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方朔

指数 南方朔

王杏慶(),筆名南方朔,出身臺灣臺南市,是一位臺灣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2007年得到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

47 关系: 十一寇反媒體壟斷運動台灣地位未定論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夜市對馬英九的評價中國即將崩潰中國文藝獎章中國時報九月政爭亞洲週刊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張翠容彭明輝 (工程學家)影響200保釣運動四不一沒有王健壯王子定馮光遠香港書展許達然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黨政軍退出媒體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蘇慶黎開卷周報邱立本自立晚報臺灣外省人後代臺灣教育改革MG149案柯一正林建山林生祥楊祖珺殺很大民報 (2014年)江春男洪蘭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新新聞文魯彬憲政公民團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十一寇

十一寇是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時,在台灣出現的政治鬥爭名詞,為深綠支持者用以指稱民主進步黨11名立法委員(時任或曾任)。主要發起者為2006年12月中旬,全省聯播廣播電台政論節目《台灣人俱樂部》主持人章松根(化名「章天軍」)、鄭愉生(化名「阿生」)發起的手術刀行動。章天軍與阿生呼籲民進黨基層黨員聽眾,簽名支持手術刀行動;最後獲得數萬黨員簽名,並將此簽名及聲明送交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並希望民進黨勿提名此11人參加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 十一寇分別為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郭正亮、鄭運鵬、羅文嘉和沈富雄(以上無排序關係),其中新潮流系7人(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正義連線3人(郭正亮、鄭運鵬、沈富雄)、陳水扁嫡系(扁系)1人(羅文嘉)。深綠支持者認為,這11名委員對內批判是為了爭取名聲,在民進黨初選電話民調時取得不會投給民進黨候選人的中國國民黨選民的支持,拿下高民調數字而獲得初選提名;因此將其一一點名出來,目的是希望泛綠選民能用選票予以制裁。.

新!!: 南方朔和十一寇 · 查看更多 »

反媒體壟斷運動

反媒體壟斷運動,又稱反媒體巨獸運動,為2012年在台灣發起的學生與社會運動,901反媒體壟斷聯盟與由台灣各大學院校學生組成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為推動此運動的主要團體。反對旺中案、反對壹傳媒併購案,要求制定反媒體壟斷法。以維護台灣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防止中資與台灣財團控制台灣媒體為主要訴求。.

新!!: 南方朔和反媒體壟斷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新!!: 南方朔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查看更多 »

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

各方對於九月政爭事件的反應。.

新!!: 南方朔和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 · 查看更多 »

夜市

夜市為主要於夜間做買賣的市場,可能販售飲食、服飾、雜貨、遊戲等。和生活息息相關。夜市常是熱帶、亞熱帶國家的重要觀光景點;在香港、臺灣、東南亞等地是庶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列出台灣比其他地方更好的10件事之1為台灣的夜市,台灣觀光局統計來台旅客中有超過70%的人把夜市列入行程中,台北市市場處亦製《台北市夜市導覽手冊》。.

新!!: 南方朔和夜市 · 查看更多 »

對馬英九的評價

對馬英九的評價是對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馬英九的評價。.

新!!: 南方朔和對馬英九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中國即將崩潰

《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是2001年美籍華人章家敦發表的著作,英文版在2001年8月由藍燈書屋發行,中文版在2002年由雅言文化發行,是跟眾多的看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前景的樂觀著作成對比的聳動預言,預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體制因種種問題而將在少至五年、大至十年內崩潰,稱為「中國崩潰論」。跟日本中嶋嶺雄的「中國分裂論」論點相近。.

新!!: 南方朔和中國即將崩潰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藝獎章

中國文藝獎章乃是由臺灣中國文藝協會頒授給傑出藝文工作者的獎章,為了紀念中國五四運動而選定每年5月4日頒獎。從1960年(民國49年)開始頒發,至今仍未間斷。.

新!!: 南方朔和中國文藝獎章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南方朔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九月政爭

九月政爭,或稱為馬王政爭(總統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政治鬥爭),是一場2013年9月發生在中華民國的政治事件。在本次政治風暴當中,總統和行政院院長遭到同步傳喚到案,同時異地偵訊作證,在政壇創下歷史首例。立法院長與立法委員涉入的關說疑雲、檢察總長及總統涉入的洩密疑雲、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特偵組)涉入的監聽國會事件,多項重大疑案都在九月政爭當中浮現。 本次事件以特偵組舉行的「切勿錯過記者會」為起點,引發一連串總統、行政院、立法院等中央政府高層首長之間的衝突與對立,範圍包括身兼黨魁(時為國民黨主席)的國家元首(總統馬英九)、行政機關首長(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司法行政機關首長(行政院法務部部長曾勇夫)、檢察機關首長(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黃世銘)、立法機關首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等中央政府高層首長。 公眾得以知悉此次事件,始於2013年9月6日,特偵組召開記者會認定法務部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王金平等人涉嫌關說。9月9日,檢察總長黃世銘召開記者會說明,並無聽到任何刑事案件的不法,認定關說為「行政不法」。9月11日,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譴責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對檢察體系的司法關說。中國國民黨宣布將王金平開除黨籍,這意謂王金平將喪失不分區立法委員身份,也同時必須退出立法院。王隨即向法院提起「確認國民黨員資格存在」的民事訴訟,9月13日獲法院裁准保留黨籍的假處分,暫保國會議長的資格。 9月28日,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揭發監聽國會事件,管表示,特偵組於5月16日至6月14日監聽國會總機,可監聽所有使用該總機播出電話的立法委員,特偵組立刻出面否認監聽國會,但慘遭記者當場揭穿特偵組說謊。檢察總長黃世銘只好召開記者會承認監聽國會,但說這只是一個失誤,並向社會大眾致歉。朝野立委痛批黃世銘與特偵組違法濫權,連國會都敢監聽,還開記者會狡飾。 王金平關說案由特偵組移送台北地檢署調查後,以查無事證結案,相關人等皆未起訴。黨籍訴訟,一、二審皆判定王金平獲勝,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停止訴訟,確認王金平仍保有黨籍。反而是痛批王金平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因對外洩露監聽及偵辦內容,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及「公務員保密責任」,遭到臺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洩密罪定讞。 2017年3月14日,台北地檢署依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刑法洩密罪、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起訴馬英九。.

新!!: 南方朔和九月政爭 · 查看更多 »

亞洲週刊

《亞洲週刊》創刊於1987年12月13日,在香港編輯發行。英文名稱為Yazhou Zhoukan,英文縮寫為YZZK。《亞洲週刊》由時代華納屬下的Asiaweek(中文譯作“亞洲新聞”)創辦,創辦人是邁克爾·奧尼爾(Michael O'Neill)和康榮(Thomas Hon Wing Polin)。 《亞洲週刊》涵蓋的內容包括經濟、政治及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廣獲全球華人關注。《亞洲週刊》總部位於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現任總編輯為邱立本。.

新!!: 南方朔和亞洲週刊 · 查看更多 »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亞洲週刊》2004年起評選出十本中、港、台等地的優秀中文出版物推介。與聯合報讀書人周報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周報年度十大好書等並列為權威性的書本質素指標。.

新!!: 南方朔和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 查看更多 »

張翠容

張翠容(Susanna Chui-yung Cheung)是香港新聞工作者,亚洲著名的女战地记者以及国际時事評論員,被称为行走第三世界和战场的“香江第一战地女英雌”,并与闾丘露薇、周轶君等并称为香港和华人社会的“战地玫瑰”。作为亚洲和国际少有的女性战地记者和国际观察家,张翠容能糅合东方女性特有的细腻以及国际观察家应有的敏锐来洞悉世界大事,被称为“现代版卡普钦斯基”、“华人社会的希罗多德”。 张翠容也是香港旅行记者和作者,喜欢不断游走世界各地观察新闻事态,以第一现场的独立视觉解读新闻事件,曾把旅途事迹更结集成书,包括记录东欧剧变的《重走东欧剧变之路》、观察拉丁美洲生存状态的《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等。张翠容曾报道国际新聞,经常游走在政治边缘的第三世界,包括苏联解体、柏林围墙倒塌、印尼排華、伊拉克战争、以巴战争、东帝汶公投、亞洲金融風暴、印尼民主化、科索沃戰爭、美國911事件、阿富汗戰爭、拉丁美洲新世纪革命、东欧剧变20年、柬埔寨红色高棉解除武装事件、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最后岁月、非洲和中東地區的茉莉花革命、歐債危機等國際大事件,以及香港主權移交、澳门主權移交、台湾政党轮替(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北京奥运、四川地震等等兩岸三地大事,并访问过多位国际风云人物,包括已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东帝汶总统古斯芒、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前台湾总统陈水扁、前菲律宾总统阿羅約夫人、前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柬埔寨王子拉那烈、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等,亦走访一些被中西方传媒早已标签的群体,如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黎巴嫩的真主党游击队、中国河南省的爱滋病村等等。.

新!!: 南方朔和張翠容 · 查看更多 »

彭明輝 (工程學家)

彭明輝,臺灣作家、社會評論家。新竹中學畢業、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關注臺灣農業與發展問題,著有《台灣糧食危機關鍵報告》、《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等書。.

新!!: 南方朔和彭明輝 (工程學家) · 查看更多 »

影響200

影響200,為2000年《天下雜誌》紀念出刊200期而製作的臺灣人物專輯,標舉「影響200,飛躍2000」,由台灣社會各領域人物中選出兩百位人士,記錄台灣歷史發展,《天下雜誌》一仍其「打開歷史,走出未來」的訴求希望能藉喚起社會共同記憶,凝聚共同情感。.

新!!: 南方朔和影響200 · 查看更多 »

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始於1970年,是由來自香港、臺灣和海外華人為了回應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島主權,而發起的一系列民間運動,其運動逐漸擴展至全球華人,其活动方式包括游行、示威、登船出海到釣魚臺列嶼海域和登陸釣魚島上宣示中國「主權」。.

新!!: 南方朔和保釣運動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南方朔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王健壯

王健壯(),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著名記者、作家、新聞編輯、政治評論者,擅長新聞評論寫作。曾任《新新聞》社長,《中國時報》記者、【人間副刊】主編、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風傳媒發行人,《上報》董事長。.

新!!: 南方朔和王健壯 · 查看更多 »

王子定

王子定(),台灣森林學家,主要學術專長是育林學(造林學,含森林保護學等相關子學科),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教書33年。.

新!!: 南方朔和王子定 · 查看更多 »

馮光遠

馮光遠(Neil Peng,),筆名徐玖經,生於臺灣臺北縣三重鎮(今新北市三重區),外省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上海,是記者、作家、編劇、攝影、劇場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中國時報》主筆、副總編輯。馮也是《給我報報》、憲政公民團創辦人,並曾受聘於金石堂書店擔任行銷創意總監,以發表幽默與政治諷刺文章聞名。.

新!!: 南方朔和馮光遠 · 查看更多 »

香港書展

香港書展(英文:Hong Kong Book Fair)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是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香港書展自1990年起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香港夏季的盛事之一,為出版社提供推廣新書的平台,為讀者提供接觸新書及會見作者的機會。由於入場費用便宜且書類廣泛,每年都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和遊客進場。不少書籍會選擇在書展期間出版,並且在書展內舉行簽名會,希望為新書宣傳速銷。展場內也會有名人和作家舉辦座談會。書展每年都會與多家出版社與專業機構合作,定出一個獨特主題,並且圍繞主題舉辦各項活動。在書展購書,一般會獲得比平日在連鎖書店中較優惠的折扣,一般為8折或85折。 由於香港的獨特背景,兩岸三地的出版商家可以同時參展,此外亦有部分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國家的出版商參展。1997年開始,書展同時舉行國際版權交易會及印刷服務展覽會。然而,隨著書展的零售成份逐漸被注重,版權交易已經甚少在書展中進行。.

新!!: 南方朔和香港書展 · 查看更多 »

許達然

許達然(原名許文雄,),臺灣史學家、作家。.

新!!: 南方朔和許達然 · 查看更多 »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或作“花不香,鳥不鳴,男無義,女無情”為近代中國大陸流傳、描述臺灣的一句諺語,二戰後被剛到臺灣的散文作家引用,創作改寫為「清朝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後寫在奏摺裡安慰慈禧太后的」,並刊登至中華日報副刊。之後被廣泛受到引用張晉城,〈台灣武裝抗日秘史‧代序〉,收錄於喜安幸夫之《臺灣抗日秘史》廖祖堯中譯本,1984年,金園出版社,頁3。該序文中稱李鴻章講此語,但未註明任何出處。,包括論文、政治人物言論、教學教材,以及電影文案等。既為流言創作,自然在現有清朝官方奏摺檔案、私人文稿函電及中日雙方甲午戰後談判文獻中,均未能見到李鴻章發表這段評語的文字紀錄。.

新!!: 南方朔和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 查看更多 »

黨政軍退出媒體

政軍退出媒體,是中華民國的一項媒體改革運動,並自2003年起陸續完成立法,結束中國國民黨壟斷及控制媒體的局面,但後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妨礙推動通訊匯流等理由,而經常再被提出討論修正。.

新!!: 南方朔和黨政軍退出媒體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英語:Lung Yingtai Cultural Foundation)於2005年7月在台北成立。當時台灣甫經319槍擊案之後的政治風暴,社會陷入不信任的危機。「當時幾位企業界與文化界有人一起討論台灣的未來,相互激盪於彼此能在民間位置上做出的貢獻,只為能有助益於台灣的年輕人。最後,企業家捐出種子基金,知識份子捐時間做義務董事,龍應台則捐出她的名字,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以「提昇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為使命的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透過推廣沙龍形式的學者演講、紀錄片放映,討論國際的政治與經濟的重要議題,加深一般大眾對於思考的深度與廣度。起初活動形式為「思沙龍」,一年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開始舉辦以英文為溝通語言的「台北沙龍」。2008年起,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開始與台灣多所大學合作,在大學校內開設舉辦沙龍的通識課程或成立思沙龍社團,這讓學者專家與一般大眾或學生的溝通在台灣更為普及。思沙龍的模式也在中國大陸引起回響,上海交通大學在邵梅儀老師和當地社團同學的協助下,也舉辦了類似的座談活動,使台灣的模式能在對岸發芽。 在龍應台於2012年成為中華民國文化部首屆部長後,因為政務官身分須遵守行政中立原則,龍應台在文化部任職期間不再介入基金會的運作,改由其他公正第三方繼續接掌董事,經費來源的減少基金會的職能大幅縮減,部分能量與活動形式則轉移到文化部的「國際大師人文講座」繼續進行下去。然而基金會仍然配置了2名正職同仁管理日常的運作,現今有多達800名以上的志工支援專案的進行,原本大規模舉辦的「思沙龍」依然運行,不定期舉辦演講,場地則相對縮小許多,大多使用基金會在台北市金華街的小型辦公室(國立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二樓)。.

新!!: 南方朔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蘇慶黎

蘇慶黎(),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共產黨重要領袖蘇新之女,台灣黨外運動與社會運動參與者。.

新!!: 南方朔和蘇慶黎 · 查看更多 »

開卷周報

開卷周報】為台灣報紙《中國時報》的書評版面,於1988年4月24日創刊,曾與《聯合報》【讀書人周報】並列為臺灣兩大書評版面。.

新!!: 南方朔和開卷周報 · 查看更多 »

邱立本

邱立本(),在香港出生,廣東開平人,《亞洲周刊》總編輯,2006年和2008年和2012年,被中國大陸網民選為中國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著有《邱立本文集》, 2010年獲星雲新聞獎, 2011年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最佳新聞評論獎。.

新!!: 南方朔和邱立本 · 查看更多 »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新!!: 南方朔和自立晚報 · 查看更多 »

臺灣外省人後代

臺灣外省人後代是接續著「外省人」的概念而來,通常是指在臺灣日治時代結束以後,在臺灣出生,但雙親或雙親之一(一般以父親為主)來自中國大陸。.

新!!: 南方朔和臺灣外省人後代 · 查看更多 »

臺灣教育改革

台灣教育改革,簡稱教改,是指台灣1990年代以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堪稱台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由於教改牽涉層面相當廣,因此不斷為社會各界所廣泛討論,又因爭議頗多,且配套不足倉促上路。實施至今各界給予不一的評價。.

新!!: 南方朔和臺灣教育改革 · 查看更多 »

MG149案

MG149案,是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期間的爭議事件。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加護病房外科主任、並擔任臺大醫院MG149專戶的計劃主持人。中國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質疑柯文哲在MG149之外私设账户,涉嫌貪污、洗錢、逃漏稅等。对MG149账户本身,監察院審計部調查後认为「未發現違反《會計法》及該院『學術研究支援專款管理要點』等相關規定情事」。2015年7月台北地检署将此案由他字案转为侦字案。 2016年6月8日,台北地檢署偵結,認為柯文哲涉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罪及涉犯刑法背信、詐欺取財、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公務員假借職務機會煽惑他人犯罪及違反商業會計法、稅捐稽徵法等罪嫌,均因罪嫌不足,予以不起訴處分。台北地檢署依職權送台灣高檢署再議,高檢署認為台北地檢署認事用法並無違誤,7月15日駁回再議,全案不起訴處分確定。.

新!!: 南方朔和MG149案 · 查看更多 »

柯一正

柯一正(),臺灣反核人士,嘉義縣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稱世新大學)電影編導科畢業、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碩士。柯一正為臺灣著名之電影、電視廣告、電視劇、藝術監督兼演員,曾經擔任世新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講師,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時代力量主席團成員。柯一正的兒子為臺灣演員柯宇綸。 他的代表作為1982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光陰的故事》(第三段:「跳蛙」),藉由電影巧妙地批判臺灣當時的社會現狀,開啟臺灣新電影風潮。此外,1997年的實驗性電影《藍月》將劇本寫成紅、橙、黃、綠、藍五本,電影放映師可以隨意排列組合播映,會產生120種不同的橋段、氣氛與故事軸,但影片播畢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柯一正自己坦言,這種變化多端的影片架構象徵著生命的無常。.

新!!: 南方朔和柯一正 · 查看更多 »

林建山

林建山(),生於台灣花蓮,管理學者,專長於公共政策、國際政治,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國民黨籍。 2014年被提名監察委員,在資格審查時,被認為其博士資格涉及造假,在一審時判罪名成立,但在二審判決時,判決確定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有期徒刑三個月。.

新!!: 南方朔和林建山 · 查看更多 »

林生祥

林生祥,是生於臺灣高雄美濃的獨立音樂創作人,並以其關懷鄉土的母語創作聞名。.

新!!: 南方朔和林生祥 · 查看更多 »

楊祖珺

楊祖珺,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傳播研究所哲學博士,臺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為黨外運動雜誌《前進周刊》創辦人、民主進步黨創黨元老、雜誌《海峽評論》發起人。曾任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海峽評論》社長、夏潮聯合會評議委員、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新!!: 南方朔和楊祖珺 · 查看更多 »

殺很大

《殺很大》為台灣網路遊戲《殺Online》於2009年推出的電視廣告暨平面廣告,均由郭書瑤主演。至2009年3月底止,該廣告前後共推出《愛人篇》、《仇人篇》及《戰爭篇》。 該電視廣告以無厘頭方式呈現,因廣告中強調郭書瑤搖晃的乳房而獲得極大廣告效益。據製作該廣告的團隊的說法:《殺很大》之所以成功,除了簡單、易懂、又好記的台詞外,數十秒廣告當中亦包含許多「代表很多意思」的橋段。 另外,廣告片中「殺很大」口號(片尾標語為「殺很大 殺不用錢」)亦隨即成為台灣熱門用語;以2009年5月的台灣Google新聞搜尋為例,當月以「殺很大」為標題或內容引用的不同新聞多達數百則以上。.

新!!: 南方朔和殺很大 · 查看更多 »

民報 (2014年)

民報是2014年成立的臺灣媒體,在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後由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導演吳念真等各界人士跨界籌辦,強調以全民力量辦報,並擴及公眾、社會運動議題,提供社運及弱勢團體發聲平台。。 建報主張中立多元、超越藍綠黨派及財團立場,「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

新!!: 南方朔和民報 (2014年) · 查看更多 »

江春男

江春男,台中市豐原區人,台灣記者、作家、政治評論人,筆名司馬文武。.

新!!: 南方朔和江春男 · 查看更多 »

洪蘭

洪蘭(Daisy L. Hung,),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科學家、譯者。她多年來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以及相關知識在教育的應用和推廣,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為了提昇華人對於生命科學的知識,已翻譯五十多本科普英文書籍,其中最著名者包括美國心理學家史迪芬·平克的The Language Instinct(語言本能)以及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所著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中文書名《快思慢想 》)。 洪蘭的翻譯作品歷來在台灣常成為科普類書籍中少見的暢銷著作,但翻譯品質從2000年開始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

新!!: 南方朔和洪蘭 · 查看更多 »

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

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簡稱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是台灣民間機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設立的華人地區新聞獎項,創立於2009年,頒發給年度內表現優異報刊、廣播及電視的新聞從業人員。希望媒體能多報導社會善美的好事,多歌誦人間善美的訊息,以提昇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新!!: 南方朔和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 · 查看更多 »

新新聞

《新新聞周刊》(THE JOURNALIST),台灣一政治類周刊,1987年3月12日創刊,每週四出版,口號是「台灣不能沒有的聲音,最犀利的新聞時事周刊」,內容為當週最熱門的政治新聞焦點與深度報導,創刊時核心人物包括從中國時報系離職的王健壯、南方朔(王杏慶)、司馬文武(江春男)、周天瑞、胡鴻仁等。 《新新聞》被視為自由主義刊物,輿論導向一般認為有利於民主進步黨。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新新聞》對於民進黨的批判增加。2004年10月6日,《新新聞》第917期刊登民進黨創黨元老楊祖珺的文章,顛覆民進黨官方版黨史。 台灣許多知名的新聞從業者曾在《新新聞》任職,除了《新新聞》創刊時核心人物以外,還包括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董孟郎、專欄作家公孫策(陳哲明)、《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中天電視總經理廖福順等。 曾陸續任職《新新聞》的總編輯有:黃創夏、盧伯華、楊照。 1989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錄影帶《選舉大系》,共8輯,標榜平衡老三台選舉新聞的偏頗報導;1993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節目《選情大家看》反映各縣市選情,共147輯。 2007年,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本名朱子昭,前大圈仔)投資《新新聞》,成為《新新聞》社長。 2017年4月,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買下《新新聞》100%股權,成為《新新聞》董事長兼社長。 2017年4月23日,《新新聞》舉行30周年社慶酒會,公孫策表示,《新新聞》名稱是他告訴司馬文武的,因為「舊新聞」可以淘汰了,這是《新新聞》的精神;《新新聞》創刊時能讓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接受,是因為沒有脫離事實,從來不講非事實的部分,也就是「新聞主義」,堅持講真實的,才不會無緣無故被查禁。.

新!!: 南方朔和新新聞 · 查看更多 »

文魯彬

文魯彬(Robin J. Winkler,)是台灣知名的環保運動參與者,台灣綠黨中央評議委員。他的職業是外國法事務律師。 文魯彬原籍美國,,1977年至台灣居住,2003年8月放棄美國國籍,2003年11月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文魯彬創辦博仲法律事務所,負責外國法事務(美國)。.

新!!: 南方朔和文魯彬 · 查看更多 »

憲政公民團

憲政公民團,台灣民間組織,前身為憲法133實踐聯盟,在2013年由馮光遠等人所發起成立,目的是實踐《中華民國憲法》第133條所明訂之「罷免權」。2013年8月20日,拜會立法院,要求各黨立法委員針對「核四停建及公投」、「服貿協議」、「土地徵收」、「不依馬意,以民意為依歸」等四項訴求簽署承諾書,作為聯盟罷免案名單之參考。至截止日為止,民主進步黨以立法院黨團名義簽署,台灣團結聯盟立委許忠信以個人名義簽署;此外,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林國正也以個人名義做出回應,但並未承諾簽署。8月25日,聯盟正式以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作為第一個目標開始罷免行動,台聯與民進黨均表達支持立場。在罷免吳育昇行動宣告失敗後,聯盟於2014年3月5日改組並更名為憲政公民團。.

新!!: 南方朔和憲政公民團 · 查看更多 »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0年10月7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for an oeuvre of universal validity, bitter insights and linguistic ingenuity)。高行健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

新!!: 南方朔和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

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又稱楊淑君事件、黑襪事件)是2010年廣州亞運的爭議裁判事件之一,發生於2010年11月17日,中華臺北亞運代表團的跆拳道項目選手楊淑君在比賽中遭判定犯規敗,以0比12敗北。亞跆盟指出她的使用舊款電子襪,其感應器違規,有作弊之嫌,但中華臺北隊認為判決不公,引起臺灣社會以及國際媒體的關注與討論。 經世界跆拳道聯盟組成委員會調查,仍認定楊淑君因使用舊款電子襪,不合規定而落敗,並針對罷佔場地部份做出禁賽處份。最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接受此判決,楊淑君本人撤回對國際運動仲裁庭提出的仲裁要求。.

新!!: 南方朔和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亚洲周刊》于1999年6月仿效西方的「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而提出的20世紀中文小說書單。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只評選長篇小說,而本書單則將短篇小說集涵蓋在內一同評等。.

新!!: 南方朔和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王杏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