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指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雙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包括以下科目:.

35 关系: 单纯疱疹病毒古菌多瘤病毒科天花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乳頭多瘤空泡病毒乳頭瘤病毒科传染性软疣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地球歷史圓環病毒科利巴韦林分子病毒学囊泡病毒科噬菌体CccDNA犬细小病毒矮化病毒科绿藻病毒ATCV-1细小病毒科組合肉疱疹病毒科病毒概論生物病毒分类表牛肉盐酸阿比朵尔鹦鹉喙羽症長尾噬菌體科逆转录酶SsDNA病毒SV40核糖核酸病毒核质巨DNA病毒棒狀病毒科正义单链RNA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1 and -2),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中的感染人类的两类。 HSV-1 和 -2都是普遍存在且接触传染的。当患者产生和释放病毒时,单纯疱疹病毒就会传播。第一類型單純疱疹(HSV-1)與口腔周圍、眼角膜結膜炎及上半身感染的皮膚炎有關;第二類型單純疱疹(HSV-2)則與生殖器、新生兒疱疹及下半身感染的皮膚炎有關。。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口、唇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粘液膜上出现水泡。 病灶显示疱疹状的病毒典型的痂。在病发时,病毒会产生非常轻微或异常症状。 然而,作为亲神经的和神经侵入性的病毒,HSV-1和-2通过潜伏并避开免疫系统,驻留在人体神经细胞内。在第一次感染后,部分患者经历病毒再激活或暴发散发期。 发病时,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变得活跃,通过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出现病毒复制和释放,导致新的疼痛。.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 查看更多 »

古菌

古菌(Archaea,来自,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稱古細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它們與细菌有很多相似之處,即它们没有细胞核与任何其他膜结合细胞器,同時另一些特徵相似於真核生物,比如存在重复序列与核小体。 过去曾经将古菌和细菌一同归为原核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古细菌”,但这种分类方式已过时。事实上古菌有其独特的进化历程,并与其它生命形式有显著的生化差异,所以现在将其列为三域系统中的一个域。在这个系统中,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各为一个域,并进一步划分为界与门。到目前为止,古菌已被划分为公认的四个门,随着进一步研究,还可能建立更多的门类。在这些类群中,研究最深入的是泉古菌门与广古菌门。但对古菌进行分类仍然是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古菌都无法在实验室中纯化培养,只能通过环境宏基因组检测来分析。 古菌和细菌的大小和形状非常相似,但少数古菌有不寻常的形状,如嗜鹽古菌拥有平面正方形的细胞。尽管看起来与细菌更相似,但古菌与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在一些代谢途径(如转录和转译)有关酶的相似性上。古菌还有一些性状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由依赖醚键构成的细胞膜。与真核生物相比,古菌有更多的能量来源,从熟悉的有机物糖类到氨到金属离子直到氢气。(如)可以以太阳光为能源,其它一些种类的古菌能进行;但不像蓝藻与植物,没有一种古菌能同时做到这两者而进行光合作用。古菌通过分裂、出芽、断裂来进行无性生殖,但没有发现能产生孢子的种类。 一开始,古菌被认为都是一些生活在温泉、盐湖之类极端环境的嗜极生物,但近来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其实十分广泛,从土壤、海洋、到河流湿地。它们也被发现在人类的大肠、口腔、与皮肤。尤其是在海洋中古菌特别多,一些浮游生物中的古菌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大的生物群体。现在,古菌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没有已知的作为病原体或寄生虫的古菌,他们往往是偏利共生或互利共生。一个例子是,生活在人和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帮助消化,还被用于沼气生产和污水处理。嗜极生物古菌中的酶能承受高温和有机溶剂,在被生物技术所利用。.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古菌 · 查看更多 »

多瘤病毒科

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idae)是一種雙鏈DNA病毒,這類的病毒會造成腫瘤,其中有些種類會感染人的呼吸系統、腎臟或腦部。 下有一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多瘤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類傳染病。患者一般在染病後的12天內,出現包括發燒、肌肉疼痛、頭痛等近似普通感冒的症狀。幾天後,其口咽部分的粘膜會長出紅點,身體多處地方亦會長出皮疹(以臉部居多)。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由前者引發之天花又被劃分為四種形式:典型、惡性、出血型、緩和型。其中,多數未曾接種疫苗者均會出現典型天花的症狀。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變程度比上述四種的都要溫和,但卻非常罕見。 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呼吸道與皮膚皰疹分泌物均載有病毒,故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可減低患病的風險。多種痘病毒疾病的病癥均與天花的如出一轍。專家需利用進行病毒培植以確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測試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細節。接種天花疫苗為預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並沒有認可的抗天花藥物。一旦出現確診病例,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護,有時亦會配以舒緩性療法加大療效。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各類併發症或後遺症(如失明)。不同類型的天花所引發的病死率有所參差;最為常見的典型天花約奪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 古埃及或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首名天花病人,專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文獻亦有記載這種疾病。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天花於世界多個地方展開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歷史上,有不少國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過天花。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此病對群眾的威脅。最終,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天花 · 查看更多 »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Baltimore classification)是一種由戴維·巴爾的摩建立的以基因組和病毒轉錄mRNA方式為區分的病毒分類系統。 世界上的病毒千奇百怪,数量极多,生活周期又各具特征。病毒仅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自己又没有蛋白质翻译需要的一系列条件,所以只能依赖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翻译mRNA上的遗传信息。所以,病毒怎么样把它的基因组变成细胞能够识别的mRNA就是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美国病毒学家David Baltimore根据不同的病毒基因组产生mRNA方式的不同进行了分类,这就简化了病毒特殊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和内涵。.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 · 查看更多 »

乳頭多瘤空泡病毒

乳頭多瘤空泡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其中包括乳頭瘤病毒科(Papillomavirus)及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us)两类,取其前两个字母,合称Papovaviruses。乳頭多瘤空泡病毒外表呈現正二十面體,不會製造脂蛋白,他容易感染人類和其他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 category:DNA病毒 category:病毒学.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乳頭多瘤空泡病毒 · 查看更多 »

乳頭瘤病毒科

乳頭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是雙鏈DNA病毒的一科,該類病毒會導致腫瘤,但大多情況不會成為癌症,僅有少數種類會導致子宮頸癌。 下有一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乳頭瘤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特征性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传染性软疣 · 查看更多 »

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

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Fuselloviridae)是雙鏈DNA病毒中的一個科,該類病毒外觀呈紡錘狀,主要感染於古細菌。 下有一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 · 查看更多 »

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計起,科學家估計大約有46億到50億年之間。而因為表述這麼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可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將地球形成的時間設定為凌晨零時,而此時此刻為翌日的凌晨零時),每秒大約代表5萬3000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在137億年前,以此模擬時間來說約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地球歷史 · 查看更多 »

圓環病毒科

圓環病毒科(Circoviridae),又譯作圓形病毒科。是單鏈DNA病毒中的一科,目前較少被研究。 底下有二個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圓環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Ribavirin,俗称病毒唑),是一种抗病毒药,属合成核苷类药,1970年由ICN制药公司Joseph T. Witkowski合成。对许多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尚不清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只许可用于配合长效干扰素治療丙肝、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某些出血热(WHO)的治疗。.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利巴韦林 · 查看更多 »

分子病毒学

分子病毒学是1950年代分子生物学兴起以来将分子生物学方法运用于病毒学而形成的一门学科。1960年代以来,DNA病毒和RNA病毒的复制机制都得以阐明,一类亚病毒被发现;建立了绝大多数病毒基因组的无性繁殖系;某些病毒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一些病毒的基因表达调控原理被发现。病毒基因组学、病毒免疫学都得以长足进展。病毒的诊断和预防都有了一系列进步。 其方向主要包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分子病毒学 · 查看更多 »

囊泡病毒科

囊泡病毒科(Ascoviridae)是雙鏈DNA病毒中的一個科,該類病毒主要感染無脊椎動物,下有一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囊泡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病毒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較為熟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T2噬菌體。 跟別的病毒一樣,噬菌體只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大部分噬菌體還長有「尾巴」,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體內。超過95%已知的噬菌體以雙螺旋結構的DNA為遺傳物質,長度由5,000個碱基对到5,000,000個碱基对不等;餘下的5%以RNA為遺傳物質。正是通過對噬菌體的研究,科學家證實基因以DNA為載體。(见赫希-蔡斯实验)整個噬菌體的長度由20納米到200納米不等。它們的基因組可含有少至四個、多至數百個基因。在注射其基因組進入細胞質後,噬菌體在細菌內複製。噬菌體是在生物圈中最常見的和多樣化的實體。 噬菌體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體,而且經常都伴隨着細菌。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內臟裡,都可以找到噬菌體的蹤影。目前世上蘊含最豐富噬菌體的地方就是海水。在海平面,平均每毫升的海水即含有9×108個病毒粒子(virions),並使海水中70%的細菌受到噬菌體的感染。 噬菌体的命名是由希腊语词汇“吞噬”(φαγεῖν)的首字母Φ開始,然後加上一組序號。 在蘇聯、中歐和法國,噬菌體都曾用作抗生素的替代品,作為醫療用品的時間超過90年。英国广播公司 地平线系列(1997年):The Virus that Cures,一部关于噬菌体药物的纪录片。噬菌體治療已經被更多國家的醫師接受,它們被看作是對於許多細菌的菌株可能的治療。.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噬菌体 · 查看更多 »

CccDNA

cccDNA即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是一种有三级结构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最早是在噬菌体中发现的,而在自然界中被DNA病毒(如多瘤病毒科)感染的其它细胞中也有发现。.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CccDNA · 查看更多 »

犬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2型(Canine parvovirus type 2 ,CPV2)是一种主要感染犬的传染性病毒。该病传染性强。犬之间通过对于其粪便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该病。没有母源抗体或疫苗保护的幼犬的症状尤为严重。该病有两种表现型:心肌炎型与肠炎型。肠炎型的共同症状为严重的呕吐与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心肌炎型可以导致幼犬呼吸与心血管的衰竭。该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疫苗可以防止该病感染,但感染后未经治疗该病死亡率可达91%。 犬细小病毒有两种类型:CPV1(又名 canine minute virus)和CPV2。CPV2引起了这种最严重的疾病,家犬和野生犬类动物均可感染。CPV2有3种变异型:在CPV-2a、CPV-2b和CPV-2c。2a和2b型与CPV2原型的区别在于其毒力,它们还具有感染猫导致发病的能力。2c是CPV-2新分离出的变异型,其与2b类似。2c的病毒蛋白与2b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但这个区别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都曾分离出2c毒株。该毒株的出现曾导致犬免疫无效的断言,但研究证明现有疫苗对于CPV-2c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水平。.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犬细小病毒 · 查看更多 »

矮化病毒科

極微小病毒屬 Nanovirus 香蕉頂束病毒屬 Babuvirus 矮化病毒科(Nanoviridae)又譯作極微小病毒科或奈米病毒科,是單鏈DNA病毒的一科, 下有兩屬:.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矮化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绿藻病毒ATCV-1

绿藻病毒刺胞虫病毒 1 (ATCV-1),也叫作绿藻病毒ATCV-1或小球藻病毒ATCV-1,是一种巨型双链DNA病毒通常发现于淡水藻类之中,但已被发现可以感染人类。在人类鼻粘膜中曾分离出ATCV-1的DNA。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当中,ATCV-1感染与较低的认知和运动技能相关联,能夠影響人大腦學習和記憶區,導致變得較不活躍。.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绿藻病毒ATCV-1 · 查看更多 »

细小病毒科

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又称“小DNA病毒科”,是最小且最簡單的DNA病毒,少部分此科的病毒有環境耐受性。在1960年代被發現會感染哺乳動物,可分成兩類,一類可自己進行複製,另一類則要依賴其他種類的病毒才能進行複製。1980年代始發現會感染人類的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不具外套膜(non-enveloped)的二十面體,蛋白外鞘由60個次蛋白衣構成,外鞘能幫助病毒在酸性中的穩定性,病毒直徑僅約18 nm~22 nm,遺傳物質為單股直線形的DNA,大小約5kb。 人類细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簡稱B19),是第一個被發現的人類的细小病毒,是兒童常見的出疹性疾病—傳染性紅斑(又稱第五病,Erythema infection,EI)的病因。它並且也被認為和其它疾病包括關節炎有關。Parvovirus RA-1 起初被認為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但現在已被推翻。.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细小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組合肉

組合肉(restructured meat products),又稱重組肉、拼裝肉、組裝肉,泛指使用較不具經濟價值的碎肉渣,以蛋白黏合,常做成肉乾,假冒牛排(豬排)等肉类食物。由於,碎肉渣接觸空氣的表面積增大,比較容易遭受微生物污染。如未完全熟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但由於成本低廉,仍被廣泛使用假冒為成本較高的牛排、豬排、雞塊等肉品。 在台灣,衛生署曾要求牛排業者,如果使用組裝的牛肉,要清楚標示在菜單上。然而,不具強制性,仍有業者沒有標示,直到2014年11月,衛福部食藥署公佈肉品名稱標示草案,規定包裝、參裝、餐飲、小吃業只要使用非單一肉品、魚片產品,均須強制清楚標事重組或調理肉字眼,並加註熟食,2014年12月中旬實施。.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組合肉 · 查看更多 »

疱疹病毒科

疱疹病毒科是一種DNA病毒,可在人類和動物上造成疾病。 目前已知在這科中有八種病毒可造成人類疾病,這類病毒被統稱為人類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簡稱為HHV。.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疱疹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病毒概論

病毒是一種依靠宿主的細胞来繁殖的類生物體。在感染宿主細胞之後,病毒就會迫使宿主細胞以很快的速度製造、裝配出數千份與它(病毒)相同的拷貝。不像大多數生物體,病毒沒有會分裂的細胞,新的病毒是在宿主細胞內生產、組裝的。不過,與構造更簡單的傳染性病原體朊病毒不同,病毒含有能使得它們發生變異和進化的核酸。目前,人們已經發現了超過5000種的病毒。 病毒的起源至今不明。有些病毒可能是由質粒,即一種可在細胞間移動的環狀DNA進化而來。同時,也有些病毒可能是由細菌進化而來。病毒由兩或三種結構組成。其中,所有病毒都有的兩種結構是化學本質爲DNA或RNA的核酸與保護基因的蛋白質外殼。其中,核酸爲攜帶遺傳信息的長鏈狀分子。部分病毒還有一個由脂肪構成的包裹着病毒體的病毒包膜。病毒包膜可以在病毒處於宿主細胞胞外時爲它們提供保護。病毒的形狀變化多樣,既有螺旋形、二十面體形的病毒,也有擁有更為複雜的幾何結構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在20納米到300納米之間,把30,000到75,000個病毒一個個緊靠着排列起來才能達到1厘米的長度。 病毒有多種傳播方式。很多病毒會攻擊特定的生物體或生物組織,每一種病毒也有特定的傳播方式。植物病毒通常通過昆蟲或其它生物體在植物间傳播,這種幫助病毒擴散的生物體稱爲「病媒」。一些動物病毒,包括人會染上的病毒,會通過被它感染的體液傳播。而像流感病毒這樣的病毒則是藉由人打噴嚏或咳嗽時產生的飛沫液滴在空氣中傳播的。而以諾如病毒爲代表的一類病毒則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被污染的手、食物、水等都可以傳播這類病毒。輪狀病毒則通常是通過與被感染的兒童的直接接觸傳播。艾滋病病毒可通過性交傳播,因爲進行性交時雙方會產生體液的轉移。另外,可以通過吸血昆蟲傳播。 病毒感染会使人、动物甚至植物生病,不过宿主的免疫系统通常能清除病毒,并产生终身的免疫力。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但人们已开发出抗病毒药以治疗威胁生命的病毒感染。疫苗也能使宿主产生终身免疫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病毒概論 · 查看更多 »

生物病毒分类表

没有描述。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生物病毒分类表 · 查看更多 »

牛肉

牛肉是指從牛身上得出的肉,為常见的肉品之一。来源可以是奶牛、公牛、小母牛和阉牛。 牛的肌肉部分可以切成牛排、牛肉块或牛仔骨,也可以与其他的肉混合做成香肠或血肠。其他部位可食用的还有牛尾、牛肝、牛舌、牛百叶、牛胰腺、牛胸腺、牛心、牛脑、牛肾、牛睾丸、牛鞭;脖仁、匙仁、匙柄、吊龍、吊龍伴、肚埂、胸口朥、五花趾、三花趾等則用於潮汕牛肉火鍋。牛肠也可以吃,不过常用来做香肠衣。牛骨可用做饲料。 阉牛和小母牛肉质相似,但阉牛的脂肪更少。年纪大的母牛和公牛肉质粗硬,常用来做牛絞肉。肉牛一般需要经过育肥,饲以谷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牛肉是世界第三消耗肉品,约占肉制品市场的25%。落后于猪肉(38%)和家禽(30%)。美国、巴西和中国是世界消费牛肉前三的国家。按2009年人年消费来看,阿根廷以64.6千克排名第一,美国为42.1千克,欧洲为11.9千克。 最大的牛肉出口国包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美国。牛肉制品对于巴拉圭、阿根廷、爱尔兰、墨西哥、新西兰、尼加拉瓜、乌拉圭的经济有重要影响。.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牛肉 · 查看更多 »

盐酸阿比朵尔

阿比朵尔 (Арбидол,Arbidol)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盐酸阿比朵尔 · 查看更多 »

鹦鹉喙羽症

鹦鹉喙羽症(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簡稱PBFD),是一种由DNA病毒引起的鹦鹉传染疾病。病毒通过病鸟的排泄物和羽屑进行传染,患病的鹦鹉会出现脱羽、羽毛变形及鸟喙变形等症状,并可能因沒有羽毛保溫以致鸚鵡失溫而死。.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鹦鹉喙羽症 · 查看更多 »

長尾噬菌體科

λ噬菌體屬(λ-like viruses) T1噬菌體屬(T1-like viruses) T5噬菌體屬(T5-like viruses) c2噬菌體屬(c2-like viruses) L5噬菌體屬(L5-like viruses) ψM1噬菌體屬(ψM1-like viruses) φC31-like viruses N15-like viruses 長尾病毒科是一種雙股DNA病毒,只會感染細菌,外表型態具有長無收縮性的尾鞘,衣殼為正多面體或扁形λ、T5 噬菌體為代表種。 長尾病毒科具有直徑55-60nm的衣殼,尾鞘的長度可達570nm,核酸為線型dsDNA,此科下的病毒包括噬菌體λ、χ和φ80。 category:DNA病毒.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長尾噬菌體科 · 查看更多 »

逆转录酶

逆转录酶是一类存在于部分RNA病毒中具有逆转录活性、能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由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合成的DNA称为互補DNA(cDNA)。 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所得RNA为信使RNA(mRNA)供蛋白质合成作模板用。而在部分RNA病毒中,要实现自身的扩增,必须具有DNA,因此先由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由cDNA转录出RNA。 逆轉錄酶可用於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將RNA轉變爲DNA後擴增,以獲得某生物體表現RNA的序列。 這些活化因子會將反轉錄病毒裡的單股RNA轉化成雙股cDNA並且將之插入宿主細胞的基因裡,在一段時間內繁殖。相同的反應被廣泛的應用在實驗室中將RNA轉換成DNA如分子克隆,RNA測序,聚合酶鏈反應(PCR),或是DNA微陣列。 良好的反轉錄酶研究物質包含.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逆转录酶 · 查看更多 »

SsDNA病毒

#重定向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SsDNA病毒 · 查看更多 »

SV40

SV40全名猿猴空泡病毒40(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或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是一種多瘤病毒,也是一種DNA病毒,有造成腫瘤發生的潛在能力,不過通常會維持於潛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狀態。這種病毒是在1960年,於用來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恆河猴腎臟細胞中發現。.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SV40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病毒

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又稱RNA病毒,其遺傳物質為RNA,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單鏈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雙鏈RNA(dsRNA)。 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類疾病包括埃博拉出血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西尼羅河熱、脊髓灰質炎、麻疹。相較於DNA病毒,RNA病毒具有較高的變異性,因為它們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的能力。 雖然RNA通常會很快地產生變異,但是和SARS相關的RNA病毒的遺傳物質突變卻較緩慢。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按照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的分类方法把RNA病毒定为包含其中第三组(Group III)、第四组(Group IV)、第五组(Group V)的那些病毒,同时不把生活史中出现了DNA的病毒算是RNA病毒。 那些把RNA作为遗传物质,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DNA的病毒被称为逆转录病毒。它们包含巴尔的摩分类系统里的第六组(Group VI)。感染人得艾滋病的著名逆转录病毒就有HIV-1和HIV-2。.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 · 查看更多 »

核质巨DNA病毒

核质巨DNA病毒(nucleocytoplasmic large DNA viruses,缩写 NCLDV )是一类大真核DNA病毒。.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质巨DNA病毒 · 查看更多 »

棒狀病毒科

核酸多面體病毒屬 顆粒體病毒屬 棒狀病毒科(Baculoviridae),又名枝狀病毒科,是雙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一種。.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棒狀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正义单链RNA病毒

正义单链RNA病毒(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或(+)ssRNA virus),其基因组为一条正义RNA单链。该正义链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以直接作为mRNA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通过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作用,生成负链,再以负链为模板,在RDRP作用下,生成正链。这样就达到了复制的目的。同时,生成的正链也可作为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新!!: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正义单链RNA病毒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DNA病毒DsDNA病毒尾狀病毒目單鏈DNA病毒單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雙股DNA病毒雙鏈DNA病毒雙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