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海學園

指数 南海學園

南海學園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距離博愛特區約300公尺,為一匯集許多文教設施的區域。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總統蔣中正有感台北市區之文教設施空虛,並為推動民生主義之文化建設,遂指示教育部部長張其昀規畫興建五大社教機構,劃出台北植物園部分土地成立南海學園。 南海學園基地原為台北植物園前身「台北苗圃」之一部分,此外亦有建功神社、台灣工商品陳列館等日治時代建築。張其昀著手規畫後,交由蔣復璁把原來在臺中縣霧峰鄉的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中圖組遷至建功神社舊址,恢復國立中央圖書館,原台灣工商品陳列館與郵政電信宿舍則移建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此後,園區在50至60年代逐年擴張,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音樂研究所次第設立,始見規模,成為一處學術機構與政府機關林立的人文特區。今日則習將南海路園區週遭延伸的校園與各附隨機構統稱為南海學園。.

31 关系: 原臺灣教育會館台北植物園中華民國首都中正區 (臺北市)建功神社張其昀國家人權博物館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社格盧毓駿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郵政博物館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站點列表臺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臺北市行政區劃臺北市次分區列表臺北市文化資產臺北市旅遊景點列表臺灣建築植物園站 (台北市)文化公車

原臺灣教育會館

原臺灣教育會館,現名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是一座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泉州街交會路口的建築物。該建物建立於1931年,現為臺北市定古蹟。.

新!!: 南海學園和原臺灣教育會館 · 查看更多 »

台北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龍安里南海路,佔地約8.2公頃,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是一個備有完整植物蒐集紀錄文件,並進行科學研究、保育、展示及教育的場所。園內熱門景點包括兩處市定古蹟欽差行臺及台北植物園腊葉館、南門町三二三、荷花池與各主題植物園區,比鄰南海學園,包括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廣播電台等。.

新!!: 南海學園和台北植物園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都

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以來,曾以多座城市做為首都,最近一次是在1949年12月7日遷至臺灣臺北;在此之前,北平與南京曾先後成為中華民國首都長達十年以上。此外,國民政府時代曾在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將洛陽立為行都、將對日抗戰時期的臨時首都重慶立為陪都,亦有在西安設立西京的計畫。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後,也有遷都至臺灣其他城市的提議出現。 綜觀中華民國歷史,大多沒有透過法律確立首都位置,亦不常於政府公文中載明首都所在之城市,僅國民政府時代將國都位置寫入训政时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期間曾對首都是否入法有所討論,但最後並未寫入,故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新!!: 南海學園和中華民國首都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南海學園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建功神社

建功神社,是一座在1928年(日本時期昭和3年)建於臺北市的神社。該神社原址位於南海學園中,即國立中央圖書館總館舊址;在國立中央圖書館總館遷至中山南路後,改為今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及南海學園使用。.

新!!: 南海學園和建功神社 · 查看更多 »

張其昀

張其昀(),字曉峰,浙江宁波鄞縣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著名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亦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

新!!: 南海學園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為中華民國設立的國家級人權博物館,轄新北市新店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及台東縣綠島鄉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於2018年3月15日成立,同年5月18日揭牌。業務包含解嚴前的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之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等,推展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並與國內外相關博物館交流合作。.

新!!: 南海學園和國家人權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舊稱國立中央圖書館(簡稱中圖),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圖書資訊機構,也是中華民國三所國立圖書館之一(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隸屬於教育部;该館為臺灣唯一一所「國家圖書館」等級的圖書資訊機構,不同於其他兩間國立圖書館為公共圖書館。總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經行政院裁定將於臺南市新營區設立南部分館暨聯合典藏中心。另設有3處典藏專業領域資料的中心於臺北市。 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的法定送存機構,國家圖書館收藏各種類型的出版品與文獻資料,尤以漢學文獻最具特色。該館亦為中華民國各圖書館的最高輔導機關,其附設的「中華民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為臺灣的國際標準書號(ISBN)管理單位,獲配的冠碼為957及986。.

新!!: 南海學園和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簡稱國教院或教研院,是中華民國有關教育研究工作的最高專責機構,隸屬於教育部,由「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後更名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陸續整併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並於2011年3月30日與國立編譯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共同整併而正式成立。除進行整體性、系統性、長期性的教育研究,也負有教科書審定、課程研發、測驗評量及辦理中小學行政人員研習等任務。.

新!!: 南海學園和國家教育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隸屬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原為1956年成立的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資館),2011年3月30日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要館舍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8樓。.

新!!: 南海學園和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

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簡稱聯管處,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等機構文物在北溝時期(1949年-1955年)的管理機關。.

新!!: 南海學園和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是中華民國文化部位於南投縣草屯鎮的所屬機關。主要目標在於加強工藝文化研究、保存特有工藝技術、培育優秀工藝人才,以及辦理工藝競賽與展覽;除中心本身設有臺灣工藝文化園區之外,另於他處設有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苗栗工藝園區、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

新!!: 南海學園和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圖書館

國立臺灣圖書館,簡稱國臺圖、國台圖、臺圖、(前)央圖(分館),源自1915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是中華民國三所國立圖書館之一,隸屬教育部,館址位於臺灣新北市中和區;定位為研究型公共圖書館 ,其館藏特色為清代和日治時期臺灣資料、東南亞資料,以及視障服務。與國家圖書館的法定送存機構任務及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輔導全國500餘座公共圖書館的任務相輔相成。該館同時管理陽明山中山樓。.

新!!: 南海學園和國立臺灣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簡稱科教館,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是一個以教育、展示、研究、實驗為目的科學博物館。.

新!!: 南海學園和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簡稱藝教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推廣學校藝術教育之國立文教機構,負責中華民國藝術教育之研究、推廣與輔導任務。.

新!!: 南海學園和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是中華民國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另一個以展示中國歷史爲主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恢復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馆(即今河南博物院)。.

新!!: 南海學園和國立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社格

格(しゃかく)是日本神社的格式。基於祭政一致,由朝廷等所定。.

新!!: 南海學園和社格 · 查看更多 »

盧毓駿

盧毓駿(),福建福州人,為台灣戰後重要建築師之一,與黃寶瑜、修澤蘭並稱為三大建築師。曾任考試院專員、參事,國民制憲代表、考選委員會委員長,第1、2、3、4屆考試委員。.

新!!: 南海學園和盧毓駿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簡稱中醫所)是中華民國唯一國家級中醫藥研究公立機構,現隸屬於衛生福利部,成立於1963年。掌理有關中醫藥之研究、實驗及發展等事宜,擁有近三十位中藥與天然物化學和藥理的博士級研究人員,是台灣最具規模的中草藥研究重鎮。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毗鄰國立陽明大學。.

新!!: 南海學園和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郵政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英語:Postal Museum),簡稱郵博館,是中華郵政於1965年12月1日成立的博物館,並於1966年3月20日(即「中華郵政70週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創始的郵政博物館,是利用交通部郵政總局在當時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舊辦公房舍略作改動而成;但由於地處偏僻,展館過於狹小,且計畫有道路貫穿其中,故不能擴建。但為配合文化建設及郵政事業發展需要,遂在臺北市南海學園附近興建1座樓高10層的大廈作為新展館,並於1984年10月10日落成啟用。.

新!!: 南海學園和郵政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站點列表

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YouBike微笑單車)是臺北市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採無人化自助式服務。由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提案、巨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捷安特負責建置和營運。 截至2018年6月9日,YouBike微笑單車在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共設有401個站點,設點的行政區包括大安區(48個)、中山區(46個)、內湖區(42個)、信義區(38個)、士林區(36個)、中正區(34個)、松山區(34個)、北投區(28個)、文山區(27個)、大同區(22個)、南港區(22個)、萬華區(23個)。 此外,YouBike微笑單車也在台北捷運捷運市政府站附近和捷運忠孝新生站、捷運劍南路站內設有服務處,提供會員申請等協助。.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站點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位於中正、萬華二區交界,南臨新店溪,鄰近建中、北一女與附中等校,延著泉州街與和平西路一段,便可到達古亭捷運站。往北有南海學園,內含植物園、歷史博物館、教育廣播電台、藝術教育館、林業試驗所等多元的人文場所,在學校周圍營造出不同一般學校的人文氛圍。西邊有青年公園、以及河濱腳踏車道,臨近的學生以及居民皆可利用閒暇的時候前往運動,親近大自然並體會其與人們共生共榮。.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縮寫常作CKHS,簡稱建國中學、建國高中、建中,舊稱台北建國中學,為一所公立高級中學。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正對面。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三中及四中。 該校校友涵蓋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蘇有朋、黃國倫、辰亦儒、吳思賢等演藝明星等各領域人物。科技界則包含曹興誠、黃崇仁、張凱鈞等企業領導人。公益領域則有社會企業家胡庭碩、陳慕天、徐凡甘 該校設有數理資優班、人文社會資優班、科學班、及體育班;其體育班曾培育出多位臺灣體育好手,包含網球界前亞洲球王盧彥勳。.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簡稱成功高中、成功中學、成功,舊稱台北成功中學,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根據成立時序而命名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大正11年(1922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的艋舺清水祖師廟,1925年於現址創建校舍,翌年夏落成遷入啟用,並訂5月17日登陸台灣之日為校慶。1925年5月30日由萬華遷往鄰近樺山車站的現址。二戰終戰後,在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 在校園刊物及網路世界中,成功校友及學生習慣稱成功高中為「濟城」、自稱「濟城墨客」(因校址在濟南路)。.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行政區劃

臺北市的行政區劃有過多次變化,現今的轄區範圍確立於1968年升格直轄市之時,當時設置16個區,之後在1990年調整成現行的12個區,其中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萬華、信義等7區是最初臺北市的轄區範圍,屬於市中心;士林、北投、內湖、南港、文山等5區則為後來由臺北縣劃入台北市的轄區,位置較為外圍。.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次分區列表

次分區爲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設置於市轄區之下。每一市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當地各里特色,劃定4到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且若干文化、歷史特質的里集結起來,俾以有效利用里鄰資源並凝聚居民的向心力,相互合作以發揮區里自治精神,共同推展市政建設。 目前臺北市共有12個市轄區及68個次分區。.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次分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文化資產

臺北市文化資產是臺北市各級古蹟與其他文化資產。本表表列原則如下:.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文化資產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旅遊景點列表

台北市旅遊景點列表介紹臺灣台北市重要公共設施、商圈、大型公園、體育設施、寺廟、百貨、商圈、古蹟及知名夜市。.

新!!: 南海學園和臺北市旅遊景點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建築

臺灣建築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時代的浮腳樓式建築,到了荷西時期基於殖民與傳教活動各在臺灣南北構築要塞、教堂,明鄭時期視臺灣為反清復明基地,閩南式建築就此引進,而清代時期的建築主要走向為中西文化融合的特性,清末洋務運動對砲利的嚮往,砲台建築更加興盛,日治時期以閩南、日本、西洋的文化為主要建築構想;且引進了鋼筋混凝土技術,由於殖民地時期過度西化的建築;在光復後,台灣出現中國古典風格的流行與引入國際主流的後現代設計風格。在現代,臺灣的建築走向多元化,各種風格的建築都可普遍的看見。.

新!!: 南海學園和臺灣建築 · 查看更多 »

植物園站 (台北市)

植物園站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是萬大樹林線(興建中)的捷運車站。.

新!!: 南海學園和植物園站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文化公車

文化公車是臺北市聯營公車曾經存在的一種公車類型,1985年臺北市市長許水德希望方便外國觀光客遊覽台北市、便利市民假日休閒、推廣市內文化設施,因此創辦文化公車。.

新!!: 南海學園和文化公車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