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南汾州

指数 南汾州

南汾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时東魏在今山西省吉县設置南汾州。北齐改为汾州,北周再改称西汾州。隋朝南汾州下轄3郡5县。開皇16年(596年)改为耿州,開皇18年(598年)改称汾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南汾州改称文城郡,下轄4县:吉昌县、文城县、伍城县、昌宁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称南汾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汾州置慈州。.

目录

  1. 17 关系: 南北朝行政區劃北乡郡北齊行政區劃刘丰 (北魏)元显恭韦子粲韦冲西魏行政區劃贺拔仁薛修義耿州東魏行政區劃段永永寧縣 (消歧義)昌宁县 (北魏)文城郡 (隋朝)慈州 (唐朝)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南汾州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北乡郡

北乡郡,南北朝时期设置的行政区。 北魏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北乡郡,领有二县:龙门县、汾阴县,有209户,759口。治所在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黄河东岸)。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河津市、万荣县、临猗县等县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地属淮阳郡。东魏侨置于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北齐天保时废北乡郡。西魏隶南汾州。北周周武帝改置汾阴郡,移治今万荣县西南32.5公里宝井村。.

查看 南汾州和北乡郡

北齊行政區劃

北齊建立後,開始整頓行政區規劃,廢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縣。北齊江淮之地後被南朝陳佔領。因為州轄區越分越細,於是設置行台兼管數州民政及軍事。.

查看 南汾州和北齊行政區劃

刘丰 (北魏)

刘丰,字丰生,灵州普乐人,谥号“忠”。先从北魏,后因高澄改成北齐大臣,膝下有儿子刘晔、孙子刘感。死后被追封大司马、司徒。.

查看 南汾州和刘丰 (北魏)

元显恭

元显恭(),名恭,字显恭,一字怀忠,以字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城阳怀王元鸾第二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南汾州和元显恭

韦子粲

韦子粲(),字晖茂,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阆公房,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官员。.

查看 南汾州和韦子粲

韦冲

韦冲(),字世冲,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北周、隋朝官员。.

查看 南汾州和韦冲

西魏行政區劃

西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三十三州,宇文泰在沙苑(今大荔縣南)一戰打敗高歡,乘勝率兵東進,佔領了山西、河南東魏的大片領土。爾後又趁南朝梁內亂,攻佔巴蜀之地與江漢之地,使西魏疆域擴大到四川和湖北一帶。西魏時將北魏時期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改稱為總管,其性質相當於北齊行臺。.

查看 南汾州和西魏行政區劃

贺拔仁

贺拔仁(),中国南北朝时東魏北齐軍事人物,又名贺拔焉过儿。字天惠,善无郡(治今山西右玉县东南)人,高车族贺拔氏。.

查看 南汾州和贺拔仁

薛修義

薛修義(),字修义,一字公让,河東郡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東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北魏、東魏、北齐官员。.

查看 南汾州和薛修義

耿州

耿州,中国古代的州。 东魏设置南汾州,北周改为汾州,北齐为西汾州。北周灭齐后,置总管府。隋朝开皇四年(584年),府废,十六年(596年)改为耿州,后复为汾州。唐朝时改为慈州。北宋时,曾废慈州,后再置慈州,辖境缩小。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改慈州置耿州,治所在吉乡县(今山西省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吉县等县地。明昌元年(1190年)改为吉州。.

查看 南汾州和耿州

東魏行政區劃

東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八十州。.

查看 南汾州和東魏行政區劃

段永

段永,字永宾,北周时代军事人物,先世辽西石城人,西晋幽州刺史段匹磾之后。.

查看 南汾州和段永

永寧縣 (消歧義)

永寧縣,可以指:.

查看 南汾州和永寧縣 (消歧義)

昌宁县 (北魏)

昌宁县,中国古县名。在今山西省乡宁县境。 汉朝时,为临汾县地。南北朝时,北魏分置太平县,又分太平县置昌宁县,属内阳郡。境内有壶口山,崿山。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汾州为文城郡,昌宁县属之。唐朝时,属南汾州、慈州、文城郡。五代十国时,后唐废。.

查看 南汾州和昌宁县 (北魏)

文城郡 (隋朝)

文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朝为耿州改为汾州。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汾州为文城郡,户二万二千三百。治所在吉昌县(今山西省吉县),下辖四县:吉昌县、文城县、伍城县、昌宁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实行州制,改文城郡为南汾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汾州为慈州。.

查看 南汾州和文城郡 (隋朝)

慈州 (唐朝)

慈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南北朝时东魏称南汾州,北周改为汾州,隋朝时,改为耿州,又为文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汾州。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浩州(原隋朝西河郡)为汾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南汾州。武德八年(625年)(《新唐书》作“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慈州。治所在吉昌县(五代唐改吉乡县,即今山西省吉县)。因境有慈乌戍,故名。户五千二百四十五,口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天宝,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十六。下辖五县:吉昌县、文城县(屈邑县)、昌宁县、吕香县、仵城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吉县等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慈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辖境缩小,仅有今吉县地。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改名为耿州。.

查看 南汾州和慈州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