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度尼西亞華人

指数 印度尼西亞華人

华裔印度尼西亚人(Tionghoa-Indonesia)是指居住於或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华人,源自於過去數百年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华裔印尼人擁有不同的祖籍地、移民時間,分布於印尼不同的地區。根據研究,华裔印尼人大多來自於中國的南方省份,如福建、海南、廣東。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三次向东南亚的移民潮。第一次可以追溯到15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第三次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前两次进入印度尼西亚的移民通过联姻或逐渐被同化后变成了creolised或huan-na(閩南話:番仔),被称作峇峇娘惹。而最後一次的移民因為還保留着中華文化,被称作新客(Cina Totok)。 大多数的移民是劳工或从事贸易的商人。在荷兰的殖民政策下这些中国移民很难获得土地,加里曼丹(旧为婆罗洲)西部是唯一一个有相对大量中国农民的地区。华裔印尼人大多分布於城市如雅加達、泗水、棉蘭、北干巴魯、三寶瓏、坤甸(龐提納克)、錫江(馬卡薩)、巨港、萬隆及邦加檳港等。 印尼語稱中國為Tiongkok、Tionghoa,即源自閩南語「中國」、「中華」發音。.

61 关系: 华裔印尼人华裔印尼籍华裔印度尼西亚人华裔印度尼西亚籍印尼华人印尼华侨印尼华裔印尼籍华人印尼籍华侨印尼籍华裔印尼籍華人印尼籍華僑印尼籍華裔印尼華人印尼華僑印尼華裔印尼華族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华人印度尼西亚华侨印度尼西亚华裔印度尼西亚人印度尼西亚人名印度尼西亚籍华人印度尼西亚籍华侨印度尼西亚籍华裔印度尼西亞印度人印度尼西亞籍華人印度尼西亞籍華僑印度尼西亞籍華裔印度尼西亞華僑印度尼西亞華裔宏善堂对印尼华人的歧视巴勒 (電影)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丹格朗在臺印度尼西亞人北干巴魯唐人Chinese Indonesian爾敏·巴奈莫愛芳荷兰华裔華裔印尼人華裔印尼籍華裔印度尼西亞人華裔印度尼西亞籍西加基督教會龙目岛...金·庫尼阿萬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林传福林水镜李金福東帝汶華人東方影業楊中義水淹金山泗水 (印尼)2010年印度尼西亞人口普查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华裔印尼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华裔印尼人 · 查看更多 »

华裔印尼籍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华裔印尼籍 · 查看更多 »

华裔印度尼西亚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华裔印度尼西亚人 · 查看更多 »

华裔印度尼西亚籍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华裔印度尼西亚籍 · 查看更多 »

印尼华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华人 · 查看更多 »

印尼华侨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华侨 · 查看更多 »

印尼华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华裔 · 查看更多 »

印尼籍华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籍华人 · 查看更多 »

印尼籍华侨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籍华侨 · 查看更多 »

印尼籍华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籍华裔 · 查看更多 »

印尼籍華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籍華人 · 查看更多 »

印尼籍華僑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籍華僑 · 查看更多 »

印尼籍華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籍華裔 · 查看更多 »

印尼華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華人 · 查看更多 »

印尼華僑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華僑 · 查看更多 »

印尼華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華裔 · 查看更多 »

印尼華族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尼華族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华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华人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华侨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华侨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华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华裔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人

印尼人指的是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公民,包含了不同的民族族裔。.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人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人名

印度尼西亚人名和命名习俗反映了印度尼西亚群岛17,000多个岛屿的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特性。作为世界人口排名第四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拥有大约365个部族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国家正式承认的民族就多达300个以上。爪哇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印度尼西亚人口的40%左右,在印尼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占居支配地位。受爪哇传统文化影响的印尼人不仅仅是爪哇族,也包括巽他族、万丹族等。可以说,爪哇人名最能反映印尼本土文化的痕迹。.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名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籍华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籍华人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籍华侨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籍华侨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籍华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亚籍华裔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印度人

印度尼西亞印度人(印尼語:Orang India Indonesia;淡米爾語:இந்தோனேஷியாஇந்தியர்கள்)為祖先來自印度次大陸的印尼公民,因此,這個術語可以被認為不僅僅單指印度尼西亞印度人,也包含印度尼西亞的巴基斯坦人。根據印度外交部宣稱,截至2012年1月,在印度尼西亞生活和工作的印度裔約有12萬人,印度籍工作者約9 000人。他們大多集中在北蘇門答臘省和大城市地區(班達亞齊、泗水、棉蘭和雅加達)。然而,無法確切統計印度尼西亞印度裔人口數,因為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印度人已經與印尼當地族群通婚融合。.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亞印度人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籍華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亞籍華人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籍華僑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亞籍華僑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籍華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亞籍華裔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華僑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亞華僑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華裔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印度尼西亞華裔 · 查看更多 »

宏善堂

宏善堂(Kelenteng Sanggar Agung,或Klenteng Hong San Tang)是位于印度尼西亚泗水的一座华人庙宇。Sanggar Agung意为“大礼拜堂”。.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宏善堂 · 查看更多 »

对印尼华人的歧视

对印度尼西亞華人的歧视、暴力行为最早可追溯至1740年以前,当时荷属东印度政府曾于红溪惨案期间杀死了超过一万名华裔。自那时起,对印尼华人的排挤事件便屡屡出现在印尼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政府日志之中。记录中,规模最大的两次失控事件发生在1965年、反共清洗中的一次政变事件中,以及1998年由对华贸易引起、造成上百名华裔妇女遭强奸的黑色五月暴动事件。 在此类事件中,歧视行为既可以是由暴力、法律限制引起、也可由日常对话的措辞、语调产生。因为这类的歧视现象,印尼华人面临着,既无法融入华人群体中,也无法融入印尼人的群体之中。.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对印尼华人的歧视 · 查看更多 »

巴勒 (電影)

《巴勒》(Pareh,解作「稻米」),對外發行時稱為《稻米之歌》(Pareh, Song of the Rice),是一部1936年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電影,由荷蘭人和執導,由、蘇卡西(Soekarsih)等業餘演員主演。故事講述漁夫與農家女不顧禁忌,繼續交往。 巴林克在1934年開始與合作,籌備拍攝工作。他們籌募的製作經費總值75,000,比同期的本土電影高出幾倍,還邀請弗蘭根從荷蘭來到東印度群島,幫助他們攝製這套影片。這部電影由弗蘭根和王氏兄弟在東印度群島拍攝,在荷蘭進行後期工作。結果本片成功從歐洲觀眾身上獲利,得到他們的好評,卻無法得到土著的欣賞;製片人也無法藉着電影的收益擺脫宣告破產的命運。 《巴勒》的面世改變了荷屬東印度電影業的生態,本土電影不再像此前數年那樣以華人為對象,製片商也開始着力吸引土著觀眾觀看本土電影。後來巴林克攝製電影《》,成功獲利。美國視覺人類學家認為,《巴勒》和《月圓》是1930年代荷屬東印度最重要的兩部電影作品。.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巴勒 (電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通稱印尼)之間的關係。兩國無官方外交關係,但在對方首都互設具政治、經濟、文化、簽證、僑務等功能的具大使館性質之代表機構,雙方民間商務交流亦屬密切。.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中華民國與印度尼西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丹格朗

丹格朗(Tangerang)是印尼萬丹省的一個城市,位於雅加達西方25公里處。丹格朗是雅茂德丹勿(Jabotabek)地區僅次於雅加達與勿加泗的第三大市中心。總面積為164.54平方公里,2010年的人口統計為1,797,715人。為大雅加達地區提供服務的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位於市內。.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丹格朗 · 查看更多 »

在臺印度尼西亞人

在臺印度尼西亞人,該族群來臺者有種種因素,包括:婚姻、工作型短期移民、華人移居等,最主要為前二者,後者自印尼排華事件後有減少的趨勢。.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在臺印度尼西亞人 · 查看更多 »

北干巴魯

北干巴魯(,或稱北干峇鲁,佩坎巴魯等)為印尼廖內省的首府,同时也是蘇門答臘岛内第五大城市。“北干巴魯”在印度尼西亚语中的意思是“新城镇”,是濒临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港口。该城市共分为12个行政区,机场有直航雅加达、巴淡岛、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马六甲的航班。 从17世纪开始北干巴魯开始有人定居,19世纪末开始发展咖啡和煤炭工业,自从1930年代发现石油后,城市迅速发展,成为印度尼西亚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许多国际和国内重要石油公司在这里设立办事机构,许多体育设施、桥梁、机场、道路都是由石油公司出资修建的。 北干巴魯是印尼最清洁的大城市,2006年和2007年曾连续获得印尼清洁城市奖。 北干巴魯是从新加坡进入印尼的主要入口和必经之地,有吸引旅游者的许多清真寺、大型市场、文化公园、人工湖,有许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商品,也是重要的马来文化中心,2004年曾举办过马来文化节。.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北干巴魯 · 查看更多 »

唐人

唐人為華人的稱呼之一,常被用來稱呼汉族。「唐人」一詞源自唐朝,原指唐帝國的屬民。明朝之後,得知國外有稱中國為唐人的異稱,於是出現海外移民稱唐人的現象「華人」取代了「唐人」一詞。清代的閩南人與廣東人在移居海外時,常會稱自己為「唐人」,或稱來自「唐山」,因此這些移民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受到了中國民族主義及中華民族思想的影響,「華人」的稱呼被廣泛使用,使得「唐人」一詞有式微的傾向。.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唐人 · 查看更多 »

Chinese Indonesian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Chinese Indonesian · 查看更多 »

爾敏·巴奈

敏·巴奈(Armijn Pane;),已故印度尼西亞(印尼)作家,作家薩努西·巴奈的胞弟,也是荷屬東印度時期文學雜誌《新作家》的創辦人之一。著有小說《》等文學作品,其中《枷鎖》講述一對夫妻貌合神離的關係,以及丈夫的婚外情,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卻因為選材而遭到時人的責難。.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爾敏·巴奈 · 查看更多 »

莫愛芳

莫愛芳(),台灣女演員、新移民中心講師,曾獲金鐘獎單元劇最佳女主角。.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莫愛芳 · 查看更多 »

荷兰华裔

荷兰华裔(荷蘭語:Chinezen in Nederland)是指有华人血统的荷兰国民。截至2012年,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有80198人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臺灣),以及一方配偶來自大中華地區。然而,這些統計數字並沒有包括到其他移民至荷蘭的海外華人,因為最早的華人移民除了來自中國外,還包括來自其他海外華人社群,如荷蘭前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荷兰华裔 · 查看更多 »

華裔印尼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華裔印尼人 · 查看更多 »

華裔印尼籍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華裔印尼籍 · 查看更多 »

華裔印度尼西亞人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華裔印度尼西亞人 · 查看更多 »

華裔印度尼西亞籍

#重定向 印度尼西亞華人.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華裔印度尼西亞籍 · 查看更多 »

西加基督教會

西加基督教會(Gereja Kristen Kalimantan Barat),印尼文縮寫為 GKKB,英文全銜為 West Kalimantan Christian Church,是總部位於印尼西加的福音主義基督教會。總會會友主要是印尼華裔。.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西加基督教會 · 查看更多 »

龙目岛

龍目島(Pulau Lombok),是小巽他群島中的一个島嶼,屬印度尼西亞西努沙登加拉省管轄。该岛东隔阿拉斯海峡与松巴哇岛相望,西隔龙目海峡与巴厘相望,面积4725平方公里,人口2,403,025(1990年)。 岛北部有林贾尼火山,海拔3726米,为全島最高峰;中部为低地,南部是石灰岩高原;有热带林木。 该岛古时属于巴厘岛印度教王国统治,1891年,当地居民在荷兰支持下反抗巴厘统治者,1894年并入荷属东印度。 这島以东有袋目动物愈来愈多。.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龙目岛 · 查看更多 »

金·庫尼阿萬

金·庫尼阿萬(Kim Jeffrey Kurniawan,)是一名在德國出生的印尼足球運動員,目前效力於印尼聯賽的萬隆爪哇,位置中場。.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金·庫尼阿萬 · 查看更多 »

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

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Jacobus Anthonie Meessen、,)是一名荷蘭攝影師,在1864年至1870年間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拍摄了超過250張的人物照和。出生於烏特勒支的梅森是木匠之子,青年時前往東印度從事木工業,1860年返荷後任職於,1862年在家鄉成婚。1864年時,他再度遠赴東印度殖民地,熱衷紀錄島上的風土民情,主要的工作地點是首府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爪哇島及蘇門答臘的巴東,亦曾至邦加島、勿里洞島、婆羅洲和尼亞斯島取材。 1870年梅森重回荷蘭之後,與亞伯拉罕·佛莫稜(Abraham Vermeulen)建立了短暫的合夥關係,開始宣傳自己的攝影作品,從中選出的部分照片在1871年精裝成冊,獻給荷蘭國王威廉三世,更多的作品則於1875年由J·H·德布西印刷廠(J.)出版,並送到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展出。梅氏晚年主要以建築師為職業,曾負責興建學校。逝後,他的分別由荷蘭四座機構和組織收藏,其內還有一些照片經過,或是加註圖片說明。.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 · 查看更多 »

林传福

德固·卡利亚(Teguh Karya,1937年9月22日—2001年12月11日),本名林传福(Steve Liem Tjoan Hok),印度尼西亚电影导演。享有“印尼戏剧大师”的称号。.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林传福 · 查看更多 »

林水镜

林水鏡(Liem Swie King,),印尼華裔男子羽毛球運動員,籍貫福建莆田西天尾鎮後黃村。林水鏡曾經三度獲得全英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1978、1979、1981)、1982年世界盃男單冠軍,他在男子雙打的表現同樣出色,除了多次獲得個人比賽冠軍之外,還曾經多次在湯姆斯盃同時兼項單打和雙打,帶領印尼隊三度捧起冠軍獎盃(1976、1979、1984),被視為繼梁海量之後又一位印尼「國寶」。 林水鏡與丹麥的摩丹·佛洛斯特、中國的韓健、欒勁以及印度的普拉卡什·帕都恭被視為當時世界最頂尖的男子單打運動員,而他也以招牌的垂直起跳殺球聞名於世。.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林水镜 · 查看更多 »

李金福

李金福(Lie Kim Hok;1853年—1912年)是一個印度尼西亞華人文學家,常稱呼〈馬來華人文學之父〉。出生在荷屬東印度西爪哇省茂物,他從小在宗教學校唸書,因此對巽他語,馬來語,荷蘭語和漢語非常流利。 在1886年他出版了《》,常被認為是最早的馬來華人小說。他總共寫了25本馬來語書。 李金福由於斑疹傷寒1912年去世在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年齡58歲。.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李金福 · 查看更多 »

東帝汶華人

東帝汶華人,是移民到東帝汶的華人的後代。華人是東帝汶人口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客家人。許多華人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印尼入侵後離開。.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東帝汶華人 · 查看更多 »

東方影業

東方影業(Oriental Film Company)是一家位於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電影製作公司,由華裔商人曹星漢在1940年創辦,在1941年解散之前曾製作4部黑白電影。該公司製作的所有電影都放映到了1950年代,不過現在可能都已經散佚。該公司的電影都由楊章生或蘇丹·烏斯曼·卡林執導,並為達莉亞和蘇莉普等演員的演藝生涯拉開序幕。 東方影業在東印度群島電影業復甦期間成立,並於1940年7月發行第一部電影《馬塔蘭的短劍》。這部電影由楊章生的妻子楊菲菲主演,賣點是她身為舞台劇演員的名氣。之後該公司又發行了另外3部電影,這些電影的目標觀眾都是低下階層,而且還配有大量格朗章歌曲。該公司最後一部作品是1941年的《血的呼喚》,該片在楊章生、楊菲菲轉投大華影業之後完成製作。東方影業最後因為未能收回租借--由荷蘭人擁有的片場所需的成本而結業。.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東方影業 · 查看更多 »

楊中義

楊中義(Fred Young,),印度尼西亞(印尼)華裔電影導演和監製,於荷屬東印度時期開始活躍於影壇。他青年時曾在荷里活修讀電影,但在1940年才加入影壇,並在《虛假天堂》(Sorga Palsoe)一片中擔任編劇。他曾參與36部電影的製作,並執導其中23部。.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楊中義 · 查看更多 »

水淹金山

《水淹金山》(Ouw Peh Tjoa,即福建話「烏白蛇」的音譯;片名或作Doea Siloeman Oeler Poeti en Item,即馬來語「黑白雙蛇」之意),是一套1934年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電影,由執導、出品,如今可能已經散佚。該電影取材自中國傳說《白蛇傳》,講述一個蛇精化身為人,與凡人相戀,但最終身亡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續集《白蛇之子》在1936年上映。.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水淹金山 · 查看更多 »

泗水 (印尼)

泗水(印尼语:Surabaya),音译苏腊巴亚,是印尼第二大城市,位於爪哇島东北角,臨馬都拉海峽和泗水海峡,与马都拉岛相望,也是東爪哇省首府。泗水,爪哇语苏腊巴亚(Surabaya),原意是鯊魚鳄鱼,因此地原为荒凉的沼泽而名。华人感其拗口,先谐成“泗里木”,再进一步雅化便成道地的汉名“泗水”。.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泗水 (印尼) · 查看更多 »

2010年印度尼西亞人口普查

2010年印度尼西亞人口普查是印度尼西亞自獨立以來的第6次人口普查。普查標準日在2010年5月15日。普查結果顯示印尼總人口為237,641,326人,為世界第4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與美國。.

新!!: 印度尼西亞華人和2010年印度尼西亞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