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古什人

指数 印古什人

印古什人(Ингуши,İnguşlar)是一個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民族,自称“加尔盖人”(印古什語:Галгай)。主要分布於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共和国境內。印古什又譯為殷古什、英古什。.

22 关系: 加加爾人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国印古什語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俄羅斯宗教俄羅斯伊斯蘭教俄羅斯民族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關係共產主義黑皮書车臣人车臣共和国蘇聯的強制居留金星表面特徵列表苏联解体英古什人民族列表战争列表 (1990年-2002年)扁豆行動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1940至1944年车臣叛乱2010年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事件

加加爾人

加加爾人(Γαργαρείς)是希臘神話中一個純男性部落,每年定期與亞馬遜人交合以延續後代。亞馬遜人在孩子出生后將男孩交由加加爾人撫養,女孩則留在亞馬遜部落。 某些歷史學家認為車臣人和英古什人的祖先就是加加爾人, 不然其之間亦必有一定的聯繫。 斯特拉波在其著作中寫到:“...亞馬遜人與加加爾人居住地並不相隔很遠,就在高加索山脈北部前陸”。老普林尼也認為加加爾人居於高加索山脈北部,但所用稱呼與斯特拉博不同。 斯特拉博還提到這個部落是從小亞細亞東部移居到此地的。.

新!!: 印古什人和加加爾人 · 查看更多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Kabardino-Balkarskaya Respublika;卡巴爾達語:;Къабарты-Малкъар Республика)位於大高加索北麓,南面與格魯吉亞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也是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12,500平方公里,人口901,494(2002年)。首府納爾奇克。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位於本共和國。.

新!!: 印古什人和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印古什共和国

印古什共和國(Respublika Ingushetiya;ГӀалгӀай Мохк,羅馬化:Ğalğaj Moxk),又譯殷古什共和國、英古什共和國。「印古什」這個名稱是源自一個古代聚落Ongusht,喬治亞語的「-eti」意為「之地」,因此印古什的名字意為「印古什人居住之地。」印古什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地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2002年首府由納茲蘭遷至馬加斯,東接俄羅斯車臣共和國,西部和北部與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接壤,南以大高加索山脈分水嶺與喬治亞比鄰。印古什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中除了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塞凡堡以外最小的聯邦主體。在1992年6月4日成立之後,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一分為二。印古什的主要民族為印古什人(古凡那克人的後裔),人口為412,529人。 印古什是俄羅斯最貧窮和動盪的地區之一。鄰近的車臣共和國之軍事衝突也影響到印古什。此外,印古什也有嚴重的貪污和犯罪問題(包括政府部隊對平民的綁架和謀殺),也有反政府示威、對軍隊和行政機構的攻擊、俄軍的暴行與人權日益惡化等問題。.

新!!: 印古什人和印古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印古什語

印古什語(Ingush,ГІалгІай, Ğalğaj)為印古什人(Ingush people)所使用的语言,使用人口在2005年大約為415,000人,語言區域橫跨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及俄羅斯。在印古什共和国稱印古什語為 ГІалгІай Ğalğaj (發音:)。印古什又譯為殷古什、英古什。.

新!!: 印古什人和印古什語 · 查看更多 »

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r)是一个存在于1921年1月20日至1924年7月7日苏俄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短命的 自治共和国。 该共和国的前身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由当地民族在库班州和捷列克州的部分地区建立;不过,在俄国内战期间红军征服北高加索,苏维埃的统治确立,前共和国也因此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疆域超过 ,且人口有着大约80万人。它包含6个区域(okrug):巴尔卡尔区(Balkar Okrug), 车臣区(Chechen Okrug), 卡巴尔达区(Kabardian Okrug), 卡拉恰伊区(Karachay Okrug), 纳兹兰区(Nazran Okrug) (位于印古什共和国), 和 弗拉季高加索区(Vladikavkaz Okrug) (位于奥塞梯) ,两座城市:格罗兹尼和弗拉季高加索。除此之外,还向提供了自治权,孙扎哥萨克区(Sunzha Cossack Okrug),包括一块位于印古什北部的巨大飞地,和一个与格罗兹尼接壤的小国(即)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未维持领土完整太久。早在1921年9月1日,卡巴尔达区就从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独立为卡巴尔达自治区,且直接隶属于苏俄。之后的1922年1月12日,卡拉恰伊区独立为卡拉恰伊自治区;巴尔卡尔区也独立为巴尔卡尔自治区。紧接着1922年11月30日,车臣区也独立为车臣自治区。 根据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法令,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剩余的全部领土都被分割成北奥塞梯自治州和印古什自治州。在1924年10月17日北高加索边疆区成立前,孙扎哥萨克区和弗拉季高加索区都直接隶属于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在此边疆区成立后,包括这两个地区以及此前创立的全部苏联自治共和国都不再隶属于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 在19世纪,这片地区最好的土地都被分配给了哥萨克的,俄罗斯的和乌克兰的军事殖民者,而许多的当地人却被赶到山上。在1920年,苏维埃政府决定驱逐,并把他们的农场给当地人。总计34637的人被驱逐到了弗拉季高加索,阿尔汉格尔斯克和顿巴斯。数以百计的当地家庭后来都成为了苏维埃政府的支持者。在1921年1月,重新安置哥萨克人的决定被迫停止,其中一些家庭回来并占据了废弃的农场,而沙皇时代的人口稠密的军事殖民点被永远从北高加索地区清除,因此当地人便可以自由的占据当地的山谷的沃土。据统计,1882年,有24.4%的印古什人居住在大山里,而到了1924年仅有2.1%。 冷战期间,许多西方的历史学家认为山地国家的解体,是苏联政府为削弱高加索人并维持莫斯科对他们的统治,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而20世纪90年代公开的苏联档案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共和国的解体开始于1921年3月,即建国仅两个月后,卡巴尔达的领导人表达了关于成为该共和国一部分的不满,同时指出卡巴尔达人和其他山地国家的人们缺乏经济上的联系。从1921年4月到6月,卡巴尔达召开了一场代表大会,大会共有140名代表,而只有28名是布尔什维克,绝大多数代表表示不仅要成立一个自治州,而且还要求自治共和国的地位。斯大林不得不同卡巴尔达的领导人进行关于申请苏联加盟共和国地位的谈判。.

新!!: 印古什人和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宗教

俄羅斯的宗教多元,1997年的一項法律將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佛教作為俄羅斯歷史上的重要命名。俄羅斯政府指定了四個正式的“傳統”宗教:基督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佛教。 正教會(俄語:Православие/Pravoslaviye)是俄羅斯的傳統且規模最大的宗教教派,大約95%的東正教堂區屬於俄羅斯正教會,也有一些較小的正教會教派。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整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薩滿教有普遍復興的趨勢。 自19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以來,俄羅斯當局對宗教自由的尊重已經下降。.

新!!: 印古什人和俄羅斯宗教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俄羅斯是第二大宗教。穆斯林约佔總人口的15%至20%,目前俄羅斯的穆斯林人口大多數分為北高加索與伏爾加河两類,北高加索的阿迪格人,巴爾卡爾人,諾蓋人 ,車臣人,印古什人,卡巴爾達人,卡拉恰伊人,達吉斯坦的族裔群體和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巴什基爾人。也有來自中亞的塔吉克人與突厥人。 俄羅斯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什葉派屬於少数,蘇菲主義對車臣人具有強大影響。.

新!!: 印古什人和俄羅斯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其疆域領土内居住着超過180個民族的人民。.

新!!: 印古什人和俄羅斯民族 · 查看更多 »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關係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關係,是指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的雙邊外交關係。兩國之間的雙邊關係非常強大,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在語言,文化和宗教方面非常接近。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的關係一直處於非常高的水平,兩國的經濟和其他正式統一受到兩國強烈的讚賞,因為兩國有著相同的共同點(砍國在古代一直是同盟)。007年4月26日,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簽署了在兩國間建立“國際最高理事會”的協議。這一歷史性事件發生在哈薩克斯坦總統對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正式訪問期間。 二十一世紀初以來,哈薩克斯坦對吉爾吉斯經濟的直接投資一直在迅速增長。今天,吉爾吉斯北部的經濟存在感受到了哈薩克的存在,從銀行到小企業,哈薩克斯坦的汽車和眾多的遊客。吉爾吉斯人最喜歡這些趨勢,因為兩國都有著相似的文化和傳統。在過去五年中,哈薩克斯坦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約4億美元,被認為是最大的投資者。吉爾吉斯斯坦銀行總股本中有33%屬於哈薩克斯坦投資者。吉爾吉斯斯坦有大約2000家企業,其中500家屬於哈薩克企業家。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統一符合兩國的經濟利益。立法者Juraev說 “我認為與其他國家的統一沒有任何問題,無論如何我們應該與這個或另一個國家團結起來,與哈薩克斯坦的統一將成為我們經濟發展的良好加速器。” 哈薩克斯坦對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極為重要。在90年代中期的某段時間,比什凱克馬納斯國際機場的虛擬關閉使得哈薩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圖成為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入境點。吉爾吉斯斯坦西北部城市塔拉斯也成為進入哈薩克的主要入境點。.

新!!: 印古什人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關係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黑皮書

《共產主義黑皮書:罪行、恐怖、鎮壓》(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Crimes, Terror, Repression,Le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 Crimes, terreur, répression),是一本講述共產主義政權實施的政治迫害歷史,包括、放逐,以及書中認為因實施共產主義政策所造成的人為饑荒等。該書於1997年在法國由首度出版,在美國則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德文版由出版,包括了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约阿希姆·高克所寫的一章。.

新!!: 印古什人和共產主義黑皮書 · 查看更多 »

车臣人

车臣人(Нохчий)是北高加索地区众多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在现代,所谓的车臣人有多种划分方法:比如,按照所生活的地域,可分为山地车臣人和平原车臣人或者用组成车臣社会的各个部落来加以区分。車臣是阿拉伯人在八世纪的伊朗文件中对他们的称呼,第一次出现在俄国記錄是1732年。車臣最早只是一个村庄。.

新!!: 印古什人和车臣人 · 查看更多 »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Chechenskaya Respublika;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Noxçiyn Respublika)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轄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段边界,首府格羅茲尼。 歷史上,車臣地區由周邊各大國統治,也曾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國和城鎮。車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是由伊瑪目在高加索戰爭中為了抵抗俄國,所組成的,此為車臣民族國家之始。在伊玛目沙米勒帶領伊瑪目國抗俄二十多年後,1858年被俄羅斯帝國征服,並被軍事管治。1860年成立捷列克州,車臣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遭到鎮壓後,車臣地區開始工業化。 在蘇聯時代,車臣人與印古什人合併,組成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二次大戰爆發1940至1944年車臣起義。後因扁豆行動、、1951年東哈薩克車臣人大屠殺事件爆發大規模抗俄活動。蘇聯解體後,車臣共和國成立,但因車臣獨立組織領袖焦哈爾·杜達耶夫奪取政權,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宣告從俄羅斯獨立。 因車臣共和國接連不斷引起北高加索的軍事衝突,印古什共和國因此從車臣地區分出,最終引發第一次車臣戰爭,車臣地區事實上獨立。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收復車臣,並開始了北高加索叛亂的平定。两次战争中,车臣地区惨遭蹂躏,首府格罗兹尼前后发生四次战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战后,普京政府开始重建车臣。如今的车臣共和国基本上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目前由拉姆赞·卡德罗夫當選车臣共和国總統。.

新!!: 印古什人和车臣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蘇聯的強制居留

蘇聯的強制安置,是蘇聯當局對被認為政治上有問題人口的一種行政手段,最臭名昭著的是古拉格勞教所的刑罰制度。整個人口類別的重新定居是蘇聯實行的另一種政治鎮壓手段。與此同時,強制居留也是赤化新蘇佔區和開拓人口稀少地區的一種手法。流亡者多被派往蘇聯偏遠地區: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中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設立這些定居點和蘇聯的人口轉移是同時進行,與古拉格集中營相比,強制居留點比較多是正常民居,人們住在家裡,有更多的行動自由;但是,這只允許在指定區域內。所有定居者都受到NKVD的監視,每個月一次,要到當地執法部門報到,他們也被警告若擅自離開會被判勞刑。他們也持有一種特殊身分證,無法在大城市定居。 這些被強制定居的人多數是蘇聯蘇德戰爭時被蘇共指責成為納粹內應的少數民族(如車臣人、印古什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也包括戰後東歐共產國家中有可能反蘇反共的人士和前勞改犯。.

新!!: 印古什人和蘇聯的強制居留 · 查看更多 »

金星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金星表面地质特征。金星是距太阳第二近的行星,被划分为一颗类地行星,由于与地球有相似的大小、重力和构成(金星是大小和距离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有时也称之为地球的“姊妹星球”。金星表面覆盖着厚密的云层,并存在曾经有过剧烈火山活动的明确证据,拥有类似于在地球上所发现的盾状和复式火山。 注:以下中文名称主要引用《世界神话辞典》198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观》1993年世界文化出版公司。.

新!!: 印古什人和金星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新!!: 印古什人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英古什人

#重定向 印古什人.

新!!: 印古什人和英古什人 · 查看更多 »

民族列表

以下世界民族列表是各民族汉语译名名称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个民族。 ----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V W X Y Z.

新!!: 印古什人和民族列表 · 查看更多 »

战争列表 (1990年-2002年)

收录了1990年-2002年期间新近爆发的世界各地武装冲突和战争。 Category:1990年代军事 Category:2000年代军事.

新!!: 印古什人和战争列表 (1990年-2002年) · 查看更多 »

扁豆行動

扁豆行動,是1944年2月23日蘇聯因車臣人和印古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北高加索叛亂進行的強制人口轉移活動,由貝利亞執行。 大概500,000人被驅逐出他們的共和國,強制轉移中亞(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大概有100,000人在遷徒中死亡,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才批准回故鄉。 許多車臣人和印古什人在2004年的歐洲議會中把它歸類為種族滅絕行為。 Category:1944年苏联 Category:1944年政治事件 Category:苏联的民族迁徙 Category:车臣人 Category:印古什人.

新!!: 印古什人和扁豆行動 · 查看更多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ლავრენტი ბერია;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Lavrentiy Pavlovich Beria,),格鲁吉亚人,苏联共产党高级领导人,长期担任內務人民委員部(秘密警察)首脑。是斯大林大清洗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5年7月9日成為軍事苏联元帅。雅尔塔会议中斯大林曾向美國總統小罗斯福介绍说:“他是我们的希姆莱。”在斯大林逝世之前,他是苏联的极重要权力人物,也是前者發動紅色恐怖的犯人與幹部之一,斯大林逝世之后馬上在斗争中失败,被撤职并秘密处决。與斯大林同為蘇聯領導層裡罕見的格魯吉亞裔人。.

新!!: 印古什人和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 查看更多 »

1940至1944年车臣叛乱

1940至1944年車臣叛亂是一個在車臣山區反抗蘇聯當局的行動。在1941年6月於哈桑·伊斯拉伊洛夫領導下展開,叛亂在1942年於德軍入侵北高加索時達到高峰,1944年初在驅逐車臣人和印古什人下結束。 然而山區的抵抗一直持續到1947年秋天,最後一名叛軍在1976年於70歲時被擊斃。 在反政府武裝叛亂期間,叛軍未曾控制過車臣平原和首府格羅茲尼。.

新!!: 印古什人和1940至1944年车臣叛乱 · 查看更多 »

2010年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事件

2010年莫斯科地鐵连环爆炸事件是發生於2010年3月29日早上通勤時段、俄羅斯莫斯科地鐵卢比扬卡站和文化公園站。兩個地鐵站的到站列車車廂先后发生爆炸,事件造成最少40人死亡及逾百人受傷,其中88人需留院治理。俄羅斯聯邦政府將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之後車臣分離主義領袖烏馬羅夫承認做案。.

新!!: 印古什人和2010年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事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