了噪音爵士乐热潮;他的第一支乐队采石工人(the Quarrymen)在1960年转变为披头士樂團。披头士于1970年解散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发行了受好评的专辑《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和《Imagine》,以及标志性的歌曲如《Give Peace a Chance》、《Working Class Hero》和《Imagine》。在1969年与小野洋子结婚后,他把名字改为约翰·小野·列侬。1975年,列侬从乐坛隐退,在家照顾年幼的儿子西恩。1980年,他和小野携新专辑《Double Fantasy》复出,在专辑发行三周后遇害。 列侬在他的音乐、写作、绘画、影片和采访中展现了他反叛的天性和尖酸的幽默。他因参与政治及和平运动而受到争议。1971年,他搬家到纽约市曼哈顿。在那里,列侬对越战的批评使理查德·尼克松政府长期试图把他驱逐出境。而他的一些歌曲被反战运动和60年代反文化运动视为圣歌。 截至2012年,列侬的个人专辑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1400万。作为创作者或演唱者,他参与了25首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单曲。2002年,他在BBC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榜单中被民众票选为第8位。2008年,《滚石》杂志把他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手”第5位。他在去世后于1987年进入词曲作者名人堂(Songwriters Hall of Fame),还两次进入摇滚名人堂,分别是在1988年以披头士一员身份和在1994年以个人身份入选。.

新!!: 反戰和约翰·列侬 · 查看更多 »

烈日千陽

《烈日千陽》(A Thousand Suns)是聯合公園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在2010年9月8日於美國、加拿大等地上市,並在9月14日於台灣發行。 距離上一張專輯《末日警鐘 毀滅·新生》三年後,本專輯再度延續環保議題,並帶出反戰意識,專輯的靈感來自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在史上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時想起了印度著名史詩薄伽梵歌,引用所說出的一段名句:「If the radiance of a thousand suns were to burst at once into the sky, that would be like the splendor of the Mighty One」,因此這張專輯背後的意識比《末日警鐘 毀滅·新生》更濃厚,是一張更高層次的概念專輯。專輯再度邀請多座葛萊美獎加冕的搖滾宗師瑞克·盧賓(Rick Rubin)擔任製作人,延續上一張的曲風。 專輯中的「The Catalyst」(催化劑)是這張專輯表達反戰意識之代表,同時是特別為美商電藝公司的戰略遊戲《榮譽勳章》所作的主題曲,其後更邀請全球熱愛音樂的高手來製作混音版。「Iridescent」(虹彩光輝)一曲被變形金剛導演麥可·貝選為(變形金剛3)的主題曲,成為聯合公園第三首被用在變形金剛的歌曲。「Blackout」(一片黑暗)一曲也被EA收录在其招牌足球游戏FIFA 11中。.

新!!: 反戰和烈日千陽 · 查看更多 »

當約翰尼邁步回家時

《當約翰尼邁步回家時》("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有時亦稱為《當約翰尼再次邁步回家時》,是一首美國內戰時人們表達渴望他們在戰場上的親戚朋友早日回家的歌曲。 這首歌的旋律是以一首愛爾蘭的反戰歌曲——《Johnny I Hardly Knew Ye》——為主。同樣使用這個旋律的歌有兒童歌曲《螞蟻一個接一個的前進》("The Ants Go Marching One By One")以及《動物們成雙成對的進去》("The Animals Went in Two by Two")。此歌的歌詞是由愛爾蘭裔美國人派崔克·吉爾摩(Patrick Gilmore)所寫的,他的歌詞完全與原本的反戰歌詞相反。在原本的反戰歌曲中,約翰尼回家時眼睛是瞎的、雙腳是瘸的,而且他是回到一個他當初為了參加戰爭而狠心拋棄的女人身邊。 使用同樣旋律且也與美國內戰有關的歌還有"For Bales",這是一首諷刺美聯邦〔北方〕軍隊佔領紐奧良時的強盜行徑。.

新!!: 反戰和當約翰尼邁步回家時 · 查看更多 »

盏盘县

盏盘县()是越南西寧省下轄的一個縣。.

新!!: 反戰和盏盘县 · 查看更多 »

選舉

選舉是一種正式的決策過程,由人們投票選出某個職位的出任人選、或適用於整個組織的過程。因此,选举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选择方法,如比赛筛选、随机决定或市场决定。选举通常被定义为被管治者意愿的一种正式表达方式,这些表达的意愿会集合并转化为一种集体决策,用来决定谁可以管治,包括谁可以继续执政、谁应该下台、和谁应该取而代之。雖然沒有一套關於選舉之單一普世之國際標準,但確已形成一些共識,包括通過舉行自由、平等且定期之選舉來保證成人之普選權,不記名投票且免於脅迫之原則,一人一票之原則。選舉是一種民主過程,合資格選民擁有投票及選擇的權利,稱為選舉權。 奉行代议民主制的國家或地區,會通過選舉選出議會成員、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總統、總理、首相)等,也會以此選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官員。依照功能的不同,代議民主制的選舉可分為國政選舉、地方選舉等兩大種類,前者指國家元首、國會議員等全國或中央政府層級的選舉,後者則指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 除此之外,選舉也被广泛应用于許多私人組織或商業机构,由民间团体、學校以至公司,也会采用选举作为制定人事决策的手段。選舉是人民行使政治權力的重要方式,但如果投票難以操作、或者投票結果對國家或所屬團體之治理方式無法產生影響,那麽對民眾而言,選舉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新!!: 反戰和選舉 · 查看更多 »

非建制

非建制(anti-establishment)試指一個矗立在反對一個社會的傳統社會,政治和經濟原則。 可以指:.

新!!: 反戰和非建制 · 查看更多 »

非暴力

非暴力(Nonviolence,来自ahimṣā,即不害,“不希望伤害或杀死”)是指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自己或其他人造成伤害的个人行为。它源自于一种信仰:通过伤害人类、动物和环境来得到某种结果是不必要的,还指一种基于道德、宗教和精神法则的放弃暴力的一般哲学。.

新!!: 反戰和非暴力 · 查看更多 »

風起

《風起》(風立ちぬ),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動畫導演宮崎駿以在月刊《Model Graphix》上連載漫畫《風起 妄想重返》(風立ちぬ 妄想カムバック)所改編的電影動畫。2013年7月20日在日本公映。 本片在日本上映後於2013年9月1日,由制片人在威尼斯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發佈消息,宫崎骏已经正式宣布退休并在东京就此内容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宣布复出)但目前本片仍为宫崎骏导演的最后一部長篇動畫作品。.

新!!: 反戰和風起 · 查看更多 »

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簡称《飲馬行》,中国漢朝期間的一個樂府詩詩題。「飲」,音「--」。.

新!!: 反戰和飲馬長城窟行 · 查看更多 »

警民衝突

警民衝突,是警察在執法時與民眾之間發生衝突的事件。因應嚴重程度及觀點與角度的不同,警民衝突有時評定為造反、暴動、起義、公民抗命等。在部份國家發生嚴重衝突時,政府可能會調派軍隊配合或取代警方以平息甚至鎮壓衝突事件。.

新!!: 反戰和警民衝突 · 查看更多 »

賽門與葛芬柯

賽門與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是著名美國民谣搖滾音樂二重唱組合,由保羅·賽門與亞特·葛芬柯組成。他們是六十年代最流行的樂團之一,被視為該年代社會變革的反文化偶像,同期的音樂家還有披頭四及鮑勃·迪倫。.

新!!: 反戰和賽門與葛芬柯 · 查看更多 »

黃文雄 (人權活動家)

黃文雄(Peter Huang,),1970年發生在美國紐約市的「四二四刺蔣案」的主角,並為中華民國政府海外黑名單解禁的最後一人。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顧問、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理事長;亦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專門負責和人權有關的議題。返臺近年著力於推動人權教育及與人權議題相關之臺灣社會運動。.

新!!: 反戰和黃文雄 (人權活動家) · 查看更多 »

阿甘 (電影角色)

福雷斯特·甘(Forrest Gump),一般稱作阿甘,是1986年小說《阿甘正传》(原文書名同角色名)、1994年同名電影及1995年小說《》中的主人公,儘管小說版角色與電影版角色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相異之處,但都安排了讓阿甘以一名小人物的角度,親身經歷美國歷史上數起重大事件的情節。 電影版阿甘的飾演者湯姆·漢克斯因為生動詮釋了該角色的形象,而在1995年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這也使漢克斯成為史上第二位連續兩年獲得此獎的電影人(第一位則是-zh-cn:斯宾塞·屈赛; zh-hk:史賓沙·德利西; zh-tw:史賓塞·屈賽;-)。2001年,汉克斯因為飾演了阿甘以及《费城故事》中的律師,而获得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08年時,英國《帝國雜誌》將漢克斯飾演的阿甘列入「前20位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角色」。.

新!!: 反戰和阿甘 (電影角色) · 查看更多 »

肯·利文斯通

肯尼斯·勞勃·利文斯通(Kenneth Robert Livingstone,),英国左翼政治人物,以长期担任大倫敦首长并与中央政府对抗著称。.

新!!: 反戰和肯·利文斯通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0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反戰和英國2010年9月 · 查看更多 »

英勇的游擊隊員

《英勇的游擊隊員》(Guerrillero Heroico)是一幅由攝影師阿爾韋托·科爾達在1960年為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捷·古華拉所拍攝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在1960年3月5日於古巴哈瓦那拍攝。當日哈瓦那正舉行著拉庫布雷號爆炸事件死難者的悼念儀式。當時捷·古華拉31歲。 這張照片廣泛地在國際上流傳,並有著極大的感染力,馬里蘭藝術學院也稱這張照片為二十世紀的象徵和世界上最有名的照片。 這張照片被大量地複製、印刷、數碼化、臨摹和透過其它各種媒介傳播,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也表示這張照片是被複製最多的攝影作品 。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加利福尼亞河岸攝影博物館(Riverside California Museum of Photography)的館長Jonathan Green亦評價道:「科爾達所拍的這張肖像照已經成為了一種語言,就像字母和象形文字。它總是在有衝突的地方出現,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其它的東西可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

新!!: 反戰和英勇的游擊隊員 · 查看更多 »

H.O.T.

H.O.T.(韓語:에이치오티),韩國第一代偶像團體,也是韓國第一支男孩團體,「韓流」的開山鼻祖。有「元祖偶像」、「韓國歌謠界的五名戰士」、「青少年的代言人」、「KPOP世界的傳奇」、「偶像們的偶像」等美譽。他們成為日後許多團體的營銷典範,是現今韓國偶像產業的發展起點,也是他們首先打開了國際市場。成員為隊長文熙俊、張佑赫、Tony An(安勝浩)、Kangta(安七炫)、李在元,1996年出道,2001年解散。曾獲得「韓國金唱片獎」、「首爾歌謠大賞」、「MTV音樂錄影帶大獎」、「Mnet亞洲音樂大獎」等主要獎項。團名「H.O.T.」本身是縮寫,全寫是「High-five Of Teenagers」,意指「青少年的勝利」。念法為一個一個單字念「H.O.T.」,而非英語的「熱」。 他們出道三個月便取得巨大成功,在多個音樂節目連續稱霸排行榜第一名,自此之後一直位居韓國男孩團體的首位,直到解散為止。韓國音樂產業開始被爆發性增加的偶像團體主導,青少年也主宰了大眾文化。出道第一年已經席捲年輕族群,成為轟動南韓社會的現象。第二年則在韓國面臨經濟危機時,以110萬張的成績創造唱片市場神話。H.O.T.將韓國音樂的消費結構改變後,曾一度壟斷音樂市場的九成,還為整個社會帶來衝擊效應,青少年世代對他們的瘋狂追逐曾令家長們擔憂。他們創下諸多首例,包括成為第一個在首爾奧林匹克主競技場單獨開唱的韓國藝人。舉行演唱會時,市政府需要調動大批警力、醫療人員、加開地鐵班次和接駁巴士來支援。解散當時,甚至掀動了股票市場震盪。 H.O.T.共發行了五張錄音室專輯、三張現場專輯、一張電影原聲帶。成員從第三張專輯《復甦》開始創作歌曲,至第五張專輯《大愛》時已經轉型為創作歌手。除了曾是韓國的頂級人氣團體,在中國、香港、台灣、日本等鄰國也有成功的商業表現。活動近五年間,累積了超過1200萬張唱片銷量。2001年,該團體被經紀公司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單方面強制解散,導致約三千名歌迷進行針對公司的抗議暴動。解散後,安七炫與文熙俊與SM娛樂續約,分別發行個人專輯;張佑赫、安勝浩和李在元與簽約,组成新團體jtL。2004年jtL解散後,成員開始各自發展。直到2018年2月15日,五人才於MBC綜藝節目《無限挑戰》企劃特輯《星期六星期六是歌手第三季 - H.O.T.》演唱會上首度合體演出,最高創下19.3%的收視率。 因形象良好、文化影響力巨大,H.O.T.曾被任命為「中韓文化交流宣傳大使」、「韓國觀光推廣大使」和「禁毒宣傳形象大使」,被韓國總統金大中接見三次,在民意調查中獲選為「照亮韓國的名人」。他們的音樂和時尚引起青少年強烈共鳴,成為最強勢的流行風潮,韓國媒體數次以「H.O.T.症候群」、「席捲唱片市場的超級颱風」來形容其風靡程度。代表性的歌詞主題包括校園霸凌、家庭暴力、青年獨立、批判制度僵化、社會黑暗、國家意識、弱勢族群權利、政治諷刺、反戰等,呼籲國民關注這些議題。官方歌迷會是「Club H.O.T.」,應援色為白色,應援物包括白色雨衣與白色汽球。其歌迷俗稱為「白飯」,是「韓國四大海洋奇蹟」之一。在2012年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97》播出後,「白飯」也開始被外界暱稱為「成詩媛們」。.

新!!: 反戰和H.O.T. · 查看更多 »

Innocent world

《innocent world》,是日本樂團Mr.Children的第5張單曲。1994年6月1日發行。是Mr.Children的代表作之一和他們迄今為止銷量第三高的單曲。.

新!!: 反戰和Innocent world · 查看更多 »

TOPS-10

TOPS-10是迪吉多電腦公司為其PDP-10迷你電腦所撰寫的作業系統,首次發表為1964年,軟硬體結合後的成果系統也稱為「DECsystem-10」。 TOPS-10支援可共享的記憶體,並且被用來開發第一套多人同時共樂的電腦遊戲程式(MUD),這一套遊戲叫DECWAR,是一種文字導向、星際奇航記(Star Trek)型態的遊戲,玩家在終端機前輸入文字命令並即時的相互戰鬥。 另一個具開創性的應用程式叫FORUM,這可能是第一個「CB 推演程式」,可以讓使用者透過電腦與另一個使用者對話,如同聊天室(chat room)一樣,這個應用程式展現了多方使用者通訊的潛在可能性,之後此電腦系統也讓CompuServe公司開發出聊天應用程式。 TOPS-10有一套非常強韌的應用程式介面(API),這套程式介面使用一種叫做UUO(Unimplemented User Operation)的機制。UUO成為一種作業系統的呼叫方式,同時UUO看起來像一堆機器指令。這套API被叫做Monitor Call(監督器呼叫),這種概念與作法其實已遠遠領先當年絕大多數的其他作業系統。也因為有了極具彈性的作業系統API,因此在DECsystem-10上進行系統開發撰寫就變的相當容易與快速有效。 TOPS-10有一個有趣的排程器以及許多個可執行的佇列,不像OpenVMS只有2個可執行的佇列,並且想在佇列中插入程序還必須倚賴程序優先權。TOPS-10也具有使用者檔案及裝置獨立性。再者,在TOPS-10上所發展出來的程式碼概念之後也用在RSX-11上,更之後也用到OpenVMS上,這些相同的作業系統設計想法也可在今日的作業系統中看見,如Windows NT。 附帶一提的是,TOPS-10裡頭也有一、二個暗藏的軟體訊息,例如輸入如下的文字命令: MAKE LOVE 就會得到系統發出如下的回應: Not War? 意思就是您輸入「只要做愛」,系統就會自動回應「不要戰爭」,這是一句很盛行的反戰口號。直到今天,在OpenVMS中所附的Teco編輯器中,即便是現有的版本都仍然會有如上的命令回應。 最後,就當年而言TOPS-10是當時一套相當快速且彈性的作業系統。 Category:操作系统 Category:DEC作業系統.

新!!: 反戰和TOPS-10 · 查看更多 »

V字手势

V字手勢(Unicode中的V字手勢),手勢的做法除食指及中指豎起外其他手指向手心彎曲。通常,手心向內或外並無區別,但手心向內的手勢在某些西方國家有侮辱含義。 英國首相邱吉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帶起V字手勢的風潮。他以V字手勢代表勝利(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V」,所以又名勝利手勢。 V字手勢在美國1960年代的反越戰時期,“要愛,不要戰爭”遊行中亦被用作表達和平,所以V字手勢亦可以有和平的意思。故又稱和平手勢。.

新!!: 反戰和V字手势 · 查看更多 »

掌/Kurumi

《掌/Kurumi》(日語:掌/くるみ),是日本樂團Mr.Children的第25張單曲。2003年11月19日發行。.

新!!: 反戰和掌/Kurumi · 查看更多 »

楊牧 (臺灣)

楊牧(),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花蓮中學、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親炙徐復觀、陳世驤。曾任麻州大學助理教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客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並參與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現已從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退休,任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楊牧自中學便矢志新詩創作,並共同主編詩刊。早年筆名葉珊,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溢於筆端;1966年赴柏克萊攻讀博士學位,見證六零年代學生運動,三十二歲而改筆名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詩文曾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意大利文、瑞典文、荷蘭文、捷克文等。曾獲時報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 另外,楊牧也曾共同主編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影響一代臺灣知識界;1976年,與中學同學葉步榮、詩人瘂弦、生化學家沈燕士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臺灣純文學出版重鎮。.

新!!: 反戰和楊牧 (臺灣) · 查看更多 »

武者小路實篤

武者小路實篤(),日本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愛稱「武者」。白樺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姓氏「武者小路」本來讀作「」(Mushanokoji),後來變更讀法為「」(Mushakoji)。但是由於「」的讀法太普遍,武者小路實篤本人也沒有表示該讀法是錯誤的。.

新!!: 反戰和武者小路實篤 · 查看更多 »

永遠的0

《永遠的0》(永遠の0)是一本由百田尚樹所寫的日本小說,講述青年佐伯健太郎对外祖父生前战友进行探访追忆,以探寻战死的外祖父宫部久藏的过去。宫部久藏是太平洋戰爭期間一名零式艦上戰鬥機飛行員,他深愛著妻子,希望活著回到家人身邊,但最終在沖繩島戰役擔任神風特攻隊於特攻中陣亡。 本書於2006年由太田出版發行,2009年《講談社文庫》發行文庫本,2010年至2012年由本壯一(本名須本壯一)改編為漫畫並在雙葉社《漫畫ACTION》連載完畢。 2013年,本書改編成為電影,由山崎貴導演,岡田准一主演。宮崎駿質疑電影右傾、揑造「戰爭神話」;但百田尚樹解釋本書旨在表達戰爭的悲慘,並認為日本「自虐史觀教育」讓外界將一切描寫日軍與日本自衛隊的作品「反射性」地過度簡化為右傾。評論也認為,此電影提倡反戰思想,透過前線軍人殉國的故事來表達戰爭的殘酷與無奈。 2015年,本書由東京電視台改編為開台50週年的3集紀念劇,由向井理主演。.

新!!: 反戰和永遠的0 · 查看更多 »

河上清

河上清(河上清,かわかみ きよし,1873年8月8日~1949年10月12日)是一位日本記者,曾在美國及英國出版多本反戰書籍,出生於日本山形縣。.

新!!: 反戰和河上清 · 查看更多 »

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

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德國信義宗神學家。.

新!!: 反戰和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 · 查看更多 »

潘氏金福

潘氏金福(Phan Thị Kim Phúc;),中文媒體或稱潘金福,又譯潘金馥,一般暱稱金福,战争受害者,金福基金會的創立者。九歲時在越南戰爭中受燒夷彈波及,當時驚恐的照片曾獲得普立茲獎。.

新!!: 反戰和潘氏金福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反戰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反戰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海報

海报,中國大陸亦称招贴,通常指单张紙形式、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海報是最古老的商業大眾傳播形式之一,非商業組織及公共機構也有用此宣傳方式。其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能夠表達重點,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 海報可分为公共海报和商业海报两大类:.

新!!: 反戰和海報 · 查看更多 »

斯卡伯勒集市 (民歌)

斯卡伯勒市集 又叫"史卡博羅市集" 又或者叫做 "斯卡布羅市集"(Scarborough Fair)是一首英国传统民歌。 该歌曲叙述一位年轻男子指示听者去吩咐他以前的爱人为他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务,例如为他制作一件没有线缝的衬衫,然后在一座干涸的井中将其洗涤等等,接着说如果她完成了这些任务,他将与她重归于好的故事。该歌曲往往是一首二重唱,女方其后也交给她的爱人一系列同样不可能的任务,并答应在他结束后将无缝的衬衫交给他。 由于标题为斯卡伯勒集市的民歌的版本间的不同通常受限于这些不可能的任务,许多对于故事情节的推测应运而生,包括其涉及中世纪末期的大瘟疫的假说。斯卡伯勒集市的歌词看上去与鲜为人知的苏格兰民歌(蔡尔德民歌集#2)有共同之处,其已被追溯至1670年甚至很可能更早。在这首民歌中,一位精灵扬言要将一位年轻女子劫持为他的情侣,除非她能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For thou must shape a sark to me / Without any cut or heme, quoth he(你必须给我制作一件衬衣/没有任何裁剪或褶边,他说道)”);她以一连串的要他必须先完成的任务(“I have an aiker of good ley-land / Which lyeth low by yon sea-strand(我有一亩好草地/低低地坐落在那海岸)”)作为回应。.

新!!: 反戰和斯卡伯勒集市 (民歌) · 查看更多 »

新春攻勢

新春攻勢(,即戊申年新春的事件)是1968年1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游擊隊(越共)聯手,針對越南共和國(南越)、美国及其联军發動的大規模突然袭击,旨在摧毁南越境內各軍民指揮體系樞紐。攻势因第一次进攻发生时间为春节而得名。其中顺化战役双方持续拉锯长达一个月,而北方在占领越南古都顺化市期间杀害了数千名无辜平民。而在溪生战役中,美军和南越军为保卫其溪生作战基地,持续战斗了两个月之久。春节攻勢是越南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地面行動。尽管此次攻势最终以北方失败告终,但是也令本以为击败了北越的美国军政及公众感到震惊,最终在促使美國主動发起和谈并最终自越南撤軍上发挥了關鍵作用。.

新!!: 反戰和新春攻勢 · 查看更多 »

政治運動

政治運動,又叫政治活動、社會運動、社會政治運動,是一種改變政治體制的一種行為。在民主國家,政治運動多由民眾或社会团体發起,以示威遊行、靜坐等方式,迫令執政當局屈服,以達到社會變革;在極權主義國家與共产主义国家,則多由執政當局發動,內容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相關。政治運動多有其發起口號,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新!!: 反戰和政治運動 · 查看更多 »

托尼·本恩

安東尼·尼爾·韋奇伍德·「托尼」·本恩,PC(,),前稱第二代斯坦斯蓋特子爵(2nd Viscount Stansgate),英國工黨政治家,1950年至1960年、1963年至1983年和1984年至2001年任下議院議員,20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曾在工黨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和詹姆斯·卡拉漢的內閣歷任郵政總局局長、技術部長、工業大臣和能源大臣等職。 本恩出身政治世家,1960年因襲取父親的世襲貴族爵位,被迫放棄下院議席,後來他發起行動爭取放棄其世襲貴族身份,終促成國會通過《1963年貴族爵位法令》,從而成功重返下院。Re Parliamentary Election for Bristol South East 2 Q.B. 257, 3 W.L.R. 577此後本恩在歷屆工黨內閣供職,並於1971年至1972年出任工黨主席。1979年工黨政府在大選中落敗而垮台後,本恩退出內閣,立場日益傾向左翼,到八十年代工黨在野期間更被視為該黨左翼領袖之一。由他衍生的「本恩派」(Bennite)一詞,就是在英國政壇用來形容持激進左翼政見的人士。 本恩在多次民意調查中被評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也被形容為「英國罕有地出仕政府以後立場更傾左翼的政治家」。2001年退出國會後,本恩投身平民政治運動,提倡反戰和反全球化,並由2001年起出任停止戰爭聯盟主席,直到去世。.

新!!: 反戰和托尼·本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