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县尉

指数 县尉

縣尉是中國古代地方職官名。與縣丞同為古時縣令(或縣长)的首要辅佐官吏,权责一般包括抓捕賊盜、维护治安等“武职”。相當於現今的縣警察局長。.

100 关系: 劉蘭成县官县丞卢照邻南溪书院史岩之吳少微吳淑 (北宋)吴道子吴辅吉顼姚南仲孔策孔邈 (五代)安平桥宋朝宋慶禮宋慈封祯少府崔致远严庄中国古代职官常无名东汉官制丘行恭亦思巴奚兵乱令狐滈张子容張彖從九品從八品徐范周子谅 (唐代)周利贞周朝官制傅游艺唐璘唐朝行政区划商鞅典史元載元朝官制四明昌国余氏皇甫冉王璿 (唐朝)王昌龄秦朝官制程顥留正...隋朝官制韦济韩皋聶夷中西汉官制馬季良馬燧马戴諸葛爽许远许浑贾似道郭仲词阿雲案薛居实薛能薛朋龟闾丘晓董德妃 (後周太祖)蒋善合金朝官制苗晉卿逢萌陳友定陸去泰陆元方柳宗元林蕴李周 (宋朝)李商隐李元素 (亳州)李勉李颀李林甫杨再思杨损杜审言杜甫杜鵬舉桂万荣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正九品正八品武儒衡汪大猷沈明洪秀全溫大雅斛斯政则曹操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劉蘭成

劉蘭,《资治通鉴》作劉蘭成,字文郁,青州北海(今山東省青州市)人。 隋朝时担任鄱阳郡书佐。涉猎经史图籍,能言成败事。性情凶狡,见隋末天下将乱,各地交通不便利。当时北海郡富饶,刘兰羡慕,与强人勾结,攻破其家乡的城邑。武德年间,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刘兰率宗党前往归顺。以功累迁尚书员外郎。《资治通鉴》记载有所不同,说刘兰成中过明经,在綦公顺攻打北海郡的时候,帮助守护北海郡城。后来被宋书佐陷害,投靠綦公顺。用疑兵之计,帮助綦公顺攻下北海郡城。刘兰成安存老幼,礼遇郡官,待宋书佐之礼如旧。又帮助綦公顺击败海陵臧君相,随綦公顺投靠李密,李密失败,投靠唐朝李神通。 贞观二年(628年),梁师都还占据朔方,刘兰进言攻取方略。唐太宗赞同,命他为夏州都督府司马。当时,梁师都因突厥军至城下,刘兰偃旗卧鼓,不与其争锋,梁师都乘夜逃遁,刘兰追击攻破,遂进军夏州。梁师都平,突厥郁射设阿史那摸末率其部落入居河南。刘兰离间其部落,颉利可汗怀疑摸末,摸末害怕,颉利可汗遣兵追击,刘兰率众迎击,击败突厥。唐太宗以他有能力,以功改任丰州刺史,封平原郡公,征为右领军将军。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至洛阳,以蜀王李愔为夏州都督。李愔不到夏州就籓,以刘兰为长史,总领夏州都督府事。贞观十三年(639年),随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参加对吐蕃的松州之战,这次战役,《资治通鉴》有的版本作劉簡。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长社许绚解谶记,對劉兰說:“天下有长年者,咸言刘将军当为天下主。”刘兰子刘昭又说:“谶言海北出天子,吾家北海也。”当时鄠县县尉游文芝因罪下狱当死,告发其谋,刘兰以谋反腰斩。右骁卫大将军丘行恭挖出他的心肝吃了,唐太宗听说后而召丘行恭责备他:“典刑自有常科,何至于此!必若食逆者心肝而为忠孝,则刘兰之心为太子诸王所食,岂至卿邪?”丘行恭无言以答。.

新!!: 县尉和劉蘭成 · 查看更多 »

县官

县官是一个概括名词,一般指管理一县政务之人;或縣的官吏。在不同的朝代,县官有不同的名称。中國古代行政權與司法權不分,縣官同時兼任行政官及司法官。由于县官一般只在县官的衙门或者办公楼裏办差,不能体察民情,所以民间有“县官不如現管”之稱。 縣官,在少數時候是皇帝的雅稱。或代指朝廷。.

新!!: 县尉和县官 · 查看更多 »

县丞

縣丞,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職官名。在縣裡地位一般仅次於縣令(或縣長),相當於現今的副縣長。.

新!!: 县尉和县丞 · 查看更多 »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诗人,後因久病厭世,投水死。他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新!!: 县尉和卢照邻 · 查看更多 »

南溪书院

南溪书院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上,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1996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县尉和南溪书院 · 查看更多 »

史岩之

史岩之(),南宋政治人物。字子尹,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新!!: 县尉和史岩之 · 查看更多 »

吳少微

吴少微(),字仲材,号遂谷。唐代新安(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 生于龙朔三年癸亥八月十三日,武周长安元年(701年)間進士,累进至晋阳尉(今山西省太原市)。唐祚中兴即神龙初年,调于吏部,侍郎韦嗣立称荐,拜左台监察御史。曾参與《三教珠英》的编修,与富嘉谟、谷倚称“北京三杰”。开元八年,少微卧病中,得知富嘉谟死訊,哭而赋诗,不久亦卒。岑仲勉稱少微與嘉谟之文,“诚继陈拾遗而起之一派,韩、柳不得专美于后也”。著有《吴少微集》10卷,早佚。生三子:吴隆术、吴巩、吴云。.

新!!: 县尉和吳少微 · 查看更多 »

吳淑 (北宋)

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 吳子玉之後,吳文正之子,徐鉉女婿,南唐進士出身,補丹陽尉,後歸北宋,以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仕至職方員外郎。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卒。著《江淮異人錄》三卷,此書久佚,《四庫全書》本從《永樂大典》輯出,分作二卷。有子吳安節、吳讓夷、吳遵路。.

新!!: 县尉和吳淑 (北宋) · 查看更多 »

吴道子

吴道子又称吳道元(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新!!: 县尉和吴道子 · 查看更多 »

吴辅

吴辅,字鼎臣,号怡轩,北宋政治人物。南剑州剑浦县普安里(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人。 天圣八年(1030年),吴辅中进士。曾先后任韶州仁化县主簿、闽县县尉、道州推官、耒阳邑篆、醴陵邑篆、著作郎、临川县知县、台州酒务、南城县县令、太掌博士、洪州监仓等。 吴辅第四子吴君为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 吴辅80岁去世,葬于家乡罗山寺前。.

新!!: 县尉和吴辅 · 查看更多 »

吉顼

吉顼,郡望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洛州河南(河南洛阳)人,武周时期宰相。.

新!!: 县尉和吉顼 · 查看更多 »

姚南仲

姚南仲(),字仲闻,唐代大臣,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人。原籍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姚察弟姚最九世孙。.

新!!: 县尉和姚南仲 · 查看更多 »

孔策

孔策,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九代孫,孔璲之玄孙,孔萱曾孙,孔齊卿之孙,孔惟晊之子。 孔策明经及第,担任曲阜县尉。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任少府监主簿、国子监丞,尚书博士。会昌二年(842年)孔策在曲阜为袭封文宣公,为第五代文宣公。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经过白敏中奏请,朝廷每年给户绢一百匹,供春秋季祭祀孔子应用。他五十七岁去世,埋葬在孔林内孔子墓西南侧。有三子:孔振、孔拯、孔郁。.

新!!: 县尉和孔策 · 查看更多 »

孔邈 (五代)

孔邈(),曲阜人,孔子四十一代孫,后唐时为文宣公。 唐昭宗乾寧五年登进士第,历校书郎、万年县尉,充集贤校理,为獨孤損為其舅。 孔邈當任文宣公時,《元史·孔思晦传》記載期間發生孔末亂孔。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八月﹐以吏部郎中、襲文宣公孔邈為左諫議大夫。年老,以谏议大夫致仕。天成四年四月,襲文宣公孔邈卒。 孔邈錄入二十四史列傳,但在歷代孔府谱书孔邈皆记为无传、失传,《子孫著聞者考》不錄孔邈,《闕裡文獻考‧世系考》不提孔邈襲爵文宣公。.

新!!: 县尉和孔邈 (五代) · 查看更多 »

安平桥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畔,又称“西桥”,是横跨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的一座中式古代长桥,橋上刻著「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对联,為中國古代第一長橋。据记载,此桥共長八百一十一丈,阔十六尺泉州府志:“晋江、南安之界,旧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守赵令衿卒成之。酈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也有说一丈四尺的)《清源旧志》:宋绍兴八年戊午,僧祖派始为石桥,镇人黄护与僧智渊各施钱万缗为之倡,功将半,派与护殁,越十四载未竟。二十一年辛未,太守赵公令衿卒成之。其长八百十有一丈,广一丈四尺,疏为水道三百六十有二,自为记,榜曰‘安平桥’。。明末名將鄭芝龍、鄭成功父子故鄉即在此橋附近,现存的安平桥,实际共长2070公尺(约合中国古代里程五里,故亦称五里桥),桥宽3至3.8公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新!!: 县尉和安平桥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县尉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宋慶禮

宋慶禮(),洺州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东南)人。唐朝官员。 精通经书被举荐(明经),授卫县尉。武则天时,诏令侍御史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任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元年間,累迁贝州(今河北南宫东南)刺史,仍为河北支度营田使,“曾开屯田八十余所”。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

新!!: 县尉和宋慶禮 · 查看更多 »

宋慈

宋慈(),字惠父,南宋建宁府建陽(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官至朝议大夫、直焕章阁、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著有《洗冤集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本以死亡方式系统编辑的法医学著作。.

新!!: 县尉和宋慈 · 查看更多 »

封祯

封祯(),字全祯,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唐朝银青光禄大夫、行大理少卿、上柱国、渤海县开国子。.

新!!: 县尉和封祯 · 查看更多 »

少府

少府,中國古代中央官名,历代职掌不一,唐朝以后多称少府监,元朝始废。在漢代,少府也是地方官吏職位,亦作「小府」。.

新!!: 县尉和少府 · 查看更多 »

崔致远

崔致遠(),字海夫,号孤云,又号海云,谥文昌侯,统一新罗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东方儒学之宗”、“东周儒宗”、“四海第一人物”,与李奎报和李齐贤被称为朝鲜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汉诗)(朴仁老、郑澈和尹善道被称为朝鲜“三大国语诗人”)。.

新!!: 县尉和崔致远 · 查看更多 »

严庄

严庄(),安禄山的谋士,与高尚编造图谶,引导安禄山反叛,史称安史之乱。 严庄在安禄山掌管财物出纳。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在高尚、严庄等人的谋划下起兵反唐,756年在东都洛阳称帝,严庄为御史大夫、冯翊郡王。此后逐渐掌权,与宦官李猪儿互为朋党,大将想要觐见安禄山,都必须通过严庄才能见到,但因安禄山眼睛失明,又患疽疾,脾气暴躁,严庄、李猪儿两人常遭鞭打侮辱。 安禄山晚年宠爱段夫人之子安庆恩,晋王安庆绪害怕失去储君之位,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初一与严庄、李猪儿起兵包围皇宫,李豬兒杀死安禄山,安庆绪继位为燕帝,将政事全部交给严庄处理,视严庄为兄。唐广平王李俶(唐代宗)率李嗣业、郭子仪、王思礼三军和回纥兵夺回长安后,进军洛阳,严庄领兵十万与从长安溃败回来的张通儒、安守忠等,以及尹子奇的十万兵马在曲沃与唐军决战,在新店大战中,唐军攻入燕军营垒,但被燕军两翼包围,先锋被歼灭,唐军纷乱,这时回纥骑兵从南山冲击燕军后方,唐军重新振作,两方夹击,燕军大败,严庄与安庆绪、安守忠、张通儒等残军败走鄴郡。广平王进入洛阳后,严庄之妻薛氏假称是永王李璘之女,前往大营拜见广平王,声称严庄欲投降,想要一个信物。广平王与郭子仪商议后,答应赐予严庄铁券。严庄于是投降唐朝,前往长安参见唐肃宗,被授为司农卿。 肃宗上元年间(760-761年),鸿胪卿康廉因参加女婿造反被杀,事情牵连到严庄,被贬为难江尉。京兆尹刘晏派遣属下吏员监视严庄家,严庄对其恨之入骨。不久严庄开释回到京师,在代宗面前诬陷刘晏常矜功怨上,泄漏禁中事,刘晏遂被贬官。.

新!!: 县尉和严庄 ·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职官

中国古代职官是指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新!!: 县尉和中国古代职官 · 查看更多 »

常无名

常無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唐朝狀元、官员。 祖父常毅,官至杞王府司馬;父常楚珪,官至慶王文學。生於垂拱四年(688年),景云三年(712年)壬子科狀元,主考官是房光庭;同年又登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开元十年(722年),又取文藻宏丽科。开元十四年(726年)任鄠县尉,官至礼部员外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卒。.

新!!: 县尉和常无名 · 查看更多 »

东汉官制

东汉的建立,是西汉旧皇族藉着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结果。所以东汉的官制基本上沿襲了西汉的制度,官名也没有多少改变。与西汉比较,东汉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加强皇帝权力,不设丞相(东汉末年董卓任相国、曹操任丞相是特例),削弱三公的权力;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

新!!: 县尉和东汉官制 · 查看更多 »

丘行恭

丘行恭(),河南洛阳人,后家徒郿县。唐初軍事人物。 丘行恭是隋末交趾郡太守丘和之子,他善骑射,勇敢绝伦。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他与兄长丘师利在岐州、雍州之间的郿城聚兵一万,结寨自保。后兄弟两人率部下在渭北归附李世民,拜光禄大夫。从其入长安,征讨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频立战功,授左一府骠骑。在與王世充的戰爭中,丘行恭与李世民数十骑突入敌阵,透阵而出。至长堤时,李世民与部下分散,只剩丘行恭追随。敌军追击,李世民坐骑颯露紫中箭,行恭回身御敌,连连射中追兵,使追兵不敢上前。他于是下马拔箭,又將自己的坐骑讓給李世民,牵着颯露紫,手执长刀大呼酣战。连斩数人,破围而出。李世民即位后,下令在昭陵阙前竖立丘行恭拔箭的石刻,以纪念他的功劳。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丘行恭以功迁左卫将军。贞观年间,丘行恭因与嫡兄丘师利争葬生母,被法司弹劾,免官除名。贞观十四年(640年),丘行恭随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累除右武候将军。唐高宗嗣位,历迁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不久请求致仕,拜光禄大夫。麟德二年(665年)卒,年八十。赠荆州都督,谥号“襄”,赐温明秘器,陪葬昭陵。 史載丘行恭生性严酷,官场同僚对他极为忌惮,多次因手段残酷被弹劾免职。貞觀十七年(643年)一月,鄠县县尉游文芝告發代州都督劉蘭成謀反,一月戊申,蘭成被處以腰斬。丘行恭竟挖出蘭成的心肝烹食。唐太宗知道後責備他:“蘭成謀反,國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為忠孝,則太子諸王先食之矣,豈至卿耶?”行恭慚愧无语。 有子丘神智、丘神勣、丘神福、丘神鼎。.

新!!: 县尉和丘行恭 · 查看更多 »

亦思巴奚兵乱

亦思巴奚兵乱,是發生於元朝末年1357年至1366年間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長達近10年、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為波斯戍兵之亂;由於古泉州人称色目人为番客,因此又称番客之乱。在兵亂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且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個派別參加的大规模混戰,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最後被元朝將領陳友定平定。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及興化等地方,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由于连年战争破坏了泉州港的安定局面,大批乔居穆斯林逃离,重创了泉州及兴化一带的社会秩序及经济貿易,更導致了時為世界最大港口的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随着泉州港衰落,泉州伊斯蘭教势力也被驱离。.

新!!: 县尉和亦思巴奚兵乱 · 查看更多 »

令狐滈

令狐滈,唐朝宜州华原人。令狐绹之子。 会昌二年(842年),即参加科举,未成功。以父在内职而止。大中十三年(859年)舉進士,引起風波。諫議大夫崔瑄上疏:“滈弄父權,勢傾天下。舉人文卷須十月送納。豈可父為宰相,滈私干有司?请下御史台推勘。”但唐懿宗不听。 初为长安县县尉、集贤院校理。咸通四年(863年)十一月,迁右拾遗、史馆修撰。制出,左拾遗刘蜕、起居郎张云,各自上疏评论令狐滈说:“恃父秉权,恣受货赂。取李琢钱,除琢安南都护,遂致蛮陷交州。”张云言:“大中十年,襜(当是令狐绹)以谏议大夫豆卢籍、刑部郎中李鄴为夔王已下侍读,欲立夔王为东宫,欲乱先朝子弟之序。滈内倚郑颢,人谁敢言?”当时令狐绹在淮南,累上表自雪。唐懿宗重伤大臣意,贬张云为兴元府少尹,刘蜕为华阴县令,改令狐滈为詹事府司直。 令狐滈骄纵不法,受贿卖官,人称“白衣宰相”。温庭筠是令狐滈的好友,经常出入于相府。乾符三年(876年),官拜左护卫将军。令狐滈因为众官所非议,所以仕途不达。.

新!!: 县尉和令狐滈 · 查看更多 »

张子容

张子容,名悌,字子容,唐朝襄阳(今属湖北省)人。 與孟浩然友好,同隐鹿门山。先天元年(712年)举进士,授晋陵尉,开元十五年(722年)貶乐城(今浙江省乐清市)令,擢升奉先县令,後在白鹤岩翻修房舍。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为义王府司马。安史之亂後,流寓江表,不知所終。《唐才子传》评价说“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新!!: 县尉和张子容 · 查看更多 »

張彖

张彖,陝西人,唐朝官员。 天寶十一年(752年),有人勸他去投靠楊國忠,見了他“富贵立可至”。他卻說:“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持乎?”不久中進士,释褐授华阴尉,勤于政事,卻受到太守令尹的打壓。张彖嘆曰:“大丈夫有凌霄盖世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後隱居嵩山。於史無考。.

新!!: 县尉和張彖 · 查看更多 »

從九品

從九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正九品、高于未入流的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基层的官员。.

新!!: 县尉和從九品 · 查看更多 »

從八品

從八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正八品、高于正九品的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县级官员的属官。.

新!!: 县尉和從八品 · 查看更多 »

徐范

徐范,字彝父。福建侯官 (今福州市)人。 以乡举入太学。庆元初年(1195~1200年),徐范与太学诸生联名上疏极谏韩侂胄排挤丞相赵汝愚之事,被谪临海,并禁锢十余年。 嘉定元年(1208年),中进士,任清江县尉。历任太学录、国子监主簿、秘书丞、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以朝奉大夫致仕。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徐姓 Category:嘉定元年戊辰科進士.

新!!: 县尉和徐范 · 查看更多 »

周子谅 (唐代)

周子諒(),唐代文官。 曾任長安尉,開元二十五年獲張九齡推薦任監察御史。 同年,玄宗派刑部員外張利貞巡視牛仙客所治河西,張利貞回報「仙客所積倉庫盈滿,器械精勁,皆如希逸之狀」。玄宗滿意牛仙客在河西的表現,意欲將他升為尚書,張九齡進言阻止失敗,被牛仙客等排擠。其時,周子諒向禦史大夫李適之私下進言︰「牛仙客不才,濫登相位,大夫國之懿親,豈得坐觀其事?」李適之將他的話轉報玄宗,玄宗大怒,在廷上質問周子諒,他無言以對。玄宗於將他在朝堂上杖責,然後流放到瀼州,他在流放路途上死於藍田。.

新!!: 县尉和周子谅 (唐代) · 查看更多 »

周利贞

周利贞(),字正,汝南郡庐江县(今安徽省庐江县)人。唐中宗时酷吏,神龍革命(又稱五王政變),五王中的三王桓彥範、敬晖、袁恕已等人被他所虐杀。.

新!!: 县尉和周利贞 · 查看更多 »

周朝官制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新!!: 县尉和周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傅游艺

傅游艺(),字元综,又名武游艺,卫州汲县人,郡望为北地泥阳,武周官员,武则天登基后曾經短暂拜相,被稱呼為酷吏。.

新!!: 县尉和傅游艺 · 查看更多 »

唐璘

唐璘,字伯玉。福建古田人。 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授吴县县尉。辟为淮东运司催辖纲运官。曾任监察御史、广西通判、太常少卿。因病去世。 Category:古田人 Category:唐姓 Category:嘉定十年丁丑科進士.

新!!: 县尉和唐璘 · 查看更多 »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新!!: 县尉和唐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商鞅

商鞅(),中國戰國時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但商鞅在变法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打击旧贵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报复,最终身亡。 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学派后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后学著作汇编成《商君書》。司馬遷著《史記》時,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尸佼合立於《公孙鞅传》。.

新!!: 县尉和商鞅 · 查看更多 »

典史

典史是中國古代官制,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典史始设于元朝,原本職責是「典文儀出納」。明清两代均有设置典史,掌管缉捕、稽查狱囚,属于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但在县里的县丞、主薄等职位裁并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因此典史职务均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属于“朝廷命官”。 洪武十三年,典史的月俸是月米三石。清代典史年俸银31两5钱2分,养廉银80两。.

新!!: 县尉和典史 · 查看更多 »

元載

元載(),字公輔,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鳳翔縣)人,唐朝中期官员。.

新!!: 县尉和元載 · 查看更多 »

元朝官制

元朝官制。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統治体系,如各机构中以蒙古为长,汉人、南人为副。元朝对宗教特别重视(佛教、喇嘛教、道教),而且对手工业、水利等生产部门比较重视。.

新!!: 县尉和元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四明昌国余氏

四明昌国余氏,南宋宁理宗时期的望族,出自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居昌国县(今舟山市定海区)。与东钱湖史氏为世交。后代聚居鄞县、定海,如鄞县余隘余氏和定海小展余氏。.

新!!: 县尉和四明昌国余氏 · 查看更多 »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潤州丹陽(今江苏省丹阳市)人,祖籍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 晉朝高士皇甫謐之後,十歲能屬文,張九齡很看重他,呼為小友。天寶十五年(755年)進士第一,授無錫尉。安史之乱爆發,“烽火惊戎塞,豺狼犯帝畿”,。大曆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佐,表掌書記,任左拾遺、右補闕,又奉命出使江表。大歷五年(770年),回丹陽(今江苏省丹阳市)省親,卒於家。與其弟皇甫曾皆工於詩,他的《巫山峽》詩云:“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被譽為唐人詠巫峽最佳,《全唐诗》稱他“天机独得,远出情外。”,大歷十才子之一。.

新!!: 县尉和皇甫冉 · 查看更多 »

王璿 (唐朝)

王璿,字希琢,出自琅琊王氏,武周时代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 《旧唐书》、《新唐书》没有他的传,十世祖是东晋尚书令王彪之,曾祖父是王猛是南朝陳東衡州刺史、應陽成公。祖父王纊是唐朝的鼓旗將軍、楚州刺史(王璿次子王同人墓志记载为王续,官吏部侍郎赠魏州刺史),父亲王德儉在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时任中书舍人,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侯善业、袁公瑜等人拥戴武昭仪为皇后有功,后任至御史中丞、歸仁縣男。在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时追赠六人官爵,他父亲王续被追赠魏州刺史,王德儉本人追赠兖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八月十九,營繕大匠(将作大匠)王--被武则天任命为夏官尚書(兵部尚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九月廿二,他和其他的宰相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还有孔思元、任令輝,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了岭南,在相位仅三十三日。按旧唐书记载,长安元年(701年),又赐德俭子殿中监王璿实封二百五十户,长安三年(703年)他官职为金紫光禄大夫、行殿中监兼检校奉宸令、琅耶县开国子,之后史书没有他的相关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他的儿子有左衛中郎王大有、泗州刺史王同人、荊府功曹參軍王既濟、南和县尉王休明、博州別駕王休光、相州刺史王休名、解县令王休言。 2013年7月,西安市航天学校内的唐代墓葬群中,其中一座高阳郡君许氏夫人墓,出土墓志一盒,载:“维龙朔元年(661年)岁次辛酉十月癸亥朔廿三日乙酉,大唐故楚州刺史归仁公夫人高阳郡君许氏之柩窆於雍州万年县义善乡兴善坊西。”按楚州刺史归仁公夫人高阳郡君许氏即是王德俭之妻。.

新!!: 县尉和王璿 (唐朝) · 查看更多 »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寫場面雄闊的邊塞詩,而有“詩家天子”(或作“詩家夫子”)、 “七絕聖手”、“开天聖手”、“詩天子”的美譽。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新!!: 县尉和王昌龄 · 查看更多 »

秦朝官制

国的政治制度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之后,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这些体系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的汉魏等朝延袭,其监察官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新!!: 县尉和秦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程顥

程顥(),字伯淳,号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程顥與其弟程頤,皆理學大師,世稱“二程”。早年與程頤共師周敦頤。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後追封“豫国公”,配祀孔廟。.

新!!: 县尉和程顥 · 查看更多 »

留正

留正(),字仲至,宋朝泉州永春人。 绍兴进士,初为江阳县尉。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任权吏部尚书,论大臣不能图恢复之计,而出知绍兴府、赣州、隆兴府。淳熙九年(1182年)出任知成都府兼四川制置使。为官廉政刚直,平定西羌。十三年(1186年),知枢密院事,又为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十六年(1189年),拜右丞相,成为对金国主和派的领袖。绍熙元年(1190年)为左丞相。推荐赵汝愚、黄裳等大臣。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宋孝宗驾崩,光宗因病不能执丧,留正等屡请立嘉王为太子,光宗初许之,又出一御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此语不明不白,留正惧而称疾罢政。后得知赵汝愚等人有強迫宋光宗內禪之谋,留正遂逃出临安。 宋宁宗时和韩侂胄不和,1194年八月,罢相。后谪邵州。.

新!!: 县尉和留正 · 查看更多 »

隋朝官制

隋朝官制,上承魏晋南北朝的制度,而有大幅度之改革,在组织上比较完备。职掌、品级、俸、禄的规定也比较具体,是秦汉以来官制的一个总结。对于之后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官制有重大影响。但是,中枢虽五省分设,除了尚书省无事不总以外,其他各省,职掌并不十分明确,直到唐太宗的时候,才建立了分工明确的三省制度。.

新!!: 县尉和隋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韦济

韦济(),字济,唐朝鄭州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人。武则天、唐中宗时宰相韦嗣立第三子,唐玄宗时官员,以文章闻名当时,官至尚书左丞。.

新!!: 县尉和韦济 · 查看更多 »

韩皋

韩皋(),字仲闻,唐代大臣,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德宗时宰相韩滉之子。.

新!!: 县尉和韩皋 · 查看更多 »

聶夷中

聶夷中(),字坦之,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诗人。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 生年不詳。出身貧寒,“奮身草澤,備嘗辛楚”,由於兵革多務,時局動亂,久居長安,“皂裘已弊,黄粮如珠”,咸通十二年(871年)中進士,官至華陰(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詩多五言之作,如《傷田家》、《公子行》等,多諷喻時政、反映农民疾苦。另外,他可能也是《悯农》詩的原作者。《唐才子傳》稱他“傷俗憫時”、“警省之辭,裨補政治”。一說卒於后梁初年。.

新!!: 县尉和聶夷中 · 查看更多 »

西汉官制

汉承秦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与秦朝不同的是,汉朝实行封建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汉初,天下五十余郡,汉朝直辖的仅十五郡而已。所以,汉朝的官制中王国、侯国官制有自己的特点。汉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设立了内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对,这种内外分治的制度伴随着相权与皇权此消彼长的整个历史过程,在汉之后的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演化中都有所体现。汉朝录用官吏的征辟制度和举孝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先秦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度及其孑遗,开创了中国延绵数千年的文官治国制度。.

新!!: 县尉和西汉官制 · 查看更多 »

馬季良

季良,字元之,中国北宋开封府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新!!: 县尉和馬季良 · 查看更多 »

馬燧

燧(),字洵美,汝州郟城(今河南省郟縣)人。唐朝官员、武将。嶽麓山道林精舍之創建人。.

新!!: 县尉和馬燧 · 查看更多 »

马戴

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 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為龍陽(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終太學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間,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為国子、太常博士。 工於詩,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稱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新!!: 县尉和马戴 · 查看更多 »

諸葛爽

諸葛爽(),山东博昌人,生年不详,唐朝将领,一度控制河陽,在朝廷和黄巢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齐政权之间摇摆不定。.

新!!: 县尉和諸葛爽 · 查看更多 »

许远

許遠(),字令威,杭州盐官县(治所在今浙江省海宁市伊桥乡)人。唐朝地方官员。 安史之乱时为睢阳郡太守,与張巡死守睢阳城而知名。城破被送至洛阳,后被杀害。與張巡並稱「雙忠」,在中國各地被廣泛地奉祀為神,在閩南,泉州安溪人奉其為鄉土保護神之一。.

新!!: 县尉和许远 · 查看更多 »

许浑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武周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晚唐代表诗人之一、官员。 贞元四年(788年)出生。元和元年(806年),娶妻大梁梁氏。大和六年(832年)进士,开成元年(836年)冬至南海,入卢钧幕。开成三年春,擔任当涂县尉;会昌元年(841年),任太平县令。会昌元年冬,升官监察御史,会昌四年,擔任润州司马。宣宗即位,由京口返京。大中三年,复拜监察御史,“抱疾不任朝谒,坚乞东归”。后出为睦州。大中五年,分司东都洛陽,与河南尹刘瑑有往來。大中七年,以员外郎自京出刺郢州刺史,世称许郢州。咸通元年(860年)六月往会稽镇压浙东农民起义。晚年退隐,居丹阳丁卯桥。,世稱许丁卯。卒年不詳,一般以為大約卒於大中九年至咸通二年年間。 许浑写诗多律诗与绝句,《唐诗鼓吹》选其七言律诗達三十一首,大都是游踪山林与赠别之作,因诗中用“水”字甚多,人称“许浑千首湿”。句法圆稳工整,“声律之熟,无如浑者”,当时著名诗人杜牧、韦庄以及宋代之陆游均极其推崇,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山雨欲来风满楼”即其著名诗句。。自编有《丁卯集》。《全唐诗》收其诗十一卷,存诗五百余首。其詩的評價在歷史上頗為懸殊,然在歷代的被討論度皆甚高,持讚揚或批評許渾言論者皆為數不少,在唐代詩人中亦是個不太多見的現象。.

新!!: 县尉和许浑 · 查看更多 »

贾似道

賈似道(),字師憲,南宋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人,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权。 德祐元年(1275年),似道亲出督师。二月,至安庆鲁港,与元兵相遇,大将夏贵先已决计降元,至是不战而去,且扬言前锋已败,摇动军心,致全军溃散。战时私自与元朝議和,事闻,似道罢官、贬逐。八月,被监送官郑虎臣杀于漳州。未久,宋亡。.

新!!: 县尉和贾似道 · 查看更多 »

郭仲词

郭仲词,《旧唐书》作郭仲辞,唐朝官员,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穆宗的驸马。 郭仲词是郭子仪的曾孙,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孙子,父亲郭钊,母亲沈氏是沈明和长林公主的女儿。郭仲词官至万年县尉,娶饶阳公主。开成二年(837年),唐文宗让殿中少监郭仲文袭父太原郡公,制上,给事中卢弘宣封敕上奏,郭仲文冒嫡不应袭封。郭钊妻沈氏是公主之女,唐代宗皇帝外孙女,其子郭仲词尚饶阳公主。如果郭仲文承嫡,则沈氏当黜,郭仲词也不应该娶公主。唐文宗下诏,以万年县尉郭仲辞袭封。郭仲文因为是太皇太后之侄,不问罪。之后任命郭仲词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殿中少监、驸马都尉,袭封太原郡公。.

新!!: 县尉和郭仲词 · 查看更多 »

阿雲案

阿云案又稱登州阿云案,為北宋时發生在京東東路登州(今山东省境)的一起謀殺未遂案,記載於《宋史》卷二百一,志第一百五十四,刑法三,及《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刑考,詳讞。此案在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引發了律敕之爭,學界有人認為此乃新舊黨爭的一部分。.

新!!: 县尉和阿雲案 · 查看更多 »

薛居实

薛居实(),宋朝诗人、政治人物。字去华,明州鄞县人。.

新!!: 县尉和薛居实 · 查看更多 »

薛能

薛能(),字太拙,唐朝汾州人。 會昌六年(846年)登狄慎思榜進士,任盩厔县尉。李福任滑州節度使時,任薛能為觀察判官。後歷官御史、都官、刑部員外郎等,又隨李福遷官西蜀。咸通年間中,代理嘉州刺史,又先後遷任主客、度支、刑部郎中、同州刺史、京兆大尹等職。咸通十二年(871年),路岩被贬为貶為劍南西川節度使。路岩出城時,路人紛紛向他投擲瓦礫。薛能是路岩在相位时所拔擢,路岩告訴薛能道:“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薛能举笏答称:“向来宰相出任,京兆府无发兵防卫先例。”路岩感到惭愧。 出任感化軍節度使,後入朝授工部尚書。又出任徐州節度使、忠武節度使。廣明元年(880年)九月,麾下周岌叛亂,自稱留後,逐节度使薛能。薛能想奔襄阳,乱兵追杀之,并杀其全家。 詩風仿效陶潛,又常以李白自許,《全唐詩》錄有其作《牡丹四首》。洪迈评论说:“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

新!!: 县尉和薛能 · 查看更多 »

薛朋龟

薛朋龟(1074年—1146年),宋朝政治人物、诗人,字彦益,四明鄞县人。.

新!!: 县尉和薛朋龟 · 查看更多 »

闾丘晓

閭丘曉(),唐朝官员。 曾官濠州刺史。安禄山起兵反唐,龙标县尉王昌龄返鄉看望家人,卻被闾丘晓所杀。757年,閭丘曉在譙郡,因延誤軍機,導致張巡殉國。張鎬率軍趕到時,睢陽已陷落三天。张镐按军律杀之。曉臨刑之際,以家中有親人待養為由向張鎬求饒,张镐答:“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曉慚愧,無言以對。.

新!!: 县尉和闾丘晓 · 查看更多 »

董德妃 (後周太祖)

董氏(),镇州灵寿人,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的妃子。 董氏的祖父董文广在唐末当过州录事参军,其父董光嗣当过赵州昭庆县尉,均为小官。董氏美貌出眾,自幼聪慧,有音乐天分,多才多藝。七岁时镇州兵乱,董氏走失,被潞州牙将所获,收为养女,十分疼爱。十三岁时,她的长兄董瑀四处寻访妹妹下落,终遇见其养父,养父母欣然将她归还。董瑀让她嫁给了同乡刘进超。刘进超在后晋做了小吏。 后晋灭亡,刘进超死于契丹兵乱,董氏寡居于洛阳。郭威第二任妻子杨氏与董氏为乡亲,平时常说董氏贤德。郭威随刘知远路经洛阳时,回忆杨氏的话,以礼纳为妾。951年,后周建立时,郭威第三任妻子张氏在此前被害,未册立皇后,以董氏为德妃。 董妃的大哥董瑀,拜左贊善大夫,二哥元之、三哥自明,都累官歷郡守。 Category:後周妃嬪 Category:灵寿人 ~.

新!!: 县尉和董德妃 (後周太祖) · 查看更多 »

蒋善合

蒋善合(),墓志上名为蒋合,字玄符,洛阳人,隋末唐初民变人物、官员。 大业八年(612年),授建节尉。从山东义军首领孟海公起兵,占据郓州。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孟海公被窦建德在周桥击败,手下军队被窦建德收编后与徐圆朗的军队被派到洛阳救援王世充。五月窦建德、孟海公等被唐军击败被俘至长安处死,六月蒋善合以郓州之地降唐,被任命为戴州禹城县令。孟海公的從弟戴州刺史孟啖鬼以孟海公的儿子孟义为首领,在曹、戴二州起兵反唐,並打算聯絡蒋善合一同發難,可是蒋善合暗中召集亲信,设伏殺了孟啖鬼,被唐朝授为大将军、郓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不久授持节郓州诸军事、郓州刺史。武德六年(623年),转任扶州刺史(今四川九寨沟附近)。贞观三年(629年),检校松州都督(今四川松潘)。八年,去长安九成宫朝见唐太宗时病逝,贞观十年十月十七日,迁葬於洛阳之北邙山。.

新!!: 县尉和蒋善合 · 查看更多 »

金朝官制

金朝官制。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朝代,特点是合女真及汉族之制为一,而采用汉族官制为多。女真旧制,则多数保存于兵制和户籍制度之中。.

新!!: 县尉和金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苗晉卿

苗晉卿(),字元輔,上黨壺關人。唐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官员,官至侍中(宰相)。.

新!!: 县尉和苗晉卿 · 查看更多 »

逢萌

逢萌,字子康。中国东汉隐士。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县)人。 逢萌家境贫寒,在县供职,为亭长。县尉经过亭,逢萌候迎拜见,既而扔掉盾感叹:“大丈夫怎能给别人使唤!”于是长安受学,通《春秋经》。当时王莽杀其子王宇,逢萌对友人说:“三纲断绝了!不离开,就会赶上灾祸。”于是解冠挂东都城门,回家,率领家属渡海,客居辽东郡。 逢萌善推阴阳祸福。预知王莽将败,头戴瓦盆先为王莽哭丧于市:“新啊新啊!”于是躲了起来。汉光武即位,他隐居琅邪郡劳山养志修道。人都被他的道德感化。 北海郡太守一向听说逢萌高尚,派官吏拜见致礼,逢萌不答谢。太守怀恨而将他捕拿。官吏叩头说:“逢子康大贤,天下共知,他所在之处,人们尊敬如父,去了一定抓不到,只是自己受辱。”太守打怒,把他捕入狱中,再派其他官吏。走到劳山,当地人都用兵弩保卫逢萌。官吏被伤流血,逃了回来。后来诏书征召逢萌,逢萌自称年老,经常迷路。朝廷曾多次征召,固辞不受,以长寿而终。 逢萌与同郡徐房、平原郡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晓阴阳,身怀道德行为放荡。徐房与李子云养徒各千人,王君公遇到乱世没有走,卖牛隐藏自己。时人称他:“避世墙东王君公。” 元杂剧全名《东都门逢萌挂冠》或《神武门逢萌挂冠》,姚守中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

新!!: 县尉和逢萌 · 查看更多 »

陳友定

陳友定(),也有作陈有定,字國安,又说字安国、永卿,元末福建福州府福清县玉涧人,少年时流转至汀州府清流县务农务工,后加入元朝政府军,元末明初参与了镇压元末民变的战争,因战功而最终升为福建最高长官,作为忠于元朝政府的官员掌控福建,曾平定福建战乱,最后因败于朱元璋,自杀未遂而被押赴南京处决。.

新!!: 县尉和陳友定 · 查看更多 »

陸去泰

陆去泰,唐朝經學家,儒学学者。 陆去泰原为江夏县尉。唐朝内府旧书,自唐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褚无量请缮录补第,唐玄宗下诏在东都乾元殿东厢整理,推荐陆去泰、闻喜尉卢僎、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校定。唐玄宗以張說、徐堅、贺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余欽、孫季良为十八學士。唐玄宗改集仙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张说知院事,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陆坚为学士,国子博士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考功员外郎赵冬曦、监察御史咸廙业、门下省的左补阙韦述、李子钊、陆去泰、吕向、拾遗毋煚、太学助教余钦、四门学博士赵玄默为直学士。陆去泰官至左右补阙内供奉。.

新!!: 县尉和陸去泰 · 查看更多 »

陆元方

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武周官员,两度出任宰相。.

新!!: 县尉和陆元方 · 查看更多 »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特別因首創“寓言”體,留下“黔之驢”“臨江之麋”“捕蛇者說”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復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韓文古,柳文秀。.

新!!: 县尉和柳宗元 · 查看更多 »

林蕴

林蕴,字复梦。福建莆田人。唐朝官员。 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推官。806年,刘辟谋反后,林蕴不从被关押,后斥为唐昌县尉。刘辟败后,林蕴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复坐赃,流放儋州而卒。 Category:唐朝推官 Category:唐朝县尉 Category:唐朝礼部员外郎 Category:唐朝邵州刺史 Category:莆田人 Y.

新!!: 县尉和林蕴 · 查看更多 »

李周 (宋朝)

李周,字纯之,北宋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 李周中进士,任长安县尉,转任洪洞县令、云安县令。在云安免盐井之税百万。后来在施州担任通判,后来改任判西京(洛阳)国子监。宋哲宗即位後,召入京师,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后来李周历任秘书少监、陕西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知陕州、集贤殿修撰。.

新!!: 县尉和李周 (宋朝) · 查看更多 »

李商隐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新!!: 县尉和李商隐 · 查看更多 »

李元素 (亳州)

李元素(),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李敬玄之弟,唐朝官员、武周时代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李元素有吏才,初为武德县令。当时怀州刺史李文暕横征百姓献金银造佛像,官吏不敢有异议。李元素抗词李争,李文暕减损其制,以家私之财助营。692年八月十六,检校地官侍郎李元素被武则天任命为文昌右丞(尚书右丞)、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九月廿二,他和其他的宰相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还有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长史任令輝,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了岭南。694年十月壬申,以文昌右丞李元素为凤阁侍郎(中书侍郎),右肃政中丞周允元检校凤阁侍郎,并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明堂县尉吉顼、合宫县尉来俊臣密告箕州刺史刘思礼、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凤阁舍人(中书舍人)王勮谋反。河内王武懿宗(武则天伯父武士逸的孙子)命刘思礼牵连朝廷官员,说这样可以免死。刘思礼诬告凤阁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孙元亨、李元素、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及王勮的哥哥泾州刺史王勔、弟弟监察御史王助等,共三十六家,697年正月廿四,全被灭族。神龙初年被昭雪。 子李志德,隴州刺史。李志德生李构。.

新!!: 县尉和李元素 (亳州) · 查看更多 »

李勉

李勉(),字玄卿。唐朝宗室、官员。 曾祖李元懿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父李择言,曾为汉、褒、相、岐四州刺史。李勉幼通經史,沉雅清峻,官至開封尉。安史之亂時,随唐肃宗来到灵武,拜监察御史。入朝為太常少卿。因不附和李辅国,出为汾州、虢州刺史。大历二年(767年),入朝拜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與鱼朝恩不和,不久罷官。大历四年,任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大历十年(775年),内召为工部尚书。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留后田神玉逝世后,下诏命李勉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未行。第二年,复诏李勉为汴宋节度使,移理汴州。 779年,唐德宗登基,加检校吏部尚书,寻加平章事。建中元年(780年),检校左仆射,充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余如故。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反,李勉守汴州城数月,无外援,南奔宋州。李勉回朝,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 贞元元年(785年)盧杞徙澧州(今湖南澧縣)。德宗謂李勉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何不知!卿如其狀乎?」李勉謂德宗曰:「眾人皆言盧杞奸邪,而陛下獨不知。此所以為奸邪也。」李勉累次上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788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太傅,諡貞簡。 四子:李纘、李縝、李緯、兵部員外郎李约。.

新!!: 县尉和李勉 · 查看更多 »

李颀

李颀(),唐代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后长居颖阳(今河南登封),唐代诗人。 李頎出身於唐朝士族趙郡李氏,常服餌丹砂,“甚有好顏色”,因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立志刻苦读书,隐居颍阳苦读十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賈季鄰榜进士及第,曾为新乡县尉,始終未得迁调,天寶十載前即辞官歸隱。餘事不詳。 李頎性格超脱,厌薄世俗,以寫詩稱著,與詩人王維、王昌齡、高適等來往密切。他的詩秀麗雄渾,內容與體裁頗為廣泛。又以五言、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见长,清代王士祯评:“盛唐七言诗,老杜外,王维、李颀、岑参耳。”。他尤以边塞诗著稱,格调雄浑奔放,慷慨激昂。李頎的代表作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房给事》。著有《李颀集》。《全唐诗》录其诗3卷,共127首。.

新!!: 县尉和李颀 · 查看更多 »

李林甫

李林甫(),小名哥奴,號月堂,陕西人。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出任礼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任相十九年。李林甫任相期间主要对唐高宗以来逐渐恶化的冗官现象进行了整顿,并编订《长行旨》改革地方财政,在京师设置常平仓解决长安长期的缺粮情况,编订《唐六典》等。后期因卷入唐玄宗震慑太子李亨一案而开罪唐肃宗,又与杨国忠不和导致身后名声急剧恶劣。.

新!!: 县尉和李林甫 · 查看更多 »

杨再思

楊再思(),名綝,中国唐朝的大臣,封鄭恭公,在武则天的武周时代和唐中宗时担任宰相,史家多批评他的阿谀。.

新!!: 县尉和杨再思 · 查看更多 »

杨损

杨损(),字子默。虢州弘农县人。唐朝官员。 杨嗣复之子。以門荫受官,为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尉。三次升迁為京兆府司录参军,入京擔任殿中侍御史。當時宰相路巖想擴建住宅,請楊損移開馬厩,杨损不肯。路巖不悅,改派杨损出京按狱黔中。路巌罢相,卢携作宰相,复拜给事中,出京为陕虢观察使。一年後,改任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累官检校刑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不久再留任青州,年过六十,卒于镇上。.

新!!: 县尉和杨损 · 查看更多 »

杜审言

杜审言(),字必简,唐朝著名诗人、官员。杜审言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

新!!: 县尉和杜审言 · 查看更多 »

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新!!: 县尉和杜甫 · 查看更多 »

杜鵬舉

杜鵬舉(?-?)。生卒年不詳。唐代濮州(今濮陽)人,唐朝官员。.

新!!: 县尉和杜鵬舉 · 查看更多 »

桂万荣

桂万荣,南宋政府官员,生平事迹难考,字梦协,庆元年间进士。慈溪人(今浙江慈溪)。曾历职余干县尉,建康司理参军,朝散大夫,宝章阁直学士,常德知府。.

新!!: 县尉和桂万荣 · 查看更多 »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南昌市西北的梅岭,是一个中低山山岳型的国家森林公园。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植被丰富,有植物600多类2,000余种,有“洪崖丹井”、“天下第八泉”及“洗药湖”等多处历史文化古迹。.

新!!: 县尉和梅岭国家森林公园 · 查看更多 »

正九品

正九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從八品、高于從九品的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基层官员。.

新!!: 县尉和正九品 · 查看更多 »

正八品

正八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次于從七品、高于從八品的官员,在多数朝代为县级官员的属官。.

新!!: 县尉和正八品 · 查看更多 »

武儒衡

武儒衡(),字庭硕,河南缑氏人。唐朝官员。 武則天一族,從兄宰相武元衡。祖父武平一,官至修文馆直学士。生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二十四歲時,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任伊阙尉,不久改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宪宗时,累迁户部尚书。长庆元年(821),元稹任中书舍人,一日中书省同僚一起食瓜,武儒衡一面挥扇驱蝇,一面斥叱:“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聽了臉色大變。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卒,年五十六。.

新!!: 县尉和武儒衡 · 查看更多 »

汪大猷

汪大猷(),南宋政治外交人物,曾出使过金国。字仲嘉,号适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父亲汪思温,北宋政和年间进士,曾为朝官。.

新!!: 县尉和汪大猷 · 查看更多 »

沈明

沈明,或作沈羽,唐朝官员,湖州武康县人。唐代宗的驸马。 沈明是国子祭酒、修史学士沈伯仪的玄孙,他的祖父是武功县县尉沈浩源。沈浩源有子沈廙、沈庠。沈廙是沈明的父亲,生子沈周、沈明、沈琚、沈珂。沈明官至卫尉少卿。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唐代宗之女长林公主出嫁沈明时,厌翟车残破,最后改乘金根车。沈明和长林公主的女儿沈氏嫁给了郭暧和升平公主之子郭钊,沈氏和郭钊生子郭仲词。.

新!!: 县尉和沈明 · 查看更多 »

洪秀全

洪秀全(),又名洪日,是清末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民變领袖以及太平天国的建立者。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廣州市花都區)人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四十二。 洪秀全早年曾接触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1851年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兵反抗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1853年攻取江寧府(今南京),改名天京,以其作为首都。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富庶一帶,撼動清廷稅收來源。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於其死後旋即滅亡。.

新!!: 县尉和洪秀全 · 查看更多 »

溫大雅

溫大雅(),字彥弘,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省祁縣)人。 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溫君悠(溫君攸),官至隋朝泗州司馬。溫大雅有弟溫大臨(溫彥博)、溫大有,大雅兄弟小時候,薛道衡稱其兄弟皆有卿相才。温大雅入仕为东宫学士、长安县尉,以父忧去职。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為太原留守時,以大雅為留守府記室參軍,專掌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随军撰成《大唐创业起居注》,记李渊雄才大略。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入长安称帝,當時礼仪皆由大雅等人制订。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後為秦王李世民所重用。 玄武門之變後,擢升禮部尚書,受爵黎國公。贞观三年(629年),久劳成疾,病逝长安,谥号“孝”。高宗朝追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大丞相唐王官属记》二卷、《今上王业记》六卷和《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史称“诸温儒雅清显……皆抱廊庙之器,俱为社稷之臣。”.

新!!: 县尉和溫大雅 · 查看更多 »

斛斯政则

斛斯政则(),字公宪,京兆鄠县(今陕西省鄠县)人。他精于马政,一直为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几代帝王养马、训马。官至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封清河县开国子,谥号恭公,陪葬在唐太宗昭陵。.

新!!: 县尉和斛斯政则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县尉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