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原角龍屬,偷蛋龍科,巧合角龍屬,巨嘴龍屬,弱角龍屬,喇嘛角龍屬,冠飾角龍類,纖角龍屬,纖角龍科,角龍亞目,鳥臀目,雅角龍屬,Protoceratopsidae,湖角龍屬,惡魔角龍屬,新角龍類。
原角龍屬
原角龍屬(屬名:Protoceratops)在希臘文意為「第一個有角的臉」,是種角龍下目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坎潘階的蒙古。原角龍屬於原角龍科,原角龍科是一群早期冠飾角龍類。不像晚期的冠飾角龍類恐龍,原角龍的體型較小,缺乏發展良好的角狀物,且擁有一些原始特徵。 原角龍身長1.5到2公尺,體型接近綿羊。牠們有大型頭盾,可能用來保護頸部、使頜部肌肉附著、用來辨認同種類動物,或綜合以上功能。原角龍在1923年由沃特·格蘭傑(Walter Granger)與W.K.
查看 原角龍科和原角龍屬
偷蛋龍科
偷蛋龍科(Oviraptoridae)又名竊蛋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手盜龍類恐龍,具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嘴部沒有牙齒,某些物種具有纖細的頭冠。偷蛋龍科的化石主要被發現於蒙古與中國的戈壁沙漠,但是單足龍亞科、更原始的小獵龍可能屬於偷蛋龍科,牠們多生存於北美洲。偷蛋龍科的體型小,經測量後,大部分個體的身長介於1到2公尺;某些可能屬於偷蛋龍科的化石,體型更為大型。偷蛋龍科首次出現於晚白堊紀的森諾曼階,約8400萬年前,這是最可靠的資料;而可能是偷蛋龍科的小獵龍被發現於早白堊紀的阿普第階。偷蛋龍科在馬斯垂克階末期滅絕。.
查看 原角龍科和偷蛋龍科
巧合角龍屬
巧合角龍屬(屬名:Serendipaceratops)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紀的澳洲。巧合角龍的化石指有一個尺骨,身長估計只有2公尺。在被命名時,巧合角龍被認為是年代最早的角龍類之一。新研究認為牠們無法被歸類於鳥臀目的任何一科,因此目前歸類於鳥臀目頜齒類的分類不名屬,狀態是疑名Agnolin, F.L., Ezcurra, M.D., Pais, D.F.
查看 原角龍科和巧合角龍屬
巨嘴龍屬
巨嘴龍屬(學名:Magnirostris)又名巨吻龍,是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上白堊紀(坎潘階晚期)的中國內蒙古。牠與其他原角龍科的差異在於,巨嘴龍具有大型喙狀嘴,以及小型的額角。.
查看 原角龍科和巨嘴龍屬
弱角龍屬
弱角龍屬(學名:Bagaceratops)是弱角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亞洲,距今約8000萬年前。化石發現於蒙古。弱角龍的生存時期相當晚,但被認為比原角龍原始,具有原始角龍類的特徵與體型。 弱角龍約有1米長,0.5米高,體重約22公斤。與近親原角龍相比,弱角龍有著較小的頭盾、更接近三角形的頭顱骨,頭盾缺乏洞孔。弱角龍與原角龍都具有喙嘴,鼻部有小型突起物,但沒有額角。.
查看 原角龍科和弱角龍屬
喇嘛角龍屬
喇嘛角龍屬(學名:Lamaceratops)是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牠們是草食性動物,具有頭盾,類似弱角龍,但體型較小型。如同大部份的角龍下目,喇嘛角龍的鼻部上有小型鼻角。喇嘛角龍的有效性仍有爭議,甚至可能是弱角龍的變異個體 喇嘛角龍的化石是被發現在蒙古納摩蓋吐盆地的Khulsan地區,生存年代為上白堊紀。模式種是聖徒喇嘛角龍(L.
查看 原角龍科和喇嘛角龍屬
冠飾角龍類
冠飾角龍類(学名:Coronosauria),是角龍下目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分布於現今的北美洲與東亞。冠飾角龍類與閻王角龍、黎明角龍、古角龍、遼寧角龍等物種,組成新角龍類。.
查看 原角龍科和冠飾角龍類
纖角龍屬
纖角龍屬(属名:Leptoceratops)又譯隱角龍,在希臘文意為“有纖細角的面孔”,是種原始角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約6680萬到6550萬年前Holtz, Thomas R. Jr.
查看 原角龍科和纖角龍屬
纖角龍科
纖角龍科(Leptoceratopsidae)是新角龍類的一科,名稱從模式屬纖角龍(Leptoceratops)而來,牠們是數個不歸類於原角龍科的原始新角龍類。牠們的外表類似其他新角龍類(原角龍科、角龍科),並且親緣關係親近,但體型通常較小、較為原始。到目前為止,纖角龍的化石發現於亞洲與北美洲西部,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桑托階到馬斯垂克階。 在澳洲維多利亞州發現的一個具爭議性尺骨,被命名為巧合角龍,曾被歸類於纖角龍科。在2010年的研究顯示,巧合角龍不一定屬於角龍下目,而是鳥臀目的分類未定屬Agnolin, F.L., Ezcurra, M.D., Pais, D.F.
查看 原角龍科和纖角龍科
角龍亞目
角龍亚目(学名:Ceratopsia;意為“有角的面孔”)是群草食性、喙狀嘴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北美洲與亞洲。牠們的祖先出現於侏儸紀晚期。已知最早的角龍類是隱龍,生存於1億6120萬到1億5570萬年前Holtz, Thomas R. Jr.
查看 原角龍科和角龍亞目
鳥臀目
鳥臀目(目名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也稱為鳥盤目。是一類有喙(外觀類似鳥喙)的植食性恐龍。ornithischia之名源自希臘文中表示「鳥的」的ορνιθειος(ornitheos)與表示「髖關節」的ισχιον(ischion),意思是「如鳥類般的臀部」。之所以有這種名字,是因為牠們擁有與鳥類相似的骨盆結構。然而,一般認為鳥類實際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的後代。.
查看 原角龍科和鳥臀目
雅角龍屬
雅角龍屬(學名:Graciliceratops)是原角龍科恐龍的一屬,目前只有發現一個部份骨骼,化石發現於蒙古,地質年代估計是屬於上白堊紀。 模式種是蒙古雅角龍(G.
查看 原角龍科和雅角龍屬
Protoceratopsidae
#重定向 原角龍科.
湖角龍屬
湖角龍屬(學名:Kulceratops)是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牠生存於下白堊紀的阿爾布階,是當時的少數角龍類恐龍之一。湖角龍的化石很少,只有在中亞發現的上頜與牙齒碎片,所以被認為是疑名。湖角龍屬於古角龍科,古角龍科包含一群基礎角龍類恐龍。.
查看 原角龍科和湖角龍屬
惡魔角龍屬
惡魔角龍屬(學名:Diabloceratops)是角龍下目角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Kirkland, J.I. and DeBlieux, D.D. (2010).
查看 原角龍科和惡魔角龍屬
新角龍類
新角龍類(Neoceratopsia)是角龍下目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早到末期,分布於現今的北美洲與東亞,南半球曾發現可疑的新角龍類化石。新角龍類包含大部分的角龍類,除了鸚鵡嘴龍等原始物種以外。.
查看 原角龍科和新角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