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印度北部

指数 印度北部

印度北部是印度的一個地理區域。.

目录

  1. 34 关系: 印度南部印度东北部印度东部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印度地理印度西部复序薹草大百部威利在哪里?宽叶羽衣甘蓝尚武種族巴克特里亚语主麻日庆祝枪声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火烈鸟灰头柳莺運輸史西恒伽王朝貝特瓦河费利斯·比特藏东薹草藤菊藤榕肉托榕苏治中亚苦力排燈節溪蟹科拉傑普特人2012年印度大停电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

印度南部

印度南部是指在今日印度共和國南部的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纳德邦四個邦以及拉克沙群岛和本地治里兩個联邦属地組成的範圍,共佔整個印度的面積達19.31%。在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歌詞裡的一句「以至达罗毗荼」(draviḍa)所指的就是這裡。 印度南部位於德干高原以南的半島,西面被阿拉伯海包圍,南面是印度洋,東面是孟加拉灣。當地的地理多樣:它被東、西高止山脈兩邊包夾,中心地帶是高原。戈達瓦里河、克里希納河、棟格珀德拉河及卡弗里河均為當地重要的非常年水源。 印度南部居民的日常語言絕大多數均屬於达罗毗荼语系,不論是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达语、马拉雅拉姆语還是图鲁语。在印度南部過往的歷史中,它曾經被不同的王朝所統治過;而這些王朝所管治的地域亦延伸至整個南亞,甚至東南亞。在印度鄰近的斯里蘭卡、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泰國及馬來西亞均曾受過來自印度南部的王朝的影響。後來,在大英帝國於南亞擴張其勢力時,印度南部亦被英屬東印度公司殖民化,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並被整合到大英帝國之內。 印度独立之後, 雖然國家經歷數十年的動蘯歲月,但印度南部各邦的經濟發展在過往三十年均比全國平均增長率為高。雖然印度南部各邦在部份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均有改善.

查看 印度北部和印度南部

印度东北部

印度东北部是指印度最东部的区域,包括互相毗邻的七个邦和锡金邦,其中阿魯那恰爾邦與中國有領土爭議。 was constituted in 1971 as the nodal agency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ight states, the North Eastern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Ltd (NEDFi) was incorporated on August 9, 1995 and the Ministry of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ern Region (DONER) was set up in September 2001.

查看 印度北部和印度东北部

印度东部

印度东部是印度的一个区域,包括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地理上介于印度北部和印度东北部之间,在文化和语言上与孟加拉国有许多类似之处,该国在印度分治以前也是本地区的一部分。在该地区印度-雅利安语sMagadhi Prakrit 自古代王国摩揭陀流传下来。其中摩揭陀语和奧里萨语事实上已经一千多年保持未变,被认为是最直接的后裔。 難近母和賈格那特是该地区特别受崇拜的神祇。布里是东部印度教的朝圣中心,而布巴内斯瓦尔被称作庙宇之城。 西孟加拉的首府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最大的都市。此外,奥里萨邦的城市布巴内斯瓦尔、克塔克和布里,西孟加拉邦的Gaur,以及比哈尔首府巴特那,在历史上更为突出。.

查看 印度北部和印度东部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印度自1977年11月14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在1983年開始有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6年7月,印度已有35處世界遺產,其中27處為文化遺產,7處為自然遺產,1處為複合遺產。 1983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在義大利舉行,印度的阿格拉堡與阿旃陀石窟在會議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2處同時是該國首先入選的世界遺產。目前印度有44處列入候選名單,而該國的文化遺跡以出色地石雕工藝為特徵,多數列入名錄的印度寺廟以石造建成,其中並未使用灰泥,立面常有豐富地石雕藝術。近期被入選的印度世界遺產有4處,其中3處為那爛陀寺考古遺跡、干城章嘉國家公園、勒·科比意的建築作品,這3處於2016年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上入選。另1處為,該景點於2017年7月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入選。 目前在印度的世界遺產沒有任一處被列入危險名單,但是馬納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與亨比遺蹟群落分別在1992年與1999年被列入危險名單內,但在近年加強保護下,兩處分別在2011年與2006年移除。.

查看 印度北部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印度地理

印度地理极为多种多样,地貌从顶上盖雪的山脉到沙漠,平原,丘陵和高原。气候从最南方的赤道气候,到喜马拉雅山脉的苔原气候。印度從岡瓦那大陸中的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中分離并向北移動,來到今日印度板塊的位置,组成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印度的大部份國土都位於印度洋上的半島上,西南是阿拉伯海,東南是孟加拉灣,具有超过7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 印度北部区域由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不丹和尼泊尔定界,西北部以塔尔沙漠和旁遮普平原(Punjab Plain)与巴基斯坦相邻。最东北部以位入大片原始森林的钦丘陵(Chin Hills)和枯门岭与缅甸为界。以卡西丘陵和卢赛丘陵与孟加拉为界。 印度的最高点因为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而有争议性;印度声称最高点(位于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乔戈里峰,海拔高度8,611米;印度實際控制地區的最高峰是干城章嘉峰,海拔高度8,598米。.

查看 印度北部和印度地理

印度西部

印度西部是指印度的果阿邦、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达曼-第乌和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这两块联邦属地。这一地区的大部原来曾是马拉地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後归属印度。.

查看 印度北部和印度西部

复序薹草

复序薹草(学名:Carex composita),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分布于不丹、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2,5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常绿阔叶林林缘和针阔叶混交林边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印度北部和复序薹草

大百部

大百部(学名:Stemona tuberosa)是百部科百部属的植物。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北部、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370米至2,24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丛林下、路旁、溪边、山谷及阴湿岩石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印度北部和大百部

威利在哪里?

《威利在哪里?》(Where's Wally?,在美国称Where's Waldo?),也译《威力在哪里?》、《大家一起找沃里?》、《聪明的沃里?》,是一套由英国插画家Martin Handford创作的儿童书籍。这个书的目标就是在一张人山人海的图片中找出一个特定的人物——威利。威利穿着红白条纹的衬衫并戴着一个绒球帽,手上拿着木制的,还戴着一副眼镜。他总是会弄丢东西,如书本、野营设备甚至是他的鞋子,而读者也要帮他在图中找出这些东西来。 这套书是一系列复杂的全页绘图册,图中有上百个人在做各种不同的事情。读者的目标就是从这些人中找出威利,但威利总是躲在很隐蔽的地方。例如,在“威利在哪里3:梦幻之旅”中有一张特别困难的任务,这张图里有上百个不同的威利,而读者只能通过他丢失的鞋子来找出哪一个才是真的威利。.

查看 印度北部和威利在哪里?

宽叶羽衣甘蓝

宽叶羽衣甘蓝(Collard greens/collards)是甘蓝的一类宽叶栽培品种。从植物分类学上讲甘蓝是一个物种,但它有数个栽培品种,例如卷心菜、西蓝花、芥蓝等。宽叶羽衣甘蓝和羽衣甘蓝、春绿菜同属无头甘蓝类。 宽叶羽衣甘蓝因它们硕大的深绿色叶片而得名,既可以做蔬菜,又可做园艺植物。现多种植于非洲、巴尔干半岛、西班牙北部、印度北部和美国南部的许多地区,以及巴西和葡萄牙。.

查看 印度北部和宽叶羽衣甘蓝

尚武種族

尚武種族,是英屬印度時期的印度種族概念。英國人把印度族群分為两類:“尚武”和“非尚武”。前者勇敢好戰,後者因定居農業生活不適合戰鬥。這種觀念在印度文化中早有先例,四個瓦爾那之一的「刹帝利」在字面上解作「戰士」。.

查看 印度北部和尚武種族

巴克特里亚语

巴克特里亚语或大夏语(Bactrian Language)是在古代巴克特里亚使用的一种伊朗语,属东伊朗语支,现存文献有貴霜帝國時期的钱币、印章及铭文,另外在吐鲁番等地发现了一些手稿碎片,其时间约为公元八至九世纪。.

查看 印度北部和巴克特里亚语

主麻日

主麻日(صلاة الجمعة, ṣalāt al-jum‘ah, “星期五的礼拜”)是穆斯林于每星期五举行的聚礼(萨拉特),完成主麻功课可免作午后的晌礼。不管时区如何,穆斯林每天都必须按照太阳的路径作五次礼拜。.

查看 印度北部和主麻日

庆祝枪声

庆祝枪声是在庆典中利用枪械对空中发射的庆祝方式,盛行在巴尔干半岛、中东、中亚的阿富汗、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以及拉丁美洲地区。在波多黎各和美国的其他地区,这种庆祝方式是非法的,尤其是发生在假期的节日庆典。 一般上,这种庆祝的方式会出现在婚礼、元旦、独立日,以及圣诞节和开斋节的宗教假期。 这种庆祝方式可能会出现流弹导致人命伤亡,以及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份研究发现,有80%的庆祝枪声导致头、脚和肩膀的受伤。 子弹也有可能会穿透屋顶,对屋瓦造成损害,引致屋顶漏水,大多数的损害都必须要加以修复。.

查看 印度北部和庆祝枪声

喜马偕尔邦

喜马偕尔邦(印地语:हिमाचल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Himachal Pradesh)是印度北部的一个邦,毗连中国西藏自治区。该邦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全境属于喜马拉雅山区,气候温和,但冬季寒冷。首府西姆拉曾是英属印度的夏都。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盛产水果。.

查看 印度北部和喜马偕尔邦

哈里亚纳邦

哈里亚纳邦(印地语:हरियाणा,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北部的一个邦,1966年11月1日从旁遮普邦划分出来。 全邦下分21縣。.

查看 印度北部和哈里亚纳邦

火烈鸟

火烈鸟,又名--。為一種大型水鳥,主要分布於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部分亞熱帶地區。.

查看 印度北部和火烈鸟

灰头柳莺

头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xanthoschistos)为雀形目柳莺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分布于西藏南部与东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和缅甸西部北部。 灰头柳莺曾一度被归类于鹟莺属,被命名为灰头鹟莺(Seicercus xanthoschistos)。21世纪初,针对其基因序列的一些研究表明,该物种更接近柳莺属。因此,灰头鹟莺被重新修订为柳莺属的灰头柳莺。.

查看 印度北部和灰头柳莺

運輸史

運輸史隨著人類的文化而有所進展。在舊石器時代時長距離的步行軌跡發展成了貿易路線。而對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來說除了步行以外僅剩的運輸形式便是使用家畜或是靠小舟運輸。 運輸史大半與科技革新有關。科技上的進步讓人們能旅行得更遠,探索更多的地區,以及擴展其影響力到越來越大的區域。即使在古代,像是滑雪橇和雪鞋等腳的包裹物之類的新工具亦延長了人類能旅行的距離。由於靠著新發明與發現來解決運輸問題,旅行時間減少了,然而移動更多更大負載物的能力卻提升了。今天革新依舊持續著,而運輸的研究者也努力找出新方法以減少成本和增進運輸效率。.

查看 印度北部和運輸史

西恒伽王朝

西恒伽王朝(公元350-1000年,卡纳达语:ಪಶ್ಚಿಮ ಗಂಗ ಸಂಸ್ಥಾನ)是古代印度统治卡纳塔克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它被命名为“西恒伽”是为了与后几个世纪统治今天奥里萨地区的东恒伽王朝相区分。一般认为西恒伽人兴起时,南印度婆腊伐王朝的力量由于沙摩陀罗·笈多的南侵已经削弱,一些本地的部族开始争取独立。西恒伽王朝的主权自350年开始,550年结束,最初在戈拉尔建立政权,后来迁都至今天迈索尔县高韦里河畔的塔拉卡德。 巴达弥的遮娄其人兴起后,恒伽人臣服于遮娄其人,并帮助他们打击建志的婆腊伐人。公元753年,罗湿陀罗拘陀人取代遮娄其人成为德干的主导力量。在经过一个世纪的争取自治的抗争后,西恒伽人承认了罗湿陀罗拘陀的宗主权,并与他们联手攻打坦贾武尔的朱罗人。到了10世纪晚期,栋格珀德拉河以北罗湿陀罗拘陀已被西遮娄其王朝取代,而高韦里河以南朱罗王朝的势力也得到了恢复。公元1000年左右,西恒伽人被朱罗人打败,他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也就此终结。 虽然版图不大,西恒伽王朝却对今天卡纳塔克南部地区的政治、文化及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恒伽国王们表现出仁慈的宗教宽容,尤其对耆那教颇为支持,坎巴达哈里和斯洛凡那比拉葛拉的一些耆那教古迹就是在这时期建筑的。国王们还鼓励美术创作,卡纳达语和梵语文学也因此繁盛。查文达拉亚于978年写的《查文达拉亚·普拉纳》是卡纳达语散文的重要作品。这时期出现的许多经典著作涵盖了从宗教到大象管理的广泛主题。.

查看 印度北部和西恒伽王朝

貝特瓦河

貝特瓦河(Betwa),又名貝特拉瓦蒂河(Betravati)、維特拉瓦蒂河(Vetravati),是印度北部的一條河流,為亞穆納河支流。發源於溫迪亞山脈,大約在中央邦的霍斯杭格阿巴德北方處。幹流向東北流,經奧拉奇哈流入北方邦境內。大約全程河道的一半流經摩臘婆高原,屬於無法航行的河段。貝特瓦河最終於北方邦哈密爾普爾縣的注入亞穆納河。.

查看 印度北部和貝特瓦河

费利斯·比特

费利斯·比特(Felice Beato,生於1833年或1834年,1909年逝),是一位具有英国与意大利双重国籍的摄影师。他是最早拍摄东亚地区的摄影师之一,也是最早的战地摄影师之一。他所拍摄的风俗镜头、人物肖像以及亚洲与地中海地区的美丽风景与建筑的全景极负盛名。比特游览过许多地方,并通过它的摄像镜头拍摄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包括各个国家、国家人民及所经历的事件等,这些照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并且被永久保存至今。比特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机会使欧洲与北美民众对那些陌生的国度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比特所提供的照片仍然作为一些事件,例如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的重要资料。他也是最早通过照片来描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即被称为图片新闻报道。比特同时对其他摄影师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日本的许多摄影师来说影响极为深刻、持久,皆因比特在日本工作时曾開過課教授眾多摄影师和艺术家之故。.

查看 印度北部和费利斯·比特

藏东薹草

藏东薹草(学名:Carex cardiolepis)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锡金、尼泊尔、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4,300米的地区,多生于高山灌丛草甸以及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印度北部和藏东薹草

藤菊

藤菊(学名:Cissampelopsis volubilis)为菊科菊藤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南半岛、缅甸、泰国、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8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于林中乔木和灌木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印度北部和藤菊

藤榕

藤榕(学名:Ficus hederacea)为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于锡金、缅甸、不丹、老挝、印度北部、泰国、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海南、云南、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500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印度北部和藤榕

肉托榕

肉托榕(学名:Ficus squamosa)为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于尼泊尔、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30米至1,15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湿润雨林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印度北部和肉托榕

苏治中亚

苏治中亚(Средняя Азия)在地域上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中亚地区,时间上指中亚于1918年至1991年被苏联统治的一段时期。中亚诸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宣告易帜独立。苏治中亚在地域上几与俄罗斯帝国所征服突厥斯坦西部后建立的突厥斯坦总督区无异,该区域内的政区划分曾数次变易,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划定各加盟共和国国界,并在苏联解体后作为中亚各国国界沿用至今。.

查看 印度北部和苏治中亚

苦力

苦力(粵語稱作咕喱,英文普遍寫成Coolie,亦作Cooli、Cooly、Kuli、Quli或Koelie等)是指從事勞動工作,以付出勞力來維生的廉價勞工。他們大多在碼頭負責貨物的裝卸、建築地盤的運輸工作。從中國出發到外國工作的苦力,歷史上稱之為華工。.

查看 印度北部和苦力

排燈節

--(;马拉地语:दिवाळी、;दिवाली、;தீபாவளி、),又譯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也稱光明節,或者--節,是一個五天的節日,於每年印度曆八月(天蝎宫)裏或八月前一周的第一個新月日(即公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耆那教、印度教與錫克教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后来,印度光明节也被看作“内心之光”的庆典,一些佛教信徒也慶祝這個節日。瓦腊纳西是主要庆祝该节日的城市。.

查看 印度北部和排燈節

溪蟹科

溪蟹科(学名:Potamidae)是短尾下目(螃蟹)溪蟹總科之下一個由淡水蟹組成的科級分類單元。本科包括超過650個物種,分屬接近100個屬。按其第八片胸腹片(Thoracic sternite)的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亞科:.

查看 印度北部和溪蟹科

拉傑普特人

拉傑普特人(Rajput),意思是拉者之子。他們傳統上是印度的戰士民族,分布於印度中部、印度北部、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拉賈斯坦、旁遮普與古吉拉特、北方邦,喜馬偕爾邦,哈里亞納邦,查謨,北阿坎德邦,中央邦和比哈爾邦。)。拉賈斯坦的齋浦尔與烏代浦是他们文化的代表。直到20世紀印度絕大多数土邦也由他們統治。 他們宣稱自己是刹帝利,但他們的种族文化背景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最早在6世纪才出現,是歴次入侵印度民族的後人。拉杰普特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世袭名号而并非种族名称。 他們多次抵抗突厥的伊斯蘭徒入侵,被視為婆羅門教文化捍衛者。但很多在德里蘇丹國時代逃亡尼泊爾,他們在蒙兀兒帝國時有些接受伊斯蘭教,有些拉傑普特穆斯林融入普什圖人部落中。 他們也是英國人所谓的尚武種族。.

查看 印度北部和拉傑普特人

2012年印度大停电

2012年7月印度大停电是2012年7月30日和7月31日接连发生在印度北部的两次大停电事故。该事故使得印度超过22个邦受到影响,其中第一次停电事故就影响了14个邦,而第二次事故则多达20个。该事故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超过6亿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占印度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截止2012年7月31日晚,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印度北部已基本恢复电力供应,而印度东部也已恢复一半。.

查看 印度北部和2012年印度大停电

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

2015年尼泊尔地震(又称喜马拉雅山地震)发生于尼泊尔标准时间(UTC+5:45)2015年4月25日(星期六)11时56分25秒,震央位於北緯28度8分49.2秒、東經84度42分28.8秒,行政區屬於尼泊尔甘达基专区廓爾喀縣,約在拉姆琼县縣治貝西薩哈东南偏东34公里处,矩震级为7.8Mw,面波震级为8.1Ms,最大烈度为IX级(强烈)。这场地震成为继1934年地震后袭击该国的最强烈地震。7600多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受波及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和中國西藏部分区域。本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向西南偏移了3厘米。 尼泊尔标准时间2015年5月12日12点35分,当地再次发生大地震,矩震级达7.3级。震中靠近珠穆朗玛峰和首都加德满都之间的中方边境。这一余震造成超过2500人受伤,超过125人死亡。.

查看 印度北部和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

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

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是指於尼泊爾標準時間2015年5月12日下午12時35分所發生的芮氏規模7.3地震,震央位於加德滿都東南方的科达里(Kodari)附近,深度為18.5公里。由於震央與4月25日的地震相近,只是略再往東,所以被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是4月25日地震後超過100次的餘震之一,但是規模較大。此次地震連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與其他地區都有震感。 幾分鐘後,另一起6.3級地震在加德滿都東邊的發生。這次地震影響了孟加拉國、中国與印度的其他邦,甚至連距離數千公里遠的新德里也有震感。當地也因為建築物搖晃而緊急疏散了上班族。.

查看 印度北部和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

亦称为 印度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