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度经济

指数 印度经济

印度經濟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以IMF公佈的全球購買力平價(PPP)數據,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以美元作為貨幣單位的GDP計算,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並且一直保持著高速度增長。因此,許多專家均預測直至2050年印度將會成為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之後的經濟體,並且與美國經濟總量相等。在成長速度方面,印度在2014/15財政年度的GDP增長達7.3%,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雖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日益重要。印度憑藉資訊科技及大量受過教育並懂得英語的青年,發展成為全球企業將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援等「後勤工序」外判的中心。印度成為軟體及金融技術人員的「輸出國」,其他行業如製造業、製藥、生物科技、電訊、造船、航空和旅遊的發展潛力也十分龐大。 從英國獨立後,印度奉行社會主義的經濟路線,嚴格限制私營公司、對外貿易和外來投資。不過,自1990年代起,印度逐步開放市場,實施經濟改革,減少政府對貿易和投資的控制。縱然面對政治爭議,印度政府逐步將公營機構私營化以及開放部分行業予私營和外資參與。 印度人口數量龐大,人口可能在2020至2030年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過其人均收入依然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龐大的人口和貧窮人口數量使印度面對嚴重的貧富懸殊。貧窮仍是印度急需解決的問題,官方估計,2006至2007年印度有25%人口屬於貧困人口。.

15 关系: 印度外交印度交通印度管理研究所印度生活水准印度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表大国孟买港尼泊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等收入陷阱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国货阿鲁·萨丹拉彻2006年11月2043年

印度外交

印度共和国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之一。印度被普遍看作是一个大国和一个潜在超级大国。由于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印度在全球事务也扮演了主要角色。 冷战时期,印度通过一项新的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但是,印度发展同苏联的密切关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军事支持。冷战的结束大大影响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印度目前执行东望政策,旨在加强与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以色列,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印度同非洲联盟,英联邦国家以及阿拉伯世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印度仍然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 印度积极参与各项联合国维和任务。目前,印度是联合国第三大的部队派遣国,并且正在努力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新!!: 印度经济和印度外交 · 查看更多 »

印度交通

印度交通运输包括铁路、、、航空等方式,是印度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尽管印度交通系统持续改善,但总体仍旧相对落后。 印度人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步行、轿子、畜力车、自行车、人力黄包车、三轮车;也有现代化的城市公交系统(电车、公交车、BRT、的士、摩托三轮车)以及轨道交通(轻轨、单轨、地铁、长途铁路系统)和海空運輸等。由于印度人口超过13亿,大部分人出行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印度的公共运输系统是世界上最繁忙甚至超负荷的。.

新!!: 印度经济和印度交通 · 查看更多 »

印度管理研究所

印度管理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簡稱IIMs,或譯印度管理學院),是7所印度國立商學院的總稱 ;乃自2007年7月創辦以來,專門於印度各地招收研究生以從事印度政治與經濟研究和管理顧問服務的頂尖學府。 目前IIMs於加爾各答、亞美達巴德、邦加羅爾、勒克瑙、卡利卡特、印多爾與西隆等7座城市有於既有高等教育機構升格成立並自治校務的分校。資金上,IIMs接受政府預算的注挹而屬於印度的中央政府。辦學上,IIMs提供管理研究課程(學位等同於企業管理碩士)、研究員獎學金(學位等同於博士)、高階企業管理碩士及以各產業為研究專題的課程予研究生。除了工商管理與營運專題之外,IIMs也對非營利性質或管理未臻善的產業如農業、農村發展、公共管理、能源、衛生教育有所關注,並提供企業界或專業人士公餘進修企業管理碩士的課程。.

新!!: 印度经济和印度管理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印度生活水准

印度的生活水准一直在逐渐的提升之中。最常见的衡量生活水准是按购买力平价 (PPP)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2005年2,印度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60美元。这个数字可以与相邻的中国(6,660美元)相比较。 作为在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速的国家之一,2004年-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8%,印度正在快速成为巨大的、全球重要的消费者经济。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在2到3亿之间,正在快速地习惯于西方生活方式。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到21世纪中叶,印度人均购买力平价将增加到发达国家的将近三分之一。2006年,22%的印度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已经比1995年的50%下降很多。印度计划在2020年消除贫困。 印度的生活水准差异悬殊,例如乡村地区只有基本的医疗设施,而城市中拥有世界水准的医疗设施。机械使用于建筑工程还是晚近的事,许多工程仍然由数目庞大的劳工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建造。.

新!!: 印度经济和印度生活水准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表

以下是印度一级行政区划(邦、联邦属地与国家首都辖区)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表。主要数据来源为印度共和国政府国家规划委员会2011年出版的《2011年国家人类发展报告》,根据2007年至2008年份的数据整理。该报告未包含少数行政区2011年度的更新数据,在以下列表中仍然采用更早的数据。2000年11月初,恰蒂斯加尔邦、贾坎德邦与北安查尔邦分别从中央邦、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分出,在2001年度《报告》中计入原行政区,在2011年度报告中单计。印度东北地区除阿萨姆邦以外的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锡金邦、特里普拉邦、阿鲁纳恰尔邦七邦合计为“东北地区”,无单一邦份的数据。此外附有由各邦政府计划部门统计的2001年、2005年最新数据,与国家报告的计算方式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新!!: 印度经济和印度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表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印度经济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孟买港

孟买港是印度重要的深水港,位于乌拉斯河河口。该港历史悠久,在印度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了全国10%的海上贸易量、19%的装货港流量。 1668年,孟买港和邻近岛屿移交给英属东印度公司,海关大楼、仓库、船坞的发展由公司负责。1813年,议会通过法案取缔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港口贸易得以迅猛发展。1873年成立港口管委会,管理孟买港一切事物。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凿后,印度的海上贸易向西海岸转移,孟买港成为印度的主要门户。1875年兴建了第一座湿坞。1904年-1914年兴建了全港最现代化的船坞亚历山大坞(1972年改称英迪拉坞)。1952年起又兴建了数个石油码头。.

新!!: 印度经济和孟买港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सं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त्मक नेपाल),通称尼泊尔(नेपाल),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万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640万人口则排名世界上第41位。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尼泊尔境内,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尔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尔。国家主体宗教信仰为印度教,另有少数群体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尼泊尔还以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士兵闻名于世。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新!!: 印度经济和尼泊尔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

1985年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仅限大陆地区)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1985年,国务院批准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中国开始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核算模式的研究。1986年,由张风波主持的“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最早完成和公布了中国自主研究的GDP指标,为中国GDP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摈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这样中国经济增强了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1997年,国家统计局和日本一桥大学合作,按照SNA原则对中国GDP数据进行了重新估算。 2003年11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对年度GDP核算和数据发布进行了重新规范,至此完全规范了GDP数据,发布的GDP分为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三类,通过各类普查对GDP数据定期修订,如1993年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之后,已对1978年至1992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过修订 。自2003年启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始,至2013年为止,五年一次的全国经济普查共经历了三次,历次全国经济普查对前期国民经济数据特别是GDP做出修订。 根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的结果:基于本币(人民币)计算,1986年中国GDP过万亿元,2001年过10万亿元,2012年过50万亿元。基于美元计算(官方汇率),1998年首次过万亿美元,2008年过5万亿美元,2014年过10万亿美元,2017年达到122,504亿美元(827,122亿元人民币)。.

新!!: 印度经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平,将停留在該經濟水平的情况。由于工资上涨,制造商常常发现自己无法和别国的低成本生产商相竞争,但他们仍觉得自己处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经济体内,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南非和巴西,近幾十年来一直苦苦挣扎于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行列(201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1,000至12,000美元)。 类似地,一国若人口庞大,自然资源有限,它便會滯留於低收入国家之列,此為贫困陷阱。若该国人口少,但石油储量丰富,该国将自动获得高收入。假如该国的各方面优势都差不多,那它就会被夹在中等收入当中,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是较为普遍的发展陷阱的一个特殊情况。 只有幾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或地区成功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如波兰、台灣和韩国。通常,被困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表现为:.

新!!: 印度经济和中等收入陷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

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2-1949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兩國在民間之商業以及文化往來日益密切。 --> -->.

新!!: 印度经济和中華民國與印度關係 · 查看更多 »

国货

国货或国产,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國家自己所生產的貨品;不在本國生產使用本國自有品牌的貨品或在本國生產的本國品牌貨品都被稱為國貨。在英语世界不较常用。.

新!!: 印度经济和国货 · 查看更多 »

阿鲁·萨丹拉彻

阿鲁·萨丹拉彻 (Arun Sundararajan,泰米尔语: அருண் சுந்தர்ராஜன்) 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新!!: 印度经济和阿鲁·萨丹拉彻 · 查看更多 »

2006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印度经济和2006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43年

没有描述。

新!!: 印度经济和2043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印度經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